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2024-10-16

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精选13篇)

1.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一

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个学生的心灵

合川区钱塘中学蒙文新

联系电话:***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在学习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过程中,结合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识到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就要了解学生内心,身怀童心,倾注爱心。只有这样,才能摸准孩子的脉搏,了解孩子的思想,有的放矢地进行良好的教育。

一、友爱,集体成长的翅膀

新课程提倡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学习,这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普遍化,留守儿童大众化,这是一种社会趋势。由于孩子缺少同龄伙伴及情感交流对象,造成他们或孤僻,或胆怯,或任性,或霸道的独特偏激个性。

记得有一次,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我让孩子们自行组合活动小组,却很难组合。

经再三动员、协调,最后还是有一个女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她孤立地站在一边,眼睛中流露出渴望、期待、痛苦和无助的目光。我的心被她深深地震撼了,我还未做出任何反应,她就哭着跑回了教室。面对这种情况,我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合群心理的教育,开展“游戏中的伙伴”,“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等活动。在一次以小组为团队的登山比赛中,有不少孩子摔倒了,落后了,同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 扶他们,齐心协力地向上攀登,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掉队。通过这活动,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团队的成功是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通过这活动,孩子们的友爱意识,互助意识,群体意识曾强了,还享受了集体活动所带来的温馨、愉悦和欢乐。

二. 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在校园里走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一泓清泉,潺潺地流向学生的心田,滋润着学生五彩缤纷的世界。

对于优生,我喜欢他们,但表现形式上和其他孩子一样,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要求。对于因各种原因在一段时间内“落伍”的学生,我从不失望。“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在对“落伍”学生的教育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要舍得“感情投资”。后进生往往有畏难情绪和逆反心理,只有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心里隔阂,彼此认可,教育才能收到实效。对于这些孩子,我用了一些名人的故事去开导他们,教会他们如何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有时也鼓励他们用书信的形式交往。这样,他们当面不好说的事就可在书信中说出来了,这样既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更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二要在学习上加强辅导。对于那些调皮的,贪玩的,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实行课堂“三优先”政策,:优先提问,优先发言,优先走上讲台。并针对其具体情况设计转化方案。首先,取得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其次,捕捉孩子自身的闪光点,激发起进取心和表现欲;第三,结对子,成立互学互助小组;第四,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后进生大多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对于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孩子,我试着用奖励他们一些必要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让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一天,一位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伏在桌子上,我一打听,才知道他没有吃早饭。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拿水果和牛奶给他吃。孩子先是一阵紧张,经我劝说,终于开心地吃起来,看着孩子,让我内心激动不已。

三 互爱,形成灿烂的班级文化

作为班主任教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把懂得爱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主

要内容来抓。“互助互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现在的孩子们受祖辈的宠爱,父母的疼爱,使他们得到的全是别人赋予的“爱”,而不知道如何把“爱”给予别人。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懂得爱是相互的,学会为他人着想,从小培养纯洁、美好、高尚的品德。

在让学生做好准备的前提下,我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定期组织“拉家常”谈话活动。先让孩子们汇报交流自己的长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这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爱”的甘甜。接着,让孩子们汇报自己给予家长、长辈、他人的关心和所做的好事。这样做,是给孩子们一个反省的机会,使他们明白以后应该怎样付出“爱”,最后组织以“爱”为主题的故事会。力争以典型的人和事,让他们懂得把“爱”奉献给他人,奉献给人民和祖国。

班上有一个孩子,因父亲不幸病故,母亲因受过度的刺激而精神有些失常。家庭的变故,让孩子变得冷漠、自卑,成绩也直线下降,乱花钱,没钱就借,甚至发展到偷钱。我懂得,对待这样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爱”。一方面,我从生活上关心,体贴他,常与他谈心,个别辅导,对他说:“作为男子汉,应该撑起一片天,让自己的母亲以后有更好的生活,你就应该勇敢的面对,努力学习,改变现状,才能更好的慰藉你在九泉之下的父亲”。最后,他泪流满,放声大哭,然后使劲地点了点头,扑在我的怀中。我知道这是“爱”的力量改变了他。另一方面,启发同学们接近他,帮助他,主动结对到他家做家务。“爱”让他变得活泼、热情、合群了。集体的事他争着做,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孩子们也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互爱”的力量。

班主任工作艰巨而复杂,但只要你有“爱”,它就会变得轻松而亲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长期的工作中,只要做到动之以情要切,晓之以理要真,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心,获得学生的爱。我坚信:以威取信固可以得信于一时,以爱取信却永远占据学生的心,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将焕发出更加人性的光辉。

2.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二

一、案例

小王来自云南偏远山村, 家庭经济非常贫困, 父母年过半百, 家庭劳动力匮乏, 大学四年一直靠借钱上学, 有当地政府的相关补助。小王平时比较沉默寡言, 只和自己寝室的同学来往, 与班上其他同学很少交流。由于来自西部偏远山村, 受教育的基础比较差, 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处于下游水平, 特别是英语成绩一直无法赶上, 还出现了多次挂科现象。大一评选国家助学金时, 班上同学和评议小组成员都了解他的家庭实际状况, 给予他最大的帮助, 把3000元助学金给了他。但是, 由于他的专业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 并且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来往, 同学们开始对他颇有微词和议论。同时, 虽然有当地政府的相关补助, 但是小王也没有参加勤工助学或是到校外做兼职。在第二年评选国家助学金时, 有学生认为国家助学金不应该评给他, 应该评给那些学习努力、通过自己实际劳动改善自己目前艰难状况的同学, 这种自强不息的典型才是国家助学金资助的重点, 大部分评议小组成员也这样认为。这些言论给了小王很大的心理压力, 甚至自己主动提出不申请国家助学金。自那以后他变得更加沉默, 更加“独来独往”, 其处境越来越糟, 成绩也越来越差, 出现几门挂科补考, 还经常出入网吧。

在深入了解他的这些情况之后, 我主动找他谈过好多次, 希望找到他消极的原因, 劝说他应该积极面对自己的学习, 努力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好, 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 不能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通过与他的交流, 我发现他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经济上的, 而是心理上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

在劝说和引导小王积极面对生活的过程中, 我深深感觉到说教的无力, 仅仅通过劝说根本无法起到实际的作用, 也无法缓解学生所面临的困境。与经济上的困难相比, 解决其心理上的问题更加迫在眉睫。我觉得为他提供一份勤工助学的机会对解决他的心理问题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首先, 勤工助学的机会可以缓解他的经济困境;其次, 勤工助学可以促使其与人接触, 缓解其个人自我封闭的问题;再次, 也可以缓解同学们对他的误解。

通过学院为其提供的实验室勤工助学和做家教的机会, 我发现该学生有了很大改变, 变得比以前开朗了很多, 学习也渐渐进步了, 再也没有出现挂科补考现象, 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也改善了。通过其他同学和学生家长的侧面了解, 该学生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非常认真, 受到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小王现已顺利毕业, 并如愿考取了当地高中的生物教师。

三、经验与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 我认识到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 仅仅给予其经济上的资助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理上的帮助。相对于只给贫困生金钱上的资助, 更应该给其提供劳动的机会。我认为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兼职的机会而不单纯给其经济资助, 更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上的矛盾, 达到顾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降低经济上的依赖心理、锻炼其对现实的应对能力等目的。

我认为小王的案例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一个典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比经济问题更复杂、更难解决。通过对小王的观察, 我觉得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种矛盾心理, 这种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自卑与自尊相矛盾的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家庭经济贫困, 怀疑自己的能力, 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 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这种心理现状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对群体生活比较退缩, 沉默寡言, 担心自己受到别人的轻视。同时, 由于自尊心的影响, 会采取隐瞒自己家庭情况, 不申请助学贷款和困难补助等经济资助, 不参加校内的勤工助学等行为。小王的行为恰恰符合这一矛盾的特点。

第二, 经济上的依赖心理与生活上自立的想法相矛盾的心理。通过与小王的谈话, 我了解到他本身也有想通过打工改善自己经济状况的想法。但是, 因为沉默寡言又碍于面子、胆怯等个人因素, 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具有这种特点, 于是, 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便将自己困难的解决更多地寄托于社会、学校和他人的资助上, 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心理, “等、靠、要”思想严重, 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

第三, 现实与理想相矛盾的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载着改变自己命运的期望, 他们满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怀揣着美好理想来到大学。但现实却使他们不得不为学费、生活费发愁, 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压力, 现实的就业形势与他们原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产生了矛盾, 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就业和前途忧心忡忡。这种现实与理想相矛盾的心理状况, 一般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等。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第一,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要注意其长期性, 做到精神解困和心理脱贫。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不是两三天就能完成的工作, 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也注定是需要长期关注和找准时机解决的。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学生认知的问题, 即让学生形成“家境是不能够改变的, 生活却是可以创造的, 在这个起跑线上, 大家是平等的”的正确观念。只有这样, 才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出困境, 真正的脱胎换骨, 做到精神解困和心理脱贫。

第二,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使其健康成长。每一个年轻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 学生能和辅导员沟通交流是基于对老师的信任, 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工作方式。如果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学生, 不仅问题不能解决, 而且对学生和他周围的同学的影响都是很大的。由于家庭贫困等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比其他同学的自尊心更强, 也更敏感, 所以辅导员的工作就一定要谨慎。要和学生达成共识:人不能够靠别人的同情和资助活着, 这样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差别。因此, 对敏感和善良但是怯懦的学生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使他建立正确的认知, 然后在各方面鼓励他 (可以适当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予他一些方便和机会) , 这样会让学生迅速成长起来。这样做, 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当下的问题, 还会影响其一生。

第三, 辅导员要注重自身工作能力的积累, 提升工作综合素质。对贫困生的帮扶工作只是辅导员要面对的工作的一部分, 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政治理论素养, 还需要懂得一定的法律、管理、心理常识等, 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这样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辅导员是学生做人的楷模, 求知的导师, 成长的引领者。在繁杂的工作中, 辅导员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学生的困惑, 关注着学生的成长, 这个年复一年的过程中有欣慰有辛劳, 有欢喜有失落, 有成功有失误, 可是辅导员们对学生那颗关爱的心是始终不渝的。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届复一届的基层一线辅导员工作中, 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和美名远扬的事迹, 但是却在每一分每一秒里默默无闻的工作,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润物细无声, 让学生在点滴中受教育、受关怀, 不断进步、成长。也就是这些实实在在而又普普通通的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改变着学生的命运。

3.让爱的阳光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灵 篇三

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第一监护人的外出,这些孩子的代理监护人一般为其祖辈,还有的孩子被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代理监护人自己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甚至还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管理上往往力不从心。另外,隔代监管或亲戚代管,监护者在管理上大都充满顾虑,一般只能照顾到孩子的生活起居,至于道德习惯培养、学习指导、行为的约束几乎没有。因此,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需正视的社会问题。怎样去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呢?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教育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做法。

一、建立档案,架起爱的桥梁

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半载都不回家一次,这些孩子在缺少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绝大部分代理监护人只注重留守儿童的吃、住、安全,忽视情感交流沟通。這就需要切实加强家长、老师、学生以及代理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因此每学期初,班主任要及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其主要包括: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渠道,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联系网络。

二、营造温馨集体,关爱留守儿童

1.让温馨校园成为留守儿童的又一个家

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摇篮,一天中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要加大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我校为了关爱留守儿童就在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阳光小屋”。节假日老师有时间就会自愿为“阳光小屋”的留守儿童进行课外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平时教师们同留守儿童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孩子们融入“阳光小屋”这个爱心家园的大集体中。“阳光小屋”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馨,从此他们失落的心不再孤独,不再迷茫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爱心育人

在少先队活动中,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和侧面引导,从而提高教育、管理的成效。每学期学校都要召集“留守儿童”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在“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多举行“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等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多样地渗透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

3.践行“爱心作业”,从小学会感恩

本学期,为了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的孩子每天回家都要积极完成一项“爱心作业”,如:主动帮家人做一件家务事,为爷爷奶奶洗一次脚,倒一杯茶等等,让每一位留守儿童从小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用心关爱,言传身教,适时引导

1.贴近孩子的心灵,做留守孩子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要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让留守孩子心中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亲切的话语,孩子都会高兴,他们会打心里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也会以优异的表现来回报老师。对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在教育中一定要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们,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们,用爱的潜能去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2.德为先导,循循善诱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教育学生要五育并重,德为先导。”班主任是学生德育的主角,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班主任要以德修身,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灵上遇到困难时,要为他们解除困境;当留守儿童生病时,要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他们;当留守儿童一日常规有问题时,在教育中要循循善诱,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们改正错误。

4.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四

如何走出困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呢?笔者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对课堂提问方式进行了一些改进,具体考虑和做法如下:

一、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参与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唤起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们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和自己的人格。”针对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惰性状态,接班之初,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参与课堂提问展开了讨论,要求人人写一份心得体会,收阅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上课踊跃答问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学生应该重视而不是忽视。那么,怎样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呢?我再次布置学生讨论,并以书面总结,口头朗读等形式在班上交流,做得好的介绍经验,做得不够的谈改进办法。通过多次讨论,原先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小红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在第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喊我回答问题,我满脸胀红,吞吞吐吐地说着,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在老师的点拔和同学的提醒下,我还是答出来了,当时老师说我讲得很好、很对,我用高兴而怀疑的目光看着老师。“我真的回答得好吗?”经过这次提问,我开始变得胆大,活跃了,由原来被动回答到现在的主动回答,我深深爱上了语文这门科学。一次偶然的提问受到如此效果,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引导学生答出问题。它说明,在学生中潜藏着极大的思维热情,关键是教师要有信心耐心去激发,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之火。

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教育是离不开情感的。近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罗素也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造成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 缺少教师的爱。就像一棵幽苗,同在一片蓝天下,却较少的分享到阳光雨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为了防止课堂提问老是集中在尖子生、优等生上,我特地准备了一本课堂提问记载簿,随问随记,对提问次数、回答问题正确与否及时记录,做出了记号,对差生的提(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问频率上适当倾斜,俄罗斯有句俗话:“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课堂提问上对后进生一定要一视同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中仍在一定的位置,他们已经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已经发现了他,重视了他,他们已经和优秀生一样得到了老师的爱。这种关怀和爱能够在老师和后进生之间架起一座感情的阶梯,可以鼓舞后进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三、让每一个学生都争取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差的学生一般都有自卑感,无助感,孤独感,容易妄自菲薄,无所作为。要提问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应该对他们进行成功教育,多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即创造成功的机会,强化满足后进生的表现欲。课堂提问,是给后进生创造成功机会的一种极好的形式,针对学生中存在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我在备课时因人而异,因才施教,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后进生,让他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提出一些简单易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答上来后,我立即给以表扬和肯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多少,别人能做到的,自己经过努力也可以做到,对优秀生,则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他们“吃好吃饱”,同样感受到跳一跳便能摘到桃的成功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动力的唯一源泉。”有了这样的精神动力,等待学生的必然是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四、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合作的愉快

马卡连椅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课堂提问,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探究过程,而且是一个师生合作的过程,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注意聆听学生的回答不要随意打断,就是学生讲错了也应该让他讲完。对回答问题流利准确吐字清晰的,我及时予以肯定。对回答错误的,不是一下子全盘否定,也不是简单地请他(她)坐下,而是针对实际情况,引导他讲出自己的思路,常常采用对话的形式顺着他的思路进行讨论,或作适当提示,让他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的精神。真诚的合作,默契的配合,彼此的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在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今天万为重要。

5.让爱的阳光撒满校园 篇五

--------仙桃四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经验交流材料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些学生显得无所适从,担心害怕,久而久之,发展成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上述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下面就我校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辅导工作做一下简单回顾,与各位同仁交流学习。

一、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们认为,要想学生心理健康,首先教师要心理健康。为此,我们建立了“导—学—做”三位一体,逐层深入的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条线入手,分转变观念、理论学习、摸索实践三步走。为了使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先后以邀请专家讲座、组织教师看录像、统一学习有关资料、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购进相应教研材料等形式,展开了深入的学习研究,使大家统一了认识,摸清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途径,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方法及手段,为我们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学习,大家达成了共识,增强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专班,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由韩柏顺主任具体负责,成员为各班班主任。韩柏顺主任受学校委派,参加了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培训,取得了心理健康咨询师的资格。

二、培养学生的健全、健康的心理

1.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宁静”心态。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在教育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老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老师不应该永远是一副面孔,退一步海阔天空,与学生的沟通关键是心与心的交流,是误会——沟通——融洽这么一个过程,老师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对待,从自我的言行进行反省,这种示范作用无形中也可教育学生。反之,师生沟通不畅,容易使学生产生理解偏差、感情对立和行为的反常。对缺点较多而又缺乏改正自觉性的学生,一味的批评,持有成见,甚至歧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忌。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自己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这使他们做起事来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心情极易受影响,很难完整地做好一件事。解决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一直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我们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保持宁静心态,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教给学生排除杂念干扰的方法,如“深呼吸法”、“冥想法”、“意念转移法”、“宣泄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学生浮躁的心态渐渐宁静下来,并能稳定地进行学习,成绩提高相当快。

2.开发潜能、激发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很重要,很多学生难以成才就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绝大多数学生智商都差不多,再差的学生都有相对好的一面,都有自己的“强项”,或某一科,或某一个“闪光点”。只要我们发现了,抓住了,就等于找到一把打开心灵的金钥匙。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中的“惑”,不仅是学业上的“惑”,更是心灵中的“惑”,只要为他们解开了,学习就有了动力,就有了方法。

204班有这样一名王姓学生,他特别喜欢画画,下课画,上课画,做作业也画,作业本上、书本上,到处是乌漆杂八的画。开始班主任很生气,就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有时还奚落他一翻,可效果并不理想。班主任还多次把他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地教育,非但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反而使他产生了抵触情绪,觉得老师有意和他过不去。

心理辅导策略:

后来,班主任改变了方法,从他的爱好入手,有意地给他安排画画的时间,让他负责黑板报的画画部分,协助其他同学完成每期的板报。另外,只要课堂需要画图,常请他帮忙完成。画画的时间增加了,满足了他的心愿。

进入期末复习,也开始记起了笔记,做做练习,开始进入状态,虽然有时还要贪玩一下,但上课还是挺认真的。

辅导反思:

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现行的教育评价标准,而不惜扼杀一些孩子的天赋。这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孩子的天赋,老师要因势利导,从直接兴趣入手,巧妙地利用兴趣迁移的特性,使学习发展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那样才能出现更多的天才,出现更多的创新人才!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学生不能成才,就是缺少自信心。

306班有一个姓吴的同学,该生虽然聪明、要强,但学习成绩一般,性情孤僻,缺乏自信心。针对该生情况,班主任采取了如下心理辅导措施:(1)、召集班委会成员,让他们平时多主动接近他,上学放学都叫上他。期中考试过后,对他考得好的功课大加赞扬,考得不好的科目跟他一起分析原因。(2)、请来他的家长,询问他在家里的一些情况,请他们在家里也尽量和颜悦色地同他说话,尽可能地与他多交流交流。过了一段时间,该生上课抬起了头,还时常举起了手,有一次班主任还看见他在主动帮助别的同学值日!自信心明显增强。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这些作老师的给予孩子真诚的关爱,他们也一定会真诚地回报我们的!

三、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我们不仅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注重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课堂中去,运用到课外活动中去,运用到个别学生的转化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

2、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以班主任为核心,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的领导机构。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监督教育教学工作,结成教育工作的“同盟”。

3、在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学校的领导机构,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

4、勤于家访。

通过家访,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直面学生难以得到的各种信息,对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都是极为有益的,甚至是必须的。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素质的城乡差异,对于老师的来访很乐于接纳,更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从而达到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的效果。

四、开发社会教育资源

争得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是学校教育的有利延伸。其中包括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引导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国防意识、法制意识、劳动意识等等,这样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6.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爱,今天我就读了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名字叫《让爱的阳光牵引成功》,《让爱的阳光牵引成功》读后感作文。大家很想看吧,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这篇文章主要是说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的母亲得了重病,要马上动手术。可是手术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小男孩看着妈妈痛苦的样子到处去求救。有一个人开玩笑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的妈妈。小男孩听了,拿出自己仅有的一分钱,到处去买上帝,一个亿万富翁被感动了,他接受了小男孩的一分钱,出巨资帮小男孩的妈妈治好了病,读后感《《让爱的阳光牵引成功》读后感作文》。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情如潮水一样平静不下来。小男孩不怕困难不泄气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亲情,亲情是伟大的。小男孩为救自己的妈妈面四处求救就证明了亲情的伟大。在这里我要赞美亲情的伟大。

《让爱的阳光牵引成功》读后感作文300字

7.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位学生 篇七

一、关爱学生如己出

斯霞老师的“爱的教育”,于漪老师的“母爱教育”,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个花朵,用爱心架设起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有了爱的教育,才会有教育的奇迹。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父母工作较辛苦,往往安排孩子在校用饭,而孩子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把家长给的吃饭钱给丢了,这就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学习。记得有一次中午,我一走进教室,就有学生告诉我:“老师,今天徐亮带来的饭钱丢了,到现在还没吃饭呢!”我一看表,已将近下午一点钟了,到现在还没吃中午饭,孩子怎么受得了!我毫不犹豫地从钱包中掏出3元钱递给了孩子,叫他到校外面包房买两块面包,又到办公室用自己的杯子倒了点水给他喝。看他吃得那么香,我感到很欣慰。这样的事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从此,孩子知道了我的性格,有困难都能直接告诉我,我也很乐意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宽容学生走好路

“严是爱,松是害”是许多班主任的口头禅,“严师出高徒”也早已成为经验之谈。但一味地严,对学生的成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有缺点,不懂事,会犯错误。面对学生的过失,我们要学会宽容。宽容是映射教师高尚师德修养的一面镜子,又是化解师生对立情绪的一剂良药,它能有效消除师生的心理隔阂,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明辨是非,改过自新,健康成长。有一次,同学交到小组长那里的电影费少了10元。我很吃惊——班级有了“家贼”!我迅速组织全班同学开了个小小班会,让大家评价这种行为,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一个男同学不作声,也不正视我。这时我已心中有数了,可是怎么处理呢?我左思右想,想到一个办法,于是说:“拿了钱的同学要么悄悄把钱放回原位,要么单独找我承认错误,我绝对会为他保密,既往不咎。”此法果然奏效,放学后,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承认了错误,并还出了10元钱。我也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从此,班内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失窃的事件,拾金不昧的事例倒是层出不穷。

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而学生的心灵却受到触动,错误却得以改正,这就是“宽容”的艺术。宽容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它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的爱的泉水,是从睿智头脑中升华出的美的绿荫,是一切幼小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呵护与滋润。宽容是一缕阳光,她照亮了一片童心;宽容是一丝春雨,她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宽容是一粒爱的种子,她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宽容是一剂可口良药,她会使枯木催发新的生命;宽容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她会传递人性,唤醒良知。

三、信任学生出奇果

信任学生就是要交给学生事情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都爱表现,尽管有时表现的方式很荒唐,我们也要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为班级做事,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激发其潜在的自尊和能量,培养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我班有一名叫吕伟的学生,他爱搞恶作剧,学习成绩很差,但人很灵活,体育成绩也不错。一次,他被选为跳绳比赛的运动员,我激励他说:“让你参加比赛,是因为我了解你,同学们知道你有较强的实力,这是我和同学们对你的信任。”没想到,这话竟让他投入了从未有过的热情,抓紧时间刻苦训练,结果在全校的跳绳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抓住这次机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吕伟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感谢!”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他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又进一步激励:“吕伟同学在比赛前训练得非常认真,体现了他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如果用在学习上,成绩一定会有非常大的进步,不信的话,我们等着瞧!”这既是动力又是压力,果然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成绩明显进步,纪律观念也加强了。

四、激励学生出成效

我们要创造机会,恰到好处地激励学生改正某些缺点,为他们树立进步的里程碑。我班谈奕文同学,字迹潦草,多次批评教育都无效。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站在我身边,看我把他要抄写的内容工整地抄一遍,再让他照着抄写。写字课上,我把谈奕文的作业翻开,让大家猜是谁的作业。同学们看着练习本上认真抄写的作业,纷纷猜测是班上某些优秀学生的。这时我告诉同学们:“这是班上谈奕文同学的作业,瞧!他写得多认真!”在一声声惊奇与赞叹声中,谈奕文同学的脸红了,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他的字进步了,成绩也提高了。

8.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八

【关键词】师德关爱尊重播种太阳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昌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是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这一职业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先进、主流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年轻一代,很难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起来。教师的水平体现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三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师德。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教师能给学生一种人格上的魅力,如果没有,他就不算是一位真正的人民教师”。华东师大的教师李芝章认为: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认为师德为首位之说并不是今日才提出来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论语》中关于培养品德的论述俯拾即是。而孔子有颜回那样学问渊博、品格高尚、以德著称的学生,不仅仅是因为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更重要的是他能身体力行。当代教育家陶行知主张“以人教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如果教师在一堂课上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在另一堂课却当众辱骂学生,何谓师德?何谓为人师表?

热爱、关心学生历来是教师师德的一个核心问题。热爱、关心学生是多方面的,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做好转化工作;在生活上,教师要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学生;在学习方面,教师要对学生指导有方。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有趣,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什么说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师德的核心呢?我以为,在关爱学生方面,减轻学生的负担难度最高,教师花费的精力最大。试想,如果教师的每一节随堂课都备成公开课那样,教师花费的精力该有多大?再说,备好课仅仅是上好课的一个方面,还要有教学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综合能力,要真正上好一堂课是很不容易的,并且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尤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这就意味着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就得加重教师的负担。由此可见,能否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教师是否真正关爱学生的关键,是教师高尚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师德的核心。而要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就要发扬三种精神:一是拼搏精神,只有拼搏才有可能成功;二是奉献精神,奉献是教师的天职;三是钻研精神,刻苦钻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必然途径。

教育,就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射进学生的心灵。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可见,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一、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只有受到教师的尊重,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一位学生,每次上美术课都不带美术用具,总是趴在桌面上玩弄自己的橡皮擦,同学们开始绘画、制作时,他就开始用作业纸折飞机,无论我怎么和他讲道理他都保持“一贯作风”,为此我很头疼。

在一节课手工课上,要学的是折各种各样的纸飞机,并用剪刀、彩笔等用具进一步加工美化。在讲解、演示几种纸飞机折法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也认真地看,当我折好一架纸飞机时,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接下来的学生活动中,只见他“一反常态”到处向其他同学借彩纸,然后认真地折起来。折好一架纸飞机时,他开心地笑了,并开始试飞,可是飞机怎么也飞不远。他有点困惑,又有点着急,固执地一直试飞。看到他对纸飞机这么着迷,我想,这说不定是个了解他的好机会!于是,我走到他身边与他谈论他的纸飞机,和他一起寻找飞不远的原因。他的兴致显然很高,很虚心地听取我的意见,并在我的指导下将机翼进行调整。再次试飞时,他发现飞机飞得远多了,开心得向我连说几声“谢谢!”。为了激发他更大的兴趣,我又折了两种不同的纸飞机,还告诉他美术课上还能学到许多比折纸飞机更有趣的内容,可是如果连用具都不准备,就无法学到本领。我还许诺只要他每节课都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准备好用具,就奖励他一架小小纸飞机。在后来的课堂上,我欣喜地看到了他的转变。

2、爱学生,就要留心细节,关爱所有学生。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善于观察,热爱所有学生。

曾经在我的班上有两位特别爱发言的学生,小星口齿伶俐,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小敏思维敏捷,想象丰富,但总是不能流畅地表达。我提问常常叫到他们,小星的每次发言都能赢得同学们的支持,而小敏由于表达不够流畅,常惹得其他同学哈哈笑。开始时,我总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们,对小星的表现加以称赞,对小敏的发言加以鼓励,虽然多次看到她带着失望的表情坐下,但仍觉得自己挺公平的。

有一次,小敏回答问题之后,同学们又笑起来,于是他自言自语:“反正我是丑小鸭,你们就笑吧。”说完,就趴在桌上看着课本。我忽然意识到,平时对她只有鼓励,没有肯定,使这颗幼小的心受到了伤害!其实小敏的想法都很有创造性,只是语言表达不到位,我怎能忽略对她的赞扬!顿时,一种内疚涌上心头。不行,我要让她感受到自己也是“白天鹅”!课上,我请小星发言,待她发言完毕,就让小敏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她的想象很精彩,虽然语言表达还是不够流畅,但我对她的创造性给予赞扬,竖起大拇指夸他:“真棒!”同学们也用佩服、羡慕的目光看着他。我说:“没有哪个小朋友是丑小鸭,只要肯用心,动脑筋,大家都是老师眼中的小天鹅!”小敏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此后,我更加留心孩子们的表现,尽可能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扬。我欣喜地发现,有些原本不爱发言的孩子也举起小手了。

3、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放纵宽容、袒护溺爱,而是严格要求、富有教育意义的爱。

有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小明,每次讨论都表现得很出色,常有奇思妙想。他的脸上透着孩子特有的纯真和灵气。我一直很喜欢他,经常表扬他。渐渐地,我发现他对待同学有点傲气。有一次,他忘了带橡皮擦,同桌热心地和他一起用。后来因为同时都要用,小明不肯让同桌先用,和他吵了起来,还说别人小气,最后,还很骄横地把同桌的橡皮擦扔出了窗外。同桌急得哭了起来。我走过去,小明还一脸的不以为然。虽然我一向很疼爱他,但一俊不能遮百丑,响鼓更要重锤敲,犯了错误,绝不能纵容包庇。于是,我严肃地批评了他,明确地指出他的错误,要他自己想想该怎么做。他显然没有想到我会对他这么严厉,眼泪吧嗒吧嗒落了下来。过了一会,他向同桌道了歉,并到走廊上把橡皮捡起来归还同桌。从那以后,他对待同学的态度随和了许多。

赞可夫指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学生。”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有崇高师德的教师都有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

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有高度的正义感,强烈的是非观念,忠于职守,严于律已,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如果把每一位学生比作一粒希望的种子,学校就是一片孕育希望的土壤,而我们则是播种希望,播种太阳的使者。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创新和不断进取中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用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

9.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九

秋天的太阳暖烘烘地照着。下午的校园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二(3)班今天下午的比赛已经结束,此刻孩子们都亲密地围坐在我周围:有的给我讲家里发生的小趣事,有的争着把自己带来的故事书给我看,有的要打谜语给我猜,还有的在我的手上贴了好多亮闪闪的五彩贴画……我充分享受着和孩子们在一起无拘无束交流的快乐。

“张老师。”只听一声喊。我一回头,原来是闻思懿的妈妈。找我一定有事,我让她在旁边的板凳上坐下。她跟我反映:闻思懿这段时间情绪好像很低落,中午回家说自己运动会没有拿到名次,这次期中考试也没有考好,问她自己是不是很差劲。并说闻思懿以前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学期似乎变得不是那么爱说爱笑了。看着她忧郁的神情,我耐心地劝慰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事,关键是家长的观念要正确,并要及时耐心地引导,要多鼓励孩子……她听了连连点头,说自己平时太关注孩子的成绩,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又说,孩子认为老师特别喜欢张可人,不喜欢她,说老师总是表扬张可人。听了这话,我心头一震。怎么会呢?闻思懿的妈妈说,也许是因为闻思懿在幼儿园和一年级受到了一些特别的关注。(闻思懿的奶奶是学校的老领导,去年才退休。)并说孩子应该适应各种环境,让孩子受一点挫折也好……

我们的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最后她带着笑容而归,而我的心情却非常沉重。“老师喜欢张可人,不喜欢我。”这句话萦绕在我脑际,挥之不去。我自认为是一个非常公正无私、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人。尤其是进行课改实验以来,作为学校首批参加课改的实验教师,我觉得自己的教书育人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成功的唯一标准,我对孩子们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宽容。对学生我总是一视同仁,从不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课堂上的氛围是平等和谐的,我总是面向全体学生,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的权威,孩子们成了活跃的主体。课余我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融在一起;孩子们也喜欢和我亲近,有什么话都愿意对我说。我觉得自己在对待学生方面做得比以前更好了,老师当得也有了一些成就感,没想到家长的来访把我从陶醉中拉醒。在台灯下,我扪心自问:除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和孩子自身有问题,难道作为老师的我真的没有一点问题吗?我真的做到了面向全体,公平无私吗?开学来,有关两个孩子的一幕一幕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眼前一一滑过:

张可人是我们班的班长,她的.学习并不优秀,但她各方面全面发展。上课时,她总是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名字经常写在红花、红旗里。而闻思懿呢,虽然上课完全是我行我素,是个典型的自由神。但当她积极地自我改正时,我是否都细心地给予了鼓励?

课余时间,张可人总是与同学打成一片,遇事宽容大度,有一次,一个男同学把她碰伤,胳膊都流了血,可她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原谅了别人,还一如既往地为那个男同学打满豆奶。这就是一个当班长的风度,也是现在独生子女中特别提倡的一种品质。当时我大张旗鼓地进行了表扬;闻思懿课间十分钟喜欢到我这儿来打小报告,诸如谁打了我一下之类的,我是否每次都给予了正确的引导?……

张可人每次跟我讲话,我都是耐心地听完;而有一次闻思懿要跟我说一件事,我由于有一点事而没有把话听完,我看到孩子的眼睛里有泪光在闪烁。。。。。

由闻思懿一个孩子,我想到了全班的每一个孩子。表现好的学生只占班级的少数,而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不声不响,成绩一般,表现一般,甚至成绩差,表现也差,我是否主动地去关注了解了他们呢?说实在,这方面我做的还很不够。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他的口袋里总是装满了“高帽子”要送给学生。是的,我确实也送给了学生许多高帽子,但是这些高帽子都送给了谁呢?仔细想想,绝大多数都送给了表现好的学生,只有少数是送给表现一般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差一点的学生就更少了。这样不是好的更好,信心十足;而表现差的会更差,灰心丧气吗?喜欢好学生是每一个教师都会做的事,但是发自内心地关爱表现一般甚至表现差的学生却能看出一个老师的师德。反思自己,我觉得自己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教学、课外活动、谈心等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打开他们的心结,并在此基础上融洽师生关系,最终达到教育他们的目的。

2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严格要求,要求他们将好的方面继续发扬光大,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对表现一般的学生热心引导,利用早读、下课时间积极教育和引导他们,尽量使他们不断进步;对表现差的学生高度重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和爱心。作为班主任我将从态度、言语等各方面表现出对他们的爱护、关心、尊重和信任,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个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某一方面树立信心,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和提升自己。

3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要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学生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

4对表现一般和表现差的学生时不时委以重任,将班级中的一些事务交给他们去负责,比如收缴作业、记载教室日志、帮老师发本子、帮同学打豆奶等,虽然这些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他们却很乐意去做,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10.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十

当前,赏识教育已成为很多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通过对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赏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成长进步。同时,通过开展赏识教育,也有助于更好地增进师生间的情谊,让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当然,对于老师来说,要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好地把握方法和技巧,因为只有恰到好处的赏识,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许多伟人的成功都是因为父母的赏识,老师的赏识,正是这种赏识不断激励着他们,让他们坚定地走向成功。

教育的奥秘在于坚信学生“行”。每个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受到赏识和肯定。教师的赏识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会滋润学生纯洁的心田,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兴趣;教师的赏识就像夜空中的灯塔,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教师要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让学生激动好长时间,甚至会改变整个面貌。

教赏识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古人说: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和老师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和老师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教师有些尖酸刻薄的语言已经严重的伤害了我们的学生。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好孩子身上有缺点,坏孩子身上有优点,区分好孩子坏孩子的标准是什么呢?三言两语我们是说不清楚,但有一点要记住:不要简单化、公式化。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用心来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他自己,每个孩子都有可圈可点的优点。

赏识教育是让老师和孩子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老师成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老师和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老师日日赞叹的教育!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好孩子身上有缺点,坏孩子身上有优点,区分好孩子坏孩子的标准是什么呢?三言两语我们是说不清楚,但有一点要记住:不要简单化、公式化。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用心来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他自己,每个孩子都有可圈可点的优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啊,教学上我们讲究因材施教,班主任工作我们更要得法。育人的工作,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讲智慧,讲方法。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可操之过急,应该先冷静地思考,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以及班级环境的因素,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赏识教育。当面对失败的赏识时,不能急躁,更不能放弃。首先要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不单从语言上赏识,更要从行动上赏识,切实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其次,赏识不是无原则地表扬。恨铁不成钢时,偶尔用点猛药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批评也是一种赏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老师不仅要从情感上亲近学生,更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人对物的领悟能力。这样,学生的人生省悟点才会提前来临,我们的赏识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当面对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我们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慢慢进步,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孩子们每天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人是班主任,班主任几乎成了孩子身边形影不离的人。一个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是学生的“敌人”;一个班集体,要成为学生心中的“乐园”,而不是学生心中的“地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的天使,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展现自己的优点,快乐地成长。为你们都能成为一个智慧爱心型的班主任老师,我们一起努力吧。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过程中同样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他教会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

光点。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优缺点,从而使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肯定,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学习,和今后的道路。

11.用爱的精神触动学生的心灵 篇十一

——《语言的魅力》第二课时例谈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在现代“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应对学生和老师的重新定位,那就是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语文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语文课程注重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联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学习主体地位。我们的整个教学活动应围着学生转活动的主体就是学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我们特别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感受和体验,特别是有个人色彩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作用的精辟论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快成长的地方。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语言运用得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在木牌上填写那几个字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

【阅读目标不仅仅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上,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诉求。这是课程标准与过去教学大纲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课程标准更强化了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对学生,特别是少年儿童精神成长的影响作用,具有涵养化育的功能。】

一、趣导

讲《唐伯虎祝寿》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浏览阅读,初步感知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把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话用横线把画出来。2.指名回答。(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3.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课件出示两句话)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什么也看不见!

(1)读这两句话,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生回答: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六个字。

【“浏览”一词的原初意思就是“约略地看、泛观”,浏览更强调的是获取信息,它是我们现代社会更加迫切需求的一种能力。】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起读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这段话。

(课件出示描写春天的文字: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用文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感情和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理解和体会“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句富有魅力的语句。】

2.把这段话再小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想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呢?把体会用笔简单地写在这段文字的旁边。

3.学生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是的,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特别的美妙,春天于严冬交替中诞生的,一切渴望葱茏的树木,所有向往绽放的花蕾,无数企盼萌芽的种子,怎会错失这大好春光?(板书:万紫千红)

5.春天多美啊!我们刚刚都是从文字中去感受到的,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春天的美景吧!(课件播放春天的美丽画面)

6.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过渡:我们刚刚是大了饱眼福,欣赏了这美丽的春景,可盲老人的眼前却是„„ 2.(课件切换到盲老人面前一片漆黑),学生看课件后回答,板书:一片漆黑

【刚才还是春光明媚,转眼间却是一片漆黑,通过电教手段将两种鲜明对比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强烈的对比画面,撞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3.指名读描写盲老人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盲老人?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盲老人很可怜。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说明。(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和“双目失明”等词语进行体会。)

5.指导学生读句子: “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可怜的盲老人叹息到:唉。。。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这位盲老人悲伤着: 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这位可怜的盲老人心酸呀: 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6.面对如此可怜的一位盲老人,巴黎大街上的人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行人的反应。(板书:无动于衷、淡淡一笑)

7.齐读这一自然段。

【(精读阶段,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尊严,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学习2—5自然段。

1.教师过渡:难道在偌大个繁华的巴黎街头就没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停步吗?难道过路人都只顾忙碌着自己的事对老人无动于衷吗?

2.默读课文思考:谁帮助了盲老人?是怎样帮助的?结果怎样? 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是的,大家把自己的钱拿来帮助盲老人,书上是用什么词语描写的?板书(愿意帮助)【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诗人不仅仅是帮助了双目失明的老人,还帮助了那些内心冷漠的人,帮助了这个世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5.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仅仅是书上写得富有诗意和感情吗?魅力还在哪里?

魅力还在于能打动人心,触动人的情感,诗人用这六个字触动了那些无动于衷的人们内心美好的一面,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

古人云:“一言可以定国”,“一言可以丧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和口才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模仿课文第六自然段,学写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课件出示)【心趣是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直接影响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一般来说,学习者只能学到他所做过的事情,在这里我情境提供的是学习者感兴趣的事情,那么,他就会主动参与其事,从而学会有效地应付这些情境。】

五、拓展。

1、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富有魅力的语言,你愿意去找一找吗? 师:只有能唤起人们同情心的语言才是有魅力的语言吗?

不仅仅是,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那些给人力量、给人信念,激发人们向上,给人以安慰、鼓励、帮助的话都是有魅力的!

2、课件出示几幅图画,请学生为那几个提示牌写几句富有魅力的提示语。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1)、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给它写上提示语。(2)、将自己写的提示语在小组里讨论,看是否有魅力?(3)、小组汇报。

(4)、教师展示自己写的富有魅力的提示语: “小草青青,踏之何忍!” “水,天使与魔鬼的化身!” “我的美丽为你绽放!”

【结合课文内容,利用一些相关的资源。通过这样的过程关注读写的迁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以致用。】

板书:

语言的魅力

漆黑一片

万紫千红

无动于衷

产生同情

淡淡一笑

解囊相助

叹息

笑着

教后感悟: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在进行《语言的魅力》一课的教学中,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语文教学活动。《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打动人心的好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的是: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打动人心、富有诗意的语句。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对盲老人的冷漠无情,到后来的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围绕着“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都看不见!”这句话,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也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拨动人心弦的语句,适时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在《语言的魅力》一课中“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在文中起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一、请同学们将课文浏览一遍,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你把它画下来。

生:我画的是“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大家思考一下:在课文中,这句话和哪句话句相比较,最具有吸引力? 生:和“我什么也看不见!”相比较它最具有吸引力。

师: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结合课文,仔细想想它们有什么不同?

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在独自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到了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语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学生初步阅读时的理解,要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口味语言的魅力仅仅停留在这里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用文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理解和体会“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魅力的语句。

二、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这段话。

师: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读一遍,边读边想想你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见的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有的学生说:“看见了茂盛的绿树、耀眼的红花。”有的学生说:“听到莺歌燕语声。”在学生的发言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在反复的诵读中,电教手段的运用中,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着在阅读之后,想像之后,头脑中出现了美丽春天的景象,这是学生的想像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也得到了陶冶。

三、春天多美啊!(再打出一幅春光图)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画面:一片漆黑。转眼间竟是一片漆黑,通过电教手段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同时展现在同学的面前。这强烈对比的画面,撞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此时学生对“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受。

学习语文,不仅要懂得欣赏其语言的魅力,还要应用到交流交际中,让美的语言为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欣赏到人物语言的机智,认识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我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感悟。学生通过朗读“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理解语言,通过对比“我什么也看不见!”积极地思考,表述自己的观点,激发情感,认识语言的巨大力量,体会语言的魅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我说:生活中我们往往也能感受到,同一件事换一种表达方式,最后的结果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说机智、幽默的语言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通过朗读感悟,学生认识到说话的重要性,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课堂练习的设计是上次我们在实验小学听课时,听了罗爱华副校长对《语言的魅力》两节课做了点评之后,回来我根据她的建议设计的,是现学现教,学得不到位,请各位老师多包涵。

总之这次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挖掘教材不够深,体会“魅力”不到位。

2、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语、衔接语以及总结语十分重要,但对于我来说,经常感到无从下手,而这些恰恰是课堂生成中最精彩的地方。

3、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讲得太多了,可是回过头看看,又发现还有很多知识没有讲,真是太矛盾了!

12.爱的阳光的优秀小学生作文 篇十二

人说,世界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悟却来源于人的内心。所以只要有阳光,就能体味快乐地滋味。阳光是最无私的,人们每天都无偿的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去迎接温暖的阳光,打开自己的心房,让阳光照射进去。让我们永远保持充沛的活力和乐观的心情,过着幸福和简单的生活,因为所有的阳光都是温暖的,也是每一个人最容易得到的。不要因为眼前的一些小事情而放弃美好的未来,上帝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一定是一个有用的人。我们每一天都忙忙碌碌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要学会快乐地生活,要学会摆脱繁杂生活的束缚,不羡慕华屋美厦,不垂诞山珍海味,不攀附豪门权贵,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有工作着的乐趣,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

生活中有苦也有乐,有喜也有悲,凡是强调好的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愿望和结果,好运便会来。关键是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它,拥有一个正确的视角,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去留无意、漫看天上云卷云舒,荣辱不惊、闲看庭内花开花落”。时刻拥有一颗开朗的、充满爱意的心,就会使平凡暗淡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我们总认为别人的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唯独自己一事无成,是上帝的弃儿。其实人生不可能太圆满,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欠缺,懂得了这个道理,你也许就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你就会发现自己拥有的其实已经很多。放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生活就会变得轻松愉快,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充满爱的阳光!

13.让爱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十三

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汝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婷 2018年8月7日

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在我身边有这样一种声音,他们残缺而且含糊不清,但却是我生命中的天籁之音;在我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笑脸或许有些呆滞变形,但在我心里他们是天使,是上帝不小心遗失的折翼天使。而我是这群“天使”的老师,一名普通的特教老师。

一说到“老师”这两个字,总会让人想到春蚕、蜡烛、孺子牛等字眼。是呀,从古到今人们给予了老师太多的赞美和称谓;有太多的老师用爱心撑起了爱的晴空,也有太多的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而作为特教老师的我和他们相比,感觉很渺小,我没有他们的舍生取义,也没有那么地轰轰烈烈,有的只是想着给我的学生家长一个希望,给我的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把他们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让他们堂堂正正的融入社会。这也是我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初心。

七年前我来到汝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刚接触特教时,我是既迷茫又彷徨不安。因为之前我从来没有深入接触过听障、智障孩子,于是我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然而当看见孩子们有些许进步,家长投来那信任的眼神时,我的心震撼了。我应该努力,努力地去熟悉他们,带给他们希望。于是为了这一份希望,我日夜兼程并无怨无悔。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备好每一堂课,我认真地钻研教材;为了孩子一个标准的发音,我无数次的纠正。虽然学校各项繁忙而琐碎的工作有时也会让我很累很烦,但只要一想到那信任的眼神,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作为特教老师,我应该给孩子们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刻;多一份鼓励和欣赏,少一份指责。

不知不觉,七年过去了,在这七年的特教生涯中,有苦闷,有泪水,但心里却有了很多的感触:在特教老师的岗位上,没有金钱,没有名利,没有鸟语花香,没有狂风暴雨,没有喧闹和张扬,或许正印证了伟人所说的“大爱无声”。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能爱岗敬业;教师有了爱,才能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在特教岗位上只有拥有诚挚的爱,才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始起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是对特教老师最简单的概括。虽然我的工作岗位比较平凡,但是,平凡的岗位更需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作沃土,不断的努力做养料,即使平凡的工作,同样,可以变的色彩纷呈,可以创造出了不起的人生价值。作为特教老师,我不追求外在的张扬,只希望我的学生能堂堂正正地融入社会。一个残疾的孩子长大后,如果缺乏一定的知识、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包袱,也是这个社会的负担。特教老师的责任就是对学生付出特别的爱,把他们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上一篇:前台员工的年底考核工作总结下一篇:柳河县总工会经审工作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