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特色民居(精选11篇)
1.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篇一
具有中国特色的十大‘害人’俗语
一,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竿打死一船人。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题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谈到上海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题道:“我知道,上海人特精明。”谈到日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题道:“日本人,没一个好东西!”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上海人都精明吗?不一定!日本人都坏吗?不一定。这些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是这句俗话的变异思维。二。苍蝇不叮无缝蛋
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某报报道:余某和刘某是邻居,在今年农历三月份,村子里传称刘某强奸了杨某。在谣言散播的过程中,邻居余某相信“苍蝇不叮无缝蛋”煽风点火,说刘某一定是干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四处散播。最后刘某忍无可忍,竟然用菜刀将余某的头砍下。看,这句大俗话不仅能害别人,还能害死相信这句话的人。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主张以地区为线,画出友谊的大门。中国警务报道,某公安局最近破获了一起谋财害命案:一谢姓男子为了20万钱财,竟将从小一起玩到大的老乡杀。这里就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近几年来老乡谋害老乡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读者朋友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见到老乡就“不设防”,也不能见到老乡就“谈乡色变”。四,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50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有的大学规定:只要打架斗殴,一经核实,立即严肃处理,不管是哪方面的责任,都要受到处分。这样的校规制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严重影响。
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拍墙,拍桌子,拍马屁-----不一定非要拍另外那只巴掌。“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仲裁方无能的表现,无法做到奖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例如:上述哪个校规,如果某同学打你,是不是就被动等着挨打?打你还是轻的。例如:媒体多次报道: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受抢劫,你还能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就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五,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庸特产。主张把交流情感,增强感情放到第一位,比赛输赢是次要的。真的能作到吗?不可能!比赛就是要分输赢的,就是要争第一的,佛则比赛就成了形式主义和工具。比赛中的参与者也无法体验比赛激烈对抗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观众也看不到比赛的激情和悬念,这样的比赛还能叫比赛吗? 六,树挪死,人挪活
“树挪死,人挪活”是目前“跳槽族”自我鼓励的有力的理论支撑点,当在某个岗位上稍微不顺心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想入菲菲。
“树挪死,人挪活”这句俗话,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生活在城市,街道两边的树都是挪来的,都活的好好的,所以说“树挪未必死”。人挪就能活吗?也不一定,君不见很多在企业之间跳来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见“有所突破和提高”。相反,倒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原来岗位上努力勤奋的人,做出了优异成绩,所以人挪也未必“活”。如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经常看见一些官状模样的人,说话喜欢旁敲侧击,声东击西,扑风捉影:“对于最近单位传闻的咱单位内婚外恋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听者往往不知所措,说谁呢?大家猜测不止。本来很安静的单位,一时间就会满城风雨,议论纷纷。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给没有“真凭实据’的说话者找到杀人的“刀和枪”。
八,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通常是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听话”的告诫。判断问题的对错,和年龄无关。扯上年龄,就是“拉上虎皮”为自己的心虚鼓励壮胆。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是该校年龄最大的;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一定是该公司最老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定都是百岁以上的老者————事实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
我们说这个,不是对长者的不尊重,只是实事求是地说,对待某个具体问题,谁的观念最接近“最优”,和年龄关系不大。“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是对年轻人的不尊重,持有“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观念的人主张“论资排辈”,一切循规蹈矩,不敢创新突破。九,各人自扫门前雪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主张圈地为牢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几乎每年每月都有媒体报道:有人在众目睽睽下被偷了钱财,而旁边的人全都不做声;有人在光天化日下劫色,众多旁观者却置若罔闻。这些旁观者实际上就是“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坚定的支持者。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大俗话前,“见义勇为”正在沦落。十,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在机会面前,是不可能人人平等的。
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给予具有某些掌握资源者的选择和回报。例如招聘,某公司打出招聘总经理的广告,对应聘者提出条件若干。如果把总经理的职位看成一次机会,把看见这则消息的人视为“机会面前的人人”,表面上,大家都有相同的机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机会。如:在条件上要求:硕士学位,大多数人就没机会了;再要求:在同等岗位上工作8年以上,又有一些人掉头走了;再要求:在同行业内工作5年以上,恐怕所剩下的就那么几个了;再要求:年龄。。。这样的机会,怎么能用人人平等来诠释呢?一个市长的儿子和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站在同一个机会面前,他们能平等吗?
2.2008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篇二
南京
这里春可游牛首烟岚,夏可赏钟阜晴云,秋可登栖霞胜境,冬可品石城霁雪。纵观金陵沧桑汗青,细品秦淮风土人情,南京留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休闲后的回味。
沈阳
作为中国东北第一大城市和重工业基地,这里曾有“东方鲁尔”的美称。而围绕“水”的气质的一系列的旅游休闲产业布局优化、升级,使得城市不仅具有了阳刚气质,更多的是拥有了休闲城市的似水柔情。
银川
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这个黄河上的明珠,“西北风情旅游核心地”——银川。
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在历史上就是人们的人生梦想之一,而经过扬州人不懈的努力和无数文人骚客的歌咏,成就了这个今天烟花三月首选的休闲圣地——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大连
100年前,曾有外国人希望在这块土地上再造一个“东方巴黎”,大连的血液里被植入浪漫基因。100年后,这个大气磅礴的海滨城市,成为了中国的“浪漫之都”。
聊城
凭借“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全新城市定位和不懈地努力,一个新兴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聊城,也大踏步走在了休闲城市建设的前沿。
呼伦贝尔
这个位于中国版图“雄鸡之冠”的城市,拥有着吸引成千上万人的“中国最美的草原”和“北国野生动植物天然王国”的大兴安岭。众多旅游节庆品牌及浓郁的异国情调使这儿的具备更多的异域休闲风情。
舟山
“千岛之城”舟山,凭借着“海天佛国、海洋文化、海鲜美食、海滨休闲”为特色的海岛旅游,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海岛休闲城市建设之路。
安阳
殷墟所在地,汉字之都,甲骨文之乡,周易诞生地……这里不仅是文化休闲的圣地,还有中国最大的航空体育俱乐部和全国第一座国际航空旅游公园。
九江
3.民居特色和民俗风情 篇三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2.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3.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结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内壁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3、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7、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13、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老人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16、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17、赫哲族 除与汉族相同的年节、正月十五、二月二及七月十五之外,还有“河灯节”“跳鹿神”和“乌日贡节”。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
收。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我国赫哲族的传统节日“乌日贡”大会是集赫哲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赫哲族人民的节日盛会。
18、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称“肉孜”节。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19、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20、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一年一度的最大的传统节日。“目瑙”(亦称“目脑”)是景颇语的音译,意即“大伙跳舞”。景颇族语称大型歌舞盛会为“目脑”,称景颇族各支系为“纵歌”,统称“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21、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传统节日有诺鲁孜节、马奶节、喀尔戛托依节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群众还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诺鲁孜节:是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诺鲁孜”意为新年。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喀尔戛托依节: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传统节日。“喀尔戛托依”意为“乌鸦宴”,在节日这天,妇女们聚在一起,穿上新装,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主持下,先每人喝下一碗奶子,以示忠诚、洁白、勤劳。然后唱歌、跳舞、讲故事,男人们则为妇女们杀羊准备食物。马奶节:每年农历小满节气的第二天是柯尔克孜族的马奶节,由于柯尔克孜人每年从这一天起开始生产和食用马奶,所以逢此时节就要举行庆祝活动。
22、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
23、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傣族的重大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在每年
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24、怒族 怒族传统节日有春节、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 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25、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26、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27、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圣纪节。“圣纪节”,又叫“圣忌节”,在希吉拉历的三月十二日举行。主要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忌日。节日活动有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等。
28、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过“肉孜节”前的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斋,吃斋饭时,亲友邻里要互相邀请,如有客至,主人要热情款待。古尔邦节要屠宰牛羊炸油饼,吃手抓肉和抓饭以及民间特有的风味食品“那仁”。
29、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酥油花灯节、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驱鬼节、响浪节、望果节、转山会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30、毛南族 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大部分的与当地的汉族或壮族相同,但最具本民族特色的要数一年一度的分龙节。它是毛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盛大而隆重,其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五谷收获常无保障。人们根据宗教意识,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时辰(龙)日,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相沿而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称为分龙节。20世纪初叶之前,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故又称为“庙节”。此外,还有春节放鸟节、端午找药节。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31、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32、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33、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34、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35、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春节。
36、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37、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38、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每年夏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贵州彝族地区也有于六月初六举行。
39、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
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40、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41、保安族保安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42、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43、哈尼族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44、拉祜(hu四声)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45、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46、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47、基诺族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祭大龙”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
48、布依族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49、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一说“诺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50、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51、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个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52、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53、京族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京族习俗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民族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54、裕固族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
“腾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的宗教节日。祭“腾格尔汗”仪式源自古老的萨满教习俗。“汗”是神的意思,“腾格尔汗”即“天神”(也称“长生天”)。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九月大会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是裕固族纪念宗喀巴逝世的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通常在农历十月廿四至廿六举行。也称“十月大会”。赶会时,人们汇集寺院上香叩头,喇嘛念经,并由专人吹唢呐,敲锣鼓,以示迎祭。寺院还以手抓肉、馍馍等招待大家。
55、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门巴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是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56、汉族 汉族节日:春节,是汉族最大的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二月八,是沿江一带牧人的节日。
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清明节,农历四月五日。糍粑节,四月初八。
端午节,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端五”。七夕节,七月七日。中元节,又称“月半”,七月十四日,是汉族的祭祖节。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冬至节 腊祭,祭灶、灶君诞,除夕
4.浅谈江南特色民居的形成 篇四
标题:浅谈江南特色民居的形成论点:江南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历史人文条件对江南特色民居文化 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论据:
1.自然条件对江南民居建筑的布局选址,建筑材料的选取以及建筑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1)江南地区的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
候,气候特点雨热同期,降水充沛。这影响了江南民居沿河而建的布
局(如水乡建筑)以及江南民居的亲水性。
(2)降水充沛,气候潮湿等
特点影响了江南民居建筑以防潮防湿的木构造为主石构建为辅;降水
条件造成了了江南建筑中屋顶的坡度大,出檐宽的建筑特点。
(3)江南地区属于丘陵地区的冲击小平原,植被丰富繁茂,影响
了江南民居建筑的建材多以木建筑为主。
2.中国历史以来的社会经济条件对江南民居的特点有着深
远的影响:(1)生活方式决定居住模式: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的生物
富集区,农业生产,农耕经济较为发达,“吃五谷,穿丝绵布服,行南
船…”这一系列江南人民的生活方式,都能反应江南人民的高度恋土
情结,并且导致了住宅建筑的恋土品格和环农业特征.。
(2)江南民居的恋土品格:江南民居采取
贴着地面走的模式,江南民居的传统住宅多为一到两层,很少有三层的建筑;在把事业扩大到整个四合院或者是村庄,向地性更是明
显,总是贴着地面水平发展,宁可纵横地生出许多庭院或者天井,也
不远向上升腾或放射。(3)江南地区的农业经
济,影响了江南民居院落的“门——院——屋三段式的空间模式”。例
如院落,是家和农业联系的纽带设计家庭生产资料的延伸,院落的实
际作用是晒衣晒谷,放养家畜…这些与农业联系的活动是古代江南家
庭的重要组成部分。3.江
南民居的历史人文条件造就了江南民居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1)江南地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得江南民居“寓教育于居室,寓文学在宅院的特点”。如江南建筑在梁柱,门窗,回廊等建筑中的雕
刻,绘画艺术;江南园林的对厅堂中的摆设,独立于居室外的假山水
塘的布局 都体现了江南民居深厚的文化底蕴。
(2)江南地区承载了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祭祀
制度,并且将其运用到厅堂的布局,房屋的构建中。如:“家-天下”从
主卧到厢房,都遵从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3)江南地区的风水理念,“体现了
江南民居的建筑观念中“与周围环境融合,与自然融合”,的标准。这
是江南民居文化中重要的建筑理念。
结论:江南地区卓越的自然地
理条件,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传统的历史人文条件造就了江南民
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
二、正文:
浅谈江南特色民居的形成江南水乡,北起长江,南至金温,西至浙皖之交,东达东海之滨。这里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人民聪慧勤劳,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南文化,首先美在环境,从南朝刘宋时起,便又去多文人雅士为江南赋词作曲。晚唐诗词人韦庄曾在《菩萨蛮》中写道“人人竟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此句中用优美哀婉的语调,描摹出这样充满人情味的江南之景。可见江南一地,真是地灵人杰。江南的文化,不论是文学,戏曲,音乐,建筑,还是绘画,都有着相当杰出的成就。在此其中,尤其值得论述的是江南地区的民居建筑,它在着独特的江南文化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建筑民居文化,它不仅仅自身是一种文化,而且又是别的文化的载体与容器,表现着各种文化。
江南民居建筑文化中,“江南园林甲天下”尤其是苏州园林在这个江南民居中有着其特殊意义,还有江南水乡建筑,清幽恬静,淡雅闲适,这些都是江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总而言之,江南的美,江南的魅力,都不是用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清道得明的。历史以来,无数文人骚客都为江南赋词尽折腰,可以说江南文化是丰厚的,深远的,更是深切的。那么,又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瑰丽的江南民居文化呢?首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地理条件是造就江南独特民居文化的首要因素。那么也就是要对江南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分析着手。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雨热同期,降水充沛。就像很难描摹福原料库,地形复杂的祖国一样,很难用简洁短小的篇幅来把江南的地形地貌特征描写清楚。略讲江南的地貌特征来说是有山,但不大;有水,但破碎;有原,但不辽阔。这一些自然条件深深地影响着江南地区的民居布局,房屋构造以及农业生态布局。①江南民居的选址布局,是把环境条件摆在首要位置,即首先让村落,房子衣服环境,采取依山傍水,坐实向虚的原则,以和自然地形,地貌,从个人取得协调。从江南地区降水充沛特点来说,所谓江南水乡,自然是难以离开水,都说江南民居具有独特的亲水性,这是取决于江南地区的气候降水特点。我们这里说的江南水乡是指地域范围为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交界处,以太湖流域一带为中心,向外辐射至南京,绍兴等地。这些地区地势平缓多为河湖支流边缘,湿地范围较大。从而影响了江南村镇的选址布局,他们都以水为原则,或以水为轴线,在大河旁形成线式村落或集镇。水网密布的地带则形成星罗棋布状。比如水乡的人,临水而居水的格局便是村落的布局。水乡人民临水建房,沿水设路,遇河架桥,形成了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地理条件不仅仅影响浙江南村镇的布局,从小的角度来说,还对江南房屋的形态构架和建筑材料的选取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学的地理课上有
对南北方差异进行比较,其中就有房屋比较这一内容。南方的房屋,房顶比较陡,坡度较大,出檐较大。江南民居的房屋淡然也满足与这些特征,屋顶坡度较陡,便于排水;房屋出檐较大,有利于遮阳。着一些条件都是为了适应江南地区天气炎热,降水较多的气候特点。当然,除此之外,江南水乡地区的房屋地基较高,亦是为了适应江南地区的潮湿而构建的。江南地区的气候条件还影响着江南民居建筑材料的选取,江南地区的建筑材料以石头和木材为主这也是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联。江南地区的植被丰富,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以木构件为主,石构建为辅。总结的来说,江南民居在处理它自身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采取服从和配合的态度,绝对不会去伤害它,逆反它。不论是周围的山水,田地,地形地貌以及其他建筑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描述“跟山走,跟水走,跟着环境走”,从而实现了它与环境的共生,以及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了与环境的协调,赢得了长久的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中国历史以来的社会经济模式对江南特色的民居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经济模式包括江南地区的经济相态,江南人民的生活方式等等。首先要介绍江南地区深厚的经济历史。②在夏商周时期,江南地区被称为东夷,江南人被成为南蛮子。之后的几个朝代,由于政治中心地处北方或西北方,江南地区地理位置较偏远,所以较为落后。但随着政治中心的南迁,江南地区也随之发展起来。它的发展在汉唐以后,第一个发展高峰在南宋,宋氏南渡,定都杭州,政治中心南迁,刺激了江南地区的人口与建筑的发展,宋朝推行的耕读政策,再加上江南地区本身自然条件优渥,建材丰富,使其发展更加迅速。这为民居发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条件。从而引发了各种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对江南民居发展的影响。第一“生活方式决定居住模式 ”。中国早在六千年前就进入了农业生产社会,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五谷,穿棉布服,行南船北马,吟风景诗,画山水画。穷者立田致富,富了就想买田建房;选择的职业医耕读为上,士大夫一旦得志,其精神日趋求田问舍。可以说,③从个人乃至国家的一切活动均以农业为中心,环绕土地而展开。人民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展开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审美情趣,思想观念都与山水土地紧密相联系,产生了热爱山水和土地的情节,并且导致了民居住宅建筑的恋土品格和环农业特征。
第二,江南民居的恋土品格和中国农耕的恋土品格一样,导致了中国的居住建筑发展模式。房屋建筑都是贴着地面走,表现了对大地的眷恋。中国有记载以来的传统民居住宅,大多都是一层二层,很少有三层的,三层以上更是少见。我们甚至可以从传统住宅的屋顶,门窗雕花的式样中都可以感受到一种眷恋大地的精神。再把事业扩大到整个房屋建筑甚至是村庄,向地性更是明显。总是贴着地面向水平发展。第三,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影响了江南地区“门-院-屋三段式“的空间模式。到江南地区的乡间走动,不难发现,江南民居基本上由门-院-屋三部分组成。门是入口,有疆界和防卫的意义;院一般作为晒场,果园,堆放杂物,放养家畜等用;屋住人。这些在无声无息中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经
济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江南地区的历史人文条件对江南地区的特色民居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一句话可以总结说:④江南地区的民居建筑“与教育于居室,寓文学在宅院”。这也南地区的历史人文因素造就了江南民居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体现了江南民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历史条件来说,中国的居室文化石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居室文化。首先,中国的古代住宅与人民的服饰,祭祀礼仪,交通车马,道路,货币一样,都受到了国家制度谁的制约限制。中国的居室文化不仅严格地接受制度约束,还相当程度表现出了一种“文”的自觉,即自动的做出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道德的行为。例如:住宅的选址依山就势,节约用地,不与农业争地等。江南地区历史人文条件的作用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江南地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得江南民居“与教育于居室,与文学在宅院”的特点。⑤江南地区的宅院不仅具有中国农村住宅中居住与生产的两大功能,还具有另外四个极为重要的功能:一是隆礼,是国家规章制度之一;二是祭祀;三是成教化,助人伦;四是与民间艺术活动相结合。门额,门联,柱联,雕刻都是江南住宅中的建筑构件,在梁柱,门窗,回廊上展现的雕刻与绘画艺术。从这些构件的技艺角度来讲,它们都体现了深刻的艺术价值,不论是从纹饰或者是雕刻花样来说,都富有强烈的艺术气息,是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体现;还有江南园林在厅堂中的考究摆设;独立于居室外的假山水塘的布局。这些建筑中的细节布局除了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以外,更深刻的意义是展现了江南文化底蕴的深远,一线了江南人民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二,江南地区承载了中国传统的等级制度,祭祀礼仪制度。并将其运用到子女的教育,房屋构建的考究,以及厅堂居室的摆设布局中。例如从主屋到厢房,女儿住厢房,儿子住在东厢房,主人的主卧等布局,体现的是对主人得为的重视体现在居室的布局中,从而凸显主人的地位。这是一种对当时社会制度,权利专制独裁的体现。还有居住采取氏族模式,同一氏族的居住范围基本集中在一起,以及族谱的设定等等。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制度从而展现了“家-天下”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人文模式。祭祀活动是传统人民精神活动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民对祭祀的重视,对祖先的崇拜,体现在居室中先辈排位的摆放布局,以及风水朝向的讲究等等。三,江南地区的风水理念对江南地区的民居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房屋中家具的摆设,扩大到宅基的选址上,再扩大至村落或城镇的选址,布局等活动中广泛的传播着一种学问—风水学。⑥风水学追求的村落环境空间模式如一道风水口诀所吟:“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成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风水学在江南地区的民居建筑有着重要地位。江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大都符合风水学中最理想的居住模式。因此,风水学在江南广为流传与应用。简单的来说风水学的意义在于:
整个家族甚至是国家能够繁荣强盛,能够更加兴旺,财富人口更加兴盛。这代表着人民对生活的一种精神愿望,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体现。这是导致了风水学至今对中国人民的影响人就不减的原因。总的来说江南地区的风水理念体现了江南建筑的民居观念中“与环境融合,与自然融合”的标准。江南地区的民居特色至今魅力不减,它是江南文化传承的总要载体,是江南人们勤劳智慧的结晶,是的自然条件,历史人文条件,经济条件也是中华文化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魅力不减,渊源流传的重要因素。这起发了我们应该严谨客观的去看待文化的发展,文化的作用。我们也可以从建筑的特色中去了解,体会中华文化的气息,历史发展。
5.各具特色的民居前置作业 篇五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知识链接: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民居。
2、自读全文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
(2)、词语认读:
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二)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2、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3、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
4、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5、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6、用学习“客家民居”的方法,学习“傣家竹楼”
课堂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贮.()仓
偏僻.()糯.米()夯.
()筑
奇葩.()竹篾.()茅.()草
八卦.()
黏.合()魅.力()掺.石灰()粤.
语()
2、选字组词我能行。
(排
拍)
(俊
峻)
(盖
恙)
(侵
浸)
()列
崇山()岭
安然无()
()蚀
()手
相貌()俏
遮天()地
()泡
3、句子小天地。
(1)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缩句)
(2)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缩句)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宽大的堂屋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
大的堂屋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4、阅读课文,比较“土楼”和“竹楼”的特点,填表。
土 楼
竹
楼
目的 形状
材料
层高
优点
6.徽州民居的地域性特色 篇六
关键词:地域性;民居;建筑;徽州
中图分类号:TU-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35-01
一、地理环境及村落选址布局分析
徽州地处皖南的山区,群山环绕的徽州山多地少,可耕种的土地十分稀少,而且质量不佳,肥力较低,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不足。然而,在明代弘治年间,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徽州薄弱的土地上,人口剧增,超过了土地所能够承受的负荷。因为四面环山,徽州地区的河流较多,弯道多且水流湍急,但这就是徽州人的交通动脉。并且水路交通发达,直抵沿海地带,包括苏州、杭州、扬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为徽州人外出经商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在古徽州,人们的思想还十分封建。他们对于“风水学说”几乎是崇拜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风水学说里面最佳的风水宝地。由于徽州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他们因地制宜地建造家园。
二、徽州民居形成的经济基础
徽州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很深。他们的文化素质很高,因此,他们改变了在传统社会看来,商人都是轻贱的思想观念。而且随着东南沿海地带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急需为自己找到一个谋生的出路。
徽州虽然土地很少,不宜耕种,可是特产却十分丰富,在当时社会,物质都是可以用于等价交换的。徽州地处群山之中,竹林茂密,遍布山野,木材也是极其丰富。木材可以用于建造房屋,家具,器皿等。用途十分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茶叶也是当地的一大特产。徽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土壤的酸碱度正适合茶叶的生长。而且国人素来有饮茶的喜好。从唐代便开始普及,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需求量很大。因此为徽商们提供了很好的经商资源。盐、典、木、茶,是当时徽商的主要经营产品,并获得很大成功。
三、徽州民居建筑形态
徽州的民居、祠堂、牌坊、统称为古徽三绝。他们是徽州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一)民居。徽州多商人,他们信奉“商家们不宜向南,商就是金,而南方则为火。”他们认为房屋朝南不吉利,有散财之意。尽管这一说法是无稽之谈,且被批判过,但是他们记忆信奉风水之说,因此这种说法还是被传承了下来。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徽州许多房屋并不朝南。
房屋的布局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分布。宅居很深,进门的前庭是一个大天井,主要用于采光。中间则为厅堂,厅堂又分为前后厅,两侧则为卧房。攀往二楼的楼梯一般建在厅堂的前后或左右两侧。在这样一个基本格局的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
(二)祠堂。古徽州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遵从孝道。祠堂是用于供奉祖先牌位的,后扩展成为各种宗族进行活动的场所。它是一个家族的中心,通过各种祭祀活动,将全族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血缘组织。一个祠堂多为一个姓氏,在祠堂中除了祭祖之外,还进行各种家法、族规、惩治活动、以显示宗族的权威。
徽商们带着财富回来,除了建筑自己的住宅,也花费大量的资金对祠堂进行修建和改造。如果族人对祠堂三年不进行修饰则视为不孝。因此,才有了规模庞大的各氏宗祠。祠堂的建造规模宏大,它象征着宗族的权威,是徽州建筑群中的大型建筑。一般为三进七开间或五开间。
四、徽州建筑中的特色元素
(一)马头墙。马头墙是体现了徽州民居的韵律美、和谐美。在直线的墙角两端,用檐角青砖起翅,形成“马头”。外墙立面色彩淡雅,只有黑与白。在外墙的高处开一个小窗,用以采光。形成一个封闭空间。这充分体现了徽州人的内敛、封闭意识。从功能上来说,马头墙具有很好的防火防盗作用。徽州的建筑凝结了徽商们一生的艰苦,他们必须要好好的保护他们的财产。由于徽州地处山区,地窄山多,可用于建筑房屋的用地有限,所以人们都不得不聚集在一起建筑房舍。并且建筑材质多为木质结构,极易被烧毁,如若没有高墙庇佑,一家失火,殃及池鱼。那他们积攒一生的财富只怕也要付之一炬了。高墙深院,也断了盗贼的念想。也给那些在外奔波劳累,受尽颠沛流离之苦的商人带来了安稳踏实的心理需求。
(二)天井。徽州的天井,俗称四水归堂。雨天雨水顺着瓦片流入天井当中。水,是财富的根源。而天井具有很好的聚水功能,聚水即是聚财,寓意着财源滚滚。而且自家的雨水也不会流到别人家里去,亦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在功能上,天井起到了很好的采光作用,是整个建筑内部的主要光源。通过天井将室外的光线引入室内,很好的将建筑内部与建筑外部的天空自然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是徽州有名的三雕。在明清时期,徽州的三雕数量极多,形式优美,在徽州的各类祠堂、牌坊、民居的石柱上,斗拱上,门楼周围,随处可见。三雕的兴起和发展是受各种环境影响而形成的。首先,是徽商经济的快速发展,它是“三雕”形成的物质基础。其次,由于社会对封建营造的限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森严,建筑也不例外。在雕刻的内容上,徽州人崇尚“福绿寿喜”风俗。蝙蝠,鹿,仙鹤,喜鹊,则代表着这些象征物。在三雕当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当属“木雕”。木雕材质轻便,不似石雕砖雕那般坚硬,易于雕刻。它是建筑物内部的重要装饰手段,在斗拱,窗格,栏杆等建筑构件上都是精雕细刻。在木材的表面上,注重木材的自然纹理和质感,一般不做任何修饰。它的题材主要以儒家礼教,吉祥如意为主。体现了徽州人重视儒学的观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徽州建筑文化。
五、总结
徽州的古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论是三雕艺术,还是古徽三绝等都蕴含了徽州人独特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民间艺术在建筑方面的最高水平。然而,任何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外来人的迁入以及他们在与外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汲取了各方精华,特别是徽商们在外出经商后,眼界开阔,把各地的文化特色带回徽州,与当地的特色建筑文化融为一体,构筑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民居建筑。受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思想,经济特色的诸多元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今天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的徽州民居建筑。
参考文献:
[1]陆林.徽州村落.安徽人民出版社[M].安徽:2005
[2]王廷元.徽商.安徽人民出版社[M].安徽:2005
[3]汴利.徽州民俗.安徽人民出版社[M].安徽:2005
[4]金颖平.徽州建筑文化特征的应用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13
7.《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篇七
我们知道,抓特点的一种方法是“将同类事物相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读这篇课文,我们发现:作者对“同类的民居”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点:同样是民居,客家民居建造在偏僻、遥远的山区;而傣家竹楼建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内临水的地方;客家民居是营垒式住宅,建造成圆形、依照八卦布局排列、有防火墙的三层以上的土楼;傣家竹楼则用竹子架成成正方形、上下两层。同样是民居,不同的民族在选用资料、建筑风格上几乎完全不同。这是不同民族民居的外在特点。
那么,为什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文中也作了介绍:
客家民居造营垒式的土楼,是为了解决“盗匪的骚扰和受当地人排挤的问题”,因此他们夯筑的土墙厚一米、高15米,坚固耐用。此外,在客家人看来,圆是吉祥、幸福、安定的象征。所以,客家土楼建筑成圆形,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可以看出客家人通过建造房屋来追求幸福、安定和吉祥。房屋由客家人统一建造,然后平均分配,房屋用途也非常统一,体现出客家人的文化特征。
而傣家用竹子建成两层,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放柴禾,是因为防酷热和潮湿。傣家人建造竹楼也有他们跟客家人不同的文化:一家建楼,全村帮助。
不同民族的民居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有文化的、习俗的,社会的、还有地理的。这些背景原因导致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特点。
8.《各具特色的民居》评课稿 篇八
一、我惊讶于学生的课堂常规。据了解,六三班还是有好几个调皮捣蛋、无心向学的孩子,但是,在课堂中,我认不出来他们。因为,整节课,学生都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作为新教师,课堂常规是我最头痛的。如何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去,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二、王老师在巡堂和课堂讲解中,很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阅读、写作的一些方法。实施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交流时,每一个小组都有序地进行讨论、交流,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我的课堂中,也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但往往达不到效果,学生一讨论,教室就像闹市一样乱哄哄的,并且没有价值高的答案出来。
三、朗读方面。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朱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更换形式让学生朗读,富有层次感,并且及时地学生进行评价和表扬,学生的热情很高。
四、知识迁移方面。教学让我们既要教学、研读文本,但又还要切实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外的知识。所谓,“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王老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在积累名言的同时,加深了对“奇葩”的理解。
9.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篇九
关键词: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必要性
引言: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俗宗教各异,地理,气候不同,因而造成了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民居建筑因地理,气候和使用功能历史变迁等因素,演变到今天风格各异,各有千秋。目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型貌及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使民居建筑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各地民居建筑发展的状况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大约公元前138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其中在喀喇昆仑山和天山交汇的崇山峻岭之上,在帕米尔高原的雪域之中,生活着一支游牧民族柯尔克孜族,在高海拔地区,游牧民族与今天的生活居住方式大致相同,放牧逐水草搭建帳篷而居,移动着的帐篷相对原始不能称之为民居。而内地的农耕经济固定生产模式决定了其民居的特性:江南水乡江苏的“周庄”、北方四合院落加胡同串子、福建永定客家族环形土楼、云南丽江四通发达的古城、新疆喀什市错落有致的土屋等都在传承着千百年来民族文化、宗教、经济政治等悠久历史。这些民居建筑形成了具有一定地域性特色的建筑群。
1.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
2.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坐北朝南这种宽敞庭院型。
3.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
但随着乡村经济的繁荣,地域性民居建筑也在翻新改造,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织其中,已经影响了建筑地域性特色的发展,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规划指导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合理发展方向。
二、民居建筑地域性的意义
我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发展形成了地域风格不同的民居建筑样式。在当前,如何传承、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意义重大。
1.地域性民居建筑具有生态旅游价值。拉动内需,带动消费,带动当地一系列的经济繁荣。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式建筑,热带山林地区干阑式建筑,草原地区牧民的毡房和帐房,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建筑以及北方汉族聚住区的庭院式建筑等,发展到今天这些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一体别具风情,不但成为了都市人热衷向往的原生态世界,而且丰富了村镇乡的旅游资源,更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2.地域性民居建筑能促进本地区的文化精髓得以继承和发扬.民居建筑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好载体。各地区的民俗民情及宗教信仰,留存至今的文化元素,都可以在民居建筑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布局表达了中国传统的伦理尊卑关系;客家土楼城堡式住宅具有着群居性和抵御性的特征:藏民建筑无论在形体结构上、色彩上、材料使用上以及内部功能布置上都有着鲜明的民族宗教思想意识:徽州的民居建筑无论在选址还是结构造型处处体现了儒家的文化思想。因此,地域性民居建筑是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
3.地域性民居建筑与自然生态资源系统关系密切,民居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例如木材建筑、竹子建筑、石头建筑、土木结合建筑以及蒙古包建筑等,都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人类的居住环境质量与建筑材料的使用、改造自然的程度息息相关。人类在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需要对自然生态资源更好的保护和建设,这样既利于当代又福祉后代,形成对自然生态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让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和谐。
三.地域性民居建筑的表达形式
地域性民居建筑的表达形式主要从建筑的形态、结构、施工技术、艺术形象等各方面着手,而且这种表达形式与社会的历史、政治、人文、自然条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可以从构成建筑的主要要素进行如下分析:
1.建筑功能方面,地域性的民居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要不断的完善建筑结构空间的布局,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2.建筑技术方面,地域性的民居建筑应该利用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与当地材料资源相结合,在民居建筑的建设中广泛采用环保、低碳、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措施,让当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使当地民居更具特色。
3.建筑形象方面,就像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的周围“大巴扎”表现着地域性极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在结构体型、内外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细部与重点装饰处理、材料的质感与色彩、光影变化等方面,充分运用包括宗教信仰等地域文化的思想和元素,塑造出地域性民居建筑的新形象。
结束语:在遍布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城镇建筑物当中,像柯尔克孜州这些偏远地区更加注重、更加需要发展草原牧民的民居建筑风格,这是对我国多民族、多传统、多元素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也是吸引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地域性的民居建筑在建筑史中具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发展地域性的民居建筑,是对传承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相互交流融合的一种社会氛围。当然,民居建筑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匠师们的精心设计,这样,地域性的民居建筑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与人文与自然与环境更加和谐。
10.《各具特色的民居》的说课稿 篇十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壮丽多彩的民风风情的阐明性散文。内里先容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门,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正确,语言柔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形貌了独具特色的民居。
【说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其中3: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为教学重难点。
【说策略】本文是一篇非常故意见意义的阐明性散文,在先容客家人的住宅时,用了数字、打比喻等阐明要领。以是在讲授时,可以接纳门生自主探究、小组互助的要领,老师点拨引导。计划公道的表格,让门生在阅读中完成表格。
【说过程】
(一)、民居展示,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我知道的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根据前面课文的学习,自己完成表格后半部分。
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说拓展阅读:
下面这篇文章在先容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阐明要领。
近五六年来,天下上有30多个国度和地域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去闽西永定县,观光观察被称赞为“中国古修建奇葩”的闽西土楼。团结国教科文构造照料史蒂汉斯安德烈老师观光了土楼后称赞道:“这是天下上唯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修建模式。”永定土楼,分外是圆形住宅(土楼),以久长的汗青,弘大的,精良的布局,奇特的气势派头扬名于世。柔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天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玄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屋子260间;中圈二层,屋子60间;里圈一层,屋子8间。共有屋子328间,里头住迫害80户500人。
尤其令人不行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峻修建,不消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聚集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齐备如新。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办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长期不毁,成为我国古修建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秘密,原来它以黄土为重要质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颠末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柴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非常坚固牢固。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说课稿范文2一、教学内容分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分,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准确,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描述了独具特色的民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章,因而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上恰当指导,引导学生自学,最终提高其语文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
3.分析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
学习并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课外的民居。
(三)情感目标
感受民居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收集其他民居的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我的整个教学环节就是以此为依据制定的。
四、教学环节分析:
(一).指导预习
高年级的学生应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但是仍然有些学生并不明白预习要做什么,因此教师还应进行指导。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明确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任务:熟读课文,做到准确,不加字、不减字;联系单元提示及课首提示,思考这篇课文我们应解决哪些问题,并试着回答;借助参考书及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词;收集关于民居的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1.课前三分钟:介绍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
这是我与学生共同收集整理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这两种民居来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同时也为最后的拓展训练做一个小引子。
2.学习《客家民居》
(1)出示图片,说明这就是客家民居,它位于闽西南和粤西北的崇山峻岭中,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让学生初步了解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
(2)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客家民居的特色的。
建筑特色,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出示在幻灯片上,增强学生印象)
(3)请同学们试着以完成表格的方式整理课文内容。事前我曾试验性的让别的班的学生填表格,发现学生在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客家民居的情况下
拿到表格仍有些困惑不解,因而此时要明确要求,避免学生迷茫。
(4)小结。此部分重点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客家民居的地位。
3.学习《傣家竹楼》
(1)让学生回顾学习《客家民居》的步骤,同时明确表格的做法,从而让学生能更快地学习《傣家竹楼》。
(2)学生开始活动制作表格,自学《傣家竹楼》。
4.运用拓展
预习中留下了收集资料的作业,但是个别学生因种种原因并未收集到资料,因而我以幻灯片的形式,把一些零散的资料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以本课学到的学习方法来整合语言,介绍民居,一方面巩固了说明方法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加深其对民居的了解。在运用时,我要求学生一定要用上打比方,因为列数字、举例子的运用依据是学生收集的资料是否详实,但是打比方所依据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想象力,因而应该重视。
11.《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⑵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⑶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⑷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研读,体会特点;深读探究,领悟方法;归纳总结,感受文化;拓展延伸,迁移练写。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
⒈教师制作课件(关于各地民居,如土楼和竹楼的图片;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⒉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资料展示,揭示新课
⒈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风俗各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⒉出示民居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
⒊简介中国民居(见附录)
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⒈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⒉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⒊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⒋检查词语认读及理解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
⒉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⒊初步交流:
⑴交流阅读感受,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傍水而居。(或:绿色之家)
⑵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⒋把握层次
⑴客家民居层次:
第一段(1):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
第二段(2):详细介绍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
第三段(3):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
第四段(3):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⑵傣家竹楼层次:
第一段(1):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
第二段(2):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
第三段(3):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
第四段(4):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
第五段(5):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四、布置作业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复习导入
⒈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说说“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⒉交流:客家民居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傍水而居”。
二、合作研读,体会特点
⒈划分小组,提出要求:
⑴分为“客家民居”组和“傣家竹楼”组。
⑵要求:先分读、议,再相互交流、补充。
⒉合作研读,完成表格:
⑴把“客家民居”组分为三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
⑵把“傣家竹楼”组分为三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傍水而居——客家民居
⑶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标注、整理归纳,最后填表格。各小组交流整理结果后,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⒊全班交流,了解民居的特点。
⑴“客家民居”组的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小组研读成果,小组代表发言后,先本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再其他小组补充。
如:“客家民居”表格 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⑵“傣家竹楼”组同样交流汇报。
四、深读探究,领悟方法
⒈探究领悟——《客家民居》
⑴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⑵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⑶重点语句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⑷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表达方法)
例如,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⑸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依据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⒉探究领悟——《傣家竹楼》(方法同上)
重点语句理解:
①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②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五、归纳总结,感受文化
⒈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⒉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吉祥平安、团结和睦、家道兴旺)
⒊总结表达方法: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⒋归纳章旨: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说明文通过侧重描写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⒌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迁移练写
⒈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1986年4月12日开始至1991年4月25日,总共发行四套民居邮票,即普
23、普
25、普
26、普27,共发行21枚,从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故事吗?
⒉拓展阅读: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见附录)
⒊布置作业:(选其一)
①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②假如年是小导游,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也同样生动地把你喜欢的民居的特色和风情一一向旅客们介绍呢?请你写一篇导游瓷。
七、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
民居特点:圆形、八卦布局、设防火墙
文化特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民居特点: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推荐阅读:
中国十大饮料品牌 十大名牌饮料12-15
中国最美十大名山06-24
中国现代十大名人11-03
中国十大名校大学11-13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07-12
中国十大物理学家07-26
中国十大古建筑08-30
中国十大著名古代城门09-05
中国十大教育家09-14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商人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