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1微课堂教学设计

2024-09-29

3601微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3601微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

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一)微课程概念及其特征

1.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课程资源。

2.微课程基本特征

(1)教学针对性强。针对某个小知识点或技能点以及具体问题解决的微型化、针对性教学。

(2)教学过程简短。一般为3~7分钟左右,不宜超过10分钟,且相对完整(碎片化与完整化的统一)。

(3)教学内容精选。相对于内容宽泛、目标多元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强调解决重难点问题。

(4)资源容量较小。容量小,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情景化呈现,可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可实现移动学习。

(5)注重教学设计。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开发,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等。

(6)服务学生学习。为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而设计制作。

(二)微课程的组成

微课程构成要素:微视频、微教案、微反思、微素材、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微点评。其中微课程的基本构成,如下图所示。

(三)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1.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的模型AD-DIE的基本内容

(1)分析。包括分析学生、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

(2)设计。包括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视觉设计。

(3)制作。包括选择方式、录制、后期加工(字幕、版权等)。

(4)应用。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复习、课后总结。

(5)评价。包括微视频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

2.微课程教学设计要素

(1)选取教学内容。(2)确定教学目标。(3)分析学习对象。(4)制订教学策略。(5)选择录制方式。(6)微课资源制作。(7)撰写微课录制脚本。(8)微课程教学活动实施(及同步录制)。(9)教学评价。

3.微课程教学设计注意的问题

(1)选题小而精。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价值点)必须足够细,10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且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2)注重教学设计成效与策略。(1)规范:微课片头含有课程章节、微课名称、主讲人姓名、微课适用对象及微课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知识点等信息,以方便观摩与学习。(2)策略:为了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要明确微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环节、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和个性化学习。(3)问题:微课程设计时应有恰当的提问,提问的形式最好多样化,以促进学生思考。(4)活动:要注重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的设计,而不是以教学内容的讲授和传递为目标,要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知识意义建构。

(3)微课程设计的通用原则。(1)值得学(有用)。(2)想去学(有趣有吸引力)。(3)容易学(易懂)。

(4)微课程设计的“四种观念”。时间观念:微课制作的脚本意识,教学时间与环节精确规划;内容观念:精选、重组;简短、独立;结构观念:知识结构、教学结构;完整性;语言观念:科学规范、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逐步呈现、音画同步、启发思维。

(5)教师上好微课的五点注意事项。(1)切入课题要迅速。(2)讲授线索要清晰。(3)教师语言要得体。(4)课后小结要快捷。(5)PPT课件要专业。

(6)高质量微课要素及评价指标。(1)长度适中:视频长度在10分钟以内,符合学生注意力特点。(2)精心设计:精心设计上课脚本内容,讲解精练、路径合理、重点突出。(3)注重导演(内容处理):内容风趣、幽默、情境化,学生沉浸感强。(4)注意互动:适当提问,引发思考;留白,关键点重点提示。(5)减少干扰:尽量减少视频中的干扰因素。(6)技术要高:清晰而小巧。

二、微课程的分类与制作

(一)微课程的类型

1.按知识点内容的传授方式

(1)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

(2)讲解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3)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4)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5)其他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

2.按微课的主要教育价值来划分

(1)“传道型”微课。主要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侧重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公民素养等的培养。

(2)“授业型”微课。主要是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3)“解惑型”微课。主要是对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二)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

1.拍摄式微课

通过外部摄像设备,对教师及讲解内容、操作演示、学习过程等真实情境摄制下来的教学视频。

2.录屏式微课

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对着电脑屏幕的讲解、分析、演示过程,或者通过交互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数字媒体的录制功能,同步录制课堂的教学过程。

3.软件合成式微课

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通过微课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短片。

4.混合式微课

应用上述提及的多种方式,制作、编辑、合成的教学视频。

(三)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

(1)字体要粗、醒目、看得清;背景用纯白底黑字或者黑底白字。

(2)讲解课程时,如遇字数过多,可用分批动画呈现或者明暗呈现。

(3)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头像等,都要删除。

(4)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教师讲解要同步。

(5)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三、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笔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高职的教学资源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了以Excel中IF条件函数的使用为例,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实践。

(一)微课的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内容

“制作电子表格Excel”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Excel函数的学习是重点和难点。

2.设定教学目标

本次微课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完成班级学生成绩的综合成绩来分等级,作为评选奖学金的参考依据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掌握IF条件函数的使用。

3.教学活动设计

本次微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通过操作真实的实例来说明IF函数各个参数的作用,以及具体的使用过程。

(二)微课的制作

1.工具与软件

计算机、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 7、PPT软件。

2.过程简述

(1)选题。“IF函数”是Excel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解惑,为教师启发教学。

(2)教案编写。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其良好的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惑、解惑的作用,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3)课件制作。课件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和悬念性,必须带有反思。

(4)教学实施与拍摄。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录制。录制背景简洁,声音大小合理。要注意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才会明显。

(5)后期制作。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形成完整的微课程。

(三)微课的应用

在网络Web 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我们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掌握IF相关的函数,如sumif、countif等函数。另外,对于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要快速熟练掌握IF相关函数的使用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把微课程视频和相关配套资料放在了实训室的服务器共享目录中,供学生下载学习使用,设置相关的练习,进行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总结和展望

当前,微课这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方式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设计和开发的微课程既要适合学生学习的类型,又能供教师观察、观摩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能深刻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需求,重组教学内容,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与技巧,制作精良的微课。笔者在接下来的时间会进行教育实践,进一步完善微课程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

2.小说教学设计的“微”意识 篇二

一、小说教学设计必须彰显“细微”

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整体把握难度不大。相反,见微知著、窥斑见豹的难度则比较大。小说强调“微”艺术化,即对细节的执着,而教师在教学时能否从细微处、微小处着手,往往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这里的细微处、微小处是极具教学价值的关键所在,教师如果能对小说中的“细微”之处的教学价值有足够而清醒的评估,并重视在教学设计中彰显这些“细微”之处,就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把文本还原成鲜活的生命姿态,让学生欣赏到小说的独特魅力。

虽然小说教学设计强调彰显“细微”,但是彰显“细微”的设计只是追求教得更好的一种手段,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在具象的文本解读中,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精髓,教学的落脚点仍然是在宏观处。从教学训练的视角看,彰显“细微”,重视“细微”,实际上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务实而又有效的方法。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教学设计的视角有很多,但有一点是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即题目中的“智”,因为这是文眼所在,也是文脉所系。然而,仅仅以“智取”的过程来梳理小说的情节,通过“智护”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从“智写”的角度赏析小说的写作笔法,是不够的。只有将这个“智”予以再现或还原,以彰显小说的“细微”之处,指导学生关注《智取生辰纲》叙事手法的“有宾有主”,以“宾”衬“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青年教师高源执教《智取生辰纲》一课时,采用聚焦文本第4自然段进行精读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显著。具体做法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揣摩人物心理;通过以评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人物杨志说话时语气的变化,在师生对话交流中弄明白“杨志为什么失败”,这样做既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细微”的匠心,又让学生理解了小说“细微”处体现的人物精神。

语文名师余映潮教学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而主要采用的则是彰显“细微”的策略。比如,孔乙己与“酒”、孔乙己与“偷”、孔乙己的脸色描写赏析、《孔乙己》中的“笑”等。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余老师则将宏观教学与微观教学相结合进行设计。比如,教学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时,他就设计了“品读人物”与“赏析细节”两个方面的教学。在“品读人物”教学中,他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同时不忘彰显“细微”处的教学,即要求学生在概括时“用上一个四字短语”,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小说教学设计真正彰显了“细微”,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创造力不仅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还能发挥教材资源的积极效应,提高小说教学的效益和效率。

二、小说教学设计必须突出“精微”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读者透过作者的言语世界可以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小说《社戏》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又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将美丑两种人性设置于一种特殊的环境当中,内涵丰厚,思想深刻。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小说中的情与思,必须重新探寻一个人从自我意识开始组织起来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并借此寻求作者先于小说的原始经验,并尽可能地揭示小说文本潜在的意义。

“精微”就是精深,小说教学需要在形象的观照中追求思想的力量,复活文本内在之气,让学生获得深度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抓住小说文本的“精微”处,就更容易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进而准确、深入地理解小说文本。假如对小说的“精微”处有所忽视,或者无法找到理解“精微”处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小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小说教学设计必须突出“精微”的特点。有的教师设计教学时常处于浅层状态,这样的课也可能上得热热闹闹,但对小说文本的教学缺乏应有的深度。小说教学必须追求“深而有度”,换句话说,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重引领学生潜入文本去探索、去发现。

青年教师王晓青执教泰格特小说《窗》时,在突出“精微”教学上做了较有意义的尝试。通过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读完后,说说你在看到本文结尾时的第一感受”,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走进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再围绕文本中的句子“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让学生在品读感悟中走进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与一般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假如仅仅停留于此还称不上设计的“精妙”,王老师设计的精妙在于,在探讨了“明明是同一扇窗,为何两个人看到的景象却大不相同呢?这究竟是两个什么样的人呢?”等问题后,提出了一个引领学生挖掘文本“精妙”处的话题“两个人的表现如此大相径庭,作者的用意何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特殊环境下折射出的人性的高尚与卑劣的品质。此外,为“精微”的教学设计添上厚重一笔的提问是:如果换成“他终于如愿以偿”,效果有什么不同?如此“精微”的教学设计,“窗”与“墙”的内在张力才更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学生才会真正抵达作家的灵魂深处。

“精微”的小说教学设计需要经过教师系统的思考与合理的整合。教学时虽然强调突出“精微”,但是所设计的“精微”必须是教学情境的高境界追求,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小说文本的可挖掘空间,只有当深则深,当浅则浅,深浅适度,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当下生命精神状态的“精微”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伴随着教学的进程走向深刻。

三、小说教学设计必须凸显“微妙”

选为教材的小说,很多都写得极其微妙。比如:《智取生辰纲》以“智”立骨;《窗》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社戏》以回忆的方式展示童年生活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尤其是写“我”和伙伴们划船到赵庄的前后沿途的一幅幅动态风景画,处处关合“社戏”等。正因为优秀小说的妙不可言,有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陌生感。学生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小说文本,实际上就是在面对一个个陌生的世界,其中存在一个“此在”与“彼在”的鸿沟,因此小说教学必须高度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差异,注重消解学生的陌生感,引导学生融入小说,整体把握文本。教学小说时,关注小说文本的“微妙”处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在小说教学设计中也必须凸显“微妙”,凸显“微妙”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着力于微妙之词的设计,也可以用心于微妙之句和微妙之段的设计,还可以用墨于某种写作手法的微妙之处的设计、聚焦于某种章法微妙的设计,等等,关键是做到因材施教。

小说《社戏》处处显示童趣与童真,而是否有童趣有童真的评判标准,就是儿童眼中的“是否好玩”,这是《社戏》的微妙处之一。青年教师王晓庆执教该课时就凸显了设计的“微妙”。教学时王老师以一个微妙的主问题作为抓手,即“你认为那夜是去时好玩,还是归来时好玩?请用跳读课文的方式,在文中找到依据”,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坚持说“去时好玩”,且理据十足;有的学生认为“归时好玩”,也有案可稽。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微妙的“写法探究”:“归来的情节和去时的情节,能否删去其一呢?”通过辩论、对比,学生最终明白:来时美景——激动难言的兴奋;归航趣事——新奇难言的刺激,一去一回,各有侧重,前后连贯,缺一不可。这样的微妙设计,既点到小说文本的微妙穴位,也切合了学生的微妙诉求,整个教学设计显得简洁、明晰。

在小说教学中,要鼓励教师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带有综合效应的微妙教学设计,比如,小说教学同样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但如何化单调为有趣就颇费思量,而凸显“微妙”的设计能取得教学的综合效益。例如,王晓庆老师在教学《社戏》时这样设计导入教学:童年,总有许多东西值得迅哥儿留恋、回味。小伙伴的撺掇,让那夜似的好戏悠扬、宛转,让那夜似的好豆弥散清香。还有那漂渺的戏台,朦胧的月色,潺潺的水声,屹立的远山,蹿行的航船……都让迅哥儿的那次看戏意趣盎然,永生难忘。这段文字是《社戏》故事情节的高度浓缩,加点的词语都是课文中的,也是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应该重点掌握的。教师借助大屏幕呈现文字,让学生反复诵读,强化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认知,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了基础,此乃又一“微妙”的教学设计。

小说教学既要关注小说本身的细微、精微、微妙之处,也要有细微、精微、微妙的创造性教学设计。教师对小说文本的细微、精微、微妙之处必须了然于胸,在设计教学时体现出细微、精微、微妙的高明之处,小说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能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而且也能很好地诠释怎么教。

(人物简介:冯为民,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现任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在《中国教育学刊》《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月刊》等发表教学论文和学术论文近500篇,曾被推荐为《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封面人物。)

3.3601微课堂教学设计 篇三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师生课堂地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指导者, 起着点拨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教师应该做的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非让学生被动地听其讲解书本知识, 这样只会扩大和加深师生之间的距离, 课堂上缺少互动, 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落, 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教师教学方式问题。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依然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较大, 局限于传统的直接性“灌输模式”, 将要学的英语只是直接灌输给学生, 很少鼓励学生, 或者给学生时间让其进行自主思考, 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还会使教授的知识显得枯燥无味, 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还有一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 不重视对学生多样性和个性的发掘与培养, 忽视了不同学生之间在英语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使得制定出的教学方案不够完善:进度过慢或者过快, 教学方案实施效率不高等。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用“微课程”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 处理好“微课程”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程”只是对教学工作的一种补充, 它是一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 目的是借助和发挥“微课程”自身的优势,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能为了图新鲜, 或者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将“微课程”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更不能因为偏于发展“微课程”而忽视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和创新。

同时, “微课程”自身也存在较多的不足, 其虽然具有快速介绍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但是却无法对初中英语教学中较复杂难懂的语法和句法进行清晰的介绍和讲解。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应用“微课程”时, 要对“微课程”有清晰准确的认识, 而不是将其作为无可抗衡的“教学法宝”, 要做到既能够充分发挥其快捷高效的优势, 又能够认清和弥补“微课程”的不足, 并通过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二) 做好“微课程”的课后评价工作

“微课程”简短精练, 应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时, 在一些知识点, 特别是较复杂的语法和句法的讲解上是不全面、不清晰的, 有时根本不能被学生接收, 学生会对此知识点感到疑惑。如果教师不及时关注这一现象, 并对存在疑义的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今后在遇到该同类问题时分析失误做错题, 也会影响今后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

因此, 教师必须及时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微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借助观察学生表情、提问和交流等形式, 了解和掌握学生对“微课程”讲述的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并及时讲解和答疑。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微课程”设计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微课程”必须将初中英语课本作为其主要教学内容。

坚持和尊重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掌握能力、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等, 设计和修改教学方案, 选择合适的“微课程”, 控制好教学进度。

教师要提前了解即将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微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正式播放“微课程”中的音频和视频之前, 就相关问题提问学生, 或者将其布置为学生需要课下自主学习的作业任务, 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 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解, 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还要密切观察课堂上学生对“微课程”的反应, 在遇到“微课程”中讲解不到位, 或者解释不清楚的知识点时, 教师要暂停“微课程”, 并向学生进行详细阐述和解释, 为学生解答英语知识点上的疑惑。要总结和分析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适合的学习方法, 将这些合适的学习方法以“微课程”的形式表现出来, 提高学生对该种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接着说明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程”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最后根据这些问题和注意的要点, 提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微课程”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微课程,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康宝兰.“微课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旬刊, 2016, 02:70.

4.《小数乘小数》微课程教学设计 篇四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三课时(第4页)“小数乘小数”中的例3,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这是学生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本节课设计分为三个环节:①复习旧知,铺垫新知。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运算。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很快地掌握新知识。②探究算法,明白算理。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使学生了解计算的算理。③总结方法,拓展思考。此部分是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总结,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本节课知识的结束,而是新知识的开始,长期的训练能培养学生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

第一,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知识铺垫。

第二,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类推理能力,他们能在做题过程中,借助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探索,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运算。

第三,五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发现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环境与准备

在计算机上安装播放器;建立班级QQ群;在“一起作业网”上建立网上班级,每位学生拥有一个账号和对应的密码。

教学过程

1.巧妙创境,激趣引入

我们利用我国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唐僧师徒四人创设了一个情境,即在21世纪,唐僧为了使徒弟们更快地适应新生活,特意开办了“三藏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人物导入本课,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很快进入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2.找准起点,复习引入

出示“43×58”,复习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数乘小数是基于整数乘整数的学习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以便其更好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3.探究算法,明白算理

(后续以师徒四人为主线抛出的几个学习任务,被放在一个故事情境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兴趣浓厚,接受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①唐僧出示例题:“一斤桃子0.8元,要买2.4斤,为师要付多少钱?”

猪八戒抢答:“师父,这个简单,我会用竖式计算。2.4×0.8,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因为24×8=192,所以192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19.2。师父,快表扬我吧。”

(反例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适时选用反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这里,借助猪八戒“粗心”的人物特点出示一个学生在此知识的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反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带着审视、批判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②悟空发言:“哈哈,过了这么多年,你还是不爱认真思考。不用师父教你,俺老孙来给你说说。把2.4看成24,它扩大了10倍;把0.8看成8,它也扩大了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了100倍,所以应当把24×8的积缩小100倍才对。2.4×0.8的积应当是1.92。师弟们,懂了没?”

(利用“悟空”聪明的人物特点来纠正猪八戒的错误,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示范,也能让在前期发现猪八戒的错误的学生,对自己予以肯定,认为和悟空一样聪明,可谓“一举两得”。)

然后师徒四人一起来观察这个竖式,发现“2.4是一个一位小数,0.8也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相乘的积是两位小数”。

③沙僧:“猴哥,俺懂了,让我来说说‘1.92×0.9’这道题吧。先把1.92扩大100倍,看作192;把0.9扩大10倍,看作9。192×9等于1728,它是1.92×0.9扩大1000倍后的结果,所以要把1728缩小1000倍,就是1.728。”

悟空:“完全正确。八戒,你懂了吗?”

(此环节中,利用沙僧“勤学、踏实”的人物性格来再次帮助学生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以便他们消化新知识。)

最后师徒四人再一起来观察竖式,发现“1.92是一个两位小数,0.9是一个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是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因此,积应该为三位小数”。

(两次对竖式中小数位数的观察,是对难点的突破。)

4.总结方法,拓展思考

①猪八戒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第一步,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第二步,点小数点时,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只要细心、肯学,及时纠正之前的错误,同样还能成为优秀的学生。这也是对平常爱犯些小错误的学生给予心理暗示,告诉他们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②总结小数乘小数的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儿歌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对小数乘小数方法的记忆。)

③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学习应该是开放互通的,所以此处设疑是为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5.巩固训练,提升技能

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进入“一起作业网”完成测试题,以检测学习效果。学生不仅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做题情况,而且遇到错题时还可以点击查看错题解析,以便及时纠正错误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计算机在线生成的全面分析数据对学生的完成效果和成绩进行及时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消灭知识薄弱点。

设计亮点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载体,它具备了时间短、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易传播、可反复观看等特点。利用它,可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本节课制作的微视频,基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旨在帮助学生快乐自学,突破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1.正误对比,凸显重点

在微视频制作中,针对2.4×0.8=,我们呈现了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正确的计算方式,另一种是学生易犯的错误形式。受到“用竖式计算小数点加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知识的负迁移的影响,在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往往会把积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得到的积是19.2。这一错误的计算形式与正确的计算形式形成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其对本节课重点的了解。

2.及时总结,突破难点

当正确的竖式方法被写出来后,学生及时对算式进行观察总结: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另一个乘数也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两位小数;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另一个乘数是一位小数,那么它们的积就是三位小数。同时,我们也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这样从两方面实现了对难点的突破。

3.儿歌助力,提高效率

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对于枯燥的文字叙述来说,学生对儿歌更容易理解并记忆。因此,我们编写了一首儿歌:小数乘法很简单,先看整数乘整数。乘数小数共几位,积中小数与之同。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4.巧妙留白,引发思考

此次微视频针对的是小数乘小数(不需添0占位)制作的。如果最后的结尾只是总结新知识,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所以在视频的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积上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点,该怎么办呢?这样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时刻延伸的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5.表现丰富,引人吸睛

5.3601微课堂教学设计 篇五

探究学习 “微探究”任务 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一、“微探究”任务设计的思想基础

探究,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定义,是指包括观察、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制定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评价已有结论、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进行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等过程的一系列活动。探究要求有明确的假说,有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要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探究学习是基于探究本质的学习方式,是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去做、去思考怎么做,甚至思考做什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内容的同时获得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而能够形成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显然这是一种更有生命力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对人的科研能力具有极强的培养与训练价值。然而,课堂教学的实践却证明,这种严格意义上的探究学习并不普适于日常的初等数学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第一,用时与收益难以两全;第二,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兼顾;第三,有些学习内容并不适合用探究方式学习。“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管是谁在什么情境下提出来的,都需要经过教师主导下的选择、定向或优化而最终形成学习和探究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将原初的探究问题进行简化与提炼,避免随意探究的盲目性,尽量缩短低效的探究环节,而保持探究的核心精神,确保数学精神、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等数学素养能够渗透充盈于探究任务及探究过程之中。涂荣豹先生也提倡,贯穿教学始终的探究要多尝试,每节课中一两小段的探究须坚持。[1]这是最为“经济实惠”的一种教学设计,因其“小”且灵活,我们不妨将这样的任务称为“微探究”任务。

二、数学“微探究”任务的教育价值

“微探究”任务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生而设计的活动内容和要求,是教师将教学内容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教学化过程,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载体。将每节课中的重点、难点、关键或练习的内容适当地改变形式,以积件式的“微探究”任务呈现出来,显然对学生具有更高的教育发展价值。

首先,“微探究”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深层次学习。数学课堂中的“微探究”任务使学生有事可做,较之单一的听讲或练习方式,多单元的课堂结构更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集中和维持注意力,专注于任务,主动地思考。任务驱动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调节学习的进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求助和交流。教师参与并设计的探究任务更贴近具体学生的实际,可以很好地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能够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在这种任务驱动、行动自主、情绪良好的氛围中学习,识记、理解和运用成为学习的自觉需求,对分析、综合与评价等高层次的思维也能够得到自然的触发。

其次,“微探究”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微探究任务因为其微小,我们就可以在每节课上都为学生设计这么一两个探究的环节,让学生能够经常性地经历探究过程。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一般属于方法论层面的缄默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组织引导下的经常性的自主探索与实践,才能逐渐掌握并养成习惯。内蕴于探究过程中的批判精神、质疑能力、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搜集分析信息能力、决策能力等更是必须通过不断的亲身经历与体验才能有所感悟,这些“意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际经验才能有所积淀或结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素质,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再次,“微探究”任务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习结果的保持与内化。完成数学“微探究”任务的过程,是学生做、想和说的过程,即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都是通过自己的同化与顺应过程建构起来的。情境中主动感知的刺激容易形成深刻而全面的表象,经常的思维加工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提升了自我概念,通过经历和体验而获得的长时记忆更容易保持和内化。学生获得的不是被灌输的僵化的知识,而是建立了广泛联系的认知结构体系。这样的认知结构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其内部联系会更加丰富和紧密,并能够呈现出“滚雪球”的效应,从而为新一轮的学习奠定更加充分的基础和准备。

三、好的数学“微探究”任务的特点

1.是一套精心策划的方案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总是离不开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的支持,离不开对教材的充分把握和对学生的准确分析。“微探究”任务是教学设计中的“点睛之笔”,绝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也不会在课堂上凭空生成。一个好的探究任务是理论指导下的逻辑思维的产物,是在教师大脑中构思和反复预演而生成的一套预案。数学“微探究”任务不只是一个问题,还要精心设计或选择情境,预先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预判学生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和可能有的反应,再针对各种可能的反馈而预备相应的措施,考虑如何启发学生实现其探究活动“从无到有”的蜕变。

2.有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

探究往往起源于疑问,一个好的“微探究”任务自然也需要一个好的问题来“点燃”。恰到好处就是非常贴近学生实际,能够诱发学生对相关已有知识经验的若有所思,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知觉刺激,能够激发兴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而且处于“跳一跳就够得到”的高度。好任务总是蕴含于好问题之端,好问题主导下的执行任务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又不断地生成新问题的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3.有较大的探究空间

一个好的任务总是蕴藏着丰富的活动资源,能够让学生有事可做,愿意主动思考。好的“微探究”任务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价值选择,使学生在知识汲取、能力训练和情感态度上有足够质与量的收获,使学生在探究后有值得回顾反思的内部需要和反思时间。好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探究的方向是开放的,不是对二选一或是与否的回答,常常需要先行发散思维,然后才能确定探索路径、提出自己的独创性假说,结论需要自己去思考如何概括、推理、总结和表述等。

4.操作性强和参与度广

一个好的“微探究”任务,是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入手操作,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探究的状态,能够很好地规避无效活动。有适切的动手操作的资源与条件,更重要的是有促进学生大脑内部操作的设计。探究活动不是少数学生的表演,而是能够提供帮助或督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不仅是行为参与,最根本的是有启发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价值判断参与等的设计和安排,并且都能够获得一定层次的探究成果。

四、数学“微探究”任务的设计策略

1.实践应用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最常见的任务就是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只要将这些练习或作业稍加处理,就可能转化为“微探究”任务。例如,在学完解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些竹竿、教学用量角器、带毫米刻度的米尺、细绳子,将学生带至河边,让学生确定位居河两岸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将学生带至操场,让学生确定附近一个比较高的建筑物的高度。这样的任务不是简单套用公式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反向确定解决问题所需条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测量、搜集数据,计算得出结果。这里面不仅包含解一般三角形的知识,若方案设计得好,还可以转化为更简洁的解具有特殊角的特殊三角形问题。如此设计,不仅摆脱了直接应用公式的枯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数学思维的层次,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建模思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类比求证策略

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进行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思维训练,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往往训练提升的可能是相同的思维方法。这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过程。类比就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运用合情推理探索结论的有效手段和策略。例如,学完等差数列,再学等比数列时,请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知识和学习经验,推断并构建“等比数列”的知识体系。这样的任务,坡度小,有探究的依据,不仅能够巩固已有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抉择、论证等能力,特别是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再创造”的心理习惯。

3.探寻规律策略

中学数学知识主要是以概念和规则的形式出现的,公式、法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些数学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依据一定的方法思考探索出来的;同时还要避免数学规则被机械接收,成为僵化的公式。若将规则的来龙去脉打包进一个“微探究”任务之中,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则能够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介绍组合数的定义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组合数的计算方法。提示学生用“特殊化”的思维策略,先由少及多逐步尝试,再用归纳推理来验证和证明。再如,给学生这样一个任务: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角的六个三角函数,那么这同一个角的六个三角函数之间是不是也有某种确定的关系呢?培养学生自觉“回到定义”的逻辑推理意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记牢公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特殊化与一般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整体的观念来看待问题、看待世界的意识。

4.系统建构策略

从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来看,有些知识之间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结构体系和学习程序却完全相似。比如,研究函数,就是研究图像、性质;学习解析几何,主要就是研究图形与方程的关系、性质等。对这些同类别知识的学习,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一两个例子,再将后续同类别内容设计成探究任务,放手让学生模仿程序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学习圆锥曲线时,因为学生已有研究直线和圆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就可以给学生直接布置任务:根据指定要求和方法画出图形,自建坐标系,确定图形的方程,并研究图形的性质。这就体现了典型的“用不同的思维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数学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即不仅知道怎么做,还知道要做什么,对学生研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层次的推动作用。

5.移花接木策略

用移花接木策略设计“微探究”任务,实际上体现的是“做中学”的思想。表面上不以数学知识为探究问题,而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做某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并发现数学规律或性质。例如,在介绍“1弧度”的定义之后,让学生确定一个给定角的弧度数。这看似一个操作性的任务,实质上内隐的是发现弧度数公式的本质。再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前,学生都认识了圆柱、圆锥、圆台这些几何体,可以先布置学生自己用纸板做圆柱、圆锥、圆台的模型,先随便做,再按要求的尺寸做。按要求的尺寸做,其实质就已经包括与这些几何体性质相关的知识。这样的任务能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容易上手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巧妙地化解“教师保姆式地教”和“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的灌输式教学困境。

6.专题研究策略

有些数学知识相对较难、较复杂,但它们却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有时还是关键点,不管这个知识点大小,都很有必要对其展开专题研究。例如,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包含逻辑思想,有形式化表达的要求,学生基础又比较薄弱,不能仅用同化就能将新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若简单地将其介绍给学生,就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囫囵吞枣,应用上机械模仿,抓不住定义的本质属性。我们有必要就“单调增(减)”这一个定义展开专题研讨,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定义,再尝试用数学语言精确表述定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创设讨论的平台,提供恰当的帮助,促使学生经历思考、讨论、辨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层深入理解,逐步提升认识,通过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涂荣豹.谈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兼评两节数学课[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06(1)

[作者:杨新建(1976-),男,江苏如皋人,如皋高等师范学校讲师,硕士。]

6.浅析英语教学微课设计 篇六

一、微课设计的特点及意义

1.微课设计的特点。简单化,语言简洁,易于理解;实用化,提供策略,解决问题;多样化,视角广泛,种类丰富;聚焦化,一课一点,深层剖析;智能化,自动播放,自主学习娱乐化,有画有音,轻松快乐;普及化,人人能做,人人爱做。

2.微课设计的意义。“微课”以其图形、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微课”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微课的优势。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同一节课下来,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对于课上听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上网反复观看、揣摩微课,一步一步走出困惑。

4.微课的特殊性。微课革新了传统的教研活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听完课后一般会进行集体点评,大家众说纷纭,针对性不强。而微课则可以将某一个教学片断做成“微课”,单独拿来进行深入剖析和点评,修改后的“微课”则是集体智慧地结晶,可以作为永久资源被更多老师拿来使用,达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微课”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风格上发生巨大改变,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二、微课设计的示例

1.明确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微课的服务对象, 因此微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

2.微课内容

(1)提供语境。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下,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把语境展示出来。

(2)语言意义。语言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有时很难用语言来加以描述,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意义则更是如此,而教育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这将大大增强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3)规律总结。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规律,如词汇的构成、 语法现象等,利用动画技术就可以很形象地把这些原理演示出来。采用动画的形式可以让整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4)重点突出。注意是一个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我们可以把一些重点与难点用变化字体或者颜色的方式凸显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记忆强化。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 %,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微课制作

(1)逻辑结构。设计清晰的逻辑结构,让学生有层次感。一节微课是由不同的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之间要逻辑关系清楚, 环环相扣,衔接过渡自然流畅,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

(2)页面设计。颜色要合理,不刺眼,易分辨。可以不放置教师画面。最顶端写上知识点,图片不宜太大,背景简单防止喧宾夺主,教师画面放到左下角或右下角,不易太大,内容不易太多遵循70%内容,30% 空白的规则。字体大小合理,颜色与背景对比鲜明,避免过于刺激视觉的颜色,设计微课的目的并不是念ppt,ppt只是用来放置主干内容的一个辅助,教师要充分运用微课的优势,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速度和节奏,让学生没有匆忙赶进度的感觉。教师教学的速度不宜过快,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结语

微课的课程属性是其最为根本的属性和核心,微课的短小性、技术性都是服务于这一根本属性的。微课貌似时间很短,但是在一个短小的微课作品之中隐含着丰富的内容。“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好一节微课,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全面把握和对英语技能培养的深刻理解,同时还要掌握先进的制作技术。微课的推广又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一条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途径。通过微课的制作,教师可以进一步系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微课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7.3601微课堂教学设计 篇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到来,在教育中采用微学习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且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就要分析好新课改的要求,通过教学视频的影响来开展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对微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研究,从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出发来做好微课程的设计工作,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影响学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一、做好导入设计工作

对于初中英语微课教学来说,必须要做好各方面的设计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微课程中可以反映出实际的问题,同时还要保证微课程在选材上是满足这一阶段中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并具备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保证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在进行导入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明确微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在单元话题基础之上的,并利用音乐与图片等来为学生进行展示,通过在课前进行,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出主动探索的兴趣。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主题是旅游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出一些相关的旅游景点以及美食等,并以此来制作出相应的微课程,这样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前来进行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程中也可以简单的为这一文章做出相应的铺垫,以此来版主学生解决好生字与生词等方面的内容,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

二、做好呈现设计工作

就初中英语教学来说,做好内容上的呈现设计时保证微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的初中英语教材来说,其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阅读、单词、语法以及写作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此来保证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如学生在学习故事性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深究,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并做好剪切等工作,以此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为微课程,且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一微课程,在课堂中呈现出来,这样也就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课文学习的环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学习写作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好学生的喜好,在设计时就要从学生的喜好上出发,以此来为学生展现出相应的内容。通过内容的影响来让学生进行想象,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出多种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词汇知识的中,教师就要明确,在现阶段中初中词汇教学都是建立在跟读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且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高。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对这些词汇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一个组中都具有几个单词,同时还要针对单词的内容来设计出相应的话题,以此来实现单词的串联,并通过微课程的方法来呈现出来,这样也就可以在引导学生观看微课的过初中掌握好词汇的意思,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对于一些重点的词语来说,教师就要采取清强化理解等方法,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同时还可以采取固定搭配等方法来进行微课设计,这样也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词汇了。就success来说,名词“成功的人或事”,动词succeed,动词的固定搭配succeed in doing something,形容词successful,副词successfully。且在微视频中将词汇的相关内容制作成为思维导图,这样也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词汇的认识,从而掌握好这一词汇知识。

三、做好归纳设计工作

对于归纳设计来说,就是针对语法知识来说的,通过对语法知识进行归纳设计,来帮助学生学习好这一知识。就初中英语教学来说,其中包含了众多的语法知识。因此,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掌握好这一内容,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将相关的语法知识进行设计,同时还要融入实际的例子,以此来充实微课程,这样也就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非谓语动词的语法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进行微课程设计,在导图的影响下来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也就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完善学习策略

就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说,教师就可以运用微课程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在实际中教师就要分析出目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教学的内容来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作出相应的微视频,以此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程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课程的设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发挥出微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好问题,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易建洪.“微课程”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J].雪莲,2015,(35):75-76.

8.高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探讨 篇八

关键词:高职英语 微课现状 设计思路

微课是当今创新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是个性化教学的良策,翻看各种英语微课网站,深深有感于微课设计者们的智慧与付出,惊喜之余,本人想对当前高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做一番探讨。

一.微课的特点与功能。微课的特点四个字“短小精悍”,“短”:时间短,十分钟左右;“小”:容量少,主题小;“精”内容精选,活动精彩;“悍”:交互性强,应用面广。微课为师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自助餐”,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首先,十分钟左右的视频,是维持人们注意力的最佳时间长,如果信息太多,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微课能有效地控制学习效率;其次,通过微课制作,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降低知识传授和教学成本的门槛;再次,微课是碎片化知识的传播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传统课堂教学一种最重要的拓展和补充;最后,针对不同的个体,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自己可以查漏补缺,有效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高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现状。有人说,在微时代,英语教师只懂教学不懂微课教学设计只能算是教书匠,不懂教学只懂微课教学设计只能算是技术员,既懂教学又懂微课教学设计的才叫教学专家。此观点正确与否,我不加评论,但是微时代对英语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既要学会教英语又要懂得如何设计微课教学已经成为当代好教师的一种趋势。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微课设计的现状是:(1)微课技术制作远远跟不上时代需要,成为制约微课教学的瓶颈,胡铁生等以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比赛的参赛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52.18%的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认为自己微课制作不足也主要是技术层面(胡铁生、周晓清,2013),这种现象在高职英语教师中尤为明显,很少有教师对自己作品的技术制作表示比较满意;(2)微课的侧重点把握偏离方向,微课重视知识本身建构还是技术制作?梁乐明等认为微型课程针对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完整的教学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教与学,因此知识的建构应该放在第一位,但是有84.63%的教师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表现上(胡铁生、周晓清,2013);(3)选题笼统导致教学目标不够聚焦,比如说高职英语微课中有一个主题为“如何成功面试”,面试成功有多种角度,从时间角度,可以面试前、面试中、面试后应该做些什么,从内容上可以从如何给面试官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也可以从面试时的身体语言角度应注意什么,也可以如何巧妙回答面试官的问题等等,如果把如何成功面试作为微课标题未免过于笼统,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很可能出现偏差;(4)微课重点不够突出,或导入太长,或导入内容与微课内容关系不够密切,有“苍蝇套豆壳”之嫌。(5)高职英语微课数量不少,实际应用却很少,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学中应用,然而找遍网上的英语微课,能实实在在解决高职院校英语应用型教学实践的甚少,“建多用少”的问题突出。

三.高职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思路。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选择主题、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学习者的分析和教学策略的制定五个方面。在主题的选择方面:首先要贴切,要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选题范围多样化,可以是教学重难点,也可以对课文内容的扩充,还可以是实用性较强教学内容、完整的故事性内容等,其次要突出,主题要突出主要的知识点,排除无关的材料,体现碎片化教学的特点,能引导学习者持续关注的问题,而不是要去展示一个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内容的分析方面:首先微课内容应该是有用的、值得化时间去点击学习的,哪怕只是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是所有微课制作的第一个条件;其次微课内容要有吸引力,会吸引学生反复观看,常用的方式可以是幽默法(让学习者学习感到轻松)、情景教学(使人产生共鸣)、问题解难法(一步一步引人入胜)等;再次,微课内容要易学易懂,微课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疑难解惑,因此在考虑微课内容的选择是要能够突出课程特色的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不是面进行微课设计的同时,能考虑不同的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微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致用”为原则,要把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实现翻转课堂、个体差异学习和自主学习创新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需求分析,学习者学什么?学“易混、易错、易漏”的,学“自己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学“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点,教师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那么教师不教什么?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因此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就像英语分层教学一样,开发符合不同学习者需求的微课,满足学习者视觉及体验上的个性化,如同一主题的教学内容,告诉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按照不同的要求或者内容,用按钮选择的方式让学习者点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教学策略的制定方面:首先巧妙开头,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以是开门见山式导人,或通过寓言故事导入,如通过龟兔赛跑学习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或者通过小故事导入,如学生A在实习过程中,领导叫他填写外文备忘录,或想给老外发一份E-mail等问题,他不知道怎么办,只好求助同学或老师帮忙;其次善于组织教学活动,新旧知识点联接自然,活动不宜太多,防止内容堆积;再次结尾要提纲挈领,总结要有针对性,不能只是对前面内容的重复;此外还可以教学创新,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因此教师可以设立英语微社团,让学生参与到微课设计制作中,这是因为年轻人点子多,思维活跃,他们的想法更会得到同龄人认可,况且参与微课制作学生也会学到很多,何乐而不为呢?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回归学生。

总之,高职英语的微课设计无论是主题的选择,内容的分析,目标的设计、学习者的需求及教学策略的制定方面都有待于提高,更要一提的是微课最终目的是应用,离开了应用的层面,即便制作的微课再精美、形式再好都是毫无意义的,在微课发展到课程化、专题化、系列化的今天,秉承微课是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理念,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做好微课的开发利用,提高教学质量,那才是最根本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2]段丽华,吴王华.安徽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6(2)

[3]陈智敏,吕巾娇,刘美凤.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J].电化教育,2014(5)

[4]郭运庆.微课创始人谈微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胡铁生教授[J].数字教育,2016(1)

[5]黄爱科.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8)

9.3601微课堂教学设计 篇九

关注教学深度难度, 切实利用微课程实现基于目标的教学

如何在微课程中确定教学目标, 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 这不仅是三维目标完整度的问题, 更是教学目标完成程度的问题, 即我们常说的教师要“教到什么程度”, 以及“能教到什么程度”。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的教学目标较为细致和具体, 但对算理和算法的课程深度分析还显得不够。而南京市小行小学的目标设计相对简单些, 这样在后期微课程实施过程中较容易实现, 但在课程内容实施的整体性和完整度上稍显欠缺。

关注教学过程性的探究, 结合新技术手段彰显设计创新

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都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创新特点, 但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媒体技术的选择上具有各自的特点:

1.利用媒体技术, 实现重难点突破, 彰显创新设计

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的西游记情境设计, 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这一难点, 还能通过“一起作业网”等网络学习平台解决课后的巩固练习。而南京市小行小学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微课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难点的突破, 并在此基础上, 依托思维导图软件, 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的知识体系, 从而真正完成学生“算理”和“学力”的提升这一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以自主探究活动为导向,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

10.3601微课堂教学设计 篇十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64-01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含义及关系

“微课”是在传统教学课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也还包含着与教学主题相关联的教学模式设计、课件素材、课堂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来代替老师的课堂讲授,在课堂上,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上。这种做法颠倒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设计模式。

通过以上定义可见,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微课为翻转课堂提供资源支持,翻转课堂为微课走向应用提供支持。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微课开发使用质量高低也间接决定着翻转课堂实现就成效性。

二“翻转课堂”中的微课设计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内容,決定着课堂前知识传递、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设计、课堂的教学效果。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而是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的。微课包含教师讲解、演示的“微视频”为主,辅以课件、案例、素材等资源的学习资源;以及微“作业练习”为主,辅以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

微课内容的选取必须是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提炼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来制作教学视频和收集网络教学资源。此外,还需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作业练习和在线答疑等学习反馈,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一个信息化学习环境,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辅导。

微课制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窄”,避免繁杂。微课不但时间短,且内容要单一明朗。不能包括过多的内容,一个知识点足以成为一个微课的选题。另外,如果为了参赛,微课的选题最好选择本课程的精彩片段或适合运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单元。

2.手段要新,避免简单。有人把微课分为“PPT式”、“讲解式”和“情景剧式”,这只是为了学习或研究微课特点的一种“分析”。如果运用“PPT式”,教师又不出镜,微课的表现手法就受到了限制,整个微课显得过于简单。

3.制作要精,避免粗糙。微课制作比较难解决的是各种素材,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或抓屏获得各种素材,这些素材往往有图标或与微课无关的字幕,有的视频分辨率过低,有的背景有干扰,这些都会影响微课的质量。另外,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视频的原有尺寸,不要有“漏光”或黑边。视频录制最好请专业人士来拍摄,音频素材也要注意防止噪音干扰。

4.导入要快,避免拖延。微课的片头和课程导入都要明快,片头动画与微课名称一气呵成,10秒左右就足够。课程导入也要快,尽快进入主题。有的教师在进入主题前要举一个例子或做一个大纲,所有这些尽量要快,一两分钟已经足够长了。

三、基于微课的《职业沟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笔者所授课程《职业沟通》是公共必修课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突出岗位能力(主要包括听、说、演讲、辩论、团队沟通等技巧)。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是:

1.理论学习部分:教师介绍沟通基本理论。

2.拓展训练:教师示范或展示,学生进行技能模拟训练;小组评价、教师点评、纠错。

3.课后知识深化: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完成。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流程,看似很完整、全面,其实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前教师只备课,不备学生;二是课中教师单一的授课,做不到因材施教,满足不了学生差异化的需求;三是课堂组织环节中,知识点的讲授占据主要位置,这样就缺少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四是布置统一的课后作业,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鉴于此,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的微课资源和活动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实践,笔者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尝试。下面,以《职业沟通》招聘面试“翻转课堂”设计为例,介绍翻转课堂模式。

微课一:在这个环节里通过影视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自由发言,进而也引导了学生合作及探究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策略。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给出面试技巧对个人的外在要求。

微课二:教师结合任务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招聘面试的真实环境,引发思考。让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

微课三:以我院学生的成功案例视频进行正面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结合以上微课内容设计,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任务要求:

任务1: 通过课前预习对面试问题有了搜集和了解,进而进行预习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搜集到的面试问题。

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搜集的应聘信息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问题。教师给出建议及相关问题答案的示例。

任务3:创设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面试模拟练习。

上一篇:以我教育故事为主题演讲稿下一篇:提升小学生写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