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夏天的公园

2024-12-14

话题作文:夏天的公园(共19篇)(共19篇)

1.话题作文:夏天的公园 篇一

走进玉门河公园,一片绿色跃入眼帘,草是绿的、水是绿的、树是绿的。玉门河公园里有一大片荷塘,又大又圆的荷叶挨挨挤挤,成片成片的荷叶张开它绿色的围裙在微风中轻轻起舞,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给围裙镶上了宝石。

粉红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有的害羞地打着朵儿,有的张开花瓣尽情地享受阳光。蜻蜓和蝴蝶以美丽的舞姿在其间翩跹。水是那么的清澈,我们站在岸上面就能够看见水里的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有一些鱼边游边吐着泡泡,真可爱;有的鱼聚在一块玩耍,它们在水草中打着转,好像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夏天美中不足是太热了,抬头望着那太阳,就会感到眼睛痛,低头就感觉头昏脑涨。可只要走进花园里,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夏天玉门河公园独有的景色,真美丽!

2.话题作文:夏天的公园 篇二

那么,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有什么区别呢?

一、表述不同

以下面两则作文题目为例进行比较:

1.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1999年60%, 2001年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 青年人说不习惯, 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1999年是3.7%, 2003年是18.3%。全面了解材料, 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 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 不少于800字。———2006年全国高考题

2.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 乙打了甲一拳, 甲在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 甲不小心掉进河里, 乙把他救了上来, 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 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 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800字。———2005年全国高考题

这两个作文题有什么不同呢?

2006年全国高考题中有“全面了解材料, 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 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这样的提示语, 提示它是材料作文。一般而言, 材料作文的题干结构由材料、要求两部分组成, 题干中多有“读材料, 选角度, 写一篇作文”的字样。

2005年全国高考题中有“以‘忘与铭记’为话题”这样的提示语, 提示它是话题作文。一般而言, 话题作文的题干结构由材料、话题、要求三部分组成, 题干多有“读材料, 以什么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的字样。

二、内涵不同

1. 材料作文, 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 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常见的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材料, 如寓言、典故、现实生活事件等;二是图画材料:一幅或多幅, 多为漫画。要求我们根据所给材料, 按提示中对于文体、篇幅等的要求自拟题目作文, 所拟的文章标题、所写文章的内容, 都必须同所给材料、提示相关联。

2. 话题作文, 是用一段提示语, 指明写作范围, 启发思考, 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

“话题”本身也是材料, 是谈话的中心, 为的是引出话题。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比较, 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宽松, 内容更加宽泛, 为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其实质是鼓励创新, 让学生围绕同一谈话中心, 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陈述各自的观点, 或者联想到经历、体验。

三、特点不同

1. 材料作文, 是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写作, 其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 也就是说, 材料作文的主题是由材料决定的;并且材料必须应用到写作中, 行文也一定要紧扣材料进行 (不能脱离原材料) 。

2. 话题作文, 是以某一话题为范围写作, 其作文的主题则不必从材料中提炼, 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 也就是说, 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 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其材料的作用在于阐释话题, 启发学生作文思路, 材料本身既可以应用到写作中, 也可以不加采用 (可以脱离原材料) 。

四、审题立意不同

1.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注意:

(1) 读懂材料, 把握材料主旨; (2) 依据材料确定写作中心 (或论点) ; (3) 围绕中心 (或论点) 构思、写作。材料作文, 中心 (或论点) 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 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

如1986全国高考作文题: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 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 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 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 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 会使气候变得更好。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 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并非话题作文之“话题”) , 用上述现象作比喻, 发表自己的见解。副标题自定, 写在横线上。

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谈

【提示】这是材料作文。材料的主题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 属于量变质变范畴的哲学问题。如果将这一观点直接用作论点显然不容易动笔, 因此, 我们要进行联想, 拟出副题, 完成由抽象概念到具体生活实际的过渡。

2. 同一个材料, 只要命题者稍加改动, 就会成为不同的作文题。我们看下面一则材料:

青少年好思考问题, 渴望以真实平常的心和社会对话, 和父母对话, 和老师对话, 和自己的同龄人对话, 甚至跟大自然对话。

(1) 请以“对话”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2) 请根据这则材料, 联系实际, 写一篇作文。

【提示】 (1) 是话题作文的命题。这则短文是对青少年心态特点的表述, 是提出“对话”这个话题的背景, 并不限制作文必须写青少年与另一方对话。作文时, 真正起作用的是“对话”这个话题, 只要所写的是有关“对话”的情境、故事、价值意义的探讨或者方法、技巧的研究、介绍, 都可以。要求:要紧扣“对话”一词, 一是表明是双方的交流;二是有声的言语或无声的心语。 (2) 是材料作文的命题。命题明确要求“根据这则材料”, 这则材料的中心是青少年渴望交流、渴望理解, 作文就限制了要写青少年的群体或个体, 不能主要去写成年人;只能写交流理解, 不能写努力学习、追求理想等任何别的东西。

3.话题作文的写作 篇三

关键词:话题、话题作文、审题、命题材料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就是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而展开的作文。话题出现之前,常常是一段文字材料。如:

07年山东淄博卷话题作文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又如:

08年云南中考仿真卷(一)的作文题在话题“敞开心扉”出现之前,用了两百多字来讲述打开窗户就可以得到阳光的故事。引用这么多的文字。其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引出话题。

二、如何完成话题作文

(一)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的正误关系着作文的成败,如何审题?首先是审阅材料,审阅材料的内容意义。材料的意义表现形式常常有两种:一种是显而易见的,一种是隐晦含蓄的。隐晦含蓄的,可倒过来用话题来促进对材料的理解。

1、显而易见

2007年湖北随州的中考作文是:

追求并享受快乐,是每个人的梦想。快乐到底在哪里?有人说,快乐在学习、工作的辛勤汗水中;有人说,快乐在关爱、沟通的温暖情意中……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个作文题所牵涉的文字材料的意义很显露、很直接、一目了然,就是谈“快乐”的。

2、隐晦含蓄

2007年江西中考作文则是这样: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自选。

这个作文题中,用来引出话题的材料内容讲述的是高僧用温水冲茶和用开水冲茶的事。用温水冲出的茶喝起来无味;而用开水反复冲加的茶却是香气四溢。这则故事的言外之意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用下文中的话题“磨炼”来帮助一下,这一借助,的确让我们对故事的内涵理解更深刻了:温水冲一次的茶没有味,是因为温水的温度不高,对茶的刺激不够;只倒一次水,对茶的冲击不够。而用开水加三次冲出的茶芳香、沁人心脾,那是因为沸水的温度高,对茶叶形成强烈的刺激,连加三次沸水,对茶叶的冲击很大。这里的刺激、冲击、沉浮就如同是人生经历的磨难困苦和大起大落。如果人生如茶,那么经历的困苦越多,人生才越有味。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别提出两个话题

材料1:①智者说:“将一份痛苦分给别人,便得到两份的痛苦;将一份快乐分给别人,便能得到两份快乐。”

当你无私地给予,你便会加倍地得到精神的欢愉。会分享的人,是幸福的人。

话题是:

材料2:②从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平时因争权夺利而相互勾心斗角。一天,老国王把十个儿子都叫到身边,拿出十支箭来,让儿子们每人折一支,十个儿子都轻而易举地将箭折断了。然后老国王又拿出十支箭,紧紧地把它们捆扎在一起,再让十个儿子去折,他们用尽力气,谁也折不断。这时十个儿子都明白了老国王这样做的目的。

话题是:

(二)命题

命题就是拟定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关系着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题目的恰当与否同样关系着作文的成败。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去命题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命题:

1、直接引用话题

如“从头开始”、“走进和谐”、“分享是美丽的”如此一类意向较为鲜明的话题都可直接作为作文题目。

2、抓住话题中关键的词来命题

如:话题是“力量”

题目可拟作:

“宽容是力量”

“微笑——成功的力量”

话题是“心灵的距离”

题目可拟为:

“流淌在心灵的乐曲”

“心与心的距离”

3、以材料的主旨来命题

上述材料2(国王叫儿子折箭的故事)引出的话题宽泛地讲是“力量”,针对这个材料之下的话题作文,在拟题过程中,可以以材料的中心“团结就是力量”来拟题。

4、用跟话题相关的妙句来命题

以“美德”为话题作文

题目可拟作:

③“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与人方便,方便自己”

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磨炼”为话题作文

题目可拟作:

⑤“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破茧成蝶”

审题和命题是话题作文的开始,搞好了这两个环节,后面的选材和组材便有了思路。

①http://zxl19191919.blog.163.com/

②http://wenku.baidu.com/view/e67790c2d5bbfd0a795673b7.html

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199611.html

④出自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初中生古诗文必读》116页

《竹石》,晨光出版社

4.夏天的公园作文 篇四

天气太热了,人们都到公园里避暑乘凉。公园里人可真多呀!有的在湖边划船,有的在湖心游泳,有的在草地上翻跟头,有的在大树下看报纸,有的在小水沟里捉小虾……

瞧:湖中心小玲和小明玩得正欢呢!小玲还没有完全学会游泳,她套着一个粉红色的游泳圈在湖面慢慢的飘着。小明鼓励她说:“别怕,有我保护你呢,你大胆的游。”小玲在小明的鼓励下,胆子慢慢大起来,慢慢游到湖中心。这时,淘气的小明趁小玲不注意,向晓玲悄没声息地撩起水来。小玲察觉了,也向小明撩起水花。两个人你来我往,玩的不亦乐乎。看着对方满头满脸都是水,两个人都开心地笑了。

岸边还有钓鱼的小朋友、观察蚂蚁的小孩,他们一个个玩的那么开心,那么热闹,到处都是一片喧哗。然而,这却完全没有影响到大树下看报纸的小朋友。只见她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捧着报纸,津津有味地读着,时而眉开眼笑,时而紧皱眉头,她看得多专注呀,让我不由得心生敬意。我也要向她学习,做一个爱读书,爱看报纸的好孩子。

夏天的公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每一个来公园的人都喜笑颜开,在这里找到了快乐。他们都很喜欢夏天的公园,希望夏哥哥永远不要离开人间。

5.夏天的公园作文 篇五

如果是早上,太阳才刚刚升起来,随着轻轻的liang风,百荷公园里的花草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百荷公园的风最凉,花最香,人最多的时候,就会有一些老爷爷和老奶奶。老爷爷在舞剑,老奶奶在跳舞,他们都是来锻炼的呢!但是一定有一些人在上班,没时间来。

到了中午,天气越来越热,小花热得低下了头,小草被晒得弯了腰,柳树的叶子打了卷儿,小狗热得直伸舌头。人们在家里开空调,睡大觉,都懒得出门。

到了傍晚,太阳收起了它的光芒,人们吃过晚饭出来散步、乘凉。老人跳着广场舞;年轻人在慢慢地跑着;小孩子在公园里骑自行车、玩耍、做游戏。公园里欢声笑语,十分悠闲。

6.夏天的公园作文 篇六

盼着盼着,夏天终于来了。你看,这只绿白相间的青蛙从荷叶上“扑通”跳下水,那只金黄色的蜜蜂“嗡嗡”地采花粉,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群小朋友伴着“嘻嘻哈哈”地笑声走过来,高兴的议论道:“你们看呐!夏天的青蛙眼睛鼓得真大!”“是啊是啊,夏天的小草也很绿呢!”“快看!这只小鸟好可爱哦!……”一阵风吹来,小树“沙沙”作响,鸟儿也很快逃离了枝头。一只母鸭子领着几只顽皮的小鸭从小溪的另一端缓缓游来,边游还边“嘎嘎”直叫,好像在说:“孩子们,别乱跑!小心碰到水草缠住身!”小鸭不以为然,一会儿看看东,一会儿望望西,急得鸭妈妈“扑哧扑哧”直扇翅膀。幸亏青蛙及时赶到,“呱呱”的声音好像有一个严厉的老师在教训调皮的学生。小鸭子害怕极了,把青蛙当成了吃它的大坏蛋,就立刻紧跟在鸭妈妈身后。入夜,只有知了在“知了知了”地叫,萤火虫拿着灯笼在守卫美丽的公园,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多么和谐的场景!

夏天的公园真是个充满笑声的宝地!

7.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七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 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发散思维, 寻找最恰当的内容, 筛选最合适的写作角度的过程。如何审题立意, 关系到写出的作文质量。那么, 对于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我个人认为: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 一般的话题作文由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四个部分组成。所谓的话题, 仅仅是命题者框定的一个范围, 围绕着某个中心, 而写作者可以由此生发联想, 选择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这个主题。一般来说, 所选择的角度, 都要符合命题者所框定的范围之内。

一、细审材料语

话题作文的材料可以是一段语言, 一幅漫画, 一个小故事, 也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 还可以是几句名言警句等。无论是怎样的材料, 它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其中蕴藏着一定的生活哲理。学生在审题时, 首先思考材料表达了怎样的一个主题, 揭示了什么道理。

如2009年四川省眉山市的中考作文题: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 它让我们欢喜, 也让我们悲伤……, 在生活中, 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请以“风雨”为话题, 自拟题目作文。从上述一段简短的语言来看, “风雨”有双重含义, 它既可以理解成自然界的风雨, 又可以理解成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风雨。在写作时, 可以选择以自然界的风雨为内容, 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来领悟材料中蕴含的道理, 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风雨为题, 展开思索,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中搜索与其相关的材料对号入座。

二、推敲提示语

提示语是命题者加在材料之后为了引出话题的一段提示性的话, 这段话往往包含着命题者自己对材料的思考, 也包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思考方向和命题意图, 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明确方向和范围, 做到不偏不倚。如2009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作文题: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启示我们, 人必须受艰难困苦的磨炼, 然后才能做大事, 成大业。请以“磨炼”为话题,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命题者的意图在于人生道路上会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 要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想方设法战胜它, 最终走向成功。只要抓住这个意图牢牢不放, 展开想象进行写作就可以了。

三、辨明话题

话题有概念型的, 如诚信;有判断型的, 如团结就是力量;有关系型的, 知道和做到等。学生在审题时, 对于概念型, 判断型的话题, 要辨明其内涵, 可以用层层发问的方法, 引导自己做深入思考, 如诚信, 它包含哪些内容?作为一种品德, 它可贵之处在于何处?它对于人生及社会有怎样的作用?一个人能不能没有诚信?社会能不能没有诚信?如果失去了诚信, 其危害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 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对于关系型的话题, 学生要辨明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如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相信是主观态度, 自己和别人是对象的区别。有的强调相信自己, 有的强调相信别人, 有的强调两者都很重要。至此, 我们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必须相信自己, 有充分的自信, 才是勇敢前行的动力;相信别人也不可少, 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 别人的教训我们可以吸取, 别人的行为得失我们可以参照。因此, 相信别人不是盲目接受别人的一切, 而是有选择地接受。这样就可以明确, 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都必不可少, 但两者在地位上有主次之分。

四、牢记要求

写作要求一般是就写作内容, 字数, 文体等方面做出规定性的文字。如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作文题是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 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有真情实感, 可以记叙你熟悉的人和事, 也可以谈感受与认识, 抒写感情, 发表看法。 (2)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3) 不少于600字。 (4) 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 地名, 校名等。牢记写作要求, 就是作文内容要合乎题意, 文体要合乎规范, 篇幅达到600字等, 这是硬性规定, 写作者不得违反。在这个框架之内, 学生要敢于突破陈规, 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第一, 从立意和选材上采用标新立异法, 使文章的主题深刻透彻。第二, 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 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涵, 使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刻透彻。第三, 要从事物局部的、外表的、肤浅的认识过渡到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深入的认识, 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可以借助结尾的发掘, 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学会审题只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只有养成平时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并坚持练笔不辍, 作文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摘要: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 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发散思维, 寻找最恰当的内容, 筛选最合适的写作角度的过程。如何审题立意, 关系到写出的作文质量。

8.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八

话题作文的核心一定是“话题”本身,审题立意时,应把重点放在“话题”上,而不能受到材料的干扰,有时甚至可以不管材料。话题作文的类型,大致如下:

一、观点性话题

把从提示性材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结论,或是命题人理解材料时所指向的观点,用来拟制为话题作文的“话题”,那么我们就称之为“观点性话题”。如:

有人说,有什么都不要紧,千万不要有病;没有什么都无关紧要,千万不要没有钱。也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请以“我看钱这东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我们在拿到这样的题目以后。如果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很容易写到大谈金钱的作用,弄不好还有拜金主义的思想流露,那就和命题者的意图大相径庭了。这个话题作文的命题意图显然是要我们去阐述充分肯定金钱的作用,但也要阐明对金钱的正确态度。这就是全面把握材料,让文章在合理的范围内纵横驰骋,而不游离于命题之外。这类“话题”的审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比照一下自己的选材和所写内容是否吻合话题的观点即可。在作文时,这类话题启示我们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进行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沿着它所给的线索向前延伸,不能偏离航向。

二、范围性话题

话题既没有表明什么观点,也不提供几个事物或现象的比较,而只是圈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至于写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自由度很大,这类话题其实也就是“范围性话题”。“范围性话题”等于为我们的写作画了一个无形的圆,使我们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只能局限于这个特定的圈内,不可超越。例如:

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惟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变化”上,而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三、关系性话题

有些话题的提示性文字中涉及到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那么命题人在拟定话题时就可以将这两种事物、对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性话题”。审读关系性话题作文,容易陷入两种误区:

其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2003年全国高考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关系性话题作文为例。首先,考生在审题时应从两者的因果关系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思考;其次,考生要运用辩证法思想,在把握两者之间因果关系上做文章。即思考是否感情亲就一定对认知事物产生正面的影响;最后,在种种不同的思考中把握住根本性、结论性的东西,将其作为文章的主题思想。

其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关系性话题作文要突出关系不假,但文章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对比性话题

有时候话题作文的提示性材料中会涉及到两种互相矛盾或者是对立的现象或态度,命题人就有可能将此作为作文的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比性话题”,也可以叫“正反对比话题”。如:2006年重庆卷的“走与停”和05年福建卷看图(圆形和星状)作文,都属于这种类型的作文。

在审视“对比性话题”时,我们不能像以往写议论文那样,肯定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也无须两者兼顾。完全可以只涉及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有一点需要指出,无论怎样选择,都只能是所给话题中的一部分,不能另立话题。

9.夏天的公园作文500字 篇九

两旁的柳树甩着长长的头发,头发在空中飞舞。数下的五彩缤纷的野花探着头,观察着世界。沿着石子路走,就来到了一个玩玩的供桥,小桥的扶手上有两排石头狮子好像正在守着公园。湖水倒影着小巧的生影和小桥形成小圆圈。湖底几只小鱼正在“玩鲤鱼跳龙门”的游戏呢!走过小桥,爬上小上坡,就来到了凉亭,亭内有许多人有的说话,有的玩耍,还有欣赏美景。

站在凉亭内,放眼望去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眼前的湖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湖水真美啊,美得像一幅优美的画。远处的荷花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长出了莲蓬。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扑通”青蛙运动员正在比赛呢!小鱼们在湖水里嬉戏。蜻蜓正在湖水上飞舞,几只蜻蜓在湖面上伸出尾巴点着水面。

10.晴晴的话题作文 篇十

门口摆了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着一个作文本,本子中间搁了一支铅笔。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一段与爸爸妈妈有关的话题作文,要求250字以上。

晴晴不知道怎么写,就靠在门方上想。

晴晴今年八岁,上小学三年级。她三岁半那年,父母外出打工,中途一直没回来过,家里就她和奶奶过。

于晴晴而言,爸爸妈妈只存在于每个月打回来的电话里。所以,晴晴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写这篇作文。

屋里的电话响了。晴晴回过神来,正要冲进去接电话,奶奶却先她一步接了起来。

奶奶接电话的时候,晴晴又靠在门方上冥思苦想。

奶奶從屋里出来,满脸堆笑地对晴晴说:“你爸妈回来了,估计下午就能到家。”

“那我去村口接他们。”听说爸爸妈妈回来了,晴晴把本子一合,迅速塞进了书包里。

“看你急的,还有一个多小时他们才到,你把作业做完了再去,差不多。”奶奶说

“不,我现在就去。”晴晴说得很坚决。

奶奶摇了摇头说:“村口风大,把跳绳带去,冷了你就在那儿自己跳跳,暖活暖活身子。”

晴晴慌忙急火的从书包里扯出跳绳,撒腿便往外跑,书包从桌上掉了下来,里面的书本撒了一地,她也不管不顾。

村口的风真的很大,吹乱了晴晴的头发。晴晴站在那棵高大的老槐树下,用手拢了拢头发,眼睛死死地盯着那条进村的公路。

那条通过山外的公路窄窄的,显得很瘦,转个弯就不见了。晴晴跺了跺脚,不由自主的向拐弯处走去。

风呼拉拉地打在晴晴的脸上,可她一点都不觉得冷,她心里热乎乎的。

晴晴一边走一边甜甜的想着心事,很快她便到了公路的拐弯处。可是,到了拐弯处,她抬头前往一看,公路又在下一个拐弯处消失了。

晴晴犹豫了一下,又向下一个拐弯处走去。当晴晴走到下一个拐弯处的时候,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她看到公路像一根长长的飘带,弯弯拐拐的往山下飘去,直到消失在她的视野中。晴晴目不转睛地看着山下,她希望那辆每天都要从村口经过的中巴车,突然出现在她的视野里。

晴晴又回到了槐树底下。为了避害风,她蹲了下来。晴晴在槐树下蹲了一会儿,她的脚越来越凉了。她又重新站了起来,从鼓鼓的裤袋里扯出跳绳,一蹦一蹦的跳了起来。

不知跳了多久,晴晴隐约听到了有汽车开过来的声音。她将跳绳提在手里,靠在老槐树上,凝神静气,竖着耳朵,仔细聆听。对,是汽车的声音。晴晴的心“砰砰砰”的一阵狂跳。

那声音越来越近。晴晴终于看到那辆中巴车了。中巴车刚在她面前停稳,十来个男男女女便大包小包的从车上挤了下来。

晴晴刚想上去,却突然才想起:“我爸爸妈妈长什么样子呢?”晴晴这样想的时候,心一下子便沉了下来。

那些人看了一眼站在槐树下的晴晴,然后背着大包小包,有说有笑地往村里走去。

晴晴孤零零的站在老槐树下,看着那些人有说有笑的走远,眼泪扑漱漱地往下落。

11.浅谈初中话题作文的写作训练 篇十一

话题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具体事物为话题, 另一类是以抽象事物为话题。两者都给了学生最广阔的空间, 真正能体现内容开放、形式开放、体裁开放。而要真正写好话题作文, 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准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话题作文大都没有设置审题的障碍, 写作时比较容易切入。但这种“无障碍”又使得一些学生容易忽略审题, 有的把话题当做文章题目, 没有新意;有的随心写, 根本不考虑话题的范围以至于背离了主题……凡此种种, 要写好话题作文, 不仅要对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细心推敲, 还要对所给材料或提示语进行斟酌, 因为这些材料和提示语不仅是对写作思路的引导和启发, 也往往是对话题的一些暗示、要求或限制。所以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 教师应精心指导学生审题。

二、拟题新

常言道:“秧好一半谷,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若有一双漂亮的“眼睛”, 读者就会被深深地吸引。因此, 拟题应着眼于一个“新”字, 力求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新体验, 让人有一看为之震撼的感觉, 切忌普通化, 落入俗套。从立意上来讲, 要“宽窄适度”“量体裁衣”, 要使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话题作文又如何使标题吸引人呢?

1.巧用修辞来增强感染力, 用比喻义把意思生动鲜明地表达出来。如《我渴望妈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 简洁含蓄, 富有深意。

2.善用引用。 (1) 引用古典诗词来做题目有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用它们做题目一是不落俗套, 二是富有亲切感, 能引起读者的情趣。 (2)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 一些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 引用歌名或歌词做文章的标题, 既活泼风趣, 又能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去。

让作文标题新颖、能吸引读者, 当然不止这两种方法。但是, 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种方法, 都要讲究“新”, 若能考虑到这些方面, 必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三、选题准

话题作文一般不限文体, 目的在于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裁, 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 选择便于自己抒写的文体, 能够展现才情, 张扬个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就没有文体。一些学生误解了这个“文体不限”的含义, 写出来的话题作文“四不像”, 记叙文不像记叙文, 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散文不像散文。因此在写这类文章时, 指导学生下笔前先确定好文体, 然后再依着该文体的基本要素往下写。

四、选材准

文体确立后, 还要注意准确恰当地选材。一些学生写作文时不精心选材, 要么选材宽泛, 只是一些表面感觉, 写得笼统, 不具体、不深刻、不真实, 没有精彩的场面、感人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 整篇文章内容空泛、干瘪, 没有感人的力量。中学生作文的选材, 要善于以小见大, 化虚为实, 写我们周围的小人物、小事情、小场景, 曲径通幽, 以此达到反映时代变化的目的。

五、立意准

要立意准确, 一要做到文章表达的主旨是积极健康的, 不能总是“苦啊愁的”, 给人一种心情沉重的感觉。二要有创新, 对于同一事物, 要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如以“0”为话题, 对“0”的理解可以宽泛一些, 既可以把它看做是数字, 也可把它看做是圆形, 还可以表示一家人团圆或事情圆满结束等, 并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同一个话题, 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 这些形式新颖别致之作, 可得到他人的好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事事知晓, 善于表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独特眼力, 以此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六、表意准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 是作者抒发情感, 抒写心意的重要手段。要做到文笔流畅、生动感人, 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篇目, 积累一些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语言, 不仅要用准, 而且要用出新意。

12.夏天的公园作文400字 篇十二

我的右边是一条石头路,路上有一个小姐姐在骑自行车,带着她的小狗狗玩。

我的后面是一个玫瑰花丛,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使人心情十分舒畅。

有一个小姑娘,穿着粉色连衣裙,金黄色的头发下有雪白的皮肤,水灵灵的大眼睛像宝石一样,她正看着那朵美丽的玫瑰花,耳朵上还别着一朵美丽的野花。小女孩很开心地笑了。

我的前面有三棵柳树,柳树上的鸟儿有麻雀、鸽子等等。鸟儿们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可爱活泼又调皮的小松鼠在地上跑来跑去,小花猫在草坪上又跑又跳。

三棵树后面有一个小池塘,池塘中间有一个十分矮小的亭子,是给鸭子等在水上游的动物的栖息地。亭子四周都是水,水上面的有母鸭子带着小鸭子游泳,还有鸳鸯。水下面有小鱼,草坪上有一个人蹲下来,在给小鱼儿喂食。水面上还有个喷泉。

公园外貌是是高楼大厦,楼房幢幢。

13.公园里的夏天作文300字 篇十三

一进了公园,小鸟就“叽叽喳喳”地叫着,好象在说:“欢迎,欢迎!”知了也“吱吱”地叫起来了,好象在抱怨:“好热,好热!”一阵微风“呼呼”地吹过,知了又“吱吱”地叫了起来,仿佛说:“这下凉快多了。”

这时一阵清香吸引了我,我随着这股香味找去,走到了一个小池塘旁边,小池塘里的荷花散发出的清香吸引了大批游人,也吸引了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啪啪”地拍着翅膀围着荷花翩翩起舞。小鱼“啪”地一声跃出水面,又“扑通”一声钻入水底。小表蛙在旁边“呱呱”地叫着,好象在说:“看!我们的‘团队’行吧?”

突然,一阵雷声“轰隆隆”地响过,接着,大雨“哗啦啦”地下了起来。游人们只好跑进亭子里躲雨。两位老爷爷拿着象棋进来了,他们一边下棋,一边吃瓜子。旁边观看的人不时地为他们喝彩。小亭子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雨停了,游人们又开始欣赏起公园的美景来了。

14.中考话题作文常见的几个误区 篇十四

一、误把“话题”当“题目”

“话题”与“题目”, 二者既相关却又有不同。“话题”是所限定的写作范围, 是进行思维的中心点, 往往内容都比较宽泛, 涉及面比较广。因此, 话题作文常常要求考生自拟题目。可是许多考生却直接用话题来命题。如要求以“幸福”为话题, 学生的作文题就是《幸福》。因为材料给的是一个话题, 也就是说, 题目都比较大, 学生不易把握, 往往难以下笔, 写出的作文也就空泛无物。所以, 考生应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一个符合选材内容的更小更新的题目。如以“幸福”为话题, 就可以拟《我和幸福有个约定》、《别让幸福擦肩而过》、《缝在衣服上的爱》、《幸福的滋味》、《拒绝幸福的“侵蚀”》等。

二、误把“文体不限”当“没有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有“文体不限”的要求, 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 给考生提供了选体的自由。其实, 同一个话题的作文, 学生的生活实践不同, 立意与选材上的不同, 写出来的文章体裁也肯定各不相同, 如同样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有写成议论文的, 有写成记叙文的, 也有写成夹叙夹议的抒情散文, 甚至有的写成了说明文的。但对个体考生而言, 一旦选定了某一种文体, 就必须按这一文体去行文, 不能不管文体, 信马由缰, 切忌写成“四不像”文章。一般来说, 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如果擅长写记叙文, 在记人叙事中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如果擅长写议论文, 在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中, 要有鲜明、正确的观点, 要有充分有力的论据, 如果擅长写说明文, 就要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准确使用语言。总之, 写什么必须是什么, 写什么必须像什么。

三、不扣话题, 若即若离

“围绕话题”是话题作文的唯一限制。能否紧扣话题、突出主旨是评卷老师紧抓不放的。由于有的考生对其置之不理, 考卷中便出现了不少不符话题的离题之作:

1. 任意扩大话题的外延, 写似是而非的内容。如有的考生将“感激”写成“感动”。

2. 整体偏离。指文章内容全部没有落实题目要求, 比如, 题目要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 有的考生拟题“要做个诚实的人”, 全文大谈诚实, 忽略了“诚信”中“守信”的意思。

3. 部分脱轨。即行文中出现离心句、离心段, 使得部分内容偏离题旨和文章中心。比如《我关注“神舟”八号飞船升空》一文, 记叙“我”全天守候在电视机旁关注飞船的情况, 中间写母亲教育“我”不要因此耽误学习, 顺势写“我”以前痴迷于电视导致学习退步的经历, 结尾又写“我”看飞船而感到自豪一事。文中插入“影响学习”的一段就偏离了题旨。

造成偏离题旨的原因, 主要是写作时审题不准, 错误地理解了题意。比如以“责任”为话题作文, 你若将它等同于“任务”, 就会写别人“指定”你担任的工作, 而不是写自己“应尽”的职责。曲解题意, 写作就极容易离题。其次是扣题写作和围绕中心写作的意识不强, 写作时随意性大。特别是话题作文, 不要以为只要把写作内容锁定在话题范围之内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 符合话题理所应当, 扣住自己拟定的文题写作也很重要。三是没有掌握一定的点题方法。比如有的同学重视开头点题而忽视结尾扣题, 结果在中间部分跑了题。

四、选材贪大求全, 内容空泛

考场作文大多有字数限制, 其容量极为有限。有的同学往往忽视这一点, 想在自己的作文中装进尽可能“丰富”的材料, 尽可能“全面”的观点, 尽可能“充分”的感情, 想要面面俱到, 结果是面面不到。如有关“环保”的话题, 有的同学既想谈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 又想谈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还想谈环保的措施, 最后还不忘呼吁人们都要提高环保的意识, 承担起环保的责任。在有限的篇幅内, 怎能将这些问题一一谈得清, 谈得透?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已。平时学生作文的选材常出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忌“信马由缰”不着边际。

文章主题集中突出才有“冲击力”, 可有些学生贪大求全, 面面俱到, 搞“多头并进”, 这样反而费力不讨好。例如, 以“朋友”为话题写作, 有的同学把家庭、学校、社会, 人类、物类各种“朋友”, 凡感兴趣的一股脑塞进作文;写“与——对话”, 有些学生则海阔天空, 闲聊瞎侃。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对文体把握随意性大。写成“临界文”或“四不像”。因此, 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在命题范围内, 通过对纷繁的生活表征和积淀的审美印象进行盘点, 并与内心的创造冲动印证, 精准地确立自己要表达的主题, 做到心无旁骛, 思绪不外驰, 确保文章主题鲜明、集中、突出。

2. 忌“顺手牵羊”不作深究。

话题作文取材立意空间广。往往想写、可写的东西很多, 不少学生消除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 却又容易犯“鱼目混珠”的失误。例如, 以“亲情”话题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能反映亲情的人和事多如牛毛, 有的学生不能从“真、新、深、独”的要求出发, 通过反复比较, 精心思考选取典型材料, 而是信手拈来一个, 以为符合题意就行, 如此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是平浅之作。因此, 教师要提醒学生消除这种作文时的懒惰心理和草率态度, 鼓励学生工于构思、勇于创造。

3. 忌“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中学生写话题作文, 提倡“开口”小, 以小见大, 这样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但不少学生选材立意时就事论事, 以小见“小”, 不能做到言近而意远, 题浅而旨深。例如, 以“幸福”为话题写作, 不少学生避重就轻, 少惹麻烦, 选取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表现自己对“幸福”的感受, 认为这样稳实可靠, 而忽视对“小事”本身的裁剪与挖掘。这种无视生活的普遍意义、本质意义, 缺少对人类自身深切关注的写作习惯, 断然不足取。

15.揭开话题作文神秘的面纱 篇十五

【关键词】话题作文;明确;深刻;新颖;文采

第一,审题的明确性。

审题明确是考试作文的基本要求。有些话题,如“诚信”,其概念的内涵与层面比较单一,概念易明确,但像“财富”这一话题,其内涵与外延比较丰富,就需要分解概念,在话题转化上下功夫。话题转化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话题的转换有两个关键:

首先是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乏。话题作文要求之一是内容具体。一篇文章能够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一篇好文章,说不清道不明就不是好文章。“化大为小”是指作文题目或作文范围大,写作时宜从内容具体的小的事物入手,写出属于你的那一个。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如“财富”这一话题,“化大为小”后内容如图所示:

通过“化大为小”,就可以确立写作的内容了,如“知识,我最可宝贵的财富”、“贫穷,我最珍贵的财富”,这样写往往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其次是化虚为实。一些作文题目或话题看起来颇为抽象,如“成熟”、“思念”、“诚信”等,如果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其内容往往会很空洞。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对此话题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之成为直观可感的形象。如“思念”话题这样写到:“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思念是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举家团圆时桌边空着的那张座椅;思念是白发老母一遍遍默念儿女的名字,是躬着腰的父亲一遍遍擦拭装着儿女照片的相框……”恰当的运用这种手法,能使抽象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第二,立意的深刻性。

“意”是文章的灵魂。古人曾说过:“意犹帅也。”这就是强调立意的重要性。深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写记叙文,应着眼于对人物思想品质、精神世界和事件的影响的挖掘;写议论文,应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核心,探讨事物的内在属性。作文立意要注意道德导向:倡导助人,倡导关爱,倡导文明,倡导善心。爱讲实话,就讲人间真情;会编故事,就颂人间真善美;敢发议论,就崇尚高尚,痛斥邪恶;面对爱的表白,要选择理智;面对乞讨的残疾人怀中直喊“渴”的女孩,我选择给她买水;面对后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由选择冷漠到选择叫她一声“妈”。

要做到立意深刻,必须求“新”、求“深”。求“新”指的是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也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启动开放思维、批判思维、求异思维,我们的文章才会出现全新的、发人深思的观点。请看下列创新观点实例:①由“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想到“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②由“开卷有益”想到“开卷未必有益”;③由“酒好不怕巷子深”想到“酒好也怕巷子深”。求“深”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挖掘客观事物的深远含义,写出自己的独特的看法、独特的感受、独立的思想。如“财富”话题,一些同学立意不深的原因是局限于物质财富,囿于自我的狭小的天地,停留在健康与家庭、荣誉与幸福上。而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如“奉献,我最大的精神财富”,“苦难是一笔财富”。

第三,选材的新颖性。

材料是一篇文章的血肉。现实感、时代感强的材料能使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陈旧平庸的材料则使人心生厌烦,不愿卒读,因此话题作文的材料必须新颖。例如“心灵的选择”话题,可以写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得与失,利与害,情与理,情与法,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卑鄙……如有的同学写解放军战士在抗洪抢险中舍己救人的生死抉择,化工厂厂长在利润与环保之间找到最佳方案,肇事司机逃离现场又回头把撞伤的孩子送进医院,代买彩票中奖送还给毫不知情的主人,受骗者把准备甩出的假币收回来撕的粉碎,填报志愿是奉父母之命还是自己选择,在填报母亲姓名时生母与后妈两个好妈妈填上哪一个,好朋友偷人家的钱要不要举报,爸爸破产了“二奶”跑了老头子回头我要不要原谅他,当记者的妈妈写信告诉女儿一个共产党员要作什么样的选择……这些选材都非常新颖。

第四,形式的多样性。

话题作文设计的一个用意就是让学生能够选择和运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文体,这就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自我的空间。逻辑思维占优、论辩能力强的,可选写议论文;想象力丰富,可以写小小说、寓言、童话等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感情充沛、文采不错的,可选写散文;还有书信、日记、多幕剧、报告等形式。这几年高考,作文形式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都出现了许多佳作。

第五,语言的鲜活性。

也就是努力使语言新鲜活泼、形象生动。怎样使语言新鲜活泼、形象生动呢?一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且能调动人体感官体验的词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二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学会引经据典,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三要了解各种句式不同的表达功能,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具体地说,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排比句构筑一道亮丽的风景。无论是哪种文体,大量而恰当运用排比句,可以使文势增强。

如《说“安”》这样写道:“‘纵览历来国与家,成由安者败于乱。’春秋战国,年年战乱,民不聊生,人心涣散;三国鼎立,战乱不休,人民受苦;宋元之时,烽火不断,国人遭殃。”

(二)用精彩的比喻句为全文增色。比喻,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深邃的道理。它有助于说明和描写,而且可以增加情趣、增加文采。

如《零的断想》这样写道:“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在迷茫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世界充满了怨言与不满的人的眼里,零永远是一个令人消沉的符号。在他眼中,零是一个无底的深洞,是一个黑乎乎的陷阱,是一个令人恐怖的血盆大口,是一个制人于死地的枪口。”这一系列的比喻想象丰富、奇特、新颖。

(三)连用古诗词使文章神采飞扬。要使文章有文采,并有文化底蕴,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引用和化用诗文名句,“拿来”为我所用。这些诗词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如《幸福是什么》文中有这样一段:“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四)巧用题记增光彩。

如《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中的题记: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

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

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题记用了三个整句,指出了三种人对别人与对自己的不同态度,于鲜明对比中紧扣了题中“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的观点,暗示了作者清晰的行文思路。

16.以夏天为话题的作文 篇十六

初夏的早晨是凉爽的,人们推开门,打开窗,尽情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一阵小风吹过,满身心的舒爽全都袭了上来。渐渐太阳红扑扑的脸便出现在地平线上。傍晚时分,天凉快下来了,大树下也热闹了起来。老人们搬着小板凳坐在树下,悠闲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唠唠家常,下下棋,打打牌。就连小虫也不甘寂寞,赶趟儿似的出来了。听!学识渊博的蝉发言了:“知了,知了!”仿佛它什么都知道。这时,蟋蟀这位天生的音乐家开始演唱了:“窭窭窭窭窭……”它们的声音一直伴人们入睡。小河再也闲不住了,它四处奔跑,召唤着小青蛙,小鱼来安家落户。当小青蛙来了之后,小鱼就更加□了,一会儿冲击石头,一会儿拍打岸边,一会儿又搔搔蝌蚪的痒痒,总也闲不住,有时还让我们去河里嬉戏、玩耍,河边的柳树看了也来直点头。

一抹殷红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去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仔细看,会看见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像置身于轻纱般的美梦似的,会使你远离烦恼的困扰。初夏的夜晚是迷人的。搬个躺椅,坐上去,抬头仰望星空,那皎洁的明月挂大天空上,迷人极了,此时不由得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

初夏暖和而不炎热,凉爽而不寒冷,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其次就是夏雨的激昴。由于是初夏,刚告别了春天,所以多雨。雨横风狂五月暮,磅礴的夏雨常常伴随着轰轰的雷响倾然而下,瞬间迅猛地冲击着裸露的大地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湖里的水开始漫了上来,平静的湖面仿佛是一个锣鼓被雨水疯狂地敲打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风儿也不似以往的柔和,开始与夏雨对唱起来。“呼——呼——呼——”“哗——哗——哗——”,它们一唱一和,仿佛是在唱摇滚乐。激情的火花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光亮,随着一声清脆的霹雳,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大雨疯狂着,狂风咆哮着,激昴的曲调渲染着周围的一切。

等到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雨就退了。太阳渐渐高挂空中,初夏的太阳仿佛没有光芒,不像炎夏那样毒,人们都漫步在街上,呼吸这雨后的新鲜空气。

17.百荷公园的夏天作文 篇十七

清晨,太阳从东方笑眯眯地探出了头,公园里顿时热闹起来。知了在树上“沙沙”地叫着,好像在欢迎到公园里锻炼的人们。他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羽毛球,有的在散步,还有的在河边练嗓子……“叮咚叮咚”,一条条活泼可爱的小红鱼在湖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有的在水里捉迷藏,有的浮出水面在欣赏风景,还有的躲在柳树下乘凉。

池塘里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宽大的雨伞,为小鱼带来阴凉。咦,那不是神话故事里的宝莲灯吗?它怎么落到池塘里了?它不是只有一个吗?怎么会有这么多……哦,原来是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开了绚丽的花瓣,在争先恐后地让太阳公公评一评,谁最漂亮呢!

夜晚的.公园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在鹅卵石上嬉戏打闹,大人们站在桥上等待着喷泉的出现。突然,喷泉出来了,有的白,有的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绿,有的紫,五颜六色;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像雨伞,有的似拱桥,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美丽极了!

18.话题作文:夏天的公园 篇十八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19.谈初中话题作文的审题 篇十九

那么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然后限定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前的半命题、命题及材料作文,是一种崭新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作文样式。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提示性文字材料、话题范围、注意事项或要求。话题作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不限(即不限文体、不限主旨、不限具体内容及不限题目)一强调(强调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由于它在写作范围、文体形式、具体要求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创造力,能够让学生放飞心灵、放飞个性。话题作文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因此给大多数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但同时我也发现,因为开放,很多学生审题不仔细,误认为话题作文就是没有限制的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是像挤牙膏一样想一点写一点,到最后无话可写,就东拼西凑。这样怎能得到好成绩呢?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要审题准确。那么怎样审题呢?下面谈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读懂并吃透材料,理清材料和话题的关系

一般的话题作文都会有一段材料,材料对于审准题意非常重要,写话题作文,最主要的是要吃透话题材料理清材料和话题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话题材料起着由头的作用,要么提供一个事实,要么述说一段小故事,用意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景。揭示语要么对材料作解释,要么作补充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材料,拓展思维。话题是由话题材料延引出来的,是在话题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以是话题范围仅仅在材料所蕴涵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涵的意义。因此审题时,一定要把隐含在材料中的蕴涵意义和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体悟出来,并据此立意才能确保作文不走题。

二、读准提示语或导语,善于“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一般来说,材料有难度的,下面多有提示语暗示,如果材料不难,则没有提示语。从审题来说,读准提示语是在读懂材料前提下的,借助提示语揣摩命题人意图是审题的关键,命题人提示你的肯定就是最准确的。还有一些习作前的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学生的写作激情。可别小觑这些提示语或导语,它们也是作文题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呢。

话题作文由于范围宽泛,给学生的把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写作前首先要读准提示语或导语,善于“化大为小” “以小见大”。如一个西瓜,洗净后只有切成小块才好下口。话题作文的写作也应如此。我们可以将话题化为几个契合话题的子话题,然后从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一个易写好的来写。不能什么地方都写,应只写话题中的某一个方面。“择其一点,不及其余”。还要从小处落笔,通过对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不要人云亦云,没有个性。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三、审清作文要求

一般话题作文都有题目自拟和文体不限或者还有字数等的要求。对于这样的要求,很多同学掉以轻心。许多学生的文字功底很好,材料也选得不错,就是没有按照要求去写,结果也令人唏嘘叹息。要知道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题目可以自拟,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不等于没有要求!

作文题目的拟定首先要准确,角度要小,内容要尽量具体,还可以在凝练、含蓄、新奇、优美上下功夫,力求使阅卷者“一见钟情”。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一个好的标题,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整篇文章的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切记不要把话题当标题。命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自己将要写的文章进行立意和选材方面的思索、辨析、筛选和凝聚的过程,所以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文体不限”让学生在表达方式上有了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广的表达空间。但淡化文体,不限文体绝不等于不要文体,任何文章都是靠一定的文体样式来表现的。文体不限是指学生可以采取任何一种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而不能理解为写出来的作文可以不属于任何文体。就是说最好选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这样才能较好地展示自己的写作功底,另外选择一种体裁就一定要按照体裁的要求去写。切不能以为文体不限就是空前的解放,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事先既不做打算,不列提纲,写作中更随着思维的跳跃,任意挥洒,最终把作文写成"四不像":叙事不像叙事,议论不像议论,说明不像说明,抒情不像抒情。自以为突破限制便是创新,却不知如此为文非驴非马,不成文体,很难得高分。

上一篇:电信运营企业服务营销下一篇:大班上学期家长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