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精选11篇)
1.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篇一
漳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介绍
“十五”以来,漳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紧紧围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这个主题,坚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讲求实效,打好基础,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全面做好残疾人职业指导、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依法征收、管理、使用就业保障金等工作。残疾人就业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这里,我疏浅地谈一下漳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几点做法:
第一、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福利企业作为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目的的特殊企业,依法安置一定比例的残疾人,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我市共有社会福利企业83家,现安置残疾职工上岗1128人。(其中市直福利企业27家,安置残疾职工475人)。在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下,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这些福利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大部分企业产销两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市残联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全面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从而带动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
(一)适时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洽淡会”,提供就业供需见面机会。“十五”以来,为促进集中就业,扩大残疾人就业的社会反响,我市先后举办了五届“残疾人就业招聘洽谈会”。先后共有
177家企事业单位前来参加,其中90%是福利企业,招聘残疾人用工达570个岗位,涉及80个工种;平均每届有140名残疾人前来应聘,其中的58%与用工单位达成初步意向。通过洽淡会的举办,在为残疾人找到满意的劳动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福利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劳动力,使残疾人就业实现双向选择,人职匹配。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同时,宣传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
(二)加强沟通,保障残疾人劳动权益。
通过洽谈会,我们为残疾人提供适合的工种,并且在残疾人就业后,进行跟踪调查,解决劳资矛盾,维护残疾职工在企业的合法权益,给残疾人合理的劳动报酬,为残疾人缴纳社保金等。另外,通过加强与福利厂家的联系和沟通,为残疾职工争取到了种种良好的条件和优惠待遇。有许多福利企业为残疾职工提供免费食宿;而部分企业也只收取少量的伙食费,不足部分由企业贴补;逢年过节,企业老板与残疾人一起聚餐联欢,并发放一定的节日福利。
在安置残疾人就业过程中,重残人员的安置最为困难,个别重残人员往往很难找到就业岗位。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千方百计帮助重残人员就业。平和县肢残人员叶美香,双下肢严重残疾,行走靠双手撑地爬行,家庭条件亦十分艰苦。她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却由于残疾程度过重而求职无望。为了解决叶美香的就业,我们联系多家福利企业,积极地推荐其就业。最终,“漳州市福淼皮革工贸有限公司”同意接受,并安排她从事“过磅”的工作。如今,叶美香已经在这家工厂里工作生活了两年,除去每月400元的工资,其社保和食宿均由厂方承担。叶美香终于由一个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变成了一个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可以为家庭分担经济,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
(三)开展各项培训活动,提高残疾工人素质,增进残健交流。为加强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提高残疾人思想素质,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合法就业。我市于5月10日,先后在漳州市“富顺电子有限公司”、“漳州市闽达印铁有限公司”两家福利企业举办“漳州市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普法教育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残疾人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国家残疾人就业政策及优惠措施、职业道德等方面。邀请了来自法制办、劳动局、残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到场讲课,课堂上气氛热烈,活泼生动,受到了企业及其职工的欢迎。
同年5月16日,为了方便企业管理人员与聋哑人的沟通,我们举办了专门针对福利企业管理人员的“《中国手语》培训班”,为期十天,共有来自三十五家福利企业的4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加强了福利企业生产中厂方与残疾职工的无障碍交流。
总之,只要是具备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我们永远不放弃对他们的帮助,保证他们参加劳动的权力;只要是就业了的残疾人,我们都会时时关心、维护他们在劳动中的合法权益。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分散就业。
为促进残疾人的分散就业,我们始终坚持“安置为主,收金
为辅”的指导方针,在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上狠下功夫,并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和管理工作。
一是在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实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向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实施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同时,积极宣传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将推荐就业与征收保障金相结合,推动其安排残疾人就业,使得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各得其所。从而为城乡广大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安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管理规范化。“十五”以来,随着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我市按比例就业覆盖面达到100%,做到不留死角;在征收就业保障金时,做了到应收尽收,征收面也要达100%。针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的“收缴对象较多,单位情况复杂”的特点,在每年的保障金征收工作开始之前,都要对本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个私企业的人数、工资及残疾职工的分布情况进行摸底核对。为提高工作效率,我市加入了全国统一的多功能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安装了“全国残疾人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使残疾人就业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三是依法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在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中,各级残劳站都能紧紧依靠政府支持,协调各部门工作,依法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取得法院的支持,经法院行政庭同意对拒不执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单位,由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做出《关于限期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决定》,仍不整改者,申请法院予以强制执行;对那些已签定同城特约委托收款
合同的单位,其应缴纳的保障金由委托银行根据收缴就业保障金的通知书直接从该单位户头上划拨;对财务划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位,协调财政部门,将其应缴保障金由市会计核算中心户头直接划转;对企业部分的保障金,协调税务部门实行税务代征企业部分的保障金。
第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一流服务。
(1)服务机制是确保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关键。要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专门的或固定的工作服务场所,为残疾人就业培训提供一条龙服务。要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机制,制定服务制度,公开服务程序,建立服务档案,全面开展各项日常服务工作。2003年我市建成了“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使用全国统一的专用标识,开展规范化、科学化的职业指导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代管档案、办理残疾人证等多项目、全方位服务;通过积极创新残疾人就业服务方式,提高残疾人参与就业的积极性。
(2)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对从事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组织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指导资格等有关专业的考核,提高队伍业务水平。同时,针对信息化的工作环境,配备实际操作的专职人员,并要求各级残联负责人和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术和软件运用技术。
第四、全面开展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素质和技能。
(一)培训的内容要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县(市、区)开展手工业、种养业、农村食用菌等实用技术的培训。根据各县
(市、区)的实际情况,与学校、培训机构合作,借助其师资、场所开展残疾人技能的培训。
(二)加强县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能力。积极地开展委托培训和联合培训,实行市县合作。县级残联有能力办的由县级办,而县级有困难的培训项目则由县级组织选送到市里进行培训。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残疾人积极参加各类社会职业培训,对参加职业培训的残疾人应适当减免费用,并在培训方式和条件上给予方便。通过职业指导帮助残疾人转变择业观念,指导残疾人开发潜能,促成其实现就业。帮助各县(市、区)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实行“培训——实习——技能鉴定——输送就业”的职业训练模式,对经训练和技能考核鉴定合格的残疾人有计划地向社会推荐输送就业。自2004年到2005年上半年,由漳州市级分别与漳浦、南靖、平和、华安四个县残联合作举办了培训班,共有200名残疾人接受了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其中相当部分通过培训走上就业岗位。
综上所述,我市的残疾人就业工作,是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加强自身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建立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指导、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努力为我市的残疾人开拓更广泛的就业空间。
2.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篇二
关键词:档案管理,残疾人事业,专业知识
档案是我国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档案室是国家档案的重要来源之一。档案管理改革事关档案的归属和流向,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理论思想为指导原则。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主张, 随着新时代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的重点建设发展, 档案管理理论及档案文献的编纂正逐步走向成熟, 具有更广泛和更完整意义的档案管理理论体系已经日渐深入人心。
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更好的为残疾人事业服务, 下面, 我将自己对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点粗浅认识分析如下:
1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加强业务培训
要做好每份文件都能得以安全归档, 说起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更难一些。因此, 就不能不说在管理上存在问题。首先, 就是能否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 也就是将所有的文书纳入科学管理的计划程序, 文书的安全才能得以基本保证的范围。其次, 对档案专业人员加强科学管理知识的培训力度, 本人以为有下列三点启发:一是学校教育, 二是在职传授, 三是鼓励自学。即学校教育是开辟专业人才来源的基本途径;在职教育和自学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因此,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没有学校的教育, 也就不可能出现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 学校直接培养出来的基本上只能说是初级或少数中级人才而已。再次, 大量的中、高级人才, 主要还是依靠工作实践中通过在职传授、培养和自学途径的方式。最后, 才能得以全面成长的主要现实, 这就是档案事业实现科学管理的第一步。学校教育。档案专业的学校教育虽然在行政管理上是归口于教育部门机关的职能。但是, 由于档案专业的学校教育是档案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渠道, 教育规模适应与否, 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 都直接影响到档案事业的发展, 可以说, 档案专业教育是档案事业的未来。因此, 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档案专业教育看作是整个档案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很有必要的。
2 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首先、必须学习和掌握档案学的理论, 以具备档案管理的理论与技能, 这是档案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业务基本常识。其次、必须掌握有关的历史和部门专业知识, 以具备识别、研究系统档案管理的能力。再次、必须学习和掌握与档案管理有关的专业理论和普通的科学知识内容, 必须学会掌握档案管理的现代科学操作方法和技能。如:电脑、传真、录像等。以适应市场经济现代化建设对档案理论创新工作的迫切需要。本人认为, 文档工作人员与机关其他工作同事相比较而言, 在政治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 应当说是具有相同的共性;但在业务素养上, 则有更多的专业个性。在具备有较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 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养水平, 才能成为称职的文档工作者。无论在不同层次的机关和不同岗位上的文档工作人员, 对业务素质的要求都存在有各自不同机关职能属性的区别, 但从总体全局来着, 都必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业务工作技能。这是从业的必要条件, 以学习理论增强业务创新的认识高度, 来突出业务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主题。要想说明好机关文档工作的专业性, 就务必了解与文档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并能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引起主导功能的专业理论知识。
3 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
说起文档保密工作的主要内容基于文书的政治性前提。首先, 文档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法令的贯彻执行。一般而言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政策和法令, 通常是以公文的形式下达和公布的, 而档案管理人员是通过一系列工作环节对文书进行处理和管理的职责。虽然从表面上文书工作只是“收发、登记、注册”的普通日常工作;而实际上如果没有文书各个环节上的运作, 从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贯彻和执行的依据和基础的可能。其次, 文档保密工作的政治性集中体现在它是整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国家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是由各地方、各部门、各机关的部件组成, 并形成了按最高层次意图, 意志运转的统一体。在这统一体中, 文书工作通过信息传递和发送进行有机联系和协调一致的指令, 从而使全国上下按统一的意志和目标有效地进行运转。再次, 文档保密工作的政治性, 还表现在它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机关工作效率是用文书保密和宣传的工作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至此, 文书工作准确、高速、有效地运转, 就能全面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现实产生。说起我国的文书档案工作不是一般的服务性行业, 在国内外的政治斗争中, 档案工作总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维护国家主权和历史财富的重要阵地之一, 是一项具有极强政治性的业务专业管理事业。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集中表现。档案工作历来都是被每一个阶级的权利所掌握, 为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路线、政策方针而服务的。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档案工作被谁控制, 为谁服务, 仍是一个重大问题, 一旦处理不好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今天,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服务, 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必须把工作着重点切实地转移到以经济为中心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上来。最后, 档案工作的机要性也是档案工作政治性为表现之一。档案工作的机要性, 是由档案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家利益所决定的。至此以来无论在电影、宣传、会议等上包括任何国家的档案工作都强调了一定的保密要求。我国的全部档案无不记载着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重点内容, 其中许多都是核心机密。难免敌视社会主义的分子和策心不良的思想以及国际上的反动势力, 产生窥探和窃取党和国家重要机密的阴谋。在人民内部有些档案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也需要进行适当地保密。严守机密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危, 又关系到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局和保卫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事业的头等大事。档案工作者必须增强保密观念, 遵守保密规划, 采取各种措施, 维护好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
以上所说的是本人对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管理认识, 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具有思想服务, 政治保密, 机要管理的主题内容, 还有影响和决定着档案工作今后各个环节的一切具体原则和方法。在残疾人事业中的档案管理工作, 必须始终遵循这个基本原则, 才能使康复、扶贫、文体、基金, 教育、劳动、就业、培训;安全、归档、统筹、鉴定, 服务、利用、宣传、管理等得以总体实施和健康发展地现实, 以及任务正常、顺利、圆满完成的实际;才能在残疾人工作中真正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和努力的方向;才能使档案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出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和宝荣, 王英玮.档案管理学基础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和宝荣, 王英玮.档案管理学基础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费全培.档案管理实用大全[M].北京:同心出版社, 1996[2]费全培.档案管理实用大全[M].北京:同心出版社, 1996
[3]陶晓春, 曹千里.实用文书与档案管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3]陶晓春, 曹千里.实用文书与档案管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4]周晓林.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4]周晓林.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3.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篇三
购买充足的人寿保险
父母是不可代替的,但父母总有一天要离开孩子,其监护权不得不被某人或某机构代替。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财产,可以通过购买人寿保险来获取足够多的收益,因为法律上“第二位死亡保险(仅当父母双亡时支付)”的保险费十分低。为残疾孩子买份保险,是给孩子的最大安慰和支持。
审慎地建立信托资金
所有留给残疾孩子的钱都应保存在信托中,不管这些钱是来自遗产还是人寿保险。在西方人的观念中,给任何残疾人留金钱都会对公益有危害,因为许多残疾人无法管理资金,特别是数额巨大时。现实中一些家庭剥夺了那些依靠兄弟姐妹照顾的残疾孩子的继承权,这种做法存在太多潜在问题。给残疾孩子留出一份信托资金是一个相对无后顾之忧的好办法。
完善遗嘱选好监护人
显然,遗嘱和监护人的选择对任何未成年子女都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孩子是残疾人,那将变得更为重要。找到一位好的监护人可能很难,特别是那些残疾孩子是独生子女的家庭,需要找一位非兄弟姐妹的监护人。父母需要在他们能做主的时候就选好监护人,以便更好地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可以采用遗嘱的形式,因为遗嘱是选择监护人的调和剂。
一个成年人也可能需要一个监护人,当父母不能再担当这个角色时,应该在法律上明确后任监护人。那么,当父母能够参与处理时,提前选定新的监护人也同样很重要,以共同监护的形式或传棒给一个后继监护人都是可行的。
制定详实的照料计划
所有照顾残疾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写下任何后继照料者必须知道的父母对照料孩子的愿望,通过详实周密的计划传递给别人,这对孩子大有益处。备忘录或信件可以随父母的财产计划被保存在律师的文件里。
与其他亲属沟通协调
4.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工作 篇四
然而,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预测,未来五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在5400万人左右,而预计的就业岗位是4000多万个,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入世、国企改革和城市化的发展,就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将会加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就业中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已经出现,因此,残疾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困境,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制定相应对策,切实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就业。
当然,在国外,残疾人就业也是一个难题。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对于残疾人就业,都有一定的特殊保护措施,主要是防止企业随意解雇残疾工人,强调雇主有义务承担残疾人融合于社会的责任。在欧美国家,残疾人的就业机制往往纳入国家的反歧视法律。成为人权问题的一个方面,倍受各界的重视,例如新西兰的人权法案(1993年颁布)以及加拿大法律都明确载明了反对 1
针对残疾人的歧视条例。美国的残疾人法案(ADA 1990年)以及残疾人歧视法(1995年)(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这类法律要求对残疾人实施平等待遇,如残疾人认为受到不公正待遇,可提出控诉。这类控诉一旦提出,先由就业主管部门进行调解,也可由独立的劳动关系委员会进行仲裁或由劳工法庭判决。在德国、荷兰,残疾人的就业合同受到法律的自动保护,除非国家机构同意,否则不允许解雇。除了法规方面的刚性规定之外,欧美各国普遍鼓励“自愿举措”或“劝说政策”,即由雇主、雇主组织或行业协会制定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在雇佣或保护就业方面对残疾人倾斜。此外,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有较强的影响力,它们往往把促进残疾人的就业作为保护残疾人权利的有效手段。总之,西方国家的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发展及研究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一句话为残疾人就业政策指明了方向。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最需要关心的,残疾人与健全人拥有一样的尊严,有同样的生命价值,对残疾人的关怀是人性中最善最美的体现。残疾人应该得到社会和健全人的帮助,为残疾人提供更宽阔更通畅的就业渠道。
1、重视政府导向,全面关注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保障,将残疾人就业作为关注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笔者认为,应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优先权。一是通过正式立法明确这一权利,应当在《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就业优先权予以明确。二是应当要求所有单位都尊重残疾人这一就业优先权利;三是扩大这一优先权利的的范围,即对残疾人不仅要优先录用,而且在裁员时要优先留任;四是应当增加法律责任的规定,在民事责任方面,对于拒用残疾人的单位,应当赔偿残疾人的物质损失和因为歧视带来的精神损失。行政责任方面,应当对单位侵犯残疾人就业优先权的,应当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分。五是增加侵犯残疾人的就业优先权时残疾人的救济途径的规定。“对于侵犯残疾人就业优先权,残疾人认为受到歧视的,可提出控诉。这类控诉一旦提出,先由就业主管部门进行调解,也可由独立的劳动关系委员会进行仲裁或由法院判决。”
2、加强职业介绍,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把安置就业摆到突出位置,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要求。首要的问题是激发残疾人致富的欲望和创业的热情,调动起他们依靠自身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动精神,克服自身残疾障碍,战胜自我。在此基础上,加快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快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步伐就变得十分迫切。
3、加强就业培训。一项调查告诉我们,残疾人就业究竟难
在哪,残疾人自身素质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低”现象在残疾人中十分普遍,即“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所以残疾人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弱者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的素质培训,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就业前培训。我们知道,残疾人由于自身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即使有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可能由于残疾人达不到最起码的上岗条件而无法安置。基于这一点,依托社会资源,多特性多渠道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生产工作技能,(2)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大力加强在职培训。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的加快,过去那种一次学习和单一技能状况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提高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
(3)以创业意识为关节点,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创业是最好的就业。目前社会就业思维仍十分陈旧拘谨,很多人还停留在进厂入店的安置上,自主创业意识淡薄。然而,很多残疾人因为残疾而行动不便,流动性极差,因此要强化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创业培训,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总之,残疾朋友是我们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与健全人拥有同样的尊严和权利,拥有同等的生命价值。他们渴望融入社
5.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篇五
张店区残疾人联合会
张店区是淄博市的中心城区,辖12个镇、街道办事处,人口69万人,有各类残疾人5.06万人。其中智力、精神和重度贫困残疾人2010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残疾人托养工作,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模式创新的原则,加快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建设步伐,残疾人托养事业呈现出积极活跃发展的走势。大力组织实施了残疾人托养服务“阳光家园计划”,初步形成了专门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以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社会保障、就业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区建立托养机构8处,托养残疾人394人。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残疾人托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助残服务,形成以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残疾人托养工作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是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解决残疾人的特殊保障问题,是“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残疾人托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认真学习广州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加快建立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步伐。二是组织人员到残疾人托养工作先进地市参观学习,使大家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创办模式、管理运作、服务范围等方面有感性的认识,为做好此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三是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掌握残疾人需求。通过走访民政部门、敬老院,召开残疾人座谈会,走访残疾人家庭等形式,征求有关部门领导、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对举办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摸清情况,拓展工作思路。
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我区的残疾人托养发展模式
(一)与整合社会资源相结合,发挥各方面力量办好托养工作通过民办公助的形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中度、重度残疾人安养院、精神残疾人工疗站和智力残疾人日托站。为了减轻残疾人家庭的托养费用负担,解决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采取适当收费、社会捐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满足残疾人的托养需求,切实把残疾人托养工作做到实处。九级村“阳光家园”位于张店区西七路与华光路十字路口南100米路东、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总面积4000平方米。老年公寓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可容纳160余床位。张店夕阳红“阳光家园” 位于张店区昌国路152号,占地面积4亩,可托养人数180人。新华“阳光家园”位于张店区洪沟路4号,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可托养人数60人。以上机构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随着托养规模不断扩大,托养人员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宿舍内设有卫生间、暖气、电
视、桌凳、衣柜等,建有活动室、医务室、浴室等配套设施,并合理布局有假山喷泉、石桌凉椅、健身器材等设施;让残疾人有家的感觉,营造了温馨、舒适的托养环境。
(二)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满足入学教育期间残疾孩子的托养需求。2009年,我区依托张店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建立了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该机构占地面积684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各种安全设施和无障碍设施齐全,可托养人数40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探索性地运用了“五疗一教育”康复模式,为32名智力残疾人开展日间托养、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等综合性服务。在物质条件保障方面,我们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切实保障了残疾人日间照料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增设了音乐治疗室、体育康复室、劳动训练室、午休间、食堂、餐厅等多处功能室,同时还购置了多套科普读物及康复类杂志,进一步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愉悦身心,提高素质,切实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我们深入智力残疾人家庭开展调查摸底,建立相关档案,做到适于日间照料的特殊残疾人底数清晰,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基础,同时还根据他们的康复情况,及时收集资料,建立个人康复档案。中心还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开展艺术节、体育节、技能展示、生活自理展示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又充实了生活,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的综合素质。走出了一条残疾人日间照料康复的新路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三)与劳动就业、康复、文体工作相结合,打造多位一体的托养新模式。淄博隆嘉工贸有限公司是张店区残疾人托养新试点的单位之一,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位于张店区昌国路东首,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生产销售工业陶瓷手模。公司总经理刘云龙作
为一个残疾人,深知残疾人就业的艰难,2008年初,在区残联的帮助下,公司一次安排残疾人就业11人。2009年公司总经理刘云龙被评为淄博市十佳残疾人创业模范,公司被评为省级优秀残疾人扶贫基地。现有职工130人,其中安置残疾人40人,公司为每一个残疾职工都缴纳了养老、医疗等五项保险。2009年公司投资130万元新上了500平方米的集磨光、检验、包装为一体的现代化车间,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工作环境。公司产品的后整理、包装工序,重复性比较强,危险小,适合残疾人工疗。残疾人在工疗中生产的产品,可以纳入工厂的生产环节,按照产品的定额,工疗的收入可以抵减托养的费用,避免了残疾人家庭因为托养费用的问题是残疾人重新回家的难题。在区残联的支持下隆嘉工贸2010年又投资30万元建成了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配备了康复器材,电视、台球、乒乓球、棋牌等娱乐设施,改造了宿舍和食堂,基本上具备了一个托养中心所需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残疾人在工厂参加教育就业、康复治疗、托养治疗、工疗娱疗的新模式。智力残疾人赵衍昆的父母说他从来也没出来工作过,生活很难自理,刚来公司的时候吃饭得有人领着,连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没人安排自己也不会做,经过一年的康复锻炼,在车间上模型岗位已顶岗,现在工作变得积极主动,2009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智力残疾人陈强从来没有工作过,父母都怀疑他能不能干,开始的时候上下班都由父母来回接送,经过一个月的康复治疗、锻炼,自己能独立上下班,刚来的时候分的定额很难完成,现在是你分给他少了都不愿意,还主动要求多要产量,工资能达到1500元。向他们这样的残疾人通过康复锻炼独立顶岗的还有很多,经过康复已有11名智力残疾人上岗工作,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对于那些不能顶岗的,公司安排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工
作,以康复锻炼为主,在待遇上公司拿一块、政府补一点,保证他们的生活和待遇,这样也减少了家庭的负担。
(四)与新闻宣传相结合,提高托养工作社会关注度。一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展示残疾人在托养服务机构中学习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进行体育锻炼的情景。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残疾人托养工作的关注。二是充分发挥残联社会窗口的作用,为残疾人入住托养服务机构牵线搭桥。三是认真履行监管、服务的职能,保障入住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协助托养服务机构制定完善托养机构建设标准和规范化运行制度。
6.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篇六
我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作为一项为贫困重度残疾儿童服务的惠民举措,这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肯定。
一、送教上门,给残疾儿童及家长一份温暖和希望。
送教上门工作的服务对象是重度残疾儿童,这些儿童的家长面临着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是沉重的经济压力。即使是患儿目前享有一定的医疗保险,但在患儿出生以后,其家庭为患儿的医治和康复都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在患儿从医期间,家长要陪护,不能工作,又使家庭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患儿家长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社会上的有些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漠视,残疾儿童将来生活如何保障,这些问题都像大山一样压在家长心上。送教上门工作,把政府对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关心传达给了家长,让他们了解到政府相关的救助政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看到生活的希望,共享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小威,家庭贫困,由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抚养,镇上的小学幼儿园都拒绝接收他。我校为他免费送教上门一个学期之后,他的爷爷特意送感谢信到学校,信中写到:“„„看着别的孩子都去上学,而我的孙子只能跟着我到田间地头玩耍,有时甚至只能一个人在村里游荡,我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助。在这没有办法之时,幸校长、邓校长和游老师带着慰问品亲自到我家上门送教。„„在他们多次沟通和引导下,现在我孙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我向幸校长和全体老师表示感谢,祝你们好人一生平安!”看到孩子的进步和老人脸上的笑容,我们的老师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二、送教上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确立恰当的康复目标。
在多年的特殊教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康复在思想上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家长万念俱灰,对孩子的康复完全不抱希望,对送教上门工作持排斥的态度;有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自己置身事外;有的家长对孩子心怀愧疚,一切包办代替;有的家长对康复效果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急于求成„„教师通过送教上门,与家长一起认真地分析孩子现状,科学地展望康复前景,乐观地面对存在的困难。并让家长认识到重度残疾儿童其康复目标应该是学会自理,减轻家人护理负担,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康复理念,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重度自闭症儿童小乐,已经6岁多,连下蹲都不会,上厕所完全还要靠家长照顾,更不要说什么语言表达、生活自理。开始,学校送教上门,家长满怀希望地以为孩子可以通过康复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听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自闭症儿童能够通过康复接近正常儿童水平以后,阴云一下子又笼罩在他们的脸上与心头。老师详细地为家长讲解自闭症的一些知识,告诉他们孩子通过康复虽然不能达到希望的那种程度,但各方面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从而减轻家庭的护理负担。家长了解了相关知识以后,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的送教上门工作。5月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兴奋地告诉我说:“邓校长,真的要感谢你们的老师,小乐自己上厕所解大便了,他会自己下蹲了,这下我们家长轻松多了„„”听到家长激动喜悦的话语,我真为我们的老师感到自豪。
三、送教上门,教给家长科学的家庭康复方法。
家庭康复训练的基本内容是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在生活场景中训练是其基本方式。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不简单,缺乏专业的康复理论和技能可能会让家长无从下手。比如儿童的日常语言交流问题,儿童不会说话,没有语言表达,并不是简单的教孩子说话就可以解决。它可能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大脑与身体各种机能的联系与协调;也可能需要进行体能训练、呼吸训练,为语言提供动力支持;还可能需要对口部喉部肌肉进行刺激和按摩,增强肌力。就是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如扣扣子、拉拉链等,也需要把简单的动作进行分解细化,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和巩固。教师通过送教工作能给予家长专业的帮助和指导。送教教师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每次送教前要撰写好操作性强的康复训练教案,准备好训练用具。在送教过程中,为孩子实施感知、认知、运动、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等领域的康复训练,并让家长全程参与,给家长进行示范与讲解,让家长在送教后每日进行训练和强化,以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
智障儿童小文,在民办幼儿园就读,从来没有说过话。家长热切地希望我们通过送教解决这个大难题。邹老师在送教的时候,发现孩子脸部肌力非常弱,每次送教时,为家长示范给孩子做肌肉按摩,建议家长平时多让孩子用吸管吸奶,经常让孩子吃面条、吃豆子等食物,锻炼孩子的唇肌力。通过一个多学期的送教,家长高兴地反映,孩子放学回来会叫爷爷奶奶了,现在不仅经常说话,而且说话的内容也变多了,并一再地表示感谢老师,感谢学校。
7.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困境探析 篇七
公众对残疾人概念的理解经历了几个阶段 :起初,人们习惯于从神化或宗教的层面上来理解残疾,认为残疾是前世的“报应”,将人的残疾归结为个人的错误 ;而后,“残疾”一词也广为人们熟知,意思是残而无用,主要讲的是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对其生活的影响,是具有歧视性的称谓 ;如今我们通常称呼的“残疾”,认为“残疾”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疾病,只是在当下的社会医疗水平下,康复目的无法达到。将残疾说成是一种病,相较于前两种说法都更加委婉,但在医学还不发达的现实社会中,这样的词语还是让人感觉有点不妥 ;后来,人们亦开始用“残障”来称呼功能缺失的人“残”是身体的不便,“障”指环境的缺陷,残疾人称谓的调整反映了人们对残疾人观念的改变 ;近年,台湾逐渐抛弃了“残疾”的称谓,开始使用“身心障碍者”来代替对残疾人的称呼,相较而言,身心障碍者的称谓更能体现《国际功能障碍和健康分类》(ICF)的“限制”、“障碍”以及“参与”、“支持”的理念。
我国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里的所说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主要包括肢体残疾者、听力残疾者、言语残疾者、视力残疾者、智力残疾者和精神残疾者六种。残疾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残疾人和其他身心障碍者开展的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获取优质资源,最终使残疾人回归正常生活的社会工作方法。一般来讲,除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外,协助残疾人挖掘和提高自身潜力与创造性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1 国内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及模式
1.1 国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模式
残疾人社会工作基于供养理论、回归社会理论和增能理论等理论作为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从优势视角来研究和开展残疾人服务。
早前,供养理论曾被提出用以解决残疾人的社会生活问题。供养理论主张运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与力量,去帮助残疾人获得日常生活所必要的条件,通过家庭及福利院供养的方式来使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后来,随着人们对残疾人社会生活的不断了解,人们发现,供养理论只是从经济上和生理上对残疾人的生活起居进行了关照,而在情感领域,残疾人供养理论却很少涉足。于是,20世纪50年代,针对供养理论产生的弊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社会应当将残疾人从封闭的疗养院中解放出来,回归到他们熟悉的圈子,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使残疾人获得身心的支持,这就是回归社会论。英国的调查发现,收养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机构会对其病情产生消极影响,不同病患的长期共同生活使得强烈的互动刺激对残疾人的影响加重,而社区照顾对缓解这一现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后来提出的增能理论对于残疾人如何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亦提供了可行性较强的工作思路。
从残疾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个人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所谓个人责任论,是指个人的残疾应归于个人的不幸与家庭的悲剧,个人应该为自己的处境承担全部责任。这种观点忽略了社会和环境对残疾者的影响,在先天性残疾和非因公致残现象中运用的比较普遍。而社会责任论认为,一个人患有残疾主要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不管是先天残疾还是后天残疾都是如此。这种理论把残疾归结于社会的进步,认为残疾是社会进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这部分代价必须由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承担,这些我们所说的残疾人,就碰巧成为这个社会的牺牲品。虽然此种归因法将残疾的责任推向社会并不适当,但相较于前一种理论,社会责任论对与残疾人来说更易使他们接受,也更有益于残疾人的生存与健康发展。
国外的残疾人工作理念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的无障碍设施随处可见,专用卫生间、专供停车位、拥有专用绿色通道的公共游乐场所、交通工具上的上下升降机等,都在各个方面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了便捷。如果违反相关设施建设的法规,将予以罚款或勒令重建 ;瑞典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残疾人庇护工厂,将患有残疾的成员集合起来,进行一定的工作训练,用集体生产的方式保护残疾人免受歧视等不利于残疾人身心康复的环境,并有计划的逐步引导其走向正常化的工作岗位 ;美国对残疾人实施收入支持计划,政府通过法律保障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和平等获取资源的权利,使残疾人在获得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能取得相对合理的工资收入。另外在美国,残疾人也可以成立自己的服务机构,如美国波特兰残疾人独立生活资源中心中一半以上的董事会成员是残疾人,通过这样的形式,达到真正反映残疾人需求的目的。
1.2 国内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模式及发展现状
1.2.1 国内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模式
我国残疾人的社会工作模式主要有社区康复模式、社会康复模式和职业康复模式三种。其中,社会康复模式是以社区为服务平台,充分调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全面、高效的康复服务的社会工作模式。社会康复是社区康复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对残疾人进行细致的个案管理和能力支持。相较于社区康复而言,社会康复更强调残疾人社会生活方面的康复,对残疾人的生活网络和个人能力尤为注重,倡导用社会的手段帮助残疾人走出身心困境。所谓职业康复,是用职业培训和安排就业的方式让残疾人获得尊重与自信,帮助其逐步摆脱身体障碍给生活带来的阴影,在取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使自身器官得以恢复,引导残疾人逐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开展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时,常常为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而将这些模式共通的部分进行综合,来提升我们服务的效果,即综融性的本土模式。所谓综融性的本土模式,是因应服务对象的个别化需求,秉持某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人性观,同时包容其他各种服务模式的技巧、程序设计、原则、目标等要素的服务方法。从人性的角度考虑,结合各种模式的综融性本土模式更易于结合事务中的具体情况,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贴心的服务。以社区康复为例,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康复在满足残疾人自身需求的基础上,缺少对残疾人自主运用社区资源的培养,所以当残疾人脱离社区服务机构以后,其生活需求仍然得不到该有的满足。虽然社会康复模式和职业康复模式都在蓬勃发展,但社区康复也不会被以上方式所取代。由于医疗康复的需要,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还需要社区康复进行协助才能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1.2.2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现状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逐渐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开始受到优势视角的影响,从增能和赋权方面关注残疾人的行为的社会工作机构越来越多。优势视角认为,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的一种,其身边的每种环境都充满资源,残疾人自身、家庭和社区都有可利用的资源可以使残疾人摆脱困境,虽然残疾人的生活中充满忧郁,但机遇和挑战也会随时出现来改变他们的生活,为此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与残疾人的交流和协作,促使他们认真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
弱势群体的赋权方式主要有个体自身的“主动赋权”和“外力推动赋权”两大模式。内力赋权是指残疾人通过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认,主动参与到改善自身环境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心理暗示等手法,激发残疾人内心潜在的斗志和对生活的希望,外力推动模式强调赋权过程中外力作用和社会资源的影响,通过外力的干预,使残疾人的内心逐渐强大,运用外力与内力相互作用的方式达到赋权的目的。
由于残疾人问题涉及政府机构的民政、卫生、教育、法律、公安、交通、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政府规定民政部门负责指导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及职业康复,卫生部门负责残疾人的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险,教育部门承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素质培养任务,交通部门参与残疾人的出行难问题及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等。
2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面临的困境
2.1 残疾人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时,经常会出现价值理论与实际情况相冲突的状况,即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作为“非残疾”的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残疾人时,由于同理心的程度和强度不好把握,很难体会一个残疾人的内心经受的煎熬和痛楚。在价值选择上,究竟是以个体残疾观主导还是以社会归因论主导,不同的选择都会令社会工作的效果不同。对精神残疾者服务时,社会工作者对那些有抑郁倾向和极端行为的残疾者是否应该履行保密原则,也是时常困扰社会工作者的伦理问题。此外,残疾人中的知情同意原则也常令社会工作者陷入伦理困境。如果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智力残疾者或残疾儿童,那么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决定能力是有限的,究竟是遵循残疾人的意愿开展服务,还是凭借社会工作者的判断进行服务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2 残疾预防工作重视不足
现阶段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多着手于已知残疾者的社会生活服务,而对于残疾的预防工作涉及较少。长远来看,残疾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加大对优生优育的宣传工作和疾病的筛查工作,尽量从源头上杜绝原发性残疾。另一方面,要加强劳动保护,大力开展生产安全常识和劳动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尽力避免工伤、交通事故及中毒事故发生。此外,政府还应定期进行应急知识的宣讲活动,引导市民在出现危机情况时,先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紧急处理,然后再向外界寻求帮助。只有在意外发生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降低残疾的发生率和残疾度,努力使受困者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促进身心的康复治疗。
2.3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缺乏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已恢复30余年,但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较为缓慢。社会地位低、专业认同感不强、经济收入不高等因素,致使培养出来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从业数量少且流失量大,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数目更是少之又少。目前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行政化色彩明显,专业服务水平也很低。虽然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社会工作专业,使社会工作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也使社会工作者的就业率激增,但这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在这种状况下,社会工作者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3 发展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政府应切实把社会工作专业办好办强,积极扶持社会组织举办残疾人的相关活动,鼓励慈善组织和民间团体为残疾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定不移的将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案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政府还可以通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合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增加康复设施的投入,来获取更多机构与组织的配合与支持。另外,政府还要加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岗位开发,建设残疾人机构的孵化基地,培养孵化本土化残疾人的社会工作机构,健全残疾人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为他们顺利的获取社会资源提供良好的途径。
其次,目前我国的残疾人本土化服务主要是靠政府和残联推动,为此,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向出发,建立高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教育基地就显得极有必要,加大对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支持力度,努力为残疾人提供舒适的饮食起居条件和较为完备的服务方法。鼓励学生和学者们积极参与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建设和服务中来,从实践出发获得宝贵的经验,为丰富残疾人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做准备。
再次,残疾的预防工作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健康和未来,大力发展残疾人康复和辅助康复基地,使残疾人能够得到便捷的医疗救助,也使意外收到伤害的人们得以及时就医,尽量降低和避免残疾的发生和和扩散,探索本土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把国外先进的社会工作模式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整理出符合我国实际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使残疾人的康复走向多元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加大社区康复的宣传力度,为社区加派人手专门负责康复工作的管理与规划 ;完善经济支持力度,如给予社区经济补助等优惠方针、为贫困肢体残疾人家庭争取更多的社会保障与救助,改善其生活状况,满足其康复需求,以促进社区康复更全面、完善的发展。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进程,积极进行残疾人的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残疾预防工作的知识和理念,努力把残疾人事业做成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品牌模式。继续完善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把城市和农村的残疾人都纳入到社会保障的体系中。
摘要: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推广、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意识的提高,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断传入的国外理论依旧对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表现出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领域出发,探讨了国内外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模式,挖掘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笔者的建议和本土化解决策略。
8.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篇八
关键词: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要求安全渐进
智力残疾或智力落后又被称为智力障碍、智力低下或弱智等等。我国对智力残疾的定义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且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因其心理、智力障碍,通常表现出独立生活自理困难、认知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伴有不同的疾病或各类问题、兴趣狭窄、习惯养成不易更改等特点。智力残疾人(智障)作为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托养是帮助残疾人家庭减轻负担和后顾之忧,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的一个重要方式。托养护理服务工作,既是残联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又是残疾人服务工作内涵的延伸,有利于提升智障人士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智力残疾人的特点决定了其托养服务既不同于老年人的托养,又不同于一般幼儿的托养,有其自身特殊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其托养服务实践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安全
在所有的托养服务工作中,安全是第一位的,是开展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托养服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安全要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托养服务设施的设置、物品摆放,到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考虑到安全。在起床时注意不要从床上跌落:洗漱、如厕时不要摔倒;吃饭时有无吃饱、是否合口味、注意把有粘性的食物剪成小块,防止噎到;饮水时不要烫到、呛到;时刻保持地面干燥无水渍,防止滑倒跌伤:弱智人士能自由进出的地方无危险物品存放。有吸烟习惯的智障人士要专人管理,点蚊香时要注意防止火灾等等。由于他们心智不健全,家人长时间没来,看不到,思念强烈,或者出现其他诱因,都可能离开托养点而导致走失,因此,外围设施高度是否可避免残疾人随时翻出去等细节都要考虑。总之,安全必须贯穿托养服务工作的始终,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体现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
二、要耐心
由于智力缺陷的原因,他们在很多方面可能会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如即使天天见面却仍然不知道你是谁、一件简单的小事教了十几遍甚至上百遍却始终学不会、有的则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还有的则总对人爱理不理……这种时候我们必须告诉自己要有耐心,要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与智力残疾人交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需要反复用对方适应的方式进行交流,等待对方接受你的援助意图,不要“催促’对方,坚持小步子、多重复的原则,将一个任务分解为若干小的学习任务,通过分步练习、重复练习,再综合训练,使他们容易吸收和学习,活动不但能顺利进行,且能减少他们的挫败感。例如;把杯子拿过来,指的是哪一个杯子要说清楚。如在餐桌上的黄色杯子请拿过来,这样就具体多了,讯息要能明确让他们了解。
三、要鼓励
智障残疾人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傻子”,什么都不懂,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只是知识少点、反应慢点、表达差点。很多智障者尤其是轻度患者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因此在他们做某件事或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不管他们是否做得好,都要记得给他们多一些表扬和赞赏。特别是当他们取得进步时,适当的表扬会让他们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继续下去的兴趣及信心。而当他们缺少自制力,无法坚持完成某事时,要及时进行鼓励,并以亲身示范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很多智障人不会主动与人沟通,尤其在面对生人时更会表现得较沉默。这种时候可通过转换话题并观察他们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再以此话题与他们进行交流。在与智障人交谈时,要集中精神并保持和他们的目光接触,努力听懂他们所说的话;当他们吐字不清或表达含糊时,要及时纠正或澄清;在向他们提问时,务必用简单、直接的字句,速度不宜过快,必要时可配以适当的身体动作,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肯定,以增强他们与其他人沟通的自信心。
四、要渐进
9.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篇九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自残疾人事业起步以来,紧紧围绕“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残疾人的政策和规定,积极开展了残疾人扶贫、康复、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法制维权等各项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平安松阳”、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三是通过按比例分散安置、福利企业集中安置、异地劳务输出、个体经营就业及基地就业等多渠道安置了3998名残疾人就业。
七是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通过助听和助行工程,赠送助听器28台,社会各界捐赠轮椅335辆。县城各项大型建筑及窗口都设立了无障碍设施。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县,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当前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残疾人的贫困状况依然存在;康复资源的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残疾人就业不稳定、就业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歧视残疾人、侵犯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残疾人工作的社会化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的自身素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残疾弱势群体这项工作,使残疾人事业适应大局,与时俱进,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实现新的突破,开创新的局面,需要在执政中继续加以探索和实践。结合残疾人工作的实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统筹兼顾,确立和谐的统筹观。
我县绝大部分残疾人在享受康复、教育、就业、生活水平等方面,远不及健全人,他们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就要求政府在决策时要胸怀全局,统盘运筹,既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好发展,又要顾及社会弱势群体,把残疾人事业列入政府决策大局,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二是以人为本,确立残疾人特殊人权观。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的特殊性决定了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残疾群体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权利获得与健全人同甘共苦样的人权。然而,由于他们处于弱势,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一方面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广大残疾人实现“残有所学、残有所用、残有所医、残有所养、残有所乐”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积极帮助城乡困难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等等,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目标。
三是执政为民,确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群众观。
一是要眼睛向下,心系残疾人。牢记“群众无小事”,时刻把残疾人的冷暖记在心头。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尽心尽责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凡是政策允许或能办到的事,都要尽力帮助解决。一时办不到的要尽量做好释惑解疑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建章立制,确立依法治“残”的法制观。
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公民依法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意识。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各项有关残疾人的各项法律制度,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加大执法检查和法律监督。要综合运用人大、执法机关的职能,保证残疾人各项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10.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篇十
摘要要解决残疾人就业难,真正建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就要加快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改善残疾人就业服务要从舆论宣传、教育培训、搭台拓渠、机构建设、行政保障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残疾人 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1
一、要强化舆论宣传,弘扬自强自立精神,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无障碍就业环境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就业是残疾人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手段,扶残助残是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责任,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一要强化舆论宣传。要进一步加大《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了解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结合“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无障碍就业的良好氛围;二要引导残疾人弘扬自强自立精神,克服 “ 残”及“废”的观念。
二、重视残疾人教育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
残疾人的就业能力是决定其就业层次和工资收入的关键性因素,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并形成教育、培训和就业相结合的机制。不仅要根据残疾人的总体状况进行专门的教育和就业培训,使他们获得参加现代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技能,还要以残疾人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就业前培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并以此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与就业工资水平。
三、多方搭建就业平台,多途径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一)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推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
福利企业是以享受减免税为前提而存在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它认同残疾对生产过程有影响,并以减免税政策来补偿这种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退税政策已不能保证企业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以追求到合理的利润。
(二)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残疾人自食其力、自主创业
积极扶持有条件的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对经过项目前期可行性评估的创业项目给予贷款担保贴息政策,或者视项目大小给予一次性的无偿资金扶持,帮助残疾人解决资金难问题。甚至可以因人制宜,建立尝试提供创业的孵化器,如残疾人创业一条街或残疾人创业园,免费提供2-3年的生产和经营场所,无偿给创业残疾人使用,进而影响周边的残疾人积极创业,真正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
(三)行政事业单位应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
行政事业单位带头安置好残疾人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的重要作用,也是政府自身在履行其法定义务。根据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相关规定,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应包含一定数量的岗位用于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严格按规定标准交纳残保金。
(四)开发公益性岗位等非正规就业,开辟残疾人就业创业新途径。
残疾人因自身条件的限制、就业领域相对偏窄,开发公益岗位等非正规就业无疑是保障残疾人就业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四、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和效能
一要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职责、努力建成专业化、个性化、多功能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二要着眼于残疾人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围绕残疾人就业需求,着力塑造残疾人就业服务人员职业精神,不遗余力地提高就业服务人员的职业能力,使从事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人员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指导师”;三是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建立统一的多功能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残疾人劳动力资源情况,掌握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空岗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残疾人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四是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和开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更有利的物质条件和就业环境;五是通过残疾人的职业康复,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升其就业能力。
五、切实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依法保护落实残疾人就业
首先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安置残疾人就业起表率和带头作用;其次,涉残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做好残疾人就业的各项工作。对拒不依法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不为全社会起带头作用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该奖奖、该罚罚。二是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支管理,加大就业保障金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的积极作用。按比例征收残保金是促使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财税部门应采用专业手段把残保金的收支情况列入平时的财务检查内容,对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缴纳残保金情况进行核对、抽查,坚决杜绝漏报少报现象;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就业情况核查,打击杜绝企业虚挂残疾职工骗取国家税收或残保金等现象,切实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三是采取提高违法成本和企业享受政策双管齐下的经济手段。提高残保金征收率,意味着用人单位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就将付出经济代价。政府要对已安置残疾人就业或及时缴纳残保金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在提高违法成本和企业享受政策获取经济利益的双重手段下,才能促使企业安置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更好的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政府应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协调各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针对现存法律中的空白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条例,使其趋于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依法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1.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篇十一
关键词 美国 公共图书馆 残疾人服务
分类号 G259.712
Abstract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websites of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Library of Congress and public libraries of states,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USA, it is concluded that, with ALA leading, LC initiating and all public libraries actively participating, there has been a perfect service system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American public librarie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for public libraries in our country to formulate regulations about library services to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develop a nationwide service network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raise librarians’ disability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to serv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attract money and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serv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o as to raise the overall level of disability services.
Keywords USA. Public libraries. Services to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0 引言
2011年6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首份《世界残疾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共有超过10亿残疾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 ]。该报告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作为理论架构,将“残疾”定义为(disability)为一种涵盖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在内的概括性术语,指的是有某些健康状况(如脑瘫、唐氏综合征、抑郁症)的个体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消极态度、使用公共交通设施和进入公共建筑障碍以及有限的社会支持)之间相互作用的消极方面[ ]。
作为弱势群体,残疾人在接受教育、求职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都会遭受各种不平等待遇。据2012年《美国残疾报告》统计,21~64岁工作年龄段中,健全人士的就业率达76.3%,而残疾人的就业率只有33.5%;同样在这个年龄段,31.7%的健全人士获得学士或更高的学位,只有12.4%的残疾人获得学士或更高的学位[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促进残疾人平等的参与社会活动中应当承担必要的责任;其提供各类信息以及信息服务的功能,可以缩小社会差距,减少不平等现象。
美国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1868年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就开始为盲人提供服务。关于美国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及对我国的启示[ ][ ][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弱势群体服务[ ][ ];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状况[ ][ ]。本文通过访问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 ALA)、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简称LOC)和各州、市以及县公共图书馆的网站,调研他们有关残疾人服务的政策、指导意见以及具体措施,以期全面了解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学习他们先进的经验,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水平。
1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残疾人服务
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于1876年10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协会,其使命是在发展、促进和提升图书情报服务以及图书馆馆员专业技能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确保所有人能够获取到信息[ ]。ALA严格依据《图书馆权利法案》[ ]中的各条款,保证所有人能够平等的享受获取信息的权利,在《美国图书馆协会政策手册》(ALA Policy Manual ,简称《ALA政策手册》)[ ]中专门列出条款指导图书馆对残疾人的服务,同时ALA还组织各种培训、出版相关书籍帮助图书馆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1.1《美国图书馆协会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
1.1.1法律依据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中要求,图书馆必须严格遵守美国《残疾人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 Act)第504条和508条[ ],《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简称ADA)以及各州和各地方法规中有关残疾人服务的规定,保障残疾人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
1.1.2 馆藏要求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规定,在不影响图书馆服务并且不给图书馆造成过重负担的前提下,图书馆有义务转换馆藏资源的格式、改造馆内设施,保障残疾人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并建议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将与残疾人、残疾问题、以及为残疾人、残疾人家庭及其他相关人士提供服务的、准确的、最新的资料和信息纳入其馆藏资源。
1.1.3提供服务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严禁图书馆歧视残疾人,详细列举了图书馆可以向残疾人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并建议让残疾人参与到图书馆设施、项目和服务的规划、实施以及评估工作中。条款还要求:ALA有责任与其他机构共同努力将残疾人吸纳到图书馆事业的队伍中;由ALA主办的会议在会场选址、布置以及会议安排等方便必须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ALA的各类出版物必须有如电子文本的可替代格式,同时其网站建设必须遵守公认的如万维网联盟发布的“网站内容无障碍指南”。
1.1.4馆员教育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强烈要求图书情报研究生项目的学生必须学习有关残疾人服务的各种事项,并提议图书馆应给所有的员工和志愿者提供培训,以便更好地与残疾人共事,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1.1.5辅助性技术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建议图书馆与残疾人、残疾人机构、组织和与之相关的企业合作,将辅助性技术嵌入到图书馆设施和服务中,满足各类残疾用户的需求;并希望馆员能够掌握辅助性器具的使用方法,并指导残疾用户使用。
1.2 ALA的残疾人服务
ALA和ALA各分协会不定期组织各类网络培训课程和网络研讨会,以提升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水平。2015年春季由ALA及其下属各协会组织的有关残疾人服务的网络课程包括:ALA出版社和编辑部组织的针对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美国手语电子课程,课程旨在帮助馆员了解聋人、掌握与他们交流的方式以及常用的手语[ ]; ALA的专业与合作图书馆组织协会(Association of Specialized and Cooperative Library Agencies,简称ASCLA)举办的提高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的在线课程及相关的网络研讨会,课程内容涉及残疾人的界定、与残疾人服务相关的法律措施发生的改变、与残疾人交流的态度与方法、身边可以获取的残疾人辅助技术[ ];ALA的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 to Children 简称ALSC)主办的针对残疾儿童的图书馆服务在线课程,课程将帮助儿童图书馆员或其他与相关人员,了解不同的残疾儿童及他们的特殊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
ALA的扫盲与延伸服务办公室( Office for Literacy and Outreach Services 简称OLOS)主要关注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残疾人就是其主要服务对象[ ]。OLOS附属的美国流动书籍和延伸服务协会(Association of Bookmobile and Outreach Service,简称ABOS)主要通过流动图书车,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
2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历史最久的联邦文化机构,也是国会的研究机构;其使命是支持国会履行其宪法规定的职责,为了美国民众的利益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发展和创新[ ]。1931年,LOC成立国家图书馆残疾人服务中心(National Library Service for the Blind and Physically Handicapped,简称NLS),这是一个面向所有美国居民和定居海外的美国公民,覆盖美国各州、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关岛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相关图书馆的全国性残疾人服务网络;该服务网络向残疾人提供免费的电子书、电子杂志、有声材料、盲文书籍、盲文或大字体乐谱以及特别设计的播放设备的借阅[ ]。
2.1NLS明确规定服务的对象
NLS对所服务对象的残疾认定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视力等于或低于20/200(视力是20/100意味着,正常视力在距视力表100英尺处可以看到的东西,您需要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而视力为20/200,相当于我国的0.1,即可认定为失明。)或者视野不超过20度的盲人;矫正后仍影响阅读标准印刷材料的视觉障碍者、因身体缺陷不能正常阅读或使用标准印刷材料的人以及由于有机功能紊乱导致阅读障碍和不能正常使用印刷材料的人[ ]。另外,NLS还针对各类服务对象,明确了服务对象的认定机构;并指出退伍残疾士兵有优先享受服务的权利;其他如福利院、敬老院、医疗机构、残疾人学校及各类学等机构也可以享受其服务,但必须保证所服务对象为残疾人士。
2.2NLS提供的服务内容
NLS负责管理全国的图书馆残疾人服务项目,并建成一套检索系统,用户可以检索各州甚至各县提供残疾人服务的图书馆。NLS拥有一套盲文材料和有声材料的数据库系统,方便用户检索并下载所需内容;同时还有专门针对儿童用户的检索系统。每两个月NLS会出版一期《盲文读物书评》和《有声读物专题》,向用户介绍最新的盲文读物和有声读物的信息。NLS还会汇集其他机构、企业或组织提供的与残疾人服务相关的信息。此外,NLS积极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各类残疾人服务项目,如,NLS与美国印钞局(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简称BEP)免费向盲人和视障人群提供纸币阅读器(iBill Talking Banknote Identifier)[ ]。
2.2.1NLS各合作馆提供的服务
NLS各合作馆向其用户提供馆藏印刷书籍的盲文版和有声读物版;并提供免费邮寄和归还服务;并向借阅有声读物的用户免费提供专门设计的播放设备。各地图书馆还根据各地特色提供相关的盲文读物和有声读物。一些图书馆还针对视障人群专门制作视频的音频介绍。有些图书馆在暑假提供针对年轻人和学生用户的阅读项目[ ]。
2.2.2 NLS直接提供的服务
NLS直接提供的服务包括:向学习音乐的残疾用户提供盲文乐谱、有声乐谱、盲文教材和有声教材;提供网络盲文(Web-Braille)资料为注册盲文项目的用户解释NLS的电子文档;与全美的志愿者组织合作认证盲文誊写员和校对员,并测试盲文知识的能力;向居住在海外的美国公民提供服务;出版各类参考资料,向NLS用户和为这些用户服务的馆员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3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具体措施
3.1宣传并推广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
宣传并推广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可以有助于残疾人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方便残疾人使用图书馆。新泽西州立图书馆曾经制作有关残疾人服务的手册[ ],寄给与残疾人服务的相关机构。他们建议在时间、人员和经费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分别制作服务手册,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图书馆提供的辅助性技术、有关残疾人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以及残疾人的就业机会等内容;图书馆还可以和养老院、手语培训机构、地方政府和社区服务机构等组织合作,共同向残疾人提供服务。各图书馆还积极鼓励残疾人注册NLS的服务项目。
3.2流动车服务
美国图书馆的流动车服务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据美国statemaster网站统计,除了缅因州外,美国其他各州都提供图书馆流动车服务,其中以肯塔基州拥有98个流动车图书馆为各州之最[ ]。一般情况下,流动图书车以2~3 周为一个巡回周期,向各服务点提供服务,每个服务点每次服务时间为60~90 分钟。服务项目除了一般的借还书和参考咨询服务以外,还会配合图书馆的服务需要,在社区服务点组织故事会、展览、社区活动等[ ]。
3.3上门服务
图书馆上门服务,是由图书馆馆员和志愿者提供,将出行不方便的用户所需的资料或者信息免费送到用户家中的一种服务方式。注册过免费上门服务的用户,在家中就能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书籍、杂志和DVD等资料或信息。密歇根州切尔西区图书馆(Chelsea District Library 简称CDL)和明尼苏达州亨内平县图书馆(Hennepin County Library 简称HCL),就提供这种服务项目。CDL每两个月就出版一本业务通讯《住家读者》(At Home Reader),内容包括书评、图书馆最新目录和项目介绍;CDL的用户还可以享受到图书馆馆员上门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
3.4辅助性器具的指导
辅助性器具是指可以提高、维持或增加残疾人能力的设备、软件或产品[ ]。辅助性器具的种类很多,包括由纸板制成的交流版、放大镜、轮椅、握笔器、特制的键盘、鼠标、点读器各类硬件设施,还包括如屏幕阅读等软件设施。公共图书馆配备这些辅助性器具方便残疾人进入图书馆,使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帮助残疾人掌握这些辅助性器具的使用方法成为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曼哈顿公共图书馆为残疾用户和残疾人服务的倡导者提供辅助性技术的培训服务。
3.5与其他机构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设施、经费和人力的制约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一些图书馆寻求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残疾人服务项目。俄亥俄州霍尔姆斯县地区公共图书馆(Holmes County District Public Library)和当地培训中心合作成立一个特殊需求借阅图书馆(Holmes County Training Center’s Special Needs Lending Library),向当地的残疾人、残疾人家属以及从事与残疾服务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各类资料和信息。自2005年开始,明尼苏达州亨内平县图书馆(HCL)与明尼苏达住宅资源委员会(Association of Residential Resources in Minnesota, 简称ARRM)、(Homeward Bound))等非营利机构合作,每年都为残疾人举办艺术展览,展示残疾人的艺术才华。
3.6其他服务项目
残疾特征的差异导致残疾人在使用图书馆时会遇到不同的障碍和问题。一些图书馆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开展不同的服务项目。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公共图书馆负责的聋人和听觉障碍图书馆服务中心(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致力于满足田纳西聋人和听觉障碍患者,以及想了解听力损失的田纳西人的信息需求。旧金山市公共图书馆(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也专为聋人设立服务中心,向聋人提供手语服务。奥克兰公共图书馆(Oakland Public Library),针对有学习障碍的图书馆用户,将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用150个容易辨识的彩色图标代替,方便他们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4 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启示
美国已经形成一个由行业协会指导、国会图书馆牵头、并且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完善的残疾人服务体系。虽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后,我国公共图书馆纷纷开展残疾人服务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如下诸多问题:馆藏资源陈旧、缺乏统一揭示和共享;残疾人专用服务空间利用率低、建设欠规范化;服务活动单一并被边缘化、可持续性差;服务人员意识与技能欠缺等[ ]。据此,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政策、措施和实践,对于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水平有如下启示:
(1)鉴于我国没有如ALA那样的行业协会,可以由国家有关权威机构制定详细并且具有可行性的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条例。明确图书馆在残疾人服务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指导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具体工作。
(2)国家图书馆应该引领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网络,借助各馆优势,共同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水平。
(3)将图书馆残疾人服务内容纳入图书馆专业的教育体系,培养未来馆员的残疾人服务意识和必要的技能。图书馆或相关机构应该组织馆员进行残疾人服务的培训,介绍先进的残疾人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
(4)各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特点,开拓有效的残疾人服务项目,并积极宣传推广其服务项目。
(5)图书馆应积极与其他机构、组织和企业合作,借助各方人力、财力和物力,共同开展残疾人服务项目;同时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残疾人服务的队伍。
【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推荐阅读:
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07-04
关于做好残疾人评残工作通知07-01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工作09-29
残疾人之家工作09-07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计划06-08
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06-24
残疾人工作者事迹07-10
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09-20
对残疾人服务的承诺10-01
残疾人工作总结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