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初中记叙作文

2024-11-16

亲情初中记叙作文(20篇)

1.亲情初中记叙作文 篇一

什么最珍贵?是价值连城的珠宝?是黄金打造的城堡?还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亲情。

亲情从孩子从母亲肚子里出来就开始了。每天妈妈半夜起来为你盖被子,被子上有亲情;爸爸每天清晨给你准备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早餐里有亲情,亲情无处不在。

那场大地震,大家还记得吧。那一天,地动山摇,却有了藏不住的亲情。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母亲,为了保住她幼小的孩子,让孩子躲在自己的身下,让砖瓦压在她身上,却护住了孩子。她死了,留下一条短信: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哭了。这就是亲情啊!亲情是用血与爱筑造的纽带,是一个永远攻不破的城墙!你可以失去别人的帮助,可以失去朋友的信任,唯独不能失去的,是这永恒的亲情!

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亲情。说我自己吧,我的父母总是尽量地满足我。我在做作业时要吃水梨,爸爸总是无一例外地以超快的速度给我切来满满一碟;我要喝水,妈妈小跑着给我倒来,还总是温热的;要去上学了,妈妈总是不忘叫住我,给我几瓣剥好的核桃,说是补脑子;我姐姐上初中后起得很早,为了保证我的睡眠不受影响,爸爸总在我睡着后才轻轻地关门(我很胆小,睡着前关门会害怕),好让我睡个舒服。这点点滴滴不就是浓浓的亲情吗?亲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相信,世界上最珍贵的,一定是亲情。去珍惜亲情吧!

2.亲情初中记叙作文 篇二

一、梳理材料, 积累展现个人烙印的素材

初中学生普遍存在作文“恐惧症”,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重要原因是积累不够, 知识贫乏, 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 再加上学业的重压使学生失去亲近自然、沉浸书海的机会, 许多学生远离名著和经典, 几乎断绝了民族和人类文化精神的滋补。他们的文章显得底气不足, 缺乏丰厚的底蕴和隽永的思想, 文章的内涵一眼见底, 单薄而又贫瘠。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个性几乎荡然无存。到了初三, 笔者分两组梳理以往习作的材料或生活经历:

(一) 写事

考场作文大部分是写事的记叙文, 即便是写人, 也避免不了记叙有关人物的事件。因此, 事件的梳理非常重要。

1. 家庭、校园方面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都来自家庭。比如, 家人的聚会、旅游、农家乐等集体活动;还有家人教你学本领、帮你化解矛盾等。校园生活是同学们熟悉的生活, 往往多表现其中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从实验课、体育课、综合活动课的角度积累课堂学习的材料;从参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生活、文体活动等角度积累课余生活的素材, 这样材料才新颖、独到。

2. 社会方面

除了家庭和学校外, 同学们积累素材的角度就是社会方面了。其实, 报刊、电视、网络等能经常给我们提供各类新闻素材, 比如, 郊游、庙会、灯展等传统节假日的游艺活动;志愿者、文明交通岗、关注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图书展、文化街、街心花园见闻等文化生活……

(二) 写人

写人也是记叙文着墨的对象, 无外乎写自己、写他人、写人与人的关系。积累素材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最好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方面积累素材, 比如, 弹琴画画、打球逛街等课余生活;还可以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方面积累素材, 比如, 聪明、坚强、勇敢类的故事;积累描写他人的素材, 首先要确定对象, 可以是亲朋好友、师长同学, 甚至是路遇的陌生人, 他们的爱好、特长、性格可以作为素材积累的内容;积累人与人方面的素材并不需要另起炉灶, 以上所有人、事方面的素材就发生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邻里之间, 所以可以不必专门搜集, 只要在写作时注意表述的角度就没有问题。

二、“专业”描写, 善于取舍, 发挥“自我”的空间

(一) 细致入微地描写

除了从多角度积累素材外, 还要特别注意“专业化”的要求, 即对素材要有类似内行人的知识, 在文章中才能细致入微地描写,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 同样记叙过年生活, 南方与北方有明显不同, 春节与元宵节也不同;同样写旅游, 游山和玩水不同, 名胜和农家小院不同;同样写养花, 养君子兰与养水仙也绝对不同……总之, 应该深入了解素材包含的知识。梳理升入初中以来的有积极意义的事例并分类归纳, 这一点对初三学生来讲很有必要。许多被遗忘的事情中有不少是好的写作题材,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素材的积累并不难。

(二) 素材的取舍

根据多角度和专业化的要求, 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记叙文的材料, 但是这些材料不是“万能”的。因此, 面对不同的题目, 我们需要对材料作出选择。下面以一道作文题为例, 谈谈记叙文选材的方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中发生的事情往往折射出社会的风貌、时代的特色。在你的家庭生活中, 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 请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围绕家庭生活, 以“家事写真”为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从命题的提示语来看, 选材的难度较大:一是因为能达到“折射出社会的风貌、时代的特色”的材料才是最佳的, 二是因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围绕家庭生活”来选材, 同学们易局限于家庭中发生的事, 地点过窄。其实, 命题并未要求地点, 而是“家庭生活”即可。同学们应该能够从提示语中判断:命题者限制了什么, 没限制什么, 才能游刃有余地写作。

1. 选材提示一。

可以从家庭生活的不同角度选材:可写精神生活, 可写物质生活;可写家人, 可写家事;可写喜事, 可写悲事;可写大事, 可写小事……2.选材提示二。扣住“社会风貌、时代特色”来选材: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 写出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经历。如:全家在郊区种菜, 家庭的卡拉OK比赛, 街心的健身锻炼等。

3. 选材提示三。

事件不必拘泥于家中, 可以写家人旅行, 可以写市场购物, 可以写运动健身, 可以写走访故乡……

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优秀记叙文材料的选择有四个要求, 即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反之, 则是我们需要淘汰的材料。

三、放飞心灵, 展现个性的自由

我们抓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做人与作文的关系, 要让他们有思想, 对事物对社会有正确的、辩证的认识。指导练笔时, 要让学生往表现自我的方向写,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和笔墨的自由, 任他们的思绪自由飞扬, 历史也好现实也好, 高尚也好卑微也好, 欢乐也好伤感也好, 都潇潇洒洒、自自然然地流淌在他们笔下。比如, 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 这些人和事大多烙印在他们的情感深处;有对身处其境的日常生活的观察;有自己经历的某一社会生活场景的片段;有对大自然动植物的观察和赞美……在这些作文中, 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包含着或生动的叙事, 或生动的描写, 或恰当的评价。“个性化”成了学生写作的基点, 现实的社会生活都通过学生的心灵折射, 通过学生的情感过滤, 写出来的作文也就自然具有了学生情感的温度, 烙上了学生心灵的色彩。

总之, 记叙类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展示, 落实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们的想象力更丰富了, 思维更敏捷了, 表达更准确了, 语言更优美了, 语言表达能力就自然提高了。

摘要:记叙类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展示, 落实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们的想象力更丰富了, 思维更敏捷了, 表达更准确了, 语言更优美了, 语言表达能力就自然提高了。

3.亲情初中记叙作文 篇三

写好一篇具体、生动、感人肺腑的记叙文,对于一个写作刚入门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他们面对一个个陌生的作文题目时,就像面对一片片浩瀚的大海,望之兴叹;也像面对一片片无边的沙漠,望而止步。面对这种状况,教者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辅导,以提高学生写人叙事的的写作能力,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深思并努力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事初中教学已有二十多年,深切感到:走好"三步",做到"六定",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有序有效。

第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构思,做到定主旨,定材料。

笔者认为审题是构思的入口。人站在入口处,要认真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应该往哪里走?只能往哪里走?应该怎样走下去?怎样走得更远些?所以我认为审题时应该先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审清题目限制的范围。2、弄清题目特定的角度。3、明白题目限制的条件。4、理解题目隐含的内容。5、掌握题目附加的要求。除此外,笔者还认为,主旨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在写作之前更为重要。如:寫一篇题为《新交》的文章,看这个题目马上就要想到"新"限制了时间,"交"限制了范围和内容。同学们来到新的学校,有了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文章应该尽力表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新情谊这个主题。

主旨确定后,还应该选好材料。因为材料是一篇文章中必要的构件。它好比做饭时必备的大米。材料选择得好,文章就会感人。如:有一位同学写有关母爱的文章,记叙了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冬天,我放完学回家,找学校统一发的那双运动鞋,怎么也找不着,便问妈妈,妈妈说鞋子洗了。我当时急得快要哭起来,大声嚷道:"谁要你洗的?今天又没太阳,鞋子肯定没干,我们学校明天搞活动,大家衣着要统一,那我明天穿什么鞋呀!"我越说越急躁。妈妈像犯了错的小孩;站在一边一动也不动,只是小声地嘀咕着:"早上还出了太阳,谁知后来没有了,我又不知道你们明天搞活动。"看着妈妈自责的样子,我也无法再说什么,毕竟鞋子已经洗了,再发脾气也无济于事。只是心里暗自着急。晚上,我起来上厕所,发现妈妈坐在煤炉旁,仔细一看,运动鞋用绳子绑在炉子的外边。原来妈妈是用火炉在烤鞋子。"妈妈,您怎么还不睡呀?""一会儿就好了,你快睡去吧,明天还要上学。"我扭转头看墙上的挂钟,已经十二点多了。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默念着:"谢谢您,我亲爱的妈妈。"第二天早上,我穿着干干净净的运动鞋去上学,心里暖烘烘的。

第二步是安排文章写作的顺序,做到定结构,定详略。

记叙文的顺序大致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学生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顺序。文章内容的详略也很重要。详略得当,文章重点就突出,主次也分明。如前面写母爱的文章,按照顺叙,详细记叙了母亲帮我烤运动鞋的过程,通过细致描写母子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等,着力刻画了母亲的光辉形象。略写母亲升炉子找鞋子等过程。这样使文章的结构合理,更使母亲的爱子之情跃然纸上。如果在写作中详略不分,头发胡子一把抓,那么文章就会杂乱无章,或者给人以记流水账的感受。

第三步是安排好开头和结尾,做到定基调,定格局。

文章开头不要太长,最好直接切题。例如:朱自清先生写《背影》,开头只用了两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直接点出背影,表达了作者怀念父亲,难忘背影的感情,为后文也奠定了感情基调。

结尾最好有简明扼要的点睛之笔。结尾写的好,就好像吃到了一颗又香又甜的好花生,让人回味无穷。这种先叙后议的格局,让人看后意犹未尽。如:八年级语文课本上的《老王》,文章是这样结尾的:"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短短的两句话表达了"我"对老王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并含蓄地表达出一个关怀不幸者的话题。这样的开头和结尾,很值得我们初学者学习、品味。

4.亲情滋润我心灵的甘露初中记叙文 篇四

亲情的甘露是使种子发芽的甘露。我爸爸经常要我仔细检查作业,一旦发现一个错误,就会训斥我半天,再让我在改错本上抄五遍,每天都是这样。某次考试的时候,我半个小时就写完了,脑海里忽然闪过老爸的样子,连忙回神检查起作业,竟然发现十多处小错误。现在想起来,还真亏了老爸平日的训斥呀。

友情的甘露是让嫩芽成长的甘露。我的好友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我。他是班级前五名,而我的成绩中等偏下。他的综合成绩很厉害,不过数学有点拉分。而我呢,偏爱数学。我们俩经常在学习上互补,教室里时常是我俩讨论问题的身影。

师生情是让植物开花的甘露。因为我有偏科的现象,所以班主任老师让我多复习、预习语文。由于我极其不自觉,班主任老是在放学的时候留下来给我“开小灶。”后来,我的语文终于有起色了。

5.高中亲情记叙作文 篇五

生活中谁也不缺爱却谁也不完全拥有爱,但最不可能遗失的就是那浓浓的亲情。经常在家里发生的是什么?也许自己也捉摸不透,但是它就是那种小小的、不经意间的家人的帮助。

对于鲁迅先生的《风筝》,我表示思绪万千。虽然鲁迅狠狠得踩了弟弟的风筝,也轻易地虐杀了他的灵魂,可是我明白了,他出自于一种好心,一种带着情感的。还有许多电影里,使人情不自禁掉泪的,让人感慨万千的,不也是总是关于亲情的吗?

记得那一年,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一个凄凉感人而又非常富有哲理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在乡下的农民,自己有一个2岁的女儿,但长寄于自己的外婆家,所以很少见到自己的父亲。某一天,2岁的女儿回到爸爸家,看到了父亲,然而自己还不能稳定走路,只能在痛苦之中带着不舍地看着爸爸。对于这种情况,父亲笑着说:“孩子,你过来吧,我会接住你的。”2岁的孩子喜出望外,高高兴兴地从原来只能走两步的她走了十步,但离父亲的距离对于她不仅仅只是十步,她摔倒了。父亲说:“孩子,自己站起来,爸爸的是爱你的,但是在世上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亲人。”多么强劲有力的字眼,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我想我被感染了,被这位父亲深深的感染了,多么微不足道的话语,却是2岁孩子心中弥漫的不解的疑惑,淡淡的亲情,饱含了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你们还记得吗?20xx年感动中国的人是谁?对,她就是暴走妈妈陈玉蓉。面对当时的情况,有谁能不着急?有谁能不揪心?然而暴走妈妈为儿子付出了比海洋更多的汗水,走了比长江更长的路。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爱成就了一切,也造就了一切。

在我的生活之中,很少提到“爸爸”,他总是不会在家里陪我,而是去找那些根本无所谓的“纸”,然而在那天,在我的印象里,终于完完整整地看了他,多么英俊多么潇洒的父亲,用那双强有力的大手,牵起了我这双细嫩的小手。我感知了温暖。

关于亲情,它只是在那些不懂它的人面前毫无价值,而在真正明白它的人的心理倍感温暖。我相信这种爱能促进友好与和善,能感染一切。代表了一种责任的情感,付出多少,感知多少。

6.高二亲情作文记叙文 篇六

由于很久没有出门走动的原因,我的心情特别高兴,身体似乎变得十分轻盈。我欣喜地看着家乡的点滴变化。家乡的确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也足以让人欣悦。一小改了一个大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第一小学”,让人感觉到这已有1老校又重新涣发出青春的光彩。

我来到了小阳家,眼前出现了以前熟悉的画面——小阳的奶奶座在椅子上工作。只是多了点孤单,凄凉的气氛。我向她问好:好啊,老婆婆。”她抬头看了我一会儿,终于认出了我。“你都好久没来了,你都不像你了。”“小阳在家吗?”她的脸立刻黯淡下来,小声地说:“她和你这么好,她走了也没和你说吗?”我感觉到事情不简单,便座下来,无意时看到她真的老了许多——脸上深镶着一道道的皱纹,整个脸似乎是一张鱼网;两个眼睛深深地陷在里面,充满了悲哀,又似乎在期盼什么;

手像干涸的土地一样粗糙.她还是穿着一双破旧的拖鞋,一身带有污渍的衣裳.她已经老得难从家里上街,她只好在家里弄些袋子,靠剪袋子赚些钱.而这些的收却少得可怜--一斤3角,而十斤3元,她却一天也做不了十斤.听到这里,我开始为自己的幸运生活感觉到高兴而又惭愧.从她的说里,我知道了小阳已经回到了她妈妈那边.我为她终于和妈妈和妹妹相聚而高兴,可是她也不能放下她奶奶啊!家里一个成天在外头骑车的人,可以照顾好她年近九旬的老人吗?"小阳弟在小阳走了之后更不好了,成绩下降,不知道回家."婆婆越讲越激动"小阳她可以在这里找一个工作的啊,为什么就是到这么远的地方呢?"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她我眼眶有泪水,她的眼皮红红的,嘴巴微微地颤抖着,我的心里也是酸酸的.

7.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 篇七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前,主题

想要写好记叙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观察, 平时还要多读些课外读本, 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在写作之前需要多多思考、多多准备、多多积累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一、动笔之前关键是要审清题

在动笔写作之前, 需要认真地看题目, 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研究。审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地明确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思想以及主题要求。另外, 还要明白题目要求写出的重点是什么, 即关键点是什么。很多题目当中都藏有关键词, 这样的关键词也就是 “题眼”, 我们在审题的时候, 要把它找出来, 这样也就能找出写作的中心思想围绕点。这样才不会跑题。有的题目很是简单也比较模糊, 我们更要认真找出关键词, 领会其含义。另外, 在题意搞明白后还要明确写作的体裁。碰到半命题的作文, 我们还要对已给出的题目进行分析, 明确规定之后还要填充另一半的题目, 这样把整个作文题填充完毕后通读一遍, 看是否连贯, 是否符合材料要求。

二、选择材料要慎重不跑题

在审清题意并且定好中心思想后, 需要选择好材料。选择材料要慎重, 要取舍得当, 要抓住那些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 对于那些无关中心的材料要放弃, 不能因为喜欢而选择它。

选择材料时候要注意:材料要具体真实和独特。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亲眼所见所闻, 这样才能反映我们的真情和实感。当然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联想是可以的。写作文的时候, 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心理活动, 还有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 把主要的写具体, 所以, 材料也一定要丰富和具体, 这样文章才能具体且生动。材料有很多, 但是对于那些独特的、典型的材料, 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出彩。

三、列好提纲省时省力

一旦确定了中心, 并且选择了好的材料, 那么对于这些材料要怎么安排才得当, 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 这样都要好好地进行构思, 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 我们应该列好提纲, 这样对于整体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能够做到统筹安排, 不会顾头不顾尾, 省时省力。

写作提纲可以分为:写作的题目、中心思想和表现重点以及段落的安排等。

编写提纲时候需要注意: (1) 时刻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要沿着一条合理的线索思路进行布局, 或是时间线索或是事情的前因后果或是人物出场的前后顺序。 (3) 要时刻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 对于哪些需要详写和略写, 对于怎么开头和怎么结尾都要认真考虑。

写记叙文需要作者的用心创造, 按照科学合理的办法, 经常训练, 还需要时常总结优缺点, 在生活的基础上升华思想, 这才是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桂萍.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教育, 2013 (06) .

8.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 篇八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前;主题

想要写好记叙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观察,平时还要多读些课外读本,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在写作之前需要多多思考、多多准备、多多积累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一、动笔之前关键是要审清题

在动笔写作之前,需要认真地看题目,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研究。审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地明确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思想以及主题要求。另外,还要明白题目要求写出的重点是什么,即关键点是什么。很多题目当中都藏有关键词,这样的关键词也就是“题眼”,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把它找出来,这样也就能找出写作的中心思想围绕点。这样才不会跑题。有的题目很是简单也比较模糊,我们更要认真找出关键词,领会其含义。另外,在题意搞明白后还要明确写作的体裁。碰到半命题的作文,我们还要对已给出的题目进行分析,明确规定之后还要填充另一半的题目,这样把整个作文题填充完毕后通读一遍,看是否连贯,是否符合材料要求。

二、选择材料要慎重不跑题

在审清题意并且定好中心思想后,需要选择好材料。选择材料要慎重,要取舍得当,要抓住那些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对于那些无关中心的材料要放弃,不能因为喜欢而选择它。

选择材料时候要注意:材料要具体真实和独特。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亲眼所见所闻,这样才能反映我们的真情和实感。当然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联想是可以的。写作文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还有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把主要的写具体,所以,材料也一定要丰富和具体,这样文章才能具体且生动。材料有很多,但是对于那些独特的、典型的材料,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出彩。

三、列好提纲省时省力

一旦确定了中心,并且选择了好的材料,那么对于这些材料要怎么安排才得当,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这样都要好好地进行构思,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我们应该列好提纲,这样对于整体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做到统筹安排,不会顾头不顾尾,省时省力。

写作提纲可以分为:写作的题目、中心思想和表现重点以及段落的安排等。

编写提纲时候需要注意:(1)时刻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2)要沿着一条合理的线索思路进行布局,或是时间线索或是事情的前因后果或是人物出场的前后顺序。(3)要时刻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对于哪些需要详写和略写,对于怎么开头和怎么结尾都要认真考虑。

写记叙文需要作者的用心创造,按照科学合理的办法,经常训练,还需要时常总结优缺点,在生活的基础上升华思想,这才是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桂萍.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教育,2013(06).

[2]李海萍.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新教育,2011(01).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教育局成人教育办公室)

9.温暖亲情记叙文作文 篇九

亲情是陪伴。有一天,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作业,这时妈妈轻手轻脚走到我的身旁,温柔地对我说:“孩子,你这道题写错了吧,153加276怎么能430呢?”于是我赶忙拿出橡皮,把错题改了过来。就在妈妈想去拿东西的时候,我又不好意思地问:“妈妈,这道题怎么做?”妈妈赶快停下手中的一切动作,走到我的身旁。妈妈看了几遍,然后把我的草稿纸拿到自己面前,认真地算了几遍,得到了正确答案又验算了几遍才教给我这道题的突破口。终于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学会了。第二天,老师还表扬了我,我心里想到的不是掌声,而是妈妈,妈妈不管白天多么辛苦,晚上总要辅导我到深夜。放学后,我回到家给了妈妈一个温暖的拥抱。

亲情是放手,一次暑假我回到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吃完晚饭,我们到胡同里面去学骑自行车。终于开始学了,爷爷扶着车子在后面跟着我跑,谁知爷爷悄悄放手了,我就摔在了草地上。这时我很讨厌爷爷,他为什么要放手呢,害我摔跤。但是爷爷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我又重新骑上车,虽然中间摔倒了很多次,腿都摔青了,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会了。我一扭头,望见爷爷那微笑的脸和挥着的手,我明白了,爷爷放手是为了我好,如果爷爷当初不放手,一直在后面扶着我,说不定我到现在还不会骑车呢,谢谢爷爷。

10.亲情初三作文记叙文 篇十

记得那一次,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在教室里焦急地等待着爸爸妈妈来接我回家。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被家长接走,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好像在向我炫耀。终于,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灯光被雷闪得昏暗很像聊斋里的鬼屋。天公不作美,窗外,雨哗哗地下着,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爸爸妈妈经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他们一定不会来接我了。一股冲动涌上心头,于是,奔向了雨中……

“爸爸妈妈”我惊叫。没错,那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黑色夹克和小红衬衫。刚才的愤怒和恐惧瞬间一扫而光。爸爸妈妈见到我也加快了步伐,驰速走到我身边。一面关切地问我冷不冷,一面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小心翼翼地给我披上。雨依旧很大,可我却不再感到害怕。我们三个人并肩走在雨中,爸爸妈妈把大半伞让给我,自己的衣服却被淋湿了,我感到暖流涌遍全身。真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时刻。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还有一次,我因为在同学家玩过了头,疯了似的奔向家中。一推门,看到坐在沙发上的妈妈站了起来,回过头看到我,先是惊喜,随后,她布满血丝的眼似乎在喷火,嘶哑的嗓子向我吼着:“谁让你这么晚回来?”随手抓起一个鸡毛掸子,挥起向我走来,我连忙找地儿躲,直到奶奶来了才拦了下来。我心想:不就是回来晚了点吗,至于这么大动肝火吗?妈妈一瘸一拐地向我走来,大有不打到我决不罢休之势,吓得我三步并作两步逃上楼去。

第二天,妈妈赔着笑脸给我端来我最爱喝的鸡蛋汤,我却理都不理,蒙头装睡。这时,奶奶进来了,看到我对妈妈的态度,无奈地说:“还和赌气呢。其实,你也不能怪她,昨天你那么晚才回来,我们都急死了。为了找你,把整个县城都跑遍了,摔了一跤,到现在腿还肿着呢!你要是再不回来,我们就报警了……”奶奶还说了好多,我早已热泪盈眶……曾几何时,是谁在我生病时几天不眠不休在我身边照顾我?曾几何时,是谁教会了我骑自行车?

曾几何时,是谁给我洗脸做过饭?

曾几何时,是谁……正是我那亲爱的爸爸妈妈啊!

11.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 篇十一

在总结阅读方法之前,笔者首先介绍一下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一、相关知识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对比鲜明。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待了事情的相关背景,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实,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3.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

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①渲染了……的气氛;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④暗示了人物……的品质;⑤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①交待了……的社会(历史)背景;②交待了人物活动场所;③交待了……的风土人情;④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其作用主要有: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或推动情节发展;或揭示文章主题。

(2)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其作用有: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等。

(3)抒情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抒情的作用是抒发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4.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

寓情于景: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侧重于“寓”字上,没有刻意地“借”意,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二、阅读技巧

1.概括内容

(1)要素归纳法

第一,找出文章的主人公:哪个人最能体现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哪个人物便是主要人物。第二,做了什么事或怎么了。第三,补充起因、结果、时间、地点。

要求:语言简洁,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

(2)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2.明确中心

要明确中心,一要抓标题,二要从分析开头入手,三要从分析篇末入手,四要抓议论、抒情语句。

3.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4.理解句子

(1)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抓关键词。即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

②抓修辞。比喻:形象生动。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人格化,形象生动。夸张: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突出/讽刺/强调了什么。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什么。对偶:句式整齐,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反复:强调/突出了什么内容。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加强肯定/否定的语气。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2)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特殊含义

①运用比喻、象征手法,答出本义。

②抽象、概括的内容,意义要谈具体,用浅显的语言答出来。

(3)关键语句的作用

①开头句。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其他的内容也能起到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的作用。

②结尾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留有余地,给人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③过渡句: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④照应句: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照应。作用是使文章连贯紧凑、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开放式试题的解答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大胆想象,同时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6)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

(7)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6.答题套路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12.亲情初中记叙作文 篇十二

“类知识”就是根据初中记叙文思想内容对其作大致的分类, 然后找出各类文章的共性特点, 归纳成一些知识点, 作为阅读、品味该类文章的切入点。这些知识点我暂称其为“类知识”。

二、探讨“类知识”的目的。

其目的是找到一点现代记叙文阅读品味方面的规律, 掌握一点系统知识, 以更快提高学生的现代记叙文阅读水平。

三、我读初中现代记叙文的一点感受。

我认为对文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赏析:思想内容、结构特点、语言运用、写作手法。

思想一般是写作者的写作目的, 内容是指文章中写的人、事、物、景等。

结构特点一般包括:线索、记叙顺序、材料详略、过渡、衔接、伏笔、照应、标题、开头、结尾、段落设置等。

语言运用有:表达方式、词语选用、句式选择、修辞手法、音韵调配、标点使用等。

写作手法大致有:对比、衬托、象征、误会、巧合、抑扬、悬念、情景交融、寄情于物、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

四、对初中记叙文的大致分类。

1.以叙事为主的文章;2.以记人为主的文章;3.以写景为主的文章;4.以状物为主的文章;5.以抒情为主的文章;6.以说理为主的文章。

五、两类文章的大致共性特点。

初中语文记叙文是以前两三类为主的, 特别是前两类。现就前两类文章的大致特点谈点自己的浅见。

(一) 以叙事为主的文章。

这类文章一般选取一件或几件事, 按照一定的顺序, 有详有略地叙述, 并通过事件反映问题, 表达感情, 表明道理等。此类文章可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记叙要素。根据需要来确定记叙要素的省略, 一般情况下, 事件的经过要详细叙述, 结果大多要给出。

2.线索。通常, 记叙事件时要有一个能够贯穿事件始末的事物或情感等, 以使前后连贯。

3.记叙顺序。记叙顺序一般有三种:顺叙、插叙、倒叙。顺叙, 最合人们的习惯;插叙能使文章结构更紧, 内容更丰富, 也使文章更具波澜;倒叙则突出结果, 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4.事件的详略。无论是一件事, 还是几件事, 都要有详略。一件事的主要部分, 特别是关键部分必须详写;几件事中的主要事件也要详写。这是由文章的主旨决定

5.叙事过程中的过渡与衔接。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所以应是浑然天成的。那么, 事件的各部分之间, 各件事之间都要进行“无缝焊接”。这就是过渡与衔接。

6.开头与结尾。除根据记叙顺序来安排开头外, 还有议论抒情开头, 写景开头;结尾有戛然而止者, 也有议论抒情结尾的。如此, 可使文章结构更美, 主旨更明、更深。

7.人称选择。一、二、三人称各有特色。第一人称, 增强了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抒情;第三人称则便于转换。

8.人物刻画。叙事为主的文章也多有人物的存在, 关于人物的刻画, 在下面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中再细谈。

9.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多是衬托心情, 渲染气氛, 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 甚至推动情节发展等。

在对以上各点认真品味的基础上加入对语言的品味与写作手法的赏析, 就基本上是对整篇文章的品析了。

(二)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该类文章多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品质, 但对人物的刻画也是放在一定的事件中来进行的, 所以, 在阅读该类文章时也应注意以叙事为主的文章的特点。它可能有的知识点有: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 就是将人物放在特定的事件或场景中直接指导人物的活动。对人物的直接描写通常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含肖像描写) 、神情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刻画。又叫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 是通过对与描写对象相关的人、事、物、景的描写来达到刻画描写对象的目的。

3.人物心理揣摩。要想明确人物性格与品质, 离不开对人物心理的揣摩, 在揣摩人物心理中感受人物品质, 进而对人物品质进行概括。所以, 人物心理揣摩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常考的知识点。

4.概括人物性格与品质。一般情况下, 这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即文章的主旨, 也是人物最感染人的地方。对人物性格与品质的概括, 要结合人物的描写与心理揣摩来进行, 这样会更全面、更准确。

在对人物全面把握的基础上, 再结合叙事文章的相关知识, 就基本上能完成对该类文章全面的理解感受了。

13.亲情初中记叙作文 篇十三

亲情就好像夏日里的冰淇淋,带来凉爽和舒畅。亲情是什么?亲情就像是三月的阳光九月的清风,有了它,就等于有了一切。 记得我曾经阅读过一篇文章,里面写道一个醉汉昏倒在路旁,警察一看原来是当地的首富,就问他:“先生,您为什么不回家?”“家?我没有家。”那位醉汉答道。警察又问那他:“那是什么,那不是你的家吗?”醉汉笑着说:“那只是我的房子,里面没有亲人,那不是家。”几年后他调查到,自己的一个女儿还活着,就千方百计的要找到她,就算付出所有他也愿意。当他找到女儿,亲手抱起女儿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是的,房子不是家,有了亲情的房子才是最温暖的家。就如文中的那位首富一样,有钱有车,但没有亲情。没有亲情的家是不完整的,拥有了亲情,才是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最宝贵的财富。 就像我,每次学校举行外出旅行,我都争着抢着要去参加。但当我一离开后,就会不停地想家,想爸爸、妈妈,想心爱的小船。虽然与同学一起旅行很开心,但我还是希望与家人一起来,这样会更快乐、更甜蜜的。

在我六岁的时候,我去姐姐家住了几天,刚开始,倒还没什么,和姐姐一起玩的很开心。一起玩电脑、看电视、画画……有趣得很。但是到第六天左右,就觉得一点也不好玩,一点也没意思了。到那天晚上十点钟,我就突然间号啕大哭起来,嘴里不停的叫着“妈妈”,大妈妈和姐姐怎么劝我都停不下来。后来,他们打了电话给我妈妈,当妈妈跑来哄我时,我才肯安静下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角,久久不肯放开。妈妈那我没办法,就只好半夜带我回家了。

14.初二至爱亲情话题题材记叙作文 篇十四

打开窗户,窗外,万籁俱寂;夜,是如此深邃神秘,闪烁的星星犹如一个个孩子天真纯洁的眼睛,庄老师,您那和蔼可亲的身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庄老师有口皆碑。您虽然没有迷人的容貌、时髦的衣服、入时的化妆,但您那默默无闻、满腔热血的教书精神已经令我敬佩不已了。

我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受不了一点打击的孩子。在这一点上,老师您总是耐心地做我的思想工作。往事历历在目。记得有一次,老师您布置我们写一篇作文,作文发下来后,我发现作文本上两个显目的大字:面谈!要知道,这可都是不合格的作文。这两个字像把尖刀一样刺着我的心 。下课后,我和几个作文不合格的同学-起走在通往办公室的路上,一路上,其中一两个同学接二连三的嘲笑我,我感到路仿佛长了许多,眼泪不知不觉就滴了下来,在地上溅开了花。这对于一个作文总被老师当成范文来念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到了办公室,您看见我脸上挂着沮丧的泪水,关切地问我:“怎么了?”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您停了一会儿,说:“是作文的事吧?来,我给你讲讲:你的作文并不是写得不好,而是有一些漏洞,老师觉得你能修改出更好的文章。”讲完后,老师您缓和了一下口气,说:“思佳,你很重视学习和效果,很好,但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谁能一帆风顺呢?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挫圻,只有努力去克服,才有进步,勇往直前。”听了老师的话,我的心窗好像被打开了似的,心情舒畅了许多。同时也让我懂得了: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没有挫折与艰难,我永远也长不大……

还有一次出版报时,其它的成员都有声有色的画着,调颜料,画图画,找资料……忙得不亦乐乎。而身为-班之长的我,却只是做一些提水、擦黑板之类的杂活,心里真不是滋味。整个上午在我那里觉得很空虚,委屈的眼泪悄悄地涌上了眼角,在眼眶里不停的打滚,但我忍住不敢流出来,怕影响了大家的工作热情。这时,老师您走过来,看见我站在门口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而其它同学却画得津津有味,马上察觉到了什么,便把我叫到通道,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思佳,出黑板报讲究的是团结协作,同学们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用武之地。你在画画方面不行,但你在写字方面可是个能手,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版报才能出得成功。”果真应证了老师的话,等几个同学画好了画后,我便大显身手,写出了整洁漂亮的字。听着同学们一句句赞赏的话,-股感激之情涌上心头。这时,我也明白了,在集体活动中,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一个心胸阔达的人。庄老师,虽然我只跟您相处短短一个多学期的时间,但您那种无私奉献、关心同学的精神和对我的循循善诱却令我终生难忘。

15.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的几点看法 篇十五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中学生写作文, 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 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 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 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 写好作文, 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 以及从事其他工作, 也是大有裨益的。

对观察的要求是:第一, 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 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 指导学生如何细致观察。所谓细致, 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 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 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 一丝微笑, 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 观察必须细致入微。第三, 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观察时, 要抓住人物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 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 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例如麻慧毅同学, 在描写数学任老师的外貌时, 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 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 挺有个性。眼睛不大, 可很有神。”她在写任老师上课时, 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 班上总是很活跃, 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任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 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 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 一见老师的表情, 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 竟很得意, 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 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 任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 任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 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 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 活跃思维, 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 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二.内容要具体、真实诚恳

(1)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认真收集材料, 积累材料, 选取材料, 解决材料的来源问题。

(2) 学好课文中的优秀范文, 联系学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 具体记事, 生动写人, 解决写作方法的问题。

(3) 有计划地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先就短暂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内发生的事写出特征、过程和细节, 揭示事物的关系, 表现丰富的个性, 然后再扩展成篇。

三.条理要清楚

(1) 叙述人称的训练。先指导学生学会第一人称的写法, 再引导学生逐步向第三人称的写法过渡。

(2) 叙述顺序的训练。记叙文在材料安排上常用顺叙、倒叙和插叙的方法。顺叙是基本的、最常用的记叙方法, 倒叙和插叙是结构安排方法的变化。在指导训练时, 特别要注意交代清楚记叙时间和空间的顺序的变换。

(3) 叙述线索的训练。线索是事件发展的脉络, 它反映了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记叙文要写清人和事的变化和发展, 叙述清楚线索, 才能使文章脉络清晰。

(4) 叙述详略的训练。详写、略写实际上就是剪裁, 须根据主体表达的需要而定。教师应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 使文章中心明确, 重点突出。

(5)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训练。指导学生通过范文的学习和写作训练, 逐步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 做到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有交代、有照应, 使文章前后连贯, 首尾一致, 布局合理, 结构严谨。

四.表达要生动感人

16.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文的阅读 篇十六

关键词 记叙文 基本要素 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表达方式的文体。叙述重在叙说,交代人物事件等,描写重在对人物、事情、环境的描绘和渲染,通达叙述和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考语文中记叙文的阅读知识面广、考查点多、联系生活实际密切,且题型灵活多变,下面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几点体会。

一、在阅读过程中要抓住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比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叙述“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儿童”一段具体列出了六要素。时间:在阻击敌人的日子里。地点:汉江南岸某村庄的院子里。人物:马玉祥、小孩儿。事件的起因:敌机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经过:马玉祥闯进火海救朝鲜儿童。结果:小孩儿得救了。也可间接通过人物的语言点明,或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自然景物的变化、特征,将时间、地点等表示出来。

不少同学在考场上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好,比较紧张,惟恐时间不够,对阅读的文段还没有认真地读一遍,就急急忙忙作答。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效果当然不好,正确的解题思路应该是:第一步,快速地阅读全文,想一想,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情节变化,以及抒发了什么感情,阐释了什么道理等等,对文章的内容、写法,以及作者的思路等有一个全面的感知。 第二步,把全部考题认真看一遍,感知所要考查的内容,找到有关的信息段,锁定目标。

二、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结构种类

(一)顺叙法。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我们学过的《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2、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3、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二)倒叙法。把后发生的事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顺序发生前面的事。倒叙的运用有几个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彩或最紧张的片段撷取下来,写在前面,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或景况,由此及彼,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最后再回到眼前的事物或景况,这是运用“现在——过去——现在”的方法。运用倒叙的方法,能够突出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精彩的片段,并造成悬念,使作品开卷生波,紧紧吸引读者的好奇心、注意力。但使用倒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起点,顺序与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线,有必要的文字过渡,衔接要自然,才能使文思有整体感。如朱自清《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首段)

那年冬天进制……(中略)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段)

作者先以现在的立场,回想起父亲,怀念二年前父亲的背影作开头,再带入二年前所发生的事;文末,写作者读父亲来信时,眼前又浮现父亲的背影,激起心中的怀念与感慨作结。全文利用倒叙起首,前后呼应,扣紧读者心思,更让人感受父亲的爱。

(三)插叙法。插敘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成功的插叙可以帮助行文起伏有变化,多方展现人物形象,丰富作品内容,从而深化作品的主题。例如:

在《同志的信任》为表现文章的中心——鲁迅先生是“最可信的同志”的需要,先写鲁迅先生接到方志敏的密信、文稿及看信的经过,再插写方志敏被捕及狱中书写文稿和密信以及托付鲁迅先生,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鲁迅先生如何珍藏密信、文稿和把它们转交给党中央的情况。

三、要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一)描写: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形象鲜明的印象。一篇记叙文如果不加区别地处处都开展描写,读者的印象就反而模糊了,因此,描写是有重点的。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感情的地方,起着烘托中心思想的作用。我们在阅读这些章节时,不能只着意于作者所运用的词语和技巧,还必须通过这些描写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17.亲情初中记叙作文 篇十七

不论天涯海角,亲情是永恒的思念和祝福。

天长地久,地久天长。亲情是永远环绕的生命线。

记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说过,友谊是一种最圣神的东西。我看不然,人世间最无私、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许多人眼中,友情跟爱情凸显的越来越重要,渐而忽略了亲情。友情,即使它不全部建于物质基础上,真的当你一无所有时,它还能依旧存在吗?爱情,它不应该是亲情的前奏吗?只有有结果的爱情才能发展为亲情,没有结果的爱情,那不过是过眼云烟。

许多人认为自己不受亲情的眷顾。其实不然,就算你一无所有,唯有亲情是不变的。我们所谓的亲情不一定要像木兰替父从军,不一定要像孟母三迁,也不一定要像阿炳二泉映月。只要你用心感受,就会发现亲情也有着许多不同的诠释。

记得小时候,我十分调皮,总喜欢跟着附近的孩子乱跑。某天,我跟着他们去了河边捉小虾。天气本来就热,泡在冰凉的水里舒服极了。而且还有这么多伙伴们陪着。一下子就夕阳西下了 。此时还剩下两个伙伴,我看着被我装进塑料袋离得战利品刚打算回家,抬头就看见河岸上的田埂路上,一个蹒跚的肥胖的身影正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我心想:这下糟了。我拔腿就跑,但突然脚下一滑,倒在了水里。我在水里扑腾了两下,幸而谁不深,奶奶也来得快,她把我拉了起来,在确定我没事后,她拽起我就往家里走去。

路上,我几次差点儿摔倒,我委屈地抬头瞥了一眼奶奶,才发现那张布满皱纹且长满寿斑的脸上早已涨的通红,额头上还挂满了汗珠,看来是找了我很久了了。她脸上似乎还写满了:我很生气!这让我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回到家里,奶奶立刻就拿起竹条对着我的手和脚雨点般的落了。无论我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等她发泄完,再把我管道那个很黑的房间里去,任由我哭喊叫唤,忍受着四肢火辣辣的疼痛。而她就坐在门口的石阶上,大口地喘着气。但每次都不过是几分钟而已,她就会走进来,对我说一些好话,帮我擦药,抱着我一起哭……

简简单单,亲情只是一个由几根树枝搭起的小巢,但我更小,可以一下轻快地钻进去。里面有一碗水,透透的,甜甜的,滋润我干涸的灵魂;里面有一袋鼓鼓的,香香的干粮,填饱我无止境的欲望;里面有一张床,软软的,暖暖的,抚慰我莫名的忧伤。里面还有一盆花,一幅画,一首诗,缀着些叮咛,嵌着些嘱托……

18.小学亲情作文记叙文 篇十八

亲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妈妈的叮嘱中、爸爸的教诲中、奶奶的嘱咐中、爷爷的话语中……它悄无声息得来,又悄悄的离去,却还没有告别,让人回味无穷。

生活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亲情。

妈妈天天起早为我和爸爸做早饭,在饭菜的香味中,我闻到了妈妈的辛苦,尝到了亲情的味道。

19.亲情初中记叙作文 篇十九

一、读写结合和记叙文的基本理论

笔者从以下三点阐发:

第一, 阅读与写作的概念。阅读实际上就是主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客观事物、社会生活, 以及作者的主观愿望经过作者的头脑加工并以文字的方式显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行为过程, 是作者具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思维活动过程, 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言语操作过程。

第二,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于法度, 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 要有根, 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1]P55明确指出了“吸收”与“倾吐”相辅相成, 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由此见,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 离开阅读, 写作就成了空中楼阁, 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 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开始。重视阅读,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是记载和叙述事情原委、描绘事物情景和状态的文章, 所以记叙文的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以叙述性而言, 就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和说明事情发展过程或事物状态的一种特性。它要求文章交代清楚, 叙事完整, 线索清楚, 剪裁得当。以具象性而言, 是就描写而言的, 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面貌描述出来, 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举一例:有些没有形体的东西, 如音响、气流、光波等, 在绘画中是难以描摹的, 但都可以用语言描写出来。如:《荷塘月色》, 朱自清用了非常细腻的笔触, 描绘了绘画无法表达的荷塘全景:“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 “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有着和谐的旋律”的“光和影”, “笼着轻纱的梦”,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洲缕缕清香”, “像闪电般的洲颤动”, 叶子底下的“脉脉的流水”。由此可见, 语言不仅能绘色、绘形, 还能绘声, 能写出情态的发展变化。

二、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 本人在2010年9月对本校初三学生328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研究材料,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第一, 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现状。笔者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得出如下调查结果:1.从写作兴趣、写作目的来看, 大部分的学生 (57%) 不太喜欢写作文, 他们写作文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任务, 遇到自己感兴趣或惊奇的事时, 只有少数的学生 (31%) 会记在日记本上, 许多学生缺少写作文的主动性。2.从阅读情况看, 大部分学生喜欢读书, 也认识到阅读对写作文有帮助, 但阅读时存在很大问题, 读书无计划, 不经常读课外书。很少一部分学生读优秀作文选和提高作文技能的书籍, 他们只通读全书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摘抄的习惯。3.从学生作文写作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想写记叙文, 但写不好, 只能凭空编造;从取材范围来看, 对自己家里或亲人发生的事情较关心, 但对我们国家或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和对我们周围或学校发生的事情关心程度一般。

第二,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可分成两点:1.写作主体方面。要指导中学生写出好作文, 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欣赏, 可现状让人担忧。如初中生阅读量过少, 作文词汇贫乏;初中生阅读量小, 作文素材的积累严重不足;初中生课外积累少, 文化积淀不够。由此可见,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 教师没有真正从学生个性表达的需要出发来组织作文教学过程和写作过程, 教学的模式化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使作文教学成为令人生畏的“老大难”问题。2.写作教学方面。存在相关不足之处:首先,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我们不否认“读写结合”对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 但是, 对文本的体裁、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风格等的分析, 看起来是注重“读写结合”, 其实, “读”与“写”并未真正结合。其次, 初中记叙文写作缺乏具体细致的指导。许多人对于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缺乏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对于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和编撰, 历来注重阅读方面, 而多少忽视了写作方面, 真正能当作文教科书使用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作文教科书的编撰长期以来一片空白。最后,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本身有限, 而大多数的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当中往往把记叙文的写法作为重点训练内容却忽视了对生活现象的剖析认识, 使得许多初中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面临同样的问题:明明知道该怎么写, 就是没东西可写。即使勉强写出来, 也是空话大话满纸, 毫无感染力。

三、读写结合是提高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笔者从策略、步骤和操作方法两方面来谈谈。

第一, 记叙文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可分为以下四点:1.采撷百花, 积累记叙文写作素材。要想写出成功的作文, 除了需要文思敏捷外, 材料的积累更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博览是丰富文化知识, 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勤加练习, 多写作一些记事、记人的记叙文, 所有我们平时阅读中积累的素材, 可以为我所用, 还可随机应用。如记事一类的记叙文, 要注意体现事情、情节的阶段性和完整性, 也就是要把事情、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这类文章, 事情是重点, 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述只能围绕着事, 服从于事。2.多看静思, 激发记叙文写作激情。作为一般的学生, 对生活难以产生深刻的感悟, 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具有浓厚感情的文艺作品, 体验间接的生活,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而自化, 再返观自己的生活, 感受到其充实, 从而激起其高尚纯美的感情和写作的冲动。3.熟读成诵, 发现记叙文写作秘诀。对文章多看精思, 熟读成诵, 才能进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 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感, 进而对作者的构思、立意、观点、感情, 有逐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沟通与作者的感情, 引发大量的联想,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陶冶。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范文, 能够增加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积累, 这些对于学习写作都是必要的准备。在博览中应注意记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名言 (诗、文) 、警句、谚语、格言、佳句 (指含排比、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 内容健康的句子) 、鲜活生动的口语、典型的人和事;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精彩的描绘片断、颇具特色的顺口溜。4.品味鉴赏, 感悟记叙文写作技巧。学生要写出好的记叙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与能否掌握写作技巧密切相关。文章各有各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各具特色。所以, 对于学写文章的学生来说, 就要善于从阅读材料中吸取他人写作的技法和写作经验, 真正做到“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比如选择较小的切入点, 善于“化大为小”, 还要善于“以小见大”, 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范文《往下走, 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 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 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 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可见, 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 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第二, 记叙文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步骤和操作方法。先从训练步骤说起:初一阶段:1.指导学生妥善处理材料, 选择材料可围绕和突出主题、真实而又典型、新颖而又生动这三个原则来进行。2.指导学生学会构思, 有如下方法:A.选例典型, 以事感人。B.抓住特点, 写出个性。C.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D.小中见大, 引申升华。以B为例, 学习《藤野先生》,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勾勒,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征进行描写, 从而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初二阶段:1.要求学生讲究感情真挚。感情的真实往往寄寓于一定的事情中, 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 还包括作者所想, 只要符合“四点”———此时、此地、此人, 能为此事, 就可视为“真”。如可以带领学生仔细体味朱自清的《背影》中的四次流泪, 深刻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2.要求学生描写具体形象。具体可引导学生做到:A.调动多种感觉, 使描写细致入微。对学生有必要进行“五官训练” (眼 (视觉) 、耳 (听觉) 、鼻 (嗅觉) 、舌 (味觉) 和身 (触觉) ) , 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朱自清先生的《春》, 为什么写得那么耐人寻味,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是他把“五觉”都写进去了。B.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使人物栩栩如生。写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时, 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用上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中的两三种, 一定要尽可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向读者传达最准确、最翔实的信息, 用自己的审美的眼光来裁剪生活中的“美”。初三阶段:1注重细节描写, 即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如朱自请的叙事散文《背影》中有一段有名的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的走到铁路边, 慢慢探身下去……”在整个送行的过程中, 作者抓住了这一感人的细节, 不惜笔墨, 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述。描述中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跃然纸上, 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 因此他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回旋在我们的胸间, 使我们为之感动。2.正与变相对比, 抑与扬相映衬。要使文章惊澜四起, 就要注意写法的变化。“正与变”相对比, 就是逆反用笔, 就是苏轼所说的“反常合道”。它在看上去不可思议、毫无道理的事理中显示事物的价值和深意, 从而造成波澜起伏的效果。如《平凡人的新鲜事》为了反映老太太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 作者没有写老太太忍着口渴的煎熬、坚持早出晚归不请假、工作从不出错的生动事迹, 却偏偏选取了违反常态的几件事:为了工作平时从不喝水, 今天却喝水了;平时从不迟到早退, 今天却提前下班了;工作从来不出差错, 今天居然出错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在这些反常现象的背后, 隐藏着一个令人无比感动的事实:老太太在丈夫患脑血栓、病情危急情况下仍然坚守紧缺人手的工作岗位。这样逆反用笔, 比从正面表现老太太的敬业精神更有艺术效果。“抑与扬”相映衬, 就是欲扬先抑, 抑的目的是为了扬, 使文章波澜起伏, 给读者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即是欲扬先抑法。由于运用此手法, 因此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 单调乏味。“正与变”、“抑与扬”在对比映衬中实现了统一, 文章就张弛有度、波澜起伏, 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 产生鲜明的艺术效果。

再从记叙文中读写结合的操作方法说起。读写结合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 从总体上把握序列的“线”, 明确每个训练的“点”在“线”上的位置。循序渐进, 以“读写结合点”为小目标, 以文章为例子, 以读写训练为途径, 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具体操作方法有:1.借鉴创造, 照猫画虎。即学生根据范文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作文训练。教师应精选出那些文质兼美, 学生易于和乐于模仿的文章, 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 充分体会和琢磨原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理出思路, 并确立模仿的对象或框题, 教给学生模仿的方法, 进行仿写。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 要逐步增加创新的成分, 写出有个性特点和新意的文章来。2.具体补白, 无中生有。补白拓展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依托课文语言文字, 无中生有, 虚中生实, 浮想联翩;此过程又伴随着学生的理解、感悟。具体做法: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写得简略或省略的地方,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或拓展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后的想象, 给文章简略或空白处加以补充。点滴的补白, 点滴的培养, 点滴的训练, 潜移默化, 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联读悟写, 改换门庭。联读悟写, 强调用读来掌握知识, 用写来运用知识, 用联来调动知识, 用悟来巩固知识。“联”的内容有:联系课内知识、联系课外知识、联系新旧知识、联系实际。此外, 还可以按方法分为各种联想:如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类似的事物的相似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反事物的对比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和它接近事物的接近联想等, 是联读悟写中“联”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改换门庭, 是在原文的基础上, 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 充分发挥想象, 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就改写的类型有:内容、结构、人称、语言的改写。以“语言的改写”为例, 常见的是把文言作品改用现代汉语来写。如把文言文《愚公移山》改写成现代文的记叙文。4.心有所动, 抒写随感。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 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感练笔, 一因习作空间广阔, 随意性大, 无“规矩”束缚;二因“感”皆源自学生本人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 有材料可写, 所以学生写起来不怵。这样, 可谓一举三得———观察能力, 思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在随感中同步提高。

综上, 本文从分析当前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现状入手, 以前人在读写结合教学方面的研究为依据, 指出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明确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指出了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以为, 如果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能进一步打开学生心灵的枷锁,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写作中提升阅读品位, 读和写相互作用, 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至善, 叶至美, 叶至诚编.叶圣陶集 (卷13) [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55.

20.初中记叙文写作的“三板斧” 篇二十

【关键词】初中记叙文;描写;结构;语言

记叙文写作是平时作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中考中颇受欢迎的。可是说到作文,不少学生就感到头疼,写出的文章更是惨不忍睹,不是语言干瘪乏味,就是结构七零八散,甚至是内容选材不能吻合主题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记叙文力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前后一贯、首尾一致,培养学生记叙的能力,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那么,如何写好一篇记叙文呢?

首先,无描写不成记叙,我们要学会用描写,让自己的记叙文惟妙惟肖。一篇记叙文,没有生动的描写,就如同白开水,寡淡无味,或是流水账,一目到底。高水平的描写就象摄影机一样逼真地再现当时的实际状态,让人觉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身临其境。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角度的刻画,如《孔乙己》中对其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一细节描写就远比“他是一个迂腐落魄的读书人”要形象生动得多。“孔乙己睁大眼睛说,‘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一系列的神态、语言描写,把一个自命清高、好面子的孔乙己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再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为其过月台买橘子的那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子,吃力地下到铁轨上。”“他跨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双腿左一蹬,右一撑,就像一只大蛤蟆,就是上不去。”“探下身”“攀”“缩”“向左微倾”“蹬”“撑”这些动作描写,就远比“父亲艰难地越过站台”这样的记叙要更具画面感,更能让人身临其境,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 作者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白描式的细节刻画,却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

其次,要有明晰的结构。记叙文也是讲究层次结构的,你可以采用多种记叙方式,从头到尾记叙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叙,还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羚羊木雕》一文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写作范式。梳理一下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这个故事里实际包括了三个事件,发生在三个不同的时间节点: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逼“我”要回羚羊,是今天的事。如果按照顺叙来记叙,先发生的事在前,后发生的事在后,一一道来,读者完全可以读懂故事,但结构上不会显得集中、紧凑。于是,作者劈头就从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写起,争辩结束,再插叙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发生的事情,情节就紧凑了。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块状式结构。当你手中没有大材料只有小材料的时候,用组合式或叫板块式结构把几个小材料用小标题组合在一起,共同去表达一个中心思想,不但能"积小为大","以小见大",而且能使文章的样式新鲜灵活、层次分明;不用投入很大精力和很多时间,就能一改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顺序、倒叙的单调写法。如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妈妈的手》,就截取了生活中的三个画面:八岁那年,倒霉的我竟然被一条小狗咬了一口到医院打针时;在小学升初中考试中,一向成绩优秀的我,分数让老师、我和家人”唏嘘不已”时;初三"二模"的成绩差,我幼稚地作出决定:既然升学无望,那就辍学打工时,并为这三个画面贯上了小标题,“抚平深深的伤 ”“擦干苦苦的泪 ”“温暖冷冷的心 ”,最后再以“妈妈的手,妈妈的爱;妈妈的手,我的灵魂家园。”来结尾,总结全文,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再次,巧用多种修辞,让语言灵动起来。我们除了使用叙述、交代、说明性语言,还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让语言生动形象起来。《斑羚飞度》中处处可见语言的精彩之处。“伤心崖是戛洛山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此句连用两个比喻,写出了伤心崖之险。“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的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把彩虹比喻为天桥,写出了斑羚心中的渴望。“我痴痴地盯着那碗大米饭,窗外的阳光,小鸟的鸣啾,全都变成了一碗碗的大米饭,在我眼前晃动。有好几次,我都差点忍不住了,一碗大米饭的诱惑力当时真是不亚于吸引一根针的那块大磁铁,而它又仿佛一个女妖,美丽地谄媚地笑着,想要一口把我吸进去似的。”满分作文《大米饭的洗礼》这一段幻觉式心理描写与形象的比喻相结合,把一个八岁小孩极度想吃大米饭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当太阳的第一缕光辉射向大地时,那是它给人类的最温暖的爱;当月亮的第一缕银辉洒向大地时,那是它给人类的最柔和的爱;当母亲端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时,那是母亲给家人最博大的爱。”这一段围绕“爱”的排比句,读来动人心魄,倍觉温馨。还可以是思想深邃、含蓄隽永的哲理句,脍炙人口、深人人心的引用句等等。这些句子点缀、穿插在文章之中,会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上一篇:邮票的张数反思下一篇:一件有趣的事300字_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