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数学广角教案

2024-07-23

五下数学广角教案(精选10篇)

1.五下数学广角教案 篇一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预案

第五单元 找规律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

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例1以及练一练和试一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教学过程】

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谈话:(出示下表)下表的红框中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红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提问: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请大家拿出自己手上的数表想一想,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框试着框一框。

2.学生实践操作

3.交流: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 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框了几个数?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

一共平移多少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二、再次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规律

1.如果每次框出三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你能用平移的的方法找到答案吗? 拿出能框3个数的长方形框自己试一试。

2.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你是怎样框的?(强调按顺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7次)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8个)3.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

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港闸区实验小学教师备课用纸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预案

第五单元 找规律

第二课时

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2)

【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8例2 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根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探索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探索规律

1.出示例2,理解图意指名说说

(1)浴室的一面墙长有8格,宽有6格;(2)理解问题:图案由几块拼成?

2.你准备怎样来贴瓷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明确方法。3.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思考:

你是沿着什么方向贴的?平移了几次?有几种贴法? 4.交流汇报,引导思考:

(1)沿着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平移6次,可以有7种贴法)

沿着这面墙的宽贴一列有多少种贴法?(平移4次,可以有5种贴法)

(2)一共有多少种贴法呢?(5×7=35种)

联系刚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贴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

5.小结:我们发现沿着长贴有7种贴法,沿着宽贴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7×5=35种贴法。

港闸区实验小学教师备课用纸

2.数学广角教案 篇二

授课人:桥小 秦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109页的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推理。

2.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学会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有序地思考问题。教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求知欲

师:看、这是„(老师出示手中的两个信封)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柯南。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他在哪个信封里? 生:猜(答案不一)师:猜得准吗?(不能确定)

师出示条件:他不在蓝色的信封里,“你现在能确定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不在蓝色的里面,就是红色的里面。

2、验证——出示柯南图片

师:真厉害!知道柯南是谁吗?他是一位出名的侦探,柯南可了不得了,六岁就开始破案,还和他的小伙伴成立了“小小侦探团”,根据线索步步推理,告破案件。师:很好,我们刚才在游戏中顺利地猜出了这节课的嘉宾。游戏过后的有思考,前面不明确,后面怎么就有了肯定的答案呢? 生:不能乱猜

师:对,这说明在猜的时候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教师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

1、同学们想不想和柯南一样聪明机智呢? 生:想

师:那就赶紧进入“柯南侦探营”数学乐园吧!学习一下柯南侦探的破案方法。

2、猜一猜密码是多少?(不能确定),我们看看有没有提示信息呢?课件出示“3不在个位” 师:从这条线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那这个两位数是多少呢?(34)师: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出你的观点吗? 3

3、生1:因为个位上不是3,所以十位上就是3。生2:因为个位上不是3,所以个位上是4。生师:说的真棒。那谁能用上“因为„所以„那么„”来完整地说出自己你判断?那么这个密码就是34.。

4、师:你真了不起。老师奖你个柯南图片。

5、进入“开心乐园”,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很多小朋友,你看这是谁?依次出示《爸爸去哪儿》的小主人公Kimi candy 石头 王诗龄等小朋友所带来的问题,还有谁来试一试?生依次回答出,师:小朋友们可真棒,刚才我们所用到的就是破案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排除法。板书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一般用到排除法。闯过了开心乐园我们一起进入“智慧乐园” 柯南教你第一招:

(二)探究“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

师:瞧!看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小红、小丽和小刚也在玩这样的游戏,请你们仔细观察,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细观察,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1、(1)呈现问题

出示例题1:先出示例题1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分别出示小红和小丽说的话,最后出示问题。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2)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师:,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第一个条件: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生:第二个条件: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生:„„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师: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有相当的同学推理错了。我们还有什么更直观、简洁的方法来提高推理结论的正确性? 师:你说 „你说„

当学生出现困难时,看看课本能不能帮到你的忙?

(4)这时,可能有学生会说:我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一个条件写出人名和书名并连线。-师:这个方法好,会用吗?

师;除了这个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被难住了。

(5)师:看,老师给你们一种方法(课件出示表格法)引导学生填表 师:简单吗?

师:以上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你说„你说„

2.课件出示第109页的“做一做”的(1)引导看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问我们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预设一:直接分析的方法 ②预设二:连线法

出示:欢欢 乐乐 笑笑 7千克 5千克 9千克

③预设三:画图法

根据“笑笑最轻”可以知道,重5千克的是笑笑。又根据“乐乐比欢欢重”可以知道,重9千克的是乐乐,那么重7千克的就是欢欢。

思考:同学们在分析时先从哪个条件入手分析? 3.(1)出示“做一做”2 先读一读,再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问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

(3)先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再集体交流。出示:小冬 小雨 小伟

一班 二班 三班

(4)思考:同学们在分析时先从哪个条件入手分析?

4.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推理。回想一下,刚才我们在分析时都是先从什么样的条件入手去分析?(即直接告诉答案的条件)然后再根据另一个没有直接告诉答案的条件进行推断。

在分析时还可以采用画图法来帮助我们进行推理。

三、拓展延伸

1、幸福乐园——帮Kimi 天天 石头找家。看村长叔叔又来布置任务了给他们分到了新房子。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Kimi是一号房,天天没有在他旁边,那么天天就住3号房,石头住在他旁边的2号房。

2、“轻松乐园”出示: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哪个肩?那是()肩,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哪个耳?那是()耳 跺跺你的脚,不是左脚,那是哪个脚?那是()脚 摆摆你的手,不是右手,那是哪个手?那是()手

3、师:好,我们就来玩一个动手动脑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我们认真听,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依次出示课件老师读题,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进行及时的点拨。如 : 师:有的摸左耳朵,有的摸右耳朵。好像都对吗?生:不对!师:不错,要听的很认真哦!要加快速度咯!及时追问:“ 你摸的哪只耳朵? 生:我摸的是左耳朵。师:为什么不摸右耳朵? 生:因为你说摸的不是右耳朵,就只能摸左耳朵了”。。。。

4、根据柯南送咱们的“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我们一起来接受柯南给我们设的难关吧!最后进入“智慧大比拼”有信心吗?

下面黄色纸片的后面分别藏着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第一个后面不是三角形,第二个后面是长方形。

师:你先确定哪个?再确定哪个?有不同的想法吗?完整地说一说。轻松完成了最后的智力大比拼

四、总结全课: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今天玩得高兴吗?在玩中学会了很多知识,今后,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自己解决,做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3.三下数学广角教案 篇三

双新小学:朱正禹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9页的例

2、练习二十四的第3、4、5题)。课前准备:学生认识天平秤,每组一个学具袋。教师了解学生有几组和课堂常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天平、跷跷板平衡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水果图片(西瓜、苹果、砝码、)礼物(智慧星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作好铺垫,引入新知。

〈一〉、课前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师: 孩子们这口袋里是老师带给你们的神秘礼物,什么样的孩子能得到它呢?(叫1、2个学生说说)

师:说的很好,我同意你的观点。上课遵守纪律,积极主动,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你们组就得到1个积分。3个积分可以换得一个智慧星,两个智慧星可以换一份神秘礼物,你们想得到神秘礼物吗?

生:想。师:有没有信心? 师:那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 今天这节课是思维的较量,智者的角逐。早就听说三一班的孩子聪明、博学,那我来考考你们。口答题(1)1支钢笔换4瓶墨水

2支钢笔换?瓶墨水

(2)1只鹅质量等于2只鸭的质量

2只鹅的质量等于?只鸭的质量(3)6根香蕉换2个苹果

1个苹果换?根香蕉 孩子们果然名不虚传。像以上这些,只要我们认为价值相当、或者质量一样、或者我们自己认为这样换比较公平合理,你情我愿那我们就可以换一换,这种换一换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等量代换(板书)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师:像这种换一换情况也发生在水果摊里,我们一起去瞧瞧。

(一)看图理解图意。

1、打开数学书109页例2,出示课件主题图。

在本例中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2、学生边说边课件出示,(1)看看1个西瓜有多重?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了所以西瓜和砝码同样重

教师板书贴图

(2)课件出示,4个苹果有多重?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板书贴图

3、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答: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师:那我们从问题入手,西瓜和苹果都不在一个天平秤上,那么西瓜和苹果有没有直接关系?那西瓜和什么有直接关系?那我们怎样才能让西瓜和苹果有直接关系呢?(换)就是今天孩子们明白的第一重点(为什么换)。因为要让问题中的西瓜和苹果有直接关系,所以要换。要把砝码换成苹果之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今天的第二重点怎么换,(二)本例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换之后,现在就来看如何换。因为如何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先拿出学具,小组动手操作,摆一摆。交流自己是怎么换的?

(三)上讲台动手操作汇报结果。听听孩子的思想方法。

(四)我们再一次回顾刚才换的过程。教师多媒体演示具体过程。归纳:通过本例我们一起们归纳一下,师:首先从什么着手?然后明白为什么要换,最后怎么换是解决的关键。

三、梯级练习:

我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秘诀,在上课前我说过这节课是思维的较量,智者的角逐,接下来有4关让我们闯。

(一)反馈练习。

第一关初试牛刀,打开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

(1)、观察图例,领会题目意图。(师:本题中假设每头猪一样重每只羊一样重,每头牛一样重)a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b为什么换。问题中的牛和羊有没有直接关系?牛和谁有直接关系? c怎么换

(2)、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把猪换成羊

(3)学生说说怎么把猪换成羊。老师要看重学生推算过程。(4)多媒体展示。好,我把刚才孩子们的表述完整的演示一遍。

学生中场休息 师:孩子们课上到一半你们累了吧?好,我们歇一歇,来放松放松一下,请:双手放在膝盖上,然后跟我这样做昂首挺胸,轻轻闭上双眼,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呼气,再吸气呼气。孩子们现在轻松多了吧?那继续吧!

(二)巩固练习。练习二十四第3题。第二关我是智慧小能手

1、师:接下来拿出学习材料。

(1)要求:A首先在组长的带领下理解图意B根据提示相互交流你是怎么想的。问题是什么?鸡和鸭有没有直接关系?鸡和谁有直接关系?把什么换成什么才让鸡和鸭有直接关系(2)展台展示,(师生互换角色)学生讲解,你怎么知道2只鹅比4只鸡重,恩,看来你玩过跷跷板,教师聆听学生的表述。(3)根据学生表述,多媒体完整演示。

2、第3关我是智慧小天才 练习二十四第 4题。

(1)打开书111页。齐读第4题。

(2)教师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数学信息并进行推理。

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你会想到什么? 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你会想到什么? 问题是什么?白菜和胡萝卜有没有直接关系? 白菜和谁有直接关系?要换什么?

(三)拓展提高。我是智慧小博士 师:看谁推算得快。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五、课堂小结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节课都在换,我们用换一换的方法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只要勤于思考,你就会发现解决这种问题并不难。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我们还会遇到更难换一换的问题,只要肯动脑筋,运用我们的智慧,没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组能得到神秘礼物。哪需要多少个积分就可以换得礼物呢?(生:6个积分)恭喜这些同学得到神秘礼物。

一节课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节课中巴南区鱼洞二小3、1班的孩子们的清晰的思维、完整的表述、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我记住了你们,在你们长知识的同时,也带给我快乐,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孩子们。

请拿好自己的东西,向左转,给现场的老师告别吧。

清不清晰、完不完整、准不准确 善于倾听、文明礼貌、做事认真 还有同学在琢磨

不光你们长知识,我也长知识 帮助了我,又巩固了一回

4.数学广角教案 篇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2、过程与方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关键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115页。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1)、列表:

3 兔

16

18

20

22

24

26(2)、假设法: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3)、用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4=26 2x+8×4-4x=26 32-26=4x-2x 2x=6 x=3

8-3=5(只)

2、小结解题方法:

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1)、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 2x+(35-x)×4=94 2x+35×4-4x=94 140-94=4x-2x 2x=46 x=23

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2)、算术解: 假设都是鸡。

2×35=70(只)94-70=24(只)

24÷(4-2)=12(只)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三、巩固与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后,列式解答。鼓励用方程解。

2、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提问:根据图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一条大船乘6人,一条小船乘4人)请同学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解释算术解的每步的算理)6×8=48(人)

假设8条都是大船可坐48人。48-38=10(人)

假设人数比实际的人数多10人。

多10人的原因是把部分的小船当成了大船,也就是每条小船多算了2人。多的10人除以每条船多算的人数,就是有多少条小船。10÷(6-4)=5(条)8-5=3(条)

这是表示有3条大船。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1)、列表:

3 兔

16

18

20

22

24

26(2)、假设法: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3)、用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4=26 2x+8×4-4x=26 32-26=4x-2x 2x=6 x=3

8-3=5(只)

5.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篇五

数学广角

第一时《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

1、例2

教学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本书“平均分成2份”,÷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1题

四、全总结,回归生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二时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

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做一做

2、解决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四、全总结,畅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三时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交流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分钟

小时

24小时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6.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 篇六

(二)教学设计

茨岩中心完小:刘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同学们,过几天是什么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快。

师: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 生:……

师:同学们想做的事情可真多。老师想在儿童节那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小丑表演想看吗? 生:想。

师:可是,老师想在遇到了麻烦事,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 生:能。

师:(出示课件)马戏团里的小丑要表演,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师板书课题:搭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师:(课件出示):一顶蓝色牛仔帽、一顶毛线帽、一条紫色灯笼裤,一条红色裤子、一条花裤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丑都有哪些帽子和裤子呢?(生答:2顶帽子、3条裤子)你会建议小丑怎么搭配呢?

(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师: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搭配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顶帽子只配一条裤子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

(学生思考)

师: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帽子,一帽子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裤子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顶帽子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裤子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裤子,一件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裤子就有3 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帽子的数量与裤子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连线)

师: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后,再课件演示有顺序地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三、巩固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饮料和点心

1、(课件出示):有哪些饮料和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3)如果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一种饮料,又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师指名生回答问题,然后集体讨论。

3、接下来想考考同学们,看看那些同学知道自己妈妈的生日。可见同学们都很有心,那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你送什么东西呢?

出示课件:

1、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一个蛋糕和一张生日贺卡,有()种搭配方法。

2、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一个蛋糕和一张生日贺卡,有()种搭配方法。

3、同学们,我们现在放松一下去动物园去转转。

(课件出示):动物园图,并出示题目:从早餐店出发经过少年宫到虎山动物园有几条路可走?

(1)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思考问题。(2)师指名生回答问题,然后集体交流探究。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归纳;搭配事物的时候,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采用列举法、连线法、、文字表述法、和算式计算等方法。)

今天和你们一起学习真是愉快!我们在数学广角中不仅学会了搭配,还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见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勤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数学奥秘!

五、布置作业,提升能力

7.《数学广角》教案(三年级) 篇七

万州区甘宁镇河口完全小学 刘仙树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一109页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同学姓名图片、教学过程:

一、智力游戏,激情导趣

老师知道三一班的小朋友最聪明,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猜两个脑筋急转弯吧!(出示课件1)

1、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芳是第3,从后往前数她是第5,你猜这排小朋友共几人?(待学生说出答案后用课件演示)请看参考答案:由于小芳重复数了一次,所以只有7人。请看第二题:

2、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地进了电影院,你猜这是为什么?(同上)请看参考答案:妈妈既是妈妈也是女儿,只有3人。

二、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三一班的同学们果然很聪明,真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还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谁能告诉老师你喜欢语文和数学的情况?(生答出)好!同学们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数学,有的两样都喜欢,生活当中像这样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广角”去感受感受吧!老师想进一步了解 1

你们每一个人,请允许我对你们进行小组调查,好吗?

(2)(每组将准备好的如例一的题卡分小组由第一个同学依次填好往后传,由最后一位同学交给老师,课件播放音乐)请拿出第一张题卡,每人分别自己喜欢的科目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开始吧!

(3)(用投影展示)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将题卡交上来,让我们一起来统计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人数(师在题卡后统计人数)喜欢语文的有()人,喜欢数学的有()人。

(4)孩子们,请仔细观察,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答:比多少,一共多少人……..(5)(刚才我们有同学提出了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共有()人)可是,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请这一组的组长数本组的人数,有几人?问题出在哪儿呢?你看出来了吗?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指名汇报)

(6)学生汇报:我们通过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是重复的,重复的学生在统计时多算了一次,因此比实际人数多了,所以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这样就不会重复计算了。(学生喊,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先贴上学生姓名)大家一起先喊出两样都喜欢的同学名字,喜欢语文的还有……..,喜欢数学的还有…..(用红色和兰色圈起来)现在老师用红圈将喜欢语文的圈起来,用蓝圈将喜欢数学圈起来的,你发现了什么?(红圈和蓝圈相交了)那请问交叉圈中是喜欢……的,你明白了吗?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那如果我们不用统计表,而用这样的圈来表示(黑板出示空白的集合圈)你会将你的名字贴到对应的位置吗?那好,我们还是请这个小组的每一位同学将 2

自己的姓名贴到相应的位置里去。其他组的在组内完成。(课件播放音乐,生依次将姓名贴上)

(2)你能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吗?(红圈、蓝圈、相交的圈)先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其他小组的说说本组的情况。我们先请黑板上这一组的派代表汇报。(包括表示什么和有几人)

(3)你们能列式求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共有多少人吗?(4)谁来汇报并说说你的想法。(板书算式)

如:8+9-2=15(人)我用喜欢语文的人数加上喜欢数学的人数再减去两样都喜欢的人数,就是实际人数。

(5)其他同学是这样吗?你还有什么算法吗?(根据汇报板书)

如:8-2+9=15(人)我用喜欢语文的减去两样都喜欢的就是只喜欢语文的人数,再加上喜欢数学的人数就是实际人数。

如:8+(9-2)=15(人)我先用喜欢数学的减去两样都喜欢的就是只喜欢数学的人数,再加上喜欢语文的人数就是实际人数。

如:6+2+7=15(人)先问6和7是怎样来的,我是用只喜欢语文的加上两样都喜欢的再加上只喜欢数学的,就是实际人数。

(6)同学真聪明,找到了4种不同的算法,为我们的聪明才智鼓掌加油吧!请其他组的同学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计算出喜欢语文和数学的共有多少人?黑板上这一组的同学们可以帮一帮他们。

(7)请其余小组派代表汇报。(包括本组情况和列式)

(8)真不错!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08页,看一看书,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1题)你们学得可真棒!老师真高兴,小动物们也高兴地来到同学们身边,和你们一同学习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来了哪些动物?(课件出示:学生喊出他们的名字)小动物们要考一考你们了不了解它们。(课件出示完成要求)(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并完成在书上。(3)谁来汇报。(序号和名字)

(4)(课件演示)因为天鹅既会游泳,又会飞,所以我们将它移至交叉圈内。请问红蓝相交的圈内表示什么呢?你们填对了吗?没填对的可要仔细了。

2、(边演示边谈话)请继续看,文具店的阿姨昨天进的货有:今天进的货有:你们能算出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吗? 请独立思考并解决该怎样列式?

谁来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拓展思维,内化知识。

愿不愿意接受更难的挑战?请看问题:老师的文具盒里有4种文具,另一个文具盒里也有4种文具,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个文具盒里一共可能有几种文具?

1、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并说清自己猜测的理由。

2、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文具盒里摆一摆,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3、教师课件演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两个文具盒里没有一种文具重复时,一共有8种文具;当两个文具盒里有一种文具重复时,一共有7种文具;当两个文具盒里有两种文具重复时,一共有6种文具;当两个文具盒里有3种文具重复时,一共有5种文具,当两个文具盒里有4种文具重复时,一共 4

有4种文具。所以一共有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5种)

四、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1、生活中还有类似的情况吗?(如:扫除、喜欢球类情况…….)(课件出示姚明和杨利伟的照片)生活中像内似的情况是很多的,老师再举一个例子,请看大屏幕,知道第一位的请举手,指名说出姓名,知道第二位的请举手,指名说出姓名,既知道刘翔又知道杨利伟的请举手,两者都不知道的请举手,(边统计人数边在课件上演示)要计算我们班的人数应该怎样计算?刘翔是中国第一位110米栏的奥运冠军,杨利伟是我国飞天第一人,他们都为祖国争了光,你们愿不愿像他们一样争做第一,那就请你们从今天开始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吧!

8.《数学广角》参考教案2[范文]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老师准备一张身份证。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二、学习新知:

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

/ 2

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9.五下数学广角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时《

集合 》。

【教学分析】

在例1教学中,用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找到交集的元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学情分析】

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新知。本单元共有9个题目于学生熟悉的情境,学生虽然熟悉这些情境,但以前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因此,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其次,有层次地设计练习,逐步丰富并完善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活动卡

【教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题

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引导学生质疑:

来了10种小动物,为什么有6种生活在水里,6种生活在陆地?6+6=12(种)啊?

新知探究:

、动手操作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动物

出示:蚂蚱章鱼虾青蛙蜗牛鲤鱼兔子乌龟海鱼瓢虫

①这些动物和昆虫,你知道它们都是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你能把它们分类一下吗?

②完成活动卡活动一,指名分类。

③全班一起分类。

④发现问题:乌龟和青蛙有时生活在水里,有时生活在陆地上。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

(2)引导发现青蛙和乌龟两个圈里都有,如果只有一只小青蛙和一只小乌龟能分开站吗?

(3)出示合并隆的空集合圈,引导观察这个集合圈和分开的两个圈有什么不同。(有一块公共区域,这块公共区域可以表示什么?)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师根据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6)填写合并拢的集合圈。

(7)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三、新知巩固,加深理解、出示: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1)引导得到:

①参加踢毽的有(8)人

②参加跳绳的有(9)人

(2)小天使的疑问

①小天使也有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出示: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答案,后指名回答,要说出思路)

②演示

a、找到既参加踢毽又参加跳绳的人(3人:杨明、李芳、刘红);

b、出示空集合圈,指名说说各个位置所表示的意义;

、填写集合圈;(先填写公共部分)

d、出示各部分人数,引导计算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自己去找到答案,以得到多种解法)

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踢毽的学生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跳绳的学生

解法一:+3+6=14(人)

解法二:8+9-3=14(人)

2、完成教材10页做一做第1、2题。

3、完成10页思考题

A组和B组的小组赛都需要淘汰1人,都需要进行1场比赛,因此一共要进行30场比赛。

四、堂小结:

10.《数学广角》教案 篇十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1、书后做一做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习

个人修改

为什么时间节约了?

教后反思:

教案

第三课时

课题数学广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田忌

本场胜哲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

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数学游戏: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说明游戏规则

2、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个人修改

上一篇:消防安全九项制度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