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怎么上教学反思

2024-08-29

复习课怎么上教学反思(共9篇)

1.复习课怎么上教学反思 篇一

《人类祖先的足迹》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从教学内容的定位来看,它是本学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起始单元,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初步了解和体验专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从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看,它是以搜集资料、信息交流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从信息的流向来看,本单元主要以生生之间的沟通为主,通过分主题的研究及之后的信息交流,多角度地了解人类祖先的起源和生活轨迹。

在《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和聚焦关于人类祖先的话题,完成个人记录,然后小组在交流分享之后,选定小组共同感兴趣并有能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学生在足够的交流时空中,主要是围绕“人类的祖先怎样由古猿演变成人的”和“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两个主题进行选题;继而学生对此主题进行了科学的猜想和假设,运用到了他们的已知经验和丰富的想象,促进了个性的发展;由于查阅资料必须小组成员各有贡献,彼此协助,所以,对于研究方案的制定,学生完成的比较好,有了良好的开端。

学生在搜集整理整理过程中,主要在课外进行,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搜集到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表达交流中,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我在备课时,也搜集了很多视频资料、图片并制成了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让学生对人类祖先的足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总之,本单元的“专题研究”进行到“表达与交流”的环节,已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综合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我何尝不是如此呢?期待在展示阶段,学生们会有更加精彩的个性体验。

2.复习课怎么上教学反思 篇二

当0<t≤1/2时, 不等式3t2+ct-1≤0恒成立, 求c的取值范围.

事实上, 这是一道较为简单, 但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高中数学阶段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但是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复习, 那是没有太多的意义的.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这个问题, 让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出发, 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解题.

教师:同学们, 这是一个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这个问题看起来并不难, 条件和设问都很简单, 请大家给出三种以上的解题思路.

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 部分学生感觉用多种思路解题是较为困难的.

教师:其实, 我们之前对含参数方程的有解问题也有过了初步的接触, 请同学们从含参数方程有解的根的分布理论来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基本方法有四种:求解法;值域法;图象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法.

在这一阶段, 学生可以在一道简单的例子中, 思考后得出可用解决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多种基本方法求解, 体现了“以少胜多”, 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当然, 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 所以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从熟悉的含参数方程的有解问题开始思考, 然后再通过其他方式的类比来完成这几个知识点的综合复习.

【解法1】 将不等式看成关于t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之得

-c-c2+126t-c+c2+126,

因为c2+12|c|-c, 所以-c-c2+1260.

因此, 使原不等式在0<t≤1/2恒成立, 只需

-c+c2+12612, 即c2+12c+3.

解得c≤1/2, 从而c的取值范围为c≤1/2.

【解法2】 当0<t≤1/2时, 原不等式可变为c1t-3t.

f (x) =1t-3t (0<t1/2) , 易知f (t) 在 (0, 1/2]上为减函数, 所以, 当t=1/2时, f (t) 取得最小值, f (1/2) =2-3/2=1/2.从而c的取值范围为c≤1/2.

【解法3】 原不等式可变为ct≤1-3t2.

设y=g (t) =1-3t2, y=h (t) =ct,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它们的图象,

要使原不等式在0<t≤1/2上恒成立, 只需要在 (0, 1/2) 上g (t) 的图像恒在h (t) 的图像的上方或者重合.

根据c的几何意义, 所以c≤1/2.从而可以得知c的取值范围是c≤1/2.

【解法4】

设y=f (t) =3t2+ct-1, 如右图所示, 要使原不等式在0<t≤1/2上恒成立, 只需

{f (0) 0f (12) 0

即3/4+1/2c-1≤0.解得c≤1/2, 从而可以得知c的取值范围是c≤1/2.

以上就是笔者对这道习题的教学实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笔者始终以启发性和综合性为教学原则, 努力让学生在四种方法的对比中, 完成对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并学会多种解题方式.这是许多学生所希望看到的教学方式, 毕竟对高中学生, 特别是高三学生而言, 解题是学习的主要任务.

3.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三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面一些习题时间不够用,留做家庭作业了。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将一次函数的知识复习的很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习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在多媒体上课,这样可以将题目在大屏幕上展示。为了让学生节省复习时间,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我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看了近几年的期末考试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我自认为这样,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知识一定会掌握的很全面,以至于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但是,课后我也感觉到这节课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致于面对简单的问题都卡,思维不连续。纠其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我布置的习题太多,形式死板,学生容易疲劳,导致注意力涣散。刚开始还很有积极性,可由于题量过大,后半节课,学生懒得动笔,动脑。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教师的主体性过大,从习题的设计,到讲解,似乎都是我一手包办,学生只是负责做题,改题。我想如果课前先把所有的复习任务都交给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查阅资料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并收集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者可以自己编题,同时要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

期末复习繁忙,所以能包办的我就一律代做,以为这就是帮学生减轻负担,学生自己去做的事是少了,可是需要学生被动记忆的知识多,教师把一节设计的井井有条,想要学生在这一节课里收获更多,但被动的学生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中去,降低了课堂效率,最后教师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的想法还是落空了。

通过这节复习课的教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减少学生课后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习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老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反思这节课,我决定将一次函数复习课重新再上一节,课前我将这章的知识点,如定义,图象及其性质,实际问题等,分几块交给小组,每组汇编一个知识点的习题,然后整合一起。同学们积极的准备,查看参考书,还有同学上网回家查阅,同学们将自己平时不会的掌握不好容易出错的题整理到一起。课上,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我只是起到了个引导者的作用。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没有像上节课那样感到疲劳,而是很轻松的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收获的也更多了。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4.复习课怎么上教学反思 篇四

一、高X政治复习课教学“预设”与“生成”问题的提出及基本含义

一方面,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形散而且神散,这种情境下的所谓“生成”实质是“放羊”;另一方面,预设离不开生成,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活力的,这种情境下的所谓“预设”,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X师生的生成能力,还会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在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X,我们既要注重精心的预设,也要注重精彩的生成。通过精心的预设,保证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更加高效有序的展开;通过创造性的生成,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复习课教学高效卓越。

二、高X政治复习课教学“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

(一)高X政治复习课“预设”X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简单重复,没有新意,缺乏巩固性、提升性。在复习课教学X,一些教师没有搞清楚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区别,基本上仍是按讲授新课的模式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没有复习课的味道,只是照本宣科,简单重复,炒旧饭,把原来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这样的复习模式和方法,毫无新意,没有吸引力,既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达不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2.脱离学生实际,难易把握不准,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在复习教学X,一些教师预设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难。设计的问题太简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有“轻而易举”之感,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易于动脑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形成;如果太难,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唱独角戏,不关注学生的体验,缺乏交流性、互动性。在复习课教学X,一些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唱独角戏,颠倒主体与主导关系。没有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没有发挥好教师指导者的作用。把课堂作为教师一个人的“讲堂”,而不是师生互动的“百家讲坛”,教学效率自然就低下。

4.内容无主次,设计不周密,缺乏复习的综合性、系统性。在教学X,一些教师在复习课的预设X没有综合考虑知识的重难点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是一个个知识点的积累,而不注意将零碎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形成有机的整体,不分主次,喧宾夺主,主次颠倒,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5.不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少,缺乏时代性、开放性。在教学X,一些教师设计的是一种“标准化”的问题,答案唯一,思路唯一,没有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不引入和热门话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标准化”问题过程X只能循着老师的思路去想,去解决书本上的问题,千人一法,无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X政治复习课“生成”X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满堂灌”、“满堂问”,学生没有生成的机会。在课堂上,一些教师按预设的教案进行提问,只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线性的层面上,教师独揽提问、评价权,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发问,对学生的回答作评价、回应反馈,学生的任务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听讲和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堂上的“满堂问”,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满堂灌”,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研究,也没有师生之间平等的、真诚的交流。

2.追求生成,脱离预设目标,出现教学的无序。在课堂生成的过程X,一些教师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去随意生成一些无意义的认识。在教学X,应时时把握住学生思维的方向,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以保证课堂生成与课堂X心教学的目标相一致。

3.非预设性生成被边缘化,缺乏足够的教育机智和专业敏感度。在教学X,部分思维较为跳跃的学生提出了一些老师原本没有预设的东西,甚至提出了一些超出教师解答能力范围但和教学内容又有联系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教师知识储备不够,缺乏足够的教育机智和专业敏感度,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这让教师陷入比较难堪的境地。

(三)高X政治复习课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重预设,轻生成。有的老师十分重视预设,而弱视生成,他们心X只有教材、教法、教案,习惯于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学预设X,把学生看作一个信息容器,把自己预先设定的所谓“知识”,灌输给有鲜活思想的学生,学生不能在探究生成X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

2.重生成,轻预设。有的教师片面的、肤浅的解释和演绎“生成”,抛弃“预设”。课堂教学X看似充满合作、互动、探究,热闹无比,但正是这漫无边际的生成挤占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这种没有服务、没有彰显教学目标的生成不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生成性教学。

三、高X政治复习课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

(一)高X政治复习课的“预设”策略

1.把握学情,立足学情。搞好复习课的预设,首先必须把握学情。有的学生对复习内容只知皮毛,有的学生则感到对复习内容都很熟悉而不必复习。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准确的了解,就会造成旧课重讲,直接影响复习的进度和复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通过调查、诊断、检测等工作,充分把握学情,清楚学生的知识状态,明了学生思维状态,做到立足学情,对症下药,才能切实提高复习课教学的实效。

2.整合知识,构建联系。复习课与新课最大区别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基础是不同的,复习课不能按照新课模式要求每一个知识点、重难点都面面俱到。复习课的重点是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在更高层次上把握重点难点易考点。在政治复习课预设X,教师需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理论原理和实际案例的关系,建立政治主体知识脉络,建立学科知识框架,并根据归类整理的知识网络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和把握学科知识。

3.指导方法,提升能力。方法能够反映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打开人的思维的闸门,给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高X政治复习课教学预设X,要精心设计学生复习的方法,包括指导学生制订复习计划,落实复习措施;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指导学生提高识记、理解、运用、迁移知识的能力;通过多种试题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等。

4.开放预设,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教学的大多数课题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在复习课预设X,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要拘泥于教材,要尽量引入一些鲜活的时事素材和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通过师生时政热点的交流分析,既学习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又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精心的开放性的预设,使课堂更有深度和广度,为精彩的生成创造条件。

(二)高X政治复习课的“生成”策略

1.创设情境,引导生成。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较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加之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兴趣不高。如果我们只是讲解抽象的理论,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不用说引导教学生成了。在复习课教学X,我们要挖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创设融思想性、知识性、生活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教师以及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质疑问难,促进生成。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生成性课堂的关键,有了问题,就为学生制造了“愤”、“悱”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学生的质疑问难越具开放性,越能为课堂的生成展现着无限的可能。在复习课教学X,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善于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偏颇、疑问的价值,适时改变预设,促进学生的生成,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3.捕捉契机,创造生成。教学契机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对于难得的教学契机,教师只要点一点,导一导,就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针对教学契机,作为教师要能够迅速捕捉、判断,把它转化为教学资源,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

(三)高X政治复习课“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策略

1.为生成而预设。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有序展开。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课前有应付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种种意外的心理准备,课堂上才会游刃有余。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教师在课前弹性的教学设计,课堂上灵活地调节教学预设,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X,我们在教学预设时要留有余地,既要为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留出时间和空间,又要给教师自身教学环境的适应和教学步骤的调整留足空间。

2.用预设调控生成。创造性的生成,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如果教学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这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的合理把握和教学对象认知状况的深入了解,但更多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时,就要求教师既要有预设目标意识,又要有生成的机智意识。因此,在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X,要用预设调控生成,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确保课堂生成与教学目标的一致。

5.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五

上完课后,很多老师给予了我肯定的评价,这无疑是对我这样的新老师的一种鼓励。自我反思整堂课,我觉得我做得最好的一方面就是将我在论坛上学到的那一套理念付诸了实践,而且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点,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我一直都不太信任我的学生有这样的能力。课后,我才知道,我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知识整理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虽然有的学生在整理中可能零星地扔掉了一部分知识,但即使较差的学生也能整理出一个框架。作为教师在理解学生自己内部的差异和学生之间的差异的前提下,要实施一种“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充分发展”的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课上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网络式、画气泡图、画知识树、表格式……)分组整理知识内容,学生在讲台前汇报交流时,既能有理有据地讲解,又充满了交流的热情。特别是今天陈玉在台前的说明讲解,不仅让坐在下面听课的老师赞叹不已,更是让我大吃一惊。所以,我明白了,只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会积极交流自己学的较好的知识。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加上我的补充纠正,在彼此的交流中也能基本得以解决。这就是集体智慧发挥的过程吧!不仅老师避免了索然无味地说教,学生的自主性也得到充分地发展,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还收获到了学习的方法。

当然,这堂课也是有不足之处的。我自己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的一点是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到位。复习内容结束后,同学做完了练习,但是没有时间讲解了,对内容没有做到“堂堂清”。另外,课上还犯了一个老师不应该犯的错误:“机械”的“械”少写了一撇。虽然过两分钟后反应了过来,把一撇添了上去,但是仍觉着实属不该。

第三节课,谭阳云老师组织了评课。评课时,有两位老师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曾鹏祥老师:

课堂别开生面,给人震撼。三个方面展示较好:

1、知识目标:①、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结构、重点展示出来。②、课堂组织、课堂结构安排巧妙。③、展示知识方面,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了知识;

2、过程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知识,老师放得开,学生有交流、讨论、研究、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值得商榷之处:

1、成果展示后,知识练习方面要加强。

2、复习的内容要与文本有关,课的开始部分要多激趣。

3、自主学习的时候,可多给学生几张空的活动记录单,当学生有空余时间的时候,一些潜能生可能还会采用其他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整理,给潜能生发展的空间。

谭阳云老师:

1、教法新颖,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3、复习过程中要适当进行练习。复习一方面的知识就进行一方面的练习。

6.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

随着期末脚步的临近,我们的语文课也进入了复习阶段。看了很多复习课的复习方法,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还是不尽如人意,或许印证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上周四,我复习了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做人需具备的优良品质。我的思路是:以题带知识点(联想法:由一个题引出本单元相关联的知识点,然后由优生带学困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梳理出本单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我发现优生很喜欢做这样的梳理(字、词、句)而学困生在课堂上也收获不小,对于原来掌握不太好的字音、字形能加深印象,补全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等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好的巩固复习。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在找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时:很多同学都把“十万火急”这个词语当成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这一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安排的太多,以至于学生真正练习书写的时间不充分,比如:把词语补充完整这环节的练习,前20个词语找同学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然后集体订正。后面的练习也应该是这样进行,可是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我就改为让学生说,而没落实到写,这样处理太草率,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得而知了,只能通过下一节课的词语小测进行补救了。这样的不足在接下来的环节还是存在。比如关于诚信的名言、陆游的《示儿》。只是流于形式的让学生说一说,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时间把握的不好,本来课内阅读应该能够在课堂上处理,可是由于我看错了时间,而改为重温课后重点句子。后来又去处理课内阅读,时间就不够了,感觉后半部分的处理太过混乱。

通过这样一节漏洞百出的课我认识到了:1.单元复习课一定要扎扎实实的来,任何环节都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2.内容的安排,一定要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照顾全面,不能片面追求知识点全覆盖。解决学困生“消化不好”的问题,给他们时间去消化吸收。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2

一节设计精美、环环相扣的课会让我们欣喜,一节师生互动、群情沸腾的课会让我们赞赏,一节声情并茂、如沐春风的课会让我们动容……而这样的课,似乎向来与复习课无缘。它可以是含英咀华的讲读课,可能是生动有趣的活动课,也可能是妙笔生花的写作课,却往往不敢戴上“复习”这一镣铐。

复习课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复习就是“学生做练习,教师讲答案”,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有时由于复习紧、任务重,教师讲得又要“面面俱到”,结果成了“满堂灌”,课堂时间大部分被教师占用了。而为了解决“学生练”的问题,课后便硬塞给学生大量的练习,学生就成了习题的“奴隶”。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加重了他们的学业负担,而且也不能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但是,复习课本身具有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等特点,这就如一副镣铐般困住了教坛上的舞者,令其无法随心所欲大展身手。那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习课就真的舞不出优美的感觉吗?实践告诉我们:戴着镣铐的舞蹈同样精彩!

一、舞出优美弧线。以往的复习模式总是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分解为字词、作家作品、重点句段、主题思想、写作训练等几大板块,分类进行加强型“集训”,基本上都无法逃脱题海式战术的窠臼,复习课也变成了机械式训练而丧失了语文课堂应有的魅力。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找出这些复习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用一根主线将这些知识点巧妙地链接在一起,再将有关知识生发出去,那复习课不也成了一支旋律优美、张弛有度的舞蹈了吗?比如,在制定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复习方案时,我先针对该单元五篇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提炼出分散和包含于每篇课文中的知识点,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等,再将涉及该知识点的内容整合起来,理出一条贯穿整个单元的主要线索,整堂课就沿着这条主线来开展深入。这样,既没有脱离教材,知识由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又避免了一味灌输,方法由学生在归纳中总结,还脱离了纸上谈兵,成果可以马上让学生到实战中检验。这样的复习课,不但形式优美,而且内容充实。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3

复习三个星期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检查一下学生的复习效果,结果让我很吃惊。本以为学生会掌握得很好。但事与愿违,就是基本的知识点也没有掌握扎实。提问字词,结果学生写得乱七八糟,没有全对的;到现在竟然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文章的论点是怎么回事,其实关于议论文的三要素不知在课堂上强调了多少遍了;小说的三要素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竟然也混淆起来;更不用说其他的知识点了。本来讲得很清楚的知识,学生想着的没有多少。有些知识,讲过多次,学生也分不清楚。如表达方式的种类,学生竟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本以为自己的课堂效果还不错,竟然还是出现了这种惨局。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此不好?对此,我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学生之所以掌握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去复习。没有把老师的要求当回事。要求他们好好的复习,结果他们复习得不扎实。一检查就不会了。所以,今后再复习,就要充分备课,严格要求,跟上检查。学生毕竟是学生,是缺乏自制力的。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对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相互监督,并且制定一些激励措施,让优等生带动差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4

高三语文学习是个苦海,高三语文教学是个苦差。但高三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埋头苦干,高三语文教学也需要实践中思考,思考中总结,总结后提升。连续六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体味了艰辛,也收获了快乐,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我近年来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感悟:

20xx年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曾展现过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一群大学生正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对话。一个学生问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兴趣,兴趣会推动你一直向前走!”

兴趣,最好的老师!但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用再象高一、二学生那样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们认为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成绩,不必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其实不然,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学生在两轮甚至三轮的题海中摸爬滚打极容易诞生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觉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不仅仅是充满实用的工具学科,更是饱含美感的人文学科。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的课堂应该充满生机,应该彰显语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不是对学生做裁判性的引导,而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培养他们健全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调动兴趣永远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创新是现代教育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高三的语文教师和教学更需要创新。离开创新高三的语文课堂会沉闷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创新是指高三教师在复习时,不要囿于传统的教法,而应该多思考求创新。以诗歌鉴赏为例,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我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

其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应该是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性。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我们教出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立足。

高三复习除了题海式强化训练,还应充分开发利用课本。实践证明,回归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数的有效途径,“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试,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还说 “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话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当今极具灵活性和时代性的高考语文。我们手中的复习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宽度与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会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浅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适中。所以对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学生而言,教材应该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现今的高考命题坚持以教材为依据,所以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在高三的复习中仍不可脱离教材。下面以写作为例谈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因素材太少太肤浅,从而导致“言之无物”。所以高三阶段,教师和学生依然会在积累写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过网络,通过报刊,通过各个途径积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历年的高考话题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是,均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直接、间接的写作材料,找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有益的借鉴或启示。20xx年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关系”这一话题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就能找到素材获得启示。同时,历年高考的优秀作文相当一部分是得益于“活”读“活”用教材的,如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哀痛者与幸福者》(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还有大家熟悉的《孔雀东南飞》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被采用被演绎。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解决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5

大家知道,语文复习阶段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复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初中学生参加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冲刺阶段,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现将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介绍一下,谈不上经验,只是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认真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

大纲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认真的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的一些新动向,也就是一些最新的信息要了解,避免难易不分,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计划,分阶段复习

在吃透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很重要的。各阶段的复习侧重点要选好,要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切不可孤立的复习。

(一)课本知识的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我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以及语文知识(当然非重点的内容也能涉及一些),然后师生应进一步明确哪一些内容是应了解的、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一般运用什么复习方法都要有明确的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查、一般会出现那些问题以及怎样应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文学常识中的作家作品,内容繁多,就要让学生明确哪一些是应了解的、哪些是一般掌握的、哪些是应详细掌握的;字词内容除了集中记忆以外,课文中的预习提示、课后练习,一些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学生作品,在讲解之前都要求学生准确朗读,让学生平时就养成借助工具书记忆字词的习惯,这比强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表达方式、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等一些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要让他们分清;课本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及时引入相关的课外材料,注意了知识的强化和迁移的训练等等。

(二)综合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重点训练了这些内容。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6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分类复习:重点的字词让学生从音形义去把握,易出错的字音字形;重点的文学常识;重要课文的阅读片段;综合性学习;作文。这样复习时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复习过程的针对性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复习的自主开放性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这样开放的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在语文复习课的教学中,各师各教,各行其道,但无论什么方法,什么形式,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都会归结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最终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很好地落实训练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如果我们根据语文课本的特点和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将会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只要我们兼顾形式和目标内含的优化整合,把必须落实的目标知识点通过别出心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会在复习课中体验到“新”和“乐”。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7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成为一个细心的人。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信息要力求准确。尤其是在复习时,对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的呈现更要认真关注,及时为学生纠错、指导,把词语说准确,意思表达清楚。

语文课堂教学无论何时何地何内容都要针对中下等生设计。因为好学生大多是靠自我学习觉悟的.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上复习课的目的就是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因为一个差生能把你的全班平均分落下一两分,但一个优生顶多帮你提高零点几分,所以只有把差生成绩提高了。才能整体提高教学成绩。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就针对上中等学生进行教学了,因为这样的教学比较容易展示老师的功力和风采.表现老师的高超水平和渊博知识。检查差生作业的质量是考核复习课实效的抓手,让差生有实实在在收获的复习课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在复习课上,学生的合作交流空间应该再大一些。尽管是复习,但也绝不等同于完全的旧知识的巩固,它还是知识的整合和重构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知识的特点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知识的学习以温故的方式而知新的规律性;同时,复习课也应该有重难点,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突出体现重点的突出及难点的突破设计,使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复习课要合作交流,忌枯燥讲解,反对老师一言堂一讲到底。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很难精彩的.学生不喜欢总是老师在讲解。自己能讲解的也不需要老师越俎代庖。是问题驱动了课堂教学.一节课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学生可以在老师授课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而且每节课下课前老师更应向学生询问:还有什么疑惑,还存在什么问题。老师能在复习课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有教学思维深度的体现。

当然,练习量不宜偏大。教师应该巧妙设计精而突出的练习,应注重实践的过程,多留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适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否考虑在出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规范练习的题目,并加入对学生的一种审题的训练。审题指导是否到位,往往决定了答题的质量。很多学生在考场失分的首要原因就是审题不仔细不到位,很少是视觉原因,多为思维不缜密所致。所以每次大考前都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审题训练。通过审题来研究命题意图。例如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一是诠释题目中的每个字或词语,明确底线要求;二是弄清楚写谁:三是将题目中概念化解(化大为小)为可操作的短语或事迹,进而确定中心;四是回忆写过的相近的好作文材料,落实选材。

复习课后,教师要明确指导,你指导后的训练是否落实了老师指导的思路方法。学生掌握教师的指导有个从“懂”到“会”到“用”的过程,这是要反复训练的,复习课上一定要趁热打铁让学生按照老师指导的思路技巧方法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老师及时指导解决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学以致用,那么复习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课堂上是绝对会有适当的复习测试的。这里要强调的是是否有好中差答案的对比性讲评。是否揭示了将错答案演绎成好答案的过程。

试卷讲评课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一矫正”的过程。试卷讲评课既要“讲”,更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好”的。讲评课前三要。一要及时。二要统计:讲评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本次测试中进步明显者,明显不足者。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教师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把出现的问题归类,找出失误的集中点,分析出错误原因和知识的遗漏欠缺,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三要备课:需要讲什么,哪些不需要讲.要重点讲什么,重点内容怎么讲。教师只有对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评时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使讲评成为一次知识的巩固、更新和收获。

课堂上老师领着认真研究错因,再对症下药将它一点一点地改成正确答案,这个渐变思维演绎的过程一定要让失误学生有亲身体验。比较法是澄清是非的高效方法之一,有对比才有差距.失败的有差异的教学素材是复习课的重要资源.因为课堂就是纠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复习的重要目的就是纠错,以便减少差错。

1.梳理——本册教材的知识点2.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

3.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4.补缺: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5.比较:促使认识的深化6.强化:提高训练的深度

7.拓宽: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8.升华:提高原有教学层次

9.分层: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10.迁移: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8

上周我上了一节复习指导课,这节课的目的和重点是帮助学生归纳、疏理、总结零散知识点。

学生往往对测验卷或试卷上出现的题目只知其存在而不知其出处,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只是零散的而没有构架起来。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知识点的提炼,使学生知道原来试卷中的考查点不是老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课文中都出现过的,是我们天天在读课文时见过面的。学生再读书时就不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期末复习的时间短,内容多。怎样有针对性,有实效地科学得进行复习呢?我运用了语文精细测评表对每一单元测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使我自己和学生对目前的学习状况有较清晰的认识。其实老师们常对学生的确实状况较模糊,我自己在教学中也存在盲目性,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我一向认为学生的词没有字掌握的好。但是通过测评表的分析,我发现原来学生的词无论是填充还是理解都掌握得不错,反而生字的失分率很高。这说明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识记生字的重视不够,因此在总复习时就要对这一方面进行加强。当然这只是“面”的分析,具体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我通过指导学生看测评表,使他们了解自己字词句段篇哪方面较弱,并制作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语文复习计划,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效率才能提高。

通过这一节复习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还欠规范,我的言语行为也就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今后我和学生还要在这一方面改进。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9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特别青睐以散文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指导和教会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要领和解题技巧。

七年级上册课本课中的第一三五单元都有散文,在整册书本中散文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春》、《济南的冬天》、《羚羊木雕》、《散步》等散文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帮助学生从疏理教材知识出发,总结出散文的文体特点,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有关知识和中考考点,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散文阅读,这项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率的散文阅读复习课,成为我们毎一个科仼教师需要用心去研讨的问题。

复习散文,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文体特点(例如:形散神不散、意境深邃、短小精悍),散文的分类(叙事、抒情、议论),散文渉及的考点(整体感知理淸思路、紧扣语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赏析枝巧、延伸探究体验感悟),阅读的步骤(揣摩题干有备而读、品读题目缘文驰想、浏览首句略知梗概、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这些理论性的东西要以学过的课文和练习作为例子去讲解,切忌空洞无物的分析介绍。

其次,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和答题的方式。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要素;2、理顺序;3、抓线索;4、品情感;5、析哲理。至于答题的方式,最好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概括出一套规范的答题模式给学生,例如:词句品味类的题目就可以用“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写(用)得好,它点出了……”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述。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我们都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以确保语言的有序,流畅和准确,提高得分率。当然,要让学生熟练到形成习惯的程度,是需要学生的经常的练习和老师的耐心反复的纠正。但是,如果我们从初一就开始抓,而且毎一种文体都像散文阅读这样抓,到了初三,我们的复习工作就赢得了主动,学生和老师就都轻松多了。

最后,堂上既要讲透,更要练够练透。复习课不要让老师独唱,它应该是全班同学的大合唱。练习的质量是一节复习课最终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关键。因此,练习题的设计,练习时间的多少,练习过程中如何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用什么方式去做练习效果更明显,学生更愿意接受,是毎一亇上课教师必须认真用心去研讨的重要问题。

当然,一节高效率的复习课,既是教师对教材教法理解的体现,也是教师语言(包括表情、身体语言)表达,各种教学手段运用的水平,个人魅力等等的全方位的综合展示。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很多,愿所有语文老师都能上出高效率的散文阅读复习课。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0

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或独自不能完成的学习内容的一种有效方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效呢?

在课改的路上,我将跟队生努力编入每一个组,越能干的组长,跟队生就配得差些。一堂课上下来,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效果很好,可是在作业中,那些后进生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为我看到的是大部分的同学,而跟队生则分步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在进行了复习课的尝试之后,发现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以《触摸春天》复习课为例,来看一下学生的表现:

一、直接入题,学生根据题目质疑。

根据这一单元课文的实际,每一课都可以根据课题提炼出统领全文的问题。学生质疑如下:

安静是盲童,她用什么来触摸春天呢?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呢?

由这个问题,直入中心,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读书。

二、读书。

1、自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小组内合作读,正音。

3、展示读,集体正音,。

4、用心读文,根据统领全文的问题,进行批注准备。

5、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在谈“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用力”时,学生发现,课文其实是从两方面来写的,“生活的权利”和“多姿多彩”。进而再进行全文内容的梳理。(我想,这正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优等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己能力得到提升的最有力的证明。)

6、小组内总结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7、交流。

三、整理复习笔记。

1、按汇报顺序,按:生字偏旁、形近字、多音字、四字词、词组、句子的内容划分,将十个小组分为两部分,进行板演。(总结相同内容的小组,内容可以进行互补)。其作同学整理在复习本上。

2、组长上台订正。师巡视,保证组长订正的正确。

其他同学,根据板演内容,改正整理自己的。完成之后,放声朗读。

3、组长带领、强调。

这一环节,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后面的小组交叉出题检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四、根据能力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背诵三段。

2、背诵一段。

课堂上,带着学生重新走向知识,巩固、总结已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通过多种方法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的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同时,尊重孩子们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堂课下来,程序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提高和收获:“优等生”在课堂上锻炼更多的是总结能力,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实质,相当于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中等生”在前面学生的带领下,也提升了一个高度,并逐渐主动去发现,去质疑;“跟队生”有自己的收获,最好的证明就是关于基础知识的交叉出题中,出错的很少。这样的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1

复习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检查一下学生的复习效果,结果让我很吃惊。本以为学生会掌握得很好。但事与愿违,就是基本的知识点也没有掌握扎实。提问字词,结果学生写得乱七八糟,没有全对的。更不用说其他的知识点了。本来讲得很清楚的知识,学生想着的没有多少。有些知识,讲过多次,学生也分不清楚。如表达方式的种类,学生竟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此不好?对此,我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学生之所以掌握不好,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去复习。没有把老师的要求当回事。要求他们好好的复习,结果他们复习得不扎实。一检查就不会了。所以,今后再复习,就要充分备课,严格要求,跟上检查。学生毕竟是学生,缺乏自制力。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对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并且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优等生带动差生。共同提高,共同学习。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2

今天出了一节复习,我仅仅围绕“记、积、探、赏、比、展”六个环节,引领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复习,自认为为环节设定,科学合理,课堂复习的容量大,并且不泛泛复习,停留在表面上,而对重要的文本,语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细分起来,现将优缺点总结如下:

优点:

1、“记”不唯从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考官,而让学生走上黑板命题。

2、“积”重视知识灵活积累,一题多考,尤其是只有熟练掌握课文的同学才能答得上来,只缘于我设计的积累实词“四步曲”,是我看的“艺术创想”的电视节目给我的启发。这个环节从设计意图上,看到自认为很成功。

3、探究文章主题,不空洞,和课文背诵,关键词语的深入挖掘相联系。

4、赏析语言,由组长来赏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于金石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透彻、精彩。

缺点和不足:

1、平时没有抓好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诵,实词积累等不过关,所以复习课上频频出现“答不上来”,“不会”等现象。

2、 语言的赏析,只锻炼了四个组长,全班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全班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3、 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不灵活。

总而言之,此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可能是教师放不开,学生也放不开。我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怨学生还学习,怨学生怕吃苦,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但我会坚定地前行。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3

古诗的理解对中学生来说难度在于:一是诗歌创作的时代久远,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古诗中的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三是古诗中某些词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偏差较大,需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时代背景来理解。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应分三步走:

课前预习自学清障

针对古诗的上述特点,课前可布置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除学习上的“拦路虎”。预习需完成的任务:(1)了解诗人的生活朝代、生平事迹、历史背景;(2)利用工具书理解难懂字词的意思;(3)读通诗歌,大致了解诗意;(4)试译全诗,运用勾画圈点读书法和生疑发问读书法找出问题;(5)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归纳诗歌主旨,找“诗眼”,找艺术手法。通过预习,学生基本扫除了学习障碍,变过去的被动听取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教师组织分组式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彼此的预习成果,互相弥补预习漏洞,解决一些问题,交流思想打开思路。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及难点问题进行点拨教学。

授之以渔 指导点拨

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授之以渔,“渔”即学法,译诗有“释、留、补、调”四步法。释:解释难解字词;留:保留字词愿意;补:把诗意跳跃、压缩、省略的地方连缀起来,引申出来,补充完整;调:遇到诗中词序变换的地方,译时把它们的位置进行调换。理解诗意有“分、释、理、连”四步法。分:将诗句划分成一个个词或词组;释:解释字词;理:解释诗句意思;连:说说整首诗的诗意。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具体步骤应该是:挖掘教材,钻研学法---精心讲授,渗透学法---回顾过程,揭示学法---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如高二选修中杜甫的《登岳阳楼》,教师的教学设计第一步,请学生介绍杜甫及本诗写作背景;第二步,初读全诗,交给学生古诗“释、留、补、调”四步法,指导学生释词句,说诗意;第三步,激疑品词,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宽阔宏伟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第四步,带领学生展开想象,反复吟咏,感受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第五步,回顾学习过程,揭示学法----知作者→解题意→译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对比阅读 探索发现

接下来,布置学生自学《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及《旅夜书怀》,主要让学生运用从第一首诗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实践,教师可安排如下步骤:明确目标---运用学法自读实践---讨论汇报---评议点拨---总结整理。学生自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独立学习,第二阶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学生自学时,教师进行巡视,随时了解学情,进行必要地点拨指导,放手让学生阅读、品味、想象,入情入境。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带学生“入境”。如《旅夜书怀》可提问,这首诗与《登岳阳楼》在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又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在写景抒情方面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又有哪些不同?就第一个问题,学生能想到从写作时间、作者境遇、诗风、缘景明情等方面思考。而对第二个问题,学生能想到从诗人性情、艺术手法等方面探究。教学效果表明,此种自主学习的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明确了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不再茫然无绪且乐于去讨论探究,学习兴趣盎然,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记忆深刻,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祖国文化瑰宝的无限魅力!

新课程强调“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确立教学目标尤其重要,特别是对单元目标的准确构筑把握。以必修课为“点”,“点”上求精求深,“点”上求辐射;以选修课为“面”,“面”上求广博,“面”上求补充。“选修”是必修的辅助与变通,是更有弹性的发展性教育的延伸。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是教材配套的读本,是极好的阅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讲读课学到的方法进行自读实践的机会。教师应深入钻研赏析指导,精讲赏析示例,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并向学生推荐作品。当然,课外阅读的面是很广的,不应只局限于教材和读本,可组织学生搜集不同类型的诗歌做对比研究,或者鼓励学生就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分时期、分风格的搜集整理,将古代诗歌的鉴赏类别化、体系化。我想如果教师能将学生被动式学习提升至自主性学习,将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学效果,而如果能将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到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和高度,就可以肯定的说他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4

试题知识含量增加,这种增加带给我们哪些思考?举例说一下。

第13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由过去的4分增加到6分。这是一道纯知识题,考查内容为《贾谊·过秦论》、《孔雀东南飞》、《李贺·李凭箜篌引》、《姜夔·扬州慢》,涉及到古文、诗词,两汉、唐宋,范围更宽,难度增加。从实际情况看,失分也应比较多;当然我们可以预期,题目的区分度也会比较好。知识因素含量高的题目,例如考查字音、字形的题目,一般来说,区分度都会比较好。这也反映着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但是,我们也有必要注意它的导向性,权衡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第13题要求默写的八句,基本都不属于一流名句,不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内容。学生即使在备考前强化成诵,也难以成为持久记忆,除了专业人士,大概谁也不会凝定为持久记忆。背诵默写,是需要理解,需要兴趣的,是需要与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有机结合的。名句在流传过程中能成为一流,不是谁册封的,正因为这些名句易于理解,富含兴趣,相当程度地活跃在现代人的思维、语言中。不错,第13题的确在语文教材和《考试说明》要求默写的范围之内。可是,如果能够把《考试说明》划定的篇目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尤其在单纯为了默写分数,完全脱离理解、兴趣和鲜活的思维和语言应用的情况下,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语文老师往往会圈定一些重点,一流名句会被囊括在圈定的重点范围之内。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圈定重点呢?一是考虑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实际,二是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以此充实、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这第三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和实践。而且学生在写作中也能应用,娴熟地引用名句,形成论证的力量。但他们的默写成绩并不乐观。

固然,语文老师的目的是分数,但学生也会在分数的驱策下不自觉地丰富语文积淀。现在试题突破“一流名句”的范围,突破了老师圈定的重点线。在这种导向下,一部分同学要占用大量时间完成《考试说明》的要求,而并无多大语言积淀的意义;一部分同学,或时间,或精力,或兴趣不逮,索性放弃。毕竟在现行的教育机制和求学心态的氛围里,语文学科已沦落为弱势科目。现实中,高考几乎是高中学习的唯一动力——令人惋叹,令人不满,甚至令人愤怒,但这是现实,我们不能不充分顾及的现实。

二、《合欢树》阅读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北京高考阅读题《合欢树》在文学鉴赏的要求上可说是跨出了一大步。这一大步迈得考生们极不适应,本来已经让学生最为头痛的大阅读,这次更应是答得惨不忍睹。

1、首先,看阅读文本的选择。

前三年北京高考的阅读文本,更体现出理性色彩,说理的意味比抒情浓,作者的情感没有那么含蓄和深沉。这次在文本选择上完全不同,选了一篇意蕴很深的真正的散文,其特点是没有生字生词障碍,没有背景知识障碍,不会因文外因素干扰阅读。较少情感体验障碍,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作品主旨大致明了,但深入理解作者的独特感受却不易。作品的情感线索并不明显,需要读者认真品味方能找到。文中的深沉含蓄的语句影响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这显示了命题人在文本选择上的要求——这样的文本将是考查的重点。

而我们平时训练缺乏。

2、学生的阅读问题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15

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很多很杂,对于复习,一直让我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系统的复习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实上,每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阅读的复习重在强化转化思想,基础知识复习课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浪费”点时间,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复习课的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会复习语文知识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中以学法指导和知识梳理为主,主要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

一、导入实际,不求花样

导入直接切入主题,同学们,课前你们梳理本册书的阅读知识点,整理举手示意,愿意小组交流吗?组内交流分工明确。

二、重视知识点的梳理

我在复习时,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梳理知识要点,学生表现得热情高涨;采取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上台讲解自己梳理的知识点,学生不亦乐乎;充分利用课件讲解阅读中的难题,让学生在欣赏情景画面时解决不懂之处,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在复习任何功课时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爱学。

三、学法指导到位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时,让学生梳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

需要加强的地方:

1、学生在学习中举例子有难度,在备课时备学情不足,以后备课要充分考虑学情。

7.复习课怎么上教学反思 篇七

一、为什么选择复习课课型

自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 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意愿十分明显。在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后, 学生应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总结性的检测和评价。学生们沉淀下来的可输出的知识到底有多少?在这一疑问下, 一节复习课的设置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众所周知, 复习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能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展开梳理和沟通, 理出良好的认知结构, 从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并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益[1]。所以, 复习课起着查缺补漏, 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要作用。英语新课标新教材的复习课应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而不是传统的“满堂灌”。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复习课也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变得有声有色, 生动高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以Book 3 Unit 3中的一节复习课为例, 从导学案的设计、课堂实施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分析。

二、设计思路和环节

(一) 词汇检测

作为单元复习课, 本单元的词汇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从单元词汇表中挑出15个作为听写考查目标词, 把它们的汉语意思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 学生默写。全班共分为8个组, 1、3、5组派同学代表来黑板上展示, 2、4、6组同学代表负责批阅及改正, 组内其他成员互批, 7、8组同学上交练习本。此环节主要以课标词汇及容易出现拼写错误的词为主, 为后面的词汇应用做必要的词汇储备。此外,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 教师在课堂上要恰到好处的运用课堂用语, 干练简约, 不拖泥带水, 才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复习。教师的课堂用语要求在起到交际作用、与学生有效沟通作用的同时要带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达到时时处处复习的效果。课堂伊始, 笔者用如下两个句子激发学生的兴趣:“I’d like to know whether you have grasped the key words in this unit , now, would you mind me having a dictation?”学生回答:“Not at all, just go ahead!”在这句看似随意而简单的师生问答中, 涉及到了本单元的两个主要复习点: 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would you mind doing的问答练习。学生的回答贴切幽默, 词汇储备到位。

(二) 核对导学案中的习题答案

在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的导学案进行全批全改之后, 笔者在大屏幕上打印出习题答案, 根据所发现的问题, 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 先给学生时间进行组内讨论。让他们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组内解决, 而针对错误比较集中的问题, 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通过课文原句再现环节的设置避免学生只顾完成导学案而脱离课本的现象。

例 1:

( 课文原句再现Line32)

The next morning I’d just about given myself upfor lost when I was spotted by a ship.

( 选择第二题 )

I had just fi nished my homework ____ somebodyknocked at the door.

A. while B. when C. before D. since

总结:when作“此时、那时 (突然) ”解时的三个用法。

例 2:

(课文原句再现Line 22-23)

— I wonder, Mr. Adams, if you’d mind us askinga few questions.

— Not at all. Go right ahead.

(习题7)

— Do you mind if I open the window?

— No, go ahead.

此处为交际用语的典型题型考查。笔者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花了很多心思取舍考查题目, 力争在设计任务时作业与练习的数量以及总体难度都要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以及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 又要做到学生总体层面及个体层面的量与质的适度中和。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既不能超越, 又不能一味迁就, 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朝着最近发展区迈进, 这是设计作业与练习时难易程度的原则。同时, 要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 分梯度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与练习, 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2]。

(三) 课标词汇、课文精华句子、语法重点句的再现

学生的crazy大声朗读为下一步的依照情景编短文做铺垫。此环节看似重复, 却必不可少。

(四) 编设情景, 风采展示

给出四个情景及所运用的词汇,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之后, 编写情景短文, 编出有自己特色小文章, 之后派本小组代表展示到黑板上。展示期间, 小组成员之间互换短文, 找出美句与同学分享, 划出错句练习高考短文改错技能。教师要适时予以改错格式及技巧的正确指导。在课堂上, 交流与展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 很多情况下交流和展示是同时进行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 将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融为一体, 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学习[3]。因此, 笔者选择了贴近生活的四幅图片抛砖引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爱好选择任意图片,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可以根据所给词汇编写句子 , 尽可能使用本单元的语法项目——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

Situation 1

permit; spot; account for…

Situation 2

stare at; go ahead; indeed…

Situation 3

novel; adventure; author; scene; seek

Situation 4

What is true happiness? (indeed; as for; lie in)

在本环节中, 1、2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情景一;3、4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情景二;5、6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情景三;7、8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情景四。没有展示的同学写出句子后, 交换并相互批改。目的:语言输出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改错技巧;让学生找出好词句来共同欣赏。此环节的设置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做适当的调整。为避免高水平学生的思路受限, 可让学生直接编写短文, 不给目标词汇或情境。如:请根据本单元戏剧内容, 以不同人的角度 (参看课本56页第一题和57页第二题) , 从课标黑体词中任选3-5个词编写情景。所有的有效学习都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发挥的基础之上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4]。在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们积极踊跃, 课堂气氛热烈而具有时效性, 是本节课的小高潮。

(五) 升华篇章及点评质疑

此环节用高考作文25分的模式给分, 并给出高考作文评分原则。根据课标词汇编写短文, 在完成短文后, 让各小组内作文水平较高的几位学生担任“评卷小组长”, 组织本组成员互评。学生互评时, 发现好的句子, 在该句后画一个简笔笑脸;发现错误的表达, 在错误处画线并更正。在互评过程中, 大家相互协商, 遇到疑问或困难, 先由组长指导解决, 组内解决不了的教师提供帮助。无论是小组长还是其他成员, 都在更正和分析同学小短文的同时复习了已学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比自己反复做题时掌握的更加全面, 印象更为深刻。在此基础上, 学生不仅体验了小组合作的魅力, 而且意识到了合作的必要性[5]。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乐趣多, 复习课收获多。

三、出现问题、解决办法及反思

1. 在词汇考查环节, 学生在黑板上写字相对较慢, 所占用的时间相对较多。解决办法:发小纸条。把要考察的词汇打印在小纸条上, 检测时发给学生, 写完之后小组抽查或组内成员互批。这样能节省时间, 为学生展示小短文环节节省时间。这样就不会导致前松后紧的情况发生。

2. 教师掌控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升。环节与环节的衔接方面有待于在今后的高效课堂中进一步的强化。

3. 升华篇章环节之前应加入更有针对性的储备。复习课上, 对于学生点评过程中质疑比较集中的知识点, 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并强化。

结束语

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导演”, 在整节课中起到一个统领大局、把握方向的作用。当然作为导演的我们在给学生“一滴水”的同时, 自己要有“一桶水”, 甚至更多。但是, 教师的课堂用语在这种高效课堂模式下该如何得到更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不同教师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怎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上, 学生在展示评价等活动时如何权衡知识效率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问题仍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的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杨九俊, 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44-172.

[2]肖菲.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材解析与单元整合[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2 (3) :1-7.

[3]陈永梅.高中英语课堂中交流与展示环节教学案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1 (12) :1-5.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3 (学生用书) [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8.《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八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虽然复习的是盐一章,但是由于它跟酸和碱的知识又密不可分,所以课堂上难免要对知识进行扩充和联系,所以无形中又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至使预先设计的内容没有进行完,但我觉得只要能把涉及到知识点弄通弄懂,让学生真正理解,那这节课就算是很成功了。

再有课堂上学生提出、回答的问题有很多都很有价值,有的正好能反应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我采取了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让学生解决方法,这既锻炼他们的思维表达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9.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九

1、起点的教学设计: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符合让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今后应多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2、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

但如果陷入茫茫的题海中,“解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是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的。初三学生单纯的做、练激不起求知的欲望,在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对先前习题进行适当的挖掘、拓展、整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较好掌握课本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法。既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较有新意,又能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才是高层次的复习课。

3、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

如何上好一节行之有效的复习课,一直是我关注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要将已学过的知识一一再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要做到在更深的层面系统的处理前后知识的关联,我决定大胆尝试,不按以往传统复习法一章一章的复习,而是以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索来涵盖我要复习的知识点。

4、这堂课涉及的几何基础知识非常广泛:

它既能充分的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又能较好的考察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在本节复习课教学中我注意到避开以下问题:

(1)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忽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2)重习题的机械操练,轻认知策略的教学;

(3)复习方法呆板,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

(4)为追求应试效果、强化训练和解题技巧指导过多,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知识学习太少。

5、不足之处:

1)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在一题多解情况下,引导学生从方便考虑、合理选择。例如(知识深化)已知:△ABC中AB=AC,D为AC边上的一点,E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AE=AD。求证:ED⊥BC,评讲分析完后,应让学生进行择优选择。当学生反映解第二个方程很繁时,可适当点拨学生先用最佳方法求证。

2)要鼓励学生质疑,如△BEF是等腰三角形的构建和△ABC是不是等腰三角形有关吗?

3)题目可进一步发散,如将变式一继续变式,看能否有其他的发现。从而可进一步复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等边三角形等知识。

上一篇:护士培训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东北歇后语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