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奥赛课程内容(精选7篇)
1.小学信息奥赛课程内容 篇一
普及和提优理念下的小学信息学奥赛辅导策略
马敏
(安徽省淮南师范附属小学,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信息学奥赛是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一种竞赛和普及性质的活动。在探究信息学奥赛的必要意义的基础上,回顾了我校信息奥赛发展和成长的历程。从信息学成长的外部环境,教学工作的开展、竞赛的组织等方面探究了小学信息奥赛的有效路径和辅导模式。
关键词:信息学奥赛;问题教学; 研究型学习; 适合性淘汰; Cena评估
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由教育部、科协批准,全国计算机协会主办的与数、理、化、生并称为五大学科竞赛,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其宗旨是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信息学奥赛难度大、知识面广,需要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语言。它主要是通过智力与应用计算机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利用各种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期间,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差异可以从学生算法的优劣性中直接得到反馈。随着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深入开展,各地的信息学竞赛开展的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已投入此项教学的研究之中。
我校从2010年开始尝试在小学生中开展信息学奥赛的兴趣班教学。“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两年的时间,我所辅导的学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1年我校六年级吴桐同学获得全国信息学联赛普及组一等奖,2012年的安徽省信息学竞赛中,我校选手组队获得小学组团体二等奖,于剑同学个人成绩取得满分。然而,面对众多家长的困惑,社会的质疑,同事的不解,信息学奥赛仍然是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个践行者,吾愿意为此上下求索。以下,在阐述信息学奥赛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信息学奥赛工作的开展,初步探小学信息学发展的有效路径与辅导模式。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是信息学奥赛发展的必要前提和观念保障
(一)信息学科发展的现代意义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要具有读、写、算能力之后必须具备的第四项基本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00.10颁发,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信息学奥赛开展的根本意义和必要性
因为信息学奥赛的特殊性,因此,学校选拔的奥赛提高组学生,往往是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潜质、学业相对拔尖的学生。但是,开展信息学奥赛的真正目的并不只是开发少数人的智力。全国信息学奥赛委员会主席杜子德明确指出:举行信息学奥赛的目的是通过竞赛普及,和带动,使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接触和学习计算机科学,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对于信息学奥赛,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应该过多关注它的竞赛结果,而应该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信息学素养的提升。从目前对NOI学生的跟踪调查看,大多数学生在大学阶段和研究生教育中都发展良好,成绩优异,毕业后在IT行业中表现出色。这也证实了信息学奥赛的确是为国家培养了优秀人才,奥赛本身并没有“功利”二字。只要我们树立了这种正确的观念,信息学奥赛才会更加规范、健康,才能培养和选拔出真正的计算机人才。信息学的道路不会因为取消保送而受阻碍,而一定会越来越宽广。
二、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是信息学奥赛成长的坚实平台
当前,信息学奥赛的整体水平在不断地提升,要成长为一位高水平的竞赛选手可能需要几年
时间系统地培养:语言基础知识熟练应用、程序设计入门,算法设计提高,综合训练,上机调试、测试等等。这些都是选手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长期以来,小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智轻德;注重齐头并进的平均发展,忽视学生各具特色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埋没了学生特长的潜能。基于此,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更多地走到前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学校网络平台、年级组会、教学研讨会、家长会等,做好信息奥赛的宣传工作;第二,展示信息学的成绩,介绍孩子在学习信息学过程中的变化及信息学选手未来展望。第三,努力争取到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获取必要的有利于信息学奥赛发展的政策支持:为信息奥赛优秀毕业生争取保送机会,提供奥赛培训的时间与经费保障,争取让信息奥赛成为学校和地方的教育特色和优势发展学科。
信息学奥赛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坚持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和老师的考验,也是对家长责任心和毅力的考验。因此,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信息沟通与交流,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也是活动开展的必要一个环节。特别是每年寒暑假的全国信息学集中培训,正赶上天寒地冻和酷暑难熬的时间,家长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更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两期的信息学奥赛培训,都和家长们做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开家长会、家长代表会、个别访谈,电话联系„„我们的诚意和沟通换来了家长对信息学奥赛的大力支持,也为孩子们接受提高培训奠定了坚实的保障。
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选准苗子,抓早、抓好信息奥赛基础班培训工作和梯队建设
(一)提优、普及和适宜理念下,做好队员的选拔工作
信息学奥赛主要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同学,我校从四-六年级开展信息学奥赛辅导,所有学员均由各班级数学老师推荐的3名同学组成,尽量选拔成绩优异、有一定奥数基础、学习习惯较好的同学参加信息学奥赛培训。基础班教学每学期一个循环,学期结束通过测评选拔学校集训队队员。为了保证信息奥赛的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的发展,队员选拔遵循分年级按照比例原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并不排斥对信息学有热情但是缺乏一定基础的同学。通过有效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毕竟,信息学奥赛的终极目的是普及和提高。
(二)基础性,适应性原则下,选择切合实际的教材
纵览了我国许多地区选择的小学信息奥赛的教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选择了张文双 车辉 主编的《PASCAL语言 小学版》(第二版)和《FreePascal同步训练》作为我们的初始教材。这两本教材体系完善系统,语言表述通俗易懂,例题和习题配备完善,非常适合初学者和自学者。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方便了有能力辅导的家长进行课外辅导。
(二)化整为零,实施分散教学;聚零为整,实施集中训练
有学者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奥赛的基础培训需要30课时,语言入门需要100课时。而达到熟练的常规语言算法提高需要60课时。这些要求对于一个全日制的学生是很难达到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选择了每周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教师例会),每次2小时。
(三)以兴趣为基础,围绕“任务”和“问题”教学,实施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激发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都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出发。两年来的探究、摸索中,我深深体会到: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搞信息学竞赛,能学出来的孩子都有一些共性的优点。几位获奖者最初会走上信息学竞赛之路,兴趣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着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否坚持下来并乐在其中。
“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从来都没有厌倦的时候,每天学这个都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自己刚上五年级那会,有50多人报名参加信息学竞赛培训班,但是到六年级的时候竟然只剩下了20多人,大部分人都因为坚持不下去而自己选择了放弃,我坚持到了最后”。
——吴桐(全国普及组一等奖获得者)
兴趣的培养应该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明白能听懂才能留住他们。刚开
始学习很晦涩难懂,如何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习惯、接受能力,成了我备课中的关键点和出发点。具体工作中,我从内容、方法和算法艺术上等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1、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信息学的奥秘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在刚开始上信息课或者在信息课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把那些枯燥的问题编成各种生活小问题——例如:战争中的信息保密和解密;生活中小游戏等,让学生体会到编制程序的意义和乐趣。
2、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类比迁移,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循环语句时,我就讲了“高斯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你能编写程序让计算机从1加到n吗?”,接着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实这是在重复着一段相同的操作,如果我们能控制它循环反复每次加的那个数,不就可以了吗?这时我就引入了for语句的学习,学生兴趣都很高。还有如在求一数列:1、1、2、3、5、8……第10项是多少?我就把它编成:有一对新生免子,从第三个月开始它们每个月都生一对免子。按此规律,并假设没有免子死亡,10个月后有多少对免子?我在阅读一些奥赛辅导书上的题目,也发现了一些如“猴子选大王”、“狼追兔子”、“齐王点兵”等有故事情节的题目,学生感到非常有趣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
3、任务教学和问题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循序渐进、注重理论的常规做法,主张教学活动按照事先预设的问题情境和任务来达成教学的目的。这种做法在实施过程中,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例如: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编写简单小游戏,引导同组讨论,以小组代表身份提问。在讲解例题时通常将标准程序设计几个错误机关,多数学生认为老师的程序是完美无缺的,让学生敢于找出老师的错误,有的同学甚至与老师叫板“我的算法比你的更好!”遇到这种情况给予大加表扬与赞赏,从中可以发现更有潜质的选手,也让其他学生在听课更加专心。
(四)组建学习互助小组,实施分层次教学
学生中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不管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培训进程的发展而逐渐增大。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减小这种差异的增长速度。培训初期,以班为单位的划分小组,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班长、副班长、小组长,组织小组和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助。把一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成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组内推荐学生回答,最后老师点拨,对发表意见的同学要提出表扬,对观点鲜明、算法精炼的小组要赞赏。
在教学任务分配上,注重一定的层次性,使每位同学都有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有余力的同学则还有一定的拓展任务,同时要求小组长配合教师使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完成基本任务。随着培训的深入,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于是,打破原有小组结构,进行重组,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位信息学奥赛水平相对较高的同学来担任组长。一学年或更长时间的培训后,这种结构还会随之不断调整。
(五)搭建和构筑信息学日常训练和评估的有效平台,注重课后的拓展与延伸
高水平的竞赛选手通过每周一次的日常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后需要大量复习、做题,达到知识点熟练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优势,建立有效的网络途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舞台。
1、信息学子网站:网站的建立给小学阶段学员获取资料、成绩宣传的重要场地。(http:///xinxi/)栏目包含:新闻中心、每周作业、语言基础知识、语言教学、算法艺术、试题中心、奥赛心得、冲刺训练八个栏目。通过信息学奥赛网站,弥补了学生课余时间不统一,集中授课不足的缺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章节进行学习,从而对课外习题、课外知识拓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具有很好的提升。
2、建立信息学兴趣班qq群,实名登记,教师、班长、组长各负其责。每天晚上7:00—9:30 为集体讨论时间,组长负责本组解答,班长负责校对,教师负责统筹群内活动。同学在群里碰撞你我观点,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周作业打包发送到群共享,每周上课前公布作业完成较好同学名单。通过采用“小组学习法”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过程中促进整体学习氛围的形成。让小组间不断参与相互竞争。通过组建不同的学习团队,让学生间水平成阶梯状,同时也鼓励不同团队成员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
要比教师亲自教好,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学习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让教师有了充裕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使得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引导各个学生的学习。
3、因材施教,引领优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日常教学是远不能满足竞赛需要的,获奖选手多数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这一时期,应该给学生建议一些书籍,比如:《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培训教材》、《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等等,让他们有个好的程序结构思想。经过一年的培养,有些学生的水平可能会超过你,这样是辅导成功的表现之一。有时候学生问的问题可能有点难度,可以跟学生一起交流,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学习与讨论中共同提高。
四、组建学校信息学集训队,定期进行学科竞赛和选拔,建立信息学奥赛发展的长效制度。
人的潜能释放需要有契机,人的特长显现更需要有适合的舞台。要发现信息学方面的特长学生也需要机会,但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要创造这样的机会,况且人的特长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地加以培养才能使之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成立信息学集训队,就是给在这方面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被发现,有机会得到考察和培养。而作为被考察对象进入这一行列,并非要经过特殊的选拔,我校的做法是:学校辅导班一个学期一循环,对坚持到最后的在册学生中,通过书本知识的考察,征得家长同意,加入最初的集训队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发展状况,再进行反复地选择与分流,剩下的人员通过竞赛前5次仿真模拟考试成绩,结合平时作业提交情况,组成最终的信息学竞赛校代表队。
学生在集训队里所经历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7天:)家校互动教学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这正是期待的和谐教育。集训队雏形建立后,召开集训队队员家长会,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孩子们的思想。根据家长们意愿,在寒、暑假带孩子参加由中国信息学会官方组织的高水平的培训或夏、冬令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感受到学科的魅力与氛围,还能学习到信息学高级教练员、清华学子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勇攀高峰的精神,这将一直激励与不断努力。个人认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计算机专业,还使同学们在名师的熏陶下,受到了很多思想上的启发。参加过夏令营的于剑和蒋梦旭同学说:“竞赛培训在难度上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能力和水平离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指明了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第二阶段(1天):主要围绕竞赛进行开展,包括竞赛大纲学习、竞赛组委会推荐的Linux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GUIDE编程环境、竞赛注意事项、竞赛技巧以及如何把握竞赛时间等等。
第三阶段(8天),主要进行拓展型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经典算法、算法的应用以及变式练习和综合运用等。这是建立在基础型课程之上的,以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发展为主的课程,也是向中级过渡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一阶段可以得到充分的显示,因此,在此阶段能够进一步确认、挑选出有希望取得成绩的竞赛选手。
第四阶段(5天),可以称之为研究型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选手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内容有专题讨论、做解题报告、阶段性的总结等,并要求他们每节课三名选手选择能够代表自己水平的试题(2题),自己制作课件,登台展示,教师引导其他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给予解答。找自己的薄弱点,尤其是算法上的薄弱点。同时还寻求机会,通过互联网上NOI在线模拟竞赛系统、百度贴吧、Coder space论坛、QQ群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让他们与全国范围内的一流优秀选手进行交流和感悟。本阶段以自学提高为主,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确认学生的信息学特长发展状况时,主要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观察,这可以根据学生的外显行为来判断,观察其是否有继续发展的潜力,我们所进行的观察主要针对以下几方面:
(1)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构造数学模型的能力、有条理且步骤清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反映他自学水平和自学的效果的若干方面。如学生平时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最后结果,这里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其思维水平。
(3)自我监控能力。包括其能否正确处理好信息学与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确保不出现偏科;对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面对枯燥训练的反映、以及对待挫折的态度等,又能从一个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自控能力和认知策略水平,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在后期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不可否认,在前四个阶段有部分成员会逐渐被“淘汰”,不过淘汰的学生不是灰溜溜地离开,而是属于非优劣性淘汰,或者说成是适合性淘汰。这是一种慎重地选择和分流,他们中的大多数往往文化课学习仍保持良好的状态,在转入其他方面发展时,正是由于在这一时期受到过良好的培养和熏陶,他们的表现将会更具特点和个性。这也正体现了信息学奥赛的终极理念——普及和提优。
五、综合竞赛形势,把握竞赛脉搏,开展适应性仿真考试。
NOI 竞赛以 IOI 竞赛的动向为依据,NOIP又以NOI的动向为依据。因此,在各级竞赛中,考察学生的知识点在不断变化,这些信息将会通过各种场合活动中渗透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知觉能力和分析竞赛新动向的能力,它是奥赛指导的必需能力,需要在教师带队参加各级竞赛时,去感悟。具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做出努力。
仿真模拟考试:就是在平时训练时,通过有意识的建立和考试时相似或者相同的客观环境或者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平时练习中感受到竞赛的氛围,熟悉竞赛环境,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为适应竞赛预先热身,保证竞赛的正常状态。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仿真模拟考试对竞赛具有很大的帮助。学校机房完全模拟考试环境,通常在竞赛前15天开展。将竞赛的4个小时分为四个时间段。
(1)5分钟:认真阅读试卷说明,文件名,内存、空间限制与数据规模。
(2)50分钟:阅读全部试题,准确分析样例数据,充分利用草稿纸,构造数学模型,使用那种算法,如何实现,然后将各题分难度进行排序,从易到难按照顺序完成。
认真审题。审题对于信息学竞赛来说尤其重要。同一个题目如果数据限制差异大的话可能难度差异也很不同。例如:输入A、B,输出A+B的值。如果题目说0<=A,B<=10000,这道题目无疑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但如果题目说0<=A,B<=10^100则显然就要用到高精度数的处理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数据限制也暗示了可能的算法,数据小,也许是搜索派上用场的时候,数据大了,可能只能考虑动态规划、数学方法等高效的算法了。
充分利用草稿纸,不要对自己的“心算能力”太自信了。编程熟练的同学喜欢“一气呵成”,拿到题目就开始编程。信息学竞赛题的思维过程是丰富而曲折多变的,考虑问题必须全面。仅凭一时的“感觉”来编程往往是漏洞百出。有些同学常常忘记做一些初始化工作(远不止变量赋初值这种最简单的),最重要的是“第一感觉”的算法是错误或效率低,而程序编了大半才发现,浪费了大量时间。做复杂的题目,多数人会在一分心的时候突然断了思路,不知道下一步写什么。
(3)编写程序:规范地书写程序。书写程序时要使用缩进格式,不同层次的语句向后缩进若干格,这样可以保证程序尽量少出语法错误。另外,命名变量名时应尽量有一定意义,增加程序的可读性,调试程序时也方便。但是不要把变量名起得太长,这样会影响编程速度,可以使用一些简短的汉语拼音或英文缩写,只要自己好记就可以了。
编程时要使用自顶向下分析的方法和模块化的方法。可以将一些独立的功能例如输入、输出功能模块化,这样在调试的时候可以逐模块地检查排错,将一个大规模问题分解成几个小规模问题。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将程序分割成太多模块,模块化的依据主要在于程序的内在逻辑。
一道困难的题目如果无法下手,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写一个能解一些特殊情况的程序。很多最优化题目,不要一个字都不写,根据“直觉”算法。如:贪心算法,虽然得不了满分,也能得一定的分数。反正又不是写解题报告,得多少算多少吧!
学生在参加竞赛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竞赛完了以后感觉非常好,觉得题目不难,而且几道题自己都做完了,都通过了样例数据,但是等成绩出来以后却和期望中的相差甚远。使用标
准测试数据测试自己的程序后才发现,不是某些特殊情况没有考虑到,就是犯了小错误,例如变量误用,或者数组声明地太小。很多学生不止一次犯过类似这样的错误,常常因为这样的错误而懊悔不已,原本应该能够拿到的分数却没有拿到。为了及时纠正类似的低级错误,在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编写完一个题目后自己应该设计多组测试数据来测试自己的程序从而找到程序中隐藏的错误,可以说,“测试”这一环节是竞赛中得高分的关键。
(4)最后5分钟:停下手中任何操作,检查要提交的文件夹、文件名是否正确,将程序再次运行一遍,确保准确无误。
模拟考试结束后,立即对源程序使用Cena软件进行测评。由于程序的优劣涉及到的算法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度,一般的测试程序对教师评测程序来说不直观。Cena评估软件对学生编写程序进行自动评测,可以方便地对学生程序进行公平的评判,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为每个程序配置好不同数据测试点,直观地评测出学生程序运行反馈结果,为学生程序的评估给予了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估手段,促进了学生间竞争和学习积极性。
信息学奥赛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信息学奥赛辅导教师、同学、家长团结一心,努力奋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条切合本校信息学奥赛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林众,冯锐琴.计算机与智育心理学[M] .浙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2] 蒯超英.学习策略[M] .湖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3] 李 维.认知心理学研究[M] .浙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4] 江涛,张辰:信息学解题思路与方法[M] .安徽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 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6] 米军阳.杜子德访谈录[J].NOI专刊,2007(10):29 [7] 阮应红,蒋佳文.谈信息学奥赛教学[J].考试周刊,2011(26)
[8] 莫兵华.信息学奥赛教学的几点心得[EB/OL].http://,2009.4.29 [9]吕宁.探讨信息学奥赛的教学方法和思路[J].新课程(下),2011(08)
[10]杨显霞.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2.小学信息奥赛课程内容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 设计的质 量关乎“百科之母 ”———语文的基石 , 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 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 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 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 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 是为高等师范院校 (系) 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同时, 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 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 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 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 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 (1、2、3、6章) , 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 等; 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 (4、5两章) , 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 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 (第7章) 。
上述内容 也可以分 为绪论、 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 分四个节次, 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 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 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 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 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 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 重点转向技术层面, 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 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 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 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 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 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 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 返本开新, 学新知新, 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 设计课程 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是重理论轻实践, 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 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 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 让学生自主体验, 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 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 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 背诵几个原理, 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 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 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 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 组织进行课堂讨论, 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 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 (包括撰写教案) 、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因此, 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 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 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 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 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 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 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 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 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 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 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 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 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 明的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 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 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 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 等, 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 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 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 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 点、方法与要求, 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 另外, 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 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 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 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 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 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 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具体来讲, 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 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 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 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 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 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 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 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 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训练中获取技能, 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 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 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 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5) 通过远程教育或拜访等方式向大师名师学习, 对照成功教学案例和典型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 唯其如此, 方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3.信息技术奥赛期末考试试题 篇三
例如12=3*4;12=2*2*3;12=2*6
要求输入自然数n,将它进行因式分解,并输出所有方案
样例:
输入:20
输出:20=2*10
20=2*2*5
20=4*5
2.求丑数(20分)
所谓丑数,就是那些因子只含有2,3,5的数。1,2,3,4,5,6,8,9,10,12,15是最前面的11个丑数。请编写一个程序寻找并打印第n个丑数
样例:
输入:11
输出:15
3.进制转换(30分)
设计一个通用程序,能实现十进制与二、八、十六进制的互换(只要求整数范围)
输入输出样例中d表示十进制数,b表示二进制数,o表示八进制数,h表示十六进制数。输出的每个数之间用空格分隔。
样例:
输入:10d
输出:1010b 12o 0ah
4.打印螺旋矩阵(30分)
观察下列规律,根据从键盘输入的n值打印出相应的数字矩阵。
输入样例1
n=3
输出样例1
1 2 3
8 9 4
7 6 5
输入样例2
n=5
输出样例2
1 2 3 4 5
16 17 18 19 6
15 24 25 20 7
14 23 22 21 8
13 12 11 10 9
<
4.小学信息奥赛课程内容 篇四
立足普及迈向提高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NOI))是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旨在激发中学生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向中学生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的计算机后备专业人才,给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
近年来,我省的联赛成绩斐然,参赛人数连年稳居全国首位,获奖人数也逐年增多(2004年第四,2005年第五),竞赛的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十年来第一次进入国家集训队)。作为奥赛的组织者兼辅导教师,我的心得和感受如下:
1、做好奥赛活动的宣传工作。
信息学奥林匹克活动通过竞赛形式对有才华的青少年起到激励作用,促其能力得以发展;让青少年彼此建立联系,推动经验交流,给学校的这一类课程增加活力,是智力和能力的竞赛,注重考查全面素质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大课堂,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计算机科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以计算机为工具(算法和程序设计语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从2000年开始,我们先选取生源质量较好、有参与热情的地区和学校开展辅导和培训工作,如胜利油田一中、山东师大附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寿光一中、山东淄博张店区实验学校等都是最早积极参加的学校。取得初步的成果后,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地区和学校参与这项活动,逐步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开展工作。现在已在全省的每个地市都有几所积极参加活动的学校,象青岛二中也是近三、四年刚开始积极参加的学校之一,2005年就有10人获联赛一等奖。现在有200多所学校参加了这项活动,全省17地市中有16个地市参加了这项奥赛活动。
由于宣传工作的到位,山东各重点中学对信息学奥赛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对信息学奥赛的重要性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普及面进一步扩大,近几年山东参加信息学奥赛的人数一直在7000多人,在全国各赛区中名列前矛。
2、抓奥赛辅导老师的培训
2001年第一次举办了山东省信息学奥赛辅导老师的培训班,参加人数60多人,并邀请了全国信息学奥赛著名教练王建德老师主讲,学员(本省奥赛辅导老师)作了辅导经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2001年开始,在每年举办山东省信息学奥赛夏令营的同时,把奥赛辅导老师集合起来,做培训和交流活动,部分老师还兼学生的辅导老师,每次都有40多位老师参加,这项活动已深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在辅导和培训学生的同时,发现和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并有志于奥赛工作的一线中学教师,逐步形成一个培训团队(山东省信息学奥赛教练组,成员已达到10人),通过这样一个团队进一步开展辅导和培训工作。
2005年上半年承办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指导老师培训班,有近70多人参加了这次培训,其中山东就有近40人参加了这次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山东信息学奥赛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和奥赛指导水平。
3、举办山东省信息学奥赛夏令营及其他培训与选拔活动
利用每年的暑假期,每年组织一次山东省信息学奥赛夏令营(培训班),全省规模的统一培训,两周左右的时间,分普及、提高、集训三个层次进行,讲授与上机练习相结合,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交流相结合,本省老师讲课与邀请全国各地老师讲课相结合,穿插模拟测试及题目讨论。这类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好处。
家长和学生对这项活动越来越感兴趣,2001年只有50多位同学参加,2002年就有80多位同学参加,2003年就有100多位同学参加,2004年就有200多位同学参加,2005年就有300多位同学参加,这项深得人心。
每年的五月份前后,组织山东省队选拔赛,同时进行一次短期培训,一周左右的时间,主要面向水平较高的学生。这项活动每次大约有50—80人参加,也邀请全国各地奥赛辅导老师讲课,对学生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好处。
另外,还协助各地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辅导和培训活动。
4、在培训内容和训练方式上,逐渐规范
在程序设计语言培训阶段: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并逐步渗透相关的数学知识,注重启发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数据结构培训阶段:明确各种数据模型的特点和使用,加强选取合适数据模型的训练,同时逐步养成估算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习惯。
在算法培训阶段:分析具体算法的精髓,配以相应的题目加以演练,使学生尽快把握算法的整体思路,再结合具体的题目对算法加以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加深对算法特点、适用范围等的理解。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与其他省市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利用NOI、全国的冬令营等机会与兄弟省市同行包括辅导老师和学生交流切磋,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另外,连续多年邀请全国知名的奥赛教练王建德老师协助辅导教师的培训,并直接面向学生授课,特别是省队选拔及后期的集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6、山东的组织管理模式
由山东省科协牵头,2000年成立了有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五个学科的学会(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五个省级学会)参加的“山东省学科竞赛委员会”,监督五个学科奥赛的竞赛活动。信息学奥赛由山东省科协科普部具体组织,山东省计算机学会承担具体的业务与技术活动。计算机学会成立了奥赛专家组,有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计算中心的部分教授组成,负责山东的信息学奥赛业务活动。
为了和其他四个学科奥赛的协调,加强山东省学科竞赛委员会的监督力度,2006年开始,山东省信息学奥赛的所有组织与业务活动
全部有山东计算机学会承担。山东计算机学会也成立了“山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专门负责山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由山东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山东大学曾广周教授担任主任。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的试题(和其他学科一样)仍由山东省科协统一保管,一直送到考试现场(考场)。山东省学科竞赛委员会可以监督五个学科奥赛的全过程。
奥赛辅导是一项工作,同时更是一项事业。目前我省已是一个NOI大省,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个NOI强省。
刘培玉liupy@sdnu.edu.cn***
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5.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篇五
指导意见
(1) 信息与信息社会。
(2) 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3)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4)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教学内容
1.信息的概念
信息(含文字、数字、声音、图形、图像、光电信号等)、媒体、多媒体。信息是人类三大资源(材料、能源、信息)之一。
2.信息系统
信息源、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信息系统的(说明性)例子。
3.信息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的常见领域应用(管理与办公自动化、辅助教学、网络与远程教育、电子商务、CAD/CAM与CIMS、精细耕作与农业专家系统、远程医疗、社会保障与公益系统、网络浏览与电子邮件(因特网)、移动通信与IP电话)。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人工智能。
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组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关键))。
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技术的地位(信息社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
6.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硬件与软件。计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信息的表示。
7.信息技术的发展
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通信)、光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巨型化和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
8.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简介
计算机的组成(硬件与软件)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其功能)。主机(含CPU、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9.计算机安全与道德
计算机使用的安全事项。病毒。信息安全。知识产权。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指导意见
(1) 汉字输入。
(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3) 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 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 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
Windows操作系统
2.汉字的输入
汉字的表示(编码、点阵汉字、矢量汉字)。
汉字的编码输入(流水码、音码、形码、音形码)
汉字的拼音输入
汉字的其它输入方法(扫描、语音、手写)
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桌面、我的电脑、开始菜单、桌面图标、回收站。
窗口、菜单、工具条、对话框
程序的运行。
快捷图标的建立。
屏幕与声音的设置。
4.文件与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目录的树形结构。
文件夹的打开与文件的打开。文件的查找。
文件与文件夹的移动、复制、改名、删除。
磁盘操作。
5.系统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资源管理器及其使用操作。
控制面板与系统设置。
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指导意见
(1) 文本的编辑、修改。
(2) 版式的设计。
教学内容
1.字处理与字处理软件
字处理的`概念。
字处理软件(笔记本、写字板、Word与WPS等)。
2.Word的基本操作
Word的启动与退出 。
Word的用户界面(窗体)。
文件的新建、打开、存储。
3.文本的编辑
文字的输入与增、删、改。
文字段(块)的操作(选取、剪切、复制、粘贴)。
查找与替换。
字体与字号的设置。
段落编辑(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对中、右对齐)、段起始与行起始设置)。
4.其它对象的插入
表格的插入。
图形、图象的插入。
5.版式设计
段落处理。
纸张大小的设置、页边距的设置。文档打印。
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指导意见
(1) 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2) 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 数据的表格处理。
(4) 数据图表的创建。
教学内容
1.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数据与数据处理的概念。
数据处理的应用。
数据处理软件。
2.EXCEL的基本操作
EXCEL的启动与退出。
EXCEL的用户界面(窗体、单元格)。
3.表格文件的创建
表格的创建、打开、存储。
数据的类型。表格数据的输入。文字、数字、公式、日期的使用。
4.表格的编辑
数据的编辑。格式的编辑。
5.数据的表格处理
最大、最小、平均、求和。
数据的筛选、排序。
6.统计图表的创建
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圆饼图)。
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指导意见
(1) 网络的基本概念。
(2) 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 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
(4) 电子邮件的使用。
(5) 网页制作。
教学内容
1.网络的概念
网络的概念、意义、作用。网络与信息化的关系。
网络的工作原理与网络协议。
网络系统的构成(传输介质、接口设备、服务器与工作站、网络操作系统)。
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服务
因特网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网络浏览(WWW)
电子邮件(E-mail)
件传输(FTP)
远程登录(Telnet)
3.因特网的接入
拨号上网。
4.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
信息网(Web网)与WWW的概念。浏览器的概念
。
地址与网页。网页的结构与使用。信息的搜索。
信息的搜集(用复制-粘贴方法)与文件下载(FIP)。
5.电子邮件的使用
电子邮件的概念。邮件信箱。邮件地址。
电子邮件软件。
邮件的书写、发送和接收(含带附件邮件和抄送邮件)。
6.因特网上其它应用
7.简单网页的制作
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含文字、图形图像、超文本链接,以及编辑、浏览、发布等)。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指导意见
(1) 多媒体介绍。
(2) 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
(3) 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4) 作品组织和展示。
教学内容
1.多媒体与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与多媒体作品的概念。
多媒体作品举例。
多媒体作品的应用。
2.多媒体制作工具
多媒体制作工具的概念及其特点。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主要功能。常见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
3. PowerPoint的启动与开发环境
4.文字信息的制作
5.图形信息的制作
6.图象信息的插入
7.声音信息的插入
8.影视信息的插入
9.动画效果
10.多媒体作品的使用(演示)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指导意见
(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4)计算机安全。
(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6.信息学奥赛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篇六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信息学奥赛和其他四门竞赛的不同之处在于, 其他四门竞赛都是高考科目, 学生每天接触, 所以教材本身的知识系统已经比较全面, 钻研得也比较深。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在高中阶段属于副科, 课时也比较少, 而且教材所授内容偏操作, 与竞赛本身的计算机系统理论知识相差甚远, 因此很多学竞赛的孩子都要从零开始。
零起点、课时少这些问题对很多计算机培训教师是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培训发现, 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 提高了学习能力, 他们将来才会受用无穷。因此在传授知识时, 我尽量避免“填鸭式”教学, 而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采取将知识逐层剖析的方法, 并在关键点设置悬念。当然, 悬念的设置需要穿插一些引导, 比如提供类似或相关联的知识点等, 以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学生探究结束后, 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最后教师根据探究和讨论的结果进行针对性地点评和总结。这样学生就经历了知识导学的全过程, 学习知识就像看故事片一样, 逐层揭开悬念, 最后达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对疑难的感悟更加深刻, 不会死记硬背。
二、学会质疑,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书本的知识来自前人的积累和经验, 是精华。全盘地接受, 不加任何思索, 这种学习方式是很多学生的通病。没有挑战就没有创新, 权威也有时限。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就是经典的故事。
在培训过程中, 我十分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不是粗暴地批评和持不耐烦的态度, 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并从理论上给予技术支持, 让其自己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同时鼓励所有学生挑战那些所谓“显然”的结果。
“最好的解法是下一个解法”。给学生以自由的遐想, 给学生以质疑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挑战权威、挑战经典、挑战自我, 同时也激发了自身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互助式学习,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参加竞赛学习的学生, 往往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 水平不一, 参差不齐令很多教师感到头疼。而教学进度也难以把握, 个体难以得到迅速提高。
我认识到, 不能将每个学生作为个体存在于班级里, 应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团队, 让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因此, 我把各个年级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集中起来, 组成学习小组, 定期开展讨论研究, 让低水平学生吸收高水平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也让高水平的选手吸收不同的思想, 形成小组讨论和互帮互助的格局。另外, 还可以通过组建QQ群、论坛等形式, 把他们团结在一起, 这样他们有问题就非常方便讨论, 很多学生的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同时很多高手交流也能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大家都受益匪浅。
四、挫折教育, 培养学生“受挫”能力
竞赛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十分痛苦的, 许多知识来自于大学甚至研究生内容。让中学生短期强化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的确有些勉为其难, 因此如果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就不可能有所成绩。同时挫折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可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找到正确的方向;人们可以从失败中变得更加坚强, 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不能面对小的挫折, 将来面对大的苦难就会无所适从。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受一些小小的挫折是非常有必要的。
信息学竞赛学习过程中没有学生不受挫, 战胜挫折迎难而上, 方为胜者。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也能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
信息学竞赛的学习本身是就是一个拼智力、拼意志、拼体力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 应该跳出急功近利的思想, 不能一味灌输知识方法, 而是应该高屋建瓴, 让学生从这个过程中受益, 不只是知识上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个人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能够做到这一点, 信息学竞赛的意义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朱秀芬.浅谈在信息学奥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J].科教创新导刊, 2008 (9) .
[2]仲维海.在信息学奥赛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 (1) .
[3]学生成就感的培养——以高中信息学奥赛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 (中学版下) , 2010 (8) .
7.小学信息奥赛课程内容 篇七
任何技术的背后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支撑着,信息技术也不例外。首先是信息科学,然后才是信息技术。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所以在教技术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技术所依托的科学理论。2.实践性
技术应用与工具的使用是需要亲历的。只有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学会、掌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要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3.创新性
技术的本质在于发明、创造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践问题中,给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4.应用性
由科学理论发明技术由技术产生工具,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工具性,工具再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5.综合性
首先,就信息技术而言,它包括了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控制技术。其次,它的应用涉及到各行各业。它不仅要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知识。6.基础性
其一:信息素养已经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其二:信息科学已经成为其它科学的基础
由此,我想说的第一点 :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要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有空间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策略:
1、重组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和空间。
李冬梅老师强调信息技术课既要学新知识,又要巩固新知识,所以把课堂分为两大块:一部分讲新课,一部分学生动手实践。给学生动手时间应该为一大半,应占2/3,学习新的知识的时间为一小半,应占1/3。她强调巩固的时间不能太短,学生要把今天新学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短了达不到效果。
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堂。
李冬梅老师强调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教材当成一种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教材内容灵活的教给学生,所以老师要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对教材进行整体设计,先确定所要讲的每一课的内容,然后对每一课具体内容设计来说,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堂。设计课堂内容时,1、要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真实的实际问题中。
2、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这种设计有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有时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增删,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专业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更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炼和探索。
3、从培养信息素养出发,基于问题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
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像自主探究、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等等。并且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
5、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并提升。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上网去查找,然而更有效的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学习活动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
6、给出详细的学习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对于这一点来说,李冬梅老师给出了两点建议:
1、对于学生接触较少的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还应该以范例的形式给出较详细的学习指导。以便于学生在没有听懂或没有听清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自己浏览重新理解。
2、对于一些简单工具软件的操作,当学生自己可以根据步骤完成时,可以不讲,以技术支持的方式给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花大量的精力来备课,才有可能达到效果。
7、布置难易适中、开放的实践内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内容只有在亲手实践后才能理解与掌握。所以,每次课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每次课要布置难易适中的实践。实践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操作性要强,要给学生的创意留下空间。也就是说,用我们教给的技术或工具,让学生来解决他最想解决的问题,作业具有开放性。
8、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给出恰当的评价与反馈。
最后,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作了如下总结:
1、从学生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教学实践内容。
2、给学生想象和创意空间。
3、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做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
4、把课堂还给学生。
5、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及反馈。
6、强调激励。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它们特定的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教学目标。
【案例】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中,其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其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就需侧重于让学生体验或回顾自己获取信息的过程,并引导其对这一获取信息过程的归纳与总结。教师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对某些问题进行观察研究,进而完成任务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总结,并形成适合自己的获取信息的个性化途径与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特殊,知识系统的连贯性不强,不同模块如程序设计与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间的学习目标与特征结构相对比较独立,这就需要教师考虑不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学习的适用性。
【案例】在“计算机组成”的学习中,其教学内容侧重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构成有个初步了解,内容显得较为规范,趣味性相对较少,在教学中一般会用人自身的结构来较为形象地类比计算机组成,主要用的是讲授法,这对促进学生理解很有裨益,但要使学生对相应的学习内容印象深刻,显然需要使学生对计算机组成有一定的感官认识与体验,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和操作的方法或者是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探索计算机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与实际体验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
(三)依据学习时空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的问题多样复杂,这就使得信息技术的学习时空极为开放和宽泛,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对于教学方法而言,还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习时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考虑相应的学习是面向怎样一种时空,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案例】前面提到的“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知识点,光是靠课堂上的讲授与学生的简单操作较难很好地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能超越课堂,面向生活,让学生从对问题的探索中真正学习和理解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如前面所说的,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问题进行实际调查与探究,并引导他们归纳这一过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总结经验,形成个性化信息获取的途径与方法。
(四)依据学生特征
不同教学方法对不同特征的学生的吸引程度也大不相同,如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学段学生一般对趣味性竞争性的具体操作比较感兴趣,可以使用游戏引导法;而高学段学生则是对自主创新、表达交流比较感兴趣,可以使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而不同信息水平的学生对教学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偏向,如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更愿意教师采用演示法,然后通过自己模仿来步步跟进老师,而水平较高的学生则更愿意自己摸索创新,比较喜欢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
【案例】在“动画制作”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动画了解和学习的程度不同,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使每位学生能够在其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成功体验。
(五)依据教学规模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组织按其规模的大小可以分为班级、小组、个人。显然不同的教学规模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向班级一般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面向小组则采用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而对于个人,则采用自主学习法、实验法等。这就不仅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还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规模大小,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来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http://)。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想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发展下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多种必要的条件。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是指上课之初教师为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定的教学组织引导工作过程。课堂教学是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导入环节起着引课的作用,因此不宜过长。主要的导入方法有:
1.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主要是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和音乐渲染等方式,或利用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兴趣。亦可通过设计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进入情境,在兴趣的驱动下,进入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身边生活环境的变化(如:网络带来的网络视频会面、网络购物等),令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喜人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进一步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此种导入方法有利于为情感领域目标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设计时注意即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即将进入的教学内容上。下面通过实例分析情境导入法在课堂中的运用。2.巧设悬疑法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法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问题也会产生悬念,使学生不断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学习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与学生随意交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教师亦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教材标题,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提高其参与意识,进而进入课堂学习。
3.温故知新法
这是常用的传统的导入法,它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这种由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方法,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它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本质,并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我在上武汉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制作雾霾提醒牌》中,运用的就是情境导入法。我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由于武汉是一个雾霾很严重的城市,学生对雾霾都很了解,也知道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所以我就以雾霾为出发点,以完成制作一个雾霾提醒牌为任务来导入本节课。在做任务之前,考虑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提醒牌虽然见过,但是印象不是很深刻,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也不知道提醒牌到底该以怎样的形式出现,所以我先展示了生活当中的提醒牌,给学生形成一个提醒牌的概念,然后再展示出自己制作的雾霾提醒牌,让学生明白雾霾提醒牌可以该怎样做。其次,在雾霾提醒牌中,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的提醒牌里的提醒词是当今流行的网络词语,学生个个都耳熟能详,提醒牌里的形象是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的简单画像,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极高。导课的方式,应遵从启发性、趣味性原则。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来灵活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方法非常广泛,而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它独特的优势。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并借助形体姿态,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广泛被应用。
二、演示法
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还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重点,因此一些示范性的操作演示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展示和基本故障处理、学生的作品演示、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等。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演示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也包括学生的演示,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演示,作品的演示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演示法对于学生打好信息技术基础、勇于表达交流、激发学习热情来说至关重要。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仪器设备,通过操作、观察、研究,获得知识或形成技能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操作实践性强的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课时的70%”[1],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安排课时应注重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并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归纳总结自己的上机经验。
四、自主学习法
是指学生通过个人自学、交流讨论、互助合作、操作实验等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和小组及集体的优势,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五、计算机游戏引导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用健康、益智性的游戏软件进行教学,也可以是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编写一些简单的游戏程序,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六、小组讨论法
为了提高学生互助协作和研究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小组的成员围绕着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会按照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根据小组安排机房座位,目前比较适合小组讨论的机房座位安排方式是圆桌式,这样的座位方式方便学生交流和讨论。
七、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其感兴趣的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诸如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寻师访友等种种途径最终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会相应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形成一个渴求学习的良性循环。
八、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不同的信息素养水平层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层次且不断递进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其可持续性学习。也就是说分层教学法关注教学中各要素间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等的层次性与递进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九、基于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
基于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是指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知识点的过程融入到一定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这个活动有鲜明的主题,并且这些活动主题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其它学习领域结合起来,与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以开放性的课程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认识的完整性。以下是我的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
师:从今天开始由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用的教材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认识到信息技术课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的不同,我们现在先进行以下几个讨论。
第二环节:大家谈经历
师:进入本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运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
(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其他课的学习了?
(2)家里有电脑吗?你上过网吗?在哪儿上的?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认识?
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何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
生:3~4位同学谈,掌握时间,控制夸夸其谈。
师:谈的非常好,很坦诚,以后希望能注意克制自己,多一些时间去学习。
第三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都在说我们正处于什么社会?什么时代?
生:信息社会、信息时代。
师:今天,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报纸、广播、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等等,信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从几个讨论看一下这些变化吧!
(1)成语补充
师:在新时代人们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现在考虑以下两个成语补充题目。大家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我不需要具体答案,只要方法。
天()马()()屯()聚
部分学生:天马行空!
师:我就知道有人会这样回答,呵呵,看清了再说!再说我只要方法,即你如何去寻找答案。
生1:查成语辞典!
生2:第一个可以查“天”!把以“天”开头的成语找一找。
师:不错!第2个呢?
生:不好查!难办!……
师:在信息时代,我们用模糊查询,这种思维与传统是不很相同的。比如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代替这个不知道的字,让它去模糊查找。只要我们在google网站上输入“*屯*聚 成语”,一下就可以搜出来了。包括解释、典故等信息。
(2)阅读
师:我们再讨论一下,信息时代的人们阅读的方法与传统有何不同。比如阅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怎么办?又比如,我们读新闻时想了解相关的新闻,怎么办?现在让我们语文课代表的同桌来回答!
生:查字典、查资料。
师:如果我们需要太多的,甚至要一些太珍贵的,太难找的资料怎么办?
生:……。
师:看过《哈利波特》了吧?他的魔法书多好,用魔棒一点,里面就出现了相关的影像介绍,这样的书现在也很多,那就是光盘图书,比如大百科全书光盘。信息时代阅读的最关键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超链接”。比如,新浪网站上从“体育”链到“NBA”再链到“姚明在NBA的最新表现”……超链接就像很多条链子把各种信息联系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跳转,有选择地阅读。
生:也不是随心所欲,还比不上魔棒啊!
师:大家说得好!信息技术正在继续发展,你们要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我相信你们能够实现魔棒这样的超链接。
第四环节:大家讨论信息特征
(一)信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依附性
师: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一些信息的特征。为什么呢?
1.观看一段录像:烽火(花木兰的片断)
师: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生:……
师:那么信息需要依附于什么来传递(它的载体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生:……
2.[体验二]:比划、猜游戏
要求:一个同学上讲台猜,当教师给出内容后,台下的同学不允许讲话,举手经教师同意后站起来比划,一人只准比划一次,动作不能重复。
[投影]:图片(大象、汽车)、文字(照相、打篮球、周杰伦)
[归纳]: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通过声音,还有很多种形式(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肢体语言)
3.看投影并分析的例子
A.早晨闹钟响了,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依附于什么传递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B.晚上看课表,准备第二天的书籍,它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信息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共享性
师:没打铃之前,投影仪上放的图片是什么?
师:我放映一幅图片为什么会有多个同学回答我?
[总结]:信息的交换使得大家都享有了被交换的信息。
师:读肖伯纳的名言。
提示:苹果代表的是物质,交换之后不会再生,每个人手里就没有原来的了,而思想代表的是是信息,交换之后会多加,可以同时存在。
现场找实物作比喻。
(三)信息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时效性
1.师[讲故事]: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么?
2.分析:油代表的是物质,而日历代表了信息,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渐渐失去效用。
3.举例让学生讨论回答:
交通地图、中奖兑奖、天气预报。
(四)信息的第四个基本特征价值的相对性
师:比谁举的例子多?(当场进行分小组)
[提示]:
相对性:旅游信息、田忌赛马、油价信息、中考信息。
可伪性: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虚假广告、中奖的短信、银行自动取款机上的温馨提示。
(五)信息的第五个基本特征可伪性
师:刚才我们亲眼看的图片都可以欺骗我们的眼睛,造成视觉上的差异,大家都很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们被虚假的信息欺骗了,还会快乐吗?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伪信息,会使我们的财物受到损失,精神受到伤害,要提高我们的警惕意识,学会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方法。
[总结]:真实而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信息的价值。而不真实的信息,不但不能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反而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错误,其价值可能为负。
我选择了讨论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因为本堂课是一节理论知识课,所以不能涉及到演示法。而且这堂课的内容是信息的基本特征,这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属于比较了解的内容,只不过没有在大脑中把他们归结到信息的特征当中,所以这堂课,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自己自学课本的信息的某些特征,这些内容都是属于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其次,信息无时无刻都是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他们对信息有很多可以说出来的,所以采用讨论教学法也是非常的合适的,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大家都有话可以说,最后由老师慢慢的引导和总结。在信息的传递当中,我运用了游戏教学法。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始终对游戏是比较热爱的。而采取的你比我猜的游戏,高一的学生在电视或者网络中经常能看到,在模仿中也就学会了这个游戏,丝毫不陌生。通过将这个游戏与信息的传递方式很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效果非常的不错。
【小学信息奥赛课程内容】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06-12
城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需求调查问卷10-09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09-06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07-08
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的整合09-25
小学语文奥赛训练题09-07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07-24
信息技术小学教案08-12
小学科学信息技术08-13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