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知识点梳理

2024-10-15

高三语文知识点梳理(共16篇)

1.高三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一

1.字音识记

倒涎(xián)锱(zī)铢(zhū)岑(cén)寂付梓(zǐ)王嫱(qiáng)憎(zēng)恶尺牍(dú)没镞(zú)

嚼(jiáo)咬文嚼字(jiào)倒嚼(jué)咀嚼

漂(piào)漂亮(piǎo)漂洗(piāo)漂泊

乘(chéng)上乘(shèng)千乘之国

藉(jí)狼藉(jiè)蕴藉

隽(juàn)隽永(jùn)隽秀

鲜(xiān)鲜活(xiǎn)寡廉鲜耻

2.字形辨识

辑(jí)辑录揖(yī)作揖楫(jí)舟楫缉(jī)通缉

牍(dú)案牍犊(dú)牛犊渎(dú)渎职黩(dú)穷兵黩武椟(dú)买椟还珠

蝉(chán)蝉联婵(chán)婵娟惮(dàn)肆无忌惮殚(dān)殚精竭虑

涓(juān)涓涓细流娟(juān)娟秀绢(juàn)手绢

3.词语释义

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

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点铁成金:神仙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作品改好。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索然无味:也写作“索然寡味”,形容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4.词语辨析

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顺畅·通畅

顺畅:顺利通畅,没有阻碍。

通畅:(1)运行无阻。(2)(思路、文字)流畅。

简洁·简捷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1)直截了当。(2)简便快捷。

幻觉·错觉

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错觉: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2.高三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二

一、促使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良好习惯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梳理的过程。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其他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性, 语文知识却很零碎, 许多内容都需要记忆积累, 诸如字词的读音意义、作家作品、名言名句等, 这就注定了语文学习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 积累是关键。只有博览群书, 多积累知识, 才能说话引经据典, 滔滔不绝;写起文章来顺手拈来, 洋洋洒洒。古人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一道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成学生广泛阅读, 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给学生一个展示梳理的平台

我仿照“百家讲坛”, 在班上组织过学生讲坛, 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某方面学习积累的知识, 起到很好的效果。如“词类活用”“写景的方法”“古今异议”“通假字”等, 给学生一个舞台, 他就会是演员, 给他一个凳子, 他只能是观众。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和梳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 指导学生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是这样指导的: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 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 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 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积累。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 让学生感受、体验, 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 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培养学生的积累和梳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累和梳理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最简单的读, 通过多次诵读将所读内容记入大脑的信息库, 所读的内容可以是古今名句, 也可以是唐诗宋词, 还可以是优秀的散文。

二是让学生做笔记, 将平日里阅读到的好词好句随手记下来, 养成好的习惯, 如果是报纸上的文章, 就可以做成简报, 这种方法既有用又有趣味性。

三是写读书笔记, 学生课外如果阅读了感受颇深的书, 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 便于记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以后学生再看这本书时可以对比原先的想法。

五、专门进行专题讨论

就一个大家接触过的话题, 要求每个同学至少发言一次, 这样学生调动知识储备, 互通有无, 使知识更全面, 更系统化。这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如我在上古典诗歌鉴赏课时, 要求学生讨论“古典诗歌中诗人主要想表达哪些情感? ”, 学生要举例, 就涉及诗人及处境、诗词及感情、表达及方式等, 最后明确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感世界。再如对于经典字词, 在组织学生学习像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怎么经过反复修改后形成的, 贾岛的“推”好还是“敲”好, 这样的正面案例, 可以使学生自己体会怎么炼字、怎么推敲、怎么锤炼;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积累一些典型的、用错的、用得不好的案例, 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梳理。考试时, 自然就心中有词, 下笔神助。

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要注重归纳方法, 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 不能泛而无序, 乱而无章, 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 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学生以课文为学习探究的基本内容, 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多渠道、多角度地获得相关信息, 经过筛选、分析、整理, 编制成学案, 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成果。在第一次独立学习阶段中, 学生要完成课文注悟与相关信息的收集, 在此基础上进入互动学习阶段。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学习处理信息, 交流领悟, 力求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 进而产生新的问题, 新的领悟。把上述学习的过程, 独立整理成书面材料, 制成一份学案。学案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平台, 它扩充了教材的信息容量, 记载了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和长久思考的轨迹, 保留了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和过程中的学习经验。这些动态生成的内容也是课程的一部分。

七、积累要有愚公精神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 要博览群书, 博闻强志。一个语文教师即使有十年八年的刻苦学习, 在语文学科也只能算是一个茅庐初出者, 可见学习语文积累多么重要。

总之,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和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养成需要积累的习惯,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梳理, 不断丰富阅历, 不断丰富知识。这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摘要:初中语文学习是一个在积累中获得知识的过程,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应该在加强语文积累的同时, 注重对所积累知识的梳理, 让每一个知识都有它的归属地。要想学好语文, 积累与梳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积累和梳理, 学生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还能够提高语文素养, 学会为知识分类。

3.高三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三

关键词:引导;积累;梳理

积累是语文的根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早已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显性积累,包括字、词、句、篇等的语言材料、知识、素材、语言运用。学生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精彩实例、错误用例、语言修正范例等的积累,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语言库。另一方面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情感、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经验和方法的积累。

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一、朗读背诵

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是积累知识的有效方式。“朗读”的过程,是积累字词句篇章,积累语文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过程;而“背诵”是对朗读的补充和强化的过程。可见,要求学生对于古今诗文、名篇著作、警句名言的诵读和记忆,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二、做笔记

笔记是学生积累和梳理课堂知识的有效途径。每一个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都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和课本的不同性质和不同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做笔记,将课本做记号,另外做笔记的两种方式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首先是课本做记号:课本记号要简洁。先读完,再做记号,同时要善于选择,不能一眼看过去,仿佛是重点,就划了记号,这样会使得课本潦潦草草,增加记忆的负担,所以,首先一定要反复阅读,多思考,慎选择,少记号;其次就是另外做笔记,在笔记本上做简明扼要的笔记,概括段落,分类归纳,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

三、增加阅读

引导学生除了阅读课本文章之外,还应该多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警句、报纸杂志、新闻广播等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但是有时候学生读的虽多,但留在脑子里的却不多。所以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一些好句好词,可以写一段读后感等等,将阅读活动从被动地接受转变成为主动探究,活跃思维和情感,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4.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篇四

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

《滕王阁序》

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陈情表》

5.高三历史考前知识点梳理 篇五

考点1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西汉;改进:东汉蔡伦(蔡侯纸)。印刷术:发明: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改进: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发明:唐代;发展: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宋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火器。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改进:北宋发明人工磁铁——指南针;指南针对新航路开辟起重要作用。

2.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实用性强,领先于世界,缺乏理论。

3.《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4.《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考点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甲骨文(商朝)→金文→篆书(秦朝)→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书法:中国书法魏晋以后发展为自觉阶段。东晋的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书法注重规范法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怀素、张旭的草书别具艺术魅力;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家,都以行书名世。(歌曲《龙文》中有描绘);“五岳独尊”所刻书法为楷书;

3.文人画:重写意;民俗画、宫廷画:重写实。

考点3 文学成就

1.春秋《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其风格是写实风格。

2.战国:屈原-楚辞-《离骚》。(代表性楚辞分别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汉赋:西汉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有“诗仙”的美誉;杜甫有“诗圣”的美誉。(代表性唐诗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5.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代表性宋词名句“独上高楼,望进天涯路”)

6.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

7.明清小说: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加以描写,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8. 从唐诗到宋词再到明清小说,变化的趋势是越来越平民化。

考点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戏曲历程:起源:傩戏;形成:宋—南戏;成熟标志:元—杂剧;顶峰:清—京剧。(京剧是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6.高三生物复习必考知识点梳理精选 篇六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②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③切割结果:产生两个带有黏牲末端或平末端的DNA片段。

④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通常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催化对象:两个具有相同末端的DNA片段。

②催化位置: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切口。

③催化结果:形成重组DNA。

7.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篇七

驯良xùn 帽缨yīng 矫健jiǎo 榛子zhēn

榉实jǔ 蛰伏zhé 点缀zhuì 锥形zhuī

锹甲qiāo 上颚è 瞌睡kē 鞘翅qiào

螽斯zhōng 濒危bīn 林苑yuàn 璀璨càn

岷山mín 邛崃qióng lái 栖息qī 孤僻pì

分娩miǎn 翌日yì 拯救zhěng 繁衍yǎn

南麓lù 近在咫尺 悬崖绝壁 崇山峻岭

葱茏茂密 云雾缭绕 烟波浩瀚 弃荤食素

旁若无人 乐不可支 兴高采烈

二、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屈指可数:形容数量稀少。

无动于衷: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憨态可掬: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可爱、单纯的样子,很招人喜爱。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的意思

1.《松鼠》的作者是布丰,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

2.《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3.《国宝——大熊猫》的作者是科普及传记作家叶永烈,他是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的理事。

8.高三英语必背语法知识点梳理整合 篇八

(一)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

定语从句与前面的的名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的名词”,而同位语从句是用来说明前面名词的内容。与that从句同位的名词必须是一些表示事实或概念的抽象名词,如:

fact,news,belief,truth,reply等。

That在定语从句中必须作成分,可用which或who/whom代替,而that在同位语从句中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只起连接作用。如:?

①Along?with?the?letter?was?his?promise?that?he?would?visit?me?this?coming?Christmas.?

②Do?you?still?remember?the?chicken?farm?that?we?visited?three?months?ago.?

解析:在句①中,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解释说明promise的内容,that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只起连接作用,而在句②中,that在其引导的定语从句中作动词visited的宾语,对先行词the?chicken?farm起修饰作用。?

(二)名词性从句中,关于it作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的易错点?

1)?名词性从句作主语或宾语时,为保持句子平衡,常用it作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如:

It’s?a?pity?that?he?don’t?come?to?give?a?speech.(形式主语)

We?think?it?possible?that?you?can?finish?the?job?today.(形式宾语)??

2)谓语动词?appreciate,?dislike,?hate,?like,?love,?

make等接由if或when?引导的宾语从句时往往在从句前加上形式宾语it.?例如:

I?would?appreciate?it?if?you?could?come?to?my?birthday?party.??

3)动词hare,?take,?hide,?punish,?put等,后接由that?引导的病因从句式,往往在从句前加形式宾语it.?例如:

①?I?take?it?that?you?will?be?leaving?Shanghai?soon.?

②?we?punished?it?that?we?had?finished?the?project?ahead?of?time.??

4)短语动词answer?for,?count?on?depend?on,?insist?on,?

9.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九

初中语文知识点1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词句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18、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20、及:等到。

21、舟子:船夫。

22、喃喃:低声嘟哝。

23、莫:不要。

24、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25、更:还。

26、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白话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初中语文知识点2

行路难(其一)

词句注释

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⑻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狗:一作“白雉”。

⑼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

不如意。

⑽贾生:汉初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⑾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一作“折腰”。

⑿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⒀“有口”句:反用伯夷、叔齐典故。《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⒁“含光”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贵无名,以无名为贵。

⒂云月:一作“明月”。

⒃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⒄陆机:西晋文学家。《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⒅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⒆“华亭”二句:用李斯典故。《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⒇“秋风”句:用张翰典故。《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白话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初中语文知识点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宝历二年(826年)应召回京。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词句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白话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初中语文知识点4

水调歌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句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

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

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原指美好的事物。本次指月亮。

作品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0.梳理知识 提升能力 注重方法 篇十

一、梳理知识,注重联系迁移与拓展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能力。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可以体现高考试题的公平性原则,也能很好地体现教育的导向,因此在高考试卷中,基础的主干知识往往占到65%~70%。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中仍然要依据课本,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但要注意这个阶段不能简单地重复课本知识,要根据考纲对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进行归类和整合。

1.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

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地理基础知识的网络,重视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如气候知识,在《考试说明》“考试范围”的第一部分中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第六部分中有“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对这两个知识条目,复习时可以串联在一起,形成如下知识链: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影响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使世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温与降水的组合(气候特征)→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普遍性)→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部和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特殊性)→非洲东部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特殊性)→除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外,洋流、地形对局部地区气候也有影响等等。按照以上这条知识链把有关气候的知识从普遍到特殊梳理清楚,尤其要注意几个特殊气候区的位置、成因,因为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常常会落在特殊性的地方。

2.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主干知识,但很少出现与课本上同样的案例,所以梳理课本知识时,要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和拓展。如在复习荒漠化内容时,应该把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南方地区的红漠化、云贵高原的石漠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成因的异同、形成的危害、治理的措施三方面探究。要对同类的地理问题进行归类,并做好知识的迁移、拓展、运用,使之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稳中有变,变中创新”的高考试题。

3.把课本中的地理原理与生活、时事联系起来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导向,纵观每年各省区的高考地理卷,都体现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特征,选材从自然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入手,这类试题在难度上不是很大,但能够考查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如2013年福建卷第9~10这组选择题,考到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旅游过的人都看到过,试题让学生判断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意在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对现实中的自然现象进行鉴定。再如2013年高考全国卷第36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请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这是从当前我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选取题材,试题用了一个相对开放的设问,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充分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中,要对近年比较热门的且和地理有关的现象和事件,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分析讨论,因为这些现象和事件都可以成为地理命题的显性或隐性题材,学生要能用课本中的地理原理来解释这些现象和事件。

二、提升能力,重点是读图析图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知识载体,集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以及考试形式于一体,因此地图始终是历年地理高考的考查重点。浙江省2013年文综试卷地理部分11道选择题,有6幅图,充分凸现了地理的学科特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试卷考查的形式和要求来看,高考对地图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正确地图信息的基本技能;二是利用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利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学生必须掌握和提高的基本技能。二轮复习中,下面四类图要进一步强化训练。

1.经纬网图

这是记忆性的知识,所以要学生反复练习,要做到世界和中国任何一个小区域,给你经纬网图,都能熟练判断出具体位置。虽然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经纬网读图的要求逐渐降低,但在复习中,这部分的训练还是应该落实的。如在中国地理复习中,可利用小区域经纬网图,进行区域主要特征的综合复习,列出一些地区的经纬度,(132°E~135°E,48°N~49°N)、(104°E~107°E,29°N~31°N)、(85°E~95°E,28.5°N~29.5°N),要求学生首先判断出具体位置,然后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主要地形区名称;②地形特征;③气候类型、特征、年降水量;④主要资源;⑤主要农作物;⑥发展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通过这六方面的分析,可以把一些主要区域特征概括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某个区域作为高考试题“载体”的基础条件。

2.等值线图

这类图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灵活性很大,试题设计时通过一幅等值线图可以多方面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考查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值线图的读图技巧,对各种情境的等值线图进行正确判断,并解决其中的地理问题,特别是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如修路,沿等高线修工程量小,投资少,比较安全;引水自然是从高处往低处引;泥石流、滑坡与地形地势及降水有着密切关系等等,要培养学生把生活实践知识用于读图分析之中。

3.地球运动图

这是大部分文科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图,浙江省近两年对这类题考查的难度有所下降,但还是有一道4分的选择题。近两年地球运动试题的形式较前几年有些变化,试题题干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出现,没有示意图,这给文科学生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如果有示意图,学生可以把读取的信息在图上分析一下,或进行图形转换,但无示意图的情况下,因为文科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通过题干文字信息无法自己画出正确的示意图,从而给答题带来障碍。因此,在二轮复习时,教师要反复让学生练习地球运动不同的题型,笔者曾采用每天一题的方式让学生多练、多画、多思考,熟能生巧,慢慢地学生对这类试题就不怕了,读图析图能力、图形转换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渐渐得到提升。

4.坐标图

2013年高考浙江文综地理试卷选择题的6幅图中4幅是坐标图,对于坐标图学生不会感觉难,但容易错。一是横纵坐标单位不一致时学生易错;二是当学生习惯的横纵坐标变换时易错;三是坐标图变形为三角坐标、四方形坐标时,学生分析判断过程中会出现思考不周而出错;四是坐标图的题型,通常在图和题干信息中隐含着已知条件,学生往往会因信息获取不全而导致做错试题。因此,二轮复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各类坐标图仔细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各种不同图形的读图方法与技巧。

三、注重方法,掌握答题技巧和规律

二轮复习,在梳理好知识的同时,还是要做一些模拟试题,使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和答题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但不要片面追求题量,重要的是练习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归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规律。

1.选择题

按照往年的情况,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只有11道选择题,每题4分,分值较大,要取得高分,选择题的正答率高是关键。一般地理单项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明显错误的,还有一个选项则具有迷惑性,它和正确选项之间往往让学生难以抉择,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迷惑性”选项的一般呈现形式:①有的选项作为一句独立表达的话语是正确的,但与题干的要求不符合;②有的选项虽然是题干提出问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③有的是题干与选项之间因果关系倒置了;④有的选项前半句话是正确的,而后半句就不对了;等等。

2.非选择题

文综试卷地理的非选择题虽然只有两道,但分值有56分,所以学生答好非选择题很重要。非选择题的解答要提高得分率,首先要从审题开始,要从试题中获取正确有效的信息,理解试题的考查要求。其次,调动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书写答案。第三,阐述问题时用词要规范,思路要清晰,回答要全面。对一些是似而非的问题复习时一定要理清楚,如很多学生对热量、光照两个概念分不清,错误地认为热量丰富的地方光照时间一定长,光照条件好的地方纬度肯定低等等;还有学生经常错误地认为沿海地区都有湿润气流带来充沛的降水;有的学生在回答人文地理试题时,用词不够贴切,如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这三个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但很多学生往往通用,主要是对产业不了解,所以对三个词真正的意思不明白。第四,要掌握不同问题的解题思路,如交通运输中选线路的问题,要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应包括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

3.平时练习严格要求

教师应要求学生书写字迹工整,且字不要过大,过大考试时容易超出答题区域;也不要过小,过小阅卷老师看不清楚;字迹颜色过分浅也不好,因为考生的答题卷是扫描到电脑上让阅卷老师批阅的,因此字迹颜色过分浅容易不清楚。这些规范都要在平时对学生进行练习,考试时才能正常发挥水平。

11.五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十一

多音字:

兴:xīng兴奋 xìng高兴

嚷:rǎng叫嚷 rāng嚷嚷

词语解释:

糟糕:指事情、情况坏得很。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誊写:照底稿抄写。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灵感: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

歧途: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平衡: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

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极端:绝对;偏激。

反义词:

精彩——糟糕 赞扬——批评

腼腆——大方 自豪——自卑

湿润——干燥 沉重——轻盈

全面——片面 谨慎——马虎

得意扬扬——垂头丧气

近义词:

赞扬——颂扬 腼腆——忸怩

自豪——骄傲 敬仰——敬重

赞赏——赞美 鼓励——鼓舞

希望——期望 慈祥——慈爱

严厉——严肃 谨慎——小心

五年级上册语文父爱之舟知识点

生字组词:

蚕:桑蚕 春蚕 蚕茧 养蚕 蚕宝宝

考:考试 考题 考察 考虑 考证 思考

疼:心疼 疼爱 疼痛 不疼不痒 头疼脑热

席:凉席 席子 出席 宴席 一席之地

糖:糖果 冰糖 蔗糖 白糖 糖纸 水果糖

屑:纸屑 琐屑 木屑 不屑一顾

启:启发 启示 启程 启用 承上启下

迪:启迪 迪厅 蹦迪 迪斯科

钉:铁钉 钉子 图钉 螺丝钉 斩钉截铁

陪:陪同 陪伴 陪练 陪衬 奉陪到底

毕:毕业 完毕 毕竟 毕生 原形毕露

暑:暑期 暑假 酷暑 中暑 寒来暑往

煮:煮饭 煮面 煮熟 熬煮 焚琴煮鹤

枕:枕头 枕套 枕巾 高枕无忧 枕戈待旦

多音字:

省:shěng节省 xǐng省悟

撒:sā撒手 sǎ撒种

缝:féng缝补 fèng裂缝

宿:sù住宿 xiǔ一宿 xiù星宿

形近字:

屑(纸屑) 宵(元宵)

钉(钉子) 盯(盯防)

陪(陪伴) 培(培养)

词语解释:

朦胧:不清楚;模糊。

客栈:设备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茶馆、轮船、火车、剧场等处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的人。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万花筒:圆筒形玩具,两头镶着玻璃。向着亮处转动圆筒,由于镜子的反射作用,可以从筒的另一端看到各种图案。

陪嫁:嫁妆。

粜稻:卖出稻子。

撒娇:仗着受人宠爱故意作态。

行装:出门时所带的衣服、被褥等。

精致:精巧细致。

反义词:

节省——浪费 艰难——容易

偏僻——繁华 精致——粗劣

近义词:

朦胧——隐约 艰难——艰苦

盛大——隆重 偏僻——偏远

珍贵——宝贵 轮换——轮流

领略——领悟 嘲笑——嘲讽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复习?复习的意义是什么?

(一) 复习的概念

复习就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避免遗忘。

(二)复习的意义有三点

1.复习是一种强化。

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学完之后就能记住和理解的。复习则是一个克服遗忘、强化理解的过程,复习的越及时、越连贯、越系统,学过的知识就巩固得越扎实。

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把平时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由于受时间和课节的限制较为零散、杂乱,通过复习可以把许多知识系统化。另外,复习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重新认识,从这个角度讲,复习也是重新学习的过程。它也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2.复习可以弥补教学的薄弱环节。

教师平时没有讲明白的地方或者在某个环节出现疏漏,通过复习可以查缺补漏,使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3.我们明确了复习的意义后,知道期末的总复习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所以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指导复习工作,将复习落到实处。

二、制定复习计划

如何才能将复习落到实处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

(一)系统复习

一天一单元。对本单元课文逐课进行复习。复习期间一天至少两课时,等一课时可进行精读课文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略读课文及学习园地的复习。复习要有侧重点,重点课文可多用些时间,非重点课文可少用些时间,可自行调控,把时间安排好。

(二)归类复习

在系统复习之后应留有三到五天的时间进行归类复习,将本册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梳理。

三、明确复习内容掌握复习方法

(一)系统复习

内容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学习园地。

1.精读课文主要以生字词、背诵、本课知识点(课后习题、作者及时代背景、对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预设阅读习题)为主。

2.生字词:以《语文教师用书》学习目标中给出的词语为主,可采用课前预习(明天要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就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复习这部分内容,老师第二天听写、默写,全对的同学可以不写家庭作业或发小红花进行奖励等等。)上课前五分钟听写本单元的词语,低、中年级由老师批改,高年级可让学生同桌互批下课订正。对听写中普遍存在的错字,老师一定要在全班进行强调,找到识记和区分这些易错字的方法和窍门。

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除让学生会背,老师可出一些按课文内容填空的试卷让学生练习,从而达到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会写。可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在学生熟背的基础上留五分钟时间写,一次写的内容不易过多,对填写中错得多的字也要进行集体订正。当然,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各年段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一、二、三年级以基础知识为主,四、五、六年级以作文、阅读为主。

3.略读课文则以课前预习的内容为主进行复习。对于略读课文中的一些段落也可进行阅读训练。

(二)归类复习

(以下所列复习内容是六个年级的综合,老师们可根据自己年级的教学要求进行选择。)

归类复习分四部分进行: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及综合练习。(重点把握语文学习园地)

1.基础知识:以拼音、字、词、句的复习为主。

2.拼音:能运用拼读音节的办法,读拼音写词语或句子;整体认读音节;大小写字母(查字典的方法体现)。重点练习“看拼音写字、写词”。

3.字:理解字义;辨析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教材中用中括号括出的多音字为本册书中应掌握的);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音序、部首);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重在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及理解多义字的能力;还包括写字的训练,如根据结构写字,照样子写字等等。

12.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十二

1、知道珍妮机的发明,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

北:九上P42英国纺纱工人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制造出能够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后来有更多的工作机被发明出来,这些工作机的应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

2、改进蒸汽机的史实,了解蒸汽机的作用(P42-43、P89-90)

北九上P42经过多次试验,瓦特完成蒸汽机的改进,1783年,瓦特又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以蒸汽机为“原动机”的发明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知道“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

北:九上P44英国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并试车成功。

4、理解铁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北:九上P44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13.七(下)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篇十三

颤动 发绺 诅咒 两颊 镶银 丰润 胸脯

地窖 殷勤 踌躇 摩挲 抖擞 颓唐 赫然

嗤笑 揩油 虐待 恣情 镶嵌 黑痣 磕头

卜问 劝慰 焚烧 魄力 跻身 遗孀 遴选

鐘磬 篝火 征途 确凿 攒集 收敛 腻味

觅食 秕谷 宿儒 蝉蜕 倏忽 袅袅 殷红

凄楚 恍惚 嗫嚅 萦系 水榭 抉择 剔透

轩然大波 初生之犊 别具匠心 声誉卓著 著作等身

相得益彰 轻妆淡抹 心清如水 不能自已 变幻莫测

当之无愧 融为一体 熔于一炉 貌不惊人 万籁俱寂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面面相觑 蹑手蹑脚 鲜为人知

二、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童年的朋友》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长篇自传体小说《童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2.《我的老师》节选自《魏巍散文选》,作者魏巍,当代散文家、诗人、小说家。

3.《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月迹》,作者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废都》《秦腔》等。

6.《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7.散文常识

(1)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特点:取材自由,表现手法多样,表达方式不拘一格。

(3)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等。

(4)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以小见大等。

14.高一语文单元知识点梳理 篇十四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15.高三英语重点语法知识点总结梳理 篇十五

1.before: …before I could say a word./It may be some time before the situation improves How long it’ll be before I can go back to work? 2.when: It was six o’clock when they arrived at the hotel. 3.since: It’s three years since I smoked. 4.as: Great as the difficulty was,../Much as I admire,…

5.where: They notice that plants don’t grow well where there is much shade.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live where the air is fresher. 6.主将从现:

I can when my headache disappear thoroughly. If you go, so will I.

二、时态和语态是很重要的考点

have been painting all day/be always doing/I did lock it/will still be sleeping/will have left The papers are still being corrected/It is being served in the dining room.

三、注意情态动词对过去表示推测的用法

比如,couldn’t have done/might have done/needn’t have done/should/ought to have done特别是shall的用法: No student shall go out of school without the teacher’s permission. Tell him that he shall have the wonderful book tomorrow afternoon. It is the rule that every driver shall obey in this city. Shall I/he book a table?请别忽视某些情态动词的特殊含义,如:

16.八(上)第五、六单元知识梳理 篇十六

鉴赏 轩榭 池沼 嶙峋 琢磨 斟酌 围剿 荒诞 蜿蜒 潋滟 猬集 虬干

愚氓 喧嚣 悖论 龟裂 胼胝 凋零 蟾蜍 编撰 蹒跚 镂空 丘壑 恬淡

亭台轩榭 高低屈曲 盘曲嶙峋 驻足观赏 蜿蜒曲折 猬集其间 鲁殿灵光

臭气熏天 灿若朝霞 依稀可辨

二、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措施。

2.重峦叠嶂: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3.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4.珠光宝气: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5.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6.肆无忌惮: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7.司空见惯: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的样子,不觉得奇怪。

8.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9.毛骨悚然: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10.轻描淡写:形容说话或作文章时对重要的地方淡淡带过,也比喻做事不费力。

11.与狼共舞:比喻与恶人在一起,随时都有危险,须特别谨慎。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2.《都市精灵》作者舒乙,北京人,满族,著名文学家舒庆春(老舍)之子。散文集《老舍的关坎和爱好》获满族文学奖。

3.《幽径悲剧》作者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4.《明天不封阳台》作者杜卫东,当代作家。

5.《治水必躬亲》作者钱泳, 原名钱鹤,字立群,号台仙,清代江苏人。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辑有《艺能考》。

6.《从小就要爱科学》作者苏步青,著名数学家。

7.《在太空中理家》作者杰瑞·M.利宁杰,美国航天员。

上一篇:沉浸在此刻的时光里初中作文素材下一篇:社区合唱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