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2024-07-19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精选18篇)

1.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一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 语文教学中的适时运用

古浪县横梁中心小学

肖莉

2012年11月

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时运用

【内容摘要】: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为教师在语文教学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提供了便利,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在本篇论文中,我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时的运用电教媒体,全文主要从思维特征、教学需要和教学环节三个方面阐述设计时机、把握时机和捕捉时机的适时性。

【关键词】:

教学设计、把握学生、捕捉时机

【正文】: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我认为教师设计使用的媒体时机,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多方面来考虑。

一、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电教媒体的使用

时机上。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

们在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实例1:《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

难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会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关键句子。此时使用电教手段,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这里电教手段独特优势使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由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

实例2: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二、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

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例3:古诗《凉州词》,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丽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二句诗句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实例4: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抓住了小兴安岭“美”的特

点,将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的美景以录像的形式依次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图像与课文内容相互对照,形、声、音、色浑然一体,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他们仿佛进入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置身于茂密的树林里,徜佯在野花丛中,看到美丽的鹿,笨重的熊,机灵的松鼠,尽情采摘香脆的榛子,吃着酸甜的野果„„学生此时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情感已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抓住实际,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学生不但理解课文的内在意蕴,而且积累了语言运用。这样,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

识事物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好电教媒体时机,能帮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新的知识。

三、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时机。

电教媒体是教师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实例5: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感知课文后教师应精心设计,利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解决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

实例6:《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哲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用学生悟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时,恰到好处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语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眼前的利益”与“身后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第三段故事的结果。领悟“恍然大悟”的道理,促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此举一反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实例7:《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慰问灾民、关心警卫员、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以及总理逝世后,男女老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头为

总理送行的场面,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胸怀人民,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注意因文而异,因人置宜,合理使用电教媒体,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2.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二

1. 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

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 明确教学目的, 知识的重点、难点, 要解决教学中的是哪些问题;二是要找准实现教学目的, 突破知识重点、难点的方法;三是要分析使用哪些电教媒体最简捷、最合理, 效果最好。在上课前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2. 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

一是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 深入分析教材, 哪些内容用, 哪些内容不用;二是教学中, 哪些电教媒体单独使用, 哪些电教媒体配合使用, 怎样配合, 要设计好;三是教学中, 哪些媒体先用, 哪些媒体后用, 教学到什么环节时用, 要用得合理。

例如《月光曲》一文, 体会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知识点, 可选用幻灯机、录音机。这样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月光曲》的内容, 而且懂得联想是由于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 联想要合理, 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声画的同步刺激,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 也使学生由对优美乐曲的无意注意转变到对画面上盲姑娘陶醉在乐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来。

3. 合理地操作电教媒体。

一是教学时电教媒体的信息要及时。要紧扣教学环节, 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信息, 就会出现冷场, 教学中断, 教学程序脱节, 学生情绪突然低落等现象。这就要求课前准备要充分, 技能要纯熟, 操作要合理。二是教学时, 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质量要好, 如图象清晰、声音清楚等, 让学生较好地、准确地获得信息。

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 是决定小学语文教学得失的一个关键。在设计电教媒体课件时,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不能单纯地以色彩缤纷的画面, 代替了学生的情感朗读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受课件的牵制, 也不能只围着电教平台转,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多花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 深入揣摩精彩的语言文字, 通过品读、赏读, 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并学会积累语言, 做到既了解主要意思, 又能悟出道理, 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 存储信息量大, 提供大量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 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指导下, 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 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 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2. 电教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电教媒体教学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 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 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 在音乐的带领下, 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 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更能体会教学内容, 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 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与性。

3. 利用电教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 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 它使抽象的概念, 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 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 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 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作为小学生, 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 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 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 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 讲解诗句含义, 再现诗中形象, 并感受诗人的感情, 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 最后要学以致用, 掌握如何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上会存在困难, 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 先配乐朗诵, 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 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一些词, 以及描绘出的情景, 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 不用教师怎样解释, 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

4.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 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 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 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 积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步伐, 让电教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课堂。

新教材的使用, 借助电教媒体技术, 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 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 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 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了效率。

摘要:小学语文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 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 抽象的化为形象, 复杂的变得简单, 静态的变为动态,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将对电教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以便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教学。

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三

【摘要】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现代多媒体发展与运用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转变了以前小学语文就是教会学生认字、写字落后观念。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画面、强大的信息包容性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也存在着课件内容单一,课件脱离教学内容和目的等问题,这样就需要我们在多媒体的运用中提高质量和技巧,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让现代多媒体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 教育教学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13-01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不仅可以极大地强化课堂语文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教学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激起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形象直观、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这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素材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形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语文学习素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兴趣。

例如:在寓言《亡羊补牢》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随着故事的发展,幻灯片画面也随故事情节变化,再把配有人物旁白的图片及时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调动思维,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技巧,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对一些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成感观的视觉内容,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借助多媒体课件探究课文,能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难点。

如教学《掩耳盗玲》一课时,三年级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学习这篇寓言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在学生观看带有故事旁白的多媒体课件同时,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情趣。通过表演和配音等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感悟。课外延伸,扩展到更高层次,注重语文课程学习的实效性。

再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制作火烧云的影像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联想与对比生活中所看到的火烧云。配合课文中对火烧云的描述和变化,将书中描写的各种颜色和动特等形象陆续呈现在屏幕上。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详细观察了火烧云美丽的变化,弥补了先前观察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事特的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较轻松地理解了课文重点、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多媒体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使用灵活多样语言表现形式,提高语言训练效果。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积极理解语言内容,感悟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用生动的语言以声动心,以像传情,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通过将课文中学习过的词语或语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加强各种练习训练语言能力,提高学生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如教学《桥》一课时,这篇文章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迅猛的洪水,他以自己的沉稳和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篇文章如果把握不好语言文字训练,就容易变成品德课。所以在课件的制作上要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凝聚和提升语言情感,完成语言实践的活动,使得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互相启发,学习效果进一步得到提高。

4.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四

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文摘:

电教媒体的巧妙运用,能使教学内容信息直观、具体、形象化;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为学习者创造了参与机会并丰富了学习的参与方式;能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能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能提供感知形象,加强审美教育;能强化朗读训练,促进普通话教学;能让静态文学与动态艺术相互交融补充;能促进单元课文之间和相关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冰释疑点,提高学生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词:

巧用 电教媒体 优化 课堂教学 正文:

一、电教媒体及其教学功能。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音,原义是“中间”或“中介”,词义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电教媒体是相对于常规教学媒体而言的,是以使用电力为基本动力的教学媒体。对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最为常用的电教媒体主要是: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视、多媒体电脑等及其相适应的教学软件。

电教媒体对于教学内容信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重视力;运用电教媒体能提高学生的行为参与性,扩大学生学习的接触面;电教媒体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也有很强的受控性。在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有着很多的功能。它能使教学内容信息直观、具体、形象化;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为学习者创造了参与机会并丰富了学习的参与方式;能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必能取得 1 春风化雨、事半功倍之效。

二、电教媒体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电教媒体使传统的“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教师←→电教媒体←→学生”三者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使教学信息的表示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接近于现象和事物本身。而把电教媒体引进语文课堂,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图像和声音,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有机处理,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参考书目:

1、《教师教学基本功》(李敏主编 中国人事出版社)

2、《新世纪教师素养》(张行涛、郭东歧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初中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潘克明编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五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正逐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确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想象力最活泼、最丰富的儿童,他们对直观、形象的画面尤其感兴趣,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动态感知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的想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字:多媒体;小学语文;运用

我们的国家要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中跻身于强国之列,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从战略眼光看,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二十一世纪的全新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又将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方能实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然而,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学校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如何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电教这一课题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小学语文课文《黄果树瀑布》为例,简要地谈谈自己是怎样通过图片,录音、插图等媒体的有机组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想。

一、钻研教材,确定运用多媒体的组合进行教学的总体思路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在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会中动中有静的美感,待到最后一教时播放黄果树瀑布录像,这样循序渐进,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辅之以学生看听说想读练的训练,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观察、引导思考

《黄果树瀑布》的课文内容与配套插图的画面完全一致。用浅湿、明快、形象、生动的文字全面反映了图中的景物,思考“银雨洒金街”等语句的内涵。

三.自己动手精心制作课件 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知识状况、智力状况及思想状况,自己动手制作适合本班同学理解课文、提高素质的课件,加深学生对静中动的读后印象。投影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实用性、新颖性等特点,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在连看带想的思维活动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另外,实践中,我们从愉快教育的四要素“爱、美、愉快、创造”方面探索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电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二、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

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教《繁星》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三、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如:一位教师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这位教师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电教媒体介入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实践证明,电化教学确实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有效途径。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借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教的教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忌方法类同,要做到恰当选择。

二、忌千课一面,要做到常用常新。

三、忌一成不变,要做到灵活运用。

四、忌搭花架子,要避免为电教而电教的形式化倾向。

做到该用就用,而且一定要用好,不必用就不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使用了却毫无效果,纯粹是教学上的时间浪费。为了电教而电教,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常规。

6.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六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向着创新型的教育形式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实施策略。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 优势 策略 兴趣 视野 写作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26-02

21世纪是信息网络科技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不断地创新,运用新技术手段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忱。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将抽象化的内容进行具体化、清晰化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使得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1.促进学生感知发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声音与字形同步讲授、将图画或动画与字义同步讲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调动了自身的视、听感觉,并在头脑中将其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小学生各种感觉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效果。

2.集中小学生注意力。小学生自我有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还未发展完全,教师可以选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和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为所学内容所吸引,并对其产生兴趣,在其无意识层面上达到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集中。3.增强学生记忆。多媒体课件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以图片和视频等方式,重复刺激学生大脑,使其牢固地记住所学知识。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向学生的视听觉作用的同时,激发起其情感,使其对所学内容有所认同,从而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来理解文章。4.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的同时,应对比学校所在地的一些课外自然、文化资源,将与课文内容范畴相符合的或者相对立的,典型化地选取出来,制成课件,使学生产生经验内的感觉,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模仿课文中的优秀片段进行仿作,这是学生摆脱课本走向生活的途径。只有教师以典型化的方法选取材料过后,对学生加以指导,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二、多媒体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激发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呆板生硬,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从而对教师的教学任务产生了误导,教学质量始终不尽人意。多媒体教学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教??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和设计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为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先导条件。新课标课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詹天佑》一文,是一篇反映我国著名近代工程师的介绍,学生对于近代人物的生活背景等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幻灯片,结合以近代詹天佑建造中国铁路时的具体音像背景,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生动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伟大的爱国情怀。

2.拓宽视野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多媒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有利于将课内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如《钱学森》一文,课文讲到钱学森回国在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学生可搜集有关资料,但是,运用多媒体手段把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发射场景及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情景一展示,学生就会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民族的自豪感,同时,也会感受到钱学森不愧为“两弹之父”。多媒体教学唤起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开发了他们的潜力。

3.引领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甚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语文课堂变得沉闷枯燥。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还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更易于理解把握语言文字的表达。在《石榴》一文的教学中,首先出示画片:展示家乡所在地,春天、夏天、秋天,石榴树、叶子、花、果实的颜色、样子变化以及吃石榴的样子等如醉如痴的画面。再让学生通过自主观赏诱人的画面,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联系上下文的“嫩绿、郁郁葱葱、玛瑙”理解“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进而理解“挂满、张望、驰名中外”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出石榴的生长过程。从教学过程来看,阅读教学中对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然而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某些实际生活的体验,因此,巧妙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创设氛围,不仅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加速他们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理解、感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能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4.指导写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写作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学完《猫》这一课之后,教师和学生一块儿总结出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是抓住特点来写,之后,教师打出课件中的其它小动物,如:鸭子、公鸡、白鹅等。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种小动物,学着猫的描写方法说说其他动物特点。直观的动物画面给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几分钟后,学生开始展示成果。一位学生这样写白鹅:白鹅总是高傲地挺起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块奖牌。另一位学生这样写鸭子:鸭子走路时总是摇摇摆摆,好像他是舞蹈家„„,正是那形象的画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能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多媒体展示的五彩缤纷的屏幕,生动丰富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了他们的思维,促进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卸下了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杨红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引入[J].南北桥:2017,4

7.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七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兴趣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 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 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 (课堂) 、空间 (课间 ) 内打破地域界限 , 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 , 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 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手段制作成的动画, 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 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1 突破时空的限制, 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情感却很丰富。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 对语言做静态的分割, 做技术上的分析, 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或者语文教师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 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 顶多制作图形或简易的模型来做辅助, 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许多作品传诵不衰, 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 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文字中的情感, “带着一种高涨的, 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 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 带着他们进入自然的怀抱, 接触真实的生活, 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 感受作者的情感, 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的教学, 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 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 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 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 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 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 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美”的情景 , 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庐山的云雾 》是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 神奇多变的景象, 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 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 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 讲述, 可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图画, 因此兴趣不高。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教学, 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 把庐山的“秀丽”, 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 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 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吸引住, 特别是当多媒体展现云雾“瞬息万变”的画面时, 同学们高兴的直拍手, 嘴里不禁的说:“庐山的云雾真神奇呀! 我恨不得马上就去庐山看看。”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如《桂林山水》一课, 制作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现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 让学生感受荡舟漓江的惬意, 为他们营造出水美、山美、人美的情境, 激发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草原》一课, 当学生看内蒙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成群的牛羊象是无边绿毯上的朵朵白花, 满目翠绿, 神情气爽, 自然会产生对草原深深的喜爱之情, 这种教学效果与教师让学生硬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能比的。如《长城》一课, 在长城全景图上, 制作动画, 让蜿蜒曲折的长城与龙的图像重合,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长城宛如一条长龙, 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 心同其情”地学习语文。这就是在虚拟课文情境上的独特作用。

2 利用多媒体技术, 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 运用这一特有功能,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从而化枯燥为生动, 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 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 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 , 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课文虽然篇幅不长, 却构思精巧。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 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 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 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 本文是作者六十年代初的作品, 现在的小学生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 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 播放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画面上, 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直插蓝天, 在漠漠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 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 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 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 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 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 再放这段录像, 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 用自治的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 请学生朗读, 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话的深刻含义:借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之情。然后, 再出示图文片, 本片中的文字部分还有爸爸的话, 背景部分的图片共6幅, 上面3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 下面3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 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 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 在这张图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 可谓是水到渠成, 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 借赞美白杨树赞美边疆建设者。

总之,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他们自主阅读, 从而能丰富他们的头脑。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语文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我相信, 在这样的教学下, 学生会更快乐地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8.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八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运用其具体、形象、直观的优势去调动、感染学生,使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还可以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电教媒体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34

信息技术是近年来教育教学这块沃土上的一股清新的催化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运用其具体、形象、直观的优势去调动、感染学生,使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融看、听、想、练于一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本人在教学中努力尝试,大胆运用,以下是本人在具体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 巧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也是探求知识的动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长处,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积极、愉快地去学习知识。如教学《芙蕖》一文,可以先播放一段满池荷花的录像,用优美动听的琵琶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丽动人、风姿绰约的荷花池旁。有了初步的观赏,学生已为眼前的美景心动,自然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 巧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易于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教学前,我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让最形象的画面最直接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然后再播放《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当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便能够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再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我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通过大屏幕放映斑羚飞渡的壮观场面,直观、鲜明的图像,具体再现了感人而又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这惨烈、悲壮的一幕,不禁反思我们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

三、 巧用电教媒体,增加课堂容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如:为了巩固和检测当堂学习情况,教师可编制课堂练习题,在课件中体现,题型可以为填空、选择、判断、表格、阅读理解等。如教学《隆中对》一文时,我结合历年中考语文纲要,紧扣三个问题(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科学而合理地设计了题型丰富且符合中考纲要的练习题,经过实践,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呈现更多的练习题,这样,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效果反馈,又巩固和弥补了学习中的漏洞,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和容量。

四、巧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程度,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我就特意用多媒体呈现司马光砸缸的多幅图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司马光砸缸”,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学生想出了多种故事版本。可见,巧用多媒体开拓思路,让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五、巧用电教媒体,实施分层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借助电教媒体进行分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把学生座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学习小组,兼顾好中差,对练习题的设计同样要紧扣好中差三个层次的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最差的学困生放低要求,中等生跟上课程标准的要求,优等生拔高目标要求,目标的出示可运用电教媒体,分时段、分层次进行出示。在问题的设置上由于考虑了不同的学生,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享受思考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内容、学习手段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在课堂上品尝到交流的乐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也就得到了稳步提高。

总之,我认为电教媒体的运用,增大了课堂密量,增加了教学密度,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具有空间感,主体感和生动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当然,选择使用适当的电教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9.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九

桂阳县飞仙中心校 谢功县 电话:*** 肖国爱 电话:***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电教媒体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我是教语文的,下面我就谈几点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利用幻灯片,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主题思想的印象和理解。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来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原动力。像这样利用电教媒体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语言为形态,化文字为图像,给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讲到《赵州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史的创举,我把“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的河面上。”用幻灯片放映出来,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并展开讨论:三十七米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长?和我们的教室比起来有间教室那么长?中间没有桥墩,靠的是什么力不跨?课堂上同学们叽叽喳喳议论起来,后来变成了赞叹,大家想象的到为什么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了,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同。

2、利用录音,美读课文,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尽可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巧妙地综合运用各种电教媒体手段,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价值观的形成与提高,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可根据教学需要,有的放矢地巧借这些典范的朗读教学录音带,利用音响电教媒体进行美读。听录音前应要求学生用心去多感受多领会,以求披文入情、披文入理。利用录音美读,既可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达到披文以“入情入理”的目的。如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在利用录音的基础上,再配以视觉画面,就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富于感染力,更能增强“美读”的教学效果。如学习《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我利用网络把《黄河大合唱》下载至U盘上,在课堂教学中用录音机播放片断,利用听觉让学生直接感知音乐作品豪迈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从而感受到作品所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七年级下册第13课)时,我先播放CD《命运交响曲》,让雄浑激昂的乐曲叩击学生心扉,进而理解贝多芬命运的坎坷,走进他那“真实的好灵魂”。另外,在学习古诗词曲中,我尽可能找出相应的古曲,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欣赏。如此组织教学,不仅能使文学与音乐相互结合,而且能同时提高学生对文字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健康而高尚的审美情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3、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延伸教学空间

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语文教师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储备自己的语言知识,教学时就能厚积薄发,纵横捭阖,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增强了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层面。如在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6课)这一课时,我们在课前把由《皇帝的新装》剧本改编成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借助影片把课文中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被电影中特定的环境再现出来,观看电影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整体感知后,再来学习这一课,学生对剧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看法就更全面准确了。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关注范围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总之,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更有感染力,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构建学习环境的理想工具,充分发挥其优势,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同行的交流观摩中,深切感受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用得巧,哪怕是一段录音、一张幻灯投影,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得不慎,即使是一堂多媒体教学课,也只能是光有热闹而无门道的教具演示表演。所以,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知识的特性、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的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才能从本质上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书目:

1、《新世纪教师素养》(张行涛、郭东歧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0.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

来源: 周口日报2009-08-21教育视界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它不仅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而且它能以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以及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就被激发起来。

二、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用言语解释说明的内容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画面充分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三、电教媒体可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11.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而其中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来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的最优化。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我国新疆的葡萄沟了解的比较少,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制作了课件,搜集了很多葡萄沟的图片:五颜六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一筐筐一篓篓的葡萄……当放完图片后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里的葡萄真多呀!我真想吃一串甜甜的葡萄呀!我真想到他们的葡萄园里去看看呀!……学生对葡萄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多媒体展示完后,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盎然,心中产生了对葡萄沟极大的向往,求知欲大大增强。这样,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

教学《月亮湾》一课中,在理解“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这句话时,学生的年龄小,云霞的景观见得不多。为了让学生理解桃花像朝霞,我出示了很多关于云霞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事物了解了桃花一大片一大片、红红的远远望去就像灿烂的朝霞这个教学难点。

《回声》这篇童话故事,描写青蛙妈妈向河里扔了一颗石子,来告诉小青蛙什么是回声。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就比较抽象,在这里我把青蛙妈妈向小河里扔石子荡起的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的过程制作成课件,演示给学生看,把抽象变为形象,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什么是回声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引领小学生主动进行读的训练

在教學《酸的甜的》一课时,我把文章内容设计成动画展示在大屏幕上,先声情并茂地再现课文内容,然后出现动物和音乐,让学生给动画中的角色配好音,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认真体会文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还配了动作,如在观看图画理解“转来转去”“跳起来”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时,也就理解了小狐狸吃不到葡萄着急的心情,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文中小动物的心理变化。这既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又在有效的训练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提高。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内容简约化。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丰富了语文教学的感性天地,扩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多媒体电教手段是对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有益补充。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赵春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江苏教育技术,2006(13).

(作者单位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望留中心小学)

12.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小学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 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多媒体技术能把图形、文字、声音、影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心理学实验也表明, 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左右, 从视听结合接受的占65%左右, 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远远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就是运用多种形式, 全面刺激着学生的多种器官, 使学生在课堂上眼、耳、脑、口、手并用, 产生的效果更全面更深刻。

由此可见,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把多媒体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不仅能摆脱枯燥乏味的说教, 还能使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既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但给学带来了视听享受, 而且有效的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下面, 我就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浅谈几点体会。

一、借助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 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 就会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就会聚精会神, 努力追源, 并感到乐在其中。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把静、动、画结合起来, 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 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直观生动, 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 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骄傲的孔雀》这一课时, 上课伊始我就说:“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看一部小小的动画片, 不过你们要好好思考, 这个动画片讲的是什么故事?”一边说一边操作鼠标, 与计算机连接的大屏幕出现了一只美丽的孔雀, 它昂着头, 挺着胸, 拖着美丽的长尾巴, 正沿着湖边散步。学生一下子就被屏幕上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 接着屏幕上有序地演示孔雀遇到花喜鹊时骄傲的样子, 和自己的影子比美, 后来掉到湖里的狼狈样子。学生边听边看, 借助多媒体, 把静态的文字记述的故事转化成新颖生动的视听形象展示出来, 学生既好奇又兴奋, 人人开动脑筋。他们不仅按画面内容生动有趣地描述了故事的内容, 还把自己融入到画面中, 如同身临其境, 说出了孔雀听了喜鹊的话会怎么想, 怎么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全心投入学习, 并以学习为乐, 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借助多媒体, 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而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直观性, 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对直观、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是一种高度视觉化的信息传递工具, 它图像逼真, 色彩鲜艳, 具有动画功能, 还能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能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优点,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从而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中区别“迎”和“追”有什么不同时, 比较抽象, 中下层生难于接受, 于是我操作鼠标, 微机演示一群小蝌蚪和鲤鱼从两地 (相反的方向) 出发, 小蝌蚪见到鲤鱼之后面对着鲤鱼游过去的画面, 再操作鼠标, 画面侧边出现一句话———这就叫“迎”。接着我用微机演示乌龟和小蝌蚪从同一方向出发 (乌龟先出发, 小蝌蚪后出发) , 一会儿, 小蝌蚪从乌龟后面快速赶上去的画面, 再操作鼠标, 画面侧边出现一句话———这就叫“追”。难点在动态、直观的演示中得以解决, 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 增强了感官上的刺激。演示一结束, 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迎”是面对面地走上去的意思, 而“追”是从后面快速地赶上去的意思。这样,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 只要借助多媒体, 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 将不易理解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当然不能以牺牲传统的教学手段来作为代价。在教学当中, 我们还是应当强调“读”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多读、会读,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借助多媒体, 丰富想象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主要通过读、说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但因为小学生涉世浅、见识少, 效果不是太明显。而多媒体教学则能以丰富的图片、动画和声音为激趣点, 来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我们的教材中, 编者选了不少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的范文。详写部分一般配有图, 而略写部分一般没有图, 即使有, 也不尽人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方位的信息用于课件制作, 让学生从生动有趣的画面展开联想, 从而领悟并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例如《黄山奇石》一课, 作者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奇石, 并配有相应的图, 学生图文对照一下子说出了各种石头的样子。而课文最后一段列举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石头, 作者不但没有写出它们的样子, 连相应的插图也没有, 让学生凭空说出它们的样子来比较困难, 教师也不好引导。上课前, 我通过网络找到了相应的图, 上课时将画面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看着画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说说这些石头是什么样子的。由于直观、形象, 学生描述起来异常生动。如一学生说:“每天早晨, 有一位披着长发, 穿着绿裙子的仙女坐在溪边的石凳上弹琴, 不时传出悦耳的琴声, 引来了各种各样的鸟儿。这就是‘仙女弹琴’”。

四、借助多媒体, 扩宽学生的视野

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使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开阔, 需要以占有广泛的信息为基础, 没有充足的信息则难于实现。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知识信息变化迅速, 知识信息容量大。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打破教科书的滞后性, 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 借助多媒体对这些信息资料中的图片等加以适当的处理或制成动画,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结合教学内容形象、通俗地向学生介绍,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从而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第四册《识字学词学句 (一) 》这一课时, 课文只列举了8个优美的风景区和名胜古迹, 而中国的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还有很多, 教师可借助网络, 查询有关资料, 收集有关的图片和文字形象地向学生介绍。这样, 既节省了时间, 又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利于积累。

1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十三

岚山区黄敦中心小学

刘志娟

浅谈新课程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人们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学方法也就灵活多变而又科学起来,老师们也总是在努力探索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奥秘,我也不例外。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新课程下,加强电化教学,更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一、加强电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但是小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着兴趣问题,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采用放录象、投影等手段进行教学,把那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以及海滩上千奇百怪的贝壳、庞大的海龟和遍地的鸟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使他们感到既新奇又有趣,以至思维活跃,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加强电化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由于电教媒体具有巨大的表现力,且表现手法丰多彩,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因此,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我在教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时,为更好地理解“泉眼无声惜细流”这一诗句中“惜”字的妙用,我采用计算机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之所以是涓涓细流从泉眼无声地流出来,那是因为泉眼太小了,并不是泉眼很大,却能像人一样故意不让它多流一点。从而理解了“惜”字的妙用,突破了学习重点。

三、加强电化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电教媒体的运用,能引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而观察与思维密不可分,人们凭借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思维传递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培养了能力。

例如:我在教《故乡的杨梅》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认识一下杨梅,我用视频仪把书中有杨梅过的树枝和常见的桂圆的图片一并投放出来,同学们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很快就总结出杨梅的样子:叶子狭长、果实圆圆,和桂圆一样大小,表面有突起,颜色是紫红色。这样,既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有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发展了智力。

四、加强电化教学,能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

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再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例如:我在教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我用放录象的形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气势磅礴而又壮丽多娇的祖国山河展现在学生面前: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不断的山,就要沉下去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正咆哮着向大海流去。图中的落日、高山、大河,一远一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既有利于把学生带进“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联想,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美景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增强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五、加强电化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一些德育思想往往是抽象的、不形象、不具体的,难以理解。但是,如果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会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例如:我在教《我不能忘掉祖国》这一课时,为了抓住“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一重点,我利用碟片,把宋庆龄反驳美国学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和铿锵有力的话语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同学们更加相信“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北京申奥成功,中国顺利加入WTO,还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胜利返回,使同学们也和宋庆龄一样“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信心”——同学们有的说“我要为我们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美丽贡献力量”还有的说“要以宋庆龄为榜样,为振兴中华锻炼好身体,将来在奥运会上多拿奖牌”„„这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容量也加大了,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六、加强电化教学,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而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除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外,很重要的就是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由于电教媒体有“相当于人体部分的器官延伸”的功能,所以,加强电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有利于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学会提问题。

例如:我在教说话课《小鸭子得救了》一课时,在学生说出猴子、小熊、大象分别用什么办法救出掉在坑里的鸭子后,我提出了新的问题——你会用什么办法救出掉在坑里的鸭子?同学们纷纷说:下去抱上来、用兜兜上来、用铁锨端上来„„这时,我用课件把坑旁边的小溪配上“哗——哗”声投放在屏幕上,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许多同学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小溪上面来,有的同学皱着眉头在下边小声嘀咕:“挖个洞,通向小溪,让小鸭子从水里游出来„„”“把水引到坑里,利用水的浮力,把小鸭子浮上来”„„各种大胆、科学而又不乏创造力的想法产生了。

14.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十四

近期,我校通过学习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导学案”正悄然而起。这一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校为此也多次展开这一理论的学习、讨论,并展开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小学部二年级组作为“试点”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一改革也使我初步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上所取得的种种可喜的变化。当然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故作此文以记,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内容包括:温故知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辅资料。

第六、“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提前发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反馈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四、“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好导学案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比如,对二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应努力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长久保持。而语文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识字,喜欢写字,喜欢阅读,喜欢交际,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说话有浓厚的兴趣。要实现这些,前提是你设计的学案能否让学生动起来,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比起教师在课堂上繁琐地进行字形分析、字义理解,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从自学到对学,直至群学,整个过程中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知道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要有效得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巩固识字成果,就能克服学得快、忘得快的问题。

2、课堂教学中重在“导”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案,因此重点在引导。不仅要引导学生开展好自学,更要引导学生开展好展示、交流和探讨。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所以在课上可根据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示,通过组成学习小组提出问题,利用学习论坛互相帮助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品尝到思考的乐趣,收获的快乐。展示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避免单调。展示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展示的方法要有利于学生阐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可以让各小组自主决定展示方式。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展示板块。如,明辨是非;一题多解,丰富多彩;设计方案,大显身手;奇思妙想;相约经典;走进生活,请你支招;动手尝试;才艺展示;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等

3、设计好反馈环节。

每堂课用不少于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检测。学生自己或相互或由老师检查学习的效果。可以是学生自己回顾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学生间相互提问,可以是互出题目检查,也可以是老师分发检测题检查。在检测过程中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以便调整活动方案或者确定老师重点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有效。

4、结对帮扶,促进合作。

6人一个小组,常常是一个人发言,其他同学听着。有些同学性格比较外向,学习成绩较好,喜欢发言,有些同学不喜欢发言,久而久之,小组里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其他同学少发言或干脆不发言。在合作解决问题时,也总是组长和成绩好的同学参与得多,其他同学参与得少。这些都不利于全体同学的全面发展。同时,少数成绩较差的同学因为长期被忽视,逐渐游离于小组之外,成了旁观者。为了帮助每一个同学都能有所进步,促进全体组员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可将6人小组再分成三个2人小小组。这些小小组由一个成绩或表现较好的与一个成绩或表现较差的同学组成。这样的小小组既是最基本的合作学习单位,又是最小的行政单位。这样的小小组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两人面对面交流,无论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全身心投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时候,6人小组内至少有3人在同时发言,增加了发言机会,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再将同一小小组的2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情况捆绑起来考核,并与本小组内其他小小组开展竞争,进一步促进了两人的团结协作和全小组同学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列举教学案例,检验课改实效。

语文教师要用正确的观念指导教学行为,并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检验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那么一些教学案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教师在学习新理论的同时,还需要学习怎样编写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积累一定的案例,再进行更高层次的专题课题研究。在实际的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提出的问题小结如下:

1、课前部分学生不能通过导学案进行导学,即不能按时完成导学案;

2、大部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的问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问同学和老师。

3、学生不爱回答问题,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4、学案设计的题目,部分学生不去思考,不主动与别人合作学习,只是坐等别人做完后抄袭、应付检查;

5、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时,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回答、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6、由于部分学生的导学案是抄别人的,回答问题时只是把答案念出来,说不出理由。

7、课上展示交流时,学生分析问题模糊,语言表达不清,声音不够响亮。

8、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讲,难的题目都不讲。

9、回答问题不积极,会的学生不想发言,不会的学生反而积极发言(念答案)。

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十五

一、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尤其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所以,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对教者与学者都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加细致的目标。教者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语文版小学教材, 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 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了相当明确、细致的要求。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设计都是经过精心安排, 都有向课外进行延伸拓展的空间。如果不能适时地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也无法全面展示教学内容, 更无法将教学拓展至更深层次, 无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实现学科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在教学《七子之歌》一课时, 教者在课前就布置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 了解澳门、香港的有关知识。学生分成小组, 利用各种电教媒体, 如录像、广播、上网等方式, 自主收集和整理有关澳门、香港的历史与风情, 澳门、香港回归的背景资料等, 查阅有关作者闻一多先生的资料, 使学生初步认识运用电教媒体探究课题的优越性。在教学本课时, 学生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所收集整理的资料相当详细, 甚至超出了教者的预期, 这不得不归功于学生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的自主学习。

二、运用电教媒体使作文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不少的学生常常视作文为畏途, 这也是长期困绕家长的一个难题。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者没有很好地因势利导,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 让作文教学“活”起来。如在语文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语文生活要求写一篇调查报告, 而第一单元编排的几篇课文《开国大典》《七子之歌》《詹天佑》都是围绕“爱国”两个字。写作要求是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 把在学习课文时了解到的有关情况选择性地写出来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写, 可以附上有关的图片。在设计《七子之歌》教学时, 学生已经通过自主运用各种媒体掌握了大量的资料, 包括文字、图片、录像、评论等, 这样他们在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 他们习作的形式、内容也呈多样性。试想, 如果光是教者简单的说教, 没有电教媒体生动形象的再现和演示, 那么学生们又该大呼头疼了。

三、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 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 如果教者只注重单一的灌输, 学生强迫性接受的记忆既是短暂的, 又是“囫囵吞枣”式的。而适时适地地运用电化教学, 既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更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消化和理解。在《七子之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 教者首先播放由《七子之歌》改编的歌曲, 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所蕴藏的情感。在课文结束时, 教者再次播放《七子之歌》MTV, 达到再一次升华情感的目的, 也将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引入高潮,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 幻灯出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引导全体学生轻声、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又一次经受洗礼, 产生共鸣, 为后续的教学夯实基础。这样, 环环相扣, 让学生在充分学习课文的同时, 体验到运用电化教学带来的全新感受, 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为了实践这些目标, 在教学课文《七子之歌》时, 运用电教媒体使学生不但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内涵, 也了解了那一段屈辱的历史, 感受到当时诗人创作诗歌时悲愤的心情和对祖国无比的挚爱, 感受到一颗赤子情怀, 同时更激发了学生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而诗歌《乡愁》的展示, 则让学生对台湾回归祖国充满了期待。这些都是空洞的说教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五、运用电教媒体使语文教学与社会接轨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专注于知识的传授, 而现代化的教学,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强烈的求知欲望, 也无法实现教育教学服务于社会的目标。脱离了这一目标, 将使语文教学缺乏伸展性、发散性, 而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则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在《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中, 运用电教手段将课文内容向外进行延伸, 将历史背景、发展现状有机地进行结合,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 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6.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 多媒体 教学 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必须要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一、运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有很大的提高。”多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由于插图是静止的,因此学生观察后会缺少动态的感受。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利用交互图片,集播放声音、录像等为一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使学生身临其境,犹如荡漾在漓江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自觉、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多媒体具有突出的模拟功能,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文学艺术中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播放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的相关的影视资料,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以此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缺乏想象的人是不会有创造力的。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首先,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表象,为他们的想象打下基础,而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投身到实践活动中,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积累有关事物的表象;其次,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以此训练学生创造想象。仍以泸定桥为例,泸定桥险峻的地势,生活在都市里的学生大都没亲眼见过,为了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从而更深切地体会红军夺桥的艰辛,我搜集了有关泸定桥的图片,并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如“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似的”“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倾泄下来”“震耳欲聋”“心惊胆寒”等,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中加深体验,让他们仿佛置身于那又险、水又急的泸定桥上,使他们形象、直观、深入地感悟“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险境,为后文红军如何奋力“夺天险”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其中有一句“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在《荷塘月色》中感受月下荷花清新、雅致的氛围,想象荷花种种优美的姿态。接着,我再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要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画面中没有的情境在自己的脑海中刻画出来。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新课程标准提到了“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仍以泸定桥为例,为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泸定桥的“险”,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了相关的泸定桥的图片,和敌人说的那句话“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学生准确地读出了敌人的骄傲和嚣张,理解了这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红军夺桥的不易。另外,在教学红军如何“飞”、如何与敌军抢时间时,我又借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一些表示时间的句子以及红军雨夜赶路的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体会红军当时的困难处境。在学生认真观察完两组图片后我提出了思考问题:同样的自然环境,同样多的时间,为什么红军能赶到泸定桥?你觉得他们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学生畅所欲言,出现了不少个性化的解答。从他们的答案中我体会到,学生已经真正明白了红军所具有的那种不畏艰险、勇敢机智的革命精神,表达出了对红军战士的钦佩与崇敬。

四、总结

总之,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项优势,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生动、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刘艳敏.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1(07).

[2]石晓琴.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08).

[3]魏勇峰.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11(01).

[4]李志高.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 文教资料,2011(15).

17.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十七

【摘要】国家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一个民族璀璨的文化和极其丰厚的底蕴往往就能决定这个国家是否是一个大国。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名著流芳千古。其中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结晶,而国学教育就是要把精华和结晶播种在每个国民心中。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如何有效地将国学教育运用在语文教学是具有必要性的。在不久的未来,国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显现出来。本文对国学教育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国学教育 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72-01

随着有关国学教育的综艺节目,像《汉字听写大赛》《汉语桥》《成语大赛》不断地播出,国学教育也受到了极大关注。其中九年义务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国民素质的普遍教育,应加大力度进行教学中国学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继承中华文化,使学生认识到理解到国学魅力所在。”国学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而这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就是需要国学教育的传承,发展和延续。小学时期是理解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基础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尤为重要。?男「?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文化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的渊源。进而更好的对民族瑰宝的传承,激发对国学的学习热情。

一、什么是国学教育

顾名思义,国学教育就是有关国家文化、历史知识等的教学,它兴起于二十世纪,并于八十年代进入鼎盛时期。随着近年来文化的积极弘扬,百姓对国学教育也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兴趣,这从各地区国学班的全面建立中就可见一斑。追溯我国国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知道有关国学的这一概念起源于西学东渐时期,当时国学还没有被科学定义,各家学说也是纷争不断。简单一些来说,就是在小学人生观的启蒙阶段,更好地向小学生传授国学文化,以促进优秀的爱国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通过正确的国学教育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使他们渐渐形成优秀的良好品格。

二、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上述的简单概括,我们能够理解国学的内涵以及学习国学对小学生文化底蕴提升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朗诵经典,国学教育必须走出局限,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一)利用文言文教学

其实,我们细心的观察生活,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不难发现国学蕴含于很多课程之中,特别是文言文更是与国学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融入关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学之美、艺术之美。同时,在文言文与国学的融合教学中,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例如,在学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的内容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构建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利用故事开展教学

在国学教育中,借助积极向上的小故事实施授课,不仅可以将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够让教材讲解变得更有内涵,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小草与大树》的时候,就恶意将三姐妹学习的故事引申到古人勤奋学习的例子中,给学生讲解《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让学生对古人的励志故事有一个认识,并鼓励他们效仿和学习。

(三)利用国学文化快乐识字

识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地基打不牢就无法建立高楼,学生识字能力不过关,也就无法保证接下来的顺利学习。对此,教师可以将国学教育与识字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的甲骨文讲起,告诉学生汉字是如何简化的以及其中的小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带动起来,对于汉字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另外,识字教学也可以从会意字、形声字的意义着手。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看”字的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上面是“手”,下面是“目”,这也就是代表用手放在眼睛上看,这样学生将很容易理解这个字。

三、结束语

当前国学教育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它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全面素质和良好品德的树立都有积极地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来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难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喜爱。对此,我国国学教育必须立足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国学与小学语文做到有机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实现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8.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篇十八

论文摘要:本篇论文主要从四方面阐述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雷雨》教学过程为例,体现电教手段在形、色、声、动等方面的优势。

二、运用电教,再现历史,培养情感。以《难忘的泼水节》为例,体现电教手段的作用。

三、运用电教,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望庐山瀑布》进行阐述。

四、运用电教,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以《小白兔搬南瓜》《可爱的小动物》阐明观点。

关键词:电教手段

激发兴趣

再现历史

培养想象力

提高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特别易为小学生接受,能够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使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就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

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我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伴随着刺眼的闪电,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大雨倾泻而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街道上什么都看不清了,一切都笼罩在水雾之中……慢慢地雷声小了,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蝉又在树上唱歌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学生完整的事物映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由于形、声、光、色浑然一体,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内容铺好了道路,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电教,再现历史,培养情感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慰问灾民、关心警卫员、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以及总理逝世后,男女老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头为总理送行的场面,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胸怀人民,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三、运用电教,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十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 说话”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在十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 “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既然心中有所想,口中就有话说,纷纷举手发言,这说明三维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口语交际,为顺利地迈进作文的门槛做了铺垫。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

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各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就是无话可说,像这样坚持下去,相信他们不仅愿意写作文,而且一定能写好。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注意因文而异,因人置宜,合理使用电教媒体,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医院证明格式下一篇:示范街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