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精选10篇)
1.小学四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 篇一
我去过好多地方:参观过雄伟的北京天安门,游览过杭州西湖,享受过宁静的图书馆,玩赏过可爱的动物园,领略过美丽的桂林……但是我觉得我的房间才是最美丽的。
小时候,我的房间里挂满了许许多多的布偶娃娃,有可爱的小兔子、调皮的小熊、贪吃的小猪、美丽的芭比娃娃……各种各样,好看极了!他们陪着我睡觉,陪着我游戏,陪着我看书……
有一天晚上,爸爸和妈妈都睡着了,而我一个人孤独地在床上翻来翻去。这时,布娃娃们像在对我说:“我们好寂寞呀!快来和我们一起玩吧!”于是,我赶紧拿了一只小熊,舒舒服服地抱着它,没一会儿,我就睡着了。这只布娃娃陪我度过了快乐的幼儿时光。
上幼儿园时,我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有一天,我带着小伙伴们来我的房间里玩。他们都纷纷问我:“你的布娃娃好多呀!我们一起来玩吧。”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我拿起一只小猪表演了一场好笑的戏,大家都捧腹大笑。我的房间陪我度过了快乐的幼儿园时光。
上小学之后,我的房间就多了一张书桌。每天放学一回到家,我就会走进房间,马不停蹄地开始写作业。虽然我的房间里少了许多欢声笑语,但是在安静中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我的房间虽然比不上那些风景名胜区,但是它陪着我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她带着我快乐地成长!
2.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篇二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3、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4、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讨论蚁蚕的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干毛笔、纸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一块丝绸,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们知道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
3、蚕是怎样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养蚕,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乐趣。
二、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1、关于养蚕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谁养过蚕?能告诉大家养蚕要注意什么吗?没养过蚕的同学也可以说说,你准备养蚕了,你将要做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
5、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三、观察蚕卵
1、要养蚕首先要了解蚕卵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蚕卵长什么样的?
2、下面我们来观察蚕卵(出示蚕卵并分发给各组)。
3、小组观察: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把你看到的写下来或画下来,用尺子量一量蚕卵有多长?
4、汇报: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5、关于蚕卵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6、师生讨论解决办法。
四、观察蚁蚕
1、蚕宝宝出世了,你们看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将刚出生的蚁蚕分发给学生)?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给刚出生的蚕宝宝起名字。
3、告诉学生刚出生的蚕的名字,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们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细观察蚁蚕,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并做记录(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3.小学四年级科学论文(范文) 篇三
油不溶于水
我上四年级了,上了很多有趣的实验课,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一课中的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试验。醋、酒精和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带着这个问题,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试验。实验台上摆着褐色、透明、金黄三小瓶液体,我们拿起来闻闻,它们分别是醋、酒精、食用油。首先,我拿出醋,用滴管滴在水里,拿起玻璃棒来回搅动,很快便溶解了,水变成了浅褐色;接着,我又给另一个量杯的水里滴入酒精,也是快速溶解。最后,我给第三个量杯里滴入两滴食用油,不同于前面的现象发生了:两滴油变成了一大滴,在水面飘来飘去,我晃动量杯,还是飘来飘去;于是,我拿起玻璃棒来回搅动,一大滴油变成了很多小滴,像露珠一样晃来晃去,没有一点溶解的迹象。安静的实验室顿时沸腾了,同学们都想探寻其中的原因,就去请教老师,原来,经过科学家实验研究证明:水是极性分子,而又是非极性分子;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浮在水上,不能溶解。指导老师:刘亚丽
4.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四
探究: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知识:1、通过了解,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这个探究活动,补充认识探究活动的过程,并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
3、学习调查、搜集周围环境的资料。
情感: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创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难点:
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方法:
实验与研究。
教学准备:
各种发声的物体、有关噪音危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呢?
2、学生提出简单的假设。
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1、想办法让同一种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注意观察,物体发出不同声音时,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2、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使之发出不同的声音,搜集现象。
教学时,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简单地选取两种对比材料,教师进行演示再加说明就算解决问题,如分别敲大鼓,大鼓声音强、小鼓的声音弱,就算学生知道了声音的强弱。这样对声音的认识过程是达不到本课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材料,让学生充分摆弄研究,并对发现的事实加以充分完整地描述。
3、记录实验的情况。
4、分析实验现象,作出结论。
在实际教学中,要讲清楚音调和响度不是一回事,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对于学生描述中所讲的“声音尖、粗”,可直接告诉学生较为科学的说法是“声音高、低”。
三、了解哪些声音属于噪音,认识噪音的危害.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声音会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引导学生充分描述生活中经历。
2、介绍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进一步认识噪音的危害。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材上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通过了解别人做科学研究的事例,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3、小结:噪音的危害。
四、认识减少噪音的方法.
1、生活中有很多减少噪音的方法,说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5.小学四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 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离不开的电 》 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加工过程。
2、能认真细致地完成实验;愿与同学合作;乐于倾听他人的建议;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初步建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知道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不同。
【教学重点】
1、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连接方法的不同特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初步建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操作。
2、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自制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各1块;典型的串联、并联电路实物连接各1套;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电路元件1套;实物投影1台;磁扣40个等。
分组材料:
1、电池1节、灯泡2个、导线4根。
2、灯泡实物图2个、电池实物图1个、记录纸1张、胶棒1个、红色记号笔1支。
3、开关1个。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探究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
1、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师:(实物投影)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几根导线,谁能用这些材料连接出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呢?
生:(大多数举手)
师:昨天大家已经学会了连接这样的简单电路,对不对?今天,张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要和三年五班的同学来上一节四年级的课,你们敢不敢?
生:敢
师:现在,张老师给各组再增加一个小灯泡,请你们想办法连接出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的电路。然后,把成功的电路画下来,连出一种马上研究下一种,成功几种就画几种。实验前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有哪些事需要做呀?谁来连导线?谁来画画?对吧?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在10分钟里,哪个组连接出的这种电路最多?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师:各组都成功没有? 生:(举手)
师:请各组组长把连接成功的电路实物图拿到前面来。
生:(把图用瓷扣贴在黑板上)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张一张地仔细看一看黑板上这些电路实物图,它们是怎样连接的?谁愿意代表你们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连接的?这是哪个组连接的?你们来一个人汇报一下。
师:(指名,实物投影)请你看着电路图,一边指一边说,你们是怎样连接的?从哪连到哪?什么连什么?下面的同学仔细听,认真看,有不同的意见咱给他提出来,好吗?
生:我们先从电池负极连接到灯泡,再从这个灯泡连接到另外一个灯泡,再从这个灯泡的旁边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师:仔细看一看。
生: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师:从电池的正极连出几根导线?
生:一根。
师:然后连接到灯泡的什么地方?从灯泡的这个连接点是怎样连接的?
生:从电池的正极连出一根导线,连接到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这个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另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另外一个连接点到负极。
师:刚才是有张老师帮忙,下面这种你们自己说,从哪连到哪?连出几根导线?怎么连的?好不好?
师:(指名)他说时我们给他帮帮忙,提出修改意见。
生:我们先用一个灯泡,从正极连到连接点,再从负极连到另外一个连接点,再从另外一个灯泡连接点连到正极,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到负极,灯泡会亮一些。
4、研讨:
师:这种连接方法和刚才那一种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种灯泡亮一些,那种不亮。
师:你发现这个问题了,刚才我们问的是连接方法。
生;这个实物图的导线交叉了。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张实物图是怎样交叉的,从那交叉的?
生:从正极引出两根线,然后一根线从正极到第一个灯泡连接点,另一根从正极到到第二个灯泡的连接点,然后从另一个连接点到负极。
师:黑板上这些电路实物图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
生:我认为可以分成三类。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一个灯泡第一个连接点,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到第二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回负极。
师:他说的第一类都是这样连接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接着说。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第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灯泡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第二个灯泡的第一个交叉点,再从第二个灯泡的另一个交叉点连回负极。
师:听了他的分法和理由,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他的分法很好,很有创意,但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
师:你的意见是黑板上这三类你可以归纳成两类吗?谁和他的意见是一样的?你来代表大家到前面来分一分。
生:就是我们可以根据面积较大的可以分一类,面积小的分一类。
师:她是按电路实物图的面积大小来分类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想了吗?她说了你们就同意?我们这样想,如果仔细看黑板上的这些电路图,他们灯泡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电池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甚至导线的数量也有细微的不同,但是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有些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可以大胆的把他们挑出来放在一起,这叫归类,明白吗?黑板上这三类从连接方法上还有没有可以归纳在一起的?哪个可以拿过来?(学生指,老师做,分为两类。)
师:(指第一类)这一类的连接方法有一个特点,你能不能找出来?(指第二类)它的连接方法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找出来?
生:(指第一类)我觉得这一类没有交叉,(指第二类)这一类的交叉了。
师:这一类没有交叉,它的连法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的连法都不交叉。
师:不交叉,那是什么样子的?
生:不交叉就是没有交叉。
(师生笑)
师:谁能把这种连法的特点说出来。
生:它们都是一圈(湖南话发音似“群”)。
师:它们是一群,那边的不也是一群吗?
生:从电池的正极到……
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是不是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像什么?
生:像圆圈。
生:有一个像海狮。
生:有点像泡泡。
生:有点像汽车。
(师生笑)
师:越说越远了,他们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有点像——
生:珠子。
师:这一类连法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串(chuān)连法。
师:看来你是真理解了,发音有点问题,读作串(chuàn)联法。(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一类有什么特点?
生:交叉。
师:看从电池正极出来几根线?
生:2根。
师:然后分到哪去了?
生:分到两个灯泡上去了。
师:数一数分了几个叉?
生:2个叉。
生:4个叉。
师:从正极出来,走,回到负极,这叫一个通路。看看4根线分了几个叉?几个通路?
生:2个叉,2个通路。
师:那边那个叫串联,这边这个分叉的叫什么名字呢?
生:(齐喊)叉连。
师:(笑)看来同学们是真懂了,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他科学的名字叫并联。(板书)
师:刚才给同学们的时间可能有点短,并联电路只连接出一种,我相信大家经过努力能够连接出很多种。
5、巩固:
师:(出示电路演示板)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电路,你们来看一看哪个是串联?哪个是并联?
生:(一边指一边说)这边是串联,那边是并联。
二、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不同
1、灯泡亮度不同。
师:你们这么明白串联和并联,那么除了连接方法的不同,你们还能发现他们还有别的不同吗?
生:第一个是用3根导线连的,第二个是有4根导线连的。
师:这是连接方法,告诉大家除了这些连接方法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谁在刚才实验中发现了?
生:第一个串联只有一个圈,第二个并联有两个圈。
师:还是连接方法,有没有同学在实验中非常细致,除了发现它们一个是串成串的,另一个是分叉的这种连接方法的不同,你还发现它们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生:(齐声喊)不一样。
师:不一样,哪个更亮一些?
师:是串联还是并联?
生:并联。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一看就知道了。
生:我们连过,发现的。
师:哪些同学也发现了?
生:(举手)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
(指名演示)
2、灯泡之间的相互影响。
师:那还有什么不同?
生:是它们位置不同。
生:那个灯泡是倾斜着摆的。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这两个电路都连了几个灯泡?
生:两个。
师:如果我拿走其中的一个会怎样?
生:灭掉。
师:都灭了?
生:都灭,串联都灭。
生:并联也都灭。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串联质有一个会灭,并联都会灭。不是,串联都会灭,并联只有一个会灭。
师:你们怎么发现的?
生:因为我们做过实验了。
师:谁也发现了?
生:(少数举手)
师:验证一下,好不好?
(指名,一人挑好一个灯泡,同时拿开,大家看。)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一想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生:(举手)
师:你原因都知道了,厉害,你说。
生:串联都连在一起,摘走一个都灭。
师:你不是说会解释原因吗?
生:摘走一个,串联电路就断了。
师:从哪里断的? 生:就是从这里。(手指灯泡边的一个连接点)
师:从哪里?
生:(手指灯座处)从灯泡被拿走的地方断的,电路就不同了。
师:那这一个呢?
生:因为并联导线连的是两根,断了一根,上面就不亮了,导线被断掉了,导线并在一起,另一个还是亮的。
师:所以验证了串联电路有几个通路?
生:一个。
师:并联电路呢?
生:两个。
师:摘走一个另一个呢?
生:亮。
师:(出示:开关)老师这里有一个开关,请你们把它也连接到电路中——
生:(打断老师发言,指着黑板上的一张图。)张老师,刚才的分类还是有问题,如果分成两类,这个还是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只连接了一个交叉口。
师:(实物投影出示该图)大家请看他说的这个电路,这个看着像个串联,也像个并联,实际有没有问题?
生:有。
师:知道错在哪吗?
生:这个导线该连在这里,不该连在那里。
师:大家还要感谢他,非常细心。
三、拓展
1、探究利用一个开关控制电路。
师:我还是接着说这道题把,再给各组一个开关,请同学们想办法把这个开关也连接到电路中,让这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亮灭,你会吗?有兴趣的同学回家研究一下。
指导教师: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唐育
执教教师: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张元喜
【教学内容】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离不开的电 》 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加工过程。
2、能认真细致地完成实验;愿与同学合作;乐于倾听他人的建议;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初步建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知道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不同。
【教学重点】
1、认识串联与并联电路连接方法的不同特点。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初步建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并联电路的连接操作。
2、经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自制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各1块;典型的串联、并联电路实物连接各1套;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电路元件1套;实物投影1台;磁扣40个等。
分组材料:
1、电池1节、灯泡2个、导线4根。
2、灯泡实物图2个、电池实物图1个、记录纸1张、胶棒1个、红色记号笔1支。
3、开关1个。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探究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
1、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师:(实物投影)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几根导线,谁能用这些材料连接出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呢?
生:(大多数举手)
师:昨天大家已经学会了连接这样的简单电路,对不对?今天,张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要和三年五班的同学来上一节四年级的课,你们敢不敢?
生:敢
师:现在,张老师给各组再增加一个小灯泡,请你们想办法连接出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的电路。然后,把成功的电路画下来,连出一种马上研究下一种,成功几种就画几种。实验前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有哪些事需要做呀?谁来连导线?谁来画画?对吧?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在10分钟里,哪个组连接出的这种电路最多?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师:各组都成功没有?
生:(举手)
师:请各组组长把连接成功的电路实物图拿到前面来。
生:(把图用瓷扣贴在黑板上)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张一张地仔细看一看黑板上这些电路实物图,它们是怎样连接的?谁愿意代表你们组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连接的?这是哪个组连接的?你们来一个人汇报一下。
师:(指名,实物投影)请你看着电路图,一边指一边说,你们是怎样连接的?从哪连到哪?什么连什么?下面的同学仔细听,认真看,有不同的意见咱给他提出来,好吗?
生:我们先从电池负极连接到灯泡,再从这个灯泡连接到另外一个灯泡,再从这个灯泡的旁边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师:仔细看一看。
生: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师:从电池的正极连出几根导线?
生:一根。
师:然后连接到灯泡的什么地方?从灯泡的这个连接点是怎样连接的?
生:从电池的正极连出一根导线,连接到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这个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另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另外一个连接点到负极。
师:刚才是有张老师帮忙,下面这种你们自己说,从哪连到哪?连出几根导线?怎么连的?好不好?
师:(指名)他说时我们给他帮帮忙,提出修改意见。
生:我们先用一个灯泡,从正极连到连接点,再从负极连到另外一个连接点,再从另外一个灯泡连接点连到正极,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到负极,灯泡会亮一些。
4、研讨:
师:这种连接方法和刚才那一种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种灯泡亮一些,那种不亮。
师:你发现这个问题了,刚才我们问的是连接方法。
生;这个实物图的导线交叉了。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张实物图是怎样交叉的,从那交叉的?
生:从正极引出两根线,然后一根线从正极到第一个灯泡连接点,另一根从正极到到第二个灯泡的连接点,然后从另一个连接点到负极。
师:黑板上这些电路实物图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
生:我认为可以分成三类。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一个灯泡第一个连接点,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到第二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另一个连接点连回负极。
师:他说的第一类都是这样连接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接着说。
生:从电池正极连到第一个灯泡的连接点,再从灯泡另一个连接点连接到第二个灯泡的第一个交叉点,再从第二个灯泡的另一个交叉点连回负极。
师:听了他的分法和理由,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他的分法很好,很有创意,但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
师:你的意见是黑板上这三类你可以归纳成两类吗?谁和他的意见是一样的?你来代表大家到前面来分一分。
生:就是我们可以根据面积较大的可以分一类,面积小的分一类。师:她是按电路实物图的面积大小来分类的,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想了吗?她说了你们就同意?我们这样想,如果仔细看黑板上的这些电路图,他们灯泡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电池的位置一样不一样?甚至导线的数量也有细微的不同,但是如果从连接方法上看,有些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可以大胆的把他们挑出来放在一起,这叫归类,明白吗?黑板上这三类从连接方法上还有没有可以归纳在一起的?哪个可以拿过来?
(学生指,老师做,分为两类。)
师:(指第一类)这一类的连接方法有一个特点,你能不能找出来?(指第二类)它的连接方法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找出来?
生:(指第一类)我觉得这一类没有交叉,(指第二类)这一类的交叉了。
师:这一类没有交叉,它的连法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的连法都不交叉。
师:不交叉,那是什么样子的?
生:不交叉就是没有交叉。
(师生笑)
师:谁能把这种连法的特点说出来。
生:它们都是一圈(湖南话发音似“群”)。
师:它们是一群,那边的不也是一群吗?
生:从电池的正极到……
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是不是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像什么?
生:像圆圈。
生:有一个像海狮。
生:有点像泡泡。
生:有点像汽车。(师生笑)
师:越说越远了,他们一个串一个,一个串一个,有点像——
生:珠子。
师:这一类连法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串(chuān)连法。
师:看来你是真理解了,发音有点问题,读作串(chuàn)联法。(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一类有什么特点?
生:交叉。
师:看从电池正极出来几根线?
生:2根。
师:然后分到哪去了?
生:分到两个灯泡上去了。
师:数一数分了几个叉?
生:2个叉。
生:4个叉。
师:从正极出来,走,回到负极,这叫一个通路。看看4根线分了几个叉?几个通路?
生:2个叉,2个通路。
师:那边那个叫串联,这边这个分叉的叫什么名字呢?
生:(齐喊)叉连。
师:(笑)看来同学们是真懂了,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他科学的名字叫并联。(板书)
师:刚才给同学们的时间可能有点短,并联电路只连接出一种,我相信大家经过努力能够连接出很多种。
5、巩固: 师:(出示电路演示板)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电路,你们来看一看哪个是串联?哪个是并联?
生:(一边指一边说)这边是串联,那边是并联。
二、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不同
1、灯泡亮度不同。
师:你们这么明白串联和并联,那么除了连接方法的不同,你们还能发现他们还有别的不同吗?
生:第一个是用3根导线连的,第二个是有4根导线连的。
师:这是连接方法,告诉大家除了这些连接方法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谁在刚才实验中发现了?
生:第一个串联只有一个圈,第二个并联有两个圈。
师:还是连接方法,有没有同学在实验中非常细致,除了发现它们一个是串成串的,另一个是分叉的这种连接方法的不同,你还发现它们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生:(齐声喊)不一样。
师:不一样,哪个更亮一些?
师:是串联还是并联?
生:并联。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一看就知道了。
生:我们连过,发现的。
师:哪些同学也发现了?
生:(举手)
师:那我们来验证一下。
(指名演示)
2、灯泡之间的相互影响。
师:那还有什么不同?
生:是它们位置不同。
生:那个灯泡是倾斜着摆的。
师:还是连接方法,你们看这两个电路都连了几个灯泡?
生:两个。
师:如果我拿走其中的一个会怎样?
生:灭掉。
师:都灭了?
生:都灭,串联都灭。
生:并联也都灭。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串联质有一个会灭,并联都会灭。不是,串联都会灭,并联只有一个会灭。
师:你们怎么发现的?
生:因为我们做过实验了。
师:谁也发现了?
生:(少数举手)
师:验证一下,好不好?
(指名,一人挑好一个灯泡,同时拿开,大家看。)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一想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生:(举手)
师:你原因都知道了,厉害,你说。
生:串联都连在一起,摘走一个都灭。
师:你不是说会解释原因吗?
生:摘走一个,串联电路就断了。
师:从哪里断的?
生:就是从这里。(手指灯泡边的一个连接点)
师:从哪里?
生:(手指灯座处)从灯泡被拿走的地方断的,电路就不同了。
师:那这一个呢?
生:因为并联导线连的是两根,断了一根,上面就不亮了,导线被断掉了,导线并在一起,另一个还是亮的。
师:所以验证了串联电路有几个通路?
生:一个。
师:并联电路呢?
生:两个。
师:摘走一个另一个呢?
生:亮。
师:(出示:开关)老师这里有一个开关,请你们把它也连接到电路中——
生:(打断老师发言,指着黑板上的一张图。)张老师,刚才的分类还是有问题,如果分成两类,这个还是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只连接了一个交叉口。
师:(实物投影出示该图)大家请看他说的这个电路,这个看着像个串联,也像个并联,实际有没有问题? 生:有。
师:知道错在哪吗?
生:这个导线该连在这里,不该连在那里。
师:大家还要感谢他,非常细心。
三、拓展
1、探究利用一个开关控制电路。
6.小学四年级组科学教研总结 篇六
四年级
一、工作态度
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紧紧围绕“实验小学是培养优秀小学毕业生的摇篮,是新疆小学教育的公开课堂,是引领新疆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的办学目标,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牢固树立“学生第一、教师第一、教学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立足实际,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教育教学中坚持我校办学理念,围绕本学期的工作要点,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努力提升科学教育效果。以各项工作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坚持教科研兴校,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大力开展校本研究,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科学学科发展,确保我校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二、学习状况
积极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热爱伟大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文明创造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情感已经深深融入了一代代华夏子孙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品格。新疆自古以来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传统是十分深厚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靠的还是爱国主义精神;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宏伟目标,同样要靠爱国主义精神。热爱伟大祖国,是公民的基本职责。爱国是公民道德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人们从小使用祖国的语言,掌握祖国的文化,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继承祖国的民族传统、风俗和习惯,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社会的人,是国家的公民、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必须处理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履行自己对祖国、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自古以来,人们就是以此为价值尺度,来评价个人的行为的。热爱伟大祖国,就是维护公民的根本利益。祖国是利益共同体。国之强,民之安;国之强,民之福。国弱则民屈,国弱则民辱
科学组教师能够主动学习相关的政治理论、教育法规和现代教育理论以及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鼓励、督促组内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新课改理念。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会议和学习培训活动,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在学校各类学习培训、会议中,我组参加人员能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专本专记,条目清楚,书写工整。
利用课余时间交流教学心得并认真制作课件(教具),组内教师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多媒体技术在运用指标。
组内教师积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练好字、读专著,阅读教学杂志,做读书笔记,编试题。看教学网页、写教学随笔。能够按要求及时在学校网站发表自己的教学随笔或论文,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完成任务
开学初组织全组教师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制订教科研计划、业校特长培训班计划。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填写实验通知单,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
四、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
秉持以“科学为核心”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理念,养成学生科学的生活态度。本学期启动循环使用科学教材,自制教具以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制作各种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本组课题研究,能不断更新知识。
我组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如:自制、使用幻灯片、视频文件,同时我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能够做到集体备课、根据所带班级情况个人加减、资源共享。
五、存在的问题
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教学计划 篇七
何慧慧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还是教四年级1班,这班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一学年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学”也很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
二、学期教学目标
(一)充分展开教学过程,让科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为此,教学过程必须是经过周密思考后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仅仅向学生提出学习的主题和探究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要经历进行设计,确立哪些素材更有价值,哪些过程更为重要,孰先孰后。可以这样说,教材为我们精心设计了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但我们也不要让这些设计束缚自己的手脚,在弄清活动设计的意图后,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例子,也可以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裁剪或发展教材内容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而不是仅仅去教教材。
(二)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
结构优化的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编写者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教材的探究体系。尤其在四下的编写过程中,更提出所有活动设计都要为儿童的发展服务,都要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要充分遵循儿童认识发展的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那么,我们教学时就要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这一内容的学习?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们是怎样想的?在观察、调动原有的经验时,学生产生的问题可能会是什么?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是怎样的?通过教学要引导他们继续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才是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三)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学概念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大家在教学旧教材时明显地感觉到课题多、联系少,每个课题的研究时间少,是内容上的主要问题。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四)更加注重科学程序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
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确实,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总是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去认识世界。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四年级下册教材在这两方面是有所侧重的。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分析—结论等。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单元中,希望让学生通过对电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交流、预测、验证、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达成如下一些具体目标:
1、组织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科学活动:
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经历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猜想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径的活动过程。经历一次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分析活动。
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经历对物体是否导电的检测、记录、整理、分析的活动过程。
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活动手册中画出电路的过程。
2、在电单元的学习中,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能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以及用更多的材料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能在检测25种物体是否导电的活动中找到导体、绝缘体的特点;并且将感性的材料转化为理性的自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认识。
能够自己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3、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希望组织引导学生达成的具体目标有:
1、知道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棵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科学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会这种科学思维方式。
2、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小专题研究方案,完成小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在专题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花的内涵,能够区别什么是花?
3、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4、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
5、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6、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7.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三)、第三单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期望孩子们能获得以下几个主要的观察食物的活动经历:
1、交流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经历。
2、检验脂肪、糖类的活动经历。
3、观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4、观察变质食物,比较新鲜食物和变质食物的活动经历。
5、观察霉菌的经历。
6、观察食物包装的经历。
(四)、第四单元
1、通过收集、观察岩石特点、对岩石成因和变化的探索。对岩石产生更大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心情。
2、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以下的科学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经历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研究自己收集的各种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的构造特点,并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对岩石的形成过程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假设。
(3)引导学生经历对岩石组成的观察探究活动,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记录等多途径确定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4)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对矿物光泽、硬度和矿物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运用研究矿物的基本方法。
(5)引导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活动。感受岩石变化,通过模拟实验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6)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查阅资料的活动,了解岩石与我们的关系。
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并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观察描述,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3、获得有关岩石和矿物构造、成因、变化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具体教学措施
(一)、第一单元
1、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电的知识,必须十分重视安全用电的教育。因为教材只涉及电池和直流电,不能把它扩大到照明用电上去,以免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要反复强调,电池的电与照明电路的电的不同之处,引起学生的重视。
2、学生对电的知识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因此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尽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来学习电的知识。准备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
3、激发学生课外研究的兴趣,往往对电的兴趣就是从本单元开始的。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研究与探索,适当提供器材,促进学生的课外活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4、注意教材编排过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科学课强调实事求是,强调对事实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本质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5、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我们允许有的学生走得快一些,走得远一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达到高要求,要允许有的学生走得慢一些,学的少
一些。
(二)、第二单元
1、教材从生命的高度,编写本单元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有一种敬畏生命的意识,来教学本课的内容。自始至终要有一种爱惜生命、珍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无论在研究花,还是果实、种子、卵的时候,尽量做到不伤害动植物的生命,竭力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研究。
2、一些内容、一些活动与自然课差不多,我们可以从区别于自然课的角度来认识科学课。哪些方面改变了,改变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要从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上去认识这些改变的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体现出这方面的内涵。
3、教师要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不要局限于动植物本身的知识,更要扩大知识面,更要体现对科学理解和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
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几种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走向自然。当学生学了本单元的内容之后,如果走到大自然中,会自觉地仔细地观察一棵植物,会用教材上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实现了。
(三)、第三单元
1、本单元的编写是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展开的,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进行教学。
2、对比实验是相当严谨的,变量的控制是关键。教师要指导好其中的几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养成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价值观。
3、科学课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提供帮助,不要以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很多有关事物的知识。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发展学生的认识经历。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能有意识的去关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理智。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理,以此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是很有价值意义的。教师一定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四)、第四单元
教师在备课前思考以下问题:
1、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识和探究兴趣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开始,你了解学生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本单元的第一个活动“开个石头展览会”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课前体验收集岩石的过程?
3、四下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分类能力?学生在给物体分类过程中还会有什么困难?“给岩石分类”的目标是什么?它与第一个活动和后续对岩石的研究活动有什么关系?
4、贯穿整个单元中的线索是什么?你理解这些活动编排的意图吗?学生在经历了这些活动后,在哪些方面会有发展?
5、最后一课你觉得用什么活动形式比较好?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8.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八
教案 2009-02-27 16:03:19 阅读94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单元测试:
一、填空:
1、常见的岩石有、、、和 等。
2.花岗岩中含有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黑色的是。
二、选择:
1、岩石是 的基本物质。
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
2.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硬度小的岩石是。
①大理岩 ②页岩 ⑧砂岩
3.花斑状,硬度大,由3种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是。
①页岩 ②石灰岩 ③花岗岩
4.不同种类的岩石,颜色、质地等特征。
①相同 ②不同 ⑨不一定
三、判断:
1、岩石各不相同,分类的方法只有一个。()
2、用小刀可以检验岩石的软硬度,用放大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岩石上的花纹和结构。()
四、结合生活中人们对岩石的应用,介绍一种岩石的用途:(举例说明)
五、对保护岩石资源你有什么建议?
第三单元 植物与土壤 1 土壤里有什么 认知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拓展性目标: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自制一份资料卡。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罐头盒、干土块、火柴。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问: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新授
1、认识什么是土壤
(1)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们知道的关于土壤的事情写在活动记录上。(2)学生畅谈。
(3)学生交流后写活动记录。
(4)讲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简单说,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层,二是能生长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1)学生观察土壤。(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名称:土壤成分的构成(水)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一:
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实验结果: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觉?说明土壤含有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讨论。学生汇报观察结果。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实验二:
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D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教师演示讲解: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
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1、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
2、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
3、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E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学生填写书上的结论。
三、评价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评一评。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物质。
拓展活动:
从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
土壤的种类
认知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拓展性目标:
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动手。(3)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土壤的种类
(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 ②用放大镜看一看? ③用手握一握? ④在纸上涂一涂?(2)学生实验。(3)学生汇报。
(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6)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
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板书。
2,调查我们家乡的土壤。
先制定出研究的计划,然后再做实验。用图表来展示我们调查的结果。观察方法 : 用放大镜看 用手捻 在纸上涂抹 放进水里搅动后 汇报观察的结果。
三、练习:
提问:土壤分为哪三种?它们有什么性质?
四、教师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土壤的种类,还了解了不同种类土壤的性质。
五、评价
自评或学生之间互评。拓展性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种类土壤的分布情况。
2、调查红薯、花生、水稻分别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里? 3.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植物与土壤 认知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2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保护土壤 认知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拓展性目标:
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
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
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拓展活动:
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9.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九
学生虽经过三年的科学学思想情感。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以学生生活中物体常见的运动状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运动与力》、《小球的运动》、《运动的形式》3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给物体施加力;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通过探究小球的运动路线,知道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基本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一个运动的物体可能包含多种运动形式。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以声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变化》、《噪声的危害与防治》4课内容。通过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通过实验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通过制作水杯“琴"进一步巩固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的知识;知道生活中的噪声及其危害,学会减少噪声对人的影响的具体措施,了解控制噪声的新技术。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以太阳系中关系密切的3个天体--太阳、地球、月球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和月球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月球也是个球状天体,是地球的卫星。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太阳的大小。
通过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月相的形状和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掌握长期观察的方法,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以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为研究对象,按照由植物个体到植物资源的顺序构建了3课内容,旨在让学生利用实验探究,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等条件;通过种植辣椒,认识植物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果等阶段;知道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通过观察和调查,知道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维持植物的生存;了解家乡的植物,培养爱护植物、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五单元《生物的特征》则以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学。《养蚕》让学生亲身观察蚕的一生会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使学生直观了解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动物的“家”》让学生了解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也需要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而通过《生物与非生物》探究,学生知道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第六单元《电的本领》以生活中的电为研究对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对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的现象展开探索。通过点亮小灯泡,让学生了解简单电路,能制作简易开关。通过检验物体是否容易导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生活中的例子,知道电的来源及用途,了解电具有能量及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
第七单元《设计制作小台灯》让学生系统地经历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科学探究过程,构建了《设计小台灯》、《制作小台灯》、《太阳能小台灯》3课。借助学生熟悉的台灯,让学生在动手设计和制作后,了解设计作品、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知道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了解到技术产品与人们生活关系日益紧密。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岀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冋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岀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釆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谜行赦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岀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10.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十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2.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2.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3.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
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
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运动和摆动。
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不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不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不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探究能力:
层次 1:不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不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层次 2: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不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层次3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目的
集中话题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儿童认知的特点、水平出发,从儿童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探索和调查
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钢尺、橡皮筋、纸风车、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
2.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3.教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
板书:木块 → 移动 →纸风车 → 转动钢尺、橡皮筋 → 振动单摆 → 摆动
【小学四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科学小论文09-26
六年级科学小论文范文08-15
小学四年级语部编文教学论文范文08-06
小学四年级作文:小台灯10-12
小麻雀小学四年级作文10-2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24
小学四年级科学特长生培养计划06-26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07-15
小学四年级园地四作文范文10-15
小学四年级微征文范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