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考的议论文作文

2024-10-08

关于思考的议论文作文(精选4篇)

1.关于思考的议论文作文 篇一

一.作文是写读结合的, 而不是分离教学的

写作文就好比游泳, 你即使把游泳常识和方法背得滚瓜烂熟, 可下到水里还是要出洋相。学游泳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到水里训练, 到了一定时候你自然就可以在水里纵横自如了。写作文仅靠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必须通过自己在写作实践中去认识和感悟写作原理。只有经过自己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把客观事物认识清楚了, 才有可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 从而发展成为能力。

作文是写读结合的, 而不是分离的。在教学中, 要彻底打破单一的读写教学, 将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坚持读为基础, 从读通到读懂, 由读懂到悟写, 由悟写到运思, 由运思到会写, 即“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这样就有效打通了读和写的关节, 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

二.作文是写出来的, 而不是讲出来的

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 写起作文来却干巴巴的。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作文是练出来的, 而不是讲出来的。也就是不能将语言信号转化为文字信号。

想写好作文, 非得打破语言信号转化为文字信号的障碍不可。打通这种障碍就得经常不断地练笔, 让学生在不断练笔的同时, 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心”。

作文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写作兴趣, 同时注重系统训练, 让学生在写中学写、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说, 天才只是一种状态。很多写手喜欢让人认为他天生一分才气, 掩盖其所下的功夫, 更不承认被严酷地训练过。写作才能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集学问之大成者, 均离不开这种严酷的训练, 但训练要有度, 度即真理。其一, 训练须是科学而生动的;其二, 接受训练者甘于被训练。

笔者认为, 在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时, 一套科学的写作训练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第一要注重渐进性;第二要注重整体性;第三要注重个性。

三.作文是改出来的, 而不是一次性写出来的

从古到今, 凡在写作上有成就的, 除在“写”上下功夫外, 还特别注意在“改”上下功夫。鲁迅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说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鲁迅曾给《北斗》杂志写过一封信, 一再坚决主张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必须反复看几遍, 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他自己也身体力行, 几乎每一篇都数易其稿。托尔斯泰对自己的作品也是一次次的或精心修改或推翻重来, 一部《复活》就改了六次之多。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改了六稿, 最后病倒在修改书桌上, 再也没有起来……

总之, 无论是从主体、客体、受体、载体来说, 修改文章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再创作的过程, 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 应该注重修改, 加强修改的训练与指导。让学生在一次一次修改中提升作文质量, 提高作文水平。

四.作文有可循的规律, 没有可套的公式

作文有可循的规律, 但没有可套的公式。

我们知道, 一篇好文章都有其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方法”。笔者提倡“活法”反对“死法”, 更希望创出“新”法。文有法而无定法。有“法”灵活运用, 方能进入“无定法”的境界。好“法”常使人柳暗花明, 豁然开朗。达尔文有这么一句至理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笔者认为作文的“法宝”就是得意之处就多写几笔, 写不出来的地方就少写或暂时不写。

作文时应该“忘掉”所谓的作文理论, 开动脑筋放开手脚自由驰骋, 把文章写“开”, 把笔头写“顺”, 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五.作文只有优劣之分, 没有对错之别

所谓对错, 在一定的意义上它具有相对的绝对性, 而优劣就不同, 它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生活中往往用对错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等, 用优劣来说某个产品等。那作文呢?笔者认为, 没有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只要会说话, 只要有情感, 都会写作文。写作文就是瞄准一个方向, 端起我们的情感之水一泼———一篇作文就成了。所以, 写作文是一个视野、情商和思维的问题。

2.关于“作文亮点”的教学思考 篇二

本文拟选12个“作文亮点”,介绍它们的写作意义与打造方法,恭请方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思想深刻。思想深刻,既是作者卓越才识的体现,也是作者辩证思维的表现。思想深刻,在于作者能察他人之不能察,悟他人之不能悟,思他人之未曾思,言他人之未能言。作者对问题的分析、判断、提取、立论有独到的眼光,有别致而正确的认知。有一个作文题要求学生探究成功的原因,不少学生立意为“成功来自勤奋”或“成功来自机遇”,只有一个学生立意为“成功来自对生活的爱”。这篇作文立意高人一筹——因为对生活之爱而勤奋、而抓住机遇,获得满分。像这样使文章思想深刻的方法还有:如“小中求大”、“平中求奇”、“反思现实”、“反观历史”、“反唱话题”、“反批权威”、“反论常理”等。

(二)大气磅礴。“文以气为主”,中国的古文大家都追求文章的大气。庄子文汪洋恣肆,孟子文雄辩滔滔,贾谊文气势磅礴,让人读后有境界开阔、痛快淋漓之感。中学生作文如能写出一点这样的大气,便易于打动阅卷老师,易于获得高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这种大气之文呢?关键在于抓住一个“大”字,可以选择国际国内大题材(如“南奥塞梯战争”),可以揭示人生灵魂大主题(如“问灵魂”),可以展示穿越时空大境界(“长城从远古走来”),可以表现超越常人大智慧(如“大隐隐于市”),可以颂扬英雄壮烈大精神(如“地震中的英雄”)。抒写这些大题材、大主题、大境界、大智慧、大精神,往往便于写出大气磅礴的作文来。

(三)感情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情感是碰撞出读者心灵火花的电石,作者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获得共鸣。在阅卷场上,你的作文若能让阅卷老师溢出眼眶中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那么,怎样才能以情动人呢?首先,作者必须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要写好文章,必须关心时代,投身社会,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同时,观察外物时,要注意调动多种心理功能进行体验;深入感受时,要展开联想与想象,把情感充分激发起来。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其二,情感既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高度提炼。尽管具备生活味的情感才能打动人,但决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态的情感就一定能打动人。一篇表达肤浅的粗糙的情感作文,是无法打动人的;所以,面对欢乐、痛苦、感激、悔恨、自责、歉疚、感恩等带原始性情感的材料,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与提炼,使其更具真实性与典型性。

(四)选材别致。如果选择上好的特殊的面料做衣裳,做出来的衣裳就别致、美观。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应该选择别致的材料,要“避同求异,创新为先”。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因为人云亦云而缺少新意。选材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选取那些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如别人不太关心的动物(中考满分作文《猎豹之死》)、植物(高考满分作文《黄山松,我爱你》)、建筑物(竞赛作文《风雨黄鹤楼》)、山水自然物(竞赛作文《苏中第一山》)、人工制作物(《风筝》)、艺术品(高考满分作文《屹立的拉奥孔》)以及饮食物(中考满分作文《红桥羊肉》)。如此选材需要慧眼识珠的识见,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以写故事新编为例,应避开项羽、关羽、周瑜、李白、苏轼、谭嗣同等中学生作文中的“常客”,尽量选一些中学生没有写过的“新面孔”,如韩信、庞统、辛弃疾、曾国藩、大刀王五等。

(五)文化丰富。考试作文如果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容易使阅卷老师为之一震。这样的作文可以称为“文化作文”,类似于散文中的“文化散文”。文化作文按其内含文化底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五大类。写文化作文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与审视题材。看炊烟,感觉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看黄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物象,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都是典型的文化意象,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具有象征性,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定俗成的文化喻指。中学生可用引用经典诗词、化用经典诗文、融入文化典籍、引进文化名人等方法以丰富自己作文中的文化内容。

(六)标题亮丽。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要自拟题目。所谓题目,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题”解释为“额”,额,是人的面部最高的、面积最大的显著部分;目,即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拟题应遵循下列原则:精练而贴切,角度适宜,范围适度;简洁而醒目,一语中的,要言不烦;警策而新颖,不落窠臼,别致惊人。如何使得标题亮丽呢?下面根据高考满分作文介绍几种类型:1.借用著作名称,如“春风沉醉的晚上”、“守望精神的麦田”;2.引用诗歌名句,如“美,当诗意地栖居”、“掀起你的盖头来”;3.组合陌生词语,如“贝壳·划痕·记忆”;4.展现矛盾悬念,如“没有翅膀的飞翔”、“蒙着黑纱的幸福”、“最宽广的孤独”;5.洋溢浓烈情感,如“我为雷锋哭三场”;6.表现哲学原理,如“水到绝境是飞瀑”。这些作文题亮丽精致,不看内容,单看题目就觉得不同凡响,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七)开篇诱人。元朝的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可以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拨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练而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遵循下列原则:要点题,明点、暗点都行;要新颖,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阅读兴趣;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考试作文尤其要入题快,要迅速表现文章内容,“过场”不能太长。议论文要尽快进入说理,记叙文要像电影一样“早点开演”,“缩万里于尺幅,摄百态于笔端”。

(八)结尾精致。结尾是文章结构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能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效。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明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余味、耐咀嚼。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这样的结尾不仅为文章增光添彩,而且耐人寻味,让读者读完文章难以释怀,让评卷老师爱不释手。可以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可以展开想象,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可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亲切,朴实自然。当然,也应该尽可能照应开头与标题,使结构圆合,前后呼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九)彩线串珠。即将进入作文主体视野的描写对象,无论是人、事、物、理,都应该有内在的客观规律存在。线索,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律把所要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有机整体的载体。线索当然要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当然要有利于文章内容的展开,有利于文章中心意思的表达。写作文要注意正确运用线索,下笔之前要想清楚,动笔之时要写正确,修改之时要弄明白,以使文章条理清晰,线索分明。中学生作文可以用某一事物、某一事情、某一感情或某一语句作为贯串全文材料的的线索,给人“形散神不散”之感。

(十)意象传神。意象,就是作者把主观倾向与思想感情寓于客观事物或事件的形象。固然,作者的情、思、理可以直接通过议论来表达,但远不如意象的表达效果好。因为“形象大于思考”,意象承载思想、感情的能力远远大于判断、推理、证明等思维方法。作者借助联想与想象,通过具体的物象的状摹,表现抽象的情、思、理,能使读者产生更为和谐的感情共鸣,能给读者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能使文章主旨深远,寓意深刻。进而让人深省,使人深味,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作文中意象用得好,写得传神,能创造美丽动人的画面。一则传神的意象,像一盏明灯,照亮全篇;几则传神的意象,就像几盏明灯前后遥相呼应,辉煌全篇。在意象使用方面,中学生作文可以做到如下几点:用意象在篇首开启下文,用意象在结尾处蕴藉感情,用意象在叙事高潮中推波助澜,用意象在叙事转折处改变情节,用意象在思维探讨时确定方向,用意象在议论抒情中示现渲染等等。

(十一)行文跌宕。这是作文行文过程的艺术处理:并非一马平川,而是盘马弯弓;并非一湖平水,而是波澜起伏。就像观赏高山一样,人们对文章有一种共同的审美需求——不喜平。为什么?“平”则“直”,“直”则“板”,“板”则“无惊无喜,无趣无味”。游山者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阅卷老师喜欢的则是旋绕于考生笔下的腾挪跌宕。写议论文,议论过程可以从现象呈现到原因揭示;论说范围可以由小到大。写记叙文,情节安排可以从设悬到释念,从蓄势到突转;文势运作可以抑扬多变,张弛相间。如此跌宕行文,能增强艺术性,感染读者。

(十二)文采斐然。对于考试作文,南师大何永康教授曾经幽默地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中学生如能在考试中熟练地“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他们会在心里说:“这么好的文采,准是一个高才生!”“驾驭语言能力强,高一点给分!”如何使得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呢?1.在形象描摹中飘逸诗情画意;2.在用词选字中表现传神魅力;3.在句式灵活中营造灿烂文采;4.在大胆想象中增强语言魅力;6.在行文表达中融入警句格言;7.在口语表达中介入幽默情趣。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试错理论”与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背面敷粉”的观点,从病文入手,设置四道升格过程。(见下图)

第一,通过“病文呈现”让考生“视错”;第二,通过“病理诊断”让考生“知错”;第三通过“升格思路”让考生“改错”;第四,通过“升格文章”让考生“防错”。这样,引导考生“视错”、“知错”、“改错”、“防错”,历阶而上;从反面“强化”(警示、否定、修正)错误,易于达到“以反显正”的目的,其攀登成功的机率和效果远远高于“以正显正”。

3.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三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个性化的教学至关重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将实际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能力。首先,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其个性和能力等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多的应该以启发和引导为主,给学生更多的权利和自由,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去探索和思考。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放手太大的话,学生可能会丧失学习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如何努力,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则应该以基础教学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出现,给予学生积极而有效的帮助。这样学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此外,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和想法等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切不可用完全僵化固定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而是应该以灵活的方法进行教学。举个例子来讲,在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行文,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分地干预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做到我手写我心。此外,作文是学生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只有真正的感情才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教师要让学生多从生活中感悟,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

二、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如果所有的学生的作文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那么作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教师应该明确地认识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释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明确地认识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只是打基础,这个时期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作文,和学生一起探索作文的世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有思考的空间,有更多的选择。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作业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举个例子来讲,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不给学生明确的题目,而是可以先给学生一个大概的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最想要写的题目。在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不知道应该如何拟提,如何选择文章的中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怎么做。而后再真正地将所有的选择的权利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去选择和操作。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几个形象,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童话故事。这样的要求比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由地发挥。这样一来,学生的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想象的条件,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三、将生活和写作连接起来

写作离不开生活,只有将生活和写作真正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地锻炼好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的可能。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够死板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的“写作公式”,而是应该灵活多变,引导学生将生活和写作结合起来。比如,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作文比赛,主题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和写作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此外,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提一些关于生活中的事情,并且详细地分析这些事情比较适合什么样的写作主题,在写作的时候又应该怎样运用这些事情。这些分析和示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写作和生活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既需要考虑到当前学生的能力发展,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学生以后的能力发展情况。当前的教育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日后的发展当作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的可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新龙.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113.

4.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四

一、影响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因素

在高中阶段影响学生作文课程教学的因素较多,而在诸多因素中,教师教学方面、学生写作方面、作文资源方面等,都是影响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对于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对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教学方面因素。在高中的作文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教学是为了高考进行的,而忽视了作文教学本身的价值所在,事实上,作文教学就是培养人才,而现实中的中小学作文文体的基本方向不正确,教学中相关作文的写作能力培养缺乏,原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语文特级教师王晓春指出:“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地培养人才。为了应付考试,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味地引导学生用好词、好句,导致许多学生的作文词句夸张、内容空洞、情感虚假,缺少开放的思想、人文历史及科学精神。”而这也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同时,教师在学生作文的批阅中也仅停留于读者的角度进行作文评析,而并没有把学生的作文写作深度、存在问题、文章优劣等进行揭示,特别是部分完任务式的学生作文,一贯使用固有的模式,作文没有文采,文章的思想内涵缺失,实际上也就没有了写作的意义,对于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关注。

(二)学生写作方面因素。这是影响作文教学的主要因素,而作文的完成是要由学生自觉地实施。学生的作文基础积淀、词汇的积累与应用、文体常识的学习、写作兴趣的强弱、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因素。作文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完成一篇作文,事实上是学生在完成一件有思想、有内涵、有语言的文化事件,尤其是学生在议论文中说理的过程、引用的证据激昂的语言情感等,这都是学生形成自己写作风格和特有作文风采的重要内容。学生也应在写作的兴趣、词汇的积累与运用、作文的整体构思等方面强化训练,并提高自己的作文审题、构思、选材、行文的速度等方面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作文资源方面因素。《新课标》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去开发、积极利用。”而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同样具有充足的作文教学资源,而充分利用这些作文资源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作文素材、范文案例、写作技巧与方法解读、网络作文资源等。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在高考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对于作文的资源利用率较低,诸多作文资源学生也只是泛泛的阅读而已,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解读,并应用与写作实践,而这些就需要学生自己强化写作能力训练,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以便行文富有深度与思想,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

(一)注重作文素材积累,强化作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与方法。高中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生是否提笔无话可说就是由学生的素材积累决定的,而在作文课程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作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注重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并从学生作文的审题、构思、行文等方面着手,针对性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技巧与方法,面对任何作文题目都能做到得心应手的完成作文。

(二)强化作文训练,提高写作水平。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针对性的作文训练至关重要,并从学生平时的写作中逐渐提升,关注学生的作文课程教学及其作文作业的完成,有条件可以让学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作文写作水平,以适应高考及以后工作的需要,而写作事实上也是以后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因而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不容忽视。

(三)充分利用作文资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在当前网络非常普及的信息化背景下,作文的网络资源与传媒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有效利用这些网络作文资源与杂志书本资源,强化自己的阅读能力,加强写作素材积累,在阅读中受到美文的熏陶,在与作家的交流中获得写作的技巧与灵感,把握生活点点滴滴,书写朴素的生活乐趣,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注重作文素材积累,强化作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强化作文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娜,王鹤冰,单志艳.特级教师王晓春谈作文教学[EB/OL].http://www.bsdsz.cn/yuwen/ReadNews.asp?NewsID=309,2009-3-24.

[2]施佳佳.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5,(4).

[3]蒋秀琴.以日记为载体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5,(4).

上一篇:婚宴答谢宴简短致辞下一篇:修辞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