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选15篇)
1.《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一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分享行为是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助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这些“小太阳”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精心呵护,舍不得让孩子受到丁点儿的委屈,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只要经济允许,即使价格再高,也会毫不吝啬地买回家,看到孩子吃得高兴,玩得开心,家长比捡了金元宝还要高兴。长此以往,孩子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往往变得唯我自尊,不顾别人的感受。从小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群体里,表现为:东西争着吃,玩具抢着玩,我先拿到的,谁也别想拿去;自己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愿与别人分享事物。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幼儿学会分享,显得尤为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的。
一、为幼儿树立合作与分享的榜样,萌发分享意识
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我们要给幼儿做出榜样,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配合默契,幼儿会看到,会感受到,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我们有了高兴的事情也会和幼儿一起分享,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如:“小朋友,我今天看到很多架飞机,他们飞得很低,你们看到了没有?”有的孩子说“我看到8架飞机。”另一个孩子说:“我看到上面的五角星了,是军用飞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再次,利用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如:幼儿在玩玩具,我对洋洋说:“让我和你一起玩好吗?”洋洋很高兴地同意了。我问他:“喜欢和老师
一起玩吗?”“喜欢。”“如果小朋友要和你一起玩,你会怎么做?”“和他一块玩。”我趁机表扬了洋洋。洋洋在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很高兴地说起和老师一起玩玩具的事情。洋洋在和老师、小朋友玩玩具时,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并和别的幼儿一起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产生了分享的愿望,初步萌发了分享的意识。
二、创造分享的机会,体验分享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或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分享的情绪、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分享的行为。晨间活动、加餐、户外活动等,我想办法为幼儿创设、提供分享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分享。如:晨间活动时,我为每组幼儿提供一筐不同品种的积木,如果每个孩子分几块,根本搭不出成型的东西来,因此,他们之间必须学会协商、合作,共同享用积木来搭建物体,体验合作与分享带来的愉快情感。
在教育活动中,我以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故事《小铃铛》诗歌《大家一起玩》游戏《二人三足》等。故事《小铃铛》中的小花猫,因为自私,不懂得与别人分享小铃铛,而失去了好朋友,当它遇到危险,好朋友却不计前嫌地帮助它,使它很惭愧,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和朋友快乐地玩在了一起。这个故事很简单,道理很浅显,也是经常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针对这个故事,我用重点提问的方式:
1、小花猫戴着心爱的小铃铛高兴吗?
2、当好朋友要戴一下的时候,它是怎么做的?
3、当它失足落水后,好朋友是怎样做的?
4、小花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是怎样做的?它高兴吗?而后,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花猫,你有了心爱的东西,你会怎么做?最后,组织幼儿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进一步体验小花猫学会分
享后的愉快心情,强化幼儿对分享行为的体验。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自我会随着角色产生迁移,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加的活动,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是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同伴的共同生活,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共处、合作中学会分享。如:《娃娃家》游戏中,客人到娃娃家做客,我趁机启发幼儿将家中的水果、点心之类的和客人一起分享;如果有小朋友去,拿玩具给小朋友玩;如果是老年人,不仅要拿点心水果,还要和老人一起聊天,让老人和我们一起快乐等。结构游戏中,我及时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转化为主动形成的分享行为。
三、组织特殊的分享活动
1、设立“分享日”:幼儿将自己喜爱的图书、玩具、宠物带来与别人分享,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照顾;把爸爸妈妈从外地带回来的特产带到幼儿园,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品尝;将去外地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和在旅游区拍摄的名胜古迹照片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欣赏;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向其他人展示等。幼儿在展示和讲述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一种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快乐”分享:就是每天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幼儿尽可能地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的分享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
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助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创设种植“分享角”:我们在幼儿园开辟出了种植园,教师和幼儿一起种植了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一起播种、施肥、浇水、拔草、捉虫等,到了收获的季节,幼儿很兴奋,个个摩拳擦掌,都想把果实快点收回家,当孩子们从地里拔出沉甸甸的花生果、掰下黄澄澄的玉米、摘下一个个大豆角,捧出白白的棉花时,孩子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响成了一片,大家奔走相告,互相分享着丰收的喜悦。接着,我们将收获的花生、玉米和豆角和孩子们一起洗干净,煮熟,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孩子们那种兴奋的心情不言而喻。
与别人分享成功、分享快乐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在幼儿的生活中也时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就需要另一种情感,即:为同伴分担忧愁。如:乐乐小朋友因为生病没来幼儿园,通过我的讲述,让幼儿体验乐乐小朋友在家一定很难受、很孤独,我们应该帮助他做些什么?幼儿提出:“去他家里和他一起玩,给他带点好吃的,”“给他打个电话”等,最后大家决定选出一个代表给乐乐打电话,“电话”传达了全班小朋友对他的问候,乐乐很高兴,表示身体康复后马上回幼儿园,孩子们听后高兴得跳了起来。他们为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而感到自豪。
总之,“与人分享”这种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不仅需要我们持续的帮助和指导,也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动。我们会在一日活动中将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让幼儿最终产生自觉的分享行为。
2.《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二
关键词:小班幼儿,一日活动,敏感期,秩序感
小班幼儿年龄小, 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一样, 因此, 他们有一些不同的生活习惯:玩玩具时抢, 抢不到就抓, 玩好了也不收拾, 玩到哪儿扔到哪儿, 许多不良的习惯到幼儿园后一一呈现出来。 四岁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敏感期, 因此在小班时期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尤为重要。
一、利用儿歌渗透规则
小班孩子对于朗朗上口的儿歌和歌曲比较喜欢, 所以可将一些需要孩子掌握的规则编成儿歌, 让他们在学说儿歌和学唱儿歌的同时学习规则, 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比如:刚入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滑滑梯, 可滑滑梯时总是出现你推我挤的现象, 于是我编了一首《滑滑梯》的儿歌, 让幼儿边唱边滑:“排好队, 滑滑梯, 滑滑梯, 大家不推也不挤, 不推也不挤。 慢慢上, 别着急。啦啦啦啦滑滑梯。 ”这样不知不觉地幼儿了解了滑滑梯时要排好队, 一个接一个, 不能推不能挤, 这样才安全。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不强, 好多不会穿脱衣服, 冬天天冷, 要老师一个一个地帮忙穿好衣服, 孩子则会着凉, 于是我借助儿歌让孩子学习自己穿脱衣服。 如《穿开衫》:“抓领子, 盖房子, 小老鼠, 钻洞子。左钻钻, 右钻钻, 吱吱吱上房子。 ”《脱开衫》:“拉下小拉链, 两手开小门。 左手帮右手, 拉拉小衣袖。 后面拉一只, 前面拉一只。宝宝本领大, 衣服脱好了! ”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说儿歌, 而且学会了穿脱衣服, 真是一举两得。
二、利用日常生活潜移默化
1.让秩序孕育在榜样之中
我们往往看到小班幼儿玩过玩具之后, 将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不管老师怎么说, 他们都无动于衷, 依然我行我素。 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每次在孩子玩好玩具之后总是将玩具分类摆放整齐, 放在固定位置。 如有玩具掉地上, 我会边检玩具边说:XX你想回家了? 我送你回家。 开始有一两个幼儿跟我一起捡, 渐渐地, 大部分孩子都能和我一起捡掉在地上的玩具并将玩具捡一个一个地送回家。 小班幼儿模仿性强, 教师可通过自身的言行, 为孩子树立榜样,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强化孩子的秩序意识。 也可及时表扬一些行为正确的宝宝, 充分发挥正能量, 形成物归原位不丢三落四的秩序感。
2.让秩序孕育在时间中
由于小班幼儿刚入园, 年龄都比较小, 缺乏一些规则意识, 大多都是以自己的情绪和兴趣支配自己的活动, 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如我班薛佳韵小朋友, 她很聪明, 但刚入园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不管上课还是做游戏, 都会随意走动, 这边课上得好好的, 她一会儿起来走到玩具区, 拿起玩具就玩;一会儿跑去喝水;一会儿又跑去厕所;她的这些行为扰乱了班级正常秩序, 影响了其他幼儿。 为了帮她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并掌握一些基本规则, 我以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的教育原理为依据, 帮助她形成时间方面的秩序感。 由于这些孩子的随意性都很大, 因此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常规是非常重要的, 每天的生活都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开展。 比如对于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游戏、什么时候喝水、什么时候午餐、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滑滑梯等都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进行, 通听音乐熟悉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久而久之, 孩子逐渐掌握一日活动的规则, 即使老师不提醒, 只要他们听到相关的音乐也知道该干什么。
三、利用学科进行有机渗透。
孩子天生对有生命的动植物比较感兴趣, 自然界蕴涵规律———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春夏秋冬的循环。 农村幼儿园, 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运用自然这个生动的课堂, 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有规律的自然界中。 通过开设自然角、饲养小动物等方式, 引导幼儿逐渐认识生命的运动形式, 饲养小动物时, 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成长变化过程;种植植物时, 观察记录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衰老的变化过程, 由此感受它们的新陈代谢规律。 同时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领会和认识自然的秩序, 亲身体验昼夜交替、四季变更、阴晴圆缺等自然现象, 例如通过肌肤触摸感知物体的冷热、硬软、光滑与粗糙;通过观察树叶的变化感知四季的变化;通过大自然的陶冶和熏陶, 幼儿的自然秩序感才会变得更丰富、持久和稳定。
四、坚持贴画奖励法
幼儿好胜心强, 班主任对幼儿的在校表现每天进行一小结, 每周一总结, 好的表现突出的表扬, 不好的提出改进方法, 并对班上比较好的幼儿贴笑脸画。 让幼儿看出, 哪些行为是对的, 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及时得到肯定和纠正, 也让家长在接孩子时候大概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 适时配合教育。 由于幼儿都争着要贴笑脸画, 很多好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3.《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活动;幼儿安全意识
不管是任何时期,对于幼儿的安全都是家长最关心的一件事。对于幼儿园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教育。在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世界充满好奇,他们觉得看见的任何东西都是有趣的,但是,对于危险防范意识却非常的薄弱,所以现在的幼儿园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教师注意的情况下,幼儿本身也要进行安全意识培养。文章就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进行了探讨。
一、幼儿一日安全意识的培养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时候环境造就人,对于幼儿更是如此。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的地方,对于幼儿园的环境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每天要认真的检查环境,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排查,做好卫生,一定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因为幼儿都比较好动,所以针对这个现象幼儿园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将容易影响到幼儿的安全的地方进行保护。例如:桌子的尖角、有电源的地方、比较高的阳台或是楼梯等等。因为幼儿对于安全意识并不是很强,很多的时候他根本就不会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而且对于安全的标示掌握的并不是很熟练,所以很多的时候就会发生影响幼儿安全的事件。
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细心地指导,尽量地将安全意识传输给幼儿们。对于那些常用的安全标示对幼儿进行讲解,让幼儿熟悉掌握,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比较有趣的安全标示简画,引起幼儿的注意,经常地提醒幼儿一些危险的地方不要去,一些危险的东西要注意,不要碰关于电器有关的东西等。在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拥挤或是推搡,在注意自己的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幼儿的安全。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进行安全教育。
二、在日常的教育中进行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每天的日常学习中进行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阶段是接收各种知识的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最易接受的时期,现在的幼儿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样,不管是任何的教育都很容易被他们接受。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应渐渐地进行安全教育意识的培训,潜移默化地进行影响,在一天中对他们的行动进行约束和教育。例如,在玩耍的时间段不要对其他的同学动手动脚,不准攀爬比较高的建筑物;中午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不能一边吃饭一边玩耍;午休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能玩耍嬉戏;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按顺序的进行,不能乱跑乱跳;在做游戏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遵守教师的规定,在放学阶段不要吵闹喧哗,一定要等家长来接才可以出教室等。
三、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进行安全意识培养
现在有很多的幼儿园就经常地举行一些安全演习,让学生亲身的参与到其中,只有实践,才能让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在我的调查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演习。在Z幼儿园中,因为现在的火灾经常发生,所以,幼儿园就会经常地进行火灾演习。教师会让学生在模仿火灾的过程中,传授一些逃生的办法,怎样进行逃生,以及在逃生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然后进行实地的演习。例如,用湿毛巾将自己的口鼻掩住,逃跑的时候时刻注意踩踏事件,及时拨打119等措施。在实际的演习中,让学生切身的体验到火灾的危险,提升他们的危险意识。
通过做游戏进行教育,教师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了解安全隐患以及提升安全意识。现在的幼儿对于游戏总是有一种热情,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例如,在Z幼儿园中,教师就会经常设计一些游戏。教师会将自己扮成坏人,然后安排一些学生扮演警察与家长,让学生记住家长的电话以及家庭的住址,教师对学生进行引诱,利用一些糖果或是玩具等,来测试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导学生及时的报警以及如何进行报警。当进行报警时应该怎么做。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就会渐渐地了解怎样进行自我保护以及求助,这样就会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不管是任何时期,幼儿都是弱势群体,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一直都在进行,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以及幼儿本身,对于安全意识一定不能减轻。特别是现在的社会会经常出现一些影响幼儿健康以及安全的事情发生。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一定要重视幼儿的健康,慢慢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加强对于幼儿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梅怀萍.实施“保教结合”原则,全面提高幼儿素质[J].镇江师专学报(社會科学版),1998(3).
4.落实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实施方案 篇四
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核心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因此,保教常规的落实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真实体现。良好的制度是保证一切工作有序高效的保障。本学期,我园积极认真落实《新郑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的研讨活动,不断完善 “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真正达到市教体局“抓安全,促规范,保幸福”的总体要求。我园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站在新的发展高度,从制度文化入手,在常规管理上着力,尤其是以落实“生活常规、运动常规”为切入点,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抓手,扎扎实实地落实《新郑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
一、抓学习
为有效落实 《新郑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 落实迈开第一步,我们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郑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学习中做到专心听讲、认真记录,让全体教职工对这一学期的重点工作有一个初步的心理准备,明白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对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营造环境,将常规意识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落实到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之中,落实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
二、抓实施,扎扎实实落实常规要求
1、严格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锻炼时,注意照顾全体幼儿,指导他们及时增减衣物,提供整理箱将幼儿脱下的衣物整齐的叠放。我们要求不仅做操节还利用器械还让每个幼儿跑、爬、钻、跳、攀、跨、跳等体能活动。使幼儿运动量得到保证身心得到锻炼。每周五将下周要进行的体育活动内容上报保 审核,目的是看这些活动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是否适宜。要督促教师是否按照上报内容进行,以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
2、鼓励幼儿出满勤。为了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克服了孩子多,不好组织和活动的困难,提出了“鼓励幼儿出满勤”的做法,让每个孩子多一点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合理地安排了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间,让幼儿多一点运动时间,多一点自主时间,多一点自由时间,因此。对每个月勤率高的班级老师和保育员出在绩效上有适当的体现。
3、坚持在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中体现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坚持做好保证幼儿每日户外两小时活动的充足时间。使幼儿园形成良好的安全工作局面。为做好安全的接送工作,在家长的工作上下了很多功夫。每天上学和放学值班领导都站在校门口,协助保安严把校门关。幼儿园规定不在放学时间要将孩子接走的家长,需要填写《家长中途接走幼儿登记册》,批准签字后方可离园;严格实行凭卡入园,一卡一人制;若有个别家长临时无法接孩子,教师下班时要交给门口的保安人员,并填写《未接孩子交接记录表》方可离园。
三、抓研究,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我们以落实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学习为契机,对保育员也进行了全面的培训,让她们对常规工作有系统的认识,对一日环节中幼儿及教师都有哪些要求有一定了解,并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各环节中应该做些什么,特别是应该怎样跟老师进行配合,共同建立各环节中幼儿的常规,使幼儿更有秩序感。我们要求老师以《新郑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为主线,针对平时在带班过程中出现的保教配合问题,跟配班老师及保育员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出问题的根源,讨论解决问题,并做好记录工作。
我们在不少方面还有待提高。如:在教学常规上,如何做到动静合理、有效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即使是已经意识到的问题也还不能圆满解决,理论上已经解决的还未落到实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争取在工作中再创辉煌。
5.《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五
读《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有感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首先是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其次我这学期又在教大班,带着这两个吸引,我细致的看完了这篇文章,文章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的现状分析、什么是责任意识以及如何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这几方面来阐述,看了这篇文章,让我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幼儿责任意识的缺失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镜头一:晨间活动时,瑶瑶起身不小心把小椅子撞倒在地,头也不回地走了。齐齐坐在旁边,看了一眼就管自己玩游戏了,老师问:“齐齐,你怎么不帮瑶瑶把小椅子扶起来呢?”齐齐答道:“又不是我推倒的。”“那你可不可以帮瑶瑶扶一下椅子呢?”齐齐回答:“可这又不是我的椅子。”
镜头二:昨天老师给大班小朋友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他们口述周末趣事并请爸爸妈妈协助写下来,今天上交。可是,今天老师收作业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没带。老师问果果:“你怎么没拿来啊?”果果答道:“我妈妈忘了给我拿了。”
通过以上镜头可见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内容。很多幼儿都喜欢推卸责任,没有形成一种意识:这是我应该做的。而这种责任意识的缺失是不利于我们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二、以种植活动 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种植活动是一项比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开辟种植地 初建责任意识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种植活动是一项比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www.fwsir.Com)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带种子进行种植。这样的用意是为了让其在观看他人的体验时产生自我体验的兴趣。因为幼儿的心理特点就是看到别人玩新鲜的事物也会想参与尝试。其次,在旁观看后,老师再鼓励他们与带种子的小朋友一起种植。这样做是给予幼儿快乐种植的经验,在他们真正参与其中并获得愉悦的同时幼儿才会意识到带种子的重要性并将“带种子”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
(二)幼儿互评 增强责任意识
文章听到可以推行“小小管理员”制度,每周由小朋友自行选举不同的五位小朋友作为管理员,被选上的小朋友负责种植地的卫生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的.巡视还有对特殊或意外情况的解决,比如:浇水活动时抬水,收获果实后对果实进行整理等等。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幼儿完成职责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各有不同。让幼儿思考和参与管理增强了幼儿的群体意识,提高了活动的自主性,最终培养了幼儿关心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包干到户 巩固责任意识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作出反应。”变义务为自身主动意识,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增强责任意识。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学会自我服务,增强责任意识,可以对种植园采取了“包干到户”的措施。所谓“包干到户”就是将班级种植地再分割成若干小块,每位幼儿领取一小块,由他们自行负责选种、种植、观察记录、收获采摘等,做到责任到人。
(四)家园共育 深化责任意识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坚强后盾,幼儿园和家庭只有步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书中有举例可以借助家长这一媒介向家长介绍我们的种植实验基地,而且我们的孩子几乎都生长在农村,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地,我们还可以和家长协商让幼儿也参与家中的种植活动并让幼儿进行管理,让有经验的祖辈家长主动到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幼儿一些种植方法的技能。
(五)亲手收获 品味成功
成功感使幼儿感到自信,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对良好品德个性品质的形成很重要,对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种植植物的亲手收获使幼儿品味到了承担责任后的成功。
6.《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六
在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今天,如何真正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价值,如何提高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质量,是值得每个幼教教研员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现阶段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应着力引导教师全面提升保教素养,真正促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我们近期重点开展了有关研修,倡导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转变之一:从幼儿适应活动到活动适应幼儿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首先是“发现儿童”的过程。教师只有理解并掌握儿童独特的学习与发展特点,转变固有的儿童观,才有可能使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真正符合幼儿的经验与需要,而不是让幼儿被动适应教师事先的设计和安排。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让目光追随儿童的身影,从而尽量捕捉儿童的真趣。让耳朵充盈儿童的欢声,从而尽量倾听儿童的真意。让头脑思考儿童的故事,从而尽量体悟儿童的真心。
当教师带着这样的要求走进幼儿一日活动时,他们开始沉下心来认真观察,发现每个幼儿从一早来园晨练到傍晚离园,似乎一刻都闲不下来。当教师的目光真正追随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真正聆听到他们“好忙好忙”的心声时,教师就会逐渐发现他们的这种“忙”正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孩子们不正是在这样生活化的场景中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吗?于是,教师们从中欣然理解了孩子们富有整体性、生活性、游戏性、情境性的学习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的儿童观也悄然发生着转变,变得尊重儿童。首先,教师觉得,既然儿童是人,他们就具备人的一切特征,也应该享有人的所有权利。在一日活动中,撒娇、贪玩、好动等,不正是孩子们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吗?当然,教师也意识到,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人,他们正处于独特的人生发展阶段,他们还远未成熟,所以常常表现出喜欢游戏、自我中心、情绪易变等特征。另外,教师还意识到,儿童是相互之间有差异的人,他们具有不同的经验基础、不同的兴趣需求、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可能性。于是,教师们从中自然领悟了孩子们具有可发展性、新起点性、欠稳定性和有差异性的年龄特征。
在“发现儿童”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改变原来以教师预设为主,较为封闭、高控、整齐划一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方式,让孩子们有可能在自主空间更多的一日活动中,有自己选择、构想、体验、表达的权利;在更为低结构的一日活动中,有自由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权利;在更具差异性的一日活动中,有自然“游离”与“伸展”的权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第一,一日活动中增加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每天至少安排一小时的室内游戏活动和一小时的室外游戏活动。
第二,适当减少每天集体教学活动的量,中、大班从每天两个集体教学活动减少为一个,并且以“游戏化”的方式展开。
第三。分散安排幼儿的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如厕、喝水等的个别化需求,并将一直以来集中进行的上午点心改为“自助点心”。
第四,在活动室中常态化地提供各种材料,设置各类活动区角,让孩子们按需自由取用物品,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然与环境互动、与同伴交往„„
转变之二:从简单拼凑活动到精心铺陈学习历程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也是“预约精彩”的过程。这种“预约"既是基于对幼儿原有学习经验的把握和尊重,更是对幼儿探究兴趣的有效激发和成长发展的合理期望。在着手开展相关研修时,我们对现行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大致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内容的选择重预设。一日活动的内容应充分考虑是否来自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否来自大部分幼儿的共同兴趣与需要。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内容来自教师的预设,很少考虑幼儿的真实需要。为数不少的教师简单拼凑一日活动的内容,极少考虑幼儿学习的路径与自主建构的脉络。这使得一日活动内容的选择出现严重偏差,造成幼儿只能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规定好的内容。
第二方面,目标的制定较单一。一日活动的目标应注重幼儿学力的整合提升,即要努力实现以态度为核心、能力为关键、知识为载体的发展目标,让幼儿在整合的目标下学习与发展。但实际上,许多教师甚少关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目标,造成一日活动中幼儿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的目标弱化与缺失,或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等,这种单一的、缺乏深层次整合的一日活动目标无疑将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方面,流程的安排较呆板。一日活动的流程设计应对复杂多变的幼儿学习情境和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它既要为幼儿创设充分的学习机会和适宜的发展空间,又要以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指导艺术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但是目前很多一日活动流程安排过于呆板,“标准化”的设计机械封闭,极大地限制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第四方面,评价标准重结果。对一日活动的评价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伴随着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一日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十分欠缺,集中表现为评价只重结果。因此,必须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自主建构过程的评价,以便真实关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怎么积累经验的,是怎么发展能力的,是怎么表达成长喜悦的。
为了改变简单拼凑的痼疾.在一日活动设计中,我们提出要努力寻求以下三个“点”,精心铺陈幼儿的学习历程,预约一日活动的精彩。
1.寻找契合点
在确定一日活动目标时。要寻找与幼儿学习经验、兴趣、能力、需要的契合点。虽然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理解事物的能力也不很强,但是在目标引导下的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一日活动设计,定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方便教师帮助他们梳理与提升经验、建构新的认知体系。譬如,在确定“尝试自己商议选定秋游地点”的一日活动目标后,结合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中那些主要景点在秋天的特别景色、特殊事件等经验储备,教师精心铺陈了“自愿分组搭建景区、小组介绍景区特色、共同投票选出秋游地点”等一系列一日活动历程,使孩子们有可能在此过程中满足需要、发表意见、参与决策等。
2.寻找链接点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一日活动中,寻找与幼儿自主构建的学习脉络的链接点。每一次的一日活动安排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体现幼儿在主题活动背景下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线索和发展轨迹。例如,孩子们在“小鬼当家”主题活动的探究历程中,逐渐积累起了有关不同职业、成人劳动等方面的经验。到了一定阶段,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模仿成人劳动的愿望。于是,有关扮演快递员、厨师、建筑工人等活动便可顺势出现在某个一日活动中,既可让幼儿在了解成人劳动的基础上亲身体验各种劳动的辛劳,感悟劳动的光荣,获取“小鬼当家”的快乐,又可为下一个一日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3.寻找升华点
在一日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寻找与幼儿的体验感受、表现表达、探究创造相匹配的升华点。比如,教师要善于在设计一日活动时为幼儿搭建小步前进的场域,关注幼儿的探究进程,从而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幼儿学习,与幼儿在递进的一日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意义建构。又如,由于幼儿在学习方式上总体呈现出不分化的特征,所以他们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特别喜欢参与有操作机会和动作表现机会的活动。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可多设计一些能提供幼儿边唱边做、边念边做、边画边做等游戏与学习的场景,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也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培育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再如,教师要注意在一日活动中给孩子们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使一日活动的过程变得开放而灵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在与不同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转变之三:从“牵引”幼儿学习到“牵手”幼儿共学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这种“成长”既表现为教师助力下的幼儿发展和教师“向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专业化发展,亦表现为教师与幼儿在携手共同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教学关系的缔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如何将习惯“牵引”幼儿学习改为乐于“牵手”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共同成长。于是,我们又着重提出了两个“强调”。
1.强调“双主体”互动
首先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始终把幼儿推在前台,让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的体验、探究、交往活动成为“明线”;教师则隐在后台,让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和帮助成为“暗线”。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秋天”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从晨间活动开始就组织幼儿自己去寻找、观察、记录秋天的秘密,引导幼儿通过主动操作和独立思考,发现秋天的一些明显特征。当孩子们拿着教师为他们准备的记录单、画笔、温度计、小篮子等,自己捡到逐渐变黄的树叶、测出逐日下降的气温、看到正值节气的菊花时,他们正是在教师的“暗中”帮助下成功地走进了秋天的深处。
其次是“善于引发,学会等待”。幼儿的一日活动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性,教师应尝试在观察中解读幼儿的各种表现,静心等待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支持并期待他们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例如,在“寻找秋天”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止于只让幼儿寻找那些有明显秋天特征的现象和事物,而是注意引发幼儿对秋天特征的持续观察。当孩子们一天天坚持测量、记录气温,一日日不懈观察、记录某片自己选定的树叶的颜色变化时,他们无不为自己真正发现了秋天的秘密而欢欣鼓舞。
再次是“互为主体,携手共进”。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两者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并获得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中秋节的一日活动中,几个幼儿在美工区角尝试通过想象添画的方法将月亮变成别的东西。教师看到孩子们在第一次添画时都只关注“月亮”变形的多少,于是就问:“是不是变得多就一定变得好呢?”以此将幼儿思考的中心转向对照自己设定和构想的活动目标寻找差距,接着教师又问:“怎么才能变得又多又好呢?”以此引导幼儿在继续添画前自我定向,并思考怎样在幼儿学习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在这里,教师与幼儿互为教与学的主体。
2.强调“专业化”引领
第一,在组织与实施一日活动时,教师不单要善于学习旁人的先进经验,更要善于思考、理解并落实这些经验背后的理念。例如,看到有些幼儿园将每天的集体教学活动减为一个后,一些幼儿园在简单地照搬照抄之后产生了疑惑: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后,教学内容完不成怎么办?这说明他们并不懂得缩减集体教学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在一日活动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并不等于那些有益于幼儿发展的内容不学了,而是可能安排在更低结构化的区角活动或个别化的’游戏中去进行,是尝试以更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幼儿更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所以说,应不断关注、提升教师的思考力,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更为科学、合理。
第二,我们的教育对象需要教师富有极大的“创造性”。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可以从偶有“新创想”起步,逐渐历练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例如,在调整后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有了大量的户外自由游戏时间。如何保证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可随时取用材料,就成为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在认真研讨后,一些教师提出了在户外游戏场地边就近设置半开放式“户外游戏材料库”的创意并被幼儿园采纳,很好地解决了幼儿在户外游戏中随时自主选择、使用及收拾、整理材料的问题。
第三,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的引领是否得当取决于其是否真正符合幼儿的需求。例如,教师将幼儿来园、饭后、起床、离园等这些时段列为“开心一刻钟”的自主游戏时间,这不仅避免了幼儿机械等待、浪费时间的问题,使幼儿有更充分的机会和游戏环境互动,又能基于3~6岁儿童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满足他们个别化的生活活动需求,并通过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7.《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七
一、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选择一些幼儿较有兴趣, 但又带有一点危险性的活动内容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儿童自行车是我园幼儿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之一, 有一半的自行车是只有两个车轮, 因此对不会骑两轮自行车的幼儿来讲就有了一点危险性, 那么越是不会的东西, 孩子们就越要去尝试。由于平时我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一直不放松, 孩子们在玩较有危险的项目时特别地注意了自我保护。
“千般爱护, 莫过自护”。幼儿学会自护, 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 而适当的让孩子学会在一些活动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2.选择多种形式, 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 个别指导和同伴影响相结合的形式
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因为他们对那些危险性强的项目自我保护能力差, 无意识, 因此在老师的个别指导下, 那些孩子会逐渐养成习惯, 从而对这些项目有防范意识。有时同伴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 自己便会从中吸取教训, 而去摸索和探究另一种保护自我的方法, 从而也增强了自己的保护意识。
(2) 混龄体育活动中大带小的形式
我园的体育混龄活动进行得很不错, 使小、中班的孩子在大班的哥哥姐姐的带领下, 逐步地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3) 表扬和纠正相结合的形式
由于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护方法, 我们不断地加以发扬、光大, 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了哪些项目应注意哪些是安全, 孩子们的头脑中会不断出现哥哥姐姐在玩的时候的正确姿势及安全玩的方法, 从而有意、无意地提高了自身的保护意识。另外, 在活动中, 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 当一旦发生险情或不安全的动作时, 应及时指出并帮助其纠正, 这样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途径
(1) 在实验操作中感知
幼儿年龄及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往往相信那些直观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事物, 于是, 我组织和设计了许多孩子喜爱的小实验活动。如《玩沙》中的沙子自由落体, 从最低处开始落沙到由高处落沙, 让幼儿在玩沙中亲自目睹沙子在最低处落下时没有感觉飘的认识, 而到了较高处, 沙子开始飘了起来, 再到很高处, 沙子会飘得更加厉害, 看见了这个情景, 孩子们恍然大悟。在讨论时, 孩子们一致认为:“以后我们在玩沙的时候一定要当心点, 否则沙子弄到别人的眼睛里去是很危险的。”
(2) 日常体育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由于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 所以在日常体育活动中经常发生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行为, 如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的时候会在后面推一把让他荡得高一点, 没有想到自己还站在原地会被荡回来的秋千撞伤, 每当发现这方面的情况时, 我都会立刻帮助幼儿分析这些事情易引起的危害和后果, 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性, 增强其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意识。
(3) 多听多看多讨论
要让幼儿学会用各种感官去主动感知事物的特征, 并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帮助幼儿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 我在班内开设了“讨论角”, 里面放有许多体育活动的新闻资料及图片, 供幼儿自由讨论。另外, 我还自己编制了一些小图片 (上面画有人物的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 , 供幼儿判断其行为的对错, 从中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 还可以请幼儿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其他方法, 以便互相学习。我还自制了一些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课件、录象及图片等, 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幼儿, 使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4) 与家长及时沟通、家园配合, 共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保持与家长沟通, 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 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多沟通, 互听 (互相听取幼儿在家或在园的表现) 、互说 (互相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和做法) 、互相帮助, 还可以请在这方面做的好的家长介绍经验, 做到家园合作, 使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真正得到关注和提高。为此, 我时常建议孩子的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进行体育活动, 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 解开束缚在孩子身上的“绳”, 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头顶蓝天, 脚踏草地, 沐浴阳光雨露, 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玩。
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1.利用同伴之间的友谊和感情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年龄虽小, 但他们也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和成人一样,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择友原则, 交友方式。在每次的全园体育大活动之后, 孩子们都找到了许多大大小小及同龄的朋友, 有的仍然是自己班的孩子, 他们的感情便会随着活动的多次进行而升华。每次活动都会看见那些好朋友都在互相帮助, 遇到不安全的时候都会互相提醒并帮助解决, 因此同伴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2.通过游戏活动, 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也是老师教育幼儿的常用的、有效的手段, 然而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 自控力差、应急反应慢、因此常在游戏中产生碰撞现象。为此, 在开学初, 我们就开展了“跟着××走”等游戏, 让幼儿明白小动物都跟着爸爸妈妈, 从不掉队, 走路时不推挤。知道游戏中不能只顾自己, 还要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迅速躲闪。于是我们又和幼儿玩“抢椅子”“大风和树叶”等游戏, 提高幼儿的躲闪能力。
我们还通过一些游戏让幼儿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如游戏《小猴摘桃》, 就要求幼儿一个个排好队, 走过平衡浪木到河对岸去摘桃, 在过桥时不能人挤人, 不然就会掉到河里去。游戏《拉小车》要求拉车的人注意车子和车子不能碰撞, 过马路时要看清是红灯还是绿灯, 红灯停一下, 绿灯才能往前拉。游戏《我是小袋鼠》是一个运动量很大的游戏, 我们则要求小朋友学会感到累了休息一会儿再玩。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后, 对幼儿健康、顺利地成长, 避免外界的伤害, 及时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 即知识的迁移。但是, 教育的效果不是永恒的, 也要受当时的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 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 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活泼、积极向上。
摘要: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渗透到体育活动之中, 是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通过对幼儿加强体育锻炼, 以增强孩子的体质, 达到动静交替、强度和密度协调搭配, 发展他们灵活、机敏、协调的动作。在增强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 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八
社会技能的培养要通过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来体现,在发展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进入社会生活过程中得到的发展。它表现在幼儿的行为、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以及参加集体活动上的变化特点。人们对于幼儿的发展不是无能为力、不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械决定的,是可以通过它的发展规律来加以“干涉”的,通过幼儿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和一定量变过程来实现的。因此,幼儿的心理在社会性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
幼儿社会技能诣在培养或改变儿童社会行为的动作、情绪和认知成分。幼儿的社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初步社会技能、交往技能、情绪应对技能、攻击替代技能、压力应对技能。在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对幼儿的社会技能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通过社会示范和游戏“角色扮演”来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成人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境给予正确指导。这里说“成人”,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家长,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在这两个环境中指导的最初阶段,需要告诉儿童学习社会技能的目的或社会技能的基本原理,要明确告诉孩子学习社会技能是有用的。有些社会技能水平较低的儿童总是坚持不恰当行为的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把自己的行为与消极的结果联系起来。因此成人应帮助幼儿认识到学习社会技能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帮助幼儿养成倾听习惯(初步社会技能)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耐心一遍一遍地引导,提醒幼儿注意倾听,理解在别人讲话时,你安静的倾听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相对于年龄小的幼儿尚不理解尊重的含义,成人又可以引导幼儿安安静静地倾听,可以听清楚别人讲的话,才能理解其话的含义而做出相应回答。又如“打招呼”(交友技能),教师要引导幼儿讲礼貌、有礼貌就要告诉儿童怎么去做,对于礼貌,打招呼用语,小朋友经验太少,模仿来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幼儿发展,教师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见面时应该说“您好”,离开时应该说“再见”。幼儿通过尝试操作逐渐掌握,并慢慢地进行简短的交流,“你叫什么名字?”“你住在哪里?”等问题不断促使对话的生成,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就会有所发展。
2.通过呈现榜样的方式。培养幼儿社会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利用榜样演示具体的行为反应怎样构成复杂的行为技能,以促进幼儿学习榜样所表现出的社会技能。幼儿刚从家庭中走出来,幼儿园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小社会,他们踏入这个陌生的“小社会”,肯定会带有几分焦虑、几分害怕。教师自身就是榜样,每天的笑容,促使他们加快适应“社会”、适应“群体”的能力。这是在儿童社会技能培养过程中最普遍、最容易利用的榜样。书本中栩栩如生的、成功可信的榜样也可以教会儿童对多种多样的社会情境做出恰当的反应。用书面故事来呈现榜样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书面故事可清晰、深入地展示行为者的内部心理活动,如:思考(交友技能)、害怕(情绪应对技能)、坏心情(攻击替代技能)…….书面榜样直接以故事、图片的形式来告诉幼儿当前所教的社会技能,故事不仅可以向儿童提供社会技能的基本原理和榜样,而且也促进了儿童对社会技能的记忆和表现。
第二、通过良好活动环境创设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区域创设。经过课程改革,许多幼儿园对自己的原本课程都做了相应的、具体的调整,主题活动代替了过去的分科活动,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主题活动的展开需要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配合,区域活动是幼儿最频繁的活动,区角的创设相应成为主题活动中的最关键的一部分,而区域活动又是一种小群体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在进行发展,所以区域的创设是关键。例如:在幼儿区域活动中,要学会分享(交友技能)。两个人同时碰到自己喜欢的书,都想看但又不能争抢,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同时看,互相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区域的创设都是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而又不同材料的投放。在区域活动中,通过环境创设引导幼儿能提出问题,并能在困难的时候能试着做(幼儿园相关技能),解决问题。区角中材料的投放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初步社会技能),并愿意请别人都来玩,一起做游戏(交友技能)……区域的环境创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活动效率,在区域活动中社会技能能更好地得到培养。
2.“情景”创设。这里说的“情景”是指除了区域环境创设与主题的创设以外的不完全牵扯到主题的创设。“情景”环境的创设,要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发展方面而言,并不是每一个班级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情景”创设。它可以是大环境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班级中幼儿哪一方面的发展不是太好而进行的环境创设,其作用主要是用来提醒、督促幼儿改善自己。在幼儿的社会技能培养中,“情景”创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教室的门口粘贴表示小朋友有礼貌、打招呼的图片(交友技能),,早晨见面问“你好”。“情景”创设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发展,只是要根据当时情况而进行选择。
幼儿从一出生便开始了社会生活,他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从一个“自然人”走向一个“社会人”。在其发展中社会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在发展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同时,进行社会技能的培养以及其他领域的发展,这样才能让幼儿园健康全面地发展。
9.《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九
喝水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培养不受到重视那会是一个很严重的结果。所以我们注重幼儿一日生活的培养。加强幼儿的常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规律,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因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尤为重要。我们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重点抓的是养成有良好的喝水习惯,从各方面入手采用各种方法让幼儿养成好的喝水习惯,从而促进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一日生活 常规 喝水习惯
水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年龄越小,体液占人体体重的比例越大。幼儿身体中的水分约占其体重的80%,如果失去了20%的水分,就会危及生命。水是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部分代谢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所以,培养幼儿养成喝水的好习惯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情景一:活动结束后小朋友都跑去喝水,结果好多小朋友把水都洒到自己别人的身上,或者是弄得卫生间满地都是水,容易导致小朋友摔跤。
情景二:在吃饭前或吃点心前都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但是有些小朋友就特别的喜欢玩水,一到洗手时间就长时间的站在水龙头旁玩水,弄得自己的衣服湿淋淋的,还容易感冒。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因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尤为重要。就其幼儿排队喝水、正确洗手不玩水方面进行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排队喝水和洗手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幼儿培养好一日生活常规重要性
(一)常规的含义 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常规的意义
对于刚刚迈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幼儿来说,建立常规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组织好一日生活和开展教育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常规是做一个全面、健康、正常发展的人的基本需要。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是在有条不紊的每日生活中受熏陶而自然而然形成的。由此常规教育不是限制孩子的行为,而是促进每个孩子充分发挥潜能的重要条件。
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 2.建立安全感 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二、提供案例,分析幼儿喝水、玩水的原因
在活动结束后,幼儿就要去喝水,但是有些幼儿往往会把水都洒到别人身上或者是自己身上,弄得满身湿淋淋的。
分析:因为幼儿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还没有完全熟悉喝水时的常规,没有排队喝水,幼儿没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大家互相碰撞之间就会把水都洒到身上。也可能是因为没有谦让的知识面,就会你争我抢没有秩序。还会引起某些安全事故,有些安全隐患比如:水撒到地上会导致幼儿在进入洗手间时不小心滑倒。
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一)应该培养幼儿定时喝水和随渴随喝的习惯
幼儿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他玩起来,吃饭、喝水、大小便,什么都顾不得了。所以,每天要安排幼儿定时喝水的时间。早晨起床后,要定时让孩子喝水,因为,夜间幼儿体内在不断的新陈代谢,起床后需要补充水;而且起床后喝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食欲,对幼儿吃好早餐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早餐和午餐之间有三个半小时,是幼儿活动量最大,消耗体能最多的时间,这段时间要让小班幼儿定时喝水两次,大中班幼儿定时喝水一次。午睡起床后要定时给幼儿喝一次水,到吃晚餐前还要给幼儿喝一次水。晚餐到睡觉之前有四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基本是生活在家里,他们的活动量也不少,父母们对此不容忽视,应让孩子喝两次水。
在培养幼儿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由于气温不同,幼儿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可能。所以,在幼儿活动中、游戏中要有针对性地提醒他们随渴随喝。
(二)要保证幼儿的喝水量
人体一天要有1600毫升-1800毫升的水才能满足全身各系统的需要,保证幼儿摄取足够的水量是很重要的。大多数幼儿因为贪玩不主动喝水,有的幼儿甚至把水倒掉,所以在定时喝水时,教师最好亲自把足够的水倒在孩子的杯子里,每次要让他们喝150毫升以上。幼儿喝水也不能过量。人体需要水量的多少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像吃食物的结构,种类,外界温度的变化,活动量等。水量不足会导致消化不良、体温升高;但是水量过多,又会导致胃胀、食欲减退。保证人体一天有1600-1800毫升的水就可以了。
(三)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幼儿各种习惯从培养到养成是需要花费很大工夫的,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水温不能太热,太热了孩子喝不到嘴,又影响他的活动,幼儿就失去了喝水的欲望,也不安全。幼儿最好喝温开水。给幼儿准备安全、适合的水杯,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还要保证消毒。注意暖水瓶要放在孩子们摸不到的地方。
幼儿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话。
幼儿吃饭时不要同时喝水。食物在嘴里混合上唾液,经过牙齿的咀嚼,才能分解、消化,才能很好地吸收。吃饭同时喝水,水把食物很快带走,不但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对孩子的咀嚼能力有很大影响。
幼儿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剧烈活动后幼儿心脏跳动加快,喝水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容易产生供血不足,所以,大量活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喝水。
当今,各种饮料数不胜数,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喝到水,就大量购买各种饮料。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会使孩子更不想喝水,何况有些饮料中还含有对孩子生长发育有害的糖精、防腐剂等。白开水是最适合孩子饮用的。水果、蔬菜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维生素,但是它们不能代替水,所以在给孩子丰富的水果、蔬菜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孩子的饮水量。
要使幼儿养成喝水的好习惯,最好要形成合理的生活制度,促进幼儿在大脑中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射。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父母、教师不必端着水杯追着孩子去喂水,而应让他自己喝水。所以,在幼儿园里,水杯要放在孩子取放方便的位置,水罐安放的高度要适合孩子的身高,水龙头要好关好开,水温要适合;在家里,最好也准备一个孩子能自己接水的安全容器。
另外,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总之加强幼儿的常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规律,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持之以恒地帮助幼儿建立一日生活常规,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10.《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十
摘要: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丰富和完善幼儿人格的内涵、经验及促进幼儿智力、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充分地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幼儿园应将民间游戏充分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一日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民间游戏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幼儿园大有用武之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如晨间活动、课间准备、离园活动等都可以玩民间游戏。
在我国,农村幼教事业发展非常缓慢,是基础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这种落后不仅表现在教师的观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还表现为农村幼教机构物质环境的恶劣。它房舍条件差,活动空间不足,缺乏玩具、操作材料和教学设备等,致使农村幼儿园无法开展游戏活动。这就需要农村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农村实际,发挥聪明才智,开发和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优势开展民间游戏。民间游戏以其生动有趣,雅俗共赏的形式深深吸引着广大儿童。让民间游戏走进农村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由此改变农村幼儿园游戏开展的滞后现状,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使其真正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1、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简单有的游戏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如:“打鼓”、“捉猴”、“配手心手背”等只需幼儿的一双手就可以游戏。“背人”、“划船”、“炒黄豆”、“斗鸡”、“编花篮” 等也不需玩具,两名或多名幼儿互相配合就可以游戏。
民间游戏即使需用玩具也比较简单廉价,多是以废旧物品替代即可。如玩抓籽游戏可以用桃核、杏核、石子、猪羊嘎啦哈或旧麻将牌;用沙包可以踢、扔、跳格子等;用鸡毛、猪鬃做毽子;用一粒扣子和线做陀螺等。
2、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有些游戏能够代代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
例如:流传已久的“打卡片”,男孩子特别喜欢。用一张或两张废纸折叠而成,在折叠的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然后幼儿三五成群的打或者扇,开动脑筋想取胜的方法,符合学前儿童的竞争心理。女孩喜欢跳皮筋,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从跳一根到两根、三根,边说边跳可以增加兴趣,锻炼跳的动作和节奏感,玩得快乐。此外,玩沙玩水更是儿童喜欢的。
3、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随时开展。不用专门的组织者、无需专门的游戏时间,更不用专门的游戏场地。例如游戏“翻花绳 ”“炒黄豆”“背人”“打拍叽”这些游戏都可以随时开始,随时结束,也可以延伸到下一个自由活动时间接着进行。
二、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
1、民间游戏对幼儿动作的发展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幼儿的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收到效果,如果只机械地让幼儿反复做这些动作,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练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在搜集到的民间游戏中,大部分游戏都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时开”、“跳绳” 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捉迷藏”、“ 跳格子”、“翻绳”、“夹珠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抽七打八”、“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由于幼儿民间游戏有简单的角色、情节和简易的玩具材料,这能使幼儿在游戏中情绪积极高涨,乐而不厌。经常开展这些游戏,既完成了反复练习的“量”,又使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达到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
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因此它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对于幼儿园来说,要做到确保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具有较大的困难。例如,幼儿园园舍及场地窄小,教育经费紧缺,体育活动设施及玩具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带来的种种困难,使幼儿的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发展。如果仅依靠体育活动来完成锻炼幼儿身体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民间游戏的灵活性及随机性,使幼儿能利用点滴时间和有限空间开展活动,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幼儿想游戏,愿意玩,就可以在走廊、活动室的一角、花园、操场或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地玩耍,从而保证了幼儿活动的总量。
2、民间游戏对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
计算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幼儿多半不感兴趣,也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将民间游戏中的儿歌引入计算教学中,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中的儿歌:“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三月不开几时开?四月开。四月不开几时开?五月开。五月不开几时开?六月荷花朵朵开。”这首儿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又使幼儿懂得月份的排列顺序(数序)和荷花开放的时间,在说说玩玩中,让幼儿又快又好地接受了不少知识。民间游戏中还有一些数学游戏,如:“拾石子”、“三六九”、“过门”等能使幼儿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挑竹签”、“取叶梗”、“打井”等游戏,使幼儿在玩玩、想想、试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概念的认识,促进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青蛙跳井”、“老虎吃小孩”等棋类游戏,可以让几个幼儿一起玩,练习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简单的问题,而且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还有民间游戏的一物多玩,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动手创造的机会。如一根竹竿、一个轮子,幼儿通过动脑筋能玩出骑马、跳竹竿、双脚踢、踢一下接住、两人轮流出脚踢等花样。无形中幼儿民间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记忆、判断等能力。
3、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
把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幼儿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有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名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推小车”需要两个人,炒黄豆需要两个人,“城门几丈高”是集体游戏。民间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和同伴间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言语交往随时进行,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如游戏“炒黄豆”中,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两个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在愉悦的情景中游戏。
民间游戏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人数多了或少了,玩具不够了,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一致等。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协调,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游戏中,每个幼儿都不断地更换角色。
游戏伙伴中会很自然地产生“领袖”,这些“领袖”也会很自然地被淘汰,这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同时教育了幼儿要平等待人,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克服任性、娇惯、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气。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城门几丈高”,游戏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个从“城门”下钻过,想再次参加游戏的幼儿只能遵守规则排队。再如“跳竹竿”游戏,两人抬、一人跳,游戏要求抬的动作要一致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运用
1、晨间活动中的民间游戏。户外晨间活动是幼儿来园后的第一个活动,活动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一天的情绪起伏。组织的好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主动、自信的走入同伴与同伴交流、沟通,也使一日生活的以下各个环节顺利开展,另外幼儿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迅速发展期,必须保证幼儿每天都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运动量。
2、课间休息时的民间游戏。可以让幼儿利用这段时间开展小组或个别的民间游戏。如:“脚尖脚跟脚尖跳”、“挤挤暖”、“跷跷板”、“翻花绳”等。这些游戏有动有静适合在室内开展,可以随时开始,随时结束。
3、集体活动中的民间游戏。集体活动时场地较大,时间较长。民间游戏可以用来丰富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民间游戏中有许多游戏生动形象、趣味性强如“拔河比赛 ”“ 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等都适合集体活动时开展。
4、餐后活动中的民间游戏。在这段时间比较适合开展一些较安静的小组游戏,如几位幼儿自由组合玩“打四角包”、“跌壳”、“抓棋子”、“翻花绳”,或找一个好朋友一起玩“蚂蚁叮叮痛”等。
11.《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十一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是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中班幼儿已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处于合作意识萌发的关键期,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能有效合作完成各项任务。
区域活动由于其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人际关系为幼儿提供了自由交往的机会与平台,幼儿能在其中自觉调节身心需要,选择活动内容、材料与伙伴,促进社会性需求的发展。因而,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有研究表明,在区域活动中角色游戏区和美工区是发生合作行为比率最高的两个区,而语言区和益智区则是合作比率较低的两个区。
因此,为了充分发掘和提升益智区的合作比率,更好地促进中班幼儿合作意识的发展,教师以中班益智区中合作意识培养为研究内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总结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巧设活动材料,提供合作机会
益智区的材料多适合一人游戏,那么自然幼儿间的合作会减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的合作机会。因此,教师就应从活动材料和环境的创设上做出一定的调整,投放一些适宜合作的材料。如在益智区投放多种棋类,像飞行棋,它适合2~4个幼儿一起游戏;又如投放数字卡,包括1~10的数字卡以及对应的点卡和实物卡,该材料适合2~3个幼儿通过“一问一答一找”来游戏。总之,通过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发现,幼儿在这种活动材料以及活动氛围的暗示下,合作意识越来越强,而且还能将那些一人玩的游戏材料变为两人玩的游戏。此举可谓一举两得,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萌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设定规则,利用竞赛,保障合作
为了能培养幼儿在益智区活动中的合作能力,教师不仅从活动材料上进行了探索,而且还从活动规则、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进行了探究。
1.设定多种规则,萌发幼儿的自主合作性
益智区的材料是多样的,在对活动材料进行调整后,添加了多人合作活动材料,丰富了单人活动材料。那么,如何发挥单人活动材料的作用,使之也能起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呢?
为此,教师尝试向幼儿提供开放性的、具有选择性的活动玩法与规则,即一种活动材料我们设计至少两种游戏规则,让幼儿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如益智区的操作墙“找找数数”,这个活动可以是幼儿一个人在墙面上观察要找寻的动物,之后将对应数填进空位中;也可以是两个幼儿一起活动,一人一次轮流,一个小朋友指着小鸟请另一个小朋友找数,之后互换。当我们向幼儿提供了这两种活动方式后,一开始幼儿们都愿意一个人玩,但是当两个小朋友都想玩时,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现出来了。有的小朋友找到老师请老师帮忙,这时我就会引导他们一起玩;有的小朋友出主意说“你等我玩完了再玩吧”,还有的小朋友提议说“要不咱俩一起玩”。当幼儿体验过了两人游戏比一人游戏有趣后,他们更乐意去选择两人活动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加强了,也知道了交往中的轮换,社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这种自主合作更使他们的合作意识易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
2.利用竞赛,萌发合作
中班的幼儿有了竞赛的意识,因此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年龄特点,在益智区中通过竞赛激发幼儿合作。通过游戏的竞赛性让幼儿知道原来几个人合作的游戏比一个人的游戏更有趣,几个人的智慧比一个人的智慧更强大,最后再评价哪一组幼儿合作完成的速度最快,合作完成的成效最好,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竞争中进一步促进幼儿合作。如在益智区集中活动“拼一拼”中,教师就将六位幼儿分为两组来比赛拼图“喜羊羊”。活动开始时,两组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抢着拿拼图块乱摆,很长时间没有一组成功。后来有一组中的小女孩说:“咱们别抢了,一起想办法拼吧,咱们这样试试好不,你找那个角的,我找这个角的?”于是这一组很快就胜出。在这样的竞赛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也开始知道如何才能达到较好的合作效果——分工。因此,在培养幼儿的合作时,竞赛的力量不可小觑。
三、利用教师帮助、指导与评价,巩固合作行为
在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做到细心观察,留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同时要在尊重幼儿活动意愿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尽力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通过活动后肯定性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欲望,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1.先秦诸子散文。
儒家之“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正是人文价值精神的最初体现;而道家之庄子属于先秦时代极少数真正对天、人两端皆有深刻体知的思想家之列,且其文章词语丰富,善用修辞,情理兼具,耐人寻味。其他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亦有许多待学生深入品味之作。
2.古典诗词曲赋。
学生可以从古人诗词曲赋中感受他们的情感与才华,还可进一步探究中国人心灵世界的构成,不断得到新的审美体验,领悟人生艺术的真谛。
3.史学典籍。
《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学典籍中经典篇章甚多,其中包含了求实求真的治史精神、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深邃的历史风韵。透过纷纭的兴亡成败,可引导学生透视历史的真谛,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批判能力。
二、 橙色学习
我们用明亮而沉稳,富于延展性的橙色代表学习能力。
1.自我学习意识的树立。
意识源于实践,而良好的实践又反作用于意识,所以高效的自我学习行为,必定要有明确的自我学习意识作支撑。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时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是今后几十年工作生涯最重要的基石。没有这块基石,将无法起步与前行。大学里的知识不仅要学精,还要学实、学活,除知识外,在高职中还要把该掌握的技术、能力一并学到,懂得将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目标相结合,利用高校这个平台,完成和实现自我教育目的,并为自我的长期发展做有效的准备与铺垫。
2.自我学习目标的制订。
大学里的课程,抑或以后在工作中参加的企业培训,几乎都是标准化课程,都是面向一个群体,而很难做到针对个人,所以它并非完全适合个人。尽管这些课程都是科学和系统的,但作为发展中的人,大学生应懂得在这个科学系统的标准课程规划中,设计并构建属于自己的私人订制单,即自我学习目标。人生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八小时之外,明确学习目标,懂得自我规划与教育的人,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自我发展的必要因素。
3.做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
首先,要管理好课堂学习时间。在大学的整体学习目标和自我培养目标的完成最主要依靠的就是课堂学习,利用课堂所有资源高效高质地完成目标是大学生的基本自我要求;其次,要管理好课下学习时间。可以把阶段性的小目标细化到相对固定的课下时间里完成。
三、蓝色思考
培养学生的問题意识,塑造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适宜的环境氛围密不可分,所以大学课堂应是开放式的课堂,以自由、包容、灵活、创新的方式,利用和调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自由、有方向、有深度的学习讨论平台。
1.培养学生思考兴趣——课前预习。
朱熹语:“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有得尔。”预习的过程,就是对新知识认知、分析、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题上下些功夫,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可以寻题解迷,激发其进一步自我探寻的兴趣;教师还要对主动探寻、探寻成果佳的学生予以表扬或分数评判,使他们逐渐感知自己思考的能力和力量。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课上学习。
“善思好问”,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好问、深问的平台,如小组讨论、情景教学等。小组讨论使学生承担了学习的责任,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与必要,对知识的探讨由个体的单一思维变成多人多向的发散思维,开发了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
3.拓展学生思考空间——课后探讨。
在应用文写作中,我们会讲到如何撰写新闻稿件,对新闻中常见的消息这一文体的写作,学生很快就可以掌握,我们可以就新闻的真实性和导向性引导加以讨论,使学习具有现实背景。可以将课堂上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探讨,并要求其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教师要有全面、深入的总结。
四、 绿色环境
高职素质教育第四个颜色为绿色,它象征了生命与希望。这里的绿色环境不仅指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有对学生自身完善和发展所需环境的培养,即学生环境意识的建立,文明礼貌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高,社会责任的担当等,这是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1.环境意识的树立。
因为雾霾与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数中国人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与严峻性。大学生应该是保护环境的践行者,也应该成为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的主力军。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人类发展与其生存环境变化的关系”“我该如何保护你,我的地球”等讲座。
2.审美情趣的提高。
审美情趣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对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只有去爱和欣赏那些美好的东西,才会懂得尊重和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进而才会有生成、表达、创造美的意愿与能力。
3.社会责任的担当。
当今的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和各种思潮的影响,缺乏人生奋斗目标,社会责任感淡化。空洞的口号与说教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无益的,应鼓励学生从小我做起。首先,做到自尊自律,诚实守信,管理好自我,担当好自我责任;其次,懂得合作,尊重合作伙伴,善于倾听,懂得理解,在力所能及之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从中感受助人之乐和自我价值;再次,要有公民意识,依法律己,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正,热爱国家与人民。
素质教育的四原色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核与根基。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汲取并发扬其精髓,在自我学习与深入思考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自我环境的建设中,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与民族发展之中,勇敢前行,努力奋进,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拥有一个多彩而又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苏曼.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14).
[2]陈俊.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反思及其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3 (4).
[3]田杰.我国高职人文教育问题的研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5(2).
12.《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十二
一、在入园离园培养幼儿的礼仪
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很辛苦, 但是现在一般的孩子具有独 (没有兄弟姐妹) 、优 (生活条件比较优越) 、娇 (得到父母的爱多而集中) 、惯 (生活上受到的照顾周到而全面) 的四大特点, 不知道感恩父母, 感恩亲人。我们经常看到在园门口, 家长把孩子送到, 孩子连声再见都不和家长说, 进园后有的幼儿也不问老师好。所以我们要和家长沟通好, 在入园的路上让家长嘱托幼儿入园问老师好, 和爸爸妈妈说再见, 离园的时候, 带班教师叮嘱幼儿, 和老师说再见, 和来接自己的家长问好。坚持一个月后, 个别的孩子还得提示, 一般的孩子不用提示就能主动问好了, 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在用餐时培养幼儿的礼仪
很多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不好好吃饭, 比如挑食, 这应该是因为父母太爱孩子了, 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或者孩子吃饭时边吃边玩, 拖拖拉拉, 我认为与父母的行为有关。比如父母边吃饭边看电视、边谈话, 或者是间断性地夹东西给孩子吃, 使孩子误认为吃饭就得吃一口停一下, 因而慢慢养成了边吃边玩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进餐做到文明用餐, 进餐时不讲话, 如果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就会影响和破坏吞咽动作, 往往会使食物进入喉腔, 引起剧烈的咳嗽, 甚至发生危险。所以要求幼儿进餐时保持安静, 做固定的位子, 吃饭时不到处乱跑, 不用手抓饭, 不把饭菜泼到地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饭前洗手, 饭后漱口, 不挑食, 不剩饭菜, 保持饭前饭后及进餐中的卫生。帮助教师力所能及地做好餐前准备并收拾餐厅, 每一组分发一块小抹布, 要求幼儿保持桌面干净, 爱惜粮食, 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餐后自觉收拾餐具, 饭后养成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另外教师必须和家长配合好, 在家也让幼儿独立进餐, 只有做到家园共育, 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孩子在入园之前, 在家睡眠没什么规律, 都是孩子困了, 家长哄孩子睡, 有的孩子还得让大人搂着、拍着, 或者拿着玩具, 有的孩子吃手指头, 还有的孩子不午睡, 所以在幼儿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有一定难度。需要让幼儿养成独立睡眠的能力, 教育幼儿不带小玩物上床, 迅速铺好被, 不东张西望。安静就寝, 睡姿正确, 不蒙头睡觉。学习独立、有序的脱穿衣裤、鞋袜, 能将脱下的衣裤、鞋袜放在固定的地方。按时起床, 按顺序穿衣服, 自己整理床铺, 能认识左右鞋, 会系鞋带。
四、在游戏时培养幼儿的礼仪
幼儿在玩玩具时很容易发生抢玩具的行为, 我们可以抓住契机教育幼儿, 引导他们学习和小朋友商量着玩, 一起玩。不经别人同意,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听从指令, 不乱跑乱撞, 不嬉笑打闹, 不做不安全的游戏和动作, 不小心碰到同伴要说“对不起”, 玩过、用过物品放回原处, 并整理好。
五、利用室内外环境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所以我们可以把幼儿园的墙壁可以写上“请”“您好”“谢谢”等文明礼貌用语, 画上一些文明行为的图画,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13.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中问题应对 篇十三
冶溪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课程是通过一日活动来组织实施的,幼儿园教师必须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做到动静交替、户内外交替;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和自由活动交替;减少过多地过渡环节和等待,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入园、离园活动
入园、离园活动有助于增进家园沟通,帮助幼儿适应环境转换,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的温馨,感受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从而以愉快的情绪开始和结束一天的生活。幼儿入园时教师必须热情接待幼儿,指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和相互问候;根据工作需要做个别家长工作;观察与了解幼儿的情绪,因势利导的进行个别教育。晨间活动内容必须丰富多样,以幼儿自选活动为主,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如:清理桌椅,植物角浇水„„
离园前教师应该指导幼儿整理活动室环境和幼儿个人仪表,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用品;做好离园前师幼谈话,师幼一起回顾一天的活动;此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快乐分享活动,可以是美食的分享,玩具的分享,也可以分享一天下来感受到的最快乐的事,这样不仅能为孩子的一日活动画上快乐的句号,而且能将快乐情绪延至第二天。
二、早操活动
早操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也最能够直观体现幼儿园师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早操内容丰富多样,编排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早操结构一般分成五个部分:热身运动——队列练习——操节——体能运动——放松运动。早操活动的内容要根据四季天气变化进行调整,如春秋气温相近,幼儿感觉舒适,各种动作的早操运动都适宜开展,冬天天气寒冷,跑、跳等剧烈运动能让幼儿身体温暖起来,早操运动量可大些;夏天天气炎热,早操应编排以走、平衡、基本体操为主的活动,不要编排太剧烈的跑跳运动以免加重幼儿的身体负担。带操教师要提醒并检查幼儿是否做好了准备,带操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精神饱满、口令规范、示范动作正确有力,同时还要随时观察幼儿,做到三看(看幼儿情绪、看幼儿动作力度和准确度)三提示(提醒幼儿动作正确有力、提醒及时增减衣服、提醒注意安全和卫生)。早操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幼儿按规定收拾器械。
三、教育活动
1、集体教育活动:集体教育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集体教育活动由活动的导入——掀起高潮——结束三个环节组成;教师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要注意以下几点:小班10----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30----35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活动场所的选择与设置,幼儿座位的安排要灵活多样,材料的呈现要照顾到全体幼儿;教具制做应巧妙;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的法则和规律、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最优章法。集体教学活动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教学指导应适时、适度。集体教学活动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与唤醒。
2、区角(小组)活动;是由教师创设一定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并给予一定的间接影响教育活动类型,如多功能室、活动区、活动角等幼儿可以在同一时间单元里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一般组织比较宽松自由,时间相对自由,幼儿可以相互合作也可以个别操作。
3、个别活动:是根据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安排和进行的教育活动,一般包括具有特殊才能或发展有障碍的幼儿的个别教育及部分儿童自由选择的区域活动。
活动环节中的老师的眼里要有孩子,不能单为了自己教学的顺利完成,不顾孩子的兴趣所在和需求。如:美术课上,一个男孩子的橡皮不见了,整个活动过程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寻找自己的橡皮上。他偷偷溜下座位找过,请同伴帮忙找过,也告诉过老师,但一直没找到。有一阵因为找的太执着,老师把别人的给他说算他的他仅仅高兴了几秒钟,又继续自己的寻找„„整个活动过程老师都没有关注到他的“苦恼”,更多的是在关注活动的有序进行。
四、游戏活动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幼儿自由的游戏才算真正的游戏,自由体现在主题选择、角色扮演、情节选择、材料选择的自由。游戏反应幼儿的发展状况;游戏巩固幼儿的发展;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手段,游戏是一种活动的形式,是由特定的、可见的行为或行为系列而呈现出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形式的要素有:物的形成----玩具、设备、场境等;人的形成----语言、动作、角色等;关系的形成----规则、情节、玩法等。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的主要形式是区域活动,教师首先要注重区域环境的创设有操作性、趣味性、形式新颖,安全,主要表现为个性化——机动性——操作性——开放性。幼儿园区域游戏形式多样,如:机械建构中心、音乐律动中心、生活体验中心、创意美劳中心、语言文化中心、民间游戏中心。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应扫描观察幼儿的行为,分析游戏背后幼儿的能力、学习特点、个性特征,然后进行反思,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幼儿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效指导,避免过多包办。
五、自由活动
幼儿教师必须保证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给幼儿创设自由活动的条件;在幼儿自由活动时观察幼儿的行为、语言、动作情绪的表现;自由活动时要注意幼儿的安全,要求幼儿不离开集体太远,每一个幼儿都要在教师的视野以内;自由活动时教师应让幼儿自主管理,推选小组长管理,培养幼儿“我能管好自己,有初步的他律、自律、诚信”的良好意识。幼儿自由活动的常规要求:做好自由活动前的准备(玩具、老师的要求等);喜欢参加自由活动,积极投入;能仔细倾听老师的要求和提醒,能按要求行动;遵守规则,注意安全,不去危险的地方;友好玩耍,在活动中学习化解矛盾和冲突;发现自己和同伴有特殊情况和困难,知道求救老师;学会整理收拾自己的物品。
六、生活活动
幼儿园生活活动必须满足幼儿的基本生活需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科学来饮水:让幼儿懂得喝水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喜欢喝白开水,逐步做到按时喝水,随渴随喝,遇到特殊情况能及时喝水,在取放杯子、接水、喝水的过程中能正确使用口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根据身体需要喝水。保温桶要有充足的水量,水温30——40度,教师上、下午必须组织一次幼儿集体饮水,培养幼儿自主饮水的良好习惯。
正确来盥洗:盥洗时教师要指导观察,帮助幼儿养成整洁有序地良好习惯,中班盥洗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行绘制洗手洗脸的示范图,开展值日生工作等,多给幼儿提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会。
温馨进餐时:餐前半小时组织幼儿安静游戏,防止过度兴奋影响食欲,创造整洁,安静、愉快的进餐氛围。小班幼儿要养成餐前洗手,安静用餐,尽量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学习使用勺子吃饭,不能用手抓饭菜,餐后用餐巾擦嘴、手、饭后漱口;中班幼儿要懂得自觉排队添饭,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进餐时能保持桌面、地面干净,轻拿轻放餐具,饭后自己收拾餐具;大班幼儿会自己添饭,学会正确使用筷子,饭后自觉收拾并轻放餐具,选择安静的餐后活动。
14.《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十四
一、观察幼儿健康状况
1.注意观察幼儿的脸色、饮食、睡眠、大小便、出汗以及情绪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家长、保健员、园长取得联系,采取必要的措施。
2.正确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对体弱幼儿给予相应的照顾,按时给有病的幼儿服药,护理幼儿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提供合理膳食,保证幼儿的进食量及营养素的摄取量,防止幼儿吃过冷,过量,过多的食物,吃饭前后不让幼儿做过量的活动。
4.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并加以细心照顾,提醒幼儿穿适当的衣服午睡。
5.根据天气、幼儿体质和差异和户外体育活动前后不同情况,及时给幼儿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或受热。
6.允许幼儿随时上厕所大小便,帮助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便后使用手纸和穿衣服。及时为遗尿遗屎的幼儿更换和清洗衣物。
7.提醒和帮助幼儿简指甲、梳头、擦鼻涕,擦汗等。随时检查幼儿的衣着穿戴,保持仪表整洁。
8.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工作,防止冻伤或中暑。
9.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1.创设安静、舒适、清洁,安全的进餐,睡眠和活动环境。
2.活动室的采光,照明,色调,桌椅的功能尺寸室内外噪声强度必须符合要求。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午睡时掌握好关窗、开窗的时间。
4.为幼儿引水、盥洗提供便利条件。定时定期做好杯子、毛巾、桌子,玩具等消毒工作。
5.为幼儿配置适宜的毛巾、背子、被子等物品,定期换晒被褥。
三、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
1.注意不同性质活动交替安排,不同活动量的活动相互配合。
2.注意不让幼儿的情绪持续的处于兴奋状态;体力和脑力负担要适当。保证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活动时间。
3.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
4.不安排回家作业。
四、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体育活动,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
1、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
2.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活动,注意合理锻炼幼儿的身体、注意适宜的活动量和活动量的个体差异。
3.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对幼儿进行体格锻炼。
4.保护幼儿的安全,进行安全教育。
5.保护幼儿的安全,进行安全的教育。
6.重视检查活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用具、玩具的安全和卫生。
7.注意幼儿活动时间的预备和保护。
8.重视幼儿心理卫生,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9.热爱、尊重每个幼儿,坚持正面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友好的同伴关系。
10.注意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体健康发展。
11.严禁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言行。
15.《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十五
关键词:讲诚实;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班
一、研究背景
1.研究的缘起基于孩子年龄特点
中班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规则意识萌芽的阶段,但是非观念却处于模糊时期,诚实教育就尤为的重要。中班孩子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他们喜欢假装做什么,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为了帮助孩子分清“想象与现实”,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诚实品质,将“诚实”落实在点滴生活中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2.研究的目的基于孩子发展需要
孩子四、五岁时是培养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重要时期,97%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讲诚实”的品质又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公共义务,是一个人能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之根本,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讲诚实的人。
3.研究的依据基于《纲要》的观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对于班中性格不同、能力有差异的幼儿教师更要通过不同的活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诚实”、关注“诚实”、走近“诚实”。我们应该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关注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好的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文献法
通过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对中班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中班孩子不诚实行为的体现原因有所了解,为本专题提供理论支持。
有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会导致他们产生不诚实的行为: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才刚刚萌芽。所以,孩子会把看到的与联想的、真实的与希望的、做过的与记忆的混淆,从而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家长的言行引起孩子说谎等等。
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引起幼儿“不诚实”的行为,而在点滴生活中培养孩子诚实的行为是需要成人的耐心与坚持。
2.调查法
对家长进行问卷、谈话、讲座等方法,了解家长对于幼儿诚实教育的观点以及普遍采取教育措施。
3.观察记录法
当孩子出现“不诚实”或“很诚实”行为时,及时记录并思考分析。
镜头一:谁动了我的故事书
实录:午餐后,用完餐的孩子会进行短时间的安静阅读。在开学时,大家为餐后阅读制定了简单的规则:每人周一带一本书来园,在阅读时可以和朋友交换。
这天琪琪很快就用完午餐,她拿起了一本《芭比公主》的故事书津津有味地阅读了起来,不断有女生加入了她的阅读行列。
忽然,阅读区传来了嘉瑞的呼喊声:“老师,我的芭比故事书不见了,我的书不见了。”原来嘉找不到自己的《芭比公主》书。她很着急。当孩子们纷纷抬起了头,看着嘉瑞时,只见嘉瑞一个箭步冲到了琪琪边上,指着琪琪的书说:“这本就是我的,你拿了我的书。”经过询问才知道,琪琪吃完饭看到芭比书在书框里,没人阅读,而自己又很喜欢很想看这本书,她在并没有经过在用餐的嘉瑞同意就自己把它拿了过来。
分析:探究琪琪拿嘉瑞书的原因是孩子喜欢并想看这本书,但孩子又受年龄、交往经验、自我中心意识等各因素的影响,让她以为没有人看的书,就可以随时拿起来看。她不知只有征得同伴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拿取别人的东西。
镜头二:我没有尿湿
实录:离园前,大家一起在进行离园准备:请教师帮忙检查衣物。正在大家忙碌之时,菲菲却一直坐在椅子前迟迟没到教师处进行整理。
在我多次的提醒下,菲菲很不情愿地走到我面前,我知道一定有原因,果然不错,一摸她的裤子发现屁股处从里到外湿了一大片。可菲菲始终坚持说:“我没有尿湿,我没有尿湿。”我带菲菲到衣帽间换裤子并宽慰她之后,她才愿意告诉我:“吃点心时不小心尿湿的,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才没说。”并且着急地说:“你不要告诉外婆,她会骂我的。”
分析:菲菲不愿意承认“尿湿”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觉得羞愧,又担心被指责“外婆会骂我的”,所以她刻意隐瞒、回避错误。
同时也反映了部分成人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不是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而乱用惩罚的手段,导致孩子不诚实的言行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镜头三:捡果子
实录:在草地游戏的时候,贝贝捡起了几颗小果子,跑到我这里说:“顾老师,你看,不知道谁摘了那么多的小果子。”贝贝带着我走到他们围坐的地方,草地上散落着好几颗蓝色的小果子。又又说:“不是我捡的。”皓皓说:“不是我。”一一说:“我没有捡过。”大家纷纷都说自己并没有捡过果子。
这时我发现坐在一边的宸宸低下了头,手放在了一边的口袋里摸了摸。我并没有马上走到宸宸边上询问,而是对着所有小朋友说:“那么小的野果子,既不卫生又不安全。”贝贝也说:“野果子很不卫生,有很多细菌呢。”一一说:“万一放在鼻子里多危险呀。”边上的孩子们附和着说道。
这时宸宸开始抖动起了肩膀,有点想哭的样子,摸了摸口袋,从里面掏出了几颗蓝色的果子,一边说:“这是刚才我在那边地上捡的,不是我摘的。”他指了指前面的花丛。我轻轻地说:“地上的野果子也尽量不要捡。因为它们太小了,而且野果子还很不卫生呢。”宸宸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拍拍宸宸说:“没关系,没关系,宸宸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能够主动承认错误,做错事情没关系,勇敢承认就是好孩子。老师还是很喜欢的呢!”说完我当着所有孩子的面给宸宸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还给大家分享了《诚实的列宁》这个故事,孩子们们听后都说列宁是个好孩子,他能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分析:“宸宸捡了野果子,并主动承认”的这件小事,正好是一个契机,让孩子们了解“诚信”并不是从不做错事,更重要的是做错事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
宸宸的诚信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赞扬。当孩子有了过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于说了实话,这就是可贵。因为不说也许谁也不知道,说了反而可能受到责备。因此承认过失需要勇气。对于宸宸身上闪现出来的诚实的火花,作为教师必须及时强化。
……
各种各样的例子常常会不断上演,面对各种各样的幼儿诚实、不诚实的情况,我们也要根据孩子个性特点、性格差异灵活地处理。
三、研究结果
1.让孩子“言之有物”——在日常点滴生活中理解诚实的概念
要孩子“讲诚实”,必须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诚实”。诚实:忠诚老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而这些拗口的概念,并不便于孩子的理解,孩子也很难去理解。把这些概念转化到一日生活的点滴之中,通过各环节的游戏、儿歌等方式让孩子去感受、去体味、去理解。
(1)利用童谣熏陶,完善诚实的行为
通过童谣《我是诚实的好娃娃》加强孩子对诚实的认识:诚实不仅仅是不撒谎,还要做到:①别人的玩具我不拿;②借了东西要还掉;③捡到东西送回家;④是非对错会分辨等。在做做、玩玩和反复读念中获得诚实品行的熏陶。
(2)利用游戏环境,内化诚实的品行
在与孩子共同探讨“诚实行为还有哪些”并根据孩子的一些生活现状,用卡通漫画、孩子照片制作了诚实棋,在游戏中加深孩子对诚实的理解。内容如:①不经别人同意拿了别人东西,退1格;②无故缺席不来上课(找理由不来学校),倒退2格;③刮风下雨坚持来校,进2格;④借了东西会还掉,进一格等等。
利用点读笔,增设诚实小故事,让孩子在听听、看看、说说中了解诚实的重要,以及知错能改、勇于承认一样是诚实的品质。
2.培养孩子“言之不讳”——注重营造诚恳、互信氛围
小孩子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可为什么孩子会撒谎?为什么孩子会刻意隐瞒事实?我想要做更多思考的是成人,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1)营造宽松氛围,保障诚实的持久性
有些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不是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而乱用惩罚的手段。惩罚过后,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反而吸取反面教训,用不诚实的言行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与其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而导致他不诚实的情况发生,还不如营造宽松的氛围,给予幼儿尊重和理解,保障诚实的持久性。
(2)发现孩子亮点,呵护孩子的诚实行为
诚实不是不犯错,更可贵的是翻了错误后勇于承认,并主动改正。
当孩子在经过思想斗争后把不诚实的情况说了出来,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因为经过斗争后说出真相的勇气是值得赞许的。让孩子知道知错能改、勇于承认一样值得赞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孩子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讲诚实的品质,对于诚实逐步从认同走向内化,从无意引向有意。
“讲诚实”的良好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是人的内心最根本的内在动力。诚实教育是贯穿于孩子一生的,是一种无形资本,培养孩子诚信品质,需要每一位教师和家长不断努力。
教育有法又无定法,始终相信在充满民主宽容、积极的氛围下,孩子诚实的品质定能得到更好的塑造,同时也为孩子的责任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3.
[3]尹炜.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顾佳力,性别:女,出生年月:1985年11月,学历:本科,就职于上海市宛南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良好品质及行为的实践研究。
【《一日活动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一日活动策略09-23
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表07-21
幼儿园大班一日活动计划11-14
校园一日游活动方案08-14
如何培养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常规10-05
爱心一日捐活动的演讲稿11-01
广东省一日活动指引08-04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10-20
幼儿园一日常规教育07-12
幼儿园一日常规环节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