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抗挫折心得教育

2024-07-11

实习生抗挫折心得教育(共11篇)

1.实习生抗挫折心得教育 篇一

教学重点:“挫折为什么是难以避免的”

难点:教会学生运用各种应对挫折的方法

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教学方法

2、引导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

情境体验:启发学生思考图片中的同学都遇到了什么样的情况,你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图片略)

讲授新课: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板书)

1、什么是挫折(板书)

(学生根据刚才的图片谈对挫折的理解)

“挫折”一词,在我国古代最初是用以表明战争中的失利。

挫折指人们在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愿望,受到阻碍或中断的状况。(板书)

例如农民会遇到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工人会因为企业经营困难而下岗,机关干部也会面临精简机构而裁员,我们青少年也可能会在学习成绩、升学考试、同学关系、身体健康等问题遇到挫折。

2、产生挫折的原因(板书)

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

(1)、自然因素(板书)

图片:洪水、海啸、地震等。

这些自然灾害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可避免的创伤和挫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我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但是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2)、社会因素(板书)

图片:911事件、巴以冲突

战争给人民、社会、国家带来的危害相当大,因此和平一直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旋律之一。亲人在战争中离去,对生者是精神上的痛苦。平民在战争中受伤,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还有的人是由于受到政治、宗教等社会因素惨遭迫害。大诗人屈原,受到贵族保守集团的反对,改革终遭失败,被流放到沅湘流域,最后在悲愤忧郁中自投汨罗江而死。哥白尼、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被教会视为异端邪说,布鲁诺被活活烧死。这些都是社会因素造成的挫折。

(3)、家庭和学校因素(板书)

包括家庭变故、教育不当,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恐慌和失落。

(4)、个人因素(板书)

个人因素是指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请同学谈一谈个人会有哪些因素产生挫折因素?

学生:略

同学们谈到了体力、智力、外貌以及生理缺陷等方面会对个人产生挫折心理,除此之外,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对自己估计不当、期望值过高,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等也会导致个人的挫折心理。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或不让这些因素发生作用,这就决定挫折是难以避免的。

3、挫折对人的影响(板书)

(1)给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2)使人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引出下一个问题。

二、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板书)

阅读贝多芬的故事,引导学生总结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

1、消极的态度: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措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2、积极的态度:冷静思考,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板书)

1、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2、应对挫折的方法:

阅读名人应对挫折的故事,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经历,回忆一下自己是如何应对的。(苏洵和张海迪的故事)

通过讨论总结出应对挫折的方法。

冷静对待——在失败中看到其中孕育着成功的可能,使自己重拾信心(板书)

自我疏导——不过于自责,善于自我排解,使情绪得到调节

请求帮助——主动把痛苦向亲朋好友倾诉

精神升华——把失败化为奋发图强学习、工作的动力

总结本节的内容,并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在成龙的歌曲《向着阳光走》中结束课程。

2.实习生抗挫折心得教育 篇二

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 所以抗挫折教育是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之一。中学生正处在课业压力、成长迷茫、情感困惑等相互纠结的年龄, 并且积极的心理应激能力不强, 所以更应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抗挫折教育, 为他们获取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笔者觉得, 从校领导、班主任到每位任课教师都有这份责任, 思想品德课教师更责无旁贷。

一般说来, 青少年所遇到的挫折基本上都是成年人眼中的小事, 还有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 是家里的宝贝疙瘩, 哪里会遇到挫折”, 于是他们表现在教育行动上则是轻视或干脆忽视对青少年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实际上, 有生活就有顺境和逆境之分, 要成长就少不了磕磕绊绊, 忽视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其心理承受能力差, 今后步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通常会感到茫然、无助, 以至于做出放弃、消沉、逃避甚至轻生等错误做法。而且, 即便是青少年生活中暂时没有挫折, 也不等于不需要挫折教育。成人眼中的小事件、小挫折, 放在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身上就有可能是一己之力难以化解的大问题、大负担。所以, 及早对其开展抗挫折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思想品德课对青少年实施抗挫折教育, 要依据正确的教育思想, 切合青少年的心理实际, 最好是利用或有意创设某种情境, 让他们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 引领其逐步锻炼、培养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二、探索实施抗挫折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引导青少年树立对挫折的正确认识、辩证理解是实施抗挫折教育的关键, 也是开展抗挫折教育的第一步。中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尚处于表面化的较低阶段, 所以对其实施抗挫折教育最好不要用长篇大论的说教、灌输方式来进行, 而是要通过直观的形象、清晰的事实, 使他们得以真实地感知挫折, 从心灵深处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世界不仅有顺境, 同时也有逆境, 有欢乐也有痛苦, 有顺利也有不顺, 这样就能让其对挫折建立起初步的、直观的感知。等青少年对挫折有了感知之后, 教师要有意让其在生活、学习等活动中适当经历挫折, 使其在克服困难、经历挫折中正确理解挫败感, 以便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积极克服挫折和主动接受挑战的意识与能力, 使其自觉树立勇敢面对挫折、不畏艰难险阻的信心。

对青少年实施抗挫折教育, 还要善于消除他们的依赖思想。独生子女是中国家庭爱的焦点, 全家人的众星捧月很容易就让孩子滋生依赖思想, 处处依赖别人的孩子, 哪有能力抗击挫折、克服苦难?所以, 教育工作者应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的依赖思想, 鼓励他们独立生活、独立学习, 遇事要靠自己的能力解决, 让他们认识到成功必须靠自身努力。

三、借助榜样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态决定一切。所以, 培养青少年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实施抗挫折教育中最关键的环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会经常引用榜样、楷模的故事来阐释某一道理, 此时教师可以言简意赅地向学生介绍这位榜样、楷模是如何挑战命运、抗击挫折的, 然后启发他们去思考诸如“我若是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对于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还可以组织他们在课上、课下进行探讨、辩论、交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加之青少年通常都会对听故事感兴趣, 所以这样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式的抗挫折教育, 容易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

教师所树立的榜样要为青少年所喜爱, 可以是著名科学家、军事家, 也可以是娱乐明星、财富人物;可以是影视剧、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也可以是家长、老师或者孩子的同学。同时, 老师和家长必须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起不畏挫折、敢于挑战的榜样。榜样让青少年有了改善自身行为的标杆, 而且直观、清晰、生动、形象, 通常更容易打动青少年的心灵。

四、创设情境对青少年实施多种形式的挫折教育

“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青少年只有在挫折中摸爬滚打, 才能真正建立起抗挫折意识和抗挫折能力。在生活中或课堂上创设情境对青少年实施多种形式的挫折教育, 可以让其消除依赖性, 发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逐渐积累起克服挫折的经验。等青少年凭着自身力量克服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 他就能树立起直面挑战、战胜困难的欲望和信心。因此, 我们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情境, 也可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上结合教学需要创设某种情境, 教会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技巧,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

五、创设困难情境遵循的原则

(1) 适度原则。创设困难情境需要预设一定的难度, 但又不能难度太大、超过青少年的实际能力, 否则易造成多种负面影响。

(2) 适量原则。过犹不及, 所以每次给学生创设的困难不能太多, 否者就容易伤害其信心和热情, 让其产生沮丧、恐惧等情绪, 进而对克服困难失去信心和兴趣。

(3) 激励原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要热情、真诚地鼓励他们鼓起勇气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当学生经过努力取得成功时, 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适度的赞美, 从而让学生有更大的信心去面对新的挑战。

(4) 指点原则。当学生经过努力依然不能克服挫折时, 老师要及时给予心灵抚慰, 激励他不抛弃、不舍弃, 帮助他分析主观和客观原因, 找出症结所在。及时、恰当的指点可以帮助学生一步步实现目标, 在历经失败之后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3.幼儿抗挫折能力之家庭教育指导 篇三

关键词:抗挫折能力;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一、镜头点击

睿×入园后一直寄养在阿姨家,阿姨的小孩叫奕×比他大几个月,他们在同一所幼儿园不同的班级里,每天两人一同上学一起回家。一天,睿×在房间里“游荡”,他一会玩玩汽车,一会摸摸拼图,一会儿又拿起笔画两下,最后他对角落里的一堆积木产生了兴趣,开始专心致志地拼搭起来。不一会儿,睿×小声地叫道:“阿姨,快来看呀,我的房子搭好了。”阿姨边看边摸摸他的头说:“恩,真漂亮,你真会动脑筋!”奕×听到妈妈表扬弟弟了,赶紧放下手中的拼图,也跑过去加快速度忙起来。突然,不小心把自己好不容易搭好的积木房子碰塌了,奕×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突然大叫、跺脚、哭起来,把积木全部推倒,扔得满地都是,还没等妈妈反应过来,奕×转身用力把睿×搭好的房子全部推倒在地上。妈妈连忙拉着奕×,轻声地问:“奕×,你的房子是谁弄倒的?是不是弟弟弄的?”睿×抢着回答:“我没有!”奕×也摇摇头说:“是我自己弄的。”“是你自己不小心弄倒的,那你为什么要把弟弟的也弄坏呢?”妈妈一直开导她,“倒了没关系,我们重新搭,你在这里哭呀跺脚呀,这房子又不会站起来,是不是?”睿×看看阿姨,说:“我来帮姐姐搭。”阿姨笑了笑,点点头说;“好!我们一起来搭。”这时,奕×才平息下来。

二、行为解读

1.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了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奕×是个胆小、依赖性很强的孩子,一遇到什么小问题就是张嘴哭,有时父母就借助睿×来帮她安抚情绪,甚至会对睿×说类似这样的话,“都是睿×不好,我来打他。”家长没有正面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就使孩子误认为自己的不顺利是由弟弟带来的。

2.孩子受到挫折时最普遍的心理反应是处于烦躁不安的状态,有的小孩能安然解决,有的小孩却变得狂躁不安或者一蹶不振,这与家长对孩子长期呵护使之无法承受挫折有关。父母对奕×有时过于溺爱,使奕×在受挫折后采用了攻击行为。

三、指导策略

1.给予孩子情绪辅导

孩子受挫后表现的种种消极情绪,要给予不同的调节、控制,让他向积极、健康的情绪转化,其目的是通过对孩子情绪的矫正、辅导来帮助他正确面对挫折,增强自信心,克服困难,获取成功。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行为与情绪变化,主动帮助孩子来调控、矫正。

2.做好孩子的“顾问”,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儿童面对问题时,父母不应以“决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执行决定,而应作为“顾问”,对他们的选择提供咨询,教给孩子克服困难的方法,最后由儿童自己做决定。这种教育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儿童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3.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常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儿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長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4.敢于放手,培养受挫的勇气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即使做不好,也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培养孩子的信心和能力,让他们能“摔倒了学会自己爬起来”。如果对孩子过度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习惯,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炼的机会。让孩子适当参与到家务劳动活动中,这样,远比说教更能有效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5.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培养孩子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评价,并据此对儿童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正确的目标努力。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阻碍孩子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也就是说,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几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

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幼儿的挫折耐受力,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同情性、自信心、意志力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笔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桑海霞.幼儿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培养[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6).

4.生命健康挫折教育的心得体会文 篇四

不能从挫折中站起来

笔者朋友的孩子小鹏(化名)今年上初中二年级,最近因为抑郁而去了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求助于心理医生。这件事情令朋友很郁闷,曾经那个开朗热情、学习优秀的小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终日郁郁寡欢的小鹏。事情的原委要追溯到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每每考试成绩都能排在前三名、文体活动赢得掌声无数的小鹏在一次知识竞赛中失利,由于他的个人成绩影响了班级的整体成绩,一时间同学的指责和埋怨向他袭来,在知识竞赛现场,小鹏夺门而出。

采访中,从不抬眼看对方的小鹏坦言,当时他只是疏忽答错了一道题,可是当他看到台下那么多失望的目光时,他乱了方寸,顿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人,又紧张又自责,接下来就根本不在参赛的状态中,失败在所难免。知识竞赛都过去很久了,其他同学几乎都忘了那次紧张的竞赛,然而小鹏却深深地陷入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泥潭中,加之有一次大家无意中提起那次竞赛时,说起小鹏临阵脱逃,又深深地刺痛了小鹏的自尊心。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小鹏的学习成绩跟着一落千丈,而且渐渐地不爱和同学们做游戏,不爱和家长沟通。直到今年,小鹏的父母发觉孩子的精神状况似乎出了问题,于是他们想到了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小鹏患有轻度抑郁症。

可怜天下父母心

前一段时间,此事见诸报端:东北某省一对夫妇家财万贯,但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他们对孩子隐瞒了自己真实的经济状况。在同学中间,孩子由于囊中羞涩而引得其他孩子的歧视和嘲笑,孩子受到了挫折的打击,而更让孩子惊愕的是他发现了自己的父母竟然是百万富翁。于是,孩子产生了严重的报复念头,他开摩托车撞伤人、放火烧了自己家的房子,给他的父母经济上造成了很大损失,这时父母才明白孩子已经知道了他们隐瞒的情况,而这些行为都源于报复。

二、挫折教育要适度

5月18日,青海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系王建民老师接受了记者采访。王建民老师认为挫折在社会学的范畴里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的障碍、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引发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人生的航程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因此,挫折在所难免。中学生无可避免地会遭受挫折,受过挫折的学生,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种恐惧不安的情绪体验,表现为紧张,过于敏感,精力不集中,心情郁闷。这种焦虑,轻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阻碍学生健康成长。

王建民老师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挫折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她既不排斥挫折教育,也不主张可以设置的挫折教育。

第一个事例我们只看到了学生经受挫折,而没有接受及时正确的疏导教育,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在日常的教育中,首先让学生看到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其次,遭受挫折时,不要盯住它不放,挫折已经发生,就应当面对它,解决它,摆脱它,如果始终纠缠,久久不能放下,那么痛苦的感受就会犹如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快从中脱身,它就越可能把你陷住,而且越陷越深,直到不能自拔。

挫折教育在教育学里没有明确的界定,只是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引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而提出了对孩子心志的培养、毅力的锻炼和要让孩子经历挫折等教育方式,而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经得起逆境的历练而坚强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在孩子感受到挫折时,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孩子的变化,选择适当的方式及时有效地疏导孩子的悲观情绪,从而让孩子在磨砺中长大,并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第二个事例无疑是一个失败的挫折教育案例,挫折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感受挫折而设置挫折,而且孩子正处在心志娇嫩、人格未成型的阶段,过分的挫折不仅不会有益,而且过犹不及,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阴影,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挫折教育要适度。

挫折教育应注意几个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和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困难情境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选定的情境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对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

5.如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篇五

内容摘要:为使小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也为了使他们在今后充满强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从“帮助学生对挫折有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利用榜样教育;挖掘教材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挫折教育;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挫折 心理健康 榜样教育 教育资源 家校 竞赛活动 心理咨询

如今在报纸上、电视上、网络各大论坛中,一则则小学生自杀的新闻不时地刺痛我们的眼睛。这些孩子,正是充满蓬勃朝气的年龄,原本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然而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依赖性较强,心理素质普遍较差,遇到挫折往往会不知所措,有的表现出紧张、痛苦、一蹶不振,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学习效率降低,影响自身的成长。严重的还会失去心理平衡,引起身心疾病,导致行为失常,甚至在绝望中轻生。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在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关于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也是当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正确认识挫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两重性,挫折既会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失败与成功尤如孪生兄弟,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最后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失败和挫折并不是坏事。它能给人以打击,甚至使人丧志和沉沦,但更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及奋起的勇气。大凡有成就之人都经历艰险和磨难,而在逆境中崛起。挫折和失败打破人们主观的不切实际的盲目追求的幻想,教育学生敢于面对失败与挫折,用理智的态度面对现实,使学生懂得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所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水平,激发迎接挑战和战胜挫折的内在动力。陶行曾经说过创造的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织成”,并告诫学生要懂得“失败为成功之母”。在孩子遇到挫折想要退缩时,教师要适时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面对挫折。当学生因目标过高而产生挫折感甚至引起心理障碍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学会放弃,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例如在这个学期里,我任教的班级里有名学生,成绩一向很好,平时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可有一次考试成绩却较差,她从此一蹶不振,连上课都常常走神。这时我就抓住这件事,利用课前五分钟讲了《无腿小鸭》的故事,使学生们明白:失败是正常的,只有经过失败,人才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吃一堑长一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次就成功,都可能经过长期的失败才取得成功的。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耐力就会渐次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将胜利、失败都化为零的起点。

二、利用榜样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能适时向学生提供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上进心战胜困难。榜样主要有以下三类:中外著名的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全国著名的同龄人中的英雄模范;学生身边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如学生因患病对学习、生活感到灰心,教师可以举出榜样让他们学习。故事主人公对待困难的积极精神,乐观态度以及两相对比激起的上进心会不知不觉影响学生,使他们今后遇到挫折就有方法对待。如张海迪桑兰身残志坚犹自奋斗不息,歌星刘若英成名前曾在某著名音乐人的制作室被判为:“你的嗓音和你的相貌同样不漂亮,我看你很难在歌坛有所发展。”但她没选择离开,默默留下,端茶倒水,替歌手拿演出服。别人问她为什么,她郑重地说:“因为这是离我梦想最近的地方。”一直的不放弃一直的努力终于让她站上了梦想的舞台。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女子足球世界杯金靴奖得主孙雯,她最初也是个被拒之门外失败者,可是她也选择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默默努力,最终一鸣惊人。她们用事实告诉我们:经历挫折犹自站在成功的边上储蓄能量积累智慧,终有一天迎来成功。他们用事实证明: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经历挫折不断成长的过程。

三、挖掘教材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成的,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味生活。数百篇课文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抗挫折教育的丰富内容。当然,这种教育不是集中有序的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深深地蕴藏在课文中,蕴藏在字里行间;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教育因素综合且并存的。教师要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抗挫折资源来为学校抗挫折教育服务。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坚韧不拔意志的磨炼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抗挫折教育渗透。例如,讲述患小儿麻痹症的英子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勇敢踏上讲台的《掌声》。又如介绍左腿截肢的博莱克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坚强自信地与儿童队员们一起出现在波兰国庆检阅的赛场上的《检阅》等课文,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四、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所以可以采取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可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挫折是磨练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利器。家长端正了挫折观点后,要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遇到困难要有意识锻炼子女,甚至有意识地给子女制造一些“挫折”,不断地磨练他们。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五、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教师积极组织各种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训练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抗挫折能力。比赛中就会有输赢,就会有人失败。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先让学生明确比赛总有胜负,竞争就会有输赢。当比赛输掉以后,对于学生需要积极的引导,帮助寻找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下次再接再厉。新课程所提倡的激励性的评价在这里就派上用场了,但是绝不能所有的事情都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所有评价都是肯定,这不见的是好事情。对了得到的是表扬,错了得到的也是表扬,学生听到的都是好话,用得多了也就没有是非之分了。

六、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配备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进行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要给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 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心理咨询外,学校还可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挫折教育,使我国孩子成为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一代。

参考文献

1、卢文学、姜红娟主编 《21世纪创新学生健康情商》上

2、宋宁、陈世锦等主编 《儿童心理解读》

3、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篇六

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

连丹丹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进入新世纪,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老师采用的是一种赏识和奖励教育,从很多的案例和论文中都显现出了这种教育模式的优越性。可是在这样的模式进行的教育下,学生由于承受不了生活、学习的压力而自杀的例子还是层出不穷,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在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关于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也是当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据一项小学生耐挫能力现状:“同学们的苦恼与困难 ”调查,结果如下: 有41.9%的同学表现在学习中有苦恼:担心学习成绩、苦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紧任务重;

有24.5%的同学表现在同伴交往中有苦恼:人际关系紧张、麻烦多、不会交往、孤单、被同学议论、传言;

有19.6%的同学反映与父母相处有苦恼:报怨父母管得太多、自己的意见得不到尊重、自己的隐私被侵犯;

19%的同学则在对自我形象或自身变化的认识中有苦恼;

4.3%的同学因为身体不适或疾病而烦恼,当然也有因为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而烦恼的。

通过这些事实,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开展挫折教育的迫切性,挫折教育是一把双韧剑,掌握的好,挫折能让强者收获成功,掌握的不好,挫折让弱者无法自拔。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适时的向我们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设置适量适度的困难处境,磨炼学生的意志;在孩子退缩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其正视挫折;设置交往情境,给学生创设宣泄交流的空间;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等,这都是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对策。

通过挫折教育来增强抗挫折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写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孟老夫子的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

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

一、“感”:即感动,感染,利用榜样的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往往会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加深挫折的认识,激发上进热情。如通过班队课讲述名人故事:你看,“爱迪生抗挫折能力真强,在失败五千多次后,终于发明出钨丝灯泡!”,“居里夫人也不甘示弱,在经历上万次失败后,提炼出了一克镭。”等等通过这些名人事迹感染学生。

二、“爱”:挫折教育并不排斥人文关怀。我们往往会认为优秀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合情合理的,对一些后进生,所犯错误觉得是不可饶恕的,同样是一件错事,受到两种不同的待遇。对待一些后进生,也许你让它取得好成绩已无望,也许你能从他身上找到100个不喜欢它的理由,也许你已教育了百遍,千遍,但明天他的坏习惯,毛病依然存在。我想,我们还不能放弃,或许并不是他不可教也,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我们要用自己的大爱来接纳他们,及时发现其优点而鼓励之,哪怕是一个鼓

励的眼神,也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感受教师的人文关怀,应该向学生多投射爱的目光,或许在你的目光下会产生新的好学生。

三、“异”:所谓的异指的是因材施教,作为优等生,因为“光环效应”

一好百好,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比较顺利,而他们心理抗挫能力相对比较差。尤其是对一些于心高气傲,乃至桀骜不驯,不易接受外界忠告和批评的“优生”最好的办法是适时泼点“冷水”。时常,我在批评一些优生使他伤心落泪时会用比对法,你看某某同学虽然成绩不如你,但他有一样比你强,你看他不管老师们怎样批评他,他总是不屈不挠,依然笑呵呵的乐着,这说明他抗挫折能力比你强,你要学着点。另外,那些调皮捣蛋生,他一直在老师的呵斥中成长,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经受了较多的挫折,抗挫折能力已不是一般的强,而是超强,软硬不吃,你表扬和批评他,他会说:你说吧,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说了也白说。类似这种学生产生问题与优等生相比又有所不同。这种学生身体往往比较健壮,精力充沛,应当在心理上辅导他,激发她的学习兴趣,使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当然,学生性格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外向型、冲动型,抑郁型、上课爱做小动作型,还有少年痴呆型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因学生不同性格、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方式的挫折教育。

四、“合”: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常听老师讲,五天的辛苦努力,等到周末两天一过,全都烟霄云散了,为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协调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其二,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同伴群体中,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更好地相处与合作。

五、“恒”:挫折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要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从点滴细微小事做起。

7.实习生抗挫折心得教育 篇七

1 抗挫折心理能力的类型调查与分析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 挫折主要源于学习、人际交往和情感、就业等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方面压力和挫折较少, 且由于对未来工作目标意识并不太强烈, 就业挫折约占一半。由于专业的特点, 文化学习和训练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主题, 大部分学校对不及格科目较多的学生采取留级、取消学位等措施, 在理论知识等文化学习方面的挫折越发突出。

2 不同年级挫折类型和抗挫折心理能力的调查分析

2.1 不同年级挫折类型调查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 大一学生挫折类型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 (78%)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66%) 、情感挫折与困惑 (32%) ;大二学生挫折类型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试或比赛失败 (81%) ;情感挫折与困惑 (62%) ;大三 (2013级) 学生挫折类型最主要原因是:情感挫折与困惑 (72%) 、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 (82%) 、考试或比赛失败 (43%) ;大四学生挫折类型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 (83%) 和就业压力 (65%) 。

通过卡方检验, 得到χ2=211.21, 自由度df=16, P<0.001, 则各年级挫折类型主要原因的构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在大一和大四学生中所占比重最大, 大一学生主要表现在对理想大学生活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大二、大三面临着严重的情感挫折, 以及考试和比赛的专业性质挫折。

2.2 不同年级抗挫折心理能力的比较分析

调查表明, 不同年级在消极挫折认知、生理因素、情绪调控和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而言, 情绪调控和消极挫折认知方面, 大四>大三>大二>大一;社会支持方面, 大一>大四>大二>大三。总体而言, 大一学生在应对挫折时具有社会支持和关注方面的优势, 主要源于家庭、教师、同学的支持与关注。随着阅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见多识广, 大四学生具有情绪调控能力和认知方面的优势。大二、大三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优势相对不突出, 处于成长和历练的阶段, 这阶段学生内在的自我抗挫折心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 应对挫折的方式调查与分析

应对挫折的方式选取, 是反映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关键指标。在对遭抗挫折后应对方式的回答中, 68% (205人) 的学生会通过哭泣、倾诉、自嘲、放松等相对大众化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52% (156人) 的学生会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积极对待挫折;但有22% (67人) 的学生会采取封闭自己、不合理的宣泄方式、轻生等比较消极的方式应对挫折。

挫折应对的方式受性别影响较为明显, 其中积极应对挫折的男生为78% (占所有男生的比例) , 积极应对挫折的女生为52% (占所有女生的比例) 。宣泄情绪的方式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生多会选择运动、游戏、睡觉、喝酒等, 而女生则多会选择向好友倾诉、逛街、旅游等。

家庭因素也是影响抗挫折心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 独生子女对抗挫折, 在生理因素和社会支持因素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而非独生子女, 在个性品质、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4 思政教育对策分析

4.1 区别对待

区别对待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 就是针对大一至大四, 分不同年级进行有侧重点的思政教育。大一到大三要加强对挫折的认识教育, 通过与学生、家长的定时沟通与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消除挫折。大二、大三学生, 还要加强比赛挫折和情感的教育,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比赛输赢,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大四学生, 则主要源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加强就业指导, 加强人生观教育等是思政工作的重点。第二, 分性别地区别对待, 针对男生和女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以及消除挫折的方式, 进行积极的引导, 例如预防男生喝酒滋事、女生旅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 针对学生家庭情况, 有区别地对待, 主要指针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应注意其各自特性。独生子女, 应注重其自身内在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非独生子女, 应注意从同学相互之间、师生之间的支持与关注方面, 帮助其应对遇到的各种挫折。

4.2 强化思想认识, 加强品质教育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应对和消除挫折的关键。思政教育者, 应注重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首先,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从思想源头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应对不同挫折, 把一些挫折看作人生的历练, 并将通过积极方法克服掉挫折作为一种成就感。其次, 就是加强学生品质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 突出专项训练优势, 不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勤于拼搏、永不放弃等意志品质, 进而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4.3 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应对挫折

体育教育专业, 兼顾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双重主体任务。作为思政工作者, 应积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特色活动。例如篮球等集体项目的比赛、学生自身专项的比赛与表演, 充实学生的生活, 同时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同和肯定,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一, 能有机转移学生注意力, 有利于消除学生因遇到挫折而产生的消极心理;第二, 培养学生正确消除挫折的方式方法。第三, 通过集体活动和专项表演, 能从社会支持、关注和学生自信心培养角度, 有助于学生正确消除抗挫折产生的消极心理。

参考文献

[1]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10) :101-104.

[2]年大琦.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境况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8 (5) :112-115.

8.实习生抗挫折心得教育 篇八

关键词:抗挫折教育;人格塑造;必要性;影响

我国一直都在寻找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形成学习习惯和人格习惯的重要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其物质生活的满足与家人之间的溺爱很可能会使小学生养成不好的三观。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将会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一旦小学生养成了不谙世事的性格,其在日后遭遇了挫折,将无法自我排除负面情绪。

一、小学生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思维与中学生不同,其年龄小的特性促使其具有与极强的可塑性。小学生的日常经历能够使其快速地学习到生活的技能,并了解各种文化知识。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时期是人的性格启蒙时期,也是心理素质的初级阶段。在该时期以教育的形式增加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对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的很多教育学家都已经确定了抗挫折教育对小学生的具体作用,并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近年来,我国的家长在教育小学生的理念上出现了偏差。孩子数量的减少使家长越来越宠溺孩子,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加甜蜜的生活,对孩子的要求无不答应。但在学校当中,教师对孩子的称呼与家长不同,孩子也将被称为学生。学生需要遵循学校的纪律,不能像在家里一样随性。小学生需要融入学校这个集体之中,受到学校制度的约束,并接受学校方面的考察和评估。在这种环境下,小学生需要面对学校方面的挫折和压力。而小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需要自我处理人际交往问题。而现今状态下的小学生早已经是温室里的花朵,无法面对学校的压力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挫折,从而造成其心理的脆弱甚至崩溃。抗挫折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家长和学校完成对小学生的教育任务的。完善的抗挫折教育能够根据小学生已经养成的心理习惯进行纠正,经过逐渐磨合和转换,小学生将培养成更为坚强的心理特性。

二、抗挫折教育对小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1.积极应对生活压力

一些家长在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认为所谓的抗挫折教育就是让小学生吃苦。一些学校为此还专门组织了可以让小学生进行吃苦锻炼的夏令营。尽管吃苦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但小学生认为夏令营只是一种形式,在短时间内自己可能吃苦,但在未来的生活里,自己未必会面临这些困难。该种方式已经无法达到培养小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效果。学校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让小学生在不经意间面对生活的挫折,并由教师引导小学生处理已经遭遇的挫折,培养其积极的性格来面对人生的遭遇。

2.乐观处理人际关系

一个人的性格能够决定其做事情的态度以及能否获得成功。如果一个人拥有的都是负面情绪,在面临挫折时就会采取悲观的态度来应对挫折,进而被挫折打败。家长与学校都不希望小学生在日后变成一个悲观的人。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抗挫折教育,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真实面临的挫折来教育小学生,磨炼其意志。从其经历过的痛苦和挫折为其讲解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走出挫折,不对生活中的压力产生逃避心理。教师根据每个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一一引导,家长也配合着教师的抗挫折教育,不会因为教师的一些教育方式来心疼小学生,进而阻止教师的教育行为。小学生在抗挫折的教育中逐渐学会独自处理人际关系,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从而将挫折看做普遍性的东西,成功塑造健康的人格。

3.塑造健康、自信的性格

在学校中有很多的教学理念都符合抗挫折教育的要求。很多学科中的知识都具有说教意义,在教导小学生面对挫折时以学科知识来引导小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事实上,学校方面对于小学生的抗挫折教育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学校利用学科中的一些积极向上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去学习故事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学校需要采取实践行动,为小学生营造一些具有压力的環境,使小学生亲身的面对挫折,进而教师再对其一一引导。而抗挫折教育下,小学生已经逐渐习惯了挫折,也习惯了在学习中将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在其未来的学习中将挫折当成一种习惯,采用比较积极的心理去应对挫折。笑对生活中的磨难,形成更为自信的性格。在抗挫折的教育下,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磨难,甚至会在逆境中爆发自身的潜能,赢得与挫折抗争中的胜利。小学生能够拥有自信的理念来面对社会中的各种事情,其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将获得更多的成功。

综上所述,学校以及家长都需要认识到抗挫折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抗挫折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小学时代开始。学校方面需要挖掘抗挫折教育的相关资源,在课堂上为小学生传授正面能量,督促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家长也需要给小学生营造抗挫折的教育环境,使小学生了解到自身的责任。家长与学生从多层次的角度来展开配合,从而培养出小学生高素质的人格,促使其在生活中坦然面对挫折,积极应对困难,笑着迎接生活的压力。

参考文献:

[1]胥丽.用音乐点亮学生的心灵世界:浅谈音乐教育对小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44.

[2]王旭丽.未成年人健全人格塑造的核心内涵及基本途径[J].中州学刊,2010(6):125-129.

9.实习生抗挫折心得教育 篇九

莫莎,刘志军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10.实习生抗挫折心得教育 篇十

当前,小学生因心理品质差、抗挫折能力弱而导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这一课题已严肃地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且已是迫在眉睫。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逾十载,但应试教育仍根深蒂固:不少地方和不少人着重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生理,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有的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成绩感到不理想,强烈的愧疚心理使其选择了不该选择的“回避”方法;再者,新社会条件下,随着三口之家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框架,更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故此,他们以孩子为中心,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旅途过于平坦,没有或很少经历过磨难和打击,致使有的孩子娇骄二气严重,心理脆弱,稍经挫折,动辄意志消沉,颓靡不振亦或出走乃至自杀。

出于以上认识,做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小学班主任,我深切感到对孩子的抗挫折教育应从小抓起。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

一、利用班队会,进行正面教育

利用集体进行教育,学生往往乐于接受。我利用班队会分析事件、谈感受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我引导学生通过发生在湖南苗族自治州、四川成都以及山东济南等地的几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分析,认识到这种做法的不可取之处,同时,我还为同学们讲述湖北荆沙市航空路小学刘廷松“8岁当家”的故事,武清县朱建玲、周学洁等小同学勇于同厄运抗争的事迹,教育孩子们懂得:挫折、磨难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它。挫折既是成长的不利条件,但又能催人发奋、砺人志节;它可以挖掘一个人的极大潜力,强化人的紧迫感、使人更快地成熟。在困难面前,更应该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像贝多芬,双耳失聪,一样创作出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像张海迪,高位截瘫,但自学成才……正反事例的鲜明对比,使不少学生颇受震动。高××原是家中的“小公主”,他聪明伶俐,就是惯于依赖,娇纵任性。在几次班会后,她的母亲兴奋地告诉我:我女儿会自己学做事情了!正像她在一篇作文中所写的那样:“……刘廷松刚刚8岁,就挑起了家里生活的担子,不怕艰辛;而我都11岁了,却什么事也不会独立做,怎么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呢……”

二、有意创设挫折,拓展心胸

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不少孩子生活在家庭这个平静而温馨的港湾,绝少经历生活中的“风雨洗礼”,尤其是一些优等生,在家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认为生活中处处是鲜花和掌声,这样的心理素质是很脆弱的。因此,有必要为孩子们补上几节“磨难课”,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活并非顺水风帆,急滩险浪随时会出现,应该理智而现实地依靠自己走出困境,战胜自我,以逐步增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如“六·一”组织学生徒步远行搞野炊,培养他们肯于吃苦、锲而不舍的坚韧品质;与家长商订放手锻炼孩子,使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生活本领;对个别学生根据其特点给予恰当的“打击”,拓其心胸、明其小智……我班李××是大队干部、班级的学习委员,因屡受表彰而表现出了自高自大的虚荣心和骄傲心理,期末评选市级“三好”学生时,我建议学校取消了她的评选资格。这对她的触动很大,经过认真反思和我的思想工作,她终于认清了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她逐步摒弃了虚荣心和优越感,成为一名谦虚懂事的好孩子。去年,她终于拿到了市优秀少先队员的《证书》。

三、发挥学科渠道作用,适时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常常会收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意志品德教育,如教学《小马过河》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小马遇到了从未遇到的困难,也曾想依靠别人,但最终还是自己亲自去克服困难的:教学《蜘蛛》一文时,我布置学生课后观察蜘蛛织网,从“网破———补织———再破———再织”这反复环节中受到启示:在挫折面前,更要坚定信念,受到打击,决不要动噎…

四、利用校外阵地,锤炼学生心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当摆脱学校的单一窠臼,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当今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越来越强化,人们在这种大潮的冲击下,时刻面临奋斗目标各式挑战,也难免经历各种挫折,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单靠人为地创设挫折来锤炼学生心理就显得事倍功半了,这就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视野引导到社会上,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的冲击,以此磨炼意志,坚其心、韧其性。电影胶片厂与我们学校是共建单位,这个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曾几度辉煌,也曾一度陷入产品滞销、工资拖欠、外债累累的困境中。于是,我带领学生深入工厂,通过参观访问听介绍,认识工人们是怎样在困境中求生存、在挫折中求发展的,进而体会到企业的主人们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几年来,我坚持每学期带领学生参观一次企事业单位和走访一些个体业户,了解他们艰辛的创业历程,教育学生要正视挫折、直观人生,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五、开展评比,持之以恒

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非一日之功,不能立竿见影,必须坚持经常。我在班级先后开展了“看谁照顾好自己”行动竞赛;“我的第一次失败”小讲演活动,我鼓励学生坚持写生活日记,内容包括:今天我学会了做哪些事?克服了哪些困难?有什么感想?……同时,我与学生家长共同制订了孩子磨炼教育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通过定期评比,使学生的抗挫折意识不断增强。

11.实习生抗挫折心得教育 篇十一

(新乡市师范学校, 河南 新乡 453002)

[ 摘 要 ] 由于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 所以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抗挫折能力。抗挫折能力可分为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应抓好心理辅导工作, 其方法有疏导法、转移 法、矫正法和演练法。

[ 关键词 ] 挫折;抗挫折能力;心理辅导 [ 中图分类号 ]G448

[ 文献标识码 ] A

所谓挫折,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是指一切能够引起人们精神紧张, 造成疲劳和心理变化的刺激性生活事件, 比如高考落榜、家庭破裂、朋友反目等等。挫折感就是当人们遇到障碍和干扰, 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确实令人堪忧。其原因有三: 1.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这一特殊的家庭角色在心理和生活上过度依恋、依赖父母, 情感较为脆弱;2.应试教育的影响, 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忙于应付考试, 往往缺乏应有的活动机会, 造成人际交往困难, 应变能力较低;31 稳定安逸的生活条件和顺利的成长过程往往缺乏挑战性, 客观上减少了青少年儿童面对现实生活战胜困难和失败的机会。这些客观原因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小小年纪就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一些微小的挫折就能使他们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厌学、辍学、甚至自杀者也不在少数, 即使是学习好的优秀学生, 很多也表现出心胸狭窄、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 挫折耐受力低等明显特点。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者, 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抗挫折能力, 是指人们对思想挫折的控制、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 是培养学生正确控制情绪、适应环境、调节行为、改善自我的过程。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 其消极情绪体验会以各种消极行为表现出来, 所以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关键是提高认识, 改善认识系统, 减少或消除其心理压力和消极的情绪体验, 从而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抗挫折能力是一个总称, 它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两方面: 1.自控能力的培养。自控能力差是导致受挫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主要原因, 是一种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意志行为是以明确的目的和克服困难为主要特征的, 是克服困难、抵抗挫折的内部动力。因此, 磨炼顽强的意志是培养自控能力的核心。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重视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避免学生受挫后出现消极行为的重要保证。.应变能力的培养。应变能力是一个人受挫后的自制力、适应性、灵敏性的综合表现。它决定着学生能否客观分析受挫原因, 寻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转向积极有效的行动。它的培养具体可分为以下步骤:(1)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时期, 认识问题极易出现偏差而钻 “ 牛角尖”。这一步是从思想认识上打好基础。

(2)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 , 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一定不会再摔跤了。

[ 收稿日期 ] 2001-03-21 [ 作者简介 ] 郭韶敏(1972—), 女, 河北省邯郸市人, 新乡市师范学校助教, 从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工作。

(3)打破心理定势, 多途径解决困难。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灵活变通地多角度思考解决的办法, 很多时候换个角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4)增强挫折耐受力。表现为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并能积极地变被动为主动, 变不利为有利, 抑制外部刺激的消极影响的能力。它是抗挫折能力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上一篇:个人贷款业务发展下一篇:公安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