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财政局实习报告(精选8篇)
1.推荐财政局实习报告 篇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社区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对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社区建设统筹协调力度不够,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市、区县两级政府都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但从调研情况看,部分区县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重视不够,不少地方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统筹力度不够;部分区县对社区建设工作的考核力度不大,造成街道在抓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上缺乏足够的动力。市和区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关部门工作协调配合不够的问题,社区建设资源、人力和投入分散,整合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尚未根本突破,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一是街道职能转变不到位。多数街道还承担着发展经济的职能,工作仍然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未能把城市管理、社会保障放在首要位置,对辖区内的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统筹不够,使许多行政工作未经“过滤”直接下压到社区。二是条块关系不顺。街道对区政府派出机构的管理监督没有落实到位,使许多本应由部门办理的工作交到街道,又由街道下压到社区。三是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变成简单的工作任务下交。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许多部门把工作重心延伸到社区。一些部门热衷于在社区设机构、挂牌子、发报表、派任务,把一些属于自身的行政事务推给社区,致使社区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绝大多数部门都只是交工作任务,不安排工作经费,使目前社区居委会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上级行政机关和部门对居委会的考核、检查多,材料、报表、会议多,指派任务多;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户了解情况的时间少,为社区群众服务少,社区工作经费少。
(三)社区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社区基层管理服务力量整合不够。一是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社区居委会工作力量普遍不足,社区干部绝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应付政府下派的工作任务,组织居民办理社区自治事务的作用发挥不够。二是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民间组织培育、指导、管理、监督不够。社区民间组织尤其是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总量少,平均每个社区民间组织不到2个,志愿者服务组织不到2.5个,居民参与度低,活动开展无序。三是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物业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新区一般都设有自成体系的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关系不顺;老居民区受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结构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行现代物业管理,社区居委会在组织居民开展自助式物业管理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四是社区对几类特殊人员的管理服务滞后。社区对企业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的凝聚力不强,管理服务不到位。
(四)社区服务发展整体滞后,与居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差距较大。一是社区服务发展状况与居民的需求不相适应,社区服务设施缺乏,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二是社区服务定位不准,界定不清,宏观政策制定上缺乏分类指导。三是不少促进社区服务发展政策措施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再就业扶持政策等相关政策衔接不够,难以有效落实。四是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社区服务资源整合不够,社区服务的兴办主体单一,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等社区新型服务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社区单位后勤化服务进程缓慢。
(五)社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社区工作服务设施、工作经费、干部待遇等基础条件十分薄弱。社区建设经费没有纳入市财政预算科目,致使社区建设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市里对社区建设人、财、物等问题相关文件有原则性规定和要求,但缺乏具体的标准和措施,到基层往往成为“空文”,难以落实。一是社区工作服务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全市还有近800个社区无工作服务用房或不能满足工作的基本需求。二是社区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街道城关镇财政年均拨付社区工作经费8142元,其他乡镇财政年均拨付社区工作经费3567元。其中,有8个县城关镇财政拨付的社区年均工作经费不到2000元,有的只有1200元;36个区县的社区没有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三是社区干部待遇普遍偏低,全市街道和城关镇社区书记主任月报酬平均只有490元(主城区平均730元,渝西和三峡库区平均400元),其他社区干部报酬更低,有的每月只有100元。尚有15个区县没有解决社区干部社会保险,16个区县只解决了部分险种。11个县没有落实9年以上离任老居委会干部的补贴,已落实的区县中只有9个的最高补贴超过了每月100元。由于条件差,待遇低,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坚持把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基础工程,总结我市社区建设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外地好的做法,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全市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全市社区建设应坚持以社区党的建设为统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社区服务为主题,健全四大机制,强化五大功能,完善城市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明确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健全四大机制: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增强社区建设的合力;健全科学运行机制,创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社区工作运行机制,理顺社区管理关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各方参与机制,推进驻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拓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鼓励社会各方参与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切实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扩大社会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格局。
强化五大功能:不断强化社区管理、服务、自治、维护稳定和促进文明的功能,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强化社区管理功能,即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机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完善城市基层管理网络,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即始终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要求,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即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完善自治制度,创新自治载体,拓宽自治领域,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强化社区维护稳定功能,即着眼于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健全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社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区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增强居民的安全感。强化社区促进文明功能,即立足于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推进社区教育,繁荣社区文化,丰富社区活动,塑造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文明市民,建设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和谐家庭,培育“互助友爱、融洽和谐”的社区人文精神。
(二)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加大在街道社区辖区内的集贸市场、商务楼宇、工业园区、特色商业街、居民楼院、住宅小区、行业协会、流动人员服务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使党组织的设置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探索建立社区建党委、楼宇建支部、“单元”建服务岗的新型社区党组织网络体系,扩大城市党的工作覆盖面。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社区党建统揽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明确社区党组织政治领导、组织保证、力量整合、重大事项把关、工作监督等五项职能,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会议制度,加强对社区治理和社区共建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党员代表议事会议制度,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居民自治的领导。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服务群众、带动群众相互服务的“双带”作用,大力推行“党员联三户”(贫困户、信访户、专业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等制度,进一步壮大红岩党员志愿者队伍,发挥社区党员服务群众的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党组织服务党员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强化分类管理,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不同党员群体的特点和情况,积极推行“五管”的管理办法,即对流动党员,由社区党组织依托社区流动党员活动站进行“协管”,构建以街道流动党员服务站、社区流动党员服务分站、居民小区(楼宇)流动党员服务点为主体的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体系;对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实行社区党组织“接管”;对党组织关系留在原单位的退休职工党员,实行社区党组织与原单位党组织“共管”;对在职职工党员,推行回社区报到制度,实行“工作时间单位党组织管,在家时间社区党组织管”的“双管”;对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中的党员,实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党组织“托管”。
2.切实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城市基层管理网络。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社区建设必须不断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适应社会结构重组、利益关系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的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创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为此,建议:一是继续推进街道职能转变。深入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向街道下放事权,规范明确街道“统筹辖区发展、突出社区建设、强化城市管理、组织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强化街道对辖区事务的统揽能力,逐步建立起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完善对街道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社区建设在街道工作考核中的权重,引导街道工作重心转移。二是多管齐下切实改变社区行政化倾向。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建立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申报准入制度,实行统一审核、归口管理。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行机制,对批准进入社区的行政事务,切实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社区工作力量,切实解决有人办事问题,使社区居委会有足够人员和精力组织居民开展自治。三是健全党组织领导、居民决策、居委会执行、民间组织推动、群团组织协同、驻区单位参与“六位一体”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党组织领导,就是要通过制度保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居民决策,就是要建立完善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联系居民户制度、社区民情恳谈会制度、社区民主听证会制度、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等四项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规范民主决策程序,确保社区重大事项由居民群众集体决策,巩固居民群众在社区中的主体地位。居委会执行,就是要提高居委会组织各方力量共同办理社区事务的能力,加强居委会对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充分发挥上述组织共建社区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完善居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社区居委会工作、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的“双评”制度,加强社区居民对居委会执行的监督。民间组织推动,就是要大力培育活动类、维权类、救助类、服务类等公益性社区民间组织,实行社区备案制度,把社区民间组织作为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载体,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组织化程度。群团组织协同,就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工、青、妇、残、老龄等群团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增强社区建设的活力。驻区单位参与,就是要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总的来讲,就是要把增强社区凝聚力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通过理顺社区组织关系,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整合社区各方面力量。
3.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立足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社区服务需要,积极构建以社区公共服务、福利服务、商业服务、志愿服务为主体的社区服务体系。
积极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加强街道“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文体、教育、治安、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运行机制,探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社区文化、体育、教育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尤其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为重点,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广泛开展社区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居民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形成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努力营造文明祥和的社区生活环境。推进社区社会救助服务,加强城市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健全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社区应急预案,畅通公共安全信息传输渠道;加强社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促进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提高社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风险的能力。改革和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增加社区警力编制,推进社区警务室和社区巡逻队、治保组织建设,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平台;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切实推进社区福利服务。适应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的要求,结合重庆实际,建议在不增加政府投入的情况下,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扶持政策,鼓励自治组织、民间组织兴办,并逐步建立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尤其是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的趋势,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促进福利服务社会化,建立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社区资源为依托,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社会参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做好社区残疾人、空巢老人、孤儿、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积极推动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完善新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优化老社区商业服务结构布局,形成体系完备、功能健全、布局合理、业态齐全,便捷、优质、安全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商业服务发展规划,加快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促进商业服务网点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大力发展城市现代流通业,引导扶持连锁企业进社区。同时,指导社区通过建立商业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整合”,使社区商业服务与居民生活有效对接,促进社区商业服务成为我市缓解就业压力的新渠道,成为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
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着眼于推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注册管理制度和服务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共产党员、群团组织成员等特殊人群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广泛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在新建住宅区全面实行物业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在老居民区实行自助式物业管理的有效办法,切实改善老居民区的生活环境。
4.加强几类特殊人员的服务管理,积极应对社会转型的新要求。新形势下全市社区建设工作,要积极应对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变成城市人的深刻变化,着重强化对几类特殊人员的管理服务。
一是加强进城农民工的管理服务。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通过社区平台,切实将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困难救助、法律援助、治安管理、计划生育、房屋租赁、子女义务教育等内容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范围,与社区原住居民一道统筹安排,使农民工享受社区居民平等待遇。社区协助有关部门和街镇做好农民工相关服务工作,向农民工全面开放社区服务设施,引导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使农民工逐步融入社区,逐步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边缘化问题,组织好、服务好、管理好、善待好农民工,切实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质量。
二是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详细情况登记在册,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开展社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提供信息咨询、择业指导、职业介绍,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条件;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支持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加强对“零就业”家庭的关注和帮助,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要因地制宜,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开发面向居民生活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服务和社区公共管理服务的就业岗位,形成社区就业“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大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的社区就业模式,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三是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社区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帮助协调解决离退休人员同原企业的遗留问题。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卫生健康服务,建立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开办养老院、托老所等为老服务机构,使离退休老人得到方便的专业化照料。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使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
(三)关于全市建设和谐社区的推进方式
我市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区发展基础的不平衡,社区建设的价值取向和社区的功能定位差异性较大。因此,全市社区建设应坚持立足“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因地制宜,分片区明确和谐社区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加强分类指导,努力提高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小时经济圈”地区和谐社区建设,应围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突出三大重点。一是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着力提升社区治安、卫生、教育、文化、环境、商业服务水平,尤其是要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障服务管理,健全社区管理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二是以“网格化”理念推动资源整合利用。以街道为主网格,对于因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不能一次全面建立的社区公益服务设施,可以首先在街道建立,确保每一个主网格都配置一套完备的公益服务设施,加强对辖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社区为次网格,按照居民步行20分钟就能享受到社区资源,建立社区服务站以及社区卫生、社区文体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解决城市服务资源缺乏和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同时,按照“有所区别、适度开放、政府补贴、保障安全”的原则,促进社区单位设施逐步开放,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是推进“数字社区”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建立健全以通讯服务热线和网络服务平台为主体,市、区、街、居四级联动的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加快推进社区管理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
渝东北地区和谐社区建设,应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为库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三项任务。一是推进就业,落实救助。充分利用社区平台,组织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加强就业服务;同时,做实、做细救助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二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健全社区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及时发现并有效调解矛盾纠纷,使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发挥居委会直接联系群众、熟悉基层的优势,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三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邻里和谐。三峡库区城镇社区大多是移民迁建形成的新社区,要通过社区的凝聚作用,使居民之间迅速熟悉,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渝东南地区和谐社区建设,应围绕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促进农村人转化为城市人。促进居民逐步转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习惯,改进人际关系,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二是推进“村改居”工作。促进新社区管理模式由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变,促进自治模式与城市整体规划建设、社会资源共享等要求相协调,将“村改居”纳入统一的市政建设规划,实现市政建设同步跟进。三是做好失地农民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促进再就业;落实失地农民救助服务,强化社会保障。
(四)关于全面建设和谐社区的保障措施
根据全市建设和谐社区新任务要求,下一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工作措施。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社区建设的力度和社区发展的速度。外地经验和各地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领导认识到位,抓社区建设的力度就大,社区建设的成效就越明显,就越会受到居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此,建议:
一是健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进一步强化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能职责,落实专门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具体负责全市社区建设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对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统揽。同时,要求各区县成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充分保障,措施上保证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各级党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和部门对口帮扶社区制度,指导和扶持社区发展。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能职责,强化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将工作重心下移社区,服务到居民,进一步形成各部门合力推进社区建设的生动局面。
三是健全各方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组织等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形成社区资源共享、事务共管、文明共建的局面。
四是按照六中全会关于“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建设的绩效列为考核内容”的要求,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对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的综合目标考核,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和奖惩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必须建立有力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为此,建议市财政将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科目,保证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投入。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要围绕解决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工作经费不足、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下等问题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加强社区工作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六中全会关于“加大对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的要求,建议政府继续加大投入,解决目前800个社区无工作服务用房或工作服务用房不能满足基本工作需求的问题。继续实施好已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城市基层阵地建设工程,在2006年已新建20个街镇社区服务中心、200个社区服务站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再新建80个社区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800个社区服务站,预计总投资3.84亿元,其中社区服务中心每个80万元(800元/平方米×1000平方米),共计6400万元;社区服务站每个40万元(800元/平方米×500平方米),共计3.2亿元。建议资金筹措按照市和区县财政两级共担、以区县财政为主的原则,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社区服务中心每个补助30万元(合计80个×30万元/个=2400万元)、社区服务站每个补助10万元(合计800个×10万元/个=8000万元),共计1.04亿元,每年约需投入2600万元。
二是保障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工作经费包括基本运行经费(水、电、气和通讯费用等)和活动经费两部分。根据调研情况测算,每年社区基本运行经费主城区每个社区不低于2万元、渝西地区每个社区不低于1.5万元、三峡库区每个社区不低于1.2万元,社区活动经费1000户以下的不低于1万元、1000户到3000户之间不低于2万元、3000户以上的不低于3万元。全市社区年需工作经费约6000万元。建议市里出台政策,对社区工作经费予以明确规定,纳入财政预算解决。
三是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按照六中全会关于“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定期培训、考评激励、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的要求,按照不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确定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并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自然增长机制,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同时,以街道为单位,统一为社区工作者全面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议总结九龙坡区等地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自然增长机制的做法,市政府出台政策,制定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的具体办法。
第三,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强化社区建设人才保障。适应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区的新要求,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力量不足、素质不高,社区社会工作者门类不齐、专业化水平低的问题,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是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力量。根据目前社区工作的需要,建议街道及区县政府驻地镇社区,按照居民在1000户及以下的配置社区专职工作者不少于5名,1000—2000户不少于7名,2000户以上的不少于8名;其他镇(乡)所辖社区,可酌情减少配置,但应不少于4名。按此测算,在现有10505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础上将增加约4000余名。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办法,选聘社区专职工作者,满足社区工作需要;将街道、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部分富余人员派驻社区工作,充实社区工作力量。
二是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和管理工作。把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大力推行职业水平认证制度、建立人才库等办法,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就业,选拔高素质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加大考核力度,建立能进能出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的管理。
三是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激励机制。按照六中全会关于“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注意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鼓励年轻干部和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要求,适当扩大从社区居委会主任、党支部(党委)书记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名额,缩小招录(聘)周期,稳定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鼓励与社区建设工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社区兼职。
四是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按照六中全会关于“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到社区工作,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第四,加强工作部署,落实工作任务。
一是建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出台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夯实社区工作基础(人员、经费)等方面配套文件。二是建议《关于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出台后,在适当时候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文件,总结前阶段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区建设工作。
2.推荐财政局实习报告 篇二
在我国,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程中, 大学生的实习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得以提高, 相反的是许多大学生一到实习阶段就进入了茫然状态。实习单位、学校、学生, 就像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 由市场“自由”地支配着, 无法形成一个规范的实习生制度。由此, 问题出现了。由于在校期间找不到合适的企业, 增长自己的见习经验;走上社会时缺乏工作经验, 许多单位在面临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面前, 频频谢绝了怀揣毕业证书的大学生。因为, 从企业的成本角度出发,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企业是大学生的免费“练兵场”。何况, 在没有任何保证和约束的前提下,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企业是别人的培训基地。实习市场的不通畅, 势必造成实习形式的扭曲变形。对于实习生而言, 做为就业前夕的一个硬件, 在无法得到正常的时候, 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去填充和完成;对于用人单位而言, 没有需求也就没有义务, 也就没有责任, 当有需求时则可以充分利用, 更有甚者, 会将实习当成一种资源, 一种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对于学校而言, 在完成既定的理论专业知识教育后, 实习的课程很难成为一种必修的课程, 自然也就难以形成一种硬性的指标和制度。实习市场的不通畅, 最终还是将问题留给了社会。人们在质疑教育滞后, 造成人才与市场脱节的同时, 看到的便是大量的大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工作岗位, 看到的是许多大学生因为就业问题而迷失在象牙塔里。其实,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大学生是否不如农民工不如中专生, 而是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就业市场是否给了他们施展空间的平台。迄今为止, 面对一届高过一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 我们还是无法找寻到一份能够用于规范大学生实习的有效制度。从身份的界定到合法权益的维护, 方方面面, 大学生的实习一年又一年, 流水一般地, 呼唤着新的实习制度的产生。其目的无非在于, 通过“实习”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渠道, 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参加工作的能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汝成提出, 在如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是否能在政府机关设立一些“政府实习岗”, 这些“实习岗”虽然不需要通过公务员录用程序, 但也要经过相关的考试、面试, 提供合适的岗位吸纳一些毕业生进入政府“实习”, 在他们有了一定的实习经验后, 可以到社会上重新找工作。全国政协委员、江苏擎天信息科技集团董事长辛颖梅则认为, 大学生就业难, 除了大环境影响外, “缺乏工作经验”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她建议通过建立“实习生制度”, 形成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实习生制度”不但可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同时也可为实习生提供积累相关工作经验的培训环境, 以及从学习到就业或者从无业到就业的缓冲机会。为了保证“实习生制度”的规范化与常规化, 辛颖梅建议要明确通过税收减免政策, 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其他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定。综上, 笔者则认为, 大学生实习制度是否可以介入政府的行为, 为徘徊在就业门口的实习生们注入新的活力, 在将他们推上马时再好好地送一程。借鉴理由列述一二:一、在面对农民工劳动技能与就业市场相脱轨的前提下, 多年来,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培训制度, 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在很大程度上, 为我国农民工的转型, 特别是新一代农民工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仅以2006年起至2007年3月为例, 中央制定了对农民工的职业介绍补贴和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入资金21.4亿元, 对全国860万名农民工进行了全面的培训, 做到了专款专用。这一财政补贴政策, 不仅投入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同样投入到沿海发达地区, 如广东省2006年获得中央财政补贴1.8亿元, 广东省政府相应拨付了同样的金额。这种以“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命名培训形式, 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培训热情, 全国建立了一批农民工培训基地, 较好地让农民工有序地融入到产业工人队伍中, 改善农民工了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二、针对应届毕业生职业技能、经验欠缺这块短板, 浙江杭州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 (试行) 》。按照这一办法, 2009年杭州市将建立100家以上的见习基地。见习期间, 政府每月给见习学员发生活补贴, 标准是当年杭州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的70% (现为672元) , 另有综合商业保险补贴, 每人半年50元。作为见习基地, 也可以享受到政府的训练费补贴。补贴标准为专业技术类岗位400元/人·月, 非技术类岗位为150元/人·月。见习训练结束后, 见习基地 (事业单位除外) 留用杭州市区生源见习学员, 且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 还可以享受政府部门给予的一次性留用奖励, 标准为1000元/人。此举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可以有效地为当前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减负,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可谓一举两得。实习生制度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是指在政府的规范管理下, 用人单位有计划地安置尚不具备专业背景或行业经验的大学生进行生产和专业实习, 使其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 以奠定良好的从业基础, 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面对每个大学生在就业前都要面临实习培训这样一个事实, 国家是否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像重视农民工的技能提升、像关爱个体工商业者的培育、像保护许多困难就业人群那样, 将大学生的实习列入政府财政补贴的范围, 让我国大学生的实习方式朝着更加科学和务实的方向发展。
3.沭阳县财政扶贫政策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财政;扶贫;调研;报告
为全面总结“十二五”期间财政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提前谋划“十三五”期间财政扶贫工作,近日,江苏省沭阳县财政局会同扶贫办等部门,对沭阳县“十二五”期间财政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对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一、沭阳县“十二五”财政扶贫工作情况
(一)主要成效。“十二五”期间,沭阳县抢抓全省脱贫奔小康重点县政策机遇,围绕低收入农户脱贫和经济薄弱村新“八有”建设达标两大目标,充分利用财政奖补资金,强化措施,精准发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9.5万户、32.7万人,其中扶贫开发人口25.9万人,江苏省级经济薄弱村120个,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6%和7.8%。目前,已脱贫人口14.6万人。
1.低收入农户收入显著增加。沭阳县认真落实财政扶贫政策,整合资金,实施脱贫攻坚到户项目19023个、规模项目868个,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8.6万亩,建成扶贫产业园72个,建设标准化厂房62.1万平方米,促进了低收入农户增收。
2.经济薄弱村新“八有”建设加快。通过产业带动、整村推进、集体经营(资源承包、资产承包)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效果。加强村集体经济培育,采取集体经营、资产出租和县乡财政扶持等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省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民服务中心全覆盖,120个省级经济薄弱村中有114个村基本实现新“八有”目标。
3.产业扶贫有了新进展。在产业化扶贫方面,重点通过发展高效农业项目、标准厂房、发展“三来一加”和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带动贫困户脱贫。如“安阳工艺”公司,先后在胡集、塘沟、十字等8个乡镇、社区设立28个加工点,每个加工点月均产值近百万元,带动农户月增收10万元。在劳动力培训方面,加强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进行转移培训、发展高效农业的技术培训和“三来一加”项目的技能培训,4年共培训转移低收入劳动力4.23万人,受培训农民的就业率达97%。
4.金融扶贫有成效。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公司和扶贫互助社建设,抓住财政贴息奖励、财政资金扶持贫困村互助社等政策机遇,全县共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2.31亿元,发展村级扶贫社38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经营服务项目的资金困难。如刘集镇郇河扶贫互助社,入股会员134户,互助资金72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补助30万元,会员入股42万元,农户借款67万元,借款农户102户,低收入农户的入社率和借款率均达60%以上,62家建档立卡户因此而脱贫。
5.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主要体现在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新农合制度、新农保制度覆盖率的提高和临时性救助的增加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社会保障网络,贫困户因此脱离贫困。
6.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日益规范。主要实行“四制”管理模式:一是专户管理制。在金融机构开设支农专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做到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计划的落实,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拨付。乡镇财政所在收到专户拨入的财政扶贫资金后,根据县扶贫及财政部门的审核意见进行报账,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分段拨付制。项目启动并完成工程量50%后,拨付财政奖补资金的30%;项目完工后,再拨付财政奖补资金的50%;剩余的20%财政奖补资金,待政府审计后,根据审计结果拨付。三是乡镇财政报账制。扶贫资金支出实行乡镇财政报账制,建立“以乡为单位、项目为载体、县扶贫办审核、县财政复核、乡镇财政报账”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模式。项目达到付款要求时,由项目单位向所在乡镇提出验收申请,经乡镇初验,确认达进度要求的,申请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复验,县扶贫办会同项目所在乡镇和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实地查看项目及相关资料。县财政局按县扶贫办验收意见,批准项目单位在乡镇财政所报账,乡镇财政所负责项目资料的保管和项目实施账目管理。四是跟踪审计制。扶贫项目建设完成后,由本级审计部门对全县扶贫项目资金开展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对建设完成的项目拨付最后预留的20%财政奖补资金。
(二)存在问题。
1.扶贫投入仍然不足。上级投入扶贫资金虽然较大,但到具体项目资金还是较少,有限的扶贫资金项目只能覆盖到一部分自然村;地方可用财力不足,配套资金很难解决根本问题,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村组道路、灌渠急需维修。投入与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2.财政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难管理。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农村低收入农户共计258891人,扶贫资金达3.11亿元,资金大多用于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等农业项目,由于农业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差,形成的扶贫资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难以管理。建议上级以文件形式,规定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资金使用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由乡镇农经部门负责对扶贫资产进行登记管理;扶贫资产的经营管理要接受县级财政、扶贫部门的监管,不得擅自转让或出售,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产生的收益用于巩固脱贫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和对贫困农户的帮扶、救助。
3.财政扶贫项目申报投资规模难把握。按上级要求,扶贫资金主要扶持村级农业产业化项目、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片区整体发展项目,项目资金的分配要与低收入人口数量和脱贫奔小康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挂钩。但在项目申报上,由于无具体标准要求,项目的投资规模与经营效益只能预测,因此申报的项目(除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投资规模难以把握。
4.扶贫基础工作不扎实。脱贫与返贫并存,边缘经济薄弱村现象日益显现,贫困户培训针对性不够强,小额信贷政策标准与需求存在差异,互助合作社资金来源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保政策体系对贫困户的特殊政策不完善,扶贫主体单一,“等、靠、要”现象突出。
4.财政局党建典型交流材料(推荐) 篇四
一、创新党建理念,完善党建工作
财政局党支部一班人认为,党建工作必须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党建工作抓起来才好抓。党建工作要虚实结合,立足长远,务求实效。为此,我们倡树“党建、业务一盘棋”新理念,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巩固党建成果,并制定了党建工作思路,完善党建工作程序。在组织建设上,针对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了支部班子,改选了党支部,调整了党小组,并对支部委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党支部书记切实履行机关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参加机关党建的各项活动。其他支部委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党建工作、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摆问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进了班子团结,提高了班子战斗力。近年来,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做出培养发展计划,并有专人负责联系,定期进行谈话。三年中,发展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另有两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创新党建机制,铸就坚强“堡垒”
抓好党建工作,首先就要搞活党建机制,靠灵活的机制调动党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以此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几年,我们重点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包括党政工作制度、业务工作制度两大类37项制度并形成了制度汇编。今年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建立了党员分类管理、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日、民主生活会制度等长效机制,推进了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方面,我局每年都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教育活动,坚持每周六学习,长年坚持不懈,雷打不动,一方面,通过举办座谈会、讨论会、收看党员先进事迹电教片等形式,对党员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今年我们先后开展了向许振超、任长霞、郑培民等先模人物学习活动,集体收看了录像,并让每一名党员谈学习心得,写体会文章;另一方面,开展警示教育,利用社会上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反面教育,警示大家。今年春天,聘请县委党校老师和县检察院同志来局作报告,让身边的人来讲身边的事,效果很好。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既要抓好分管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作为对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还组织了“为党旗添彩,为财政增光”为主题的读书演讲会。每年我们都要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法律、业务“双证”考试,提高党员干部素质。
三、创新党建方式,务求活动实效。
丰富多彩而又灵活多变的党建方式,往往能够激发党员热情,鼓舞干部士气,促进工作。通过上党课、报告会、树典型等多种形式,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严于律已、廉洁奉公,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如今年我们建立了“党员谈心制”,对一些涉及党员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由局领导定期听取干部职工意见,与职工面对面谈心交流,开诚布公,公开透明。尤其针对财务开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集体研究决策,结果向党员干部公开。前不久刚刚竞争上岗的9名中层领导,都是通过落实谈心制度由职工民主推荐后参与竞争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局工会、妇委会、团支部等群众团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了各类职工文化活动。20*年,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县妇联组织的“我爱××、我爱妇联”演讲比赛、县法制办组织的《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以及县委宣传部组织的“苍桑巨变凤凰城”有奖征文比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如“五一”成功举办了职工运动会;“十一”举办了庆国庆文艺晚会。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党员干部对贫困农村和弱势群体十分关注,纷纷捐款捐物,扶贫济弱。几年来,共救助24名失学儿童。20*年5月26日,我局邀请受救助的贫困学生郭斐参加了“爱心献春蕾”座谈见面会,干部职工当场为郭斐同学捐款1310元,使她重返校园。20*年,按照县里安排,开展了“进百村入百户帮民富”活动,通过两名正科级干部帮扶和全体干部职工捐款,帮助北岭乡七一村的郭得武和七三村的朱建凤解决了生产、生活难题。投资10多万元,结对帮扶汀罗镇裕后村、前王村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累计捐款13210元。落实“全民读书工程”,向农民捐赠农业税技类书籍120册,帮助他们找到致富的路子。
四、创新党建内容,促进财政工作。
局党支部并没有就党建抓党建,而是把党建内容延伸开来,深化开去,以党建工作促进机关工作、业务工作的开展。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我们大胆搞工作创新。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县政府采购招标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契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在推进财政改革、实行政府采购、集中支付、推行部门预算、明确“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等方面寻求突破,大胆创新,走在了全市甚至全省前列。通过创新党建内容,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观念和为民意识,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机关作风进一步改善,全体党员干部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大力组织收入,强化支出管理。
5.推荐财政局实习报告 篇五
2015年,我乡财政所在乡党委、政府XX县财政局的正确领导、关心支持下,在财政局各科室和乡直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全所同志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和乡党委、政府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了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实现“保稳定、保运转、保重点、保发展”的四个保障目标。重点支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民生工作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努力实现依法理财目标,进一步完善了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为促进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积极组织资金,努力完成了全年政府机关经费收支任务。
(一)、本年财政总收入预计为7226894.03元,其中:上级财政拨款补助收入预计为7225694.03元,(在职人员工资及福利预计为1866587.94元,退休人员经费预计为339836.29元,公用经费预计为235067元,项目预算经费1678801元,项目追加经费已收入3105401.8元);其他已收入1200元。
(二)、本年政府机关经费总支出预计为7974474.03元。
1、在职人员工资、津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预计支出1866587.94元;
2、退休人员工资、津贴、遗属补助等预计支出339836.29元;
3、公用经费预计支出235067元;
4、项目经费支出情况:预计总支出4784202.8元,其中:村组干部报酬预计支出467055元,行政村办公经费预计支出150000元,消防工作经费预计支出5000元,伙食团补助经费预计支出70000元,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预计支出235526元,财力补助(含农村道路安全管理经费20000元)预计支出110000元,关工委经费预计支出20000元,集镇管理经费预计支出30000元,村大生报酬预计支出59800元,村大生保险预计支18514元,;乡代表活动经费预计支出20500元,农村安全协管员经费预计支出6000元,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费250000元,义务兵优待-生活补助预计支出107338元,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5680元,一般行政管理事务(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预计支出466000元,城乡社区环境卫生-劳务费预计支出78000元,群众文化-其他商品和服务预计支出50000元,农村公益事业支出313500元,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补6000元,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经费19668元,防灾减灾工作经费50000元,基层人武部规范达标建设经费8060元,大型修缮支出124680元,其他支出1762881.8元。
三、认真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补贴政策,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广大农民手中。支付2014年退耕还林资金755786.2元,支付2015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18542.34元,兑付农村低保资金预计62628元;五保户供养款预计65156元抚恤、优抚资金预计117432.5元;农村医疗救助金预计79345元;高龄老人补贴预计85150元,暖冬工程款预计124022元;自然灾害临时救济款预计10000元,残联资金预计6800元。
四、坚持财经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
五、认真完成了财政所日常业务工作。建立健全各类总帐及其明细帐;每月积极组织资金,按时发放工资;每月认真做好会计凭证的审核、填制、过帐等,会计与出纳按时结帐、对帐;做好会计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类会计报表;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今年完成了本单位的工资档案系统管理工作。
六、认真完成了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各项中心工作。2016年的工作打算:
一、认真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二、认真做好年初财政资金预算,努力完成乡人代会所通过的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的各项指标。
三、收入按时足额到位,认真完成上级及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目标任务。
6.推荐财政局实习报告 篇六
2011年“两争一迎”工作总结
自今年南阳市区范围内开展市容环境提升活动以来,我局 “两争一迎”工作在市“两争一迎”工作指挥部、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争一迎”工作总体部署,围绕把光武路打造成为景观路的目标要求,财政局作为光武路路长单位积极组织、协调和督促配合单位和沿街产权单位,开展“两争一迎”活动,基本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现将光武路市容环境提升示范路段建设、“两争一迎”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市容环境提升工作任务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举办全国农运会为机遇、为平台、为抓手、为动力,围绕全市“六创一迎”工作总体部署,组织市直财政系统积极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国家卫生城市、迎接全国农运会“两争一迎”活动,全力实施“绿、亮、美、净、畅”五大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落实完成我市“两争一迎”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切实抓好“路长单位负责,配合单位协作,职能部门主管,沿街单位、门店参与共创”原则的贯彻落实,齐心合力,全面提升光武路的街容街 貌、环境卫生、社会秩序,通过综合治理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和“迎农运、树新风”全民行动保畅通,使光武路以崭新、靓丽、洁净、有序的市容环境迎接全国第七届农运会的顺利召开。
二、光武路基本情况
光武路东起滨河路,西至北京大道。独山大道至滨河路为景观路,独山大道至北京大道为一般道路。
光武路整个路段四个配合单位,辖四个办事处,分别是仲景办事处、汉冶办事处、光武办事处、东关办事处。仲景办事处辖区:西起万家园住宅楼西侧,东至滨河路(路南),西起独山大道东侧100米处,东至滨河路(路北);汉冶办事处辖区:西起人民路与光武路交叉口北侧加油站,东至独山大道(路北);东关办事处辖区:西起人民路与光武路交叉口西侧水泥桥,东至万家园住宅楼西侧;光武办事处辖(两侧):西起北京大道,东至人民路与光武路交叉口西侧水泥桥。光武路路况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独山大道以东为新修道路,路况、基础设施、绿化,两侧建筑粉饰、平改坡等基本符合标准。二是明山路至独山大道、百里奚至北京大道为新修道路,路况基本形成,但基础设施、绿化、两侧墙体粉饰、空调和护窗未改造,门店招牌破损等。三是明山路至百里奚为待修或维修道路,道路严重破损、基础设施、绿化、两侧墙体粉饰、空调和护窗未改造,门店招牌破损等。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创建责任
2011年市财政局把“两争一迎”工作作为推动财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内容,摆在当前工作的中心位臵,以筹办农运会为契机,以开展“两争一迎”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领导,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严格实行领导和科室、局属单位责任制,特别对市“两争一迎”指挥部下达的各项硬性指标任务,明确要求机关科室、局属责任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倒排工期,全力以赴,每天向局 “两争一迎”工作办公室汇报进度,确保各项创迎任务如期完成。
(一)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我局党组对“两争一迎”工作高度重视,为加强对光武路“两争一迎”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光武路“两争一迎”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局长胡云生、局党组书记孙天朝任组长,局党组成员纪检书记马长勇、党组成员非税收入管理局艾国强任副组长,邮政储蓄南阳分行黄宇平、河南天工集团乔超、南阳普康药业赵海先、市银监局郭世勇、仲景办事处韩新柏、汉冶办事处陆少华、光武办事处王法无、市财政党组成员、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经理尹清占、市会计核算中心主任马传亚、市基层财务管理局局长刘德安、市财政干教中心校长韩海平、专项资金管理处经理陈德胜、市财政局城建科科长牛明、市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任兆麟、市财政 局人事科科长孙月红、市财政局纪检监察室主任王荣芬、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冯军、吴松茂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科员、郑良民市财政干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为成员。
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冯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吴松茂、郑良民、刘红军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负责市光武路“两争一迎’’综合整治的协调、督导、考评等工作,确保各项创迎任务圆满完成。依据两争一迎指挥部的通知精神,结合光武路路段实际情况,制定了《南阳市财政局“两争一迎”工作实施方案》、《南阳市城区光武路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南阳市城区“两争一迎” 综合治理市容环境提升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局属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投入到创迎工作中来,确保各项创迎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为扎实推进创迎工作,市财政局根据不同阶段创迎工作的重点,适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指导局属单位有目的地开展创迎工作。6月27日下午,南阳市财政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两争一迎”工作动员会。会议传达了南阳市委、市政府“两争一迎”誓师动员大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动员局全体干部职工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举措,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卫生城市、迎接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 “两争一迎”活动,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单位面貌,为农运会筹备资金做好保障工作。会上胡云生局长强调,全局上下必须增强做好“两争一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党员、干部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全局创迎工作扎实、有序、健康开展。
三是光武路的综合整治要有新改观。我们在督促各职能部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治理路面和突出问题为重点,组织公安、工商、城建、规划、交通、卫生等相关部门展开连续不断的治理行动,继续采取逐家督促,限期整改,强制整改等办法,强力推进创迎活动。同时,在工作目标完成上,我们力争在12月15日前把沿街门店,脏、乱、差的问题解决好,12月20日前将新的广告牌、门牌全部按规划要求安装完毕。总之,要保质保量地通过12月份的验收。
四是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全面推进南阳市光武路“两争一迎”工作步伐,确保光武路综合整治工作高标准的完成任务,根据全市“两争一迎”大会的要求和《关于印发南阳市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宛争迎(2011)11号)、《关于印发南阳市中心城区“迎农运、树新风”全民行动保畅通活动方案的通知》(宛争迎(2011)12号)的要求,对光武路创迎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
(二)工作任务分工及采取的措施:
光武路全段设臵三个交通协警岗,分别是独山大道路口 5(市邮政储蓄银行)、仲景路口(天工集团和普康药业)、工业路口(市银监局)。按照市两争一迎指挥部要求,协警执勤岗志愿服务单位安排2-4人参加高峰岗执勤,1-2人参加交通全天岗,结合单位实际,分别安排四个配合单位参加高峰岗和全天岗的执勤(独山大道执勤岗点由邮政储蓄银行南阳分行负责;仲景路执勤点由南阳普康药业、河南天工集团负责;工业路执勤点由市银监局负责)。
1、整治清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摊点及马路市场;整治机动、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问题。(城管局、工商局、公安局)。
2、清理街道电线杆广告牌及附着的各种乱扯乱挂废弃线绳、过街横幅、标语,拆除占压道路红线、有碍市容观瞻的违章建筑。(规划局、公安局、城管局、邮政储蓄银行、天工集团、普康药业、仲景办事处、汉冶办事处、光武办事处、东关办事处)。
3、墙体管线规整:对沿街依附于建筑立面的各类墙体管线进行束扎、规整,采用套管或扣板进行隐蔽处理,或实施管线入地。(邮政储蓄银行、天工集团、普康药业、仲景办事处、汉冶办事处、光武办事处、东关办事处、铁通、电信、移动、网络电视、供电公司、沿街相关单位)。
4、规范空调外机:沿街两侧的空调外机要统一位臵,排列整齐,建筑立面上的空调外机要规范安装空调外架,整 齐美观。(邮政储蓄银行、天工集团、普康药业、仲景办事处、汉冶办事处、光武办事处、城管局、沿街相关单位及各商户)。
5、防盗网改造:沿街两侧临街建筑的外凸和破旧防盗网要全部拆除,更换为式样统一的平面浸塑防盗网或重新刷漆。(邮政储蓄银行、天工集团、普康药业、仲景办事处、汉冶办事处、光武办事处、东关办事处、规划局、城管局、沿街相关单位及各商户)。
6、卷闸门和破旧阳台改、造:沿街两侧的卷闸门要统一色彩进行涂装,破旧阳台要进行粉饰刷新,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城管局、规划局、邮政储蓄银行、天工集团、普康药业、仲景办事处、汉冶办事处、光武办事处、沿街相关单位及各商户)。
7、建筑立面粉饰:按照景观规划设计指引,沿街的建筑立面,按照城市主色调(以白色为主色调),以粉饰为主;对造成视觉污染的脏、旧建筑立面以清洗为主。外立面为瓷砖或玻璃幕墙的建筑物以清洗为主;外立面为涂料、干粘石或水刷石的,重新粉刷涂料。(由沿街相关单位及各商户负责,规划局、邮政储蓄银行、天工集团、普康药业、仲景办事处、汉冶办事处、光武办事处、东关办事处负责督办)。
8、破损路面修复。(市住建委)。
9、加强日常卫生工作管理,完善公厕、果皮箱等卫生 基础设施,及时垃圾清运,确保街面清洁卫生。(卫生局、城管局、邮政储蓄银行、天工集团、普康药业、仲景办事处、汉冶办事处、光武办事处、东关办事处)
四、充分发挥路长单位作用,全面提升市容环境标准 为推动光武路“两争一迎”全面整治工作,财政局作为光武路路长单位,根据市“两争一迎”指挥部的通知精神,光武路在创建整治工作中以“四个重在”和“四个带动”为指导,以光武路1 3项创建任务重点,以“两争一迎”创建为支撑,坚持重点突破,点面结合,明确分工,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确保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抓好单位内部分包管理。财政局对局属六个副处级单位分包路段,各抽调工作人员10名对所分包管辖路段全天候巡查,并对路边的小广告进行清理;对有店外和占道经营的商户进行劝说和规范;对车辆有乱停乱放的现象进行劝说和规范。局办公室专门抽出一辆车对整条路段进行巡查和督查。
二是抓好辖区责任单位和内部单位的督促管理。对卧龙区的光武街道办事处,宛城区的汉冶街道办事处、东关街道办事处、仲景街道办事处,高新区的百里奚街道办事处等辖区内“两争一迎”整治工作的督促、协调,对不符合要求的占道经营、违规户外广告和门店招牌等现象责成辖区办事处予以整改。对财政局内部局属单位分包辖区整治工作的督促 检查,要求所属单位必须有一名领导带队上路,检查、督促、协调分包路段的违规违章行为。
三是建立例会和考评制度。每周五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各内部单位、辖区办事处负责人对辖区路段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提出的问题予以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指挥部帮助解决。财政局办公室抽出一辆专用巡查车,对所属内部单位和辖区办事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统计汇总,并作为评比、排序、通报的依据。每个月评比一次,对评比结果在单位内部和辖区办事处范围内予以通报。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单位和个人提出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四是主动协调辖区责任单位清理运送路边建筑垃圾。光武路有三处垃圾,即人民路与光武路交叉口西南河堤堆积沙石(属卧龙区光武街道办事处),仲景路与光武路交叉口西南防暴家属院建筑垃圾(属宛城区东关办事处),仲景路与光武路交叉口东北(水木年华对面)建筑垃圾(属宛城区汉冶办事处),经多次督促办事处多次协调相关单位,确保了路边建筑垃圾及时清理。
五是主动配合城管局抓好光武路的集中整治。为了彻底整治光武路各种违规违章行为,财政局办公室会同市城管局对光武路路况集中察看,对需整治的违规店牌、小广告、违章建筑等逐一清查、登记,由财政局路长承担清理整治费用,市城管局负责组织专业队伍对违规店牌、小广告、违章建筑 集中清理整治,达到了预期整治效果。
五、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两争一迎”工作的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群众的参与程度。财政系统在准确把握“两争一迎”工作深刻意义的基础上,制订宣传方案,有效借助媒介,开辟宣传专栏。利用局内部电子屏幕、拉横幅等宣传工具全面宣传,使创迎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一是财政局领导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根据财政特点,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深入了解“两争一迎”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城市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
二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批评监督不文明现象,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三是搞好宣传发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两争一迎”创建标准要求、农运会基本知识,着力营造全民参与、支持、配合创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宣传,达到了家喻户晓。
四是设臵宣传标语,扩大宣传效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讲文明、树新风,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健康文明、规范有序的舆论氛围。
五是加强财政干部职工素质教育,逐户上门宣传创建文明市民的有关内容;加强社会舆论宣传,采取办橱窗、专栏、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文明市民的力度,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广泛开展文明个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等活动,丰富创建主体,推进文明市民工作深入开展。
六、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
(一)光武路综合整治。按照“两争一迎”指挥部的有关要求,组织辖区政府、沿街单位、配合单位和局属单位认真实施建设路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整治建设路沿街建筑立面:规整墙体管线,规范空调外机,防盗网、遮阳篷、卷闸门改造、破旧阳台、破旧门窗改造,整治墙体广告,粉饰建筑立面等。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建设路沿街违章建筑、户外广告和门店招牌,城市家俱改造完善,市政设施整修行动,实施绿化提升工程、道路洁化工程、道路序化工程、道路亮化工程、道路美化工程,达到“绿靓、路畅、灯明、街美、景优”的城市景观容貌标准。(二)美化净化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对机关庭院住宅小区开展大扫除,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洗广告;落实“门 前三包”,定期开展周未义务劳动,强化路长单位路段管理。对系统窗口服务单位要做到环境卫生整洁干净,机构标识洁净明亮,各项服务设施和便民措施要齐全;服务人员要挂牌上岗,接待办事人员要使用礼貌用语,热情服务;各项服务制度、服务承诺、办理程序要公开;要有投诉电话、意见簿等投诉渠道,并安排专人负责处理投诉。
(三)发挥财政职能,确保资金到位。积极支持农运会市政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树立一切围绕农运会、一切服从农运会、一切服务农运会的理念,确保市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六、积极组织光武路义务劳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胡云生、书记孙天朝为领导的小组组长,纪检组长马长勇为领导的小组副组长,党组成员、局属单位一把手、机关党委、人事科、教科文科、信息中心、办公室为成员,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康鹏、办公室主任冯军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二是组织协调分工。由办公室牵头,机关党委组织,人事科、教科文科、信息中心配合。办公室负责义务劳动地点安排,车辆安排,抹布、铲刀、扫把等物资保障,对市“两争一迎”办公室的材料上报,组织人冯军;机关党委负责局内部人员的安排,组织实施,对市直工委“两争一迎”办公室的材料上报,组织人康鹏;人事科负责对不按规定、要求参加人数的单位给予通报,并纳入年终考核其中之一,组织 人孙月红;教科文科和信息中心负责整个活动的宣传报道,营造氛围,达到家喻户晓,组织人任兆麟、唐保西。
三是工作安排。局机关人员工作日程安排:12月2日(周五)组织70人的义务劳动队伍,对独山大道路口-滨河路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义务劳动。12月9日(周五)组织70人的义务劳动队伍,对明山路-工业路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义务劳动。12月16日(周五)组织70人的义务劳动队伍,对独山大道-滨河路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义务劳动。12月23日(周五)组织70人的义务劳动队伍,对明山路-工业路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义务劳动。12月30日(周五)组织70人的义务劳动队伍,对独山大道-滨河路路段进行综合整治义务劳动。
四是配合单位、辖区办事处工作日程安排。每周五在本辖区组织义务劳动。
七、工作标准
1、坚持“四级联动”,合力推进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实施牵头单位、各有关职能部门、仲景办事处、汉冶办事处、光武办事处、东关办事处、沿街各门店出租单位和道路两侧家属区涉及单位的“四级联动”。分别结合各自实际,根据我市“两争一迎”创建工作标准,制订各自创迎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好全民行动保畅通活动、市容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形成 13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同创共建的工作格局。路长单位适时组织对光武路进行所有职能部门、牵头单位等实施专项整治,促进光武路面貌整体改观。
2、明确职责任务,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整改落实。按照《中心城区“迎农运、树新风”全民行动保畅通活动方案》、《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明确,对沿街建筑立面粉饰所需经费,以办事处和业主单位为主,路长单位筹措一定的资金作为对办事处进行以奖代补,加快推经整治速度。各级、各单位与各商户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积极筹措资金,自行开展和捐资开展建筑立面刷新工作,完成好建筑立面的粉饰、空调护网改造、墙体管线、遮阳篷改造、墙体广告整治等任务。
3、强化督查考核,建立授红旗挂黑旗制度。市光武路 “两争一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创建工作台帐,界定工作任务职责分工,按照市限定的任务完成时间建立督查考核考评体系,每周进行一次对各职能部门、区及街道、门店及家属区涉及单位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并编发检查通报。对表现突出的单位授流动红旗,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成绩较差、连续2次受到通报的单位下发黑旗,并及时向市“两争一迎”工作领导小组报送配合、参与单位职责任务完成情况。由光武路“两争一迎”指挥部对光武路的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考核验收,达到“品位提升、特色鲜明、景观丰富、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 城市形象要求。对组织周密、措施得力、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表彰;对任务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严重工作失职、影响进度的要报请市领导小组给予全市通报批评,并做相应处理,确保光武路综合整治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七、措施保障
组织开展“两争一迎”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财政系统责无旁贷,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各项工作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和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支持和参与全市“两争一迎”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文明市民和卫生城市创建的质量和水平,成立局长胡云生为组长,党组书记孙天朝为副组长的南阳市财政局“两争一迎”领导小组,以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为主任的办公室,具体负责“两争一迎”创建的相关工作。
(二)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分层施教,确保教育的实效性;要结合业务工作职责,开展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同时,要不断更新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吸引访友干部职工积极参与。
(三)加强宣传,注重舆论引导。要大力宣传争做文明市民的具体要求、好做法、好经验、取得的成效和先进经验。要注重发现和培育典型,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争创工作,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督查,严格奖惩。
局机关要把“两争一迎”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局领导小组要按照创建工作方案要求,加大督导检查力废,建立周通报、月评比、季考核、年终总评制度,对重点工作随时组织检查抽查、互查互评,树立典型、鞭策后进,定期评比排序,强力推动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
八、存在的问题
光武路已列入2011年下半年拆迁大修计划,目前,整条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路面坑洼不平;行道树和绿化带已被市园林局移走,树坑未回填导致路两侧和中间大面积黄土裸露;店牌没有按照要求规范整治,车辆有乱停乱放现象。
今年年初市园林局已将光武路所有的行道树和绿化带移走,导致整条路未有绿化,黄土裸露现象严重,按照“两争一迎”对绿化和硬化的检查要求是不符合的。由于市园林局移走所有行道树和绿化,给整条路的门面商户造成马上对道路拆迁大修的错觉,商户认为门店经营时间有限,对门前三包、店面招牌、店外经营等现象督促管理不予积极配合。
九、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继续实行局属单位分包负责制。由局办公室对光武 路全段划分到局属各单位分包,包检查、包督导、包协调、包处理、包目标、包效果。分包任务纳入单位考核,凡未达标受到“两争一迎”办公室通报批评或位次排后的,取消单位年终评先资格。
2、实施严格督查考核制度。市财政局“两争一迎”整治办公室依据任务分工和目标责任,对光武路创建辖区责任单位、内部分包单位所承担的创迎工作进行不定期的督查排序,至少每月将督查结果上报市“两争一迎”指挥部一次。
3、加大创迎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现场会、讲评会、观摩会等形式,宣传创迎工作好的典型,推进光武路创迎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加大评比排序结果的通报力度,将各责 任单位承担创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向市“两争一迎”指挥部建议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4、认真做好光武路市容环境提升基础调查摸底工作。针对光武路基础条件差,拆迁任务大的特点,市财政局创建整治办公室会同辖区办事处对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城市家具改造完善、户外广告和门店招牌专项整治等十项基础信息调查登记汇总,为保证市容环境提升行动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5、为提升光武路市容环境标准,建议市“两争一迎”指挥部协调解决道路绿化和黄土裸露等问题。
一年来,财政局“两争一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两办”和市“两争一迎”指挥部的领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但与“两争一迎”指挥部的标准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总之,开展“两争一迎”活动,事关发展大局,事关城市形象,事关群众福祉,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今后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实际的行动,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举措,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胜利举办!
南阳市财政局“两争一迎”办公室
7.推荐财政局实习报告 篇七
关键词:财政国库管理,改革,调研报告
我市财政局以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以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会计电算化、国有资产管理为核心,围绕互联互通、工作协同、信息共享的目标,积极推行县乡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县乡财政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财政服务一体化、资金控管一体化,财政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效率化的轨道。
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1. 1 新郑市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总体情况
多年来,新郑市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要求和精神,启动、深化改革。2003年年底出台《新郑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启动改革,成立国库支付中心,使用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 2010年9月,更新集中支付系统,采用省财政厅统一要求的方正春元财政预算执行系统; 2011年借助会计集中核算转轨之机,采取多项措施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2012年,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新郑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核心地位。
1.2 新郑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展情况
截至目前,新郑市本级172各预算单位已经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市本级所有财政性资金和单位自有资金全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现先支付后清算。
2011年11月底,新郑市已经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主要进行的工作有: 一是成立市转轨领导小组,制定转轨方案、转轨实施方法和相关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配套文件8个,召开转轨动员会。二是统一政府采购、安装预算单位用会计核算软件100套和电脑90台。三是撤销会计核算中心及其账户,账户余额移交国库,人员分流安置到位,由24名降到目前9人,核算中心管理的221套账4747本会计凭证511本账簿507本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全部移交给各预算单位单位。四是建立起规范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110个。五是实现财政与代理银行、一级预算单位联网,建立VPN网管和独立IP捆绑,代理银行在其营业部受理财政支付业务,172个预算单位在其单位实现自行办理授权支付业务。六是做好转轨业务培训,分期对单位会计人员累计400人次进行会计基础业务、会计软件和支付系统操作培训。七是每个单位成立财务机构,配备合格会计人员2人。八是将单位自有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现先支付后清算。九是支付中心账务处理系统更新为省厅统一要求的方正春元支付中心账务处理系统。
目前,新郑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规范,支付系统运转良好。一整套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文件的出台,有力地规范改革、指导改革、约束各环节行为; 支付中心制定了规范的中心外部职权目录、财政直接支付业务流程图、财政授权支付流程图、财政资金支付凭证购销流程图,明确了支付中心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岗位及职责,强化财政资金风险控制。
1.3 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根据《新郑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新郑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及郑州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河南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支付收付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实际,我市所有乡镇已经完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
1. 3. 1 新郑市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阶段
第一阶段: 2012年3月,新郑市所有乡镇均开设零余额账户,开始将部分资金 ( 重点工程的建设及拆迁赔偿资金) 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第二阶段: 2012年11月开始将乡镇所有资金全部纳入进展支付系统统一管理。第三阶段: 2013年3月20日,新郑市财政局正式印发《新郑市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方案》,对改革工作作出具体规范。
1. 3. 2 运行情况
新郑市乡镇实施集中支付从开始试运行到现在,已经接近一年半,乡镇政府及财政所工作人员已经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整体工作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1. 3. 3 存在问题
目前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零余额账户开设问题。由于银行网点铺设问题,为便于乡镇工作,除新建路街道办事处、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及新烟街道办事处3个单位零余额账户在工商银行新郑支行开设外,其他乡镇零余额账户未能在国有银行开设,均在新郑市农商行开设。
2 公务卡制度改革进展情况
2. 1 市本级改革情况
2012年,新郑正式在全市实行公务卡改革,根据当时我市实际情况,首先在市本级全面实施,目前已实施单位100家。2014年前8个月,办理公务卡1045张,实际支出847万元。
2.2 乡镇改革情况
按照省市精神,乡镇应于2014年年初开始实施公务卡,新郑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经周密论证及部署,于2014年6月正式启动运行,目前已共办理2350余张。
2.3 配套政策及方案
根据上级政策及实施方案,我市已制定《关于在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制度的实施方案》、《新郑市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新郑市财政局关于预算单位实行公务卡结算报销方式后有关现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实施新郑市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等相关文件。
2.4 代理银行
根据我市改革方案,通过严格的审查认证,确定我市公务卡代理银行5家,分别为: 中国银行新郑支行、工行新郑支行、建行新郑支行、农行新郑支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新郑支行。
2.5 存在问题
( 1) 全市各单位对公务卡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 通过公务卡消费的量小,报账金额少。 ( 3) 刷卡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 4) 各单位在报账过程中没有对公务卡消费的强制结算目录执行进行落实。
3 完善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圆满完成预期改革目标,我们要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化解改革难题,吸取经验教训,推进改革不断深化。
3. 1 增强责任意识,全面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现代财政管理领域的一项历史重大制度创新。新型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财政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构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制度屏障。因此,各级必须从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履行政府财政监督管理责任的高度,从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角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推进财政国库管理改革。
3.2 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使用系统管理软件
在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支付办法,对支付的相关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支付效率。按照省财政的要求,各县区必须使用省级统一开发的县级预算执行系统,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反映预算执行,实现对专项资金的有效动态监控。
3.3 清理财政专户,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切实做好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精简专户数量,撤并无有效依据、同类性质多头开设以及一年内没有业务往来的财政专户。健全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规范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等审批程序,建立银行账户年检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3.4 规范支付行为,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
8.推荐财政局实习报告 篇八
一、继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增加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向,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加大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引进,优化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
二、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统筹整合。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新预算法要求,依法科学规范编制财政科技资金,认真梳理资金的类别和结构,加大对市县的指导和检查,规范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范围和统计口径。科学界定各主管部门在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职责,明确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的功能定位,统筹安排科技计划预算。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好行政经费占用科技经费过多的问题。严格按国家要求,将科技专项资金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和人才等方面,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三、完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分配、因素法分配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着力解决好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碎片化”问题。综合运用风险补偿、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创投引导等方式,优化科技资金的配置。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逐步实现由无偿直接资助向有带动放大作用的间接资助转变,由单纯资助项目向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发展质量转变,由单一评价项目技术水平向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转变。
四、切实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办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项目实施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强化监管责任,重视科技资金专项审计成果,对查出的虚报冒领、违规骗取财政科技资金等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对项目立项、编制预算、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绩效评估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相关政策、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加强科技中介管理,建立对科技中介的监督评估和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推荐财政局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财政局文员实习日志10-25
财政局“三公”经费自查报告07-13
市财政局述职报告07-31
财政局学习思想讨论工作报告06-30
财政局领导班子述职报告10-02
年度市财政局局长述职报告11-03
财政局保持县级文明单位的自查报告11-24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认真组织非税收入(财政局调查报告)07-08
财政局机关干部作风整顿自查自纠报告12-21
县财政局关于党建工作自查自纠的报告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