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要点(精选9篇)
1.公共事业管理要点 篇一
公共管理学院2012年工作要点
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公共管理学院2012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制度管理建院、人才培养兴院、科学发展强院”战略,适应新形势,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新任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新要求,增强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要求
始终抓住发展这个主题,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合力,把握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即“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切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本、师德至上、奖惩并重,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坚持以教风促学风、以纪律正学风、以环境育学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坚持管理育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三、2012年工作
(一)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促进学院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牢牢抓住十八部委《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一机遇,根据新形势下我校学科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科结构,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巩固基础学科,突出特色学科,强化优势学科。一是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以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为主,努力加强学科的团队建设,重点加强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努力将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成省级优势学科。二是做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的申报工作,进一步做好公共事业管理硕士学位申报的前期筹划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现有学科专业建设,优化本科生培养机制,努力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四是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专业实践、师生学术研讨活动,进一步搞好学术沙龙和学术报告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五是加强学术道德规范,促进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
(二)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扎实的办学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大胆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加大教学奖励力度。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基础上,着重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学校的部署,切实抓好教风建设,拟定教风学风建设年实施方案;二是制定好新一轮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三是加强行政管理省级品牌专业和法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四是力争在本年度有2门左右的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力争校级及以上的教研项目5项;五是努力抓好2012届本科毕业生论文的撰写、答辩和评优工作;六是积极做好社会工作校级品牌专业的建设工作,为明年申报省级品牌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七是认真做好上半年的职称评定工作,八是认真做好四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实习工作。
(三)不断创新科研工作,促进学院高水平发展
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着力推进科研工作水平。一是要强化科研意识。坚持科研与教学互动和并重,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带动其他各个方面的工作的开展。二是突出科研特色。科研特色既是学科建设的精华和活力,更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要注意处理学院与其他学院特色学科的关系,把握发展和突出自己的科研优势。要以高层次、高职称教师龙头,充分发挥中青年科研骨干的作用,组建科研团队,集中科研实力,实行重大课题攻关和基础研究的深入、系统和创新。注重前沿问题的跟踪研究,加强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加大申报各类各项科研项目和奖励的工作力度。三是积极推进科研成果服务社会实践的进程,进一步提升我院科学研究成果服务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度。
(四)狠抓行政工作、继续教育工作,为学院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进一步做好行政工作,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观念;二是完善制度,在各项工作中建立合理可行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学院氛围。
进一步做好继续教育工作,在坚持做好现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专业设置进行调研,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办学思路,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努力扩大办学规模,争取更大经济效益,为学院发展提供经费支持。
(五)坚持做好党建工作,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政治保证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院风。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继续保持领导班子勤政廉政的基础上,切实提高领导班子执行力;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院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提升全体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为学院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努力做到抓学习,创新工作思路;抓实践,创新工作业绩;抓宣传,创新学院风尚;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务公开等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五是加强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院风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建立一个以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解决腐败预警、防控为重点,筑严思想防线;六是做好统战、工会,集思广益,为学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六)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加强学生党团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好党课培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认真抓好组织发展工作;坚持好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活动,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继续狠抓学风建设,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技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三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确保稳定,包括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贫困生工作、突发事件预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才;五是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重点做好学生考研指导和转变就业观念的思想教育,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完善奖、助机制,在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2.公共事业管理要点 篇二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文件,存档管理
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管理的改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通过加强管理, 进而解决遗留的问题, 谋求好的发展。事业单位能够有序、高效率的运行的保证就是档案的管理及文件的存档工作。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档案管理制度, 对于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文件存档的分析
1. 通过立卷、借阅、转递和归档对档
案资源进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形式的档案管理文件存档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档案管理文件存档需从创新的角度出发, 进行革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文件存档提供了条件, 采用网络档案管理文件存档提高了效率, 提高了文件存档的长期性。
2. 档案结构的发展分析。
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后, 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档案资料为研究市场提供了大量依据, 而单一的馆藏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政府部门及商品部门对档案的需求, 这种单一的馆藏结构与广泛的社会利用需求之间, 要求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必须要进行创新。同时, 当今不仅是信息的时代, 也是经济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的更新日常迅速,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馆藏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档案管理文件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相应的调节。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文件存档应与时俱进
1. 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通过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 加深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理解, 提高自身素质, 进而熟练对档案管理的技巧, 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通过计算机系统对的事业单位档案进行管理, 能够使单位的档案次序化, 又能使档案数据详尽易看。
2. 档案管理制度能够同单位的基本情况保持一致。
在进行档案文件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通过对档案的进一步梳理, 就会发现制度存在的缺陷, 这样通过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改正, 就会使档案制度更加完整, 与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同步进行。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文件存档中的情况分析
1. 档案管理的条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档案管理条件不能满足现有档案保管的需要, 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 设备老化, 意识较薄弱, 力度不够强。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到位, 各种设施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并且领导没有足够的重视, 以致会造成档案文件的丢失, 给单位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2. 事业单位没有配备适合的档案管理人员。
专业性与技术性的要求高是档案管理的特点。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素质, 并且又是经常变动工作, 导致档案管理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受到影响。档案管理人员不能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平时工作中敷衍了事, 不能及时对档案文件进行有序的整理, 领导没有及时的督促指导, 以致出现档案文件混乱的现象。
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文件存档中的建议分析
1. 对档案管理制度应完善。
制度是工作落实的保证。没有完善的制度, 就没有有序开展的基础与保障。档案管理制度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应该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适应本单位的档案管理的需求。制度要简明实用, 具有可行性。如果要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 就必须使制度方便实用,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档案制度的落实, 必须严格严肃, 不论是干部还是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
2. 提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文件存档的水平。
事业单位应成立对档案管理的独立机构, 并建立对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 对档案管理的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并把查处的问题作为考核的依据, 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在检查中, 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 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3. 提高档案文件的实用性。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工作的一种需求, 也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因此, 档案建设应与社会的科技发展相适应, 应服务于事业单位的发展。管理文件存档应与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并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事业单位必须对档案的实效性有提高, 对信息的存档必须准确及时,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 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并使文件存档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和并存。事业单位的正常有序的运行, 与档案管理有密切的关系。档案在转接过程中必须按章办事, 实用过程中避免漏洞, 以免造成遗失。
4.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
档案管理的办公室必须坚固, 不能遭到自然的侵袭以致对档案文件造成损失, 档案管理的办公室的门窗需进行专门加固, 防止档案文件失窃, 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制度办事, 不能因人而废弃制度。档案室的管理要实行一门双锁, 严格遵循档案室的管理制度。
五、结语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文件存档中的问题,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并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与市场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克非.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理论观察, 2014-06-20.
3.浅谈事业单位政工管理要点 篇三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工管理;政工人员;管理要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员工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及工作思维方式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巨大考验,单位员工的工作实际与事业的单位的目标差距愈来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事业单位政工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积极做好事业单位政工管理工作是一项新的课题。本人从事政工工作多年,在政工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积累了一些的政工管理经验。本文则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对事业单位政工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事业单位政工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一)政工干部精力有限、业务素质不高
如今,社会正高速发展,许多事业单位的政工干部也逐渐地承担了单位的业务干部的工作,导致投入到政工管理方面的工作时间有限,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所放松。如此一来,事业单位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得到加强,反而由于政工干部精力投入不足、精力有限而使得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不断下降,也有一部分的政工管理干部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学习,导致自身专业素质不高,政工管理工作水平偏低,这也影响着事业单位政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政工干部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
政工管理工作是一种以人为教育主体的思政工作,在工作中需要进行密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的。为此,政工干部需要业务素质过硬、思维敏捷、专业能力强的人来担任。然而,有些事业单位在政工干部的选择上未高度重视这点,在实际政工管理工作中,存在认为这些工作就是一个闲职、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思想,为此将被其他部门淘汰以及快退休的工作人员放在政工管理的岗位上,导致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工作中缺乏激情和干劲,导致一些年轻的员工对政工工作感觉没意思,使得政工管理工作对年轻员工没有吸引力。
(三)对政工工作的定位有偏差,职能作用难以发挥
一些政工干部认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让我干什么,我则按照要求干什么,但是这些政工干部在执行工作任务时毫无创新,循规蹈矩,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力度不大。同时一些政工干部认为,政工管理工作比较难做,很难做出喜人的成绩,并且在工作中容易得罪同事及上级。此外,一些资历较浅、年纪较轻的政工干部,由于上任时间短,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在实际的政工管理工作中不敢放开手脚去干,工作责任意识不高,导致政工部门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
(四)政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些事业单位政工干部对待政工工作消极怠工、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事业单位政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事业单位把政工管理当作是一件“大而空”的事物,觉得政工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缺乏促进作用。很多事业单位对待政工工作人员的岗位升迁、工资晋级不够重视,使得一些政工干部对政工岗位感觉前途比较暗淡、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提高事业单位政工干部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政工干部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应该高度重视政工干部管理工作,要高度意识到这些工作的价值,将政工干部管理工作当作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其实,加强事业单位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推进事业单位快速发展及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引领员工投入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爱岗敬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
思想政治工作是事业单位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在加强员工的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基本思想、邓小平政治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核心价值的教育,提高员工的政治素养。开展员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多管齐下,可以采用座谈会、讨论会、讲座、主题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开展,让员工能够掌握及学习更多的政治理论知识,进而大力提升员工的思想素养,提高政工干部管理能力。
(三)加紧完善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
许多事业单位的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及体制尚不够健全,对于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系统尚未完善起来,对于平时的政工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于政工干部管理的奖惩机制尚存在一些漏洞。鉴于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单位实际,积极建立及完善单位政工工作的考评机制及评价机制,进而激发出员工的工作潜能及发挥出政工工作的积极作用。
(四)划分工作职责,健全政工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贴近时代发展步伐,在新形势下要注意不断改进单位内部的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及方法,进而提升事业单位政工工作效率。一方面,应该积极构建起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管理机制,按照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及发展实际,科学选择出合理的政工工作目标,积极发挥出单位政工干部在自身岗位工作中的优势和管理水平,努力开拓出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加大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督力度,建议定期举办及开展各种政工管理工作成果的汇报会,来对本单位的各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与所取得的各种成果给予汇报及展示,以便于事业单位领导对下一阶段政工工作内容给予明确的指示与指导。
三、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结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但政工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和质量,甚至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所以,必须要重视政工干部的培养、提拔和任命,而作为政工干部个人本身,更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充电,才能使得自身的工作水平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驾护航,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加强政工干部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提高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事业单位在政工管理工作上存在许多困难及发展瓶颈。事业单位应该审时度势,积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政工干部队伍,科学管理,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开辟政工管理新局面,切实推进事业单位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宪彪.加强事业单位政工队伍建设的对策探讨[J].才智,2013,20:275.
4.公共事业管理要点 篇四
随着近此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营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处在改革的阶段,预算管理在一定层次上还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管理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事业单位必须清楚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这此问题,积极改进,以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
一、预算工作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管理思想及管理工具,对事业单位优化自身服务水品及资金管理使用水平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的有效开展,能使单位本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就更要求了事业单位发展应与市场经济发展保持一致性,对事业单位实现财务收支平衡及总体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能有效的优化事业单位资金合理利用,提高事业单位职能履行能力及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同时还能有效的实现事业单位的自身统筹监管及规划,使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实处,避免了资金的浪费及不合理使用,提高了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对事业单位职能履行能力的体现有着重大意义
第三,实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能有效强化事业单位管理,明确管理人员责任。由于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收支状况不平衡,单位日常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国家财政资源支持。进行有效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制定资金流动及使用标准,明确财务实施责任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充分发乎其预算主体能动性及责任强化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作用于事业单位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使有限的财政资源能运用到更多需要的地方,提高了国家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1.预算评估不到位。财务预算工作是整个事业单位综合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全体部门在当前发展要求及战略目标下,综合各种信息资源,汇总给财务预算部门之后得出的合理预算结果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前期评估工作时,存在着对当前单位的实际状况考虑片面、不能利用信息科学分析方法对单位目前实际发展状况及战略目标进行全方位深入解析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应归咎于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专业预算人员、预算技术及完善的预算机构设置,对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往往直接分配给财务部门,致使财务部门由于自身工作量及工作能力限制,不能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合理预算
2.预算过程中重结果轻管理。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及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加上预算方法单一等问题,使预算结果的科学性降低,有此预算工作甚至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工作而进行,其预算结果准确性可想而知。抛开结果准确性问题,预算结果产生以后,对预算的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机构设置的不完善,预算管理也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专业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预算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都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丧失了其本身应有的意义。另一反面由于预算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致使本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及支出情况大受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作用于单位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使事业单位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浪费、收支失衡等问题
3.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差。预算管理是由事业单位具体发展状况及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资金支配方案,是为单位的长期有效发展服务的,其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利益。但是在实际的预算工作中,由于规章制度及各种问题的限制,预算工作的实际执行力度井不理想。部分单位缺乏对资金的流动监管,致使资金短缺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作。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工作监管机制及预算人员索质参差不齐,在预算管理中出现假账、坏账的问题。事业单位井没有对这种问题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处罚措施,而是任其发展,使预算工作流于形式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要点分析
1.加强预算管理重视度。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清楚的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不能只依靠财务部门单独完成,应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才能使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管理者应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各种有效方式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配合预算工作执行。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不断提升预算工作技术水平。作为财务人员来说,应针对单位目前具体状况,综合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对财务预算编制进行审议,提出科学、合理、有效井切合事业单位自身实际的建议,增加预算管理工作的可行性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财务预算工作进行的前提保障,能有效的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事业单位应按照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结合单位自身状况,确保不相容业务的相互分离及岗位职责权限,完善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建立起科学有效井切合单位实际的约束机制,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处于良好的内部控制之中。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细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资金预算工作,对各个部门的资金流向有一个实时全面的了解,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工作,对日常支出较大的办公设备及工具采购费用进行询价竞标,公开公正的对采购资金进行透明化管理,避免私人牵线搭桥从中牟利的现象发生。最后,对内部控制工作应建立起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缺陷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应确保预算指标能落实到个人,制定相配套的财务预算执行制度及方法。预算工作进行的同时应有专人进行监督检查,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预算问题及偏差做出及时的调整。预算实施过程中,应明确预算内容及进度安排,禁庄超支现象的随意发生,当然预算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管理的调整应进行及时中报,经批准后可以进行实施。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力度,做到专款专用,对于超标配置的事业单位严厉查处,追究相应管理人员的责任
4.提高人员综合索质。财务预算人员索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预算编制队伍的整体水平,也严重影响到了整个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财务预算人员的综合索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索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职业道德索质培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量方面入手,使财务预算人员有良好的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保证财务人员能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约束下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实现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索质水平的提升,使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有良好的人才基础保障
四、结语
5.公共事业管理要点 篇五
一、2006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和主要工作
2006年,市旅游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经济发展,围绕“科教兴市”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主战略,按照市委确定的“落实、聚焦、突破”的工作基调,紧紧抓住奥运、世博机遇,努力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强化城市宣传推广、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为“十一五”旅游发展开了一个好局。
(一)旅游经济运行良好,全面完成指标
上海旅游业克服了年初出现的禽流感和日韩泰等主要客源国入境来沪游客数下跌等困难,实现了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市场同步稳定增长。全年本市接待入境旅游者超过600万人次,同比增长5%左右,其中过夜入境旅游者464.6万人次,同比增长4.5%;国内游、出境游市场稳步发展,郊区农业休闲旅游的持续升温和旅游黄金周消费能力的提升,成为本市国内旅游经济增长的亮点。预计全年旅游外汇收入39.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9.8%;接待国内旅游者9684万人次,同比增长6.5%,国内旅游收入14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 %;旅游总收入约17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 %。
全年本市旅游经济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看好,但客源国情况有所变化。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欧 美远程市场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但主要客源国日本、韩国和泰国却增长减缓,甚至出现了下跌。政治等因素是导致这些国家入境来沪人数下跌的主要原因,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韩国解散内阁、泰国因即将大选致政局不稳;二是旅游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全年本市旅游饭店、旅行社、景点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约7%、25%和15%。三是旅游住宿规模在调整中扩大。今年新增旅游饭店25家(其中星级宾馆8家),客房约6000间。住宿规模的扩大分流了星级宾馆的一部分客源,使本市星级宾馆的平均出租率在去年有所下降的基础上,同比下降近2个百分点。
(二)重点工作稳步推进,预期成效基本实现
一是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抓好“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调整完善和启动工作。加大政府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力度,将主要精力放在为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服务以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全面落实行风政风测评的各项工作要求和任务,开展行业内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按照本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分解阶段性工作目标,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实质性启动“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二是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工作,促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实现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编制了《上海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指导郊区进一步完善细化农业旅游规划,重点推进金山农民画村、嘉定毛桥村等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对本市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包装和宣传,并成功推出了10条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启动乡村旅 游经营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帮助郊区进行人才储备。全年本市乡村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391万人次,广大农民通过发展旅游得到了实惠。今年,结合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继续推进红色旅游工作,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组织编写《上海红色旅游景点导游》,在铁路部门配合下开通了“上海-韶山红色旅游专列”。
三是实施世博招客计划,宣传推广上海形象和世博旅游产品。联手江浙赴韩国、日本和美国进行巡回宣传,组团参加法国、德国、印度、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地举办的国际旅游交易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2006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聘任首批7位 “上海会议大使”,通过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推广上海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计划周密、行之有效的宣传推广工作,使本市入境旅游市场冲破了诸多不利因素而继续增长。
四是加强市场管理,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强化“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制度,明确行业管理责任,合力抓好市场整治工作;通过进一步深化社会旅馆“规范服务达标”工作,开展旅游名牌产品评选工作,以及建立本市旅游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树立诚信旅游形象;通过与本市旅行社签订优质服务承诺书,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优质服务责任制;通过举办旅游行业消防运动会,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全面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开展“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的“三管齐下树文明”活动,促进市民文明旅游,争做可爱的上海人。
五是倾力打造会展、赛事、节庆和旅游黄金周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做好“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接待和上海合作组织成 立五周年庆典活动等服务工作,扩大了上海有能力举办重大国际会议的影响力。联合“两节四赛”组委会举办“长三角”和港澳地区推介会,推进上海旅游与文化、体育的联合;2006上海旅游节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展示出全新的面貌,共吸引了800 余万市民和游客参与。据统计,全年三个黄金周接待观光客1076.4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1%。
六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建设,在“服务全国”方面有新的进展。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培训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旅游会展推广中心和旅游纪念品展示中心等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完善服务功能、拓展办事能力,962020上海旅游热线的接听数已从开通之初的每天50多个上升至现在的每天近千个,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举办“2006旅游保险论坛”,探索旅游与保险业的结合,防范旅游风险。与美国运通公司联合举办“中国商务旅行论坛”,探讨与国际商务旅行商联手发展商务旅游。加强与长三角其他旅游城市在旅游信息化、集散功能、旅游法规建设、旅游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按计划完成了今年对云南、新疆、重庆等地的对口支援任务,为西藏日喀则地区培训旅游管理人员75名,并完成国家旅游局下达的派导游援藏的任务。
(三)综合治理聚焦重点,疑难问题有所突破
一年来,本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旅行社营业部的准入机制完全放开后,给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还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星级宾馆建设速度过快引起市场的无序竞争,而平均房价的持续攀升使本市的旅游刚性成本有所提高;旅游行业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各类旅游人才出现短缺,尤其是饭店、旅行社的经营人才以及导 游人员流失较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获得一定突破: 一是对旅行社门市部实行向所在地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并编号管理,把旅行社门市部纳入属地化管理。同时加强市、区县两级旅游执法,集中对违规经营旅游业务和虚假旅游广告进行专项整治。这种分层管理、集中整治的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测评,委托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开展旅行社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并与市消保委等部门联合开展“旅游行业啄木鸟”行动,以此来监督旅行社的诚信经营情况,把测评结果和暗查情况向社会公布。
三是向社会公布本市旅游饭店经营状况,引导社会资金理性投资饭店业,并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本市旅馆业发展纲要,对新建饭店项目进行严格审查。
四是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今年4月开通了“上海旅游行业管理短信群发系统”,将管理信息、游客提示、灾害预报、应急措施等,迅速发送至行业工作第一线的员工,提高旅游应急事项的决策处置能力。
五是把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旅游市场管理的新抓手加以推进。目前,除了已发布的农家乐服务标准,又出台了《上海市游船服务质量要求》。
六是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先后举办了导游人员、社会旅馆经营管理人员、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人员和区县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班,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二、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全球经济预计继续温和增长,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发 展。随着经济增长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上海经济增长中消费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旅游消费将是经济增长的亮点。北京奥运进入倒计时的关键一年,上海世博筹办全面升温,特奥会、女足世界杯、非洲银行行长会议等在沪举办的大型活动和会议较多,以及国际客运能力的增加和近年持续的城市形象宣传,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将吸引更多的游客,上海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当然,也要关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和油价浮动对入境旅游所产生的影响。
2007年上海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十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合发展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发挥旅游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不断满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抓住奥运世博机遇,积极拓展客源市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完善提升政府旅游管理服务职能,引导旅游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行风、政风建设;扎实推进“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夯实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预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660万人次左右,比上年增长10%以上,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500万人次左右,比上年增长8%以上,国际旅游收入4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2%;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约1530亿元人民币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2007年上海旅游工作要聚焦四大重点: 一是以实施奥运世博战略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整合相关产业要素,延伸旅游产业价值链,深度开发乡村旅游、赛事节庆旅游、购物旅游、会展奖励旅游等产品,优化产业联动发展;进一步促进旅游业与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的结合,打造旅游产业集群;联手北京、长三角等相关区域开展从奥运走向世博的整合营销,稳定洲内市场,扩大欧美市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二是以信息化和管理服务创新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自主创新。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交通集散布局,提升962020旅游热线、咨询服务中心、旅游企业诚信平台等公共服务功能;用信息化改造产业,逐步把产业发展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提升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引导住宿业合理布局、适度增长,推广节能措施,全面开展绿色旅游饭店建设。
三是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的改革开放。实施一系列吸引入境、扩大消费、增强市场活力与城市吸引力的促进政策,探索改革导游管理与薪酬体制;加快行业规范性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扩大国际采标,鼓励企业定标;进一步探索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提高各级各类旅游协会、中介机构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是以促进市民旅游为抓手,进一步发挥旅游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旅游需求着手,持续推进市中心特色街区、郊区休闲度假项目等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强旅游培训,扩大旅游就业;打造旅游诚信体系,完善旅游应急、投诉、救援体系,建设让旅 游者放心的消费环境。
2007年主要工作:
(一)着力深化发展乡村旅游,加快促进新农村新郊区建设 落实《上海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对六个已建的乡村旅游示范景区(点)进行产品整合、功能开发;按计划推进崇明绿华生态园区、金山农民画村二期、闵行马桥镇黄浦江水文化博物园、宝山罗店张墅村农家乐、青浦朱家角镇金舟渔村、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松江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崇明前卫村、瀛东村等乡村旅游项目水平,形成市有重点、区(县)有特点、(乡)镇有亮点的乡村旅游新格局;继续加大投入,扶持乡村旅游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和信息化项目建设,开展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乡村旅游的住宿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建设形成10个“市民周末游”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着力推进奥运世博招客战略,不断提升上海都市旅游形象
国际市场:以稳定日、韩等主要客源市场、保持欧美客源市场高速增长为目标,制定促进入境旅游的鼓励政策;形成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世博一级国际客源市场,港澳台及东南亚、澳新等国家的二级国际客源市场,欧、美三级国际客源市场的梯度促销格局;以“中俄文化年”、友城交往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大欧美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在江浙沪整体促销的基础上,借助奥运,实现与北京、广东、港、澳、台等地区的联合促销。
国内市场:加大对北京、广东和山东等国内潜力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推介会展奖励、休闲购物等都市旅游产品,优化休闲 购物旅游环境,扩大在沪旅游消费;拓展市民周末休闲旅游市场,引导更多市民积极休闲;提升旅游对口支援、区域合作的水平,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三)着力加强旅游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围绕奥运世博需求,完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提升上海旅游热线962020和信息咨询中心服务功能,拓展旅游投诉、旅游援助处理功能;改造旅游多媒体触摸屏系统,实施触摸屏信息在线联网,使三星级以上饭店住宿客人享受由中、英、日三个语种提供的旅游信息实时查询服务;建立长三角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旅游信息共通、共享。
增强城市旅游集散功能。推进旅游集散中心主站、分站的规划选址工作,推动水陆集散衔接发展;增设通往乡村旅游景点的旅游线路,逐步实现主要乡村旅游景区(点)通旅游交通线。完善旅游交通指引标志,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技术细则(试行)》,深化长江三角洲地区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
建设应急、投诉、救援体系。加强旅游投诉处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队伍,提高水平;落实《上海市处置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上海市旅游重大活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旅游应急专家队伍,建立旅游应急物资、能力储备和基础数据库;探索启动旅游援助中心建设。
搭建旅游人力资源培训、交流和储备平台。制订《迎世博旅游行业教育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行业职业教育;拓展对景区(点)、社会旅馆和工、农业旅游点等新兴领域的培训,提高行业培训覆盖面;加速造就旅游行业领军人物,培养一批优秀导 游人员;建设上海旅游人力资源网,做强旅游人才交流工作。
(四)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提高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探索制定产业发展促进政策:结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力争逐步实施入境免签证制度;推动简化国际参展品、宣传品和礼品的通关手续,提高通关速度,促进展览业的发展;吸引外资改造景区景点,扶持优势企业,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本市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
稳步推进旅行社经营管理创新:推进旅行社品牌建设,推出一批旅游名牌产品;开展旅行社营业场所标准化建设,推进导游管理与薪酬体制改革;在全市推广旅行社为公务活动提供服务;鼓励旅行社业经营方式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全面提升旅游住宿业服务水平:通过调控,引导住宿业合理发展;深化旅馆管理,积极推动旅馆品牌连锁经营;继续开展旅馆达标创优争名牌活动;推广节能措施,全面开展绿色饭店建设。
(五)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上海特色旅游产品 做强节庆赛事旅游:进一步提升上海旅游节的品牌效应,吸引千百万人游上海;依托2007年在沪举办的特奥会、女足世界杯以及上海国际艺术节、F1汽车方程赛、大师杯网球赛、田径黄金联赛、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做强节庆赛事旅游。
打造购物美食旅游:进一步推进旅游与商业的结合,推出迎奥运、世博的“购物嘉年华”、“美食嘉年华”商业旅游品牌,提高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消费水平。
集聚发展会展奖励旅游:按照本市会展旅游五年推进计划,加快推进浦东(陆家嘴—花木)、虹桥开发区和南京西路两侧等 三大会展集聚区的设施和功能建设,完善光大会展中心和外滩两大地区的会展服务功能。
做精水上旅游:推行《上海市游船服务质量要求》,提升黄浦江游船服务质量,完善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建设;推动淀山湖、苏州河、黄浦江沿岸旅游功能的综合开发,加快邮轮旅游发展和游艇产业集聚。
整合推广专项旅游:整合既有红色旅游及工业、文化、科普体育健身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扩大影响力,提高接待规模。
(六)着力开展“迎世博优质管理服务年”活动,促进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新进步
2007年,确定本市旅游业为“迎世博优质管理服务年”,通过聚集式工作,把政风行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加强法规、标准化建设,加快制定本市旅馆管理办法及旅馆服务质量、特色旅游街区等服务标准,推动建立旅行社门市服务、导游服务、领队服务等行业标准;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落实市委关于“三重一大”的民主决策要求,在防止滥用权力,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三个方面下功夫;结合旅游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旅游系统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健全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完善电子政务功能,扩大网上办事项目,丰富政务公开信息内容;加强对市民旅游知识和旅游政策法规的宣传,努力把这种服务延伸到社区。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行业协会作用。加快行规制定、宣传和执行,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加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自律,提高旅游企业经营服务人员的法规、标准、商业道德意识;发挥行业 代表作用,树立行业形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区域联动构建旅游诚信市场。联合长三角共同建设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平台,积极把旅行社游客满意度测评扩展到本市居民出游的主要目的地企业;市、区县联手加大对虚假旅游广告和旅行社营业部的治理整顿力度,规范出境旅游市场;大力宣传优秀导游员的事迹,宏扬行业正气。
倡导游客文明出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推进文明旅游与加强行业教育工作、旅游诚信建设工作以及倡导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会同市文明办、文化执法、消保委等部门,集中开展“倡导文明旅游”宣传展示活动,提醒游客注意文明出游。
6.公共关系复习要点1 篇六
1、展览会
指通过实物,文字和图表等来展现成果或问题的一种宣传形式,属于综合性的传播媒介,体现了双向信息交流。
2、艾维。李
(1887-1934),1903年,他在纽约开办可宣传顾问事务所,成为公共关系工作职业化的第一人,标志着公共关系职业化的诞生。1906年发表《原则宣言》,简明其宗旨是代表组织向报界和公共提供逊色和公正的消息,即门户开放原则。其信条是“公众必须被告知”和“说真话”。把“公共利益和城市”引入公共关系领域。美国著名记者,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曾就读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3、公共关系创新原则:公共关系是一门富有超前意识的经营管理艺术,创新性是永葆青春美魅力的所在。
(一)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二)善于综合,汇聚成章
(三)变换角度,识人未见。主要从观念、技术方法、知识等方面。
4、两级传播传播模式
(简述)(1)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通过分析影响人们投票倾向的因素,提出了两级传播假设:观念先从广播和报纸传向意见领袖,然后有意见领袖传向一般公众,即信息传递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模式进行。(2)在传播中,意见领袖属于信息灵通人士或权威专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其他人的态度。
5、清垃圾运动:清垃圾运动(又称“扒粪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了垄断阶段.以美国为例,占人口1%的资本家却控制了国家全部财富的54%.垄断资本家的强取豪夺极大地激化了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一方面表现为一浪高过一浪的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则是引起了大批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利用新闻媒介对垄断资本家进行强烈的抨击,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揭丑运动"出现在19世纪的美国报界,其做法是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低俗化的飞跃。
6、双向对称公共关系模式
该模式是1952年卡特拉普和森特在《有限的公共关系》中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有,在木匾上将组织与公众利益置于同等重要位置,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7、策划新闻事件
即制造新闻,也叫策划新闻,是指在事实,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吸引新闻界的注意,制造新闻热点,引起新闻媒介的报导,提高知名度。
8、CIS系统:
即企业识别系统,是指企业通过传播媒介,以增进社会认同的符合传达系统将企业经管理念与经管哲学向社会大众进行有效传达的过程。
9、公关工作报告
以本的公关计划和预算为根据,将一年的实施结果与预期木匾和计划想比较,就公关目标及计划的实现程度和存在差距,提出说服力的总结报告。
10、全员PR管理:
(含义)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公共关系教育,培养,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配合性,发动全员的力量,形成浓厚的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11、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
组织,公众,传播沟通
12、公共关系活动过程及方式: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有四个基本步骤,即界定公共关系问题、制定公共关系计划和方案、采取行动和传播、评估公共关系活动的方案,我们通常称之为公共关系的“四部工作法”。制定公共关系计划和方案包括
1、确定目标(遵循整体化、明确化、现实性、弹性四个原则)
2、界定目标公众(关键是要认清人们与组织的疏密程度以及组织对他们引起的后果,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划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活跃公众。其次,要对各类目标公众进行一系列深入的分析,了解他们的分布情况、职业特点、代表人物、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他们同组织的相关程度,发现合伙的有关的事实,了解他们共同的或独特的权利要求)、3、制定行动方案(1、设计主题2确定活动项目3时势运筹4编制预算)、4、制作计划书四个环节。方式:日常事务型,宣传型,交际型,服务型社会型,征询型,建设型,维系型,进攻型,防御型,危机型、13、公共关系媒介技术:电子传播媒介,主要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机型信
息传播的媒介,主要有广播,电视电影录音等,其特点时效性,远播性,生动性,技术性。典型的文字传媒:广播,电视。
14、CIS内容1 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一般包括企业的经营信条,企业精神,座右铭,企业风格,经营战略策略,广告,员工的价值观等。)2 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包括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对内包括对干部的教育,员工的教育(如服务态度,接待技巧,服务水准,工作精神等),生产福利,工作环境,生产效益,废气物处理,公害对策,研究发展等;对外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公共关系,促销活动,流通政策,银行关系,股市对策,公益性,文化性活动等。)3 企业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简称vi通过月用多种形式的视、听手段表征企业的经营理念,因而具有美学和艺术价值,从而可以有力提升和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
15、公共关系行为方式:
建设性公关,维系型公关,防御型公关,进攻性公关,矫正型
16、公共关系理论之父:爱德华·伯尼斯
17、巴纳姆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利用新闻媒体做什么
宣传自己、为自己制造神话公司、组织以可乘之机。当时不少公司和财团雇佣专门人员炮制煽动性新闻,为自己作夸大和虚假的宣传。而报刊为了迎合下层读者的心理,也乐于接受发表。这种配合,变出现了当时的报刊宣传代活动。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菲尼尔斯。巴纳姆,他是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代理人,因制造舆论宣传推动马戏演出而闻名于世。
18、奠定拉斯维尔传播学创始人地位的文章是什么《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20、选择公共关系媒介应遵循的原则有
1·与活动目标相适应2·与公众对象相匹配3·与传播内容相一致4·与社会组织经济条件相符合21、政府公关的实质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的信息传播管理。
22、两级传播模式首创者是:拉扎斯菲尔德
23、传播研究的基本范畴有哪些:
1传播控制分析2传播内容分析3传播媒介分析,4传播对象分析,传播效果分析
24、编制公关预算的方法有哪些:
1销售抽成法、2项目作业综合法、3、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
25、政治营销的提出者是谁?科特勒
26、新闻发布会是何种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模式
27、公共关系直接功能有哪些
(1)树立组织形象;良好的组织形象是无形资产,能够激励士气,且有利与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树立形象成为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树立应该遵循有效性原则,总体性原则和符号化原则。2协调关系网络:包括协调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两个方面,协调内部关系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协调外部关系有利于简历和谐的外部环境,内外关系的协调能为树立形象提供条件。
28、公共关系活动行为模式有哪些:
新闻代理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不平衡模式,双向平衡模式
29、适应组织稳定、健康发展的公共关系活动是:维系型公关
30、公共关系基本要素有哪些: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31、从管理哲学的角度看,内部公关工作要处理什么关系:团体利益与部门利益:
32、爱德华公共关系著作有哪些(爱德华·博尼斯)《公众舆论的形成》《舆论》《公共关系学》
33、企业形象市场定位内容有哪些
产品功能导向定位、行业性质导向定位、经营理念导向定位、消费者观念导向定位、34、公共关系策划的PDCA循环法德基本内容包括哪些: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35、在组织形象评价中,侧重于量的评价有哪些:认知度
36、公共关系预算的基本构成有哪些:
劳务报酬,行政办公经费,专业器材和成品制作费用,广告及传媒宣传费用,实际活动费用和赞助费
37、电视传播信息优势有哪些:
试听结合,传达效果好:纪实性强,有现场感:传播迅速,影响面广:多重功能,娱乐性强
38、树立组织形象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哪些:有效性原则,总体性原则,符号化原则
39、标识形象的外显部分包括哪些:情调,商标
40、公众的特征包括哪些:整体性,共同性,相关性,多样性,变化性
41、现代公关的精神(如果问精髓的化是:传播沟通)
42、CI开发的作业程序包括哪些:企业实态调查阶段,设计开发阶段,实施管理阶段
43、舆论的作用包括哪些:制约作用和监督作用,鼓动作用,指导作用
44、公共关系包括哪些发展阶段
1、巴纳姆时期
2、艾维。李时期开办第一家公关事务所,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的问世。
3、伯内斯时期;艾维·李是现代公共关系的创世人,但是他的公关实践却被认为“只有艺术,无科学”,这就是说,他虽然有丰富的公共关系实践检验,但是没有系统而科学的公共关系理论。真正为公共关系奠定理论基础,使现代公共关系科学化的,是另一位现代公共关系的先驱-----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顾问爱德华·伯内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他提出的“投公众之所好”。1928年写的《舆论》使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他是公关做箱正规化、科学化的关键人物。
4、现代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公共关系的时间和理论研究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发展时期。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简称IPRA)在英国伦敦正式成立,第一批会员包括欧、美、亚、非各大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这标志着公共关系已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这一时期,以卡特利普、森林和杰夫金斯为代表的一批公共关系专家和大师,在理论和实践上把公共关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45、组织进行新闻传播常用方法有哪些?
撰写新闻稿,策划新闻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46、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
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
47、简述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模式:
(1)新闻代理模式,认为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是使组织在大众媒介上获得良好的宣传属于单项传播模式(2)公共信息模式: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信息的发布,即组织利用新闻稿,宣传册,直接邮件等大众媒介向公众传播相对真实的信息,如发言人制度,属于单项传播(3)双向传播不平衡制度:运用调查组织设计传播信息,使战略公众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事认为公共关系就是对话(4)双向平衡模式:简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沟通(主要对话和协调)来处理冲突,与公众采取相互理解与合作的态度,能够更有限的建立公共关系也是最符合道德,最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公共关系方式。
48、试述公共关系的各项职能:
(1)收集信息:即运用各种调查方法,收集各种信息,监视环境,维持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2)辅助决策:即为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并从公众系评价决策效果,气意义在于让公众利益贯彻与组织决策过程的始终。(3)传播推广:即通过传播媒介,将有关信息传播出去,以便制造舆论,告知公众,强化舆论,扩大影响,控制形象,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4)协调沟通:即为组织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开展社会沟通,简历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公共关系的根本指责、(5)提供服务;即在组织内部为各业务职能部门提供信息,辅助服务,使组织运转更加协调;在组织外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使组织外部环境更加和谐
49、试述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尊重人性的,尊重个人情感和尊严的,尊重人文的,开放的文化是公共关系得以滋生成长的土壤。
二、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民主协商,民主对话,民主监督。民主政治代专制政治必然促进公共关系的产生。
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时代,随着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的需求多样化,选择性越来越强。在其背景下,能否争取市场,争取顾客,争取公众支持成了组织生死攸关的关键,这直接促成了公共关系的兴起。
四、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地球村”的出现为人们进行大规模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并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方法。
50、试述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关系:
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两项最基本的形象指标。(1)两者含义:知名度是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的成都,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2)两者关系: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的,缺一不可。知名度需要以美誉度为客观基础。美誉度需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前提条件。(3)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组织形象可以分为四种状态,即组织形象四象限图: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B低知名度(高美誉度)C高知名度(低美誉度)D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51、圣元优博的公关处理危机公关5S原则,是指危机发生后为解决危机所采用的原则。其包括承担责任原则、真诚沟通原则、速度第一原则、系统运行原则、权威证实原则。危机处理八大原则:原则一:保证信息及时性原则二:保证受众的知情权 原则三:重视受众的想法 原则四:保持坦诚 原则五:保证信源的一致性 原则六:保证与媒体的有效沟通 原则七:信息要言简意赅 原则八:整体策划
52、浙江女代表穿旗袍参加两会的公关分析:公关已经无孔不入了。任何不拒绝金钱的地方,它都能长驱直入。女代表两会秀旗袍就是一起堪称经典的公关案例,几乎具备了成功公关的所有要素:绝佳的公关时机——全国两会期间,绝佳的公关地点——人民大会堂,绝佳的公关载体——人大代表,绝佳的公关对象——旗袍,绝佳的有争议的公关事件——人大代表秀旗袍,绝佳的公关团队——著名服装设计师和著名化妆师,绝佳的媒体平台——微博扩散。此乃大手笔公关,非专业团队不能为。
53、肯德基行为识别系统的MI与BI关系,以及EI的内容
1、CIS 是企业识别系统MI是理念识别BI是行为识别EI是企业环境识别,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经营理念、经营信条、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企业性格、企业座右铭、企业精神和企业战略等的统一化。换言之,企业理念是企业在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思想、经营道德、经营作风和经营风格等具体内容。MI是核心部分,是精神实质,是根基。能够为CI汲取营养,是指导CI方向的依托;BI是企业规定对内对外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形象的载体,是传递CI的媒介物,包括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对内包括对干部的教育,员工的教育(如服务态度,接待技巧,服务水准,工作精神等),生产福利,工作环境,生产效益,废气物处理,公害对策,研究发展等;对外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公共关系,促销活动,流通政策,银行关系,股市对策,公益性,文化性活动等.企业的行为识别几乎涵盖了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不同的企业,在内涵上又有所不同.如银行业重视外观形象和社会形象,销售企业重视外观形象和市场形象等。在企业行为中能直接作用到公众,形成公众的印象与评价的因素,主要可分为7种形象24项因素,包括:
1、技术形象:技术优良,研究开发力旺盛,对新产品的开发热心.2、市场形象:认真考虑消费者问题,对顾客服务周到,善于宣传广告,消费网络完善,很强国际竞争力.3、公司风气形象:清洁,现代感,良好的风气,和蔼可亲。
4、未来性形象:未来性,积极形象,合乎时代潮流。
5、外观形象:信赖感稳定性高,企业规模大。
6、经营者形象:经营者具有优秀的素质。
7、综合形象:一流的企业,想购买此公司股票,希望自己或子女在其公司工作。企业的行为识别偏重于行为活动的过程,消费者对其的认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的行为识别内容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以符合整体司肖系统的变革。当我们约朋友、客户见面的地方比较难找时,经常会商议先到附近的麦当劳或肯德基碰头,因为麦当劳、肯德基的店面视觉个性十分鲜明,几百米外都能清晰识别。企业环境识别的内容
1、内部
门面是否标明单位名称、标志展示; 通道是否美观、实用,是否有宣传设施; 楼道、室内的指示系统管理; 配套家具、设施的风格、质量、价格; 智能化通讯设施; 空气清新度; 安全设施。
2、外部
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植物、绿地; 雕塑、吉祥物; 建筑外饰如广告、路牌、灯箱; 组织环境风格与社区风格的融合程度。
企业环境识别的策划
1、根据企业理念。
2、根据企业的特征、企业文化、企业行业特色做文章。
3、根据公众需求,公众的方便性、习俗文化。
4、要注意环境建设应以文化为主,不要比排场、比花钱、比高档装修,有文化才能有特色、有风格、有品味。
7.事业单位财会分析工作要点探讨 篇七
财会分析工作, 即综合分析财务报表与相关资料后, 对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系统化评估和审核, 最后得出相应结论。财会分析在分析财务数据以及近期财务现象的过程中, 可以得出较前一阶段的不同之处, 通过对财务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和讨论, 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有更清晰的了解。相关财会分析人员可以根据现阶段的财务情况, 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并对未来的财务水平做出合理判断和预估, 为领导部门制定发展决策提供必要依据。财会分析工作将会形成财务分析报告, 该文件是近期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营数据的客观展示。现阶段事业单位财会分析工作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对财会分析的认识不到位
财会分析在事业单位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通和发展方向有直接影响。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该方面的认识不深刻, 致使财会分析不能与事业单位运营实际情况充分结合, 无法客观体现财会分析的作用。事业单位的资金都是由国家审批拨款, 部分单位领导只是关心单位财务的流出情况, 而不去深究资金用途以及成效, 对事业单位以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 财会分析人员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财会分析人员对国家相关政策不够了解, 只能从单位财务上对数据进行单一分析和整理, 这种从表面看问题的方式很容易将财会分析简单化, 不能实现预期效果。一些分析人员与单位领导缺乏沟通交流, 导致其无法考虑到管理层的问题, 不能提出相应对策。在财会分析工作中, 不少人认为财会分析的任务仅仅是完成财务报告, 应付年终总结, 这对单位的长久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事业单位财会分析的改进措施及意义
1. 事业单位财会分析的改进意见
(1) 重视财会分析工作细节。对于事业单位财会分析工作涉及到的指标及实际数据, 单位领导以及财会分析工作人员要加强重视程度, 力争做到准确无误, 以保证财会分析的正确性和客观性。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同, 对其管理方式也就存在差异。因此, 单位领导要根据自身单位财务情况作出合理判断, 相关财会分析人员也要灵活掌握财会分析数据, 例如经费自给率、收入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等指标, 需要根据单位运营现状来具体设定。如果只是着眼于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不能结合实际发展情况, 就无法从自身发现问题, 对领导者制定决策起不到应有的参考意义。
(2) 丰富财会分析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财会分析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仅要有专业的内容分析, 还要注重格式和语言的灵活运用。此外, 财会分析人员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 根据单位财务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财会分析中主要用到三种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判断法。比较法要求分析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全方面对比, 得出实际数据和预算之间的差别。通过对比来发现问题的源头, 进而提出改进方法;因素分析法是要测定不同因素对财会结果的影响程度。分析人员将其中的一个因素作为变量, 其他因素不做变化, 这样不断的类推和比较, 得出每个因素对整体财务的影响比率;趋势分析法要求分析人员对长期的财务指标进行系统分析, 掌握财务运营的整体趋势和走向, 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合理展望, 以便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政策。
(3) 主次分明, 结构清晰。财会分析工作不仅要对现有的财务状况进行总结, 还要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问题。财会分析工作人员需要对现阶段的财务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找出引起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编写财务报告的过程中, 要体现财会分析的重点, 做到主次分明, 让领导组看到报告后对于财务情况一目了然。
2. 财会分析工作的长远意义
财会分析有助于事业单位人员提高对财务的认知水平, 进而促进单位各方面工作的长远发展。单位领导者可以通过财会分析对单位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对其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资料, 为发展策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足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事业单位财会分析工作在整个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努力优化财会分析模式和方法, 将会对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运营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 使事业单位在新时代有更多竞争的资本和优势。
参考文献
8.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 篇八
摘 要:本文将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就具体的无障碍设计要点进行详细分析。笔者着重强调了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再给予充分的理解,鼓舞广大民众都积极参与到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去。
关键词: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环境心理;公平性;人性化
1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概念
无障碍,顾名思义是指公共环境中的通畅性以及与无障碍设备运行的有效性,可被认为是人性化环境的基本属性。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初是由联合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并倡导的,旨在建议现代化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应将使用者不同的身心健康程度考虑在内,进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现代人文环境。无障碍设计是20世纪人道主义发展的产品,狭义的“无障碍设计”一般从满足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硬质铺装和设施的角度考虑。我们讨论的是广义上的“无障碍设计”,针对的是老年人、儿童、病人、残疾人、孕妇,甚至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我们需考虑的“使用”,不仅是硬质铺装和设施,更重要的要在设施的设计方面给他们提供物理和心理的帮助。
2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要点
2.1 路径系统
(1)城市道路。对城市道路来讲,所谓的无障碍设计旨在给弱势群体包括残疾者的日常通行提供更多的便利。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旦人行道与车道之间出现冲突或路面高低设计得不合理就会给需要借助轮椅的行人造成出行阻碍。因此,设计路口时应考虑使用缘石坡道,这样有利于轮椅通行。视觉障碍者往往需要借助听觉和触觉来完成一些行为,为了有利于视觉障碍者能够在城市的各街道正常行走,应尽可能在各街道设立相应的盲人通道。
(2)缘石坡道。缘石坡道主要有三种坡面形式,即单坡面、扇形坡以及三坡面。缘石坡道通常设立在人行道上,其宽度与人行道保持一致。人行道的头尾部应该设立边缘石坡道,将整个线路建设成完整的无障碍状态。一般情况下,缘石坡道主要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处。城市道路交叉口位置的人行道首尾处应优先使用单坡缘石坡道,原因在于这样的坡道能使人行横道两边的角呈现石平边,因此被认为是交通最为便利的坡道类型。
(3)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目前,大多数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皆为阶梯式,这种阶梯式比较适合健康并没有携带重物的青壮年,而残疾者、老年人、幼儿、孕妇等需要借助轮椅者以及携带重物者则会面临通行困难,与无障碍设计要求存在冲突。因此,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最好设计成平坡组合,兼具梯子与楼梯,这样便可达到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在设置坡道时,可设置缓坡升降设施以助行。
2.2 出入口空间
对公共空间的出入口设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1:20”的无障碍坡道助行,极端地形且不大于3米时可以采用“1:8”的无障碍坡道,并设置方便盲人通行的通道。对身体和视力有残疾的人群,设计时应该设置打开方便与安全的门,同时设置低位拉手以满足残疾人的使用高度。在不能满足设置助行坡道的地方应设置平台升降机来实现出入口的无障碍。不同性质的建筑采用了不同的建筑形式,但必须满足无障碍设计的最小尺度和规格,并使无障碍设施处于入口醒目的位置。
2.3 导向系统
无障碍导向体系应该是整体导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无障碍导向体系应做到图像化、符号化,尽量避免“老弱病残孕”等刺激性语言。在公共空间等大型综合性建筑中,清晰的无障碍导向体系与完備的设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的高度。导向体系的基本作用是使人容易理解环境中的空间布局。因此,导向图示的设计必须简单明了,方便各种人群辨别,为便于轮椅使用者准确并快速地捕捉到提示,应确保导向提示设置的位置与高度很合理。
3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要求
3.1 整体性
整体性是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基础的规律,其主要涵盖了两层含义:广义地讲,城市公共空间不能含有系统紊乱的要素,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复杂系统,必须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狭义地说,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系统实际上属于城市文明的有机组成。因此在实践并设计公共空间时要求保留空间本身具有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的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建设必须确保城市拥有相应的秩序性以及整体性,并保持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关系。城市的无障碍通行整体上是系统工程,它涵盖在所有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它是城市肌体健康文明和谐的表征。
3.2 多维度多层次构建立体的无障碍
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归纳起来由室内与室外公共空间组成。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包含室内、室外以及这两者间过渡空间的无障碍。它涵盖了城市的整个肌体,因此它需要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结构。这种结构是整体而系统性的需要,是在统一的无障碍规则下形成的。公共空间中内部与外部连接的专属坡道,不但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流动状态,而且能跟道路上的各种交通设施以及城市景观要素等和谐地结合起来。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立体构建,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生活的混乱局面,使无障碍设施达到规范化的设置的目标,带给人们和谐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的运作情况,并提升管理城市的效率。
3.3 空间形态与功能
随着全球的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文明已步入瞬息变化的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等也都逐渐变得多样化。当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人们对城市生活功能与环境的需求也逐渐在提高。作为城市名片的公共空间,集合了散步、玩耍、休憩、锻炼、交流等多项功能。若在设计时将这些区划独立出来而不考虑通行的无障碍连接将会使公园的使用效率大幅度减低。城市无障碍环境的构建基础是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只有科学利用这些基础要素才能给人们创造更多有利于活动的优质环境。
3.4 动态多样性
(1)公共空间功能的不定性。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注重的是经济性与实用性,要求适应各项功能的需求。例如,城市广场并非只是休息的地方,同时也是用于集体活动的场所。公共空间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可被细分为多种类型,而由于多样性的要求,往往都表现出混合的功能,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公共生活便利,并创造出多样性的活动内容,从而大幅度提升空间的吸引力。
(2)主体的多样化需求。建筑内部的无障碍区域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弱病残孕”。他们是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主体,由于年龄、性别、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无障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对这些设施在无障碍化的同时尽量做到通用化。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应考虑其行为的不同需求以及行为的过程,从而保证合理布置设施密度。同时要对残疾人住房或老年公寓住宅入口的斜坡、无障碍电梯、厕所、扶手以及过渡区域进行标准化设计,以方便他们使用这些设施。
4 结语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城市设计的任何一部分都应无障碍,无障碍通用设计的理论应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完善的程度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包容程度。
参考文献:
[1]毛文实.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有障碍与无障碍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
[2]黄喆.公共空间的无障碍通行设计研究[D].上海大学,2014.
[3]谭蓓.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华清(1977—),男,重庆丰都人,硕士,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环艺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艺术设计,艺术教育。
9.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要点 篇九
第一章
总论
如何理解建筑?在文明社会建筑不仅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寒暑、防止虫兽侵害而建造的赖以栖身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载体 建筑的三要素:功能、艺术、技术;建筑的本质:空间
第二章
民用建筑概述
一、建筑的分类
㈠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㈡ 建筑根据高度和层数可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⑴ 住宅建筑:1~3层为低层;4~6为多层;7~9为中高层;10层为高层 ⑵ 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⑶ 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⑷ 工业建筑(厂房):分为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 ㈢ 按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材料分
⑴钢筋混凝土建筑⑵块材砌筑结构⑶钢结构⑷木结构⑸其它结构建筑 ㈣ 按建筑的结构体系分
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
二、建筑分级
㈠ 建筑物的耐久年限等级 以主体结构确定的设计使用年限:
Ⅰ类 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Ⅱ类 50年,普通建筑;
Ⅲ类 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Ⅳ类 15年
临时性建筑; ㈡ 建筑物的耐火分级
耐火极限:按照规定的火灾升温曲线,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掉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性裂缝或背火一面温度升高到220℃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非燃烧体
难燃烧体
燃烧体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三、中国基本建设程序 ⒈ 提出项目建议书 ⒉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⒊ 进行项目评估 ⒋ 编制设计文件 ⒌ 施工前准备工作 ⒍ 组织施工 ⒎ 交付使用
四、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㈠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熟悉设计任务书,搜集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前的调查研究 ㈡ 初步设计阶段
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主要方向的立面图、主要部位的剖面图、透视图或模型;工程概算书 ㈢ 技术设计阶段(扩初)㈣ 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
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个方向上的立面图、剖面图、构造节点详图、工程预算书、计 算书
五、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㈠ 建筑设计的要求:功能要求、技术要求、经济要求、造型与空间要求、规划与环境要求 ㈡ 建筑设计的依据:
1、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2、家具设备的尺寸和所需要的空间(常用家具及设备的尺寸即布置情况)
3、自然与环境: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五大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风玫瑰图: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多用八个或十六个罗盘绘制。(会识图)
4、材料与施工技术
5、有关法律法规
建筑模数制: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符合模数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建筑造价,我国制定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标准规定:三种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其符号为M;扩大模数:3M、6M、12M、15M、30M、60M;分模数:1/10M、1/5M、1/2M(不同的适用范围注意在设计中的应用)基本模数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层高,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截面;扩大模数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的开间
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构配件截面尺寸和门窗洞口等处;分模数主要应用于缝隙、构造
节点及构配件截面等处
第三章
建筑的总体环境设计
一、如何理解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可分为非物质环境:人类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经济环境等等 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
二、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内容)
确定各建筑物的位置及其形状;布置道路网(广场、道路);布置建筑小品与绿化;竖向设计;保证建筑群的环境质量;考虑消防要求;考虑群体空间的艺术效果
三、室外空间与场地、绿化、建筑小品
㈠ 室外场地可分为① 集散场地② 活动场地③ 停车场地 ㈡ 环境绿化的功能及布置
1、功能: ①心理功能②生态功能③物理功能:划分空间、隐丑蔽乱、遮阳隔热、防御风袭、隔声减噪
2、布置: ①小游园绿化形式: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②庭院绿化:小园(天井)、庭园、庭院③屋顶绿化:整片式、周边式、自由式 ㈢ 建筑小品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城市家具、种植容器、绿地灯具、污物贮筒、环境标志、围栏护柱、小桥汀步、亭廊、花架
作用:1、利用建筑小品强调主体建筑物 2、利用建筑小品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 3、利用建筑小品分隔与联系空间 4、利用建筑小品作为观赏对象
四、建筑群的环境质量
建筑朝向的影响因素:日照、通风及相邻道路的走向 建筑间距的影响因素:日照、通风和防火、防噪、通风等要求
日照间距的计算(日照间距系数)D=H0×L D—两幢建筑之间的间距HO—建筑物减去底层窗台的高度L—日照间距系数
通风间距:满足日照间距一般也满足通风间距
防火间距: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建筑物为高层还是多层有关(关键数据6米、13米)
五、例举几种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方法(运用实例理解应用)
1、对称式组合2、轴线法:轴线对位和轴线旋转法
3、重复母题法
4、辐射式组合5、簇群式组合6、院落式组合7、简单形体的组合
六、公共建筑室外空间与环境处理的关系:利用与创造环境 第四章
建筑的功能关系与平面组合
一、民用建筑的平面组成(按使用性质分):主要使用部分、辅助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二、使用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㈠ 房间的面积由房间内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多少、家具设备的多少等因素决定的 ⑴ 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 ⑵ 人们在室内的使用活动面积 ⑶ 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㈡ 房间平面尺寸是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而面宽常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开间组成
1、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的要求
2、满足视听要求
3、良好的天然采光
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三、房间的门窗设置
㈠ 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⑴门的宽度常用900mm左右
⑵住宅中的卫生间浴室的门700~800mm ⑶室内面积大、活动人数多的房间门的宽度及数量应增加 ⑷门大于1000mm时,通常采用双扇门,宽度为1200~1800mm左右
⑸一个大房间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非高层建筑中,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0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等等(注意设计中的应用与整理)
⑹人流大量集中的公共活动空间,门的总宽度按每100人650mm宽计算,并应设置双扇的外开门。
㈡平面中门的位置:考虑室内交通路线的简捷和安全疏散的要求;空间充分利用,有利于家具的摆放;组织有效地穿堂风 ㈢ 窗的大小和位置
大小的确定:采光面积比,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的比
四、辅助房间的设计:卫生间的常见设计形式与基本数据
五、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㈠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联系:走廊、过道;垂直交通联系:楼梯、坡道、电梯、扶梯等;交通联系的枢纽:门厅、过厅
㈡基本数据:百人疏散指标650mm/100人;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㈢置一部楼梯的条件:二层或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表要求,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²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m²、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宿舍,可设一个楼梯。㈣门厅设计:门厅过厅是建筑主要出入口和交通枢纽处的重要空间,它除了起到内外空间的过渡及交通联系外,往往还兼有其它的功能。①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②确定合理的面积③组织好门厅及过厅内的流线④突出建筑物的个性特征
六、建筑的功能关系(理论的实践应用)
公共建筑设计中,处理功能关系的核心问题是
1、功能分区
2、人流组织
3、空间组成 在进行建筑平面布置时,最常用功能关系图和人流分析图来分析和确定空间关系
㈠ 功能分区原则:
1、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
2、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3、处理好“闹”与“静”或“动”与“静”的分区关系
4、处理好“清”与“污”的分区关系 ㈡ 交通流线的类型及要求:
类型可分为:
1、公共人流交通线
2、内部工作流线
3、辅助供应交通流线
要求:
1、不同性质的流线应明确分开,避免互相干扰
2、流线的组织应符合使用程序,简洁、明确、通畅、不迂回
3、流线的灵活性
4、流线的组织与出入口设置必须与室外道路密切相关
七、几种典型的建筑平面组合方式及应用
1. 通道式(走廊式)可分为内廊式、外廊式、连廊式等
特点:使用空间与交通联系空间分隔明确,房间之间的干扰;各部分之间联系方便;走廊的长短随连接房间的多少而变,平面组合比较灵活;
适用:各个房间既要相对独立又要保持适当联系的各类建筑,如办公楼、教学楼、科研楼、医院、疗养院、旅馆、宿舍等
2.穿套式:串联式和放射式,把各个房间直接衔接在一起,相互穿通,把使用面积和交通联系面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组合方式称为套间式组合。特点:房间之间相互联系简捷,面积利用率高。适用:展览馆、商店等
3、大厅式:以体量巨大的主体空间为中心,其他附属或辅助空间,环绕着它的周围布置。特点:主体空间突出,主从空间突出,主从关系明确,房间之间相互联系紧密 适用:电影院、剧院、体育馆等
4、单元式:以楼梯间或电梯间等垂直交通联系空间来联系各个房间,构成一个独立单元;或者建筑平面中联系密切的使用房间成组出现,并形成各自独立的单元。特点:平面集中、紧凑、单元之间互不干扰,易于保持安静 适用:住宅、幼儿园等
5、庭院式:房间沿周边布置,中间形成庭院,庭院面积大小不等,可以作为绿化、活动或交通场地。有三合院、四合院;可设一个院或多个院
特点:使用上安静,冬季可防沙,防风,室内外空间融合,各部分联系可通过庭院调节,还可以与其他形式结合使用,范围广泛
适用:居住建筑,文化馆、纪念馆、医院、办公楼以及旅馆等多种形式
第五章
建筑空间设计
一、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应从那几方面入手 ㈠空间的尺度与体量 ㈡空间的形状与比例 ㈢空间围透关系的处理 ㈣内部空间的分隔处理
㈤界面(天花、地面、墙面)的处理(色彩、质感、形式等方面)
二、多空间组合的处理手法(掌握)
㈠ 空间的对比与变化:1.高大与低矮之间2.开敞与封闭之间3.不同形状之间4.不同方向之间
㈡ 空间的重复与再现:与对比相对立的--韵律和节奏感 ㈢ 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㈣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借景、流动空间
㈤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1、用特殊墙体(曲线墙体等)进行引导
2、用特殊形式的楼梯或踏步进行引导
3、通过天花地面的处理进行引导
4、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暗示另外空间的存在,隔而不断
㈥空间程序(序列)的组织:空间序列组织指的是运用对比、重复等手法将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成一个有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
三、外部空间的形成(理解)
1、外部空间与建筑体形的密切关系
2、外部空间的形成是由建筑围合空间与空间围合建筑两者及两者之间的复杂形式构成的
3、外部空间的封闭程度不单取决于围合的形式,同时还取决于建筑物高度与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四、外部空间处理手法
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外部空间的程序组织;外部空间的视觉分析
人眼观赏规律 H——27°~45°(局部、细部)2H——18°~27°(整体)
3H——<18°(整体及环境)双眼水平视区:120゜
最佳水平视区:60゜
第六章
建筑造型设计
一、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的依存关系
二、建筑造型设计包括建筑的体型、立面和细部处理三方面设计内容
三、建筑造型的艺术特征
1、建筑造型应反映建筑的个性特征
2、建筑造型应有利于结构、施工技术的特点
3、建筑造型要适应于基地环境和群体布局的要求
4、建筑造型应符合建筑美学原则
5、建筑造型应与一定的经济条件相适应
四、建筑造型美学原则 多样统一——根本原则
建筑构图形式美规律:统一与变化、韵律与节奏、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比例与尺度 统一:以简单的形体求统一;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以协调求统一
均衡: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在建筑构图中,均衡与力学的杠杆原理是有联系的。
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一般说来上面小,下面大,由底部向上逐层缩小的手法易获得稳定感。对比: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显著差异,表现在量、形、方向、虚实、简繁疏密、色彩质感、光影明暗等方面
微差:不显著的差异
韵律:形式美学上的韵律是指当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材质、光线等等以某种规律出现刚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产生的节奏感觉。韵律本身具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连续韵律:以一种或者是几种符号元素进行重复
渐变韵律:连续重复的符号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渐变化,大小、高低、色彩等 交错韵律:有组织的进行重复、交错和穿插
起伏韵律:变化要素在保持连续的状态下时起时伏
尺度: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与人体之间在度量上的制约关系,用以表示建筑物正确的尺寸或者表现所追求的尺寸效果。三种:
1、自然尺度
2、夸张尺度
3、亲切尺度
比例:一个整体中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建筑空间中,就是空间在长、宽、高三个角度之间的关系。所谓推敲比例,就指通过反复斟酌而寻求三者之间的最佳关系。整体形式中的一切有关数量的条件,如长短、大小、高矮、粗细、厚薄、轻重等,在搭配得当的原则下,既能产生良好的比例效果。
五、建筑体形与立面设计
第七章
建筑技术经济问题的分析
一、建筑与结构
现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可分为平面结构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两大类。㈠平面结构体系
1.承重墙(柱)结构2.框架结构 3.桁架结构 4.拱形结构 5.刚架结构 ㈡空间结构体系
1.网架结构 2.悬索结构 3.折板结构 4.壳体结构 5.充气结构 6.张拉膜结构
二、承重墙结构的几种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一般的民用建筑中,承重墙(柱)结构为常用的结构形式。
承重墙(柱)结构具体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外墙内柱混合承重。横墙承重:刚性较好,抗震能力好,整体性好;纵墙不承重,开窗造型较自由,亦可有凹凸变化。空间划分差,不灵活;省楼板,但墙多。适用于宿舍、住宅等居住建筑;
纵墙承重:空间划分灵活,适应功能要求;受正向风荷易变形,纵墙承重,开窗受影响,造型受限制,费板省墙,刚度小。适用于使用上空间要求较大,隔墙位置可能变化的房间,如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医院等公共建筑; 纵横墙承重:纵横墙同时承重,房间安排较为灵活,房屋刚性也相对较好,楼板方向不同,施工比较麻烦;
外墙内柱承重:空间灵活;刚性差,沉降不均匀;适用于教学楼、医院、商店、旅馆等公共建筑。
三、需要掌握的建筑经济技术指标
1、红线:有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之分,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建筑红线是指建筑用地相互间的用地分界线,或与道路红线共同的分界线。
2、建筑控制线:是指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比红线范围略小,用以标识可建建筑区域与范围的界线。建筑控制线与红线之间的用地,可用来布置道路、绿化、管线、停车场及构筑物等。
3、容积率:是指建筑基地(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之和与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容积率为一无量纲常数,没有单位。
4、建筑面积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建设用地上建成的建筑面积数量,单位m²/hm²。建筑面积密度(m²/hm²)=总建筑面积(m²)/总用地面积(hm²)。
5、建筑覆盖率:指建设用地(基地)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之和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建筑覆盖率表达了基地内建筑直接占用土地面积的比例,所以又称建筑密度。
6、建筑高度: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局部突出屋顶的嘹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7、绿化覆盖率(绿化率):绿化覆盖率是指基地内所有乔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覆盖土地面积(重叠部分不重复计)的总和,占基地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单位%。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m²)/用地面积(m²)×100%。
8、如何理解有效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与使用面积四者与建筑设计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面积系数: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其中有效面积为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使用面积为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结构面积为建筑面积中结构所占面积;建筑面积为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从上述面积系数分析中可看出在满足使用要求和结构选型合理的情况下,有效面积越大,结构面积越小,越显得经济,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性公共建筑通常以使用面积系数控制经济指标。
9、楼层的层高:是指上下相邻的两层楼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公共事业管理要点】推荐阅读:
公共事业管理简历07-06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资料06-26
公共事业管理考试范围08-05
公共事业管理简答09-15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提纲11-19
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实习报告07-18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个人简历表格08-12
《公共事业管理》辅修专业教学计划10-09
论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及课程设置09-17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简历,大学生简历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