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起源

2024-08-06

红十字运动起源(共8篇)(共8篇)

1.红十字运动起源 篇一

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

红十字会起源于1859年一个民间中立的伤兵救援组织。由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Henry Dunant)创立。他的生日5月8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

红十字会是世界三大组织(联合国、奥委会、红十字会)之一。国际红十字运动遵循“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七项基本原则。

红十字会的标志:白底红十字,红十字是有五个正方形拼成的,分别代表亚、欧、非、美、大洋州世界五大州,说明红十字会具有国际性;有些国家叫红新月会,其标志为白底红新月;2005年12月国际红十字会就接受“红水晶”标志达成一致。

中国红十字会主要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3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红十字事业有了法律保障。

备灾救灾中国红十字会除紧急阶段实施救援工作外,还进行灾后重建。建立了沈阳、杭州、孝感、西安、广州和成都等6个区域性备灾中心,北京、上海、云南、湖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备灾中心,备灾救灾网络已初步形成。

卫生救护 中国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群众参加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护。

关怀及人道救助 协助政府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工作;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红十字服务活动。

红十字宣传和筹资 开展“红十字博爱周”、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通过短信募捐、网上募捐、邮局汇款、银行转帐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筹资工作。

红十字青少年 中国红十字会在各级各类学校对红十字青少年进行人道主义教育和自救互救知识教育,配合学校素质教育,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开展国际交流,增进与各国红十字青少年的友谊。

台港澳事务及国际合作 为海峡两岸同胞提供查人转信服务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开展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2.红十字运动起源 篇二

据研究民族体育历史的专家考证“抢花炮”运动的发源地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据南宁市琶宁区文化馆介绍,抢花炮民俗活动已有800多年历史,以广西南宁琶宁区中和乡为中心的抢花炮活动较为有名,常在农历“二月二”、“三月三”等节日举行。[1]

抢花炮运动流行于我国广西壮族、侗族和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其运动方法有些类似于现代的橄榄球运动。抢花炮之所以经历数百年长久不衰,这与其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分不开的。[2]

盛大节日和重要节气是抢花炮运动的表演季。例如,每逢三月三或秋后是抢花炮的季节,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涌到赛场,或参赛或呐喊。在运动中抢得花炮象征着村寨来年将会五谷丰登、人畜两旺。[3]光绪《贵县志·卷五·纪人节令》中描述壮族抢花炮情景:“城厢初二日,众会社前放花炮,大小不等,大者高丈余,小者亦尺许,周身糊以花纸,名曰花炮。有头、二、三等名目,结草环为标,识轰起时,接得者谓之得炮头。”另外,据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志记载:“花炮会届时男女咸集,其竞赛以冲天铁炮内装铁环,若实弹燃,燃铁炮后,铁炮直飞云霄,观众闻炮声,即以铁环为目标蜂拥争取,以夺得铁环者按头,二三名依次领奖其他友族皆簇拥庆贺,欢声若雷。”这种运动在广西、湖南、广东一直延续至今并有所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82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把“抢花炮”运动作为表演项目。1986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开始将抢花炮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举办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展览”活动,抢花炮作为参展项目之一。在1991、1995、1999、2003、2007、2011、2015年举行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民运会上,抢花炮继续作为比赛项目。[1]

2 抢花炮的基本技术教学

抢花炮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进攻技术,一个是防守技术,具体如下。

2.1 进攻技术

抢花炮的进攻技术主要包括持炮、传炮、接炮和抱摔。

2.1.1 持炮

持炮指握炮的方法与技巧,分为单手握炮和双手握炮两种。

(1)单手握炮:五指自然张开,将花炮贴于掌心,拇指紧贴外侧,其余四指弯曲内扣握住炮的下沿。此方法的优点是握炮稳,跑动中不易掉炮;缺点是动作慢,不便于快速交手与传、接炮。

(2)双手握炮:两手掌五指自然张开,并交叉将花炮压在两手心内。这种方法的优点相对于单手来讲握得更加牢固,不易脱落,但缺点是奔跑慢。[4]

2.1.2 传炮

传炮是抢花炮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动作之一。此项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抢得花炮后不能暴露,否则对方就会有几人甚至十几人向你跑来争抢袭击,因此,传、接时要巧妙地通过假传、接或真传、接来分散对手防守的力量,从而发动进攻。根据传炮的不同方式,分为肩上传炮、体侧传炮和低手传炮。

(1)肩上传炮:肩上传炮不但传炮有力、准确,而且动作符合人的生理结构,肩臂不易受伤,它是运动员最基本、用得最多的传炮方法。传炮时,面对传炮目标,两腿前后开立,约同肩宽,膝部微屈,右手拇指从前往回扣,其余四指及掌心紧贴花炮。传炮时,后脚稍用力蹬地,借助转体带动肩、肩带动手臂加速前挥,身体重心前移,向传炮目标屈腕,扣指将炮传出,头部始终保持正直,目视目标。

(2)体侧传炮:当接住低于腰部的来炮时,传炮距离较近,此时可用体侧传炮。接住炮后,右手随缓冲动作持炮后引,并根据传抢方向的需要,决定伸踏的方向,重心移到屈膝的后支撑腿上,上体转动,左肩对准抢的方向,头保持正直,两眼正视目标。传炮时,后脚蹬地,重心前移,带动转腰送胯与摆臂,右臂经体侧前挥时肘应前引,前臂伸展约与地面平行,并伴以拨腕外旋将炮传出,炮在空中呈平旋飞行。[4]

(3)低手传炮:(以右手为例)右手将炮持于体前,先向后预摆,然后向接炮队员方向挥臂、拨腕、挑指将炮传出。炮的飞行弧度稍大,根据接炮队员的距离远近,炮的落点尽量控制在接炮队员的胸部高度。

2.1.3 接炮

根据接炮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单手接炮和双手接炮两种。

(1)单手接炮:首先判断炮的飞行情况,确认落点,然后快速移动,面对来炮,向前上方伸出右手,以虎口迎炮,当炮接触虎口时,手指迅速向内扣握,并顺势屈臂缓冲。

(2)双手接炮:首先判断落点,然后两手自然张开迅速移动至持炮队员所持炮的位置,当炮触及手掌时,两手迅速向内扣握并顺势屈臂缓冲收至腹前,同时原持炮队员松手即可。这种接炮技术动作重心稳、伸展幅度大,接炮后转入传炮最为便捷,对于初学者或高水平运动员来讲都同等重要,因此,双手接炮成为比赛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接炮方法。[4]

2.1.4 抱摔

抱摔是抢花炮比赛中堵截进攻队员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抱摔,可阻止持炮队员进攻,从而为同伴抢炮创造时机。

(1)搂抱:防守队员可以从任何方向搂抱进攻队员的身体,搂抱时一手握成拳,另一手扣在握拳手的腕关节处,搂抱部位在肩以下、膝以上。

(2)摔法:根据规则规定,摔法只能采用自己先倒地的方法。因此,在使用摔法时,防守队员只能先降低重心并后移,然后用膝顶住进攻队员的膝关节,顺势后倒将进攻队员摔倒。

2.2 防守技术

抢花炮的防守技术主要包括抢断炮、抢夺炮、拦截以及抱腰。

2.2.1 抢断炮

抢断炮是指防守队员抢断进攻队员之间的传递炮。首先判断攻方队员会向哪一位同伴传炮或炮会飞向哪个方向,以便提前移动,抢占有利位置;然后根据炮的飞行方向跳起,尽量拍打花炮或拍打攻方队员接炮的手,使攻方队员接不住花炮。

2.2.2 抢夺炮

首先判断花炮在哪一位攻方队员手中,然后通知队友协同抢夺,即抱腰、拉手,将花炮硬抢夺过来。在不犯规的前提下以多防少,尽量不让进攻方将炮传出。

2.2.3 拦截

拦截是不让攻方队员进入罚炮区,破坏攻防队员的掩护或战术配合。

2.2.4 抱腰

抱腰是防守技术中较难掌握的一个动作,当拦截对方进攻时,只要他持炮进攻,就可抱腰防守,为队友抢花炮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方仁.抢花炮民俗活动的发展与研究简述[J].科技信息,2102(30):341-342.

[2]符超翔.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文化述评[J].兰台世界,2014(1):119-120.

[3]冯仁娇.民族体育项目“抢花炮”文化探究[J].武术研究,2016,1(6):99-100.

3.抵制洋货运动的起源 篇三

按社会学家汉斯·孔恩的定义,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认为国家是政治组织的理想形式,也是文化创造与经济繁荣的源泉。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它像一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稍有拨动,就能引发喧天的风潮。一百多年以来,外国人给予中国人的耻辱是如此的平常,这些记录包括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方式,从巨额赔款到割让国土,从火烧皇家园林到两个外来军队在中国土地上交战。

民族主义的狂热便是在这样的土壤上熊熊燃烧起来的。当国家和民众无法从军事和政治上获得尊严之后,民族主义的“地火”就曲折地向商业领域转移。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抵制洋货运动一直是民族企业最锋利的武器。

自20世纪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抵制运动发生在1905年,对象是美国货。在这一年,美国政府制定排华法律,在十年内拒绝中国工人进入,并对在美华人进行了种种人权上的限制。夏天,在华人劳工输出的基地华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和抵制美货运动,至少有10个省份出现了游行。一个叫F·W·福斯特的观察者在当年的报纸上评论说,“中国人抵制美货,是老大帝国反对外国的不公正和入侵的愤恨情绪在觉醒的显著证据。”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1905年的这场抵制运动是“第一次跨越了各种社会团队的大众抗议”。

第二次全国性的抵制运动发生在1908年,对象是日本货。这年开春,广州官员以走私武器为理由查封一艘日本轮船“二辰丸”,日本政府强势干预,中方迫于压力,释放了日船。这个事件激怒了中国人,他们认为清政府懦弱无能。愤怒很快演变成一场日货抵制运动。广州的商会和同乡会发出公告,号召抵制日货,他们甚至还提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抵制目标—直到所抵制的货物总值相当于对日赔款总额。这场抵制一直持续了一年多。1909年,日本加快在东北三省的政治和经济渗透,宣布它将拥有从沈阳到安东的铁路的建设权,很快在东三省的城市也爆发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

这些抵制运动直接催生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1911年12月,上海成立中华国货维持会,沪上几乎所有知名的商人全数参与,最初的宗旨是力图用国货原料制作礼服,后来很快转型成全国性的洋货抵制领导机构。

1912年12月,维持会召集国内各主要城市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维持国货大会,就维持国货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展开讨论。

以民族主义为旗帜的抵制洋货运动,每隔三年至五年就会大规模地爆发一次,这构成了百年中国企业史上一个十分显著的现象。对民众而言,抵制运动能够极大地满足民族自尊心;对政府而言,当然乐观其成,这些运动甚至可以成为对外谈判的筹码。日后我们看到,在重要的抵制运动中,政府是幕后最主要的策动者。立足刚定的民族企业家更是抵制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合法而富有道德感地驱逐或打击竞争对手。就跟民族主义的复杂性一样,抵制运动对中国商业环境和市场成熟的正面、负面意义,一直是一个十分微妙的课题,它甚至从来没有被认真地讨论过。

自1910年之后,中国的洋货抵制运动找到了一个固定的“假想敌”,它就是日本公司和它们的商品。下篇专栏,我接着说。

4.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 篇四

红十字运动是人类文明(伦理道德行为)进步的象征。它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历史背景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争救护,瑞士人亨利•杜南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但在亨利•杜南之前就有从事战场救护工作的先驱者,最著名的是弗罗伦斯•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英国人,从事护理工作,是护士职业的创始人。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交战,由于没有护士且医药条件极差,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在这种情况下,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奔赴战场医院,改进护理工作,在短短数月内把死亡率降至2.2%。战后,南丁格尔一直致力于护理工作,1863年在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理学校,推动了西欧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所以,国际护士会于1912年把南丁格尔的出生日——5月12定为国际护士节;见1998年5月12日健康报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博物馆把南丁格尔与她同时代从事过战争救护的尼古拉•皮罗戈夫(Nicolai Pirogov俄国人)、克拉拉•巴尔顿(Clara Barton美国人)同称为红十字运动的先驱。参见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博物馆解说词所以,给各国最优秀的护士颁发南丁格尔奖章的工作,亦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主办。亨利•杜南原是瑞士日内瓦的一个商人。根据日内瓦亨利•杜南学院资料1859年6月24日,奥地利陆军与法国——撒丁联军激战于意大利北部村庄索尔弗利诺,因缺乏医疗救护,士兵伤亡惨重,约有4万多名受伤或垂死之人被遗弃在战场。杜南路过此地,为此惨象所震惊,立即停驻在邻近的卡斯蒂廖村,组织村民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并安排当地一所教堂作为临时救护所,与法军军医总监取得联系,释放数名奥军军医俘虏,负责治疗工作,并劝导双方医护人员不带成见医治所有的伤病员。

1862《索尔弗里诺回忆录》一书出版。

这本书记录了亨利•杜南在索尔弗里诺战役中的经历,同时提出两项主张:

—各国在和平时应建立起志愿的民间组织,以中立的姿态救助伤兵;

—各国签订国际公约,保护这些伤兵救护组织的中立地位。

(二)红十字会发展过程

(1)(1)1863 年 五人委员会的首次会议,这个委员会正式的名称是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在1863年召开首次会议。它成立的目的是要推广杜南先生著作(回忆录)中的主张。它后来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2)1863 年 16个国家的非官方代表出席的会议,通过用白底红十字作为保护性的标志。

保护的对象是会议中同意成立的各国伤兵救护委员会的志愿医护人员。这些委员会后来均成为各个国家的红十字会。

(3)1864年 红十字标志首次在战争中被采用。这场战争是发生在普鲁士和丹麦之间的日勒益格战役。

(4)1864 国际外交会议签署第一部日内瓦公约是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的境遇。

(5)1870 国际战俘局成立。

这个机构是在普法战争期间成立,任务是登记战俘的名单并将名单交予敌方,以便通知他们的家人。它同时也为战俘和家人间提供传递书信的服务。它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寻人资料局。

(6)1876 红新月首次被用作保护性的标志,是土耳其与俄国交战时采用的。这主要由于红十字曾经被用作十字军东征时的徽号,而且在土耳其军队的伊斯兰战士眼中也和基督教的标志相似—实际上它原来的含义也并非这个意思。

(7)1899 日内瓦公约将保护的范围扩展至海上战船及战伤的士兵,是在海牙签订。在同一会议上还签订了一套海牙公约的规定,协议在陆上战争的法律和规范。

(8)1901 亨利•杜南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主要奖励他为国际红十字运动作出的巨大贡献。

(9)1904 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在上海成立。

(10)1906 第一部日内瓦公约(即改善战地陆军伤者的境遇之公约)首次修订,这次修订把公约适用的范围扩大到病者。

(11)1919 国际红十字会协会(即现时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成立。其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人群带来的巨大痛苦需要各国红十字会联合大家的力量应付;而当时人们亦以为这场战争应该是一切战争的终结,因此觉得有必要将人道力量集中于赈济天灾和促进发展性的工作。最初由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发起,于巴黎成立。

(12)1929 首份关于战俘待遇的国际公约获得通过。该国际会议还同时修订了1906(1864)年保护伤兵的日内瓦公约,1929 红新月获确认为本运动的其中一个正式标志。

(13)1949 重新修订后的四部日内瓦公约正式签订。

这四部公约分别为对战地伤员、海上伤员及遇船难者、战俘、和战时的平民提供保护。该四部公约至今仍然有效。

(14)1952 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声明,承认1949年修订和签订的四部日内瓦公约。

(15)1963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国际红十字会协会联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年是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成立一百周年。

(16)1965 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正式公布。

该七项原则是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统一和普遍。

(17)1977 日内瓦公约增加了两个附加议定书。

第一议定书的内容是关于保护国际武装冲突的受害者,增加对平民的保护。包括平民不可以是攻击的目标,人们赖以生存的目标不得被破坏,禁止任意把人群置于饥饿。第二议定书是关于保护非国际武装冲突的受害者,保证每个人可获最基本的人道待遇,和对平民提供一般性的保护。

(18)1986 这年本运动正式称为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19)1993 中国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根据这部法律,中国红十字会成为中国法定的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

(20)1997 香港红十字会正式加入中国红十字会。根据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红十字运动统一性原则,香港红十字会亦于当日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分会。

1999 澳门红十字会正式加入中国红十字会。

根据中葡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红十字运动统一性原则,澳门红十字会亦于当日加入中国红十字会,为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分会。

(三)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创始人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创始人是瑞士人亨利•杜南(1828-1910)。

(四)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指的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联合会、国家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三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国际红十字最高审议机构是国际大会。国际红十字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

(五)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使命

* 防止和减轻人类在任何地方遭受的痛苦,* 保护生命和健康,并确保对人类的尊重,尤其是在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情况期间,* 为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和社会福利而工作,* 鼓励该运动成员提供志愿服务并随时准备提供帮助,并对需要其保护和帮助的人表示一种普遍的团结精神。* 在追求其使命的时候,该运动应受到其基本原则的指导,这些基本原则是: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和普遍。

(六)红十字会的标志和另外两种标志:

红十字会的标志为白底红十字。另外两种标志是:红新月标志即白底红新月,主要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使用。红水晶标志即白底红色边框的竖立正方形,以色列国家的“红大卫盾”组织正在使用。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标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红十字标志具有保护作用和标明作用,在战场上一旦使用了这些标志,就可以受到国际人道法的保护。

(七)红十字精神的内容和宗旨

红十字精神是“人道、博爱、奉献”,宗旨是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八)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及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的定义

红十字运动的七项标准原则是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是在1965年召开的第20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正式通过的。

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① 人道: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种疾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② 公正: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

③ 中立: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④ 独立: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会是本国政府的人道工作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始终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⑤ 志愿服务:本运动是志愿救济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利益。

⑥ 统一: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主义工作。

⑦ 普遍: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的。在运动中,所有红会享有同等地位,负有同样责任和义务,相互支援。

(九)关于红十字会的知识

1、中国红十字会的会旗

白色旗帜中央印刷中国红十字会会徽。

2、红十字会开展的“三救”工作的内容

红十字会开展的三救工作是救灾、救护、救助。

3、世界红十字日

世界红十字日是每年的5月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倡议每年举行为期三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1921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0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通过一项决议,向各国红十字会推荐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红十字休战日”的做法。世界无偿献血日是每年的6月14日。为什么要把6月14日作为世界无偿献血日?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兰德斯泰纳的生日。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无偿献血日”,其主题是“献血“,赠送生命的礼物。谢谢你们”。首个“世界无偿献血”的开幕式于2004年6月14日在南非举行

开展“世界无偿献血日”活动,是为了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尤其那些每年两次、三次或者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更值得称颂其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同时希望我们的年青一代献血者以他们为榜样,无论何时何地,一旦拯救生命需要,自愿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因此,青年将是世界献血日活动的重点。

我国政府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倡导全国组织开展世界献血日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具体说就是,围绕世界无偿献血日这一主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对无偿献血者的感谢,并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无偿献血工作,志愿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实行,我国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等。

4、世界急救日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将每年九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能力,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

5、红十字志愿者的权利

1.获得红十字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 2.获得红十字志愿服务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3.获得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 4.对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5.有退出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的自由;

6.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赋予的其它权利,6、红十字志愿者的义务

答:1.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自愿提供人道服务,不计报酬; 2.遵循红十字运动宗旨,积极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 3.履行志愿服务承诺,自觉维护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 4.保护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获悉的他人隐私及其它依法保护的信息,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5.正确使用红十字志愿者标志,妥善保管志愿者证; 6.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营利或其它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7、红十字志愿者的誓词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中国红十字志愿者,自觉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坚持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尽己所能,不计报酬,为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而工作。

横幅标语

1、遵义市红十字会纪念“5.8--第61届世界红十字纪念日”。

2、遵义医学院红十字会开展“世界红十字纪念日”活动。

3、遵义医学院红十字会发展史 遵义医学院红十字会简介

遵义医学院红十字会成立于2008年5月15日。遵义医学院红十字会以“人道、博爱、奉献”为宗旨,结合医学院特有的专业特色,为学生提供公益活动的机会,为同学们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服务校园、服务社会同时达到锻炼自我的目的。

遵义医学院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基层组织、贵州省红十字的下属单位。它是我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及开展人道主义、社会救助活动的好助手,是遵医学子们培养及展现奉献与博爱精神的最好舞台。我校红十字会把“人道、博爱、奉献”的宗旨和“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精神与红色革命文化做有机的结合,建设一个有遵医特色的红十字校。

遵义医学院红十字会会长由石京山院长担任,常务理事长由田宗远教授(院党委副书记)担任,校红十字会秘书处由学生组成,秘书处下设策划部、宣传部、组织部、外联部、财务基金部、救护培训部。六个部门并制定了相关的组织以及管理制度。主要工作如下:

1.积极发展红十字生命事业。遵义医学院红十字会每个学期都会协助遵义市中心血站在校园内开展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鼓励同学加入到献血的队伍里,对献血、造血干细胞等方面知识进行宣传

2.积极开展救护培训工作。遵义医学院红十字会救护培训部每学年会对在校会员进行急救培训,在学校里开展群众性的初级救护工作,曾多次为学校、部系比赛以及新生军训派出值班人员,对伤员进行医疗救护,减轻意外对同学们造成的伤害。

3.爱心募捐行动。自成立以来,我校红十字会设有爱心募捐箱、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向校红十字会募捐,募捐的款项、物品将通过民政部门送往各大灾区,和贫困地区。

4.开展深入社区服务活动。遵义医学院红十字会每学期将会联合市有关部门开展社区送温暖活动,社区救护宣传活动和到养老院、聋哑学校开展帮老扶困活动。

5.广泛开展红十字防灾避险知识普及。每年校红十字会都将会在学校内开展防灾避险等宣传、培训、演习多种形式的自救互救知识普及。

5.红十字运动起源 篇五

两千五百年前,在孔子生活的时代,黄河流域的华夏族遭遇到第二次“洪水时代”。那人欲的洪流“浩浩怀山襄陵”1,吞没了当时的文明世界。在各文明民族中,注重历史与经验的华夏族最先在心智上发育成熟。随着理性的成长,周人所信仰的“临下有赫”2的上帝逐渐失去了仲裁万物作福作祸的威权。《诗》上说,“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丞民,其命匪谌。”3那象父母一样严格地督导着世人的“上帝”实是万物的主宰在华夏族童稚的心灵上的投影――童年的“人”还无法割断这条心理上的脐带。睿智的三代“哲王”以神道教化人民,“非以明民,将以愚之”4,在淳朴的民性的基石上确立了伟大的礼乐制度。华夏族古老的一神信仰也和所有其他的一神教一样内在地孕育了信仰和理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随着理性的成长愈演愈烈。

到了西周末年,“临下有赫”的“上帝”终于“退隐”了――日益成长的理性已经不再信赖任何外在的权威,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理性自身。利欲熏心的权势者深信赋予其权力的乃是其心中不可遏制的权力意志。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所有的人都在疯狂地追逐着权力,又都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丧失了权力.“《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5象征着“周文”的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此时已经幻为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霍布士所说的“人与人争”的可怕的自然状态。那是一个“文明”退位、“伪文明”得道的时代――人心中原始的动物本能获得了解放,披着“文明”外衣不动声色地将人类召回文明创辟之前的黑暗世界。无明,黑沉沉的无明笼罩着当时的世界。

困惑是孕育一切哲学思想的母体。“礼崩乐坏”的衰世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文明的本质又是什么?蜕化的原因何在?怎样安顿理性时代的天人关系?只有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才会将人们通常以为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文教问题的问题看作哲学思想的问题。如果无法解答这些可以撼动整个文明的基础的问题,进而革新过时的天道性理,古老的华夏族文明可能会随许多死去的文明一起沦为历史的名词。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思想体系正是在对前面三个问题深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性时代的天道性理,从而为华夏族文明的未来发展开启无限的生机。

对人性即人的本质的思考构成整个儒学思想体系的基石。关于这个问题儒家也有一个自己版本的“创世纪”:人原是一团浑沌无明的生命,和禽兽一样按神订立的法则在伊甸园中繁衍生息;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没有幸也没有不幸。神吩咐人说:“园里的果子你全都可以吃;但那棵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千万不要吃,因为吃了就一定死。”胆大妄为的人没有听神的话。有一天,他见分别善恶树的果子美丽悦目,就摘下吃了。人的眼睛突然开了,第一次看见神的尊容,也看见自己裸露的身体。他自觉羞耻,便用无花果树编衣敝体。这时,人的心中开始升起不断超越自身的高贵的生命意志――“仁”。正是这生命意志规定了人之为“人”。“仁”教“人”反出神的伊甸园,用双手开辟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文明”。从此“人”有了快乐也有了痛苦,有了幸也有了不幸。

“文明”有三千幻相,“自由”乃其无相之相。从其创辟之日起,“人”与神之间永恒的战争就拉开了序幕。“必然”是神的国土,象大海一样浩瀚无涯;“自由”是人的领地,象海上的孤岛巍然屹立。“人”在“仁”的引领下终于挣脱了生存竞争的法则,使“自由”的领地不断向神的国土延伸。在斗争中盲目的“仁”逐渐发育成熟;当它达到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化生出理智的力量和节制的精神――“智”。“智”是“仁”的对立面,也是“仁”的完成;它教“人”忖度神的规矩,有条不紊地规划将来,从而将“自由”的领地伸展至其极限。

在神的国土中,“文明”好似一座坚固的堡垒,带给它的居民安全、舒适和温馨,也在同时麻醉了他们心中生生不息的“仁”。当“仁”终于昏昏入睡的时候,“人”就开始忘乎所以,再也回想不起当初创辟“文明”的艰辛。而这一切正是狡黠的神期盼已久的;他趁机悄悄地发动“人”心中潜伏的动物本能,重新将人类置于铁腕之下。此时,“仁”所化生的“智”沦为“计”,堕入无明之中。“计”自以为“智”,浑不知自己只是“智”的拙劣的摹本。它和“智”一样可以教人创建伟大的事功,只是将这事功筑于神的国土,而非“人”的领地;就象沙上的城堡,一阵风刮来就坍倒了。当神将逋逃在外的“人”重新召回伊甸园中,昏睡的“仁”忆起旧日的光景,终于苏醒过来。

人类的历史就在“欲”与“仁”、“必然”与“自由”不断斗争不断消长的过程中艰难地向前延伸。所以《论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6在华夏族的幼年时代,“仁”曾以那个年龄的“人”可以理解的语言为之布道设教,依托着“上帝”羞羞答答地彰显自身。“……小心翼翼,昭事上帝,允怀多福”7乃其权教。“终日乾乾”的华夏族先民怀着深沉的忧患,筚路蓝缕,缔造了伟大的文明和文化,从而剥夺了他们所“昭事”的“上帝”的权力。而到春秋之时,古代世界的幼稚的天道性理在日益成熟的“理性”的眼里顿失昔日的神采;人欲的洪流冲决一切文明的堤防,泛滥无所归依――“中国不绝如线”8。此时,一向深藏不露的“仁”终于十字打开,通过一位伟大的教师向世人现身说法。儒学创始人孔子生于鲁昌平乡陬邑,“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9正是这巨人以其无比的智慧和毅力为悄悄来临的“理性时代”创立了全新的信仰体系,代替退隐的“上帝”抚慰狂躁不安的人类,终于平治了那浩浩滔天的洪水。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10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信仰体系皆在其创始人那里明确了作为其根本教义的天道性理的义理规模,儒家似为唯一的例外。以绍述圣人为己任的历代思想家无不竭思尽虑,孜孜以求夫子所未言之“性与天道”。殊不知正在这不言之中孕育了宗教思想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伟大的革命。子贡曾向老师闻询天道的究竟。“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1孔子这里讲的是理性的“人”应当如何看待“天道”的问题。我们知道幼年的人类生活在一个由原始宗教的天道观编织的意义圆足的童话世界之中,在那里他们的灵魂得以安顿;而当古代世界的“上帝”被迫退隐之后,尚未在心理上断奶的“人”竭思尽虑,仍然希冀凭其“万能”的“理性”补好这个精神宇宙的“黑洞”--而在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眼里这只能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圆成的梦。所以孔子向子贡解释说,“老天怎么会将其秘密告诉人呢?我们只能从生生不息的宇宙运动中感觉到主宰的存在――这是一个理性的‘人’所能知道的‘天道’。”在这位伟大的教师看来,主宰不是信仰的

对象,而是“理性”探讨的对? 螅凰?┭Ф辔牛??宰跃醵浴疤斓馈彼??薅唷??土壤?挠钪嫦啾龋?死嗟闹?队涝妒恰懊觳缀V?凰凇?2。“理性”自有其能力范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3一个理性的“人”,一个心智成熟的`“大人”应当安于无知。如果“人”自觉对主宰所知甚多,那只能说明其心灵的幼稚;唯有当他感觉无知之时,其所认识的主宰才可能是“唯一真神”。“人”对主宰的正确认识内在地蕴含着他对自身的宇宙地位的清醒的理解,而后者则是确立理性的天人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和孔子同时或稍后又以儒家为敌派的墨子曾以一个大宗教家的独到的眼光批评“儒以天为不明”14,――天既不明,那么,何处安顿“人”的灵魂?这是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一个真正领悟到生命的庄严的“人”必定会在内心的最深处保留一片神圣的永远也不能容许“理性”打搅的禁区――那是灵魂的安息之所。墨子的“禁区”是赏罚分明的“天”,他所不知的是孔子将这“禁区”留给了生生不息的“仁”。常有学生向他们的夫子请教“仁”的界说与确义,诲人不倦的老师却从未满足其愿望。孔子希望他的学生莫把“仁”作名相来看,因为名相的仁根本无与于“仁”。应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仁”――“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15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实的“仁”是在人类的生命中流淌的不懈地促其超脱动物本能的自由意志。不论世界有多么阴暗,“仁”从未在人世间隐遁身形――见到五彩缤纷的衣冠,你就见到了“仁”,因为“衣冠”正是它的徽记。人生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支配着动物界的自然法则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人类社会,而高贵的“仁”使“人”永远也无法和动物一样安于主宰为其订立的法则。麻木不仁的“小人”放纵天性,生死海中随波逐流、头出头没,将其命运拱手交与“上帝之手”;而高尚其志的“君子”总是自觉地醒发生命中的“仁”,自作主宰,努力化解动物界生存竞争的积习在其心理深层的惯性――“超人”才是真正的“人”。在人生的大海上,“超人”就象驾着一叶扁舟的倔强的舟子,忠实地按“仁”的“绝对命令”奋力向前航行。怀着对主宰的戒惧他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竹梢,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高贵的“人”。不为永生也不为了涅磐寂静,“超人”将全新的生命境界看作“仁”对他的奖赏。当他的心感觉到那沛然莫之能御的生命意志,就知道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儒家将“仁”所指向的彻底超脱了自然本能的人格名为“圣”――“人”是尚未完成的“圣”,而“圣”则是完成的“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沿着“仁”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完成这件尚未完成的作品。

现实中的“人”因其尚在中途,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命中的自然欲望的操纵。“欲”使其生命的能自动地顺着动物界生存竞争的积习所形成的心理定势流淌。而为仁的功夫就在于逐步化解这一定势并拨转能之流向,因势利导,使其升华为成人的强烈的动力。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深谙人类心理的特征,总能让那些英迈的弟子在成人的道路上得到世路上永远也无法得到的精神满足;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而。虽欲从之,末由也己。”16正是在践仁成德的无限的进境中深层心理所积存的争强好胜的本能不断得以宣泄。当猜疑、专断、偏执、我慢这些人类在伊甸园中习得的根性随工夫所至冰消霜散之际,心体便随着灵魂的超拔开始呈现“宇宙不曾限隔人”的全新的生命境界。原始儒家总是即政事人伦以见工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7,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仁及一国”就是你的工夫;如果你是家庭的一员,“仁及一家”就是你的工夫。工夫需在事上磨炼;所以孔子施教时常常仁智并彰,希望他的学生洞彻事理,通权达变,“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18“仁智”代表“人事”,当“人”尽了自己的“人事”之后,就应当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位伟大的教师以其绚烂的一生见证了“人的完成”。晚年的孔子这样向学生讲述平生为仁的进境――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懂得自作主宰;四十而不惑,做到了理事无碍;五十而知天命,开始自觉地听从“仁”的“绝对命令”;六十而耳顺,最终化解了“意必固我”的积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终于与生生不息的“仁”融为一体。

儒学运动的最高宗旨在于通过先知先觉的“超人”实现“天下归仁”19的伟大的政治理想。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诸夏”已经全然忘却了这个美好的名字所象征的优雅的文化传统。国际社会如同一艘巨轮在礁石密布的航区超速行驶;船上的乘员放心地将舵位让于主宰,关心的只是如何加速、加速、再加速;他们身上的动物本能为前所未有的自由欢欣鼓舞,不断勉励他们再接再励。在历史的最黑暗的时刻,“仁”终于苏醒过来,通过他的“木铎”唤醒醉生梦死的“人”。年迈的孔子与其弟子驾着车乘奔走列国,栖栖惶惶、席不暇暖,为灾难深重的人类探寻新的道路――“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需要凭籍其自作主宰的意志把握自身的命运。这是一个永远为后人所铭记的伟大的时刻,文明的历史由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从人类的祖先开始“用无花果树编衣敝体”,不知曾历几劫几年;直到此时,历史才姗姗迈入“仁的自觉”这一全新的发展阶段。“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20,其中不乏当代第一流的政治人才、军事人才和外交人才。他总是鼓励弟子从政,希望未来的社会在这些充分意识到“人”的责任的“超人”的领导下逐步超脱宰制着动物界的自然法则,最终实现人类的自我完成。那时候,天下之人都在匆匆奔走――有的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匆匆奔走,有的人为了家族的利益匆匆奔走,只有孔子与其弟子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匆匆奔走。见到衣冠楚楚的人类用百倍锐利的爪牙表演着不着衣冠的禽兽在原始丛林中日日表演的节目,他们作为高贵的“人”对自己的同类感到羞耻。正是为了“人”的尊严,这些“超人”不计成败地努力奋斗。

知天命之年的孔子象年轻人一样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不知疲惫地奔走在那条崎岖的永无尽头的道路上。黑暗笼罩着广漠的大地,伟大的华夏族文明此时余下星星之火、在其心中燃烧。他知道这星星之火终将燎原,因为最黑暗的时候也就是“仁”开始苏醒的时刻。在崎岖的道路上挫折和危难始终如影随形地伴随着这位挚爱人类的老人,但丝毫也没有损害他对人世的眷恋和未来的信心。在绝粮陈蔡命在旦夕之际,气度雍容的孔子仍与弟子讲诵弦歌不衰。“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儿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21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超人”,人类不论遭遇多么严峻的困境都始终充满着希望。从前四九七年去鲁至前四八四年归国,孔子携其弟子在外奔波十三年,“干七十余君,莫能用。”22当时的世界正醉心于疯狂的权力斗争,没有人愿意坐下来倾听一位“不识时务”的老人的理想和志向――他的伟大也正在

于他所生活的时代还不足以理解他的伟大。唯有冥冥中的主宰真正识得这位倔强的老人。是他将主宰的隐私遍告世人并教“人”如何从中获得“自由”,也正因此遭到了主宰的忌恨和报复。而他所能报答主宰的就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发愤工作,为其发起的儒学运动撰写了一篇纲领性文件,此即儒家之“经王”――《春秋》。在这部书中,为人类的福祉奉献了毕生精力的孔子为他所眷恋的世界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史记孔子世家》载:“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新〗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罪丘者亦以《春秋》。’”23此经通过鲁史之剪辑及孔子口说表达经义,全面革新了殷周文明的天道性理,乃五经中最独特最紧要也是最为难治的一部经典。《春秋》所本之不修《春秋》原属“周礼”系统,备于王官,很可能为孔门早期“礼”之教本;故三传虽杂部分“口说”内容,其所释“义例”泰半言“礼”,而非言“《春秋》”,实无与于普通所谓“微言大义”。《春秋》经义的研究当本董生“无传而著”24之说,从经文本身推断籍史事而“深切著明”之哲学思想,此其一也。“口说”乃经义之诠释与发挥,可助后人理解麟经大旨;然其义于经传之外散见于七十子后学之“诸子百家”――是故《吕氏春秋》、《春秋繁露》及《太史公书》皆采诸子以明《春秋》――没有对先秦两汉学术文化全面的了解就不足以言《春秋》,此其二也。《春秋》经义实涵盖了一套植根于新天道性理的高明的政治哲学,其内容强调兼摄经权、与时俱化。大致而言,先秦儒家守其经,孔门流衍之兵、法、纵横家得其权。《史记・商君列传》载:可能出自子夏系统的公孙鞅曾以帝王之道游说孝公,皆未中旨,最后终以富国强兵之霸道倾倒一代雄主。此即《春秋繁露・俞序》所谓“《春秋》之道,大得之则以王,小得之则以霸。”兵、法、纵横家乃战国之世真正之“显学”,以“据乱世”之《春秋》学见重于时。其学弊在得权遗经,往而不知返。而在战国时代不得其志的儒家终以“升平世”之《春秋》学独尊于大一统时代。这一变迁代表了战国晚期至前汉中国学术思想发展之大势。而前汉以下治《春秋》者除王船山外皆不明“王官之学”的原始精神,所论多无关宏旨。

《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25,是孔子在一生的政治活动失败之后为后世的政治家写的一本布道的书,其中蕴涵中国道统的精义――只有当思想家成为政治家的导师,学术凌驾政治成为第一权力中心的时候,人类才能克服深深植根于下腹部的弱点,进而从主宰那里争得最大限度的自由。“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而后《春秋》作”26。在国命天授观流行的西周盛世,各级统治者通过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永葆其权力并以之传授子孙;驯至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肆无忌惮的“乱臣贼子”们在“理性”的唆使下疯狂地攫取权力,而最终无一例外地丧失了世代相传的权力。权力的本质是什么?其源何在?这正是《春秋》这篇儒家的“经王”所要解答的问题。经文忠实地记录了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在利欲的引诱下逐一丧权失国的经历:象征着权力的“礼乐征伐”在“所传闻世”从天子那里转入诸侯的手中;在“所闻世”又从诸侯那里转入大夫的手中,而在“所见世”再从大夫那里转入陪臣的手中。权力的本质是生生不息的“仁”迫使主宰向其让度的主权,人类因之脱离了“自然状态”;正是“终日乾乾”的仁心哺育了伟大的“周文”。而不动声色的主宰总是老练地利用人类的“利欲”伺机收回被迫让度的权力――这是麻木不仁的“肉食者”永远也不会明白的。当利欲熏心的诸侯肆意从天子那里攫取权力之时,他就自觉自愿地遵从自然法则的安排,从而将权力转交更具实力的大夫;而利欲熏心的大夫又依同样的法则将权力转交更具实力的陪臣。所谓“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27无明的利欲其实毫无辨别利害的能力,它所追逐的“权力”不过是真实的权力的一个虚幻的影像而已。这“权力”属于主宰而不属于人类――主宰以其左手予人“权力”,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以其右手毫不费力地将其收回。当利令智昏的“肉食者”为虚幻的“权力”热血沸腾之际,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可悲地沦为主宰的得心应手的玩偶――老谋深算的主宰正是利用人类的浅薄和愚昧收回他被迫向“仁”让度的权力。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中,弑君亡国的惨祸一再地发生,前事预言着后事,遗憾的是醉生梦死的“乱臣贼子”们永远在重蹈着前驱的覆辙。不修《春秋》依周史旧例必定同时记录当时的祥瑞和灾异,而《春秋》除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28外只有灾异的记录。盖因真正授予“有国者”“国命”的乃是生生不息的“仁”。在其眼里《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有的只是灾异,这“灾异”正是它向世人发出的谴告。

正是因为有了新的安身立命之所,华夏族文明和华夏族国家终于熬过了“上帝退隐”造成的阵痛,顽强地延绵至今。在孔子编订的六艺之中,《诗》、《书》、《礼》、《乐》属于殷周文明之旧典,《大易》、《春秋》则代表了“仁”与理性时代的“人”订立的新约。《易》原为备于王宫的三代卜巫之书,由孔子之《易传》而获得全新的内涵,形成与《春秋》外王之学相配套的内圣工夫。作为新王官的《大易》以“仁心”取代耆草以为“穷神知化”之媒体。“徒善不可以为政”29,这“仁”只能是达到自我意识的完成的“仁”――“智”。在“智”看来,大凡人事现象只有在变化不羁的时间流程里方显其真相,从中可以察照事态未来发展之几。仁以为己任的“超人”总是“见几而作,不俟终日”30,以其高度的心灵弹性与时俱化、不滞与物。这是一个身处“据乱世”的君子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然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人”不幸而堕入权力斗争的魔道,唯利是图、与物浮沉,《易》教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此即“易之失贼”31及“易为君子谋”32的道理。职是之故,与《易》教相应的《春秋》教最重“华夷之辩”。“华夷之辨”不在种族血统而在文化理想之有无――自觉地恪守崇高的理想并以之为向导努力超脱自然法则的国家或民族为“中国”;反之,放纵本能、唯利是逐,将其命运拱手交给“上帝之手”的国家或民族为“夷狄”。一个人要先立乎其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要先立乎其大――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正因其立志要成为“中国”。它永远将崇高的文化理想视为指导国家行为的南针,高尚其志,逐步带动尚未开化的“夷狄”走上“仁”所指引的道路――所谓“齐一变至鲁,鲁一变至道。”33在沧海横流的乱世,“中国”只有损其文致,返质用忠,充分释放生命力以适应残酷的自然法则;而在丧乱之后,必定“隆礼义”以胜残去杀,逐步化解生存竞争的积习在人民心理深层的惯性。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异于动物界的时间流程,就在于高贵的“仁”永远也不会容许主宰随心所欲地行使其法则。当“人”终于达到“仁”的自觉之时,历史的发展就开始步入人文演化的全新的轨道――在“据乱世”,人类“内其国而外诸夏”34,其动物本能通过种族矛盾表达自身;在“升平世”,人类“内诸夏而外夷狄”35

,其动物本能通过文化冲突表达自身;而到了“太平世”,“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36,终于实现了“大一统”。人类的自然本能化除净尽之时,也就是“天下归仁”之日;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才完成了自身,从主宰那里获得完全? 淖杂伞!叭实耐豕?钡睦戳俨皇且蛭?蚀鹊纳系凵饷饬恕叭恕钡摹霸?铩保??且蛭?呱衅渲镜娜死嘁云渥宰髦髟字?庵菊绞ち俗约旱摹霸?铩薄N拿鞯慕?接涝兑浴叭恕卑盐兆陨砻?说哪芰ξ?浔甓龋??锉灸芩????镏食删褪滴抻胙伞??髟啄苡柚??髟啄苋≈??蝗缇祷ㄋ?隆V挥胁恍傅鼗?瞥傻拢?拍艽偈埂叭实耐豕?痹缛绽戳佟B嘲Ч??哪甏海?笨鬃咏?逖г硕?淖谥疾?⑽抻嘀?剩??抵邢笳髯拧叭室濉钡镊胧蕹鱿钟诼彻?拇笠埃?馕晃按蟮慕淌?窍铝恕洞呵锞?返淖詈笠惶酢??笆?兴哪甏海?麽骰聍搿保?晕?槿稹?/P>

注释:

1、《尚书・陶谟》

2、《诗・大雅・皇矣》

3、《诗・大雅・荡之什》

4、《老子・六十五章》

5、《史记・太史公自序》

6、《论语・为政》

7、《诗・大雅・大明》

8、《公羊传・僖公四年》

9、《史记・孔子世家》

10、《论语・公冶长》

11、《论语・阳货》

12、苏轼《前赤壁赋》

13、《论语・为政》

14、《墨子・公孟篇》

15、《论语・颜渊》

16、《论语・子罕》

17、《论语・颜渊》

18、《孟子・公孙丑上》

19、《论语・颜渊》

20、《史记・孔子世家》

21、《史记・孔子世家》

22、《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23、《史记・孔子世家》

24、《春秋繁露・竹林》

25、《史记・太史公自序》

26、《孟子・离娄下》

27、《论语・季氏》

28、《春秋・隐公十四年》

29、《孟子・离娄下》

30、《易・系辞》

31、《礼记・经解》

32、《张子正蒙・大易篇》

33、《论语・雍也》

34、何休《春秋公羊传何氏解诂》“隐公元年”

35、同上

6.红十字精神 篇六

八一中学 初一十三班 赛碧乐

红十字精神与世界城市理论的相关性

红十字倡导“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而世界城市提出的是“城市与人和谐相处”,这两个理念是有很大的共通性。城市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就需要双方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尊敬。红十字会是不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减轻人民的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就像今年玉树地震时,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跟玉树人在一起。

北京时间4月17日下午6点20,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林娜与两位助手李立东、蔡文男一行三人准时出现在机场 C 出口。他们组成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灾工作组刚刚从青海玉树地震救援现场返京。

“我们离开玉树时,部队已经进去了10000多人,重伤员已转运了1000多人,灾民也在逐步得到安置,我们跟玉树州政府和当地红十字会的工作也已经衔接上,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务。”郝林娜说。在玉树地震现场,他们为抗震救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震灾现场的所见所为也让他们记忆犹新。

正是红十字会精神中的人道、博爱、奉献,让这些人在祖国同胞们受苦受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关爱他们,这也是红十字会的宗旨。

“一到玉树,红十字工作组没有先休息、适应一下高原气候就立即投入到赈灾工作当中--但很快他们为此付出了代价:高原反应剧烈,头疼、脸绿、嘴唇发紫,走不动路,甚至是流鼻血。”

即使自己再累再苦,也不能停歇。这就是红十字会工作者的精神,是他们坚定的信念。

红十字事业是一种给予,一种奉献,它促进世界城市和谐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红十字事业与构建世界城市的依存性

红十字事业与构建世界城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红十字事业促进世界城市和谐发展。

例如,某省政府《关于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一老一小”弱势群体为重点,大力营造全省人道救助网络,在人道救助网络方面,一是建立为走失老人寻家社会救助网络。在省红十字会爱心助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层层建立红十字会助老服务站,争取用5年时间建立健全的走失老人网上查询系统,全省70岁以上老人登记率达到90%,农村达到80%以上,这从根本上解决老人走失问题。二是启动18岁以下少儿医疗互助基金工作,力争2006年在全省11个设区市全面推开。基金募集率达到85%以上。三是将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做实、做大、做强。

对红十字会举办的社会福利事业,要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红十字会接受的用于救助和公益事业的捐赠物资,享受减、免税待遇,优先安排运输和办理有关放行手续;对依法标有红十字标志的救灾救

助专用车辆,经省交通管理部门核定,免交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红十字会救灾救助专用车辆准许安装报警器和标志灯具,限于执行救灾救助任务时使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建设纳入当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省、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争取2006年立项建设,力争2008年前建立并完善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备灾救灾网络体系。

各级红十字会要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组织发动群众自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要加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北分库及造血干细胞组织配型实验室建设,做好宣传动员、血样采集、查询检索和临床移植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扩大库容量。到2008年,我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库容量争取达到3万人份。省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组织宣传和血样检测经费,各市红十字会要积极组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开展相关工作。

《意见》还就卫生救护培训、社区红十字服务、红十字队伍建设和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根据这个资料,我能了解到城市是通过红十字事业来帮助人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红十字事业就是一个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合作,并进行全国性的卫生、救济、儿童福利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事业。往小了说,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之间经常会应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吵起来,没完没了;再往大了说,在很多国家之间也会有争吵,这样就有了战争,战争给双方的人民带来了很多很多痛苦,不仅是经济农业方面的,还有精神上带来的巨大的痛苦,这也是最难以忍受的。我想,如果没有红十字事业的话,这些争吵,这些痛苦应该会继续下去,所以红十字精神应该是我们所有人都应学习的精神。

这是一则消息:北京市红十字会已于今天下午派出了一支救援队伍奔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进行救援。首批由7名北京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先遣队员随带一条搜救犬和专业的救援设备,驾驶三辆越野车前往地震灾区。明晨七点,另有5名北京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将乘飞机前往西宁。两队将于明天会师西宁,一起前往灾区核实灾情,并展开一线救援。同时北京红十字会紧急调拨救助款50万元人民币,委托青海省红十字会用于驻地震区的紧急救助。紧急调配棉衣、棉被、账蓬、药品等救灾物资,已启运、送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

另据中国红十字会官网消息,灾情发生后,广东、陕西省红十字会分别向青海省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四川红会调拨1000顶帐篷并派出救援队已抵达灾区。江苏徐州、四川广元等地红会已开展募捐活动。

红十字精神已经充分的体现在了上面这则消息中。全国民众献出一份爱心,为灾区人民捐款,使灾后重建工作变得顺利,更重要的是,这给了灾区人民心理上莫大的帮助与鼓励,让他们重新有了信心。红十字事业就是起到一个这样的作用,救济困苦人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我们红十字青少年,虽然我们力量很薄弱,但是只要有一份

爱心,我们就能用这份爱来帮助别人,宣传红十字知识,为更多的人带来欢乐。

首都红十字事业如何满足世界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北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到红十字事业当中。例如说,义务献血,帮助贫困的人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无私的爱。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最简单的,做一些回收的工作,例如,利乐回收——在我们学校的根与芽社团,就有一个利乐回收小组,他们每天坚持回收利乐包装袋,尽管那有些脏,而且很累,但却坚持不懈。还有就是献血,但前提是必须是18-55岁的人。无偿献血,既不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也能为他人献出爱心,这就是红十字精神。

目前,就在我身边的人而言,红十字事业可能显得好像有些远,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事情还轮不到他们来做。但其实,红十字事业是人人都应该参与的,不管是青年人,老年人,我们都有义务去帮助别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7.红十字运动起源 篇七

一、自觉担负领导责任, 重建战后世界信息自由

20世纪上半叶, 尤其是受两次世界大战特殊局势影响, 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新闻出版的控制, 这种情形对信息在国家之间的自由流通十分不利。二战临近结束时, 新闻界普遍担心政府会 (在战后) 延续此类措施, 从而损害媒体长期以来享有的独立地位和表达自由。因此, 有必要在战后的和平条约中, 为全世界确立出版自由的原则, 以一个不受政府干扰的、自由发表和传送信息的新闻界来促进人们的相互了解, 避免未来的战争。

1943年4月, 美联社总经理肯特·库珀在纽约市的沃尔多夫——阿丝托利亚舞厅向全美上千名新闻记者发出号召, 鼓励他们投身于为全世界的人民争取真正的出版自由权利的运动中去。同年夏天, 美国报业主编协会主席、堪萨斯市《星报》主编罗伊·罗伯特宣布, 本协会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运动的领导责任。

罗伯特的表态得到了积极响应。在协会的《新闻简报》上, 成员们纷纷表态:路易斯维尔市《信使报》主编詹姆斯·S·波普声称, “既然这场战争的首要目的之一是出版自由——也即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自由地交换新闻和评论, 我实在不能理解有人反对由本协会来领导这场运动”;宾厄姆顿市《新闻报》主编弗雷德·W·斯坦则表示, “我们会全力支持。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享有出版自由的话, 会对避免未来的战争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样能促进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

为了更好地协调行动, 美国报业主编协会在1946年成立了三人世界信息自由委员会, 负责相关工作。而且协会还积极游说国会, 争取立法部门的支持。1944年, 新一任美国报业主编协会主席、《芝加哥每日新闻》发行人约翰·S·奈特致信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信中声称, “我们坚信, 出版自由对于维护民主制度至关重要。必须保证所有的报纸和新闻机构代表——无论其来自本土还是来自国外——能够平等地获取信息。只有信息自由流通, 才能避免战争, 赢得长久和平。”因此, 在战后重建世界的国际协定中, 理应包括确保出版和获取信息自由的条款。

奈特的游说没有落空。1944年9月21日, 国会两院通过联合决议, 支持传播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新闻收集和通过任何方式不受来源、传播手段和经费等因素的阻碍平等地交流新闻的权利。而且应该以国际条约的形式保护这种权利不受侵犯和限制。罗斯福总统也表示, 将采取积极行动响应新闻界的号召。后来, 联合国的决议和《世界人权宣言》中果然包含了相关内容。1949年, 美国报业主编协会资助的国际新闻协会成立, 国际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

二、组建专门委员会, 推进信息加密政策改革

然而与此同时, 美国的政府机密和信息管制却达到了空前的强度。杜鲁门执政后相继签署系列总统行政命令, 将以往只在战时应用于国防机构的信息政策延伸到所有联邦行政机构, 建立“绝密、机密、秘密和限于内部传阅”四级加密体系, 垄断了国防和外交情报。结果, “比起安全加密法规的内容, 它的管理方式危害更大。那些手握加密大权的人民总是怀着强烈的过度保密的动机。一旦掌权, 官员们很快发现, 要想不遭到批评, 最好的办法不是避免使用加密权, 而是尽可能地在文件上加盖‘机密’大印。”行政官员任意处置政府信息, 真假参半的泄密情报和谣言充斥媒体, 公众深受其害。[3]

这种情形自然引起了美国报业主编协会的强烈关注。下设的信息自由委员会成立后, 首任主席是《芝加哥每日新闻》主编巴兹尔·L·沃尔特斯。在他的带领下, 委员会自40年代末起逐渐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国内的“新闻和信息自由”问题。正如沃斯特所言, “本委员会在国内和国际领域的职责同样重要。……作为新闻界人士, 我们有责任充当美国公众的眼睛, 并保证所有人民公仆行为的永久公开。”

1950年, 詹姆斯·波普接替沃尔特斯出任信息自由委员会主席, 该机构逐渐成了媒体抗争信息压制和争取出版自由的大本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 波普委员会发现, “尚未公开的最大的当代新闻, 莫过于政府官员对新闻信息的控制和特权。流行于华盛顿的指导方针是, 允许任何信息在未经审查或加工之前泄露出去都非明智之举”。推进信息加密政策改革、废除第10290号行政命令已成为当务之急, 波普委员会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联邦层面, 委员会对命令条文的模糊和宽泛提出了质疑, 并希望获得利用司法部、农业部、失业救济署、商务部等机构的文件来撰写新闻报道的机会和权利。[4]

在其感召下, 越来越多的新闻界人士加入了抗议政府新闻和信息管制政策的行列。1951年9月30日, 西北大学新闻学院和全美报业协会发起召开了名为“政府侵犯信息自由”的讨论会, 参会者包括42位来自美国各大报纸、广播电台以及杂志的主编和管理人员, 其后发表的宣言指出, “目前, 政府官员们开始秘密处理公务, 或者加上‘军事机密’的标签来隐藏与国家安全无关的公共记录和新闻。通过这种方式, 政府能成功地限制人民的知情权, 并强迫报纸完全服从自己的命令。……可见, 除非能从公职人员那里自由获取有关政府的所有真实情报, 否则美国人民的信息自由乃至其他的民主权利都将陷入巨大的危机。”新闻界应通过“不懈地发掘、报道和公布重要新闻, 客观并鲜明地解释这些新闻的含义”来担负起捍卫人民自由的伟大职责。[5]

1952年4月23日, 正在华盛顿举行第66届年会的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通过决议, 谴责政府部门愈演愈烈的信息“审查”趋势, 第10290号行政命令更是成为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开幕式上, 协会主席、《克利夫兰新闻》发行人查尔斯·F·麦卡希尔提醒人们, 上述行政命令“在美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民用信息审查制度, 是对出版自由的致命打击。结果, “美国民主在某种程度上正面临着危机。如果人民什么都不了解, 他们又如何能够合理地操作所谓的民有、民治和民享政府?唤醒公众警惕这种‘民用’信息审查制度的巨大危害, 已经成为了新闻界目前最迫切的任务。”[6]

这一提议得到了全国主编协会、弗吉尼亚报业协会和美联社编辑主任协会等其他专业新闻团体的积极回应。他们纷纷成立了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信息自由委员会, 并表示一旦总统大选结束, 就将把游说新政府废除第10290号行政命令作为工作的重点。

11月12日, 美联社编辑主任协会在波士顿召开年会。开幕式上, 信息自由委员会主席拉塞尔·威金斯向协会全体成员汇报了委员会的工作进程。威金斯指出, 在争取信息自由的战斗中, 协会和其他新闻界成员都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针对第10290号行政命令的战斗也是如此。而且, 这场战斗绝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取得完全胜利。协会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人民的知情权受到挫折和挑战, 战场就会出现, 战斗就应打响。

艾森豪威尔上任后, 媒体开始持续施压。1953年4月16日, 美国报业主编协会在华盛顿召开年会。在闭幕式上, 波普代表信息自由委员会对过去一年抗争政府新闻审查取得的胜利和遭遇的挫折进行了总结, 并再次要求新政府行动起来, 修改或废除第10290号行政命令。会后, 威金斯接替波普担任美国报业编辑协会的信息自由委员会主席, 继续领导斗争。最终, 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1月6日签署第10501号行政命令, 规定撤销部分加密等级, 削减握有加密权的政府机构, 信息加密政策的改革暂时告一段落。[5]

三、利用霍纳曼事件, 推动立法程序

在关注信息加密政策的同时, 新闻界发现, 政府封锁消息和实行“新闻审查”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了。一方面, 行政机构纷纷增设专门的公关部门召集新闻发布会, 阻隔行政长官与媒体正面交锋;另一方面, 艾森豪威尔在废除“限于内部传阅”加密等级后, 却于1954年11月在商务部下成立战略情报处, 协同工商界一起“防止某些未加密的战略情报流入外国势力的手中”。最终, 战略情报处和新闻界在1955年发生了激烈冲突, 这就是所谓的“霍纳曼事件”。

事件的起因, 是战略情报处长官R·卡尔·霍纳曼在1月2日给新闻界行业报纸《主编与发行人》的一封信。在信中, 霍纳曼声称, 根据可靠情报, 在发表的报刊文章中, 经常包含着有关国防技术最新进展的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被敌对势力获得, 并据此对付美国的科学研究, 应该限制这部分信息的公开。因此, 霍纳曼要求报刊编辑在编发文章时应该权衡利弊, 展开自愿性的新闻审查。尽量撤下那些可能被敌对势力利用的、“未曾加密, 公布又可能对美国国防造成威胁的”专业性极强的技术信息, 以确保一部分的“战略性情报”的安全。

信件公布后, 在新闻界引来颇多非议。美国报业主编协会信息自由委员会率先发难:由于没有人明确界定“战略性情报”的范围, 政府官员极有可能以此为借口, 拒绝公开很多并未加密的、人民有权利知道的公共信息。而且, 战略情报处的成立并没有经过任何国会法令的批准。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恐惧的时代, 它完全有可能限制所有在其‘规定’中列举的信息的公开。更何况, 战略情报处的行为并不像宣传得那样冠冕堂皇。只要和它有密切的关系, 某些报纸就能得到不少其他记者根本无缘接触的敏感信息, 并在自己的刊物上公布。所谓的自愿性审查根本就难以实现, 政府部门实质上掌握了新闻审查的权力。刻意的隐瞒, 再加上有选择的泄露, 是对报纸出版自由和人民知情权利的严重亵渎和伤害!委员会主席威金斯质问道, “我们都知道宪法对事先约束的禁止不仅让报纸获益, 更是为了满足人民对信息的需求。然而, 宪法[只明确]禁止国会立法限制出版自由。但当行政机构实施事先约束时,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7]

对于威金斯委员会的表态, 霍纳曼并不以为然。在2月15日写给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报告中, 霍纳曼甚至认定, 新闻界的激烈反应不过是威金斯及其领导的委员会发起的一场“阴谋”:“很显然, 在这伙人眼里, 任何形式要求报业主编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保护美国战略利益的政府建议都不啻是一种‘新闻审查’”。5月, 霍纳曼被任命为公共事务助理国防部长, 专门负责审查国防部即将公布的信息。随即, 霍纳曼向所有的军队指挥官印发了一份“战略性情报衡量标准”。标准规定, 如果即将提供给媒体的新闻稿中包含有“危及国家安全和对国防部没有用”的内容, 必须马上删除。[8]

霍纳曼在五角大楼推行的信息政策震惊了美国社会。4月20日, 在向美国报业主编协会理事会递交的年度活动报告中, 威金斯委员会指出, 国防部的行动已经抹杀了公众无权获得的机密信息和从未加密过或已经正式解密的技术性资料之间的差别。媒体、人民和政府官员都非常迷惑, 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哪些技术性信息可以公布。而且, 如果严格执行国防部的标准, 即禁止公开所有可能有助于敌人的信息的话, 恐怕连一般的地图都得销毁。这样, 公众将无法继续他们的正常生活, 更不用奢谈获得有关其政府活动的真实信息, 从而履行其判断政府是否合格的公共职责了。[9]

威金斯委员会的报告得到了各大媒体和专业团体的支持。《时代周刊》发表社论说, 自从威尔逊部长宣布自五角大楼发出的新闻必须是“积极的和富于建设性的”以来, 新闻界就陷入了焦虑之中。他们非常担心, 政府官员会以“不具有建设性意义”为借口拒绝公开某些暴露他们错误和失职行为的消息。[10]在10月举行的全国报纸活动周上, 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主席、《费城公报》副总裁理查德·W·斯洛克姆抨击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新闻的压制, 号召公众行动起来, 为实现自己的知情权而奋斗。[5]

霍纳曼事件更引发了美国社会对政府信息政策的强烈关注。1955年8月28日,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宣布, 将委托《纽约时报》驻外记者阿伦·雷蒙特对联邦政府的新闻政策展开全面调查。11月3日, 雷蒙特递交了报告。报告认为, 自杜鲁门政府以来, 日益发展的行政机密已经严重到了“阻碍媒体和国会履行监督其职责, 并进而威胁公众民权”的程度。“六年间, 应对不同的新闻审查, 美国报业主编协会信息自由委员会已经向许多联邦行政机构提出了抗议, 并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新闻故事。通过这种方式, 积累了有关这一问题的大量资料。而且, 其领导人还发表了不少博学多识的公共讲演, 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注意。”然而, 新闻界的力量毕竟稍显单薄, “到目前为止, 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形势表明, 只有国会采取行动, 才能根本扭转局势。

雷蒙特的建议反映了公众的普遍呼声, 也跟新闻界的想法不谋而合。以此为契机, 威金斯在广播电视新闻部主任协会的年会上发表讲话, 吁请国会就政府的新闻政策问题举行听证会, 以促进更大意义上的信息自由。最终, “……美国报业主编协会信息自由委员会最大的成就, 就是成功地引起了国会的注意”。众院政府工作委员会在6月9日成立专门的小组委员会, 调查政府的信息压制政策, 知情权运动进入了立法阶段。

8.十字路口的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 篇八

至少有5家公司展出了自己的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其中既有像Jawbone UP这种已经闻名业界的领军产品,亦有国内公司的“山寨货”。

2009年,Fitbit横空出世,将互联网与传统计步器结合,从而开启了运动健身类穿戴设备的时代。随后两年,在Jawbone UP和耐克fuelband的推波助澜之下,这一市场在美国被迅速引爆,受到业界和投资机构的追捧。

8月,Fitbit刚刚完成了4300万美元的D轮融资,表面上,整个行业似乎是一片欣欣向荣,但在国内,情况其实远不像国外那般乐观。国内的情况是VC看得多,但真正下手的却没有,几家知名投资机构对于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的态度相当谨慎。究其原因,就在于当下的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市场其实还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还有必要去做一支运动健康腕带吗?

8月中旬,苹果从耐克挖来了fuelband的产品顾问Jay Blahnik。很明显,这一举措是为了仍在开发之中的iWatch招兵买马。而选择Jay的意图也不难推测,那就是在将来的iWatch上,运动健康模块一定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iWatch究竟何时才会上市,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目前已经问世的几款智能手表中,如映趣科技8月发布的inWatch以及果壳电子6月底发布的Geak Watch上,无一例外将运动健康作为了产品的重要卖点。其中,Geak Watch除了具备目前主流运动健康腕带们所具备的功能之外,还能够监测用户的心率;而在映趣针对老年人打造的inWatch版本里,同样引入了这一功能。眼下备受瞩目的Pebble智能手表的商务合作部门负责人Asad也明确向《商业价值》表示,9月中旬Pebble会全面升级,并且开放新的API,届时Pebble完全能够替代目前的fuelband和Jawbone UP之类的产品。

智能手表们对运动健康功能的重视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运动健康腕带们将来真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从技术上讲,运动腕带的核心部件无非是三轴重力加速度感应器,在智能手表上同样可以集成。

虽然在一些人看来价格因素会使这两类产品均能找到各自的生存空间,但事实上,售价150美元的Pebble与Fuelband的价格是一样的,与Jawbone IP和Fitbit也基本处于同一个价格区间,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没有理由不选择功能更加完备的智能手表。

回顾这一轮运动健康穿戴设备兴起的源头,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2007年Fitbit成立时苹果的iPhone才刚刚发布,智能手机还是个前途未卜的产品。如果iPhone能够提早发布一年,今天的Fitbit可能就会成为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之所以Fitbit要自己来做一款硬件产品,背后的原因在于硬件环境还不成熟,它不得不自己动手搭建这样一套硬件平台,以便将传统的计步器与互联网打通。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在过去5年时间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运动健身类的移动应用。最近几个月,iOS平台上的计步应用Moves就颇受欢迎。

仅仅从功能上看,目前运动健身腕带的功能在智能手机上全部能够实现,两者最大的差别体现在便携性上,不断增加的屏幕尺寸让带着手机进行运动变得愈发困难。不过,智能手表的兴起将会解决这一问题。

这一轮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的浪潮是由互联网公司所最先引领的,但对硬件的制造以及供应链的管理,这些公司并不擅长。“互联网创业者往往希望产品能够在3个月内上线,一年后拿到风投。但是在硬件行业里,要完成一个成熟的产品基本上需要3年的时间。”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表示。

以Fitbit为例,虽然公司成立于2007年,但是第一代的fitbit计步器的推出则是在两年之后。咕咚网CEO申波也向《商业价值》表示,眼下咕咚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尽早正式发售咕咚手环。早在今年5月,咕咚就对外公布了自己的智能手环产品,但是发布之后却迟迟未能市售,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就是卡在了生产环节。

与其费尽心力去在硬件上死磕,或许专心软件服务才是未来更加明智的选择。为inWatch提供运动健康模块解决方案的是一家由前谷歌员工刘超领导的创业团队,他们的两款产品是iOS平台的运动健身应用分子运动以及乐动力。inWatch与乐动力的合作其实能够带给业界一些启示,“软硬结合”并不意味着一家公司必须通吃软件和硬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果有适合的基础硬件环境,那么并不是一定要做自己的硬件设备。“硬件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模式,但是每个团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乐动力创始人刘超告诉《商业价值》,“我们觉得在这套模式里,数据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数据和互联网的服务。”

软肋:数据服务

来自智能手表的挑战还不是目前运动腕带们最需要担心的,因为它们正面临着更加现实的隐忧——大批用户在使用运动健康腕带一两个月后就会选择放弃,在最早尝试这类产品的互联网圈子里,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在最初的新鲜感消退后,这些运动穿戴设备们便被束之高阁。

运动健康腕带的专业特征以及价格门槛,决定了使用它们的用户与使用手机上健身应用的用户不同,前者有着更为明确的使用诉求以及对产品效果的心理预期,对于这些用户来说,使用这类产品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身体的健康,具体来说,这种健康可能是体重的减轻,或者维持一个合理的血压水平等等。

nlc202309061912

量化用户的运动本身并不能帮助用户实现追求的目标,想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找到一条可行的方式来利用硬件设备采集到的用户数据。然而眼下,几乎所有公司对于用户运动数据的应用仅仅局限在好友间的分享与PK,但这其实并不是用户最想要的东西。这种产品服务与用户实际需求间的偏差造成了很少有用户能够持续使用下去。“这些数据应该要找到用户的切身之痛。”刘超说。

不过究竟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无论是刘超还是整个业界其实也还没有答案。

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7月底,Jawbone任命了公司首位负责数据挖掘的副总裁Monica Rogati,加盟Jawbone之前,Monica是LinkedIn的高级数据科学家。Jawbone CEO Hosain Rahman在接受科技博客TechCrunch采访时表示,Jawbone希望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数据服务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从产品功能上看,未来的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一定会加入更多的传感器,从而采集更多的身体指标数据。眼下,除了已经普遍被业界接受的运动健康腕带,一些新产品也正在迅速涌现,比如便携的穿戴式血压检测设备等,上市公司九安医疗以及创业团队康诺云、康康血压等都在发力这类产品。

当更多用户身体健康的数据被采集之后,出于隐私的考虑,社交分享就会变得不合时宜,想要让这些数据真正对用户产生价值,那就一定要与医疗机构进行对接。理想状况是,当用户身体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提醒用户就医,而医生也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作为治疗的参考。表面上看,这样的逻辑似乎是成立的,但其实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山海树科技的一位产品经理私下告诉记者,从他们的实际感受来看,医院方面对这类设备的兴趣十分有限。山海树科技的主要业务就是为健康医疗机构提供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向这些机构推荐便携式的健康设备。这位产品经理解释说,运动健康腕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用户保持健康,而站在医院的角度,只有身体健康出现状况的病人才能对其产生价值,双方的根本利益诉求其实是对立的,因此,双方的合作是否能够真正展开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眼下,一个正在探索中的方向是用游戏化的方式来解决用户黏性的问题。

来自上海的创业团队电子新我就在尝试这样的方式。他们的“计步胶囊”引入了角色扮演以及养成类游戏的设计理念,比如佩戴它们的“计步胶囊”后就会在用户界面上生成一个对应的人物角色,这个虚拟角色拥有一个显示生命值的血槽,当用户久坐不动时,生命值就会下降,需要通过起身运动才能够“补血”;而且除了可以养成自己,还可以养成亲朋好友,这样通过社交拉动游戏的活跃度。

另外一家尝试游戏化思路的是深圳的麦开网,它们的游戏方案放弃了自己的硬件产品,而是一款叫做“趣跑”的独立手机应用。与一般的轨迹追踪类跑步应用不同的是,它融入了寻宝游戏的思路,使得单调乏味的积分兑奖模式变得有趣起来。趣跑的基本玩法是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随机生成一些虚拟道具,用户跑到周围指定的地点,就可以获得特定的虚拟道具。利用这些道具可以敲碎坚冰,得到其中的“宝藏”。

“游戏化是否真能够让这类产品焕然一新、上一个台阶,我其实持保留态度。”刘超说,“它会有它的用处,但它不会是一个质的变化。”

虽然这些游戏化的尝试依旧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健康需求,但是相对于眼下千篇一律的PK排行榜,游戏化的思路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商业化的可能性

整个行业还在起步阶段,现在谈商业还为时过早,但这并不是说运动健康穿戴设备的公司就要一直“烧钱”玩下去,如果无法在市场培育期也能获取一定的收入养活自己,那么很有可能坚持不到“胜利”的一天。

眼下,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的公司主要还是依靠销售硬件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咕咚网为例,申波透露,咕咚今年的营收预计会在2000万到3000万的规模,其中7成以上来自于硬件产品的销售,除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零售,咕咚其实还承揽许多针对企业以及海外客户的订单。

不过,在硬件之外,用户数据才是真正的金矿。虽然眼下的用户数据在专业的医疗机构眼中“一文不值”,但是对于运动品牌来说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运动健身应用可以记录下用户的运动时间、频率以及地点信息,这些数据无论是从产品设计还是营销的角度其实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当然,这绝不是说要用低劣的手段贩卖用户的信息,而是说双方可以在产品层面进行整合,找到一个既能为用户提供服务又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

其实,耐克和阿迪达斯都已经建立起了自己数字运动平台,尤其是耐克的数字平台Nike+的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耐克已经在根据用户的跑步距离开始向他们适时推荐跑步鞋产品。相比之下,本土品牌在这方面还是白纸一张。如何说服运动品牌们认识到互联网的真正价值,这其实才是行业最值得思考的。

除了与运动品牌的合作,另外一个可行的方向是与保险机构联手。平时具有良好健身习惯的用户,保险的费率也会相应降低,在国外已经有这样的案例。申波也告诉《商业价值》,已经有国内的保险公司与咕咚达成协议,准备采购他们的产品。

对于所有的从业者来说,眼下最需要的是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即便是Fitbit和Jawbone也还没有真正从商业意义上证明自己的成功,运动健康类穿戴设备在国内更是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想要成就一门大生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四月份大型活动方案下一篇:《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郭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