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人员行为规范

2024-07-15

会展人员行为规范(共12篇)

1.会展人员行为规范 篇一

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报告 王

倩 [内容提要]

文化节庆和展会活动是世界范围内占有相当比重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地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体现,是不断增强地区辐射功能的战略选择。会展以其创造的高利润及对社会综合经济指数增长的强劲拉动力,被公认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内蒙古政府高度重视会展的发展,优越的环境、相关产业基础和相关配套设施为内蒙古会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每年的会展举办数量都以近30%的速度递增。内蒙古会展的举办能力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但内蒙古的会展存在还很大的差距。要尽快确定发展目标,明确重点及布局。健全协调体系,健全会展法规体系,实行备案和准入,建立会展统计和资质评估,完善规划布局,加大对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加大会展业对外宣传力度,鼓励各方引承联办会展活动,引导会展业走向市场化和专业化。[关键词]

内蒙古 会展业 发展报告

正文

近年来,由文化节庆和展会活动构成的会展经济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占有相当比重的新兴产业,会展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业态也在顺势蓬勃发展,成为参与广泛、影响巨大,超越单纯经济行为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和不折不扣的“第三产业的消费链”,会展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地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体现,是不断增强地区辐射功能的战略选择。会展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将经济链条拉长,给城市的综合影响力、整体功能和城市营销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催生和提供了一大批就业机会,以其创造的高利润及对社会综合经济指数增长的强劲拉动力,被公认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一、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环境

(一)政府高度重视,宏观强调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2003年11月2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中强调:“构建以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博会展等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体系”,在《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中指出:“大力拓展会展业。要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会展产业化。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承办具有国内外影响的重大展览及文化活动”。在杨晶主席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文博会展等服务业。”2010年巴特尔主席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提升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会展业。”

(二)优越的环境和相关产业基础

内蒙古是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陆路交通的枢纽,绵延的边境线上有18个口岸,同时紧邻中国四大会展经济带中的两大会展经济带,即以北京为中心、天津为边翼的京津会展经济带和以沈阳、大连为龙头的东北会展经济带。凸显连接东北和华北、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地缘优势。随着内蒙古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等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内蒙古特色优势产业凸显、优势的产业集群、丰富的草原文化和旅游资源都为内蒙古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相关配套设施齐全

内蒙古现在有很多会展场馆,内蒙古展览馆、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内蒙古商品交易中心、包头国际会展中心、包头国际贸易中心、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赤峰国际会展中心、满洲里国际会展中心、通辽市国际会展中心、内蒙古博物院、乌兰恰特大剧院、呼和浩特体育场、人民会堂、美术馆、内蒙古赛马场、内蒙古体育馆等场地,基本上可满足会展活动的需要。会议酒店饭店餐饮接待能力特别是高档次会议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200多个酒店会议设施完备。内蒙古现有会议展览节庆公司481家,与之相关的旅游演出、广告策划、装饰设计、运输物流公司有几千家。

二、内蒙古会展业成绩

内蒙古每年的会展举办数量都以近30%的速度递增。参加的客户和观众达200多万人,成交额达3亿多元,带动其它相关产业收入8亿多元,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越办越好,昭君文化节又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每年两次的呼和浩特药品交易会,吸引近千家企业,近20万医药保健品从业人员参会。2007年,全区举办具备一定规模的各类会展活动达40多项,产生了数亿元的直接收入。组织举办了“2007年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2007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和“2007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全国性大型会展,来自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国内161个城市、区内外500多家企业参会,签约金额总计达630多亿元。吸引了全国乃至俄罗斯、日本、蒙古国、韩国、美国等国家地区的数千家企业前来参会,参观总人数突破了60多万人次。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满洲里的会展业发展迅速,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的草原那达慕节、阿尔山的冰雪节、阿盟的金秋胡杨节、乌兰牧骑艺术节、通辽万人赛马会等活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宾客前去游览。内蒙古打造了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红山文化节等一系列知名会展品牌、又承办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和亚洲艺术节,这些会展节庆文博活动的成功举行,充分证明内蒙古会展的举办能力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一)会议召开情况

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草原文化研讨会、蒙医药博览会及学术研讨会、中国“俄罗斯年”满洲里投资洽谈会、中国东盟青年领袖会议、中国制造业论坛、2009(呼和浩特)中日经济合作会议、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全国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研讨会、2007国际生态卫生大会、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工作会议、呼和浩特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各种会议近千种。

(二)展览的举办情况

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第三届中国西部(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博览会、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就展览、内蒙古国际低碳产业及节能减排科技博览会、中俄经贸展、中俄蒙科技展和中俄绿色食品展、呼和浩特医药保健品交易会、全国医疗器械西部博览会、内蒙古国际农业博览会、国际风能及太阳能光伏展览会、呼和浩特房地产展览会、呼和浩特国际汽车展、包头稀土高新博览会、鄂尔多斯国际羊绒商品交易会、赤峰农博会等近百个展览。

(三)节庆活动的开展情况

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国际民间艺术节、昭君文化节、内蒙古旅游那达慕、包头稀土节、中俄蒙三国国际旅游节、黄河明珠乌海文化节、呼和浩特国际冰雪旅游节、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及第四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成吉思汗文化节、呼伦贝尔市的草原旅游节、阿尔山的冰雪节、阿拉善盟的金秋胡杨节、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巴盟的蜜瓜节和乌盟的马铃薯节等六十多个内蒙古大型节庆活动。

(四)赛事演出活动开展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十二届运动会、第二届中蒙俄国际青少年运动会、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体育竞赛、通辽市的万人赛马会、内蒙古国际服装模特大赛、呼和浩特旅游形象大赛、中国第三届开雪节暨中俄蒙三国滑雪邀请赛、中俄蒙国际选美大赛暨第八届国际冰雪节、全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等各种大型演出等几百种活动。

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管理和行业管理滞后、主管行政机构不到位

目前我区会展业发展的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在整体规划、发展政策、组织管理、国际合作以及会展规模和品牌会展数量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致使会展行业发展规划无从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市场环境难以得到有效改善,会展品牌推广及会展城市推介等方面也存在政府缺位问题。扎堆办节是常见的现象,效益不高,不少领导人对会展业的巨大带动作用认识不足,政策上也缺乏明确具体的鼓励措施,缺乏良好的激励环境,缺乏协作和整体性的发展规划及每年的计划和统计安排。

(二)体制不顺,缺乏制度规范和政策

内蒙古会展的主体呈多元化态势,既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又有各种社会组织及展览公司等各类企业。诸多主体在办展过程中各自为政,无明确的行业管理部门,也无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缺乏行业约束机制,缺乏鼓励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我区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使行业发展缺乏后劲。我区会展业向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开放不够充分,围绕会展行业的投融资机制暂时难以形成,会展领域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三)机遇不够重视、号召力不强

内蒙处于中国正北方,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一些在华北、东北、西北的会展和会议完全可以来内蒙举行。内蒙边邻蒙古和俄罗斯,与欧洲也有便捷通道,再加上蒙古民族的国际性,因此,一些国际性(尤其是欧俄和蒙古的)会展和会议完全可以到内蒙来举行。这需要内蒙有关方面积极主动出击和联系,内蒙古会展业社会动员力度不够,发展会展业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大企业对会展这一新兴产业意识不强。造成了目前内蒙古会展业主体弱的局面,周边区域产业基础利用不够。内蒙古很多的优势产业集群,没有成为发展会展的产业基础。高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举办国际性会议的氛围没有形成。

(四)展馆利用不足、服务意识差,缺乏高质量的专业会展人才

我区的展馆建设对于本区的硬件上说,是超前的,但同全国发达地区比,仍是滞后的。而软件配合上,会展的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形势需要造成会展设施闲置。使内蒙会展业滞后于本区经济发展速度。内蒙古缺乏资金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会展服务公司,缺乏具有良好的服务理念、擅长会展组织、了解国际惯例、超前预见性及熟练外语水平、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会展人才。缺乏必要的主体资质标准和展会评估机制,对于承办主体的准入尚缺乏严格的资质审查、评判。

(五)整体特色不鲜明,文化、品牌、科技含量不高

缺乏定位准、管理强、效益好、档次高、规模大、影响广、品牌亮的会展;整体特色不鲜明,会展旅游亟待发展。会展业是个综合性产业,也是体现该地区文化、科技的最明显的平台。我区的展会从选题上看,多是传统产业的展会,创新型、时尚型、高科技型的展会举办的并不多。我区搞了不少文化节的展会活动,文化和经济的双赢效益不明显。而科普型、公益型、高科技型展会更是举办很少。

四、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以会展业的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为目标,以强化政府对会展业的规划、引导、服务、协调和扶持为核心,在巩固中小型会展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特色化、规模化、效益型、品牌型会展。全面统筹、高点定位、科学谋划、精心运作,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多种形式的会议、展览及大型赛事、演出活动为载体,延长会展产业链,逐步将我区打造成为既有自身特色优势又与国际会展业融合接轨的知名会展地区,新产品、新技术及时尚、潮流的发布中心,各种前沿理论和学术的交流中心,把会展业作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予以大力扶持,以旅游促会展,以会展兴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争取把内蒙古建成全国会展业服务体系相对健全、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会展经济效益明显的地区之一,完善全区会展业发展服务体系和会展产业集聚区建设。

(二)发展原则

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原则,逐步实现从依靠政府办展向依靠行业协会和企业办展转变;从综合性展会为主向专业性展会为主转变;从国内会展为主逐步向国际、国内会展并重转变;从多头办展向联合办展转变;从注重展会数量向注重展会质量转变;从注重商业利益向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并重转变。在空间布局上,通过区域定位、功能定位、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和重点建设,规划形成规模效益明显、分布相对集中、特色优势突出的三大会展区域:呼-包-鄂区域、满洲里-呼伦贝尔区域、赤峰-通辽区域,并构筑、延伸会展产业链,推动会展业的地域集群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定位

经过3年的努力,把会展业培育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使内蒙古成为中国西部的工业、文化、医药、科技会展中心,会展的数量、质量均居于中国西部前列。

2、预期经济目标

展馆面积:2015年超过3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达3万人左右;会展数量:2015年达到200个,比“十五”期末增长61%。年递增幅达15%以上;会展经济交易额:2015年达到3000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05%,年递增幅达15%以上;会展业直接收入:2015年实现5.5亿元,年递增幅在20%以上;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益:2015年实现100亿元,年递增幅在20%以上。

3、阶段发展目标

2011年,初步形成有利于会展业较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会展数量、规模、水平和综合效益稳步增长;初步建成一支适应内蒙古会展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队伍;2013年,遵循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原则,以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改造现有基础设施,并建立起会展信息管理网络体系;2015年,内蒙古拥有30个国家级会展品牌;拥有5个国家级先进会展城市;在宏观管理、微观运作、机制构建、资源配置、配套服务、市场竞争方面整体进入全国中等行列。

(四)发展重点及布局

结合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建设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通辽、满洲里、呼伦贝尔7个会展城市为重点,以品牌会展为主打,以各盟市及边贸口岸为支撑的区域性会展布局,着力构建由“会展城市、品牌展会、专业展会”构成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会展体系。内蒙古会展业定位必须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走差异性竞争路线,以特色赢市场创品牌,利用“羊煤土气”、草原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以及乳业、电力、煤炭、冶金、化工、制药等特色产业优势,打造专业会展品牌。提高内蒙古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呼和浩特市应发挥首府优势,重点发展医药、民族文化、民族商品、旅游、乳业、绿色产品、国际经贸和节庆赛事类的特色高端会展;包头市应是“面向全国,辐射蒙、俄、东欧的区域性工业会展中心”,利用资源优势和物流优势,培育以冶金、稀土、电力、新材料、重型机械、重型汽车、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会展业;鄂尔多斯市应是“能源、资源和文化开发会展城市”,依托国家特定能源资源基地和民族文化,重点发展循环经济、环保节能、物流、文化、毛绒、矿产等会展。赤峰应重点发展历史文化、农业产品、绿色食品等会展,通辽应重点发展农业粮食和煤炭资源等会展、满洲里应重点发展边贸口岸、商贸交易等会展,呼伦贝尔应重点发展旅游文化资源方面的会展和节庆活动。

五、思路对策建议

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审视自己,科学定位、结合资源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进行分类排队,围绕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法制化、专业化的方向,择优发展地制定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理顺管理体制入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统筹规划,明确整体定位和会展发展战略定位及会展区域定位。面向全国与国际,以政府的规划、引导、规范、服务和扶持为推动,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品牌为核心,把会展业发展成为内蒙古经济的有力拉动点。

(一)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健全协调体系,形成推动发展合力

作为国家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国家从发展国际贸易、提升城市知名度等宏观角度制订一整套扶持、服务、规范、协调和发展计划,建议内蒙古建立会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全市会展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统筹解决有关会展业重大问题,合力营造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的最佳环境。成立内蒙古会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抓好全面落实,召开全区会展工作会议,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明确职责、部署工作。

(二)健全会展法规体系,实行备案和准入,建立会展统计和资质评估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强对会展活动的市场监管、完善办展活动中的有关治理机制、建立项目审查的协调机制。建立统一协调的会展市场监管体系。实行对各类会展举办核准、备案的“一站式”办理。制订《内蒙古会展业管理办法》、《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指导目录》,制定内蒙古地区会展业规范及会展业办展资质分级标准,明确主承办方的准入条件,建立“盟市审批,自治区备案”的办会机制。建立内蒙古会展数据库,对展会活动和展会效益及时作出评价,对拟举办的重点展会实行事前和事后评估。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实行信用级别分级管理。对品牌展会进行评选和认定,逐步形成政府宏调调控、企业依法承办、市场规范运作的现代化会展运营体制。

(三)加强会展业发展规划,完善规划布局

按照内蒙古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城市及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内蒙古会展节庆产业发展规划。要依托良好的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抢抓内蒙古进入快速发展和国际国内产业大转移和大调整的历史性机遇,坚持跨越式发展和彰显区域特色的理念,合理布局,发挥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优势,把会展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完善功能和提升形象的重要方面列入发展总体规划,使会展业真正成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要素。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会展经济,支持本地自办会展与国际博览会嫁接合作。经过努力,形成各类设施功能完善、“会议、展览、节庆、演出、赛事、活动”多元、大中小会展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四)加大对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扶持,鼓励举办会展节庆活动

研究出台我区鼓励会展业发展的政策和会展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用于培育和引进大型品牌展会、推介会展活动、扶持会展企业、培养会展人才、奖励会展先进等。把会展业纳入西部大开发政策享受范围,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会展企业纳入商贸流通百强评选。减免会展业税费,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企业营业税采取先征后返方式减半征收,执行3%的税率。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来内蒙古创办会展企业,凡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新办会展企业,自开办之日起,按自治区有关政策,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五)造就高素质会展队伍,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

加强会展理论研究,探索会展业的运行规律和监管模式,大力扶持学科、师资、教材和实习基地建设,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展会展人才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设立相应的职称考评系列以及考试培训办法,逐步形成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职业技能考证培训在内的多层次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引进国内外会展业人才,建立会展业人才库。落实引进会展业高级人才适用我区紧缺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的资金保障。

(六)统筹使用宣传力量,加大会展业对外宣传力度 对城市形象、会展环境、展会活动、政策措施等各项会展信息进行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会展宣传要与旅游部门的旅游宣传,外宣、外事、经贸、文化等部门的对外宣传有机结合,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在对外宣传资料、对外经济合作和对外接待中积极宣传推介我区的重要会展。鼓励我区有关媒体开设“内蒙古会展”专版或者专栏,积极宣传报道我区的会展信息和会展活动,扩大信息交流渠道。强化宣传保障,扩大会展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支持办好《内蒙古会展节庆》杂志等会展宣传平台,扩大全区会展宣传推介范围,提升内蒙古会展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七)调动社会力量发展会展,鼓励各方引承联办会展活动

加强联系与协调,争取更多的全国性会展活动在我区举办,各职能部门、各行业协会加强与上级部门、兄弟省市区、行业协会和相关国际组织的联系,创办和引进高端专业展会;自治区各驻外机构主动联络沟通,收集和提供国家及有关部委和各地的会展信息,为内蒙古各单位争取相关展会举办权提供支持帮助;盟市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文化资源,引会创节办展,形成具有本地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品牌展会。争取和引进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性、全国性的会展到内蒙古举办,推动我区专业会展与俄罗斯和蒙古重大国际会展相衔接,打造具有我区产业和文化特色的品牌展会。

(八)大力培育会展业主体,引导会展业走向市场化和专业化

引导鼓励有志于会展业发展的各类经济组织成立会展企业,加大培育扶持力度,走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以大型会展企业为核心,以交通运输、通讯、旅游、餐饮、住宿业为支撑,以广告、印刷、装修、布展、翻译企业为配套的会展产业集群和会展服务产业链。争取国内特别是国外知名展览公司,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代理机构和合作机构,加强合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加强对现有办展资源的整合,特别是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诚信度高、竞争力强的本土会展企业,鼓励民营、股份、外资等各类资本进入会展业市场,树立会展经济城市营销理念,逐步形成一套具有内蒙古自身特色的、符合自治区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国际惯例的服务运作体系。

2.会展人员行为规范 篇二

(一)政府定展盲目化

据估计,目前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中提出要把本市办成“国际会展都市”、“国际会展中心”、“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的已经超过30个城市,而且其中大多数城市都已把这一目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或本地的发展规划之中,有许多城市为此专门组建了政府会展管理或协调机构。与此同时,新建或扩建的会展中心如雨后春笋,由政府亲自策划、组织并给予财政资助的新创“品牌”展会接连开办。但是,会展业的发展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如自然地理条件、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会展场馆、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地区都具备这些条件,因而会展业不可能遍地开花,只能根据这些条件,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即便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即便中国已成为全球会展业界共同看好的潜在市场,中国也根本不可能同时存在那么多的世界性、全国性、区域性“会展都市”和“会展名城”。

(二)政府引展缺位化

目前,中国会展业有“三多”:展览数量多、主办单位多、行业重复办展多。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整体规划和指导,信息不灵、多头管理等,从而造成了会展主题雷同或缺乏特色,而重复办展、滥竽充数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极大影响了会展行业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都充分认识到会展经济的重要性,积极招商引资,近年来为此,政府领导可谓不辞辛劳,南下北上,甚至出国采取参加招商展览会、举行项目推介会等等各种形式好不容易才吸引到几家著名会展入住;但总是好景不长,这些名牌会展纷纷要撤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政府在职能和行为方面的反思。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下,从世界各国在会展业发展中政府职能取向上看,重视“筑巢引凤”是其中的共同的经验,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好“硬、软环境”建设,尤其是“软环境”建设是引展工作中政府职能根本取向。

(三)政府办展功利化

因为展会无论大小都可能有钱赚,大家都看中“会展经济”这块肥肉,利益驱使都想分一杯羹。在政府机构范畴内,具有展会组织权的部门经委、商务、科技局等,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展览公司也有权办展,因此重复办展、多家办展屡见不鲜。发展展览业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当前一些地方不顾自身实际,盲目建造展览设施,将发展会展经济等同于建场馆,不计成本搞建设、办展会,这是对会展经济的误解。据统计,2005年底,我国可供展览的总面积将超过260万平方米,超过目前德国的展馆总面积(240万平方米)。但是目前我国展览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一般而言,展馆利用率在达到50%~60%,才可能发挥出较好的市场效益,而我国展馆目前整体的利用率在10%~30%之间。这不仅造成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浪费,而且必然导致展馆经营市场的恶性竞争。发展展览业、打造会展中心城市,需要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稳定的产业基础、广阔的消费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脱离本地实际情况,相互攀比,甚至打造所谓形象工程,只能造成资源配置不当、社会成本增大,为中国会展业发展埋下隐患。

(四)政府管展错位化

这表现在:一是组织会展活动的错位,以致“政府主导型展会”泛滥,也有的地方走向另一个极端,会展活动既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缺少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主办者大都集中精力于申请、审批、接待事务,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到同相关部门的广泛合作以及对会展产业的综合效应认识不足,会展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呈现松散状态,许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二是“会展中心”建设、管理的错位。过分依赖政府投资,造成各地政府现在的“高标准”、“标志性”建设气魄,仅新展馆每年投入的建设资金大概不低于40亿元,相当于全国展览场地年总收入的3-4倍。三是会展保障服务的错位。许多城市政府在举办重大会展活动中习惯于行政性介入的工作方式,本应交给市场的保障服务事务大量由政府直接来承担,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又不利于本地会展保障与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

政府职能在会展业发展中的规范

(一)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对于会展业发展,政府不是管理部门,只是协调、配合和服务,主要任务是协助、配合和服务会展公司开展工作,向国内外介绍国际会展的优越条件,促销各种会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切实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改革行政审批制和减少直接干预,政府主要是通过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则等手段,引导、规范行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具体到会展业来说,一是政府应该减少直接举办可以由市场实现其功能的商业性会展;二是要减少行政审批和收费,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会展业,促进展览市场的充分竞争和结构合理化;三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规则的建立和市场监管上,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条件。

(二)转变会展管理体制

政府的会展管理机关在会展业新的发展形势下,面临重大的职能转变,从与会展有关的审批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对会展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协调,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

在政府部门会展管理职能实现重大转变的同时,应全力促进培育会展行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在会展活动中的管理与协调作用,政府、协会、企业三方面定位准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以形成政府主管实施规划和统筹指导,行业协会实行自律管理和发挥行业服务功能,企业合法自主经营会展业务的新型会展业管理体制。

(三)完善会展业协调机制

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协调机制,成立会展管理办公室或明确各级贸促机构负责会展业的监督、管理和协调;简化审批程序,形成税务、商务、海关、商检、工商、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一站式服务,解决多头审批的问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创新场馆运作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场馆的运营管理。对政府投资的会展场馆,在确定产权归属的前提下,通过招标,以长期租赁或委托经营等形式,把经营管理权授让给会展企业。对非政府投资的会展场馆管理,要利用市场手段调动企业及投资者的积极性。

(四)创新会展经营模式

随着中国会展产业的整体推进,创新会展模式是保持各个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譬如,“市场+展会”新模式就是利用已经运营成熟的专业商城,举办相关的行业专业展;将常态市场与动态展会相结合,以贸促展,展会是对市场交易的必要补充,使展会可以借力市场内商家的固定客户;通过展会,商城内的商家与参展商、采购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使大多参展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总之,让市场与展览形成资源整合,利益互动,优势互补,有利于构建商贸经济与展览经济的利益共同体。还有就是商会+协会的模式,即在商业联合会下设直属的会展协作专业委员会(简称“会展协作委”)并与协会协作,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同业商协会模式,要求会展协作委与商会更为密切的合作,依托商会这个平台,会展协作委才能“转”起来,依靠商会提供的“客源”和“海外专业观众”资源,这种会展业的新尝试才有更多收获。组织者希望通过“整合式”的招展形式,互补办展或者联合策划组展,让联盟里的大小展览公司共同受益。

(五)实施市场替代方式

3.会展人员行为规范 篇三

关键词:会展产业;团队协作;战略管理

一、会展产业的界定

会展产业作为正在形成和发展着的产业,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国际上来看,会展产业的概念表述不统一,所指范围也不统一。有的用MICE Industry[1],有的用Meeting Industry[2],有的用MEEC Industry[3],还有的用Events Industry[4],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颁布的《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把会展产业部门称作“Organization of conventions and trade shows”[5]。印度学者Ashutosh Chaturvedi认为[6],会展产业(Events Industry)所涉及的产业活动包括 :商务活动、公司活动、展览会、展销会、娱乐活动、音乐表演活动、节庆活动、政府活动、运动赛事、工作会议、营销促销活动、学术会议、社会文化活动、产品发布会等。Razaq Raj等学者认为[7],会展活动包括宗教活动、文化活动、音乐活动、赛事活动、个人私人活动、政治政府活动、商务活动、公司活动、特殊活动、休闲活动、节庆活动等。在我国学术界,会展产业的概念使用同样没有统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把“会展经济”译作Exhibition Industry,正文中则主要写的是展览业[8]。邹树梁认为[9],会展业是以展览和会议为主、涉及行业广泛的综合性产业,是由会展经济运动而引起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总和,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邵培仁主张[10],会展产业是涵盖会议、奖励旅游、博览会、节事活动、展览会等在内的“大会展”概念;俞华认为[11],会展产业是指包括会展行业及其他相关部门中为会展提供服务的部分。会展行业既是一门系统工程、综合经济,又是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相关行业较多,包括运输、广告、饭店、餐饮、交通、旅游等部门,构成会展活动的产业链,形成会展产业。

虽然会展产业在概念的使用上还不统一,但是,其研究对象越来越趋向一致,基本上都包括会议、展览会、博览会、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等。在英语语境下,MICE也好,MEEC也好,都只是将几个单词的首字母拼合而成而已,并没有对其共同的本质属性予以概括。Glenn Bowdin等认为会议、展览会、博览会等都可以理解为商务活动(Business Event)[3]25-26,因此用Events Industry涵盖上述所有产业活动。在汉语的语境下,“会展”一词虽然是个新概念,但是由于其高度的概括性,使得这一概念迅速为人们所接受。“会”所指称的对象广泛,凡是临时性的人的集聚,都可称作“会”,如运动会、博览会、会议、大会、庙会、宴会等都冠之以“会”;而“展”则包括展览会、展销会、展示会等。因此,“会展”不能等同于“会议展览”,其指称范围与Events Industry相当。Meeting Industry虽然也包含展览、奖励旅游与节事活动,但是翻译成“会议产业”之后,在汉语言语境下就失去了这三个方面的涵义,显然不妥。王春雷将Events Industry译作“事件产业”,认为“大会展”概念的事件产业研究是大势所趋。[12]不过,“事件”一词在汉语言背景下并不涵盖展览会、博览会、展示会等内容,显然与英语语境下Events Industry的用法有区别。把Events Industry和Meeting Industry通译作“会展产业”具有合理性。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和服务生产及其经营的各个经济组织或经济集合。[13]会展产业就是生产会展产品的公司和组织群体。会展产业就是指按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要求集成起来的、从事会议、展览、节事活动等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的企业和组织群体。

我国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T4754-2011)中,将“会议及展览服务”列为“其他商务服务业”范畴,具体指:为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谈、民间交流、企业沟通、国际往来而举办的展览和会议等活动。[14]201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对部分产业分类做了调整,“会展服务类”调至“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类”下,主要指“会议及展览服务”,GB/T4754-2011代码为7292,大型活动组织服务则作为“其他文化辅助生产”,代码7299。[15]一个产业从形成到发展成熟,往往需要较长的历史过程,而且从某个子产业为中心渐次延展,不断发展壮大。会展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以会议产业、展览产业为中心,渐次拓展到节事活动产业等领域,这已经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因为上述这些产业活动及生产的产品具有集群的共同特征,如准备期长、现场执行期短,短期内聚集一定数量的人群,围绕一定的主题或专门的事项开展信息交流、体验等活动,大量使用临时人员等。英国学者Glenn Bowdin等认为[3]29-33,会展产业(Events Industry)包括会展活动的主办机构、会展运营管理公司、会展产业的供应商、场馆单位、行业协会、外部监管机构、出版机构等。

二、会展产业活动的特点

学术界对会展产业活动的特点有不同的表述,如金辉认为[16],会展业具有效益性高、联动性高、导向性强、凝聚性好、专业性浓、交融性大等六个方面的特点。丁萍萍认为[17],会展产业具有“窗口”产业、“火车头”产业、学习型产业、综合型产业、螺旋式上升型产业、智慧型产业等六个特点。刘大可等认为[18],会展产品具有供给主体的多元性、消费主体的二元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消费的同时同地性、信息集聚性、产业关联性等特点。这些表述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会展产业活动具有很强的集聚性、联动性和交融性、传播性、期货性以及创新性等特点。

nlc202309082317

1.集聚性

会展产业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能吸引和集合尽可能多的参与者进行交流和体验,并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体验来促进各方进一步创新活动与消费活动。因此,会展组织者需要聚集大量的信息、大量的目标观众和专业公司,从而形成短时间内以场馆为汇聚中心的人流与物流,并通过网络、媒体、通信等现代媒体平台形成信息流,通过金融平台形成资金流。高集聚性是会展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联动性

会展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以其它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为前提。在会展产业活动中,会展产品的生产,需要多种产业的相互协调和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些产业部门包括与会展主题直接相关的产业、展会活动的策划与组织部门、会展场馆经营管理部门、以及服务于会展活动的交通、旅游、广告、装饰、边检、海关以及餐饮、通信和酒店等。举办会展活动,不但需要周密细致地安排好参与人员的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通信、安保等服务,还要做好媒体、旅游、物流、金融、信息、礼仪、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各行各业通过举办展会来促进相关各方的交流、体验与合作,使得会展产业活动具有远远超出其他产业在相关领域的联动性。

3.交融性

会展产业活动的交融性指的是会展产品元素多元渗透、交叉融合的特点。一切符合产品核心价值需要的元素都可以以一定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一个完整的会展项目往往是会中有展、展中有会,综合创新。大型节事活动项目还会巧妙地把旅游、赛事、贸易、文化、娱乐、庆典等与展览、会议结合在一起,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焦点。对于会展产业活动而言,产品元素的多元交融,有机结合,既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又有效实现了综合创新或局部创新,从而提升产业活动的影响力。

4.传播性

传播性是会展产业活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会展活动中不但要通过具体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向参与人员传达明确的信息和情报,提升展品的影响力,增强知识分享与传播的速度,使受众在短时间内认知、体验和强化关键信息,从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还要通过受众把这些信息带到四面八方。会展活动对于举办地来说,影响极为深远。

5.期货性

会展产业活动所提供的产品不同于普通的物质产品。会展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步的,会展产品不能像物质产品那样通过物流来销售,只能通过参会人员或参展人员的汇集、交流、分享、体验来实现销售。在目标市场上,会展产品只能以一种综合信息的形态进行预售,参展商、参会人员与活动参与者购买时无法准确感知产品的形态与质量,只能通过历届展会的信息,以及主办方相关信息来进行判断和预测。因此,会展产业活动具有期货的特点。

6.创新性

对于会展产业来说,创新性是其生命所在。会展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中,既有非周期性的会务展览服务,也有周期性的会展产品,一年一届或者一年多届。不论是周期性产品,还是非周期性的产品,要使客户满意,就必须“创新”,包括产品主题的创新、展示形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沟通手段的创新、艺术表现的创新、策划的创新等重要方面。会展活动平台既是专业技术创新和趋势发布的平台,也是创新创意成果的集中交流与展示平台。

当然,会展产业是新兴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还有可能出现新的特征。

三、会展产业活动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

会展产业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从业人员的整体特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与会展产业活动特点相适应的职业素养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1.涉及行业宽泛,对人员学习能力要求高

由于会展产业的集聚性、联动性和交融性,产业部门人员涉及到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尤其是大型会展活动涉及行业十分宽泛,涵盖科技、会展、文化创意、物流、旅游、广告等产业及相关多个产业链,包括项目管理、会展策划、会展招商和营销、公共关系和接待、广告设计、项目融资、涉外法律、信息通讯、媒体、同声翻译等。会展从业人员往往需要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技能才能应对如此广泛而又聚集的多业态技能要求,这些专业技能包括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国际贸易、广告设计等多领域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的会展知识与技能等。只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从业人员,才能应对会展业跨行业多领域交融产品开发与供给的需要。

2.服务对象多元,对人员沟通能力要求高

一个会展项目往往涉及到众多个利益关系主体 :参展商、参展观众、投资商、广告媒体、展会场所提供者、展会工程公司、公共部门等,因此,作为会展从业人员,如果不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就无法顺利完成承办会展的任务。同时,客户(参展商、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是现代会展项目营销推广的核心,离开了优质的客户关系网络,会展项目就根本无法执行下去。因此,要求会展人员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能从客户需求出发,及时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提高会展企业的竞争能力。会展从业人员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能力除了强调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外,还包括多种语言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服务供给集中,对团队协作能力要求高

会展产业活动要求在短期内集中供给服务,绝大多数会展产品都是以团队形式通过项目实施来体现。因此,会展人力资源在团队协作能力上的要求高,战斗力强。不论是进行项目的整体策划,还是承接特装展台的设计,都需要有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团队来设计、策划和执行。越来越多的会展项目开始全面运用当今计算机、电子、光电、图像、自动控制、机械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以高水准的技术获得客户的青睐。这些任务的完成都由一支支优秀的人才团队支撑而实现。可以说,团队合作是会展人力资源活动的常态,也是会展人力资源的重要特征。

4.展会周而不复,对团队创新能力要求高

展会活动一般具有周期性,但是周期性的展会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创新。创新是会展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因此要求会展从业人员及团队应该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善于独创、开拓和突破,特别是展会项目策划要有独特性和新颖性。无论是周期性举办的展会,还是单独的活动,都在创新性上有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个体具有很高的创新能力,还要求团队具有较强的整体创新能力。

nlc202309082318

5.档期用人紧张,对短期人才依从性要求高

会展产业活动在短期内凝聚大量客户和观众参与,会展活动在展会档期的短短数天内产生大量的临时用工需求,而且这种短期用工一般都要有较高的素质要求,尤其是服从统一安排和调度的“依从性”素质要求,以确保活动的安全和质量。因此,一般主办方将整个短期产生的人力资源需求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以确保对短期人才符合会展活动的需要。一般的会展活动的会期控制在短短数天的范围之内,有的大型会展活动(如世博会、园博会等)的会期可能长达几个月。但是即使是长达几个月,其大量使用人力资源也是短期的。据调研[19],直接对世博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有2400余人,为世博会提供直接服务、间接服务的人员和志愿者共20万人左右,其中志愿者10万人,构成了为世博服务的庞大队伍。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会展产业的界定之所以出现诸多分歧,主要原因在于新兴产业在世界各地发展不同步,人们对其本质的把握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会展产业活动具有很强的集聚性、联动性和交融性、传播性、期货性以及创新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广大会展教育机构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直接依据,会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把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战略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应急管理和外包管理等方面素质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培养环节中。

参考文献

[1] Deborah Peters, Barry Jones. Size and Impact of the MICE Industry. Australia. Bureau of Tourism Research, Meetings Industry. National Conference. V96. 1996.

[2] Stefan Henn, Conny Grabner. The Meeting Industry in Germany - Development and recent Trends. Heilbronn University Scholarly Essay. 2008. http://www.grin.com

[3] Glenn Bowdin, Johnny Allen, Rob Harris, Ian McDonnell, William O’Toole. Events Management. 3rd ed. Oxford. Elsevier Ltd. 2011. pp24-25.

[4] Tom Baum, Margaret Deery, Clare Hanlon, Leonie Lockstone, Karen Smith. People and Work in Events and Conventions: a Research Perspective. Oxfordshire, CAB International 2009. pp7-8.

[5]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修订本第3.1版,2008:http://unstats.un.org/unsd/publication/SeriesM/ seriesm_4rev3_1c.pdf

[6] Ashutosh Chaturvedi. Event Management: a Professional and Developmental Approach. New Delhi. Global India Publications Pvt Ltd. 2009. pp2-12.

[7] Razaq Raj, Paul Walters, Tahir Rashid. Events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and Practical Approa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9. pp13-17.

[8]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1)》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

[9] 邹树梁:《会展经济与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25-26页;

[10] 邵培仁:《会展管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6页;

[11] 俞华:《会展信息交流研究》,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第175页;

[12] 王春雷:《中美会展产业发展系统比较研究——兼论美国会展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沈丹阳主编:《中国会展经济前沿理论与政策思考》,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年,第75页;

[13] 洪涛:《流通产业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第1页;

[14]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T4754-2011)》:http://www.stats.gov.cn/tjbz/hyflbz/ P020110819396074136761.pdf

[15] 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http://www.stats.gov.cn/tjbz/t20120731_402823100.htm

[16] 金辉:《会展概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第13-16页;

[17] 丁萍萍:《会展实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2-23页;

[18] 刘大可,陈刚,王起静:《会展经济理论与实务》,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3-47页;

[19]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超越GDP的新理念新模式》,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年,第213-214页。

4.公务人员行为规范 篇四

一、乘车。

乘车礼节应遵循“客人为尊、长者为尊”的原则。

上车时,应让车子开到客人跟前,要帮助客人打开车门,然后站在客人身后等候客人上车。若客人中有长辈,还应扶持其先上。自己再行入内。

车内的座位,后排的位置应当让尊长坐(后排二人坐,右边为尊;三人坐中间为尊,右边次之,左边再次),晚辈或地位较低者,坐在司机边上的座位。现在私家车已逐渐增多,如果乘的是私家车,情形就正好相反,如果是主人亲自开车,则应把司机边上的位置让给尊长,其余的人坐在后排。下车时,则应先下,然后帮助客人打开车门,等侯客人或长者下车。

二、介绍中的礼仪规范

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为他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和自我介绍三种。

当你要将某人介绍给别人时,按礼宾顺序应该是:向年长者引见年轻者,不论男女都是按这样的顺序作介绍;向女士引见男士,向职位高的引见职位低的人,同时连同双方的单位、职称一起简单作介绍。在人数众多的场合,如果其中没有职位、身份特殊的人在场,又是年龄相仿的人聚会,则可按照一定的次序一一介绍。为他人作介绍时,应简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介绍时,还可简要地提供一些情况,如双方的职业、籍贯等等,便于不相识的两人相互交谈。如果你是单独介绍两人相识,应该事先了解一下他们彼此是否都有想认识对方的愿望,免得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在向他人介绍某人时,不可用手指指指点点,而应有礼貌地以手掌示意。

当你自己被介绍给他人时,你应该面对着对方,显示出想结识对方的诚意。等介绍完毕后,可以握一握手并说“你好!”“幸会!”“久仰!”等客气话表示友好。如果你是一位男士,被介绍给一位女士,你应该主动点头并稍稍欠身,然后等候对方的反应。按一般规矩,男的不用先伸手,如果对方不伸手也就罢了。如果对方伸出手来,男的便应立即伸手轻轻一握。如果你是一位女士,被介绍给一位男士时,一般来说,女的微笑点头也就是合乎礼貌了。如你愿意和对方握手,则可以先伸出手来。

当你想同某人结识,却又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介绍人时,那么不妨可以作自我介绍。作自我介绍时,可主动打招呼说声“你好!”来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也可一边伸手跟对方握手,一边作自我介绍。

在作介绍的过程中,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态度要热情得体、举止大方,在整个介绍过程应面带微笑。一般情况下,介绍时,双方应当保持站立姿势,相互热情应答。

三、握手的礼仪规范

首先是握手的姿式。一般地,握手的两个人手掌相握呈垂直状态,表示平等而自然的关系,这是最稳妥的握手方式。如要表示谦虚或恭敬,则可掌心向上同他人握手。而如果是伸出双手去捧接,就更是谦恭备至了。但切切不可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这通常是傲慢无礼的表示。握手时应伸出右手,决不能伸左手与人相握。

其次是握手的顺序。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握手的力度也应注意。一般情况,相互间握下即可。如果是热烈握手,可以使劲摇晃几下,这是十分友好的表示。

握手的时间通常以三至五秒为宜,除非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时间握手外,一般都是握一下即可。握手时应两眼注视对方的眼睛,表示诚意。

四、使用名片的礼仪规范

名片。公务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名片,是职业的需要,它可以帮助公众认识和了解你;也可以使你掌握公众的有关信息。公务人员面对众多的公众,借助名片,可以建立起一个广泛的公众联络网,便于工作的展开。

名片的一般规格是:名片的正面上方印有工作单位,中间印有姓名、职务,下方印有地址、电话。名片正面印有中文,背面往往印有相应的英文。

当我们向他人递送自己的名片时,应说“请多多指教”,同时身体微微前倾,低头示意,最好是用双手呈上名片,将名片放置手掌中,用拇指夹住名片,其余四指托住名片的反面。请注意名片的字迹应面向对方,便于对方阅读。如果自己的姓名中有不常用的字,最好能将自己的名字读一遍,以便对方称呼。

接受他人的名片时,也应恭敬。当对方说“请多多指教”时,可礼貌地应答一句“不敢当”或“随时请教”。接过名片,一定要看一遍,绝对不可不看一眼就收藏起来,这样会使人感到你欠诚意。看不清的地方应及时请教。看过名片后,应将名片放好,不要随意乱置,以免使人感到不快。

五、称谓的礼仪规范

礼仪要求可概括为“称谓得体,有礼有序”。称谓应符合身份。可以对方的职业相称,也可以对方的身份相称。在对方身份不明的情况下,采用以性别相称“某先生”、“某小姐”或称其为“╳╳老师”,亦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特别是后者,即表示尊敬有礼又不使人觉得不妥,在文化艺术界,这样的称谓更为妥当,入留言还应符合年龄。对年长者称呼要恭敬,不可直呼其名,可敬“老张”、“老王”;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可以将“老”字与其姓相倒置,这种称呼是一种尊称,如“张老”、“王老”。称呼时可借助的声调、热情的笑容和谦恭的体态表示尊敬。对同辈人,则可称呼其姓名,有时甚至可以去姓称名;称呼时态度要诚恳,表情自然,体现出你的真诚。

5.售楼人员行为规范 篇五

一、不得迟到、早退、缺勤,自觉遵守“签到制度”。迟到、早退罚款10元/次。超过1小时未请假者按旷工处理,旷工一天者:100元/次,当月累计达到3次者开除。经证实未签到者:2元/次。

二、在8:30以前做好一切工作准备,之后严禁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吃早餐,化妆,看报等。

三、自觉保持室内卫生,保持桌面清洁,个人物品摆放整齐,不得随意和乱摆乱放。办公室内不得吃零食或嚼口香糖,不得吸烟,违者10元/次。

四、工作时间内必须统一着职业装,保持整洁;不得留长指甲,女员工须束发,化淡妆。

五、工作时间内不得看与工作无关的书籍、杂志、报纸等;遵守售楼部电话制度,工作时间内接听、拔打私人电话不得超过三分钟,违反者10元/次。

六、不得在前台化妆、嘻戏、打闹、打堆聊天、大声说笑,违反者10元/次。

七、有事离开者,必须给经理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请假,否则按旷工或早退论处,违反者10元/次。

八、自觉遵守见客制度,违反者50元/次,严重者停止见客3天,服从上级和公司的工作安排,不得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

九、接待客户热情大方,不卑不亢,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体现专业服务精神。

十、不得与同事或客户发生争吵,严禁背后议论他人长短。

6.检测人员行为规范 篇六

一、按规定着装;

二、上班时间佩戴工作牌。

三、办公时间不擅离工作岗位。

四、不在办公区域高声喧哗,检测工作中不接打电话,不吸烟。

五、保持整洁的办公环境,不在办公区域进食。

六、不在办公区域内玩电脑游戏、看电影、影碟等。

七、禁止参与可能导致与公司利益冲突的活动。

八、不得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个人利益;

九、不得接受、参与可能影响公司利益的有价馈赠、宴请;

十、不准泄露或擅自使用任何与公司相关的保密信息。

十一、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检测车间。

十二、下班后仔细检查车间门锁及电源,确保车间安全。

十三、保持工作场所卫生清洁。

十四、忠诚于公司,诚实守信,反对出于任何目的的欺骗、作假行为。

十五、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公民“八荣八耻”道德规范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公司管理、调度和安排。

十六、员工在岗位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工作、操作规程办事,爱护设备,维护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可靠、整洁、有效。接待前来办理车辆业务的群众热情周到,用语文明,服务耐心,不准与群众发生任何吵闹、斗殴行为。

十七、不准以谋取个人利益为目的代单位和个人办理机动车检测、调试、维修业务。

7.业务人员出差行为规范 篇七

1.0总则

为了规范业务人员的出差行为操守,确保公司的营销政策得到正确执行,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沟通,了解市场信息,为营销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公司的营销目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制定本制度。

1.1 业务人员在出差期间要忠于职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注意个人的行为形象,不得因个人行为影响公司形象。

1.2 业务人员严格执行公司的营销政策,不得擅自更改公司的产品、价格、渠道网络和促销推广等营销政策,未经上级主管批准,不得擅自更改出差路线。

1.3 业务人员保守公司机密,恪守商业道德。严格遵守“八不准”:不准假公济私、不准弄虚作假、不准以权谋私、不准大吃大喝、不准经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不准要求经销商长途接送、不准接受经销商钱物馈赠、不准要求由经销商代付车费住宿费等。1.4 出差期间要时刻注意安全,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不允许有自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

2.0出差前的准备工作

2.1 业务人员在出差前要严格做好出差计划,设计好出差路线图,明确出差的目的、时间、区域、工作内容、费用支出预算等。出差计划要经上级主管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2.2 业务人员出差前应该整理并准备好相应的出差物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物件:产品目录、报价表、企业VI手册、培训资料、调查表格、笔记本、笔、卷尺等。3.0出差期间的工作规范

3.1 业务人员在出差期间每天都要打电话回公司向上级主管汇报行踪。在到达目的地的当天(8:00—22:00)要打电话回公司向上级主管报告,在离开当地的时候要打电话回公司向上级主管报告。出差期间,节假日需正常工作。

3.2 业务人员在出差期间每天要主动跟踪客户情况、协助解决问题,并与上级主管保持联系,总结并汇报工作。

3.3 如果业务人员必须要在加盟店驻店一到两天的时间,要对终端展示效果、样品摆设、宣传用品、产品资料、户外广告等进行审查评估,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在案,并知会经销商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在当天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3.3 业务人员要对店面营业人员的仪表形象、产品知识、导购技巧等进行考核培训,注意收集店面人员的资料(包括职务、联系方法、主要工作内容、人际关系以及相关的[键入文档标题] 个人资料等,特别是店长的资料),要了解店面的销售经营状况,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3.4 业务人员要对同一卖场的经营状况和卖场信息进行了解,要注意收集卖场内竞争对手的终端情况,包括店面展示情况、产品信息、促销推广、广告宣传、销售状况等,要对其进行汇总分析。

3.5 市场调研是业务人员的常规工作。业务人员在出差期间要随时注意开展市场调研工作。要通过市场走访、人员访谈、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对市场环境、经销商经营行为、竞争对手经营动向等进行调研,对潜在客户要详细记录在案。所有调查内容要在市场调查表格中反映出来。

3.6 业务人员在新产品推广期间和促销活动进行期间出差的,要将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新产品推广和宣导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4.0出差返回后的工作规范

业务人员在出差返回公司后,在二个工作日内向上级主管提交《出差总结报告》如需调休,需填写调休单,经营销总监批准后才可调休,调休时间最少为4个工作时。5.0其他注意事项

5.1出差期间不准关手机,手机随时要保持开机状态;5.2拜访客户要仪表整洁,态度要有礼有节;5.3未经上级主管授权不得向经销商许下逾越权限的承诺或条件;

本制度自2015年01月01日起实施。

8.外来施工人员行为规范 篇八

为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特制定如下规定:

1.凡进饭店施工的人员,必须提前一天到饭店保安部办理施工名牌。(由施工负责人把所有施工人员的身份证收集统一办理)。

2.严格按照饭店规定的时间进行施工,每天施工时间为9:00---17:00,有噪音及影响客人的施工时间为9:30---16:30。若施工中有客人投诉,立即停止对客人有影响的工作。

3.进店施工必须佩戴施工名牌,并每天有负责人在现场督促检查,施工现场要做好护栏并有告示牌,以确保文明、安全施工。

4.在店施工期间,着装要整齐,不准穿拖鞋和打赤膊。不准在店内大声喧哗或起哄。

5.施工需要动火时,必须到饭店消防中心办理动火许可证后方能动火。

6.在施工期间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人员的人身安全,若出现安全问题由施工方负责。

7.有气味很浓的工作,必须事先通知饭店工程部,并做好隔离、排气等准备。

8.在施工期间要注意卫生,不能搞脏墙纸和地毯,如损坏饭店物品要赔偿。

9.在施工期间需要用水、用电时,必须到指定地点取用。

10.不准使用客房、公共区域的卫生间。只允许使用员工更衣室的卫生间。不准使用客用的桌子、板凳等物品。

11.12.施工垃圾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在规定的施工时间内及时清运。公司同意,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每次罚款1000元,从工程款中扣除。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9.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篇九

为推动阳光农廉网监管中心和乡镇农廉服务大厅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为社会和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特制定如下行为规范:

一、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和阳光农廉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廉洁自律、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切实维护公务人员的群体良好形象。

二、工作人员要着装整洁,文明礼貌。实行挂牌上岗、挂牌服务。要站立接待群众,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行为。

三、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文明用语,语言表达要清晰,不得高声喧哗,不得以任何理由跟群众争吵。

四、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群众,对不熟悉有关程序的要耐心讲解。实行首问负责制,自己能办理的积极办理,遇到不能办理或不熟悉的业务和事项时,要热情地将其介绍和引导到有关人员处解决或办理,不得推诿。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五、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岗串岗、聚众聊天、嘻笑打闹、用餐、吃零食;不得在办公场所吸烟;不得长时间会客;不得在办公时间上网观看影视剧、玩电脑游戏以及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任何上网行为。下班后要关闭计算机,切断电源。

六、服务大厅主管领导对规范化服务进行检查和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把检查结果和考勤情况作为考核窗口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

10.展厅人员的行为规范 篇十

1、不可扎堆聊天,嬉笑打闹,玩手机

2、不可嚼口香糖或糖果-

3、不可打哈欠、挖鼻孔、挑牙缝

4、不可大声喧哗或讲粗话

5、不要在展厅内批评顾客或与顾客争执

6、在展厅内不得与其他职员讨论顾客,不得当着顾客的面评头论足

7、不要边吃东西,边与顾客交谈

8、不可长时间站店门口或是店内主通道,阻碍顾客的正常通行路线

9、不可边接电话,边接待客户

10、不可在接待还没饱和的情况下,出现顾客看砖无人接待的状况

11、不可和同事发生争吵,凡事以和为贵

12、不能利用公司资源(网络,电脑、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做私人事情

13、上班时间内不能玩游戏

11.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篇十一

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指导和规范工作人员行为,文明办公,提高效率,创建服务型机关,树立良好的机关人员形象,特制定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一、政治行为规范

第一条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条 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政府的声誉,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三条 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校党委、校行政的决议,遵守校规校纪,自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

二、廉政行为规范

第四条 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廉政准则》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及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自觉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第五条 廉洁奉公,依法行政,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禁止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六条 自觉遵守学校公共财务管理和使用规定,禁止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第七条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

第八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不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

第九条 自觉履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属校务公开的内容和重大问题要公布于众,自觉接受教职工的质询和监督。

三、工作行为规范

第十条 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本着“少添乱,多服务”的原则,凡事多站在基层单位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基层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十一条 处理公务,要严格按程序办,职权范围以内的事认真办理,职权范围以外的事要请示汇报。该请示的问题,要逐级请示,一般不越级请示;该处理的问题,要逐级请示,一般不越级处理,对职权范围外的急办事项,要及时与有关领导和同事联系,不耽搁。

第十二条 工作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能马上办的事情,要马上予以解决,能当天完成的不推到明天。凡属领导交办的事项,要按照批办时间要求,抓紧办理,按时完成,对符合正常程序的请示,能马上答复的,要立即答复,不能马上答复或不能予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第十三条 对来机关办事人员,要一视同仁,热情服务,不以貌取人,不生熟有别。说话要语气和蔼、态度谦恭,文明待客。凡在职责范围内能办的事立即办,不能办的要耐心解释;不属职责范围的事,要说明情况,主动引见,并帮助联系落实。

第十四条 接电话要热情,答复问题要认真,帮助找人要及时。打电话说话要客气,询问和交待事情要清楚,对方不明白要耐心解释。对上级通知和下级的重要情况报告,要认真做好电话记录,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第十五条 外出办事要认真迅速,尽量减少在外停留时间。到办事单位要主动自我介绍,说明来意,态度要谦虚,说话要和气,并自觉遵守办事单位工作程序、规则。

第十六条 遵守工作时间,坚守工作岗位,上班不串岗闲谈,不大声喧哗,不办公务以外的事情。

四、会议行为规范

第十七条 参加校内各种会议要提前10分钟到会,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要事先向主管领导请假,事后要及时了解落实会议精神。

第十八条 参加会议要遵守会议秩序,无特殊情况不中途退席。不随便说话,不打瞌睡,不随便离席走动,不看报刊或做其它与会议无关的事情,会前关掉手机,重要内容要做记录。

五、道德行为规范

第十九条 自觉维护学校的团结稳定,不说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稳定的事。有问题(包括个人问题,需要向领导和组织反映的问题)坚持在机关说,不到领导家里说,不允许采取非正常方式解决。对领导有意见当面说,不背后乱说。

第二十条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有“推功揽过”的胸怀和气量,工作中有了成绩不骄傲,有了问题不推诿。正确对待荣誉,正确对待批评,不断改进工作。第二十一条 对领导要尊重,对同事要相互支持,对部属要关心爱护。团结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互谅互让,困难留给自己,方便让给别人。

第二十二条 保持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办公秩序,做到窗明几净,桌面整洁,摆放有序。自觉维护楼道、厕所卫生。自觉维护公物的完整和安全,防止火灾、盗窃等事故的发生。

六、仪表行为规范

第二十三条

衣帽整洁,仪表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上班时间不穿短裤、背心、拖鞋,男同志不蓄长发长须。

第二十四条 谈吐文雅,谦逊礼让,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平易近人,诚实处事,尊老敬贤,礼貌待人。

12.陪护人员行为规范 篇十二

2.不准将手机、报纸、杂志以及带有安全隐患的物品带入留置区。

3.陪护时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不得靠墙,不得打瞌睡,不得在留置房间内来回走动,每二十分钟互换位置一次,圆墩位置不得挪动。

4.被留置人员睡觉时,监督其不得用被蒙头,双手必须置于被子的外侧,被留置人员去卫生间时,陪护人员需一人站在门口,另一人跟随进入。

5.不得同被留置人员交谈,陪护人员之间也不得交谈,不得打听与案件有关的信息,不得翻看值班纪律本,不得向外界传递信息。

6.遇到停电期间,必须近身陪护。如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必须保护被留置人员的人身安全。

7.随时注意被留置人员的思想动态、身体状况、情绪变化,保证被留置人员时刻处于陪护人员视线之内,发现问题及时向联动值班室报告。

8.规范、认真、准确的填写值班记录,随身佩带陪护

—1—

陪护人员行为规范

人员工作证。

9.外出请假,注意安全,按时返回,返回后及时销假。10.基地内严禁饮酒、拍照、录像,爱护公共设施。

11.休息房间内被褥摆放整齐,备品摆放有序,不得在休息室内、走廊、沐浴间吸烟、大声喧哗,自觉保持个人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

12.食堂就餐,排队有序,不得大声喧哗,不得穿拖鞋,衣着要得体。

13.生活上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更好的完成陪护任务及领导交办任务,确保留置措施安全进行,为案件查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智力游戏计划下一篇:体育运动会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