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2024-10-18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9篇)

1.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篇一

21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大意,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教学难点:

1.培养同学们的合作能力,角色转换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狐狸和老虎的画图。

2、识字游戏卡片。

3、充分考虑或是预设课堂中新生成的教学资源。

4、.学生预习课文、对各角色有初步认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预知

1、分别出示狐狸和老虎画图,让学生指认,并说说自己所知晓的有关知识。

2、根据你们平时的经验,说说狐狸和老虎谁厉害?为什么?

3、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狐狸和老虎的故事。(师讲故事)

4、说一说在“狐假虎威”故事中,狐狸是怎样把百兽吓跑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5、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狐假虎威(师补充板书并带领学生齐读2遍)想想这里的“假”应该是什么意思?

6、为什么在“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中,一只狐狸却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给吓跑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二、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一)读文

1、每人选择一小节或几小节读给本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大家评议。

2、一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二读课文,做到读通顺,做到不断句,不破句,不重复。

(二)识字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小组内集体读,说说各自理解的意思,如不能统一,拿出来全班讨论。

2、本文要学习的这些生字,有多少是你已经掌握的,将你的经验说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听,让大家都来记住。

3、说说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以及原因,遇到难以记忆或理解的生字,可以查字典,也可组内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三、游戏巩固 刚才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有的小动物吓得找不到家了,只要读出动物卡片背后的生字,你就能把它们送回家。

四、指导写字

1、提示学生:“威、派”两个字要求按笔顺描红,掌握正确的笔顺,要提示学生不要把“爪”写成“瓜”;“派”字右边也不要写成“瓜”。不要把“假”字的右边与中间写错。

2、语文书上的生字表中描红。

3、在课后练习题上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

2、在家中熟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1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男女赛读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书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虎比狐狸厉害?说说自己的意见。

在这其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窜”、“扑”、“逮”,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再理解“纳闷”、“撒腿就跑”等词语,体会百兽的神态,再由学生自荐或推荐人选合作表演,来表现这些词语的含义。

2、紧紧扣住“假”字,让学生思考狐狸是怎样借老虎的威风,用了哪些手段,取得了怎样的结果。狐狸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3、重点进行朗读训练,体会狐狸的狡诈、做作,并且体会“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上台,来表演一下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看看谁表演得最像。

三、创设情景,学生表演

1、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再请几个小朋友当导演。注意提醒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要这样走?

2、请学生进行评价。

3、通过表演,学生基本理解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语的意思,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老虎和狐狸看见小动物们都逃走了,它俩分别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四、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1、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其实,像这样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成语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2、这个故事学完了,狐狸和老虎,你更喜欢哪一个呢?说说自己的理由。

3、这个办法用在其他人的身上,会不会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与作用?为什么?

五、课后作业

1.用你所知道的一些词结合课后习题描述一下你所了解的狐狸和狮子。

2.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结合课文内容,编排一个课本剧,希望有所创新,形式、道具都不限,在内容上也可以有所变化。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22狐狸分奶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狐狸分的公平吗?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教学难点:

1.培养同学们的合作能力,角色转换能力。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狐狸和小熊的画图。

2、识字游戏卡片。

3、充分考虑或是预设课堂中新生成的教学资源。

4、学生预习课文、对各角色有初步认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预知

1、分别出示狐狸和小熊画图,让学生指认,并说说自己所知晓的有关知识。

2、根据你们平时的经验,说说狐狸这样分奶酪公平吗?为什么?

3、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狐狸和小熊的故事。(师讲故事)

4、说一说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一)读文

1、每人选择一小节或几小节读给本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大家评议。

2、要求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二)识字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小组内集体读,说说各自理解的意思,如不能统一,拿出来全班讨论。

2、本文要学习的这些生字,有多少是你已经掌握的,将你的经验说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听,让大家都来记住。

3、说说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以及原因,遇到难以记忆或理解的生字,可以查字典,也可组内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提示学生:“奶”“吵”“急”“第”“始”“仔”“咬”“公”八个字要求按笔顺描红,掌握正确的笔顺,要提示学生不要把“第”写成“弟”。

2、语文书上的生字表中描红。

3、在课后练习题上练习书写生字。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

2、在家中熟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1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男女赛读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书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狡猾?说说自己的意见。

2、紧紧扣住“分”字,让学生思考狐狸是怎样分的奶酪,用了哪些手段,取得了怎样的结果。狐狸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三、创设情景,学生表演

1、请三位小朋友,分别扮演两只小熊和狐狸,分角色演绎故事内容?

2、请学生进行评价。

四、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狐狸的本性。

1、这个故事学完了,你觉得狐狸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1.用你所知道的一些词结合课后习题描述一下你所了解的狐狸和小熊兄弟。

2.完成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23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熊友谊。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人物喜怒乐情感变化,使学生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教学难点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2、感受人物内心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不想知道纸船和风筝到底是谁的呢?学生:想。师:那我们一起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找出刚才质疑的答案。(纸船是松鼠的,风筝是小熊的。)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并大声地读几遍。

3、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开火车读。(老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利用图画辅助识字:观察一、二幅图,体会“乐坏了”“扎风筝”“抓住”“幸福”的意思。

5、利形声字的规律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抓、莓、吵”三个声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6、重点分析“坏、扎、抓、幸、福”。幸:上下结构,上面是“土”不是“士”。祝福:两个字的左边都是“示补旁”。不是“衣补旁”。

7、玩游戏(游戏规则:把生字放在一个圆盘里,老师随意设置一个“炸弹”,这个“炸弹”同学们是不可以读出声的,然后老师指哪个就读哪个,速度要快,如果指到炸弹,学生读出声,我们就“炸”他。)

三、默读课文: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1、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纸船是,生:(松鼠的),师:风筝是生:(小熊的)。

2、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他们互相敬意,互相祝福。)

3、他们是怎样互相祝福的?请你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4、松鼠和小熊拿到对方的礼物,看到上面的字怎么了?(乐坏了)

5、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6、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的纸船和风筝还存在吗?

7、小熊和小松鼠难过吗?你从哪儿看出他们很难过?(在书上画出来,请同学们说一说)

8、后来通过怎样做他们和好了,再次成为好朋友。

9、你们喜欢小熊和松鼠吗?为什么?

四、课堂练习

一()纸船 一()纸条 一()风筝 一()草莓 一()小事 一()话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谁能把这个感人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字、新词。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接龙读,领读)huài sāng zā zhuā zhù fú jù xìng 坏 松 扎 抓 祝 福 句 幸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同桌伙伴。(师总结:按结构分类的方法:左右结构的;坏,松,扎,抓,祝,福;半围结构的:句;上下结构的:幸。加一加的方法:土+不=坏 木+公=松 提手旁+竖弯钩=扎,等)

3、猜字(根据字形或字义特点自编意思,根据意思猜字)

4、指导书写

①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看老师范写。

③重点指导。幸:与“辛”区分开,“幸”上面是“土”。不是“士”。抓:右边不要写成“瓜”。祝、福:左边不要写成衣字旁。

④学生仿写(老师注意下去观察学生仿写情况)

⑤写后与书上对比,找一找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进行修改。

⑥、再写一个,把字写漂亮。

5、小组合作给生字找好朋友(组词)小组汇报,师范写词语认读新词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

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屋顶 门口 幸福 快乐 愿意 漂流 飘荡

6、把卡片发给小朋友,让小朋友当小老师。

三、举行朗读比赛。

先小组比赛,一人读,其他成员做评委。选出代表在班上比赛。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四、课堂练习 坏()松()扎()句()

怀()公()礼()包()

五、全班朗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可多的生字了,带上这些生字让我们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吧。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替小熊写一张卡片送给松鼠挂在风筝上。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24风娃娃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帮助过别人吗?在得到你的帮助后,别人会对你说些什么?对,当我们帮助了别人后,总会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今天,有一个小娃娃热心帮助人们做了许多事,得到了人们的感谢,同时也有一些责怪,让他感到很委屈。(课件:卡通风娃娃伤心地说:“我一番好心帮人们做事,可他们为什么还责怪我呢?”)你们想帮他找到答案吗?那我们就得先走进他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和身边的同学,弄清读音后,要多读几遍。

2、风娃娃带着大家来到“字宝宝乐园”,这里有着许多可爱的字宝宝,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字宝宝,就上来把它带回家。(出示“字宝宝乐园图”)

3、学生上台摘字宝宝,摘下后带读字卡上生字的读音。

4、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取下后,你还认识他吗?(抢读课件上的生字)

5、顽皮的生字宝宝躲到了句子里,你还认识他吗?(课件出示带生字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多种形式读,把句子读通)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要帮助风娃娃弄明白为什么帮助人们做了事,还被人们责怪,我们就要再读读课文,想想风娃娃分别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吹转了大风车,吹动了帆船,吹跑了风筝,吹跑了衣服、折断了小树。)

2、再读课文,看看在这些事中,哪些事得到了被帮助者的感谢?哪些事却受到人们的责怪?

四、分块研读,合作探究

1、探究:“风娃娃做了什么事情,得到被帮助者的感谢?”(1)小组讨论:风娃娃做了什么事情,得到被帮助者的感谢?它是怎样地做这些事情的?(2)小组汇报:

风娃娃做了什么事情,得到被帮助者的感谢?” 教师板书:吹转了风车 吹动了帆船(3)他是怎么做这些事情的?

抓住“风娃娃来到„„看见„„慢慢、断断续续、他深深„„飞快、奔跑着、不住地、高兴极了。风娃娃又来到„„看见„„他急忙„„弯着、流着、喊着、一边„„一边”这些重点词句促进学生感悟,指导学生朗读。

(4)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得到了帮助的小秧苗和纤夫们,你们想对帮助了你的风娃娃说些什么?(课件出示说话1)

田野里,秧苗喝足了水,挺直了腰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边,纤夫们收起了纤绳,看着鼓起风帆的帆船,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别人有困难时,风娃娃就急忙去帮助他们,风娃娃是多么热心和善良啊!让我们一起来夸夸风娃娃吧。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2、探究:“风娃娃热心帮助人们做事,为什么受到人们的责怪呢?”(1)自由读,从文中找找理由,划出重点词句。

学生汇报时,引导他们抓住“风娃娃看见„„赶紧„„摇摇摆摆、翻起了跟头、无影无踪、伤心极了。他仍然„„吹跑了„„折断了„„”这些重点词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并在朗读中体会风娃娃的心情。

(2)通过赛读,齐读等多形式,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再次体会风娃娃的好心以及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3)风娃娃一片好心,却办了坏事。假如你就是那被吹走了风筝的孩子和责怪风娃娃东吹西吹的人们,你又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说话练习2)

广场上,孩子们看着手中断了的风筝线,再抬起头看到天空中渐渐远去的风筝,伤心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伤心哭泣的孩子,看着被吹跑了的衣服,看着被折断了腰的小树,人们纷纷皱起眉头,责怪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你知道风娃娃为什么高兴又为什么伤心了吗?谁来说说。

4、看到伤心难过的风娃娃,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说话练习3)

我想对风娃娃说:”风娃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风娃娃一样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的情况?谁来说一说?现在,你明白应该怎么做了吧?

五、课外延伸

现在,风娃娃已经明白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得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热心的风娃娃还会去到哪里?还会帮助人们做一些什么事?

六、创设情境,快乐写字

瞧,快乐的风娃娃带着字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如果你能有自己的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宝宝的读音,字形,并且为他们找到好朋友,你就能把风娃娃和字宝宝都带回家。

1、出示字宝宝乐园挂图,鼓励学生上台摘字宝宝乐园中的活动字卡,摘后要读准卡片上的字音,并给生字组词。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赶快和同桌的小伙伴一块分享。

3、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表 号 伤 吸 极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写得好的奖励风娃娃的卡通图片。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给动物分类,认识10种动物名称的生字。2.学习8个拟声词,并了解拟声词的用法。

3.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发现生字书写规律,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4.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教学重难点:

1.用多种方法给动物分类,认识10种动物名称的生字。

2.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发现生字书写规律,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3.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播放小火车鸣笛声)同学们,我们的“快乐号”小列车又要出发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这辆列车,去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你准备好了吗?

二、试着给下面的动物分类,看看谁的分法多。1.出示课件:

(1)认一认:依次出示“狼、猩猩、海龟、白鹤、鸽子、羚羊、蚯蚓、螃蟹、蝴蝶、蚕”等动物的图片指名认一认。

(2)依次出示词语:学生每认识一个动物,在相应位置出示这个动物的名称。

(3)说一说:先在组内说一说这些动物的习性,再指名在班上说,然后集体评议。

2.引言,提问:这些动物中哪几个动物是同一类呢?(1)小组合作练习分类,并说说理由。

(2)汇报学习成果,把同一类的动物名称写在一起,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分法来分类,如按动物种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卵生类等;按生存环境:空中、陆地、水上等。

三、字词句运用

1、课件出示以下拟声词:

啪 唰 吱呀 叮当 嘟嘟嘟 咚咚咚 哗啦哗啦 叽叽喳喳

2、你听到过这些声音吗?什么情况下有这种声音?

3、选词填空:

(1)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的敲门声。(2),雨不停地下着。

4、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了解拟声词的定义。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书写提示:会写生字领、群、船、野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老师提示:

(1)先看后写,才能减少修改次数,确保页面整洁。

(2)有些字,左右两边的宽窄差不多,写的时候要均衡。

3、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5、进行全班评比。

6、谈感受,说收获。日积月累

二、日积月累

1、出示成语,读一读。

狼吞虎咽 惊弓之鸟 胆小如鼠 龙飞凤舞 漏网之鱼 如虎添翼 鸡呜狗吠 害群之马 如鱼得水

2、指名朗读,同桌读,全班齐读。

3、请圈出成语中的动物名称。

4、大概理解成语的意思。

5、再读成语,边读边体会。

6、你还了解哪些成语里也含有动物名称?说一说。

7、我会选择一两个成语说话。

如:妈妈做的饭真香,我狼吞虎咽的几下就吃饱了。

三、我爱阅读:称赞

1、读一读。

2、谁能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全班交流。

4、师小结:称赞往往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称赞身边的人,让他人和自己都感到快乐。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2.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篇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整个单元以主题统整语文材料, 将悟读、演读、诵读相穿插, 融品味、想象、表达于一体, 把读与写、学与玩、说与做有机融合, 活化各项训练, 增强感悟效果, 进而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美好情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目标

综合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利用课后“用钢笔描红”及练习的“写好钢笔字”和“学写毛笔字”进行书写指导与训练, 练好写字基本功;学会利用插图, 联系上下文, 借助字词典等方法体会“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负荆请罪、巍然屹立、天经地义”等词语的意思, 不断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相关段落, 不断提高默读速度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阅读剧本, 排演小话剧;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段、勤于搜集资料等方法, 感悟廉颇知错就改, 蔺相如顾全大局, 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品质,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懂得爱人就是爱己;尝试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 懂得报答, 学会感恩;习作叙事清楚, 结构完整, 练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人物心灵, 表现人物品质;弄清采访的基本注意点以及具体要求, 在实践中学习采访。

要点提示

本单元可安排13课时, 课时安排及要点提示如下:

1.《负荆请罪》3课时。要点提示:学会阅读剧本, 在品味人物对话中感受人物品质是教学重难点。

2.《船长》3课时。要点提示:感悟船长品质, 透过外表体会内心是教学重难点。

3.《爱之链》2课时。要点提示:紧扣“链”字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 学习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方法是教学重难点。

4.“习作2”2课时。要点提示: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表达真情实感是习作重难点。课堂中引导学生抓细节、有条理地叙述。

5.“练习2”3课时。要点提示:“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建议

备课时, 要注意本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单元作为一个整体, 通盘规划和设计, 充分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

1.《负荆请罪》备课时要以“负荆请罪”为红线, 串联第一幕内容整体设计, 做到“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首先, 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探知内容: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其次, 引导学生回忆 (以前学过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 剧本的一般特点和阅读要求, 激发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 入情入境地读好人物对话。边读边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情, 引领学生体悟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品质, 并带着感受品读文本, 在文与意的交融中体会蔺相如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 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第三, 帮助学生排演小话剧, 进一步体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品质,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促进语言的内化。最后, 以课堂为起点, 激发学生课后走进《史记》故事, 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2.《船长》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比较《负荆请罪》与《爱之链》, 本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想象。首先, 图文结合, 精读场面, 走进人物, 帮助学生理清船长组织自救这条明线。其次, 通过对“可怕、一窝蜂、像疯了似的、炉子被海水淹了、机器停了、20分钟、动作再快点、轮船沉没了”语句的品析, 披文入情, 理清客轮被撞后情况越来越危急、心情越来越紧张这条暗线, 并通过朗读把万分危急之情表达出来。这样, 明与暗交织, 文与意交融, 水到渠成地凸显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最后, 让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可以逃生吗?启发学生结合课文的重点语句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 体会哈尔威船长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也可站在船长或乘客的角度, 进行写话训练,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展开心灵对话,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船长崇高的境界、伟大的人格。

3.《爱之链》是“人间真情”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感受爱、品味爱、升华爱是本课教学的主线, 因此, 应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情感心理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活动。首先,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此基础上, 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合作研读、讨论、品析。其次, 紧扣“链”字, 让学生感受老妇人暗暗资助孕妇时涌动的暖流, 感知爱的传递, 感受爱的扩散, 感悟爱的哲理: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人人都应该给予别人帮助。最后, 结合课后习题4,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 展开想象, 唤醒学生立体的深层的爱, 进一步体会“爱之链”的含义。

4.“习作2”是极具人文性的一次真爱表达。首先, 营造爱的氛围。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让爱的芬芳浸染每个学生的心灵。其次, 生成爱的共鸣。图文结合, 朗读《雪人》, 感受作者对小雪人深深的眷恋之情。补充阅读刘丙钧的《妈妈的爱》, 进一步感受身边的父母之爱。第三, 唤醒爱的记忆。围绕“爸爸 (妈妈) 所做的一件什么事也使我特别受感动”这个话题, 想一想, 并把最感动的事讲给最信赖的伙伴听。回想昨晚直接或间接向父母表达感谢时父母的神态、语言、动作等, 选择一个细节进行片断素描, 现场交流、评议。最后, 完整地抒写爱的心声。

5.“练习2”的教学与上述教学内容不可分开, 是有机的整合。安排了以下内容:

●语文与生活

选择答案时, 要将词语放入句子进行朗读, 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细微的差别, 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建议老师先扮演主持人“王小丫”, 鼓励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 充分亮出自己的思辨过程。最后, 引导学生学习“开心辞典”等节目形式, 组织游戏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诵读与感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感悟人生的价值, 感受人间处处有真情。注意激发学生联系相关阅读、生活经验等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适时概括引领。

●口语交际

3.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篇三

x靚g f? y#5 zi zh? y臁? c"Do ch#3ng

ji"^ m鑙 x鷑 zh#3o l鷑 chu醤 m韓 z?

r髇g y臁? nu#3n huo s"恘g sh? zu? ti"Dn

二、填空。(44分)

1.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8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4分)

客( ) 坏( ) 昨( ) 粉( )

容( ) 环( ) 咋( ) 份( )

3.填上合适的词语。(9分)

( 耐心地 )等待 饿 得( 发慌 )

( )奔跑 开心得( )

( )成长 冷 得( )

( )劳动 长 得( )

一( 块 )菜地 一( 口 )水井

一( )菜油 一( )白菜

一( )菜籽

4.选字填空。(9分)

幸 辛 在 再 己 已 以 渴 喝

我( )苦地走到离家很远的街上,( )运地( )那家小店里( )次找到这件玩具,买下来( )后就回家了。到家( )经很晚了,我口( )得很,就自( )倒了一杯饮料,一口气( )了个精光。

5.照样子填写。(6分)

神气极了 荡来荡去 立刻欢呼起来

极了 来 去 立刻

极了 来 去 立刻

6.填写诗句。(8分)

①写老朋友分别时难舍难分的诗句是: , 。

② 写诗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再回到自己故乡的诗句是: , 。

三、写出句子中带点字的反义词。(4分)

1.天这么晚了,你还要上哪儿? ( )

2.火车在铁路上高速行驶。 ( )

3.这时,一辆新型火车开了过来。 ( )

4.燕子南归天气转寒。 ( )

四、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请写序号)。(6分)

①d"恥 ②d"? ③h醝 ④hu醤 ⑤h鄌 ⑥h#3o

都市( ) 还有( ) 好事( )

都是( ) 还书( ) 好奇( )

五、给句子加上标点。(5分)

1.你们快过去吧( )

2.你不是开玩笑吧( )

3.我就买这支铅笔吧( )

4.开始上课了吧( )

5.举例来说吧( )我们班就从来没有人缺过课。

六、给下列句子重新排队(在括号里写序号)。(6分)

( )我生气地走了。

( )有一道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

( )我要看他的答案,他怎么也不给我看。

( )小刚来到我家,给我讲明了道理。

( )我们又和好了。

( )我和小刚一起做数学作业。

七、读短文,答问题。(13分)

(一)

一个秋天的下午,忽然间,雨点落下来了。毛泽东看见毛四阿婆正在收稻谷,就连忙栓好牛,跑过去帮忙。有了他的帮助,阿婆家的稻谷没有淋着大雨,可毛泽东家的稻谷却被雨淋湿了。

1.收稻谷的事发生在(时间) ,主要讲(谁) 。(2分)

2.用“——”画出毛泽东帮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句子。(2分)

3.这件事说明毛泽东是个 的孩子。(3分)

(二)燕子过海

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

我看见一群过海的燕子。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就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

1.燕子往哪儿飞?为什么要过海?(4分)

2.燕子看到船后,为什么一起落在甲板上?(2分)

八、写一篇日记。(10分)

4.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教学难点

会写“竹、牙、马”等字。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的脚印图、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1)学生自由读生字。(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2)教师指名读字卡。(3)开火车读字卡。(4)男女生赛读字卡。(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2.同桌互听互读。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 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反思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石、只”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

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教学难点

会写“多、出”等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窄口透明瓶子。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 yā dào chù bàn fǎ pánɡ biān xǔ duō 乌 鸦

到 处

办 法

旁 边

许 多

shí zǐ fànɡ jìn zhǎo shuǐ kàn jiàn yì zhī kǒu kě 石 子

放 进

找 水 看 见

一 只 口 渴(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2)去掉拼音读。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2.书写生字“石”“多”。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出示卡片:“到处”“找水”。)读词,注意“处”“找”都是翘舌音,用顺口溜识记“处”“找”。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理解“到处”。指导朗读。(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灵动的表演可以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由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课后反思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

2、借助插图、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借助插图、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3.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①自由练读。②指名朗读。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3)指名交流。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2.指名分角色朗读。3.评选出最佳选手。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五、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3.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

“小兔运南瓜”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课前准备

课文图;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一只可爱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他高兴极了,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抱不动。他愁眉苦脸地说:“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 师: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喜欢他吗? 生:认识,是小兔。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小兔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运回家,可是他抱不动。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就一起来帮助小兔想办法,好吗? 生:好。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达 师:我们怎么帮小兔啊?快快转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马上把你的办法告诉小兔,好吗?

生:小兔可以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把南瓜抬回家。师:这种办法是请别人帮忙。真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帮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着南瓜回家。师:你可真是个“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

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师:有道理。这个办法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兔自己克服困难。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来一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师:这种办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劲的。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吗? 生:小兔可以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师:向谁借车?借什么车?

生: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

生:小兔可以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过渡)刚才大家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说出了自己想的办法。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可是小兔不知道选哪种办法好啦!现在请你们帮助小兔参谋参谋,他应该选哪种办法。

三、讨论评议,注重表达(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生:我觉得用抱或背的办法不好,因为这样很费劲又很慢。第3种办法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就很好。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

生:用气球运南瓜的办法好,很省力。(许多生:不好,不好。)师:为什么不好? 生:万一气球撞到树上或者被什么东西扎了就会破,南瓜就会掉下来摔坏,那就白费力气了。师:看来这办法还不容易实施呢。

生:我觉得第4种和第5种办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绳子拉或用木棍撬着移动都太费劲。

师:是啊,这对小兔来说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觉得还是第1种办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抬,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替小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四、拓展延伸,学科综合

师:(课件播放音乐)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帮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画。回家后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重点)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重点)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难点)4.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难点)5.掌握书写规则。(重点)6.了解中国民俗特色。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制作精美的贺卡。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疑: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亲人在哪里工作,是什么职业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职业名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工作地点和职业名称吧!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2.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3.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4.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职业。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

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 许多 也许 到处 四处 学生 生气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3)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4)继续扩词,积累词语。让学生用“皮、法、边、许、处、生”继续组出不同的词语。2.写祝福语。

(1)教师出示多种贺卡,让学生欣赏祝福语。(2)课件演示祝福语的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给谁写,我们要顶格写。然后空两个格(大概两个字的位置)写上祝福的话。最后要写上我们的名字。

(3)说一说你准备给谁写,写什么话。(4)一起试着做一张贺卡。(5)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卡。

四、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观察“小、水”的书写过程。

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书写过程中共同的笔顺规则。3.教师强调“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4.指导学生观察“月、问”的书写过程。5.学生共同总结“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6.学生练写“小、水、月、问”。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呀,老师为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在生活中都发现了什么?

二、故事导趣,形象背诵

1.讲《画风》的故事。一个老画家给他的弟子出了一道题目,要求他的弟子画出风的样子。周围的人听后都说风没有形状,也看不见样子,该怎么画?老画家的弟子们开始画画了。一会儿弟子们画完了,老画家非常高兴。你们想看一看这几幅画吗?

2.出示图画,(按照诗句的顺序出示)说一说你看到风了吗?(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现象可以看出风的存在。)3.我们为这几幅画配上诗句吧。课件按图片依次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按照图画背诵。4.这么美的一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峤写的。这首小诗也是一则谜语,同学们回家要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猜一猜诗里面写的是什么。

小结:看看古人多了不起呀!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

三、快乐积累,了解民俗

1.同学们知道过大年吗?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2.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读一读,看看我们都要准备什么。3.学生自由读童谣。

4.说一说这首童谣中你哪里没读懂。预设:(1)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2)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南瓜的形状。这种糖很粘,会粘住牙齿,让我们说不了话。(可以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觉。5.齐读童谣。

四、布置作业

5.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篇五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古诗二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得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总之,本单元内容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本单元在《黄山奇石》《葡萄沟》中以“陡峭、五光十色”为示例,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加以运用。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大胆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发展自主阅读的能力。

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的安排,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强化词句的积累和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单元“写话”安排的是学习写留言条。写话重在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可以通过例文让学生明白写留言条是现实生活中交流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应用的价值。教学中要注意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落实教学的基本要求。

单元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言中体现喜爱之情。

单元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本单元在《黄山奇石》和《葡萄沟》中以“陡峭”“五光十色”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这种方法,遇到不懂得词句,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了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习。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8古诗二首

1.认识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32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

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5.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

6.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

7.增强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9黄山奇石

10日月潭

11葡萄沟

语文

园地四

识字加油站

1.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2.能展开想象,用“像”说生活中的事物。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4.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与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5.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6.背通风景名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7.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字词句运用

写话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合计

6.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篇六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咳嗽(sou)祭祀(shì)束缚(fù)B.竹匾(biǎn)追悼(diào)出殡(bìn)

C.镊子(niè)秕谷(bǐ)胭脂(yān)

D.装弶(jiàng)

讲究(jiù)

骤然(zhòu)

2.读拼音,写字词。

(1)在chú

fáng()里,他见到了闰土。闰土给他讲雪地捕鸟的趣事:支起竹匾,sǎ

xià()秕谷,看鸟雀来吃时,远远地将fù()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2)我正要nínɡ

shì()他们时,zhòu

rán()一惊,睁开眼,yún

jǐn()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zhì()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dǒu

rán()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张()李()()()深长()经风()

北风()()

无()无()

()()吞枣

一()无()

()然大()

(1)上课时,张华走神,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可他      乱说一通。

(2)听了老师的话,我      :“原来是这样。”

4.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3)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4)“怎么了?”爸爸问他。

()

5.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6.“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表达了“我”对        的不满,流露出对           的向往。

7.“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的”指;“碰壁”指。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

8.《有的人》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句出自鲁迅的诗句“

”。

二、课文回顾。

1.《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的闰土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这四件新鲜事。

2.根据《好的故事》,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部分是因,其余部分是果,回忆了伯父生前的五件事。

()

(2)《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三、交流平台。

由“饱经风霜的脸”这个短语,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我想到了:

写话:

四、综合学习。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压岁钱”,他总舍不得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用“  ”画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2.抄书使鲁迅“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

3.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

第八单元提升练习

一、1.C

2.(1)厨房 撒下 缚(2)凝视 骤然 云锦 掷 陡然

3.冠

戴 意味 饱

霜 怒号 穷

尽 囫囵 望

际 恍

(1)张冠李戴(2)恍然大悟

4.(1)动作描写(2)外貌描写(3)心理描写(4)语言描写

5.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他小的时候,鼻子跟我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6.自己所处环境 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

7.社会黑暗 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迫害

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1.故乡 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 见多识广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2.向往的生活 黑暗的现实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3.(1)✕(2)√

三、示例:一个人经历了很多艰苦的生活。

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沧桑,额头上清晰地镌刻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两鬓斑白,深陷的眼眸已经干涸,眼球由于失去了神采而显得浑浊不堪。

四、1.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7.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篇七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和“小兔运南瓜”。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部编本”语文教材以“学习提示”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的方向更为清晰和突出。第一单元“我说你做”的学习提示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第四单元“我们做朋友”的学习提示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的学习提示是“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第八单元“小兔运南瓜”的学习提示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第六单元“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是在第一单元“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初步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部编本”语文教材非常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二、教学目标新取向:交际能力·兴趣·习惯

口语交际“多大的声音”,教材先用“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两个问句,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再用三幅插图“图书馆问话”“交给老师橡皮”“给同学讲故事”,创设三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出现学习提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明确指出说话声音要适中的表达要求。我们从教材编写中可以发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取向,除了要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外,还要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并在情境感悟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文明礼仪,浸润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鉴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用多大的声音”的话题讨论与情演练,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并使其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场合,确定说话声音的大小,用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文明的小学生。

三、教学过程新设计:情境创设·演练·互动

(一)运用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录像导入:今天上课,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先看一段录像。

故事情境描述: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很认真地做着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突然,一声大叫传来:“老师,老师!”同学们吓了一跳,教室里顿时闹腾起来。原来是小东同学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字不会写,就大声叫老师……

2。引导评论:你们觉得小东这样做好不好?(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作业,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这是不礼貌的)

3。教师小结:说话是一种礼仪的表现,说话声音大小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开课用录像小故事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且故事又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熟悉而亲切。通过故事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对主人公的评论中,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产生到底该如何把握音量的疑问,从而在自然地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的同时,将学生一颗颗充满疑惑的心也瞬间激活,并顺利地将其引向对真知的探究。)

(二)借助插图创设情境,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插图引入:今天,小东的生活可丰富了。请大家再仔细看这三幅图,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

2。问题悬疑探究:在上面这三件事情中,小东说了哪些话?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告诉他。

(1)说说插图一

①出示插图一:你看懂小东说了什么话?(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小女孩在看书,小东想坐小女孩边上的位置,所以就指着那个位置问小女孩:“请问,这里有人吗?”)

②小东应该怎样说话?出示选项,举手选择:

A.大声说( )B.小声说( )

③统计学生选择结果,采访明理:小东为什么要小声说话?

(要点预设: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要安静阅读,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阅读者。更何况墙壁上还贴着一个“静”字,我们更加要自觉保持安静了)

④教师总结:像图书馆、阅览室、影院、医院等公共场所,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

⑤表演练习: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么问话?小女孩又会怎样回答呢?(同桌两人互相演一演,练一练)

⑥展示评价:先请一对同桌表演,评价他们说得怎样,再请两对同桌表演,评价。

(2)议议插图二和插图三

①那么,剩下的两幅图里,小东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选择一幅图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②交流反饋。

图2:小东捡到橡皮要交给老师,如果是到老师办公室里,为了不影响别的老师办公,说话声音应该小一点;如果是在教室里,而且是课间,声音嘈杂怕老师听不清楚,说话声音可以大一点。

图3:小东在教室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听得到,声音要尽量大一点。

③选择一幅图来表演,大家评价:小东说得好吗?为什么?

3.总结提升:小东真能干!你们真能干!我们都做到了说话要看场合,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文交际情境现场化、故事化,借第一幅图进行交际规范的指导,用第二、三两幅图进行巩固迁移、练习提升,教学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梯度递升。并且在说清事理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说练表演,让同桌高效互动;在尊重自主选择的交际情境中,充分实践,在保证交际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延伸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声音,有的时候要大声说话,有的时候要小声说话。那么,你们觉得哪些时候,说话要大声些?哪些时候,说话要小声些呢?同桌讨论。

2.同桌表演:老师提供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图,请选择一个场景,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同桌两人表演,特别要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请三对同桌上台表演)

3.互动评价:你觉得哪一对同桌说话的声音大小正合适?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平台,做到学以致用。用表演的方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反复演练说话的合适音量,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地落实和提高。这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4.课堂总结:这节口语交际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和别人说话用适合的音量是一种礼仪和修养,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出示儿歌:说话有学问,声音有大小。有时候要大,有时候要小。掌握好音量,人人把我夸!

教师范读儿歌(故意把声音放得很轻很轻),评价: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的声音怎么样?(要大声点)教师再大声地朗读一遍,问学生:这样行吗?

齐读儿歌,下课。

8.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篇八

2017年9月22日--9月25日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同时目标:

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

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母亲的话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的情况 暴怒无常.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的表现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我”的表现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母亲的表现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喜出望外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3.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内容。

2.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课文。

(二)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课后问题: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引导学生同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三)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1.按照课后要求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引进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摘自史铁生《合欢树》

2.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

(1)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9.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篇九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六单元(课文)

5.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共4个自然段,按起因、经过、结果安排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文中精准规范的语言,如“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挖通大河”“劈开大山”等动宾搭配的词组值得学生咀嚼品味积累;文中“九条”“九座”“十三年”“三次”“十多岁“等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大x疆,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些在蜜糖中长大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不太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教学本课,可以与现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相联系,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大爱之情。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你知道的英雄、伟大人物?(生自由说)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英雄——禹(板书课题),齐读三遍。

3、简介禹,质疑,从题目上,你们可以看出写大禹什么事吗?

[一步步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分别说说哪个自然段写治水前、治水、治水后。

2、出示小黑板,指名填空。

第()自然段写洪水危害老百姓;

第()自然段写大禹治水经过及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自然段写洪水被制服,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这一环节的设定,让学生脑子里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

4、师范读课文

[加强朗读训练]

5、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出示生字:治、洪、害、姓、理、形、通、被、制、伟

2、指名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可同位互相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加深对字的记忆。]

4、老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

四、作业。

用本课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引读第4自然段。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朋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过渡,提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认识大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了解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教师用简笔画勾画出淹没的农田,冲到房屋的洪水。

(1)在平日里,水都在农田下,发洪水时(边画洪水边说)洪水淹没了农田,意味着什么?(人们没有粮食吃)

(2)继续画:大水把人们的房子也冲毁了,这意味着什么?(人们没有家了,也就无家可归了)

5、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人们只好到处流浪,过着痛苦的生活。

6、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运用板画与介绍,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都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两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来读一读。

六、讲故事。

把你最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

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教学反思:

16.朱德的扁担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时,和大家一起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他虽身为革命领袖,却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一起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课文叙述生动详细,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革命战士间的互助互爱,同甘共苦的精神,但这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要放入情境中好好体会。本教学设计很好的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表现出色。

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文。

教学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

2.你认识他吗?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3.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4.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新授课

.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正音。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指读第二段,正音。这段讲了什么?

(3)指读第三段,正音。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齐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2.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3.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扩词。

4.生描红、临写。

四、写话

用本课的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山下是日本鬼子。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危险)

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2.指名说。(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

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只能、只有、一定……)

6.再指读第一句。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

7.指读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在哪里?(山下很远的地方)。

9.交流。指读。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1)茅坪很远。“五六十里”,说明远。指读。

(2)路难走。“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为什么呀?

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指读第三句。从哪里看出来。

2.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

2.交流答案。(两根)

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第一根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了第二根)

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自己读第2-3句话。思考。

5.指读。

6.朱德怎样挑粮的?指读相关句子。

7.挑了多少粮食?(满满的一担粮食)反复指读,读出多。

8.采访: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累不累?你什么心情呀?为什么?

9.大家知道吗?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很多,很繁重)

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生接读。

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为什么呢?

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自读第4句话。

3.交流。回答问题。

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一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连夜)指读。你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刻了朱德记)

6.为什么要刻呢?(不要再丢了)这三个字表示什么?(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8.采访:小战士,你还想藏朱德的扁担吗?为什么?

五、总结

.齐读全文。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呢?

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我们都要尊敬他呢。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毛泽东、邓小平、陈毅、朱德,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他们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提前准备好的有关伟人故事的。)

六、写话。

写一写身边的有关感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27课

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

一道去挑粮

山高路陡

教学反思:

7.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会认17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准备:

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畅所欲言)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认读。

三、指导写字。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四、写话。

用本课的生字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

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

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

四、拓展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五、写话。

写一写我们过六一或是12.9大合唱时的情景,注意抓住一个点一个细节来写。

板书设计:

7.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共渡泼水节

祝福

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重点难点: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早就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故事、编故事呢?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有没有信心?再大声一点!

3、请你们把书打开81页,这节课我们要看这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老师读图下的两段话,看看有会么要求?(板书:看——想——说)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请你们看,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学生自由看图,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3)孩子们:请把书放好,看大屏幕。你们看懂了?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①、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板书:(吃饭)

(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②孩子在做什么?爸爸开门做什么?(板书:看书)

(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①餐桌前是谁和谁?谁不在?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②谁能来说说?

(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①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

②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3)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4)抽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幻灯出示图片),读题目要求,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几个角色:小明、爸爸、妈妈,剩下的小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成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轮流进行表演。好,现在开始吧!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故事的表演。

四、感悟故事,拓展升华、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B、学会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c、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们!。

5、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好看的书《绿影仙踪》,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五、总结: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美好、很可爱,同时,书中也有许多乐趣,让我们畅游书的海洋吧!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

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把爸吧

包—饱抱炮

方—放防房

青—清晴情

马—妈蚂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3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鲁班造锯

、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上一篇:一年级班主任优秀工作总结下一篇:雪的学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