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评课

2024-08-12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评课(共14篇)(共14篇)

1.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评课 篇一

《圆的面积》听评课反思

胜利中学 张淑坤

我听了王慧老师的课,触动很大,感受到我校的课堂改革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不断地完善。

王慧老师根据本身学科特点投放了六个问题,并且每个问题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去说。能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可见教师备课充分。学生展示到位。如果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相信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通过听评课,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矩形》听评课反思

胜利中学 张淑坤

今天听了徐淑兰老师的课,感慨颇多。徐淑兰老师的课是新授课,从课前准备课堂设计都是精心设计,课上学生合作交流充分,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体现了新课改思想,另外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些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也使自己 在教学中反思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策略,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另外给学生适当的评价,对于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习题,尽量关注一下中下生,提高一下他们学数学的信心,为第一轮复习做最后的冲刺!

《二元一次方程》听评课反思

胜利中学 张淑坤

通过听安玉环老师的课,自己从中学到很多自己平时无法学到的知识,受益匪浅。希望今后有更多学习的机会。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1、教案设计理念好,整体布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教态大方,语言简捷明快,教学思路清晰。

3、教师能够围绕重点、难点,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在学生练习时,要采取自学、互学、上台改错、当堂批阅等有效措施,较好的落实“兵教兵”“堂堂清”,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4、教师在学习中的示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论是在典例分析、上台板演纠错,还是在学生练习当堂批阅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规范细节,榜样示范。因为学生的模仿学习是第一学习力。

2.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评课 篇二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 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 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 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2. 从目标达成来看, 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 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 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 既要看教师知识传授的准确科学, 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 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 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 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 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 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 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 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巧, 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 优选活。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

2.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 常教常新, 富有艺术性。

3. 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 还要看改革与创新。

4. 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 看板书:

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 (字迹工整美观, 板画娴熟等) 。

2. 看教态: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 富有感染力。仪表端正, 举止从容, 态度热情, 热爱学生, 师生情感交融。

3. 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 要准确清楚, 精当简练, 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 快慢适度, 抑扬顿挫, 富有变化。

4. 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 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 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 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效率高, 学生思维活跃, 气氛热烈。

2. 学生受益面大, 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3. 有效利用45分钟,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积极性高, 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学生负担合理。

3.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篇三

一、教师听课听什么?

听课一方面要听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包括以下几个具体内容:

(一)听教师的基本功

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运用教具是否熟练,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讲解是否清楚明白,问题设计是否得当,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课堂应变是否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是否到位……这些内容无一不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些内容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需要提高的地方,都是有心的听课教师研究教学基本功的好素材。尤其是听一些基本功突出的教师讲课,对听课教师帮助极大。

(二)听教学理念及教材处理能力

通过听课,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知道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到位,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处理是否到位,了解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此外,教师的创新能力,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些内容在评课阶段再进行相互交流,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教课教师的备课思路,实质上就是在参与评课的教师之间以该课为范例进行了如何进行备课的研讨。

(三)听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是否设计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是流于形式还是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而学生活动是否流畅,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指导,意外情况的处理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

(四)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北大附中的康健校长提出听课一定要看学生的脸,就是这个道理。一堂课,学生是死记硬背还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学生的练习、板演过程,思考、讨论过程,都体现了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做对某道习题,但一种情况是学生不假思索,提笔就答,一种情况是学生需要思考,甚至查阅本节课的笔记才能答题。

二、教师听课应该怎么听?

(一)听课的准备工作

听课应该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大纲要求、教材内容等心中有数,甚至可以在心中构思出教学设计。这样,听课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等都能及时反应,有助于听课记录、发现问题和及时提出教学建议。

(二)记实录

听课应该做听课记录。虽然不可能要求听课教师把整个教学内容完成记录下来,但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完整地记录下来。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应该记录得比较详细。这样,能够对整节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课堂实录的内容一般包括:①时间、学科、班级、教师、课题。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方法等)。③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④学生活动情况。⑤教学效果。

(三)做点评

听课要特别注意动脑筋思考,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况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对教师的优点、发展点(可能讲得并不好,但是体现教师的某些潜在的优点,或者经过调整完全可能成为本节课亮点的内容)、不足、改进建议以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都应该及时地记录在听课记录的相应位置,以便评课时交流。教学点评的内容一般包括:①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②教学重点、难点、关键。③课堂结构设计。④教学方法选择。⑤教学手段的运用。⑥教学基本功。⑦教学思想。⑧教师本节课教学发展点。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点评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点评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三、怎么评课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评课的技巧

讲课教师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课做出评价,但肯定不愿意成为“批判会”的主角。因此评课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把握激励性原则,着眼于看到教师的成绩,着眼于其在教学上的改进和创新,真诚地、发自内心的赏识其课堂教学的精美之处。首先应该对课的长处充分肯定,明确指出优点,不能含含糊糊。简单的说好,并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

(二)评价要一针见血,指出、指准教师的问题

评课讲究技巧,不代表不指出讲课教师的问题。讲课教师不怕听课教师提意见,关键是指出的问题要到位,一下指出讲课教师的关键问题,讲课教师就会心服口服,听课教师后面给出的建议才容易被教师接纳,通过评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三)应该给出有效建议

4.教师如何评课 篇四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2、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

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A、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B、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C、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D、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E、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数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课学生很忙,但思考度很侧。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主要看教师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5.初中数学评课稿 篇五

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今天,有幸听了本校两位老师的《平行线的性质》和《分式的加减》,受益匪浅。

总体说来,两堂课都很真实,实在,课件从制作到应用都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难点的作用,教态大方,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用各自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说来,两堂课又各有特色。张老师的课(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绘画测量得结论。(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本堂课共总结了3次,这样能让学生易清楚记忆众多定理。(3)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如应用2题用两种不同形式表达,体现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条理推理的转化。(4)注重分层指导和分层作业。(5)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难度的题,若把选做作业移到前面则更好。

6.教师如何听课与评课 篇六

教学常规之一

一,听课的目的与类型

(一)学习型的听课(二)发展型的听课(三)指导型的听课(四)研究型的听课 二,教师如何听课与评课

(主要以发展型的听课为主)(一)明确听课目的

新教师听课的目的是学习和吸取课堂的精华为己用,大部分教师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师个人和整体教学活动得到改进和提高;专家,有经验的教师,行政领导的听课也有他们的听课目的.不管听课目的是什么,听课前应做好准备,都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授课计划,预计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确定自己听课的重点.1.关注教师的教

①课的结构②重点突破和难点化解③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④课堂气氛 2.关注学生的学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即关注课堂气氛);

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二)听课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也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1.进入“学生”角色2.进入“教者”角色3.进入“指导者”角色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三)课堂听课

1.听课者前去听课,最好在上课开始前就进入教室

2.上课开始后,听课者应该立即进入记录状态 : 批注---时间---评点---板书 3.观察课堂活动

4.听课者必须自始至终地听完一堂课, 5.听课时,听课教师不得私下议论,以免影响上课老师的情绪

(四)评课

通过听课和评课使双方共同建立起一座相互提高发展的桥梁,更加全面,准确和有效地促进教学和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节课堂实例中吸取教益,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1.评课应掌握的要素: ▲评教学思想,评教材处理,评教法运用, 评学法指导,评教学过程.▲课堂基本标准: 教学思想的方向性,教学实施的目的性, 教学内容的正确性,教学方法的严密性, 教学效果的明显性.▲教师的基本功:教师教态表情,教师语言表达, 教师教学过程,教师板书设计.▲评课要看: 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整体结构完整有序性, 各个环节安排合理性,节奏形式科学协调性.2.评课应注意事项

评课要有准备,切忌信口开河;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

评课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盖全;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序化;评课要实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庸俗化 3.评课的议程

①自我评价②核查教学目标③发现优点和不足之处④确定进修的需求

4.新教师的评课应注重听课后的反思,总结:(1)听课后,要认真思考

①要有科学性②要有特色③一节课要有足够的信息量(2)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 结束语

作为听课人,还要“听一听”自己的心声.也就是说在自己听课和评课的同时,还要反思一下如果这一节课让自己来讲的话,自己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别人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或是借鉴的地方.也就是说要学会吸收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习型的听课

主要形式体现在新教师,年青教师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当然也包括听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和研究课,听课主要是以学习和吸取课堂的精华为己用为目的,有关这一点,下面我们会详细探讨.发展型的听课

主要形式体现教师间的互相听课,当然也包括听公开课,评优课,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师个人和整体教学活动得到改进和提高.评课都应该积极发现和肯定任教者的闪光点.在阐述缺点时,不可采取嘲讽或者挖苦的态度,应该诚恳地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纠正建议共同探讨.说话应该注意分寸,措辞应该到位,中肯的评价,会使任教者感到振奋和收益.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指导型的听课

主要形式体现在专家,有经验的教师听新教师,年青教师的课,他们会统揽教学全过程,从教学目标的完成到组织教学的落实各方面去衡量,充分肯定成功和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评课的出发点是从爱护和帮助你尽快提高教学水平的角度,故新教师,年青教师不必过分负担,而应积极配合.研究型的听课

7.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评课 篇七

一、把握教材,精准解读

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熟悉教材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必要时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和利用,从“清、明、新”三个字上下功夫。

1.前后知识联系“清”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事实上, 一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既体现在相同领域中,也体现在不同领域中。

如“数与代数”领域内,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均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分散且呈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但数学知识却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这与其他版本教材相比没有太大差异。数学教师在熟悉教材内容时,若能深刻体会到这点,就更能把握教材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了。

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代数式” 第81页至“想一想”栏目为止的相关内容片段教学中(以下简称“代数式”),因本节内容为“用字母表示数”的后续内容,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是比较清晰的,所提供材料最上方的标题就写着“2.代数式”,但某位教师却认为“代数式”是上节已学完的内容,课前就对代数式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又把本节课题认定为“求代数式的值”。又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P141至例题为止的相关内容片段教学中(以下简称“水箱变高了”),因本堂课内容为“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安排的课时较多,教师要不是凭借记忆或对教材非常熟悉,确实很难记住该节的“应用”发生在第几课时了。为此,被考核的教师大多出现了一开始上课就对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进行复习的状况,把未学的当已学的来处理的情况。

2.重、难点问题“明”

片段教学技能考核时间短,一般为10~15分钟,这就更需要教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准确把握,重、难点问题不明确,就会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简单的问题上,必然会出现重点问题不突出,难点问题得不到突破的尴尬局面。

在“代数式”片段教学中,有教师对“代数式”的定义进行了一番探究,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让学生辨别、比较, 让“代数式”这一简单的定义给学生增加了很多麻烦,也浪费了课堂时间,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状况,以致对代数式 “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不够而得不到拓展练习,使学生能力的提升受到了很大限制。

在“水箱变高了”片段教学中,教材中已经有表格对比了,教师就没必要在黑板上再把表格画一遍了,可以直接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教材上,这可以为后期的变式训练节省时间,又兼顾到了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一定要抓准重、难点问题,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3.二次加工“新”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才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完美统一, 才能把教材的普遍性、教学实践及学生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代数式”片段教学中,对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x” 和“y”分别赋予不同的内涵,配上数量即得“10x”和“5y”, 从而体会代数式“10x+5y”的内涵。

“水箱变高了”片段教学中,在完成了水箱变高了的问题后,教师可以设置拓展练习训练。如:若将水箱的底面直径增加到5 m,请问水箱的高度有何变化?如把水箱形状改为底面边长为4 m的长方体(原底面是正方形), 水箱的高度又将变为多少m?把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变动,可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设计环节,合理创新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创新, 从重视课堂引入设置、虚设课堂教学情境、打造课堂教学亮点等方面进行突破。

1.课堂引入,不拘一格

关于课堂引入如何进行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而应视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而定。事实上,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在课堂引入方面设计了不少问题情境,多数问题情境可以直接加以利用,不必重新创设,建议数学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情境仔细斟酌,选择性地加以利用。

“水箱变高了”片段教学中,某位教师在引入时设置了“复习引入”,具体内容如下:解方程3x+2=8;求半径为2 m,高为2 m的圆柱体的体积。在这个引入中,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与本堂课内容有关,本节涉及的方程较难, 让学生解简单方程3x+2=8的意义不大。为此,教师在引入环节采用“复习引入”时,应仔细斟酌所设置的复习题目,是为了解决学生上节课存在的问题?还是为本节课教学做铺垫?或使两者兼而有之?另外,本节涉及体积不变的问题,建议在课堂引入时可借助两个水杯来进行辅助教学,把小水杯中的水倒入大水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分析该过程中“变”与“不变”的量,初步感受“形变”但“量不变”的道理。如此设计引入环节, 其操作简单、容易观察、道理易懂,为讲解例题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时间有剩余,还可为后期的变式练习做好铺垫。

2.教学情境,预设虚拟

片段教学因时间较短,教学之前必须将部分教学情境进行虚设。如学生朗读材料的情境,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境,学生辩论情境等,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构建和再现真实的教学情境。这样,既为课堂教学节约了时间,也使教学情境的选择更加灵活、多样和丰富。

“水箱变高了”片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本节问题情境的本质———体积不变,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学生观察完教师的演示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演示中发现了什么?什么量在变化?什么量不变?”对学生的回答可以根据教师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进行预设,甚至对解题过程也可以进行虚设,有关教学情境虚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片段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环节中就应对相关教学情境进行虚设训练,不断调整并提高预设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深入浅出,打造亮点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堂好课必定来自课堂教学中的若干亮点,它可能是教师刻意设置的一个活动体验, 也可能是课堂意外生成的一段精彩问答,这会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与情感的交融,以刺激学生的感官, 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水箱变高了”片段教学中,有位教师带着两个水杯(其中一个大杯装有水)进入课堂,在讲台上亲自演示实验,并让学生思考演示过程中“变”与“不变”的量,学生不难观察到小水杯水位上升了,这就突出了主题“水箱变高了”。在解决了“水箱变高了”相关问题之后,通过变式练习,如改变水箱的形状,让学生深刻体会虽然水箱形状改变了,但水的容积是不变的道理,实现了学生从问题现象到问题本质的认识,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上述演示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为本节内容“水箱为什么会变高了”作以铺垫, 这样的设计就是一个亮点。在弄清楚“水箱为什么变高了”之后,再对问题进行变式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想,这又是一个亮点。

总之,片断教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精准把握教材是片断教学成功的基础,优秀环节的设计则是展示精彩的载体,而生本化教学理念在设计中的不断融入与贯穿则是片断教学成功的保障。

摘要:片段教学是一项通过临时抽签、限时准备、当堂展示的教学技能活动,它最能考验一名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熟悉教材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从“清、明、新”三个字上下功夫。片断教学要合理地创新,从重视课堂引入设置、虚设课堂教学情境、打造课堂教学亮点等方面进行突破。

8.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评课 篇八

关键词:数学;双基;新课程;四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提的最多的是“双基”教学,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备课上课的时候也是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最大。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在“双基”教学基础上又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双基”到“四基”延伸,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一些困惑。笔者带着这些困惑进行了粗浅探究,与大家共勉。

一、正确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目标的“四基”进行理解

笔者听过一些新课程的数学课,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甚至还有表演,笔者觉得这些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数学课不能忽略数学的特点,“双基”的教学是中国的特色和传统。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四基”与“双基”有所不同。

1.传统教学“双基”的特点

传统教学的“双基”是以知识为本的。教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双基”并未改变。过分强调系统性、科学性,内容庞杂,专业性强,而且脱离生活,就像进行专门研究似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双基”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2.新课程下“四基”的特点

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学生需要“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里,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个定语“适应终身学习”,这就和传统教学的“双基”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适应终身学习”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上说,凡是终身学习需要的,我们就要让学生学好、练好,否则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暂时不学。我们看到,新的数学课程不再有脱离生活的繁琐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题,因为它们不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学习”这个词的本义不仅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归“学习”的本义,让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内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新课程理念下“四基”学习本身绝不是单纯的学知识和练技能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四基”学习是不存在的。过去,我们也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往往使思想教育游离于双基的学习之外,一说到学习情感就会把它狭窄地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处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总是从怎么“渗透”来考虑,岂不知教学本身就包含着思想教育,一个“渗透”怎能包含得住?结果是学生学了数学不爱数学。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所以,过去的“双基”把学习的内容窄化了,只剩下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是一种全面的学习。教师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四基”

1.发扬“双基”的优良传统

“双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称,要求学生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新课程标准继续保留了“双基”,并且把“双基”列为“四基”的前两条,进而也强调了“双基”。但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习惯。

2.基础知识重在“理解和掌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这就是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三角形有什么样的特征?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和现实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的?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个对象用新的情境表示,即学会用理解的知识解决一个新的问题。要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能“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于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背景及来龙去脉,并且理清所学数学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解决问题;二是在注重数学“双基”教学的同时,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还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而大大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是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采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和记忆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机械地模仿,更不是死记硬背。特别是要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从而真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3.基本技能在“理解和掌握”中形成

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这就是说,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也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于数学操作程序和步骤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程序和步骤,懂得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才可以采用这些程序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实施这些程序和步骤,每一步骤的理由是什么。哪些数学知识作为这些理由的支撑,其逻辑依据是怎样的。特别是对于计算的基本技能,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白相应的算理。二是对于学生数学的基本技能要有一定量的训练和重复,但是,这不是僵化的训练,不是呆板的重复。教师要掌握适当的“度”,对不同的基本技能要采用不同程度的训练,要讲究训练的实际效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注意步骤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为了应付考试的训练,是不应提倡的。

4.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使学生感悟数学基本思想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其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各类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形式,重要的数学基本思想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只有让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知识的获取和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才能使学生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感悟,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才能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所以,强调数学“双基”教学的重要性,也要强调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其中数学基本思想的重要性。

5在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注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数学的观察、训练、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与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还有反思与建构等活动方式,才能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才能积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经验,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学段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结合点,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猜测、验证,积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综合与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整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这种活动可以是一项统计调查,也可以是设计一种春游方案,还可以是论证与探究数学知识的结论,这样的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学生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也较为复杂。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才能更好地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一是把积累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有很多这样的表述,如让学生在经历什么样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这个经历过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所以把活动经验作为一个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即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在做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

二是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如探索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探索就会得到任意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

三是积极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前面已经介绍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整地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它往往需要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不断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如一个春游方案的设计,不是简单的一个设计问题,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交流的过程,然后去完善这个方案或推翻这个方案。在这个活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积累了怎么提出问题、怎么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四基”。我们要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9.初中数学评课稿 2 篇九

吴永超老师所讲的〈〈数轴〉〉一课,是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

1、重视问题的设计。本节课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充分挖掘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本节课吴永超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方法变教为探,环环相扣:

本课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

四、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10.幼儿园教师如何评课 篇十

一、评好课的前提

1、听课要做到“四到”: “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幼儿反应与表现;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所用教具;“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手到”――对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用速记的方式作认真的记录。

2、听课记录什么? 在听课记录中,我们要真实地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同时还应结合研究的问题和教学目标简要地记录:活动的闪光点——活动中有哪些好的地方;活动的不足点——活动中有哪些问题和欠缺,怎样做会更好;自己的思考点——活动对自己的启示、所引发的深入思考和自己的建议;并分别用不同的记号作标记。

3、评课前拟好提纲

写提纲之前,应先对所听的课进行较全面的回顾,再看看教材,翻翻听课笔记,并参考上课教师对这一活动的自我反思情况,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拟出评议的提纲。

提纲内容;本节课的优点或经验或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或不足或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特色是什么,你的建议是什么,二、评课的角度

(一)从内容选择、价值点的确定来评 主题背景下的活动要考虑内容及价值点的确定能有效实现主题目标,非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则能保证孩子各类经验平衡;内容要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幼儿发展;要切合幼儿年龄阶段特点;要具有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二)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来评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活动的重要 依据。

首先,从活动目标制订来看,首要的是要符合课改的理念;其次要具体、明确、体现活动特质;再次要适宜,要符合幼儿年龄实际和学习规律,适合幼儿经验水准,难易适度。

其次,要看目标的达成度如何, 再次,分析目标达成度高或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目标不适宜,是活动设计不恰当,还是活动组织中的偏差。

(三)从活动的设计来评

看活动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活动环节中;看活动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是否能有效地达成目的。

看教师对幼儿的原有经验、学习特点是如何把握的,对活动特质和学习重点是如何把握的,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是否能体现年龄特点;活动设计是否符合活动特质的基本规律,是否能关注幼儿主动活动,使教学能引导幼儿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四)从教育现场的组织情况来评(重点关注师幼互动的情况)

1、看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看幼儿学习的状态——幼儿是否表现出持续专注而有兴趣的学习状态;看幼儿学习的过程——幼儿是怎样学习的,以什么方式学习,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原因是什么;看幼儿学习的效果——幼儿在学习中有否“获得”,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这种“获得”对幼儿有什么意义。

2、看教师的行为——观察教师的“教”是怎样为幼儿的“学”服务。看教师行为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对幼儿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是否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是否体现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看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如何关注和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师能否把握幼儿的原有经验,引发幼儿的思维活动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能否随时关注来自幼儿的信息和生成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做出适时、适宜、适度的回应,为他们各自的主动学习及时地提供适宜的支持;看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否对不同幼儿的学习有支持作用——幼儿的学习环境是否蕴含教育目标,能否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和积极而有意义的活动,能否支持不同幼儿的主动学习;

3、看活动组织的结构——观察结构、环节、过渡、时间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从分析活动组织的时间,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分析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分析教师活动与幼儿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活动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讲解时间过多,幼儿自主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分析幼儿的个人活动时间与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要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个人思考(教师缺乏等待)、操作时间太少的现象。?分析幼儿活动时间。要看教师是否关注个别特殊儿童的时间

4、看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位置:位置安排是否合理体现了教师的儿童观,因而教师的座椅不能太高,要让孩子看老师时不至于有仰视的感觉;位置的安排也直接影响活动效果,要根据活动的内容而定,要最大程度地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要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视线下,使每个孩子能清楚地与教具互动。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活动的成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要根据幼儿的年龄

特点调整速度。

(4)看操作:看教师放置教学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幼儿。课上演示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三、评课的注意事项:讲究艺术

?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幼儿实际,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活动,切忌带有个人倾向。

?要以商量的口气与授课老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增强说服力。附: 这是评课吗, 前不久,我去德国进修,其间参加了一堂体育课评课活动,真令我感慨万千。那天,一堂四年级的体育课在室内操场进行,执教的是艾默特女士。她身材修长,穿着一件健美服。优美的曲线加上鲜艳的服饰在我这个东方人的眼里,总觉得酷得过分。10分钟的热身操后她开始了本堂课的主题教学:教学一个德国乡村婚礼上的集体舞。这个舞蹈共有四个动作:向前移三步;向右移三步;右手脱帽、弯腰行礼;将礼帽扔向空中并捡回。20分钟的教学真是“惨不忍睹”:四年级的学生左右不分,有的左手执帽,有的先移左脚,有的先动右脚;伴着音乐有点弯腰,有的挺身。于是胳膊碰胳膊,屁股撞了头,混乱不堪。只有一个动作是一致的,那就是将手中的帽子扔向空中,再满操场的奔跑着捡回来。那些金发碧眼的脸满是汗水和喜悦,我猜一定是其乐无穷。

在喝咖啡的时间里,我梳理着自己的思路:隔着国情和民风,我不敢直抒其言,但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成功之处有哪些呢, 评课活动开始了。评课老师凯根先向我们作了简单的介绍:艾默特已有15年教龄,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听到这里,我简直怀疑自己的眼睛。如此健美的体型,怎可能是一位母亲,而后凯根直奔主题,提了三个问题:

1、你认为上体育课有必要穿得如此专业吗,2、你认为这堂体育课完成了教学目标吗,3、你认为这堂课有何不足, 艾默特沉默了片刻,说:“我觉得自己穿健美服上体育课有必要。因为,我给学生带来了美感。常有女学生对我说:‘艾默特小姐,我真希望以后像你这样苗条。’也有男同学夸我说‘你的身材真棒。’因此,我想穿专业服饰有利于我的教学。”凯根微笑着点点头。

“这是一堂体育课,不是舞蹈课~”艾默特继续说着,“舞蹈动作的标准和整齐,不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舞蹈只是我的教学手段。我利用学生渴望学会舞蹈的心理,让他们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你们都看到了,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达到并超过了这堂课的运动量目标;所以我认为我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没有什么遗憾和不足。”

11.浅谈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辅导学困生 篇十一

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数学方面的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学困生在数学课上都是无精打采或者喜欢开小差,在课外活动中注意寻找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以及个性特点,为以后的转化工作做好准备。

二、坚信自信的力量

大多数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被同学歧视,也常受老师批评,因而悲观失望、厌学,在班集体中抬不起头。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增加他们的信心。我首先要让他明白他在我心里是很棒的,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当然,这不是单靠嘴巴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会经常关心他,让他从内心先接受我,在课堂上我也会多在他周围转转,看他是否有疑惑,这样不仅提高了他在班集体中的地位,而且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可谓一举两得。接着就是给他设定目标,既然他从内心接受了我,我定的目标他肯定会努力去完成,刚开始的目标我不会定得很高,让他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达到。就这样阶梯性设定目标,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他,让他重新找回自信。如果这些学困生有什么特长或者爱好那就更好了,我可以在多方面鼓励他,让别的学生开始接纳他,这样可以使他更早的从厌学情绪中脱离出来。

三、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热爱生活的同时,一定会发现数学的美妙。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只是当成课堂或者是家庭作业来让学困生去做,效果可能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喜欢和他们把这个题目当成一次实践或者游戏去完成。比如初中会学简单的概率方面的知识,我会在课前准备课堂的模具,像硬币、扑克牌、骰子等东西,让这些学困生到讲台上自己去做。这个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他们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在公众面前讲话的勇气和能力。我以前有一个学生立体感比较差,对课本和习题册上的平面图不是很敏感,无法通过平面图联想出立体图,于是我从家里面带了几根萝卜,事先切好形状,让这个学生去画出平面的图,我发现他对立体画平面的方法比较熟悉,于是我就让他根据平面去切这个萝卜。开始他切错了一些,不过在几次修改的情况下,终于切对了。这样,我准备了许多题目让他去切,开始他有些不熟练,后来根本就不用切萝卜,自己完全就可以想象出立体了。将课本上的数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四、坚信信念的力量

伟人和庸才的区别在于伟人有坚定的信念,有了信念就有了动力,有了信念才会有一个灿烂的前程。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求我的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贴上这样两个标签,一个是自己在数学方面的目标,另一个是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每到坐在课桌前,他们最先看到的是自己的梦想和远方,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动力,这个动力会帮他们克服在数学甚至在任何学科上的困难。

五、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已经成为不少人在工作上的励志名言,在数学上这句话也非常适用。平常的练习中,我建议学生们做一个专门的错题集,整理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无论是自己粗心还是智力上带来的失误我都要求他们记录下来。对于学困生,我更是每周都会去检查他们的错题集,不允许他们抛弃每一个失误的地方。作为一个学生,考试几乎是家常便饭,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告诉我的学生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在失败中学习到什么,只要坚持就有希望,如果放弃,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每次考试之后,我会给我的学生仔细分析试卷,发现许多的错误都是因为粗心大意导致的。分析完试卷后我的学生会告诉我自己不是能力不够,只是考试时不够细心。这时我会让他们回去看看自己贴在桌子上的目标,告诉他们,只要不放弃,一切都有可能。所以,我的学生们没有放弃学习数学的。

六、注意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历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弊端,甚至不少学生把数学当成一种文科的题目来学习。我们都知道,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如果想凭记忆去学习好数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有时会拿出课堂的时间和我的学生们一起研究好的学习方法,我不会去說哪一种学习方法是最好的,学生不同,学习方法当然也不会相同,只有“因材施教”才是最明智的方法。在课堂上讨论出的学习方法,我会让我的学生回去好好研究,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时刻注意他们的精神动态。我坚信只要我们如上所说,持之以恒,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是无能的,也没有孩子是无能的,只要我们都努力,只要我们都不曾放弃,我们一定成功!

12.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评课 篇十二

1. 课前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课堂的四十分钟需要教师大量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不仅仅是完成教案, 更关键的是教学设计——将课堂的40分钟细化为几个模块, 设计每个模块的内容及衔接。新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 因此备课首先要阅读、理解、吃透、斟酌教材的设计目标和设计意图, 思考课后习题的类型和难易程度, 把握本节课的轮廓, 完成备课的基础工作。然后阅读经典教案, 借助间接经验补充自己的理解, 填充设计骨架。阅读时, 思考作者是如何引入课堂的, 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更合理, 更贴切的情景。再看看设计者是如何突破重难点的, 突破的关键是什么?然后再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 其中主要是核心内容的引入和讲解, 同时思考每一部分所用时间, 以做到合理规划课堂。数学课堂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重要, 典型例题的示范同样重要, 它决定着学生今后对知识点如何运用?因此教师不能一成不变的依赖教材, 按部就班, 而是要翻阅大量的教参, 排除偏题、难题, 摘抄典型例题, 分析每一个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 以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要讲解的例题和练习题, 补充优化课堂。可以与老教师沟通自己的课堂设计, 也可以通过听课来完善它, 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基础差异, 性格的不同, 以及教师的课堂掌控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形对教学设计进行微调或者改进,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实际教学。

2. 课中

除了教师上课之前所准备的专业知识以外, 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受到教师教学技巧、教学机智的影响。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客观公正对待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 课堂上下就会有良好的表现, 如积极发言、提前完成作业、常问问题等。教师需要公正客观对待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对于学习不好, 习惯差 (课堂走神、做小动作) 的学生, 教师课堂上可以偷偷提醒, 或以一个小幽默来暗示, 或在下课后找其谈话, 商量改善课堂听讲的办法。但要注意尽量不当着全班同学点名批评, 初中孩子逆反心理较强, 这样反而无效。如果教师能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也会对老师更加感激和敬佩。

(2) 课堂习惯很重要。课堂习惯包括课堂纪律、课堂发言、课堂讨论、课堂笔记等。初中学生的课堂习惯需要教师细心培养。从初一开始就培养习惯, 每节课前课代表检查课前准备的文具和课本;该记笔记时教师适当停留 (刚开始需要这样) 并提醒孩子们;课后对课堂笔记进行检查, 监督笔记不认真同学完善笔记等。教师对学生课堂习惯的规范要求对老师和孩子们都是非常有益的, 而且习惯一旦养成, 课堂自然会变得井然有序。

(3) “趣味性”是丰富数学课堂的催化剂。数学学科较枯燥, 因此课堂的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1良好的课堂引入是关键。它不仅能迅速将学生的思维拉向课堂, 使学生专注于数学知识, 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搭好阶梯。比如在讲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节课时, 先抛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在哪里?有同学回答:是角平分线;是底边中线;是底边上的高线等等。接着提问:这三条线是同一条线吗?学生非常积极开始画图验证, 最终结论有学生得出, 教师进行规范即可。这样不仅仅学生学到了知识, 更懂得了如何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给予的知识印象深刻。2幽默、平等的课堂氛围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 幽默老师的课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大, 更有效。

(4) 避免“满堂灌”, 精讲精练。接受的知识远比主动获得的知识的遗忘率大。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 设置高效的课堂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课堂重难点, 教师可以分化难点后让学生思考或设置课堂讨论, 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典型例题的训练设置变式题型, 巩固例题总结方法。这样学生慢慢就会学到举一反三。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一旦形成, 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就增强了, 教师反而轻松了。

3. 课后

反思是进步的助推器。特别是新教师, 提高自己的课堂反思能力是今后在教学方面突飞猛进的助手。教师将自己每节课的成功与失败记录下来, 为今后的课堂提供参考, 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三为今后应对课堂自然生成提供契机。

总之, 新教师在教学道路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课前的备课, 课堂中的教学方法, 以及课后的反思, 它们影响着新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 新教师要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学会备课, 探索课堂教学方法, 及时予以反思, 以饱满的状态上好每一节课, 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摘要:作为教育教学的新生力量, 新教师在教学上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为新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提供一些建议。作者着重阐述了备课以及课堂教学技巧。提倡将课堂细分为每一小段来备课, 并通过听课来完善;在教学技巧上, 阐述了包括师生关系、课堂习惯、课堂内容及教学方式等内容。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习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盖立春, 郑长龙.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基本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11) .

13.初中数学优质课评课稿 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5 表示。

(2)零下15°C 用-15 表示。

(3)0°C 用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七:板书设计:(略)

14.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评课 篇十四

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中的发展的内涵也随之而丰富,把教学看作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活动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对人性的关注和对学生生命的关照不是靠说教体现的,而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首先体现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对学生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的理解,这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教学实施重教师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课堂上教师认真倾听、热情鼓励、友善指正,学生虚心听讲、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是互相尊重,共同促进的生命过程。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与教材的对话,与同伴的真诚交流,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对话也都是课堂生命的体现。

我认为,常规教学是有效教学实施的载体,常规教学的精细化就是有效教学落实的途径。教学有效性的标志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而它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实践应用方面;二是学习实践应用方面。就现实而言,就是学生会不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应用于做题。由此可见,练习与巩固是常规教学中应该普遍得到加强的环节。

一、重视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备课中我们一定要做到细致、新颖、独特,具有操作性。要求是“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要细致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信息,注意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产生的方法,展现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知识的运用,体现实践性;侧重知识的更新,体现时效性。在备课中必须做到“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设计、备习题。

二、重视课堂。要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全过程。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做到有序、有趣、开放,使教学过程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在知识的呈现、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练习的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有序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做到有趣性,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过程要做到开放性,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思维实际,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决不搞一言堂,坚决不做无效的提问。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有法、紧凑、高效、完整。同时要求教师掌握“七种技能”的运用,即导入新课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提炼方法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应用多媒体技能、总结发散技能、知识迁移技能。

三、重视练习。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课堂知识巩固的基本环节。所以,抓好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练习设计要做到多样、开放、创新,具有实效性。练习形式要多样,同一知识要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练习内容要开放,要结合社会生活题材以及学生生活素材来选题或命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方法要创新,笔答、口答、竞答、征答等多种方法并举,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

四、重视辅导。提优补差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辅导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一个有效办法。对于优等生:要求以扩充与提高为主,完善课内打好基

础,丰富课余提升能力,重视激励知难而进,加强辅导脱颖而出。对于中等生:要求以补充与转化为主,促进向优生转化。丰富课内强化基础,适当扩充有利提高,及时鼓励重在推进。对于学困生:要做到多关心、多接触、多面批、多鼓励。要重视其特长发挥,多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五、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矫正环节。只管教不管学,没有形成一个由教学目标出发到教学目标达成的封闭式教学控制系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学习上的困难生主要也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一堂堂课、一个个单元的问题和失误积累造成的。为此要求教师有意识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1)课堂教学要有前置性补偿矫正教学环节,对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矫正,对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相关的旧知识当中学生所遗忘的,或原本就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补偿;(2)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形成性检测,把课堂练习与形成性检测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及时掌握,并进行即时性的补偿矫正;(3)如果是以单元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不仅要重视单元新授课教学,还应该有前置补偿课。

六、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反馈,所以,作业题的质量一定要高,作业要坚持“四性”:一是针对性,题目的内容要紧扣课堂教学的内容,题目的形式要符合训练目的,题目的难易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二是迁移性;三是延伸性;四是综合练习要有整体性。学生完成作业要认真,除了作业的量要适当以外,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教师对作业要有及时的讲评,要在教新课前把作业讲评好。要重点讲评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典型问题。对作业讲评以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巩固讲评的效果。有的学生的错题教师没有讲评到,教师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对错题要重复训练。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带普遍性的错题,以及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教师要随时收集,过了一段时间再训练一次,重复训练时既要有原题又要有变式题。

上一篇: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总结下一篇:寻觅春天的足迹初中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