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产业技术工作总结

2024-09-04

核桃产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10篇)

1.核桃产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

旬阳县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旬阳县林技中心 向甲斌

吉应云

为准确掌握目前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今后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为我县核桃产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依据。近期,由林业局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工作组,深入城关、甘溪、赤岩、赵湾、双河、神河、小河、棕溪、构元等核桃产业重点镇,通过现场查看、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建议等调研方式,认真开展了调研工作,对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

一、旬阳核桃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一)政府积极引导,统筹规划布局。旬阳县是陕西省核桃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有较好发展的基础。旬阳县委、县政府早在2006年就开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并把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作为生态立县战略的重中之重,突出自身特色,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县林业局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坚持“科学规划、规模发展”,严把种苗、栽植、管护质量关,按照群众投入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积极向上争取林业项目和补助资金,以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植补造等林业项目带动核桃产业迅速发展。目前,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县共发展核桃万亩重点镇3个、千亩示范村55个,核桃园区1个,核桃专业合作社(协会)2个。通过示范园和千亩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核桃建园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促进核桃产业高效快速发展。

二、旬阳发展核桃产业的优势

(一)我县种植核桃的自然条件适宜。旬阳县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属半湿润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9.6℃,≥10℃的有效活动积温4748℃,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52天,年均日照时数为1790小时,年均降雨量为805mm。大量可利用坡地也为发展核桃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全县各镇均适宜核桃生长,是核桃适生区。

(二)我县核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县桃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目前,全县仍有需要退耕还林的坡耕地及移民搬迁后的耕地35余万亩,其中有近20万亩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浅中山区,正好是核桃最佳适生区,均适合栽植核桃。我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具备了立足大基地、面向大市场、开发大资源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其次,国家高度重视木本粮油产业,已将核桃产业纳入国家木本油料发展总体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先后印发了《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

销售形势大好,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不少种植户从中尝到了甜头,种植积极性高涨,涌现出不少核桃种植大户。三是具备成熟的栽培经验和有力的科技支撑。长期以来,我县狠抓核桃技术培训工作,县林业局适时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针对核桃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核桃苗嫁接、高枝换头、栽培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对林农进行手把手指导培训。先后派出专业技术干部到蒲城、黄陵等核桃产业发展较好地区学习参观,不断更新、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再送出去”的科技交流方式,培养出一大批乡土科技人才,为核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核桃市场前景较好。核桃位居世界四大坚果之首,被誉为“21世纪的超级食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卓著的健脑功效,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核桃在中国的消费总量虽然很大,但入均消费量仍然很低,年人均核桃占有量仅为0.38公斤,为美国的十分之一。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国内、国际市场对核桃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与日惧增,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核桃需求量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市场开发前景将十分广阔。

三、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核桃种植分散,规模化发展水平不高。我县核桃大部

果迟、产量不稳定。

(四)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缺乏竞争。全县核桃产品以干果为主,结构单一,产业链条较短,产品还停留在初级粗加工层面,缺乏精深加工的技术及能力,开发的核桃副产品较少,综合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核桃交易以零散的集市交易为主,缺少较大规模的专业交易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核桃产业发展集群尚未形成。

四、“十三五”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我县“十三五”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兴林富民”战略目标,按照“扩规模、强基地、育龙头、提效益”工作思路,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抢抓汉江绿化、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植补造等项目发展机遇,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核桃产业建设,通过几年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累计发展核桃20万亩,发展千亩核桃大村100个,达到户均一亩目标。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按照科技兴林的总体要求,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强化科学管理,加快良种化进程,开展集约经营,提高核桃的品质和种植效益,进而带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良种核桃品种占领市场,实现国土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五、今后发展核桃产业的主要措施

经营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采取每家每户分散经营,往往导致后期疏于管理,产量低。因此,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和承包经营的方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农户出土地和劳动力,大户出资金和技术,联合建设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经营,大户负责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实行大户园区管理。对人少地多无力耕种,或进城务工经商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承包地委托给他人或村组集体代耕代管,参与土地流转。通过规模发展,有效提高质量和效益。

(三)积极做好技术培训服务工作。一要集中林业科技骨干力量,开展核桃科技研究,制定适宜我县核桃生长管理、病虫防治、丰产增收、加工贮藏等技术规程,并大力推广普及;二要按照年培训林农2000人次的标准,制定核桃产业培训规划,坚持每年大规模开展林业科技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核桃产业科学管理水平,为全县核桃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三要深化加强与科技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核桃知名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或客座研究员,定期不定期来我县指导核桃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全县15万亩核桃进入盛果期后,每年核桃干果总产量将达到1000余万公斤,除部分用于直接食用外,绝大部分需进行深加工。因此,我县必须引入或建立龙头加工企业以解决核桃销路问题。一是建立专业协会。通过大户牵头、自愿组合、滚动发展的方式,组建专业协会。

业。

(五)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单纯依靠林业项目投资发展核桃产业,并且要形成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发展核桃产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核桃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把核桃产业的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将核桃产业发展纳入财源建设的重点进行扶持,通过多渠道筹集核桃产业发展资金,将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和水土保持工程等资金适当向核桃产业倾斜。要充分发挥好银行信贷资金的拉动作用,加大对产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将核桃种植户贷款纳入贴息范围进行扶持,为其提供一定的初期发展资金。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核桃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从事核桃种植和经营的农户允许以林权证为抵押发放小额信贷。要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延补政策、集体林权改革政策,依托荒山造林、经济林果基地建设等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支持,积极引进外来资金,鼓励当地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只要有利于核桃产业发展,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投入,都积极予以支持,确保核桃产业建设有序推进。

2.核桃产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二

核桃(Juglans regia L)又名胡桃,种子可食用,核桃仁含油65%~70%,含亚油酸高达62.2%,核桃油中还含有大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须的铁、磷、钙、锌等元素。核桃油被列为近几年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较高的3大植物油之一,营养价值很高。核桃的加工食品如核桃粉、核桃乳、核桃奶、核桃油和各种风味的核桃仁等几十种,每年需要核桃5万t以上。因此,核桃生产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展核桃产业化发展技术战略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对加快实现核桃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核桃高效、丰产技术研究,总结出建立高标准的无公害生产示范园及配套技术,并针对当前核桃产品市场发展前景,通过科学、合理、适度的步骤,逐步实现核桃产业化发展的目的。

2 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核桃产业发展工程建设指挥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核桃产业列为全市发展战略重要内容,开创了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新渠道。登封市种植核桃历史悠久,规模较大、技术成熟,到目前为止已经种植核桃2 266.7 hm2,核桃产量达到100万kg。从经营现状来看,登封市核桃种植管理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长期以来,多数林农习惯于传统林业粗放经营的管理模式,对于核桃种植栽培技术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忽视优良品种的选育,从果品的质量上看,果个大小不一,果皮厚薄不等,没有品种优势,果品商品率低,优果率更低,严重制约着核桃规模化发展进程。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延长核桃产业发展链条,使核桃产业成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核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目的。

3 发展布局

围绕建设“郑州市第1核桃大县”和“河南省核桃企业加工龙头”这一目标,以实施标准化示范园、低效林改造、核桃产业化经营“三大工程”为重点,核桃建设主要分布在4个区域,分别为少洛高速公路北区、登封铁路南区、五指岭区和香山森林公园周围。力争建成万亩乡镇8个,千亩专业村30个,高标准核桃示范园100个。同时培育核桃深加工企业1个,建设1个综合交易市场,建设1个特色经济林研究开发推广中心,把登封建成河南省重要的经济林基地,使核桃成为集经济林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四位一体”的林业产业化龙头。

4 技术战略研究

4.1 技术路线

通过对核桃优质高效标准化管理配套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引进核桃优良品种,实施低产林高接换优等技术措施,建立特色经济林研究开发推广中心,适度培育核桃深加工企业,建设综合交易市场,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核桃发展产业链,推动核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技术战略

4.2.1 选择优良品种

结合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状况,依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河南省已审(认)定的中林、西扶、香玲等薄壳系列的优良品种,种植3 a挂果,5 a进入盛果期,每667 m2收益可达3 000~8 000元。

4.2.2 技术方案

(1)园地选择山区、丘陵区阳坡、半阳坡且能灌溉为最好,但在光照充足,没有灌溉的条件下,半阴坡和阴坡上的核桃树也能实现丰产,核桃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因此,核桃抗旱耐瘠,属于喜光树种,宜选择土层深厚、阳光充足的地方建园。

(2)授粉树的配置选用优良品种栽培,要注意授粉树的配置。因为每个品种的花期固定一致,而且许多品种的雌雄花不是同时开放,因此要选择适宜的授粉品种,提高座果率。授粉树可以按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隔行配置,比例按(3~5)︰1,便于分品种管理和采收。

(3)科学整地通过整地使土壤熟化和疏松,加深土层厚度,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通气状况,采取隔坡沟状梯田整地方式,沿等高线平整1.5~2m水平梯带,深度1.2 m,栽植一般在春季2~3月,冬季整地,春季造林。

(4)合理栽植在保墒良好地区,春栽比秋栽成活率高,且栽后不需防寒。栽植前苗木要进行修剪根系,在清水中浸泡半天,或用生根粉液浸泡。栽植深度以苗木原有入土深度为宜,过深生长不良,树势衰弱,过浅容易干旱,造成死苗。栽后浇足底水,待水渗后用土封严实,然后覆盖80 cm×80 cm的地膜,保墒增温,促进成活。

(5)土肥水管理在树下进行深锄,要求深度10 cm,清除杂草、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树体生长。一般分施基肥和追肥两种,秋季施厩肥、腐殖酸等有机肥料,时间在采收后30 d为宜。追肥一般在3月下旬开花前进行,每株施尿素1.5 kg,或过磷酸钙1.5 kg或草木灰5 kg,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有灌溉条件良好的地方,在解冻后到发芽前浇1次水,可减轻春旱。秋季浇水,可促进花芽形成和营养物质积累,也可避免冬旱造成根系受害,枝条干枯。

(6)整形修剪核桃定植后经过1年的缓苗期,从第2年开始逐渐进入迅速生长期,待发生分枝后,开始整形修剪。适宜的树形主要有主干疏散分层形和自然开心形。晚实类型多属疏散分层形,早实核桃多属自然开心形。

(7)核桃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核桃黑斑病、核桃腐烂病、核桃举肢蛾、核桃木尺蠖。按照核桃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方案,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选择、推广应用微生物源类,动物源类,植物源类农药,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尽量少使化学农药;注重物理扑杀消灭害虫,或者使用黑光灯、灭幼脲等措施消灭害虫。

4.2.3 低产林改造

(1)建立采穗圃低产核桃林改造必须建立良种接穗圃,利用5~15 a生的低产实生核桃幼树,高接换良后,第1~3年大量采集接穗,第4年后不采或少采接穗,让其结果。

(2)高接换优对低产核桃林中的劣株以及混杂的实生核桃,可选用西扶、香玲、中林等优良核桃品种接穗,进行高接换优。采集时间为树体休眠期,一般于2月份树液未流动时采集。采后及时打捆沙藏或蜡封,储藏在阴凉处。接穗保存一段时间,嫁接时随取随用,嫁接方法采用插皮接或劈接,嫁接成活后要及时去除砧木萌芽,待新稍长20~30cm时绑设支柱扶干。

4.2.4 适度加大核桃深加工企业规模

实现核桃产业化发展的长远目标,必须有与种植规模相配套的核桃深加工企业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针对核桃盛果期后的产出能力,在种植主产区范围内适度加大核桃深加工企业规模,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核桃发展产业链。

5 结论

3.小核桃做成大产业 篇三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是朝天区最大的阻碍,却也是最大的财富,热爱自然的朝天人没有毁山砍树,而是选择了靠山吃山,绿山富民。

朝天区打好生态牌,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这一干,就是10多年,核桃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区核桃栽植总量达32.5万亩820万株,人均拥有核桃1.8亩,形成了“家家种核桃,无地不核桃”的格局。

朝天人采用 “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产销联动、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加强农户与企业的互动。原来分散的个体经营力量有限,而今让专业户组建成专合组织,把技术、资金、生产等优势最大化,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朝天核桃的傲人之处更在于品牌核桃的培育,沙河、硕星等都是朝天核桃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朝天核桃,已经成为朝天区的标识,蜚声在外,再也不窝在山里敝帚自珍。目前,朝天核桃已远销浙江、上海、山东等10多个省4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韩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真正实现了“小小核桃滚全球”。

在2013年,朝天核桃的产量达到了2.1万吨,连续五年列居四川省首位,实现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4000元。

朝天区将不遗余力地持续给力核桃产业,到2020年,预估全区核桃基地面积可达到40万亩,核桃产量达到4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人均核桃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朝天区委宣传部提供)

4.和田县核桃产业汇报 篇四

近年来,和田县紧紧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两个加速,一个突破”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核桃特色林果优势,采取依托基地、优化服务、提升品质、开拓市场等有效措施,坚持在“绿色、特色、规模、品牌”上下功夫,推动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核桃面积达30万亩,580万株,挂果面积达20万亩,年产核桃2025万吨,年产值达4.5亿元,人均来自核桃收入1685元,占人均收入的44.7%,核桃产业成为了和田县农民实现持续突破性增收的主导产业。

一、依托基地,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充实了和田县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在基地发展中所担负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县委、政府定期就基地发展的一些问题专门进行安排部署,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科技人员分片承包的责任制,挂牌服务,加强督查,确保了基地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基地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根据核桃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增施有机肥,生物复合肥,控制土壤含盐量,改善士壤生态指标。按照基地生产管理要求,制定了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在各乡(镇)设立农

— 1 — 业投入品专供点,从源头上控制投入品的使用。建立健全了农户生产手册填写制度,使基地每一位种植户都对各自地块编号、作物名称、品种来源、病虫害防治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登记。明确环保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部门为监管执法主体,对基地建设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进行监督检查或抽查。同时聘请基地中责任意识较强的农户担任生产监督员,适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有效促进了薄皮核桃数量和质量的快速提升。三是加大基地建设扶持力度。将核桃基地建设与“三北”五期、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形成资金合力。对农民定植核桃进行苗木补贴,千方百计保证核桃优先配水,推动核桃产业规模发展。积极争取北京对口帮扶省和自治区对口帮扶厅局的项目支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促进核桃产业发展。四是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自2006年3月开始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来,我们按照核桃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劳动者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对核桃主产区以外的其它乡镇也全面普及标准化生产模式,进而大面积提高全县核桃的内在品质、外观质量、食品安全水平和商品率,使全县绿色、无公害、有机核桃产品基地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2007年3月,经 — — 2 过国家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自治区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有关专家验收组的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验收,和田县成功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当年,受绿色食品品牌牵动,和田县核桃市场价格每公斤同比增加3元,亩均产值同比增加318元,全县核桃新增产值3180万元。

二、优化服务,走精品高效发展道路。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县财政每年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10余万元,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等有效栽体,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以核桃产业大户为重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要求,围绕核桃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办法,大规模、大范围组织广大农民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核桃管理实用技术。组织编印核桃技术手册,做到农户每家一本,干部人手一册,普及核桃全程科学管理技术。目前,全县已培训农民技术员1000余人、农民2.5万余人次,确保了每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同时,我们还聘请自治区林科院、农科院有关专家作为核桃产业发展技术顾问,为我县培养了279名科技干部和1200名农民技术员队伍,为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强化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县、— 3 — 乡、村、组四级管理体系,推广高密度栽培模式,培养优质丰产品种,全面落实拾遗补植、水肥投入、病虫防治、树型培养、嫁接改造等各项管理措施,突出抓好13万亩核桃丰产示范园建设;改变传统的林、田一茬肥为林果业和大田作物分开施肥,按照“斤果斤肥”的要求,通过在果畦种植绿肥、打草积肥和加大林果业专用肥投入等多种措施,确保肥料投入足额到位;统一调宽果沟,变果沟为果畦,确保了果树尽快成形。三是加大科技服务。进一步健全了县、乡党政一把手科技示范园建设制度,制定出台了科技人员绩效挂钩奖惩办法,全县80名林业科技人员包村蹲点进行科技指导服务,开展林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创业示范”活动。将林果科技示范园建设成效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和考核挂钩,提高广大技术人员为基层、为果农、为产业服务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全县有11支农村党员技术服务队,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核桃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5.凤庆县核桃产业发展研究 篇五

摘要:从凤庆县发展核桃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良的种源,凤庆县种植核桃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凤庆县发展核桃产业基础较好,凤庆县发展核桃产业领导重视、行政推动力度大4个方面阐述了凤庆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凤庆县;核桃;产业发展;经验

中图分类号: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1380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良的种源

凤庆县国土总面积3335 km2,98%属于山区,平坝、丘陵占2%,最高海拔3098.7 m,最低海拔919 m,是一个典型的立体气候明显的山区,多数人口生活在山区半山区,13个乡镇187个村,其中有174村是适宜核桃生长区。目前全县有核桃面积170万亩,挂果面积125万亩,其中初果期75万亩、盛果期50万亩,2015年核桃年产量达120000 t,年产值264000万元,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增长点。核桃是凤庆的乡土树种,也是重要的经济林木,由于大多数核桃种植生长在山区和高山峡谷的自然环境中,无污染,且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含油量高,是良好的核桃种源。每年可提供优质接穗1000余万条,可培育嫁接苗500万株以上,充足的良种壮苗供应为凤庆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悠久历史

凤庆核桃栽种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距今约有3000多年,明朝末期该县的核桃栽培、生产、加工就已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就形象描述了途径顺宁时的见闻:“郡境内所食所燃皆核桃油,其核桃壳薄而肉嵌,一钱可数枚,捶碎蒸之箍烤为油,胜芝麻、菜子诸多矣”。

经过全县人民不断的总结和实践,在核桃栽培、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一是要选择优质核桃苗,即根系发达、顶芽和侧芽都要饱满、高30 cm以上;二是种植坑要开挖合格,宽1 m、深1 m比较合适;三是施肥要足(每株施50 kg左右的农家肥);四是要浇足定根水,一般每株两大桶45 kg左右;五是做好保湿工作,为了方便可以直接加盖塑料薄膜每株1 m2。这样做大大的提高了新植苗木成活率;为了尽快扩大泡核桃种植面积,该县采取以下5种方法,一是在多年生长的大铁核桃树上直接进行接嫁接,这样易管理见效快;二是铁核桃实生苗嫁接移栽(利用1~2年生铁核桃实生苗,进行统一嫁接移栽),这样不但降低了造林成本而且丰产期长;三是移栽野生铁核桃进行嫁接(把4~8年离家较远的野生铁核桃进行带土移栽到方便管理的地方并就地嫁接),这种造林方法适合小范围内造林,这样种植的泡核桃挂果期早、丰产期长而且方便操作;四是老核桃树改造(对原有产量低、品质差的老核桃树进行再次嫁接改造),这样能提高核桃品质增加核桃产量;五是新核桃带皮直播(秋季在造林地块直播种带皮铁核桃,2~5年进行就地嫁接),这样能减少苗木损伤,提高成活率,保证品种纯正。

同时做好5项管理工作,一是做好种苗管理工作。在做好种苗生产的同时,保证种苗供应和管理,严禁生产、销售、购买不和规定的种苗上山,苗木上山时必须严格审核,有没有县林业局签发的种苗标签、苗木合格证和检疫证,坚决杜绝不合格苗木。二是做好前期规划工作。规划坚持做到地块落实到位,突出项目重点,面积丈量准确,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三是做好造林工作。在泡核桃造林的黄金季节,由各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泡核桃种植工作组进村入户做好造林技术指导,保证造林质量。四是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加强监督管理,认真执行国家林业局下发的《经济林种验收办法》,验收报告必须由参加人员签字,并得到乡、村两级认可。五是做好抚育管理工作。为巩固造林成果,在苗木种植成活后,及时派出相关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开展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中耕施肥等技术培训、讲座,指导群众做好抚育管理工作。并由各村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探索管理方式方法,例如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护苗组、护青组等加强对新植幼树的管护。丰富的种植经验是凤庆核桃产业发展的关键。较好的核桃产业基础

核桃种植成本低,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也不大。只要培训到位,零基础的成年人都能种会种,并且房前屋后、沟道两边、河道两旁、零星荒山地块都能种植发展,与该县各级财政和群众投入能力有限,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实际相适应。

核桃不仅种植技术要求不高而且成熟期短,秋收省时,很多农民从常年耕地劳作中解放了出来,进城务工或者发展林下产业。这样农民不但有核桃收入还增加了务工收入和林下产品收入,实现了产业机构调整的良性循环,再加上核桃是生态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仅核桃干果和核桃油就供不应求,不愁出售,每年核桃成熟的季节,各个核桃收购点都车水马龙非常热闹,有很多外地核桃商人也纷纷慕名而来。现在的凤庆凡是气候海拔适宜的地方家家户户都种核桃。群众的积极和热情是凤庆发展核桃产业的动力。

行政政策的支持

县委、县政府将核桃产业定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德政产业,提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举全县之力把核桃产业发展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实行了四大班子分包负责制,要求做到“四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到位、挂钩领导到位、政策到位,随着各级责任的落实,为全面做好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为了把核桃产业做好、做大,积极引导农民组织参加核桃产业协会和核桃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政府指导协会、协会组织群众的种植管理机制。同时把核桃精加工作为核桃产业产值进一步提升的切入点,大力扶持核桃加工销售的知名企业,以这些知名企业为中心延长核桃产业链,带动核桃的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在良好政策扶持下,现在全县已有250多家加工企业从事核桃加工,形成核桃产品加工企业群。核桃产业不断地发展不但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保护了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了景美民富的良好生活愿望。

参考文献:

6.望关镇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六

望关镇是康县核桃产业主产区之一。历届镇党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望关核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中起到了中坚作用。然而,因自然条件制约,核桃丰收时雨水较多,烘干设备欠缺,在群众增收上有一定的影响。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望关镇核桃种植历史悠久11个行政村内均有分布,全镇核桃种植面积已达22.5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9.8万亩,2015年产量达768吨。现阶段,我镇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针对我镇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全镇村社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截止今年,全镇核桃总面积达 万亩,主要有清香、香玲及本土老树等三个品种,全镇核桃发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村有2 个,其中沈湾、李坝、中庄、跃湾等村基本实现了千亩核桃连片种植。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沈湾村李仲义、李坝村马尚政等群众成为了全镇核桃产业发展的能人大户,家庭核桃产值在2015年达到3万元以上。这些人为全镇核桃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镇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适宜核桃生长。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3.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2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镇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日趋完善,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镇平均亩产50公斤,收入3000元左右。在受气候影响较大的2014年,每亩核桃均产量也达到了42公斤左右,核桃产业较为稳定。

第三,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市场需求大。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扁桃、榛子、腰果、核桃)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目前,市场需求正以10%的年速度递增,拥有稳固的需求市场。二是利用效用高。核桃仁可直接食用,核桃油耐贮藏,易保鲜。枝、叶、外果皮能入药,青皮、树叶可作家畜饲料,总体利用效用较高。三是可以进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头、高级饮料、粉剂和蜜饯等食品。

三、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分析,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农村劳动力匮乏、市场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另外,农户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眼前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核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核桃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我县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

第三,加工设备欠缺,影响产业质量。望关镇地处甘肃南部,核桃收成季节雨水较多。目前,全镇无核桃烘干设备,群众主要采取自然晾干的方式。因受雨水影响,在晾干过程中会出现霉变、腐烂等现象,对核桃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按照调研结果看,一台烘干设备对核桃的产业的影响有直观重要的作用,每吨核桃,采用自然晾干方式,霉变和腐烂的核桃保守估计在57公斤作用,有了烘干设备后,霉变和腐烂现象将不再存在,核桃产量的影响会降到最小。

四、想法及请求

第一,加强科技培训。目前,群众在科学种植方面水平依然不高,管理粗放,增量不增收现象依然存在。希望联村单位在帮扶过程中,能强化对群众的科技培训,多为群众发放一些科技书籍,提升群众科学种植水平。

第二,解决烘干设备。烘干是核桃收成后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市场来看,大型烘干设备价位大概在30万元以内。有了烘干设备后,全镇核桃产量在烘干上的损耗将提升2.8%-3.5%左右,腐烂和霉变现象会得到彻底根治。

7.核桃产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品牌发展阶段,产业集群,核桃产业,云南省

核桃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核桃仁含油率为70%左右,是大豆的3.5倍,是高级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因此核桃素有“木本油料之王”的美称。云南核桃无论是面积和产量都居于国内首位,其因为个儿大、壳薄、口感好,深受人们喜爱,供不应求。随着云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核桃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核桃已成为主产区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核桃产业发展不仅是一个量的不断扩张过程,也更是一个质的不断优化升级过程。正确认识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和区域品牌的相互关系,探究云南省核桃产业品牌发展所处阶段,以进一步增强核桃产业竞争力, 成为云南省由核桃工业大省向核桃工业强省跨越的关键。

一、集群区域品牌研究综述

关于区域品牌,国内学者都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的研究并不多。其中,梁颖等 (2010)从良好的协作竞争环境、区域创新氛围、有效的要素集聚市场等角度阐述了产业集群对区域品牌成长的影响。吴家灿等(2013)认为产业集群的规模、行业核心竞争优势和名优产品的品牌数量等因素对区域品牌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马震(2011)阐释了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集群对区域品牌的创立、品牌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构成了区域品牌发展的基础,区域品牌改善产业集群的形象,促使产业结构的升级。然而,由于区域品牌是一种公共物品,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由于个别企业的败德行为所引发的 “公地悲剧”和“柠檬市场”也引起了学者对区域品牌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因此,有学者提出应从“区域性、品牌性、产业性和公共性”四方面来分析区域品牌。总之,大量研究表明: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物质载体,并且对区域品牌的形成、发展、传播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化的必然结果,是集群企业、集群产品的形象主体。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也是区域品牌不断实现成熟、发展和自我壮大的过程。

二、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理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由于受经济周期理论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区域品牌是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诞生的载体,而区域品牌促使产业集群不断升级。因此,研究区域品牌有必要将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建立起联系。

一是萌芽期。在产业集群萌芽期,集群内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企业集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规模效益, 品牌意识普遍缺乏,区域品牌尚不具备产生和形成的条件。

二是成长期。凝聚力加深,集群内企业为实现外部规模效应,开始不断地进行技术、管理等手段的创新和升级, 产业集群竞争力开始逐渐凸显。同时,集群内企业开始积极创建品牌,并涌现了一大批中国驰名商标、国字号荣誉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有的已注册了区域品牌商标。

三是成熟期。产业集群进入成熟期后,区域品牌将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此时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明显。产业集群的外部效应有力地推动区域品牌的全面发展,区域品牌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客观上也促进了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四是衰退期。经历成熟阶段之后,若产业集群不能积极转型,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该产业集群就可能会走向衰亡。同时,集群内的企业和相关配套设施、共享平台相继撤出,区域品牌赖以生存的载体日渐分崩离析。集群内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美誉度逐步下滑,消费者对这一区域品牌的认可度也将逐步降低。

五是转型期。若集群内企业能够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努力调整产业结构,那么产业集群将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这一阶段区域品牌要实现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共进,运用更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技术手段,积极延伸区域品牌,调整区域品牌定位,完善品牌设计,进而挖掘和创新区域品牌的价值与内涵。

三、云南省核桃产业品牌发展阶段分析与趋势

1、云南省核桃产业品牌发展阶段

2014年,中国经济林协会和中国绿色时报社组织开展“中国核桃产业十佳企业”评选活动,云南省有2家企业入选。核桃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大理州建成了祥云县刘厂镇、永平县博南镇、漾濞县苍山西镇三个较大的泡核桃交易市场;林农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快速发展,全省2765个林农专业合作社中,种植、加工、销售核桃的有737个,涉及4万多农户,经营林地面积163.9万亩;核桃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省119件林业类地理标志产品中,宾川拉乌核桃、漾濞核桃、景东核桃、漾濞大泡核桃、大姚核桃、昌宁核桃等6种核桃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57件林业类“云南省名牌产品”中,核桃类产品有9件。

2、云南省核桃产业品牌发展趋势

(1)实施集约化经营战略。纵观云南核桃产业的发展历程,核桃产业集约化经营是一种发展趋势。为了提升经营效益、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节约管理成本,实现核桃的产业集约化经营,云南省从两个模式尝试创新:第一, 收购租赁模式。农户核桃林由专业从事核桃种植、加工的企业作价收购,一次性向农户付清作价款,或者向核桃农户租赁核桃林,每年支付租金;第二,建合作社模式。由核桃经营大户出面将农户分散的核桃林折价作股份,加入核桃专业合作社,制定合作社章程,明确双方的权责利关系。

(2)实施生态化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生态高效栽培模式,在种植基地建设中,严禁侵占水源涵养林地,防止地下水资源减少。在栽培管理中推广生物固土和工程固土措施,尽量减少土壤流失;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尽量减少水资源消耗;以机械除草代替化学除草,减少对土壤的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规律控制病虫害, 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实施社会化服务战略。保障云南省核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措施就是建立完善核桃产业管理服务体系,提升核桃产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在核桃主产区,建立核桃协会、营销管理董事会等组织实现种植户、经销户和公众代表共同管理。 牢固树立云南核桃的品牌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自发保护、珍惜、打造品牌,不断提高科技栽培、管理、经营水平,自觉按照绿色食品的管理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将市场的灵活性和计划的整体性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核桃营销机制,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等媒介的传播优势。积极建立市场信息平台,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销售模式。

(注:资料来源:赵夫增、穆荣平:全球价值链中落后国家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12)。)

四、提升云南省核桃产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知,云南省核桃产业集群正处于发展期,与此相对应的区域品牌正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在此阶段,虽然出现了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云南名牌产品等,但总体来看,集群内企业的区域品牌建设落后,维护意识淡薄,品牌价值含量低,品牌定位模糊,品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尚未形成竞争合力。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

区域品牌与企业规模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政府应通过税收、金融等手段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一批核桃产业企业集团,并以此为支点,扩大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其次,鼓励和支持企业深化自身对品牌的认识,树立品牌兴企的理念。但同时也应该注意,由于区域品牌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会使品牌使用者产生过多的短期行为,造成消费者对区域品牌整体缺乏信心,区域品牌价值贬低。因此,政府在监管过程中要制定严厉的奖罚措施,积极倡导行业自律,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以规避“公地悲剧”和“柠檬市场”效应的出现。

2、企业层面

区域品牌的建设需要发挥集群内龙头企业的积极带动作用。目前云南省核桃产业集群正处于发展期,区域品牌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品牌数量不断增加,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但整体表现为品牌竞争力不强。因此,龙头企业在创建企业品牌时,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的关系,树立集群大营销观念。

3、产业集群协会方面

8.我国核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篇八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迅猛:中国核桃总产量1990年仅为14.9万吨,到了2000年增加到30.98万吨,10年时间翻了一番;到2010年已突破百万吨,20年时间产量提高8倍。

傲人成绩:面积、产量世界第一

核桃以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被誉为世界四大坚果(核桃、扁桃、榛子、腰果)之首。我国是核桃属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在我国除黑龙江、上海、广东、海南、台湾外,其他地区均有核桃种植。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农民兴林致富的渴望,核桃产业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核桃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核桃营养价值的认识深入,促使核桃价格一路走高。坚果的平均售价从1990年的8元/公斤,提高到2009年的40元/公斤,提高了4倍。

同时,核桃坚果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屡创新高。市场销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世界核桃生产、贸易发展的空间较为广阔。

由于价格的驱动,市场的魔力一旦释放,便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的种植热情,全国核桃产业呈现出空前的发展热潮。

据统计: 2002年全国核桃栽植面积为90万公顷,核桃坚果产量为34.3万吨,到2010年底,总面积已达240万公顷,核桃坚果产量达128万吨。目前,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21世紀的超级食品

核桃被誉为“21世纪的超级食品”。

在国外,核桃被称为“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

核桃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据测定,1公斤核桃仁相当于5公斤鸡蛋或9公斤牛奶或3公斤猪肉的营养价值,而且核桃更易被人体吸收;每百克核桃肉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质,比柑橘高出20倍,比菠菜高出21倍,比胡萝卜高出524倍,比西红柿高出68倍。这些物质对大脑神经的更新极为有益,所以每天早晚各吃2~3个核桃,就可达到补脑健身、强健体魄的效果。核桃仁中的ω-3脂肪酸、褪黑激素、生育酚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物质,可有效减缓和预防心脏病、癌症、动脉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和临床抑郁症的发生。

有专家说,尽管中国核桃消费总量很大,但人均消费量仍然很低。目前,中国年人均核桃占有量仅为0.38公斤,随着中国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核桃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必将越来越大,预示着中国核桃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政府成为产业发展强劲推手

中国核桃产业发展迅猛,有百姓喜好种植的传统缘由,有市场需求驱动使然,更有政府推力的深刻背景。

事实表明,核桃产业已成为许多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甘肃省康县核桃产业占农业的比重为43.9%,核桃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38.7%;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核桃产业占农业的比重为12%,核桃收入占农民收入的73%。

想加快发展,去种植核桃;想脱贫致富,也要种植核桃。据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裴东研究员介绍,在经济不发达的适种山区,只要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核桃品种,667平方米(1亩)平均收入都会达到3000元以上,这在不富裕的地区算得上有“钱”景的产业。而在核桃产业发展优势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云南省,核桃667平方米平均收入可高达上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核桃的这些产业特性和栽培广适性的特点,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主产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制定核桃产业发展目标,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在地方政府的推力下,目前全国核桃种植面积在667公顷(1万亩)以上的重点县有300多个,其中面积6667公顷(10万亩)的有131个县。

事实上,政府重视核桃产业还基于核桃的另一重要特性:它不仅是好的经济作物,还是优良的生态先锋树种和用材树种,即使在石缝中,只要有少量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果实累累,成为治理生态、实现农民增收“双赢”的“革命性”树种。退耕还林工程为此将其列为补助范围,这也助推了核桃产业发展呈现燎原之势。

油料安全,核桃担当大任

据专家研究,核桃还是木本油料战略性树种,其种仁的含油率高达60%~80%,是大豆的3~4倍,花生的1.5倍。核桃油脂品质优良,不饱和脂肪酸呈多链,ω-3脂肪酸含量高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多种高档油品,属高档食用保健油料,对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近年来,我国油料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隐患。据国家粮食局信息中心测算,我国植物油对外依存度由2000年的36%提高到2009年的63%。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的有关负责人说,核桃在维护国家食品战略安全中堪当大任。发展核桃,有利于减轻粮油生产对耕地的压力和依赖。核桃大部分种植在丘岗山坡地、地埂田边等边际土地上,不与粮食争地,一次种植,多年甚至百年收益。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69%,山区人口占56%,发展核桃等木本粮油产业是开发山区、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央的有关规划、指导方针、政策,为我国核桃等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纷纷行动,尤其是2010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等省政府签订了加快木本粮油产业发展合作协议,通过林业重点工程支持木本粮油产业发展。云南、四川、陕西、新疆等地纷纷制定相关政策。

9.浙江特色山核桃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篇九

浙江省林业厅

山核桃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林树种,也是我省享誉中外的著名珍稀干果,生产历史悠久,集果用、材用和保健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结果寿命长、经济效益高,是我省最有地方特色,最具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的林业产业资源,对山区农民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产业现状

1、近年产业发展情况

我省山核桃栽培面积约78万亩,其中投产面积约40万亩。2007年我省山核桃干果产量为1.6万吨,其中临安、淳安是重点生产县(市),分别占60%和30%左右,占全省总产量的90%以上,总产值达14.5亿元。其他栽培的县(市)还有桐庐、安吉、建德、富阳等。形成了以浙西天目山脉为主的山核桃产业带。

2、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情况

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根据目前我省经济林管理水平,山核桃和香榧栽培面积70万亩,平均每5亩一个劳力,需要14万个劳力,从事一产(种植业)的劳力可达10万人以上,从事二、三产(加工、销售和运输等)有1万多人,估计集约经营全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可以吸纳城乡社会劳力10多万人,如果按现在从事作为副业和粗放管理来算,估计可达15万劳力以上。

农民收入方面:山核桃经济效益非常高,山核桃每亩收入平均在800元-1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在2000元-3000元左右,有的还超过了5000元。据调查,临安市2005年山核桃产量6984吨,总产值达10.44亿元,其中一产2.64亿元,二、三产7.8亿元,总产值占当 1 年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仅临安市山核桃一项,就出现了年收入超百万元的村103个,户均收入超万元的村61个,共有12160户农户山核桃收入超万元,852户收入超5万元。

3、产业化情况

近几年来,我省山核桃的产业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据2005年统计,临安市山核桃加工企业达300余家(包括加工大户),加工能力超过万吨,包括安徽宁国等地的山核桃原产品也流向临安加工,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核桃加工和集散基地。产品包括炒果类、手剥山核桃、仁类等三大主打系列产品和糕点、油、酒等辅助产品,产品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点销售,通过了加工销售,实现增值1亿多元。

4、农民组织化程度情况

我省于2002年成立了省山核桃产业协会,主产区的县市都成立了山核桃产业协会,主要是企业、种植销售和大户等参加。产业协会在信息交流、价格指导、行业自律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近30家山核桃专业合作社中,涌现出“东林”、“森宝”、“东升”等一批运作良好,增加农民收益,在行业中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合作社。

5、科技水平情况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省山核桃主产区农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为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省有关科技人员先后完成各级科研专题达二十余项,取得了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和一批专利,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山核桃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和有关育苗、造林等方面的系列配套实用技术,技术优势明显。还创建了省级山核桃科技创新中心,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一批从事山核桃研究的专家,又有一批民营科研机构和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农民技术人才等,为山核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产业发展分析

1、市场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就喜好山核桃的习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山核桃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从近几年全国总量看,山核桃平均年总产量仅1.7万吨左右。我省总产量在1.6万吨左右,按全省人均占有量计,分别为0.25公斤左右。由于量少,山核桃的市场销售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礼品经济阶段。按全省人均消费0.5公斤计,则需山核桃2.4万吨,则需要130万亩山核桃投产面积才能满足,即使今后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平均单产提高50%,也必须有86万亩山核桃生产基地才能满足。再加上长三角地区有2亿人口及日益增加的出口外销量,山核桃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2、生产

(1)产业带明显,初步形成区域产业经济

我省山核桃主要分布在杭州的临安、淳安、桐庐、建德和富阳以及湖州的安吉等地,集中在天目山脉一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临安、淳安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山核桃之乡”,经过多年的建设,临安市已经成为国内山核桃最大集散和加工地,其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2)山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

我省“七山一水二分田”和优越的水热条件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一是大面积的低丘缓坡为发展特色经济林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我省尚有坡度26.67万公顷小于15度的林业用地面积低丘缓坡可用于发展特色经济林。二是我省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丰富,平均气温为15.3~18.5℃,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为发展特色经济林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3)经济效益好,农民发展和管理的积极性高

山核桃生产的经济效益名列我国各经济林树种的前列,山核桃其它干水果相比,虽然开花结果较迟,但经济寿命长,一次种植,长期受益,百年山核桃树仍可结果累累,造福于子孙后代。山核桃和香榧已成为主产区农民的“摇钱树”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群众发展山核桃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近5年来,全省已新发展山核桃10多万亩,每年都在2万亩以上亩以上。

3、主要优势

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地理区位优势

我省处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是我省特色经济林干果产品主要消费市场。上海和我省宁波都有大港,对我省特色经济林干果产品出口到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具有良好的优势。

(2)产、加、销优势

我省山核桃是著名的珍稀干果,经济价值高。山核桃除安徽临近我省的几个县有外,主要面积和产量以及加工都在我省临安等地。近年来,我省山核桃加工和销售企业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络。因此,我省具有山核桃的产量、加工和销售的优势。

(3)技术开发优势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省特色经济林主产区群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为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省有关科技人员先后完成各级科研专题达几十项,其成果居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还创建了山核桃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开发了系列新产品,技术优势明显,我省拥有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和一批从事特色经济林研究的专家,又有一批民营科研机构和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4 农民技术人才等,基本形成了科研开发梯队,为我省特色经济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4)区域经济和效益优势

我省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之一,财政状况良好,非公有制企业众多,民间资本雄厚。山核桃单位面积效益高,是广大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脱贫和致富的重要来源,是深受山区农民欢迎的经济林树种,这些为我省发展核桃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5)综合利用优势

山核桃营养丰富,含油量高,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其仁含有极其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钾、磷、铁等矿物质元素;其脂肪酸组成以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80%以上,是易消化和预防高血脂和冠心病的优良食用油;果仁含有9%-12%以上的蛋白质,17种氨基酸,具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7种。维生素A、B、E含量丰富,SOD活性强,常食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力,明目轻身,消痰化积,延年益寿。果壳可生产高性能活性炭,综合利用价值大。

4、发展制约因素

(1)造林投入成本大、经济效益产出迟

由于山核桃造林前期投入成本大,按高标准造一亩山核桃需要800元-1000元,每年要进行必要的管护,而效益产出迟,造林后一般要10年左右开花结果,15年后进入盛果期。因此,影响了非主产区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当前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我省的其它一些经济林树种。

(2)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特色经济林多生长于山地陡坡,水土保持、水分管理等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受自然因素影响明显。近几年,栽培和管理技术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其生产经营水平还比较 低,管理相对粗放,产量不高或不稳,有的林分大小年明显,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3)良种化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滞后

山核桃良种化进程十分缓慢。山核桃由于无性繁殖技术不过关,长期采用实生繁殖,变异性大,品质有所下降。迄今为止,山核桃是干果中唯一没有实现良种化的树种,良种选育,苗木快繁等技术等尚待进一步提高,造林后植株生长缓慢、进入盛果期迟等问题还没有全面得到解决。

(4)加工企业规模偏小,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

我省特色经济林在栽培上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个体经营规模很小,有的甚至只有几株山核桃树,产量少,产量和价格的依存度高。我省山核桃加工企业数量多,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很多,但名牌很少,龙头带动能力较弱,产供销脱节,销售方式相对落后,流通渠道不畅。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内部无序竞争现象时常出现,特别是新产品研发滞后,市场开拓力度小。协会和专业经济组织发育不够,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我省山核桃和香榧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增加资源总量、扩大栽培规模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实施以龙头带动、名牌推动战略和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山核桃产业。

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我省新发展山核桃面积50万亩。规划以临安、淳安为山核桃产业带中心区域,以安吉、桐庐、建德、富阳等为外围重点区域,向全省的湖州、衢州、金华等其它适宜发展的县(市、区)辐射,使我省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发展重点是:在山核桃主产区主要是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山核桃的生态栽培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山核桃的产量和 质量,在新发展区大力实施山核桃“西进”战略,扩大栽培面积,提高造林质量和管护水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建立山核桃优质容器苗骨干苗圃;加强山核桃良种、矮化栽培和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全面提高山核桃产品的附加值。

四、投入和效益预算

2008-2020,山核桃造林50万亩,造林成本按每亩1000元,山核桃需要投入5亿万元,平均每年4000万元。骨干苗圃建设投资1000万元。共计5。1亿元。

如果管理得当,十年后,山核桃和香榧就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十五年后基本达到平均效益水平,按山核桃每亩100公斤计,新发展的山核桃预计可以增加产量50万吨,增加经济效益30亿元,效益十分显著。

厅绿化造林处

10.核桃产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十

前 言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提前安排2011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国开办发„2010‟113号)、财政部《关于安排2011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财农„2010‟422号)以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下达2011年第一批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计划的通知》(黔扶领„2010‟10号)等文件,结合六枝特区箐口乡实际,编制《贵州省六特区箐口乡2011年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生态立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进一步调整山区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2015年干果(核桃、板栗)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纲要,按照贵州省扶贫办“关于印发《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化项目建设投资补助标准(试行)》的通知(黔开办„2010‟154号)。2011六枝特区箐口乡核桃项目种植规模为7230亩,总投资1212.89万元。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投资36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50万元,农户自筹114万元;基础设施项目848.89万元,其中:土地整治项目3400亩,部门投入434万元,农户自筹55万元,人畜饮水工程项目17公里,部门投入168.89万元,农户自筹16万元,引灌沟渠工程项目5 公里,部门投入155万元,农户自筹12公里,小水池建设项目20口,部门投入6万元,农户自筹2万元。项目扶持农户1290户5436人。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使箐口乡荒田村、下麻翁村、社勒村三个村到2017年实现农业增加1496万元,使项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752元以上,解决三个村924人的脱贫问题。全乡人均收入增加1088元以上。

一、基本情况 箐口乡基本情况

箐口乡位于六枝特区西部,距特区政府驻地 34 公里,东邻堕却乡,西与水城县红岩乡接壤,北靠堕却乡郎节坝,南与中寨乡接壤,地处东经105°13′18″—105°16′25″,北纬26°13′22″—26°16′5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均气温为16 ‴,无霜期320天,年均降雨量1482.3 毫米,平均海拔1418米,土质以黄棕壤、沙壤土为主。

全乡国土总面积为56.4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少数民族贫困乡,辖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3018户13138人(其中少数民族1724户6872人)。耕地面积18225亩,其中旱地12000亩,主产玉米、稻谷、马铃薯等农作物,经济林以核桃、梨、花红、花椒、板栗为主,项目布局在麻翁、荒田、社勒等3个行政村实施,涉及21个自然村,37个村民小组。

二、产业发展条件与现状 ㈠产业发展条件 ⒈自然条件

项目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季风型、高原型、多样型的气候特点,热量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在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方面,该乡的物候条件均适宜核桃生长和发展核桃产业。

⒉土壤条件

项目区域耕地多为黄壤、黄棕壤、石灰土、沙壤土,熟化度较好,质地多为粘壤,呈微酸至中性,土层较深厚,易保水保肥。该区域内耕地适合核桃项目种植。

⒊劳动力条件

项目涉及箐口乡3个行政村,1290户农户,5436人,拥有劳动力2865人,能确保项目的全面实施。通过实施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不仅可使大量剩余劳动力得到就地转移,而且可将该乡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

⒋交通条件

项目区内交通便利,境内有贵昆、株六复线电气化铁路及省道主干线贵烟公路过境段,交通便利,目前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⒌技术服务有保障 箐口乡现有工程技术人员8人,其中助理农艺师5人、助理工程师3人,同时群众有种植核桃的习惯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加之在六枝特区农业局、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为箐口乡核桃产业化扶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基础。

㈡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底,全乡种植核桃面积1100余亩。其中2007实施核桃种植项目600亩(在荒田村、箐口村、过瓦村和和居都村进行连片种植),2007年以前农户零星种植500余亩。除2007年种植的核桃未结果外,以前农户零星种植的500余亩已有近400亩挂果,年产量为60吨以上,现市场价格为25000元/吨,每年为农户增加150万元,仅核桃项目全乡人均纯收入增加112元以上。

(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⒈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箐口乡农电网已覆盖全乡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3018户13138人;有乡中学一所。村完小3所,村教学点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5%,青壮年文盲118人;各村均已通路,2008年郎关(郎节坝至猫猫关油路已修通并交付使用),2011年年底化捞油路(荒田村捞油地至中寨乡捞河大寨)、社石油路(社勒村社勒至坝子村石丰)开始动工修建,靛红公路过境段毛路已通,且贵昆铁路及珠六复线从境内穿过,设有关寨火车站一个。2009年实施了88.98万元的荒田村人畜饮水工程和下麻翁村79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及155万元的引灌沟渠。

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箐口乡政府虽然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但是远远满足不了项目发展的需要,项目区还没有生产用的公路和果树抗旱用水。

三、项目建设内容、规模、性质及实施单位 ㈠产业发展 ⒈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内容为核桃产业化扶贫发展项目,规模为7230亩,布局在荒田、下麻翁和社勒村实施,其中荒田村3000亩、下麻翁村3000亩、社勒村1230亩。

⒉项目性质及实施单位

项目性质为新建,实施单位为箐口乡人民政府。㈡基础设施建设

在项目村荒田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400亩,由国土局实施;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7公里,其中:荒田村12公里、下麻翁村5公里、由六枝特区水利局实施;项目村下麻翁村新建引灌沟渠5公里,由水利局实施;项目村社勒村新建小水池20口,由六枝特区水利局实施。

四、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㈠产业发展 ⒈土壤条件

建设区域海拔1200-1800m,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为黄壤,有机质含量4.843~5.9%,含氮0.22~0.95%,速效磷4~16ppm,速效钾17~219ppm,PH值7.2左右。

⒉树种、品种选择

根据项目区的海拔、积温、降雨、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结合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考虑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选择品种,同时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选择的树种和品种为漾鼻核桃。

⒊初植密度

初植密度23株/亩,株行距5×5.8m。⒋苗木数量

发展7230亩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按每亩23株算,需核桃苗木166290株。

⒌种苗来源

由于我乡2007从云南省大理漾濞县调进大泡核桃树苗实施了600亩核桃基地种植项目,经林业部门专家进行质量认证为优质树种,且实施3年多来表现良好,因此,本7230亩核桃种植项目树苗决定采取询价采购的方式从云南大理漾濞县调入大泡核桃树苗进行种植。

⒍整地方式、规格、时间 整地方式为大坑整地,规格为 80cm×80cm×60cm。整地时间为2011年11月底前。

⒎苗木质量、处理

选择国标二级以上的苗木,栽植前用3-5度的石硫合剂进行消毒。

⒏底肥

栽种前将有机肥(厩肥、堆肥等)和熟土交叉填放或肥料和土拌匀后填入,每株施基肥20斤以上。

⒐栽植方法和季节

采用植苗造林,每穴一株,苗木随取随运,注意保湿,栽前泥桨蘸根,深坑浅栽,根系不能直接接触肥料,压紧埋土呈馒头状,苗木解梆、嫁接口外露,浇足定根水;造林时间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

⒑果园管理 ①以耕代抚

造林后5年林木郁闭前,通过种植矮杆农作物或牧草,以耕代抚,促进苗木的生长。

②土壤管理

没有进行以耕代抚时,应铲除行间杂草保持果园疏松透气,减少杂草与果树争夺养分和水分。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5-10厘米。当年可采取覆土、盖草等防寒(旱)措施。③补植:造林后的次年应对缺株断行进行补植。④追肥:一般分为二次施入,即每年的5月份和12月份追肥,追肥以尿素为主,第一年,第一次每株追肥50克,第二次每株100克,第二年后每株200克,追肥结合灌水则效果更佳。

⑤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为了培养分头、高光效的树冠,为优质丰产奠定基础。整形要考虑树冠透光、形成立体结果。修剪季节为春季修剪和秋季修剪,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修剪时剪去直立枝、病虫树、弱枝、密生枝,强树势的树要早剪,弱树势的树应迟剪,同时掌握好开张角度,使其形成自然开心型,提高通风透光效果,达到高产高质的目的。

⑥防火及病虫害

对森林火灾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严格控制火源,消除火灾隐患;对病虫害因树种不同而异,核桃的主要病虫害有腐烂病、溃疡病、天牛等,桃树的主要病虫害有缩叶病、流胶病、桃蚜等,樱桃的主要病虫害有穿孔病、流胶病等,防治时要树种和病因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及药剂,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药剂和人工捕杀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

㈡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整治建设项目由六枝特区国土局按照项目规模3400亩、毛石砌墙的土地十级标准等次进行整治,人畜饮水项目六枝特区水利局按照项目规模12公里和5公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标准进行建设,引灌沟渠项目由六枝特区水利局按照项目规模5公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3063-2006)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实施,小水池建设项目由六枝特区水利局按照30立方根/口标准进行建设。

五、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㈠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212.89万元。其中产业发展36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50万元,自筹资金11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848.89万元(部门整合资金763.89万元,自筹85万元)。

⒈产业发展 ⑴经济技术指标

产业发展按503.78元/亩进行投资。其中:农家肥(底肥)10元/100斤,每亩46元;追肥每株1元,每亩23元;整地打坑5元/坑,每亩115元(其中财扶资金46元,群众投劳折合69元);苗木5.5元/株,每亩126.5元(财扶资金);埋肥栽植23元/亩(群众投劳折合);抚育追肥150.28元/亩(五次抚育五次追肥);管护及病虫害防治20元/亩。⑵所需资金

建设7230亩核桃产业化基地,共需资金36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树苗采购91.5万元,肥料16.6万元,打坑33.3万元,抚育108.6万元;自筹114万元,主要用于农家肥56.6万元,打坑投劳折合49.8万元,埋肥栽植16.6万元,病虫害防治14.5万元。

①苗木费

苗木费每亩126.5元,需资金91.5万元(财政扶扶贫资金);②农家肥

农家肥每亩46元,需资金56.6万元(农户投劳折合); ③肥料

肥料每亩23元,需资金16.6万元(财政扶贫资金); ④整地打坑

整地打坑每亩115元,需资金83.1万元(财政扶贫资金33.3万元,农户投劳折合49.8万元);

⑤埋肥栽植

埋肥栽植每亩23元,需资金16.6万元(农户投劳折合); ⑥抚育追肥

抚育追肥每亩150.28元,需资金108.6万元(财政扶贫资金);

⑦管护及病虫害防治 管护及病虫害防治每亩20元,需资金14.5万元(农户投劳折合)。

⒉基础设施 ⑴经济技术指标

土地整治建设项目每亩1435元(整合资金1275元/亩,群众投劳折合160元/亩);荒田村人畜饮水每公里83200元(整合资金74900元/公里,群众投劳折合8300元/公里);下麻翁村人畜饮水工程每公里170000元(整合资金158000元/公里,群众投劳折合12000元/公里);下麻翁村引灌沟渠每公里334000元(整合资金310000元/公里,群众投劳折合24000元/公里);小水池建设每口4000元(整合资金3000元/口,群众投劳折合1000元/口)。

⑵所需资金 ①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3400亩,整合资金489万元, 由国土局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②人畜饮水

人畜饮水项目建设项目17公里,整合资金184.89万元,由水利局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③引灌沟渠

引灌沟渠项目建设5公里,整合资金167万元,由水利局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④小水池建设

修建小水池20口,整合资金8万元,由水利局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㈡资金来源

建设7230亩核桃产业化基地, 共需建设资金1212.8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核桃产业化基地建设,农户投劳折合11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848.89万元,由国土、水利部门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建设期限:

核桃产业化项目16个月,即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基础项目12个月,即2011年2月至12月。

㈠产业发展

⒈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2月20日至4月30日; ⒉宣传发动及项目户确定阶段:2011年5月至6月; ⒊项目户培训阶段:2011年6月至8月;

⒋整地、打坑、施农家肥、回填阶段:2011年8月至11月;

⒌核桃种植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元月; ⒍自验及验收阶段:2012年3月至5月。㈡基础设施

土地整治、人畜饮水、引灌沟渠、小水池等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2011年2月至3月为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3月至11月为项目实施阶段,2011年3月至12月为项目实施自验、验收阶段。

七、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㈠组织领导措施

一是成立六枝特区核桃产业化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特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项目镇政府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特区扶贫开发局,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是项目实施乡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林业站、项目村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农业服务中心,由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实施中的日常事务和具体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下设行政组和技术组。行政组由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包村干部、村干部组成,负责宣传动员,召开群众大会,落实土地,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的各种矛盾纠纷,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㈡技术保障措施

县乡两级成立技术工作领导小组:

县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特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由财政局、扶贫局、林业局、农业局、交通局等单位领导任副组长,人员各局抽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扶贫局,扶贫局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乡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为组长,联系项目村的领导为副组长,各涉农单位及项目村村支两委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㈢项目管理措施

1、核桃产业扶贫项目经上级审核批准后,箐口乡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县扶贫办严格按照《贵州省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督促、落实项目的实施、检查、验收及后续管理等工作。

2、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专人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使用,资金直接投入到项目建设农户手中,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审计部门对项目竣工结算进行专项审计。

3、加强管理护。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实行专人管护和分户管护相结合的办法,做好防偷、防火和人畜破坏的监管工作。

4、制定管护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技术部门及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适时中耕除草,施肥,做好修枝剪形、病虫害防治。

㈣服务体系措施

特区果药竹产业化扶贫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高度、指挥核桃项目的实施;

特区扶贫办负责项目申报、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督促检查、组织自验;

项目乡政府负责宣传发动、项目实施、项目管护等工作。

1、技术部门提供核桃种植、抚育管理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实施质量把关工作。

2、加大培训力度: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扶贫局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的技术培训,提高项目实施农户核桃种植、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㈤体制机制措施

1、六枝特区人民政府与项目乡、特区业务部门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将此项工作作为项目乡、特区业务部门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

2、项目乡与项目村、乡属业务单位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把此项工作纳入村、单位季度、年终目标进行考核,并与村干部、乡干部工资挂钩。

3、特区业务部门与项目乡下属单位签订项目目标责任 书,并将完成情况与职称评定、工资晋级等挂钩。

4、县乡两级纪委、人大、财政及特区监查、审计、监督好项目资金的使用、审计工作,严禁资金挪着他用,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5、特区党办督查室、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特区务业务部门、项目乡的督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八、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㈠经济效益

核桃种植后的第5年即开始有收益,5—10年,按6公斤/株,15元/公斤计算,7230亩每年可获得1496万元的收益,11—30年,按20公斤/株,15元/公斤计算,7230亩每年可获得4998万元的收益。扣除各项生产投入费用2000万元,5—10年内可实现直接纯收入4296万元,10年后亩产值约1980元。

㈡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项目实施,可提高核桃产业比例,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达到单位面积增产;二是通过技术引领,带动农户自身发展,推动核桃种植,提高核桃干果产量、品质;三是我乡核桃产业的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从而提高优势特色产业良种化、优质化和商品化率,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外销,增加农民收入;四是通过项目实施,培育项目区农民的良种意识、市场意识和生产观念,增强项目区农民科技文 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本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辐射带动全乡农村经济的发展。

㈢生态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农民生产的劳动强度,可合理利用荒山、荒地资源;二是间、套、黄豆可有效减少水浇地裸露面积,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三是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可实现标准化栽培,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四是使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增强土壤保水保土能力,改善生态景观、绿化环境无疑是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贫困地区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㈣扶贫效益

项目的实施,覆盖荒田村、下麻翁村、社勒村1290户5436人,三个村到2017年实现农业增加1496万元,使项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752元以上,解决两村924人的脱贫问题。全乡人均收入增加1088元以上。

附件:

(一)关于成立六枝特区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的通知

(二)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关于2011实施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整合部门涉农资金承诺书

(三)部门整合资金投入产业化扶贫项目责任书和承诺书

(四)产业相关证书及协议或合同

(五)产业化扶贫项目区在行政区域图中的项目布局彩色示意图

(六)六枝特区2011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和资金投入表(表一);六枝特区2011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附表:

1、六枝特区箐口乡2011年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资金投入表

(一);

2、六枝特区箐口乡2011年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上一篇:档案同意调出函格式下一篇:奥迪a6上市活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