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2025-01-10

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精选13篇)

1.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兄弟乡镇:

首先我代表xxxx镇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及兄弟乡镇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xx镇是xx西大门,xx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全镇幅员面积14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57个组,2.3万余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健全组织作保障,以移民迁建为契机,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建管并重为措施,在镇财政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挖掘内力、吸引外力,大举全镇之力,艰苦创业,穷干、苦干、拼命干,全力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下面我就xxxx小城镇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以移民迁建为契机,精心设计完善镇区规划。

自20xx年,我镇紧抓移民迁建契机,完善了xxxx总体规划和xxxx移民迁建性详规。新集镇近期规划人口7000人;规划用地1.2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建设大道为商贸功能的“一带二脉四区”基本骨架,一带即:建设大道沿线的公共服务带;“二脉”即:以垂直于等高线的两个大型步行梯道(1号和2号梯道),“四区”即:通过自然山体和道路的围合,结合功能片区和参考道路边线将整个规划区域划分为“四区”,为教学区,东部居住片区,北部居住区,集中办公区。

二、挖内力、吸外力,努力完善集镇功能。

一是强力推进招商项目乌江大酒店、生态停车场、生态广场工程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二是实施招商引资启动艾坝新农村建设项目,现已进入实施阶段;三是整合资源,切实推进中学旁高山异地移民及地灾避险搬迁点基础设施工程,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40户178人已有35户居民已开始建房。同时我镇拟扩容中学旁高山异地移民及地灾避险搬迁点工程已进入筹备阶段。四是协调争取县交委投资1500万元修建xxxx三级客运站,现正进行基础开挖。五是逐步实施新集镇风貌改造。为了打造xxxx成为xx后花园和国际旅游目的地,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逐步进行新镇房屋风貌改造。目前拟投资200万元对燕子岩至镇政府段138户1.5万平方米的建筑进行风貌改造。

三、加强管理,美化、净化、亮化集镇。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环卫队伍,每年出资40万元,聘请了22名环卫工人,每天定时对镇区进行清扫,确保镇区清洁、卫生;二是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两名副职任副组长,城建办、安办、文化服务中心人员组成的城管大队,负责镇区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共拆除违章建筑15处,叫停违章建筑56处;三是加强镇区绿化工作,自新集镇建成以来,共移栽大树1700余棵,新增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四是安装集镇路灯495盏;五是与镇区各单位、各居民户和营业户签订环境卫生承包责任状,对镇区以及各主要道路实行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包公共实施完好、包下水道排水畅通、包环境的门前“六包”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加强经常性工作,做到整个镇区美化、净化、亮化,面貌焕然一新。

2.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篇二

一、大丰区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近5年来,盐城市大丰区积极策应国家、省、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健全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截至目前,城镇化率达58.25%。

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累计投入编制经费8000多万元,编制各类城乡规划,拓展发展空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实施。编制完成了城市色彩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等专项规划。各镇已完成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并获批准实施。

城市形象大幅提升。累计投资295.6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300多项,顺利完成区划调整工作。南翔大道、五一大道、健康路改造等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奥体中心、全民健身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档案馆等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西郊生态风貌区、东方湿地公园、银杏湖公园、幸福湖公园、五一河公园、团结河公园、常新公园等十大城市公园建成开放,城区绿化覆盖率36.3%,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一是征收拆迁扎实推进。全区完成征收拆迁8068户,拆除面积168万平方米。先后完成了育红小区西侧、原市政府地块、大四河风光带沿线改造等地段的房屋征收拆迁,实施旧城改造,提升居民居住和生活质量。二是住房保障惠及民生。着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形成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和住房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4386套212.42万平方米,让2万多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三是民生工程加快实施。鸿基汇金购物广场改造工程、幸福菜场、城西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完成,后街小巷实现黑色化全覆盖。在盐城首家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开通盐丰公交。

镇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各镇区完成集镇“六个一”(一条园林式街道、一个住宅小区、一块街头绿地、一幢标志性建筑、一条精品水景、改造一条老街道)和绿化“五个一”(新建一条林荫大道、一条园林式道路、一条河滨绿化带、一块森林公共绿化、一个街头游园)工程建设项目366项。城乡统筹深入推进,深入开展镇村环境整治,新建镇级污水管道130公里。全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村实施新村庄、新产业、党群服务中心等项目339个。全面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现基础设施全到位、队伍网络全覆盖、长效机制全建成,村庄环境整治、城市环境整治、“清洁乡村”行动通过省、市考核验收。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规划建设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城市建设的精品工程还不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足。城东新区、高新技术区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虽然高楼林立,但商场、菜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够配套,需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

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够。集镇基础设施投入不多,集镇形象提升速度还需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整体档次不高,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备,人口向社区聚集难度较大,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繁重。

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大。由于近年来,受房地产大气候的影响,该区城建土地招商和集镇土地招商乏力,城建资金来源渠道不宽,大多数依靠融资平台融资。目前市场运作的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较大。资金缺乏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该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瓶颈之一。

保障体制需进一步健全。实现城乡居民平等就业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全面建立,新进城人员就业保障政策仍不完善。城镇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不够、制度规定不够到位,城市和集镇社区参与物业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城镇居民缺乏“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观念,法规意识、自律意识、监督意识、文明意识还不够强,城市文明风尚还需进一步形成。

三、加强城市工作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思考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做好下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我们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把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转化为做好城市工作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大丰城市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彰显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服务,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现更大突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海滨城市的目标,加快中心城市区建设,通过规划引领,集中组团发展,集中力量向东发展,策应大丰港沿海开发,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与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大丰新形象,提升大丰城市景观格调。按照现代商业都市标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商业、文化、休闲、旅游等设施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分区,不断提升高端商务、现代商贸、信息服务、创意创新等都市服务功能,强化中心城市区域性科技文化、经济金融中心地位。统筹城市中心城区改造,加快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提高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信等保障能力。

提升国际化、绿色化水平。围绕国际化城市目标,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强化老城区的商业中心职能,引导公共设施向“幸福路”城市发展轴线集聚,促进空间集约发展;积极建设城东新区的新商务、行政、文化中心,引导产业向疏港大道发展轴线集聚。推进港区职住平衡,建设宜居海港新城,打造成大丰港区重要的生活后勤基地、公共服务核心。积极发展“海绵城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在城市规划上注重彰显“麋鹿故乡、湿地之都、黄海港城、上海飞地”四张名片,城市主要街路、地标建筑、园林小品、景观雕塑等突出麋鹿文化、湿地文化、知青文化、古盐文化,建设水绿风韵现代海滨城市。追求现代风格,实施杰出建筑和公共艺术精品计划,对城市整体风格、重点区域景观和主要街路沿线建筑造型、色彩、高度、广告设置等进行严格控制,打造地标性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加强建筑立面、形态、色彩等方面创作,深化城市细节设计,注重“现代·典雅”的城市色彩,精细管理“城市家具”,推动都市旅游、会展经济发展,全力接轨上海、服务上海,增强城市吸引力。

提升城市规划标准。树立全域规划理念,注重引进国内外顶尖设计机构参与规划编制,突出水绿秀美、宜居宜业宜游、生态阳光的城市个性。高标准制定分区性规划、专项规划、控详规划,按照国际化的要求规划建设城市。坚持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密切衔接,地下规划与地上规划统筹推进。加快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一体化,全面提升城市顶层设计水平。严格落实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设施配套、建筑风格、楼体色彩、天际线、建筑体量、停车泊位等方面规划与设计。严禁随意变更规划,把握好项目的立项、论证、设计、审查、审批五个重点环节,确保所有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严肃执法监督,明确各监管部门责任分工,依法处理未批先建、擅自更改建设密度、占用公共绿地、改变建筑造型色彩、提高容积率等违规违建行为,维护规划权威。

完善城市功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城市建设具体行动中,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满足群众需求。健全完善城市各片区商贸商务、行政办公、康居服务、文教体卫、交通设施等功能。倡导城市修补,对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修补、出新;对城市道路标识标线出新。加快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为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提供依据。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计划实施老城区大华路(东宁路至康平路)和东风小区片区,工农西路及双拥路片区“海绵城市”试点项目。新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在项目规划评审时提出,提前设计。分期分批在城东新区菜场、港区日月湖大道、高新区碧桂园二期、集聚区西郊公园和荣润房地产项目等处片区实施“海绵城市”项目。部分项目审查确定后将按程序进行相关控源截污及“海绵城市”的专题设计、招标工作。

推进产城融合。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将城市发展与产业、创业有机结合,加速人气集聚。住建、发改、经信、国土、交通等专业部门应加强衔接,从全区宏观调控产业布局,合理利用各区园优势,推动特色发展。通过规划引领、产业互补、交通一体化,加快产城融合步伐。二是引导产业发展。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主城区重点发展三产服务业;城东新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高新技术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软件产业;港区、港城重点发展临港产业。针对开发区、高新区、港区大量产业工人集聚产生的“吃、住、行、教、卫、娱”等需求,配套城市功能,深度做好产城融合文章。三是加快房地产去库存。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的总体思路,在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供给侧改革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大丰实际,出台促进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房地产去库存的实施办法,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去库存、稳增长、促销售。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加大新政宣传力度,严格控制房地产库存量较大、去化周期较长地区的土地供应。旧城改造、棚改推行货币化安置,针对非住宅库存量大的问题,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去库存。四是加快园区和集镇融合发展。通过规划调控、产业带动、市场引导、行政推动,积极稳妥推进园区和集镇融合发展。合理推动园镇一体化、功能片区化发展,选取合适的集镇作为片区中心镇,推进区镇合一,将片区中心镇作为园区未来发展空间,与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推动产镇融合发展。推进主城区周边镇新丰镇融入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创新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促进开发区、园区和行政区融合发展,推动西团镇与经济开发区、三龙镇与港区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区、园、镇合一管理体制,推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强化城市管理。一是整治经营秩序。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和“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的要求,重点加强主要道路、后街小巷、校园周边等占道经营集中区域和高发时段的整治、巡查和管理。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依法取缔流动占道经营摊点,查纠出店经营行为,清理移动广告牌。开展露天烧烤集中整治行动,净化城市空气。二是整治交通秩序。一方面对违规占道、逆向停车的行为,严肃查处到位。另一方面规范停车秩序。科学设置城市停车位,加快立体式停车场建设,增设单位庭院开放式停车位,下大力气解决停车乱、停车难等问题。合理规划路内停车区域及泊位标线,规范停车秩序。三是强化建筑工地管理,控制扬尘,推进绿色施工。在市区范围内的建筑工地围挡高度必须达2米以上,主要通道和施工场地必须“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必须设置门卫值班室、洗车台、标准沉淀池和高压冲洗设施。风力在5级以上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根据实际对工地采取洒水等防尘措施,停止房屋拆除工程等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在靠近居民小区、学校等人口密集的施工工地,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降低施工噪音,做到不扰民。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砂、石等散体物料时,采用具有密闭车厢的运输车辆。四是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老的违法建设必须逐步拆除,新的违法建设必须坚决遏制。建立违法建设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在主流媒体公布举报方式和举报电话,调动群众举报违法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执法部门加大查处和拆违力度,达到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五是完善长效管理制度。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巡查考核力度,继续推行河道长、路道长制度,完善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城市道路综合巡查,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无缝隙、常态化。

打造特色小城镇。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城乡规划理念,合理确定城镇村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推动增量扩张性规划向存量调整性规划转变。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增强规划对城市、城镇、农村新型社区的空间发展和布局的引导,落实城乡统筹相关规划,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发展。着力发展新丰、刘庄、南阳3个重点中心镇,差异化推动三龙、西团、白驹、草堰、小海、万盈、草庙、大桥8个一般镇特色化发展。

推进美丽乡村、康居乡村建设。按照“全面整治提升、打造宜居乡村、实施长效管理”,扎实推进城乡统筹试点镇村建设,加大美丽乡村、康居乡村创建力度,实现省级生态镇全覆盖,努力争创国家级生态镇,让乡村留得住“乡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恒北村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为示范,实现居家养老、便民服务、医疗保障全覆盖,一产三产融合发展,旅游、电商等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村庄居民点建设工程,分类引导“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村庄建设,有序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为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把规划延伸到农村。对各镇、村的规模、发展布局、功能定位、资源配置进行深入研究,使各镇、村的功能定位准确,互为补充,规模适当,避免重复建设,使全区的城镇在规模、功能、资源配置协调统一,形成全区城镇体系一体化。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乡村道路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供水、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创新机制体制,将城乡居民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把城乡分设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制度合一、服务衔接、功能配套”的保障体系。加快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解决农民进城后的户籍落户、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3.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篇三

从我们对粤东和粤北农村的调研看,首先,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人均经费太少,按目前的标准,农村小学100人以下的学校,每学期总经费2.75万元;旧校改造基金申请成功能得到20万元,这20万元在粤北只能改建200平米的课室(三间);在校住宿的学生不收住宿费,但学校开支增加了;教师编制和岗位不合理,教师年纪大、补充新教师难,教师评上职称难,即使评上了要被聘上也得等20~30年;山区教学点合并带来交通和安全问题;教师的培训较难。建议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清查,制订措施解决。这不仅是解决民生问题,也是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也为实现“两个率先”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的有关政策要作调整: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造成农村孩子考取全日制本科大学的比例低于城市孩子。应调整政策,争取让农村的孩子在上不了高等院校的情况下,能考上中职或技工等学校,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人才的需求看也应这么做。建议:(1)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在中考和高考中未能升学的农民子女,实施免费中职和技工教育政策。学费、实验费、住宿费全免,特困生的生活费给予补贴。(2)未能升入中职、技校的,根据人社厅的文件实施培训补贴,规定人均一次补1400元,仅限一次。然而,对农民工应是全员技能培训政策,一个人一生不止一次性做某一项工种的工作,可以转换不同工作,因此,可以给予一次以上的培训补贴费,即可以申请两次。

【城镇化建设要抓好发展和生态保护】

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任务,在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做好城镇化的规划。应按中共十八大提出的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要求做好城镇化规划,这种优势提升的城镇化规划,包括优选的生产方式、优质的生活方式,包括人的素质的提高。

第二,重视可持续发展。只有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稳步提高城镇人口的收入;有了稳定增长的收入,才能增强城镇人口的消费能力,从而达成内需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作用。城镇化的发展应该是其自身的这种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借外来优势作为动力的发展。

第三,保护生态极为重要。应继承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既不偏执于“自然中心主义”,也不偏執于“人类中心主义”。农村的生态保护,是原生态的保护——地表上的土壤、植被、水系,原生态的是最好的——而不是破坏原生态后造的人工景观。

第四,保护好耕地。在农村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把耕地用来盖住房、建工厂。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推倒农民村居和破坏耕地,盖起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如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失去了提供粮食安全的耕地,那样的城镇化结果也是保不住的。

第五,保护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传统,农村的民居建筑、民俗文化等,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应活态保护下来,这对于凝聚人心、联系海外华人、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xx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篇四

00年00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根据会议议程安排,下面,我结合xx镇小城镇建设实际,作简要工作汇报如下:

我镇位于xx县城00公里处,总面积00平方公里,全镇辖00个行政村,0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00户00万人。城镇区面积00平方公里,总人口00万,城镇常住人口00万人。按照总体规划预计到00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0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将达到00万人。由于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xx镇的小城镇00年曾被00爱委会和文明办表彰为创建“花园式单位”先进集体,并被列为乡镇建设重点示范镇。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三月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城建提县”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以健全组织作保障,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建管并重为措施,在镇财政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挖掘内力、吸引外力,大举全镇之力,全力实施“一规、三场、两厅、一街、一配套”工程建设。目前,有关各项工作,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其中,小城镇新一期规划正在修编,0000正在紧张施工,镇区干道硬化铺油、安装路灯,林带绿化综合配套,农贸市场陆续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整体提高,整个镇区美化、净化、亮化,面貌焕然一新。

一、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重点抓好了“一规、三场、两厅、一街、一配套”建设。

一 规:即按照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标准,对镇区规划重新进行修编,制定xx镇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依托地域面积大,交通便利的条件,把镇区建设与镇工业园区统筹考虑,“三位一体”连接发展。

三 场:即结合镇区居民活动无场所、农产品交易不规范,生活垃圾乱堆放的实际,完善和新修了文化活动广场、农贸交易市场和垃圾转运站;

两 厅:即新建一座主要集综合治理中心、司法所、武装部、计生服务站、劳动保障所和群众事务代办中心等社会事业为一体的行政综合服务大厅;一座以农林牧各站所为一体的涉农综合服务大厅,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行政效率;

一街道:以镇区主干道为基础,对主干道和分支干道两边的路面进行平整、硬化铺油、安装路灯、对林带进行归整,种植苗木;

一配套:即成立小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抽掉专人组成各类(卫生清洁队、00社区服务队、抗震安居房施工队、园林绿化队等)工作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服务。

当前,城镇区内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各项服务功能正在逐步提高。镇区道路平整,路岩石完好,主干道及分支干道硬化率达98%,各地段的用地范围界限均以道路红线为基准予以圈定,主干道红线宽00米,分支干道红线宽00米/00米。安装电阳能路灯00盏,可控节能电路灯00盏(已全部完工),镇政府、中学、0小学、派出所、土管所和卫生院全部实现了供暖供热,供热普及率达00%;街区安装有直径为00CM,总长为00里的下水通道,自来水用水率达00%。道路两

旁绿化带,以观赏性树种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绿化覆盖率达00%,镇区绿地率达00%,《花园式单位》比例达00%,《绿化合格单位》比例达00%。新建垃圾收集站点(垃圾房)00个,公厕00座,现有环卫工作00人,垃圾掩埋和公厕清洁率达00%,镇区环境清理坚持做到了及时、干净、清洁、卫生,镇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00%,积极推广“舍饲圈养”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全镇00所中小学校,00所医院,00个站所已完成抗震加固任务,完成率为00%。从长远的角度着眼旧村改造和村容整治,在村庄规划中着力解决农村的交通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和燃气等民生工程建设,对农村林、渠、路、园、圈、宅周围的环境卫生,按照“五清五改五通”的要求予以规划整治,坚持安居房遵循民风规划设计;居住区、养殖区和种植区科学管理;生活垃圾按村组集中处理的方式,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使规划后的村庄整洁优美、庭院干净漂亮,路面平坦宽敞。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公共活动等设施已基本配套。

00年建设的项目共有九项:0000(正在浇注地基)、街区干道及分支干道硬化、铺油(已完工)、垃圾转运站(已新建垃圾房00间,摆放垃圾桶00个)、林带绿化(已启动)、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已启动)、农贸市场改造(门面房改造工程已完工,正在搭建彩钢篷)、主干道两边路灯安装(已完工,已安装路灯00盏,广告牌立柱0组)、人行辅道铺路面砖(已启动)、镇办公场所集中供暖、锅炉改造(已启动)。镇区共内供、排水、集中供热工程正在申请立项,镇工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正在规划新修。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基础建设,增添强大的发展后劲;

(四)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五)严格小城镇管理,塑造良好的小城镇形象。

三、下步工作打算

各位领导,在下步工作当中,我们将加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镇区对主干道两侧建设混乱、整体效果不佳的现象,集中人力、物力,坚持按照镇域总体规划建设标准,拆除残垣断壁、低矮破旧等有碍观瞻的建筑物,对镇区的环境管理,我们进一步制订详细的管理办法,统一规划定位临时摊点群,认真落实门前卫生“三包”制度。突出抓好今年九项工程的建设不放松,按照地、县“创建花园式单位”工作要求,强力抓好小城镇建设,切实搞好小城镇的规划、美化、净化、亮化工作,彻底治理“脏、乱、差、毁”现象,提高小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领导和同志们:以上是我镇今年以来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

5.谷里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今年以来,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坚持“规划先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规范管理、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工作思路,围绕地、县提出的“五古一特”和“一古城,两古镇”的创建标准,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打造谷里古镇旅游文化品牌,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镇党委、政府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为创建特色古镇而奋斗。我镇小城镇建主要是修建一条长1.14公里,宽26米的谷里新街,全面打造成“江南水乡”建筑风格;二是完善谷兴路附属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切实抓好老街的改造工作,将谷里老街按照“明清风格“建筑模式完成建设,街面铺青石板,同时恢复“八大景”“八大庙”建设遗址;四是将五里村移民街建成“茶青交易市场”、龙井沟街建成“盆景特色一条街”。计划在2011完成900户“生态家园建设”、135户危房改造,其中“生态家园建设”分别分布在:贵毕路沿线200户,运煤大道200户,五里村200户,龙井村100户,其他各村分散共150户;135户危房改造分布在16各村一个社区。

二、具体做法

(一)、尊重科学、高起点规划。我镇为挖掘历史文化,搜 1

索文化元素,剖析文化内涵,完善集镇功能,投资50余万元,聘请贵州省工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测量地形图和编制总体规划,规划充分考虑了谷里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地形图已测量完毕,总规正在编制之中。

(二)、突出重点、高标准建设。我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镇党委、政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纳入“十二五”规划,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成立了小城镇建设指挥部和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小城镇建设工作中的协调服务,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的监督,确保了小城镇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在老街改造方面,以“明清风格”建筑模式为标准,把街两旁立面改造成古式建筑,街面铺成青石板,强弱电线设施埋地,路两边修建下水道,做到雨污分离。同时恢复“八大景”“八大庙”、“奢香古驿站”及“古驿道”遗址。在新街改造方面,按照“江南水乡”的打造标准,规划修建一条长1.14公里,宽26米(含人行道)的新街,新街一旁建设错落有致的“明清风格”建筑,另一旁种植观光农业。同时,将河道改造成宽4米,深2米,河堤用自然石块堆砌,河道两旁种植风景树,人行道上铺成青石板,河底铺鹅卵石,石成阶梯状,水流叠层,赋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美景。目前,此街已完成毛路和边沟修建任务,其余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在谷兴路建设方面,我镇投资120余万元修建了一条长700米,宽12米,人行道各3米的油化路,路两旁种植了220棵行道树,修建了10幢“黔西北民居”精品

房。目前,该路已投入使用,行道树长势良好。在村庄整治方面,按照“黔西北民居”建筑模式,把五里村移民街建成“茶青交易市场”、把龙井沟村的街道建成“盆景特色一条街”。目前,这两条街已启动实施,预计在7月底前全面竣工,其余各村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严格按照“黔西北民居”模式修建房屋。

(三)、市场运作、高效投入。我镇小城镇建设总投资约7000余万元,针对财力紧张的实际,我们充分发挥了老干部、老党员、老复退军人等“五老”人员的作用,深入各家各户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农户积极投身到小城镇建设中来,提高了广大农户改造房子、改善居住环境的积极性,营造了浓重的建设氛围。在资金来源方面,本着“量力而行、量入而出”的原则,采用BT模式、国家补贴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整合资金。

(四)、建管并举、规范化管理。在小城镇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建管并举”的方针,力求做到规划、建设、管理同步。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四抓四提高”。一是抓全民教育,提高文明水平。把城镇管理与创建文明城镇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社会公德教育,使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得到有效调动,形成了“人人爱护公物、人人建设城镇环境”的良好风气。二是抓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从城镇规划、设施、环卫、公共秩序等方面,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初步形成了以专业队伍为主,群管群职为辅的监管体系,主要干道的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卫生秩序、治安秩序明显好转。三是抓严格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对建筑市

场的整顿执法力度,严把用地审批关,严厉查处违章建筑,特别是临街建筑。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四是抓环境治理,提高环境质量。主要街道每天有人清扫、有人管理,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并对临街摊位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城镇环境有了一定改善。

三、存在不足和下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是财力紧张,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不到位;二是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不强,给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按照地、县提出的“五古一特”和“一古城、两古镇”的创建标准,把谷里镇建设成“文明、和谐、特色”的小城镇。

谷里镇人民政府

6.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xx镇位于xx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东接xx,南连xx、xx街道,西邻xx、xx,北至xx,下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39万。xx镇交通便利,距离高州城区17公里,207国道和省道283线贯穿全镇,鉴江河贯穿全境,洛湛铁路途经xx镇四个村委会。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使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和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XX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小城镇带动战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实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大力推进xx的小城镇建设,实现镇村协调发展,使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统筹镇村发展,引导小城镇建设有序开展。

按照“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强我镇的小城镇发展统筹,把规划编制与区域经济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小城镇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证了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同时,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证各项工作实施顺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规划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小城镇规划实施管理,较好地体现了规划在小城镇建设中的龙头和先导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打造精品村,推进农村社会进步。

我们充分利用各类项目的实施,在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同时,着力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大力开展一系列改造和扩建新农村的工作,巩固城镇建设成果,提升城镇形象,推进我镇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我镇按照省级文明示范村的标准,先后规划建设了中心坡四新新村、谷篢新村、丰垌中心村和彭村中心村等新农村示范点,将其纳入城镇建设规划,集中规划和建设,美化小区环境,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城镇化试点示范区,引领全镇的城镇化建设发展。

(三)突出经营城镇,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在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瓶颈”问题上,我镇紧紧依靠胜利农场,采取共建共赢的发展模式,加强垦地合作开发。除南胜大道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式样的移民新村75幢别墅群已建成使用,占地40多亩的休闲公园初具规模,楼高13层、建筑总面积20416.8平方米、投资XX多万元的南胜商贸中心也正在建设之中。通过一系列的合作建设,完善了城镇功能,提升了城镇品位,加快了我镇的城镇化进程,使我镇的城镇化建设逐步走上快车道。

(四)加大政府投资,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积蓄发展后劲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任务,全力以赴改善城镇环境。近年来,我镇积极加大镇通村,村通组道路硬底化建设力度,共投入3500多万元,建成村级水泥硬底化道路118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硬底化道路。总长13.7公里的洛湛铁路xx段、总长13.17公里的新省道283线xx段以及总长3.8公里的南胜大道先后建成通车。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共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完成xx、xx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和xx、xx、xx、xx等一批泵站建设任务,建设了xx、xx村垌等共4.5公里长的水泥硬底化渠道,改造了xx1000亩低产田。电网建设进一步加强。xx水厂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投入100万元改建了清水池、重建了反冲洗沉淀池、撤换了所有分支管和水表。以城乡清洁工程为契机,全面启动各村委会及圩镇的总体规划和整治。先后投入资金18万多元改建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蕉梗堆放场及小型垃圾池,并配置了垃圾桶、垃圾车。投入20万多元对xx河及圩镇进行整治和绿化美化,新增圩镇绿化地3500多平方米,共拆除乱搭乱建528平方米。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小城镇赖以发展的硬环境。

(五)发展优势产业,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培育开发相结合,农民增收,为小城镇建设注入持久动力,实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

一是龙头企业直接助推小城镇发展。

随着我镇畜牧养殖业、香蕉、林业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按照“立足农业办企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的思路,积极发展民营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全镇企业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助推小城镇发展。全镇目前共有企业1078家,其中规模企业9家,包括了东方龙畜牧发展有限公司、黄氏农业发展公司、谷篢良种猪繁殖场、安垌和甘账水库罗非鱼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同时还建设了罗村水稻高产示范基地、车垌优质香蕉高产示范基地、中心坡香糖桔种植示范基地等三大农业示范性基地。产业经营的丰厚回报,推进了我镇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小城镇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促成了农民进镇。

通过发展支柱产业,一大部分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选择在城镇定居。在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质的变化的同时,也直接助推了我镇城镇规模扩张。

三是以第三产业带动城镇化建设。

xx镇的交通便利,距离高州主城区仅20余公里,207国道和283线省道穿镇而过,通过区域优势来发展工业、商业和第三产业等大有可为。位于仙坑路段的xx路口是国道和省道的交汇处,车流量大,商贸往来频繁,素有“xx金三角”之称。我们将充分利用自身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路旁工商服务业,积极引导工商服务业向xx金三角集中,形成集餐饮、旅业、供气、维修和香蕉购销为一体的沿路商业长廊,同时准备建设占地约500多亩的两广物流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物流链条。通过沿路商业长廊和两广物流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我镇服务业的繁荣发展。除了发展沿路工商服务业外,我们正在积极申请建设高州市绿道(高州至彭村、谷篢段)。我镇彭村和谷篢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茂名前列,现在彭村正在申请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通过建设高州绿道,打造休闲旅游绿道长廊,把全镇一半的范围纳入全市半小时生活圈的范围,进一步带动xx的城镇化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xx加快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我镇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起步晚、起点低,进展相对缓慢,在省、市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仅靠镇本级财政和民间资本搞建设困难相当大;

二是小城镇体系规划滞后。

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的限制,我镇目前在统筹协调协调方面仍存不足,各村的功能定位尚不够清晰,发展上各自为阵;

三是小城镇发展受土地政策、拆迁等因素的制约较大。

在严格的土地政策下,小城镇发展的空间不足,影响了规模扩张,拆迁政策不完善,也给小城镇拆迁安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今后工作打算

7.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篇七

我院城镇规划专业在办学方向上不同于其他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注重理论、科研、对外交流和管理,综合性较强,但缺少针对性;我院该专业遵照学院提出的“适应市场岗位需求,坚持就业导向、强化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和“以职业岗位行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线索,以实践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办学方向上注重“主干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内容相一致,实践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相一致,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

为了真正培养出“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创建一个平台———项目化教学,模拟规划设计院真实的工作环境,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这样才能和社会接轨,达到和企业对接。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加强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体系,主要表现在:

1. 彻底打破学科式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适合本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构建以工作岗位环境为标准的教学情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改革为参与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基础。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1. 城镇规划专业实训基地的建成将达到提升专业实训条件、校企资源共享、服务于社会,为国内同类院校做示范的目标。

2. 聘请城市规划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指导,创造校内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模拟城市规划工作状态情境教学。

四、实训基地建设遵循的原则

1. 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中心建设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指导思想,对学生的基础技能的实训进行全面建设,重点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具有真实环境的实训室。

2.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应学生所需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将实训基地按基本训练、专业训练有机地进行布局,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项目的的训练。

3. 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中心营造企业现场氛围,引入企业管理文化与理念,实训内容来源于真实的项目,同时利用实训中心的场地和设备解决规划设计的实际问题。

4. 将企业引进校园,达到校企融合的目的

走工学结合创新的道路,在学院总体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互惠利益,将规划设计院引进学校,校内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探索一条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之路。采用校内实训企业化,将黑龙江省规划院、哈尔滨市规划院等企业引进学校,学生在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工作的实训室里边学习边实践,学生在校内直接接触到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文化。

五、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为适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行业岗位技能要求,按城市规划行业标准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室、总体规划实训室、详细规划实训室、城市设计实训室、总工室、评图和出图室、资料室、冰雪规划实训场组成,共8个实训室。

总之,我院城镇规划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保证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完成所学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从而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对我省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将会成为我院与国内其他院校交流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0L].教育部网, 2006-11-14.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010-06-11.

[3]唐子来.不断变革中的城市规划教育[J].国外城市规划, 2003 (3) :79—80.

8.“四化同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 篇八

(一)规划先导,引领科学发展

依据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小城镇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重点优化和完善特色镇总体规划,抓好小城镇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制订了《湖北省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全域规划工作已在全省重点镇推开。

(二)试点示范,探索有效路径

相继开展了扩权强镇、“四化同步”试点以及旅游名镇创建工作,通过一批特色乡镇先行先试,探索创新,为全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搭建了新平台,为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打开了新思路,为培育湖北“三农”发展新动力、新优势找到了新途径。

(三)做强产业,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立足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子,推进小城镇产业发展和转型。一是做强工业园区。汉川市沉湖镇的福星工业园、大冶市陈贵镇纺织服装产业园、枝江市安福寺镇食品工业园等园区,都形成了集群发展之势。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仙桃市彭场镇的无纺布产业,从单一加工制品向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全产业链发展,从生产加工向技术研发转变,从标准执行者向标准制定者跨越,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纺布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襄城区尹集乡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江夏区五里界街的“七里花海”成为武汉市民休闲度假首选之地,郧阳区茶店镇的“樱桃节”特色鲜明,可圈可点。

(四)改革创新,强化政策支撑

在推进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中,一是优先安排调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土地整理项目,21个试点乡镇建成区面积从172.9平方公里扩大到184.4平方公里,土地流转面积从19.7万亩增长到45.7万亩。二是省预算内投资向示范试点乡镇倾斜,每年安排专项计划,予以重点支持。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省财政安排1亿元示范试点乡镇规划编制专项补助资金。2014年起,每年安排10亿元调度资金,专项用于示范试点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承建主体的周转。四是减免相关收费。全额返还基础设施配套费,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服务性收费不高于最低标准的30%。

二、特色小城镇典型特色

(一)“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类型

监利县新沟镇依托农业资源优势,通过龙头企业福娃集团率先实现工业化突破,再以工业化理念和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合力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和消费动力,实现了兴工业、强城镇、带农村、富农民。

(二)特色文化旅游类型

红安县七里坪镇着力打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品牌,坚持红绿相融,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体验旅游,2015年,全年游客人数突破60万人次,同比增长18%。

(三)跨区域协作发展类型

黄梅县小池镇是鄂赣两省连接的重要节点,是我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桥头堡,通过强化与九江市跨省跨江合作,实现了“由小变大、由镇变城、由弱变强”的可喜变化。

(四)城站融合TOD城镇发展类型

咸宁梓山湖新城依托武咸城铁贺胜桥站建设,与武汉、咸宁主城间交通通过城铁完成,形成空间异地、生活“同城”的模式。

(五)扶贫搬迁建镇类型

恩施市龙凤镇是全国扶贫改革试点镇,通过移民搬迁实施移民建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将特色城镇、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有机结合。

(六)产城一体发展类型

9.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篇九

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工作汇报一

去年,××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着力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特别是结合本地实际,在新型城镇化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设想

××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定位是“依托现有城区,东移北扩,着力打造××西部集工业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重要组团城市”。按照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的思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区为中心、以重点镇区为骨架,以农村社区为延伸,着力构建“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社区”三个层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到××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65万,市区人口突破50万,城镇化率超过50%;到××年,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规模达到60万,把××建设成为工业强盛、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化发达,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总体规划布局为“1396”工程,即:突出城市一带(××景观带)三区(老城区、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培育九个中心名镇(××、××、××、××、××、××、××、××、××),建设60个新型社区(每个乡镇办建设1-3个示范性社区,五年内全市规划建设60个示范性社区)。概括起来,就是“一带三区,九镇环卫,东移北扩”。

二、主要措施

按照建设现代城镇体系的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对中心城区、特色镇区、新型社区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规划论证,并印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发〔××〕1号),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细化了工作措施。

(一)围绕向心布局,建设完善市区组团。按照向心布局、向心发展的要求,中心城区重点是以现有城区为基础,东移北扩,向西适度扩展,向南填空补齐。其中,××景观带的目标是经过3-5年努力,打造一条长达15公里、集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观带;老城区重点是加快改造提升步伐,通过编制落实城市文化建设专题规划,依托××博物馆、××帮会馆、××等遗迹,合理地将“×都”、“ ×都”、“ ×都”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和改造当中,承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是培育装备制造、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和现代物流提速工程,壮大产业支撑、实现产城融合;城市新区包括东区和北区,重点是通过实施第三污水处理厂、东区热源厂、人民医院搬迁、市委党校搬迁、老年公寓、体育中心、广电文化中心、汽车城、建材城、赛车场等一批项目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功能,实现东移北扩,打造以××为中线,以东区北区为两翼,向××中心发展的格局。

(二)突出特色优势,重点建设中心镇区。××原有9镇、13乡,近年来有6个乡撤乡建镇,现在已是15镇、7乡,还有2个乡已经申报撤乡建镇,年底前将变为17镇、5乡,22个乡镇已全部完成修编。纳入重点培育的9个镇都有一定优势和特点,其中:××、××、××、××分别处在东南西北四个关键位置,××、××、××有文化品牌和旅游潜力,××、××、××有传统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编制中心镇区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具体情况是:把××、××、××、××四个镇作为四个方向的重心,沿××、××、××快速通道这三条公路,打造产业走廊,并按照位置相邻、特色相近的原则,发挥9镇的区域带动作用,打造××、××、××、××等四个次经济区,使其成为乡镇组团的龙头、城乡协调的纽带。目前,这些镇也都结合实际做出了发展规划,如:具有文化品牌和旅游潜力的××、××分别结合××文化、××进行规划,××委托××集团编制新区规划,并与该集团合作建设××文化街项目;××按照××书记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对××河两岸进行详细规划,基本实现了各类功能性规划一步到位。处在××间重要节点的××提出要配合市区东移,拉近××通往××中心城区的时间距离。通过规划引领、规划带动,力争到××年,建成一批经济发达、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

10.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篇十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在万忙之中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2010年,在市建委的支持指导下,在浠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围绕“大别山杯”创建工作目标,克难奋进,务实创新,不断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有力推进了“大别山杯”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受郭局委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年来的创建工作情况

1、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统筹水平。一是修改总体规划。围绕建设数字化城市,全面完成县城区和散花镇区132km2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为规划修改打基础;加快推进县城区总体规划修改和县域城乡规划战略研究,科学确定全县、县城区及县域副中心功能定位、规模定位、产业定位、文化定位。二是深化细化规划。结合总规修改,启动了《“一河两岸”部分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城区户外广告规划》、《公交站点规划》、《垃圾中转站规划》等;围绕各项建设,优化规划选址、细化规划方案,落实与项目配套的道路、景观、绿化、环卫等设施规划,提高规划的设计深度。三是严格实施规划。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规划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优化规划许可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严格实施“一书三证”和“一支笔”审批;建立规划巡查制度,延伸执法管理触角,完善规划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违法建设行为严查重处,不断提高规划执法管理水平。

2、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加快城市建设。坚持通过争取国家专项投资、城投公司融资、bot企业带资、政府预算筹资、居民共建集资等形式,多元化全方位开展城市建设。一是加快绿色环保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和截污管网建设;垃圾处理场主体工程已完工;水源工程治理永久性导流涵闸已建成,正在开展水源区清淤和恢复河床滤层;城区4座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土建工程已完工,即将安装设备。二是加快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洪山工业园发展大道二期工程即将全面竣工,14号路、1号路、3号路建设加速推进;散花工业园滨江1、2、4、5号路均已开工;硬化配套改造了红烛路、福利院路和洪山大道;新建了南城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对城区丽文大道等6条主要街路进行改造勘察设计,准备逐步启动刷黑工程;熊湖、人武部、南城转盘、丽文北路、丫杈街、党政幼儿园等8处大型排水设施改造完工;城市公交站亭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建设正在积极筹建;完成了夹河桥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工作,在浠水一桥维修完工后将拆除重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吸引民间投入,加快了背街后巷建设;开展了城区“四修”工程,全面维修破损路面、人行道板和部分排水设施;着眼城市设施全面配套和完善,正在积极申报城区40公里道路和两座桥梁、总投资9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加快专业市场项目建设。世贸建材城一期工程已完工,部分业主入驻,青园农机城和世贸二期正在加紧建设;废旧回收及石材加工专业市场规划占地120亩,选址在铁路桥以西、罗兰公路以北;物流、仓储市场规划占地200亩,选址在丁麻路以西、铁路桥以东、粮食大库斜对面,两处专业市场正在进行勘察设计,拟由城投出资建设;新建了恒发、鑫利、双桥南路等农产品交易市场,还将通过租赁土地形式规划建设城区洗车专业市场,利用街道引资建设停车收费市场。四是加强休闲景观项目建设。熊湖广场给水、排水、电路、绿化、假山、地面铺装等工程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人武部休闲小广场景观设计方案已出台,已完成招标工作,正在组织施工;旧城核心区“一河两岸”景观建设正在加紧招商开发,人居环境将逐步改善。

3、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城市管理。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努力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积极推动“三城同创”和“门前四包”“庭院三包”工作,发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共创文明城、卫生城和双拥模范城市。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建设部门城市管理主力军作用,实施“综合管理、集中执法”,将系统内城管、园林、客运、环卫相关职能予以整合,明确各自管理职责,采取联合执法措施,做到齐抓共管。三是建立整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开展集中综合整治行动;争取政府综合部门和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整治行动,力所能及地履行好管理职责,整治城区脏乱差,不断改善城区环境。四是营造舆论氛围。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市民通过自我教育提高城市管理法律意识和文明卫生素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支持“三城同创”工作。城区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有了较大改观。

4、坚持以民生为根本,落实住房保障。严格执行住房建设规划,加快廉租房建设,争取中央投资1552万元,先后建成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房2.52万平方米;认真落实廉租住房补贴发放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努力缓解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鼓励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建设,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旧城改造,对熊湖等地段实行集中开发,改变“脏乱差”面貌。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价格,促进交易活跃和市场平稳发展,减弱金融风暴对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冲击。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的违规行为,规范房屋预售许可,规范房产证的办理,并做好房地产项目工程款结算、农民工工资兑现发放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5、坚持以服务为抓手,壮大行业经济。浠水是建筑大县,各级各类建筑企业齐全。正在扶持湖北中大建设有限公司回浠水建设建筑业总部,引导建筑业企业集中办公、集约发展,努力打造品牌响、规模大、信誉好的建筑集团。鼓励和帮助建筑企业、装饰装璜企业提档升级,大胆开拓外埠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浠水建造”、“浠水装修”的占有额,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三年来全县建筑业产值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今年突破2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25%;缴纳税收3600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加强建筑企业信用建设,推进银企协作,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引导建筑施工企业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严格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许可、工程监理、建筑节能、装饰装修、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6、坚持以城镇带乡村,实现一体发展。一是积极编制村镇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乡一体、统筹兼顾,编制完成散花工业园规划、洗马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清泉、巴河、团陂、兰溪四个工业集中区规划以及丁司垱陶瓷工业园区规划;编制了近40个新农村示范点规划和扶贫村规划。二是尽力规范村镇建设和管理。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极不配套、不健全的情况下,加强建制镇及部分农房建设的规划、设计管理,使村镇面貌有所改观。三是发挥城市的辐射功能作用,以道路、供水、供气、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推进城郊村建设,向麻桥、丁斯垱等区域延伸供水管道5600米;开通了县城至城郊公交,有力带动了城郊村发展。四是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参与“三清”“四改”,修建村庄道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7、坚持以节能为目标,打造绿色建筑。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建筑节能意识。一是坚持扶持新型墙材企业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继续加大“禁实”工作力度。二是抓好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三是突出以示范引导推进我县建筑节能工作。一年来共开展6次专项检查,下发整改意见书30多份。共完成建筑节能示范项目4个,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城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建筑节能工作提前通过省政府验收,浠水商场地源热泵技术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三角山“金太阳”节能改造计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尽管我县在创建“大别山杯”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和不足,制约了创建活动的开展:一是城市居民创建意识还有待提高,市民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愿望与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矛盾突出;二是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三是城市管理机制体制创新不够,管理执法手段偏弱。这些突出困难和不足,有待在下步工作中努力克服和改进。

二、下一步打算

(一)突出规划龙头,推进科学发展。继续紧抓规划“龙头”,推进城乡科学发展。一是加快完成县城区总体规划修改和《县域城乡规划战略研究》。二是围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黄石市跨江联合开发,加快推进散花总体规划编制和兰溪、巴河镇总体规划编制。三是结合新的总体规划,逐步编制城区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四是大力宣传规划。扩大规划法律和规划政策的宣传面,加大对新编制完成规划的宣传,健全实施规划许可批前公示制度,增强全社会的规划意识,大力实施阳光规划,自觉履行规划监督义务。五是严格实施规划。完善规划法规体系,切实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规划工作水平。

(二)突出机制创新,推进城区管理。一是继续把“三城同创”引向深入。认真总结“三城同创”工作经验,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体制,深入推进城管进机关、进社区,发挥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对市政、园林、环卫等推行管理专业化、市场化。二是进一步完善建设系统内部城市管理“综合管理、集中执法”机制,整合职能、划片包干,增强管理实效。三是加强执法队伍作风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不断提高执法管理队伍素质,全面整顿规范城区公共秩序。

(三)突出功能完善,推进城乡建设。抢抓世界经济复苏的战略机遇,多方筹资大抓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建设,加速垃圾处理厂配套设施、水源治理工程、廉租房、垃圾中转站、发展大道、洪山大道建设。加快建设完成夹河桥,启动开发建设“一河两岸”景观带,实施城区给水管网改造,再建设一至两座休闲小广场,启动丽文路等道路刷黑。着重做好闻一多东路、丽文南路、三胞街、长丰巷等地段排水设施改造,解决渍水问题;加紧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建设,方便公汽停放;继续推进“以奖代补”,加快背街后巷建设;加强绿化建设,改善城区居住条件。积极争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计划,及时发放廉租住房补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

(四)突出政策引导,推进行业进步。一是继续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争取政策扶持;继续引导扶持中大公司回浠水建设建筑业总部。二是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环节的违规行为。三是抓好节能政策宣传。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好知识培训。加强对节能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抓好节能示范,积极争取建筑节能示范县项目,争取上级优惠政策,扶持一批节能企业项目;抓好节能监管。城区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中公共建筑节能必须达到100%,在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同时,支持组织实施好一批重点建筑节能项目。继续加大“禁实”工作力度,重点推进农村“禁实”工作。四是严格实施工程质量现场管理制度,加强资料检测把关,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总之,就是要通过抓好“大别山杯”创建,全面推进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1.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及启示 篇十一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成长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使得聚集效应开始显现。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建制镇数量为19683个,建制镇数量占全部乡镇数量比重为59.2%。由此可见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目前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小城镇建设的道路上,发达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引以为戒的失败教训,可以说为我们建设小城镇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开辟了一条捷径。

突出规划的指导地位

在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方面,应该建立起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农民、商人、教师等直接利益相关群体积极建言献策。在美国,公众可全过程参与城市规划,并设有许多官对民和民对官性质的机构,以保障民众能充分参与城市规划,如“小区规划办公室” 不仅向政府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也为市民提供规划技术服务;“小区规划理事会”属于民间组织,但是市政府在做有关发展项目决策时必须向其咨询。

同时,必须立法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澳大利亚的城镇规划一旦在议会上表决通过,就形成地方法律,由议会监督实施,如果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任何人无权擅自决定,需经由议会讨论通过后方能修改。

再一点,规划的制定具有前瞻性。如美国小城镇的市区规划不仅强调功能个性、布局合理,而且注重规划的长期性。从长远考虑投资较大、涉及民生的公共设施建设,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垃圾处理等,规划制定时即为今后的改扩建留出余地,避免重复建设。

最后一点,注意保护环境。德国在小城镇建设时,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立法将环境保护上升到法律层面,制约小城镇建设所有环节,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对产业选择严格把关,让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产业在小城镇无立足之地。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首先,加强自然、人文环境建设。德国的城镇建设最具代表性,德国政府在建设用地上控制非常严格,城市建设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修建楼台亭榭上,而是进行大范围植树、大面积栽花种草,以绿取胜。为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凸显小城镇文化品位,德国政府拨专款用于维修和保护建成200年以上的建筑,使每座城市都显得富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和谐之中彰显出个性。

其次,完善公共服务。美国为增强小城镇吸引力,在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配套上下功夫,在小城镇建设学校、医院、银行、商场、宾馆等设施,还建设有图书馆、各类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休闲活动设施,创造了一个比大城市更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

再次,构建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发达国家的环卫管理通常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规划、法律、经济、技术等各种方法构建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控制体系。

引入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投资环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原有政府投资基础上,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建设的格局。美国政府将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项目推向市场,鼓励私人投资经营供水、供热、燃气等所有关系民生的项目。发达国家小城镇政府也会制定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的入驻。例如,美国新布朗士维克市政府为鼓励私人投资,积极为他们提供学习、选址和融资等方面的帮助;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建立了市政府和银行共同分担的风险基金;而对于低收入家庭,政府甚至会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资助其创业。澳大利亚政府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了城市间联盟机制,通过协商机制来集体应对与私人投资商的谈判。

(作者简介:韩喜平,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 :吉林大学博士)

12.略谈“小城镇”建设 篇十二

一、解放思想, 提高认识, 深刻理解加快山区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

从“大环境”看发展城镇的必要性。当前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是这个一体化世界的一份子, 必须适应这一总趋势。中国的各行各业也正在和世界进行全面接轨,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依靠士地生存的农民面临转产失业, 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 才能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从“小环境”看小城镇发展的必然性。我国山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外溢, 给城镇造成巨大压力。只有建设以农村为主的小集镇, 合乡并镇, 使村镇相互融合, 打破农村经济独立格局, 合理规划, 辐射发展, 得体安排, 将人口外流变成就地转移和消化。这样,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将为农民就业另辟溪径。

从小县发展看山区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性。像赞皇县这样山区贫困县, 城镇化水平极低, 城乡经济发展界限明显, 农业投入小, 自然经营普遍存在, 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村输出劳动力素质低、打工收入低;因此, 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筑”好小城镇这个“巢”, “引”进资金和技术这个“凤”, 就地消化劳动力, 才是最根本的出路。近年来, 赞皇县紧紧把握“省会三年大变样, 企业退市进郊”的难得机遇, 通电、水、路、讯等高标准筑好五马山工业区, 并用最优惠的政策和真诚的感情吸引了100多个企业入驻该“巢”, 还带动了餐饮、运输、建材等业的链式发展, 共就地消化劳动力几万人, 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和财政税收的双丰收。

二、加强规划, 高起点建设山区小城镇

城市建设必须规划先行, 规划是城镇发展的龙头, 是城市管理的依据。过去许多小城镇由于未进行总体规划或规划盲目性, 造成管理混乱、重复建设等困难和浪费, 甚至出现破坏性。因此, 现在的小城镇建设必须高起点建设, 规划要站高望远, 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至少设计出今后20年的发展规模、道路宽度、布局规划等;要从整体性上规划小城镇发展蓝图, 从工业、商贸、娱乐、居住各角度统筹考虑, 使其各功能、部位能发挥最大效益。同时, 规划要人文和环境两因素相结合, 把本地风格、习俗、历史、文化、环境等融入城镇建设, 使其规划设计、建筑风格、美化绿化别具一格, 彰显特色,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满足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以科学的规划减少城市建设的失误。

三、瞄准市场, 多条腿走路, 破解小城镇建设资金困难

经营城镇就是把城镇资源作为基本生产要素进入市场, 通过市场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的投融资, 城镇资源的合理, 优化配置, 提高城镇品位, 推进城镇化进程。赞皇县是全山区县, 县域经济不发达, 财政紧张, 小城镇建设所需资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多途径, 多渠道吸收小城镇建设所缺资金。所以一定要做好城镇资产文章, 破除“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思想, 树立“有多少事谋多少钱”的新理念, 多方筹措资金。要使城镇土地资产向土地资产转变, 首先就是建立一个规范和功能完善的土地市场, 必须由政府高度垄断一级市场, 这是政府经营城镇的重中之重。其次是我们在抓好土地等有形资产经营的同时, 要拓宽思路, 充分挖掘城镇隐形资产如广告权等, 切实发挥城镇的整体效益,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这样山区小城镇建设的路子就会更宽, 步子就会更快。

四、立足全局, 共同努力, 发展壮大小城镇

13.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篇十三

近几年来,我市全面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积极融入南昌都市区,按照建设“开放大气、和谐秀美”现代化中等强市的总体目标,全力促进城市提质扩容,加速城市人口集聚,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1年的5.25平方公里扩展到39平方公里,全面拉开了“一江两岸、一江三桥、一城五区”总规8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路网框架,城区人口达36万人,城镇化率达45.1%。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强化政策推动,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在新城区开发建设初期,以政府搬迁为龙头,带动老城区的部门和单位往新城区搬迁。在新城区建设过程中,为做旺新城区人气、商气、财气,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城区发展集聚新区人气的意见》《新城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办法》等政策规定,对新城区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减免和优惠;对在新城区经商创业的个体工商户,优先办证,免交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三年工商行政管理费。并围绕解决市民“用水难、用电难、购物难、坐车难、上学难”五难问题,完成了新城区7.7平方公里中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广场、影剧院、医院、学校、宾馆、超市等项目相继建成,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生活,加快了新区人气和商机的聚集。截止目前,新城区建设从2001年市财政投入500万元启动资金,目前撬动城市建设投资规模超17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超过110亿元,全面拉开了24.9平方公里的建设框架。二是实施城镇化项目带动战略。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推进“双百双十”工程建设。“双百双十”工程,即10个重大生产性(工业和农业)项目、10个重大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第三产业)项目和100个重点生产性(工业和农业)项目、100个重点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第三产业)项目,总计215个项目,预计投资774 亿元。其中城镇化

项目150个,总投资505亿元。截止目前,“双百双十”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9亿元,今年以来完成投资42.6 亿元。三是强化产业配套。按照“园区就是城区”的理念,将工业园区作为城市核心区来建设,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25亿元,用于园区路网、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一园二区六基地”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即生态工业园、新型能源产业区、机械电子产业区、富硒产业基地、精品陶瓷产业基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生物食品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总部经济服务业基地。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的意见》《关于打造赣中金融中心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完成了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先后形成了以金马步行街、洪客隆、新城区广场等为中心的城市商业圈,引进了全球500强企业沃尔玛丰城店;引进了南昌银行、广东顺德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入驻;正在全力推进药湖国家湿地公园、隍城富硒森林温泉、富硒基地农家乐和龙津湖旅游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南昌都市区的生态休闲度假产业基地。

(二)突出环境建设,全力打造低碳生态宜居城市。一是营造传承历史的人文环境。深入发掘、传承和弘扬丰城底蕴深厚的剑文化、瓷文化、水文化、桥文化、塔文化、书院文化、古村建筑文化,投资2000万元对孔子庙、龙光书院、剑池、剑匣亭四大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维修。投资近10亿元,先后启动了和合塔、丰水湖文化公园、玉龙河湿地公园、玉龙河景观带、心广堂文化项目、剑邑大桥公园及纪念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二是营造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围绕“生态丰城”目标,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森林丰城创建活动,累计投入资金近11亿元,重点抓好森林城市、森林通道、森林园区、森林农村、森林苗木、森林产业六大工程建设,2009年、2010年均荣获全省造林绿化综合先进单位。今年又启动实施了龙光大道、富硒路、小白线、昌樟高速丰城段、总部经济大道等路段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共投入绿化资金近2亿元,增加造林面积2万亩。三是营造设施配套的生活环境。完成了剑邑大桥、龙光大道、105国

道改造等在内的城市路网工程建设,完成了老城区道路改造和下水道清淤工程建设;建成全省(县)市规模最大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实施了煤层气输配工程、老城区弱电网改造工程。对城市公交车、出租车进行升级换型。加快城市亮化设施建设,启动新老城区亮化改造工程,城市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四是营造居有其屋的人居环境。从2005年开始,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投资2亿元,建成经济适用住房872套、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2040套、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解决了一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三)注重机制创新,着力增强城镇发展动力。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坚持走经营城市、资本运作的路子,向银行要资金,通过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城投公司、工业园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五大融资平台,累计向农发行、工行等金融机构融资23.6亿元;坚持盘活土地,向土地要资金,去年以来共挂牌出让土地34宗,收取土地出让金9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建设中的资金问题。二是创新建设用地机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和造地增粮工程,完成桥东镇964亩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830亩;完成丰电一期灰场1420亩土地复垦项目,项目竣工验收后扣除省、宜春市预留指标外,将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354亩。积极开展土地“增减挂”工作,正在组织实施上塘镇600亩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复垦后可新增耕地510亩。三是创新城市管理机制。积极推行城管综合执法,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综合执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难点问题。全面推行以执法重心下移为核心的划区分片管理体制,加快建设街道、社区、城管“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网络,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四是创新集镇建设机制。鼓励各乡镇积极开展土地复垦和造地增粮工程,争取集镇建设用地指标。对乡镇出资复垦获取的建设用地指标,80%用于属地乡镇集镇建设。对乡镇出资开展的造地增粮工程获取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80%用于属地乡镇集镇建设。乡镇土地出让金100%返还乡镇用于集镇建设和管理,打造了曲江、梅林、尚庄等一批“明星集镇”。

二、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一)土地制约问题。一是恳请省、宜春市在制定各县(市)用地计划时予以倾斜照顾。近几年来,上级每年下达我市的用地计划指标平均只有300亩左右,远远满足不了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得用地形势日益紧张。二是恳请省、宜春市从预留用地计划指标中,拿出部分用地计划指标用于重点城镇建设。三是恳请省、宜春市在土地调规方面予以倾斜照顾。今年,我市新落户企业涉及调规面积7000余亩,涉及到工业园、资源循环产业基地三期、富硒产业基地和新城区等重大产业和重点工程。

(二)资金制约问题。一是建议适当降低城市维护税、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等税费上缴比例,筹集更多资金用于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建议继续减少行政审批、降低行政收费。三是污水处理厂在运营过程中,每年需向运营商支付的污水处理服务费用较大,财政负担很重。按照有关协议和征收标准,2010年,我市共征收到污水处理费174万元,而支付给运营商的污水处理服务费是669.9万元,财政补贴495.9万元;预计2011年需支付1298万元,而能够征收到的污水服务费约为350万,财政需补贴948万元,增加了财政负担。并且按协议规定我市支付污水厂污水处理服务费每年将以10%的速度递增,因此市财政需补贴的金额也将逐年增加,财政负担将越来越重。同时,我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大,管网建设投资大,但上级配套管网建设“以奖代补”和“奖励”资金标准却偏低,造成较大资金缺口。建议建立污水处理长效奖励机制,提高污水处理奖励标准;省相关部门提供融资平台,提高管网建设补贴标准。

(三)城市总体规划批复问题。从去年开始,我市启动了《丰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该轮总规修编成果已上报省政府待批,恳请省政府尽快批复,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市各项建设事业。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上一篇:代理产品合同常规下一篇:我知道你看见了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