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2024-10-25

依法治校工作计划(共14篇)

1.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篇一

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和《鹿泉市教育局关于创建依法治校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全面落实依法治校的工作任务,努力推进我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工作进程,结合学校当前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局工作为中心,以“五〃五”普法验收总结为工作契机,以依法治校为工作主线,以创新务实、服务学校为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立足于我校法制教育工作的第四个五年规划,把法制工作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之中,规范办学行为,切实提高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依法治校的意识,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全面提高我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目标与任务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和《鹿泉市教育局关于创建依法治校的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和校务动作基本规范,完善以依法治校为基础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和学校章程几配套制度的运行机制,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全面提

高学校一法治校水平。

1、加强领导和老师的普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学校普法的针对性、系统性和计划性,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在教职工中坚持做到统一学习时间、统一学习内容、统一学习笔记、统一组织考试,结合“四.五”普法验收,对全校工进行“四.五”普法知识测试。

2、建立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明确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与监督程序,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内教职工及学生申述制度,保证申述渠道畅通,切实依法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3、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管理,贯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学生校内伤害事故的发生。

4、依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健全各项校内管理规范,依法规范教学、人事、财务、案例保卫、总务和学籍管理。

5、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和《鹿泉市教育局关于创建依法治校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工作,争创“依法治校示范校”,全面提升我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并设立依法治校办公室,实行一把校长亲自抓,形成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各司其职,全方位负责的依法治校工作的新格局。

2、学校领导调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把依法治校工作真正摆在议事日程,认真部署,严格检查,切实把依法治校工作落到实处。年末学校评出依法治校先进个人,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整体升位。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通晓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4、注重工作材料的积累,按时上交各项材料,保证各项材料的规范化管理。

5、请法制副校长做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2.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篇二

一、以人为本———“和谐”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代代相传。其中, 儒家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精神, 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原动力, 也是我们今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思想源泉。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应该是培养“和谐人”, 而“和谐教育”正是培养“和谐人”的核心方法。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 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 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 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 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三层主要意思:“和谐教育”的出发点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调控管理各要素的关系, 使管理目标、内容、手段、方法和管理实践、空间与学生发展相适应;“和谐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因此, 不难看出, “和谐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而这种“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在高校教育中集中体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上。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学生管理, 要使学生自我发展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就必须以和谐的学生管理理念为指导。

2.“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是构建和谐学校的需要。

和谐学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主要表现为学校组织结构要素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 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

3. 和谐学生管理是学生管理实践的需要。

学校在学生管理理念上存在诸多问题, 片面强调学生管理者的权威,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与家庭、社会展开合作教育的观念薄弱。总之, 学生管理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他们的教育, 就必须树立和谐的管理理念, 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和学生素质现状、管理实践的要求。

二、依法治校———“法制”意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

依法治校是高等教育领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培养有较高法律素质的一代大学生的具体实践, 是我国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 人们的法制观念在不断加深, 年轻人的思维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定向思维的大学生思维模式已经不再存在, 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 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 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其中一些原来就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树立学生管理新观念, 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依法治校, 主要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调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用法治的思想、法制的方法, 协调处理学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 使学生规章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规范化、合法化, 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依法治校, 健全规章制度,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应赋予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出台之前, 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 虚心听取学生对于学校建设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真心实意接受学生的监督, 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其次, 对于学校的各种信息应公开透明, 从机制上防范和杜绝管理者在有关学生工作事务中的暗箱操作。最后, 学校应充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 对校内外可能存在的危害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应急机制, 尽可能避免危害的发生。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 学生能通过申诉、诉讼等手段及畅通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

从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 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校是高校发展的本质要求, 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方面,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 学生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作用, 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最基本的哲学信条就是尊重人。该公司总裁小托马斯·沃森这样说过, “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信念, 那就是对人的尊重”。 (1)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化管理机制, 做到人人参与管理, 并且主动参与管理, 形成整体和谐共存发展的良好氛围, 也才能把依法治校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有“章法”、建立健全“章法”, 要人人知章知法、遵章守法。要考虑高校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计划、实施、监督、指导、总结和评价切合实际, 规范落实, 科学有序。如果没有法治, 没有规章, 那么管理就会混乱, 就会失去控制, “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可靠保障;不以人为本, 只靠管理规章、条条框框, 强权管制, 那么也会使人被动, 产生内耗, 难于控制, 不能协调, 人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章法”也就失去意义。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因此, 只有以人为本与依法管理综合运用, 才能实现高校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 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原则, 既有利于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 又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它既符合高校系统自身特点和管理规律, 又符合高校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客观需要, 因而是高校发展的本质要求。

综上所述, 大学管理中普遍存在行政手段管理现象, 并不知不觉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在工作中过分重视指标与成效, 忽视甚至忘却大学职责的根本所在。学生管理是一个过程, 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对象是人, 因此管理核心也就是人。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即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把服务学生作为学生管理的核心, 想学生所想, 急学生所急, 逐步做到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对学生管理可以依靠引导、激发、鼓励、奖励和惩罚等方法进行人性化管理, 以规章制度约束、监督和处罚、处分等手段为法制化管理辅助。作为辅助手段的法制化管理其实质是一种模拟, 要把依法管理的观念贯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确保管理的合法性, 以及实行对被管理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它将规章制度赋予法律的形式, 突出管理的制度性和规范性, 体现人人平等的精神原则。新时期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应当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校”, 努力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摘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理念。它们不论在内涵、原则, 还是实施方略上, 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要创建新世纪高校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理念。

关键词:以人为本,依法治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引兰.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本管理伦理探论[J].伦理学研究, 2007, (1) .

[2]隋松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学生工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4) .

[3]张凤鸣, 李璞.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 .

3.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章程;抓手;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76

自2013年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第一高校章程正式公布以来,我国高校章程制定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将依法治国战略提高到新高度并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要求后,作为高校的基本“宪法”,章程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高校依法治校应以章程为抓手,推进全面综合治理,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1 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需要以章程为抓手的重要原因

1.1 章程在高校办学中具有“宪法”性根本作用

从《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规定来看,章程是高校办学的总依据、根本大法。因为章程规定的内容都是高校办学方面的基本准则,也是现代大学具体制度建设的基本主线。从章程的实际作用来讲,它上接国家法律法规,下连校内规章制度。高校的依法治校实质就是在以章程为基本框架而构建与高校建设发展相匹配的规章制度体系,进而提升高校整体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1.2 章程建设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首要步骤

虽然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高校“有组织结构和章程”,并应“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章程建设一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才开始关注高校章程建设问题。在依法治国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高校章程建设才被更加得到重视。在庞大的高校基数内,具有高校章程的比例不高。通过加强高校章程建设,反过来可以促进高校全面依法治校。

1.3 以章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加强内涵建设的着力点

章程涉及高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功能定位等重要事项,将为高校的内涵建设提供最可靠的法律保证。同时,各行为主体的责权利在章程得到明确规定,能够防止各主体之间因责权利不清而导致的各种利益纠纷,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内部消耗对管理效率的影响,对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合理分配、整体效能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以章程为抓手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高校章程建设质量不高,高校的根本大法未真正普遍建立

长期以来,国家、社会和高校等各层面对高校章程建设重视和关注不够,不仅建设步伐缓慢,推进力度不够,已制定章程的高校数量不多,而且即使在已经制定的高校章程,内容简单化、形式化、原则化的情况突出,难以体现出《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上位法的硬性和各高校的管理体制、历史文化特性。可以讲,从根本大法角度看,我国高校章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2.2 内部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存在矛盾和空白

不少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章程没有形成配套关系,有些方面甚至脱节。在已制定的不少高校章程中,存在内部有些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等上位法相冲突的情况。甚至有些引起了学生的诉讼。典型的有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案和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等,作为被告的高校因为校内相关制度违背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或相抵触等等原因而败诉。同时,已有内部规章制度配套性不强、存在不少空白或漏洞,特别是由于传统的权利意识淡薄,在教师、学生的具体权益制度设计上急需加强。

2.3 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强。“人治”的现象仍然存在

政策的制定,关键在执行。如果政策制定了之后就被束之高阁,不去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那政策本身就成了空头支票,就会丧失人们对于它的公信力。在我国高校治理实践中,长期以来,“人治”色彩浓厚。高校领导以言代法、重要决策“一言堂”、漠视高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能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有在我国法治是舶来品,传统“人治”文化影响深厚的问题,但是基于利益本位,高校领导自身推进的积极性不高是主要原因。

3 以章程为抓手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落实途径

3.1 加强科学、民主性建设,提升高校章程的权威性

高校章程建设事关高校建设发展的根本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将高校章程作为根本大法来看待,确保高校章程制定过程的严肃性、认真性和程序性。各高校应成立高校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高校开展高校章程制定的工作经验,按照相关要求尽快启动本校的高校章程制定工作。在高校章程制定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广泛吸纳校内师生员工、各类组织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高校章程建设质量。

3.2 细化章程配套制度,健全高校的整体制度体系

没有高校后续配套规章制度的支撑,高校章程易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章程制定通过后,要加快完成校内规章制度建设,形成以高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并切实推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型,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长远发展。在高校内部制度体系建设中,应充分体现高校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的特色,应细化章程条款的规定,应进一步明确高校治理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权力和权力的边界以及完善相关的程序性规定。

3.3 完善章程及制度体系的监督机制。切实增强执行实效

4.2015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篇四

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推动学校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以德立校、科研兴校、面向未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依法保障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充分发挥法制在学校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使各项工作依法有序运行,促进学校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提高师生法律素质,使依法执教和遵纪守法成为师生自觉行为;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真正做到依法治理,制度管人,全面推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三、工作要求:

1、在教育教学上,按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及教育部门有关教育教学方面计划和规定去执行,监督教师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2、在学校管理方面上,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3、在服务保障上,按照上级文件规定依法履行对学校育人工作的职责,提供充分、有效、适当、健康的师生必备物资。

4、加大校务公开工作力度,实行职代会制度。凡是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在职代会上讨论通过方可实施。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保证学校的有效资金周转,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校办实事、好事。

四、工作要点:

1、做好学习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主要利用办公会、行政会、教职工政治学习、学生班会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可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

2、开展“依法治校”教育工作,做到定期完成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与本职工作机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水平。

3、积极做好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班会向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学习和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安全教育等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4、把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法制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管理水平,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保证学生无违法犯罪,不出安全事故。一方面,要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主要依靠班主任指导学生学法、知法、自觉规范行为,做到遵纪守法。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校规校纪,把法律规定化为学校纪律要求,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实现法制教育目的。

5、通过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体上,一是学校依法搞好教学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教育局加强教学管理的有关文件,加强师德教育,调动教师积极性,形成严格管理、照章办事、领导带头、教师投入、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教职工要把学法知法落实到自觉行为上,执行县局规定、学校制度和教学常规上。特别要运用课堂主渠道,大力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认真抓好教学,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五、加强组织领导

依法治校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和系统工程,必须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带头和引导作用,党团齐抓共管,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广大师生员工要充分认识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依法治校工作责任意识,在本职工作中抓实抓好。

1、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加强学校依法治校领导小组: 组 长:周海平(学校校长)副组长:尹如根(法制副校长)成 员:朱加祥(政教主任)

孙国怀(教导主任)程 建(学校总务)赵建华(少先队总辅导员)各班班主任

负责制定规划并做好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摆到重要议事日程。

2、全校要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和要求,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做好工作安排,制定相应措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真正达到宏观有人管,微观有人抓,使依法治校工作在各层面、各环节落实,不断提高依法治校的总体水平。

3、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要从学校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负责制定和实施法制宣传工作计划,并具体组织落实。

5.学校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篇五

通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增强学校、教职工及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保护渠道,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法律文书依据: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四、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为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高效监督的管理水平,维护校园稳定,

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决定建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

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要转变管理理念,明确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制定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明确校内职能机构、工作岗位的职责与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方位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五、实施方案:

1、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我国的法令、法规办学,自觉抵制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照教育规律办学,争取良好教育成效。

2、注重法律知识学习,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根据我校的实际,做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老师要起带头模范作用,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3、要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依法治校的教育工作与《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4、要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在普法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校中的积极作用。

5、要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并借助共建单位的力量,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的法律、法规等有关知识讲座,以提高师生们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的防范能力,使依法治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系列化。

6、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课程,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7、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8、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开。

9、学校的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认真开好家长会,学校决策涉及学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要充分听取家长代表的意见。

10、建立校内教师申诉制度,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加强教师管理,依法处理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1、建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情况,不瞒报或者漏报。

12、学校要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开除未成年学生;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符合规定程序;建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

六、保证实施:

1、要加强学校依法治校的领导,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并设立专人负责,真正地把依法治校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要充分利用学校黑板报、宣传栏和各种集会,如:教职工大会、报告会、升旗仪式等,宣传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保证活动健康有效地开展。

3、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校各年级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活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保证依法治校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6.依法治校工作汇报 篇六

与时俱进创写新篇

依 法 治 校 工 作 汇 报

喜德县光明镇中心小学校

2015年11月

拓新求实依法治校 与时俱进创写新篇

――光明镇中心小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校以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州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直接领导下,坚持“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管理向注重依法行政的转变,从而全面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领导对依法治教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学校把依法治校工作、普法宣传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从组织、制度、评估、激励四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构建了学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聘请了政法有关部门以及家长代表参加领导小组、担任校外辅导员,先后聘请喜德县司法局局长袁彪、喜德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漆志文为学校法制副校长,与喜德县城关派出所构建警民共建单位,形成校内校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全校师生对照《教育法》、《教师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法律法规,从严自律、注重实践、评估反馈、奖优罚劣,使我校的依法治校、法制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序列化的道路。

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中,首先,能做到“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做教职工的表率,每个成员都能做到学校、为教师、为学生乐于

奉献。学校行政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校工作处理有关事务,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迟。心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落实到每个教职工的岗位职责中,体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

2、依法民主管理,严格执行标准

为了保障依法加强民主监督和管理,我们依法成立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职代会定期召开会议,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学校重大事情的决策都必须报职代会通过。我校一直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无乱收费现象。后勤工作公开透明,能满足教学与师生生活的需要,从无违规现象。学校严格财务管理纪律,实行“重大收支情况、集体研究决定、一只笔”审批的制度。学校能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中小学收费的文件精神、政策规定和治理乱收费的指示要求,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收费行为,切实落实“八不准”,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无“小钱柜”、“坐收坐支”行为,学校收费都经物价部门批准,所有收入一律纳入学校预算外资金统一管理。全年没有滥发补贴、奖金、福利行为,没有挪用各项专项经费,岗位津补贴自筹部分能按时发放到位。

3、规范学籍管理,严格控流保学

学校落实了办学责任制,严格规范入学、转学、休学、复学手续,保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到100%。对学籍的管理做到认真清查,仔细对照,确保学籍管理无差错,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无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等违规问题发生。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宣传活动,做好劝学工作。同时克服困难,保证学区内儿童全部入学。学校还制定了转化潜能生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的计划,开展对孤儿、残疾学生等的帮扶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关爱和教育。

4、落实常规管理,狠抓教学实效

我们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从“实、新、全、优、严”分别对备

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查提出了具体要求:备课求“实”,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备,由“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变为“引着学生走向教材”;上课求“新”,要深入挖掘教材,学习新标准,领会新精神,运用新方法,培养新思维:辅导求“全”,优生以拓展和提高为主,中等生以补充和转化为主,对于待发展生则多关心、多接触、多面批面改;作业求“优”,认真落实区教研室“作业设置与批改要求”,制定“优秀作业标准”、“作业评优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期末予以嘉奖;考查求“严”,严格执行等级制,不打分数,不排名次。

5、加强安全管理,整顿校园环境

学校成立了综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及应对突发事件及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预案。安全、维稳、计生措施落实到位,落实追究制度,并与教师签定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责任书”。加大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定期邀请法制辅导员及户籍民警共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整改。加强校园治安整顿,确保校园安全,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并把校园治安工作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等奖惩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使之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宏观常抓、微观抓细的新局面。

三、校务公开,民主监督

学校依法确定了学校的管理体制,成立了校务会,通过选举成立教代会,并能认真履行其职能,学校的大事先由校务会、教代会商议,并在教师大会上通过再执行,学校的各项制度都由责任人起草,教代会讨论,教师大会通过,然后实施。学校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做到“六个一”:制定了一个切合实际、统一规范和便于群众监督的《校务公开制度》;设置教师、家长、学生公开栏;规定学校沈校长为校务公开 生事务、学校重大决策等几个方面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特别注意选准那些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最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向群众公开。公开前,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经学校党政领导和班子成员具体研究,形成统一意见后进行公布。公布后及时通过工会、各处室、年段负责人搜集教职工的反映、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分析研究处理,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并将办理结果公开。公开的时间,视不同情况而确定。属于日常事务的按半年、季度或月份公开;属于阶段性的及时公开;对于热点问题,如收费、招生、工程建设等提前公开。同时,建立档案备查制度,将每次公开的内容、地点、时间、形式、承办人、群众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记录整理,建立档案以备查。

校务公开作为一种制度,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从加强监督方面入手,建立一系列监督制度。学校设立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审议校务公开的内容,检查公开的内容是否客观公正,公开的程序是否规范。同时,认真监督检查校务公开后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及时得到有效地解决,以防止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学校校务公开的渠道是畅通的,校长信箱,校长热线,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都为学生,家长架起了参与学校管理,反映他们心声与要求的桥梁,学校也从中更多的了解到对学校的评价,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为更好的依法治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年来通过家长委员会,校长信箱反映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建议学校各种活动安排的,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议的,解决学生生活后勤,安全的意见,建议40余条,促进了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

四、普法宣传,措施到位

学校为了落实普法教育目的,采取了环境熏陶“一话二化五个面向”,课程渗透“三到位、四结合”的方法和措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取得了明显成效。

1、环境熏陶“一话二化五个面向”。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在环境熏陶中,我们的做法是:

(1)“一话”——校内请说普通话;

(2)“二化”——校园文化建设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建立了一个法制宣传栏,每月进行内容更换。各班每学期出一期法制教育专刊);

(3)“三面向”——法制教育面向全体师生、面向学生家庭、面向社区。学生学法必须教师先行,在教师学法方面我们坚持以自学为主,集中辅导为辅的原则,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十余部有关法律法规,并组织教师参加了区干部学法考试。法律知识的学习使教师懂法、知法、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为学校法制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形成了校级领导亲自抓,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具体抓,全体教师都是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新格局。我们要求学生把在学校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对家长进行宣传,并在家长学校开课时、家长会讲课时进行法制教育讲座。我们还开展了“送法到社区”活动,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懂法、守法。同时也让《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犯罪法》这些法律法规更好的深入人心。

2、课程渗透“两到位、三结合”(1)“三到位”

a、学习资料到位——我校正在开发法制教育校本教材,重点讲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安全法》等法律中有关条款,教育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有什么后果?应该怎样做?从而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我们使用校图书室的相关法律书籍、禁毒知识、学生常规行为制度进行教育。

b、学习时间到位——我校校本课程就是法制教育课,保证每周两课

时的教学时间。本学期我们利用班队活动或校本课程时间进行法制教育,每周一课时。

C、辅导老师到位——我校法制教育课的授课教师就是校本课程教师,即各班班主任老师。

(2)“三结合”

a、点面结合,学习掌握法律知识。

我校开展了“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和“我是遵纪守法的小公民”班队活动、“创平安校园”主题活动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b、内外结合,遵守法纪法规。

结合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行学校、班级、个人三级“达标”制度,每月评出行为规范达标示范学生和示范班级。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先进,逐步提高了自控自监、自我调节能力。

c、知行结合,学会自我保护。

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我们要求各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有所侧重,使他们有效地掌握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常识。

五、依法保护师生合法权利

1、学校严格依法治校,民主监督,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依据《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制订《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教师职称评定方案》、《教师评先评优制度》、《教师继续教育方案》、《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等制度,确保师生的权利得到落实和保障。建立和实行校内申诉制度,依法处理师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

2、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思想道德、业务素质的要求,学校开展了“知荣辱、强师德、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先后组织了师德培训、听师德报告会、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涌现出了一批爱生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集体和教师。

3、工会行使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责,时刻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每逢节日配合学校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的慰问工作;教职工每遇伤病、丧事时,工会及时关心慰问,将“温暖”送到家门;对特困教师倾注爱心,做好帮扶工作。例如每年教师节、三八妇女节、我们都会组织教师开座谈会,了解教师的困难和要求,并及时解决。新年、春节、教师节、暑假,工会会定期走访部分教师,给他们送去领导的关心。面对全校大部分为女教师,且多数女教师孩子幼小,学校尽量为每位女教师着想,体恤她们的困难,在工作、学习上创设较好的环境,使她们能够更加安心工作。教师有事、有病,只要工会知道,必定前去探望慰问。工会还配合学校为在职教师的培训、函授和进修创设良好条件,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投资万余元用于教师培训,选派了2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同时关心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建立教职工体育和文娱活动场所,利用节假日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我校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积极搜索,大胆实践,事实有力的证明,加强法制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学校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学校现在学风正、纪律严、质量高,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立了平安校园,今后,我校将持之以恒,坚持自己的特色,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为我校的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而不断努力。

7.中学依法治校的实施路径 篇七

一、依法治校的含义

我国的教育法学,大致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纵观这一段发展历史,很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都对依法治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发表了诸多相关的论述,出版了相当数量的书籍和论文。那么,究竟何为“依法治校”呢?

1. 依照宪法和法律

新华网在2014年4月6日发表的文章《十八大报告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高度》中提出:“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从法源角度上分析,“依法治校”中的所依的“法”,首先必须与“依法治国”所依之法一样,必须是合宪之法,合法之法。

2. 依照政策和规章制度

宪法和法律具有稳定的特点,而现实社会的情况却是瞬息万变的,因此,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用于指导中学的办学,而依据宪法、法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策也是依法治校所要遵守的。同时,学校在宪法、法律的基础上,会根据本校的现实情况以及发展需要,制定一些属于本校的规章制度,而这些自治性的规范也是“依法治校”所要遵循的。

综上所述,依法治校就是学校的教职工在学校党政部门的领导下,依据宪法、法律、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学校各类事务,对内确保各项办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对外维护全体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学校的发展能够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二、中学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

依法治校是对封闭式的集权管理方式的变革,它改变了中学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的状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部分学校的依法治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 法律法规系统不够健全,校内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截至目前,我国制定的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在内的法律法规总共不到20部,而与中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更少了。其次,虽然所有中学都已经制定了关于本校的一些自治性规范章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仍然不够完善,甚至有些规定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缺乏法律依据。例如,近年来,因教师严重不负责而导致的中学生受侵害的案例日渐增多,但是学校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因此,学校在这一类事件的处理上随意性较大;甚至有一些学校将学生的一些失当行为与开除相挂钩,学校凭借着本校的一纸规定就直接废除了宪法赋予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中学在依法治校的实践上仍存在较多细节上的漏洞。

2. 中学管理人治痕迹较重,权力和权利冲突失衡

现实中,一些学校对依法治校、依法管校相关理论的研究不够重视,致使学校的治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随意,内部管理上人治倾向严重,师生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尤其是学生,他们作为学校管理中的弱势群体,其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由于中学生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致使部分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中学生在受到侵犯的时候“有冤无处寻”,而出现一些过激行为。而权力和权利的冲突则表现在,如一些中学从自身的管理需要出发,会定期进入学生的寝室检查违禁品,有些学生就会认为这一行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如一些中学在制定本校的一些自治性的规章制度时,会根据学生的某一些失当行为制定相应的罚款规定,有些学生则认为这一类规定侵犯了他们的财产权等,由此可见,真正落实依法治校,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 教师法律素养较为薄弱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是有些学校过于重视对教师这些的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的“师德”建设,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法律知识,部分中学教师受“唯领导是从”的观念影响,忽视了自己的法律权力和权利。而部分教师对法律法规的忽视也是导致中学生权益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中学依法治校的实施路径

中学管理要在新常态下把握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就要加快中学管理的法治化进程,使依法治校成为中学的常态化管理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有法可依,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

宪法、法律以及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上的学校规章制度是中学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中学要实行依法治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使中学在日常管理活动中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中学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宪法法律的规定,以及政府出台的各类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定本校的一系列自治性规章制度体系,进而有效地解决学校的制度与法律相冲突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少中学管理人员依据自身经验、权力治校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才能推动中学依法治校的可持续发展。

2. 有法必依,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就中学内部而言,国家的宪法、法律、政府出台的政策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都是“依法治校”的“法”,都是中学管理人员在中学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有法必依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关键环节,中学要扩大民主监督的范围,发挥纪检部门在依法治校进程中的监督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地调动全体师生在依法治校过程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民主监督机制中,学校要改变以往凭经验、凭权力的管理模式,在行使管理权力、做出管理决策时都要以法律法规、政策及规章制度为首要准绳,依法管理,依法公开,主动接受师生的监督,才能真正实现中学依法治校的管理目标。

3. 德法结合,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

8.依法治校 发展教育 篇八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时刻谨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要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强化依法治校的应用,并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相结合。

第一,加强自身法律素质的修养。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自觉学习法律,在教育工作中带领学生每个月至少学习一次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使学生从小具备法律意识。

第二,严格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深化法制教育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并有计划地开设法治课程,落实每个课时学习的具体内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法律的应用情况,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中讲解生动,课后反馈及时。

第三,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帮助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维护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每个学校都有不良的学生,但是不良学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家庭、社会、交友都有很大的影响因素在里面。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切实做好不良学生的教育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要结合法律知识让其了解养成不良习惯的危害,帮助学校维护学校周边的治安,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稳定、风气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第四,加强法制与德治教育相结合。作为人民教师,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是每一个人民教师的终极理想,为的是让每一个自己的学生都成才。在教学工作中,要深化德治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成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及国家法律的合格公民。

第五,加强心理教育铸造健全人格。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智力上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性格上的伟大。”也就是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健康的心理和聪明的才智同等重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在学生培养上要以“身心健、品行优、基础实、能力强”为目标,而为了达到“身心健”,就必须加强心理教育。心育是德育的基本要素,心育有利于潜能的开发,有利于铸造健全的人格。心智的完全成熟才会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切实做到遵纪守法。

总之,依法治校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才能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9.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篇九

——拓新求实依法治校与时俱进创写新篇s0100

福建**一中系省重点高级中学,现有师生3000余人,多年来,学校认真遵循党中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依法治校、扎扎实实开展依法治校、拓新普法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被命名为三明市“法制教育特色校”、福建拾法制教育先进试点校”和“普法与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普法与依法治理试点单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发挥核心作用

学校在认真总结“二五”、“三五”普法工作和多年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校“四五”普法工作和依法治校领导核心的建设。学校组建了“四五”普法和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14名成员包括了综治副校长和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负责人。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参加普法学习,当好教师学法、守法的榜样,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学校依照上级的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总体规划,认真制定学校各阶段的实施方案,精心构筑“共育”工程,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使依法治校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

二、抓学习,树立法治观念

为确保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多年来领导干部坚持每周一次、普通教工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

带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依法治国的文件,学习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大力宣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过编写教材、配发读本、辅导学习、开办讲座、观看影视、撰写心得、演讲比赛、考查测试、树立典型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教师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先后开办了教育法规学习讲座、师德规范讲座、《宪法》修订案学习讲座、《刑法》修正案学习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辅导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习辅导班、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辅导班,邀请了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政法部门理论骨干来校为全体教工上法制课、办辅导班,教师参训率、考试合格率连年达100%,煅造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把法制教育,列为师生必修课,溶入到教书育

人各个环节里,落实在施教全进程中,通过依法施教,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优良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罚学生的侵权事件,建树了优良的师德形象。

三、抓宣传,增强防范意识

近年来,学校运用多种形式,寓法制宣传教育于教学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一是开设法制课程。从1986年开始,学校就将法制课列入教学计划,依照不同年段对学生定课时传授法律常识,并举行法律常识考试。二是配发法律教材。依不同年段先后给学生配发了《法律常识》、《法律法规选编》和自编的《法规选编中学读本》、《中学生法纪手册》等。三是选聘法律教师。请县综治委、政法委、公、检、法、司部门为学校选派了8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又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的优秀干警到校兼职任教法律课程,几年来,他们已为师生们上了《宪法》、《教

10.依法治校工作制度 篇十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努力营造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氛围。

三、经常组织广大师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四、加强校风校纪建设,进一步规范收费制度,严格财经纪律。

五、依法维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其不受侵害。

六、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学科类课程。

七、建立健全学校议事决策规程,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11.依法治校的路径选择 篇十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依法治校,既是贯彻落实《纲要》的要求,更是实现教育法治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学校的内部管理,还是学校的外部条件保障,法治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面实现依法治校要做好以下工作:

严格核准学校章程。“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是《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赋予学校的首要权利。《纲要》强调:“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章程是学校自主管理的依据,是学校管理运行的“宪法”,也是举办学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因此,章程的制定有严格的程序,从起草到学校教代会讨论再到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和党委会讨论通过后由学校法定代表人签发章程核准稿,再报核准机关核准,章程经核准后才能生效实施。

由于制定学校章程是近几年的要求,学校经验不足,已核准的学校章程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章程核准,是保证学校章程合法有效的最后关口,一定要慎之又慎。但是,现在各级教育行政机关承担章程核准工作的人力有限,难以承担众多学校的章程核准工作。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应该成立学校章程核准专家委员会,吸收熟悉教育政策法规和各类学校管理的专家教授、知名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参加,严格做好章程核准工作。

真正实现学校按章程依法自主办学。学校章程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就成为学校办学的依据,学校要严格依照章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建立校务公开制度,明确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与监督程序,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重要作用。依法规范校内各种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学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认真配合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的督查和评估,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只要学校依照章程做好了上述工作,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就不能随意干预学校的工作,使学校真正实现“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

12.浅谈学校如何依法治校 篇十二

一、树立依法治校管理理念,强化依法行政

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是学校依法治校的根本依据,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校长依法治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就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及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等学校管理的重大问题都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为校长的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据。学校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法律的社会性、权威性、强制性等特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学校的观念和传统的管理模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指导、协调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学校与师生、社会、教育行政部门等各种关系,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将学校管理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学校及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师生法律意识

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学校要想真正地实行依法治校,关健在于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而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素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制的宣传教育。如果教职员工法律意识不强,不懂法律,不重视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不学法、不知法、不守法和不懂得以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治校是难以推进的。依法治校,学校应采取开设法制课,在德育等其他学科中渗透法制思想和道德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组织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考试、竞赛,利用黑板报、专栏、法制宣传橱窗、广播站等多种形式,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只有师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了,知法懂法了,才会遵法守法,并运用法律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自己的权利,才会真正树立起“知法守规光荣、违法违纪可耻”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三、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依法治校管理机制

建立与法律法规、社会发展、学校自身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实行依法治校的前提。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学校的制度体系,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依照法律法规治理学校。健全和完善学校师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校委会、教代会、组织生活会等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好了,就要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进而实现依法治校的目标。

四、依法治理校务,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加强师生管理,创造条件,使师生充分享有权利,同时监督师生全面履行义务。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防止出现师生违法行为。实施教师师德师风承诺制度,建立学校教师师德师风档案,提高教师遵纪守法和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建立师生违法行为的防范、警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学大纲,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意识,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学校在一般情况下,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采取各项防范措施,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协调乡镇社区、派出所、文化稽查队、卫生监督部门,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确保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学校教师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不能侮辱、歧视学生,绝不能侵犯学生人身权利。

五、推进校务公开,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13.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篇十三

“>依法治校工作总结2007-12-07 17:02:1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依法治校工作总结依法治校工作总结(2)依法治校工作总结——拓新求实依法治校与时俱进创写新篇福建**一中系省重点高级中学,现有师生3000余人,多年来,学校认真遵循党中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依法治校、扎扎实实开展依法治校、拓新普法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被命名为三明市“法制教育特色校”、福建省“法制教育先进试点校”和“普法与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普法与依法治理试点单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发挥核心作用学校在认真总结“二五”、“三五”普法工作和多年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校“四五”普法工作和

依法治校领导核心的建设。学校组建了“四五”普法和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14名成员包括了综治副校长和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负责人。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参加普法学习,当好教师学法、守法的榜样,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学校依照上级的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总体规划,认真制定学校各阶段的实施方案,精心构筑“共育”工程,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使依法治校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

二、抓学习,树立法治观念为确保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多年来领导干部坚持每周一次、普通教工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依法治国的文件,学习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江主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法》

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大力宣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过编写教材、配发读本、辅导学习、开办讲座、观看影视、撰写心得、演讲比赛、考查测试、树立典型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教师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先后开办了教育法规学习讲座、师德规范讲座、《宪法》修订案学习讲座、《刑法》修正案学习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辅导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习辅导班、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辅导班,邀请了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政法部门理论骨干来校为全体教工上法制课、办辅导班,教师参训率、考试合格率连年达100,煅造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把法制教育,列为师生必修课,溶入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里,落实在施教全进程中,通过依法施教,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优良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

罚学生的侵权事件,建树了优良的师德形象。

三、抓宣传,增强防范意识近年来,学校运用多种形式,寓法制宣传教育于教学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一是开设法制课程。从1986年开始,学校就将法制课列入教学计划,依照不同年段对学生定课时传授法律常识,并举行法律常识考试。二是配发法律教材。依不同年段先后给学生配发了《法律常识》、《法律法规选编》和自编的《法规选编中学读本》、《中学生法纪手册》等。三是选聘法律教师。请县综治委、政法委、公、检、法、司部门为学校选派了8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又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的优秀干警到校兼职任教法律课程,几年来,他们已为师生们上了《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刑法》、《国旗法》、《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国防法》、《消防法》、《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互联

网管理条例》等法律常识课。四是形成学习制度。充分利用教师的政治学习课和学生的周会课、团队活动课组织师生学习常用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条文学习和案例分析,运用主题教育、专题研讨、撰写心得、检查对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使师生自觉养成学法、守法、护法的良好习惯,如近年施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师生们撰写的学习心得达2200多篇。五是搞好法制宣传。开办好校园“法制教育”专刊和“本周说法”电视节目,结合每年的三月综治宣传月、四月的安全教育周和“119”宣传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橱窗、板报、专刊、报栏等宣传阵地,以图片展览、征文比赛、演讲报告、观看影视、社会调查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地开展法制教育,如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活动中,全校出刊41期,录用师生稿件386篇,举办图片展览3期,开办专题辅导讲座三场,做到了广泛宣传、人人知晓。六是抓好

14.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篇十四

――拓新求实依法治校与时俱进创写新篇

福建**一中系省重点高级中学,现有师生3000余人,多年来,学校认真遵循党中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依法治校、扎扎实实开展依法治校、拓新普法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被命名为三明市“法制教育特色校”、福建省“法制教育先进试点校”和“普法与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普法与依法治理试点单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发挥核心作用

学校在认真总结“二五”、“三五”普法工作和多年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校“四五”普法工作和依法治校领导核心的建设。学校组建了“四五”普法和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14名成员包括了综治副校长和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负责人。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参加普法学习,当好教师学法、守法的榜样,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学校依照上级的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总体规划,认真制定学校各阶段的实施方案,精心构筑“共育”工程,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使依法治校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

二、抓学习,树立法治观念

为确保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多年来领导干部坚持每周一次、普通教工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依法治国的文件,学习法制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大力宣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过编写教材、配发读本、辅导学习、开办讲座、观看影视、撰写心得、演讲比赛、考查测试、树立典型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教师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先后开办了教育法规学习讲座、师德规范讲座、《宪法》修订案学习讲座、《刑法》修正案学习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辅导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习辅导班、《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辅导班,邀请了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政法部门理论骨干来校为全体教工上法制课、办辅导班,教师参训率、考试合格率连年达100%,煅造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把法制教育,列为师生必修课,溶入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里,落实在施教全进程中,通过依法施教,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优良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罚学生的侵权事件,建树了优良的师德形象。

三、抓宣传,增强防范意识

近年来,学校运用多种形式,寓法制宣传教育于教学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一是开设法制课程。从1986年开始,学校就将法制课列入教学计划,依照不同年段对学生定课时传授法律常识,并举行法律常识考试。

二是配发法律教材。依不同年段先后给学生配发了《法律常识》、《法律法规选编》和自编的《法规选编中学读本》、《中学生法纪手册》等。

三是选聘法律教师。请县综治委、政法委、公、检、法、司部门为学校选派了8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又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的.优秀干警到校兼职任教法律课程,几年来,他们已为师生们上了《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刑法》、《国旗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国防法》、《消防法》、《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互联网管理条例》等法律常识课。

四是形成学习制度。充分利用教

师的政治学习课和学生的周会课、团队活动课组织师生学习常用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条文学习和案例分析,运用主题教育、专题研讨、撰写心得、检查对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使师生自觉养成学法、守法、护法的良好习惯,如近年施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师生们撰写的学习心得达2200多篇。

五是搞好法制宣传。开办好校园“法制教育”专刊和“本周说法”电视节目,结合每年的三月综治宣传月、四月的安全教育周和“119”宣传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橱窗、板报、专刊、报栏等宣传阵地,以图片展览、征文比赛、演讲报告、观看影视、社会调查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地开展法制教育,如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活动中,全校出刊41期,录用师生稿件386篇,举办图片展览3期,开办专题辅导讲座三场,做到了广泛宣传、人人知晓。

六是抓好假期管理。开展假期普法教育,依照“学校放假、育人不止”的宗旨,寒暑假前请公安干警来校为师生上平安度假的法制课,组织师生“带‘法’回家”,宣传法律常识,让学生带回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着重要求家长假期要严格要求子女,加强对孩子的守法教育,调动学校、家庭、社区各方积极性,建立学生假期表现考评制度,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厂矿、农村了解普法工作情况,宣传法律知识,如有不少学生写出了“青少年要学法”、“沦落的轨迹”、“新生之路”等较高质量的法制教育专题调查报告。

七是做好普法延伸。组织优秀师生配合政法干警深入监所,延伸普法工作。从1987年学校率先开展为失足青少年赠送精神食粮的“一书本、一句话”(即每一名师生为失足青少年赠送一本内容健康的书籍,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题写一句鼓励进步的话)以来,学校年年抽派精干力量参加县政府帮教团深入省内各监所开展“故乡在呼唤”帮教活动,并从中开展“青少年失足与预防”专题调研,从而不断改进学校法纪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其先进经验先后被省、市和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介绍推广。

八是做好跟踪调查。学校注重“借天下桃李,育后起之秀”,定期对各个历史时期毕业的校友进行追踪调查,并将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以不断改进法制教育工作,提高育人质量。

四、抓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在开展依法治校过程中,该校坚持以制度管事,以制度育人。对党员,制定了《党员干部廉政勤政制度》、《约法六章》、《“十要”、“十不要”制度》等;对教师,制定了《**一中师德规范》、《考勤管理制度》、《安全用火用电制度》、《计生管理制度》等;对学生,制定了《文明班级星级考评制度》、《**一中学生日常道德规范》、《学生安全规范》、《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食堂管理制度》等,通过各项制度的制订和不断完善,严格依法治教,开足开齐各门课程,促使学校管理日趋目标化、规范化、法治化,每项工作、每件事情的处理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各部门运作有序,各环节管理有条不紊。为确保这些制度的落实,学校还

进一步明确了校级、处室和基层三级管理的岗位职责,并且层层签定责任状,要求各部门要“管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看好自家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奖罚分明,办事效率大幅度提高,树立良好文明窗口形象,做到时时、事事让“社会放心、家庭称心、学生舒心”。

五、抓监督,推行校务公开

该校相应建立了八套监督机制:一是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监督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三是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实施民主监督,学校决策重民主,办事重民意。每年召开两次教代会,发挥教工代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对校长的工作报告和重大改革方案行使审议权,对学校的重大事项行使表决权,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财务收支行使监督权,提高校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工的主人翁地位。四是每学年开好1―2次学生代表大会,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征集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案,并且学校做到案案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五是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会,设立投诉制度,广泛征求民主治校的群众意见,了解师生的心声,调整各项工作。六是设置家长来访接待日和家校互访制度,虚心听取学生家长对办学治校的建议和意见。七是设立党风监督和行风监督制度,聘请社会各界代表人士担任学校党风监督员和行风监督员。八是依法建立家长委员会,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帮助学校抓好行风建设和依法治教。

六、抓创新,发挥示范作用

**一中不仅注重自身依法治校工作的不断拓新,还积极配合上级政法部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自寒假以来,学校先后5次利用寒暑假将全校3000名师生分级培训后编成480多个小组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带‘法’回家”普法宣传活动,学生们依托自己家庭所在地,在社区、乡村各级组织及家长的配合下,他们或上街宣传,或入户讲释;或集会报告,或个别咨询;或运用广播,或结合演出;或出版专刊;或送发材料;或大张旗鼓,或润物细无声地以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的放矢、见缝插针地宣传法律知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被离退休老干部誉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持续时间最久的普法活动”,政法干警盛赞一中学生“满意在普法、宣传做到家”……《福建日报》、《三明日报》等省、市报刊对此做了专题报道,省《德育》杂志、教育部《中国德育》杂志也为此发表了专论,县、市、省各有关部门先后在**一中召开现场会或研讨会,寒暑假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已经在**县和三明市全面铺开,兄弟县市也纷纷借鉴,成为“四法”普法工作的新亮点。

七、抓效益,提高办学水平

**一中依法治校几年来工作做到了三个结合:

1、与教书育人相结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学习、表现“双差”的特殊生,通过帮教工作、试读管理、家校联系等制度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多一份温暖、多一分帮助,热忱鼓励他们改正不足,幡然改进。

2、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运用“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楼院”等考评制度,规范学校管理,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学校党支部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党支部”。**一中积极贯彻中央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把普法和依法治校工作放在首位,全校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优良风气,学校不仅长期无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恶性灾害事故,而且还涌现了为保护国家巨资勇斗杀人抢劫歹徒的“全国十大青年勇士”、拾22万元重金寻还失主的“三明市学雷锋标兵”、“曲潭救险”英雄群体、“均溪河救聋哑女”、“洗灰池救幼童”和“一封信、一笔款”捐助特困生等感人事迹,近年来,一中师生为救灾济困捐款捐物达25万元,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跨入了省、市重点中学的先进行列,并先后被评为县、市综治、创安工作先进单位、“省道德法制教育先进试点校”,连续保持了省级文明学校的称号,还获得“全国读书教育活动特色学校”等4项国家级荣誉,教学、文娱、体育、卫生、劳技等工作22次受省级表彰,学校被确定为县、市、省和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试点单位,法制教育成为**一中最亮丽的办学特色之一,其工作经验多次被县、市、省乃至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介绍推广。

上一篇:试论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下一篇: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