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24-06-28

2018全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精选10篇)

1.2018全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篇一

2018年全省林业工作站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省林业工作站(以下简称林业站)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林业改革发展大局为中心,以发挥林业站职能作用为核心,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为重点,以科技扶贫和“全程式”服务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发展导向,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基层林业站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力争在林业站管理体制机制、基础设施、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上有新发展,在发挥林政案件稽查、执法职能作用上有新作为,在森林保险、生态护林员工作上有新成效,为全省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与基础保障。全省林业工作站2018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密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的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基层服务,为林农群众服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深刻把握习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凝聚力量、推动工作。把林业站工作与十九大明确的“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战”等重大决策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探索形成林业站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确保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林业站各类业务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林业站干部职工准确把握国家大局和林业新形势新任务,知大局、懂本行,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着力推进行业建设。借鉴兄弟省份经验,积极向当地政府部门汇报工作,继续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林业站法规性文件,不断强化林业站的法律地位和职能作用,为行业科学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以县为单位统一规范“两图两表三制度”等基层林业站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制度上墙,实行站务公开。针对林业站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修订完善《市县级林业工作站重点工作质量效果跟踪调查评价体系》,科学组织质量效果跟踪调查,进一步强化各级林业站管理机构目标责任意识,提升行业管理效能和工作质量。

三、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站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严密组织实施乡镇林业站站长能力培训与测试,完善培训测试模式,改进培训测试手段,着力提升站长的能力水平,全年计划培训测试站长不低于120人。建立和完善林业站分级分类培训机制,推进站长、站员、护林员、林农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化和多样化,提升基层林业站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加强基层林业站人员充分利用“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人员在线学习的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学习,大力加强“平台”地方课、技能课和展示课等特色课程录制,推动“平台”广泛运用,突出在线学习效果。积极引导基层林业站干部职工参加学历继续教育,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为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打好基础。

四、着力夯实基层基础。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工作站“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制订落实地方建设规划,有序推进建设任务。组织林业站为《全国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图册》提供所需材料,组织检查验收2016标准站建设情况,指导各地抓好2017中央预算内投资标准站建设项目,组织安排2018年标准站建设,做到建前有审查把关、建中有培训指导、建成有检查验收,建后有示范效应,努力建好建亮每一个标准站,切实改善条件、改观形象、发挥作用。根据国家林业局安排部署,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林业站本底数据调查,以乡镇林业站为单位,全面摸清林业站机构队伍、职能作用等五个方面200项基础数据,了解林业站辖区内森林资源及生态建设现状,为林业站科学管理和分类指导提供支持。

五、着力深化公共服务。指导市、县两级林业站主管部门抓好基层林业站开展“全程式”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林业站六大职能作用,为林业科技扶贫工作贡献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对全省相关参保单位、地区进行调研,开展中央政策性补贴保费资金的申报工作,与省财政厅沟通,努力推动承保公司竞争机制,贯彻“投保自愿、承保自由”要求,推动全省森林保险业务市场化、规范化,积极推动具备参保条件的单位参保。组织召开全省森林保险培训会,做好全年两次森林保险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加大案件稽查和督办力度,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经验、做法,保护好森林资源。全面落实《林业行政案件类型规定》和《全国林业行政案件统计报表制度》(国统办函„2016‟547号)。推进“全国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系统”应用,开展全省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继续组织实施“林业站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加强示范引领,丰富林业站公共服务模式,以点带面,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贴近林农需求,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加强林农培训,尤其是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林业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等培训,努力提高林农群众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促进林农兴林致富。

六、着力助力精准脱贫。出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规范全省生态护林员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生态护林员工作督导调研,推进选聘续聘工作顺利实施,推动生态护林员选聘与续聘任务“落地”。强化乡镇林业站对生态护林员队伍的管理,组织开展生态护林员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乡村护林组织网络,提高生态护林员队伍胜任岗位能力。研发生态护林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有效掌握全省生态护林员基本情况。强化对生态护林员的人文关怀,及时了解掌握生态护林员工作、生活情况,广泛宣传生态护林员先进典型事迹,引导生态护林员积极投身护林工作,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攻坚扶贫双赢。组织开展“乡镇林业站助力林业精准扶贫”专项调研,发挥乡镇林业站“立足乡村、服务林农”的职责和优势,把林业扶贫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工作任务落实到户(地),指导林农通过参与国土绿化、生态保护、特色产业等林业建设,稳定增收,实现脱贫,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贡献。

七、着力营造发展氛围。加强林业站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骨干培训,增强新闻采编及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好《中国绿色时报》、《甘肃日报》、“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总站”子站、甘肃林业网、局网站、《甘肃林果》、《简报》、《生态护林员工作动态》等媒体,提高宣传工作效率和质量。认真谋划、根据宣传计划,积极挖掘先进典型,站在更高的视角、更广的视野,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林业站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以及林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业绩,大力弘扬具有时代特征、反映基层一线林业人精神风貌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林业站的行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在全社会营造出关心、支持林业站的浓厚氛围,为林业站建设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2.2018全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篇二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全台网技术架构,全媒体数据中心,全媒体内容库

1 设计原则

1.1 互联网思维原则

要贯彻互联网思维, 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紧密互动的全台技术系统架构, 实现全媒体采集汇聚, 一次采集多平台使用;实现全媒体融合制作分发, 满足新闻直播常态化、互动化需求以及节目时效性需求;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动播出。

1.2 安全性原则

整个网络架构设计、网络设备选择、网络平台及软件设计都要重视安全问题, 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不仅要能抵御外来非法访问和攻击, 在内部也要提供完善的认证和授权机制, 保证内部保密信息不被非授权用户访问;应建立完善的冗余备份和安全防范体系, 采取多重安全防护措施, 无单一崩溃点, 配置丰富的应急手段, 保证系统长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1.3 易用性原则

做到一切面向实际应用, 由应用的实际需求层层下溯, 从网络、存储、主机、软件等各个方面优化设计系统。技术架构合理实用, 软硬件设备操作界面简洁易用, 通过对业务进行梳理和分析, 设计合理高效快捷的业务流程, 以功能强大的流程引擎为驱动, 提高节目生产效率, 整个业务流程可统一指挥调度和集中监控。

1.4 先进性原则

在实用和安全的基础上, 系统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必须考虑应用和需求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 要采用虚拟化技术、集群化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IP化基础架构等新技术和先进的自动处理技术以及柔性系统架构, 确保技术架构先进、技术装备领先并与节目具有极高的粘合度。

1.5 系统性原则

技术平台应该标准化, 系统接口协议应能够与行业标准对接和兼容, 以满足资源共享和接口兼容性要求。技术平台整体技术架构必须全面地考虑、统一地规划、系统地建设、共享地应用, 逐步完成多平台整合, 建成统一架构, 实现资源共享。

1.6 可扩展性原则

要综合考虑技术平台软硬件资源的整合、融合、调度和配比, 系统设备要匹配、配套, 可替换程度要高, 系统技术平台扩展应能在不影响现有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平滑升级扩展, 涉及的主机平台、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等应具备良好的可升级能力, 能够逐渐叠加、集成或扩展不同的系统模块或数据内容, 以适应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规模的扩大。

2 设计目标

2.1 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IT基础架构

广播电视台必须改造传统的生产体系, 通过虚拟化、云计算、集群化等技术整合、构建可动态灵活调配资源的IT基础架构和新一代全台网技术架构, 再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

2.2 面向全媒体打造综合媒体机构

必须将频道制播转变成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 支持内容采取多种形态、多种呈现方式、多种互动参与模式, 增加内容吸引力与用户黏性, 通过各种渠道打破内容落地的局限性, 将传统广电媒体打造成面向多渠道和全媒体环境的综合媒体机构。

2.3 内容生产工艺的融合

必须针对不同渠道的内容呈现要求, 适应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电视机上呈现方式的差异。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应采用多种内容组织方式和生产加工手段, 实现内容生产工艺的融合, 提供媒体内容的统一生产服务。

2.4 构建全媒体内容库

全媒体内容库考虑采用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 负责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全媒体内容大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 支持视音频、图片、文档、Flash等形态的全媒体内容资源的融合统一管理与呈现, 提供个性化分类体系、编目界面和呈现方式, 面向内容交易平台、移动终端、网络广播电视台、IPTV、OTT TV、平面媒体等进行全媒体业务拓展。

2.5 节目运营管理互动化

节目运营管理平台应能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使媒体快速了解观众的想法以改进节目, 进行热点和线索发现、发起、发酵, 支持内容策划、任务分工执行、资源分配、广告投放, 支持实时动态热度分析和角度、焦点调整。

2.6 资源的组织与调配

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的内容、设备及计算等资源必须支持全媒体化组织与调配, 各类资源应能随需求而灵活捷变, 在共享方式上也应该比传统平台更加灵活。

2.7 内容发布的关联融合

必须突破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发布渠道及发布方式, 将发布渠道从单屏转向多屏、转向全媒体关联融合发布。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的内容发布渠道包括传统播出、演播室播出、网络广播电视台、IPTV、OTT TV、移动应用等, 应针对不同业务和多屏发布的特点, 以全方位、多渠道的有机组合配套方式完成内容发布和用户覆盖。

2.8 终端呈现的个性化

全媒体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关联融合播出发布到不同渠道的多屏终端, 多屏终端呈现或高质量、或高互动性、或高快捷性等个性化、差异化特色。

3 全台网技术架构升级

3.1 传统全台网技术架构存在的问题

传统全台网中均是烟囱化的业务系统, 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服务器、迁移服务器、转码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设备, 系统的平台化程度比较低, 业务与设备、业务人员与设备绑定或高度耦合, 无法高效地支撑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传统广电媒体新闻制播业务采用单向封闭的生产流程, 节目形式单一, 内容生产以电视屏为主导, 网络、户外、移动等新媒体通常是通过二次加工而实现内容转发, 因此传统广电媒体及其新媒体终端的新闻报道往往落后于互联网媒体。

全媒体新闻制播业务必须构建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 实现台网联动, 以全媒体内容库为核心, 实现全媒体资源统一汇聚和筛选加工, 以事件或专题为中心对内容资源进行快捷组织, 对新闻和突发事件的全媒体信息进行统一采集、统一汇聚和融合制作, 将内容由全媒体内容库统一管理和发布, 通过全媒体新闻运作与指挥平台协调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的各条节目生产线, 协调配合完成线索发起、话题发酵、焦点调整、进度跟踪等新媒体营销。

3.2 全台网技术架构升级设计思路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 必须剥离用户、设备、操作系统、应用、数据之间的绑定或高度耦合关系, 剥离业务与设备、编辑与渲染、技术平台建设与业务系统发展的关系, 融合内容形态、生产工艺和发布渠道, 实现各种内容资源、计算资源动态按需获取。实现流程动态化、全台文件化、数据IP化、计算虚拟化、办公移动化、内容多态化、发布全媒体化以及分布式内容管理、前后场协同、异地节目制作、多屏融合与互动等目标。

3.3 构建全台文件化和IP化基础网络环境

在全媒体环境下, 全台文件化和IP化的基础网络环境为新媒体业务的开展和新技术架构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保障, 现已普及的万兆以太网的带宽已可支持通过IP网络访问视音频存储设备, 为构建全台文件化和IP化基础网络环境提供了可能。实现全台文件化和IP化之后, 卫星传输、新闻外场传输来的外来节目信号, 都将是IP流, 对信号的调度、收录、采集也将基于IP流, 台内的制作、媒资、分发、总控、播出、发布等业务系统均可采用IP方式接入视音频存储设备, 系统间的资源交换可采用文件或IP流方式。

3.4 采用云架构整合全台IT资源

可采用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全台共享的虚拟资源池和统一的内容管理中间层, 打造面向全台所有业务系统的私有云平台, 进行系统设备的整合, 将服务器等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集中到私有云平台, 提高通用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架构的灵活性。将全台业务应用部署运行在共享的虚拟资源池上, 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地获取计算资源、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私有云平台维护简单、高效, 数据库、服务器、应用软件可以快速部署和升级更新, 故障自动接管, 所有资源可以动态调度。

3.5 采用集群化技术重构编辑制作系统

目前通用的虚拟化技术还无法满足非编制作虚拟化要求, 需要采用集群化技术将非编的编辑操作和后台渲染计算剥离, 构建编辑渲染池, 实现非编业务云化。所有的CPU计算、GPU计算、高码率文件读写等计算渲染都由后台编辑渲染集群负责, 非编终端可瘦客户端化而只负责编辑操作和结果回显, 并可根据需要灵活调用后台计算渲染资源。

3.6 设计新的工艺架构

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需要实现内容形态、生产工艺、发布渠道的融合, 通过内容的多态化和终端的多屏互动, 让电视屏和手机等多屏关联、融合、互动起来, 增强用户的粘性。节目内容从生产到发布都应融合新的生产工艺, 传输网络包括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根据不同网络的特点和优势来传输不同的内容, 实现不同内容的交互、台方与观众的交互以及观众与观众的交互。

3.7 建设全媒体内容整备平台

在全媒体时代, 传统广电媒体应能基于优势内容实现节目的一次生产、多次利用, 使节目的价值最大化, 通过建设面向全媒体的内容整备平台, 可以为传统的频道播出和新媒体发布进行统一的内容准备。

3.8 升级媒资系统

应将媒资系统升级为基于云的媒资、互联网式媒资和面向全媒体的媒资, 支持互联网式检索和个性化社交媒资应用。应构建全媒体内容库, 负责视音频、图片、文档、Flash等全媒体内容的存储、管理与呈现, 将互联网汇聚、UGC、PGC的线索、选题、素材等统一汇聚入全媒体内容库。全媒体内容库可以基于台内私有云, 也可与专属云和公有汇聚云快速交互, 统一存储管理内容元数据和实体数据, 具备内容元数据的持续挖掘能力, 为用户提供海量数据的统一检索。应可集中呈现信息汇聚平台从各个信息源汇聚采集的视音频、图片、文档、Flash等内容, 可按信息类别、关键字、时间等进行信息过滤, 可对每个信息打上标签以便查找。

4 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技术架构

4.1 全媒体数据中心

如图1所示, 基于升级后的全台网云架构平台构建分布式全媒体数据中心 (含全媒体内容库) , 全媒体内容库考虑采用基于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技术的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 负责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全媒体内容大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 采用私有云结合专属云和公有云对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进行支撑与支持, 提取系统中的公共服务, 供系统生产模块作为公共服务调用。将后台服务资源与终端应用工具分离, 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终端应用工具的选择范围, 把公共的、后台性质的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的维护与管理。整合全媒体采、编、播、发、存、管等所有环节, 支持全媒体汇聚、生产、发布一体化业务。

4.2 全媒体信息汇聚平台

负责全媒体内容线索和素材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 由后台接收服务器通过网络应用软件及相关数据接口进行融合、汇聚、整合与分发, 包括外来信号收录、UGC/PGC数据接入、异地编辑软件回传、便携终端接入、舆情服务接入、互联网内容自动抓取接入等, 通过网站、博客、微博、微信、贴吧、空间、论坛BBS (电子公告牌系统) 、短信、彩信、邮件、新闻外电、气象台、财经机构、热线电话、互联网RSS (简易信息聚合) 订阅、卫星收录、光纤线路等方式, 进行新闻线索收集汇聚、分析、自动去重、聚合、分类、垃圾过滤、自动入库到全媒体内容库, 实时获取最新热点话题, 并集中管理、检索、查找和使用视音频、图片、文档、Flash等全媒体内容线索和素材。

4.3 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

包括采集、编辑、制作、分发、总控、播出、发布一体化网络系统、3个集群化新闻演播室、全台网主干平台、审片网络系统等, 提供集中上下载、节目制作、全媒体分发及播出发布等工具, 利用新媒体快编系统和高清新闻制作系统, 实现素材内容的统一共享、快速加工、融合生产, 快速形成成品待发节目, 满足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生产制作、播出发布等需求。

在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过程中, 应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网络信息汇集、线索聚焦、观点交互、制作过程焦点调整、多屏内容关联融合发布等互动, 除了发布广播电视传统形态节目, 还应发布花絮、定向广告、重点纪实、专题报道、人物专访、多方焦点评论等新媒体形态节目, 在不同的网络空间进行链接、推介、互动, 推动栏目宣传、热点发酵、节目多角度发布和市场营销。

4.4 全媒体新闻发布与互动平台

根据不同的发布平台、发布渠道以及PC、3G/4G手机、Pad、门户网站、户外大屏和电视机等多屏用户的观看习惯, 分类定制化制作、编排侧重点、片长、内容各异的差异化节目内容。针对广播电视传统播出、视频CDN分发、IPTV集成播控发布、APP发布、CMS/Web发布、SNS社交媒体发布等多样化发布渠道提供丰富的、可配置的新媒体交互接口和高处理能力的多屏发布平台。受众和用户通过反馈通道可发表收视见解或意见, 实现闭环互动、多屏联动。

4.5 全媒体新闻运作与指挥平台

包括项目策划与选题管理、生产流程监看、舆情信息分析等功能模块, 以统一的全媒体内容库、内容管理和流程引擎为核心, 为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业务提供选题统一策划、信息统一汇聚、内容线索和素材统一共享、生产资源统一调度、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播出发布统一指挥, 全面系统地控制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流程的各个重要环节, 并统一展示、集中监控流程执行状态、资源状态、舆情反馈等, 为新闻业务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4.6 统一运维平台

实现把公共的、后台性质的计算、存储等各类能力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的配置、运行维护与管理, 以高效、灵活的方式完成资源的自动配置和供给。用户可以通过自助进程来申请能力资源, 实现能力资源按需供应。

4.7 统一安全监控平台

是整个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统一的安全监控平台, 也是统一运维平台的技术支持平台, 包括云计算后台管理监控工具和集成监管系统, 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监控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的各种资源。

5 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流程

在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流程中, 外出采访的记者在云端可一边拍摄一边向后台传送视频, 后台编辑可即时制作成新闻节目发布。待高清视频源文件传回后台, 再合成为高清新闻节目, 结合云平台中海量视频素材, 以不同的分析视角, 制作成深度报道, 通过电视机呈现。受众可以依靠智能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 随时随地收发新闻信息, 并利用多种方式经授权参与新闻报料、评论、转发和互动。我们设计考虑的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流程如图2所示。

6 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关键技术

6.1 全媒体编辑技术

全媒体新闻编辑对象包括传统视音频素材、网络视音频流、文字、图片等, 编辑工作场所不再局限于机房生产区, 在办公网、外网都应能够编辑, 新闻从业者可不再受限于地域和台内设备, 可随时随地报道新闻。可将瘦客户端融入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流程, 实现主流非编工作站的编辑包装效果。

6.2 分布式转码合成技术

在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过程中, 新闻生产平台将产生数量更多、格式更丰富的媒体文件, 必然会对新闻生产平台的转码、合成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可采用分布式转码、合成技术, 对媒体文件进行智能分段, 自动调度多运算节点, 进行分片段并行计算, 最后再拼接成统一完整的文件。

6.3 全媒体数据安全传输技术

在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环境下, 节目素材来源渠道非常广泛, 必然会进行海量文件和数据交换, 数据安全、节目制作安全至关重要。平台设计者必须根据广电总局关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 对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的基础网络架构、网络安全架构和业务系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部署。

高码编辑工作站、高码审片工作站、配音工作站等专用生产终端和在线包装终端不能访问互联网和办公网。

低码编辑工作站、流媒体编辑工作站等生产办公一体化终端和审片终端及离线包装终端, 由于需要访问互联网和办公网, 所以在访问全媒体数据中心或全媒体新闻生产平台时必须经过相应的防火墙等安全设备。

外部安全交换区是互联网、新媒体网络接入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的中转交换区, 在外部安全交换区必须部署合适的安全设备, 以满足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与互联网、新媒体网络进行业务交互的需求。

办公边界安全交换区是办公网接入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的中转交换区, 在办公边界安全交换区必须部署合适的安全设备, 以满足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与发布平台与办公网进行业务交互的需求。

6.4 全媒体内容统一存储与管理技术

数据库系统设计必须实现多屏、多版本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全媒体内容大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全媒体内容库可考虑采用基于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技术的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 实现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全媒体内容大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 支持基于全媒体新闻运作与指挥平台, 实现生产流程灵活配置与自动调度, 提供统一的内容运营管理平台, 提供节目生产任务策划和流水线生产管理, 协调指挥前台不同岗位、后台不同服务进行协同有序地生产与发布。

6.5 高效便捷的内容加工工具

应提供新闻内容的快编拆条、流编辑、编目标引、自动技审等加工工具, 支持全媒体新闻内容的高效便捷的融合生产与发布。可根据各屏发布需要, 进行内容分类加工、管理和栏目创建, 可定义栏目的节目匹配规则, 后台可与全媒体内容库自动匹配、快速聚类和发布, 无需人工挑选, 提升发布效率。

6.6 文稿信息与视音频数据同步归档技术

文稿信息应作为视音频数据的编目元数据, 与视音频数据同步归档。应可直接全文检索文稿信息, 以方便地查找到对应的视音频数据, 提升视音频数据的检索效率。

6.7 自动拆条技术

视频新闻拆条应通过后台拆条服务器集群自动实现, 拆条的主要判断因素为视频画面和声音, 视频新闻拆条仅给出拆分标识点, 并不进行实体文件拆分。拆条功能主要以打点方式进行, 用户可根据打点信息快速准确定位。

6.8 智能语音识别技术

全媒体信息汇聚平台的收录系统应采用智能语音识别和转场识别技术, 将采集到的视频新闻节目唱词语音自动转换、提取成文本, 自动生成素材相关的元数据信息, 并按自动拆条结果, 与拆妥的条目分段对应。由语音识别出的文本可用于主题发布、收录资源发布查询、文稿相关信息匹配等业务。

7 结语

3.安全用电专项检查工作要点分析 篇三

关键词:安全用电;专项检查;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随着电力行业逐渐脱离政府的支持而成为真正的发展型企业,电力部门在经过了经济市场不断的竞争洗礼后,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用电安全管理制度。而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用电安全的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才能够满足供电安全质量及人均用电安全已经成为了电力部门相关人员所要最先解决的事情。

一、安全用电专项检查的重要性

在企业经济生产中,用电安全是尤为重要的。用电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主要是指对企业生产用电的功率数进行维护,以此来减少供电质量问题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对用电功率数的高低越来越重视。提高电能功率数不仅可以使电能传送发挥最大的效力,并且可以提高电能的传输质量,同时对降低线损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在目前大多数企业生产中,用电功率大多还比较低,因此,对提高电能质量还是有着一定的空间的。而在日常电力部门工作人员对安全用电专项检查时,是可以通过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来检测出电能运行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的,这对企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用电安全保障。另外,电力部门工作人员在定期对用电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时,可以通过对供电设备的检测提前预知可能会出现的用电安全问题,并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大大保证了企业的用电安全。因此,安全用电专项检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安全用电专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企业的逐渐增多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供电安全目标。目前电力部门是有专业人员对用户用电安全情况进行定期的专项检查。然而就是专项在检查中,电力部门人员发现了诸多用电安全问题。

(一)用户供电控制设备存在的问题

电力部门安全用电专项检查人员在工作中普遍发现,许多用户的供电控制设备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控制设备问题也是造成用户用电过程中突然跳闸、停电的主要原因。这类问题的产生多数是由于供电控制设备在设计安装中所留下的由于断路器承载负荷与电容负荷不相配所造成的。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由于用户对控制设备的维护不当,导致了设备长久失修、失检而造成的。

(二)断路器维护中的存在的问题

除了控制设备造成的用电安全问题外,断路器维护不当所引起的用电安全问题也是十分普遍的。一般来讲,断路器是电能传送中较为重要的设备。然而就目前而言,许多用户在用电过程中对断路器的维修工作并不重视,导致了断路器常年失修。在一组数据调查中工作人员发现,许多用户使用的断路器都是没有人管理的,即使是有专人进行管理,也只是向征性地清洁一下断路器的表面灰尘,而对断路器真正的运行状态却没有做好认真的检查,以至于断路器常常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而导致用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三)无证作业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部门专项检查人员对用电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多数低压供电设备的检修维护人员均没有专业的电力管理资格证,这就使供电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常常出现误接、错接的情况。同时,无证人员因对用电维修专业知识及技术并不十分了解,在填写维修报表时并不规范,造成了后续工作没有准确的依照可循问题,给用电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三、安全用电专项检查的工用重点

在电力部门安全用电专项检查工作中,要想保证用电安全,首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并针对检查工作中出现的用电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研讨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同时要加大对安全用电的重点工作检查力度。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用电制度

要想保证用电安全,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用电制度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电力部门要改变传统模式下对安全用电的专项检查工作。由以往的一个月检查一次改为一周一次或是一日一次,以保证用户用电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可以及得到解决。另外,电力部门要开展全民安全用电知识普及讲座,提高全民安全用电知识素养。

另外,电力部门要对变电所的供电进行约束管理,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及人们对用电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变电所制定出具体的用电安全规章制度。并由电力部门监察管理人员对变电所工作执行力度进行随时检查,以确保用电安全。

(二)安全用电检查要点

安全用电专项检查是保证企业及个人安全用电的基础。下面就以某市开展的安全用电专项查检工用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例如:某市根据省电力局下达的政策方针,对全市用电单位及个人开展安全用电专项检查工作。首先,该市电力部门对用电量较大且用电要求较高的用户进行了安全用电专项查检。如:学校、医院、商场等。并根据不同场所的用电安全要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检查。比如在进行商场专项检查时,主要是针对商场的供电电路及消防设备的布局进行检查,查看商场内有无乱接电线的现象,对商场内需要接电源的设备进行仔细检查,看是否有设备老化、设备漏电等情况,如发现商场内使用电源的设备有异常,则要立即对设备与电源实行断开处理,以保证商场用电的安全。另外,如果是对学校进行检查的话,首先要对学生寝室内乱接电情况进行查处,并对如图书馆、科技馆等用电量较大的地方线路及供电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由专业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学校各区域用电安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安全用电专项检查对电力部门有序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安全用电专项检查中,要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提高电力部门供电安全性能,提高电力部门整体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王任畴.浅谈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2(01):149-150.

[2]吴楠.刍议供电企业对加强用电检查管理工作[J].中国科技投资,2013(30):208-208.

4.全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篇四

2018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以防范和杜绝重特大事故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源头管控和系统治理。夯实基层基础,提升人防物防技防能力,落实重大隐患治理“一单四制”,织密安全生产防控 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作目标:努力实现“三下降一杜绝”的目标,即全省生产营 性事故总量、职业病新增发病率、较大事故起数持续下降,有效 防范和杜绝重特大事故。

一、坚持思想先行,提高政治站位

1.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安全发展。通过 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辅导报告、巡回宣讲、“一月一警示”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一线从业人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分别简称《意见》、《实施意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安全生产的政治站位,增强安全红线意识、安全发展理念、依法治安观念,不断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2.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安全生产大宣传,重点宣传安全生产方针部署、战略措施、工作动态正反典型、法律法规、安全知识。通过广泛宣传,使企业和广大从业人员“心存敬畏、懂得安全”;同时,聚焦问题、形成高压严管的震慑,凝聚全社会“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共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坚持从严从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深入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全面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贵任制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紧盯企业法人和实际控制人,采取培训、辅导、述职、处罚、“黑名单”和联合激励等系列措施,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抓安全,主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每季度随机公开抽取一批企业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开展安全生产法规应知应会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向全社会公布。围绕“一必须五到位”(企业必须依法生产经营,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指导企业建立全过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实现“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跨地区、多层级和中外合资企业投资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发挥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示范带头作用。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冶金、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树立一批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标杆企业。

4.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千部主要安全生产职责,综合运用巡查督查、考核考察、激励惩戒等措施,强化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千部“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贵的要求,修订完善《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依法依规界定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明确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职贵。完善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责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促进各部门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5.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和约谈制度。加快出台和实施我省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制定2018年巡查工作方案对市州、省级有关部门和中省企业启动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轮巡查,着力解决安委会作用层层衰减、一些成员单位安全监管缺位的问题。完善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强化对事故多发或工作不力地区(单位)的警示诫勉,推动贵任措施落实,督促问题隐患整改。

6.加强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规范并继续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八条断然措施”。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强化较大及以上事故防控情况考核,严格执行“黄牌警告预警告或“一票否决”预否决制度。加大安全生产在政府绩效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考核中的权重。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对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生产经营者实施相应的职业禁入。严格事故直报制度,对瞒报、谎报、漏报迟报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责。

三、坚持创新求实,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 7.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坚持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承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移交给地方政府承担的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事项。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安全监管力量建设,明确和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理顺民航、铁路、电力等行业跨区域监管体制。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全面启动“乡镇安监站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重点乡镇(街道)单独设立安监站、落实专职安监人员。加强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功能区的安全监管,完善安全监管体制,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改革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强化行政管理职能,健全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8.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加强各级安委会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安委办统筹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等职能作用。制定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制度措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安全生产“12350”专线与社会公共管理平台统一接报分类处置的举报投诉机制。针对改革涉及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功能区、企业选定一批代表作为联系点大胆改革、先行先试,为全省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9.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指导和动态管理,严格等级认定、到期复审和摘牌管理,推动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促进转型升级。继续抓好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示范县及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广泛开展“湖南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鼓励开展安全生产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10.加强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6〕1001号)和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的实施办法》,健全落实联合惩戒和联合激励机制,定期公告安全生产不良行为“黑名单”和诚实守信“红名单”企业,建立执法信息与企业工商信息联动公开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11.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推动安全评价与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制度改革,培育发展安全技术专业化服务机构,调动群团组织、保险机构、新闻媒体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建立服务机构公示制度和由第三方实施的信用评定制度。创新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作用。在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行业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贵任保障制度,督促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事故预防和风险管控作用。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制定实施工伤预防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办法,建立企业增加安全投入的激励政策,促进全社会提高安全生产投入。

四、坚持依法治理,加强安全监管执法

12.严格规范执法。推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开展“分类别、分层级、全对接”的计划执法。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和联合执法,全面实行执法全过程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坚持“四个一律”严厉打非治违,完善行政执法和开事司法衔接制度,加大群众投诉举报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奖励和宣传力度,破解执法“宽松软”难题。

13.加强执法监督和考核。建立安全生产执法行为审议和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完善安全生产执法纠错和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强化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和通报基层监管执法情况,促进执法水平的提升。加大典型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切实增强法律威慑力。

14.加强执法保障。推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纳入政府行政执法机构保障序列,并落实执法经费,按规定配置执法人员、执法车辆、执法装备。按照国务院安委会部署,统一安全生产执法标志标识和制式服装。积极推动市县政府充实市、县和乡镇监管执法人员,推动村(社区)设立安全生产监管员。加快推广应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开发应用行政执法系统法律法规库,促进省、市、县及同级部门之间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执法信息共享。

15.严格事故调查处理。对所有生产安全贵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组织调查、严肃问责,在规定时间内结案。修订我省重大事故调查工作规定。建立完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組组长负贲制及司法机关异地办案、典型事故提级调查、挂牌督办、调查报告批复结案、事故防范措施和责任追究落实评估等相关工作制度。

五、坚持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一单四制”防范重特大事故 16.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一单四制”。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一单四制”(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和交办制、台帐制、销号制、通报制)向企业延伸;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一单四制”工作规范化、有形化、常态化,形成横向由部门到企业、纵向由省到市县乡的四级隐患排查联动机制,使“一单四制”成为查隐患防事故的坚固屏障。推动各有关部门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高危行业领域全面排查风险点,列出治理时间表,实行“一单四制”管理。17.加强风险和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贯彻落实《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把“想不到”“认不清”的问题纳入视线、有效管控。按照“分级监控、实时预警”的原则,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行风险预警控制。针对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督促企业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定期开展风险点排查、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建立分级管控制度,制定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健全完善企业隐患自查自报自改、群众投诉举报、主管部门检查、依法处罚等制度,推动企业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督促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实施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严格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整改和督办不力的,纳入政府核查问责范围,实行约谈告诫、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8.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控,严把安全准入关。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构建集规划设计、重点行业领域、工艺设备材料、特殊场所、人员素质“五位一体”的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制度体系,减少高风险项目数量和重大危险源,全面提升企业和区域的本质安全水平。把安全风险管控、职业病防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规划,把安全风险管控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严格审批矿山、烟花爆竹、“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等行业领域建设项目,把安全生产作为高危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不能实现有效管控的重大风险实行“一票否决”。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

19.持续淘汰不安全落后产能。坚决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整顿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小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年底全省煤矿减少到200 家以内,全省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全部退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9万吨/年及以下非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应退尽退、应关尽关。继续推进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高危企业以及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关闭退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成2016-2018年全省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攻坚克难工作,年内关闭矿山100家。完成全省与煤共伴生矿山关闭退出工作,年内关闭与煤共伴生矿山53家。

20.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推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八项硬措施”(《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的通知》)和“一办法两方案”(《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考核办法》《湖南省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工作方案》《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道安监管云”建设工作方案》),突出“两客一危”及校车、工程运输车、渣土车等重点车辆,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开展绿化带影响交通整治,推进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在煤矿和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安全“体检”,严厉打击矿山“五假五超”、烟花爆竹“三超两改”危险化学品违规动火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统筹规划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全面启动实施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工程。开展尾矿库及采选企业环境污染和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继续推进花垣县铅锌矿区采空区重大安全隐患整治。深化以防坍塌、防坠落为重点的建筑施工安全整治继续推进铁路和水上交通、人员密集场所、民爆器材、特种设备油气管道、城市燃气、粉尘防爆、有限空间、涉氨制冷、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以尘毒危害因素和矿山、化工、冶金等行业领域为重点的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

21.加强城市风险防控和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加快出台我省具体的实施意见,以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依法界定城市运行中的安全监管职贵,推动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适应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严防因“想不到、管不到”发生事故。定期排查区域内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防止风险升级失控导致事故。加强对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管线管廊、轨道交通、燃气、电力设施及电梯、游乐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和监测监控,全面排查“三合一”“多合一”场所、老旧建筑、仓储物流、养老等社会福利机构和人员密集场的安全隐患。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制度和部门间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严防自然灾害引发城市安全事故。

22.加强农村农业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安全监管。依法厘清农村建房、修路、架桥和农田水利建设、种植养殖等农村农业生产经营建设活动以及乡村旅游、扶贫攻坚、移民扶持等项目建设的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对农村农业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监管检查,避免漏管失控引发安全事故。加强农业机械、渔业(农用)船舶的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农民工安全培训,提升农民工安全素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安全基础。

六、坚持固本强基,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

23.建立网格化安全监管体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力争到2018年底初步建成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监督管理对象的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推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延伸到最底层,打通安全生产监管“最后一公里”。

24.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优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规划布局,加强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完善区域化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事故应急救援补偿机制。大力促进应急预案优化简化、演练实战化,提高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协调和现场救援实效。

25.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的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按照“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的要求,健全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体系,将职业病防治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范围,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建设全省职业健康信息化监管平台,督促市县两级依托现有医疗资源设置职业健康技术服务平台、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平台。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开展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现状评价和调查摸底,强化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执法,抓好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引导工业园区积板创建职业卫生示范园区。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扩大职业病患者救治范围、将职业病失能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落实医疗和生活救助措施。全面推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加快职业 病危害严重企业的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和淘汰退出。26.大力实施科技兴安。加强安全科技攻关,大力推动安全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不安全设备装置和工艺,强化先进安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深入开展“智慧安监”工程建设,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安监视频会商系统,推动安监、公安、国土资源、环保、交通运输、工商、质监等部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深度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建设全省危爆物品安全监管平台,完善道路交通卫星在线监控装置的使用和管理逐步建立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在线监测预警管控系统,加快行政许可和审批(备案)管理系统、行政执法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隐患“一单四制”系统开发建设,实行在线监管、审批、发证,做到工作流程化、痕迹可追溯。推进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专项行动,至2018年底全省建成组合烟花自动化生产线20条以上,建成国家爆竹生产机械化示范装置10条以上。推进尾砂充填、机械综采等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高速铁路和重要航道安全防护、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及预警等重大安防技防工程建设。

27.着力培育安全文化。将安全知识纳入国民教育,推进安全生产“七进”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建立完善中小学安全教育和高危行业职业安全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持续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组织好第17次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和“安康杯”竞赛、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知识进校园等活动,着力培育安全文化。

28.加强重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大力培训党政于部、企业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等重点人员,提高重安全、懂安全、善抓会管安全的能力。扎实推进从业人员特别是三项岗位人员”培训与考核工作,督促企业开展全员培训。加强培训基础建设,规范安全生产特种作业实操考试,推进实操考试建设。严格安全培训执法。

七、坚持从严治党,大力推动从严治安

29.着力解决“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结合深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安全生产贵任、措施的落实,狠刹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安全生产“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突出问题。

30.着力提高安全监管队伍素质。推动各级安监部门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开展大培训,提高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素质,做到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过硬。充分发挥湖南省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的作用,组织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的监管人员分期分批入校进行集中轮训,大力提高安全监管干部的履职能力。

31.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正风反腐。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0种表现”,查找安全生产领域中“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务求实效。继续深入开展涉矿涉危专项整治,坚决斩断安全生产背后的“黑色利益链”。牢牢坚持挺纪在前,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对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始终保持惩治腐败、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为安全监管事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信息公开形式:依申请公开)

抄送:国务院安委办;省安委会主任、副主任;省委办公厅(督查室)省政府办公厅(督查室、秘书六处)各市州安委办

湖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5.2018全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篇五

为确保医院春节假期护理工作安全稳定,各科室务必高度重视,认真抓好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要物品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管控工作,现明确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一、抓好人员管理

1.值班人员数量必须配备到位。2.严禁无执照人员单独值班。3.排班新老搭配、合理排班。

4.建立每日责任组长负责制负责病区一切事务和安全。5.节日期间安排好护士战备值班,以备应急人力资源调配。

二、抓好设施设备、急救物品、药品器材及环境管理 1.节前自查设施设备、急救物品器材,保障完好备用。2.确保急救药品、精神麻醉药品齐全且无过期。3.严格遵守高危药品管理原则,确保数量、种类准确。4.对空置病房加强管理,包括水、电安全及物品安全。5.做好节日期间防火、防盗、防纠纷等安全管理工作,对 可疑人员严加盘查。

6.如遇突发情况,按规定及时请示上报,不得延误。7.充分做好停水、停电、火灾、医闹、盗窃等特殊事件应 急处置预案。

三、抓好规章制度落实

1.值班护士在岗在位、守规,严禁脱岗及值班时段玩手机。2.严格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带教管理,带教中放手不 放眼,严禁单独值班和值班中玩手机。

3.严格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4.严格按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置。5.加强与患者、家属、探视者、医生及上下级之间的交流 沟通,特殊情况及时请示上报。

四、抓好人员思想稳定

1.了解护士工作、生活、心理等情况,加强个别重点人员 疏导和心理问题预防。

2.护士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护士长,护士长不能解决的问题 及时请示上报。

五、抓好特殊患者安全管理

6.2018全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篇六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巩固和深化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继续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按照《闵行区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和《2018年闵行区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结合实际,制定2018年莘庄镇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与“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的部署要求,强化基层基础,健全治理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继续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和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至2018年底,努力实现“四个提升”:一是在发挥镇食药安委综合协调作用、落实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方面有明显提升,二是在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方面有明显提升,三是在对新业态实施精准监管、加强新技术新手段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有明显提升,四是在构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体系、解决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等突出问题方面有明显提升。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食品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7%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加强法律法规的宣贯,推进相关配套制度的施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固化监管工作经验,继续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责任部门:食药安委,食药安办,各居委会、村(改制村)〕

5.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巩固和深化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建设成效,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按照《上海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区暨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评价细则》的要求,迎接国务院食安办对本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验收评估。〔责任部门:食药安委,食药安办,各居委会、村(改制村)〕

6.推进食品安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协作机制、舆情交流机制。根据国家和市、区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轻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配合区市场局做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责任部门:食药安办、莘庄市场监管所、办公室、社区办、网格中心、各派出所,各居委会、村(改制村)〕

(二)加强全程监管,严格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1.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贯彻《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加强对重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信息追溯管理,主要食品品种信息追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责任部门:莘庄市场监管所)。

2.完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

条、跨区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深度打击。深入推进食品打假“利剑”行动,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强化案件查办信息公开。(责任部门:莘庄市场监管所、城管中队、各派出所)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强食品工业品牌建设。落实上海市食品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落实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战略。通过加快本镇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食品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品牌建设。支持本镇食品企业参加中国品牌经济(上海)论坛和中华老字号企业博览会。(责任部门:食药安办、莘庄市场监管所)。

2.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食品生产违规行为预警系统试点。依托国家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和市食品协会,继续组织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以及诚信评价标准宣贯培训工作。全面推进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生产规范(GMP)管理体系,推动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企业。(责任部门:莘庄市场监管所)

3.推进“守信超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根据 “守信超市”建设和“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工作推进方案以及审核评价细则,全面推进“守信超市”和“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建设,年末实现“守信超市”达到90%,启动黎安等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着力将黎安市场打造成集餐饮购物、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标杆市场。(责任部门:食药安办、莘庄市场监管所、农业服务中心)

2.进一步深化地沟油综合治理。加强对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监管,规范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置工作。推进餐厨垃圾、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申报,申报率达到90%以上,完善餐厨废弃油脂收运信息化监管,确保辖区内餐厨垃圾、餐厨废弃油脂进入正规处置渠道,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油水分离装置安装率达到90%以上。及时发现并查处餐厨垃圾、餐厨废弃油脂违法违规收运处置以及以“地沟油”等形式回流餐桌的案件。推进单位垃圾强制分类,提升餐厨垃圾品质。鼓励实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责任部门:莘庄市场监管所、城管中队)

3.继续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根据全市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区食药安办的统一部署,继续对未经许可生产经营食品和保健食品,食品和保健食品标签虚假标识声称,利用网络、会议营销、电视购物、直销、电话营销等方式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发布虚假违法食品、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其他涉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五大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责任部门:莘庄市场监管所、各派出所)

4.持续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等新业态的专项整治。加强对网络销售食品、网络订餐等业态的监管,督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餐饮单位入网资质审查、入网后检查、许可资质和量化分级管理等信息公示。进一步完善与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大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政府监管数据与网络订餐平台的实时对接,加强网络食品经营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网络食品经营违法行为打

力度。发挥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部门、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加强食品安全的隐患排查与宣传教育。〔责任部门:食药安委,食药安办,各居委会、村(改制村)〕

3.拓展科普宣传和公益宣传渠道。做好“3.15”消费者权益日、6月份食品安全宣传周、9月质量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册子、单片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标准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举措,发布消费警示。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进校园”等“八进”宣传,及时上报食品安全工作中的信息,把好的做法,好的措施,好的经验及时推广。在大型超市卖场、大型餐饮企业、社区邻里中心、农贸市场等,设立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基地。结合居民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等活动,组织开展市民食品安全应急常识等专题培训。〔责任部门:食药安办、莘庄市场监管所、文明办、社区办、社事办、司法所、城投公司,各居委会、村(改制村)〕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与属地管理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要求,重视资源配置。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基层食品安全“四有两责”。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将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7.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 篇七

【关键词】桥梁;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0.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通车里程也逐渐增多,促使桥梁的数量也随之增多。而桥梁施工管理的严谨有序、节能降耗、有法可依、劳资双方的和谐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与否来说重要性极大,桥梁建设工程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安全,所有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生产活动,并贯彻“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就是利用法规、技术、组织等手段,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理论,使项目施工全过程中由人、物、环境构成的施工生产体系保持在最佳的安全状态,使项目安全目标得以实现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

1.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1.1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具有较多的难点

因为桥梁施工是露天作业,自然环境对桥梁施工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再加上桥梁水下、地下、高空等的作业环境、易燃易爆物以及大型机械都比较多等等,导致了桥梁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具有非常多的诱发点,所以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必然存在着许多的难点。

1.2安全管理中要注重劳动保护责任

由于桥梁工程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施工,施工中人员数量较大,交叉、高空作业较多,施工机械也比较集中,导致其施工中会有比较大的危险性,所以要对劳动保护措施进行加强,对劳动保护责任有明确认识,保证桥梁施工工程具有安全的施工条件。

1.3安全管理中施工现场是重点的管理内容

这是由于人员、物资、机械都集中在施工现场,而且施工现场同时还是工、料、机相结合的作业场所,所以安全事故在施工现场发生的机率非常的大。

2.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

2.1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与陆地施工相比主要不同在于存在更多的危险性,因此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从创造施工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设备设施齐全完好,及时准确收集发布气象水文信息和开展海上施工安全教育四个方面入手。具体说来,应尽量减少海上作业人员流动的频率,保证海上工作平台和通道等安防设施齐全完好;掌握及时可靠的气象水文信息,尽量避免恶劣气象和水文条件下作业;印发安全施工资料,组织开展安全系列教育工作,并进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检验;各个作业面加强日常现场安全检查,严抓高处作业、大型构件装载等危险系数大的关键工序。

2.2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给桥梁施工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将安全人机工程技术融入施工安全管理中,有利于减少桥梁施工事故的发生几率并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主要从合理利用桥梁施工人员心理特征和防止过度疲劳入手,因为在山区桥梁施工工程中,人为不安全心理与环境条件限制产生的复合作用是主要不良因素,充分保证安全防护系统如SNS柔性防护系统的实施到位,加强不安全心理的综合管理,以划分若干个小群体针对性的培养安全骨干,通过群体心理引导养成安全生产习惯,使得每位作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施工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技术熟练程度的同时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2.3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公路桥梁施工受环境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复合影响,应充分利用群体心理,通过培养安全骨干提高整体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通过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和员工技能,合理安排劳动强度,杜绝过劳现象,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部署有针对性的技能考核;采用不同的色彩标志预防事故发生,坚决淘汰高耗能,污染严重,技术改造不经济的设备,定期正确保养机械设备,特种设备需经过安全检测后才能投入使用。

3.加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3.1构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可以通过奖罚制度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奖罚制度完善可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进而保证工程质量。对由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擅离职守、隐瞒质量等行为造成事故的人员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而对工作积极认真, 事前对重大事故进行预防的班组或人员要有相应的表彰奖励,使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心得到提高。

3.2保障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心理等因素都会使施工人员有不安全心理的情绪。所以要综合分析施工人员不同环境下的不良情绪,使施工人员的不良心理情绪得以消除,这就需要在日常施工中基层管理人员深入到施工人员周围,对施工人员情况进行观察收集,对其心理变化动向能够及时发现,使得由施工人员情绪问题所产生的操作安全问题得以降低。

3.3检验安全设施

施工企业要对桥梁施工中所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的校验,为其安全防护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安全绳断裂问题可以通过定期的校验得到有效减少,避免了人员伤亡,使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3.4管理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

桥梁施工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复杂工程,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很多。所以在桥梁施工中安全管理要充分考虑到施工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一些没有认识到的安全因素给予强化,使安全管理实施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多方面安全管理工作的加强可以使施工安全事故有效的减少。

3.5避免施工中的过劳现象

桥梁施工中要使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避免疲劳过度,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①对施工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进行提高,对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行降低,使生产安全水平得以提高;②安排休息方式时要对工作强度、工作方式有一定的参照,与之相结合,在施工中合理安排休息时间;③如果工期允许,就尽量对轮班工作制度进行减少,使施工人员休息时间充足;④为使员工的疲劳度得以恢复,可以对丰富多彩的娱乐和体育活动定期开展,同时对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桥梁建设开始得到极大的发展,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工程中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对施工多方面都有所涉及。因此,桥梁施工企业需要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人员培训和现场管理等工作进行加强改善, 并且对施工安全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施工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得以实现。 [科]

【参考文献】

[1]刘永明.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

8.2018全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篇八

一、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一是继续督促药品化妆品生产企业主动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评估工作,重点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等方面进行,梳理出风险品种,明确风险点源,针对问题积极主动整改,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消除隐患,提升企业安全风险自管自控水平。同时将企业是否开展风险排查作为自治区局和地州市(县、区)局日常监管重点检查内容,确保风险排查不走过场。二是自治区局、各地州市(县、区)局进一步深入摸排、梳理药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各环节风险隐患和监管薄弱环节,对辖区内的安全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将潜在风险纳入监管视野,对可能造成药品化妆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风险要采取果断措施,将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一是持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药品批准文号的持有者要承担全过程质量责任,建立药品品种档案,严格按规定履行变更程序,保证生产过程持续合规、数据可靠,承担直接报告不良反应责任,承担产品追溯召回和补偿救济责任,持续加强安全有效性研究,保证药品说明书真实完整。二是加强企业信息公开力度。自治区局和各地州市(县、区)局要监督企业开展信息公开,对发现的问题应主动向公众解释情况、说明原因,提高企业相关信息透明度,提高公众和社会对企业监督的参与度。

三、加强日常监管力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从加强日常监督、开展飞行检查、专项整治等三个方面全面加强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一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加强药品化妆品生产(含医疗机构制剂配制)日常监督管理,制定监管方案,自治区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全区药品化妆品生产过程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情况的检查;各地州市(县、区)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履行和落实日常监管责任,每年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确保全区药品化妆品生产企业检查全覆盖。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生产行为要追根溯源,上查源头,下查终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涉事企业受到严肃处理。二是开展飞行检查。自治区局根据国家总局《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飞行检查实施方案,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和针对性,提高问题发现率,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保证监管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三是组织开展药品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根据国家总局工作部署,继续深入开展中药提取物、生化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等药品生产领域整治工作。对药品委托生产、委托检验管理有关规定的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对药品生产企业开展数据可靠性检查。四是开展化妆品生产企业专项整治。严格检查企业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出厂检验、非法添加、超范围生产、无证生产等行为,确保化妆品质量安全。五是开展医疗机构制剂专项整治。重点检查未经审批违法配制制剂,擅自委托配制,未按标准检验等行为,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配制工艺,严把— 2 —

原辅料和成品检验关,提高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六是强化检查稽查衔接,开展案件查处。加强检查、抽检与稽查的衔接,检查抽检过程中及时请稽查部门介入,严格履行程序做好取证和固定证据工作,防止证据灭失,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和相关信息公开力度。

四、强化基本药物和高风险类药品生产监管。一是做好基本药物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加大基本药物药品GMP跟踪检查力度,确保基本药物生产质量安全。每年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二是继续将血液制品、大小容量注射剂等高风险类药品生产纳入重点监督检查的范围,强化药品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每年高风险类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次数不少于3次。

五、加强薄弱环节监管。一是加强特殊药品监管。充分发挥电子监管平台实时监控作用,对使用特殊药品原料生产普通复方制剂的企业品种的动态监控,防止此类药品流入非法渠道。每年监督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二是强化医用氧生产监管。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严格监督销售渠道及销售方式的合法性。开展医疗机构使用分子筛制氧设备自制富氧空气的检查,确保医疗机构自制富氧空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消除安全隐患。每年医用氧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三是加大对企业直报不良反应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生产企业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要纳入检查内容,督促企业落实直报制度要求,对于生产企业不履行直接报告责任,— 3 — 未建立药物警戒体系,未制定药物警戒制度的,要采取措施,严厉查处。四是加强对未换发《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跟踪检查力度,确保企业按要求停止生产。每年化妆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

9.2018全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篇九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min才能完全适应。A:20 B:30 C:40 D:60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2、[2008年考题]化工装置停产检修过程中,应做好检修设备的隔绝,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拆除部分管线并插入肓板 B:关闭相关阀门 C:插入相关的盲板 D:用铁皮代替盲板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3、__是负刑事责任的依据。A.具备犯罪构成的要件 B.具备犯罪构成的证据 C.具备犯罪构成的现场 D.具备犯罪构成的条件

4、属地为主强调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A:“升级” B:“第一反应” C:“底线” D:“响应” E:食品生产企业

5、按照公司法成立的公司制生产经营单位,由其决定安全投入的资金。A:权力机关股东会 B:决策机构董事会 C:主要负责人 D:监事会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6、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编制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所需费用。A:施工预算图 B:施工组织设计 C:工程概算

D:可行性研究报告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7、[2009年考题]依据《矿山安全法》的规定,矿山企业可以安排已满岁的男性从事矿山井下劳动。A:14 B:15 C:16 D:18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立法目的不包括__。A.预防和减少火灾

B.保护公民人身及财产安全 C.维护公共安全 D.维护消费者利益

9、[2009年考题]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禁止利用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A:公路 B:铁路 C:航空 D:内河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0、某年某月某日,某铁矿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该矿和临矿互通,火灾共涉及5个矿区,造成上百人被困井下。经多方抢救,遇难矿工人数仍达70人。随即成立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联合组成,分为综合、技术、管理三个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初步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矿的维修工在井筒内使用电焊,焊割下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用于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长时间阴燃,最后引燃井筒周围的荆笆及木支护等可燃物,引发井下火灾。5个矿区越界开采,造成各矿井下巷道贯通,风流紊乱,火灾烟气蔓延,各矿均未按要求设置井下作业人员逃生的安全通道,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升级和扩大。《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依法强制执行。” A:事故调查组 B:当地政府 C:人民法院

D:当地公安部门

E: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

11、在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中,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2、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有关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的表述,有误的是。A:总承包单位应当自行完成建设上程主体结构的施工

B: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C: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D: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3、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列车重量应根据__、__、__确定。A.机车牵引力;区段内线路状况;设备条件 B.机车牵引力;列车长度;设备条件 C.编挂条件;区段内线路状况;列车长度 D.编挂条件;机车牵引力;设备条件

14、__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够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A.定性分析 B.故障树 C.定量分析

D.预先分析方法

15、某化工厂针对本企业存在的危险较大的岗位制定了现场处置方案。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该处置方案至少每个月应组织一次演练。A:12 B:6 C:3 D:1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6、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规定,某机械厂车间对新上岗员工进行了岗前安全培训,培训内容中不属于车间级培训内容的是

A:车工可能受到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火灾等伤害 B:车工、钳工、焊工等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C:防毒面具、防触电绝缘垫、安全绳、逃生软梯等安全设备的使用 D:本车间以往的事故案例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7、[2011年考题]为加强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相继颁布《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等管理规定,提出民用爆破器材应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下列措施中,属于措施中,属于职业危害预防要求的是。A: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在火炸药的生产过程中,避免空气受到缩热压缩 C:及时预防机械和设备故障

D:在安全区内设立独立的操作人员更衣室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8、危险品生产厂房和库房在乎面上宜布置成__。A.矩形 B.T形 C.L形 D.凹形

19、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最常用的事故分类方法是__。A.20类 B.按事故原因 C.按事故结果 D.事故等级

20、起重量最大的是__千斤顶。A.齿条式 B.履带式 C.螺旋式 D.油压

21、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粉尘组成中,小于__P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A.2 B.3 C.4 D.5

22、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even before they are victimized, have such problems as A.a lack of basic social services.B.impoverishment.C.institutionalization.D.barriers to equal rights.23、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

A:责令停止生产 B:责令停产整顿

C:提请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D: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给予罚款处罚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4、依照《刑法》的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要件是。

A:实施了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B:表现为过失或者故意

C: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D:从事生产、作业的各类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5、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关于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安全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并作出记录;检查记录至少应当保存1年

B:危险化学品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应当与所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 C: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必须符合行业的要求

D:质检部门应当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进行日常的检查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单位购买民用爆炸物品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购买申请,下列不属于应提交材料的是。

A:购买的品种、数量和用途说明

B:《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许可证》或者其他合法的证明 C: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银行账户 D:工商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受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的初审机构为__。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机构 B.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中毒伤害有__种。A.20 B.21 C.56 D.116

4、依据《劳动合同法》,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劳动合同类型的是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协商劳动合同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__。A.安全使用标志 B.安全合格标志 C.安全警示标志

D.安全检验检测标志

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A:劳动部 B:人民政府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D:卫生行政部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7、职业病病人__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A.可以 B.免费 C.依法

D.在发病期间

8、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主体包括__。A.社会责任主体 B.企业责任主体 C.中介服务主体 D.政府监管主体 E.集体责任主体

9、我国规定安全电压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为__V。A.50 B.42 C.36 D.24 E.12

10、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__的应急思想。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D.“预防第一,安全为主”

11、机械零件在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与实际所能承担的负荷之比值称为__。A.可靠性 B.可靠度 C.安全系数 D.故障率

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针对当前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了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__的原则,确立了事故报告和凋查处理工作的制度、机制和程序,加大了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的力度,实现了相关立法和执法部门职责的和谐统一。

A.由企业领导、分级负责和“四不放过” B.由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和“四不放过” C.由政府领导和统一负责 D.由企业和政府共同负责

13、[2009年考题]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职业病管理方面应当履行的义务有。A:职业病诊断 B:职业病危害申报

C:职业病危害公告和警示

D: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和控制

E:向劳动者如实告知可能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14、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__。A.假定、处罚和制裁 B.假定、处理和制裁 C.假定、处理和赔偿 D.赔偿、处理和制裁

15、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A:5 B:10 C:15 D:30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6、依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将领取、发放民用爆炸物品的原始记录保存备查。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7、[2010年考题]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综合分析的因素包括。A:病人家庭病史 B: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C:病人的职业史

D:病人个体体质状况

E: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

18、×日,某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5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 540万元,并引发××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和××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1.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基苯精制岗位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的法兰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他装置、设施连续爆炸。2.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3.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江。4.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二是××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三是××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分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四是××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五是××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六是环保总局在事件初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出妥善处置意见。《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A: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B:交通营运单位 C:供电单位 D:矿山

E:建筑施工单位

19、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违法实施的免除或者减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的行为,可处__的罚款。A.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C.1万以上20万元以下

D.足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20、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的处分,对逃匿的处15日以下的拘留。A:记过、降职 B:开除、撤职 C:降职、降级 D:降职、撤职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1、所有单位主要负责人__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A.每3个月 B.每6个月 C.每年 D.每2年

22、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指因安全生产责任者未履行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定责任,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及后果的严重性,追究其__的一种制度。A.赔偿责任 B.监督责任 C.行政责任 D.民事责任 E.刑事责任

23、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物质种类有__。A.爆炸性物质 B.易燃物质

C.活性化学物质 D.有毒物质

E.气态压缩物质

24、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5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岗位津贴,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 A:自费诊疗 B:定期教育培训 C:疗养休假 D: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0.某市全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篇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xx周年,是我市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市政务公开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xxxxxx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xx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系列部署,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围绕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政务阳光透明,做好政策解读和政务舆情回应,加强公开平台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以公开稳预期、强监督、促落实、优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全方位开启“港城经济、港城功能、港城生态、港城生活、港城治理”五个升级版建设、推动港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一、做好政务发布解读回应工作

(一)推动建设公开透明营商环境。加大政策预调微调透明度,出台和调整相关政策要加强与市场主体的沟通,建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企业专家咨询顾问机制,聘请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各类企业代表等作为咨询顾问,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提出政策完善、流程再造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议。围绕推动解决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及时依法公开相关信息。围绕“放管服”改革新任务新举措,积极做好减税降费、审批事项取消下放、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开办办理流程、改进不动产登记服务、开发区审批事项赋权、清理规范涉审中介服务等方面的公开工作,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推动检查处置结果全部向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归集,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公开。

(二)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回应力度。不断加大重点领域的政策解读力度,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精心解读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内涵透明、信号清晰,有效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积极推进政策简明问答工作机制,围绕企业、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通过一问一答形式进行全方位政策解答。全面落实常态化政策解读机制,强化主体责任,严格解读程序,切实提升解读质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重点对金融安全、生态环境、脱贫攻坚、医药卫生、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房地产市场等社会热点,以及人民群众办事服务堵点难点,加大回应力度,及时答疑解惑。

(三)积极扩大公众参与。推行政府开放日制度,开展多样化主题活动,加强政府与公众互动,增进社会对政府工作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树立政府开放透明形象。进一步完善xxxxx平台“一号答”服务体系,畅通企业群众建言评价通道,健全政策业务咨询智能知识库,鼓励群众在线分享办事经验,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共享和监督。鼓励通过第三方评估、社情民意调查等方式,定期对政务公开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

二、推进政务运行公开透明

(一)推进行政决策公开。进一步推进重大决策预公开,涉及公共利益和重大事项,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要主动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等,通过听证座谈、网络征集、咨询协商、媒体沟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及时公布征求意见采纳情况,相对集中的意见建议不予采纳的,公布时要说明理由。建立健全利益相关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代表、专家等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进一步增强决策透明度。对涉及重大民生事项的会议议题,各镇(区)、市政府各部门在制订方案时进行相关评估,如需公开的,明确公开方式和范围。

(二)推进重要部署执行和结果公开。重点围绕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民生实事项目等重大决策部署,市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提出行之有效的公开内容、措施、方式、时限等,重点公布进展情况、取得成效、后续举措。要进一步加强督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公开。畅通公众意见建议渠道,跟踪决策实施情况,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决策执行效果评估,及时做好评估后的政策微调和改进工作。

(三)推进行政执法和办事服务公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及时调整完善行政执法机关权责清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利用统一的执法信息公示平台,集中向社会依法公开行政执法职责、执法依据、执法标准、执法程序、监督途径等基本信息和执法结果信息,推动执法进度信息实时查询。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反馈评价互动机制和公示平台管理维护机制,方便公众更好监督执法行为。结合机构改革职责调整变化,及时梳理公开审批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等。进一步整合优化实体政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加快实现“一个窗口”“一次办理”,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进企业群众办事服务在线“快递式”公开,推行市场主体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办事服务集成式公开。进一步加大各类证明事项清理减并力度,对确需保留的证明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开。

(四)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xx市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配套指导文件,继续深化拓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学习工业园区先进工作经验,积极探索政务公开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三、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深化重大建设项目批准与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做好批准服务信息、批准结果信息、招标投标信息、征收土地信息、重大设计变更信息、施工有关信息、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竣工有关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x类信息的公开,进一步细化公开事项、内容、时限、方式、责任渠道等,不断加大公开力度。

(二)深化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将社会关注度高,具有公有性、公益性,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有直接、广泛和重要影响的公共资源分配事项纳入主动公开目录清单,依法及时予以公开,实现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全程公开、全程留痕。

(三)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救助对象认定、食品安全、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调查处理等的信息公开,坚持高效便民,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公开信息,注重实现公开的信息可检索、可核查、可利用。

(四)深化财政信息公开。推动各镇(区)、市政府各部门加快项目文本和绩效目标公开进度,定期公开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债务率、偿债率以及经济财政状况、政府债券发行、存续期管理等信息。

(五)强化重点民生领域的信息公开。切实做好就业创业、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社会高度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的信息公开。市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公开义务教育招生方案、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报名条件、学校情况、录取结果、咨询方式等信息。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药品安全、医保监管、疫苗监管、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结果等信息公开。依托全国征地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征地信息主动公开,加快历史信息补录公开。认真开展研究评估,差别化做好相关领域信息公开工作。

四、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一)提升政府网站服务管理水平。推进政府网站优质规范发展,强化内容建设和信息发布审核,把好政治关、政策关、文字关。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持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各镇(区)、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发布系统与政府门户网站的互联互通,平稳做好机构改革后政府网站栏目功能新建、整合、改版等工作。建立宣布失效文件清单,对宣布失效文件全面梳理,形成主动公开失效文件清单,方便公众查询。

(二)推动政务新媒体有序发展。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xxxx〕xx号)的有关要求。理顺政务新媒体管理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政务新媒体开设备案、清理整合、内容保障、安全防护、监督管理等工作。持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推动更多优质政务信息和服务资源向移动端集聚,不断强化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传播、互动、查询、办事服务等功能,为企业群众提供便捷贴心的移动服务。加强我市政务新媒体与市融媒体中心的沟通协调,推动融合发展。

五、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各镇(区)、市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理顺和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政务公开重大问题。要落实专人负责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二)认真组织新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抓紧研究制定新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做好新旧条例衔接过渡工作,确保新条例顺利实施。加强对新条例的学习培训,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全面熟悉掌握条例各项规定,严格按新条例执行。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全社会广泛知晓,深入人心。按照条例规定,全面梳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优化调整主动公开目录,推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标准化,加强对政府信息的管理,定期对已公开的信息进行梳理分类。认真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程序的意见》(苏政办发〔xxxx〕xxx号)要求,依法、规范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更好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加强对行业条线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工作的指导监督。

上一篇:有关校园元旦晚会主持词下一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