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关系的和谐机制(共12篇)
1.党政关系的和谐机制 篇一
策略:我院门诊部从12月至11 月期间没有完善门诊管理机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而从月至11月的期间建立并完善了门诊管理机制,并将其作为研究组。
然后从门诊科室中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的抽取1000例病患进行调查,对比两组患者对门诊管理的满意度,分析两组的医患关系的处理程度,阐述完善门诊管理机制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完善门诊管理机制之前的调查中满意度较低,而完善门诊管理机制后,调查满意度大大提高,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较大(P<0.05),存在对比研究价值。
结论:在处理和谐医患关系的理由上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门诊管理机制,提高门诊管理水平,有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2.党政关系的和谐机制 篇二
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并不是用人单位或者政府相关部门单独依靠自己力量能够解决的, 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机制, 在用人单位、员工、政府、工会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够发挥作用。
建立用人单位企业文化氛围
要依法建立劳动关系, 严格按照《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使法律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就自身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得以实现。
美国《幸福》杂志曾发表了人们最愿意在其中工作的100家美国公司名单, 人们之所以愿意在这100家公司工作是因为:
1.员工能够获得平等的尊重, 经理人员和员工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 同事之间也是一种友好的协作关系:2.员工能够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 具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条件, 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获得成就感:3.员工能得到许多预想不到的福利:4.员工努力工作能得到丰厚的报酬。
这一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有和谐的劳动关系的企业才能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企业。
要成为一个具有和谐的劳动关系的企业, 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是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氛围。互相尊重是指企业主管与员工之间的自重和尊他。二是营造一个加强沟通的氛围。企业内部上下级的沟通、同级间应制定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沟通制度。三是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氛围。众多的跨国公司都把总部设在环境舒适、环保、健康的绿化生态区内,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建立各级政府监管机制
要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 依法行政, 通过提出立法建议和出台行政规章, 促进和扩大劳动就业, 制定劳动标准, 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职工群众的劳动安全卫生, 加大对困难职工群体的扶持力度, 建立三方 (政府、企业、工会) 协商机制, 完善畅通劳动争议诉求渠道, 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行政部门要督察劳动关系。劳动行政部门既是政府的组成部分, 也是代表政府主管劳动工作的机构, 可通过三方协商机制, 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 履行督察的职责, 发挥主管的作用。同时还应依法对本区域内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法规的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对违规违法问题提出纠正意见或采取处罚措施, 以达到规范、调整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目的。
健全各级工会组织的参与机制
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认真把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基本任务, 坚持和完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制度与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工会宏观参与机制、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工会劳动争议预警和处理机制、帮扶机制;通过基层工会吸纳职工入会、扩大工会覆盖面;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落实职代会审议企业重大决策;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等渠道和方法, 以改制企业和非公企业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困难职工群体为重点, 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权利、精神文化权利和社会权利。
强化员工法律维权意识
员工既是企业生产发展的主体又是劳动关系双方中的弱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犯, 因此, 应该加强法律维权意识, 善于维护劳动关系。员工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表现获得权益。要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努力完成劳动生产任务, 用自己的出色表现实现人生价值;二是依法维权。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要通过正当途径据理力争, 必要时应拿起法律武器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三是依法组建工会。通过工会组织诉求自己的合法权益, 变个人维权为组织、集体维权, 以降低维权成本, 增加胜诉几率。
综上所述, 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是一项关系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关键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推动建立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等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用人单位也应密切结合本单位实际, 积极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探索劳动关系问题的解决办法, 为建立和维护稳定的劳动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更正启示
3.党政密切协作 构建和谐校园 篇三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在学校中,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教师等共同构成学校教育主体,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之间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对于党政一把手分设的学校,处理好党政关系,即校长与书记的关系,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一矛盾处理得不好,就会导致班子内部摩擦,造成不必要的内耗,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也给教职工一个不良的示范,影响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损害和谐校园的构建;而这一矛盾处理得当,就会产生强大的合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学校的发展,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因此,对于党政一把手分设的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就要求校长应把建设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作为基础工程,处理好与书记的关系,建设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
一、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的含义
校长负责制是指在上级行政部门领导下,校长全面负责(即责、权、利的集中统一),党组织起到政治核心、保证监督、战斗堡垒作用,教代会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但是,若将校长负责制理解为校长一言堂,就会伤害党政关系,严重挫伤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阻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作为校长应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紧紧依靠党组织、依靠广大教职工,成功应面对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挑战。
二、明确职责,团结协作,党政分工不分家
校长和书记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各司其职,没有谁大谁小之分,做到分工不分家,这样才能确保搞好学校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校长、书记要顾全大局,互相尊重,善于相互交流。校长在重大问题的决策时应主动与书记沟通,协调一致,防止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一些重要的学校制度、政策文件的出台或修改完善,校长应该在与书记以及其他校级领导充分沟通之后,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收集广大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学校的实际进行草拟,再提交学校教代会或行政办公会议讨论、审议通过。因为只有学校的制度、政策文件出台前经党政双方充分沟通、协调,达成一致的看法,并征求各方面意见,才能使广大教职工在参与方案的制订过程之中,明确这些方案制订的重要性、必要性。只要既有党政的协调,又有教职员工的参与,新出台的制度、政策文件才能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才能保证其顺利地贯彻执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在处理学校的重大问题,办学遇到困难时,党政双方应该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的一致,不把难题推来推去,而是应该共同分析问题、寻找对策,群策群力,针对问题分头做工作,共同争取上级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才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学校的发展。
此外,校长、书记两人可相互借助对方的“外脑”,集合双方的智慧,实现“1+1>2”的功效。但是,在对外开展工作时应该只有一种声音,即“1+1=1”。不论是党政的哪一方接待反映问题的群众,均要从学校的利益出发,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问题较棘手时只听取意见,不随便发表看法,党政双方应该就了解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及时沟通、交流和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以避免出现党政各唱各的调而影响学校工作,甚至使党政双方产生不必要冲突的现象,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影响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直至破坏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三、正确处理党政双方的分歧和争议
校长与书记在工作中是伙伴,在个人关系上则应像一家人、像兄弟姐妹一般。在工作中遇到分歧和争议是难免的,每当此时,双方应以事业为重,以学校的大局为重,相互理解和宽容,从学校的利益出发,坦诚相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切忌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或尊严而互不相让,进而影响到工作。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大家共同面对,取得成绩时共享成功的喜悦,遭遇失败时一同承担责任,进行反思和改进。
作为校长还应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党组织的关系,切不可将自己当成特殊的人物,而应认识到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要积极参加党的活动,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议,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全力支持书记开展党的工作。
4.党政关系的和谐机制 篇四
1、社会保险覆盖低与劳动力流动率高的矛盾。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有用人的自主权,劳动者可以自由择业,由于国企和私企、外企社会保险待遇不同使得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率增加。依照社会保险原理,任何劳动者,尤其是工薪劳动者都应受到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都应当参加社会保险,否则就会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但劳动力流动率高社会保险实际覆盖面狭窄,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劳动者得不到企业社会保险的保障,这就造成了劳动关系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2、企业社会保险转移难与劳动者流动率高的矛盾。
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表现,而劳动力流动必然会引起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社会保险关系可以在不同统筹区域间接转,但从这几年的实践看,这种转移并不顺畅,一些地方出台了形形色色的“地方政策”,加重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的局面。企业社会保险转移难的问题制约着员工的自由流动,从而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3、单一企业社会保险制度与劳动关系多元化的矛盾。
我国全面推行市场化导致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源的重新配置,企业 破 产、兼 并、合并、联合、转 让 成为 了 常 态。
另外劳动力市 场 个 体 化、弹 性 化 的 趋 势,劳 动 关 系 表 现 出 灵 活、弹性、多样的特点,出现了兼职、非全 日 制、阶段 性就业、劳务 派遣、弹性就业等就业形式,促使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单一企业社会保险对双重劳动关系或多重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险如何处理,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4、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缺陷与劳动关系单极化的矛盾。
在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力供给方的弱势地位,雇主与员工双方实力不均衡的现象日趋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决定了劳动者处在弱势地位。劳动关系呈现单极化的态势,企业享有完全决策和高度自主权,处于强者地位,员工则处于从属、被支配的弱势地位。
中小企业为了降低企业成本,雇主和员工之间没有明确的劳动关系,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没有足额缴纳保险费。
三、企业社会保险与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1、实现社会保险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的协调。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在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守信原则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并明确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劳动合同法》法定条款中的社会保险条款规定,凡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当依法参加国家强制性保险。在《社会保险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中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在社会保险机构办理缴费申报;对于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额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缴费申报与缴费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稽核。因此,劳动合同制度的加强和完善,加快社会保险申报制度,使二者相互配合,协调作用,真正维护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利。
2、实现社会保险法与劳动法律的协调。
由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义务规定不够,使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内容不规范,严重影响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保护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实施。随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基本法律的颁布实施,为处理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多层化提供法律依据,使和谐劳动关系正逐步步入法治的轨道,为企业社会保险制度顺利运行创造了条件。2010年《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并规范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中的各种行为。为此,两方面的法律相互配套、相互补助,为企业劳动者架构起法律保护网,使劳动者的各项权利切实受到法律的保护。
3、企业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险水平的协调。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企业社会保险的缴纳、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与职工平均工资均有紧密的联系。企业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工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险管理体系,遵守落实相关的法律条文,为职工承担应有的社会保险责任,不仅尊重爱护职工,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福利和未来发展空间,还能弥补初次分配按照效率原则形成的劳资分配比例差异,保持效率的同时又能维护内部公平。
4、企业社会保险关系转接与劳动者流动的协调。
由于企业社会保险的工作关系转接时,参保人员要从原参保机构中心转入到另一个参保机构中心,或者失业人员的参保转为失业保险基金,这样的问题日益增多且突出。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险项目开支与它本身的经济利益是密切相关的,不同企业之间负担值却又相差很大,因此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转接阻碍了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尽快建立和运用实用的管理手段,尽快实现不同地域保险关系结转通畅,为劳动者的自由流动提供方便、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程延园。劳动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0-197。
[2]王连巍。社会保险工作在改善劳动关系中的作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
5.党政关系的和谐机制 篇五
——XX镇党政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俗话说:时光似箭日月如梭。自从2006年党委换届以来,我们整个党政领导班子已经任职五年了。五年来,XX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带领全镇上下共同奋斗,围绕财政增长、群众增收的目标,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坚持“民营为主,工业强镇,产业兴镇”的发展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全镇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强农、兴工、富镇”作为发展主线,经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书写了XX镇务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华彩篇章。
下面,就XX镇党政领导班子以及我个人五年来带领全镇人民推动经济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述职述廉如下:
一、抓住机遇、谋划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XX镇党政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反复论证,根据发展的大趋势和镇情实际,提出并贯彻实施了“工业强镇、产业兴镇,科技兴农”的三大重点发展战略,确立了“招商引资、城镇发展、园区带动、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旅游开发”六条工作主线。2006年至2010年,我镇工业总量迅速扩张,效益显著增长。2010年
共实现企业总产值20.9亿元,比2006年增长237.2%;企业增加值6.26亿元,比2006年增长236.8%,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4.8亿元,比2006年增长208.9%;2010年固定资产投入18.4亿元,比2006年增长306.2%;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8亿元,比2006年增长240.9%,其中,工业总产值18.6亿元,比2006年增长260.4%;农业总产值6.9亿元,比2006年增长18.3%;2010年财政总收入达8714.7万元,是2006年的1.8倍,其中国税4043万元,是2006年的1.7倍,地税4531万元,是2006年的1.85倍;财政收入145.3万元,比2006年增长39.5万元,年均增幅9.1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5220元,比2006年增长1194元,年均增幅10.18%。全镇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三业经济实现大发展。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结构趋优。五年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建设,全镇初步形成了五大特色产业基地。一是发展水稻传统产业,打造了优质稻生产基地。二是与企业强强联合,打造了柑桔、大米等农产品加工基地。三是发展牲猪规模养殖业,壮大了牲猪养殖基地。四是因地制宜,推广多种水果栽培,提升为优质水果生产基地。五是丰富县城居民“菜篮子”,培育了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工业经济提速发展,总量扩大。五年来,我们坚持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兴镇”的发展战略。全镇完成工业销售收入累计46.3亿元,年均增长29.3%;工业利税五年累计 9.4 亿元,年均增长41.5%。企业管理逐步加强,香芝然米业、辣妹子食品厂相继分别成为市、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雪峰机电获得省级
名牌产品称号,威亚牧业已通过GMP认证。工业技改投入加大,2010年实现技改投入10.6亿元,比2006年增长230.6%。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活力提升。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份额提高。我们充分发挥县城区位优势,突出规划区域特色文化:即环境文化、美食文化、服务文化。开发了XX塘、龙眼洞、伏龙洲等自然旅游资源,启动了迴龙洲森林生态公园、沿江风光带建设;发挥人文旅游资源,推介文昌塔、观音阁、肖公祠、油陂庙等名胜历史古迹,形成旅游产业链,积极融入大湘西旅游圈,带动全县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完成大型连锁超市、宾馆餐饮等第三产业产值39558万元,比2006年增长226.8%,占全镇三业比重的35.4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8.68亿元,年均增长28.1%。
招商引资强势推进、成绩显著。五年来,我们利用本镇资源优势、区域优势,总共引进项目58个,引资41.8亿元,年均增长150%。兴办好了威亚牧业、雪峰机电、豫湘工贸、裕吉包装等一批成长性好、经济效益高、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并成为我镇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我镇年年被评为县招商引资先进单位,2006年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十佳乡镇”。
企业改制稳步推进。五年来,共完成镇属12家集体企业的改制,共盘活固定资产1260万元,安臵企业职工280余人,带动追加投入3900万元。2010年被评为全市10强工业强镇。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城面貌日新月异。五年来,大力配合县委、县政府搞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硬化了都梁路、续建了健民北路,基本完成了XX大道、砚龙路、文昌路、城西大道、凤凰路、文昌南路的建设;启动了沿江大道、回龙洲、中医院整体搬迁、县行政中心搬迁、三所一队搬迁的征地工作;启动了廻龙洲森林生态公园、沿江风光带、城北开发、污水处理厂、城西大道等重点建设工程;发展扩容了县城工业园;开工兴建了杨柳冲皮家坳工业新城区、雪峰建材城;完成了县城整体绿化、美化、亮化,拓宽城区面积7.8平方公里(含工业园)。同时,加强城镇管理,狠抓县城环境卫生,加强对环卫清扫管理力度,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镇品位迅速提升,成功创建了市级文明卫生县城、省级卫生县城。
稳步推进惠民工程,十件实事惠及群众。
1、修复河堤、坝道,维修沟渠、干渠,抢修病险水库,安装通村自来水,确保了近3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2、平整农田土地,改造低产田;
3、推广优质杂交水稻,补助购臵新农资、机械农具;
4、拓宽通村公路,疏通组道,开通新农村客运;
5、完成农网改造、推广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新能源建设;
6、加强林政管理,培植森林资源。
7、全面落实税费改革方案和粮食直补政策,做到应补尽补;
8、修建村级活动场所;
9、修建贫困安臵房,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
10、落实农村低保扶助政策,扩大低保范围。
群众工作站工作深得民心。全镇共40个群工站,累计走访群众22680余户,直接排查解决各类问题1580个;为群众代办事项3528件;为群众代访12批42人次,已解决8件;息访8起;排查信访隐患11起,调处矛盾纠纷426起。累计指导规划产业23个,帮助682名返乡农民、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协助村(社区)支两委筹集资金,硬化整修村组公路4.7公里,修补干渠6.5千米,完成农网改造3214户,指导211户居民修建沼气池275口。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受群众的好评。
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一是我镇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五年来,全镇累计投资1900余万元用于修建和改善学校基础设施,优化教育环境。如:城关二校扩建工程,双联小学改建等。二是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三是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大胜村被成功定为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是人大、政协、老干、工会、党建、共青团、妇联、财政、科技、卫生、武装、国土、广播及社会各团体的工作协调和谐发展,共获得奖项109个,成绩显著,大快人心。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依法治镇,“四五、五五”普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预防、疏导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五年来,全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84起,成功化解群体性突发事件62起,妥善处臵意外死亡事件14起。确保了全镇社会稳定,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扩大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实行分片、线、组的管理模式,资源得到优化,干部职数得到精简,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为推进富民强镇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引领方向、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严治党,首先体现在党员干部管理上,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干部管理,提高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干事的能力,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加强学习,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五年来,我镇结合“尽职责、正风气、建绩效”和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学习逐步制度化、经常化,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氛围逐步形成,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全镇掀起了一股勤于学习的热潮,学习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想学习、大家善于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吸引力、影响力和约束力,从而使干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三支队伍。五年来,我们非常重视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干部队伍建设。经过这五年的不断历练,我镇形成一支能干事、会干事、乐于奉献、扎实为民办事的干部队伍。二是抓村干部队伍。2008年初,村支“两委”换届中,我们把年富力强、点子多、有致富门路、群众基础好的人员选入到村干部队伍中,并经常组织培训、交流经验。2010年初,制订了《XX镇村干部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和村干部岗位考核标准,以百分制对村干部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抓好党员队伍。通过开展“党性教育、服务群众、亮牌示范、组织创新、比学赶超”五项活动,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迅速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掀起创先争优活动热潮,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全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补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干事、成事的良好局面。
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提高防腐拒变能力。五年来,我镇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来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制定出台了系列廉政政策。特别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四个牢记: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辨前进方向,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只要我们做到这“四个牢记”,就能有力地带动全镇的思想作风建设,就能使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就能为加快发展、富民强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我既然选择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职业,就应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勤政务实,艰苦创业,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站得高,看得远,胸怀宽广,放眼全局。我为自己立下五条做人准则:
一、常念一句话:严是爱,松是害,批评总比处分强,处分总比判刑强,判刑总比砍头强,规过于私室,扬善于公庭。
二、对刺耳的话要冷静听,对奉承的话要谨慎听,对反对的话要分析听,对批评的话要虚心听。勿以物喜、勿以已悲,保持一颗平常心。
三、低调做人,开张做事,不独断,不专行,集思广益,和谐共事,多看干部的长处,少看干部的不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做到不乱呷,不乱用,不赌博,不插手工程,不以权谋私,不进娱乐场所,严把开支关,财务一月一会审,管好家内,约束身边,作风正派,警钟长鸣。
五、忠于组织,孝于父母,义于朋友,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上不负党,下不负父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主持全盘工作,以求做好排头兵。
(一)抓源头,筑牢防线警醒人。注重把廉政建设理论学习同政治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五年来,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学习了《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八个严禁、五十二个不准》等反腐倡廉新理论。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浇注“防腐剂”,经常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广大党员树立了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进一步认识到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廉洁自律的必要性和违法违纪的危害性,增强了在新形势下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对一些党员干部的不廉洁行为及时敲响了警钟。
(二)抓自身,做表率以良好的作风影响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我作为班长,首先以身作则,不和别人比排场、讲阔气,不和别人比车子、比享受,吃在食堂,生活不搞特殊化;工作上多下基层,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不凭空发议论,瞎指挥,乱决策;用人上,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人用人,重用扎实干事、努力成事、一心为事的人。同时,注重发现、培养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对他们工作上压担子、生活上给关照,理论上常指导,行为上严要求。为党的事业培养好的接班人;虚心听取镇属各部门的意见、批评和建议,从善如流;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规定,抓好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对违法违纪问题,不论涉及到什么人,都坚决按原则办事,认真查处。五年来,我在其位,谋其政,不贪不纵,克己奉公。并要求班子成员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勤奋工作,以新形象、新作风,担当起党和人民委以的重任,建设一个“开拓、创新、务实、廉洁、诚信、高效”的党政班子,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并以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务实为民的精神和良好的政风取得了全镇人民群众的信任。
6.试析建立党政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篇六
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千部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培养一支勤政、廉洁、高效、充满活力的党政千部队伍的需要。党政干部的激励机制包括利益机制、竞争机制;党政千部的约束机制包括民主机制、法律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典论机制、监察机制等。
关键词:党政千部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必要性 主要内容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主要源于干部的精明强干和积极主动。基于此,如何使党政干部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一个大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我们在完善干部考核和加强对党政干部监督方面不断加大了力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党政干部办事效率,促进了廉政建设。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党政干部普遍缺乏敬业精神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还在蔓延。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一直未建立起有效的制约党政干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党政干部私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偏离,党政干部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干扰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所以,只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培养出一支勤政、廉洁、高效、充满活力的党政干部队伍。本文将对党政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做几点探讨。
一、党政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1.党政干部“经济人”的社会角色。一段时期,我们对党政干部社会角色的制度规定暗含了“道德人”的假设,即认为他们在公务活动中会无条件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遵循人民整体利益原则,而不带有个人私利。在这一前提之下,道德规范和思想教育就成为个人行为动力的惟一机制。事实上,如果人人都是大公无私,也就不存在激励与约束的问题了,现实中一些党政干部的谋私行为和腐败现象也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了。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从个人主义方法论出发,用“经济人”的行为模式分析政府的政治行为给了我们以启示。该理论认为政府官员也是以理性经济人的身份出现,他们也是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作为自身行为的原则。这一假设更符合现实,即现实生活中,党政干部的目标函数不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至少不是单纯的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而是包括了更高的薪金、职务晋升、更多的闲暇等经济利益和自利性动机。在无约束的情况下党政干部可能会把个人利益列人公务行为中加以考虑。基于党政干部“经济人”角色,对于党政干部行为存在的问题,就不应单纯地从官员的个人品质上去找原因,而是应该转向激励与约束的制度安排,转向能否提供一种良性的压力,引导个人的理性行为做出有利于社会的选择,并有效地发挥党政干部主观能动性。
2.委托代理制与“内部人控制”间题。在现代企业理论中,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就是指由于缔约各方的目标不一致,代理人有可能利用其控制权来谋取个人利益,损害所有者利益。在政府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现代社会,人民把权力委托给国家行使,国家又把权力层层委托给各级党政干部执行。这样就在广大民众和各级党政干部之间形成了多层委托代理链,使广大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化了。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那么无论在民众与官员之间的代理链有多长,他们双方对各自的行为特征及其公共权力执行结果都完全了解,也就不会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了。但是,实际上,政府一旦取得民众授权代理行使公共权力后,便会由于其行政上的权威性而处于一种独立、超然的地位,民众作为委托者必然在信息掌握上处于不利位置,不论在公共权力委托代理的隐含契约形成前还是以后信息都是不完备的。由此在民众与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力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对执行者的选拔任命很难在充分了解党政干部全面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导致公共权力代理人作为内部人为追求私人目标对公共权力委托人目标的偏离,主要就是权力寻
租、滥用权力和效率低下等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形成有效的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整合党政干部个人利益目标与公共利益目标,从而使个人利益的追求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做出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选择。
二、党政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
所谓党政干部的激励机制,是指激励主体(民众)通过激励因素与激励客体(党政干部)相互作用的形式;党政干部的约束机制则是约束主体(民众)通过约束因素与约束客体(党政干部)相互作用的形式。在党政机关中,这些相互作用的形式即表现为一系列相互配合的激励和约束党政干部行为的制度的集合,又表现为对党政干部有激励和制约作用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以及激励或约束党政干部行为的目标、诱导或约束党政干部行为的因素及这些因素作用的时间、条件和程度等,这就构成了一套党政干部激励约束的完整机制。根据管理学的激励约束理论,以及我国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1.党政干部激励机制的建立
(1)利益机制。首先,要适当提高公务人员工资收人,实现“以薪养廉”。我国公务人员大都是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才得以进人工作岗位的,受教育程度和基本素质都较高,所以,他们的工资收人应当与这些因素成正比。只有充分满足公务人员的基本需要,充分认可和尊重公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公务人员才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公务活动。基于公平理论,公务人员报酬数量绝对值高低对其积极性的影响并不大,其报酬的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的相对值往往与其满意程度和积极性更为相关,即公务人员的满意程度和积极性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报酬与社会同等学历、能力人群的报酬相比或与自己以前获得的报酬相比是否公平。同时,在确定公务人员的报酬水平时,还要充分考虑各种工作的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及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水平等因素,要适当拉开距离。其次,要优化报酬结构,充分实现工资的激励约束功能。“高薪”是建立一个高素质政府的前提,但仅仅实行“高薪”却只能是形成一个养懒人的政府,因为工资的高低并不是决定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的主要因素。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基本的工资报酬只是属于保健因素,不会引发被激励者内心的积极性。这意味着领取报酬者为了这份在其他地方得不到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工资报酬,不得不约束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按照所有者的要求去工作。因而基本的工资报酬只能算是一种约束因素,约束公务人员工作中不出现会导致结束其职业生涯的读职行为和失误。而如果报酬的结构是多元化的,即除了包括固定报酬还包括风险收入,那么激励作用就会随着风险收人的增多而逐渐增加,直至报酬全部变为风险收入,激励作用也就达到最大化。
(2)竞争机制。可在党政干部的录用、晋升与降职、职务任免以及辞退等方面全面引人竞争机制。现阶段完善我国党政干部竞争机制,要把握三个方向:首先,竞争范围要拓展。竞争范围也就是竞争机制适用的领域,以及在这一领域中得以应用的广度。目前我国党政干部竞争的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制,无法推行竞争机制。只有摆脱旧体制的历史惯性,消除竞争运行中的形式化,确保竞争到位,实现范围上的拓展,才能使竞争深入到党政干部队伍管理的每个角落。其次,竞争形式要创新。竞争就是要实现党政干部职业的市场化,加大职业的挑战性。我国目前的公务员任用实行考试、委任、聘任等形式,公务员使用实行职务常任,这些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相应地也存在一些弊端。目前巫待解决的问题是用竞争精神改革常任制,实现一定的形式创新。最后,竞争环境要完善。我国目前巫须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经济领域的竞争实力,从而培育党政干部竞争机制作用发挥的良好外部环境。要求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在法律规则的制定上确保竞争意识的充分体现,形成有效竞争的机制。同时要求党政干部更新观念,只有实现了新的竞争观念在公务员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以观念为指导,规范公务员的行为,使他们自觉接受竞争,积极地面对竞争。
2.党政干部约束机制的建立
(1)民主机制。实现民主机制的途径包括:第一,实现党内民主。如果党内民主严重不足,全民民主也就无法实现。发扬党内民主,应该使党章明文规定的各项权利和民主措施真正贯彻实行;要特别重视发扬广大党员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要特别重视发挥党代会作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使党代会和党员大会成为党的权力中心。第二,完善人大制度。要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权力机关,成为人民监督系统的真正中枢;要落实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责任,使其具备应有的权力和责任。
(2)法律机制。主要是进一步完善行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等法律。当前,我国行政法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明确国家权力界限,转换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立法。在我国,行政立法常被拿来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服务。要真正根除这种现象,惟有从明确国家权力界限,转换政府职能开始,明确哪些领域应由国家直接宏观调控,哪些领域应通过间接调控管理,哪些间题应由市场和个人决定,哪些问题应由私法规则解决。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国家与社会分离,政治与经济二元化,小政府、大社会的良性社会结构。第二,制定行政程序法,保证公众的了解权和参与权。行政程序法之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于行政机关集行政与立法职能于一身之事实无可避免,而人大和法院对于行政立法的监督受到相当的限制,无法完全保证行政立法充分反映社会的公共利益。在此情况下,只能通过加强行政机关的程序要求来保证结果的公正性。第三,必须保证司法独立。没有司法的独立,无论多么完善的行政法也都只是一纸空文。
(3)目标管理机制。目标管理是保证行政效率的基本措施。目标管理在我国的具体形式是目标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实施的关键在于考核机制的完善。目前,我国党政干部考核机制存在的主要功能障碍,一是考核结果的误差问题,二是考核方法的问题。这就要求:第一,选择高素质的考核人员从事考核工作;对考核者进行必要的工作作风和考核方法、考核技术训练;明确考核标准,选择好考核要素。第二,党政干部的考核应建立在对考核对象量的分析与质的确定上,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具体考核方法可采取先分项评分,再综合评语,然后评等的方式进行。分项评分可以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综合评语可以体现党政干部考核的综合性与考核对象的个性特点,评等则可使考核结果简洁明了,可感性强,从而增强党政干部考核制度的激励功能。
(4)舆论机制。舆论监督是社会的预警系统。它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保持探照灯式的监督,对用权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对腐败分子产生震慑。舆论对于完善监督制度和执行监督程序,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因而能起到专门监督机构所起不到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应出台《新闻法》等专门法规,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用以弥补法制和道德规范方面的缺失。
7.党政关系的和谐机制 篇七
一、构建党政工作一体化绩效考评机制的必要性
2010年,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党委制定了《党建工作创先争优竞赛办法》, 将基层党委划分为五个赛区, 实行季度百分制竞赛考核, 有效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 收到了较好成效。2012年制定了创先争优党政工作一体化绩效考评制度, 2014年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创先争优党政工作一体化绩效考评制度, 坚持党政同心、目标同向、责任同担、一岗双责的原则, 以“班子坚强有力、工作业绩突出、基础扎实牢固、企业和谐稳定”为目标, 在集团公司上下开展了党政工作一体化考核竞赛, 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搭建了新的平台, 推动企业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党政工作一体化绩效考评的主要做法
1. 健全考核内容
由原先单纯对党群工作的考核拓展为对党政工作的全面考核, 特别是有效增强了对年度生产经营指标的阶段性控制。考核内容分为党群方面的党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和谐稳定、创新性工作等七大类20个项目, 行政工作分为四个板块共49项考核项目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将季度考核指标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分别按百分制打分, 然后按85%和15%折标准分, 形成单位党政工作一体化绩效考评结果, 并依据其结果分板块实施排名。
2. 实现考核全覆盖
为客观评价单位经营效益和工作业绩, 根据各单位生产工作性质、资源规模、历史背景、参与市场竞争的程度等客观因素的不同, 将52个基层单位划分为生产矿井、地面单位、外部煤矿等三个板块, 分板块分赛区进行考核, 实现了绩效考核的全覆盖。
3. 加大奖罚力度
原先对季度创先争优竞赛红旗单位、优秀单位分别给予5000元、1000元奖励。实施创先争优党政工作一体化绩效考评后, 峰峰集团对生产矿井排名前四位、其他各板块单位排名前二位, 共计12个单位, 授予“红旗单位”荣誉称号。奖励标准提高为:生产矿井20万元, 其他单位10万元。进一步增强了各单位党政共建、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4. 引入对标管理
峰峰集团积极实施对标管理, 指导基层各单位深入开展对标观摩、晋档升级活动。竞赛活动红旗单位从更高站位、更高标准确立标杆单位, 持续提高工作水平;竞赛活动排名靠后的单位, 以本赛区红旗单位为标杆, 对照先进、查找差距, 制定措施, 晋档升级, 形成了各单位创先争优激烈竞赛局面, 有力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水平的提升。
5. 增强结果运用
一是考评通报。每季度召开基层党委书记例会, 对考核情况进行点评, 并进行表彰、奖励和通报。二是对在连续二个季度内绩效考评完成情况明显滞后的单位, 给予黄牌警告, 并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对连续三个季度各板块单位考评为最后一名的, 对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三是四个季度考评结果, 作为峰峰集团评先推优、领导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纳入峰峰集团对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的绩效评价, 与领导班子成员年度绩效薪酬挂钩。
三、主要成效
一是提升了了党建工作水平。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企业中心工作, 扎实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 促进了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提升了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水平。2014年, 峰峰集团荣获河北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名个人荣获省国资委先进称号, 7个基层党组织和29名个人荣获冀中能源集团先进称号。
二是激发了党员创先争优积极性。各单位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员创先争优竞赛考核办法, 形成了党员踊跃参与竞赛、唯旗誓夺、持续竞争的生动局面。党员领导干部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谐稳定、党的建设等中心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破解了一大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大党员紧紧围绕“管理创新、降本增效”、“井下安全、井上稳定”及加快外埠煤炭基地建设等中心工作, 强化了党员意识, 发挥了先锋作用, 展示了良好形象。
8.中国党政关系研究综述 篇八
关键词:中国党政关系;过程视角;规范视角
关于本文言及的中国党政关系内涵,学界在争议中逐步走向共识(张书林,2007),其内涵也逐步由党委与政府的关系扩大到党委与整个政权的关系,并强调中国党政关系具有其特殊性,必须包涵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党委的作用的探讨(朱光磊,周振超,2004),而更多的学者则不去对党政关系的涵义做区分,直接将党政关系作为一个研究问题进行论述。而对于党政关系的逻辑起点,应当回归政党政治本身,从公民、政党、公共权力的体系中,探讨政党与公共权力的关系(牛余庆,2005)。
一、关于过程视角的党政关系研究
对于中国党政关系的历史发展,学者们有不同的阶段划分。部分学者提出“二阶段说”,第一阶段是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以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为核心,探索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在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过 1989 年的政治风波,深刻反思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文炳勋,2005,韩强,2000)。部分学者坚持“三阶段说”。党政关系的发展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后的曲折发展和改革开以来的探索三个时期(赵理富,2004)。还有学者提出“四阶段说”。刘琳(2005)对建国以来的党政关系进行了历史考察,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 文革”之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党政关系。
针对各阶段不同的特点,学者们又进行了阐述,邵宁(2004)提出了我国党政关系发展的四种模式来解释党政关系的演进,建国初的“寓党于政”,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党政合一”,改革开放后的“党政分开”,89年之后的“以党统政”,这一解释模式较为适合我国党政关系发展的趋势。另外,刘杰(2011)对党政关系的阐述将党政关系上升到国家治理,提出了党政关系的变迁实则反映了我国国家治理的逻辑的变革。这一解释模式指出了我国党政关系非常重要的特点,即政党与政府共同代表国家,但并未深入探讨政党代表国家的影响。
在过程研究中,学者(朱联平等,2005)从建国后历史、封建传统、受苏联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出现党政不分问题的原因,而有学者引入政党政治的框架对党政不分进行了分析(牛余庆,2005),提出政党直接代替民众掌管了公共权力,民众与政党之间既没有严格的授权机制,也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由于公共权力失去了民众的监督,政党很容易越过法理的界限,直接运作公共权力,将政府作为自己的执行机关,这就是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这种分析框架也较好的解释了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社会从属于国家,国家从属于政党,政党、国家与社会三位一体破坏了政党、公共权力与民众的三角稳定关系。另一方面,是长期坚持革命党的思维,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党管一切,另外还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和党的一元化领导延续的制约(李景鹏,1995)。
在过程视角的研究中,对于历史的演进,学者之间的划分并无太多值得争议的地方,而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在复杂的历史演进中找到一个可以解释中国党政问题的框架,而不是简单的描述历史,政党政治的解释框架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进入探讨,尤其是当前党政关系并未分开,而是作为国家出现的党委和政府,在逐步强化对社会的控制和渗入,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的挖掘。
二、关于规范视角的党政关系研究
对于当前的党政关系是否需要改革,学者们基本达成需要进行规范化的改革,但中国的党政关系应该走何种模式,学者们做了大量的规范视角的研究,并且产生了较多模式与争论。有学者对于不同的模式进行了总结,有六种较为代表性的模式(张书林,2007)。林尚立(2002)等的耦合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政关系的制度安排的理想状态是党与国家在制度、功能和政治过程上的协调与耦合,而不是简单的党政分开。姜作培(2005)等的规范化模式,强调明确职能、机构设置、运行来规范党政关系。王英津(2000)的法制化模式,强调宪法、法律的规定对于规范党政关系的作用。刘靖北等的嵌入模式,认为通过确立一系列原则,党委在人大、政府中进行必要的嵌入和推出。
总结起来,学者们对于党政关系的规范研究,可以达成以下共识,一是党政必然是相互关联的,规范党政关系是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治理,二是强调制度和法律的重要作用,规范党政关系必须对党政之间的权力、职责做出明确的划分。三是强调人大与党委关系的理顺是重中之重。
学者的论述多不涉及整体制度的改革,而是在已有制度框架内强调“应然”的理想模式,但在可行性上往往缺少操作性的阐述,也过多强调了法律、规范在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对于,新世纪以来党政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党委对于政权的不断强化的控制,学者们的模式缺少解释力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对于国内学界从过程视角和规范视角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已有研究的数量十分可观,但是从质量上看,存在同质化现象,大量的学者在过程研究中描述过多,也有学者尝试从国家建构、国家治理的层面解释历史演进(叶麒麟,2007),但是相关的理论对话还是缺乏,能提出好的解释模式(即能进行理论对话的模式)的过程研究较少,同时对于党政关系的解释不能回归到政治学的本质,即探讨公民、政党与公共权力的关系。今后的过程研究需要不断地突破意识形态的解读,回归到政党政治、国家建构等视角。
同时,作为政治学的重要视角与研究领域,国内学者缺少对当前党国体制对于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探讨(唐文方,2010),由于在中国,政党与政府是同时出现,共同代表国家,因此有必要去从引出国家和社会关系思考政党作为国家形象出现,通过组织化的结构如何与社会互动。公民与公共权力的关系是政治的基础,政党代表公民去控制公共权力,而一旦政党可以无需公民授权永久控制公共权力,那么,就会出现政党及政府,政党即国家的局面,而中国当前的政党即国家的局面,对于国家和社会关系产生何种影响,这些影响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党政关系,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杰.党政关系的历史变迁与国家治理逻辑的变革[J].社会科学,2011,12:4-11.
[2] 邵宁.从党与人大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阶段特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2:1-3.
[3] 朱联平.关于中国党政关系问题的再思考[J].前沿,2005,05:41-44.
[4] 洪苑柔.2013.分而不离:索林格如何研究中国的国家与社会[J].国立台湾大学硕士论文.台北
9.党政关系的和谐机制 篇九
720 】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日期:2009-01-09 来源:泰州新闻网 | 阅读次数:
推动科学发展,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就必须发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近日,市委、市政府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继武介绍,《意见》由“一个意见、五个办法”组成。其中“一个意见”是管总的,是主件,主要就围绕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在指导思想、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总体要求。“五个办法”是具体规定,是附件,主要就不同类型的考核方式作出实体性、程序性的规定。
王继武说,《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市干部评价工作将更趋科学合理,对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完善考评内容———体现科学发展新导向
《意见》强调,突出考核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质量;突出考核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情况,既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又考核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情况;突出考核民生改善的情况,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围绕“三个突出”,我市新制定的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既保留了原有的“人均GDP及增长”、“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一些能较好反映科学发展情况的指标,同时又出现了一批新的“面孔”,如“城乡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及收入比”,直指百姓“钱袋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需求;“COD和SO2排放量削减率”指向节能减排;“城乡绿化覆盖率”指向生态文明;“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居民健康指数”等,则很好地体现了关注民生。不难看出,新的考评机制,风向已由过分追求GDP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扩大考评民主———让老百姓给干部打分
王继武说,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实绩如何,群众感受最真切;对科学发展实绩的评价,群众最有发言权。扩大考评民主,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这是《意见》的一大亮点。《意见》明确,满意度测评的方式为民意调查,要求注意吸收关联度高、知情度深、代表性强的人员参与,时间一般在每年年初各级人大、政协会议期间进行。测评的内容要选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关注度高、感受度强的内容,测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王继武说,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坚持走群众路线,努力实现干部考评从单纯的“官评官”向“官评、民评”相结合转变。
扩大干部考评工作中的民主,一直是我市积极探索的课题和追求目标。通过近年来的实践,重点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考评方式由封闭性考评向开放式考评转变;考评主体由上级考评向上下结合式考评转变;考评组织由临时性考评向专业化考评转变。
王继武说,此次《意见》的出台,将对我市扩大干部考评民主产生积极影响,除继续运用好原有的方法制度外,还将进一步建立科学发展绩效考核评估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实绩公开公示公议制度,将民意调查扩展为随机性的社会抽样调查,力求实现考得准、考得实的要求,让群众有权决定干部的命运。
强化结果运用———考评结果成为干部选用重
10.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十
爱
爱学生,就务必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眼中有学生,把他们当作是活生生的人。
有些老师总喜爱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天冷了,提醒学生要添衣;上课走神了,轻抚一下他的头;忘做作业了,给他时刻补上;犯错了,给他补过的机会……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爱心才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倾听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因而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呼声。学生回答疙疙瘩瘩时,我们要多一点耐心,与学生进行目光的交流。要用鼓励的目光指引学生继续往下说,要用欣赏的目光使学生自信起来。
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帮忙和解释,求得老师的宽容和明白。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朋友式的、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赞美
由衷地赞美,是人生中最令对方温暖却最不令自己破费的礼物。亲人间的赞美让家庭更加幸福;情人间的赞美,让感情更加滋润;同志间的赞美,让人意气风发;老师对学生的赞美能使你赢得学生的爱戴。
我班的小珍,人长得黑,加上中午回家吃饭,与同学相处少而显得孤僻。那次去农林大世界秋游,我恰好坐在她身边。听她低声哼的歌曲很动听,就真诚地赞了一句:“你有一副好歌喉”。她的眼睛一下亮了,主动和我聊起了歌曲、歌星。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她的发言用心了,没想到沉默寡言的她有那么大的潜力!
是的,这就是赞美的力量。它如春风晨露,能够催开最美的花朵!
学会赞美吧。在许多时候,赞美就是点石成金。谁会赞美,谁就能点亮完美人生的期望!
爱、倾听、赞美,让我们一齐发奋,创设和谐的师生关联。让我们师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联中度过每一天!
11.试论高校党政关系规范化 篇十一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党政关系的科学内涵
1.校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是整体的、全面的、不可分割的,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统一,任何片面强调其中的某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高校党委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和《条例》,应依法按章全面履行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职责。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师生,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确保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并保证监督其得到有效地执行。三是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方案,按照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干部队伍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做好干部的选拔、培养、监督等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工作中的贯彻执行。
2.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改进党委领导学校工作的方式。党政职能分开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那种认为强调党委的领导作用,党委就必须包揽一切、指挥一切的想法是错误的;认为党政职能分开,就是“党只管党”、只管思想政治工作而不管教学、科研工作的想法也是錯误的。因此,党政职能分开后,校党委应改进领导方式,保证对学校工作领导的全面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支持和保证校长独立负责地、民主科学规范地行使职权。
一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高校党委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校党委作出的决定,学校行政和其它组织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是高校党委实现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的主要方式。二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按照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干部队伍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校党委的决策在学校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三是强化对学校行政工作的监督。党政职能分开后,党委不再替代校行政行使行政管理权,而是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规范地行使职权,同时强化对学校行政工作的监督,监督校行政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校党委会的决定,依法办学、按章办事,防止滥用职权和行政不作为。四是统筹协调学校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工作,支持它们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党委的决策部署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五是切实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系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政职能分开后,党委从具体的行政事务和矛盾中摆脱出来,应集中精力切实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对党员包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证和支持系级党组织在系(院、部)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育和依靠广大党员包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模范执行党委的决定,并影响和带领广大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这是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的重要渠道。
二、规范党政关系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几经变化,从“校长负责制”到“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核心在于调整高校的党政关系。但体制的弊端仍未彻底消除,主要表现为:权力仍然比较集中,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机构设置仍偏多,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权责体系,使学校各组织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以达到履职规范、运转协调、管理高效,从而保证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未能取得预期成效,根本的原因在于学校的党政关系仍未理顺,党政职责不清、以党代政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由于党委代行了许多行政权力,代理了许多行政事务,妨碍了校行政独立的、有效的工作系统,使得校行政难以独立地、有效地履行法定职能;由于党委代理了许多行政事务,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处理行政事务上,使得自身的决策活动受到了影响,导致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不够,集思广益不够,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不高;由于以党代政,使得党委对校行政的监督形同自体监督,从而削弱了党委的监督职能,使得权力失范进而导致权力滥用成为可能;由于党政职责不清,党委和行政的内设机构出现一定程度的重叠,导致内设机构职能交叉、相互扯皮,降低了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因此,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必须理顺党政关系,认真解决党政职责不清、以党代政的问题。因为校党委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它决定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架,只有党政关系理顺了,内部管理中的体制弊端才有可能彻底消除。而从根本上理顺党政关系必须依靠制度,用制度规范党政关系,逐步实现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规范化的党政关系才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才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三、坚持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建立健全规范高校党政关系规章制度体系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是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一个特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优势。必须坚持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建立健全规范学校党政关系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执行好这些规章制度,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学校党政关系的规范化,使人为因素受到制度和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一是科学界定并细化校党委和校长的职权范围。这是规范党政关系,解决党政职责不清、以党代政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高校内部管理的现状,科学界定并细化校党委和校长的职权范围,既应制定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和《条例》有关党政职权范围的规定的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又应在不违背《高等教育法》和《条例》精神的前提下对学校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二是完善校党委和校行政的组织形式、工作机构和工作规程,尤其是对校党委领导学校工作的途径、方式、方法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保证校党委领导学校工作的方式、程序有章可循。三是完善规范学校党政关系的保证监督机制。应坚持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因人而异,不因事而异,不搞所谓的“变通”;党员领导干部应身先示范,严格遵守法律,严格按章办事,自觉维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主观随意性。应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对学校内部管理中的各类权力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职权作出明确规定和适当的限制,使各类权力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使每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成为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制衡因素,以防止权力运行中的随意性。应加强校党委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合理配置党委成员的权力,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完善党委会决策机制,坚持重大问题由党委会集体讨论,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而不能由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说了算;党委成员在党委集体领导下对分管的工作负责,应坚决执行和认真落实党委会的决定,及时向党委领导集体报告工作,分管范围的重大问题必须提请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不能个人改变党委会的决定;坚持党委领导集体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党委集体领导制度的错误行为。
1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十二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玉林附小 彭勇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而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呢?我认为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民主、积极、轻视的学习环境,才能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什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互信、尊重理解、愉悦合作、教学相长的良性积极互动的状态。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热爱、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道德要求中的重要规范,是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前提。高尔基曾经说过: “谁最爱孩子, 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因此,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满怀爱心,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教师不能以貌或成绩取人,对问题学生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去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态度,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更是高尚品格的代表,是值得依赖的朋友,也是终生敬重的楷模。其次,要尊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商讨。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关心、不爱护、不尊重,对学生过分苛求,没有耐心,讽刺、训斥、体罚等,这样不仅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反而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学生胆怯、封闭、自卑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堂上,当你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时候,你的话语就自然会变得亲切温馨,你的目光就自然会变得充满信任。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体会是最深刻的,他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友善、鼓励、信任;也能从你的眼神中读出讨厌、憎恨、不开心。他们的情感会紧随老师不断起伏变化,并带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要深入了解各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并能与之聊天了解他的家庭及生活情况。这样学生就会感觉你比较亲切比较容易相处。这对建立好师生的关系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即通过察言观色把握 区“十一五”规划课题《构建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之子课题
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的变化,准确、及时、全面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思想、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真实情况,准确掌握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为学生加油鼓劲、排忧解难,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案例:我班有一个女生,她自信心非常的差,平时不爱说话,朋友很少,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课堂上几乎从不举手发言,课间又不与同学玩耍。我发现她自尊心很强,对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会非常在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保护她的自尊心,使她感到老师是信任、爱护她的。为了锻炼她与同学接触的机会,我让她担任数学小组长。每天负责催促、收齐组员的作业并向课代表报告作业收齐情况,使她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同学并与同学交流。经过一个多月,她的工作得到了同学的认可,许多同学也愿意与她交流、玩耍。就这样她的自信心开始慢慢地建立了,课堂上开始举手发言了,虽然声音还比较小,但我还是大力地表扬了她。有一天课后,她还主动地到我办公室问我课堂上的一些问题。此时让我感觉到老师是多么幸福啊,每当你付出一点爱,一点关心,收获的将是孩子们无比的信赖。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尊重差异。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在对待后进生方面,表扬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知道表扬至少有三种功能:一是激励功能。表扬本身意味着对学生的肯定、认同和支持,它为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会受到鼓舞和鞭策,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二是造势的功能。表扬能树立学生的威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三是沟通的功能。表扬意味着赞成和欣赏,这容易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双方也易于沟通。,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他们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老师就要多为这些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毫不吝啬的肯定和赞赏。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期待的事情出现的几率往往较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克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学生学习道路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赞许的眼光、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积极的期待都可以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标杆,鼓励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党政关系的和谐机制】推荐阅读:
试析建立党政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10-05
浅析和谐家庭与和谐文化的关系08-16
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07-27
生物课堂上的和谐师生关系06-21
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09-29
和谐警民关系论文10-15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01-12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计划11-08
幼儿园教师民主和谐的干群关系心得体会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