音乐课识谱教学方法

2024-07-04

音乐课识谱教学方法(13篇)

1.音乐课识谱教学方法 篇一

关于音乐课教学中的识谱教学

乐居乡中河美泰苗圃希望小学:汪小东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但,它仅仅是音乐素养的一部分,与之共存的节拍、音准、音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等要素,更是不可或缺的。那,在我们平时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特别是如何做好音乐教学中的学生的识谱教学工作呢?

主题词:音乐课

识谱教学

大家都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我们固然要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知能力,并有意识地加强训练。但是,根据小学音乐教学标准的要求,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音乐启蒙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们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学习:A、“唱会歌”;B、“唱好歌”;C、“会唱歌”。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个人认为,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这三者并不是逐层递进、相互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整的整体。“唱会歌”是基础,“唱好歌”在“唱会歌”中体现,(不能等技术成熟了再进行艺术处理,歌曲的处理要在学会中同步进行的),“会唱歌”(如技巧的学习等)在“唱好歌”中生成。而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我们有部分音乐教师由课改前的一个极端走向了课改后的另一个极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标理念,甚至错误地认识音乐艺术及特征,以至于出现了各种有悖于中小学音乐教学规律的现象,如强调兴趣,忽略技巧;强调唱会,忽略唱好;强调手段,忽略目标;强调综合,忽略音乐本体等。由于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节奏、音准、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等基本音乐能力,课堂上难以听到和谐美妙的歌声,难以看到富有表现力的歌唱。同时,而且,有很多所谓的专家认为,那是在培养专业人才,与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相违背。个人认为,这是顾此失彼了,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音乐基础知识就是我们音乐学习的“规”和“矩”,不学好音乐基础知识,这是难以想象我们的学生可以完整、完美演绎一首优美的歌曲的。

所以,个人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特别是低级阶段,不仅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基本节奏感;而且,同时应注重识谱的训练。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而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识读乐谱是各种音乐表演活动——特别是歌唱、演奏活动中的工具性教学内容。对这些内容来说,识读乐谱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由此也可见,识谱教学依然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教师不应该从课改前一味强调识谱教学的极端,走向课改后不要识谱教学的另外一个极端;我们既要认识到识谱教学不识音乐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又要认识到识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既要通过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又要借助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达到课标提出的“识读简单乐谱”的要求。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歌曲学习《田野在召唤》、六年级下册《友谊地久天长》、三年级上册《可爱的家》„„,这些都是谱面比较简单,学生易掌握的,而且,歌曲的旋律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生经过简单学习就能会唱、唱好的歌曲,这就比较适合在识谱教学中,拿来作为学生识谱能力训练的练习曲目。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中,个人结合他人的教学观摩总结了以下部分音乐教学工作中的识谱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一、手指操的练习。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do、re、mi„„根本很难记住的,那我借助我们自身的辅助工具,每节课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手指操,学生和老师互动,唱音出示手指,逐步演变到看谱出示手指。如:看到fa,可以两手分别出示两个手指头,也可以一只手出示四只手指头;看到la,可以两只手分别出示三只手指头,并模唱出la的标准音高„„等等,如此反复,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与音准。

二、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与伴奏合唱或清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

三、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三年级下册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我通常的做法是低年级(一、二、三)用手打节拍为主,四年级以上开始要求用脚边演奏乐器边打节拍。这样的要求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脑、手、脚身体多器官功能的协调配合能力(当学生的能力达到基本要求时,又可以要求学生用心打节拍)。

四、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六、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七、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口琴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八、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但是,具有标准音高的乐器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

当然,在识谱教学中,并不是每首学习的歌曲都必须唱谱,只要我们记住义务教育阶段对识读乐谱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对熟悉乐谱进行复习性视唱”和“在有乐器伴奏下进行看谱视唱”,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教学要求降低到学生“可以接受”的标准,有目的地选择适合本年级本班级学生的歌曲进行识谱学习,即可。

通过以上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训练,经过小学三至四年的基本音乐知识系统的学习,我相信学生的识谱能力、音乐艺术素养一定能达到自我学习歌曲、自我分析歌曲、自我表现歌曲的层次。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当然,在课后,学生的课后巩固练习也是必要的功课,也就是说音乐课也是有一定的课外作业的。

2011年3月25日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新策略》宁波出版社

2、《音乐教与学问答388》山西人民出版社

2.音乐课识谱教学方法 篇二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只管教, 不论学生学得怎样, 整节课都在反复机械地学唱一首歌曲或乐曲, 直到学生学会为止。这样不仅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 而且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根本没有真正地掌握, 只学会表面的内容, 感觉枯燥、素然无味。二十一世纪音乐课改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会学生识谱, 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 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如何让识谱教学走进学生心中, 真正为他们所接受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学唱歌曲, 尤其是直接学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不少学生甚至能将电视剧里的歌曲或是比较热门的流行歌曲唱得有滋有味。他们之所以能准确演唱难度较大的通俗歌曲, 就是因为他们听得多。这也说明他们的音高概念是相当不错的, 可让他唱出曲谱来却十分困难, 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学生都是“音盲”或“五音不全”。

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的过程进行分析, 识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 即用眼看乐谱 (识别音符) 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 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 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视唱。当然, 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 这三个方面在识谱过程中是不能分开的。

上述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对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听觉反应”。首先, 它要求音的绝对高度的准确性, 唱不好就“跑调”了;其次, 音准概念的形成只有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量的音乐是用不着乐谱的歌曲或器乐曲, 除了在音乐课上, 他们几乎是接触不到“乐谱”的。如果在音乐课上我们很少进行“唱谱”训练, 那么, 学生不能掌握“音高概念”是很自然的。因此, 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以使学生打好识谱技能的基础。这一点和学习线谱或简谱是完全一样的。

如何使学生获得“唱名音程感”?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唱唱名, 也就是在歌唱教学中多唱歌谱。具体来说, 就是在低年级教歌时加入“唱名模唱”的练习, 高年级教歌时加入“唱名背唱”的练习, 以及穿插使用“唱名唱歌” (唱谱) 等方法。

练习使用唱名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的方法;另一种是专门训练的方法, 即使用听音 (听辨) 、视唱 (视唱练习曲) 的方法。就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音乐课来说, 主要是采用结合音乐实践活动的方法, 也就是说, 在学习唱歌、演奏器乐等过程中, 进行“唱名”练习。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地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是一种自然的、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方法, 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专门训练的方法, 因为它容易变成枯燥的、机械的技术操练, 学生没有兴趣, 效果就不会好。即使稍作一点短时间的专门练习, 也必须带有游戏性, 以保证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在听觉的辨别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是发展得最快的, 牢固地掌握音高感, 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唱名音程感”训练的时候, 不必使用乐谱。因为, 不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学习“唱名”, 减少了学习识谱的难度, 使儿童集中于听觉方面的学习 (充分利用最佳期) , 识谱的视觉反应训练, 则留待以后 (中年级开始) 逐步进行。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用听唱法进行唱歌等音乐教学, 在听唱的过程中大力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可为今后的识谱做好准备, 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 在实际教学当中, 对于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先不用谱, 多唱唱名”这个既有重要意义又简单易行的方法, 还有不少教师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当然, 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实验, 但是面对我国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水准偏低和音乐教育研究薄弱的现状, 学习借鉴国外现成的经验是必要的。

在小学低年级没有牢固地建立“唱名音程感”的班级, 在中高年级甚至初中阶段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结合唱歌教学等, 有意识地进行“多唱唱名”的“唱名音程感”训练,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必要的“补课”。这种“补课”训练同样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中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小学生不同, 但也不能采用成人的、专业的那套方法。那种在中学音乐教学中, 忽视青少年的特点, 采用成人化、专业化的方法的做法, 我们应避免。

即使在低年级进行了较好的“唱名音程感”训练的班级, 也要进行“多唱唱名”的练习, 因为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差异, 即使已经掌握的也需要复习巩固。

器乐教学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唱名音程感”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凡是进行器乐教学的教学班, 学生的识谱能力大部分都得到发展。在对大量学生进行识谱能力测验后证明, 凡是班上识谱能力较强的学生都是在课余学习乐器的学生。

在实际唱歌教学中怎样将唱歌谱和唱歌词相结合起来学习, 是唱歌教学方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方法的设计, 要考虑各年级段学生的识谱能力和歌曲的难易、长短、熟悉程度等因素。根据这些情况, 灵活运用, 经常变换, 循序渐进。切不可因为强调“多唱歌谱”而违背“唱歌教学首先必须把歌唱好”“通过唱歌教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

如果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 认真地进行“模唱唱名”和“唱名背唱”的练习, 使学生比较牢固地确立“唱名音程感”, 那么以后音乐课的识谱教学将会进行得比较顺利和有效。

此外, 节奏与音高是构成旋律的两个方面, 许多节奏都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 如知了叫、鸡鸣、马跑等, 而学生往往也很愿意通过动作拍击来表现这些节奏, 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 就可以念若干小节 (一首歌) 的节奏。加强节奏、节拍的练习是识谱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如果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 那么再进行识谱教学就容易多了。所以, 在学生听歌曲时, 教师尝试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随歌曲节拍动作, 在学习歌曲时, 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及时表扬用身体动作打节拍的同学。看似表扬实则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在歌词朗读中学生对歌曲节奏渐渐熟悉, 这样识谱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一首曲谱学生很快就能学会, 学生有了成就感, 兴趣就会更浓, 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节奏念熟了再解决音高的问题, 就容易了。这时让学生注意听琴弹奏的曲谱, 边听边想边唱, 学生很有兴趣, 花时不多, 效果很好。此法适用于低年级, 教唱歌曲宜短小易唱, 节奏简单。

3.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方法 篇三

一、运用歌唱形式,激发识谱兴趣

俗话说得好,成功往往来源于一个良好的开端,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开始是多么的重要,它往往会调动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歌唱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它将音谱知识引出来。例如,在讲解五线谱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小燕子》这首歌导入课堂知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将乐器引进课堂,提高识谱效率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参加了音乐兴趣小组,学习了其他乐器。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演奏音符时值、音高的同时,训练他们听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识谱效率。例如,现在有不少学生课外学习了电子琴、钢琴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反复弹奏,寻找识别音符的方式,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

三、运用节奏训练,掌握乐谱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非常重要。由于每首歌曲都有他们不同的节奏,而通过节奏的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运用节奏这一独立的功能来激发学生对于识谱知识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运用节奏来帮助学生学习识谱知识。

例如,在学习《种太阳》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用手演示一下这首歌的拍子,再引导学生去寻找其中的规律。与此同时,在涉及旋律中的重、难点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节奏训练,这样既能避免一遍遍重复演唱的繁琐训练,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特征,掌握音乐中的相关知识。

同样,为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大赛,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这里的演唱指打拍子)。在一个小组“演唱”的时候,其他小组要据此写出这首歌的识谱知识,最后找出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竞赛形式的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拍子中掌握音乐知识,学会通过拍子找出相关乐谱,既能高效地完成教学,又能将知识渗透给每个学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熟练曲目,掌握识谱技能

在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知识之前,总会在其他地方听过一些曲目,并且还能哼上几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以运用这些曲目,这样在传授识谱知识的时候就会比较方便,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接受。

例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即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首歌,然后写出其中的乐谱知识,上交给老师批改。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严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通过实际练习,巩固识谱能力

学习就是通过练习来巩固“学”,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增加和巩固知识。如可以围绕音乐开展类似识谱大赛、节奏大赛、歌唱比赛等竞赛,让学生充分地接触音乐,帮助学生巩固乐谱知识,培养他们的乐感,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做到灵活运用。

本文详细列举了识谱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不确定,因而在具体实践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享受音乐。

4.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初探 篇四

从音乐历史看,乐谱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是单纯的识谱教学很枯燥也很乏味,学生若臵身于死记硬背、苦练技术的氛围中,兴趣的扼杀是必然的结果。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富有趣味?如何更有效的在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落实渗透识谱教学?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3、选择熟悉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

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确定识谱曲目。依据学生年级和班级水平而定,选择学生会唱的、喜爱的歌曲来学习识谱。但歌曲选择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趣味性。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的教唱能否成功,在于歌曲是否优美、是否为孩子们所喜欢。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歌曲,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二是熟悉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识谱的效果。从会唱—喜欢唱,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唱”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识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喜人。

4、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

在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歌词多段的聆听一遍即可,再由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母音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已经学会了。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在欣赏音乐中培养学生“识谱”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首先,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欣赏音乐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

借用熟悉的欣赏曲中拓展本课欣赏的教学目标借机落实识谱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八册第七课《运动员进行曲》教学中,随着08年奥运会的刚落幕学生对这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已经非常的熟悉,当音乐一响起时,同学们都能跟着哼唱出来。因为对此乐曲的喜欢和熟悉,我要求学生在复听的时候看着书本中记出的主旋律曲谱跟着视唱出曲谱。这十六小节的旋律在被学生反复聆听与模唱后,全班学生几乎都能完整准确的视唱下来了,在紧接着的歌曲《校园多美好》旋律视唱教学中,很多学生举一反三,将歌谱中的后十六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唱得非常到位,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进行作品二度创作,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识谱能力

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如同演唱一样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识谱上,比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把一些主旋律简单的欣赏曲,在分析情绪、曲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乐器再次表现出来。不但能提高识谱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欣赏曲的理解。如在高年级的《欢迎进行曲》的欣赏中,学生通过吹奏两段不同的主题,感受两段主题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通过视奏,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如教师用《我有一只小羊羔》的旋律,以《玛丽的一天》为题编成一个故事,在钢琴上通过节拍、速度、音区、节奏等变化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把会的一些简单的乐曲如《闪烁的小星》、《粉刷将》等歌曲也变化看看,学生从羡慕到摸索着自己创作,兴致盎然兴趣十足。

3、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创作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创新,创作的理论基础是识谱,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对两者都是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5.小学音乐课堂的识谱教学反思 篇五

音乐是动听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美丽的鲜花,流淌的小河,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用音乐来表现,同时喜、怒、哀、乐也都可用音乐去渲染。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课堂气氛就会出现冷场,更不用说音乐情感方面了。下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来说一说如何有效的识谱:

一、先唱歌,后识谱

在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会用今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并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二、创编旋律,提高识谱

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器进入课堂,激发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6.音乐课识谱教学方法 篇六

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数字、字母和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识谱教学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形象识谱教学调动学生的识谱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因此,作为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比如,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五线谱时,我让学生伸出小手念儿歌来学习音符的唱名及位置:下加一线敲敲门do、do、do来来来re、re、re,第一线上有猫咪mi、mi、mi,第一房间坐沙发fa、fa、fa,第二线上说说说sol、sol、sol,第二房间手儿拉la、la、la,第三线上笑嘻嘻xi、xi、xi,第三房间歌儿多dol、dol、dol,再配合柯达伊手势进行范唱。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识谱知识,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循序渐进地进行识谱教学

1、先节奏后音准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音准与节奏。其中,音准是儿童最难入门的一个要素,而节奏入门相对容易一些。另外,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于可从节奏教学先入手,可先学习五声音阶,即学习“do、re、mi、sol、la”的唱名及音准,然后再扩展到七声音阶的学习。

2、先唱词后唱谱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唱词,后唱谱,这样学生既容易感受歌曲形象美,又保持了对学习歌曲的积极性。这正如我们在识字前已学会了说话,熟悉字的发音后再认识字的形状和笔画是一样的,如学唱《过新年》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曲调所陶醉,就会产生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情不自禁的跟着录音唱了起来。通过这样试唱,学会歌词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学唱曲谱充满了信心。

三、通过游戏进行识谱教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陌生的音乐符号感到枯燥无味,但如果采取游戏教学方法,把音乐与游戏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如,在学读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我让学生按节奏表演“走和跑”的动作,当他们感受到“走”用的时间长,“跑”用的时间短后,意识到“跑”的时间是“走”的一半,我在出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于是,学生就会在这个游戏中了解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了两种音符的读法。就这样,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7.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的培养 篇七

五线谱是世界上普遍的记谱法,通过五线谱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知识,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染力。五线谱的学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智力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加深艺术的修养。在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这个内容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技能训练。一些教师还可以将五线谱变成故事,使学生加深对这项内容的理解,为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

在教导学生学习五线谱的过程中,应选取合适的方式,例如通过游戏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简谱音符。简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识别乐谱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是通过阿拉伯数字进行记忆,7个数字能够将音乐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理解音符和节奏,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趣味性。

二、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的方式

(一)浏览性识谱

在音乐的识谱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掌握这种教学的重点,然后重点分析识谱与音乐实践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学内容常常比较枯燥,有较强的专业性,这种情况与学生的认识有一些冲突,所以导致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师应对乐谱有清醒的认识,摆正乐谱与音乐学校的关系。浏览性识谱,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读谱,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而不是枯燥的理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

(二)背唱

背唱乐主要是一种强化学生记忆和听觉的方式,这种锻炼的方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更好地实现读谱、默唱、视唱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意境和艺术形象。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不知不觉间增强视唱能力。

(三)挥拍轻声视唱曲谱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挥拍清唱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听觉和视觉,体会出唱中听、听中有唱的。在识谱的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发现乐谱的曲式变化,掌握基本的旋律,体会出音乐的韵律美。教师可以通过浏览乐谱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对乐谱的了解,明白这种基本规律,然后通过挥拍视唱的方式,唱完全曲,亲自感受这种曲调的变化和音调的强弱变化,更好地认识乐谱。在乐谱能力的培养中,学生能够逐渐拥有对乐曲的正确感知,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通过有效地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在音乐教学中,乐器是最佳的实践设备,学生在学习乐谱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乐器进行弹奏。例如电子琴、竖笛等,通过这些方式,奏出各种音符,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音符。在反复的听音训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高音调的具体内容,增强识谱能力。在一些音乐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高音和音阶的训练,使学生增强音准能力,这种方法在识谱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好的效果。

(五)采用合理的奖励机制

识谱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一些学生虽然产生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但是过于单调的学习内容,会逐渐消磨这份热情,从而产生倦怠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奖励机制,表扬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些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采取有效地方法,促使学生多背诵乐谱,并识谱。例如通过将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既熟悉又新鲜。学生在这种影响下,兴趣得到有效提升,使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减轻学习的负担,把握音符的准确性。

音乐教师还应该制定多种方法,设计乐谱学习方案,从而使简谱教学更加丰富。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两个力度几号有独特认识,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火车驶来的声音,体会这种声音逐渐变大的感受,然后再模仿火车逐渐驶离的声音变化,增强学生对两种力度记号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转变枯燥的学习形式,丰富人们的感知,让学生在兴趣教学中提高识谱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乐谱能力的培养应融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让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音准,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摘要: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音乐能力,例如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教师不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引导学生领悟音乐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加强学生对识谱能力的培养。

8.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篇八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识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使得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音乐识谱教学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一、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不少小学音乐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教学观念,音乐教学仍以简单的传授音乐技巧为主,没有将审美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背离了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即便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已经意识到识谱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导致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上述种种原因都阻碍了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正常发展。

二、识谱教学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1.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方面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教学水平,音乐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创新教学手段。在讲解基本音乐技巧基础之上融合一些识谱教学,使学生的感性审美和理性认知都能够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识谱的兴趣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水平。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识谱的欲望,让学生在接触音乐后能够感受到蕴藏在音乐中的魅力。例如,在正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或动画片曲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开展教学活动,或者选择与教学曲目相似的动画片曲目,带动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识谱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总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资源以及多种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音乐识谱教学中。

3.创新教学方法

识谱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排斥的情绪。但识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失去了对识谱教学的学习兴趣,则会影响学生今后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品格的形成,所以要求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识谱教学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习识读乐谱,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是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代表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对完善现代教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1.制作教学课件强化识谱训练

小学生心理年龄和生理发育处于发展阶段,对音乐感知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制作教学课件加强对学生基础的训练。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吸引力强、效率高的课件。只有制作科学合理的课件才能强化学生的识谱训练,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名叫“两只小象”,该首歌曲节奏感较强但旋律比较固定,教师就可以利用旋律固定的优势,将固定的旋律截取出来并向学生展示,通过反复的欣赏和练习学生会将固定的旋律牢记于心,这样在进行识谱教学时难度较低。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听唱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通过肢体模仿小象的动作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愉快的活泼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学生在学习“卖报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听过这首歌曲,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进行伴唱,通过对主旋律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该歌曲的唱法,该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学生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现代化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身,有着较强的感染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新课改也对小学音乐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分散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如,在对苏教版中“数蛤蟆”这一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由于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旋律和音调出现了多次转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很难向学生全面展示该首歌曲所涉及的音符,所以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多媒体上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小青蛙跳动的轨迹,了解大跳音的路线及特点,从而有效降低该首歌曲学习的难度。

3.适当引用模仿教学

音乐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要想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作品首先要从模仿开始。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性开展模仿教学,让学生在模仿中积累经验,从而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音乐创造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革命将士出征歌”时,由于该首歌曲属于陕北民歌,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同时歌曲由六句对仗工整的乐句组成,所以可以利用该歌曲进行识谱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学唱之前将旋律打乱并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对旋律重新排列,将排列好的旋律进行演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或营造生活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乐谱的学习比较抽象,如果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降低学习乐谱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乐谱。

例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曲目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唱,通过引入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该首曲目的兴趣。学生在基本掌握演唱方法之后再进行识谱教学,则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该首歌曲演唱的技巧,同时也能达到音乐识谱教学的目的,对其他音乐识谱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借鉴意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努力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加强学生对识谱的记忆力。

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识读曲谱,同时还要在实际音乐活动中运用乐谱,对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新乐谱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学生品格的形成和健全。

参考文献:

[1]潘火英.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Z1).

9.音乐课识谱教学方法 篇九

摘要:识谱是适龄儿童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音乐教育中,应多采取趣味识谱教学法来引导他们识谱,通过进行趣味识谱练习,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学”,在游戏中轻松学会识谱,从而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适龄儿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趣味识谱

在对适龄儿童进行识谱教育过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1]是目前最受欢迎和被广为借鉴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它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本文就是在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对适龄儿童进行趣味识谱教学,并对其进行音乐教育。

一、趣味识谱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识谱能力、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记忆力、音乐想象力是制约初学音乐者的四个最重要的因素。[2]很多孩子在学习器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演奏技巧方面的障碍,而是音乐技能的欠缺。对于适龄儿童来讲学琴最重要的是识谱,识谱是孩子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正确识谱才能轻松掌握琴谱中的音高、节奏、节拍和速度。识谱环节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学琴的兴趣、进度及音乐素养的提高。由于适龄儿童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学习琴谱乐曲中的音乐术语及概念感到十分陌生和难以理解,这会严重的制约曲子的完整性,所以适龄儿童的识谱学习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趣味识谱教学。趣味识谱教学就是借用奥尔夫教学法巧妙地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和音乐一起律动,用举例、游戏等各种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快乐简单地进行识谱教学,并让孩子积极地去认识五线谱。[3]比如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例如1(do)到2(re)是跨一大步,3(mi)到4(fa)是走一小步。趣味识谱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体,真正的感受到学琴的魅力。

二、趣味识谱在课堂中的运用

趣味识谱运用到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识谱有很大的帮助。[4]那么我们如何用趣味识谱教学法来培养适龄儿童对音乐的理解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呢?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玩,每一个孩子也都应该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怎样在玩中快乐学习识谱?这才是适龄儿童的趣味游戏主旨。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能够让知识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变换小节识谱游戏和变换节奏节拍识谱游戏,都增加了读谱的趣味性,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识谱。本趣味识谱教学法认同奥尔夫的音乐―语言―动作三者结合统一的观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不应该也不能够诉诸于理性和逻辑思维,而应该通过感性和形象思维去进行。趣味识谱不仅能够开发孩子的智育,鼓励孩子动手动脑,也能让趣味游戏变成一种能学到知识的游戏。适龄儿童常常对陌生的.音符感到枯燥无味,应该结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采用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学习。已一首汤普森中的《十个小印第人》这个例子来说,如果是在给初学五岁的小孩子上课,第一从识谱方法上来看小短线穿过音符肚子的是中央C的(do),然后让他知道黑肚子还有尾巴的是四分音符弹一拍,这样形象的比喻对小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那么在谱例中的全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怎么让孩子记住呢?首先给孩子做示范听横拍,当他理解了横拍是什么概念之后,四分音符用双手击掌,八分音符用单手拍肩,那么,一拍就是右手拍右肩一次左手拍左肩一次,全音符有四拍,所以就是右脚走一次为一拍,左脚走一次为一拍,走到四拍为止。这样的识谱方法能让孩子记住每个音符都有每个音符的特征,就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名字一样,那么运用趣味的教学方法能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其中,让他有一定的主动权,理解所学的的内容后举一反三。总之,趣味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趣味识谱是学习乐谱的一项必备技能。趣味识谱教学就是要让孩子在快乐简单的课程中学会识谱,目的在于让适龄儿童们能真正的感受到音乐艺术的表现魅力,提高识谱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伍婷婷.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管窥[J].四川戏剧,,(12):190-192.

[2]耿盈晴.学龄初期儿童所应掌握的诸多音乐能力及其训练[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

[3]樊梦楠.论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

10.识谱教学反思 篇十

识唱曲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要的,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但能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兴高彩烈的往往是唱、玩、跳,一旦让他们识唱曲谱,课堂气氛就出现“冷场”。识谱单调枯燥,需要理解和记忆,教师为了教学的到位,对一些知识,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反复强调练习,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索然无味的课堂气氛,使情感美的陶冶无从谈起。在我教小学音乐这几年的时间,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曲谱。对于如何进行音乐识谱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聆听,培养音乐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聆听,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基础。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曲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我在教唱新歌前首先会让学生欣赏,聆听为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将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这种欣赏是教师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设的,这时学生却会在无意中学会聆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曲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游戏引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引发学习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3-、小狗i 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就请他进家门。再如,在认识“音符、休止符名称和形状”时进行“小青蛙找家”的游戏:我事先用厚纸剪成一个长方形底板,上贴一张彩色纸并画上各种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教师指导(或选一学生)带领大家做游戏,让相应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结成对子,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找到,看谁找朋友最快又最准确。又比如:在听音训练时,做“打电话”游戏,在琴上弹出一个二度或三度音程,然后问:“喂,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do mi......就这样,在欢笑声中、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这些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方式灵活,学生乐于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故事激趣。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我把“读谱知识”编成故事来导入,使教学过程情节化,往往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比如:在学习“休止符的名称和形状”时,一开始,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把各休止符的形状、位置讲的一清二楚,学生学得带劲,也记得住。我先用叙述性语言将学生带入思考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音符大楼里住着很多音符,他们能组成非常优美、动听的旋律,但是,你知道吗?在音符大楼里还住着一种符号,他们默默无闻,常常被忽略、常常被遗忘,但它在音乐上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可以帮助小音符换气、休息、停顿,还能使我们歌唱和演奏的音乐更干脆、有力、轻快、活泼、更富有乐感。”接着,我设问激趣,指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是什么符号吗?”在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心理上,教师顺势说出名称:“它呀叫休止符。”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为新授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接着,我利用卡片再配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述休止符的形状和位置......这样,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激发兴趣,使他们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3.图画拓趣。

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但都是用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二者有相同之处。在教学中,我喜欢用图画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使之成为理解音乐知识的桥梁。

比如:在学习各音符之间的关系时,我用简笔画画了一块“蛋糕”:一个完整的蛋糕是全音符;把“蛋糕”一分为二,变成两个二分音符;一分为四......这样,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栩栩如生。

三、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5.创编旋律、提高识谱。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逆唱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

在学唱新歌之前,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6.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四.进行集中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歌曲分散教学的。首先,这种过于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歌谱。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这种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11.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开展识谱教学 篇十一

一、营造氛围,提高学生识谱兴趣

1.识谱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培养其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升其聆听音乐的能力,是我们音乐教学必须要关注的目标。如《我是草原小牧民》,我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跟音乐做律动,学生跟音乐“骑马”,时而散步、时而奔跑,在教歌之前不是先教识谱,而是将整首歌曲反复给学生聆听,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熟悉了,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激发,再进行后续的教学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2.创编歌词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的创作教学主要包含四个内容:创作节奏或节奏短句;创作旋律或旋律短句;为歌曲选编前奏、间奏、运用线条、色块、图形、乐谱等,记录声音、音乐情绪或旋律。比如我在上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创编歌曲的歌词,“安吉呀好地方,我们的家乡,那里有大竹海竹飘曳飘荡,溪龙白茶帐篷客,我将要再回还,蓬得得蓬蓬蓬。”当一首首稚嫩的、充满童趣的儿歌小作品问世时,我组织评选出一首最好的儿歌,大家一起学唱。这样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乐谱的积极性。

3.旋律新创

在教学中,我时常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课堂上认识“mi sol la ”三音时,教师可以给出一条四二拍的节奏句,要求学生用“mi、sol、la”三音按节奏编出自己的歌,唱一唱;在认识十六分音符时,可以通过节奏接龙的游戏要求每个学生编创出一条带有十六分音符的四小节节奏句。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创作节奏短句、为乐句选择半终止或完全终止音、创作上下句等练习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4.游戏识谱

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快乐的学习,我经常通过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的游戏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的几种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以下:

(1)在游戏中识谱,如在上《顽皮的杜鹃》这一课时,我根据杜鹃鸟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X—)模仿二分音符,(X)模仿四分音符,( X X )模仿八分音符。然后让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杜鹃鸟的家(音符房子)中,最后大家一起唱一唱,拍一拍,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听音游戏,如在上《火车开了》这一课时:我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火车,手拿或头戴火车的图片、头饰,边开边听音乐。当开到指定地点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火车”放到音阶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在律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觉,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3)节奏游戏,在教学时,把趣味性的游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告别识谱的单调和乏味,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理发的时候发出的“咔嚓— 咔嚓—”声,用不同速度擦黑板时发出的“刷 — |刷 — |刷 — |刷 — |”“刷刷 刷刷 |刷刷 刷刷 |”声,跑步的时候会发出的“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声等等。通过这些节奏游戏训练和体验,降低了识谱的难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先“歌”后“谱”,提高学生识谱信心

有很多老师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让孩子枯燥乏味地去学唱歌谱,以为这样学生可以很正确地唱好歌谱,但是很多学生都觉得识谱非常枯燥,对音乐课产生了畏惧,因此逐渐地对音乐失去了信心,积极性也不高了。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歌曲曲调是非常优美的,学生在初次聆听后就产生一种对歌曲喜欢想唱的欲望,例如:在学唱三年级歌曲《甜甜的秘密》时,当我播放第一遍音乐时,学生就对歌曲及歌曲中的律动颇感兴趣,有很多学生都随着音乐摇摆着身体,这时我马上让学生学唱歌曲。在反复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再学唱歌谱,学生明显感觉到识谱难度降低,信心随之增强。这样“先唱歌后唱谱”的倒置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比如:有的时候我会根据歌曲的特点,把音乐课堂“搬”到室外进行教学,如六年级第三课的《DO RE MI》,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的大草坪上,开展两课时的合唱式、游戏式学习,在音乐游戏中唱准7个音符的音高,能用轻快的、富有弹性的、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互动、欣赏、演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通过律动、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制作一些音乐卡片,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进行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训练,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合器乐,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老师对于识谱是无从下手,我想可以试着借助器乐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曲谱时产生好奇心。比如,在课上出示《闪烁的小星》并用口琴吹给他们听,学生听到优美的旋律,会被着旋律吸引,便会不由自主地提出想学习的愿望,可是当乐谱摆在他们面前就无形说明:要想吹奏好歌曲就必须先认识这些未曾认识的乐谱。“识读乐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因此,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中激起对乐谱学习的兴趣。

12.音乐课识谱教学方法 篇十二

一、识谱教学的基本内容

要让学生学会识谱, 首先必然让学生了解“谱”的内容。在此, 笔者将“谱”的内容分解为“节拍”“节奏”和“音准”三个基本内容。

(一) 了解节拍是学会识谱的基础。

节拍, 是强拍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出现, 它是决定乐曲风格特点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了解的内容主要有:

1. 常见的节拍类型:

单拍子和复拍子两种。单拍子有2/4、3/4和3/8三种, 复拍子有4/4、6/8两种。

2. 各个拍子的含义:

2/4拍中“4”: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2”代表每小节有2拍;

3/8拍中“8”: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3”代表每小节有3拍等等,

也就是说, 在节拍类型中, “分母”代表的是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分子”代表的是每小节有几拍。

3. 各个拍子的特点:

2/4拍的每小节的强弱规律是:强弱;3/4拍的每小节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3/8拍的每小节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3/4拍与3/8拍的强弱规律一样, 它们的不同

点主要在于3/8拍比3/4拍的速度要快;

4/4拍的每小节的强弱规律是:强弱

次强弱;

6/8拍的每小节的强弱规律是:强弱

弱次强弱弱。

(二) 认识节奏型是学会识谱的关键。

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习及教学经验总结, 将常见的一些节奏型概括为一拍节奏型和两拍节奏型两种, 其中常见的一拍节奏型有以下九种 (以简谱为例) :

1. X即一个四分音符, 简称为“四”。

2. X X由两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

3. X、X由一个附点八分音符和一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一拍前附点”。

4. X X、由一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附点八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一拍后附点”。

5. X X X由一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八十六”。

6. X X X由两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十六八”。

7. X X X由一个十六分音符、一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一拍切分”。

8. X 3X X由三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三连音”。

9. X X X X由四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四十六”。

常见的两拍节奏型有以下八种 (以简谱为例) :

1.X X X由一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两拍切分前八后八”。

2.X X XX由一个八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两拍切分前八后十六”。

3.XX X X由两个十六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两拍切分前十六后八”。

4.XX X X X由两个十六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两拍切分前十六后十六”。

5.X.X由一个附点四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两拍附点后八”。

6.X X.由一个八分音符和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两拍附点前八”。

7.X.X X由一个附点四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两拍附点后十六”。

8.X X X.由两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组合而成, 简称“两拍附点前十六”。

(三) 音准练习是学会识谱的核心。

掌握了音乐的节拍规律, 分析完旋律的节奏型后, 接下来就是识谱教学的核心内容——音准练习。所谓音准, 就是要将一个个音符的高低唱准确, 这既是学会识谱的核心与重点, 同时也是学会识谱的难点。笔者所遇到的实际教学情况是:学生除了在上课时跟着老师练习之外, 课后根本没有条件练习。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音准练习呢?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识谱教学的方法问题。

二、识谱教学的方法

识谱教学, 其难点概括起来主要就是它问题也就基本能迎刃而解了。那么, 如何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呢?我们先来分析两种教学方法:

(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识谱教学时, 传统方法就是“先学识谱, 后学唱歌”。上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反复的学唱歌谱, 对于难点更是停下来重点加强练习。待学生木偶似地跟着老师唱了多遍曲谱后, 再带着学生学唱歌词。对于这样机械地学习识谱, 不但不能让学生学会识谱, 长此以往反而会让学生对识谱产生厌倦甚至恐惧心理。

(二) 有效的识谱教学探讨。

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 笔者发现, 学生对于自己学唱的歌曲, 他们能非常准确地把握住音乐的节拍、节奏与音准, 特别是对于有些难点 (如切分、连音等) 都能很好地把握。看到这种想现象后, 笔者将传统的识谱教学方法加以变化, 总结出了三种识谱教学方法:

1. 让学生尝试唱自己熟悉歌曲的乐谱。

上课时, 老师先反复播放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乐曲, 让学生熟悉作品并对作品从整体上有一个了解, 再教学生唱歌词,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本首作品的难点, 最后再引导学生尝试着唱谱。这样不但降低了识谱的难度, 而且让学生潜意识中产生一种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 最终让他们慢慢掌握识谱的技能。

2. 简单的旋律试唱练习。

每次上课前或者下课前, 老师准备一些简单 (一般有四至八小节即可) 而优美 (朗朗上口) 的旋律, 带着学生进行乐谱试唱训练, 这样的训练时间长了, 对于提高学生的音准也有很大的帮助。

3. 单音听音练习。

在上述两种练习方法进行的同时, 可以进行单音听音练习。也就是当学生基本学会试唱一首乐谱后, 老师将乐谱中所包含的音节一个个用钢琴弹出来, 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说出老师所弹的是什么音。这种练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音准效果最好。

当然, 要完整而准确地学会识谱, 仅仅只掌握以上三个内容肯定还不够, 在实际曲谱中还会有很多音乐术语与记号。笔者认为, 对于这些音乐术语与记号, 可以在熟练掌握了上述三个基本内容后, 在识谱教学实际过程中再给学生一一讲解。

总之, 识谱教学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对于学生真正学会认识音乐、分析音乐、欣赏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的作用, 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中的一项基础知识。

摘要:高职音乐欣赏课是为了提高学生 (非音乐专业) 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针对该课程中识谱这一基本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教学经历, 笔者主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论述识谱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高职教学,音乐欣赏,识谱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俊, 郭爱民, 李岳庚主编.音乐与音乐欣赏.[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8

13.小学识谱教学窥探 篇十三

【摘要】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实践中,课堂教学出现了“活”、“新”的境界,但很多老师却不愿意涉及“双基”的教学,课堂中回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回避乐谱的学习„„把音乐的本位给忽视了,走入了重素质轻技能的极端观点。《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视唱曲谱显然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音乐教学

识谱

活动

学习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从音乐历史看,乐谱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

单纯的识谱教学很枯燥也很乏味,学生若置身于死记硬背、苦练技术的氛围中,兴趣的扼杀是必然的结果。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富有趣味?如何更有效的在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落实渗透识谱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易于掌握。(1)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

(2)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节奏训练。

(3)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

(4)利用儿童生活中已有知识训练节奏,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3、选择熟悉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

(1)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确定识谱曲目。

学生年级和班级水平而定,选择学生会唱的、喜爱的歌曲来学习识谱。

(2)歌曲选择的原则

A、趣味性。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的教唱能否成功,在于歌曲是否优美、是否为孩子们所喜欢。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歌曲,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B、熟悉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识谱的效果。从会唱—喜欢唱,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唱”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识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喜人。

4、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

在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歌词多段的聆听一遍即可,再由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母音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已经学会了。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在欣赏音乐中培养学生“识谱”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首先,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欣赏音乐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借用熟悉的欣赏曲中拓展本课欣赏的教学目标借机落实识谱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八册第七课《运动员进行曲》教学中,随着08年奥运会的刚落幕学生对这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已经非常的熟悉,当音乐一响起时,同学们都能跟着哼唱出来。因为对此乐曲的喜欢和熟悉,我要求学生在复听的时候看着书本中记出的主旋律曲谱跟着视唱出曲谱。这十六小节的旋律在被学生反复聆听与模唱后,全班学生几乎都能完整准确的视唱下来了,在紧接着的歌曲《校园多美好》旋律视唱教学中,很多学生举一反三,将歌谱中的后十六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唱得非常到位,教学效果不言而 喻。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进行作品二度创作,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识谱能力。

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如同演唱一样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识谱上,比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把一些主旋律简单的欣赏曲,在分析情绪、曲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乐器再次表现出来。不但能提高识谱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欣赏曲的理解。如在高年级的《欢迎进行曲》的欣赏中,学生通过吹奏两段不同的主题,感受两段主题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通过视奏,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如教师用《我有一只小羊羔》的旋律,以《玛丽的一天》为题编成一个故事,在钢琴上通过节拍、速度、音区、节奏等变化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把会的一些简单的乐曲如《闪烁的小星》、《粉刷将》等歌曲也变化看看,学生从羡慕到摸索着自己创作,兴致盎然兴趣十足。

3、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创作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创新,创作的理论基础是识谱,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对两者都是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

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

如在教授完竖笛1、2、3、4、5的指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小曲,体裁不限,三拍子、二拍子、四拍子都可以,然后选几首比较好听的小曲,抄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唱,一定要强调是我们班某某同学作曲的,再让学生用竖笛吹一吹,在兴趣、惊奇的驱动下,使学生不仅对学竖笛产生了信心,对识谱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谓是一举二得的好事,从而达到了一种兴之所至,无形渗透的境界。

上一篇:药品经营企业诚信承诺书下一篇:电子商务安全整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