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学习方法

2024-06-18

反思学习方法(精选8篇)

1.反思学习方法 篇一

大学学习与初高中学习的不同

1.必须彻底理解每门学科里的基础概念和定义

2.理解每门学科组织全部内容的逻辑

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掌握每个学科具体的思维:

1)这们学科的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这次作业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我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2)这门学科研究的是哪些领域的问题?我需要哪些信息才能理解这个领域的问题?这些概念定义我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概念定义有不同的解释吗?早先的研究者是如何得到这些定义或者改变这些定义的?他们用到了哪些假设?这些假设成立吗?

3)这门学科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这次作业最重要的点是什么?我应该如何利用学到的思维解决更多的问题?

我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对一门学科有系统思考能力的标志很简单

初级:能靠记忆写出这门课程的大纲或目录

中级:能查阅各种资料出一份这门课程的试卷

高级:能重新凭借记忆组织出这门课程的大纲,甚至写一本书

为什么要学理工,因为理工学科不能不建立一些系统思考问题的思维,这样才能解决将来在现实世界遇到的问题。

当然,如果你真的建立了社会学科的思维模式,你反而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人,话说在现实世界有话语权影响力的人,大都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作家或者营销牛人,没有几个理工男。

2.反思学习方法 篇二

(1) 求小迪解题的学习收益量y与用于解题的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求小迪回顾反思的学习收益量y与用于回顾反思的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

(3) 问小迪如何分配解题和回顾反思的时间, 才能使这20分钟的学习收益总量最大?

本题是一道函数应用题, 就题目解题思路与方法而言, 并没有特别之处, 但题目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引起了我的思考:解题的效益与时间成正比, 但是对于解题后的反思在短时间内产生的效益却远远超过前者.这就让我联想到, 如果我们每天在解题之余, 引导学生用三至四分钟的时间进行反思, 效果不就很好吗?如果再将这种意识运用到整个数学学习中, 从而形成自己的反思性学习方法, 那结果肯定是事半功倍.波利亚说:“当你找到第一个蘑菇后, 要环顾四周, 因为它们总是成堆生长的.”这正是反思的奥妙所在.在数学学习中, 我们要善于在发现第一个蘑菇后, 利用“环顾四周”的最好途径———反思.反思能更好地衔接知识, 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也能对数学能力的培养起到引领作用.

初中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最佳时期, 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已经具备了自我反思的基础与能力, 但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具体的反思策略与方法上加以指导与帮助.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 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不可能一次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 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 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 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一、预设反思环节, 渗透知识形成的揭示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反思.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反思意识, 教师首先要有引导学生反思的意识, 要对教学进行反思, 并结合实践不断地优化改进.

教师要在各个教学板块预设合适的“反思”环节.如导入时, 可创设有效情境, 激发学生反思新知与旧知的联系, 回顾旧知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新授时, 可以设计诸如: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何优点?还有其他解法吗?哪种方法更简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 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练习时, 可以就知识的重难点, 容易混淆之处, 安排判断、纠错、辨析等反思性练习, 对于错题进行纠错性反思.小结时, 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作业设计时, 可以适度拓展学习内容, 强化学生的反思.

案例1:对于三角形全等判定中的“角边角”定理 (ASA) , 教材的安排是先合作学习, 提出问题:“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然后请学生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ABC, 使BC=3cm, ∠B=40°, ∠C=60°, 将自己所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最后给出结论: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教材这样设计的本意是, 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比一比、拼一拼的实践中, 自主探究“ASA”定理.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 这样的操作和探究是难以实现的, 毕竟具体的实践操作有很大的误差, 对学生的自主探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于是有的老师仍然按照教材的安排教, 有的老师干脆放弃合作探究环节, 直接得出结论.

我认为, 如果条件许可, 就可以在教学中, 利用复合投影片, 设计出两角确定不变的可变三角形.如图, ∠CAB确定, ∠CBA确定, 拉动复合片, 可使∠C-BA发生平移, 从而改变△ABC的大小.然后通过动态演示, 当两个可变三角形满足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时, 两个可变三角形重合, 从而验证猜想, 得出“ASA”判定.

学生对教具的动态演示过程, 就是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进行辨析的自主探索过程.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判定条件,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对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二、创设反思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 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创新.”能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这就要看教师能否创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结合起来, 通过外部诱因,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案例2:在教学“不等式”时, 可以这样引入:某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 若一次性购票满30张, 每张票便宜1元, 某班有27名同学去公园进行活动, 当班长准备好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 爱动脑筋的小明喊住了班长, 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 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 为什么要买30张票呢?这不是浪费吗?

那么, 小明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给出题目后, 让学生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即:单价×购买的总张数=总价钱.接着, 同桌分组计算, 一人按班长的方法算, 一人按小明的方法算.然后比较按谁的方法买比较划算, 进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用字母代替数, 经过探索, 写出相关的代数式, 讨论数量的不等关系, 引出不等式.

由于创设的情境与生活息息相关,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新课的内容,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课堂练习的典型错误进行纠错性反思, 从本源上解决问题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学会回头看, 反思我们在学习中的得失.现在的学生缺乏这种反思的意识, 对于作业和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总是不能及时有效地纠错与反思.有些甚至懒得动脑, 直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及时查找问题所在, 纠正自己的错误.我认为每一名学生都要准备一本错题集, 具体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 (1) 错误原因的查找.如果是概念性错误, 则首先将相关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论知识抄下来, 然后请教老师讲解透彻, 及时纠正以前的错误理解.如果是计算问题, 则需要在题目旁边注明算理. (2) 针对性地练习.在订正好题目之后, 自己可以就相关的知识点找一些题目进行练习, 在练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以后如何避免类似错误作为本题最后的反思与小结.这样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经常回顾反思, 有利于纠正以往的错误理解, 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将弱项变成强项.

案例3: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 部分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例题: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则k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学生解法:因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0, 即22+4k>0, 解得:k>-1, 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k>-1.

这是典型的错误, 原因是本节课的重心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学生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没有考虑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的限制条件, 因此就出现了顾此失彼的情况.于是我做了如下引导:

(1) 错误原因是什么? (判别式的判别只适用于一元二次方程, 而a=0时不适用.)

(2) 如何正确求解? (本题:因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0, 即22+4k>0, 解得:k>-1, 又因为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中k≠0, 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k>-1且k≠0.)

(3) 以后如何避免错误? (以后在做此类题目时, 一要读清楚题中条件, 二是结论的适用范围要清晰, 三是解题的前后要等价.)

除引导学生课内纠错反思外, 教师在课外练习量上也要有所控制, 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 培养学生在解题中纠错反思的习惯, 在学习中反思, 在反思中进步.

四、培养学生课堂小结和复习反思习惯, 串联形成知识网络

日本有一句谚语:思而不学, 僵梦而已;学而不思, 白日梦而已.所以培养学生课堂小结和复习反思习惯, 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那么, 应该如何培养这种习惯呢?

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题后反思.课堂上结合习题给予指导, 给时间让学生反思, 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 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渐渐的, 学生做完题后会反思了, 也提高了主动性.学生在对一个题进行反思后, 再做此类题时很快就能解出来.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教学后反思.在学生有了“题后反思”的初步能力后, 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一单元进行单元小结, 让学生自己出单元检测题.这样做要比老师讲复习提纲、出检测题考学生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复习小结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并且学生在做其他同学出的测试题时很有兴趣, 热情很高, 也敢于大胆质疑, 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最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在课上经常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对有些题进行反思, 可以引起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我经常通过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力求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同时我也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 希望能将学生培养成反思型学生.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 是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 是学生回顾思考过去, 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进而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进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 它能充分挖掘与发展学生的潜能.在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 在反思中更好地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 学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 2000, 4.

[2]王仲英.反思性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10.

[3]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反思地理教学 指导学习方法 篇三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等特征,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课改后的新教材从体系和内容看,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指导学生读图,增强记忆方法与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如果用边讲边绘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变化的图示中,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效果就非常的明显。高中地理内容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规律性明显,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各种案例的分析方法,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世界区域内的综合地理环境模式图。

人文地理中非常注重对区位因素的分析,往往是从图示法开始的,对区位因素进行分类总结,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随时展现在大脑中形成的知识结构图中。形成图形定势,有利于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体验能力、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大气环流”时,就通过大气想到大气环境这一章的完整知识体系的结构图,再联想到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运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等内容。在子项目图中,能想到大气运动的原因、大气运动的形式、高空大气水平运动特点等内容。所以,让学生学会读地图,开展地理思维,大大的增强了记忆方法与记忆效果。

二、联系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中的知识与我们人类的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如太阳高度角变化与楼间距的大小,飞机场选址,人口膨胀,城市化问题,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如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能力培养的第二次飞跃。课本在人文地理这部分特别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之环境因素”时,不妨让学生来帮助布局我们所在的城市中存在的工业污染问题,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了本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认为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西南郊或东北郊,并提出了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区位布局的不合理性以及解决的具体措施。然后学生们又列举了世界其他城市,如孟买、伦敦等如何进行工业布局的事例。这种联系自己家乡实际情况与课本内容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好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三、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地理教学中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分析“水稻种植业为什么商品率低”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商品率低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的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只要我们认真的分析,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包含地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学习地理,就会感觉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只要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培养兴趣,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就一定会学好地理这门课。兴趣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直接推动我们学习高中地理的心理动因,决定了我们学习高中地理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明白学习高中地理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我们对高中地理的兴趣;要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拓展教学领域,突破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应当把个体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突破口”,帮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中认识新知识。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和学习,不断地打破“最近发展区”,以向新的更高层次发展。

深入的思考、独特的见解等都是学生建立新的最近发展区向更高层发展的表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有个别学生能提前通过最近发展区。例如:在教学“太阳日”和“恒星日”时,课本这对这本分教学要求很低,告诉我们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太阳日是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就可以了。但对于个别优秀学生而言,他们还可能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有的学生就试着改变地球公转或自转的方向后再讨论两者的区别,就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把自己的结论归纳总结。在教学“人类对宇宙新探索”时,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备课,推选代表讲授了每个组了解的宇宙探索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拓展了知识面,涉及的领域远远超越了课本知识的范围。

总之,我们要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重视对学生现代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把我们的地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晶.谈谈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1(4).

[2]杨兴国.让学生“要学”地理[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12(3).

[3]高海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科学大众,2011(2).

4.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反思 篇四

教材编写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组织的,每一章每一节一般都有一个中心内容,构成这个中心内容的事件,课本常常将它作为本章节的标题写出来,如中国近代史上鸦的片战争、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等。

所有重大概念都是课程标准中的重点知识,都需要全面分析掌握。总复习时可以按每一个时期(古代、近代、现代)将这些重大概念整理出来,逐个弄清它们的概念结构,便可以掌握好每一个时期的重点知识,形成历史知识的总体框架。此外,还有一些重要人物也是重大概念:如秦始皇、康有为、富·罗斯福等等。

5.高中生学习方法以及反思 篇五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自信和有目标——能激发人的斗志,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反之则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更别说超常发挥了,心理学上讲叫做心理抑制。以考试来讲,成功的考试不是说你考了高分就叫做成功的考试,而是充分发挥了你的真实水平,考出了你的应有成绩(超常发挥当然更好)。否则就不能说你这场考试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境,避免心理抑制带来的不良后果。

只有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环境,战胜别人。一定要有“别人能行,为什么我就不行?!”的自信意识。

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自信和目标,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也不是环境差,而是自己(没有自信和目标)!有句话很有道理:如果有上帝,那就是自己!古人云:“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有信心和目标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成功者一定是有目标和自信的人。读书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自信和目标。我们周围有一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很多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自信和目标——他们的心死了,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自卑,变成了“活尸体”!悲乎哉!

二、专心听课——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中心环节

“专心听课”,这是老生常谈,是“废话”,可这却是正确的“废话”。就如对老鼠来说:“记住了,猫来了,快跑!”一样。许多人读了十多年书,却还没学会听课。

既然是老师,他(她)在专业上一定有其独到之处(最少对目前的你而言),切忌“抛弃”老师,另辟所谓“蹊径、“捷径”。 自己搞一套,上课不认真听讲,还自认为很高明,很酷,殊不知这很危险,应该及时纠正。“自古骄兵多有败,从来轻敌少成功”。应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课堂上听懂了,课后复习时间就可减少,从而赢得更多的娱乐和休息时间,否则要么该课堂知识点成为自己的盲点,要么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弄懂这些知识点,日积月累,一是感到时间不够用,二是可能逐渐丧失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继而自我颓废(很多人不就是这样落下成绩的吗?)。成绩优秀的同学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上课专心听讲括他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敢于发问(不懂的、不理解的)。反之,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的共同点之一也是上课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或是上课做别的事情(比如说玩手机)。课上课下不懂的也不问(作业不会的就照抄别人的)。

认真听课,敢于发问,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取得理想成绩的重要一环。

另外,认真听课还有一个诀窍——注意听老师的开场白和结束语。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开始上课时会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时直接进入新课的学习。老师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往往是因为上节课的内容很重要(经常考到的知识点或是最基础的知识点)而这时很多学生还在哇啦哇啦讲话或做别的,错过了极佳的学习时间点。临下课时老师的结束语(总结),往往是对这堂课知识点的一个系统化总结。特别是下课铃已经响了,老师还要讲,这往往表明这堂课的知识点很重要,或是告诉你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已经乱着下课要干什么,根本不注意老师在讲什么(特别是上午和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这一点请特别注意。

三、规律的作息——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保证

1、勿熬夜,按时休息。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提高学习成绩不仅仅是时间加汗水,还要注意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到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熬夜的危害就不再赘述。

2、适当的锻炼。“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身体是学习的本钱。一张一弛方是文武之道。三操(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一定要坚持,别以为不做操可以节省时间。身体不行,学什么都记不住,也没精力去学。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包括读书学习)。要注意的是早操的运动强度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感觉微累,略微出汗即可。早餐不可过饱。否则会导致早课精力不集中(饭饱神虚。很多早课打瞌睡的学生原因之一即是早餐过饱)。很多学生课间操像风摆柳,赶苍蝇似的。这些状况要改正。

3、统筹规划课余时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自己的实际及课程进度(特别是自己的弱势科目)、手里的资料,大致划分一下课余时间的使用,科学利用,做出计划。每次期末考前也很有必要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复习时间,考个相对比较理想的成绩,给自己增加点信心。

计划可分天计划和月计划。天计划做到那一段时间做什么(复习哪一科,哪一部分及当天的作业),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得过且过,见子打子。月计划要做到某个月内哪一科复习到哪儿,做哪些练习,要大致划分一下(最好以学期为段)。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没有头绪,自己差得太多,时间紧,难以坚持。万事开头难!,但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你会感到自己很充实,生活有意义,进而会感到内心的愉悦(这是最重要的),自然也就不怕学习了,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不信的话,试一试便知。

四、注意总结——找差距、学技巧、补不足

1、注意听老师讲解典型习题。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心里要对比“我怎么做的”、“我的思路是?”、“老师的思路是?”、“原来问题是?”。向老师学习审题思路、解题技巧、答题格式等,找到自己的不足(知识点的熟悉与否,审题思路、时间安排合理与否、是否因为粗心大意的问题等)。从而为自己的下一步学习找到方向,而不仅仅是对答案,这一点尤其是在每次考试过后老师的讲解试题时一定要注意!

以政治科为例,比如说选择题,一般有哪几类?每一类题的特征有哪些?解题思路怎么样的?又比如说主观题,,一般有哪几类?解题步骤分哪几步?某些基础知识点和重点知识点往往以什么面目出现?那些次是关键词

点)等等。这个工作有些老师会做(总结),有时不会做(那就要靠自己去总结和思考了)。如果自己有时有感觉,但是思路不清晰的话,那就赶紧向老师请教,并及时记下来,过后整理一下,这就是学习方法。

另外,记一些有典型意义的习题及其解法也是很有必要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是脑海里自然就会想起这些题,解题思路也就出来了,我给起了个名字——“依葫芦画瓢”。这个工作有经验的老师一般都会做,如果老师没做,那就自己做一个经典习题本。

2、每次考完试(测验)后,勿太看重分数,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考后听老师的讲解和分析上。听的时候注意思考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老师的不同(差距)、失误的原因,下来后想对策、补漏洞(参考前面说的),找不到原因的话可拿着试卷请教老师,请老师单独就你的试卷帮你分析一下试卷中反映出的该科存在的问题。也许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茅塞顿开的效果呢。进而就明白下一步该怎么走了。忌无所谓,把试卷往书桌里一丢,不管了——鸵鸟样,更忌考得不好时对着试卷发呆,暗自流泪,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读书,丧失信心。

五、抓好基础,适度练习

只要是大考,必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这几年的高考难度值一般都在0.6左右,也就是说60——70%左右的题目是基础题, 20%左右的题是中等难度题,只有大约10%的题是较难的题,而所谓的难题往往也是在基础题上有所变化、“转个弯”而已。基础打得好,有时难题也就不再是难题了。所以,抓好基础知识点是大部分同学的中心。明白这一点对中间层次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这两年的高考题回归课本的趋势很明显,熟悉课本,抓好基础知识点、基本理论、基本题型,是学生应试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

练习要适度。虽然目前还是以应试为主题的高考环境下,题海战术很普遍,但是自己要有个谱,注意典型题的练习和思考,学会举一反三。给练习题归归类,不要“狗吃牛屎——图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

六、研究近二、三年的高考试题

这一点对进入高三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把近两、三年的高考题摆在一起,各个类型的题一对比 ,从中找出些规律(特点来)。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可以见识一下高考题到底怎么样,有助于消除高考神秘感和恐惧感,缓解心理压力;二是可以看出各科目那些知识点是最基础的,必须要掌握的,因为考题不管你怎么个变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永远是占到60%左右,只不过题型有所变化而已。这样一来就知道哪些内容是基础,必须要掌握的,哪些内容自己掌握的还不够,心里就有个底了;三是可以见识一下高考题型和试题结构,有意识的针对性训练一下,以适应高考。

七、学会向别人借鉴学习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自己的努力和思考以外,向其他某些科目学的好的同学借鉴其学习方法,勿闭门造车。还可以到网站上借鉴一下以往高考成功的人士的经验,如“英才网”、“天利网”等教育网站都有历年高考状元谈经验之类的栏目。也可以到书店去看看近年来高考成功人士访谈类的书籍。只不过要注意的是,毕竟是人家的学习方法,对自己不一定都适用,只可以参考一下。重要的是学习人家对待生活和学习(高考)的态度,具体做法不要生搬硬套。要做到借鉴——消化——创新(为我所用)。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并不断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才是最终目的。千万别弄个“邯郸学步”的笑话出来。

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你的老师。考完试后拿着你的试卷请你的老师帮你分析分析你的试卷,请老师给你提建议,这招最有效(前面已述)。因为你的老师最熟悉你的情况,往往有“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的效果。

八、坚决不谈恋爱。

对于高中学生的谈恋爱现象,我的观点是能理解,但是坚决反对。不到节令的李子是苦的、酸的、涩的,只会被丢弃掉、浪费掉——多令人遗憾!不是吗?只有养到时令的、成熟的李子才是甜的、香的和可口的!

对于中学生谈恋爱的危害,老师们,家长们及多种刊物、电视等已经讲得比较多,我不想再赘述。许多高中生,特别是女生在这个问题上吃了大亏,由于这种事关系到个人的隐私、面子甚至是荣誉问题,当事人不可能,也羞于向他人陈述自己的失误,往往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说。

现在正在谈恋爱的同学们,你们只需要静下心来分析一下以下几个问题就明白该怎么做了:没谈恋爱前你是如何面对家人和老师的眼光的?现在呢?谈恋爱前你的学习状况如何?现在的状况如何呢?你没谈恋爱的同学们的学习如何呢?你所知道的以往一届或两届的师姐(师兄)们谈恋爱的高考如何?现在怎么样了?

想(预备)谈恋爱的同学们,看看这些谈恋爱的人,偷偷摸摸,像做贼一样。本来恋爱是很美好的,光明正大的的事,因为中学生不能谈恋爱,而使纯洁美好的恋爱变为了小偷摸样,多可悲!看看前车之鉴,自己该怎么做,应该心里有谱了。

请记住:早熟的和反季的李子不好吃,只会被浪费掉!! 学会放弃应该放弃的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高素质、高修养和高境界的体现!

6.反思学习方法 篇六

主持人:刘元加记录人:徐向阳 参加人员:康幸汉 丁汉喜尹秀成祝忠胜覃杰刘元加 郭运涛 冯春雷 吴宗杰 江峰 徐向阳 李卫东 邹红军 黄开武 廖志兵高红彬 杨年义 田振华

一、学习内容:

武汉桥工报第4期

武桥工安[2008]149号《武汉桥工段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 武桥工安[2008]150号《武汉桥工段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

第二阶段工作安排》

安通08-83《关于近期全路七起事故的通报》

安通08-82《转发路局两起事故通报的通知》

《规章制度汇编》之《武汉桥工段2008年集中修施工安全措施》。

二、反思查找

针对安全大反思、大检查第一阶段查找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有计划、有期限的逐一整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有人跟踪督办,整个过程运作正常,效果良好。

三、存在问题

我车间今年共发生安全问题26件,其中段发现安全联控信息9

件,车间干部发现问题17件。

2008年3月27日京广线k1076处清筛施工质量不良。

2008年4月30日16时48分,K244次列车通过京广线上行K1165+000时,司机发现线路地面慢行牌显示为45km/h与命令要求限速60km/h不相符。

其中涉及到职工人身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作业不设防护,下道晚,上下班未集体行走路肩,作业不插作业标、牌等方面。

一、原因分析

1、安全责任意识不强。车间及工区的安全形势教育走了过场,日常的安全指导流于形式,部分干部职工对当前的安全形势认识不足,安全第一的思想树立不牢,不能吸取他人的教训,“疼”不到自己的身上,缺乏安全生产的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对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认识不足,没有忧患意识,缺少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的意识,存在布置了等于落实了,指出了等于解决了的错误认识,说到底是好人主义作怪,暴露出我们在抓安全工作的态度上缺乏一抓到底的决心,其根源还是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2、施工安全重点环节失控、施工安全管理薄弱。施工负责人对安全重点环节控制不强、作业指导不力,对慢行牌设置没有跟踪督促,核实无误。施工安全检查监督不力,现场盯控不严。施工安全的联控联保不到位。对防护员尤其是远离工地防护员如何控制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规定。

3、在管理上,干部作风严重不实。

一是对如何抓好安全工作认识不深,对安全工作缺乏理性思考,对车间管辖范围扩大后安全管理工作,没有深入分析,没有认真探

索规律。二是对安全工作的轻与重、急于缓位置摆放不正。在安全工作上没有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往往是抓了正线,丢了站线,抓住了质量,忽视了安全,以致安全隐患不断发生

3、在工作上,关键环节抓得不牢。

车间部分干部、工长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对施工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引起重视,工作不主动,错误的等待上级来彻底根除,这种“见惯了、看惯了、习惯了”的错误思想,车间干部及工班长中都存在,不得不让人警醒和反思,说到底还是对站专线问题没有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我们存在的问题,结合段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以实际行动扭转车间安全被动局面。

1、加大施工安全及人身安全的卡控力度。对出现问题的要严加考核。

2、对惯性违章违纪的整顿活动。杜绝邻线来车不下道,本线来车下道晚的现象;杜绝防护员不接车和不设防护员现象;杜绝天窗点外超范围作业及更换作业地点现象;杜绝路材路料无人看守及堆放不规范现象;杜绝未记名修、记名检制度现象;杜绝施工配合不规范、不制订安全措施及施工单位不到位就施工;杜绝设备失修给行车安全带来被动现象;杜绝职工工乘坐无营运资格的车辆上下班现象。各工区防护员规范作业标准,认真填写防护员记录本,规范接车,从源头防止人员伤亡。加强职工教育特别是工、班长的教育,邻线来车和本线来车及时下道,机具随身下道,规范天窗点作业,严禁打擦边球现象,不许超范围作业。更换的钢轨、岔心堆放料场,严禁乱堆乱放。施工安全措施,协议的签订。

3、认真贯彻段领导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切实抓好“三查、三看、六整治”各项内容,认真排查“不安全的事、不安全的人”,狠抓“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以转变车间干部作风、学习《事故案例汇编》和《规章制度汇编》为契机,认真抓好各项安全措施落实,以严格的考核,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以知耻而后勇的精神,使全体职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全身心地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

4、正确认识目前安全形势和压力,正确分析车间在干部作风、基础管理、设备质量、职工两纪和安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开展的大反思、大检查活动,把全面督查督整抓实、抓牢,进一步加强设备整治力度,强化车间包保干部的作用,摆正点和面的关系,加大对工区的检查和指导工作,深刻剖析各工区存在的安全隐患,以积极的态度正视问题,采取措施,抓好整改。

7.行为改进——反思的有效方法 篇七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 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住这些问题, 对于找到教育教学改进的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重要,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 教师的反思活动重点应当放在问题解决的探索上。

二、避免单纯个体的反思, 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反思会使反思的持续性增强, 因为反思的持续需要群体的支持, 群体反思比个体反思更容易持久, 对一个问题的持续、反复多次的反思有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群体反思的形式很多, 除网络日记外, 群体反思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听课评课、教研组活动等形式。

三、避免浅表弥散的反思, 围绕专题进行

为了提高反思效果, 在反思方式上要提倡专题反思。专题反思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的、持续的、系统的反思, 从而形成对该专题较为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 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四、避免形式单一的反思, 多种方式表达

反思结果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等, 这些反思方式或自由表达、或理性提升、或问题探讨、或直抒胸臆, 它们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8.物理错题反思方法 篇八

一、题意理解的反思

题意理解的反思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准确度和理解度。准确度指的是对题目的准确把握。题目做完,对完答案后应反思自己对题目的条件是不是准确把握到位了。常有学生考试或是练习中看多或是漏看了题目的条件。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习惯,即审题习惯马虎大意。有的学生做题时只是追求数量,总是想着多做几题,审题时一目十行。此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沉下心来,认真把每一道题看好、做好。切不可只是盲目地追求解题的数量,应关注训练的质量和效果。高三时,有部分学生由于做过一定的练习,形成思维定式,碰到较为熟悉的情景就误以为和做过的练习完全相同,套用已有结论。此时应指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特别是要注意题目中的蛛丝马迹。也有可能有的学生平时做练习时情况效果良好,而到了考试时就老是看错题目,比如水平看成竖直,粗糙看成光滑。越想着要小心越是出错。还有是应试心理的问题,这类问题应该加强平时的应试心态的调整,比如把平时的练习当成考试来处理。端正对考试的态度,把每次考试当成一次对自己的检测,适当降低考试的期望值,做到对考试适当的“脱敏”。

理解度指的是对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再现的完整和深入程度。高考物理注重将基本概念、规律与科学研究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试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合理简化,建立中学物理知识所能解决的模型,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从题目中提取相应的物理量并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这涉及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理解和提取信息。物理审题中的理解和语言角度的理解相同而又不尽相同。物理解题中对题目的理解主要是为了能提取有用的信息,要求学生能从题目的较多条件中迅速有效地找到有用的信息。可以按研究對象是谁,情况如何,过程如何,等方面来反思。看看自己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否合理,比如整体和隔离的处理是否合理?对各物理量的信息有无准确把握,比如题目中出现的光滑、轻质、粒子等信息有无注意到?对各物理量所包含的信息是否能准确理解,比如速度变化带来的洛仑兹力的变化是否领会?二是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物理中常见的模型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天体运动等。带电粒子的运动可处理为圆周运动和平抛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反思时应着重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物理模型的建立是否合理?是否误用了相应的模型?

二、解题思路的反思

物理解题方法一般可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题目的待求量出发,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待求量公式中的每个量。综合法是将题目中各已知量的关系明确后将各部分有机综合在一起以求得整体的解决。即从已知量结合题目特点联系到未知量上。两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是密不可分的,综合时应以分析为基础,分析时应以综合为目的,两者相辅相成。运用分析法处理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时应引导学生着重反思以下几方面:从题目的待求量出发,你想到的是哪些公式?结合题目的特点,你选择了哪个公式?为什么要这么选?对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物理量你用题目中的哪些条件来解决?运用综合法处理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反思以下几方面:题目给了哪些条件?从某一条件中你能联想到哪些方面?你联想到的方面和题目所求能不能建立联系?

三、计算基本功和解题规范的反思

考试中学生计算基本功的不扎实造成的失分是十分可惜的。由于初中生计算时基本使用计算器完成,进入高中后计算能力显得较为不足。要提高计算能力就只能通过练习来完成。反思题目时要有意强化数字运算、通分、有效数字、单位等常见的问题。

解题的规范性也是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物理计算题解题时需要适当的文字说明。要看看自己是否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了;比如列出的方程式之前是否有写出所根据的物理概念及规律;研究对象有无说明;研究的过程或状态有无指出;正方向如何规定等。解题所用的方程式是最基本的方程式还是变形的结果?多个方程是分式布列的还是合写一式的?所使用的字母符号是否规范?上下标的使用是否准确清晰等。

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本领之一。在对待错题上就更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唯有如此才能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取得真正的进步。反思的内容和方法也是需要学生学习和提高的重要内容。教师除了要授予学生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外,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也正是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刘响.初中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

上一篇:结婚纪念日祝福贺词下一篇:督导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