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名著的论文

2024-08-26

有关教育名著的论文(精选11篇)

1.有关教育名著的论文 篇一

摘要:那是一个明朗的早晨,我因为发了高烧而躺在家里的床上,当我的爸爸下班回来时,看见躺在床上的我,才知道我发烧了,他放下公文包,拿起温度表给我量体温。

以前,我常听人说母爱,并不大懂得什么是父爱,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懂得父爱是那么无私,是那么的伟大。

那是发生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完受伤的妻子,立即冲向他的7岁儿子的学校,他来到了学校,看到的学校已经是一片废墟了,可是那位父亲并没有失望,而是坚定他对儿子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心里想着,儿子一定在等着我。于是,他便向那片废墟走去,他来到了儿子的教室的所在地,坚持不懈地挖下去,当他挖到第38小时的时候,他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终于找到了还活着的儿子和其他14个同伴。当我读到这里时,我不仅为这个伟大的父亲所感动了,而且想起了我那伟大的父亲。

那是一个明朗的早晨,我因为发了高烧而躺在家里的床上,当我的爸爸下班回来时,看见躺在床上的我,才知道我发烧了,他放下公文包,拿起温度表给我量体温,过了一会儿,他取出了温度表,定睛一看,38.5℃!他站了起来,放下体温表,只说了一句:“我去给你买药。”就出去了。他跑了几间药店,才给我买到了药,他跑了回来,只见他满头大汗,整件衣服都湿了,他一会儿给我倒水,一会儿喂我吃药,一会儿又给我试温度,直到我的病有些好转了,看着爸爸熬夜照顾我,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从我的脸颊上滑落下来。

是呀,这是多么感人的伟大、无私的父爱啊!我躺在床上,想起了和爸爸在一起的一幕幕:爸爸和我一起爬山;和我一起打羽毛球;和我一起上图书馆;和我一起解数学题;和我一起逛公园……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处处都有爸爸的足迹,我的成绩里,有爸爸很大的功劳。我真想对父亲说:“爸爸,您辛苦了!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重望,我一定会会用良好的成绩来报达您。”

2.有关教育名著的论文 篇二

一、教育名著的重要价值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起步于教育名著阅读, 阅读教育名著能开阔思想境界, 阅读教育名著能快速积淀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阅读教育名著能更好的掌握教育专业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 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 必须天天学习, 天天进行再教育, 才能有教学之乐, 而无教学之苦。”教育名著对培养和提高教育研究素养有重要的价值。

(一) 开阔思想境界, 提高道德素养

阅读教育名著是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们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可以开启智慧和陶冶道德情操。教育名著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文明, 书读得多, 思想境界就会开阔, 道德修养得到提高,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快餐文化则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 受到很多人追捧, 然而, 快餐文化是像快餐食品一样没有营养的精神粮食, 过多摄入对精神健康发展不利。

(二) 积淀理论知识, 夯实理论素养

教育名著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社会检验的优秀文化知识, 是伟人们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教育研究需要较好的理论素养, 这是教育研究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培养理论素养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 研读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的名著。虽然有些理论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仍然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仍值得学习和研究。赫钦斯指出“一本名著在任何时期都具有现实意义, 这就是其经典之所在。”[1]

二、培养教育研究素养的重要性

素养是指平常的修养, 修养等于理论知识、能力、艺术、思想等方面的达到一定水平。教育研究的素养是指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应达到的一种水平,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21世纪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准教师和正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研究素养的提升, 教育研究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育研究素养。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当前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者, 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但在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依然相对落后, 必须加强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 而改革的进行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素养, 因此教师的教育研究素养是素质教育所必须。

(二) 教育研究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角度来说, 教育研究素养是研究型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英国教育家斯坦豪斯说过:“教师即研究者。”随着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开展, 我国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 同时也面临许多始料未及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而这些问题和矛盾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 向教师们提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种种挑战。21世纪的新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 而是一个教育科学研究者, 教师们必须能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研究的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是21世纪研究型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

(三)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师教育研究素养的提升。

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既教书又育人, 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 自动包含研究性、创造性。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命脉,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决定教育的质量。谭虎先生曾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是他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其中教育科研意识的强弱、教育科研素质的优劣, 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 一个教师能不能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来从事教育工作, 教育的面貌和结果是大相径庭的。”[1]教育研究的素养即是教育的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有较高研究素养的教师善于总结与反思,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善于将先进科研成果用于实践, 从这方面讲,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研究素养的提升。

三、结论

研读教育名著对教育研究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教育名著因其特殊价值穿越历史的重重烟云而依旧灿烂,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育人精神, 蕴含着教育法则和规律, 具有暗示性、感染性和可操作性, 能使人充满感悟、煽起激情, 有利于解决教育问题, 让读者有章可循, 有法可学。教师和师范生都必须重视教育名著的重要价值及其对于提高教育研究素养的巨大推动作用, 遏制快餐文化的侵蚀, 将教育名著阅读做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精神大餐。

参考文献

[1]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2]谭虎.重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J].江西教育科研, 1992 (2) :39.

3.名著推荐与阅读教育的思索 篇三

【关键词】名著推荐;阅读教育;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名著,作为浩瀚如海的书籍的统帅,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的结晶,是中学生一生不可不看的必读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初中生每学年应该阅读两到三部名著,但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大部分师生在名著阅读教学上均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不高,老师有计划的指导不够,就导致了很多孩子都远离了经典名著。

怎么能把名著阅读教学这个平台搭好?为此我就名著阅读的模式展开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下面就把我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汇报如下,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激趣,唤醒对文本阅读的渴望

1.影视播放。与其要求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前,可先通过经典名著的影视播放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组织观看他们感兴趣的《西游记》《水浒》等,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以此来唤醒他们对阅读文本最原始的渴望。

2.写推荐词。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名著或作者写一篇推荐词。如《繁星·春水》,读这本诗集必须有对生活、对生命的深刻体味才能顺利地解读,而现在的孩子对生活的了解不是太多,对人生的感悟不是太深,所以这诗集很多孩子不喜欢,也就不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了。于是我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了一段推荐词:冰心,在你“零碎的思想”中,有对大自然的歌咏,有对母爱的歌颂,有对人们的激励,你总是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着我,你很多诗的语言虽不优美华丽,但却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动,于是,我相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请你也读读《繁星·春水》,相信那份“爱” 也一定会撞击着你的心灵!老师的推荐从一定程度上具有指导意义,于是班内同学掀起了读《繁星·春水》的热潮,也写出了其他一篇篇精彩的推荐词……

二、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1.循序、切实地利用教材中的“名著推读与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读与阅读”包括对“推读·阅读”“思考·交流”“写作·活动”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安排得很合理,要有序、有效地引导同学们阅读名著,尤其是“精彩节选”部分,为我们阅读起到了很好地提纲挈领的作用。此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对“写作·活动”的完成,开展交流,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一举多得,提高阅读效率。

2.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主要采取“精读为主,泛读为辅”的阅读法。阅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名、作者、前言,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然后是概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及能反映文章的内容的句、段落;最后是精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3.勤做读书摘记。“读书不动笔,非读也”。阅读中,可动笔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美的开头和结尾、名人名言等,这些对我们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运用语言都有很大的益处,也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力、审美能力。另外也可写些摘要、做些批注、列些提纲、制作卡片、画些图表、写写心得等,当然实施中也要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因时间而异。

三、设置名著阅读的分步过程

在名著阅读中,我将学生的阅读过程设置为四步。

第一步:学生写故事梗概。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每一章、每一节时学着缩写故事梗概,要求语言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清晰,内容完备、准确。

第二步:师生共参与,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巩固阅读成果,强化阅读深度。

1.举办朗诵会。如《繁星·春水》诗歌朗诵会,在活动的准备工作上,我一方面要对现代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些介绍,为学生更深入地阅读、欣赏冰心的诗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读《繁星·春水》,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在课外反复训练朗读。有条件的同学为自己朗诵的作品配乐。朗读可分个人读、组合读(可二人、三人或更多的人一起朗诵)。在这一过程中我对朗诵内容的选择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对学生的朗读方法也可给予必要的指导。

2.讲故事精彩片断、情节接龙、课本剧表演等。很多名著故事性较强,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格列佛游记》等小说就可以通过讲故事、情节接龙等方式来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走向纵深。如把《骆驼祥子》中的片断排演成话剧,可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作者创作目的的深层次理解。而每次活动学生总是会安排我表演一个角色,我也总是乐于接受,尽量表演好,老师的参与确实是对学生的最好的鼓励和帮助。

第三步: 适时推出一些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论坛。当阅读走向深入之后,学生便有表达与交流的欲望,这时我们可适时地推出一些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的论坛。比如在讨论《水浒传》时,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认为他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有的认为他聪明、粗中有细;也有的认为他暴力、没有法制观念……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辩一词,都有理有据,讨论的气氛是相当热烈。从他们激烈的讨论中可看出,学生对原著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其实在对人物评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审美评价和价值取向,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第四步: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伟大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式样,是我们学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名著阅读的后期过程中,我让学生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再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讨论、上交优秀作品,并适时举办几期专题板报在全校展览。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仅是我在名著阅读教学上的一点浅薄的认识,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而我们的名著阅读教学探究之路还才刚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继续寻找“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最佳教学设计与安排,以期让孩子别远离了经典名著,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名著阅读的惬意!

4.有关教育名著的论文 篇四

2、《三国演义》中魏国、吴国、蜀国的统治者是谁?答案(曹操、孙权、刘备)

3、《三国演义》中谁是最聪明的?答案(诸葛亮或孔明)

4、《三国演义》中董卓的义子是谁?答案(吕布或吕奉先)

5、《水浒传》中谁打了老虎?答案(武松)

6、《西游记》中唐僧的大徒弟是谁?答案(孙悟空)

7、《水浒传》中梁山一共有多少个英雄?答案(108个)

8、《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

9、《三国演义》中吴国打大都督是谁?答案(周瑜)

10、《三国演义》中的谁被诸葛亮三气气死了?答案(周瑜)

11、《三国演义》谁骂死了曹操的一个谋士?答案(诸葛亮或孔明)

12《水浒传》中谁因带刀误入白虎堂被逼上梁山?答案(林冲或豹子头林冲)

13、《红楼梦》中谁三进大观园?答案(刘姥姥)

14、《三国演义》中三个国哪个国最先灭亡?答案(蜀国)

15、《三国演义》中谁对孟获七擒七纵?答案(诸葛亮或孔明)

16、《三国演义》中谁统治了天下?答案(西晋 司马炎或司马炎)

17、《水浒传》中梁山伯的军师是谁?答案(吴用)

18、《三国演义》中“一身是胆”的是谁?答案(赵云或赵子龙)

19、《三国演义》中刘禅的父亲是谁?答案(刘备)

20、《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子是谁?答案(关平)

21、《西游记》中猪八戒是排第几?答案(排第二)

22、《水浒传》中宋江的称号是什么?答案(及时雨宋江或及时雨)

23、《三国演义》中谁杀了关羽?答案(吕蒙)

24、《三国演义》中刘备病死在哪里?答案(白帝城)

25、《三国演义》中谁用空城计退了司马懿?答案(诸葛亮或孔明)

26、《三国演义》中陆逊火烧了蜀军连营多少里?答案(火烧连营七百里)

27、《红楼梦》中“凤辣子”叫什么?答案(王熙凤)

28、《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共经历了多少难?答案(81难)

29、《三国演义》中刘、关、张分别用什么兵器?答案(30、《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在谁家里举行的? 答案(张飞)

31、《三国演义》中曹操死后由何人继承? 答案(曹丕)

32、《三国演义》中关公的座骑赤兔马原本是属于谁的? 答案(董卓)

33、《三国演义》中蜀国五虎将是哪些人?答案(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34、《三国演义》中马超的父亲是谁?答案(马腾)

35、《三国演义》中谁为第一武将?答案(吕布)

36、《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并死在哪里?答案(五丈原)

37、《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称号是什么?答案(卧龙)

38、《三国演义》中许褚裸衣大战而不分胜负的西凉猛将是?答案(马超)

5.有关教育名著的论文 篇五

梭罗对生活的理解是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得到升华的。“亲近自然就是亲近自己心灵,远离自然也就是远离了自己心灵。”书中如此说道。这与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异曲同工。热爱生活的人必然是热爱自然的,自然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探求生活的本质离不开对自然的感悟。

《瓦尔登湖》中蕴含了一些东方色彩,在对湖畔生活和思想的一点一滴描写中,我感受到了庄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即自然界与人的精神相统一。只有完全抛弃尘世的杂念,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方能找到归宿。

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是朴素而又简单的,而透过生活与现实,他所联想和展示的思想却如禅宗一般深邃。梭罗信仰宇宙规律中的永恒,他从钓鱼之中质疑人本能的存在与否;他从冬日狐狸的声音中思索是否禽兽与人类一样拥有文明……

当身边一切的平凡成为经典时,我想,我只能仰望。

正如佛曰,一花一世界。细微的东西,用心灵才能看清。

学会观察,试着像梭罗一样的思索,时刻保持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平凡便成为伟大,浅显便成为深刻,稍纵即逝的思绪便成为永恒的哲理。

有关《瓦尔登湖》名著观后感400字2

《瓦尔登湖》中没有叙述什么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情节。罗梭用朴实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叙说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故事,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他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

刚开始读时,这些故事情节让我感觉很枯燥繁复,看了几页我就萌发放弃的念头。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我静心下来的时候,我再次拿起这本书,去读这神的思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只有些许吧。

如果你有时间,不妨也读读《瓦尔登湖》这本静静的书,走近那些伟大的心灵,聆听智者睿智的语言,不仅让你提高自我认识,多识大自然鸟兽草木之名,而且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采集到生命的美果,从而获得一种简单、独立、大度和充满信任的生活,不断走向更高的生命境界。

有关《瓦尔登湖》名著观后感400字3

《瓦尔登湖》很显然是值得欣赏的一本书,但是读这本书需要的不仅仅是上面的读书精神。我看瓦尔登湖仅仅是因为书上的一句话:“人与自然的心灵经典,自然与人的和谐共鸣”然而当我漫无目的分看完第一章时,脑子里也是茫然无知,因为这本是真的太浓缩,难度,艰深,甚至是不知所云。

所以也就被我束之高阁了,然后当大家再次把这本书提出来时,我才发现他还挺出名的,然后我就决定无论如何我要把它读一遍,看看到底为什么它被奉为经典。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上面有一章谈练习,我觉得用在读书上也是合适的。它把练习分为三个相嵌的园,最里面的是舒适区,在这个区域读书完全是一种放松,是一种无意识的阅读,然后最外面是恐慌区,这个区域的读,对个人来说可以称之为天书区,完全看不懂。

然后中间就是学习区,这个区用梭罗的话说就是:“好的阅读像田径运动,也是需要训练的,人们需要穷毕生精力。”“真正的好书不会像奢侈品那样麻醉我们,让我们的思辩能力昏然睡去,而是需要我们踮起脚尖去拜读,需要我们将最敏锐和清醒的晨光奉献给它。”

有关《瓦尔登湖》名著观后感400字4

《瓦尔登湖》是一本极为优秀的人生哲理书,但从根本上讲,这本书更能扩大我们的日常视野,让我们从简单的生活开始学习知识。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学知识,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知识。阅读它,我们能在平凡与简单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义与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静之美。

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离梭罗家不远。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美国的19世纪是个辉煌的时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先验论】的影响,生活在这一时代的梭罗也不例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梭罗对超验主义更是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

有关《瓦尔登湖》名著观后感400字5

虽然每次读这本书,我都想吐槽一下在复旦大学对面小路里买的英语版!

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很好。这,本不是一本适合我的书,我也永远写不出那样的文字,它安静孤独的让人无法接近。

刚开始读的时候,它就是躲在迷雾森林深处的湖,越往深处前行,能见度越低,脚步也变得很艰难,当你心理有一丝厌烦时,就会一瞬间被弹出森林之外,它拒绝那些无法安静的人。

在不屑的努力四五个月后的某个上午,用了2个多小时,安静的阅读梭罗是如何开始在湖边生活,才开始和他一起慢慢入住在这一片森林和湖泊。

现在,这片湖总是欢迎我的来访,只要我想去,翻开书,眨眼就到。这本书会给读者一种很奇妙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告诉你什么是安静。那种安静是绝对的,就好像身处于湖中,湖底很暗很静,离开湖面越来越远,你可以自由的呼吸,却四肢无力,在不能为所欲为的时候,剩下的只有思考或者什么都不思考,就慢慢的下沉,看着亮的湖面慢慢远离。

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会看上10分钟,很有用。

有关《瓦尔登湖》名著观后感400字6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有关《瓦尔登湖》名著观后感400字7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年仅28岁,名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此书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瓦尔登湖》

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读这部书时我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在梭罗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时我才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个吧!更让人叹服的是,每次读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语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须得反复读才能体会得到其感情的丰厚!

6.爱的教育名著导读 篇六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

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爱”,那我们怎么去体会爱,理解爱,付出爱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一部世界名著。那就是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都必须读的书,那就是——《爱的教育》。让我们亲切地呼唤——让我们高声地赞美——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齐读作家名字。如何读好一本好书呢?当我们拿到一本好书,从作者简介、内容概要、序言、前言、目录、到正文故事,都要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而重点是读好每一篇正文故事。和同学分享你的读书方法。

小结,课件出示,齐读——读书方法:了解故事内容走近人物角色交流精彩片段摘抄好词好句读出自己感受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这两种读书方法:走近人物欣赏片段

二、走近人物

一本好书之所以吸引人,离不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人物变得鲜活了,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友好地喊出《爱的教育》书中的人物名字。(课件出示:安利柯、可莱谛、卡隆、代洛西、泼来可西、克洛西、斯带地)

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

1.爱的教育的主人公是(),他的家庭成员有()。

2.驼背奈里被人欺负时,是()救了他。

3.()从一个别人眼中的笨孩子变成了二等奖的获得者。

4.生性活泼快乐的可莱谛爱穿()色的裤子,戴一顶()皮帽。

5.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

6.()为了救一年级的学生,脚被马车碾断了。

7.()的家里来了小偷,他为了救奶奶,被小偷杀死了。

8.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9.半夜起来帮爸爸抄写封条的是()。

交流: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对你最佩服的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三、欣赏片段

片段一:安利柯是个四年级的学生,就跟我们班的同学一样大小。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可爱的人的身上,发生了一件件有趣的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先一起走进几个小故事,一起走近几个可爱的人物,感受故事中的爱。

先一起来交流《好朋友可莱谛》的故事。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话对克莱谛说的?

(他很爱读书,很忙碌。但不忘记写作业,很孝顺母亲。不停地干活,他没有时间做作业。

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一个孩子争分夺秒、勤奋好学、孝顺母亲的孩子的形象。文中有一句话特别让我感动。一起来看这一句话。

生读:母亲,您不要担心!请男同学起立,你们想做克莱谛这样的孩子吗?假设你的母亲在你面前,请你坚定地响亮地说一遍:“母亲,所有事情我都会做好的,母亲,您不要担心!” 全班齐读。

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多么温暖的一个故事,多么孝顺、勤奋的孩子。刚才我们欣赏了精彩片段,读懂了文章内容,走近了可爱的可莱谛,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片段二:让我们继续走进《爱的教育》,一起分享另一个故事《我父亲的先生》。请打开《我父亲的先生》这一篇。谁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我父亲带着我坐火车去看望已经84岁的先生,先生很高兴。)

为什么父亲去看望先生,也带着我去呢?

(他想让儿子去,让他的儿子也像他一样尊敬老师。)

你读懂了父亲的心。这就是言传身教,这就是一个父亲的教子有方。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44年了,先生还保留着学生的作业。)

是啊,多么令人敬重的先生。我很惭愧,我没有像他那么地爱学生。你想对先生说什么呢?

是啊,多么好的老师啊,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带来。当我读着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因为这让我想起我的小学老师,也让我想起小学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动力。我也几十年都没有见到我的小学老师了,所以,我敬佩文中安利柯的父亲,他能坐着火车去看望44年前的老师,这种尊敬老师的感情真让我感动。

片段三: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就在我们心间。让我们分享另一个爱的故事《卖炭者和绅士》。绅士是指什么样的人?(很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卖炭者又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结果呢?

(诺培斯取笑同学,他的父亲要他去道歉。虽然对方拒绝,但他仍坚持要儿子道歉,并且两个父亲握手言和了。而两个孩子也拥抱和好了。)

这就是一个父亲的言传身教。这就是父亲的教子有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父亲是怎样教育儿子,我请一个同学来读描写父亲的句子。从这些语句,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绅士?

绅士主动去握卖炭者的手,他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绅士这么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儿子应该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不管别人是干什么工作,无论贫富贵饯,都要尊重别人。绅士用他的爱来熏陶、教育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知错就改、不取笑他人的好孩子。请男同学诚恳地读一遍诺培斯道歉的话。

我们身边也会发生这样不愉快的欺负人的事,你做过吗?你道歉了吗?当你犯错的时候,你父亲是怎样教育你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同学们学会互相宽容,真的很棒。同学之间就应该这样友爱。同学间的友爱多么美好。

四,自由交流。

以上几个人带来几种不同的爱,书中还有同学之间的友爱,博爱的亲情以及无私的师生之情等等,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下面,请自由谈谈,你还喜欢哪些书中的人物?哪个故事让你感动?

五、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

这部作品人物美、故事美,正因如此它在世界上拥有众多读者。今天我们只欣赏了它最生动的几个情节,最主要的几个人物,最美的几处景致,它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六、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选读了几个故事,在以下的日子,你准备怎样读这本书呢?(学生谈自己的阅读计划)

老师的提示(出示幻灯片):

1.阅读计划——运用学过的方法,用心阅读,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读一部分;

2.重视积累,及时摘抄精彩的语句,写下阅读的心得。

(二)品读《义快的行为》

1、出示“阅读提示”:

(1)故事中谁最让你佩服?谁最让你同情?谁最让你讨厌?为什么?

(2)故事最后,加罗纳对着老师的耳朵低声说了些什么?

(3)如果你是当时在场的同学,你会怎样做?

7.有关教育名著的论文 篇七

一、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人文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人性教育, 旨在促进受教育者人生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类的人文素质教育传统源远流长, 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的自由教育观。文艺复兴时期, 大学成为人文思想的策源地, 直接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和人格自由。之后, 西方大学虽然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地方, 但“通识教育”一直在大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近代以来, 西方大学更是不断追求教育的人文内核。1952年, 教育家纽曼提出“博雅教育”的思想;1978年, 哈佛大学设置了若干以西方文化遗产为中心的基本课程, 对学生进行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芝加哥大学倡导通过名著阅读来为大学生提供思想资源;1998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人文素质教育贯穿着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史, 为中国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中国教育家蔡元培、朱光潜等,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提倡“通识教育”。蔡元培在主持北京大学时提出并实践了“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校训, 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精神成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大和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 都曾创造了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辉煌篇章。从建国初期到现在, 中国大学的科技教育盛行, 人文学科衰微, 实用化、职业化、商业化的教育大行其道, 要使中国的高等教育真正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还任重而道远。

二、外国文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公选课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各专业设置人文素质公选课, 使缺失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公选课中弥补, 是高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有力举措。文学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关乎人的情感, 是民族的表征, 是一切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时代信息。外国文学有着异常丰富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是各民族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记录了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 涉及民族特征、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性、历史发展与演变等各个方面, 内涵极其丰富, 无所不包。外国文学广阔的文化视野有助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人才思维模式的培养。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公民拥有世界的眼光、胸怀与气魄, 全球化形势下的人才, 更需要立足本国, 放眼全球的综合性思维, 对其他名族的历史、现状、风俗习惯、思维特点有大致的了解。外国文学的跨国家、跨文化、跨时代, 以及鲜明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 不仅可以打开视野, 还可以让我们形象鲜明地了解和感受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民俗风情在内的异域文化, 纵横四海, 博览古今。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 对自身有更准确的定位, 也能更从容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目前我们的外国文学课程, 主要针对高等教育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除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之外, 在文科范围内, 主要是以大学语文课及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而在理工科, 外国文学几乎不见身影。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理工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给外国文学所留的空间有限, 而且外国文学研究对于外语和专业背景知识的特殊要求, 也造成了这一学科不易深入非专业教育领域的状况,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与我们囿于专业的学术研究、忽视文学对各类人才培养的功能、没有做这方面的开拓也不无关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 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首先, 由于国际形势的主要潮流,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由于就业压力增大, 薪酬高低不同, 促使在我国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多, 理工类学生在高素质人才中所占比例不断升高。在培养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的科技人才时, 更应关注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精神世界的形成。避免出现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其次, 可提高人的情感智慧, 包括人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情绪的掌控、承受挫折、人际关系等等, 由此提高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这些正是中国学生极度缺乏的。因此, 尝试在高职院校通过公选课形式使外国文学课程进入其他各专业学生的视野, 是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 且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人文素质公选课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作为人文素质公选课进入非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视野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课程, 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其特殊性。

(一)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 公选课的课时安排一般为24学时, 在这有限的时间内, 教师不可能讲完全部的外国文学名著, 所以必须有所取舍。布鲁姆曾提出西方正典的概念, 倡导回归经典, 我们需要经典的原因在于生命短促, 要读的书却前所未有地多。哈罗德·布鲁姆认为是否“直接战胜传统并使之屈从”是检验经典的最高标准。从耶和华文献作者和荷马到弗洛伊德、卡夫卡及贝克特, 经历了将近三千年的旅程。但丁、乔叟、蒙田、莎士比亚及托尔斯泰是这一旅程所必经的深广港口, 每一位作家都足够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反复阅读。公选课不指定教材教法, 有其灵活性和特殊性, 任课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下面提供一个参考, 这是经过多次教学实践, 逐渐形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见表) 。

作为人文素质公选课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其教学内容可以忽略文学史脉络, 也可以忽略选择哪一部经典, 但其重点应以伦理教育、内在自我的成长教育、现代化人格培养为主。

从较为宽广的视野看, 伦理教育涉及引导个人正确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关系, 关乎个人的自我成长, 这一点正契合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可以说, 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尽管其人物、情节是虚拟和想象的, 但作品中人物所面临的问题和处境是真实的, 包含着深刻的存在的真理和丰富的伦理体验。作为异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中包含着从古至今众多伟大作家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伦理思考, 这些思考对于正处于多元文化共存的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这一角度, 中国学生学习外国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 可以比较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从而意识到并弥补自己的缺失。具体来看, 外国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经典对人性的剖析“深”而“广”, 表现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人性内部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尤其突出了其中对立、冲突和悲剧性的一面, 用更为细腻、尖锐的方式处理了人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困境。和中国传统文学中所表达的以温柔敦厚为基调的伦理情感相比较, 西方文学与对人性中“属于黑夜的那一半”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描写。如果我们把人性看作一道从最黑暗、最卑贱到最光明、最神圣的广阔光谱, 那么, 西方文学对人性的善恶斗争和相互转化有着惊心动魄的考察, 对于生与死、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秘密有着更为深幽的洞察。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 古罗马的《忏悔录》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哈姆雷特》, 从17世纪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到18世纪的《浮士德》, 再到19世纪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 都常常将主人公置于艰难的伦理选择中考验其人性、灵魂和内在自我的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外国文学经典的伦理魅力, 帮助他们获得一种更为多元的看待人生的态度, 能有效扩展、深化学生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教学,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体验的有限性和所持道德立场的相对性, 培养他们的“移情”能力, 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理解他人的矛盾和挣扎、迷惘和困惑, 学会爱他人, 悲天悯人, 嫉恶如仇。

西方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母题是关于人的内在自我成长。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从外部世界的经历中, 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 从对自我的反思和忏悔中汲取道德的经验和勇气, 对内在自我的价值和命运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 最后达到成熟的自我认识的阶段。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司汤达的《红与黑》、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等, 这些作品的主人公通过体验自己的孤独并最终“与自己的死亡相遇”而获得了看待自我的更为清醒的眼光, 成为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文学教育对思想人格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文学通过语言结构呈现生命自身, 并引导我们走向真理与道德的探索。优秀的外国文学经典蕴涵着理性传统、自由科学理念、民主法治精神、人道主义情怀, 对培养现代化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的各种功能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全社会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移风易俗, 改造社会。理工科人才往往缺乏宏观的历史观、文化观和社会观, 更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从整个社会来说, 人文精神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还很脆弱, 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曾多次发生毒奶粉事件, 与此形成尖锐对比的是德国发生的类似的食品案件:2006年, 德国警方在慕尼黑一家肉品批发公司的冷藏库内搜出了120吨过期腐肉。其结果是涉嫌贩卖腐肉的食品公司老板、74岁的乔治卡尔布鲁纳在家中上吊自杀。主流的《图片报》认为, 布鲁纳是因为不能忍受连日来的舆论压力而自杀的, 而《明镜周刊》的评论则更为直接:腐肉奸商与其说是自杀, 还不如说是被食品监督环境判处了死刑, 在当今社会, 失信就意味着身败名裂。“千夫所指, 无疾而死”, 德国的社会可以不用道德法庭更不用正式法庭就判处了奸商的“死刑”, 使他不得不以自杀的方式赎罪以谢国人, 而我国三鹿公司的有关罪犯会不会同样迫于舆论压力而上吊自杀呢?我们的社会舆论有没有这样强大的人文精神呢?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更需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对各专业学生普及人文精神, 从而逐步形成广大的社会思潮, 影响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 教学方法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 在教学方法上, 可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避免理论性过强带来的枯燥感。

“建构性教学”主张在教学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外国文学名著选读的公选课教学, 应以前面论述的教学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将学生感性的跨学科知识纳入教学过程, 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视听资源可以说是生活在“图读时代”的当代大学生的最爱, 大量获取便捷的作为外国作家作品和文化背景直接延伸的视听影像产品, 比如改编的同名电影、科教纪录片和历史文化片, 为改变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在内容设计中注意本学科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特点, 立足当代文化环境, 对外国文学名著文本进行跨文化双向阐发、异质文化比较, 提出新观念和新见解, 不仅符合本学科交叉学科的基本特性, 也显示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并非偏离教学目的放任自流, 而是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重视外国文学作品的内涵, 使课程内容设计有目的性又有建构性。

从教学认识论的角度看问题,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充满人文性、社会性和生活化。传统的教学忽视课程教学中人的生活体验, 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不够重视。因此, 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 对学习环境进行建构设计, 使公选课教学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建构主义教学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手段在内的更广泛的自主学习和相互支持的场所,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实现学习目标, 突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等因素。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公选课教学, 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创建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为基础的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这也是实施课程内容设计的保障。对于师生角色地位来说, 是一个教师去权威化与学生赋权的双向建构。教师放弃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力, 从给予知识转变为帮助学生建构对外国文学作品意义的探究、领悟与吸收, 最终面向现实生活世界, 并对学生参与教学和创造性学习提出要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必须赋权给自己, 积极发展自我能力, 承担主动学习的责任。一般来说, 传统教育的知识本位倾向严重, 重视书本知识的“记诵之学”,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 大都习惯于不动脑筋被动“听”学。听教师讲授, 上课记笔记, 考试背笔记, 考试结束的同时背下的知识也就忘得一干二净。根据之前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逐渐被学生熟悉, 他们都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认真执着地去建构自己的观点和领悟。

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模式活动的积极性上, 我们还可做更多的努力, 比如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评价, 也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又称“形成性评价”。人文素质公选课考核, 必须彻底放弃期末纸质考试一锤定音的形式, 甚至期末论文的考核形式也应放弃。学生课程学习档案袋收集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阅读笔记、外国文学作品改编、课堂剧演出、学生自评和反思自己学习状况的内容等。教师应该综合考虑档案袋记录的内容给予每个学生形成性评价。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认识主体的培养, 忽略实践主体的塑造, 而建构主义教学是基于实践的学习, 强调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近发展区”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 指个体发展具有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通过训练, 潜在的发展水平可以成为个体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 按“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 通过小组协作、亲自实践, 提升自我创造能力。实践教学可设计各类活动, 如写作、编剧、演剧、摄影、录像、演讲、制作多媒体作品、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上讲台自主教学、课程实践汇报、分享学习体会等。这些活动可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促使学生去阅读原著, 获得美的享受, 理的启迪。实践教学设计因其跨领域的特点, 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人性、审美和智力技术的成分, 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任重道远。以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出现在各专业学生视野中的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课程, 以其跨国家、跨文化、跨时代的特点, 以及丰富的人文性和审美内涵, 在伦理教育、内在自我成长教育、现代化人格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教学方法可尝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使学生真正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外国文学名著选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蒋承勇.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美]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8.读教育名著 促专业成长 篇八

一、潜心博览群书

商老师一生读过许多书,以至到古稀之年,他仍然不忘读书,用商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最重要的买几本好书看看,在精神领域里流通,这些书积累多了,放在书橱里,总有一万多册吧,真可谓‘坐拥书城,富敌侯王’……”我羡慕商老师读过这么多书,敬佩商老师对知识孜孜追求的精神。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学习商老师那种读书精神,而且要学习商老师的读书方法:“读了之后能想,想了之后能讲,讲了之后能写,写了之后还能编成书,同更多的人对话交流。”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许多老师也爱读书,读书量也很大,但只是浮光掠影,如水过沙地,留不下什么痕迹。书怎么读?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一书中写道:“首先要从书本里吸收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把它作为智能释放出来。”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道:“读熟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等书都要读一读,但是又切切不要忘记了精读。”作为教师,应该更新观念,要像商老师那样,多读书,读好书,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而且要变这桶水为一条与时俱进、奔流不息的“河”。唯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娓娓道来,文采飞扬;唯有这样,教师在帮学生释疑时,才能做到引经据典,分析解说,鞭辟入里;唯有这样,才能不愧为一位传道授业的好老师。

二、真心关爱学生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文章是《神圣的事业》,该篇文章中写道:“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其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我们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但是我们对教育和我们可爱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

一个富有责任感、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总会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教师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时,教师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纵观我国的优秀教师,他们无一不具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良好美德和思想境界。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等优秀教师堪称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怀有关爱学生情感和信念的教师,总会在工作中做出优异的成绩。相反,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会自觉地为学生去奉献,也不可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忍无可忍乃至暴跳如雷时,一气之下会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做出令人遗憾的事,尤其是对后进生采取歧视态度,甚至进行人格侮辱。还有的教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言,不打不成才。因此,这些教师对后进生拳打脚踢、扯头发、拧耳朵、扇耳光等。有的教师变相体罚学生,学生没写完作业或者没写对作业,便要学生抄十遍、二十遍。这种“额外的负担”同样造成了对学生身心的损害。这些教师的做法与我们新时代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校”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商老师在《坚守讲台》书中写道:“教育是人对人的事,所以首先要尊重人,把人当人,满腔热情地对待人,自己就不能以一种‘布道者’的姿态出现,使人敬而远之。” 所以,这样的教师应该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加强教学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总之,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

三、素心淡泊名利

《坚守讲台》里有一篇《通财与才能》的文章,商老师在该文中写道:“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财富迟早会流失的,你就是把它铸成金山银山,最后还会被人消融’。现在,我退休了,有房子住,有饭吃,有衣穿,大笔的财产没有,反正吃穿不愁,生活无虞。”寥寥数语,道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财富观、名利观,几分清贫,几分淡泊。而商老师那份清贫、那份淡泊却折射出师道尊严,是我们许多老师学习的榜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多少教师没能坚守讲台,有的跳槽改行,有的下海经商。即使能够留下来的教师,仍然有许多经受不住拜金主义的大潮冲击,正被物质欲望所困挟,变得追名逐利。因为“教师也是人,也要过小康日子”。所以许多触目惊心的现象发生在教育界。在利益杠杆的驱动下,许多教师曾强迫后进生弃考来提高升学率;有的教师将“解题秘籍”在课堂上秘而不宣,以便吸收学生参加自己收费的课外补习班等。

我也是一位教师,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道理。我希望我们教师人人能过上小康日子,但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仍然需要记住:这份职业是面对生命、面对灵魂的,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因此,教师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是不是也要以良知来自问:自己有没有在道德上沦陷得太深;有没有违背自己的职业伦理呢?我国许多优秀教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启功先生,名利在他眼里比鸿毛还轻。如学校准备建立一个基金会来奖励优秀学生,启功先生得知此事后义卖书画163万元,但是他却坚持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基金会,而是用他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号来命名,在他的大力鼎助下 “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会”成立了,这件事情在社会上一时传为美谈。

商老师从教一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后辈殷切期望,著书立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一定听从商老师的教诲,坚守讲台,真心关爱学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9.教师必读的教育名著导读 篇九

“研读教育名著,做学者型教师。”了解教育史上的巨人是谁,他的肩膀在哪里,本文通过对教育经典名著的精概与引读,旨在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在有限的时间了解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让我们的教师更有文化和教育涵养,更加理性的思考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通过“读、议、省、写、用”,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进。

柏拉图《理想国》

《理想国》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论述教育的书,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之一。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政治学》中所提出的教育思想代表了古希腊教育发展史上的最高成就,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创立了教育学的基本体系,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产生。

洛克《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被誉为标志西方哲学、社会和教育思想的主要转折点和17世纪学校教育的大宪章

卢梭《爱弥尔》

《爱弥尔》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从而完成了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斯宾塞《教育论》

《教育论》是除洛克《教育漫话》之外读者最多的英国教育学著作,本书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教育的发展。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共称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中浓缩了罗素教育研究的心得体会、以及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是20世纪教育经典著作之一。

阿兰《教育漫谈》

《教育漫谈》所体现的思想,对反对进步教育,推动永恒主义教育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马卡连柯《教育诗》

《教育诗》中马卡连柯认为:教育是像诗一样美好的科学。书中表达出的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使本书影响深远。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视为“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式”以及20世纪以来对学校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布鲁纳《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中布鲁纳阐明了美国六十年代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被誉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里程碑。”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采用“建议”的形式,恳切地与教师促膝谈心。读此一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的著作。

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终身教育引论》引发了国际性的终身教育思潮。被认为是“可以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

小原国芳《全人教育论》

《全人教育论》中小原认为:真正的教育即“全人教育”应是人在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及生活这六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 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3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2、《教育论》(英)斯宾塞《教育论》HerbertSpencer1820--1903),19世纪下半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23、《科学与教育》(此书写于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24、《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英] 约翰·洛克著/ 徐诚、扬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5、《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6、《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7、《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传璧译,邵道生校

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主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二、理论视野

31、《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

32、《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吕静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3、《爱心与教育》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这本书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34、《顺生论》(张中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张中行著。2000年3月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建议张中行将两本书合一)

35、《科学家论教育》(苏州大学教授周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马上出版]

36、《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37、《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2,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杨硕英/审校.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2年8月1日

39、《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儿童的100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8-40、《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1、《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求实出版社1985年版,吴军译,中译本12万字。

42、《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专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曾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及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以后又被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

43、《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陕西教育出版社,单中惠,朱镜人编著

44、《教育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

45、《教育心理学》

4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47、《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48、《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美]劳拉·E·贝克著,2002年12月

49、《学习理论》

50、《教育管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赵中建译)

51、《组织行为学》(江苏教育出版社)(李瑞译)

52、《课程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张斌贤译

53、《教育与心理测量》(江苏教育出版社,翻译稿)

54、《有效教学方法》

55、《领导学:理论与实践》

56、《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北师大顾明远教授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

57、《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徐光兴主编,2003年6月

58、世界教育危机【美】菲利普·库姆斯著王英杰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9、《发现母亲》王东华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60、《回答未来的挑战》1984,7 [美]J.W.博特金等/回答未来的挑战--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教改实践

6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62、《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63、《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64、《素质教育学习提要》(***编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

65、《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6、《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7、《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68、《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69、《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 70、《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吉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71、《向孩子学习》主编:孙云晓;副主编:康丽颖。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本书荣获共青团中央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图书)奖。72、《青浦教育实验》顾泠沅、郑润洲、李秀玲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73、《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毛蓓蕾)(已经出版)

7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75、《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台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76、《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2002年1月(美国)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褚保堂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77、《透视课堂》(美)Thomas L.Good 等著,陶志琼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译者:2001年12月

78、《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美)里德利等著沈湘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1 79、《培养反思力》著者:(美)S.G.Paris等著译者:袁坤译定价:14.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80、《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1、《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2、《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3、《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美]欧内斯特·L·博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4、《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5、《中外教育小说选》 86、《中外教育诗歌选》 87、《中外教育故事选》 88、《中外教育散文选》 89、《中外教育格言选》 90、《中外教育漫画选》

四、教育人物

91、《孔子评传》匡亚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出版,此书获得中国图书奖

92、《泛舟诲海》2001年5月(东缨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纪实文学三部曲之一。

93、《中国教育家评传》沈灌群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1989年全国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类硕士必读教材)

94、《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获1997年国家优秀图书奖

95、《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朱永新博士(市长)主编 96、《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97、《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

98、《外国教育家评传》,赵祥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99、《窗边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黑柳彻子[日本]2003年8月 100、《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

101、《教师必读书导读》

增补:

1、《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2、《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1999年,维果茨基,龚浩然、黄秀兰译,广东教育出版社

3、《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教育新理念》(袁振国,2001年1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新理念》:面向大众的教育科学图书

5、《国际教育新理念》2001年10月。由顾明远和孟繁华主编的一书,海南出版社出版了。

6、《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7、《教育社会学》吴康宁著,人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1.

8、《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中国]杨东平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9、《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蔡克勇著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0、《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徐辉、徐仲林撰写1997年1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1、《一堂一亿七千万的课》(美)约翰·麦克唐纳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8月

12、《人的现代化》(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3、《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美〕布兰斯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29.00元)

14、《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美德书》威廉·贝内特[美],何吉贤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6、《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褚树荣老师主编)2002年9月

17、《现代课程论》(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8年第五次印刷,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1991年繁体字版)

18、《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鲁洁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10.有关教育名著的论文 篇十

我二十岁的时候自已到深圳找工做,找了几天都没找到,身上连食饭都无钱了,睡了几晚天桥底,真是面临绝境,又没有朋友老乡认识,不知如何是好,暗自流泪,第8天中午去公厕大便,刚好想推门进卡位,突然从我身后跑来一个中年人可能是拉肚急到不得了,我看见这位中年人急成这个样子就主动礼让给他先,反正自己也不急,让他也没关系,当时这样想。谁知那中年人完事后出来全身舒服极了!看见我还在门囗等着!千多谢万多谢我!谁知等我解完大便后那位中年人又在门囗等我,我问他还有什么事,他问我做什么职业在哪工作,我把当时的困境说给他听,后来他临走的时侯说:“我给你二十块钱,就用这钱去收一些旧废纸或在路边拾一些废纸皮,然后拿到我给你的地址,我会安排人帮你收购,”说完就走了。当天我就马上行动按他吩咐的去办,赚到五块多钱,坚持了三个多月,也赚到一些钱,当然不多,三个月后的一天那中年人又出现在我眼前,他见我挑了一担旧废纸就问我:“后生仔你怎解这么蠢?你每一次拿来的废纸都那么干,不会渗些水进去吗?会重些,赚多点钱!”我当时即刻答他:“我穷还穷,决不会做出这些缺德的事!”他听我如此回答,即刻拍拍我的肩膀说:“明天上午9:00到我厂上班!”当天我有一种前所没有的开心,终于找到一份工作,不用那么奔波了!第二天我去上班才真正知道那中年人原来是该造纸厂的香港大老板,就这样我在他厂整整做了3年,我工作表现非常吃苦勤快,在厂的为人也绝对一流,博得老板的高度信任!其实在厂的3年里我基本学会造纸的技术,每天晚上拼命学习!有一日老板叫我去他办公室,我以为他知道了我在偷学他的造纸技术,到他办公室后,他指着台面那一大把钱说:“这20万你拿着,回到你家乡开一间小型造紙厂,这钱不用你还,以后有困难再联系我!”当时我真不敢相信眼前是否在做梦!我掌握了技术后天天都想以后一定自己开一间造纸厂,可是没有资金而发愁!今天终于机会来了!贵人出现了!第二天我拿着老板的20万对老板说:“以后我一定双倍还给你!”到目前我开的造纸厂是家乡最大的厂,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全市人都在用我造的纸,称我为“大便紙老板”。

为什么把以上的故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呢?就是因为我读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后,其中作者有一个观点“无论为了道德陶冶或为了情趣培养所付出的代价,都在经济分析范畴之内”。 这个观点令我深思,我家乡这位千万富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简单正常不过的礼让居然创造了他人生的奇迹,创造了机遇创造了财富创造了经济价值,一个字:“神!”,为日后的发展迈下巨大的经济价值空间。又淡到我们教师本身吧,我们所教过的学生不可能个个都考上大学,既然如此我们就要重视学生的为人、人品、道德、情感、爱心、感恩、礼让等高尚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才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经济价值。其实作者的观点也很明白:通过各方面论证教育与经济价值的正比例关系,主张大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细到每一个人一定要重视教育,大胆地为教育投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应知道: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相齐并重,一样可体现出教肓的经济价值。我们不是常常听说,某某以前读书成绩很差,现在很会赚钱,成为什么老板吗?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故我们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文化,还要培养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和运用知识等各种能力。

11.有关教育名著的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兴趣导读;学习清单;读书分享会;国际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55-2

开展以异国文化为“经典载体”的主题性阅读活动,对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理念、促进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培养具有国际理念的小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语文学科与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契合点。

一、兴趣导读:滋养灵性的阅读张力,开拓国际视野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小学生100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教师篇篇导、本本导、部部导,既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导读”一词中的“导”就是导方向、导途径、导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举一反三地阅读同类作品。如一本书的导读,教师可以从作者开始介绍,重点读了书本的序,引导学生从序中了解书本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本书的地位和写作特色等,并告诉学生,读书可以先从序言读起的方法。但如果学生对于书本的内容都已经了解,教师仅仅从故事内容出发进行导读,有炒冷饭的嫌疑,学生也不太感兴趣。每本书,每个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虽然不会完全相同,但总有几个点是大家都感兴趣的。在导读中,教师从这几个大家都感兴趣的地方引发讨论,学生参与面广,也会有话,并且有不同的话说。

而在《安徒生童话》这一阅读活动中,我首先从安徒生出生时那不一般的哭声着手,通过给予那哭声充满神秘感的解读——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歌声就越优美,激发学生对安徒生这个童话大师的好奇心;紧接着从封面,即台湾作家张晓风对安徒生童话的评价——《5岁到55岁的亲密话题》中开启导读的活动,这样的一段精彩绝伦的评价、这样的一段诗情画意的评价,打开了学生童话阅读的心扉,也给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阅读活动铺垫了一个较高的阅读期待;最后从阅读目录、想象画面的环节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想象是否和故事的内容属实,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阅读、让自己的阅读力如天罗地网般张开!这样的一个导读设计,用好了书本封面的评价和书本内的目录,引导学生从作者、评价、目录推测书本的主要内容,且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的猜测、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导读活动滋养了灵性而强大的阅读张力。我们从认识这位丹麦童话大师开始,带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把《安徒生童话》作为一个被阅读、被借鉴、被解读的异文化文本,引导学生用世界的眼光去捕捉信息,就如站在巨人的肩膀,看得更多,看得更远。《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可见,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开放视野的国际人才,这一番精心设计的导读,让书本与内涵价值也更具有前瞻性。

二、学习清单:挖掘内在的阅读动力,理解多元世界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清单,即与阅读相伴的学习清单,它就是驱动学生阅读的潜在动力。对于学习清单的设计,不过于简单,简单的学习阅读题,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也激不起他们更高涨的阅读兴趣,当然也维持不了持久的阅读动力;然而过难的学习阅读题,则会成为学生阅读前进的阻碍,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动力。因此,对于阅读学习单的设计的难易程度应掌控好,既能让学生顺理成章地往下读,也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从而使得一张张伴随着阅读产生的学习清单像一股汩汩不断的源泉,给予学生阅读的动力,带领学生找到阅读的清澈的源头那方。

在我们班《安徒生童话》的阅读活动中,我设计了三张学习清单。通过第一张“我会读”“我读懂了”的阅读题的设计,和全班同学一起闯过了安徒生童话的第一关,学生能在粗读的基础上说出十个安徒生童话故事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而在第二张阅读题的闯关中,学生能在“了解、分类、整合”的活动中,小组合作品读这本童书,能有创造性地按一定的主题给43个故事分类,并通过分类阅读不同的故事能说出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去探索与追求异国的多元文化。比如《海的女儿》大家都很熟悉,“给人以死亡还是给人以生命,两者之间,小人鱼选择了给人以生命。小人鱼用自己的毁灭让人性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获得了最后的精神的圆满。”这对这个时代的现代人包括孩子,无疑有着很大的精神上的触动。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思索:小人鱼为了争取到人间来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而终不可得,那么我们现今生活在人世间的人,应当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利用自己的生命造福于人类?在这样的一次阅读活动中,学生不禁提升了自己的阅读思考力,也在小组合作中加深了阅读的多元理解力。最后一张阅读题的设计——“我会写”,通过学生精读一个童话故事,了解安徒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寻找身边材料,编写一个童话,体现我们所追求的一种优秀的品质。学生在编写童话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在合乎情理的想象中,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有灵性的童话故事,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使学生在练笔中提高文学素养,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上与异国文化相融合。通过三张学习清单的设计,三次梯度性的阅读,学生在阅读中给予了无尽的文学滋养、童话滋养,让阅读、让童话成为了我们班学生特有的一种生活,从读到写,水到渠成。有了阅读的氛围萦绕,有了阅读的时间保障,有了阅读的质量提升,有了阅读的多元角度,学生潜在的阅读动力如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流向远方,直至浩瀚的书海。

nlc202309011331

三、读书分享会:爆发深度的阅读潜力,交融中西文化

对于读书分享会来说,目标定位就是分享和交流。读书分享会我个人认为应该落实在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反馈上,即学生是否读以致用,以此有效地推动学生深入地阅读。分享会的主体是阅读者,也就是学生,分享会的时空要能够绝对保证学生充分分享阅读的收获,享受阅读经典的幸福。当然,在分享会上,老师也应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不管是哪一种的阅读交流会,阅读方法的指导肯定是必要的,也是无法回避的。分享会上作为“旁观者”的老师应充分地彰显自身浓郁的书卷气质,用大气无痕的指导来拉近学生与书本中人、事、情的距离。诚如有位老师在读书交流会中这样说道:读着书中的这些事,品着书中的这些人,我们就能逐渐感悟到书中的情感。我想教师如此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悟一定有效地渗入了学生的内心,以此爆发学生的深度的阅读潜力。

在我们班《永远的珍藏——安徒生童话》读书分享会中,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用最能吸引学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带领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读出支撑的段落,谈出自我的感受,我想这儿的引导也是非常合理有效,也是有层次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一一爆发了自己的阅读潜力,在人物对话中,充满了故事情节中的欢喜悲伤,在深有同感的章节,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驻足流连,娓娓而谈。情到深处自然流,我们班的一位小女生特意深情款款地朗诵了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以此来告慰在天堂上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更让人震撼的是,班上的小小创作家把这个精彩的童话写成了剧本,搬上了舞台表演,听着那动人心弦的独白、看着那入情入境的演绎,我知道学生的阅读有深度了,学生的阅读“小宇宙”爆发了,虽然他们的发言、他们的表演,有的获得满堂喝彩,有的则引起了争论,但这都是他们在多次的阅读碰撞中渐进成熟的阅读体会,是打动心灵的感悟。分享会后我又把写得好的发言稿编印成册发给学生,同学们对这种同龄人的爆发潜力的阅读经验交流很感兴趣,读得津津有味,因为这些经验是他们身边“看得见”的最直接的借鉴,铸就了学生的思想深度。这样的分享会,读的是外国文学,学的是外国文化,演的是外国手法,而陶醉于其中的是一群中国孩子,何其交融,何其圆融。

前苏联教育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当我们聆听了孩子们的心声,感叹童年阅读的苍白之时,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了:身为儿童教育工作者,我们真正关心过孩子的文化广度吗?国际理解教育为小学语文教育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在国际理解教育的视野下,开展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活动,不仅促进了师生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化理解,也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这一活动,与语文基础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就让我们的主题性阅读活动在《安徒生童话》这样的阅读中延续下去,就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阅读起步阶段充满乐趣,享受愉悦,与经典相逢在最美好的童年时代,让异国文学守望住儿童心灵的故园。相信在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与不懈的努力中,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继续吸纳异国文化,开启世界文学宝库的大门,着力培养国际小公民。

上一篇:施工现场罚款(DOC)下一篇:中央公务用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