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院给水专业科技发展规划

2024-08-02

市政院给水专业科技发展规划

1.市政院给水专业科技发展规划 篇一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也是我院实现建设一流现代化医院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实现医院事业的新跨越,特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医院发展的主要成就及经验

“十一五”期间,全院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质量兴院、服务兴院、人才兴院、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以改革总揽全局,全面打造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一)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公益性质,是持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根本

“十一五”期间,全院上下以“数字化医院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了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性、创新的前提性和非均衡性发展的关系。通过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后勤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更具活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医院充分发挥了优质卫生资源的效益,纵向医疗网络进一步拓展,充分满足了城市社区、农村群众不同层次、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按照“高起点、快节奏、低成本、多惠民”指导精神,医院东区正式投入使用,较好的缓解了周边群众看病难的突出问题。2010年底,青医附院黄岛院区落成,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医疗中心已崛起在西海岸。五年来,作为青大医疗集团核心医院,带动集团健康发展,成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医院继承和发扬百年老院的光荣传统,始终将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放在工作首位。通过开展“立党为公、行医为民、三百爱心工程”活动,设立救助弱势患者的“爱心基金”,深入开展卫生强基工程、惠民医疗服务以及援疆、援藏、援外工作,圆满完成抗震救灾、奥运保障、甲型流感防控、手足口病救治等重大任务,为全省卫生系统赢得了荣誉,真正践行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充分体现了公立综合性大医院的公益性质,树立了百年老院在卫生行业乃至全社会的良好形象。

经过多年的努力,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教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先后荣获了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省级综合性医院先进党组织、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及青岛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标兵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医院影响力和群众满意度提升显著。

(二)坚持走内涵建设之路,是医教研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保证

“十一五”期间,医院坚持“医教研并重、质量兴院、服务兴院、人才兴院、科教兴院”的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医教研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医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医院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积极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主治医师专业化、主任医师专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为各级各类人员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医院建立了高标准的继续教育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施了“主治医师及高年资住院医师急诊轮转”制度和“高年资护师ICU轮转”制度,每年开展中青年医护人员技能竞赛,定期举办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和医疗文书培训讲座,进一步夯实了中青年医护人员的专业基本技能。“十一五”期间共有1451人次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262人次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完成两轮共4152人次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工作;通过首席医学专家、终身医学专家聘任、高层次人才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选拔培养等一系列举措,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医院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656名,博士284名,硕士584名,高级专家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31%。“十一五”期间,2人荣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2人荣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次入选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17人次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十一五”期间,医院院区改造和硬件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末医院建筑面积已达14.9万平方米,较“十五”末增加123%;设备总值达7.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91.3%。与此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以HIS、PACS、LIS为主导的高效信息系统不断升级,电子病历系统已在全院应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不断完善。目前,临床信息、财务管理、检验检查、影像管理等信息通过60个子系统、230个护士站账号、350个医生工作站和3200个用户账号在网上联通和运行,大大提升了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十一五”期间,医院积极响应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号召,深入开展了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两好一满意”、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安全年活动,医护员工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大大增强。“科室综合目标分类管理”评价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流程不断优化,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小儿内科、普外科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示范集体”荣誉称号,血液儿科被评为“两好一满意”质量品牌,心外科、重症医学科、小儿内科、普外科、东区创伤外科等5个护理单元成为全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十一五”期间,全院共申报新技术、新项目216项,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经省卫生厅审批正式获得准入资格;全院共完成心脑血管、肿瘤等各种介入诊疗手术17570例,较“十五”末增长160%;完成冠脉搭桥手术757例,较“十五”末增长140%。作为全国首批获准开展“肝、肾”移植项目的医院,五年共完成肝移植28例、肾移植181例,百年老院的技术实力、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医院秉承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教书育人、造就英才的理念,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改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及继教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十一五”期间,医院圆满完成了本科理论教学任务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完成了社会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修生的培养以及首批南亚留学生的临床授课任务;同时完成国家级及省级继教项目420余项。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广大临床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十一五”期间,全院新增临床教研室7个、学位授予点3个,新增硕导129人、博导42人。“十一五”期间,医院以出色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临床医学学科成为国家级高等教育特色专业,成功获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成功申报并即将获批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科学学位博士点。目前,医院已全部完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医学教育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医院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院共发表论文3500篇,主编专著80部,鉴定课题257项;获批专利41项;新立项课题30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5项,承担“973计划”前期研究等国家级重大课题研究2项,累计获课题经费2200万元;荣获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6项,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35项,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37项,省医学科技奖51项。2008年实现了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零的突破;2009年获省卫生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十一五”期间,医院专门设立了重点学科扶持基金,投入500万元支持院内重点学科发展。“十一五”期间共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1个,目前国家、省、市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已达28个。“十一五”期间,医院积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搭建了良好平台。中美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成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干细胞研发基地,并经省科技厅批准为“山东省再生医学与生物诊疗技术研究中心”,经省卫生厅批准为“山东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痛风病实验室经省科技厅批准为“山东省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为高水平科技创新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上述成果充分证明,“十一五”期间我院学术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医院作为区域龙头医院和山东省东部地区医教研和人才培养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

(三)加强经济管理、强化后勤保障,是医院良性运营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医院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完善机制,规范秩序,深挖潜力,增收节支,进一步加强了成本核算和集约型经营管理。

“十一五”期间,医院严格执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统一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内容,积极实行收费价格公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赢得了省市财政物价部门的高度肯定,在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检查中赢得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并先后被评为“全省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先进集体”、青岛市“价格和收费工作先进单位”。医院加强了对医保指标的动态管理和对医保费用的控制力度,被评为“山东省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医院进一步加强了对药品、设备、卫生材料的采购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完成了一系列大型项目和各项财务的审计,“十一五”期间审减工程项目资金4463万元,设备进口免税节约资金1680万元,投资效益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医院坚持“后勤保障目标管理,后勤维修有偿服务,后勤供应实体经营,后勤人员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后勤服务总公司不断创新、优化工作流程,后勤服务更加规范和便捷。在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的同时,“十一五”期间后勤服务成本降低了35%。五年来,医院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图书馆、职工餐厅及行政楼改扩建工程、放射楼接建工程、PET-CT中心、海阳善达康复中心建设工程,积极启动并推进了东区科研综合楼建设,积极参与了西海岸医院的筹建工作,医院的办院规模不断扩大,院区功能进一步完善,为医院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十一五”期间,院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切实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和医护员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通过创建“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各类实践载体,引导干部职工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十一五”期间,医院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制度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进程,重大决策由集体决定。不断完善以科务会为基础的科室民主管理模式,切实履行院务、科务公开制度。“十一五”期间,医院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通过开展警示教育、签署责任书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约束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培养和锻造出一支作风优良的干部职工队伍。党政工团各部门职能管理不断加强;计生、妇委会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升,为医院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十一五”期间是我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创崭新局面的五年,是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规模和效益提升幅度最大的五年,是我院医教研各项事业成绩突出、医院影响力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的五年。目前,医院占地13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995张,职工4000余人。与“十五”末比较,“十一五”末医院年门诊量达184万人次,增长93.8%;年出院达6.5万人次,增长79.6%;手术3万例,增长99%;住院床日实际占用66.5万,增长51%。“十一五”末,医院年收入达16.47亿元,是“十五”末的2.38倍,年平均增长速度18.9%。资产总额达25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年平均增长速度14.6%,净资产是“十五”末的1.7倍,固定资产是“十五”末的2.1倍。

在医院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医院高质量地完成了阳光餐厅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医护员工的就餐条件。医院先后支付职工学费105万元,解决专家住房110余套,为困难职工发放补助15.6万元,为离退休职工发放退休金及福利1.35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得益于卫生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好政策、好环境,得益于全体干部职工开拓创新、奋发拼 搏的创业激情和辛勤劳动。回顾过去的五年,全院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了医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事业发展的一些基本经验。一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不动摇,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不动摇;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发展,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推动了医院事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三是坚持质量兴院、科技兴院,依靠质量提升、科技进步推动医院发展;四是坚持走低成本高效经营之路,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全面转化;五是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唯一标准,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人性化的医疗流程、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实现职工共享发展成果,职工福利与医院发展做到了基本同步。七是坚持医院文化的塑造和提升,将文化经营作为最高层次的经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团结全体党员、团员、民主党派和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群体,依靠先进文化凝聚人心,推动发展。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五年来,在医院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全院干部职工依靠集体的智慧与汗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是形势越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认真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认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一)科技创新的氛围不够浓厚,创新型、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学科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部分学科发展目标定位欠明确,部分学科团队意识薄弱,影响学科发展的合力等。

(三)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方式和态度距离群众要求还有差距。

(四)管理和组织架构还需进一步完善,管理队伍的文化力、领导力和执行力有待提升。(五)在推动医院发展和提升影响力方面,规模效应大于科技创新效应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和制约着医院事业发展的步伐,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靠扎实工作逐步予以解决。

与此同时,我们要深入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应对卫生改革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深刻总结多年来医院事业取得进步与发展的经验,深刻认识医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更加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改革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靠内涵建设,靠改革创新,靠真抓实干,推动医院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以深化改革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根本,以文化经营为特色,大力推进“质量兴院、服务兴院、人才兴院、科教兴院”发展战略,实现医院事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卫生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学科发展,打造行业品牌,进一步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使我院的医疗、教学、科研、人才、硬件、管理、经营水平等各个方面跨入国内同行的先进行列,早日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二)“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

1、加快学科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科。

在本部、东区、黄岛分院、海阳分院现有规模基本稳定的格局下,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突出专业特色,打造省内、国内一流的学科品牌。在巩固现有重点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力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达到2-3个,增加省重点学科或省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临床医学中心3-5个,力争10个学科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2、大力提升科研水平,力争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十二五”期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0项,发表SCI收录论文约500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70部。力争在3-4个领域内取得疾病诊疗研究的新突破,力争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力争实现国家级科技奖励零的突破。

3、推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进一步突出技术优势与特色。

继续巩固和发展急危重症抢救、疑难危重病会诊、腔镜微创技术、介入诊断和治疗、器官移植、干细胞诊断和治疗、医药生物技术诊断与治疗等重点技术,进一步拓展与国内外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大实用性医疗技术引进的力度,积极培育新的技术特色和技术优势,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4、凸显办学特色,培育适应卫生事业需求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发挥好医院在临床实践教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着力推进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在青岛大学的统一规划下,创新教学体制与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将医院建设成为基本技能培训基地和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力争博士生导师达到100名,重点培养适应医学发展的适宜型学科人才。

5、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培育国内有影响力的医学名家。

进一步优化人才质量和结构,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鼓励、支持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到国内外研修学习,力争全院博士学位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0%,硕士学位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力争引进或培养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医学名家5-8名。培养“泰山学者”、省突贡专家、医学领军人物5—10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0名。

6、深化改革,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稳步提高职工福利。建立各院区功能定位合理、充满活力、运行有序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与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经济运营和后勤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完善本部、东区、黄岛分院、海阳分院等院区的功能,争取“十二五”末医院总资产达到30亿元。在事业发展的同时,稳步提高职工福利。

7、施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建立和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主诊医师负责制,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要进一步强化基础医疗规范和操作规程,夯实基础质量;实现医疗环节的无隙衔接,提升环节质量;全面加强综合目标管理与评价,确保终末质量。力争平均住院日低于9天,确保药品比例≤45%。各项质量指标达到、部分指标超过三级甲等医院水平。

8、加强信息化建设,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的新要求。

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稳步推进门急诊、病房、医技、管理各信息系统建设,打造一流的信息网络和工作平台,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管理效益,为医院全员绩效考核和管理奠定基础。

9、稳定规模,完善院区功能,完善多元化医疗服务模式。在稳定规模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医院功能,在加强以医疗服务设施为主体的基本建设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医疗市场需求,加强多元化医疗服务,特别是特需服务体系的建设。争取“十二五”末医院床位稳定达到4000张,年门诊量突破220万人次,出院10万人次,手术5万例,年业务收入达30亿元。特需服务床位比例控制在15%左右。

10、加强党的建设,塑造医院特色文化,大力提升医院文化力。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推动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行风民主评议工作,力争患者综合满意度达98%以上。增强干部职工的制度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通过理顺关系、完善组织架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谋划事业发展、推动事业前进的能力。

四、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院区功能,调整学科布局,适应卫生事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1、在综合优势基础上,突出专科特色,打造一流的学科品牌。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大专科与小综合的关系,整合和利用好各项卫生资源,合理调整学科布局,形成各个院区各具特色、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要坚持全院学科发展“一盘棋”的原则,制定好各院区学科的发展规划,突出学科和专业特色,打造一流学科品牌。各院区在突出专科特色的同时,也要根据卫生区域规划和周边群众就医需求,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的功能与作用,为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项目。

2、理顺各院区功能定位。“十二五”期间,要根据社会医疗需求的变化,在加强医教研主体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延伸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积极开展特需保健、社区医疗服务,建立一整套适应特需医疗服务的硬件设施和流程体系,并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院多元化医疗服务功能。要在进一步提高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的同时,切实做好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工作,以及突发性、群体性应急医疗工作。

(二)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抓两头,带中间,促发展,构筑人才高地

3、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大人才工程。设立“杰出人才”岗位,实施“杰出人才”工程。充分发挥高校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优势,组织编写住院医师培训教材,推进实施“人才强基”工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原则,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尤其是对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分院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继续完善“首席医学专家”制度和“终身医学专家”制度,充分发挥专家传帮带作用,加速中青年人才的成长。充分利用国际学术技术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跟踪世界前沿理论和技术的学科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鼓励支持优秀管理人员攻读管理学位,加大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4、建立更加富有激励和约束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人员聘任标准体系和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在业绩考核上突出岗位创新、岗位风险与岗位绩效,将评价结果与奖金分配、职称晋升、职务聘任紧密挂勾。要在三个效益同步增长的基础上,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报酬。

5、建立学习型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和强化终身医学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学习型集体、创新型团队。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技能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的学分制度和科室业务学习制度,创新继续教育的载体形式,促进广大医护员工不断更新现代化医院文化理念,不断丰富现代化医学理论实践知识。

(三)大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6、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要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为指导,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要在保持工作量较快增长的同时,全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和12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并加大临床药师对临床质量控制工作的参与度。在强化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同时,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积极实施 “三双行动”(双降、双控、双规范),即降低药品占业务收入比重、降低耗材支出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合理控制医药收入总量、严格控制均次医疗费用增长;规范医护人员诊疗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治疗项目。进一步优化门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完善预约诊疗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建立若干有影响力的品牌门诊、专病门诊;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加强医保管理,做好医保费用控制和医保服务工作;严格物价收费管理,维护患者权益;注重加强医患沟通,积极引入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积极创建服务、质量品牌,提高病人满意度。

7、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强化护理管理,提升护理质量。“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调整临床护士队伍结构,加强护理队伍素质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到“十二五”末确保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达100%。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拓展护理服务领域,提升整体护理内涵。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提升护士长队伍的管理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造省内乃至国内知名的优质护理服务品牌。

(四)加大开放交流,加快技术引进与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8、突出重点,培育新的技术、专科优势。协调各方资源,在巩固发展现有领先技术的基础上,积极跟踪国内外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培育新的技术亮点和专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在急诊、疑难病会诊、ICU等急危重病抢救技术方面,在微创技术、经生理腔道手术、功能性神经刺激技术、疼痛治疗技术方面,在心脑血管、肿瘤的介入治疗技术方面,在器官移植、干细胞技术、基因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经费支持,力争取得较大突破。

9、拓展国际交流,加速技术创新。“十二五”期间,要从务求实效的原则出发,有重点、有计划地加强与国外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国际门诊,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定期坐诊,为在青外国友人提供优质服务。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0、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分重点、有步骤地抓好数字化医院建设,加速推进HIS、PACS、LIS、医生工作站等各个子系统的升级与完善。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医院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全面推进电子病历系统和无线信息系统建设,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化、流程化、智能化的临床业务综合处理平台,为医疗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要不断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全院医护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建立信息流以患者为中心、工作流以诊疗为中心、管理流以质控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流程,实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六)优化机制,整合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突破

11、建立并完善科技创新激励与约束机制。“十二五”期间,要建立科研工作量化评价标准,加大科技创新在科室、个人业绩考核中的权重,强化目标管理和动态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科经费匹配、个人职称晋升、聘任、岗位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制度,加大医院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统筹力度并完善评价体系,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提高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12、整合优势科研资源,提升科研创新平台。“十二五”期间,要按照“理顺机制,科学配置,功能优化,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整合研究室所资源,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研究所、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配备一流的科研设备和科研人员。进一步完善电子图书库建设,建设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图书馆,为科研创新提供良好平台。

13、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加强学科建设资源的统筹规划,实施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多学科合作,打破现有学科布局,汇聚合力,凝练特色,合理配置团队人员结构,围绕急需优先支持的重点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高新医疗技术,建立跨学科的稳定的科技创新团队。

(七)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

14、凸显办学特色,提升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大学基础平台作用和综合学科优势,整合各项教学资源,打造一流教学平台。进一步理顺基础与临床、医疗与科研的关系,建立一整套重于实效的教书育人机制。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凸显办学特色,探索推行PBL启发式临床教学,突出附属医院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技能培训的力度,积极做好国家专科、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争创工作,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进修医生、社区医生的培养,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多层次优秀人才。

15、加强博士点建设。“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博士点建设,设立具体工作目标,制定有效措施,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展工作,实现高层次科技奖励、高档次课题及高层次论文、著作的突破和不断积累,确保实现博士点建设的既定目标。

(八)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增强管理执行力,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6、加强党的建设,为医院事业发展提供思想、组织保证。“十二五”期间,要特别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创建1-2个全省卫生系统优秀党建示范品牌,积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实施基层党组织“强基工程”,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医院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证。

17、加强规章制度建设,逐步推进管理上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健全医院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务行政管理制度、医疗护理管理制度、后勤基建管理制度、财务审计管理制度等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要树立和强化“依靠规章制度管人、遵照规章制度办事”的制度意识,做到有章必循。要进一步完善监管、问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做到循章必严、违章必究。

18、完善组织结构,优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执行力。探索建立有利于各院区共同发展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加强党政工团各职能部门、医药护技各业务科室、后勤各管理单元的组织建设,建立权责明确、层级清晰、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管理效能,增强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19、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提升团队文化。“十二五”期间,要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个人成长、医院发展与国家卫生事业进步之间的关系,加强团结,凝聚力量,营造“百花齐放、互促进步、有序竞争、和谐发展”的团队文化,将个人的干事创业融入学科、医院的发展大局,打造一批有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的优秀团队。

20、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文化。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题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强化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转变服务观念,全面实施流程再造,提升门急诊、医技、医保、住院、收费等窗口服务、临床服务、行政管理服务和后勤保障服务水平。

21、加强品牌塑造和形象宣传。“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对名医大家、学科品牌的形象宣传,提升医院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九)积极完善纵向医疗服务网络,走符合卫生国情的发展之路

22、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不断完善纵向医疗服务网络,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卫生国情的发展之路。要抓住黄岛分院设立这一契机,按照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积极顺应西海岸群众对卫生资源的迫切需求和医院布局调整、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正确认识和处理医院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质量建设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新院区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将黄岛分院开好、办好,为实现医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23、要在集团化发展的架构内,充分发挥医疗集团核心医院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流动,整合和利用好各项医疗资源,寻求规模和质量的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海阳分院、海阳善达康复中心建设,协助完成心血管病医院的易址扩建工作。进一步强化集团品牌意识,集中优势资源,实施强优联合,促进集团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继续推进实施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工作。

(十)深化改革,加强经济管理,实现低成本高效经营

24、“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探索医院经营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创造医院事业发展的新动力。积极适应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医疗市场的需求,进一步规范设备物资、药品器械和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严格控制医保费用,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同时,增进医院的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建立物资集中供应与统一管理的经营保障架构,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维修工程的管理并加大审计力度,降低医院经营运行成本。积极引入外资、社会资本,探索多元化办医道路。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增强经济实力,为员工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十一)稳步推进各项基本建设,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化院区

25、全面完成各项基本建设和装修改造,创造生态院区和一流的就医环境。“十二五”期间,要根据学科布局调整的需要,完成本部院区的装修改造,及早完成东区科研综合楼建设,启动特需保健楼等完善院区功能的规划建设,争取外资参与黄岛分院Ⅱ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院内功能分区、服务流程、道路标识、交通秩序等方面影响群众满意度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就医环境。

“十二五”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继承“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经验,开创“十二五”发展的新局面,是一项历史性的重任。党政工团各部门、各科室要明确责任,联系实际,抓好落实,积极推进医院“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全体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确保 “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O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上一篇:选三好学生**作文400字下一篇:关于老师的名人名言英语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