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灵的家园

2024-10-17

幸福心灵的家园(共18篇)(共18篇)

1.幸福心灵的家园 篇一

幸福——心灵的家园

幸福,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道出了生命的意义。生活,就要活得幸福。而我的幸福,就来自于我那两鬓已有银丝的母亲。

母爱是夏日的微风,吹拂我心头的烦躁;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我的心房;母爱是沙漠的清泉,滋润我的心田;让我感恩。

彼时,我坐在田野高高的麦堆上,望着远处的羊儿;此时,我坐在门外那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下,望着人来人往。一切的一切,都在时光老人的掐指一算中悄然流逝,唯独不变的是母亲对我的关怀和爱。

幸福,是我情感的家园。小时候,每每回到家中,闻着厨房飘来的阵阵菜香,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深深地感受到有家的温暖。长大后,家离学校远只好住在学校,虽然没有那让我垂涎的佳肴,但电话中传来母亲嘘寒问暖的声音时,我感到了母爱的温暖。

幸福,是我心灵的家园。睡觉时,母亲总会在我睡着了以后替我拈拈被子,这个微小的举动却让我感受到幸福的味道。学习上,母亲总会在困难时鼓励我,在失败时给我加油,她或许没有别的家长那麽有文化,可以给我辅导功课,但母亲一样可以成为我坚强的后盾,因为我感受到了关怀的味道。

幸福,是我身心的家园。生活上,母亲从来不会对我过分的溺爱,从小就让我自力更生,教会我所有的道理,包括无私奉献,我感受到了有妈的温暖。健康上,母亲从来都没有让我有一点不舒服,总是在我有一点难受的时候关心我,让我早早地脱离病痛的折磨,让我感受到了有爱的温暖。

我那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那一刻刻的温暖,被我永远的定格在我心中最美好的地方;那一刻刻的幸福,是我幸福的家园!

2.幸福心灵的家园 篇二

一、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实现和谐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是人生命的物质滋养,和谐的自然生态帮助我们领悟生命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体验人的生命意义。虽然是一所农村边远学校,但是我校历年来对校容校貌、校舍绿化的修建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精心的布置,为教师创建了一个绿意盎然、美丽整洁、有益身心的工作环境。

二、通过读书活动,实现和谐内生态

内生态是人生命安顿的心灵居所,指向教师自己内心世界的体验,在与自我、与他人的心灵对话中能修正、丰富自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然离不开自我调整与激励。而读书,正是实现自我对话、自我提升的最佳心灵栖居地,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寻求自己心灵世界与自己肉身、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生态平衡与和谐,学习生存技能,养成良好习惯,了解和行使不同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我校坚持围绕“好书伴我行,书香满校园”的读书主题,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淀教师的文化素养,推进教师的心灵升华。比如,“好书漂流·心语汇聚”的专业阅读传递活动已经成为我校每学期的传统项目。各工会小组从学校工会推荐的五本必读书籍中选择一本,从组长开始进行读书漂流,并及时在读书札记本上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书心得。两周以后把此书传递给下一名组员。每个小组依次传递,在一学期内读完一本书,第二个学期开始换另一本书籍漂流,如此循环但不重复阅读,一本本读书札记已被记录得满满的,教师在感悟心得、倾吐心声的同时也阅读着同伴的留言,读懂了他人的心灵,在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好书漂流·心语汇聚”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恰恰是让教师的人文情怀和专业素养在阅读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扎下了根。

三、凝聚互助团队,实现和谐类生态

类生态是人生命的社会依托,是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群体、人与国家民族、人与文化等关系的体验中,感悟个体生命的价值存在于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校园中的类生态主要包括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我校充分发挥工会小组的功能,提倡教师团队在活动中体验,在合作中凝聚。结合上海世博会,我们开展了“欢歌笑语迎世博,当好文明东道主”的迎世博宣传活动、“浦东教师与世博”摄影作品比赛等;每年的教师节则以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引领教师快乐体验职业的神圣感和幸福感,如2010年“今天怎样做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主题论坛、2011年“学大师风范·扬大师精神·做学生表率”主题活动等。

教育中如果没有尊重和信赖,就没有激情和启示,就没有性情的陶冶和净化,也没有灵魂的升华和投入学习的热情。学校领导始终把教师的需求和情感记在心中,关心教师精神上的追求:教师自主制定发展规划,学校搭建展示与研磨的平台,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不厌其烦地深入课堂第一线,无微不至地观察、诊断、交流,实施有效指导,解决教研困惑,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反过来,学校安排人事,教师们勇挑重担;领导遇到难题,群众主动分担;学校办学规划的制定出台,各工会小组、全体教师人人参与,逐项讨论学校的发展大计。教师们为了共同的愿景而辛苦着、忙碌着,但同时也合作着、快乐着。

这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催生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从而升华成对事业的理想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3.亲情:温暖心灵的家园 篇三

名人名言

1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

——(法)雨果

2 兄爱而友,弟敬而顺。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3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贾平凹《关于父子》

4 家事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

——(英)萧伯纳

5 不被任何人爱,是巨大无比的痛苦;无法爱任何人,则生犹如死。

——(德)格林贝克

6 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日本)木村久一

7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黎巴嫩)纪伯伦

8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美)惠特曼

9 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所罗门

10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诗句解读

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令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诗人遭逢离乱,又身处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婉,沉郁顿挫。

2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便托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此诗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意境渾然天成。

3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冬至佳节,诗人却远离家乡在邯郸的客店里度过。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思亲心切之时,诗人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首诗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

4 雅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鬟边丝?

——杜牧《归家》

此诗借稚子对归家远客的问话。表达了久别故乡、远离家人的感慨。

事实论据

亲情只是恒等式 妈妈问女儿:“如果爸爸、妈妈一同掉进河里,你先救谁?”女儿抱着一大杯牛奶头也不抬地回答:“我一手抓住爸爸,一手抓住妈妈,一起上来!”妈妈说:“如果你只能救活一个人,而你却一手抓住爸爸,一手抓住妈妈,我们就会一起被河水淹死!”女儿不再喝牛奶了,她的眼睛里瞬间就蓄满了泪水,望着妈妈和爸爸,“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喊:“都淹死我也要抓住你们!”她哭喊着,把两只小手同时伸向妈妈和爸爸……

如果换了我们,会不会像小女孩一样尽最大的努力,去救爸爸妈妈?

爱没有重量有一位印度教徒步行到喜马拉雅山的圣庙朝圣,路途遥远,山路难行,他虽然携带很少的行李,但还是举步维艰。他忽然看到前方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背着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也正缓慢地向前移动,样子看上去很吃力。

印度教徒经过小女孩的身边,很同情地问她:“我的孩子,你背得那么重。一定很累吧!”小女孩很不高兴地回答说:“我背的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的弟弟!”

爱是无私的付出与喜悦的关怀,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份牵挂。

太阳永远照在我的肩上 狄更斯11岁时父亲因为还不起巨额债务而被关进监狱。狄更斯被迫到面包店里干杂工,后来又经人介绍到一家炭粉店刷油漆。

狄更斯努力地工作着,他希望挣足钱把父亲保释出来。可到了债务偿还期限的最后一天,狄更斯全家仍没有把钱凑齐。他父亲便被法院判为终身监禁。

狄更斯隔着铁栏看着父亲哭了,父亲却对他笑了笑,慈爱而坚毅地说:“孩子,不要哭,太阳将永远照在我肩上。”

父亲知道厄运难免,但是强压内心的悲痛,以阳光般明朗的信念,为儿子注入坚强的勇气。

家门永远为儿女敞开一天,女孩在大街上看到母亲手绘的寻人启事。她因为和父母赌气已一星期没有回家了。看着这幅画她泣不成声,决定回家。当天深夜女孩总算赶到家门口,她犹豫着叩响了门。奇怪,门却自己开了,怎么没有锁?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屋,却发现母亲睡得正香,她把母亲摇醒,喊到:“妈妈,是我啊!女儿回来了。”母女相拥,竟无语泪流。

女儿问:“怎么没有锁门?”母亲柔声道:“自打你离开家后,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锁。”

4.心灵家园的议论文作文 篇四

紫色于我而言,不仅是神秘,也是温暖。对它的喜欢,和内心有关。喜好也是性格的一部分,固执得不可动摇。紫色是我的心境状态。所以它成了我的房间颜色。移动鼠标,查看朋友抑或陌生人的留言。我很开心,是那些文字,让我们相隔遥远也一直彼此靠近。他们的留言平实,简单,美好。让我感动。

心灵的家园

有时侯,读自己的故事是需要勇气的。好在我完成之后是一种经历了又回首时的淡然微笑,带给我坚强。很多的时侯,我就这样缓慢移动,一行一行阅读我自己写下的并没有想取悦他人的文字。很像对待一个孩子那样,我不想伤害它们。那些都是我的故去,我的年轻,我的幼稚,我的记忆。过去如何长久,唯有留下痕迹。所以,我在继续活着的同时做着一件挽留的事情,就像我一路向前走时回头观望记住那些已逝的风景一样。它们是我能一直前行的支撑和收获。而我是一个带故事上路的人,走一路,讲一路。一路迷惑,一路思考。

音乐盒里流淌着我最热爱的音乐。是一些经过我搜索整理最后在留下来用以慰藉自己的声音。不管是烦躁还是愉悦,也不管是无聊还是忙碌,它总能给我最适时的寄托的凭借,它总能给我最需要的莫大的安慰。倾听最美好的声音是另一种幸福。吻合心声,同感而发,感动彼此。

图画册是我用来满足自己的视觉的,满足我想当一个出色的摄影师的梦想。所有的画面都是我留下来的有关这个世界曾经的美丽。我始终相信它们充满言语和爱。它们是我所期盼着出现的理想世界。每一幅画都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感情,所以,它们其实就是我所坦露的最真实的自己,可以从中找到我所存活的准确状态。它们洋溢着我的期许,我的等待,我的努力,我的未来。

5.心灵家园(完善版) 篇五

科技组 谭术梅

【教学时段】:2014-2015学年上期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教学设想】:

本课是科技组新开发的一门课程,本期教学主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集体构架家园,切合“阳光、感恩、梦想”的主体。最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建筑模型小故事。本课以组装木艺的模型为载体,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在规则的约束下充分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惜福意识、感恩意识。在其中也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小组成员各负其责,每个人参与团队管理,规范工具材料的使用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素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的构建规则

2.学会木质模型的一般组装方法,学会一些常见工具的使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木质建筑模型组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家园故事的表达,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良好团队精神。

2、通过团体沙盘的规则约束,培养学生的规制感

3、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惜福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团体沙盘的构建活动

难点:沙盘故事的表达分享中教师的正确引导

【教学方法】

教法:设疑—引导、探究—发现、演示—模仿、启发—创新、多元化评价 学法: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合作—实践、体验—创新

【教学资源】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视机 教具: 建筑模型分步组件、沙盘、沙具 教学课件:心灵家园教学课件 工具:螺丝刀、工具盘 材料:建筑模型套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节课:建筑模型组装

第二节课:团体沙盘的构建,组内分享摆放想法,为家园取名 第三节课:沙盘故事的分享与教师的正向引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一、课程简介: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心灵家园课堂。我们主要是玩一个游戏,就是和自己同组的同学一起来在沙盘里构建一个家园。

二、(1)提问:在构建家园前,老师想知道你们心中的家园是怎样的?(友善、和平、美丽„„)

过渡:

(2)提问:要构建一个友善、和平、美丽的家园,我们需要些什么东西?(树、房子、车子„„)

对,有了树我们的家园才美丽,有了房子家园才幸福„„

三、沙盘游戏简介:

今天,我们就要在这个沙盘里面构建自己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在这个沙盘里装有沙,拨开沙有蓝色的底。蓝色的像什么?(水、天)对,像水、像天。因此在沙盘里,蓝色的就可以来代表我们的水和天了。那么沙呢?沙能代表什么?(沙滩、陆地、山)。对,我们有地有水有山,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上房子、树、桥,是不是就是一个美丽、和平的家园啦?

我们就要用的就是这样的一些房子,还有树、草、车子、动物、人物等。(展示)

四、模型组装:

(1)、内容要求说明:但是,大家的房子需要大家自己动手组装。待会老师会发给大家这样的套件,每位同学一套。每位同学的房子样子不一定相同,但是你拿到什么样子的就是什么样子,不可以相互交换。待会每组同学会有一个工具盘。盘里有6把螺丝刀,大家拿到套件和工具盘后,用螺丝刀划开套件包装,然后把套件包装纸和里面的白色标签纸一起裹成一团交给组长,组长负责收齐扔到垃圾桶。螺丝刀是辅助大家组装模型时使用的,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2)、发放模型及工具盘:现在请每组组长前来领取模型套件及工具盘。组长拿到模型后先回到座位不忙发给同学。

(3)、请组长按着顺时针的方向依次发模型。

(4)、大家在组装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也可能有些好的经验。同学们可以留意这些难题和好的制作经验,组装完后我们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相互交流。

(5)、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木屑不能乱扔,都放到盘里。

【学生活动】模型组装

五、收拾:做好的同学负责把你们组的桌面打扫整理干净。把木屑倒掉,木框叠整齐。

第二课时

一、游戏准备:

(1)发放表格、笔、沙具箱

(2)填写姓名(顺时针)

(3)摆放沙具按照示意图摆放

二、游戏规则说明:

(1)、我们游戏共有五轮,每轮每位同学只能放一件玩具,桌椅套件一次可放一套,草和树可放多颗,其他玩具一次只能放一件;也可以不放玩具,选择拨动沙子(比如挖一条河、一个湖,一次也只能造一条河或一个湖)。操作完后不能改动。

(2)、我们游戏的顺序就是表格上的顺序,不能随意更换。

(3)、每次摆玩具的同学只能在这一方。

(4)、摆好后在表格相应位置记录你所摆放玩具名称。

(5)、每位同学在摆放时,其他任何同学不能说话,不能干扰他的选择,更不能更改别人摆放的玩具。

(6)、五轮都完成后,请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分享各自选择摆放5个玩具的原因和目的,然后一起给你们的沙盘取个名字。

三、【学生活动】沙盘构建(按顺序排队进行游戏)

四、强调课件沙盘管理 第三课时

一、沙盘分享交流

(1)、沙盘名字

(2)、最喜欢沙盘哪部分

(3)、对同学摆放情况提问

(4)、分享沙盘构建过程中的故事(遇见的问题、心得体会)

(5)、你生活的家园跟心里的家园有什么区别

一、沙盘整理收拾

二、课堂交流

【板书设计】

心灵家园

一、模型组装

二、沙盘游戏

1、团体构建家园

2、组内分享摆放想法

3、一起给家园命名

三、交流与分享 【教学反思】

6.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心灵家园 篇六

雷锋他那助人为乐的精神让人永生难忘,还记得 一九六一年五月的一天,雷锋因公事到丹东出差,清早五点钟从连部出发,在去抚顺火车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着小孩,手还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去赶车。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他们母子三人都没有穿雨衣。那个小女孩因掉进泥坑里,弄了一身泥,一边走还一边哭。看到这种情况,雷锋立即想道:我军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雷锋急忙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马上又背起那个小女孩,一同来到火车站。雷锋替她买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车。在车上,雷锋看到那个小女孩,全身衣服没有一点干处,头发还在往下滴水,冻得她直打颤。雷锋自己一身衣服也湿了,他急忙解开外衣,摸摸贴身的那件绒衣还是干的,立即脱了下来,给那个小女孩穿上。听说他们母子三人早晨没吃饭就出来了,雷锋又把自己带的三个馒头送给了他们。上午九点钟,列车到了沈阳,雷锋领着小女孩,把他们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车站。雪中送炭三九暖,视若无睹腊寒梅。锦上添花不觉美,助人为乐众称羡。是的雷锋以他助人为乐的精神打动了世人,他在中国那一段黑暗和寒冷的日子里,带来了些许温暖和光明。是的雷锋让我们难忘。

雷锋在那段黑暗的日子他憎爱分还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是的,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做什么都应从大家的角度思考,而不是自己。还记得我国著名的革命烈士和文学家——闻一多吗?他在中国最黑暗的日子曾说过一句话——我们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进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正是这些前辈浴血奋战,斗智斗勇,才迎来中华的光明,当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们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形容,雷锋他那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让我们难忘。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让我们难忘,还记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在我们现代也有很多像雷锋一样的人。在我的家乡彭水也有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他就是——彭水县交通委计划科原科长陈勇刚,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代优秀儿女的代表。2003年重庆交通大学毕业的他,放弃已经联系好的兰州某设计院的高薪职位,在交纳了3000多元的违约金后,陈勇刚作为彭水县政府引进的“特殊人才”,来到了彭水这个贫困的山区,成为彭水县交通委员会的一员。去年7月,身感不适的他在医院检查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并且是晚期后,没有告诉自己的同事、朋友及家人,依然继续拼命工作,独自承受绝症打击;在去年10月,病情进一步恶化后,家人才得知实情,可他反对家人将他的情况告诉单位领导和同事,继续带病坚持挑灯撰写“农村公路规划”; 今年2月19日那天,陈勇刚第三度突然昏迷不醒,妻子覃再芳有了不祥的预感,思虑再三,给陈勇刚单位领导打了电话,说明了陈勇刚真正的病情和现状。一周之后的2月24日中午,陈勇刚离开了他深爱的岗位、他深爱的妻儿。“ 弥留之际他选择悄悄地来悄悄地走。”陈勇刚是我们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当代优秀中华儿女的见证。

7.幸福心灵的家园 篇七

从汶川大地震, 到玉树地震, 再到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 近两年, 突发灾害一次次刺痛人们的心灵。伤疤凝固了伤痛, 也换来心理重建方面的经验。

多方联动形成援助网

“得知舟曲泥石流灾害的消息后, 我们第一时间通过同心援助联盟征集甘肃本地愿意前往舟曲的志愿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简称中科院心理所) 危机干预中心同心援助联盟执行人王文海说。

灾难发生当日, 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郭玉芬带领甘肃各大医院的心理科医生奔赴现场。与此同时, 兰州的咨询师们也在中科院心理所的指导下由王文海、席尚信组织了甘肃心理援助联队作为预备队。

在救灾的第一阶段, 心理援助和物资发放、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同步进行。“这个过程让我们和当地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摸清他们的心理状况, 才能采取相应措施。”王文海说。

“总体来说, 这次舟曲心理干预形成了一个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指导, 甘肃省卫生和医疗方面支持, 咨询师自觉行动与当地部门和工作者联合的行动网络。”王文海说。

心理重建被纳入灾后重建体系

相关研究表明, 灾后一个月被称为受灾群众的心理“蜜月期”。这一期间, 许多人会感觉精力充沛, 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抢险工作。这段时期过后, 当工作和生活节奏趋缓, 受灾群众进入3~6个月的心理“幻灭期”, 这是心理重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此外, 近期救援部队的撤出, 让灾区群众感到‘心里空’。持续的大雨, 舟曲县城受灾现象不停的冲击, 这些都会造成他们心理的极大波动。现在是心理援助介入的重要时期。”王文海说。这意味着心理重建这项漫长的工程才刚刚开始。

根据统一安排, 中科院心理所舟曲心理援助工作站负责沙川新村安置点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工作, 并根据学校的需要分派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做心理辅导。同时, 甘肃省卫生厅心理援助队将通知安置点的医疗站配合工作站的心理援助工作, 将派医务人员跟随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期待国家层面建立心理援助体系

“总体说来, 从汶川到玉树, 再到舟曲, 心理援助工作越来越有序。”原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张侃说。

汶川地震初期, 不少热心志愿者涌入受灾地区, 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 并没有给受灾群众带去心理安慰。在一些科研单位的建议下, 心理援助被纳入国务院抗震救灾的整体部署中, 但由于缺少主体部门, 经费一直得不到落实。

到目前为止, 中科院心理所在绵阳、绵竹、什邡、德阳建立了7个心理援助工作站, 加上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以及当地组织的工作站, 已将近20个。“在玉树地震中, 心理援助由省委宣传部和社科联牵头。在组织方式上, 以地方为主, 中科院心理所在玉树及西宁各建一个心理援助站, 互相配合。”

8.心灵的家园,情感之回归 篇八

关键词:《姥爷》;心灵家园;情感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02-01

一、作品简介

该作品属于散文随笔类,作者蒋雯丽在该书中以六个板块的形式呈现了她记忆中童年的一些故事,这六个板块分别是:听说,小院,朋友,家人,求学,诀别。作者通过对这些板块的填充,展示了她小时候,年迈的姥爷在生活上对她的百般呵护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景,直到姥爷生病去世为止。全书以看似较淡的文笔,将记忆中与姥爷生活的故事娓娓道来,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通篇都没有特别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在平淡中见真情,流露出震撼人心的情感,表现出了人性之善、亲情之美,以及对姥爷极深的思念之情。

二、文本分析

(一)亲恩浓浓,至死方休——回归温暖亲情。

小文丽出生时,姥爷已经是八十高龄,但却自愿担当了所有照顾她的职责。在生活里,祖孙二人形影不离,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甚至一起排队上厕所,如文中所说“姥爷去洗澡我跟着,姥爷去理发我跟着,姥爷去会朋友我更要跟着。有时候,姥爷去上厕所,我还是跟着。”

还有过年时,小文丽拥有了一件新棉袄,姥爷在新年的早上把棉袄烤的暖烘烘的,再拿给她穿;小文丽摔了一跤,新棉袄沾上了泥土,她回家之后失声痛哭,然后“不知哭了多久,哭得自己都觉得没有意思了,这才发现四周很安静。姥爷呢?难道他去谁家拜年了?难道他把伤心的我丢在家里了?我抹了把脸,打开卧室的门。阳光中,烟囱炉子旁,姥爷戴着老花眼镜,托着我的棉袄,在炉火上烤,边烤便用小刷子一点一点地把泥刷掉”,这是生活中极其平凡的一件事情,可作者写作时,已经距那时候有三十余年。虽然时光已逝去多年,但那些细节仍历历在目,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在姥爷离开她三十年后的今天,炉火边那情景依然清晰地浮现在她眼前。这段唯美的描写很具画面感,十分形象地再现了那时的情景,也充分体现了姥爷对外孙女无微不至的关爱。

姥爷的心里眼里全是文丽,即使所有器官都已老化,但心有所系,所以心脏依然倔强地跳动着。甚至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即使已经失去了意识,仍然尽全力握到了文丽的手。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姥爷去世之后,文丽错过了见姥爷下葬,她说“天快黑了,装姥爷的棺材还没有运到,我跑到路上去迎。我不知道我为什么非要到路上来迎棺材。可是,棺材来了,开车的人却没有认出我,我跟姥爷的棺材擦肩而过。长大了,我才懂得,那是姥爷不想让我看见他下葬,他去了天上。”依然是一段朴实平淡的文字,可是却承载了多么厚重的感情在其中啊。细细品味,让人感受到阵阵温情,一边有着想哭的冲动,一边又觉得丝丝温暖浮现于心间。

小文丽对姥爷的爱也是毫无保留的,姥爷生病了,她收起所有的任性与稚气,一力承担照顾姥爷的责任。姥爷在家,她陪着,姥爷住院,她也陪着。就是这样,文丽陪着姥爷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这样的祖孙情,怎么不让人为之动容呢?阅读该文本之后,让人重温了亲情的温暖,并且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回归。在如今浮躁繁华的世界里,很多人们忙于生计而忽视了与亲人的相处且忽视了老人,殊不知,在与亲人们共处的几十年间,最大的幸福便是相互陪伴,相濡以沫。在为人生、为前途而忙碌时,总会有累了的那刻,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心灵回归,回归到至亲的身边,即使只是呆在彼此身旁,也是幸福的。渐渐地,心灵回温,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作者蒋雯丽正是以回忆童年故事的方式,将“回归”这一思想贯穿于全文,一方面表达对姥爷的思念之情,一方面也提出并呼吁了情感的回归。

(二)民风淳朴,乡邻互爱——回归人性本善。

在如今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社会,一道道的防盗门隔开了人们的距离,人们都躲在自己家的防盗门后面,邻里间的交流日渐减少,人们的生活圈子逐渐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冷淡。在《姥爷》中,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一种邻里和睦,互助互爱的生活形态,展示了人性本善,读来令人心生向往之情。

首先,姥爷是个极其热心肠的人,文中说“他如一棵历尽沧桑的百年老树,人们都愿围坐在他的树荫下,容得片刻歇息”。他总是为邻里服务,比如买来的报纸看过之后会送去给所有朋友,又如帮助“我”给丫头剪头发;也会和大家分享快乐,把买来的哈密瓜挨个分给邻居;还会在生活上给予扶持,比如鼓励失去生活信心的良顺,又如要饭的每次在门口叫喊,都会让文丽送些零钱去。他甚至还用他的方式来鼓励小文丽去帮助别人,比如小脚张奶奶走路不便,提水的时候总是一步三摇,一桶水到就剩一半了,姥爷为了鼓励文丽去帮助她,就告诉“她多帮人做好事,你就会越长越美丽。”于是张奶奶就成了文丽变“美丽”的目标。每天放学之后就直奔张奶奶家为她做家务。

姥爷付出那么多,自然也是有回报的。姥爷的朋友许许多多,逢年过节就会自发的来送礼物,也在姥爷身体垮下的时候给予诸多的帮助与照顾;最有趣的是姥爷的“裴多菲俱乐部”,大家聚在他的家里谈论“国家大事”,他也会早早地准备好茶水等待他们的到来。[1]邻居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情状态。那时的民风是淳朴的,乡里之间是互爱的,邻居间所发挥的作用甚至于比亲人更大。从这一点观之,可以看出作者对记忆中理想故乡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乡亲之间友爱互助的赞赏之情。这便是文本主题“情感回归”的另一个回归,如果说姥爷的小院是作者的心灵家园,那么淳朴的民风便是对人性之善的一种回归。

三、结语

关于《姥爷》的思想意蕴,本文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分析而得出以下结论:人类物质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精神层面却愈加的空虚,这个时候就应当把情感回归,构建精神家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作者通过对回忆的描述,建构了一个和谐而动人的生活环境,呈现了一种独特的生存形态,十分引人深思,也帮助我们于其间去寻找自己内心的缺失。

参考文献:

9.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心灵家园 篇九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事迹人尽皆知。其实,我们身边的“雷锋”也不少呢。

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乘坐公交车去外婆家。去外婆家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我坐在公交车上悠闲地听着音乐,不时跟着音乐后面哼几声。公交车慢慢地停下了,上车的人群中最显眼的是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头发白得似雪,她左手拎着一袋水果,右手死死地抓着椅背。我赶紧“闭目养神”,装作没看见。公交车突然来了个急刹车,老奶奶眼看就要摔倒了,这时,坐在我后面的大哥哥一个箭步上前拉住了老奶奶。老奶奶对大哥哥连声道谢,大哥哥还给老奶奶贡献出自己的座位。老奶奶连忙摇摇手说:“小伙子,你自己坐吧。我快要到站了。”大哥哥急忙说:“大娘。您坐吧,我也要到站了。”老奶奶这才坐下。当我下车时,那位大哥哥还站在公交车里。

想要做雷锋,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10.守恒着心灵与家园散文诗 篇十

疲惫,在土地的伤口上颔首吟诗。

被注释了的心愿,开放着生命的花朵。

啊,就是那样的有声有色,

——踏实的是母亲的一句句叮咛。

从那一株小麦开始,还有那一株株的水稻,让我在光和水的锋利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无穷无尽,默默地叙说着沧桑。

茫茫戈壁,地平线了鸽哨与鸟语花香。

栩栩春风,吐绿了你和我的那片田园。

(2)

枝头上的传说坠落了,伤痛的土地,还有那一条山路,天堂里的神话,赤裸裸了一位位的青春的少男少女,在我的心目中,独守着最初的约会和那第一次的亲吻,还有那一句浓着思念的诗句以及爱的呼唤。

灵魂的歌唱,在血和汗中传诵。

生动的影子,独步荒野与河流。

肩负着阳光和风雨,阡陌春秋。

心灵的故事,坦荡着美妙的耕耘。

家园的倩影,痕旅着一个个的冷暖。

(3)

从此,被抚摩的伤痛,金碧辉煌。

从此,捧着贪婪与渴望,长跪不起。

我,把一个个的为什么重新洗礼,包装成一页页商品广告词语,流行在女孩的心目中,流行着我们最时髦的竞争。

我,悄悄地告诉你,永远的期待在那美丽和永远的枝头上眺望,跨越千山万水的风流,在共同的梦想中追逐。

我,忘不了那一个个的永远的诱惑,在她那会说话的大眼睛里,真正地失眠了你和我的那一次次的刻骨铭心……

(4)

日渐丰满,在阳光的琴韵着舞蹈。

日新月异,传奇在那动人的歌谣中。

日积月累,旷世梵音了生命的画卷。

为此,让我记住了忙忙碌禄的岁月。

为此,在你我的想象中复制着亲切。

为此,心情的表白在每一次的收获中。

(5)

回忆和憧憬太美了,令人难以忘怀。

许多匆匆的收获与失落,赤裸着爱恨。

庆典,在那一串串的光阴中礼赞。

心灵与家园,大大小小着每一份寄托。

家园和心灵,真真切切着风霜与雪雨。

坦诚的土地无私了一群群古朴的人们。

无私的心灵真善了一片片田园与山野。

是啊,难怪所有的人们才说:

——我们的一切“寸土寸金心灵如镜。”

(6)

我在属于我的心灵中放牧着青春与悲欢,在他和她的一次次争夺之中感悟明白。

我在属于我的家园里耕种和收获许多不为人知的`酸甜与苦辣,记住了那些美丑。

其实,心灵的壮美就在于漂泊。

其实,家园的精彩就在于流浪。

其实,心灵与家园永远行影相随。

(7)

我,——还在苦读什么的呢?

我,——还在忙碌什么的呢?

所有的一切,就这样在尘封里漂流。

我和你,就这样把自己的一切抛弃。

因为,前面对家园和心灵的敬仰。

所以,就不在于那些可怕的阻扰。

放开自己的手脚,辛勤地劳作与设计。

土地的美好和珍贵,永远属于你和我。

守恒,不在于那些多少话语而是行动。

(8)

我的人生就是那一片片的家园。

你的美丽就在于那些心灵的美好。

高举起那面旗帜,走出了一个个的困惑,毕竟中我们都是山和水的儿女。

笑对人生,笑对苦难,笑对得失。

抓住机遇,抓住时光,抓住荣辱。

把所有的心事全都摆放在土地上,一点一点地分析和溶化在我和你的心地里面。

因为,我看到他和她的新月。

因为,是你对说:家园就是命根。

(9)

是啊,我有一双脚,踏响了土地的千古绝唱,平平仄仄了多少的沧海横流和江湖险恶,西风瘦马了一次次浪漫红尘中的万家灯火,在不断地捕捉着爱的精灵。

我有一双手,采集着天地反对五颜六色和春花秋月,还有那些苦辣酸甜所拥有的那一份真情实感,感悟了生活中最朴素的无奈与伟大,走进了宽阔的大野山川。

我有一双眼睛在一个个的惊奇的发现中,刻骨铭心了这么一个丰富多彩世界的人和事,还那风和雨所留下的豪迈与高度。激情满怀了一个个无私无怨的儿孙。

我有一双耳朵,在驽钝地倾听着来自不同的心跳与呐喊,在每一个不同的季节的不同的风景里,交媾和思索几多物欲横流的阅历,以及那些被色彩所丰富了的爱恨。

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家园与心灵。

(10)

不必为什么了,一无所有着荣与辱。

举杯,为我们的心灵和家园醉生梦死。

高歌一曲吧,潇洒的是那秋天的红叶。

树高千丈,喘息中与故土深情呓语。

跋涉与兼程,烛影着爱的灵性。

11.哭墙,犹太人的心灵家园 篇十一

传说第二圣殿被摧毁时,曾有天使在一段西墙上哭泣,后来只有这段不到50米长、18米高的残垣断壁存留下来,所以又称西墙为“哭墙”。

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里,有老城的微缩复原模型,最大的建筑就是第二圣殿,从中可以找到哭墙当年所在的位置。现在的犹太教做礼拜时,无论身处世界何处,都要朝着耶路撒冷的方向。如果条件允许,犹太教会堂也是朝向耶路撒冷修建。

哭墙现在就是一个露天的犹太教会堂,按犹太教的传统,分隔成男女两部分。所有男性到哭墙下,都要戴卡巴——一种圆形小帽。非犹太教徒最好也随俗,入口处就有人发卡巴。我到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时,有人在哭墙下默默哭泣;有人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有人在颂读经文,不时点着头,那是他在心中默读神的名字;也有不同肤色的犹太人在哭墙下祈祷,据说是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后裔。

犹太人有自己心灵的家园,在哭墙下,他们离上帝很近,可以和上帝对话。犹太人经过两个世纪的颠沛流离,又经历了“二战”中被屠杀600万人的悲惨遭遇,才换来今天的以色列,他们终于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国家。

我不懂希伯来语,无法理解犹太教徒的精神世界。然而站在哭墙边,却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那天,我始终没有勇气将镜头对准哭墙下犹太人祷告的脸,不想过多地打扰那份让我动容的虔诚,只是任两行泪水,在西下的暖阳中静静地流淌。

(摘自群言出版社《想和你去吹吹风》 作者:寒江)

12.幸福心灵的家园 篇十二

近年来, 辽河油田站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高度, 以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为统领, 坚持人企价值共创、共融、共享, 全面推进“家”文化建设, 以文化优势创造竞争优势, 以文化力提升发展力, 努力打造发展、和谐、幸福的石油家园。油田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贡献奖以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企业文化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家”文化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内涵

辽河油田的发展史, 是以优秀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历史。四十年来, 几代辽河石油人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传承中国石油“因油立家”的文化传统, 以“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豪迈气概, 艰苦创业, 拼搏奋进, 在昔日盐碱滩建起了一个美丽富裕的石油家园。共同的建家理想和兴家历程, 凝结了深厚的“油缘、地缘、血缘”关系, 凝聚了坚韧的“油情、友情、亲情”纽带, 成为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心理契合点和精神共鸣。

进入新世纪, 辽河油田经历了两次大的重组和数次人员调整, 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 员工队伍和矿区群众思想观念多元、利益诉求多样, 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形势严峻。面对这些新情况、新挑战, 我们深刻认识到,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和谐与发展需要用先进文化来引领, 员工情感需要用先进文化来凝聚, 员工思想需要用先进文化来统一, 员工行为需要用先进文化来规范, 员工力量需要用先进文化来汇集。因此, 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打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石油特色、辽河特点的“家”文化。

基于这些思考, 我们秉承“企业以人为本, 人以企业为家”的理念, 坚持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 遵循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四统一”原则, 把“家”文化确定为辽河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围绕“我是石油人, 辽河是我家, 我与企业同创业共发展”这一文化主题, 构建了辽河“家”文化的框架体系。主要包括“构建人企价值共创的责任共同体, 建设发展之家;构建人企价值共融的情感共同体, 建设和谐之家;构建人企价值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建设幸福之家”的文化愿景, “关爱员工、关心企业、关注社会”的团队精神等基本理念, 探索形成了情感建家聚真情、民主建家保权益、学习建家提素质、制度建家促规范、品牌建家树形象、平安建家创和谐等6个建家途径, 总结凝练了HSE文化、科技文化、廉洁文化、班站文化等9个子文化, 整合提升了“热”文化、“苇海家”文化、“五色”文化等基层特色文化, 并建设了三级三类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其中公司级以上基地37个) 。经过多年推进, 共驻共生情系辽河、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家”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融入辽河石油人的血脉, 成为油田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

“家”文化的具体实践

推进“家”文化建设, 就是致力于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紧密融合与共同提升, 增强文化力, 推动生产力, 做到“软实力, 硬运用”, 努力建设发展之家、和谐之家、幸福之家。

坚持人企价值共创, 积极构建企业与员工的责任共同体, 建设发展之家。科学发展是最鲜明的时代主题, 文化是最强劲的发展动力。我们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家”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理清发展战略。企业的根本是战略, 战略的本质是文化。根据中国石油对辽河油田提出的建设“四个基地”、实现“三大目标”的要求,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油田实际, 明确了坚持持续稳定、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安全清洁、全面和谐“五个发展”;做好勘探增储、二次开发、科技进步、老区稳产、滩海建设“五篇文章”;规模发展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多种经营、矿区服务“五项业务”;建设科技、绿色、和谐大油田的“5553”发展战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挑战, 我们科学判断形势, 以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的作为, 在危中寻机、难中求进, 提出了“五个不动摇”的工作思路, 带领干部员工迎难而上, 把握新机遇, 创造新优势, 实现新发展。目前, 油田各项生产经营业绩指标均达到或超过2009年年初预期, 顺利度过了经济寒冬。

二是大力倡导“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 落实发展责任。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和“站在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建设幸福家”、“坚定信心迎挑战, 共克时艰促发展”等形势任务教育, 以及岗位责任承诺、签订责任状等活动, 员工队伍的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发生了明显转变, “身在辽河骄傲自豪、发展辽河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 “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成为辽河石油人的共同追求。

三是文化创新推动工作创新, 提升发展水平。以“家”文化推动观念的转变和思维的创新, 进一步理清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对策, 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勘探上, 树立“勘探无禁区”的理念, 积极推进精细勘探, 油田资源基础得到巩固。开发上, 树立“开发无止境”的理念, 以保持油气产量稳定为目标, 努力实现从追求规模产量向追求经济产量、效益产量的转变, 稳产基础持续增强。科技上, 树立“科技无极限”的理念, 形成了基岩油藏勘探、蒸汽驱、SAGD、水平井等一大批国际领先的优势技术。经营管理上, 树立“管理无穷尽”的理念和低成本观念,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加大节约挖潜、降本增效力度, 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延伸发展链条, 队伍遍及10余个国家和国内20个省、市、区。

坚持人企价值共融, 构建企业与员工的情感共同体, 建设和谐之家。辽河“家”文化的本质是和谐。我们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 大力弘扬“关爱员工、关心企业、关注社会”的团队精神, 充分体现企业、员工和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

一是坚持“四有六要”, 努力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以“四有六要” (即有理、有情、有形、有效, 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引导人、培养人) 为原则, 紧紧抓住“知情、答疑、解难、聚力”四个环节, 形成了关爱员工、服务员工、凝聚员工的长效机制。倡导终生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 开展“全员争做知识型员工、万人岗位自学成才”活动, 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目前, 拥有集团公司级专家12名、油田公司级专家58名、厂 (处) 级专家236名, 涌现出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裴红、全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束滨霞、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赵奇峰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

二是建设生态文明, 努力构建企业与环境的和谐。辽河油田地处世界最大湿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非常敏感, 保护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始终坚持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大力倡导“创造能源与环境和谐”的环境理念, 全面实施HSE体系管理,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近年来, 共投入16.4亿元用于安全环保专项治理。油田采油污水回注利用率、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均达100%。油田连年被中国石油评为安全环保先进单位和节能节水型先进企业。公司下属的欢喜岭采油厂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成为中国石油和辽宁省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三是倾情尽责奉献, 努力构建企业与社会的和谐。造福社会、奉献社会, 国有企业义不容辞。开发建设40年来, 辽河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近4亿吨, 生产天然气483亿立方米, 累计上缴税利费1476亿元,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开展贫困地区的扶贫、赈灾和慈善捐助等公益活动。几年来, 相继为印度洋海啸灾区、阜新矿难、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等捐款, 总额达5000余万元。特别是在支援四川抗震救灾中, 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慷慨解囊, 累计捐款1942万元, 充分展示了辽河石油人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

四是注重人文关怀, 努力构建员工内心的和谐。心灵和谐是企业和谐的基础。按照中央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 从2005年开始, 我们在员工中培养了300余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61名国际注册的高级项目管理师和10名E A P项目培训师, 特别是去年启动了世界500强企业普遍应用的E A P项目 (员工帮助计划) ,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技能培训、重点群体心理辅导、开通心理热线和网上平台等活动, 加大心理干预力度, 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和团队工作绩效。截至目前, 已有1.3万多名员工及家属直接受益。EAP成为辽河油田广大员工的“精神福利”, 营造了至诚关爱、暖心顺气的氛围和环境。

坚持人企价值共享, 积极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建设幸福之家。辽河“家”文化把“人企合一、人企共进”作为不懈追求, 通过惠民聚力、帮扶聚情、安宁聚心, 把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名员工、泽被每个家庭, 使员工真切感受到“干在中国石油有幸, 身在辽河油田有福”。

一是惠民聚力, 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牢固树立“民生无小事”思想。在生产一线开展“五小”工程创建, 为基层购置或更换冰箱、洗衣机、消毒柜等设施, 新建基层员工宿舍、食堂3.1万多平方米。实施“温馨家园建设工程”, 矿区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着力解决就业、医疗、住房及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目前, 油田矿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配套, 文体设施功能齐全, 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员工家属安居乐业。全油田48个小区被评为省部级以上优秀小区。辽河油田先后获得“全国人居环境奖”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二是帮扶聚情, 认真履行“四个不让”承诺。在员工生活质量与企业发展同步提高的基础上, 从2005年起, 公司党委郑重承诺并全面落实“决不让一个困难家庭子女上不起学, 决不让一个困难家庭子女就不了业, 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看不起病, 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着力解决困难群体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成立油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健全二级单位帮扶工作站, 形成扶贫帮困十大长效机制, 重点对油田五大弱势群体实施救助。2005年以来, 实施各类帮扶17330余人次, 支出帮扶资金7336多万元。今年,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公司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部分单位副总师自掏腰包, 为全公司800多户特困家庭送去132万元慰问金和价值40万元的慰问品。公司还统一为每户特困家庭购买一台29寸数字高清彩电。

三是安宁聚心, 积极推进“平安家园”建设。平安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平安是群众幸福的前提。坚持专群结合、警企结合、油地结合, 构筑治安防控网络, 形成了“覆盖全面、反应迅速、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格局, 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和其他要害部位的动态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以人防为基础、物防为辅助、技防为重点, 油田小区视频监控到位率达100%, 推动平安建设由简单人力型向科技智能型转变。严厉打击涉油、涉物资器材等各类犯罪, 为油田的稳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家”文化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近年来“家”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共享,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必须牢记职工群众主体地位, 有效凝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从中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同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相融共进、助推发展,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必须将增强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实现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

三是始终坚持秉承传统、创新超越,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高度上继承, 既根植于浓厚的历史文化土壤, 弘扬中华传统价值观念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又适应时代要求, 吸收外来文化营养, 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内容、新内涵。对石油企业来说, 就是要坚持始终高举中国石油一面旗, 同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一首歌。

四是始终坚持重心下移、落地生根,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必须贴近基层、扎根基层, 使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体现在员工素质上、体现在效益提升上、体现在管理精益上、体现在形象树立上、体现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 以文化的激荡促进基层的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13.描写美丽幸福的家园作文 篇十三

听老一辈的人说,以前大家住的都是茅草屋,遮阳是可以的,但遮雨就要因屋而异了。每次刮大风时还得担心屋顶的安全。生活好的人家墙有一米多是用砖砌的,剩下的用干草和泥土往上砌,当然这是少数人才有资格做的事,其余的人就只能看着眼红了。

但改革开放后,这一切都改变了,中国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在政府的帮助下,我的家乡也迅速发展起来。每家每户的腰包都鼓了起来。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青砖瓦房,还有不少人盖起了楼房,生活那叫一个惬意啊。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我的家乡,没改革开放以前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还好些,但是一到下雨天,和真正的蜀道一比,还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记得小时候和我爸爸一起去三姨家,三姨家离我家也不远,却走了几个小时。因为那条路崎岖泥泞,又恰逢刚下了大雨,连车子都不能骑,只能一路慢跑。借用一句俗语:等到了那,黄花菜都凉了。但自从改革开放后,这一切大有改观。原来坑坑洼洼的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公路。现在去三姨家就不用愁了,一顿午饭的时候都用不了,有了这路,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了。

现在,中国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也没有放松,公路两旁都是树,草坪也在公路两边铺开了;在休闲场所,那些饱经风霜的老人们如今悠闲的坐在树下喝茶、下棋,看着他们满是风霜的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我也跟着满心欢喜:中国正在走生态环境、文明与经济共同发展的道路。

古往今来,有多少国家是以大同社会为目标的?我想应该是屈指可数吧,但中国却以这为目标,希望做到幼有所育、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将会继续以稳健的脚步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4.我心目中的幸福的家园 篇十四

早上,一进公园门口,一座假山映入眼帘。假山是有许多天然石块人工拼搭而成的,那些石块千奇百怪:有的似老虎,正像人扑来;有的似绵羊,正在幽闲的散步;有的似大海龟,稳如泰山。假山下面是一个小池塘。水面上几片绿色荷叶在微风中不停摇摆,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他们亭亭玉立,非常可爱。水池中又一只纯洁的仙鹤石雕像,他的头高高地昂着,从嘴里喷出细长的水流,挺着胸,张开那光滑的翅膀,单脚独立着,好像正准备展翅飞翔,真神奇。假山旁边是一棵高大的榕树,粗壮的枝干要五六个小学生手拉手才能围起来。一个美丽的大花坛白榕树围了起来。花坛里栽了美人蕉。随着阵阵微风,一股清香就会扑鼻而来。美人蕉的花火红火红的,就像刚刚点着的火把。它的花朵就像一位小仙女的小花帽,叶子就像小仙女手中的小扇子,小仙女头戴小花帽,身穿绿衣裳,手拿两把小扇子,在草地上翩翩起舞呢。

一到傍晚,有的跳皮筋,有的捉迷藏,有的骑车,有的踢球„„可热闹了!

每当夜幕降临,走在大街上,整条路好像银河从天而降,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漫步路上,你会看见商店为了招揽生意在门口挂满了彩灯,街道旁边的霓虹灯和广告牌由红、黄、绿、蓝几种颜色组成,五光十色,耀眼夺目;还有电信大楼照射而来的五彩放射灯,一栋栋高大建筑的雄伟轮廓;马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明亮的车前灯,红色的车尾灯,一闪一闪,汇成了一条五颜六色的的彩河。各种灯光互相交换着,绚丽多姿,给路面镶嵌上了美丽的的珍珠,也给过路的行人披上了绚丽的彩衣。

15.幸福心灵的家园 篇十五

关键词:博雅阅读,书院教育,人文精神

学者张文质在教育随笔中写道:“就让我在校园之外, 转来转去吧。远远地, 学校是一个美丽的风景。”校园里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走进校园, 你首先会看见越来越美丽的校园、越来越先进的教学设备、越来越长的喜报宣传栏、越来越深奥的教学理念, 以及于其间神情漠然、行色匆匆的学子;倾听学子之间的谈话, 你会听到大多在谈最新的娱乐新闻、限量版的服饰、不辨清浊的网络信息, 很少谈毕业后的打算、对国事的看法、对艺术的品鉴。

这真实地道明了校园生活的尴尬:即使是优秀的学子, 因为精神生活的缺位, 也大多呈现出缺钙的佝偻与贫血的苍白。中学阶段, 该如何引领学子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促进其精神发育, 以精神之光照耀人生旅程?借鉴书院精神的“天一”博雅阅读, 旨在回归经典, 养育积极人格;消除分科弊端, 促进科学与人文平衡;构建开放课堂, 拓展视野培育兴趣;优化习惯, 培养优秀的终生阅读者。

一、回归经典, 完善人格, 培养积极生活者

教育的使命首先是使人“成人”: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现代教育强调知识力量, 赋予学子“法”“术”的先进;书院教育追求“道”的完善, 化育子民, 期待修学者身心和谐, 安身立命。古代书院教育强调“学有定本”, 学习以“经”“史”为核心的儒家经典, 如曾国藩以“刚日读经, 柔日读史”为修身起点——学经, 用经典来思考, 找寻人生道路;学史, 从历史中学习教训, 学习群体的、个人的经验。经典滋养人格, 张扬“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的节义, 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

天一中学的“博雅”阅读, 基于“读书养气”“文化滋养”的宗旨, 精选传统文化经典、文学经典、史学经典、时文经典, 作为“天一必读书目”与“选读菜单”。天一学子在每个年段, 都必读五本经典, 如高一年级必读《论语》《论语别裁》《万历十五年》《巴黎圣母院》《呐喊》, 同时阅读教师选定的丰富“选读书目”。“博雅”阅读, 期待以“血统高贵”的经典作品, 发挥文化对学子精神世界的奠基作用, 培植天一学子的“善根”, 让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和道家轻视物质的超越精神, 引领莘莘学子积极生活、积极创造的精神状态。

“博雅”阅读着眼于提升学子精神生活的品味。我们身边的社会生活, 充斥着文明与粗俗的较量。引领学生从物质生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自觉追求尽善尽美的生活品位, 是教育者必须身体力行。天一中学是寄宿制学校, 校园既是学习场所, 又是生活家园, 学子的生活方式就在教师的眼前展现。我们希望学子对话经典, 拥有丰富的精神享受。例如, 我们以“心灵的日出”“与君子对话”组织专题研究阅读, 让莘莘学子明白, 当我们不只是用肉体, 而且是用灵魂生活的时候, 心灵所能容纳的世界是没有边际的;当心灵穿梭古今、自由轻翔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的时候, 生命就超越了平庸芜杂, 有了贵族绅士般的高贵。

二、打破学科局限, 追求文与理、情与智的平衡

“人才”应该是高学力和高情感、高文化的平衡, 应该张扬科技与人文的平衡。现代教育推行分科教学, 强化了学科内部的逻辑组织, 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这适应了社会分工的需要, 更适于培养“专才”, 但也导致学科之间的孤立, 易造成受教育者知识狭窄、见识闭塞、思维单向、情智分裂。这样的教育不可能让一代人学会总揽全局、洞察关系、触类旁通、突破障碍。哲学家马尔库斯担忧现代教育培养“单向度的人”, 作家斯诺警告现代分科教育导致文化的分裂, 使人文学者和科学家无法就同一重大社会问题进行认真研讨。这些观点值得有良知的教育者深切反思。

书院教育着眼于培育“通才”, 古人认为,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是真正的人才。岳麓书院有楹联曰:“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钱穆创办新亚书院时就主张“一切课程, 主在先重通识, 再求专长”, 其目的在于医治今世教育“分科直线上进、各不相关、支离破碎之流弊”。

因此, 教育要打破文史哲科的分界, 组织文化论著的主题式探讨, 在研读中达成文化的“贯通”。文化应当包含人类社会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多维宏大的文化视野是每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组织跨学科的文化论著的单元式研讨, 能够对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进行统合, 补救分科教学“一叶障目”的弊端。为此, 天一中学每两周策划一个专题, 如“建筑文化周”“乡土之殇周”, 以丹纳《哥特式的教堂》、李泽厚《中国的宫殿》等文著, 结合安藤忠雄、王澍的建筑作品组成专题, 研讨建筑中深厚的文化。同时, 学校积极谋划打通课堂教学与选修课程、研究性课程, 开展“文化浸润”工程。目前, 学校在“天一科学院”推行项目式学习, 以此培养师生综合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以文理情智平衡的思维方式, 提升思考探究的品质。例如, “天一巡星社”的社员基于天文知识、物理知识, 在自主探究中深化人文地理、天文历史的习得, 升华着审美情感与诗意感悟的习惯与品质。

三、建设名人课堂、E学习平台, 在丰富阅读里拓展文化视野

名人课堂为学子创造与大师对话、与智慧相遇的机会。每年科技节, “天一学子与学者面对面”已经成为学校传统节目, 而在读书节、艺术节、成人仪式等丰富的学生活动中, 均有众多学者走进“天一名人课堂”。至今, 有神舟六号副总指挥秦文波、新东方总裁俞敏洪、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杜江峰教授、“蛟龙号”深潜第一人叶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博伊特勒等人为天一学子带来科技与人文的精彩讲座。“开窗放入大江来”, 在天一校园的名人课堂里, 知识与社会生活生成了密切联系, 学生与学者的思想碰撞形成了兼容并包、自由争鸣的学术氛围。学生的视界范围超越了课堂, 学生的思想内涵超越了课本, 学生生长的积极能量超越了校园的给予, 奠定了其一生发展方向的原初兴趣, 激发了他们创造人类与民族精神财富的激情与雄心。

E学习平台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学习时空。天一校园E学习平台以丰富的资源、立体的课程、开放的时空给学生的自主研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就“文化浸润”项目, 校园网上有专门的阅读资源空间, 包括“传世经典”“对话大师”“成果展示”等十多子目录, 包括文选、原典、工具书、推荐书目、教育视频、朗读音像、学生优秀作文展示等丰富资源。即使在假期中, 也可以通过E学习平台自由阅读研习。学生的阅读成果、阅读推荐也可以上传到中转资料包, 由老师及时浏览并有选择地转到经典资源内作保留。E学习平台打破了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 使文化恢复它原本丰厚与灵动的生机。

四、优化阅读习惯, 培养优秀的终生阅读者

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 教师在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习惯诸方面要作悉心指导。书院非常重视教师对生徒的自修指导, 如朱熹在《朱子读书法》中提出“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的读书法。

必读书目、选读菜单体现目标定位和价值引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人生必读书。天一中学基于长期的阅读指导实践, 精编了“校本必读书目”, 以期通过高中阶段的阅读促成学生精神的成长, 使其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选读菜单则隐含了教师对学生在该阶段的阅读量与质的计划与要求。菜单提供每阶段自由阅读的选择范围, 更有利于阅读过程的组织与调控。菜单的拟定必须兼顾兴趣和目标的关系, 既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 又讲究营养丰富;以补缺型、拓展型、提高型皆备的作品达成多类别、多层次的优化组合。

专题阅读沙龙、读书报告会提升阅读品质。书院倡导学子们形成以友辅仁、相互切磋的风气, 共同探讨, 互相辩难, 相互砥砺志向。这既是自主阅读的组织形式, 也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法。例如, 在专题阅读沙龙里, 学子们就“哈姆雷特与唐吉诃德者这‘人性的两极’ (屠格涅夫语) , 你的心更靠近哪一个”进行深入探讨, 直面人道、人性。在传记文学阅读报告会中, 学生汇报了“薪火不尽——传主与时代”“肝胆相照——传主与作者”“虚实平衡——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等五个主题的阅读心得。

16.减压空间,茶香飘过身心灵的家园 篇十六

有钱就能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

汇丰银行(香港)尖沙咀分区总监刘学斌,因不堪工作压力而走上绝路,于2008年7月在蓝田兴田村跳楼丧生,终年52岁。

刘学斌生前负责管理区内分行业务运作,约掌管10家分行,在工作上和下属相处融洽。有汇丰银行职员透露,一个分区总监一个季度要完成10亿港元的生意额,而争取生意的方法是向客户推销保险、基金和债券等,压力很大。

据了解,刘学斌1981年加入汇丰,从初级柜台职员升至掌管10家分行的分区总监,包括薪金和奖金,月入约12万。

一个资深银行管理,从业20余年,其阅历经验都得到了充分的积累,高薪之下谈不上经济压力,抗压能力也应该是极强的,为何还会走上绝路?

对此,作为中国首批心灵成长导师之一的欧阳晶文女士评价道:“众所周知,财富是需要管理的,如果放任自流,再雄厚的财产也会竹篮打水。同理,压力也需要管理,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再好的抗压能力,最终也敌不过那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有像珍惜事业一样珍惜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幸福才会真正到来。”

坐落在北市区的“心智茶馆”身心灵减压会所成立的那一刻起,即肩负着这样的使命——通过卓有成效的科学方式,进行快速的压力状态测试、管理和驱散;通过身心灵课程的修行,让心灵健康,充满爱和坚强;辅以普洱茶道进行巩固,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心靈品位。

闹中取静,茶香中的身心灵家园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能够完全投入和朋友、也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好在“心智茶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500多平米的空间,处处充满着文化和心灵探究的韵味。充满禅意的空间布置,让减压空间、身心灵修行室、茶艺间错落有致,互为映衬。整个茶馆布局既不拥挤也不空荡,为人与人之间留够恰到好处的距离。步入茶馆,普洱茶香幽幽袭来,一种柔和放松的感觉弥漫而出,让人不由自主卸去些许焦躁,期待与内心进行一次真正的对话。

走廊上摆放着精致罕见的木雕工艺品,墙上悬挂着名家大师收藏级别的国画,还有纯手工制作的极品苏州刺绣。茶馆里,每一件饰品无不彰显出主人独特的品位。

在这里每个人都在微笑,但却不曾闻到一丝喧哗——发自心底的柔软的笑是恬静无声的。但凡来“心智茶馆”的人,无论是为了参加减压静心、身心灵课程,还是品茶谈事,即便刚开始焦躁异常,只要漫步茶馆中,很快就会平静下来,这是一个诉说、倾听、然后放开的绝佳场所。

其实人的心理和身体一样,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心智”便是寓意心灵通畅,智慧通达,若人能做到这两点,还有什么不愉快的呢?

“其实身心灵的修行,从进门的那一刻便开始了。”晶文笑着说。

减压空间,深层次的心灵SPA

一家企业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成本过高?员工能力不足?也许都有,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企业运营的主体是人,所以一切问题也都来源于人,而造成人失误的最大因素,就是压力。

压力管理的不及时和失效会导致巨额经济损失。英国、荷兰等国每年因工作压力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北美地区因压力所付出的代价每年超过2 000亿美元!

过度压力是心身健康的重大隐患,它会给心身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导致各种消极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降低自我评价、减弱自信心、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易怒等;在过度压力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受抑制,将直接波及心血管、神经、消化、免疫、内分泌、呼吸、泌尿等多种系统。长期过度压力可能导致偏头痛、功能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多种慢性心身疾病。

面对这样严重的威胁,也许我们该求助于医生,不过遗憾的是,大部分时候,医院对此都无能为力。据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统计结果发现,现代医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和瓶颈,其未诊断出病症而死亡的病人比率25%和误诊比率竟然分别高达25%和30%!中国因精神压力而自杀的人数逐年递增至200多万,精神压力已经成为导致各种疾病与死亡的重要因素。

晶文解释说,现代医学之所对压力带来的身心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是因为其对人类生命属性的差异性考虑不周,导致了以点带面,以面盖体的治疗,因此难以真正全面把握健康的本源。压力对于具有不同生命属性的个体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一个人适合生活在南方,却偏要去北方工作,适合当工程师,却成了教授,都会因为人体产生的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不适引发压力,引起心身健康远离理想的四元平衡状态,将使生命趋向无序,损害到健康。

因此在生命科学研究以及健康管理中,首先要找到每个个体独特的生命属性,根据其自身特性,以立体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和管理,才能真正全面有效地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压力管理的机构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然而目前压力管理现状尚存在种种缺憾,比如:在各种常见减压方法中,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结构等)较难落实;许多减压方法受空间、时间及各种软硬件条件限制(如长期坚持某种锻炼),依从性较差;较多方法的应用因缺乏对生命属性的认知,而没有针对性,效果不显著或不长久;因缺乏对生命体健康全面立体的认知,已有干预手段所运用的人体接受途径较少等等。

而“心智茶馆”的减压空间,就是针对每个个体根据生命方程所表现出的不同属性,从四个方面介入,用尖端科学仪器进行检测,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压力管理方案和具体方法。然后通过和香、和乐、和音、和彩、和诵、和络、和思、和食、和动、和旅等丰富又简单易行的组合治疗方法,根据每个人的生命方程式,对症下药,令人进入四元平衡互动,身心健康和谐的状态。使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疏解压力,提高效能,促成生命质量真正的提升。能够随时随地根据环境的改变来个性化地管理压力,对于减压行业来说是一次真正的革命。

晶文说:“我并不去想那是多么尖端的科学智慧,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种爱的分享。我们肚子饿了,可以通过美食来舒缓,身体乏了,可以通过按摩来舒缓,那么在压力超负荷的时候,减压的心灵SPA要去哪里做呢?我的使命,就是把‘心智茶馆’减压空间做成这样的地方。”

17.美丽广元 幸福家园 篇十七

——文艺演出进家门,百姓欢庆过个年 张文【实习】 彭婧报道

【同期声】美丽广元 幸福家园,我现在是在迎新年送文化到基层的演出现场。新年将至,广元市宣传部、文联,也将新年的祝福送到了青川县黄坪乡,为当地的老百姓带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正文】1月15日,我市宣传部联合市文联文艺演出团到青川县黄平乡开展文艺汇演,给当地百姓带去给新春的祝福。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优美的舞姿,文艺演出拉开了序幕。

【正文】据了解,此次文化下乡活动共有12个节目,涵盖传统戏曲、歌曲、舞蹈、等多种类型。其中由退休的老干部组成的老妈妈艺术团表演的舞蹈《老妈妈》赢得了在场村民的热烈掌声。

【同期声】老妈妈跳舞

【正文】川剧《拜新年》,脱口秀《方言趣谈》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同期声】黄坪乡老百姓:这个演出非常丰富,节目比较精彩。形式多样,有器乐演奏、有舞蹈、然后也有一些戏剧、小品等等的,我觉得这样的演出非常好,丰富了我们黄平人们的业余生活,作为我们黄平老百姓来说我希望更多的时间看到这样的演出。

除了一批内容健康、生活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外,艺术家们还把春联送到了群众手里,增加了节日的气氛。

据了解,随着我市三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期1个月活动巡演涉及我市四县三区,为百姓群众带去丰富多样的文艺演出。让老百姓不仅感受到那份热乎劲,更重要的让群众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实惠。

18.高二心灵家园为话题作文 篇十八

提起颐景园,也许人们就会想起一字之差的颐和园,那座凝聚了无数工匠智慧和心血的神秘园林,曾是多少百姓无法亲近的帝王之家。而今天的颐景园却是我们温馨而美好的家园,不信就请您入住颐景园,同我一起来体验春夏秋冬颐景园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和惊喜!

春天的颐景园无疑是最美的,几座古朴雅致的亭台楼阁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一定会勾起你浓浓的怀旧情结,而那条清澈的小河也许早已把你带到了童年的记忆中了吧!河两岸那长长柳丝如少女的长发,,走上那条小石桥,那桥下潺潺的流水如一首悠悠回响小令古韵。不远处那几株沐浴在春雨中的桃花如一个个妖娆的女子正朝你殷勤地笑呢!闻着这淡的花香,看着这悠悠的绿草,你是否已忘记了尘世的一切烦恼和忧愁?

夏天的颐景园是热闹的。傍晚时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小区中心的那个大水池旁,池边的栏杆和亭子是最好的休憩纳凉的地方。池内,几株荷花正婷婷地盛开,几条鲜红的鲤鱼穿行在碧绿的荷叶间,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图画。看着身边那些欢快地跑来跑去戏耍的孩子们,你是否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真实而轻松。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渐渐地转凉了。别急,在物业管理人员的精心打理之下,颐景园的秋天不但没有一丝衰败的景象,反而别有一番景致。瞧,那几杆挺立在假山后、庭院间的修竹更加苍翠更加秀气,一盆盆摆放的整整齐齐的菊花开得那么灿烂而热烈。

冬天来了,颐景园里却让你感受不到几丝寒意。那些枯枝败叶早已被辛勤的管理人员收拾得干干净净,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上几株梅花开得正艳,红的热烈,白的高雅,阵阵暗香沁人心脾。拉开厚重的窗帘,让温暖的阳光泻满你的房间,心情一定会格外的好。

上一篇:给客户的告知函下一篇:幼教培训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