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二(词的分类)(7篇)
1.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二(词的分类) 篇一
浅谈古汉语意象词的生成方式-意象词映象之二
古汉语的意象词都是再生型词,是在已有词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改造而成.其具体的生成方式多样,主要有词义引申,词素组合,故事转化和诗文摘要以及连锁生成方式等.
作 者:代长斌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龙岗分校,广东深圳,518172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英文刊名:HOPE MONTHLY年,卷(期):“”(6)分类号:H1关键词:古汉语 意象词 生成方式
2.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二(词的分类) 篇二
汉越词与汉语词的词义差异-针对越南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汉语对越南的语言影响至深.汉越词是指已经融入越语词汇系统,受越语语音、语法和语义规律支配的汉源词. 汉语和越语同属词根语和孤立语,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不是通过形态变化,而是通过语序、虚词等手段来表示的.,因而汉语一旦进入越语就很容易适应越语的要求,为越语所吸收,所同化,这些正是现代越语词汇中存在大量汉语借词(汉越词)的重要原因.
作 者:刘亚辉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年,卷(期):“”(10)分类号:H3关键词:
3.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 篇三
本文对汉语“法学”一词在古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原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伴随着日本近代化的过程而产生,并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在考察了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由日本传入中国的途径之后,作者指出,古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所依据的世界观不同:前者强调的是统治者的权力意识和臣民的义务、责任,将法视为役使臣民的工具;后者强调的.是法的平等性、公正性、权威性,将法视为保障公民权利的手段。最后,作者还指出,多年来,我们对“法学”一词仍抱有一种排斥心理,这与我国轻视法学的传统意识有一定联系。作者何勤华,1955年生,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法学”一词,是一个舶来品,它的故乡在古代罗马,是经过二千余年的发展、演变,才为西方各个国家所接受(1),并于近代传入中国。那么,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流变是什么样的?它反映了古代、近代中国人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
在中国近代以前的辞书(如《康熙字典》)或现代出版的解释中国古典文献的辞书(如《甲骨金文字典》、《辞源》、《辞海》等)中,是没有“法学”一词的。据高名凯、王立达和实藤惠秀等中日学者的研究,“法学”一词是近代中国人在向日本学习过程中,从日本传入中国的(2)。然而,这个结论仅仅在下述意义上才正确,即现代含义的汉语“法学”一词是从日本传入的;“法学”一词早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
在我国,“法”和“学”字出现得都很早,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古语中,“法”字写作“”。在中国现存最古的文字甲骨文中,已出现了(鹿去“比”加“与”去“一”为灬)字,写作□(读zhi)(3),相传是一种善于审判案件的神兽。有的学者认为该字事实上就是我国法的缔造者蚩尤部落的图腾(4)。在西周金文中,便出现了“”字,写作□(克鼎)(5)。至战国时代,出现了的简体字“法”。然而,一直到秦代,字仍被频繁地使用(这从前几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语书》中可以得知),有时也与“法”字一起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6)。汉代以后,字逐渐消失,为“法”字所取代。
“学”字比“法”字出现得更早。在甲骨文中,便已有了“学”字,写作“□”。在金文中,“学”字有进一步的发展,写作“D”(7)。古代教、学通用,释义为:一、教也,《静簋》:“静W(教)o□”;二、W也,《静簋》:“小子□服□小臣□尸仆W射”;三、W戊,神名(8)。至春秋战国时代,在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文献中,上述含义的“学”字已是频频出现,如《论语》一书的开篇是“学而”,《荀子》一书的开篇是“劝学”等。(文中□为甲骨文,详见图)
“法”和“学”连在一起,作为一个专门用语“法学”来使用,最早是在南北朝时代。《南齐书・孔稚传》中云:“寻古之名流,多有法学。故释之、定国,声光汉台;元(帝)<常>、文惠,绩映魏阁。”(9)至唐代,在白居易的《策林四・论刑法之弊》中,有“伏惟陛下:悬法学为上科,则应之者必俊V也;升法直为清列,则授之者必贤良也。”(10)然而,“法学”一词虽已出现,但极少使用,在表示对法律之学问时,人们一般都使用“律学”一词(孔稚和白居易在这里使用的“法学”一词,其含义仍接近于“律学”;与现代“法学”一词有重大区别)。
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在人民革命斗争的推动下,清政府被迫进行了法律改革,并开始打开国门,向西方以及东邻日本等国家学习,包括大量翻译他们的法律和法学书籍,现代意义上的“法学”一词也从日本传入中国,逐渐印入中国士大夫的意识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论在司法官员和知识分子的论文,还是在法律学堂的课程、讲义,以及政府官员的奏章中,“法学”一词都已被广泛使用。比如,在梁启超的《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18)一文中,不仅突出强调了“法律之学”,而且明确提出
4.汉语商标词的贬词不贬现象分析 篇四
汉语商标词的贬词不贬现象分析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商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汉语商标词中出现了贬词不贬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同社会的政治环境、文化心理、思想观念及外来文化影响是分不开的.
作 者:赵伟国 ZHAO Wei-guo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福建,漳州,363000 刊 名: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JOURNAL 年,卷(期): 18(1) 分类号:H15 关键词:商标词 汉语商标词 感情色彩 色彩变化5.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篇五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判断动词。有与无对应是存在性动词。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 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4.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
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 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 :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 :十分之
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 :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 :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5.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 你 您 他 她 它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咱们 自己 别人 大家 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哪儿 那里(问处所)几 多少(问
数量)多 多么(问程度)怎么 怎样 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 怎样 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 那(指人或事物)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指时间)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指数量)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7.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8.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9.连词: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用的词汇。如:那么、所以、并且、或者等。
其在句子中往往表示一定的关系,如表示并列、表示选择、表示转折、表示原因等等。
如:既……又、要么……要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等。
10.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11.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6.现代主义诗歌的分类 篇六
挖土机,伸出长长的铁臂,指甲粗钝
它试了试,一下,两下,然后深深地嵌进去
象一只野兽与另一只野兽温存
挖土机,使土壤的表层现出裂缝
马达欢腾,因为和时光作对的永远是挖土机
挖土机,饥渴的铁,要以土壤为食
路一段段嚼碎,残渣轰然间掷进运货车
挖土机,把广场上整片的足迹扬起
那沉睡已久的死者的骨片
也散落在新近的土层上,被运货车拉走
因此和时光作对的`,不是我们,是挖土机
土壤中暗含的荷尔蒙与女人的芳馨
不断刺激着挖土机铁的中枢
土壤中流淌着男人和女人亲吻时的蜜
每深入一尺,马达都叫得更为欢腾
它就这样饕餮着时光的芬芳,
由此上溯至一座遗址
7.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二(词的分类) 篇七
问:辨识分析题在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常以怎样的面目出现?
答:近几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辨识分析题较以前的命制更体现语文性,更注重在知识层面辨识的基础上分析其表达作用和效果。辨识的内容因文体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1)辨识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如:①2007年金华市中考卷第16题“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②2007年资阳市中考卷第17题“第三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③2007年天津市中考卷第25题“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说明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辨识分析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如:2007年资阳市中考卷第12题“选文语言生动优美,请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辨识分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如:①2007年杭州市中考卷第12题“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②2007年烟台市中考卷第20题“选文赞美了胡杨树,更赞美了具有胡杨树精神的人,这种写作手法叫作 。”(4)辨识分析文章结构,如:①2007年嘉兴市中考卷第10题“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②2007年天津市中考卷第24题“小说以 为线索,这样安排的作用是: 。”
问:解答辨识分析题时常见的失分情况有哪些?
答:常见的失分情况有这样三种:一是对文体知识概念掌握不全面、不清晰。如一篇议论文阅读中有这样一道题: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很多同学容易答成“引出中心论点”,其实此题是要同学们分清论点和论题这两个概念。有的议论文开头是引出论点,而有的仅仅是叙述现象提出一个议论的话题而已。二是对题干意思把握不准,没有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如2007年苏州市中考卷第13题:“茅盾认为,《百合花》‘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文中画线处就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请你说说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又是怎样表现出人物的状况和品性的。”这道题思考的着眼点有三处:第一是理解茅盾话的意思,第二是寻找与茅盾的话相一致的细节描写,第三是思考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但考生在解题时常常忽略对“茅盾的话”意思的思辨和对第一问中限制性短语“对故事情节”的领会,从而造成失分。三是不能从文章整体上把握。如2007年长沙市中考卷第26题:“如果将结尾改为:下车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和本文的结尾比较,哪一个好些?请作简要分析。”解答此题考生容易就局部文字作出判断,不能很好关注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影响了答题的完整性。
问:怎样才能做好辨识分析题呢?
答:首先要清楚地掌握各类文体知识,尤其是相似概念的.区别。如记叙文,就必须掌握其六要素和记叙的顺序;说明文,就必须掌握说明对象(阅读说明文时首先必须明确说明对象,通过阅读整篇文章,思考这篇文章究竟是为了说明什么事物,或者说文章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顺序、方法、语言;议论文,就必须掌握论点(中心论点的常见位置是文章标题及文章的开头段或结尾段;如果是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就要对全文或全段进行整体理解,找出其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语句,像关键词“是什么”“应该怎样”“必须做到”“要怎样”“只有……才……”等。论点的提出,一般是引用名言,或摆现象、引故事,或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据、论证(主要掌握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即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三要素和议论文的分类、结构;散文,就必须掌握散文的分类和特点;小说,就必须掌握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三要素。除此以外,还必须掌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议论文中的引用常见作用有三种:一是引出论题,二是引出观点,三是作为论据证明观点)、描写方法、写作方法等。只有明晰了概念,才能就题干中的术语作出明确而有方向的思考。
其次要学会分析相应手法的作用。如文章结构安排上的作用。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又如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说,写景有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的作用。再如修辞的作用。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与反复。比喻使语言形象具体,通俗易懂;拟人使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还便于直抒胸臆;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反复可以突出语义或强调情感。只要掌握了上述修辞的基本作用,准确答题应当不成问题。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二(词的分类)】推荐阅读:
谈古今汉语偏义复词的不同特点论文11-15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06-20
现代汉语语法09-22
现代汉语期末作业09-06
现代汉语修辞论文12-07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08-16
现代汉语下册答案209-26
现代汉语心得体会10-16
现代汉语复习题11-13
现代汉语下册最后一卷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