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2024-12-02

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共15篇)

1.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2008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

市财政局局长黄耀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市2008财政决算已经省财政厅审核通过,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会议报告我市2008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8财政决算情况

2008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拼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人大十五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450178万元,完成预算的117.3%,同比增长28.60%。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21866万元,完成预算的116.32%,同比增长24.11%;完成基金预算收入369794万元,完成预算的451.6%,同比增长75.87%。一般预算收入具体项目如下:

1、工商税收入库536010万元,完成预算的94.19%,同比增长19.32%,其中:增值税入库247600万元,完成预算的86.92%,同比增长13.40%;营业税入库139238万元,完成预算的92.65%,同比增长13.91%。

2、所得税入库207596万元,完成预算的115.02%,同比增长42.21%,其中:企业所得税入库170511万元,完成预算的124.25%,同比增长60.98%;个人所得税入库37085万元,完成预算的85.75%,同比下降7.41%。

3、契税入库44244万元,完成预算的138.26%,同比下降23.48%。

4、耕地占用税入库10459万元,完成预算的298.83%,同比增长72.28%。

5、行政事业性收费入库24239万元,完成预算的93.23%,同比下降9.89%。

6、罚没收入入库15193万元,完成预算的101.29%,同比下降10.28%。

7、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入库150658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2.53亿元,同比增长60.15%。

8、专项及其他收入入库33467万元,完成预算的123.33%,同比增长27.06%。

(二)一般预算支出决算

2008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支出898168万元,比去年增长21.23%;扣除列收列支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后一般预算支出747510万元,同口径增长15.57%,具体决算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1196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4.83%,同比增长16.18%;

2、国防支出完成49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1.62%,同比下降49.9%,主要原因是预算支出科目调整;

3、公共安全支出完成5206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2.07%,同比增长18.07%;

4、教育支出完成14778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9.30%,同比增长16.07%;

5、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804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0.98%,同比增长21.30%;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876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2.76%,同比增长16.35%;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6563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2.47%,同比增长19.30%;

8、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858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9.52%,同比增长17.69%;

9、环境保护支出完成3326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73.10%,同比增长193.95%;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11090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9.50%,同比增长6.61%;

11、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3770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1.83%,同比增长35.14%;

12、交通运输支出完成4032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4.70%,同比增长5.31%;

1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完成8431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9.96%,同比增长14.64%;

14、其他支出完成156320万元(其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列收列支15065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82.91%,同比增长35.56%;

1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2000万元。

(三)2008预算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结算,扣除列收列支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50658万元后,2008年全市可用财力为774059万元,当年实际支出74751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4907万元,地方财力与财政支出总额相抵后,当年收支平衡,累计净结余1642万元。

(四)财政超收收入安排情况

2008年年初预算安排一般预算收入878528万元,安排一般预算支出740549万元。2008年实际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21866万元,当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898168万元,扣除上级专项补助支出28640万元,地方实际支出869528万元,同口径比年初预算增加128979万元。超收增加财力主要安排使用情况如下:

1、各镇、开发区、临港新城、靖江园区超收收入体制分成9678万元;

2、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列收列支增加124007万元;

3、行政性收费支出减少1761万元;

4、市级项目支出调减22059万元,主要是退城入园支出调减1.7亿元,企业上市补助等专项调减0.5亿元。

5、市本级各项追加支出19114万元,其中:2008年9月份调整预算追加8440万元后,10月-12月又追加支出10674万元,具体项目为:

(1)追加促进就业专项、离休干部医疗费超支、城乡低保物价补贴、老复员军人和老残疾军人配偶生活补助费、婴幼儿奶粉事件医院救治资金等2138万元。

(2)追加无锡市公安局行动技术支队江阴工作站开办、运作经费、更新公安警用车辆经费、追加全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保障经费、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经费1306万元。

(3)追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经费等550万元。

(4)追加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4680万元。

(5)追加对口援建四川绵竹经费2000万元。

(五)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情况

2008年上级财政补助专项资金40329万元,当年拨付28640万元,结转下年拨付11689万元。上级下达补助均为专款专用的项目资金,主要为环保整治、科技创新、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截至2009年4月,结转部分已拨付7625万元。

(六)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2008年市级安排镇(街道)、开发区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共计43993万元,主要项目为: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和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1676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6465万元,教育经费补助9852万元。

(七)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2008年,我市在财政支出安排上积极贯彻落实保民生、促转型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重点投入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增长。财政主要项目支出如下:

1、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6.07%,占一般预算支出20%左右。增长主要原因有:一是全市教师发放奖金21062万元,比去年增加3800万元;二是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及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增支3330万元;三是江阴高中新校区建设启动资金2500万元;四是南菁中学新校区、立新小学建设等基建支出1.3亿元。

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1.3%。支出增加主要是因为我市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新增安排种子基金和“530”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支持科技研发和创新。同时,积极向上争取科技发展资金补助,上级下达的科技资金比上年增加3012万元。

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69%。2008年农村合作医疗缴费标准提高至280/元.人,市镇财政支出增加2690多万元,安排离退休干部医疗费补助等1234万元,追加安排婴幼儿奶粉事件医院救治资金100万元。

4、社保支出增长19.3%。2008年追加安排1000万元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发放城乡低保对象物价补贴1069万元,对9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177万元。

5、环保支出同比增长193.95%。2008年,我市加强了对城乡污水的处理,向上申报污染治理项目近100项,争取到中

央、省太湖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77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城市水环境的整治。

6、支农支出快速增长。2008年,市级追加安排蔬菜基地建设、防汛物资储备、澄西船厂作业区注销渔民捕捞证补偿、农机补贴、大学生村干部及社区经费等1477万元,向上争取各类支农资金比上年增加3211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2008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围绕科学发展,大力培植财源,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008年,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发展,加强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一是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市与镇(街道、开发区)各税种分配比例的调整,促进乡镇(街道、开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设立科技创新、服务业引导、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和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创新创优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不懈抓好收入征管,加大税务部门税源管理和组织征收力度,坚持依法治税;以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规范管理制度,严格减免审批制度,做到应收尽收;努力克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和契税税率调整的影响,完善优化“统分结合,市镇联动”的征管体系,切实抓好契税收入;强化激励机制,完善收入征管考核办法,调动各级狠抓收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增收潜力。

(二)围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城乡公共事业发展

2008年,我市按照建设幸福江阴和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民生保障实现新突破。一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安排资金14549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涉农补助、薄弱村标准厂房建设等各项支出,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投入4229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危桥改造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二是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保障能力。2008年完成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项基金收入30.44亿元。全年发放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老年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4.76亿元;安排就业与再就业专项资金26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贴1.44亿元;进一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年城乡低保各项支出达4900万元;安排2100万元用于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三是支持教育、文体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定额,全年安排6430万元用于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安排5650万元用于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困难学生补助和学杂费减免;安排1.3亿元用于南菁中学、要塞中学、暨阳中学、立新小学等学校建设。安排蚕种场等文化遗产设施维修保护资金655万元;安排文化欢乐行、夜晚文化、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等活动经费2424万元;安排体育健身工程资金500万元。四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8375万元,用于城乡水质自动监测站、污水厂、污泥处置厂和污水处理管网等建设,改善城乡水环境;投入1.07亿元,新建公交总站和客运中心,新增公交车100辆,修建公交首末站,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投入4700万元,继续实施对老居民小区和居民楼平改坡的改造;安排市镇道路建设资金6.31亿元,确保了芙蓉大道、长山大道、暨南大道等公路主干线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三)围绕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改革,着力提高财政管理效益

2008年,我们根据全市体制改革创新工作的要求和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目标,全面推进各项财政体制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有了新的突破。一是科学调整了我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分税制财政体制调整精神的基础上,按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增财力进一步向乡镇倾斜的原则,科学调整了我市分税制财政体制,对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调整信息化经费和单位合同用工经费编制办法,加强对信息化项目和编外用工人员的管理;取消原机动财力项目,将单位专项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将用于全市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纳入政府专项资金编制,并对政府专项资金进行了初步整合;统一采用网络化系统编制部门预算,提高了预算编制工作效率。三是市级、镇级(街道、开发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截至2008年8月底,市级71个主管部门,280家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顺利实现了“一年试点、二年推开、三年完成”的改革工作目标。全市各镇(街道、开发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严格遵循“总体规划、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至去年上半年也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四是顺利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制定出台了《江阴市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办法》、《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在市农林局、房管局、环保局等7个部门实施第一批改革试点。五是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出台了《江阴市公有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属公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考核机制。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式,按照非经

营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由财政集中管理,经营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公司化管理的原则,全面开展资产清理工作,组建了江阴国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并举行了首批国有房屋租赁拍卖会,实行市场化运作。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08年全市上下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财政收支任务,实现了财政管理改革的全面深化,为江阴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保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一系列减税政策的出台给财政增收增加了困难,财政保增长的任务艰巨。二是各项保民生、保稳定、促转型政策措施对财政投入的增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财政平衡难度加大。三是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不高,可用财力不足,融资成本逐年加大,财政资金调度压力依然较大。对此,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坚定信心,排难奋进,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幸福江阴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报告指出,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准则从2006年末至2007年初的新旧转换,初步显现了新会计准则的应有效能,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1.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准则从2006年末至2007年初的新旧转换。1 557家上市公司按照新准则调整后的2007年年初股东权益合计45 625.29亿元,比旧准则股东权益净增加了1002.67亿元(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2.上市公司实现新旧准则转换后,即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执行,总体运行平稳。3.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准则后,内地与香港披露的年报差异基本消除。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准则后,A+H股上市公司境内外差异基本消除,从而实现了两地准则趋同的效果。4.对新准则具体项目执行情况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会计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5.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和比例明显超过2006年。1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464家公司的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

报告同时指出,新准则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少数公司报表格式随意性较大、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等方面。

3.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08-1

1 舒兰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

1.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舒兰市委、市政府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高度重视,乡镇党委、政府措施得当,职责明确,把它做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抓,村级组织申报项目积极,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主管市领导为组长,市组织部、宣传部、市综改办、市监察、财政、农业、交通、建设、水利、林业、卫生、环保、发改、广电、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与此同时,市乡局级还抽调人力,层层包保,落实工作责任人,自上而下,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两年来,市财政还落实6万元专项工作经费,确保了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必要的经费保运转。

1.2 多措并举,强化引导

舒兰市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首先从宣传教育入手。两年来,市广电局先后10次宣传报道了全市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培训、项目建设和验收现场等有关情况。同时,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等也进行了重点宣传。宣传面达到了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市综改办还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对市、乡、村相关人员开展了培训,培训人员达600余人次。发放政策手册300余册。通过宣传发动,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参与和投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一边规划,一边议事,呈现出良好的工作局面。

1.3 把握政策,规范操作

为准确把握政策,舒兰市印发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筹资筹劳对象、标准、程序和财政奖补政策等方面规程;还制定了《舒兰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2011-2015年发展规划》,建立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库。确保了全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1.4 严把项目验收关,确保工作效果

项目验收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此,舒兰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综改办牵头,会同市财政、农业、城建、林业、水利、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专人,在每年的10-11月份寻各乡村报批的项目,按照《检查验收方案》的要求逐乡、逐村、逐项进行检查验收。

2 舒兰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议事难组织

按照规定,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一事一议,必须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但是,目前农民外出劳务人数较多,就舒兰全市农村而言,11.5万农户,21.3万个劳动力,每年外出劳务的约13.7万个(含季节性从事劳务的劳动力),占64.3%。因此,召开会议议事很难组织,也很难达到半数以上。

2.2 资金难筹集

按照目前筹资标准,符合筹资标准的农民每人每年筹资限额为20元,且最多不得超过2年即40元。但多数农民也是不愿意交,很难组织开展公益事业建设。

2.3 筹劳难落实

按照规定,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筹劳标准为15个工日,每个工日为20元人民币。2010—2011年,舒兰市在582个议事项目中,共筹劳15.7万个,但是农民实际出劳不足5万个,仅占32%。其原因是,一些工程项目如修路、修桥等多数靠机械或靠专业队从事,很难做到每个农村劳动力都参与劳务。而且,要以资代劳,还得农民自愿,在很大程度上使筹劳成为虚筹。

2.4 验收标准难把握

舒兰市对项目验收虽然制定了方案,规定了严格的验收标准,但是由于项目较多,且涉及面较大,有些项目如修农田砂石路等,在验收时,对其投工、投料量很难准确把握,容易导致虚报工程量,骗取国家奖补资金的现象发生。

3 舒兰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一事一议

每年的春节后、春耕前,也就是在每年的3月份,既是农闲季节,又是农民相对集中时期,因此,有公益事业项目的村、组,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规划和议事程序,适时组织开展一事一议,把每年所要办的公益事业项目全部敲定。

3.2 拓宽筹资渠道,确保资金到位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筹资筹劳较难,要做好农民思想工作,启发引导农民自觉、自愿筹资筹劳。为确保筹资到位,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能否出台从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做为一事一议项目筹资筹劳(以资代劳)所用的相关政策。同时,积极探索整合有关涉农专项资金办法,集中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

3.3 严格把握政策,确保规范操作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一定要认真把握,精心组织,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尤其对筹资筹劳对象、标准、程序、管理,以及财政奖补范围、比例、奖补工作程序、资金管理等都要严格把握坚持阳光操作,防止出现偏差,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此外,对项目验收工作要高度重视,要组织林业、水利、交通、城建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专人对项目逐村、逐项验收,特别对每个项目的真实性、项目工程质量和预决算报告等都要严格查验,防止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套取或骗取国家奖补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4.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多年以来,乡财政在管理基层财政、组织地方税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财政的职能作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乡财政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上级财政政策的落实。为进一步规范乡财政职能,加强乡财政队伍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自治区财政厅对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我乡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乡财政职能基本状况

目前,乡财政所的工作,主要是承担乡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执行财政监督,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协助税收征管等。

(一)做好财政收支预算,保障乡党委政府工作正常运转。编制财政预算,保障乡政府运转是乡财政所的基本职能。我乡财政所根据上级财政“要健全乡镇财政预算制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力求科学合理地编制财政收支预算,切实保障乡党政机构行政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运转的支出需要,努力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严格按照财政预算制度和编制程序按时编制财政收支预算,预算方案通过后,乡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二)做好涉农补贴工作,认真落实惠农政策。乡财所通过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对各村的农户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库,内容包括:每户人口数,主要劳动力,种植土地面积等情况以及收入状况等。与乡农经站、农科站、畜牧站、农机站等部门对涉农补贴对象的小麦种植面积补贴、良

种补贴、养殖母猪补贴和购买大型农用机械补贴申报的情况,认真做好认定、审核和公示等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内,最后通过“一卡通”把补贴款发放到补贴对象本人手中。

(三)参与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乡财政所积极参与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对于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建立了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对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包括农林水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也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进度情况,经过核实后,给专项资金项目拨付资金,既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财务监督,健全乡村理财机制。乡财政所严格执行乡党委政府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乡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实行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并按月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乡直各部门使用的房屋认真做好建造日期及使用年限的登记建档,对购买的车辆、电脑等办公用品的购买日期、品牌、金额、使用年限分别一一登记造册,制定台帐,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资产流失。联合乡农经站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审批,限定报刊费,禁止招待费,以便更好地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使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五)搞好队伍建设,提高乡财政管理水平。乡财政人员除积极参加县财政局组织的培训外,还参加乡党委政府定期组织的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的活动,除此之外财所人员每月再抽出2-4小时集中或分散学习法规政策

或业务知识,以增强财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每个人员的财政管理水平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二、我乡财政所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税取消后,乡财政所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乡镇机构改革后财政所到底会不会撤消?如不撤,乡财所的工作在哪里?该如何工作?这种认识上存在的盲点和误区,对乡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年龄结构上不够合理。乡财政所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青干部职工1人占总人数的9%,35岁至45岁的7人占总人数64%,45岁以上3人占总人数的27%。不断发展的干部老龄化趋势,干部队伍难以在新的环境下打开新的局面。

3、业务素质偏低。总财政干部11人有2名同志具有初级会计职称,部分人员会计资格从业证都没有取得。

4、双重管理模式对乡镇财所形成制约。目前,乡财政所管理隶属乡政府,业务由县财政局指导,这种双重领导模式让乡财政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改善乡财所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统一思想,稳定人心。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阐明乡财政所在新时期中的任务、职能和作用,务必保证乡财政所有足够的人员编制,加大对乡财政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方面了解乡财政所的作用和地位,为财政所干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的考勤工作。针对目前乡财政

所工作的主要特点,制订好外勤和内勤两种便于考勤的制度,落实好考勤人员,严格考勤制度,明确人员去向,严肃请假和病假的审批程序,将考勤与津贴、评优、奖励等直接挂钩,县财政要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指导抽查力度。

3、制订奖励约束机制,切实推行首问任责任制和行政效能机制。要认真研究新时期下乡财政所干部职工工作的奖励机制,对完成好任务和完不成任务的在奖励、评优上要适当拉开距离,不搞平均主义。要细化考核的各项要求,要在财政所内建立起适用的首问责任制和行政效能机制,提高财政所的工作效率,完善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管理,强化监督,进一步明确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以便用的统一的标准来考核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奖罚分明、平等相待干部职工。

4、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对乡财政所领导进行民主评议,按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者继续留用,不合格者及时更换。在考核中,要尽量提拨年轻且有潜力的年轻干部。

5.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2011-09-22 04:55:09 来源: 青岛日报(青岛)

受市政府委托,青岛市审计局局长韩明升同志向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作了《关于青岛市201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现将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市审计部门对201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从总体情况看,201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良好,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收支任务。审计发现,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一)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市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有28582.48万元非税收入滞留在财政专户,当年未能及时缴入国库。二是土地出让收入当年实际执行超过年初预算数的3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三是部分上级专款未及时拨付有关区(市)或单位执行,涉及资金21931.11万元。

(二)地税系统税收征管审计情况

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有18户企业纳税申报不实,少缴税款21524.69万元(审计期间12户企业共补缴税款16598.42万元)。二是税务稽查工作还不够规范。市地税局稽查局22件已转交、撤并、终结检查的案件信息未及时处理;被稽查企业应补缴的税款、滞纳金、罚款等共计16144.83万元尚未执行到位。

(三)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

审计了21个部门(单位),延伸审计了158个二、三级预算单位。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及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等方面,问题金额8.76亿元。

1.有8个部门和单位执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规定不严格,涉及资金10571.26万元。如:市广播电视台广告收入3636.51万元未上缴财政专户;市城乡建委所属墙改办、散装水泥办未及时清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等共计990.92万元;市质监局所属特种设备检验所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68.62万元,市市政公用局房屋出租收入10.51万元,均未上缴国库。

2.有9个单位的所属单位少缴或未及时缴纳税费4300.13万元。如:市广播电视台所属有线网络中心未及时缴纳企业所得税2938.9万元;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所属永乐公司少缴企业所得税201.3万元;市地震局所属工程地震研究所少缴税费59.1万元;市总工会所属青岛职工之家宾馆少缴税费10.97万元。

3.有7个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不规范,涉及资金4461.31万元。如:市经合办对口支援专项

资金结余1256.09万元,未纳入下一预算统一安排使用;市城乡建委所属墙改办以前专项资金结余 420.52万元长期闲置;市文广新局所属文物局华严寺建设补偿费收入80万元未编入预算;市直机关工委未经批准购置车辆,挪用专项资金19.48万元。

4.有9个部门和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涉及资金49544.02万元。如:市交通运输委所属高速公路管理处青兰高速、青银高速、夏双高速等3条通车公路及1968.43亩土地未办理土地证,所属市公路局及其下属单位以管理使用的价值22432万元的机械设备出资兴办企业,未办理过户手续;市总工会装修“职工之家”未立项审批、完工未验收,工程累计支出3020.4万元;市质监局所属部分分局在本级核算下属单位的专用设备,资产价值1131.51万元;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价值1242.15万元的81套教职工公寓,市地震局价值943.86万元的地震监测中心楼,都已交付或投入使用,但均未转增固定资产;市国资委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价值140.8万元;市市政公用局所属排水管理处历年资产盘亏、报废等未办理相关手续,资产价值36.43万元。

5.有10个部门和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涉及资金8831.1万元。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收入217.1万元在往来账中核算,房屋出售收益204.7万元挂往来账,未转增专用基金;市总工会虚列支出50万元投资青岛职工之家宾馆,所属青岛湛山疗养院上交职工公积金时虚增公积金存款 180.16万元;市广播电视台部分广告收入83.51万元未纳入账内核算;市市政公用局所属海润自来水集团证券投资分红17.43万元未计入投资收益,所属供热办公室在往来账中核算收支17万元;市经合办在往来账中列支购车费等支出24.24万元。

二、市和各区(市)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和市审计局分别对青岛市本级和12区(市)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结果表明:这些年来,市和各区(市)运用政府性债务资金,建成了一批有利于青岛长远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的重点项目,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借、管、用、还各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一)债务规模及特点

截至2010年末,市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470.03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320.64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39.08亿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110.31亿元。

12区(市)政府性债务余额合计410.75亿元,其中:城阳区69.46亿元、市南区67.72亿元、胶州市47.41亿元、胶南市46.7亿元、李沧区44.25亿元、黄岛区36.42亿元、即墨市29.18亿元、平度市19.79亿元、莱西市16.89亿元、市北区14.65亿元、崂山区10.68亿元、四方区7.6亿元。

上述债务的主要特点:一是举借主体主要是融资平台公司和交通部门;二是主要投向城乡交通和市政建设;三是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四是75%的债务规模集中在2008-2009年,主要是为落实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政策而举借的。其中:市本级338.11亿元,占2010年末债务余额的72%;12区(市)320.03亿元,占2010年末债务余额的78%;五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偿还期,区(市)集中在2011和2012年,市本级半数以上在2016年之后。

(二)债务风险情况

从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风险看,2010年末,市本级债务率为42.96%,偿债率为7.69%,均低于审计署确定的100%和20%的警戒线,债务风险处于安全和可控范围。12区(市)的债务率和偿债率总体上高于市本级,其中:李沧、市南2个区的债务率超过了100%,均为135%;市南、城阳、平度、李沧、莱西5个区(市)的偿债率超过了20%,分别为38.1%、23.55%、23.31%、21.88%、21.09%。

(三)发现的主要问题

1.市本级发现的问题:一是城投集团举借的政府性债务资金存款利息0.74亿元,未按规定作为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二是青岛交通开发投资中心将7.39亿元贷款资金改变用途用于县市公路和其他公路建设。三是截至2010年末,城投集团、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等6家单位举借的政府性债务中,有21.25亿元未及时安排使用,其中滞留时间半年到一年的19.05亿元。

2.12区(市)发现的问题:一是有8个区(市)未有效落实偿债准备金制度,6个区(市)未实行预算管理,4个(区)市未对举债实施统一管理,存在多头举债、分散使用的现象。二是债务资金闲置14.38亿元。其中:平度市6.15亿元、胶南市3.02亿元、李沧区1.91亿元。三是莱西、四方、市南、城阳、黄岛等7个区(市)将债务资金改变用途用于市政建设和保障性住房等方面,涉及资金11.62亿元。

债务审计结束后,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市长办公会议,要求各区(市)、各单位切实提高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的认识,采取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细化和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健全“借、管、用、还”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市和各区(市)政府及有关单位积极采取措施,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截至2011年7月,市本级已基本整改完毕;12区(市)已整改到位的达70%,其余的正在整改之中。

三、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一)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审计调查了市本级及市南、市北、城阳、黄岛、胶州、即墨、平度等7个区(市)2009至2010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征缴管理使用情况,涉及金额20.87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滞留或未拨32734.35万元,其中:市本级26189.88万元、市北区2790万元、即墨市 1739.56万元、城阳区1036.02万元、胶州市934.96万元、平度市43.93万元。二是未按规定安排使用4502.41万元,主要用于校方责任险保险费、教师班车租赁费等公用经费和非定向使用单位支出,其中:市本级2279.27万元、黄岛区1407.1万元、市南区455.89万元、平度市281.45万元。三是合格学校建设和校舍维修等配套资金3131.9万元未到位,其中:即墨市1467万元、平度市1124.9万元、胶州市340万元、城阳区200万元。四是有2个市虚列支出2064.67万元,其中:平度市1559.67万元、即墨市505万元。五是市教育局及所属单位15544.3万元未单独核算,胶州市11710.4万元、即墨市 11621.68万元与公用经费混用。

(二)海域使用金。审计调查了市本级及崂山、城阳、黄岛、即墨和胶南等五区(市)2009至2010年海域使用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情况,涉及资金12.66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未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缓征、应征未征海域使用金9003.02万元,其中:市海洋与渔业局 2009年缓征 8513.16万元,缓征期达1年以上;城阳区和胶南市海洋与渔业局应征未征分别为413.04万元、76.82万元。二是市本级超范围使用海域使用金,用于渔业支农项目1850万元。三是预算执行率较低。如:2010年市本级海域使用金预算安排19860万元,截至2011年5月底,仍有17864.11万元计划未执行;城阳区有100万元2009的海域使用金,至2011年4月仍未拨付至项目单位。四是部分项目未实施。胶南、即墨、崂山3个区(市)2009年的7个海域使用金项目,市财政已拨款320万元,但到2011年2月仍未实施。

(三)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审计调查了2008至2010年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涉及资金12.5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有2个项目建筑养老金分期缴纳合同到期后,应收未收116.93万元,其中:文安路住宅小区后续安装工程项目18.42万元,国家发改委青岛培训中心餐厅楼拆除重建项目98.51万元。

(四)政府采购。审计调查了2008至2010年市级政府采购情况,延伸调查了12个部门和采购代理机构。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制度。有50个单位无预算进行采购,成交额达35108.72万元。二是对采购实施过程监管不到位。经抽查,2008至2010年,有3家代理机构违规代理了48个采购项目,采购预算达25832.6万元;2010年10月在海洋渔业执法船用燃油采购中,由于评审委员会审核把关不严,致使通过伪造资质获得投标资格的供应商中标;2010年12月在公车定点维修招标采购评标过程中取消了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质等级要求中的“营业面积五百平方米以上”条款,影响了招投标的公平性。三是协议供货中最高限价调整不及时。2010年2月之前对办公设备及耗材等项目采用的是协议供货方式,即:对相关商品通过招标确定供应商范围和最高限价,然后由采购单位在这个限价内与供应商谈判、采购和结算。由于有些商品随着市场变化,价格大幅下跌,此前确定的最高限价未及时作相应调整,致使有的商品成交价大大高于市场价。

(五)13所市属技工学校教育经费收支。审计调查了市属单位举办的13所技工学校2008至2009教育经费收支情况,涉及金额1.58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学费收入449.62万元未上缴财政专户,其中:市技师学院379.82万元、市机械技术学校69.8万元。二是市捷能技术学校杂费收入184.54万元及相应支出均在账外开设的杂费账核算;杂费账资金与部分学费合计852.86万元以个人名义开设银行账户存放并支付。三是市化工技术学校价值3079.41万元的新校区建筑物、市房产技工学校价值670.88万元的教学综合楼等,都已投入使用,但均未转增固定资产。

(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调查了2008年至2010年6月市本级及城阳、崂山、黄岛等3个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涉及资金139.48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截至2010年6月末,市社保办和崂山区医保基金结余分别为442.18万元、3793.88万元,未并入市级医保基金管理。二是由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制度不衔接,导致有1004人次同时参加两项保险。三是因政策调整滞后,截至2010年6月,大额医疗救助金超支7019.52万元,占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了2009年至2010年6月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涉及资金1.09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率不高。2009年批复预算5430万元,由于申报企业提报资料不及时不完整等原因,至 2010年 11月尚有 1920万元未拨付。二是个别不符合扶持标准的企业列入了补助计划并安排预算30万元。三是青岛创业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收到项目补助15万元,一年后该项目仍未启动。

(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审计调查了市本级和六区五市(不含市南区)的2010年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情况,涉及金额2.267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配套资金3566.2万元不到位,其中莱西市2257.2万元、平度市1059.6万元、即墨市249.4万元,未到位率分别为 100%、46.7%、34%。二是城阳区有7个项目、莱西市有1个项目未招标。三是部分建设项目手续不完善。经抽查,发现缺少立项手续的项目32个,缺少工程规划手续的41个,缺少土地手续的28个,缺少施工手续的37个,缺少环评手续的17个。

(九)琴岛通卡清算系统。审计调查了市交通运输委 2010年 3月至2011年5月琴岛通卡清算系统控制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系统对一个证件只能办理一张优惠卡的限定存在控制漏洞,导致办卡人使用一个证件办理两张卡问题,涉及79人、158张卡。二是系统未限制优惠卡办理人员的年龄,导致不符合规定年龄的72人办理了学生卡或老年卡。三是系统接口程序存在缺陷,造成代售代充单位中有506笔、29596元充值数据上传清算系统时出现异常,致使充值业务记录反映不完整。

(十)普通路桥收费系统。审计调查了市交通运输委2008至2010年普通路桥收费系统控制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系统缺少对当地车辆信息的录入审核和监督核查功能。抽查国道204胶南大珠山收费站和莱西收费站、省道218平度收费站发现,有779辆外地车作为当地车免收了通行费。二是系统对应收不收情况没有记录,对本地车和应收费的外地车判别存在漏洞,影响通行费征收的准确性。

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情况

共审计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 34个,其中跟踪审计项目21个,决(结)算审计项目13个。审计总投资177.41亿元,其中审计工程结算价款57.36亿元,审减3.6亿元。审计结果表明,在项目组织、管理、建设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建设资金管理方面:有16个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涉及资金13.38亿元。一是有2个项目多计投资5195万元、少计收入561万元。二是有7个项目少缴、欠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类税费9113万元。三是有7个项目存在核算科目不规范问题,涉及资金118915万元。

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一是有2个项目部分工程履行招投标程序不严格,涉及资金3395万元。其中:由兴水源公司代建的防潮坝工程设计项目未进行招标,涉及资金2358万元;市北、李沧、四方3个区的筒子楼整治改造工程,部分项目未进行招标,涉及资金1037万元。二是有6个项目存在超概算、概算未实施等问题,涉及资金14755万元。如:职业技术学院二期续建项目中,有5个单体建筑和配套设施工程超概算654万元,有4个单体建筑及配套设施未按批复的概算实施,涉及概算金额4803万;青岛市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建设工程超概算1862万元,未经批准变更设计187万元。三是有7个项目存在未按规定办理开工审批手续等问题;有4个监理单位在高新区建设项目招标和实施中,存在通过虚假资料骗取中标和监

理人员未按合同约定到位等问题。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部门依法进行了处理。对6起涉嫌违法违纪的案件线索,已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进一步查处(其中:市检察院4起,市公安局2起),目前已立案5起,1人被提起公诉。对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已下达审计决定,责成限期纠正;对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执行审计决定,积极研究审计意见和建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进行整改,目前大部分问题已整改到位。对于尚未整改和未到整改期限的问题,将继续跟踪督查,全部整改情况年底前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6.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六

关于2005年1-4月财政预算执行及财税工作的情况报告

中共天城县委:

2005年1-4月,我县财税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县委十届三次全会会议精神,围绕年初县人代会提出的财税目标任务,以“先教”活动为契机,深化财税改革,强化财税监管,各项税收征管入库情况良好,财政预算运行情况平稳。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全县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2,800万元,比上年减支166万元,下降1.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958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22.3%,比上年增支1,137万元,增长19.5%;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842万元,比上年减支1,303万元,下降18.2%。

二、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二)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5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1万元,增长7.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完成8,506万元,比上年增收589万元,增长7.4%,主要是生态园、湖泉公寓、州烟草公司等建设土地征用取得收入。

三、预算执行中所做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各项收入指标。财税部门根据县人代会通过的预算收支方案,结合上级财税部门下达的任务,将收入任务及时下达到各乡镇,分解到各征收机关,落实到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肩上。

(三)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财税部门在做好正常收入征收工作的同时,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如国税局以“推综”工作为契机,进行税源调查,加强与公、检、法、工商等部门的联系,加大税收执法力度,清缴欠税53万元,其中东风化工有限公司欠税48万元,法院执行追回税款5万元;地税局加强对建筑行业代征、代扣的清收,加强对出租房的管理,采取以票控税等手段,使营业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分别比上年增收156万元、407万元、76万元;财政部门根据县委政府的决定,及时征缴自来水公司和县医院改制国有资产转让收入1,200万元,征缴土地出让金收入7,810万元,确保了各项收入做到应收尽收。

(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财政部门在确保工资发放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合理调度资金,支持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到4月25日,共拨付专项资金6,4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专项资金800万元,基金预算专项资金5,600万元。与此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小金库检查工作,抽调人员对上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五)开展税收宣传工作。今年的税收宣传月,税务部门开展了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头四个月,各项税收征管入库情况良好,财政预算运行情况平稳。但全面分析2005年全县的财税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收入方面: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因一些不可比的因素将上年的收入基数撑得过大,今年要在高基数上求增长非常困难。因此,要完成与省政府鉴定的县域经济财政考核目标(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2%),任务非常艰巨。支出方面:教育部门“一费制”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离退休人员由差额供养变为全额供养,公安系统执行新的公务费标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卫生人员、中小学教师划入地方管理,保县委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支出,归还到期债务等将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压力,预算平衡困难。

五、下一歩的财税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分析调查工作。一是做好税源分析工作,财税部门要深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对纳税大户进行税源调查,摸清底子,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监控,确保主体税种稳定增长,全面实行征、管、查三权分离,加大稽查、处罚力度,走强化税源控管、堵漏增收的新路子;三是要将农业税税率从5%降至2%的政策尽快落实到农户,以便加强对今年的农业税征收管理。

(二)千方百计做好组织收入工作,要完成今年上级下达的收入任务,任务非常艰巨。在组织收入上,一是要重视对零星税种的征管,既要抱“西瓜”,也要拣“芝麻”;二是要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规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收入管理;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做好税收服务工作,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一是牢固树立“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思想,切实落实好“两个务必”的要求,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二是严格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弥办发〔2005〕10号文件,加大财政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力度,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确保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三是严格预算,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用车、开会、电话、接待”支出。

(四)加大财源建设的力度。一是加强与省州有关部门沟通,尽快落实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扶持项目和扶持资金;二是要全力筹措资金,支持天城工业经济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财源建设的步伐,为财政增收打牢基础。

(五)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要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建立预算单位基础数据库,做实基本支出,确保预算编制质量;二是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减少资金拨付环节,使财政资金直达用款单位和扶持项目,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扩大采购规模及范围,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建立预算约束有力、管采分离、内部操作规范、办事方便快捷、便于社会监督的管理制度体系;四是要加强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要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和规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基层,并按规定管理使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及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五是要加大非税收入“收支脱钩”改革力度,逐步改变非税收入“谁收钱,谁使用”的状况,实现非税收入“财政统管、政府安排”的目标。

以上是我县今年1-4月的财政预算执行及财税工作的情况,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增收节支”这一财税工作的主题,树立科学的理财观,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天城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天城县人民政府

7.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天津市某辖区抽取17家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 共计536名, 发放调查问卷536份, 收回调查问卷536份, 合格问卷536份, 合格率为100%。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2009ZX10004-714) 医务人员结核病感染控制调查中的结核感染控制知晓问题, 按照基层医院的比例抽取17家基层医院的所有内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并由调查员逐一填写。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争取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再开展正式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合格问卷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 进行双录入, 用State/SE 11.2进行数据分析, 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基层医生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 医护人员关于结核感染控制知晓情况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被调查基层内科医护人员基本情况

本文纳入536名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 医生243名, 占45.3%;护士293名, 占54.7%。其中男219名, 占41%;女317名, 占59%。基层医生平均年龄为39.5岁;教育程度方面, 本科及以上学历16名, 占2.9%;大专94名, 占17.5%;中专及高中331名, 占61.8%;中专以下95名, 占17.6%。

2.2 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关于结核感染控制知识答题情况

答对9题及以上题数所占的比例较高, 占74.8%, 但全部答对者仅占19.6%。结果见表1。

2.3 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关于结核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由表2结果显示, 536名内科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的仅占19.6%。在隔离 (98.5%) 、通风 (98.1%) 知晓率较好。而在分诊 (72.6%) 、消毒 (53.5%) 及与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接触时佩戴口罩类型 (37.5%) 的知晓率偏低。通过基层医院内科医生及护士对结核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卡方检验显示, 内科医生和护士在消毒 (χ2=8.864, P<0.05) 、与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接触时选择佩戴口罩的类型 (χ2=7.348, P<0.05) 、及与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接触时是否佩戴口罩 (χ2=11.61, P<0.05) 方面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2.4 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对不同情况下佩戴不同类型口罩的知晓情况

关于不同情况下佩戴不同类型口罩方面, 内科医护人员的选择有所不同。在与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接触时, 仅有39.4%的内科医护人员知道采用N95医用防护口罩。除此之外, 关于口罩佩戴的其他3个知识点的应答正确率均不高。结果见表3。

3 讨论

结核病作为一种对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已经被充分认识[3,4]。研究显示, 我国医护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在50%~70%之间, PPD阳性率为45.9%~83.0%[5], 年均患病率在415/10万~2 240/10万之间, 且1/2以上的卫生医疗机构对结核病感染控制重视不足[7], 基层医生接触结核患者几率高于城镇, 感染风险高, 因此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识对于控制医护人员避免结核的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经过天津市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的一般情况调查显示, 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在文化程度方面,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太少, 仅占到2.9%, 而高中/中专及以下占的比例较大, 为79.4%, 说明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从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关于结核感染控制的答题情况显示, 全部答对人数仅占19.6%。以上两项调查均反映我国基层医院人员资源配置水平较低, 对结核感染控制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而人员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的水平及能力, 因此, 我国应不断加强基层医院高文化医护人员的配置, 不断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的认知水平。

本文结果显示, 天津市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识在隔离、通风方面知晓率较好;在分诊、消毒、及与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接触时佩戴口罩类型方面的知晓率偏低, 说明基层内科医护人员基本了解结核控制感染工作的重要性, 但在分诊、消毒及个人防护环节的保护意识仍需不断提高。结果显示, 不同情况下使用口罩类型的知识掌握比较匮乏, 如在与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接触时, 只有39.4%的医护人员知道需佩戴N95口罩, 这种防护知识的匮乏及薄弱意识将直接危害到医护人员感染结核的可能性。因此, 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结核病感染控制知识的教育培训, 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结核病感染控制意识。

目前, 我国结核病疫情比较严峻, 而关于基层医护人员对于结核感染控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由于地区选择的局限性, 未能代表全国基层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的整体情况, 关于基层医院开展结核感染控制工作内容及措施还需不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 (8) :485-508.

[2]Menzies D, Joshi R, Pai M.Risk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nd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work in health care settings[J].Int Tubere Lung Dis, 2007, 11 (6) :593-605.

[3]Dimitrova B, Hutchings A, Atum R, et al.Increased risk of TB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Samara oblast, Rassia:analysis of notification date[J].Int Tubere Lung Dis, 2005, 9 (1) :43-48.

[4]Joshi R, Reingold AL, Menzies D, et al.Tuberculosi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a systematic review[J].Plos Med, 2006, 3 (12) :2376-2391.

8.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法桐;生长适应;天津

中图分类号:S792.37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4.023

Report on Growth Adaptability of Platanus orientalis L. in Tianjin Free Airport Industrial Park

WANG Jian-guo1, WANG Lei2

(1. Tianjin Honggang Horticulture Company Limited,Tianjin 300402,China;2.Tianjin Tianbao Municipal Company Limited,Tianjin 300308,China)

Abstract:The growth adaptability of Platanus orientalis L. in Tianjin free airport industrial park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growth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latanus orientalis L.;growth adaptability;Tianjin

法桐是外来树种,为世界四大行道树之一,学名叫悬铃木,属悬铃木科。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的法租界栽种了很多二球悬铃木,因其叶片酷似中国梧桐,又在法租界,人们就称其为法桐。法桐树体高大,枝叶茂密,遮荫效果好,生长迅速,耐修剪,抗烟尘,适应性强,我国长江流域及黄河中下游各城市普遍作为行道树。

天津市在20世纪40年代引种法桐,现存活的有胸科医院和市总工会院落里的法桐,胸径都在80 cm以上。60年代又在天津迎宾馆和承德道栽种,生长势强,有的胸径已达1 m以上。但因全市大环境、设计单位等各方面原因,2003年至今,保税区开始大量使用法桐作为行道树的骨干树种,现栽植数量已经达到1.7万株,规格因各年生长不均在7~16 cm不等,且从2006年开始胸径10 cm左右规格的死亡量较大,更换数量较多,当年死亡率达到15%,同时出现发芽晚,由外向内心死亡,发芽回死,从五叉股处发芽,出现不同程度梢条等特点,更加凸显出行道树不统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景观效果,同时极大地增加了养护成本。针对此现状,2007年开始进行法桐适应性的调查工作,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TOPSIS法和现场调查法评价空港物流加工区法桐的生长适应情况,分析法桐衰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

1法桐生长适应情况的调查

1.1专家咨询法

经专家分析,具备以下3个条件,才能够保证法桐相对较正常的生长:(1)道路路面应较窄,以保证小气候环境;(2)栽植乔木两侧应有建筑物;(3)栽植的苗木应为在天津苗木培育的品种。

根据天津市的具体情况,初步分析法桐长势不佳或死亡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系:天津地区干热风严重,气候干燥,该植物对水量要求大,湿度要求高,造成长势不佳;在含盐量较高的土壤中长势不佳;在本地培育的法桐现长势较好,由外地直接引进栽植的法桐出现的问题较多;该树种耐寒性较差,不耐盐碱,天津地区表层水偏碱,植物尤其是胸径10~20 cm的乔木,需要植物营养的积累较多。此次调查的问题主要是该物种长期生长势较弱,营养积累不到位。近几年开春,先热后寒,持续低温,气温大幅波动,导致芽开放不利,树木吸水困难(水分靠树叶提升),从而长势不佳甚至死亡。

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科技专家已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论证出法桐在天津为边缘树种,适应度指数1.03,即栽植成活与死亡数量相当。

1.2TOPSIS法

TOPSIS法即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基本思路是定义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然后在可行方案中找到一个方案,使其距理想解的距离最近,而距负理想解的距离最远。TOPSIS法综合树种的生态习性、绿化功能要求和环境背景,通过树种、自然环境条件、规划目标三者的相容性确定量化评价指标,避免了传统树种选择和适应性评价过程中设计者的主观偏好和个人经验。

根据加工区法桐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先应用专家咨询法对该树种进行目标定位评价,根据植物特性及用途,确定观赏性、叶期、树冠郁闭度、树干通直性、抗性、根深、树木寿命、环境效应、分支点高度等9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赋值,应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Ci值表,Ci值的大小排序即反映树种适应性的强弱,结果法桐数值仅达到0.548 15,虽然不属于大于0.9的显著优势种和小于0.1的显著劣势种,但应根据具体绿化地址的环境背景和立地条件以及对绿化植物的不同功能要求来确定。在行道树中,建议不进行广泛使用。

1.3现场调查法

2008年9月和10月调查了法桐、国槐、白蜡的新梢长度、生长态势、虫害等指标,综合实际调查中各树种的枝叶茂盛程度、着生叶量、虫害、新梢长度等对法桐进行适应性评价。经测量法桐新梢生长平均长度78.5 cm,国槐61.8 cm,白蜡97.1 cm,后2种植物在生长态势上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初步分析法桐因新梢长势过快,耐寒性差,造成树木发芽晚,甚至死亡。

2改善措施

经过上述分析,发现该树种为边缘树种,在加工区内大量作为行道树,的确因该树种本身的特性影响到了绿化景观效果,长势也不稳定。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及时观察苗木长势,如长势不佳尽快采取措施挽救,具体改善措施如下:(1)回缩枝条,集中养分,促进生长;(2)喷洒抗蒸腾剂,减少水分蒸发;(3)未发芽乔木根系涂抹生根粉和杀菌剂,促进植物生根;(4)由于法桐怕冻,冬季及时进行防寒,缠绕高度超过分支2/3以上,进行树穴的中耕松土工作,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混合二氨,使用浇灌型生根剂;(5)以上工作完成后,当天必须在断根处和树穴内浇透水,透水深度最少应达到80 cm,且必须连续3遍大水,每天1次;(6)开展土壤检测,实施土壤改良,预测土壤变化趋势,应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改良土壤特性。

综上所述,经过2年的分析得出,法桐作为行道树种,长势非常不稳定,不适宜进行大面积栽植,尤其空旷路段更不容易保证效果。问题主要发生在栽植多年的法桐上,在加上盐碱地换土土层浅,影响了法桐的正常生长,并且随着树木的不断生长,该问题不断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 程积民,张文君.用TOPSIS方法评价黄土丘陵区草场质量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2,11(3):33-35.

[2] 刘桂真,孙志欢.法国梧桐树的整形修剪技术[J].山东林业科技,1993(3):66.

9.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九

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依据国务院192号令及新修订的《实施细则》,我局在克服任务重、人员少等诸多困难后,经过不懈的努力,从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5月20日圆满完成了全市568户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检查工作。

一、产权登记年检的开展情况

2001产权登记年检正值机构改革,很多工作衔接不上。为了更好地做好年检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们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集中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修订后的《实施细则》和产权登记表。对产权登记表中有些内容,提出特别注意,比如“企业发生产权变动与办理变动登记情况”、“企业产权或有变动事项”,我们把这些作为学习重点,弄懂、弄通,熟练掌握。

第二,印发了《沧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开展企

权益20.2亿元,实收资本21.4亿元,国家资本16.1亿元,国有法人资本5亿元,国家资本应享有权益-1.6亿元,国有法人资本应享有权益0.3亿元,其他国有资产0.9亿元,国有资产总额20.7亿元。2001年全年实现利润-0.9亿元,净利润-1.1亿元。全市国有企业担保资产数额0.4亿元,司法冻结数额0.3亿元。568户企业中,非公司制企业527户,其中国有企业523户,联营企业4户;公司制企业41户,其中有限责任公司37户,股份有限公司2户,中外合资企业2户。

2、产权变动情况

2001年全市办理产权变动登记40户,其中国有企业36户,有限责任公司3户,股份有限公司1户。国家资本办理增加数39037万元,国家资本应享有权益办理增加数47906万元,其中追加投资增加国家资本3200万元,增加国家资本应享有权益16587万元;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转增国家资本16899万元,增加国家资本应享有权益11万元;无偿划转增加国家资本61万元,增加国家资本应享有权益17万元;债转股增加国家资本17618万元;清产核资增加国家资本1247万元;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增加国家资本应享有权益21326万元;其他增加国家资本12万元,增加国家资本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2001产权登记年检,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权投资主体不明确,由于我市还未建起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故企业的国家资本出资人一般只能暂时填企业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经济管理部门,让其充当投资主体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财政局既没有用来投资的钱,又没有人事权,让其充当投资主体也是不现实的。投资主体的模糊不清是当前国有经济发展当然更是产权登记的一大症结。

2、现场集中办公虽然既方便又快捷,可是有些主管局户数多达四五十户,在一天内完成年检,势必造成填报年检表中的一些疏漏,给录入微机工作带来不便。

3、企业一般都比较重视年检,可对变动登记不注意,比如企业名称、法人代表和实收资本以及资本公积的变动不能及时办理变动登记,而等到年检发现时再办,由于变动登记一般较复杂,故等办完变动登记再办年检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既费时又低效,使年检不能按时完成。

四、几点建议

10.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篇十

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镇上半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二〇一〇年七月六日 各位代表: 上半年,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镇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政府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财政收入目标。

一、上半年财政收入总体情况

1、财政总收入:全镇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万元,同比上年万元,增收万元,增长%,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

2、镇级收入:全镇累计完成镇级地方

收入万元,同比上年万元,增收万元,增长%,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

3、工业收入:全镇累计完成工业收入万元,同比上年万元,增收万元,增长%,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

二、上半年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镇预算支出执行万元,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同比上年减少支出万元,降幅%。主要支出项目有:

1、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万元,占财政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其中:公共服务支出万元,部门服务支出30万元,业务费支出万元,人员经费支出95万元,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万元。

2、教育事业经费支出17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的全年%。其中:基础教育经费支出120万元,村级完小经费支出35万元,镇教育经费专项支出20万元。

3、科学事业费支出8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的%。

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的%。其中:公用经费支出万元,文化体育经费支出10万元,人员经费支出万元。

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万元,占财政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的%。其中:民政事业支出35万元,老龄事业支出万元,社会救助及低保支出25万元,征地劳动力安置支出95万元,农村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支出31万元,行政离退休人员支出42万元,居民家庭财产保险支出15万元,企业社保补贴16万元。

6、医疗卫生支出8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40%。

7、城乡社会事务支出13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其中:村居委经费支出26万元,镇区卫生管理及维护支出32万元,老集镇综合改造支出20万元,农民集中区供水网改造支出18万元,镇区绿化养护与建设支出12万元,农民集中区综合整治支出10万元,党建工作经费支出8万元,迎世

博专项支出6万元,其他支出3万元。

8、农林水事务支出3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36%。

9、工业、商业、金融事务支出万元,占财政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其中对民营企业扶持35万元,镇企协议企业扶持58元,县财政转移支付扶持万元。

10、综治与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支出万元,占财政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其中综治经费万元,平安创建经费万元,维稳经费万元,大调解经费万元,国家安全经费万元,流动人口管理经费万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经费万元,安置帮教与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万元,消防工作经费万元,禁毒与防范邪教工作经费万元,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经费万元,法治建设经费万元。

其他支出万元,占财政支出的%,完成人代会预算全年的%。

三、上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1、积极培植税源,加强税收征管,确

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为了实现镇人代会通过的财政收入预算目标,我镇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企业二次开发和置换改造。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培植税收增长点。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加强对企业发展、经营状况、税源的调研、分析,对重点税源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应收尽收。

2、保和谐、促发展,不断加大民生投入。

一是继续加大对教育、科学事业费的投入。全年财政教育费预算450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228万元,执行率%;科学事业费预算150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87万元,执行率58%。二是建立了镇征地农民长效增收机制,提高了农村发展成果奖发放标准,从原1200元/年人调整为3000元/年人,原1800元/年人调整为3600元/年人,上半年已实际发放万元。上半年已兑现600万元。三是重点保证实事项目的资金需求,上半年安排

18万元用于居民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安排10万元用于居民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四是安排6万元迎世博专项资金,用于迎接世博,参与世博活动,让世博行动引领社会新风尚。

3、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安排财政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收支平衡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妥善安排好预算,在保证三个法定增长和保运转、保稳定的前提下,确保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社会事业,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及社区建设等公共领域。

四、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从制定和完善各项财政制度入手,以监督和检查为手段,建立规范透明的财政审批制度,强化支出的规范管理,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财务审核和工程审批工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大对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切

实提高财政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上半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良好,但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还十分艰巨,收支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从目前收入情况看,今年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显现,我们将在调研的基础上,适时提出调整本财政收支预算方案。

五、下半年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工作

1、增强服务意识,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要进一步落实好镇政府制定出台的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做好各项政策的宣传、服务责任的落实及扶持资金的兑现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解决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大项目,特别是财政效益大,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开工建设,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确保镇级财政平稳运行。

2、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完成收入目标。一是进一步加强同税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定期开展收入调研分析,确保税收均衡入库。二是继续加强税收征管,完

善考核机制,加大依法治税的力度,查堵漏户,确保应收尽收。三是不断挖掘增收潜力,找准我镇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的突破口和支撑点,优化财源结构,夯实税源基础,增加税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目标的实现。

3、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征地农民和城镇居民生活保障政策的落实,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扩大帮困救助受助群体。支持为老工程建设,改扩建社区老年活动室,新增社区家庭病床,按排老年人健康体检等,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实事项目。积极落实促进就业的各类项目资金,创建充分就业小区,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我镇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4、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财政运行过程中,将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必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动态监控,建立

11.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一

一、淮安区财政收入质量的状况

衡量地方财政收入质量的高低通常有三个指标: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一般而言,这三个比重越高,说明这个地方的财政收入质量越高,地方政府调控能力也就越强。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淮安区地方财政收入规模日益壮大,但财政收入质量却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财政收入数量与质量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不断扩大,但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2006年以来,淮安区提出“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大发展,相应地带动了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总收入的增长。

GDP由2006年的101.6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5亿元,年均增长19.2%。地方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的5611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40556万元,年均递增43.9%。但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10%。以2009年为例,淮安区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57487万元,占GDP的比重为9.6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32.16%和发展中国家22.9%的平均水平,也远远低于全国20.1%、全省24.7%、全市19%的平均水平。

二是上划收入增长快,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偏低。分税制后,主体税种的大头上划中央和省级,地方留成部分较小,超收部分70%上划中央。以增值税为例,75%部分上划中央,12.5%部分上划省级(2008年规定),地方本级仅12.5%。2006年—2010年,淮安区地方财政上划收入从18839万元增加到61615万元,年均增长34.5%(上划中央收入年均增长33%,上划省级收入年均增长44.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32444万元,增加到136964万元,年均增长43.3%,分别低于地方财政总收入、上划省级收入增幅0.6个、1.4个百分点。

从财政收入分级结构来看,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57.8%,下降到2010年的56.9%。

三是地方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低于非税收入的增长速度,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偏低。近年来,淮安区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财政收入中费重税轻现象加剧。地方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低于非税收入的增长速度,地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2010年,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淮安区地方税收收入从24203万元增加到87468万元,年均增长37.9%,远低于同期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幅。从占比来看,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既低且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74.6%下降到2010年的63.9%。以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主的非税收入所占比重则居高不下,接近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半壁江山”。

二、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缺乏稳定的财源基础。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与地方经济发展中各个产业产值比例的发展变化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第二、三产业发展越高、速度越快,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就快,收入质量相对就高。因为各个产业的产值含税量不同,对财政的贡献率不一样,第一产业几乎不提高地方税收收入,第二、三产业的贡献比第一产业的贡献要大得多,这已为国内外经济发展史所证实。

近年来,淮安区产业结构虽有所调整,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24.6:42.6:32.8调整为2010年的16.6:47.8:35.6,但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偏小,经济效益还不高,企业未从根本上走出“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循环圈,产业结构调整仍未实现质的飞跃,造成淮安区财政收入基础薄弱。

二是地方税收收入的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缺乏地方稳定的支柱财源。2006年以前,淮安区基本上没有一家大型支柱财源,地方税收收入的产业分布零星分散。2006年以来,随着淮安区确定“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地方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海螺水泥、井神盐业、国信燃气等一大批企业。但由于这些新引进企业,主要以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共享税种为主,纯粹的地方税收贡献不多,而以缴纳营业税等地方性税收为主的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不够,这造成了对支柱财源依赖性强,财政收入风险性大、波动性大,财政收入与可用财力增长不同步。

三是部门利益驱动,非税收入长期居高不下。有些收费部门和单位置全区的经济发展大局于不顾,以“财政不安排资金,或安排过少”为借口,不依规收费,不依法行政,乱收费,乱罚款。同时,政府对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力,统筹力度不够,对财政专户收入实行高额的比例返还政策,客观上成为一些收费单位和部门生财的主要门路。一方面,这些单位和部门为了从财政得到高额的返回比例,全民收费,以致“费挤税”、“重费轻税”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蚀了税基。另一方面,不服务、只收费、乱收费的问题又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直接动摇了经济发展的基础,致使财政增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是税收征管措施不到位,流失较为严重。虽然淮安区在税收征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不少切合淮安区实际的征管办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税收流失仍比较严重,税收征管 “死角”和“盲区”仍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纯地方留成的小额零散税收征管问题尤其突出。

nlc202309040350

三、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质量的对策建议

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都必须有充裕的财力作保证。因此,优化地方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对于缓解当前基层财政困难,改善财政运行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发展“税源经济”为突破口,构建地方稳固的财源增长新体系。要牢固树立“工业富区、富财政”的理念,突出发展工业,拉长工业短腿,确立地方经济发展由“产值经济”向“税源经济”转变的新理念,以“抓项目就是抓财源”为指导思想,坚持效益优先不动摇。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坚持以效益优先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的税收潜力,特别要注意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要突出集约化招商,既注重量的扩张又注重质的提升,坚持做到资源充分利用、产业前后配套,财政早日增效。要十分注重发展“大项目经济”,千方百计引进、扶持、培育大型骨干税源企业,以保持税源的梯度增长,建立结构合理、梯次分明、布局均衡、持续增长的财源体系。主要措施包括:大力发展“主体经济”,壮大支柱财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拓展地方财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纳外埠财源;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增加乡镇财政实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经济,扩大营业税收;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提高农产品的多重增值创税能力,稳固农业基础财源;以城镇化和旅游业促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新兴财源,等等。

(二)扎实抓好财税征管,构建质量稳步提高的财政增收新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特别要加强对收入质量的考核。同时,要结合淮安区实际,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抓财税征管:一是加强个体私营业税收征管,巩固和规范税费统征改革,从体制上大力清理漏征漏管户,实现源头控制,挖掘个私税收增收潜力。同时还要逐步调整税费结构,提高税收比重。二是加强两个所得税的征管。当前要着重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登记造册、重点监控等办法,重点加强工资表外收入、劳务报酬、财产租赁收入的核定征税,力争应收尽收。三是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抓住大头,确保重点骨干企业税收稳定均衡入库。四是加强零星税收的征管。分税制后,零星税收全部为地方税收,直接影响地方可用财力的增长。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资源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小额零星税收的征管,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做到颗粒归仓。

(三)深化税费改革和“收支两条线”改革,构建从体制上遏制非税收入恶性膨胀的新机制。要逐步实行“费改税”,在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清费立税分流归位,对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要清理取消,对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实行费改税,对需保留的必要收费应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要推行税费统征,实现“抑费扬税”,进一步调整税费结构,提高税收比重。要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逐步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取消非税收入收支挂钩、按比例返还的做法,实现真正的收缴分离、综合预算,从机制上解决乱收费行为和收费养人现象,同时增加政府可用财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12.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二

1 调查方法

采用病原学的方法进行检查。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透明胶纸肛拭法、饱和硝酸钠浮聚虫卵法是病原学检查的基本方法。

1.1 Kato-Katz法其通过从粪便中对不同肠道蠕虫卵进行镜检,以确定人体感染的蠕虫类型。

1.2 透明胶纸肛拭法主要针对的检查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1.3 饱和硝酸钠浮聚虫卵法分别采集厕所、菜园、庭院中土壤检测土壤中土源性线虫。

2 调查结果

1 618例粪便Kato-Katz法镜检共发现蛔虫卵感染9例,平均感染率为0.56%,透明胶纸肛拭法共检测样品94例,阳性2例,平均感染率为2.13%。饱和硝酸钠浮聚虫卵法检测土壤样品40份,检测出蛔虫卵1例,平均感染率为2.50%。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1 618例粪便常规检查共发现蛔虫卵感染9例,平均感染率为0.56%,低于全国人群蛔虫平均感染率12.72%[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区近年来经济建设的发展,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再加上我区对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做好肠道寄生虫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有效的提高了我区居民的防病意识有关。另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区农村居民家庭自来水的普及,有效的阻断了居民通过饮用深井水和河水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几率。这些都是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肠道寄生虫的感染人体的机会有很多,但以经口感染为主。感染后,寄生虫在体内产生免疫逃避机制[3],而人体对寄生虫无特异性的免疫能力,接触后感染几率很大,普通的消毒剂或驱虫药也无法消灭,即便驱除后也容易再次感染,因此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土壤中检测出蛔虫卵1份,平均感染率为2.50%。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这与现在部分农村家庭还使用过去的土厕、旱厕,厕所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再加上习惯使用未经发酵处理的农家肥加水稀释后用漫灌方式浇菜[4],这些造成了厕所及菜园周边土壤虫卵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农村牛、羊等牲畜的随意放养,牲畜随意在土壤上排泄,排泄物也会对周围土壤的造成污染。不能有效的切断土源性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蛲虫病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机构的儿童感染率常较高[5]。我区学龄前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在2.13%。低于我国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的9.82%[6]。这与卫生部门定期对乡镇和私立幼儿园进行检查和指导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我区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农村也改变了过去学龄前儿童由家长在家看顾的习惯,大多数农村儿童也开始上幼儿园,接受集体生活和教育,使儿童远离了不良的玩耍习惯,其次幼儿园定期对儿童玩具、用具及衣被清洗消毒,也能有效切断蛲虫的传播途径。因此,教育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玩具、勤剪指甲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感染几率。

4 防治措施

首先,应该针对不同的职业人群、文化程度,通过不同的宣传途径,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居民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进不良劳动生产方式,改善不良饮食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是发生感染比较高的因素之一,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减少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其次,要对社会群体加大宣传,尤其是对种菜户、养殖户、贩卖蔬菜和肉的商贩进行沟通和宣传教育,尽可能减少和控制对菜和肉的污染,不生食或减少生食无卫生保障的淡水鱼、虾产品,这是消灭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定期进行肠道寄生虫的普查,加强监测力度,建立快速简单的检测方法,及时发现肠道寄生虫感染者,也是寄生虫防控的重点和要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肠道寄生虫病已不再是威胁我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我区仍旧存在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特别是对农村菜园土,厕土的采集,阳性率仍较高。今后我区在创建卫生城镇工作之外,还要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卫生宣传教育,改变农村居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农村牲畜的放养,尽量采取圈养的方式,减少牲畜排泄物对土壤的污染。继续推动农村改水改厕,净化水源环境,疏通沟渠,集中垃圾统一处理,提高农村安全饮用水和无害化厕所覆盖率[7],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景彩霞,薛亚娟,马莉.某医学院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327.

[2]孙凤华,沈明学,徐祥珍,等.全国人群蛔虫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12):936-939.

[3]苗晓红,张民香.1999~2000年绥芬河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治,2007,17(5):231-233.

[4]王志越,赵香菊,张博文,等.门头沟区农村人口土源性线虫现状调查[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11):1136-1137.

[5]王斌,俞谊江,顾敏霞,等.宁海县2009-2013年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6):930-931.

[6]栗绍刚,吴赵永,冯曼玲.北京地区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调查[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5):294.

13.春节期间收支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十三

一、调查时间:2011年1月13日—15日。

二、调查地点:家中

三、调查对象:家长。

四、调查目的:了解春节期间的钱花到哪里去了,在什么地方花的钱最多。

五、调查方法:记账

六、调查结果:钱花在发压岁钱、买吃的和买礼花、鞭炮方面。花在买吃这方面的最多。

14.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四

发文文号: 津财税政[2011]5号

发文部门: 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地方税务局

发文时间: 2011-3-21

编辑时间: 2011-3-29

实施时间: 2010-1-1

失效时间: 2015-12-31

法规类型: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天津

发文内容:

各区县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局、纳税服务局、登记局、第一、第二稽查局: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9]123号)和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津财税政[2010]2号)的有关规定,经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审核认定,天津市通信行业协会等7个单位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名单详见附件),其有效期自2010年1月1日起5年内有效。请获得免税资格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申报、备案手续。

市财政局(地税局)将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在天津财政地税政务网公布;请各有关区县地方税务局将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在纳税服务大厅予以公布。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附件:

2010年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单位名单(第一批)

和平区地方税务局征管企业名单

1、天津市通信行业协会

2、天津市黄河区域经济发展合作促进会

河西区地方税务局征管企业名单

3、天津市国学研究会

4、天津金融博物馆

河东区地方税务局征管企业名单

5、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

6、天津市期货协会

南开区地方税务局征管企业名单

15.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五

当前劳动力资源供需总体形势

(一) 现阶段滨海新区用工总体情况

截止到目前滨海新区从业人员数111.7万人, 其中塘沽、汉沽、大港从业人员数为56.8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0.9%, 开发区从业人员数最多, 为38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4%, 高新区从业人员数最少, 为6.3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6%;另外, 本地从业人员为77.78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9.6%, 外来务工人员为33.92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0.4%。

(二) 全国及滨海新区竞争区域劳动力资源供需情况基本判断

1. 用人需求持续增长, 全国范围内劳动力资源短缺局面已经形成, 我国劳动力供给已发生由“无限供给”变“有限剩余”的重大转折, 劳动力短缺会经常性出现。

2. 各地区劳动力资源争夺日趋激烈, 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大量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抢夺”资源, 加剧了紧缺局面。输出地政府也积极引导, 农民工由转移就业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就地就业转变。

3. 竞争导致劳动力流动速率加快, 而企业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是决定流向的重要因素。目前东部沿海地区, 长三角企业工资福利最高, 珠三角紧追其后, 环渤海相对较低。同时, 东部地区提供的综合条件与中西部地区差异在不断缩小, 而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相对中西部地区较高。

(三) 滨海新区当前劳动力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1. 滨海新区企业当前劳动力需求旺盛, 各功能区大中型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出现, 季度求人倍率达0.92, 每季度滨海新区用工需求达4万人左右。

2. 根据对12个功能区2010年的用工需求调查, 今年新区企业预计新增用工在9万人以上, 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上。另外, 建筑工地2010年用工需求约为6.3万人。

3. 通过对网站、招聘会、劳动力供给基地等渠道对求职人员进行统计, 滨海新区求职人数较去年同比增加3.3%, 但仍不能满足激增的用工需求。

当前滨海新区劳动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 薪酬水平相对偏低

通过对新区和珠三角、长三角、天津周边重点地区薪酬调查对比分析, 滨海新区整体薪酬水平比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地低30%~40%。目前, 天津周边地区的劳动力70%~80%流向广州、上海、浙江、江苏等地。

(二) 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资源供给基地缺乏统筹性和规模效应

新区各功能区在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供给基地建设上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层次不高的问题, 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很难形成竞争优势。东疆港保税区、临港工业区等新建区域, 因建设刚起步、政府部门招聘平台不足等原因, 未形成足够支撑机制, 还不能为企业用工提供有效服务。

(三) 培训规模不大、项目不全、针对性不强

多数培训机构规模小, 工种单一, 有的只能靠租用场地和设备搞培训, 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培训质量不高, 对核心产业的培训超前性不够, 针对性不强, 培训格局亟待调整, 资源有待整合。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动漫创意、软件研发等高端高新产业培训方面, 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四) 劳动力流失率较高

由于待遇、保险缴纳缺失、住宿、伙食、文化娱乐设施、加班时间等多种原因, 加上目前打工者独生子女较多, 缺乏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导致企业流失率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年流失率平均为37.8%。

新区各功能区已有的富有成效的做法

新区各功能区在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也富有成效, 并有一些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先进做法如下:

第一, 加强与企业沟通, 及时掌握用工情况, 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 组织企业到外地招聘。

第二, 在全国劳动力输出部分省建设劳动力资源供给基地。

第三, 与相关院校合作, 建设校企合作基地。

第四, 优化用工环境, 提高合同签订率, 落实工资福利待遇, 建设白领、蓝领公寓, 减少企业用工成本, 也方便劳动者的生活。

第五, 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功能,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 在人才引进, 技术培训、用工配置、信息发布等方面搞好需求对接服务。

第六, 开展“三同时”, 积极为新项目提供跟踪服务。

第七, 财政予以适当补贴。

津德校企合作建议

截至2010年7月, 德州市拥有各类职业学校43所、在校生70000多人。如何解决“出口流畅”已成为制约德州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对接天津滨海新区, 充分发挥德州和天津滨海新区友好市区关系优势, 实施两地校企合作是德州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办出德州特色的客观需要。为适应天津滨海新区技能型人才快速增长的需求, 适应各个企业发展的不同需要,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学校坚持育人为主,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既重视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培养, 又重视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双方建立“紧密结合, 互惠互利,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1.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由两地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 支持和引导校企合作的发展, 并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协调合作企业以适当优惠的条件, 主动参与校企合作。

2. 充分依靠市政府驻天津滨海新区办事处组织协调作用, 拓展校企合作空间领域。争取与更多的知名、品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3. 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教育、人力资源、区域合作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 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由市教育局分管局长具体抓好校企合作工作, 并配备一名专职校企合作联络员, 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4. 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双方签订协议, 明确职责, 规范双方的行为。德州从有利于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和利益出发, 按照劳务派遣形式, 统一管理和调剂就业人员。德州各个职业院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 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天津滨海新区保证企业用人待遇、保险和劳动用工的规范, 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 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5. 每年举办双方企业学校校企合作对接会。由天津滨海新区遴选优质企业与德州职业技术 (院校) 推介对接洽谈, 在合作共赢基础上, 双方依法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上一篇:六年级以状物为题材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关爱医务人员有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