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共17篇)(共17篇)
1.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初探
单位:刘家堡乡一中 姓名:朱晓红 性别:女
电话:*** 邮编:030063 [内容提要]:多媒体作为一项现代科技成果,在当今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为解决重点难点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在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问题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组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然而,多媒体技术最令人振奋的发展莫过于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这些媒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下面,我就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历史作为初中时期的小学科,学校、家长、学生普遍上不重视,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了很多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淡薄。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教学中,老师用PPT等软件对影像、图片、文字等各种素材进行编辑制成历史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映射出来,使本已过去的抽象苍白的历史事实,以多种形式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探究学习《对外开放》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邓小平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所做的伟大贡献,我利用课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1)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那些?(2)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3)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学生的思绪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时代,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愤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二)它是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好帮手。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去学习。
历史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其间的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如何条分缕析、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视频播放、图形动态演示、老师生动讲解点拨。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师生间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践行时有一定的约束和阻碍,而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运用则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高昂兴奋的状态;能有效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再加之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便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了极佳的平台,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步步提升。
(五)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宫,视听并用,拓宽了信息传输渠道,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若两者同时使用,就能够接受约65%。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而且省略板书,使教师能增大知识容量,有充足时间进行讲解、分析和培养学生能力。课件界面美观、色彩丰富、纲要信号齐备;版面保留完整,通过超级连接,前后切换方便,达到过去手工板书无法企及的地步。因此,无论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通过多种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的各种人体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逐渐深入课堂,绝大部分教师虽然对如何进行高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但是在实际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却也存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现将自己多年来从事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诸多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唯多媒体是从,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
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教学中仅靠讲述无法使学生想象到历史场面的恢宏气势、波澜壮阔,无法想象到历史珍品的美妙绝伦、璀璨夺目;更无法在教学中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而且能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还能保证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性和有效性。可是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教学:基本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示范课”;更有甚者片面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捷径或唯一途径;“唯多媒体是崇”等,实际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也不能全盘否定。其实传统教学中有很多的优点需要我们去继承。
(二)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现实教学中,历史课课件制作一定要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作用。可有些历史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为了向同事展示自己驾轻就熟的课件制作水平,一堂课中不仅有精美的动画、详实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大量视频和动听的歌曲及相关的图片„„这样便使学生沉浸在动画、视频以及音乐的欣赏、观赏以及鉴赏的气氛中去了,学生上课便少去留意和思考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了„„时间一长,学生一上这类型的课便陷入了视觉和听觉的疲劳了。而历史多媒体教学原本是通过多媒体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不是我们看到的欣赏、鉴赏者了。而真正有经验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问题或者图片、视频)来让学生总结、发现,探究新的知识,构建相关的理论或概念。比如:我在完成《南京大屠杀》一框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几幅“日军无幸杀害中国军民的图片时我就提出以下几下问题:中国人被杀的对象有哪些?日本人采用哪些残忍手段?你想对日本军国主义及极端右翼分子(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事实)说些什么?这样才能更深层次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日本军阀主义的憎恨,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另外有些历史教师(尤其年龄偏大的教师)不注重课件制作,要么有的从相关网页上下载,要么有的直接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的光盘,要么有的教师对幻灯片中的字体及颜色和版式制作不协调,甚至模糊不清„„这样的历史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就必然会出现教师上课逻辑不清,学生上课易疲倦的现象,当然这样的课件便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在一片怨声中被浇灭。
还有些历史教师由于本身技术水平的问题造成课件中的视频无声音或由于不会视频剪辑而时间过长也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提高计算机及课件制作水平已成为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三)多媒体不能和传统媒体有效结合。
在部分教师的多媒体课堂上有个误区:以为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就告别了黑板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其实使用粉笔进行板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有助于初中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落实(勾划在课本上);还有极为重要的是黑板上的板书重现力强,随写随看。更有甚者,教师在上课时偶有突发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但在多媒体教学中却无法即时增加到板书中去而留下诸多遗憾;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用彩色粉笔警示的重难点能整堂课都使学生有意注意;甚至还有,个别教师的精心的板书设计,流利工整极富个性的粉笔字简直是一种陶醉的艺术。实际中,多媒体教学虽有文字演示的板书,实际中对学生往往只是一种“昙花一现”式的演示,当然就对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不利,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本来系统性的黑板板书是教师在讲解引导下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桥梁。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多媒体教学时,注重黑板板书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势必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我们广大年轻教师要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力求将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我们教育者的智慧创造出较为完美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明天。引文及参考文献:
(1)加 涅 《教育技术基础》
(2)谢幼如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
(3)李建平《会诊课改新课堂》 《中国教育报》(4)刘 硕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5)张 扬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 《历史教学》2002年第6期
2.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
(一)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初的老师, 一旦有了兴趣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努力去尝试。 初中历史课内容有一定的时代和背景, 如果教师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很可能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由于学生们生活经验不足, 简单的教学对于他们也会过于抽象, 无法体会理解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的应用,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历史内容描述的情景以更直观更立体的形象展现出来, 在视觉和听觉上让学生更融入, 身临其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改变了以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媒介, 主要以图片、声音、文字、视频和音频来传递信息, 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色彩鲜明的音频视频, 极大地活跃历史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乐中学。 同时,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更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的热情, 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 突出重点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主要是靠教材, 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减少教师备课本的难度, 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课, 同时还可以将课件分享给学生, 在课后如果学生有不懂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理解, 加深记忆。 多媒体还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历史物质, 对一些凭借想象无法理解的分子、原子等历史物质,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模拟。 使学生能特别轻松地掌握物质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理解透彻, 从而优化了学习方式, 提高了教学效率,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内容里面的重点和难点的讲解, 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历史事件和内容是在某段时期某个背景下的综合产物, 而课本中的知识一般都比较抽象, 这就是一个难点。 而多媒体的使用, 能够更充分、更立体、更全面地展现历史内容, 分解难点, 强化重点, 让复杂的内容更直白简单, 从而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同时, 还能够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学习自信, 最大化地优化教学效果。
(三)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前的教学, 学生一直扮演着被动跟从的学习者, 都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获取知识。 教师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压制了学生们的个性, 禁锢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获取知识, 对知识的运用也是机械式的, 毫无灵活性, 完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全能够改变这一局面。多媒体能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消除紧张,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帮助他们进入思维学习的最好状态。 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能主动地学习, 积极思考, 彰显他们的个性,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师生的共同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工作者也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所以, 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帮手。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资料和资源, 可以不断深化历史教学的密度和容量。 多媒体网络技术还能够实现师生间的协作学习, 促使师生形成双向参与和平等协作的关系。 这种良好的关系, 学生能够充分自由的发问, 表达自己观点, 教师也能够更直接、更全面地帮助学生。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师也能够在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教学短板, 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
二、总结
总之,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不但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还能够在根本上提高老师与学生的热情参与, 构建积极轻松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利与弊, 加强学习与实践, 勤于实践和总结, 不断提高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使其真正地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生产和生活中, 现代科技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紧跟时代的步伐, 教育领域中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地使用。怎么通过现代技术增强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初中历史教学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可以充分地将历史教学与多媒体进行整合,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并指出在运用的过程中的问题, 希望能为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提高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常茹.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4) .
[2]姜龙, 崔永鹏, 石小平等.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 (7) .
[3]胡晓梅.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大学教育, 2012 (3) .
[4]韦锟.初中历史如何运用简易动画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 2009 (9) .
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摘要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笔者使用多年,对在初中历史中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略有所得,现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试就有关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关键词教学;改革;多媒体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其次,初中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基本特征,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的专业特征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再则运用多媒体教学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单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更容易接受那些生动形象的历史表象。特别初中基础年级的学生,其心理素质的发展,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多媒体进入课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教师的讲授和黑板展示不再是全部的信息资源,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有机融合,多元的视点,可望带来斑斓的呈现。
1.化繁为简,与图示教学相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常用图示教学法,图示教学可使知识要点形象、直观,能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展示历史的发展进程,便于理解,易于记忆。如果把图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效果更佳。如笔者在讲授《冷战中的对峙》一课中,利用多课件向学生逐步显示了一个大的图示式纲要线索表,二个数字表格、三幅地图、五份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演说摘录,还插入了各种说明性的辅助板书,随需要呈现或消失,这就使图示线索显得更加清楚明了。提高了学生理解教材线索、编写逻辑提纲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2.化静为动,灵活使用历史地图
在历史地图教学中,为了动态展示战争进程、交通路线,可采用手绘和多种箭头的组合,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如张骞出使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新航路的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有些历史地图,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如战国七雄、三国鼎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教学内容,可采用区域颜色闪烁、变色的方式,使书本上的死地图变活,学生对该知识点也产生了经久不忘的深刻印象。
3.浓缩教学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在历史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多媒体教学能利用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集中出现多项知识的集合、排列、对比,浓缩教学内容,归纳整理,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在如前所述的《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课件中,笔者用图示展现世界近现代史的三大线索,把分散于各章各节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并在重点、难点之处设置热对象,从而激活包含在各知识点中的具体内容(包括视频、动画、图片、表格、文字等),强化重难点;同时还设置了一些相关的测试题,容量很大。这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实际,制作课件
课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也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备课,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整合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越来越多,“拿来主义”的课件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学需要,但可以利用多个课件的内在资源,去粗取精,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组合,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课件为教学服务,而不至于被课件束缚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可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要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自己好的教学风格被计算机演示的程序所湮没,最终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3.注意与其他常规媒体的有机结合
有的教师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其他常规媒体的运用。事实上,任何教学媒体都有所长,以有所短。尽管多媒体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直观教具、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等。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化教学。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能促进教学结构要素发生变化,产生新作用,同样,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果。
4.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肥东新城学校
赵梅林
信息化的社会自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育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教师再用一根粉笔面对一块黑板讲课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历史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已成为发展趋势。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我感到电子白板已经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个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它能直接转化成学习动机。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的:“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对历史课感兴趣呢?传统的教学仅仅靠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枯燥又重复的讲述想必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爱上历史课。而当电子白板走进历史课堂那就不一样了。教师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可以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孩子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孩子们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孩子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在讲授《宋金南北对峙》一课时,我就播放动漫曲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再设问:岳飞为何怒发冲冠?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二、利用电子白板启迪学生思维
电子白板辅助历史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展现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利用电子白板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中学历史教的是过去,但过去的事情是无法重演的,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借助其它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历史。而运用电子白板是其中一个必然的选择。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历史课的活跃性和师生的互动性;可以补充资料加大容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增强历史课的渗透性和开放性;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增强历史课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毕竟有限,白板教学可以图、文、声、画并茂,填补教材空白,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如学习唐朝的诗歌时,先借助音配画的动感效果欣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优美的诗歌,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李白诗的特点: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这是任何评议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任何教材所无法书写的。又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 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利用电子白板记录和保存教学痕迹
交互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白板软件提供了一个脱离白板环境可以阅读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笔记的抄写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白板上发生的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以最通用的格式被记录下来,如PPT,HTML格式,这时记笔记的时间可用来更多的参与到集体学习或交流反馈中。在电脑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资源库,以供以后反复使用,这些资源库中的资料对于老师的讲课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老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是连接其他计算机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而这些都是以往没有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
四、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过程中
交互白板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本班师生与外界师生及专家的交互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这是交互白板在技术集成和资源整合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对于课堂教与学最有价值的特征,也是交互白板同用于课堂教学的其他信自、技术装备相比较时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交互式教学的形式多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将所学的应用到课堂的学习和实验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界面,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交互平台,现在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白板不再是一块“冷冰冰”的黑板,而成为学生的另一位老师和朋友。交互白板会使师生发生亲近而不是惧怕的感觉。我国中小学师生极容易亲近交互白板,因为它在外观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触摸屏,无须严格的专业训练,易学易用,好学好用,为简单的使用和高级的应用都留有空间。特别是那些对计算机和网络有陌生感甚至恐惧感的文科年长教师,在交互白板面前会很快由简入手,渐学渐用,建立起信心。同样,不需要使用键盘而在白板上直接书画和操作有利于幼小儿童和残障学生更踊跃地参加到教学中来。而且,交互白板便于演示计算机软件和上网的操作过程并呈现教学材料的动态和细节,在必要时可以回溯和重现操作过程和细节,具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励学生参与和交互的优点。
五、无纸化无尘化教学,健康教学
一堂课程下来,再也没有粉笔灰在面前飘扬,也不需要用笔纸来 记录,真正实现了绿色的授课环境。
5.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设备进入教育领域,并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不仅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的优越。笔者结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那么,怎样让学生对我们教的历史感兴趣呢?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就告诉我们,你要学生对自己讲述的历史感兴趣,就得想办法刺激学生的感官乃至心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就能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建立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内容时,先播放“国庆阅兵”场景,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现代化人民军队的壮观场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看完后,教师提问学生:旧中国有这样强大的人民军队吗?现在,还有那一个国家敢随便侵略我们吗?以此引入教学。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为下面讲为什么要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作用以及强大的人民军队的建立打下了伏笔。能把以前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日本投降的全过程,仅仅让他们侧耳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画面: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这样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
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
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空白概念。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在我们的记忆中,凭直觉得来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于抽象概念,也可轻易地巩固地揉在已往嵌入我们脑中的图册上”,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参考文献】:
6.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首先, 在教育观念上,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 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差异。有人有语言天赋, 有人擅长艺术, 有人善于与人交往。正如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的差异不应成为教育教学的负担;相反, 教师应当认识到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是值得尊重和好好挖掘的资源。
其次, 在教育方法上,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劣势加以确定。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 一个人很难具有全部七项主要职能, 每个人可能只拥有其中的若干种。在一个人所拥有的若干种智能中, 可能其中的某一种或两种在他们的智能中占主导地位, 其他智能只能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一个人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得到亲切的引导和轻松的发展, 他的智能结构才会显示出最佳的状态。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 让在不同智能上各有所长的学生都有机会利用自己最发达的智能学到知识, 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轻松的、有效率的;让他们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获得成就感, 树立自信心。借助多元智能理论, 我们就会真正做到发展学生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
下面是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一些初步尝试。
1. 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的表现是能用语言有效地描述事件, 表达情感, 与人交流。它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听、读、说、写”四个方面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主要形式有讲故事、朗读、演讲、看图说话、写作等。根据教学需要,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可以不断变换方式来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 如课前, 我让学生搜集准备中国古代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故事, 课堂上充分展示他们讲故事的才能;对教材中出现的名言警句、诗词佳作, 都让学生朗读, 锻炼他们的语音语感;对课文中的插图, 我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 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样操作, 要比教师直接讲授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2. 数理智能
数理智能的人, 对抽象的概念非常敏锐, 擅长推理, 思考注重因果关系。这样的学生数理化学得都不差。而历史属于人文科学, 怎样让这些与数字打交道的学生也能积极投身于历史课的学习中来呢?在初中历史课本中, 有许多数据, 他们都是对当时史实的具体记载,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是学生了解和感悟历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些数据里所包含的内容, 变抽象为具体, 我时常设计一些数学题, 让学生计算, 调动数理智能发达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我在讲授淮海战役时, 史料记载此次战役消灭蒋军55万人, 这55万人到底是多少呢?显然不够直观具体。于是, 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55万人如果用客车装载, 每辆载40人, 可装多少辆客车?如果每辆客车长为4.5米, 那么, 这些装载的客车首尾相连, 要排多长?问题一出, 学生们都怀着好奇之心动手算起来, 几秒种后, 那些数理智能强的学生就得出了答案:13750辆, 它们首尾相连可排61875米。答案一出, 四座惊叹:一叹淮海战役胜利的伟大, 二叹那几位同学的神奇的计算速度。而那几位同学从此也愈发对历史课感兴趣了。
3.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人们能准确地感知空间世界, 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历史是由历史活动的主体 (人) 、时间、空间等要素组成的。培养良好的空间感是历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历史教学中, 我经常教学生如何看历史地图, 如何制作表格, 如何绘制图示等,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增强学生从空间要领上把握历史时间和历史现象的能力。渐渐地, 那些空间智能强的学生不仅学会了看历史地图, 还有了一套记忆地图的方法与窍门, 而且绘制图示与表格的水平越来越高。课上, 我经常有意识地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当堂展示, 并让大家依次对模块进行记忆。这样, 作品被展示的学生也就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以点带面, 激发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热情。
4. 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善于运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巧妙操作物体的能力。这样可以锻炼肢体的协调性,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戏剧、舞蹈、小制作等方式来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如我在讲原始居民制作陶器的艰辛以及他们的聪明才智时就运用了这一方式:让学生亲手做陶器。这其中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很简陋, 但也不乏一些心灵手巧的学生的精品之作。但无论好坏, 此方式都让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 体会到了快乐, 感悟到了历史, 也学习到了知识。
5. 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感知、欣赏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的能力及创作音乐的才能。音乐给人艺术熏陶, 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历史中, 有许多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历史教学中, 借助音乐智能, 适时播放一段音乐作品, 不仅可以烘托气氛, 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如在讲楚汉之争的时候, 播放一曲《十面埋伏》, 讲抗日战争时, 放一曲《黄河大合唱》或《游击队之歌》, 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时也可以让学生上台亲自演唱, 例如讲“九·一八”事变, 演唱一首《松花江》, 讲大生产运动时唱一首《南泥湾》, 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 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人能够理解别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历史教学中, 同样需要合作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 编演历史剧等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课堂上, 我时常布置一些有意义的思考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他人一起讨论, 学生需要合作与配合, 需要阐述与分享彼此的观点, 以达到对知识全面深层次的理解。
7. 自我内省智能
自我内省智能是指个体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认识、洞察、反省的能力, 是有关于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历史教学中, 为了发展自我内省智能, 每节课, 我都要留上3~5分钟时间, 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沉淀、总结, 看一看都学到了哪些内容, 还留着那些疑问, 提出后共同探讨、解决。也可将本节课学习的心得体会写成课堂反思, 以便课后和老师交流。
通过借助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历史教学, 我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明显提高, 课堂气氛生动、融洽。这种各有所长, 各有所学, 节节有活动, 人人有活动的历史课堂给了学生们展示才华、提高能力的机会, 同时也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与认同。
7.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多种教学领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能够把各种音频和动画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对一些相对枯燥的课程用得更多,初中历史教学就是如此。历史教学如果仅仅通过理论教学的课堂授课,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觉得课堂教学很枯燥,把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中的话就不会太单调,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让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
一、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课堂变得有趣
历史教学内容如果不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恐怕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说通过音乐、图片和动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够相对集中,使得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能够增加课堂教学内容,使多层次的知识分层次展现出来。如:箭头闪烁、自动延伸等,并加上航海的头像,配上音乐或者音频解说,这样就使整个地图“活”起来,声情并茂,层次感强,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帮助提升教学效果。
二、增强学生切实感受,突破局限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把历史问题真实地反映出来,就像发生在大家面前一样,有一个真实的感受。很多歷史内容都很难记住,大多都要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把这些历史问题转换一下,这样可以直接让学生体会到逼真的视频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回到了那个历史年代。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开国大典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仅靠听教师的精彩讲述是不够的。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播放那个时代的视频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切实感受,突破历史空间的局限,增强学生的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历史问题,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历史课堂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对历史课堂的重新认识,真正做到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茂香.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群文天地,2011(6).
[2]周靖.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历史教学问题,1995(6).
8.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构件组合的最优化
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实现了三个转变:教学结构由平面变立体、单向变多向的转变;教学方法由使用单一教学媒体向应用综合媒体的转变;训练手段由封闭机械的传统训练向开放创新的训练程式的转变。三个转变使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发挥了最大的效应。
l,完善了历史课堂教学结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通道媒体向学生传输的是导向性、素材性、操作性强的信息,它能促进和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进而导致教学过程和教学要素地位的一系列改变。融入多媒体技术的主体开放式历史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实现教师、学生、计算机三方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信息的展示也呈现出文字、声音、图像的立体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媒体展示的材料,去探究结论,边做边学,在做中提高,有充分的机会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以自己的讲述代替学生的思考,而是通过设计、主持、示范和评价履行教师主导教学的职责。
2,丰富了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除语言外,各种图片、图像、音频、视频、文本等都成为教学中信息的传递工具,几种传媒可以任意组合使用,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模式,学生可运用听、视觉功能,动口、动手、动脑交替进行。3,整合了历史课堂训练手段。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巩固复习是一个通过练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使学生认知结构更趋完备多媒体的声光色图的综合表现力强,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训练手段灵活多变,激发学生求解的热情,尤其是多媒体的交互性引导学生自觉地动脑、动手、动口,并学会自我检查学习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复习重点,改进学习方法。这样训练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沟通联系,加快学生形成知识的序列性和知识结构的速度。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1.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历史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对历史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使其结构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充分理解,能够接受,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项任务完成得更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备课中利用Authorware等多媒体软件,把历史发展的线索进行链式联接,先确立一级目录、二级子目录、三级子目录„„再采用下拉式菜单,把相关的知识点包含进去,形成“树”状的知识结构,做到主干分明,层次清晰,帮助学生形成概括能力、归纳能力。2.突破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同化。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差距。从而启动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规律、探索规律、掌握规律、驾驭规律。如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用语言表述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组动态的画面:一个面带笑容的人出现在画面的中央,“高度的物质文明”、“世界大战”、“经济恐慌”、“劳资冲突”、“核恐怖”、“冷战”等伴随着类似交通事故的警示标志,一次又一次地把“人”打倒,“人”的表情不断发生变化:微笑——惊愕——恐惧——无表情——冷漠——颓丧。这组动画再配上令人震惊的音响,就让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又如1969年尼克松任总统后把美国的战略进攻调整为战略防御,这是美苏争霸中的重要步骤,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设计这样一组动态画面:健壮的山姆大叔(美国的形象)一只脚越过太平洋伸向了越南,同时出现时间1963年,随着时间的变化(64—65一67—68——)伸向越南的脚越陷越深;山姆大叔的另一只脚立在美国本土上,脚和四周不断出现爆炸物:1973年的经济危机、人民的反战运动、欧洲共同体的市场竞争、日本的市场竞争等,健壮的山姆大叔开始发生变化,神情愁苦,体力不济;来自苏联方面的攻击不断触及山姆大叔。当学生看完这组媒体演示后,对美国战略调整的原因心知肚明,继而请学生归纳成文,这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教学中的 重点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如从历史资料中获取信息、论从史出等。
3.创设历史情境,模拟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这一特殊历史时刻的盛况,单纯用语言的描述和图片的展示都显得力不从心。可选用相关的历史档案资料碟片,用软件超级解霸5.5截取资料片中的有关场景,再运用Authorware软件将它与其他的文字(text)、图形(graPhs)、图像(images)、视频图像(video)、动画(animalion)及声音(sound)等进行程序编辑,最终形成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组合课件。这种真实的视频媒体能成功地再现历史场景,是任何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有时还可以用一组历史图片资料配之以音频媒体模拟历史场景。如1940年德国对西欧、北欧发动进攻,继而又对英国发动不列颠空战。为了鼓舞英国军民的士气,增强战胜法西斯德国的信心,邱吉尔多次发表演讲,把这些演讲词加以编辑组合(事先请人录音)。这样在“邱吉尔”声情并茂的演讲中,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相继出现,有西欧小国的灭亡、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伦敦市内的断墙残壁、硝烟弥漫,英国军民坚毅的神色,邱吉尔飞扬的表情等。这种模拟的历史场景极富感染力,也同样能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作用,在其中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达到优化情意的教学目标。
9.浅谈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篇九
高洪来
天津市咸水沽第三中学
浅谈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图片、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历史图片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深感课本图片这一直观教具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图为路,转入正题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活动,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我请学生观察课本上的秦始皇像,并对其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他目光炯炯有神,两眼虎视眈眈,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当年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万丈豪情,他头戴皇冠,身穿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这身打扮显示出他那唯我独尊、居高临下的帝王身份。他是谁呢?”学
生大声答道:“秦始皇!”接着,我在启发学生:“秦始皇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进入了很好的学习状态。
二、用图片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如在《世界历史》第二册中,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节,教师可让学生先对比本课中的两幅扇形图,会很自然地得出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两幅柱状图,又很容易地分析出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用图片开展发现、探究学习
历史图片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为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具有发现、探究色彩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在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中的“山顶洞人”这一内容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山顶洞人的生活”这幅插图,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该图的研究兴趣,确定发现、探究的切入点和观察图片信息的范围。我设计了具有梯度的一系列
问题:“同学们,山顶洞人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仔细观察画面,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进行不定向的观察,兴趣很高,并踊跃发言。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我又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定向观察,目的在于从图中寻找到具有研究价值的信息:“请同学们在观察画面,大家发现右边的那位青年妇女正在干什么?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技术?她左边的男孩正在做什么?那位站起来的男子呢?他身上背着的和手里拎着的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左边还有老人和孩子,他们怡然自得的表情能说明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极富想象力,语言表达生动、有趣,我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加以肯定并作了适当的点拨。最后,我请学生思考“从整个画面来看,这些人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你能说明他们的社会组织有什么特点吗?”这样逐一呈现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发言。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我在发挥组织、引导、参与的作用,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得出如下结论:妇女缝衣服,使用骨针——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男孩生火——学会人工取火,人物关系——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了解了这一系列问题之后,“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一个人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见识越多、视野越广, 其知识面就越宽, 对人的智慧、思维能力的发展越有帮助。新编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文的图画中有许多反映各朝代生产、生活
方面的图画。例如,《汉朝的饮食加工》、《唐朝穿裙衫的妇女》、《敦煌壁画里的唐朝住宅》、《隋唐大型宴会的长桌、长凳和室内家具》、《宋代家具》、《宋墓壁画“宴饮图”》、《明代家具》、《明朝住宅室内布置图》等等。这些朝代虽然距今那么的久远, 但这些图画再现了古代人们生活起居的情况, 看到了古代人们生活的侧面。学生自然而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相比较。尽管这些插画在教学中是不要求掌握的, 但由于再现了历史, 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增强审美情趣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产生了美。美是人类所向往、所追求的。综观我国历史, 我国劳动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文化和艺术。这不仅仅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还可以用来歌颂人类创造的美,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如我国绝无仅有的青铜器, 制造工艺上在商朝就已经有相当高的水平, 如商代的“司母戊鼎” 和“四羊方尊”, 设计奇特, 造型优美、雕塑艺术精巧, 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如秦国的“兵马俑”, 那一个个武士俑, 造型生动、神态各异, 面貌不一, 充分显示了工匠们的智慧和精湛的雕塑技艺, 它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再如宋代的“孩儿瓷枕”, 造型生动别致。活泼可爱的小孩神态自然地侧卧于榻上, 双臂紧抑置于头下, 两脚叠压, 稍稍抬起, 天真顽皮, 活龙活现, 栩栩如生。此外, 在新编教材中还有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如商代的象尊、犀尊, 西汉
10.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丰富内容 重难点突出 趣味教学
历史是永不枯竭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它往往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当下,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大多数国家现在都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以保护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许多地区也加大了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宣传力度。各学校也渐渐对历史这一学科重视起来,开设了许多有关历史的趣味课堂,但初中历史作为历史方面的基础学科,似乎并没有受到社会太多的重视。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没有受到学生和老师充分的重视,且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历史成绩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转型。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下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工具,现在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帮助同学们学习,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洁、舒适的教学环境,教师不再因吸入过多的粉笔灰而影响身体健康,学生也不会再因其他事物而影响听课的注意力。给予了历史教学非常大的便利性,下面我就着重分析一下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学习内容
与传统板书教学不同,多媒体教学工具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色彩多变等优势,而且省去了清洁黑板这一步骤,教室里不再有漂浮在空气中的粉笔颗粒,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益处。并且,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能有效的与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向学生传递大量的历史信息,学生仅仅依赖教科书的学习无法将整个历史脉络贯通起来,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因此需要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课外拓展的历史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教材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后,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课件展现给学生,达到拓展学生知识水平、开阔眼界的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省去了教师板书的环节,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可直接通过观看PPT课件来完成知识的扩展,可将教师板书省下的时间让学生就多媒体课件内容重要部分做笔记,以便课后复习。
二、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识记
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往往有太多的信息量要接触,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往往在讲解课本重难点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只有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时间实在太紧,结果往往是老师为课堂重难点教学费尽了心力,可还是达不到预期的完美效果。短时间内记忆接受如此大的信息量往往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耐性,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但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帮助下,一张张精美的PPT美轮美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无论重点、难点都用鲜艳的色彩重点标记,甚至可以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三、视频动画展示,增加课堂趣味
在现代众多教学工具中,多媒体教学以其突出的多重优势赢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先拿传统的板书教学来说,板书教学浪费时间精力,甚至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且其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仅靠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获得知识,教学方法太过单调老套,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多媒体教学工具,拥有视频、图画、音乐、音效等多种教学方式,色彩绚丽的图画、生动形象的视频、近在耳边的声音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历史图片需要学生观看,并且这类历史图片往往在考试中占较大比重,许多大题都是以图片的呈现方式展现给学生的,因此,学生必须要养成看图记图并能认图的能力。课本上虽然有大量图片,但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记忆欲望,导致学生成为历史图盲,在考试过程中因为无法将图片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导致答题正确率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图片这一优点来对学生进行图片教学。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就事先收集整理好本节所要用到的图片信息,并归纳整理,有条有理的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色彩对学生眼球的刺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图片的理解与记忆。
此外,抛开多媒体图片展示的优点不说,它还有另外一种区别于其他教学工具的优势:视频放映。与其他学科不同,初中历史这门学科包含大量的历史信息需要学生掌握,如果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无疑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这类纪录片一般都较真实,能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与课本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并且视频展示这种教学方式,便于同学记忆,印象更加深刻,知识掌握更加具体到位。
11.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一、课件的使用时机
布鲁纳认为,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 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时, 才考虑使用课件, 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使用CAI课件, 在形式上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征。选择课件, 首先应考虑是否能突出教学重点, 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符合数学规律及原理的完整的感性形象。其次, 还应注意课件画面简洁、形象深刻、操作简便、没有复杂华丽的画面和音响, 以消除教学噪音, 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教学主题, 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直观显示或者数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内在逻辑难以简单发现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 这些操作有实物是难以进行的。
二、抓住切入点, 恰当运用多媒体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 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 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 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引发认知冲突, 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切入, 应以不影响数学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且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为原则, 不能随意切入, 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切入时机的把握上。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时切入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 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要。
2. 强化感知, 突破疑难时切入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的, 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 结果大部分同学还是一知半解, 如果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 学生还能理解的话, 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就很难现象想象了。
三、数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评价
多媒体运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其价值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有诸多标准, 而评价多媒体的使用效果, 其标准也不是单一的, 一般要以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科学性, 多媒体的操作技巧、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 多媒体课件的科学性
课件本身的科学性, 是指整个课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 并突出教学重点, 是否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相结合, 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 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 这是一个课件能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 也是课件能否正常使用并取得效果的前提条件。课件, 应操作简便、画面美观、协调;切换快捷、形式有趣;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疲劳。避免滥用或炫耀计算机技术而造成教学噪音。课件应突出教学重点, 对重点内容用突出的技术手段加以显示和处理, 并可以用多种方式反复强调和表达。
2. 好的课件应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层层分析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并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在这完整的教学过程中, 课件仅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中起辅助作用。所以,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要防止用课件来完全替代教师, 切不可将课件当成学件来使用。
3. 课件操作界面要简单
教师或学生在课堂上, 耗费许多精力用在课件的技术操作上就会产生负面作用。课件操作界面简单, 使学生的精力与思维集中在数学知识的探求上, 而不是在繁锁的电脑操作上。
课件操作界面简单, 不等于课件设计的思维训练过程简单化。简单陈述性的设计的课件都不是最佳课件。
四、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产生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的手段,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同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多媒体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 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具体操作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问题, 使多媒体培养学生素质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第一, 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第二, 教学手段全面结合, 以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第三, 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规范、系统性的板书。第四, 不能忽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2.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摘 要:在家发布的教育改革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有利于教学模式时代化、高效化的发展,“翻转课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翻转课堂”顾名思义是对传统知识传授流程的重新规划,相较于局限于课堂教学,“翻转课堂”使教学延伸到了课前,甚至课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使教学目的达到最优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上对“翻转课堂”的应用与实践的探究[1],结合教学实例对此进行分析总结,在课前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在教学平台发布,配合相关历史小故事对课堂知识进行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的合作式学习;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课堂知识的再吸收,完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对“翻转课堂”还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历史;应用与实践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的重新分配,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安排,但由于学科性质,使得教师在文科领域对“翻转课堂”应用比较少,原因在于有些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深入了解和尝试,或者尝试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事实却与之相反,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在文科领域的教学,能使得学习更高效,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一、实施模块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主要是视频准备,科学的实验证明影像教学的方式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深刻,所以视频的选择,教师可以自行录制或根据教学需要剪辑现成视频,8~10分钟为最佳,内容可多元化,但要与本课知识相符,可以搭配一些相关历史小故事或设置巧妙的小问题;声音应是跌宕起伏,富有朝气活力的,而不是平铺直叙,使学生不会有疲惫感的同时,对教学知识进行引导。
比如在鸦片战争教学中,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自主学习,其中家长配合监督工作,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完成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如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等,可在教学平台与同伴交流沟通。教师则可从教学平台对学生集中的几个疑问收集整理,在课堂上就这几个问题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交流成果,并对问题解疑,使课堂效率更高效,为课堂教学作铺垫。
2.课堂实施
在课堂实施中,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环节。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头脑风暴模式,主要强调对问题的讨论是在共同合作中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的实时关注[2],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发言,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就比如对秦朝统治时间短暂的原因分析,可让学生联系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作对比分析,找出对比项,从而解答了问题,使学生不仅是对之前学习知识的复习,而且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知识更加深刻理解掌握。
在合作学习之后,学生自主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或以小组形式的自主学习,则由学生代表对小组成员探究成果的展示),教师和学生互相对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应相对客观。最后对本课知识的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在课后自主对知识系统化、个性化归纳整理和对知识的升华。
3.课后学习
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化、个性化定制对知识的系统、全面巩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教育平台发布一些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设计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普通的简答题、选择题,也可以设计在特定场合下对问题进行分析。就比如说,在对《土地改革》知识学习之后[3],假设一个辩论会背景,让学生就土改对社会的影响,对正反两方一辩开篇立论演讲稿的编写;也可以用快速竞答的方式,在学生答题的同时有计时系统,通过网络对数据的统计整理,对用时较少的学生表扬记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学生学习到答题技巧,使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1.课前对视频学习实际能否实施并达到目的
学生课前的准备都是通过网络,如何防止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以学习为由,借上网学习为名,影响课前学习的效果。
由于历史学科学习的特殊性[4],学科压力相对不大,教师精减上课时间,把下节课的课前视频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播放,由教师监督学生,而且在课余时间可以对问题进行探讨,弥补了学生在家进行课前学习的弊端。
此外,课前的学习视频是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的“敲门砖”,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教师要对视频质量把好关,对学生负责,也为自己往后的教学顺利进行做铺垫。
2.硬件设备是否可以跟得上使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学生都要直接或间接接触使用技术设备。所以,设备的提供显得尤其重要,而且对于一些家庭条件缺乏的学生,学生学习不方便。这就需要学校公共设施的完善和共享,给需要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场所,为学生服务,完善学生自身的不足,让学生能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实现信息化是教改的一条必经之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方法上都基本符合这个阶段教学模式的要求,但其中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造出更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它具有实践性强、抽象、概念多的特点, 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限制演示效果很差;挂图所提供的只是静止的画面, 对讲解现象的过程很不适用;模型本身又不易拆开, 工作时各部分的活动情况不易看清楚。
多媒体技术采取特殊手段模拟物理现象, 变抽象为直观, 形象生动, 感染力强, 有利于讲清概念,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多媒体能将具体的形象展示给同学,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境, 而且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图、色并茂的特点, 有利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知识。
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 某些物理现象, 如运动和静止、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惯性、压强、物体浮沉、电荷流动、扩散、分子无规则运动、磁场分布, 等等, 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 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而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 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 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捷化, 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 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好地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技术, 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事物、现象和过程, 或者无法听到的各种音响, 这一特性使课堂教学不受时间、空间, 宏观、微观的限制, 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如, 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三维动画和录像资料来解释和演示一些上课时用语言很难表达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定律, 这样就大大压缩了时间, 使课堂中每个知识点都能用最合适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
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协调好两者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2. 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 不仅让学生准确地感知物理事实, 深刻理解物理知识, 还要让学生直接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
3. 应注意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信息技术毕竟是工具和手段, 它只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一味盲目地崇拜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排斥传统教学的精华, 是不明智的教学态度。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 有机地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如, 我们在教《力的图示》这一节时, 可以用信息技术展示力的三要素,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力的图示的练习时, 还是应该借助粉笔, 按照三步骤, 在物体上确定力的作用点, 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 等等。
五、结束语
14.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一、发挥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发现式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参与发现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CAI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理智型”的教学方式展示的平台,对一些内部结构严谨,历史理论性较强的教材,CAI可以解决逻辑问题,通过模拟问题情境,小组的互助学习,从而訓练了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断加强了,知识的疑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2.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历史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说到底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因为,多媒体技术将媒体策略与音频、视频、字符、叙述、游戏、地图和其他各种介质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每一项差导图符都可以使学生实现一种不同的功能。因此,无论学生选择哪一项,他们都能得到相应的知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
3.化静为动,灵活使用历史地图
在历史地图教学中,为了动态展示战争进程、交通路线,可采用手绘和多种箭头的组合,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如张骞出使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新航路的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有些历史地图,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如战国七雄、三国鼎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等教学内容,可采用区域颜色闪烁、变色的方式,使书本上的死地图变活,学生对该知识点也产生了经久不忘的深刻印象。
二、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不足
科技的作用总是呈现多面性,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会产生教师与学生的惰性,过多的影像资料可能会使课堂出现主次不分的现象等。具体来说,其不足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
1.课堂教学过于倚重多媒体
在一些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出现有趣现象,教师在上面将课件放一遍,学生看一遍即算完成一堂课。在此,教师成为一个放映员,而学生则成为进入电影院的观众。更有甚者,教师放映的课件是没有经过自己修改的原始课件。应该说,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这个前提是教师认真备课,将所要宣讲的内容,通过一组优秀的课件传达给学生。课件所起的作用,就是将教师所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其思考和提高课堂印象,而不是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2.部分教师教学无粉笔板书设计
以为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就告别了黑板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其实使用粉笔进行板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有助于初中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落实(勾划在课本上);还有极为重要的是黑板上的板书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实际中,多媒体教学虽有文字演示的板书,实际中对学生往往只是一种“昙花一现”式的演示,当然就对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非常不利,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本来系统性的黑板板书是教师在讲解引导下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桥梁。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多媒体教学时,注重黑板板书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势必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5.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要求我们把两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互为所用、相辅相成,并在教学中自觉克服多媒体教学的消极方面,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它,最大限度的为提高生物教学效果服务。
下面就我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略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前进的原动力。在学生心目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副科”,没有语、数、外那样的学习压力,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认识,通过激励引导学生进入生物世界,而合理利用多媒体,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让学生真正沉迷于生物世界中。例如:在讲解细胞的亚显微镜结构及其功能时,由于中学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让学生在电子显微镜下直接观看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微细结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来制作细胞亚显微及其各种细胞器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图,也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有关细胞亚显微结构的照片,标示出各部分名称或文字说明再配合教师的讲解,这样就可以很轻松地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再如,在“动物的行为”的教学中,把不同环境中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的生活照片用Microsoft PowerPoint编辑成幻灯片在课堂中进行放映,并配合教师的讲解,就能很直观、形象地使学生掌握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特点。不用老师多讲,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高度集中到课堂上来了,自然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内容或事物变为具体,模拟微观的生物学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这一节内容,总体上来看,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并且文字繁多,那我们如何保持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理解和加深记忆,那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如何让学生了解分化的过程,我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播放一段动画,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老师在给予讲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对于细胞的癌变及如何体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应用动态图和生活中的典型病症,可以让学生从课堂中了解生活,从生活中走进课堂。又如:过去讲解“光合作用”时,除了用语言表达之外,还要出示光合作用的挂图、叶绿体的模型及盆栽植物等实物。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在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叶绿体的立体结构,配合语言讲解,指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既可展示课本上光合作用图解,又可动漫设计,动态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还可配上文字解释和有关声音,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就使教学变得简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为了解决这些难点,例如“花的受精过程”,可以设计成一个动画过程:一个黄色的花粉粒从屏幕外飘落到柱头上,静止一会儿,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随后慢慢地生长、伸长,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囊。接着两个精子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此时,旁边的注字改为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又进行两次闪烁。在这—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所以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打造高效生物课堂,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活动时,我认为会产生许多消极作用,所以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而不能一味的用,那样就会严重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多媒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无疑是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不要频繁使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在一节课中,语言表述是基础,板书、板画是纲要,离开这些去片面追求多媒体的感官刺激是必会造成教学失败。如果我们采用CAI系统教学,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全部是观看大屏幕来完成,且不说引起兴奋的手段单一,学生在诸多能力培养方面也是单一的,所得到的必然是学习基础不扎实。假若不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就会搞的课堂花稍、气氛活泼,而效果不佳。
三、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录像一般都是专业知识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很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由于在看录像过程中,学生主要是看和听,结论是给出来的,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不能尝试自己的认识过程,这也不利于科学方法的培养。
16.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六
本文介绍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历史教学的几种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电教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介绍了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电教;中学历史;教学方法;优化;注意事项
目前,建立校园网络,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热浪很高,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可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厌学情绪,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智能,提高教学效果。
要成功地上好一堂历史课,教师必须首先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巧妙新颖别致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例如,我在教学《红军长征》一课时,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曲《十送红军》和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学生在音乐声和观看电视画面中感受到了长征这段历史。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历史史实的浓厚兴趣。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产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问题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利用电教手段,巧妙设置问题,有很快击中学生的兴奋中心,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五四运动》一课时,我首先播放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片段,然后大屏幕打出以下问题:
1、顾维钧演说有理有据,充分说明了山东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也得到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为什么列强仍然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3、如果当时你是北京的一位大学生,听到这一消息后会有什么反应?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与老师,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在分组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最后,每个组推选一人作小组总结发言,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
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情感,营造情感化的历史课堂
情感教育也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抓住时机,在最能吸引学生的“关键处”,精心设计一两框投影片或其他内容,作为激发学生情感的“激发器”。这样的情感渲染,使一个英雄形象活现在学生面前,更会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巧用电教手段,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寓理于情”,与历史共悲欢,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收到“以情感人”的教育效果。
如在学习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我精心挑选了部分电影片断和图片来对学生来进行情感教育。我先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部分片断:日本兵进入南京城后不停地烧杀抢掠,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幼,甚至将小孩抛起来练刺刀。枪杀、水淹、活埋„„日本人用极其残忍的方法残暴杀害中国人民,人数达30万人以上。接着又用投影打出几张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图片。然后,播放《血战台儿庄》和《地雷战》电影DVD片断。这些内容形象生动表现出日本发动战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消灭日寇的爱国精神。利用这些具体、形象生动的资料,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和悲剧重演,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在祖国遭受外国侵略时,我们要保卫祖国。
四、直观形象,活动引导,让学生在历史课中“动”起来
历史知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它既不能演示,也不能重现。教师要尽量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解决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矛盾,教师合理利用投影仪,实物展示或者通过播放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犹如穿过时光隧道,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真实的历史。等问题,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便会激发出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行讨论和交流,获得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堂气氛就会大大活跃起来。
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唱歌的特点,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音乐供学生欣赏。如在教学《改革开放》一课时,播放《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也可以教唱这些歌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喜爱历史,亲近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时间缩短,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授课时间。如讲《世界多极化趋势》(必修一26课)时,放记录片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直观形象展示了不结盟运动的背景、过程。那么这一部分就可不讲,从而节约了时间。还可以将课堂知识结构在大屏幕上打出来,从而节约了板书时间。这样节约的时间可以进行重点突破,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好现有电化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巧妙“再现”历史事件,增强了直观感染力。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历史知识,培养了历史学科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一件好事,应该大力提倡。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各种关系,更好地发挥它的效能。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不可替代性”。研制一个多媒体课件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选择课件的内容上,一定要选择传统方式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而且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的内容来做。否则,就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去制作多媒体课件了。
二、注意掌握“度”。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应提倡使用。但要讲究适度,并非越多越好。没有必要什么内容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要根据内容合理安排。而有的内容本来就是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如果再用多媒体课件使它变得十分的直观就适得其反了。
三、强调它的“辅助性”。尽管多媒体课件是教学中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手段,但它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如果忽视了它的“辅助性”,那么随着网络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完成学业,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那样的教育肯定是片面的,也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7.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七
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运用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达到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网络时代提供了海量、丰富而又有时效的学习资源,这是教材所无法企及的.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育的旺盛阶段,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只局限于课本教学,会抑制初中生的想象力.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的想象力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思维成长配备了良好的温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在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多媒体技术在呈现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一步扩展了教学内容,将原来抽象、深奥的理论内容,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认识圆锥体》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圆锥的实物图像,让学生对圆锥的形象有更好的认知.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它形象、动态和包罗万象的优势,能使数学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学生学得愉快、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应结合能做到声像兼备、图文并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具体的情境,导入数学知识,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有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求证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学生通过模拟剪拼,获得很直接的感知.学生完成剪拼后,立即应用三角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一个角的外角和这个角的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并对两个内角进行求和,再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多次验证,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总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2.加深认识,攻克课堂难点.中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年龄阶段,从而容易发生思维的形象性跟不上数学理论的抽象性的矛盾.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例如,在教学“正方体被一个平面在不同方位截开产生的截面”时,以前往往是借助实物情境活动———切马铃薯或切白萝卜的方法来让学生感知,结果很多学生还是糊里糊涂,对于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截面,有的学生还能明白,而对于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截面,学生就很难理解了.又如,在求证 “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搬移,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再如,进行“添加辅助线,构造和小三角形等边的平行线”的内容时,可展示几个例题,从各个不同的方位和角度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解题的思路、重要方法与技巧,进而使课堂结构得以优化,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3.巧借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海量的网络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强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自觉地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现实的数学探索性活动中. 例如,教学八年级“镶嵌”内容时,可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欣赏“镶嵌的美丽世界”.当学生在色彩缤纷的镶嵌世界中流连时,教师适时提出一些导入性问题.第二步,进行实践体验.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平面镶嵌图案,教师在一边启发与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探究,并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第三步,表达并进行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互相交流、 对比、归纳.最后由教师给出边长相等的三边至二十四边的正多边形,并用不同颜色进行搭配,要求学生设计一到两个平面镶嵌的地板.学生亲手设计、复制、粘贴、 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各式各样,很有创意,有些图案连教师也赞赏不已.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代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07-12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2-07
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08
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09-09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12-05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0-10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分析10-02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09-28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10-30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