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公开课(共15篇)
1.初二作文公开课 篇一
初二思品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王仕央
班级:初二
(五)班
(多煤体教室)课题:《隐私和隐私权》(第五课
第一框)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能力目标:阅读教材,理解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同学和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其具体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等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意义,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错误观念。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对照故事,联系现实
活动内容:故事描述——见屏幕。设问:①、你会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②、个人私生活秘密就是隐私吗?③、什么是隐私?④、你知道公民的哪些生活内容属于个人隐私呢
?
设计意图:在感受故事、增长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有趣味。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资源来充实课堂教学。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隐私的理解,学会正确认识生活中什么是隐私。
教师行为:教师可先抛出①、②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对某些具体行为进行辨别分析;然后问题③、④让学生走近生活、思考生活,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什么是隐私。
2.畅所欲言——“隐私就是丑事吗?”
活动内容:故事描述——见屏幕。设问:①“隐私就是丑事吗?”②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样处理这一议论?
设计意图: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认同和提高辨别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活动,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对隐私应有一种态度。并找到一些正确对待隐私的思想。
教师行为:故事描述,引导分析,正确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隐私意识和态度。
3.各抒己见——“600明星电话曝光” 活动内容:故事描述—— 见屏幕。设问:①该黑客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了明星的什么权利?②什么是隐私权?
设计意图:连接社会热点,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谈,在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认识、了解隐私权,并体会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教师行为:教师首先通过案例故事引导学生认识隐私权;然后可以让学生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思考,自己尝试界定。最后再重点点明隐私权的内涵,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4.你说我说——“要不要开门”
活动内容:故事描述—— 见屏幕。设问:①你认为小隐爸爸要不要开门?说一说你的理由!②与同学交流你所知道的隐私权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通过情景故事的讨论,了解涉及侵犯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引出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并点明我国宪法和刑法对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表述。
教师行为:描述故事,引导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公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的具体内容;出示相关法律,明确我国宪法和刑法对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具体规定。5.课堂辩论——“是爱?是侵权?”
活动内容:生活中常常有老师或者父母拆开未成年学生、子女的信件,他们强调这是因为他们有教育、保护我们的责任。你是如何看的呢?
设计意图:生活中教师、父母处于各种目的而拆看未成年学生、子女的信件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作为未成年学生一方面心理很不愿意、甚至愤愤不平,但另一方面又迫于学校、家长的威力而陷于无奈,所以通过开展课堂辩论来引导学生明确两难选择中应如何更理性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并解决,懂得用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师行为:呈现生活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引导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并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6.教师赠言-----学生感悟
活动内容: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和隐私权,我们要树立隐私意识,对于他人的隐私,我们应该自觉地尊重,不公开、不披露、不去探寻他人的隐私;对于自己的隐私,我们应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总结反馈,让学生用精练的语句来表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事实不仅是对本节课课堂教学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深化理解。
教师行为:老师可以用赠言的方式做一个课堂小结。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隐私及隐私权的感悟。
2.初二作文公开课 篇二
一、选课——方向已定, 思路过关
作文教学虽说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但因在职教教育教学中, 语文本是公共课, 课时少, 加上学生基础差, 教学时间长, 见效慢等特点, 写作教学地位尴尬, 始终处于被弱化的边缘。所以这次市级公开课鼓励作文教学展示, 也是呼吁全市老师重视作文教学, 寻求突破创新。
申报课题时, 我在想, 要叫学生写什么?翻开中专教材第三册, 即将开幕的第三单元《生命的芦笛》, 《记念刘和珍君》、《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亡人逸事》、《把栏杆拍遍》和《北大三老》, 这些都是记事写人的散文, 如果教教学生如何写人, 不也是针对第三单元的提前预习, 为日后课文的教学打下基础嘛?由此课题定位于人物描写。
二、第一稿——全盘皆否, 脱离学生
方向一定, 翻课文, 找资料, 洋洋洒洒, 原始稿两天搞定。第一稿, 各类花招, 无所不用。教学目标定为掌握人物描写七种方法, 且每种方法都能在《亡人逸事》中勾画相对应的段落语句。具体教学流程为, 亡人逸事课文导入, 通过猜关羽、猜鲁迅和猜同学的游戏环节介绍肖像描写并课文勾画, 介绍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理论知识并课文勾画, 通过模拟二单元口语交际新生接待的小型情景剧活跃课堂氛围, 并以此为练笔素材, 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描写演员。最后再次介绍侧面、细节描写的理论知识并勾画课文, 以自编的人物描写方法小口诀为结语。当初想着, 又有游戏又有表演还与课文挂钩, 不是亮点嘛?拿到孙主任那里一看, 全盘否定。她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公开课并不是个人表演秀, 如果你的学生一无所获, 你上的就是烂课。于是我拷问自己, 短短四十分钟, 怎么可能让学生掌握那么多方法呢?不如只选取一个方法, 讲深讲透, 因而有了第二稿。
三、第二、三稿——取其一招, 浓墨重彩
第二稿以让学生回忆三单元目录课文为导入, 引出何谓人物描写。猜关羽猜鲁迅后, 展示学生肖像描写的片段作文, 后在罗贯中描写关羽外貌的文字与阿累描写鲁迅外貌的文字比对中总结出肖像描写四大招。最后修改作文片段,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一稿请教了吴路平老师, 她指出, 思路过关了, 但是课堂太平没有出彩点, 所以提出一人也可写出千面的亮点, 特地向我推荐了唐弢的《琐忆》和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鲁迅的肖像描写。还指出其中一招注意顺序过于抽象, 不如让学生排个序, 得以直观理解。
修改过后的第三稿成了我的第一次试讲课, 教学内容得到了认可, 但是教学设计还得修改。作文课肯定还是要以写作评讲为主, 只是修改作文无法体现作文课的特点, 所以前面的理论讲解必须压制为二十五分钟, 最后留有十五分钟给予写与评。当时组长秦老师和吴老师除了给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后还讲了重要的八个字:删繁就简, 理清线索。
四、第四、五稿——精心布局, 环环相扣
第二次试讲第四稿却失败了, 除却PPT不规范这个因素外, 现在想来最大的原因还是我并未真正理解“删繁就简, 理清线索”这八个字的真谛。教学环节应该是编织的过程, 不仅要求一环套一环, 环环相扣, 更要求具体教学目标为经度, 教学环节为纬度, 有隐有现, 有深有浅。而我的第四稿只是教学环节做了减法, 根本没有排列布局, 我只是做了形式上的调整, 本质上线索依然混乱。还是孙主任给我开了小灶, 她说, 你设计的每个教学流程是不是和你的大目标相关, 很有用的就留下, 又点用的或根本没用的全部都不要, 你的教学语言亦是如此。我们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只有学生最需要的才是我们要讲的。临下班前, 同办公室的汪园园老师给我出了个好点子, 不如你把学生无特征肖像描写的片段作文作为导入吧, 既可省一个教学环节又能引出如何写人。灵光大现, 我着手于教学环节的重新整合, 去粗取精, 果然使得整个理论知识的介绍大放异彩, 第五稿和第三次试讲差强人意。
五、课成——设计提问, 水到渠成
这次试讲借用了我师父张琳老师的班, 课后她指导我, 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顺其自然, 讲究水到渠成, 如果在注意顺序这个环节上先加上错位的原文呈现, 再接上排序的环节就不会那么突兀了。当然这次试讲的不足之处还是在于最后的评讲阶段, 点评不到位, 和学生互动少。第六稿又再次做了教学环节的微调, 为增加互动, 不仅特添了让学生起立坐下以区分特征与典型特征的环节, 还增加了学生自评环节, 把前半段的理论介绍更是精压为二十分钟, 留有充足的时间写评。这一稿大体可定, 但还有一难关尚未攻克, 即不太简洁的教学语言。感谢张老师帮我一句句推敲、指正, 她让我认识到我之所以语言啰嗦, 归根结底还是提问不到位。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又需要你再用话去解释去引导, 凭借着张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她能预判出学生会怎样回答, 所以每个提问都是精心设计, 如果是学生实在无法回答的问题, 就需要老师自己承上启下地解说。
由此看来, 不仅仅教学环节需要编织, 教学语言也需要编织, 可以织成一张网, 最后一拉, 大功告成。
摘要:编织, 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 把细长之物纵横交错, 钩链而成。这种技法亦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这也是我磨课过程最大的体悟。本文主要介绍了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运用合理的教学语言来编织一堂有质量的公开课。
3.初二作文公开课 篇三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二)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三)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
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
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
1、给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担者(hè)
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应(wú)一厝朔东(cuò)(shuò)
始龀(chèn)
无穷匮也(kuì)
雍南(yōng)
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辨析多义词:
(1)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有子存焉(呢)
(2)而 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惧其不已(他,指愚公)
4、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1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板书)
2愚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那个“遗男”多大了?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将近九十岁。(“且”,将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头。)
遗男——“始龀”,七八岁。(“始龀”,刚刚换牙,七八岁的光景。)
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益处?
提示: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益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阴”: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阳”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总共几个人?
提示:参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遗男;总共五个人。
5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面积大,高度高,可见土石工程之艰巨。
(2)愚公“年且九十”,遗男“始龀”,“荷担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总共还只有五个人,就移山这项巨大的工程而言,劳动力极弱,可见要完成任务极其艰巨。
(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叩”“垦”“箕畚”,可见劳动工具落后,完成任务谈何容易。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见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劳动何其艰辛。„„
(学生只要能结合文本的解读,体会到移山的艰巨,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无须拘泥于上述提示。)
6在如此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由此可见他们各自持怎样的态度呢?
提示:(板书加点的字)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献疑”——关心、担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轻视、嘲笑。
(3)(子孙)“杂然相许”;(遗男)“跳往助之”——支持、参与。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态度似乎也很接近,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结合“献”与“笑”,“君”与“汝”,“如„„何”与“其如„„何”等字词及句式的比较,来实现教学目的。)
7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样驳斥智叟的呢?(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这段话念起来让人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顶真”的修辞作用)这段话,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增强了语言的力量,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9小组讨论: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畏惧困难,怀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获利,从而断定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10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板书加点字上的引号)
11追问: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提示:作者在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12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说,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提示:“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可见愚公移山的决心行动,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诚”——表明愚公的精神连天神都感动了。所以,故事以神话结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时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六)延伸拓展
讨论思考: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明显偏频的观点,教师应该引发学生相互评点或辩论。)
(七)布置作业
4.作文公开课教案 篇四
授课人: 周 茂 玉
授课班级:高二(6)班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25日
议论文写作公开课教案
县二中 周茂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教会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基本方法,包括审题、论点的提出、文章的结构、论据选择和分析以及论证方法使用等。2.过程与方法
用学生习作进行例文分析并做写作指导。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习作分析,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作文审题指导; 论据的分析;
论证方法的使用。
四、教学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典型;论证充分。②得分秘籍
写好字、拟好题、开好头、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结好尾、语言形象畅达。
二)材料议论文的写作要领(板)①审题-确定论点和分论点
②列提纲-定结构和段落(选择论据-确定论证方法)③写开头
④抓中间段首尾句 ⑤重末段
三)议论文写作练习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议论文
四)学生习作评改(见投影)问题分析 ①审题方面:到底是写“挤”还是写“奋斗”。
②文章构思方面:论证虽有层次,引论、本论、结论很清楚,但分论点不清,总体上是两点:人要挤才能成功;国家崛起也要靠自己的力量。但自信是挤,希望是挤,成功和乐观并列于一起,又无法理解。
③论点方面:观点模糊不明确。分论点很散,对中心论点没有指向,彼此之间也没有内在逻辑关系。
④论据选择和论证分析方面:论证上很好的使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但论据选择不够典型,分析论据层次不清,过渡和得出结论都有些突兀。如海伦例等。
⑤首段末段及首句末句方面:开头和结尾比较注意方法,开头用排比引出中心论点,结尾能照应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首句末句基本没有过渡。五)写作方法指导:
(一)审题:
要求:审材料文字,逐字逐句审。本次作文题目为“挤”,题目中有个方向性很强的提示语,需要我们仔细审读,初读下来共四层意思: ①交代了今天的“挤”,本质上不是其他,只是“拥挤”;
②“挤”有它的积极意义—加强了人们在竞争时代的竞争意识,推动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
③“挤”也有它的消极意义—它让人感到不适,窒息、窘迫;
④90后不例外,你也包含在内,也该有话说,甚至就说说作为90后该怎样面对“挤”。
审题存在的问题:
①把“状态”紧抓不放,没有理解“行为”的内涵。
②只注重了拥挤的弊端,没有深层次思考“挤”的积极性。③文体不只是议论文,还有其他。
(二)确定论点和分论点
1.生活需要“挤”,有了“挤”就有了目标,有了“挤”就有了压力,有了“挤”就有了精神,有了“挤”就不敢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2.追名逐利“挤”小了人的精神空间,“挤”去了人的道德良知。“挤”也会遇灾难,有可怕的后果。
……
确立论点存在的问题:
1、不能作为观点。如: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这个字---“挤”;“挤”是当今社会的一个象征;挤是一种生活现象; „„
2、说“挤”需要什么或是什么,就通篇写什么了,丢了“挤”另开炉灶。
3、看不出那句话或那些话是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4、只写自己学习和升学的“挤”。
(三)文章构思
列提纲(列议论文提纲的方法)
(一)引论:用什么方法提出什么样的中心论点?(判断句表述中心论点。)
(二)本论:用三种方法(并列、递进、对照)之一,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理清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将各个分论点按一定顺序置于各段 之首,为每一个分论点找出论据,论据要兼顾事实道理、正面反面、古今中外。论证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结论:用什么方法作出什么样的结论?(注意点题、扣题)举例1(见投影)举例2(见投影)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①文章写作前没有列提纲。
②文章没有层次,思路不清,随想随写。③只有3-4个段落,每段都基本上差不多长。
(四)写好开头段要求 1.诠释内涵+过渡+论点
2.论点应具有针对性,表明自己对现象与问题的见解和认识,对论题的判断或推断。
3.分论点应指向中心论点。开头存在的问题:(学生自读文章开头)①句子很长很长,不简洁,甚至病句。②入题慢,不是三两句成段就引入本论。
③开头不精彩,没有使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也没有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等导入。④开头复制材料。
(五)写好中间段的方法(主要是论据使用和分析)
一)论据的选择: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真实,切合题旨。其次,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记住几个经典论据,要有时代的活水。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二)分析方法总结: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分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分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
可以概括为:起始层+展开层+终结层
1.起始层:提出本段的论题或论点,称为“段首中心句”。通常是很简洁的一句话,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写2-3句。2.展开层:围绕起始部分的中心或话题,提供一定的事例论据或事理论据,采用一定的展开方法或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对论据进行分析,对论点进行论证。事例可以是一个较具体的故事,也可以列举若干事实;事理可以是因果分析,也可以引用名言。展开一般有1-3个层次。
3.终结层:由展开部分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对起始部分论点或中心的重申与深化,但用语不能和上面雷同或重复。举例分析(见投影)
中间段存在的问题:(学生自读文章选段)①首句不是分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②中间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不清,分析说理没有层次。③末句不是小结性的语句。
(六)末段的写作 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举例分析(见前面例文)
末段存在的问题:(学生自读文章末段)①不能突出中心论点。
②草率收兵,不能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和完整。③甚至是画蛇添足。
④语言不干脆有力,不能做到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六、板书设计
①审题-确定论点分论点
②列提纲-定结构和段落(选择论据-使用论证方法)
③写开头
④抓中间段首尾句 ⑤重末段
七、布置作文练习:
一个有感情的人,常有被感动的时候。有时是心中产生了共鸣;有时是触动了尘封已久的记忆;有时是受到了心灵的震动;有时是得到了终生受益的启发。而让人们感动的,有时是因为一件事,有时是因为一个人,有时是一本书,或是一首歌,甚至是一句话。
请围绕“感动”这个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5.音乐公开课作文 篇五
星期二上午,音乐老师把我,李钟毓,高雅婷,屠傲林叫到音乐教室,说;‘明天公开课,你们要给全班同学以一个惊喜。’说完,拿了一些乐器给我们,进行了一节课的排练。还说要我们到学校就去找她。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昼夜难眠。
星期三早上终于来了!我叫爸爸早早的把我送到了学校。
校门终于开了,等的时间只有30分钟,但我却觉得过了60分钟。我把书包放进教室,然后跑进了音乐老师办公室,可惜,老师还没来。
我跑进教室,坐了10分钟,又去找音乐老师,老师终于来了。拿了乐器,就会教室帮没带书的同学借书了。
借完后,老师把我们叫到了食堂躲避,然后把班上的同学叫进了音乐教室。
老师开始上课了,我们的惊喜把同学们吓了一大跳。
6.一节“民主”的公开课 篇六
读着这段文字,我不禁想起了上学期的一堂公开课,课堂内容是“快乐跑”。在课堂上,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教学导稿”(小组长每人一份)引导、指导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合作体验、交流展示、总结。对此,学生们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而平时比较活跃、喜欢打断课堂节奏发表自己观点的王阳也表现得特别投入。
在“步频”和“步幅”两个教学环节的内容结束后,笔者利用课前划好的梯子形状方格场地,使用小垫子和沙包,组织学生进行“步频”和“步幅”的综合内容体验。“教学导稿”图示的提示如下:在8米长的方格(用于快频跑)前间隔放置4块小垫子(要求在男生练习中竖放、在女生练习中横放,距离要适中)用于跨越,在最远处的小垫子向前延伸若干米处放置沙包(建议:男生不少于5米,女生不少于4米),沙包为“胜利果实”,每人按顺序踏格子——跨垫子——取沙包返回,用时少的组获胜。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教学导稿”集体组织场地,在规定的时间内,都出色地完成了场地准备和练习准备,气氛非常活跃。通过一组体验练习,各组再次调整了垫子的间距和沙包的位置,然后在师生一起总结了步频和步幅合理结合的重要性后又顺利进行了一次比赛。当笔者正准备总结各小组的表现并进行下一个内容时,王阳举手了,“老师,对这个练习我有点想法!”当时,包括看课教师在内的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我知道王阳“爱说两句”。他很喜欢乒乓球,而且思想丰富、爱动脑筋,但在课堂上不分时机的发表看法是他的一个“特点”,打断教师教学是经常的事情。如果不让他说,他会搞点小动作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对此,在日常的课堂中,笔者比较注意他的举动,但更多的是制止他的发言。
此刻,所有人都在注意着他,包括周围看课的教师。让他发言,还是不让他发言,笔者当时的心理非常矛盾。在略微沉思之后,笔者又将目光集中在了王阳身上,此时,笔者看到王阳的脸上露出了渴望而自信的表情,于是,笔者对他也有了信心,并微笑着对他说:“同学们,欢迎王阳同学说说他的想法!”他立刻走到前面,兴致勃勃地说道:“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是踩着垫子跨过去的,而且非常不认真,但是,如果把小垫子看作‘水池’,同学们在跨越时踩到垫子,就判为掉进‘水池’里,然后,‘落水’的同学要站在垫子上不动并求救,小组立即派两位同学赶过去把其救回来(共同抬或背),被救的同学双脚要悬空、不能触地,三个人沿着方格爬‘梯子’返回,后面的同学再继续,‘胜利果实’沙包还属于小组,我感觉这样更有趣。”在他说的时候,所有的看课教师已经被吸引过来,所有人都以鼓掌和表扬肯定了他的想法。随后,大家对这个内容又进行了两次精彩的练习。由于这两次练习是教学设计之外的内容,笔者针对性地及时做了调整,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7.公开课作文 篇七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上“品德与生活”的公开课,老师不是都老师而是苗老师,苗老师是教一年级的。一开始苗老师给我们猜了一个谜语,这个谜语对我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小学生作文大全
中间苗老师给我们讲了爱迪生、牛顿……的故事,我知道的不多。最后,让我们翻开品德书,自己想想自己哪里不方便,就自己发明东西,不过,现在先画或写,我是画,我画的是自动开关笔套。老师叫小朋友上去解释,就没叫到我,不过没关系。经过这一堂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8.一堂公开课作文 篇八
这是一堂作文课,课题是:《20年后的XXXX》。上课铃响了!先是奇特的“METRO”广告,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然后,我们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习作导航。老师让我们欣赏了一篇例文:《20年后的一天》。这篇例文想象奇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在这里,我知道了写想象作文一定要敢于想象,敢于创新,但又不能太离谱。说到这儿,我曾经看见过这样一篇习作,题目是:《20年后的旗杆》。他是这样写的:20年后的旗杆上,将会长出各种各样的鲜花、水果,和可口的面包……你是不是感到很可笑呢?是啊!旗杆本来就是升旗的地方,即使长出了鲜花、水果、面包,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老师让我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写一篇想象作文。我根据我前几天查阅的未来太空会有许多“垃圾”――飞船的残骸的资料,写了一段《20年后的太空垃圾清洁师》的开头,还得到了一个参加“优秀作文抽奖大活动”的标志呢!
9.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篇九
一、调整心态, 理清认识
我们清楚地知道, 教师怕上公开课, 是因为在上课教师的心里, 总认为听课者是来挑刺的, 如果被他们挑出些毛病, 便会“死”在他们手里。教师一旦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 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心神不定, 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要解决这个问题, 上课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主动把听课者看成是同行, 是来交流切磋的, 而不是来挑毛病的。必要时, 教师可以在上课时, 用眼神与听课者对视交流, 以获得他们的“暗中”支持。这样, 上课教师就能接受听课者, 在心理上获得对他们的亲近感, 不良心理因素也会大大消减。上公开课时, 教师一般很容易出现心理因素不稳定、难以进入状态的情况。如果教师能以学习、研究的心态来上课, 改变这种心境, 就比较容易进入上课状态。既然是学习, 就说明上课教师本身就存在不足, 有提高的必要。这样想, 也就不怕听课者对自己的课“说三道四”;既然是研究, 就不怕课堂上出现种种问题, 因为没有问题, 也就谈不上研究。如果教师把这些问题想通了, 那就不会在乎听课者“不客气”的评价, 教师只要想着怎么上课、怎样上好课, 这样就能逐渐进入状态, 非常有利于教学水平的发挥, 也很容易上出精彩的课。
二、认真准备, 注意选题
公开课一定要恰当选题, 课型不同, 选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同。公开课有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三种类型, 在选题时要从各种类型加以考虑。竞赛课目的明确, 即充分展示个人教学水平。竞赛课通常为异地课, 要面对陌生的学生、陌生的教学环境, 所以选题要符合当地学情, 对当地的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内容深度、教材版本, 以及学生以前学过什么和学习程度等信息作充分调研, 然后根据调研信息, 结合个人优势选择课题。示范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选题一般应注意几点:第一, 从内容上讲是教学中的重点、难度, 具有普遍性, 是广大教师普遍感到困惑、需要引领的问题;第二, 要体现出创新性、先进性和成熟性。通过示范课, 能真正反映出讲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策略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和独到之处, 有利于帮助其他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研究课重在“研究”二字,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选题范围比较广, 可以是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困惑, 也可以是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探索, 还可以是新理念的实施等。
三、全面思考, 构建框架
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学生, 同样的40分钟, 同样的教师, 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 课堂教学效果会大不相同。如在示范课“百分数的认识”中, 我首先让学生玩“丢乒乓球”的游戏, 让大家在玩中体验命中率;在学习百分率之后, 让学生不断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中学习认识百分数;最后, 让学生看成语说百分数, 玩石头剪子布算百分数, 读有关百分数名言掌握百分数。一节课下来, 学生意犹未尽, 我也很轻松。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才能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 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四、反复试讲, 不断修改
要想上好一堂公开课, 试讲是非常有必要的。试讲的目的, 是通过试讲发现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不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试讲, 试讲也并非越多越好, 我个人认为五遍即可。第一遍, 自己讲, 主要是熟悉教学环节和教案, 检查各个环节有没有大的纰漏, 主讲教师不必过于在乎教学的效果怎样。第二遍, 邀请两到三位教师旁听, 教师要努力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随后, 请这几位教师评课, 对于不同教师的意见, 要虚心听取, 没有必要进行多余的争辩, 对于相差很大的观点, 可以尝试接受并加予检验。经过第二遍的修改后, 第三遍可以邀请骨干教师及其学校领导参与听课, 这样做能使教师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去思考这堂课, 同时也可以检验原来修改的效果。此时, 主讲教师对于听课教师、领导评课的意见, 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问题不能解决, 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授课教师针对这些意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取舍。第四遍, 关门自己讲, 因为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成型, 可以有小的改动尝试, 建议不作大的改动, 同时仍要熟悉教学环节。第五遍, 邀请部分教师和领导再听一次, 主讲教师必须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相当于正式课的模拟, 并仔细检查各个环节还有什么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五、临场发挥, 升华课堂
首先, 克服紧张情绪。有的教师在讲课之前很紧张,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好了, 进课堂还紧张, 那就需要进教室之前自我调节一下, 通常可以进行深呼吸或是和学生交流一下,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以稳定自己紧张的情绪。其次, 要有课前调动。我讲公开课, 从来不去提前熟悉学生, 但是上课之前一定要有课前调动, 要找机会和学生套套近乎,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和学生做个小游戏、讲个笑话等, 这样可以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 在授课过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教师除了要有激情, 还要注重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运用, 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 就是临场高效发挥, 争取课堂的升华。
六、课后反思, 总结提升
新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 更是反思的实践者。”课后反思, 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拓展。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因为, 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情景设计”;二思“上课效果”;三思“教学策略”;四思“精彩片断”;五思“评价手段”;六思“疏漏之处”。因此, 一节课下来, 主讲教师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上课反应、课堂作业、回答问题、临场应变以及课堂操作等环节, 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 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的课要有经验积累, 效果差的课要找出原因, 并在教案上的“课后反思”栏内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总之, 写课后反思追求“短、平、快”, 定位要准确, 思考有深度。
10.作文讲评公开课流程 篇十
一、出示幻灯片
二、布置8个小组,先讨论几分钟,然后黑板1--4组写第一篇优缺点;5--8组写第二篇优缺点。并为两篇作文打分。下面同学讨论其它问题。
三、两分分差距大,必定第二篇存在明显缺陷,俗称硬伤。请同学指出。应该是卷面和字数。
四、字数不足给人的感觉是对应评分标准里的那一条。展示评分标准幻灯片。分析出内容不充实。
五、那怎么才能让文章变得充实?多加论据。论据包含什么?事实和理论。都缺名言。要加名言。再看例子数量。
六、第二篇竟然10个例子有详有博,正反对比。第一篇两个。那给第二篇提的修改建议是什么。加详例,练字,加名言。明确卷面和字数类的硬伤是丢分的极重要因素,要尽量避免。
七、第一篇只有两个例子,其实并不充实。怎么办。加例子,加博例,加正反对比的。但字数必定要超。怎么办?
八、压缩第二个例子。396字太长。压缩到150字以内。那压缩的依据是什么?中心思想。
九、那这篇作文的中心是什么?应该就是材料的中心。那材料的中心如何找呢?
十、抓关键句。请同学们说说各自找的关键句。最好整合出关键词,扇动翅膀,做好自己。然后整合出中心。也就是“爱拼才会赢”
十一、那就是要根据中心剪裁了。和中心无关的删掉。修改第二个例子。对应“扇动翅膀”和“做好自己”也就是拼搏和成功两个部分。请同学读读改的内容。
十二、改到这里是否就完美了?我们看看题目还能改得更好吗?好题目应该首先体现中心,其次形象生动。两个题目一结合就行了。或者“爱拼才会赢”也行。
十三、那开头段也非常重要。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开头呢?要扣题,材料作文就是要扣材料。也就是简单引用材料。在给第一篇压缩掉10个字。
十四、她的第一段其实只是概括引用了材料,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论点。如果再提论点,第一段就太长,怎么办?那就第二段提论点。
十五、讨论第二段论点提的明确否?
十六、第二段论点提出来了,其实就是把比喻性说法的本体意思说出来就行。那论点和例子之间是不是有个过渡句,引出下面例子比较好。请写个过渡句。
11.公开课作文400字 篇十一
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五个气球和原稿纸放在桌子的上方,做好课前准备。
铃声一响,我们都迅速回到课室,各就各位,坐得端端正正的。这节课第一个环节是吹气球的比赛。老师从每个组里面挑选出一个选手和一个选手的得力助手,另外由班长当裁判员。
裁判员一声令下:“开始”,助手们把花花绿绿的气球交给选手,选手们鼓起腮帮子,猛的一吹,再大力的一吹,气球的颜色越来越淡。吹完一个,又吹一个,助手的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气球,选手的脸蛋也越吹越红,各组的选手一个也不甘落后,比得难分难解。最后,倒数:“五、四、三、二、一!”裁判员说:“比赛结束”。由裁判员和老师来计算气球的大小、数量:第一组有六个小的气球,第二组有六个又大又圆的气球,第三组有六个一般大的气球,我们组有六个最大的气球,最后,老师决定:获胜组是第二组,他们组的组员都高兴地跳起来,异口同声的说:“yeah!”其他组的也开心地又蹦又跳……
第二环节是把自己所看到的场面和最精彩、热闹的片段写下来。大家都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开始写了……
快下课了,老师分别把三个不同颜色的气球送给了这节课积极的同学,分别是把紫色气球送给葛富广同学、红色气球送给劳钰呈同学和黄色气球送给叶安梓同学。
12.上属于学生的公开课 篇十二
1.公开课要备学生。备学生宜备些什么?一要备知识水平, 这个班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上课所能提升的高度, 提得过高, 学生达不到, 就会灰心失望, 上课的效果会大受影响;提得低了, 学生没有求知欲, 课堂没了高潮。因此, 如果借班上课, 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不妨把教学的思路与该班的任课教师作个交流, 听取意见, 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二要备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思想状况等, 这些虽然和知识水平没有多大关系, 但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它会提示教师上课时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对这一方面的准备,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有可能还会成为教学中的亮点。
2.公开课要面向学生。很多公开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参与率低, 特别是提问, 由于师生之间不熟悉、学生紧张等原因, 通常只有几个优秀生在回答问题。对一个班级来说, 优秀生不是全部, 大部分中等生需要关注, 而学困生更不该成为课堂的配角, 他们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效果。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才是真实的课, 才是负责任的课。因此,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 不能光想着怎么向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 更多的是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 怎样让学生真正发展思维、掌握知识, 怎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进步。
3.公开课别让学生演戏。别让学生演戏不是指不让学生表演, 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或是课前排演小情景剧, 在课堂上表演以辅助教学都是可行的。公开课需要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但不能盲目赶潮流, 为用而用。如朗读, 通常分为初读、细读、品读三个层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况以及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是通过合作形成探究、讨论的氛围, 通过生生参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 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使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对一些没有争议、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完全没有必要分组合作, 至于“演戏”就更不应该了。
13.难忘的公开课作文 篇十三
那一堂队会课,是要将我们班上的课展示给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校长还有教育代表。等到老师们即将要来的时候,我还有点不相信这是真的。我心里一直在想:学校既然把这一堂重要的公开课交给我们班来上,那就一定不能辜负学校对我们班的期望!也不能辜负我们这几天的心血!
等各地老师、校长和教育代表来齐后,队会展示课就开始了"全体起立!"伴着中队长清脆响亮的声音,我们像一个个小军人一样开始并进行清点人等仪式。虽然我表面上很轻松,但心里却是异常的紧张,直到听到杜主持那悦耳的声音。我先是一愣,突然又想到:我们已前也上过这堂课,当时表现的也就是挺好的吗?难道现在就不行了吗?再说,已经排练了那么多遍了了,不会说不好台词的。正当这时,已经要到我了,我小步的走向"候场"。"接下来有请程凯阳同学。"我听到这声音,赶紧露出笑容大方地走向舞台的正中央。我非常生动的演讲了我的台词,没有结巴,也没有说错。而且面带微笑,总之,我的自我感觉良好。
下课,张老师送了我一包小吃,还笑着对我说:"表现得很好,继续努力吧!"我点了点头,回答道:"嗯!"
通过这一堂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14.公开课作文 篇十四
老师点了一下屏幕,出现了几个黄字,和苏校长握手,哇噻!能与苏校长握手,那是多么光荣呀!不过要怎样才能和校长握手呢?应该要表现好吧!老师您能告诉我吗?希望我能和校上握上手。原来是要我们写与苏校长握手为题心理活动。
写完之后,老师让我和几个先写好的同学上台朗读,然到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和校长握手吗?这也太简单了吧!我暗暗自喜,果然,我们读完作文,校长便来到我们面前,和我们一一握手,耶!我梦想成真,太好了!终于和校长握手了,我感觉和校长握手心里头暖暖的,此时又紧张,又兴奋,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子在蹦蹦跳跳。乐得合不拢嘴。
15.公开课价值取向的问题 篇十五
夏剑:目前,有部分教师开设公开课的意图是为了评职称或参赛获奖,这虽然与我们教学评价依据和取向有密切的联系,但如果在开设公开课的过程中过分关注公开课带来的利益和结果的话,那么在这种功利性意图驱动下所开设的公开课,极有可能会造成教师更多地关注其个体的行为,而相对较少地关注学生的行动和心理,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的发挥。
例如,为了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公开课,显示自己是新课改的成功者,有的教师在上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多次彩排,而全然不顾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取向的公开课可能会给执教者带来一定名利上的收获,但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困扰和烦恼,甚至会给学生对教师和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阻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结果取向
夏剑:公开课带有较强的预设性,执教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有非常熟悉和谨慎的安排,在这种强预设性的特点下,为了体现课堂高效率,教学行为完美,教师往往忽略过程,直取结果。因此,也就会出现“课堂上飞进一只鸟,教师随意处理或视而不见”的情形。殊不知,诸如此类的教学偶发事件出现在课堂上,正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索和体验的大好契机,如果教师能在公开课上巧妙利用,就算忽略教学预设,也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公开课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为一次独辟蹊径进行教学展示。
因此,如果教师片面追求公开课结果的完美无缺,要求教学行为的一举一动完全按照预设的模式进行,那么,对于课堂的偶发事件,就缺少灵活性和生成性,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探索精神的发挥,也就抹杀了公开课本身所具有的研究性价值。
三、形式取向
【初二作文公开课】推荐阅读:
开学第一课作文的初二作文08-24
接受与付出初二作文初二作文06-16
耐心作文500字_初二优秀作文_初二作文10-08
今天我下厨了_初二优秀作文_初二作文07-04
初中作文初二作文08-16
陪伴作文_初二作文08-24
元旦初二作文06-13
初二了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