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说教材说课标

2024-07-11

小学英语说教材说课标(精选8篇)

1.小学英语说教材说课标 篇一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

研课标 说教材说课稿

金鸡学校 汪支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1.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初步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及相互作用;2.理解物理学产生的背景;3.认识科学发展的艰辛,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会记录数据处理数据。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好奇心、有求知欲、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愿与人交流不同的思想观点、认识科技对社会生活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主要环节。

科学内容含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特点

1.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倡导探究学习方式。2.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

3.教材中增加了社会调查、小制作、小实验等实践活动,并设立了“科学窗”、“阅读材料”等栏目。

4.教材在呈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清晰,富有启发性,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教材总特点:

1、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事物类比。如:(1)电流类比水流(2)电压类比水压

(3)导体、绝缘体的本质

(4)理解电阻及电阻的大小与何因素有关

2、用形象的图画表示。

3、做实验甚至一些破坏性实验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说课标说教材 小学数学 篇二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绿意”。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研说:“

一、说课标(课程总目标、第二学段目标、第六单元目标);

二、说教材(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立体整合);

三、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三方面进行: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从获得四基、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清楚的阐释。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 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对 于本单元领域的教学也做了具体的阐述。

教学本内容还应有针对性地关注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第二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数学思考

1.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2.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3.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本单元内容标准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据统计的全过程,并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在充分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加以理解,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一)单元具体目标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特点,并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必要时可使用计算器)。

(2)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记录表、统计表。

(3)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参见例1和例2]

(4)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参见例3]

(5)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2.可能性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参见例4]

(3)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参见例5]

二、说教材(第二部分把握课标说教材)编写特点

通过前四年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一方面重点教学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使学生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新的统计量——中位数。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与概率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教科书在选材上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掷沙包、跳远、跳绳等活动,都是学生几乎天天参与的游戏,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2.由易至难,逐步深入。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教科书在编排上采取了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方式。如例4和例5,列出的一组数据都是7个,即奇数个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就为中位数,可直接在数据组中找出;然后把7个数据变为8个,最中间就有两个数据,引出当 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计算中位数的方法。

3.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与可能性是本册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体例

(1)激发兴趣的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做幻灯课本98页}(2)促进思考的例题: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发散学生思维。人物对话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课本105页】

(3)多层次的练习:做一做。

(4)练习(思考题):弹性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5)全面的整理与复习:整理巩固、提高升华。(6)综合应用:深化理解、拓展应用

(7)阅读材料: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立体式整合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线,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数据分析过程;第二是数据分析方法;第三是数据的随机性;第四是随机现象及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这四条主线很重要,我们常说教知识不仅仅要教给学生一颗一颗的珍珠,还需要把这些珍珠串成一条一条美丽的项链,显然主线就是串这个项链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课标每个学段的第一句话,都是提出了有关过程的要求,显然就成为了统计学习的最主要或者最首要的一个主线,《标准》在三个阶段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在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在第三学段中,提出“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从三个学段的要求不难看到,首先过程都是重要的,第二数据分析的过程可以包括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另外随着年龄的差别,在要求上会有所差别,本套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描述性的词语(如“一定” “可能”“不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是概率论中研究得最早,在社会生活中又广泛存在的一种随机现象。

三、说建议(第三部分洞悉学情说建议)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

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 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

2.参与体验,经历过程。

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游戏道具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实效性,教师的创新可使实验、观察、讨论事半功倍(例如学生掷硬币的道具,可将硬币放置于两个开口相对的一次性透明塑料杯中,杯口粘牢固定。这样既便于操作也便于观察和记录,而且可以避免发生硬币四处滚落的现象)

3.加强学生对中位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教学时注意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数据组,以反映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价值,在与平均数的对比中体现中位数的特点。如例

4、例5的数据组中,因个别数据严重偏大,影响到平均数也偏大,导致平均数不能很好地代表该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中位数的优势正好能够避免一些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因而在这样的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就能很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因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于最中间的位置,故其在 统计学分析中也常常扮演着“分水岭”的角色。人们由中位数可对事物的大体趋势进行判断和掌控。如某城市一个月的空气污染指数的中位数值是70(空气质量为良),则说明该城市这个月超过一半的时间空气质量都为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然后再利用中位数的这一特点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如调查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如果中位数显示睡眠不足,则表明全班至少有一半的同学睡眠不足,据此就可建议大家少看电视和按时作息等。评价建议

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利用好这个平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潜能;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

1.过程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探究过程,适时提醒学生不过分沉浸在游戏中,而要不断地独立思考和交流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来总结规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巡视参与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和语言等方式适时鼓励。这样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然后结合整体的学习过程从“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得出结论和大胆汇报”几个方面按A、B、C三个等级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每周统计一次,期末总评。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知识与技能掌握

知识只有掌握的扎实,才能应用的准确,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 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从学生的角度上,写上贴切的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3.应用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如,评价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等。有效的评价能开启学生心灵,让智慧的火花更加灿烂夺目,进而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1.活用教材,拓展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安排丰富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2.巧用现实生活资源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注重发挥“生活”这一资源的教育功能。生活中购物发票、话费清单、车票、衣服标签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信息化时代,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我们能够获得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数学课程资源。媒体中可供我们利用的数学资源大致有以下几类:数据表格、打折信息、促销广告、与数学相关的文章与画面,等等。

3.小学英语说教材说课标 篇三

王雅妮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大方面进行解读。

一、说课标

小学阶段,中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所以首先要说一下本册的内容标准: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各方面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了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72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6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初步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3)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

二、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编写特点、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三个方面来介绍。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以“新、实、简、美”的特色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新:形式新、内容新、理念新。实:从实际出发、讲求实用、讲究实效。简:内容简、结构简、练习简。美:整体美、内容美、思想美。而三年级上册的编写在坚持了“民族化、简约化、现代化”的同时,又进一步简化头绪,便教利学。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四部分组成,类型不多,结构简明,眉目清楚,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如学了《学会查”无字词典”》、《石头书》等课文使学生明白要学会观察,走进自然。学了《第八次》《卧薪尝胆》等课文使学生懂得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体现了“以习惯助学习”、“由学习到运用”的教材编写思路。

1、关于习惯。

本册教材在前四册的基础上,安排了“认真写钢笔字”和“认真写毛笔字”两个主题,配有5页图。教学时教师要按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

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钢毛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与方法,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2、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4篇。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卧薪尝胆》;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如《东方之珠》;既有讴歌我国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伟大品格的,如《孙中山破陋习》、《军神》;也有颂扬外国科学家、普通劳动者可贵精神的,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金子》;有主要介绍学习语文方法的,如《学会查无字词典》;有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如《航天飞机》。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另外,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插图精致,富有童趣。这样安排,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与低年级的教材相比,本册课文后的作业题略有变化:一是变铅笔字描红为钢笔字描红,意在训练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二是增加了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增加了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意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到“长线与短线”的结合。

3、关于习作。

三年级上册的编写体例与一年级、二级教材有所不同。习惯篇、阅读课文、练习等三个板块仍然一以贯之,“集中识字”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悄然退出,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方式。而在“阅读课文”与“练习”之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板块——习作。该教材在“习作”部分的编排上作了如下尝试: 第一,突出位置,明确目标

把“习作”以一种单独板块的形式展出,突出了其重要作用。明确“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程标准》)第二,降低门槛,培养兴趣

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如写自画像、给喜欢的动物设计名片、写喜爱的文具等。习作要求适度明确,少写命题作文,不给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写放胆作文,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话说明白,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工整。第三,例文引路,模仿起步

儿童作文,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虽然学生口头语言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若要他们用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毕竟还有些

困难。为此,该教科书中年级段“习作”大都安排了“例文”。“例文”多来自小学生,用的是孩子的语气,写的是孩子的生活,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且篇幅短小,格调清新,使学生读了倍感亲切。例文(段)均由小学生书写,印在作文稿纸上,意在从内容到书写格式(包括题目、标点符号所应占据的位置等)都为学生提供样例,以利学生循序渐进地打好习作的基础。从而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第四,以说促写,读写结合。

在低中年级,“以说促写”、“以说引写”、“说写结合”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该教材对此作了有机地吸收和借鉴。

4、关于练习。

本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处处留心、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另外,从本册起各单元练习还安排了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按规范认真练字的态度。

接下来,我将通过三篇课文来具体阐述一下教材的独具匠心之处。第一篇《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一篇文包诗。这是苏教版的创造。这类文章非常好教,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往往通过阅读故事便能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另外,这也是一种由诗变文的写作训练。也就是说当学生这类文章学多了,诗背的多了,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惴摸,去写这类文章。阅读和写作得到了紧密的结合。

第二篇《三袋麦子》,大致内容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小猪立刻磨成了粉做成了各种面食;小牛保存了起来,等着冬天草料都吃完的时候再吃;小猴则用它做了种子,一年以后收获了很多麦子。

这是一篇锻炼学生思考的好文章,其实这是一篇没有答案的文章。课后第四题教学也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而个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包括我自己在第一年的授课中就以自己的固定思维去影响学生,最终让学生认为只有小猴的做法最正确。这就是没有参透课标,没有理解教材。其实三个小动物照样生存着,三袋麦子,三种结果,三种发展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没有什么对与错。这一课恰恰体现了本教材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教学是比较简单的,在学生反复读讲故事中,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分析说出来,与学生讨论。也就是说,三种做法都好,好的哪里?引发讨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这篇文章也应当给予我们老师启示,那便是,土地爷爷真好,没有批评,最大的区别就是鼓励语言不一样。对于不同的人要用上不同的评价语言,学会说好话,学会鼓励,这也是人生存于社会具备的素养。小小文章,折射出耀眼的智慧光芒。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一定要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定位,尊重编者的意图,努力实现教材预定的目标。

接下来,我再以课文《军神》为例。《军神》在老人教版教材中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在苏教版中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记得在教授此课时,我们曾随意的进行过一次探讨:把五年级的课文放到了三年级,这种“下放”,无疑说明了教材越编越难。通过此次研读课标与教材,我发现,实际上,我们的语文教材选入的每一篇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或者说是一个“引子”。这个“例子”所承载的,除了作品固有的思想旨趣以外,更多的承载了编者预设的知识技能体系和价值标准,承载了社会对学子的殷殷希望,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实现编者意图的一个凭借。既然是“例子”,就可以选这个,也可以选那个,可以用在这里,也可以用在那里,但在不同的地方,它所承载的目标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老人教版教材里,它是用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一个例子,而在苏教版中则没有这一目标。为了选好每一个“例子”,苏教版教材的编

辑们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军神》这篇课文,在老人教版中,沃克医生的话是这样的:“你堪称军神!”,而在本册教材中则改成了“你是一位军神!”我们不妨两者进行比较:“堪”是古语词,表示能的意思,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口语中很少用,“你堪称军神!”今天的小学生理解起来颇有些难度,但改成了“你是一位军神!”则一读便知。再说,这是出现在人物的话语中,况且还是一个外国人说的,“堪称军神”用语过于书面化,不符合平日用语的实际;“是一位军神”口语色彩浓郁,切合人物身份和场景。由一斑可窥全豹,由一字之改可见苏教版教材编辑的良苦用心,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

《军神》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被安排在同一单元里的课文还有《掌声》《金子》。尽管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重点,但只要认真研读,我们依然不难发现这三篇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文体上看,都是写人的记叙文;从价值观的取向上看,都是侧重于讲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本组课文中,要将领会做人的道理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进而再由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写人的,获得表达方法上的启示。这就告诉我们,在每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由具体的课文内容入手,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融通。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在思想上有所启发,从而领悟文章中所寓含的做人道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就课文是如何写人的,联系具体的语段进行品味、感悟,领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行动和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以便为今后的练习写人的习作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要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列入教学目标之内。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抓好新安排的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习惯的同时,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积极发言、专心倾听、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方面的习惯。一定要严格要

求,严格训练,坚持不懈地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2、重视组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通过自主读书与课文及课文作者对话交流。也就是要通过操作、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进而进行心灵碰撞,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感召与影响,最终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经验。

那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同样先要与文本对话,即通过先行阅读,全面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把握课文作者的思路和意图以及教材编者的思路和意图,从而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还意味着了解学生阅读的前提条件和准备状况,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当然还要与学生对话,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指导他们正确地读书,顺利地实现“内化”。

3、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除这种读与写的“长线结合”以外,还要抓好读与写的“短线结合”,即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这样,可以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此外,还要引导进行学生广泛地课外阅读。让学生“厚积”,以期日后“薄发”。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切实指导学生学写片断。另外在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鼓励,放大习作中的优点,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从而不断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重视创设情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要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在教学中应把时间让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尤其是不爱说的同学,一个话题、一次对话都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反复说。教师还应善于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际事件,并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活动,以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口语交际本领用于生活实际。

5、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结合语文教材的学习,指导学生开展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查“无字词典”比赛、成语故事会、古诗擂台赛、读书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评价建议

教师要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法。口头评价是教学中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它有直接性、快捷性的特点,我们看似平常的话,能极大的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书面评价也是教学中的一种形式,作业本上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颗闪闪的星星,哪怕一个简单的“优秀”、”很好”都会令他们激动好久。教学中的评价不是我的“专利”,我会让学生参与,让他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资源。如我们的校园文化、书吧以及演讲、朗诵会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程资源。只要合理运用,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方知教材魅力无限”,只有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感悟教材、才能探索到教育教学的真经所在。

4.“说课标,说教材”讲座 篇四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走进了巨变的世纪。这些伟大的变化直接会反映到我们教育中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提出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问题,促使我们的课程标准、教材、课堂,必须要变,学生的需求更是多元化,喜欢探究,不再只听老师的话,而是表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切,需要教师要变,教育策略要多样化,不能保守,要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提高素养,成为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教师的专业素养, 包括知识水平、课标、教材掌握、教科研能力以及运用等等方面。不管课程怎么改革,把握课标、钻研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吃透了教材, 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 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最大的收获。说教材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是加快专业化成长的捷径之一(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老同志加快成熟)说教材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好的教学常规。

二、说课标,说教材的目的

其实,说教材是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学习。掌握课标是教学文化的基础,是把握教材的关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而通过“说教材”活动,能引导教师钻研和把握课标和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而,说课标、说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一。

四、什么是说课标、说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两个支点一个支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甚至考试大纲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

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即使24小时都在工作,也没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开车最怕路不熟, 教学最怕教材不熟。所以,我们要重视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开展。

三、说教材和通教材、说课的区别

“说教材”不同于过去的“通教材”,“通教材”仅仅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通”一遍,把不明白的问题和重点、难点搞清楚,一般是教哪册“通”哪册,并没有注意教材的整体性。也不同于“说课”,但是要和说课拉近距离。

1、说的对象

说教材——课标、教材、建议 说课——一节课的设计

2、说的目的

说教材——强化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整合使用,为备课做准备 说课——强化教学理念在一节课中设计的体现,是备课的提升

3、说的方法

说教材——吃透课标、教材、精心设计

说课——从备课出发,指向上课,说理解、说分析、说设计、说流程、说反思

4、说的意义

说教材——宏观、整体 说课——微观、理念使用

5、我们提倡将说教材与说课拉近距离

将说教材的对象趋于微型,更贴近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说到单元。将说教材的理念与课堂理念、课堂的目标贴近,将整合成果带进课堂。找出说教材与说课的近似点,进行串联、融合。

说的意义:说教材的成果最终要落实到课堂,要为实现高效教学服务。

七、如何进行说课标、说教材

“说教材”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要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把握教材。

(一)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画知识树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写出教材分析。(写“教材分析”和“说教材”包括一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体例是什么; 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

画出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并加以介绍); 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三个体系可用一棵知识树表示,也可画三棵树:知识树、能力树、价值树。);

6.要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

7.如果让我从一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要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煮教材”,要与评价考核结合起来。写完教材分析后,以教研组为单位演讲,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

这项工作可能不是一遍就能完全把握的,要反复讨论,“煮”教材,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

(二)要把握一册教材

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四)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纲要

(五)从另外一些角度说教材,灵活掌握

要按学科的知识体系或编排体系来细分,形成一条条的知识横线和纵线。

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如果把这些体系逐一的理清了,教材怎么教都不怕。

1、如语文可按照知识体系说教材

(1)按文体说教材:首先要搞清楚整个学段有多少种文体,可以画一棵大的文体知识树,然后分文体来说。如:说记叙文。在本学段课程标准对记叙文是怎么要求的。在整个学段中记叙文有多少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是什么?对记叙文的知识是螺旋式排列还是直线式排列?

再如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古文等。(2)按照单元的主题说教材

新课标下各科的教学都是主题式、模块式,可以画一棵主体树,看整个学段的语文教材到底有多少主题,如“爱祖国、爱家乡”有多少个单元,“人间真情”有多少个单元,这些单元是否各有侧重,是一种什么的逻辑关系。

(3)按照写作的要求说教材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单独说,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是怎么要求的整个学段教材中写作是如何编排的。(4)按照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说

中小学语文中都有“语文园地”或“口语训练与交际”,或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对这些训练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可以画一棵语文实践活动知识树,专门说这一系列。在整个学段有多少个主题,这些主题是多次出现还是一次出现,与教材的阅读和写作是什么关系,要搞清楚。

2、如数学,可按照数学的四大领域来分别说

数学的四大领域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每个领域都单独说,如“数与代数”这个领域,在整个学段有多少个单元,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要搞清楚。3.如英语,可分别按主题和语法来说。

如说英语主题。在整个学段中有多少主题,每个主题有多少单元?分布在哪几册? 英语还可以按照语法来说,在整个学段中涉及到哪些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等,分布在哪几册哪几个单元,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要搞清楚。4.还可以按照知识的模块来细分

如数学中的“几何”,可以单独说几何。如物理可按照力学、光学、声学、电学等模块说。

八、说教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课标,煮熟教材(只看目录不行);

2、前后联系,整体把握(知识归类);

3、牵线搭桥,立体梳理(知识之间的整合);

4、把握重点,目标明确(重点知识地位作用);

5、感悟提升,独特见解(不是人云亦云);

6、内化于心,脱稿叙说(烂记于心)。

九、说教材的基本流程

一个老师正式说教材,其准备的流程可用以下七个字来说明:读、炼、写、画、改、背、演。

1、读——读课程标准和教材 不管是说一个学段还是说一册书,首先要认真的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只有理解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说清楚。有时候尽管说的是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由于要立体式整合,所以都要把整个学段的教材全部拿到手。

2、炼——提炼和概括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

课程标准与教材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如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是按照学段提出要求的,英语是按级提出要求的,而说一个单元和一册教材,甚至说一类知识,都需要自己总结和提炼。另外教材的编写特点也不是现成的,有些需要查找资料,看编写者的说明,有的要靠自己归纳总结,甚至不同版本的教材、新旧教材对照说明。

3、写——写出说教材的文稿

如同写演讲稿,首先要根据说教材的评价标准写出说教材的文稿,文稿要紧扣评价标准,其顺序也尽可能的按照顺序说,这样思路清楚,也便于别人评价。一般说来,按照每分钟说200字的速度,20分钟要写出4000字的文稿。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做到有详有略。如说一册教材的各单元的知识内容,如果都展开时间就不够,就重点介绍一个单元的内容,然后别的粗略说明就行。

4、画——制作课件,画知识树

制作课件很重要的是画知识树。画知识树要有模板,尽可能整个课件用一个模板,不要换的太多。另外颜色的对比要鲜明,要清晰大方。字体尽量不用宋体字等,可用黑体和楷体加粗。

5、改——反复修改文稿和课件 写出文稿和制作课件后不要忙于背诵,因为还不是定稿。要通过试讲,请备课组的教师反复研讨,看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本义,在某种意义上说,好的说教材文稿和课件是改出来,基本没有一遍成功的。

6、背——脱稿背诵和演讲

只有定稿之后才能进入背诵,要熟练,做到脱稿演讲。背诵的目的也是要求教师要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记到脑子里,才能做到“心中有课标,口中讲课标,上课落实课标。”

7、演——演讲操练

等一切定稿后才能考虑演讲的技巧问题,这包括语言、速度、教态、表情等。有些细节问题也要考虑到,如有的手里拿着秒表掌握时间,有的用遥控器切换课件,都会使演讲活动取得好的成绩。总之,说课标、说教材是一种很好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如果搞好了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搞不好就会流于形式,浪费老师们的时间。所以要认真研究说课标、说教材,做到抓大放小,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说课标和说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说课标和说教材可概括为“三说”——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1、说课标:①依据课程标准,说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或单元目标;②说本学科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及这几个方面具体到本年级的要求。

2、说教材:说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包括课本的①编排意图、②内容的呈现方式、知识与技能的范围等;③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既能在横向上说清本册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内容范围,又能把本学段的同类知识进行简要的纵向整合。

3、说建议:不仅说考纲和考点,还应该谈具体的①教学建议,②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③谈评价建议,谈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绘制知识树和解说教材时要落实上述“三说”,需具体做到下面几点:

1.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这是必须绘制的第一棵树)

要站在高中学段课标和教材的高度,绘制出单元知识内容在学段相应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同时在教材解说中,解说清楚该单元教材内容在学段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哪些(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本单元学习对后续知识学习会产生哪些影响(展望知识的拓展趋向)。

2.要抓住教材的四个“点”和一个“关键”(这是必须绘制的第二棵树)

绘制单元知识树和解说教材时,要突出教材的四个“点”,即要绘制和解说清楚本单元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点、高频考点,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所谓一个“关键”,就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是什么,通过怎样的形式去分解教学难点。

3.知识的整合思路及策略(这是必须绘制的第三棵树)

在绘制知识树和解说教材时,要清楚本单元知识的整合思路、整合方法、整合的具体内容。要依据教材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整合、补充、取舍教材内容,这是教师在解说教材时应该静心思考、并阐述清楚的问题。

4.教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这是必须绘制的第四棵树)

绘制知识树和解说教材时,需要说明为保证学生高效学习,自己要创设哪些恰当的学习条件和问题情境,要解说清楚哪些教育资源可以利用、挖掘或重新整合,为教学服务,尤其对于单元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结合点要分析到位,解说清楚。

5.单元达标练习题的筛选与设置(这是必须绘制的第五棵树)

5.说课标说教材 篇五

说课标说教材

------张夏莉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

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课本对本教材的目标要求

知识技能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数学思考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体会小数乘、除法是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及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培养学生对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形成过程,作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

1、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和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会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3、能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会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

1、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有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标准

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第二部分:说教材

一、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

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二、编写体例: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排,以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编写体例是: 激发兴趣的主题图——(整体感知、提出问题)促进思考的例题——(促进理解、解决问题)可操作性方法的展示——(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多层次的练习——(深化理解、拓展应用)全面的整理和复习——(整理巩固、提高升华)

三、单元内容结构

第一单元的内容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在每一部分的内容中又有分支内容,其中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是重点内容。

四、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整合

小数乘法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部分的知识是按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安排的。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然后用小数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比较熟练计算小数乘法以后,引入连乘、乘加、乗减两步计算,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同时这一单元的内容又为小数除法提供验算方法,为简易方程的解法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提供计算依据。

2、纵向整合 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教材由浅入深的进行安排。在二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安排了整数乘法的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又在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教学,使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并且能对小数进行熟练的加减计算,尤其是小数点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为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也为求积的近似值提供了方法。在五年级下册安排了小数除法。教材这样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知识螺旋上升的特点。

第三部分: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学“1.2×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2和0.8”转化为整数12和8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96”缩小到它的1/100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利用好这个平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潜能;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

1、课堂表现

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小数乘法” 时,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巡视参与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和语言等方式适时鼓励。这样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然后结合整体的学习过程从“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得出结论和大胆汇报”几个方面按A、B、C三个等级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每周统计一次,期末总评。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知识掌握

知识只有掌握的扎实,才能应用的准确,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站在学生的高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3、应用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如,评价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等。有效的评价能开启学生心灵,让智慧的火花更加灿烂夺目,进而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1、活用教材,拓展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2、巧用现实生活资源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注重发挥“生活”这一资源的教育功能。生活中购物发票、话费清单、车票、衣服标签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

信息化时代,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我们能够获得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数学课程资源。媒体中可供我们利用的数学资源大致有以下几类:数据表格、打折信息、促销广告、与数学相关的文章与画面,等等。

6.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篇六

探索

提升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与大家交流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百分数的应用。

数学蕴含在生活中的每一处,为社会、人类创造丰厚的价值。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创造数学的价值,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

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课程总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二、第二学段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

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问题解决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百分数问题,能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情感态度

体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传递信息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三、内容标准的具体体现

内容标准分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包括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能解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空间与图形” 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和扇形,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利用方格纸将简单图形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简析

“统计与概率” 主要涉及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并能读懂扇形统计图,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 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我所交流的内容就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百分数的应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将帮助学生解决简单的百分数、折扣、成数、税收和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材编写原则

原则一:生活性原则

教材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如;教学百分数应用的内容要涉及到生活中的许多知识,所以教材在教学这一部分时,编排了一些图文并茂,版式活泼、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轻松自然地学到新知识。

原则二:趣味性原则

教材以“让学生喜欢数学”为宗旨,注重突出趣味性。如;学习折扣时,教材选择了商场开业超市打折,让喜欢购物的学生在课本中痛痛快快的狂购一番。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学习数学。

原则三:活动性原则

教材改变以例题形式罗列数学知识或事实的传统教材模式,构建符合儿童认知活动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的课程形态。如;利息这一课时,课前关于储蓄知识的调查活动,为新知时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原则四:过程性原则

教材内容的过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既重过程,也重结果;二是重视过程,淡化结果

原则五;开放性原则

一是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如教材中的问题涉及到了公园扩建、退耕还林、播种面积、污水处理、工厂产量等内容;二是问题的开放性,如教材中有一个问题:根据所给的储蓄利率,你能采用几种储存方式?这个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编写体例: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排,以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编写的基本思路是:整体设计开放的过程,具体引导个性化的学习。呈现形式是:情景引入(启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反思交流(内化整理)尝试运用——(问题解决)。

单元内容结构:

第五单元的内容有:百分数的应用的一般问题、折扣、成数、税收和利息。

说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百分数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教材在第三单元主要安排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以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习第五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打基础,同时也为百分数的实际运用服务。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又是非常抽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就要让学生对百分数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百分数”知识,实际上是通过分数、小数知识的迁移来认识、理解、运用的。百分数的认识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第二层次是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和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第三阶段是百分数的应用,实际是对分数应用题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教材这样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知识螺旋上升的特点。

充分认识了百分数,理解并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及其和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后、就要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教材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小数的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小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在六年级上册安排的“百分数”知识,是通过分数、小数知识的迁移来认识、理解、运用的。这样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地学习,由表面到本质,抓住百分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框架,如同进入图书馆,分门别类,清晰明了,从而达到“书越读越薄”的程度。

教 学 建 议

教学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才能乐于学习,有所收获。结合实际教学,谈谈我对教学的建议:

1、情境中产生问题

课标中提到: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观察、发现,产生疑问,主动获得积极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折扣时,教材创设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的情境,举出了商场开业超市打折的例子,让学生产生兴趣,从生活中找到这样的数,勾起了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合作中解决问题

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 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教学成数的问题时,教材设计了与农村学生密切相关的棉花产量问题。教师抓住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觉思考,然后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针对不同见解展开讨论,寻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3、应用中拓展延伸

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折扣、成数、税收、利息这几部分知识时,教材编排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场打折、存款、营业纳的例题,使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学习,不但加强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同时理解了税收的实际意义,也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这样不但将知识顺利地延伸到现实的生活中,而且又对学生进行了储蓄、税法知识的普及。

4、联系中区别迁移。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同分数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与实际应用有所不同,但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分数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将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一方面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的区别,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知道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相似之处。

评 价 建 议: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

1、课堂表现

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能力。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时,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巡视参与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和语言等方式适时鼓励。然后结合整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汇报。从“认真操作,积极讨论,得出结论和大胆汇报”几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2、知识掌握

知识只有掌握的扎实,才能应用的准确,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站在学生的高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树立信心。如 “你的算式非常准确,说明你理解了题意,如果你的计算能像你的算式一样完美就更好了。”如果有学生审题错误,要委婉幽默地鼓励学生重新解答:“磨刀不误砍柴工,再去磨磨刀。这种方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非常适用,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

新的学习动力。

3、应用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如,借鉴哲理督促聪明却懒惰的学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也需要新鲜血液。”用精妙之语,激励爱钻研的学生:“你比三十六计还多一计,你是我的自豪”。有效的评价能开启学生心灵,驰骋想象,学生智慧的火花会更加灿烂夺目,进而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说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生活处处皆数学,身边处处是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效开发校内资源,合理运用校外资源。

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插图,生活中的实例,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学习折扣、成数、税收、利息时,校外商场超市、田间地头、银行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堂。深入生活中去学习,课外资源的开发会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

7.四年级说课标,说教材 篇七

非常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一起谈论外研社看听学第一册教材。下面我即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课标。按课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我们是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所以四年级的学生应达到以下二级目标(分级目标):对继续学习英语有持续有兴趣。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

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要求,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级别要求。其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玩演视听;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功能和话题。就我们四年级下册教材来说具体内容包括《看听学》第一册41-80课的内容。

语言知识具体能做到:

1、了解单词的拼读规律,让学生知道要

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并且进一步强化音标学习。

2、能听、说、认读217个单词。并能听、说、读、写149个单词,并能简单运用。

3、能从新组合课本上46句重点句子,并且能够正确书写。语言技能

4、能背诵20课单数课的课文,扎实语感。

5、能熟练运用本学期重点句型祈使句,there be 句型,和含有can 的情态动词口头造句。

6、能理解并且运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进行简单的对话。

7、能唱8首英文歌。

8、能了解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情感态度方面,新课标指出二级应该达到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的使用学习策略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本册书的学习中,让学生根据已学音标提前预习单词就是很好的学习策略的体现。还有课堂上的课文表演,和搭档配合举例时刻体现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应用。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

此套教材语音地道、浅近、实用、有趣、图文并茂,编写体例新颖。以情景教学法为编写原则,充分想象小学生平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上课偷吃东西,迟到,穿爸爸妈妈

衣服扮演小大人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刻画个性鲜明的任务特点,如贪吃的Billy等。本书两课为一单元,单课为课文,双课为句型,以保证新的语言材料在实践中反复操练,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本套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2、教材编排内容结构及特点

下面是本册的知识树:一单一双为一个单元,单数课是课文,较多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双数课把单数课中的重点句型加以巩固练习。并且相接的几个单元会循环一个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够自如的运用一个知识点。41,42课,what is the time?及同义句what time is it?It is练习时间的问答。43,44课,练习人称的单复数与be动词的搭配,而45,46课,练习Give引出的祈使句,同时练习名词的单数如何变复数和主格相对应的宾格。47到50课练习there be 句型以及some 和any的用法。53到67课讲的情态动词can和祈使句。67课到80课贯穿现在进行时。由以上课本的编排和内容结构,可以体现出出本册书的四个特点:

1.全套教材按听、说、读、写顺序安排,实际运用英语 的技能训练重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这一点既是这套教材的特点,也是其教学目的所在,而且更是我们学习一种语言的目的所在。2.3L英语对话有情节,而且情节生动,人物有个性,个性鲜明,很容易吸引孩子,使他们感兴趣,并且继续学下去,探究下一课的内容。3.3L英语的插图生动活泼又简单明了,孩子们喜欢看,而且只要稍加引导,就能激起孩子们用英语表达图片的兴趣。4.3L英语语言简短实用,贴近生活,尤其是贴近孩子,孩子们易模仿,而且马上就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L53,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捉迷藏游戏,孩子们特别喜欢学,而且学完之后非常踊跃地尝试并运用。

3、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教学目标)

本学期安排了20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六周的复习时间。两个终结性评价活动(采用口语,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对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五个方面来让学生一步步向二级标准走近。具体让学生做到:

1、语音:

四年级上册把国际音标教给学生,让其能够单个的认读,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也就是本学期,逐步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拼读简单单词,并且知道单词和句子的重音,在日常会话中做到读音音调正确、自然、流畅。

五年级让学生能够达到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根

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

2、语法:

(1)本册让学生理解并且简单运用以下语法点:

1、简单的祈使句。

2、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3、There be 的用法。

4、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通过对话学习,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感知语法现象,并可适当提示,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2)(名词)

知道名词单、复数形式,和复数形式的一般变化,直接加s,了解加es的名词复数形式和特殊变化。(3)(代词)

人称代词(主格、宾格);物主代词(形容词性)。(4)(介词)

in on under behind near at 一些常见的介词用法。

3、话题:(不断滚动复现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呈现新知,不同阶段不同侧重。教师在学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学we are late for school,the school’s shut today。;问价钱how much are they;以及和how many的区别。家庭成员;寄信post letters for;问候语good morning。how are you及答语等贴近日常生活的句子。

4、词汇

本学期共有单词217个,其中四会单词149个。

三、说建议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词汇、会话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 1.词汇教学

单词教学不能是为了教单词而教单词,也不要让学生死记,要把它放到具体的对话(句子)中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第一次认识到单词,然后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根据音标以及发音规则拼读新词。接着再反过来,根据发音拼写出单词,这样就让学生先听读后拼写,根据认知规律高效的记单词。教师应力求在语言交流中教单词,用旧词联系新的语言,融会语言和词汇的教学。并且要时刻注意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多说多用已经学过的单词,通过具体教学措施实现本学期教学目标。

2、会话教学

会话教学可以采用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来进行。由于本书以对话形式为主的教材内容编排,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就大量的涉及会话教学。我们首先让学生从听音开始,整体感受到一个对话。然后逐句分析句子。通过领读给学生纠音,分组读以达到练习的作用。对于一些长句子我们还可以从重点单词开始组成词组,再由词组组成句子,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不解其意而失去兴趣的问题。角色扮演也是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首先要创设文本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从而更好的理解语言。`

2、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评价学生时,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以英语课上的读课文为例,针对部分好学生觉得自己能顺利读出课文就沾沾自喜,满足于现状,即使有个别单词发音不准也不在乎的现象。我为孩子们制定了具体的竞争性评价方法:

1、声音洪亮,语音语调正确好听,有情感给五分

2、朗读有一定的语音语调,发音基本准确的给四分。

3、课文基本能朗读下来,语音语调错误较多给三分。这样在强烈的竞争意识下,孩子们慢慢会改变错误的学习观念,同时拥有了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

我们知道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但作业的布置要多样化,作业评价要新颖。我有时分为A B C 三个等级.我还定期评选出优秀作业,让全班同学观看学习。

针对综合性评价,我主要以学生的模块测试、期中、期末成绩为参考,最后评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

总之,无论哪种评价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不断进步,从而较轻松的达到学习目标。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再利用:

1.深入挖掘教材,有效利用教材。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的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也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双数课学习时候可以鼓励孩子用我们学过的单词套新的举行造句练习比如give sb sth。另外充分利用教材的配套资料,比如视频资源,然后对其加工,渗透到课件中,使课堂更具有灵活性和视觉冲击力。配套练习册的合理使用,也可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同时将课

堂知识得到延伸。2.增加直观教具和实物教学,讲到sandwich那课,就直接拿块三明治,用包裹包好,创设真实的语境。讲到Sue 给妈妈寄信,就拿几封信到课堂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3.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找到更多的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每周可抽出5--10分钟的时间,精挑精选那些经典英文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我们还可以号召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切英语资源。如广告语、家用电器使用说明、公共标志语、商店挂牌经典英文台词等。总而言之,英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发现它,并有效运用。相信学生的英语素养一定会在点点滴滴中得到提高。

8.2012说课标说教材稿子 篇八

今天我的说课标说教材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意图编写体例、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这六个方面进行讲述。

首先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总的课程目标是这门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根据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本课程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经线,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线,经纬交织、科学设计。

其中我与他人关系分为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三部分。今天我就来重点分析权利与义务这一块的内容。权利与义务需要学生达成的目标是:第一,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第二,掌握与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法律知识,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具体要求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隐私不受侵犯;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法律能够保护公民的财产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

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初中生,面临着不断扩展的生活,他们在与与别人打交道过程中,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做一名负责人的公民,所以说不断扩展的生活课程建构的基础,使学生成为负责的人,帮助学生最终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

编排体例:本课程的编排体例是这样的,每课有框、框下设目,每个单元由若干课组成。每个单元都有主题探究,它主要是为了揭示本单元的主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及成果进行建议。每一课下设引言部分,它或者列举事例、或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始新课的学习。每课的字体分为宋体和楷体两部分,正文使用宋体,虚线框里的材料或问题及相关链接等辅助材料使用楷体。辅助材料包括资料卡、相关链接和名人名言等,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图,做到图文并茂,吸引学生注意。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八年级(下册)教材的具体结构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崇尚公平”“我们维护正义”。第一单元权利与义务是贯穿本册书的概念和主题,它统领全册,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单元主题探究为“探究权利义务 展示学习成果”,本单元分为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和我们应尽的义务两课。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下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两个框题,第二课下设公民的义务和忠实履行义务两框,每个框题一般是一课时完成。

接下来,我们具体谈一谈解析每课的教材内容。第一课即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由“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确认,保障权利”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我们国家的性质、人民的地位,法律确认保障我们的权利等内容。第一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要讲述我们的国家性质,人民的地位。第二目:“法律确认,保障权利”。主要介绍有关权利和权利保障体制的基本知识。首先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情景引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接着,教材分析了什么是公民的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接着又分析人民和公民的区别(此处是难点,也是考试经常考的内容)由于公民和人民不同,他们享有的权利也是不同的。然后,从小寒的权利未能实现的案例,引出权利需要保障,特别是法律保障的内容,进一步点明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来保障公民的权利,使其得以实现。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由“公民权利的广泛性”“正确行使权利”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以及怎样正确行使权利等内容。第一目:“公民权利的广泛性”。主要探讨公民权利的广泛性。从分析田甜享有的权利开始,告诉学生我们在生活中享有许多权利,进一步引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分为几类,从这几类看出,公民的权利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接着,说明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第二目:“正确行使权利”。主要探讨怎样正确行使权利,有哪些具体要求。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本课包含“公民的义务”“忠实履行义务”两框,第一框:“公民的义务”。由“我们的法定义务”“我们的道德义务”两目组成。第一目:“我们的法定义务”。主要研究法定义务的含义及其内容,即分析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第二目:“我们的道德义务”。主要探讨什么是道德义务,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联系是什么,道德义务的内容。

(2)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由“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三目组成,分别介绍了忠实履行义务的三个要求。

第一目:“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主要探讨忠实履行义务的行为要求一:积极去做法律鼓励做的行为。第二目:“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主要探讨行为要求二:必须去做法律要求做的。第三目:“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主要探讨行为要求三:坚决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教学建议

这里介绍了四个方面,分别是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强化实践,学以致用。

这几个方面是有联系的。首先是自主学习,要想做到自己主动学习,那么所学的内容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或是学生认为对自己很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课上可以多讲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用画画等各种方式表达所学内容,或者排演小品等。所学的内容要使之活动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体验,丰富所学。活动内容化,课堂容量有限,教师要使课上的每个活动都是紧紧结合课程内容,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教材的把握。

评价建议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应该是单一的,对于政治课程尤其如此。我们可以采用测验、小组合作探究、生活实践、成长记录本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像这个成长记录本,每天记下自己的进步,自己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标要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

上一篇:大事记的写作现状及编撰原则下一篇:文化融入茶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