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大名师心得体会

2024-11-07

学习十大名师心得体会(10篇)

1.学习十大名师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名师心得体会

福安三中 王润全

教师是所有职业当中层次最高、风险最高也是具有最高典范性的职业,教师无论从内在还是外在,学养还是修养,性格还是状态(心理)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具有深、广、远的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神对教学过程和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等等。教师的职业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具影响力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践行师德规范,展现人格魅力。

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经过这次培训,我开始真正理解了育人的含义。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混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就教学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反思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原因,促使他按时完成,使孩子充分体验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跟孩子交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能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当好人师,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课堂。在这方面我感触颇深,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位。

都说“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缺乏创造性,而只会照本宣科,那么孩子的创造性就会被扼杀在创新的摇篮里”。可是怎样做才算有创新呢?苑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我在这方面的深深地思考。“创新包含了很广的意思。选择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是创新,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做别人做过的课题也是创新;选择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创新,将别人的研究成果用于解决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或用于新的领域也是创新。”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从理论研究中提出新论点、新发现或新的见解是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方法也是创新。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教育教学的理论和经验是需要不断更新、积累和总结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勤于学习、善于发现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升华,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新方法,也是“创新”啊。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我认为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总得来说,通过这次学习,它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2.学习名师心得体会 篇二

她在自我介绍时这样写到“不管是份内工作还是份外工作,都乐意接受并认真完成”。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原来在我校工作时,就是学校的骨干,区里骨干、市里骨干,她悉心钻研业务,在自然学科方面成绩斐然。无论是哪个部门,哪个领导分配的任务她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从无怨言。

还有最使我敬佩的是她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工作的敬业精神。她在迎接“双高普九”任务艰巨时,加班加点的工作,没日没夜的补材料,整理档案,自己的腰脱病犯了,走路都很困难,每天还是强撑着上班,把热水袋垫在腰部继续工作。她能在困难面前,顾大局、识大体达到忘我的工作状态,置自己的身体于不顾,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教育事业,这种为大家舍小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学习。再有她在亲人去世时,克制着沉痛的心情,依然坚持上班。可见,在她心里把事业看得比她的亲人更重要。

3.学习名师心得体会 篇三

二十多年来,越来越明白自己就是一名园丁。记得小时候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说:老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那时,只明白这是一个比喻句。现在,才懂得这是一个真理。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用那三尺讲台垒起的真言。是一代代一线老师用自己对学生的那一腔热情筑起的丰碑。

市一实验小学米微微老师的《朵朵花开淡墨痕》的润泽教育。让我很有感悟。可能同是从事年龄相仿孩子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她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我感同身受。

“她是润物的雨,她是拔节的竹,她的作用往往体现在一句嘱托、一次谈心、一场班队会的结束。因为此时的结束恰恰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开始,只要我们细细聆听,准能听见花开的声音……”这是米微微老师演讲的第一段。听到这几句温暖的话。我仿佛看到了那一片原野中点点小花淋浴春风而笑。浸渍细雨而歌的美景。

我想着米微微老师的学生们可能是群芳灿烂,而我的孩子们却是孱弱无声。她每天想的做的可能是让她的花朵们更加瑰丽芬芳,而我每天想的做的却是让我的孩子们能健康成长。

“增加教育的宽度――每日坚持好习惯。”这是米微微老师关于教育的第一观点。同样我对教育的宽度是这样理解的。教育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学习的习惯。几十个人坐在一起,可能我们的资质,能力有差别。是后天无法比拟的。但我们学习的习惯是一起培养的。也许你用一天学习了N个知识。也许你用一年学习了N个知识。但我可能用一生去学习它。只要我有这个习惯。这个习惯的培养就要靠我们老师日复一日的工作。怎么样坚持下去,就靠我们老师潜移默化地督促引导。这就像一股清泉一样,无枯竭地流淌,因为你是学生的那眼活水。只要他是你一天的学生,你就要用一生去负责。这就是一个教师的平凡和伟大!

教育的延长没有办法度量,学生言行只是一点折射的光。就像一张单程车票,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坐上这趟列车。沿途的风景就是我们的教育资源,坚持的爱心就是我们教育的灵魂。无悔的选择就是我们教育的良心。这些名师们选择了,我也选择了。

“用思考预约美丽”。米微微老师用自己的思考和爱心塑造了教育的美丽。她用自己这点点微风吹绿了孩子们的这一池湖水。她得到了教育同仁们的认可,也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热爱。

“延伸教育的广度――丰富多彩的家长讲坛”。米微微老师通过和家长的互动,让教育延长,让孩子们感觉到教育原来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动中。米老师说:“我们有一批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家长,他们的阅历,他们的职业体验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精彩的一课”。她通过家长课堂,让学生们有了自豪和自信。让孩子们明白,原来我的爸爸、妈妈是最棒的。原来我的父母是这样的风采奕奕。这种教育方式得益于米老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她对孩子们的真情。她让学生们感受了这个班级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每一个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欣赏别人,进步自己。积极向上的班风自然而成。

生动砥砺的语言化作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是一个在磨合与奋斗中学会了成长、奔跑与飞翔的集体,我们在两千多个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在友谊的天平上终于读懂了别人与自己同样重要!”短短的几句话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怀着感恩之心的阳光少年的风姿。他们在这里学习到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情感和责任。当教师用二千个日子去传播自己的理念时,她也把理想与希望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房,用自己的真爱和真知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选择和精彩人生在奠基!”

4.相约名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泉港区界山小学 陈月琼

有幸能去厦门参加第十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为期两天半的观摩课一共听了9位名师的演示课。这次观摩活动,专家们主要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专家们用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诠释了数学核心素养,虽然他们切入点虽然不一样,但都有共同点:

1、课题引入都是通过游戏或质疑开始,而且这些游戏和质疑都源于实际生活,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如许卫兵专家通过数学魔术——猜牌引发学生探索兴趣,通过故事《狄青百钱定居心》引发生对钱币的两面可能性的思考,成功地引入可能性,再通过分析抽奖中奖项设置,让生充分理解可能性的大小,最后引导生运用可能性解释数学魔术的奥秘。

2、他们都能给予学生充分时间探索,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形成大部分都是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师呈现的过程,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予巧妙点击。这就是我们说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3、他们都非常重视第一课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学习都有一个探索过程,正如吴老师说的:第一课会在学生心目中起第一印象作用,所以这一课要讲透。

4、他们的课堂探索都是由遇到问题——联系旧知识——转化成新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强球震专家引入课题时让生体验到旧知识表达方式的不方便性,从而引入分数的表达,让生感觉学习分数的必要,提高积极性;在引导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时,他让生从小猴分饼例题中总结出分数每部分名称,这样从分析过程中认识概念性东西,使生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在引申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时,他是 让生通过折同样大小纸来表示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然后再直观比较,接着让生观察思考总结发现规律。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总结如下:

1、以往教学按节备课,不能把握教材的总体性。

2、经常为了赶时间,每一章第一课概念性知识经常只是一带而过,没有给生足够探索过程。

3、以往新知识内容总是我呈现得多,而生自主探索交流汇报的较少。

4、课堂引入模式往往采用教材情境图课件引入,模式单一而又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5、素材准备不够,巩固练习往往取自于教材,而非根据生情况设计。6备学生环节做得不够,往往较难预料突发情况。

5.十大名师颁奖词 篇五

颁奖词:比起他的成就,他多年的坚守同样动人;比起他的声誉,他不倦的追求同样耀眼。他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仁者。科研创新,他大步迈进,走在时代尖端,教书育人,他又固守清贫,完成师道回归。三尺讲台,他用自己的解读诠释着为人师者的责任和意义。一根粉笔,一条毛巾,就勾勒出师生间难以割舍的情谊。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甜美老师——王凯平

颁奖词:从她的笑脸,你读出的不仅仅是善意和友好,更有宽容和奉献。十年的时光,她将自己最宝贵的岁月给了自己最爱的讲台。“学会交流,学会宽容,学会奉献”是她多年来总结的经验,也是她一直的坚持。她用自己的妙手,用最真诚的微笑,浓缩成醇厚的心灵鸡汤。精品老师——刘玉

颁奖词:对于学生,她有着十足的野心;对于自己,她的要求近乎苛刻。她的育人故事,更像是一个追求卓越的奋斗史。她“dian”石成金,每一个学生,在她眼中是一件作品,需要精雕细琢,不允许半点瑕疵。她不像在育人,更像在创作。在孵化出一个个人才的同时,也不断编织出属于她的梦想。她在打造别人的同时,也重塑了自己。真切老师——张卫国

颁奖词:他可能没最强健的身躯,却有着最坚定的信念。讲台上,他镇定自若,条分缕析,让你感知科学的魅力;生活中,他幽默风趣,随和平易,让你感受醉人的温馨。一块饼干,让你见证他的执著;一句提醒,让你感知他的幽默,一个电话,让你感受他的平易。他是你身边最亲密的朋友,轻易地走进你的内心。导师?教授?他更愿意你称呼他一声老师。

自信老师——张存泰

颁奖词:他抓住的是明媚的阳光,是生活的快乐;他收获的还有学生对他的信任和爱戴。他相信一名好的医生,也同样应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更好的融汇和体现。他将自己的讲台与医学发展的前沿接轨,将更多的知识贯穿在自己的课堂。他总是激励你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新锐老师——郑俊杰

颁奖词:他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现实之外他又建设着另一项工程;他的身份是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主任,图纸之外他又架起另一座飞虹。屏幕上闪动的QQ企鹅,是工具,也是一座桥梁,连接的是师生的心灵;图纸上的标识,是提醒,也是一个路标,指向的是又一个前方。信任做基,关爱打底,构筑的是师生间无需言说的默契。本色老师——徐晓林

颁奖词:工作面前,他展示院长的气魄,生活面前,他表达农民式的幽默。从一个普通农民到知名教授的跨越,被他轻巧的带过,凝聚成对生活的感恩和对过往的铭刻。关于未来,他并不苛求,“让每一个学生有饭吃,有书读”是他最大的理想。小小的餐票,传递的又何止是师生的情谊?“无用之用乃大用,杂以成纯。” 唯美老师——蒋小兮

颁奖词:他是一个表演精湛的演员,又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导演,学生是他最好的观众,讲桌是他一生的舞台。不需要华丽的布景,不需要曲折的剧情,他的学识与热情更容易打动你的心灵,点燃你的激情。看似枯燥的剧本,被他着色添彩,描绘成最美的风景;看似高深的人物,被他赋予诗情,焕发出最迷人的风彩。他让你与生活联系更紧,让你与书本联系更近,他为哲学涂上颜色。性情老师——舒咏平

颁奖词:做过红卫兵,当过采购员„„他的经历可谓丰富。宁愿片面的深刻,也不全面的平庸常被他挂在嘴边。时光流转,角色转换,太多的成果需用很大的篇幅来描述,沉淀的是一个师者深久的魅力。“极品男人”是学生背后对他的称呼,“舒香门第”则是他们送给自己的名字。而他似乎还不满足,“人生总在旅途”。也许,对于他,生活永远在别处。浪漫老师——彭挺

6.相约名师南昌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好课,是每一位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从教以来,也一直为之不懈努力,可越教越迷茫了。什么是好课?怎样的课才能戴上好课的桂冠呢?心里挺纠结的。直到有幸参加全国第五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那就是好课必须要教的有效,使学生学的愉快!

纵观吴正宪、徐斌、张齐华、黄爱华等名师的课堂,聆听他们的讲座,发现他们的课堂之所以那么有效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1.用心钻研所教知识。

这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张齐华老师在讲述做不一样的自己中提到的他为了上出与众不同的《圆的认知》,翻阅了所有关圆的书籍。《墨经》、《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圆的历史》等,深入地挖掘了圆的文化内涵,从而让自己的本课教学如鱼得水,脱颖而出。后来在别人的质疑声中为了证明自己他又花了很长的时间再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脱胎换骨的这堂课再一次深深地折服了所有的听众。是啊,张老师的课,就是这么用心钻研,把知识诠释得淋漓尽致。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如吴正宪老师在上二年级的搭配问题时,先出示一个小女孩起床穿衣的情境,女孩的床上摆着:长衣、短衣、长裤、短裤、裙子各一时,问:她可以怎么穿?围绕这一生活问题展开了本课的教学,且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搭配原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搭配的方法。再如张齐华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表示运算式,而且还表示结果这一环节时,他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2个储蓄罐(一个有硬币在里头,一个没硬币),往空的里面投入5个一元的硬币问:如果要知道里面有多少钱,该怎么办?生:贴上便签,且写上5。随后老师拿起另一个装了钱的储蓄罐摇一摇,猜猜里面有多少钱?生猜想,师问:如果也写上一张便签,该写什么?生:写a(因为里面的钱是未知数),让学生体会到字母a可以表示未知数。师接着问:2罐的钱合起来是多少?学生:现在储蓄罐里一共有a+5元,师:a+5是一个算式,不是结果,如果非得弄个结果出来呢?学生陷入沉思中,此时老师动态地将投入5个硬币的储蓄罐打开,将5枚硬币放入第2个储蓄罐里,然后摇一摇。老师随即板书,a+5= a+5,说:长得一样可内涵却不一样啊,左边的a+5表示的是加法的运算,右边的a+5是一个得数。师: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结果。之后让学生读a+5= a+5问应该怎么读?生:前一个a+5要读慢,因为它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过程,后一个a+5要读快因为它表示的是结果,是一个整体。最后贴上a+5的便签,就这样处理好了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结果这一重要的知识点,可谓巧妙至极!

3.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总是贯穿于数学课的始终,数学课总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时展现它独特的魅力。名师们的课堂上的每个问题都是精心设计的,常常起来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张齐华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张老师问: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让学生领悟到,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好处。再如他在教学《平均数》时,给出一组数据3、7、2算出他们的平均数是4后,马上问:为什么原来的数据中没有4?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提示出: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有时在原数据中是找不到的。如果不结合当时的课堂这样精心地设计问题,而单独地告诉学生,这么抽象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不容易了。

4.灵活设计练习

练习的设计也很关键,它起到了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总结的作用。如徐斌老师的《倒推策略》最后就设计了二题对比练习题,从二题的对比中总结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倒信策略解决,只有当知道现在,和变化情况,求原来是多少才能用倒推思想。还有张老师的平均数那一节课,也是通过有趣味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掌握平均数的特点。

二、科学合理地把握课堂 1.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他们的课,学生参与面广,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整堂课都感觉他们没有干什么?只是在一个劲地问一些问题,所有的答案都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

2.关注错误,直面错误,不离不弃

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一件长衣,一件短衣,一条长裤,一条短裤和一条短裙”进行搭配有多少种配法时,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7种的,1种的,5种的、3种的。面对这么多的答案,老师先是分别展示,然后进行比较,最后问问出错的孩子,为什么你的只有1种,2种,而你的有7种?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我没找全,因为我找乱了。老师适时追问我们怎样才能从乱到全呢?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类,从而找到解决搭配问题的一般做法与思路。吴老师一再强调,课堂上要善于关注错误,关注错误就是进一步关注后进生。是啊,课堂是孩子们出错的地方,在课堂上不要害怕学生出错,错误会引出新的生成,作为老师要欣赏学生的差错。最好的学习是在差错中学生,导误导出真探求。学生的自我否定过程要以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帮助学生纠错的过程能让学生恍然大悟,相信我们只要善于引导,学生的错误会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3.进行归类,触类旁通

吴老师在交流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学生没有分类的思想,怎样学数学呢?数学问题错宗复杂,可如果我们能将问题进行分类,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显轻松。徐老师的倒推策略就让学生懂得了哪种类型的问题能用倒推思想去解决,哪种的不能用倒推策略。

三、注重好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好习惯成就一个人,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用终生。后进生之所以学习起来有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仔细聆听名师的课堂发现他们非常注重对学生以下习惯养成的培养:

1.有序思考的习惯

如吴老师的课是这样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的,先想谁不能和谁搭配,把其中的一个先藏起来,等另一个和别的搭配完了,再把它拿出来和别的进行搭配。如上衣不能和上衣搭配,就把其中的一个藏起来,等其中的一件上衣和下衣搭配完后,再把藏起来的那件上衣请出来和下衣搭配,这就很好地渗透了有序思考的思想。我想我们的课堂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这样去做,学生久而久之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一定会很清晰。

2.独立思考的习惯

只有会思考的人才真正地会学习,机械地接受别人的观点与想法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愚笨。吴老师也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是当务之急。在她的课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不许讨论,独立思考”。

3.关于倾听的习惯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似乎经常听到自己这样抱怨:“哎,这课太难上了,学生一点都不听,明明觉得自己这样上一堂课效果应该可以呀,可就是还有那么一大部分人没弄懂”追其根源,其实就是学生没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老师再会上课都无济于事。吴老师的课上这样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当一个问题提出,留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后,还有学生在忙碌着。她说:“孩子们,把笔停下来,不论你写到了什么程度,听一听同学的,或许你有新的想法”。这样一句话意在提醒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我们学习的一中渠道。

名师们不仅善于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也呼吁我们老师也要善于倾听,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

四、使学生学得愉快

我们都知道,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把自己完全释放,人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的氛围,名师们的课堂简短的课前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环境,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教学中他们对待学生是那样的平和,跟学生上课就像跟朋友交谈那样让人感觉没有压力,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活力四射,大胆设想。他们很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展开教学,寓教于玩,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得到了一种满足感、成功感与幸福感。特别是在张老师的课上,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笑声不绝于耳,他那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机智灵敏的教学反映,让学生下课后还不肯离开教学现场。这一幕幕的画面无不给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息——学生们学得很愉快!

名师们的课堂是真实的,真实到我们可以触摸,可以效仿,他们的课堂没有复杂的设计,没有好看的课件,更多的是看到他们从容地游走在课堂之间,用他们自身的魅力感染着学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探究,学会解决问题。

7.“名师之路”学习心得 篇七

学习心得体会

赤城小学 沈润邦

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和更新,在积累和更新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专业知识,精湛的语言艺术,积极的生活态度„„2014年4月11日—4月13日的西安之行,使我开阔眼界,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差距,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次观摩研讨会,聚集了祖国大陆和海峡的各路名师,所授科目笼络了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课型更是五应俱全,堪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营养大餐,我们的听课更是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反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数学课堂教什么?

数学课堂应教给学生什么?各位名师在课堂中都有自己的诠释,学习的习惯、思考的方法和生活的态度。在名师的课堂中,我们常会听到,“坐得最端正的孩子是最聪明的”,“把你的学习用品摆放整齐”,“认真倾听”等的话语,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其实对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督导的作用。徐长青老师的简约教学,能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追溯到知识的源头,把知识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发散思维的培养,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席争光老师的可能性教学,不但教给学生数学,还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可能性,如:中彩票、守株待兔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要想创造更大的

可能性靠自己的双手。名师们的课堂让我深切地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理解了“三教三不教”的真正含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知道“三教三不教”,那在实际教学中,你有没有认真去思考过,哪些内容学生自学,甚至不学就已经知道,而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在唐彩斌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和徐长青老师的《平面图形的再认识》这两节课上,我找到了答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即使老师不讲,学生通过测量、拼凑的方法都能够学会,而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能激起思维火花的东西。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了解掌握后,能追溯到知识的落脚点,与数字的计算产生联系,加深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啊,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缺少了这样的高度和深度,缺少了更多地学生思考。

二、研读课标研什么?

新课标的学习,我已经学习了很长时间,每次的学习对自己都会有所帮助和提高,但总感觉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距离,不能正确地运用。在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中,张老师用一根粉笔的教学也可以把负数具体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对于正负数的分界点“0”的出现,张老师更是让学生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报告中,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标的掌握,对知识的运用,对生活的态度,无疑令人折服,他对多个版本的教学意图把握的非常精准,而我的教学中根本挖不到这么多的资源。通过听张齐华老师的报告,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只有理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中还应把课标规定的各学段、各年级的某个内容,需要学生掌

握到哪种程度,紧密地与自己所教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把课标与教材吃透,并加以运用。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标中提到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那么它们的联系点在哪里,怎样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在诸位名师的课堂中我找到了答案。刘德武老师的《密铺》,看似很枯燥的图形问题,却与数字、语文、生活都密不可分,无不渗透着不重复、不遗漏的思想。柏继明老师的《统计的初步知识》更是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真特点,从学生自身资源开发数学问题,用排队的长短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经历统计的过程,学生不但收获了方法和知识,而且收货了健康和习惯。诸如这样的实例在名师的课堂中还有很多,我要做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努力,多一份执着,认真去面对自己的教学,面对更多的孩子。

8.名师班学习心得 篇八

闫德明教授说:“教师是所有职业当中层次最高、风险最高也是具有最高典范性的职业,教师无论从内在还是外在,学养还是修养,性格还是状态(心理)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神对教学过程和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的精神还对社会有着直接、间接的影响作用......”等等。从中领悟到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新时期的教育理念。经过这次培训,我开始真正理解了育人的含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突破,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事业是一项灌溉的事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是一条流动的溪,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只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阔的智力背景,才能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创造的激情和活力,在教育教学中能灵感泉涌。教育事业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教育工作的性质与特点要求教师应具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应跟随着时代奋力前进。

新课程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为各种教学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可以说,现在倡导教师形成教学风格比以往任何时候意义都大,也比任何时候的可能性都更大。闫教授的讲座《如何形成我的教学风格》引发了我在这方面的深深地思考。风格不是少数名师的专利,而应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追求,因为风格具有相对性,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事实上,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也有一定的教学特色,问题是,其特点还不清晰,其特色还不鲜明,对教学风格的追求还不自觉。如果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有追求教学风格的强烈意识和扎实的行动,教学的未来是辉煌的,未来的教学是成功的。

柏拉图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有资格做教师。我们何等有幸做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当谨记自己的光荣与使命——虽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朝着更加完美的自我出发,加强自身的修为,做一个坚守内心、甘于奉献并有所作为的人。

罗易老师的《散谈教师的修为》专题讲座,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经过培训,我认为教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跟自己对职业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够懂得享受教育工作的过程,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引导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觉得这样才能更容易拥有健康而积极的心态。在生活和教学工作中善于自我调适,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自尽其力,淡泊自定,问心无愧,富于情感又不乏理智,从而拥有一个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给予远比接受幸福。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给予”更幸福的事情呢。给予的过程是快乐的,学生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提升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认真地做一座让学生成功通往美好未来的“桥”,严谨地做一艘载着学生顺利到达美丽彼岸的船,执著地做一条让学生健康行走的路,何乐不为?我们只有懂得教育过程是快乐的,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培养出我们民族的栋梁之材,才能无愧于“民族魂”的称号,才能做一个太阳底下幸福的教师。

9.泰安名师听课学习心得 篇九

这次能够有机会去泰安现场学习听课、观摩几位名师的教学,我感到很荣幸。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窦桂梅老师,窦老师的课和学术报告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窦桂梅老师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挖”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有效施教,达到学生学的开心学的开心,学的牢固!”窦老师在教《魅力》一课时,主要把握住了《魅力》一课作为一篇小说的体裁特点,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孩子围绕着主要情节展开学习,感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教的过程时,很明确地告诉了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应该遵循“读小说”的独特规律。窦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运用,让我思考了很多,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课时,要对教材的理解深度和精度要透,我需要学习的太多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不断的充实自己。

窦老师把课堂分为三个模块,预学,共学,延学。课堂上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不是来自老师的设想和拟定,而是来自学生学习的实际,即孩子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开始,老师便启发组织学生质疑提问。学生在课上纷纷发问,提出了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既涉及到课文的具体内容,也牵涉到表达的思想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达形式。窦老师引领学生去掉枝杈,把握主干、关键的问题,然后围绕着主干问题,展开阅读学习,探讨交流,完成学习目标。这正体现了窦老师所说的“处于老师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听窦老师的课时,还有一点是最令我感慨的,那就是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窦老师的激情,源自她心底的自然流露。我清楚地记得在课堂上有过这样一幕,在窦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一处语言描写时,因为孩子们几次尝试都没有真正体现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窦老师就给孩子们做了范读,她激情投入地范读不但吸引了孩子们,也令观众席上的老师们禁不住发出赞叹。

在培训中,我还听了江苏的魏星和北京的陈延军两位名师的示范课和讲座,这次活动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领略到了每位名师所独具的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有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近距离感受名师的魅力,受名师的熏陶,幸福感油然而生。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每一次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让我知道了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对老师的成长多么重要。像窦桂梅老师说的那样:女人不读书像一只大白瓷碗,还裂了口的。我要多学习,多读书。不断的去思考探索。站在孩子的中央!

10.中国十大武术名师 篇十

区汉泉: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今天传播蔡李佛拳卓有成就的人物。广东省云浮县人,从1936年在云浮县开办“健民国术社”起,他踏上了传授武术的道路。此后,在广州先后创办了“城西全义堂武术社”、“西山武术社”。几十年来,他培养出众多武术人材。其中佼佼者有国家级裁判、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武术队教练陈昌绵,1979年全国武术观摩会一等奖获得者彭正庭,广东省武协秘书长董德强。第六届全国南拳冠军丘建国,曾在早期受过区汉泉的指导。此外,在历届省市赛名次获得者中,区汉泉的学生还有:何驹、梁华添、洪永兴、麦浩然、彭志辉、黄湛荣、蔡锦棠、梁锦炫、区伟昌、何三妹、洪少珍等。

孙剑云,1914年生,女,北京人,祖籍河北省望都县东任家瞳村,是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之女。现任北京武协副主席、北京武协孙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首届“全国武林百杰当代武林十大名师之一”、中国武术院特邀研究员、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中国武术段位制八段。孙剑云7岁始父亲传授她武功,至1931年家学已有所成,随父赴镇江国术馆任女子武术班教习。1959年全国第一届武术比赛中被国家体委聘为名誉国家裁判。1962年和1963年在北京市举办的两届武术表演赛中被聘为副总裁兼裁判长。1982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并做了关于《武术与道德》的专题发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为使孙氏太极拳加速普及,先后编写出版了《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简化套路》、《行意剑》等专著。孙剑云幼承庭训,承父之绝迹,得拳中真谛,同时也继承了其父的高贵品质和尚武精神。无论是身在顺境,还是身在逆境,总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武术发展和传艺之中。1983年她一手成立了北京武协孙氏太极拳研究会,并以此为基础,与海内外孙氏太极拳传人广泛取得联系。多次到上海、广州、南京等地传艺授徒。并担任四民武术研究社名誉副社长。1986年孙剑云虽已73岁高龄,又应邀东渡日本讲学。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国内、国外相继建立了孙氏太极拳组织或研究会。美国加州中华武术学院长赞许孙剑云“灿如繁星集万人视线,明如皎日放一代光辉”。

李文彬,1918年生于辽宁海城,大学毕业,会计师。8岁开始练长拳,太极拳等。13岁师从形意大师尚云祥学练形意拳械,磨砺一生,尚德精武,精心育徒,桃李遍播海内外。通过言行及形意专著,文章的发表,确立并发展了‘尚派(氏)形意拳”,为形意拳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多次担任全国武术赛会裁判长,仲裁工作。被聘为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国家级武术荣誉裁判,1996年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曾被聘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会员,齐齐哈尔人大三届代表,市政协三 届常委,于1997年逝世,终年80岁。

李天骥,武术家。直隶(今河北)安新人。1931年毕业于山东省国术馆。曾任山东省国术馆教员、陵县国术馆馆长。后与父一起在哈尔滨、沈阳等地创办武术社馆。建国后,历任哈尔滨市国术联谊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师、黑龙江省武术队教练、国家体委竞技指导科武术班教练、中国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国家级武术裁判员。擅长太极、形意、八卦、少林等拳,并将太极拳整理简化,使之易于普及。曾赴日本传授太极拳及太极剑。主编有《简化太极拳》,著有《武当剑法》、《形意拳术》。

张继修(1922~)太极拳家。山东掖县人。16岁开始习武。曾拜李玉琳为师,学练太极拳、形意拳及刀、剑等拳械套路。自1953年起参加各种全国性武术比赛并多次获奖,其中主要有1956年全国武术表演太极推手第一名。1957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一等奖。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太极拳第二名。1960年全国武术比赛太极拳第二名。1959年以来,长期在哈尔滨市担任武术教学工作,多次任全国太极拳比赛裁判工作。近年来参加了国家体委新编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编写、教学工作,为目前中国著名的太极拳活动专家,尤精于孙式太极拳。现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武术国家级裁判。著有《太极拳》等书。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太极拳发祥地——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现任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省武协副主席,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委员,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陈正雷自八岁起,跟随著名太极拳大师(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国术国考评委、64年被选为全国武协委员),伯父陈照丕练习家传太极拳术、刀、枪、剑、棍等器械及推手,并孜孜不倦地体验和钻研太极运动的原理及系统理论,直至1972年伯父病故。之后,又随太极拳大师,堂叔父陈照奎继续深造,专习叔祖陈发科传授下来的太极拳术、推手技巧以及拳论。陈正雷跟随两位宗师言传身教二十余载,并把继承家传技艺发扬光大太极文化做为自己终生追求的奋斗目标。所以,能屡屡战胜各种艰难与困苦,矢志不移地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使自己的功夫深厚纯正,理论发掘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有“太极金刚”之美称,享誉国内外。

七十七岁的四川老武术家赵子虬,是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四川省和重庆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擅长峨眉派武术。这位精神矍铄、壮心犹存的武术家,从六、七岁起就跟民间武术能手学习武艺,身灵步捷,功底扎实。三十年代,赵老在华中大学出任体育教师时,三次摔倒挑战的洋拳师,大震国威和民气。解放后,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赵老的峨眉派拳术和断门枪、青萍剑等先后获得过一等奖。近年来,赵老利用退休后的时间,挖掘和整理祖国宝贵的武术遗产,发表了《气功探源》等文章,主持整理了四川南拳的套路。

郭瑞祥为当代优秀的武术家,河北沧州武林的杰出人物,其父郭长生人称“郭燕子”,为20世纪传奇武术家。郭瑞祥全面继承了其父所传武术精华,其苗刀、劈挂拳、风魔棍等独步武林,享誉海内外。从事武术教学多年,培养了大批国际优秀武术人才,在全国及国际大赛中获得突出成绩。由于其精湛的武功和高尚武德,被评为当代十大武术名师,获得武术最高段位九段称号。

梁以全 1931年生,中国武术七段,国家高级武术教练,曾担任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教练,武校全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幼年随父习武,深得真传,常年不辍,曾获国家武术贡献奖、全国武术比赛一等奖,撰写有《少林拳法》、《少林武术教材》等武术名著。

上一篇:涛声“文学沙龙”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多彩的活动作文400字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