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2024-06-29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1篇)

1.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一

9月1日

周次 第1-2周 教材、单元内容、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10课时) 科

任 邱小清 科组负责人 舒建梅 教导处负责人 唐翠娥

单元教学计划 基础

知识 1、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2、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基本

技能 1、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会用0-1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3、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数学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标 课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内容

准备课

可爱的校园

快乐的家园

练习课

玩具

练习课

小猫钓鱼

练习课

文具

练习课 课时目标

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初步行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Δ※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品教育。

Δ※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Δ※进一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渗透对应的思想和符号化的意识。

Δ※学会写1-5各数,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分类的意识。

Δ加深巩固1-5各数的写法,※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兴趣,渗透猜测的意识。

Δ理解0的意义,※掌握0的写法。

Δ巩固0的写法,※初步感受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Δ※学会写6--10各数;※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书写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一对应的意识。

Δ※加深巩固6--10各数的写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10各数。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初步养成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会写1-10各数,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在数数、读数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让学生做排队游戏,帮助他们理解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顺序。

3、学写数时,可让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不要急于求成,还要强调学生正确的读写习惯。

(注:Δ表示课时重点;※表示课时难点。)

西乡中心小学-第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计划

209月1日

周次 第3周 教材、单元内容、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5课时) 科任 叶燕梅 科组

负责人 舒建梅 教导处

负责人 唐翠娥

单元教学计划 基础知识 在理解高矮、轻重、长短等术语含义的基础上,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

基本

技能 1、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用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经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轻重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学会比较的方法,初步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动手操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划分

课时

教学

目标 课时    内容                        目标

1   动物乐园   Δ※初步学会比较大小、多少的方法,认识并理解“>”“=”“<”的含义,学会用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练习课     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大于与小于及等于的含义,※巩固用符号表示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与推理能力。

3   高矮       Δ※通过比较物体高矮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

相对性,体验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4   练习课     Δ※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高矮,※初步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5   轻重       Δ※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逐步加深对物体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并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用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经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轻重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学会比较的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理解“>”“=”“<”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用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2、学会“比较”的方法,并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决重难点

的方法 1、借助“动物乐园”等有趣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帮助学生理解“>”“=”“<”等符号的意义,学会比较的方法和用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编儿歌帮助学生识别“>”“=”“<”等符号。

(注:Δ表示课时重点;※表示课时难点。)

西乡中心小学2008-度第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计划

2008年9月1日

周次 第4-8周 教材、单元内容、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整理与复习(一)》《大家来锻炼》(20课时) 科任 赖伟华 科组负责人 舒建梅 教导处负责人 唐翠娥

单元教学计划 基础知识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意义;

3、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基本

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标 课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内容

有几支铅笔

有几辆车

摘果子

小猫吃鱼

练习课(一)

猜数游戏

跳绳

可爱的企鹅

练习课(二)

练习课

分苹果

练习课

操场上

练习课

乘车

练习课(三)

练习课

整理和复习(一)A

整理和复习(一)B

大家来锻炼 课时目标

Δ在情境中体会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读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Δ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列出不同加法算式。

Δ※灵活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熟练的计算出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

Δ※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得减法算式的意义,熟练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Δ※巩固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和认识,复习几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熟练5以内数加减法计算。

Δ使学生学会“6”.“7”的加减法,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Δ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正确口算“8”,“9”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Δ※能熟练有序的写出8  9的加减法算式。

Δ巩固9以内的加减法。※灵活、熟练地进行计算。

Δ※培养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灵活熟练的进行计算。

Δ※学习有关10的加减法,体会如何凑十。

Δ※学会凑十法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

Δ※解决求谁比谁多(少)的简单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Δ※理解比较与加减法的联系,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Δ※加深加减法含义的理解,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应用连加、连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Δ※熟练地进行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正确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Δ※通过综合练习,熟练进行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Δ※将10以内加法算式整理成表并发现规律,熟练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Δ在整理减法表中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过程,※熟练计算10以内的减法。

Δ※观察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教学

重难点 Δ1 认识加减法的含义;2 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3 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2 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3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重难点

的方法 1 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

2 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的结合;

3 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注:Δ表示课时重点;※表示课时难点。)

西乡中心小学2008-20第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教学计划

2008年9月1日

周次 第8周 教材、单元内容、课时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

《分类》(3课时) 科任 邱小清 科组

负责人 舒建梅 教导处负责人 唐翠娥

单元教学计划 基础知识 在活动中体会分类的思想,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基本

技能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标 课时    内容                        目标

1   整理房间    Δ※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   练习课      Δ※让学生学会按照给定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3   整理书包    Δ※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   练习课      Δ※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2、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解决重难点

的方法 1、在教学中,让学生给水果、男女生、桌椅、几何图形等熟悉的物品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对几何体和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体会分类在不同的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房间、书柜,亲身经历分类的过程,互相交流整理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注:Δ表示课时重点;※表示课时难点。)

2.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二

1.正确拼读和抄写音节词。

2.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单元30个生字, 记住本单元15个要求会写的字。渗透性地学习“联系上下文猜字”的方法, 能够独立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文感悟, 培养正确的是非观, 感受美好事物。体会修饰语的好处。

4.听故事能转述。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能围绕“怎样爱护公园里的动植物”这一话题,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1.运用拼读音节、猜读、请教别人等多种识字方法, 认识30个生字, 会写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 联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略)

教学过程:

《特别的作业》 (2~3课时完成)

一、激趣揭题, 导入新课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大家交流一下, 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2.师:小丽也和大家一样, 把她找到的春天带到了课堂上, 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

二、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一边听, 一边看课文, 想想小丽的作业特别在哪儿。

2.自由读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 自己想办法解决。 (教师巡视, 注意个别指导。)

3.小组内互相听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学听, 不正确的地方要互相纠正。

[在这里提出这样的识字方法, 正是整合考虑“语文园地”中提到的“联系上下文猜字”及“问一问别人”, 把学习能力的习得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初读课文时, 教师先提供范例, 让学生模仿, 在此基础上, 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足时间, 应加强初读, 延迟开讲。因为感受语言, 理解内容, 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四、读文识字, 学词学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生字 (包括自己不认识的字) 的读音, 对照一下刚才自己练读时是不是把生字的音读正确了。

2.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段序, 再把生字在课文中标出来, 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句子读通顺, 读正确。

3.反馈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 解决本课15个生字的读音。

4.齐读全文。把课文读通顺, 不随意加字、减字。读后评价。

[本课出现的15个生字, 都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高频字, 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 通过自学, 学生既运用了已掌握的技能 (如多种识字方法, 个性化识字) , 同时通过游戏反馈, 教师掌握了本课生字的难点所在, 有针对性的进行识字指导, 避免了课堂上机械认读生字的情况, 达到高效低耗的效果。]

五、读文感悟, 内化情感

1.指导朗读课文第二段。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带来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与课文对照一下, 你有这些作业吗?

指导读好“嫩嫩的桑叶, 红红的桃花, 细细的柳枝, 青青的小草”。

[穿插整合语文天地“填一填”内容。学生课前预习中如果有拍照片、画画的, 在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用上这样的形式, 说说练练, 以此达到迁移认知形成能力的目的。]

2.同桌练读小健和小丽的对话。教师巡视, 加强指导。

3.反馈练读情况, 内化学生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使用恰当的语气, 读出两人的内心想法。

4.评价讨论, 引导明理: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小丽的作业好?我们班上哪些同学的作业最好呢?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语文天地“拼一拼, 抄一抄”中的音节词, 练读后正确抄写下来。

[在本单元“语文园地”中有抄写音节的练习, 整体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将这个内容放在课文学习中, 避免重复抄写、加重负担、浪费时间的问题。]

2.比较“昨”“作”。指导书写练习。学生一边写字一边记字形, 教师加强巡视, 注意个别辅导。

七、课后延伸, 迁移练说

教师带领学生布置一个展示台, 把评选出来的好作业, 展示给大家看, 大家交流一下, 做得好的地方。 (主要展示照片、图片、学生绘画、搜集的好词佳句。)

《珍贵的纪念》 (2-3课时完成)

一、启发谈话, 导课揭题

1.课件演示小动物围着亭子高兴地唱跳的情形。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表情。

[将语文天地中“照样子说词语”的练习放在课文中用, 通过换词, 既便于学生理解, 又丰富学生词汇。]

2.揭题板书:珍贵的纪念 (读题)

看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1.听录音范读课文, 一边听, 一边想象故事情景。

2.自由练读, 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把它们在文中标出来。

3.同桌练读, 读文过程中互相帮助识字, 纠正读音。

[此环节主要是在学生识字上下工夫, 为下面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本课要求认识的15个字当中, 有相当一部分字是比较生僻的字, 可能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均不能独立完成, 因此, 通过自读, 同伴互助, 就能找出难点, 以便教师有重点的指导。]

三、读文感悟, 随文识字

1.继续播放课件。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2.朗读课文第二段。借助画面想象人物语言。

小猴、小兔他们一边写名字, 一边会说些什么?把他们说的话放在课文里试着说一说。

练读梅花鹿和小刺猬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以多种形式的读, 促进学生的自我感悟, 获得自我见解。让学生在读课文, 认识新字新词的基础上, 再次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同时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言语形象的刺激, 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

3.读3~4段, 讨论明理。

继续播放课件, 观后读文讨论:这样的景象美吗?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请愿意朗读这两段的小朋友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他们读得怎样。 (体会“珍贵”在文中的含义。)

小组讨论:小刺猬回答梅花鹿后, 到第二年春天, 她做了什么?小刺猬为什么只是“在一旁甜甜地笑”?

四、表演读文, 内化感悟, 丰富情感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由组合, 表演课文内容。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情节、人物的语言, 也可以直接按课文内容演。

3.汇报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一边汇报一边评价, 及时指导。

[设计表演环节, 以演促读, 活跃课堂气氛。一方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另一方面, 表演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让他们动脑想, 动身演, 动口说, 激活了思维, 丰富了其对语言的感受。]

五、指导书写

1.比较“该”“刻”的异同。

2.认真写好田字格中的字。

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会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会认识各种不同形态的圆柱。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师:出示学具中颜色相同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正方体,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手中拿的两个物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能形象的说出来吗?

(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大部分学生认同“一个胖的,一个扁的”,此时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再次出示学具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区别哪些是“胖的、扁的” 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些“胖”的物体,他们都属于立体图形,那么那些“扁”的图形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平面图形,在以后会学习到。

二、情境认知

师:今天老师把我获得创意大赛一等奖的作品带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机器人,问为什么会获得一等奖? 生:因为它们都是用图形搭成的。

师: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机器人中有没有相同的图形呢?现在老师邀请你们把它拆开,你们能把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吗? 同桌讨论,分成几类?

师:哪个孩子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其他的孩子仔细倾听,看你们分的和他们一样吗? 生分。

师:像这样每种形状相同的图形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师出示课件,并在黑板上板书名称。

三、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请同学们从你们的学具袋里拿出一个长方体,放在桌上,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学生描述,师随机板书)B、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拿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C、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件演示把一个长方体压缩成一个正方体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E、感知圆柱 F、质疑圆柱

师:同学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孙悟空和他的金箍棒,反问:变化后的金箍棒还是圆柱吗? G、感知球,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最后一种,放在桌子上,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放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那的圆柱无法滚动? 师:圆柱和球滚动时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2、连线

3、猜一猜

4、摸一摸

五、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寻找生活中的四种立体物体。

七、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4.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事物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从中渗透思想教育。

4、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情感体验

(1)、结合学生参加过的活动,谈话引入。

师:上周学校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参加了。今天老师还得到一个好消息,森林里也在举行运动会,小朋友们想去看看吗?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

(2)感知“前后”的意义

(课本60页)小朋友,你们看见了什么?(学生先自己说,然后在让同桌学生相互说说)师:谁能把小朋友们看见的情景完整地说出来?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师:如果小动物们再继续跑,你想它们的前后顺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师:说说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现在的前后位置是怎样的?同桌互说后再全班汇报。

(可给合这个变化,进行思想教育)即:师:小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会象动物们赛跑那样,会出现暂时落后的情况,暂时的落后不要紧,只要我们不气馁,继续努力,最终会超过别人的。

师:现在你们看看我。老师在你的那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黑板在老师的--?老师在黑板的--?找一个学生合作,某某在老

师的哪一面?换一个位置合再问。师:请你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背对的方向是?(板书):前后

二、对所学加深理解

(1)、“填一填”赛车:谈话引入:你们看完了动物赛跑,精彩吗?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更精彩的比赛场上去,(课本60页下面的插图)这里正在举行的是动物们的赛车比赛,参加这次比赛的动物有小兔、熊猫、小猫、小熊、松鼠你们想扮演小动物们进行赛车比赛吗?说说比赛的情况后。

(2)、结合实际,加深对前后意义的理解师:刚才有同学没有参加成赛车,很失望,现在教师就有一个活动让同学们都参加(全体起立),说说你的前面是谁?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是谁?后面有几个人?你这一列一共有几个人?然后向后转,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渗透前后是相对的、变化的)三、练习巩固知识练一练(课本61页练一练第2、3)1、儿童乐园笑笑她们看完了森林运动会,又来到了“儿童乐园”。小朋友们请观察,她们现在正在做什么?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然后再说给大家听。(结合园中情景,渗透思想教育--她们很遵守公共秩序)问:笑笑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从前面数笑笑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这一排一共

有几个人?

2、公园--动物园师:小朋友们看,笑笑她们现在又准备到哪里去?你们去过动物园吗?现在我们和笑笑她们一起去动物园,我们已经走到了公园,下一站是什么地方?该怎么走?(认识路标)小朋友再看看到动物园还有几站?你是怎么知道的?(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站牌)那么现在我们要从动物园返回火车站,要走几站路?

3、数学故事

让学生看图后,自己想象编出故事,先讲给同桌听,再讲给全班

四、全课小结

5.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五

得数是8、9的加减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口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各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教具准备

电脑、彩笔、口算卡片、小正方形和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二)学习新知

1、说一说

(1)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同学们经过跳绳活动。看看照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他们最多能跳几个?)

(2)同学们提出问题大家谁来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甲:一共有8个同学,我是数出来的;

学生乙:跳绳的有6个,抡绳的有2个,6+2=8;

学生丙:有4个女生,有4个男生,4+4=8……(老师板书)

(3)说一说有关“8”的减法算式吗?(8-1=7,8-2=6……)

2、画一画

(1)小象最喜欢和红色和蓝色了,不管画什么,他都要用上这两种颜色(电脑显示)小象正在涂一个包含9个小正方形的大正方形,仔细观察他是怎样涂的?(1红8蓝)

(2)同学们就像小象这样,选出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来涂的格,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说。(学生甲:2+7=9,9-2=7)

3、试一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填空

7+2=□6+3=□5+□=8

9-4=□8-5=□□-4=5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5页“练一练”1-3题。

(四)思维训练

洲戏:8、9的组成。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通地有趣的情境,学会了有关“8、9”的加减法,又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够正确地口算“8、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有条理地思考一表达了。

(六)板书

8、9的加减法

1+7=88-1=71+8=9

6.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六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具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7.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七

第1课《精打细算》教案

晋江市东石镇玉峰小学 刘志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 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

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2.我是小小神算手。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

注意的?

五、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 11.5÷5=2.3(元)乙商店:12.9元÷6=2.15(元)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探索教学法,以“激趣—探索—讨论—汇报—总结归纳”为主线。创设学生购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日常生活的购物为题,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对课程知识的认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合作,总结,完成对小数除法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与提高。通过最后的采访与总结,使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体会除法的意义。

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先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要求学生不但要会算,还要熟练的掌握知识点:(1)要按照整数除法计算;(2)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除。在课前就重难点准备几种不同的教学情境,结合情景我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几种情况都放在一起讲了:一般情况、整数部分商0的,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不够除用0占位的,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以及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不够除,根据小数的性质添0继续除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2课《打扫卫生》教案

晋江市东石镇玉峰小学 刘志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竖式计算26÷4(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六、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要让学生真的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再与全班交流,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全过程。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中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中也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本节课中,学生在转化思想方法的指引下,通过自主探索、主动构建、轻松地掌握了“整数除于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我们在例题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高,计算慢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这方面的培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3课《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教案

晋江市东石镇玉峰小学 刘志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法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认识小数除法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竖式计算:

0.48÷4 6.3÷7 240÷60 4800÷400

(二)情境激趣,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共花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花54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2.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①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②分组汇报估算过程;③评价和鼓

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①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内长途每分0.3元的二十几倍,如果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淘气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笑笑电话费的二十几倍,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②5.1大约有十几个0.3,那么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十几分钟,而54里没有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一定不到10分钟,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3.列出算式,解决问题。5.1÷0.3 54÷7.2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独立试算5.1÷0.3 思考:用你认为合理的方法计算;除数是小数是否可以转化成整数?怎样转化?应用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围绕前面提出的要求,展开做好记录。全班共同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并进行算法最优化,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算法:

把0.3元化成3角,5.1元化成51角,变成了51÷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51÷3=17(分)

把除数0.3变成整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变成51,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51÷3=17(分)?? 对比几种方法的异同,找出相同点: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除数变成整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尘,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

5、应用算法,明晰算理。竖式计算57÷7.2=(分)

教师巡视并对发现的计算中的错误,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错。强调竖式的写法,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后,除数扩大了10倍,那么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就在整数后面添0。你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检查?(运用估算和乘法

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2题。2.完成教材第8页试一试。3.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4.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谁打电话时间长

笑笑打电话的时间:51÷3=17(分)答: 淘气打电话的时间:57÷7.2=7.5(分)答:

六、教学反思

有针对性的复习,复习小数点移位、商不变的规律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做好充分的铺垫。

在新课部分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有的把元转化成角、有的把元转化成分进行计算,而有的则是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总结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得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化成整数再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4课《人民币兑换》教案

晋江市东石镇玉峰小学 刘志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3.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求积,商近似值。

三、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

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美元是什么意思? 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怎么换成人民币呢?

师: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比如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兑换人民币”。

(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 美元兑换人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

0 呢?

2.课件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这个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 4.借助比率,独立试做。列式:6.31×6.7 5.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应该是几位小数? 6.总结: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人民币兑换美元

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兑换吗? 出示问题2情境图: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2.回忆学法,完成上题时,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求积、商的近似数

1.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都保留了两位小数;不同点:一个是乘积,一个是商。

2.总结求积、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积取近似值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情况取近似数;商取近似值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2、3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第14页第4题。

(四)课堂总结

出示2005年9月某天中国银行人民币兑换比率,对比2012年的人民 币汇率,你想说点什么?你学会兑换人民币了吗?怎样兑换?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兑换

美元兑换人民币

6.31×6.7=42.277≈42.28(元)人民币兑换美元 600÷6.31≈95.09(元)

六、教学反思

一开始,我用具体的教学情境,美国小朋友寄来的画册引入,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展示货币兑换表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一美元等于8.28元人民币是什么意思,这样可能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货币间的兑换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兑换货币可分为两类,一是外币换人民币,用乘法,另一个是人民币换外币,用的是除法,在教学时,我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最后总结各种题型的解决方法。当学生体会到外币换人民币用乘法,人民币换外币用除法时,学生错误率大大减少。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5课《除得尽吗?》教案

晋江市东石镇玉峰小学 刘志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份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三、教学难点

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它们和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找数学信息:蜘蛛3分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生2: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生3:谁爬得快???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

学生可能会汇报的几种情况:蜘蛛只用了3分钟就爬了73米,而蜗牛

用了11分钟才爬了9.4米,蜘蛛用了较短的时间爬了较远的路程,而蜗牛用时较长路程却较短,所以蜘蛛爬得快;

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可以对比蜗牛与蜘蛛爬行的速度,73÷3大约等于二十几,而9.4÷11还不到1,所以很明显蜘蛛爬得快?? 2.师: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算一算。同桌比赛:一人计算蜘蛛的速度,一人计算蜗牛的速度,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3.学生会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尽,小组合作讨论:除得尽吗?余数、商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商的小数部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

4.师介绍:像24.33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

5.介绍写法。

在国际上有一种通用的表示循环小数的简便方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如果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6.试着将下面的循环小数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来。24.333?,0.85454? 7.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试着将24.333?,0.85454?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2、4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除得尽吗?

蜘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73÷3=24.333?? 蜗牛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9.4÷11=0.85454??

六、教学反思

课始,我出示了这样几个小数0.666… 1.25 1.4343… 2.3636,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会发现在两个小数的后面有省略号,经过回忆,他们会说出“循环小数”这个数学名词,这时师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呢?引发大家思考,经过再次观察,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需要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这时就要用到“四舍五入”法,我首先让生说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再结合例子看看该怎样取舍,然后解决问题。本环节学生轻松完成任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6课《调查“生活垃圾”》教案

晋江市东石镇玉峰小学 刘志鹏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五、教学反思:

8.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八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快乐的校园6-10的写法

上课教师 黄慧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写6-10各数。2、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学写6-10各数

前置自学提纲设计 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数学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数字娃娃在开会,6、7、8、9、10五个数字有意见,因为1-5五个数早和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家都会写这五个数了,可6-10还没机会和大家作好朋友,它们都等不及了,你看它们来了。(板书:6、7、8、9、10)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1、师:今天,如果你仔细观察,学会写这些数字,把它们写得很美,它们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

2、学习6的写法

(1)看字型:你看小6先来了,出示6(在田字格中的写法)。看看它象什么?(生说,表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写法:看一看、说一说它在格中的位置和布局(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

(3)写一写,自己试书空,师指导书写。

3、学习7、8、9、10的写法

(1)师:7、8、9、10也等不及了,它们在书上第9页等着你哪。

(2)看书自学:学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充分交流。

(3)自己学习各数的写法。先书空练习,再尝试书写。

4、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吗?你觉得哪个数字最难写?请学生当先生进一步指导书写。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4题

写数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弄明白后然后再正确地写数。

2、自主练习第5题

借助碗和帽子图,渗透数的组成。练习时,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来理解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练习量,教师再自行设计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3、自主练习第6题

饭前准备筷子的情境图。主要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数,渗透按群计数。练习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填空“准备了()根筷子”。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也可以一双一双地数,还可以根据碗的个数来确定。此题可利用学具帮助数数。数完后,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

4、自主练习第7题

这是一道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再到附页中找到对应的图来贴一贴,然后同位互相交流排列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个人意见

板书设计 6、7、8、9、10

9.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九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领域分类  内         容

数  知识

技能  认识20以内的数;

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

认识物体的轻重、长短、大小、多少和高矮;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半时。

解决

问题  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数的实际问题;

空间

图形  知识

技能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

问题  简单几何体的分类;

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计  知识

技能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

象形统计图;

简单统计表。

解决

问题  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用图表表示整理结果;

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实践与

综合应用  大家来锻炼(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迎新年(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数学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           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知识点: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知识点: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跳绳(8,9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知识点: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分苹果(10的加减法)

知识点: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操场上(解决减法问题)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大家来锻炼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巩固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能给事物正确排序。

3、正确理解图意,能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4、根据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正确比较“多、少”“高、矮”,体会比较的相对性。

新课标第一网

四、分类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整理房间(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整理书包(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点: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

2、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五  位置与顺序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知识点: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六、认识物体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物体分类(立体图形的认识)

知识点:

1、对几何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你说我摆(几何体认识的练习)

知识点:

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摆”的都有一定要求: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几何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摆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几何体模型把它摆出来。双方还要就摆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

七  加减法(二)

(一)本单位知识网络:

(一) 各课知识点: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新课标第一网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 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知识点: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 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

知识点: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 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十几减9就用几加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二))

知识点:

1、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减5、4、3、2等数的减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知识点:

1、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4、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八、认识钟表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 各课知识点: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知识点:

1、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的数字以及长短针的作用,知道指针转动的方向。

2、正确认读整时、半点。并说出时针和分针在整时和半点的指向特点。

小芳的上午(估计接近整时的时间)

知识点:

1、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半时。

10.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十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1、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轻重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

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

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11.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篇十一

执笔:严小曼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3分钟)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具吗?喜欢什么玩具? 生:我喜欢芭比娃娃。......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很喜欢玩具,今天他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玩具,你们快看。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25分钟)1.数一数,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淘气的玩具都有哪些?

生:有飞机、小球、玩具枪、汽车、机器人。师:请大家数一数,每种玩具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PS:让学生自行数数。】

师:谁上来数一数?

【PS:让学生上台,对着情境图,用手数一数。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学生说的玩具,并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数。】 2.想一想,做一做

师:我们把淘气的玩具都找出来了,这么多玩具,你喜欢哪个? 生:我喜欢飞机、小球......师:那位小朋友说他喜欢飞机,那淘气有多少架飞机? 生:2架飞机

师:真的有2架飞机。老师这里有一些学具,谁上来用这些学具表示出两架小飞机?

【PS:可以多让几个小朋友上来摆一摆。】

师:这两个小三角形能表示小飞机吗?为什么? 生:能,因为都是两个。

师:也就是说小飞机的数量和小三角形的数量是相同的,对不对?

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以画一画,用你喜欢的图形来表示这两架小飞机。【PS:投影学生的作品。】

师:小朋友们,他画的小圆圈能表示小飞机数量吗?为什么? 生:能,因为小飞机的数量和小圆圈的数量是相同的。

师:那小飞机的数量除了摆学具、画图形,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示呢? 师:小朋友请看,老师摆出了几个手指?能表示小飞机的数量吗? 生:能

师:如果用数字表示飞机的数量,可以用哪个数字? 生:2 师:数字2可以表示2架飞机,还能表示什么? 生:2个苹......师:那剩下的玩具,用学具怎么摆呢?谁上来摆一摆? 师:这些玩具,用手指怎么表示?用数字呢?

【PS: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板书学具对应的图形及数字。】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玩具的数量吗?

生:可以用摆一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也可以用手指表示,也可以用数字表示。

师:我们用这些方法表示物品数量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用的图形数量或数字要和实际物品的数量相同。3.描一描,写一写

师:原来有这么多种方式表示物品的数量,那你们喜欢用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吗?你们会不会写数字呢?你们想不想把数字写得很漂亮? 生:想......师:怎样把数字写得漂亮呢?请大家看老师是怎么写的。【PS:教师示范1-5数字的书写顺序。】

师:1像树枝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一只小耳朵,4像小旗随风飘,5像衣钩墙上挂。

【PS: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先让学生描摹。剩下的可让学生课后临摹完成。】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0分钟)

【PS:练习“练一连”的1-4题,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写数

【PS:左边题目自主完成(可作为课后作业)。右边题目,先引导学生看懂图例,让学生说一说1表示什么?再让其把后面的题做完。题目可改编,如第一图数字1改为4,让学生说说4表示什么。】

2.数一数,画一画,写一写(可作为课后作业)3.看数涂一涂

【PS:让学生说一说1表示什么?再让其涂一涂。】 4.填一填,数一数

提问1:图中有几节车厢?有几只小动物在乘车?熊猫仔第几节车厢? 提问2:图中有5节车厢,熊猫在第5节车厢这两个5的意义一样吗?

四、回顾反思,课后小结(2分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学习了用图形、数字等表示物品的数量。师:我们用了哪几个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生:1 2 3 4 5 师: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板书:“1-5的认识”】 你们还学到了什么?

上一篇:体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煤炭质量检测检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