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精选15篇)
1.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晚上好!
非常感谢公司给我这个机会,参加公司与上海交大举办的这个MBA核心课程高级研修班,通过这几期的培训,感觉收获颇多:
一、学习方面,本身基础比较薄弱,离开学校之后参加了多次学习,都是技能或专题的培训为主,从没接触过系统的培训,也非常渴望有这么一次系统的学习。学习主要在于态度,记得有一堂课,老师问我们为什么来学习,个人觉得,希望通过培训拓宽知识面、开拓思维、学习工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综合能力。其实读书只是开始,怎样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学以致用,是我们今后应该多思考的问题,也是这次学习的目的所在。
二、了解人,同时了解自己,“情绪管理与压力控制”课程,我们学习了基本的心理、潜意识等知识,这些知识不光能化解自身的不良情绪及压力,同时我们在管理过程中也能付诸于实践,运用到员工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面对90后员工的管理,我们要以正向激励为主。
三、开拓了视野,打破常规思维模式。以前可能更多的关注与本职工作,考虑问题基本围绕事务性方面考虑。在第一天所讲授“经济转型环境下的创新管理”,深入浅出的讲授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12年的经济走势,当前企业面临的机遇与危机以及我们该如何选择。使我对经济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意识到企业生存的危机,要求我们时刻要有忧患意识。“战略决策”,通过2天沙盘演练,了解了企业运行,学习到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其实生产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瓶颈,主要是我们发现瓶颈后如何予以解决问题,同时认识到企业运营过程中团队的重要性。运营与供应链,让我们了解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今天飞“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了解了3个报表的联系与区别;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由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财务报表的作用及分析。通过这些的学习,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和位置来看问题、分析问题,更具全局性及长远性。
四、创新,企业需要创新,涉及管理、产品、设备、服务多个方面,通过学习,使我们知道了创新的方向及重点。也是我们了解到创新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在管理过程中细化,落实到具体,要善于总结,持续改进。同时我们要永远保持对工作的热情。
我想这一次MBA培训,必将是一次影响到我职业规划的的学习过程,一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开拓思维,使我能更好的完成公司赋予的职责。
最后衷心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学习经历。同时祝愿大家都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谢谢大家!
2.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二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MBA教育也蓬勃发展, 至2013年, 全国培养院校达237所, 其中124所高校是地方性大学。然而现阶段我国MBA教育同质化严重, 地方性高校在教育模式、培养方案的设定上盲从“985”、 “211”院校, 缺乏自身特色, 不具有竞争优势。地方性高校MBA教育的影响力主要在本地, 其教育项目应主要扎根于本地, 通过服务社区提升项目竞争力。因此, 地方高校在提升MBA项目的教育质量时应当结合当地发展需求, 定位强势领域, 实施差异化的课程体系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项目的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 分析MBA项目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能为其他地方院校在提升MBA项目的教育质量方面提供思路。
一、地方高校MBA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MBA项目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 并有力地促进了其他专业学位的制度创新, 同时MBA项目为校企合作寻觅到了更便捷的方式。 MBA项目的繁荣发展吸引了诸多高校, 截止2013年底, 中国拥有MBA招生和培养资格的院校达237所, 与1991年相比, 扩张了26倍, 招生人数扩张了383倍。如此大规模的扩招不禁让人质疑高校教育质量是否能够跟进。近些年屡见不鲜的企业丑闻让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高管诚信的指责指向了培养企业高管的商学院。基于种种, MBA项目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应对MBA教育激烈竞争的需要
目前, MBA培养院校的同轨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培养院校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2]。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将教育服务列为教育组织的产品, MBA潜在学员及现有学员十分注重这一产品的光环效应, 地方高校没有 “985”“211”的光环, 在这场大浪淘沙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地方高校商学院须摆脱“985”“211”的影子, 在差异化中找寻自己的位置, 提升MBA项目的教育质量。
随着国内教育市场逐步开放,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MBA教育正大力向国内教育市场渗透, 财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也开始自己办学, 更具针对性地培养工商管理人才[3]。地方院校不仅受到国内一流商学院的挑战, 同时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威胁, 这种竞争格局使得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地方院校必须准确定位服务范围与教育特色, 实现社区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完美融合, 切实提升教育质量,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 雇主、学员对MBA教育质量的重视
目前, MBA雇主面临着适用的中高层管理者不足的困境, MBA学员遭遇理想工作难找, 收入缩水的窘境。究其根本, 在于“所需”与“所学”的偏离。雇主需要能够从理论上分析问题, 从实际上解决问题的实干人才, 而高校培养出来的往往是理论功底不深, 实际能力不强的MBA毕业生。无论是考虑雇主的实际需求, 还是顾及学员的切实利益, MBA项目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是必要的。高质量的MBA教育, 对学员而言, 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与选择, 更高的薪资待遇;对雇主来说, 意味着优质的人才与丰厚的利润。
高明辉等 (2014) 在对全国前18名商学院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 品牌对于MBA教育项目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他指出, 教学质量是MBA项目品牌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即表明优质的教育质量对MBA项目十分重要。因此, 在对MBA学员的培养过程中, 地方商学院应当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 通过差别化的教育特色来保持自身优势, 吸引优质学员,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地方高校MBA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
目前, 全国MBA培养院校当中有124所是地方性高校, 占全国培养院校的一半以上, 其对MBA教育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当然, 其中不乏教育资质深的地方性高校, 然由于其办学历史已久并已经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 对时下处于改革浪潮的地方性高校借鉴意义不大。正因如此, 本文选取具有时代发展特色, 并拥有地方性高校共性的湖南工业大学作为典例, 希望给正处于改革当中的地方性高校些许启发。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地方性大学, 地处非省会城市———株洲市。在MBA教育项目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中, 长沙市各高校商学院对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形成高压态势, 使其招生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项目通过不断的努力, 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质量评价体系等多维度入手, 探索各种途径来大力改进MBA项目的教育质量, 赢得了学员的信赖与社会的认可。
(一) 独具特色的MBA教育理念
目前, 我国的MBA教育基本上被看作是研究生教育, 因此基本上还是沿袭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4]。但是, MBA教育有别于传统的研究生教育, 它从学生来源、课程设计到质量评价体系都有自身特色;因此, 要使MBA教育还原于本色首先就得对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地方性高校MBA教育服务于地方,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根据“立足株洲, 面向省内, 放眼全国”的总原则, 不断挖掘与发挥社区化特色, 以株洲市市场对人才的诉求为着手点革新教育理念。
MBA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能力、技能和品格的培养与训练[5]。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项目根据市场的需求, 运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培养新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MBA人才。“产—学—研—用”体现的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以知识传递为基础, 以项目研究为抓手, 以实际应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教育根据学校地理位置特点, 突出了“社区MBA”的培养特色, 以株洲为主要生源地和服务对象。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上, 要求学员以株洲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 运用所学服务株洲经济社会发展。
(二) 科学化的MBA课程体系
MBA学员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课程设计, 科学化的课程设计既能吸引学员兴趣, 又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国际化与本土化如何融合的大环境中, 地方性高校应当考虑社区化、本土化与国际化三者的紧密结合, 在课程设计中应当融入社区化因素。
目前,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项目的课程囊括两大类: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在遵循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对MBA课程设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自身特色开设了10门专业课、3门公共课和5门选修课等理论课程。专业课中80%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学员的管理能力与分析能力;公共课主要体现的是国际化因素, 由于地方性高校在与国际MBA教育接轨方面存在诸多客观因素的阻碍, 所以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欠缺; 选修课体现的是对学员软技能、品格的培养, 帮助学员领会领导的艺术性与魅力所在。在理论课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本土化的案例教学。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项目所招收的学员中, 约91%的学员来自于株洲市的企业、高校、政府机关和其他非营利组织, 为了让学员能切实把所学运用于所需,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组织教师编写本土案例, 开展本土化的案例教学。实践课程方面,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建立了三个MBA实践培训基地, 并与株洲市本地企业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 同时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实践沙龙”, 提升学员所学与所需的结合能力, 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 优秀的MBA师资队伍
管理精英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力量,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在教师的选拔、聘用与培训方面都注入了大量的心血, 以保证优质的师资队伍。
1.严把教师选拔关, 保证优质的师资源头。师资是提升MBA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配备, 建立了师资选聘标准和程序, 所有任课教师均是从院内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中进行公开选拔, 经过自愿报名、商学院审核、公开示范课评价等过程后, 最终确定课程任课教师。
2.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国各高校商学院的师资队伍呈现的是理论强、实践弱的态势。为保证MBA项目的教育质量, 须解决师资队伍中的短板问题。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广聘在株洲地区享有盛名的“实干家”担任MBA任课教师, 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在读MBA学员搭建实践导师平台, 把实际问题带入课堂, 把学员引入企业, 切实增强学员的能力与素质。其次, 聘请国内集“实战”经验与理论修养于一身的专家承担一些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
3.持续性的教师培训。知识经济日新月异, 师资力量的保持离不开对培训的投入。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除每年选派任课教师参加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外, 还根据自身需求每年选派2—4名任课教师到省内湖南大学或省外其他高校进行培训, 保证师资队伍的持续性优势。响应MBA项目的国际化需求, 近几年,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采用评选制推选出教师到国外学习, 保证与国际教育的接轨。
(四) 质量评价体系
MBA项目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反馈机制以不断修正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通过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反馈MBA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借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螺旋上升体, 使得MBA项目的教育质量处于持续优化的状态。
湖南工业大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不断提升MBA项目的教育质量为核心思想, 以毕业生质量、课堂教学、MBA项目的组织管理为指标维度, 以雇主、学员为评价主体, 坚持可测性、公正性与完整性的评价原则。湖南工业大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每个评价模块对应一种评价形式, 当评价形式反映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时, 则根据切实需要改善对应的评价模块的质量或对整个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修正。目前, 质量评价体系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块已处于完善阶段, 毕业生质量与MBA的组织管理尚处完善中。
三、地方高校MBA未来的发展方向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教育形成了其独有的理念与特色, 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MBA项目的教育质量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这些不足恰巧为湖南工业大学MBA教育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方向。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首先, 湖南工业大学的理论课程注重的是学员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未来风险预测能力、领导力与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不足, 后续阶段会补充该方面的课程。其次, 学员在受教的过程中不仅追求知识积累与能力的提升, 也注重个性化的课程满足感, 因此商学院应当根据学员需求开设个性化的公共课或选修课, 培养出既有经济头脑又极具个性的新时代管理精英。
2.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当前,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追求的是“社区MBA”, 主要满足株洲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管市场局限于哪个区域, 经济的全球化要求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全球化的眼光与思维, 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 除了选派教师到国内进行培训外, 还应当引进国外优秀师资力量, 满足市场对具有全球化眼光的人才的诉求。
3.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指标。质量评价体系在整个MBA项目的教育质量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才能促使MBA项目不断优化。目前,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只是初步构建MBA项目评价体系, 各个模块的指标尚不清晰, 在未来的MBA项目教育质量的提升工作中应当细化评价指标, 并且将整个评价体系置于动态修正过程中, 使得教育质量与质量评价体系处于双向优化中。
MBA教育是培养企业管理精英的摇篮, 为国家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在竞争激烈与MBA教育质量受到质疑的当下, 各高校商学院都在进行一场关乎性命的质量革新。地方高校商学院作为全国MBA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获得发展, 应当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突出自身特色, 从追随者走向引领者。
摘要:我国MBA教育历经23年的发展, 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地方院校应通过提升MBA教育质量, 定位强势领域来应对激烈的竞争。文章从地方高校MBA教育质量提升的意义出发, 以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为例, 探索其MBA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策略, 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MBA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MBA,教育质量,地方高校
参考文献
[1]高明辉, 毛佳韵, 周赞.MBA教育品牌策略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为例[J].上海管理科学, 2014, (5) .
[2]张千帆, 曹翠翠.高校MBA教育品牌战略实施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3, (5) .
[3]薛丽萍, 吴云珍, 王伟峰.MBA教育的服务提升与品牌经营——以上海財经大学MBA教育为例[J].上海管理科学, 2014, (6) .
[4]李玲, 李燕萍, 陶厚永.“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MBA人才培养新思路[J].当代教育科学, 2012, (1) .
3.关于MBA教育的重新审视 篇三
诚信不至,何以兴邦?
笔者认为,我国MBA教育诚信问题的出现,可以从大环境、考生、关联市场和培养院校等几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
一方面,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伦理、道德的震荡远未结束,新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尚未建立,人们的价值观重塑还未完成。映射到教育界,就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作弊风,除了MBA联考外,从高考(微博)、英语四六级考试到司法考试、会计资格考试……几乎无一幸免。教育考试作弊之害,决非一个失信可涵盖,它将对从社会伦理道德到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良性治理机制形成,对整个民族都形成了严重的伤害,所以必须根除。在社会转型期,除了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强管理外,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用法律武器捍卫决定国格、民格、国信、民生的诚信底线。
另一方面,我国攻读MBA的学生,其报考和学习的行为目标,总体来讲可以归纳为提升自我、获取学历学位以求晋升、人脉平台搭建、转换行业或单位、解决户口(以京、沪最为明显)等几大目的。进入学习过程后的目标动机且不论,其报考和考试过程虽然目标很单一—考试通过,但这个单一的目标背后,除了主观诚信和自律因素外,还有着复杂的功利驱动和投机等客观因素:升职或晋升职称的学历瓶颈和急迫性,致使考生没有足够的复习准备时间,存在侥幸心理铤而走险;间断学习时间较长,应付考试有较大的难度,致使考生存在侥幸心理铤而走险;为利益而驱动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的引诱,致使考生存在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考试管理存在漏洞和监管不严,也致使考生存在侥幸心理铤而走险等。
4.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四
为了让未满报考工作年限的学员早日做好准备,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将在实施“雏鹰”计划,面向未满报考年限的应届生或毕业生招收全日制MBA预科生,使他们早日成为商业领袖。这是记者从今天下午举行的交大安泰MBA招生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这也是MBA首度对工作年限“解禁”,向未满报考年限的应届毕业生敞开大门。
一直以来,由于MBA对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它要求报考学生有一定的工作年限。例如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3年,大专毕业后5年。而今天公布的交大MBA“雏鹰”计划主要面向未满报考工作年限的“985”院校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应届生或毕业生,该计划打破了年龄越大读MBA越好这一传统观念。
安泰MBA项目认为,在现代社会从事商业活动并不只是传统观念中的企业职业道路,而有可能更多的是彰显领导才能、个性与追求一切可能。据中国企联对职业经理人的调查数据显示,职业经理人的年龄集中在35~50岁,占调查总体的`65%;自主创业的经理人年龄更趋向于年轻化,主要年龄段集中在36~40岁,比例占到了31%,并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安泰MBA更青睐于那些有着巨大的领导潜质,并正在努力寻找合适位置来发展自己潜质的考生。
实际上,交大MBA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也发现,综合素质能力与年龄无明显的关联。MBA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考生成为未来的商业领袖。从这两年进入提前面试的考生来看,26~33岁为考生主体,且各年龄段都占10%左右,没有体现出显著的年龄差异性,而且这些考生的笔试成绩也和年龄没有明显的关系。
据了解,“雏鹰”计划主要侧重考察考生的领导潜质,希望让有潜力的学员能够成为全日制MBA的预科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MBA学习规划,早日成为未来商业领袖。
5.读MBA能解决上海户口吗? 篇五
时下,新一轮的MBA招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不少MBA项目也开始加大宣传,力推“曲线落户上海”“读MBA学位户口全解决”等口号,令不少想在上海落户而不得的人动了心,那么读MBA到底能否解决户口问题呢?上海最新的落户政策又有哪些规定?
不少外地人表示,现在落户上海可是越来越难了。2014年上海的落户政策是根据学校、学历、专业、接收单位、职称、奖励、人才等各项打分落户的。据市教委公布2014年非上海生源高校应届生进沪就业申请居住证、申办户籍的两个办法。若申办上海户籍,单位、个人均需满足相应条件,并按“进沪就业评分办法”打分,今年落户标准分为72分。对于一些网站宣传的读MBA能够解决户口问题,相关人士表示,MBA能够解决户口问题的说法不可信,根据最新的评分办法可以看到,最高学历博士 27分、硕士 24分、本科21分,取得MBA学历能够为申请上海户口加分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有一些高校为了扩大MBA招生规模,便于招生,在职读MBA,学校也会想办法让考生落户,通过报读MBA而获得落户上海的机会,是很多非沪籍学员的强烈需求。而非所有高校均可在职转户口,且高校是否具备“211”、“985”资历也直接关系到落户加分的高低。最新落户政策中规定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在沪“211工程”高校、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等研究生培养单位 15分、其它“211工程”高校、中央直属研究生培养单位、上海各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 12分、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 8分。
MBA项目作为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已经20余年,目前国内MBA教育分为双证和单证两种,高校MBA双证项目需要通过全国联考,对于部分学校宣传的就读MBA不仅能够解决学历学位问题还能解决户口问题的说法,只要我们参照最新的政策就能够看出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实情。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目前准备报读在职MBA的人来说,在就读之前一定要清楚就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还是为了结交人脉、拓宽视野,如果是为了申请上海户口建议攻读全日制MBA,因为全日制MBA不仅有学历还有学位,能够为申请落户加分,另外有些学校也会为MBA毕业学员提供专业的落户咨询服务。但是,联考毕竟竞争激烈,对于已经毕业多年的在职人士而言并不是最佳途径,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增加分值。
6.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六
从去年的8月开始备考,到如今与优秀和活跃的MBA同学们一起收到交大安泰的拟录取通知书,参加交大安泰丰富多彩的学前教育,心中喜悦的同时,我又多了一份宝贵的人生历练和感悟。我梦想进入百年交大深造,每每路过交大校门,这个奢望曾经那么遥不可及。工作了十多年,远离学校,重拾书本已感觉陌生,工作异常繁忙,让我没有勇气跨出这一步。
幸运女神只眷顾持续努力的人,一旦跨出追求梦想的第一步,你就要尽一切努力。如果你想成功,你该好好准备 – 这是罗杰斯给他女儿的忠告,同样也适用在我的身上。
自我背景介绍
工作背景:外资公司管理软件研发产品经理;年龄:36岁。我为什么要读MBA,8年前我有过想法,但很单纯,只为提升学历,并尝试复习迎考,但由于工作等原因,没坚持住,很快就放弃了,着实可惜。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在现在担任的产品经理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它能让你在繁忙的工作中有清晰的思路,快速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有效地实施。在将来的工作中,要提升自己的核心价值,光靠技术已经不够,管理知识正是自己所缺少的,补上这方面能够为自己的发展更上一层楼。MBA广泛的同学人脉关系,也是我目前所缺少的。因此,读MBA成为更加实际的动力。
学校选择
读MBA绝非一件小事,在付出努力之前,先要充分了解各个学校的MBA的优势,并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互相比较才能下决定。最有效的办法是:
1.看学校的品牌
在中国,MBA办学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综合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我特别搜索了网上中国大学的排行榜,交大作为百年国内一流大学,排在第三。这反映了学术和社会上对交大均有非常高的认可度。
2.看MBA的排名和认证
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在MBA、EMBA多年的评比中,多次进入英国《金融时报》全球百强,MBA最高排到全球41。在商学院的国际认证中,交大安泰是国内唯一一个同时获得了AMBA、EQUIS和AACSB三项国际顶级权威管理教育体系认证的商学院,这在中国大陆唯一的商学院。安泰获得三项认证的事实表明,国际机构已经对安泰的实力、国际接轨的标准以及国际化视野给予认可。
3.MBA毕业生的质量和数量
交大安泰自1994年创办MBA项目以来,已经招收了二十届学员,总人数已经近8000名。交大安泰的招生的改革始终走在前列。在2008年在全国首推提前面试政策以来,招收了大量具有优秀工作经验的管理者,而不再以笔试成绩为唯一依据。毕业生数量证明了 决定了你以后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流,有什么样的人脉资源。
4.听宣讲课,深入了解办学理念和软硬件条件
参加各个学校的MBA宣讲课,才能深入了解MBA课程的设置。交大安泰有丰富的名校
国际交换生项目,国际游学项目,以及双学位项目可供自己考上后再进一步深造。交大
安泰MBA到美国的游学线路非常不错,基本上都是到哈佛、MIT、沃顿、耶鲁、西点军
校这样一些一流的商学院交流学习,并且很多学生都有机会申请成功。听了交大安泰
MBA办公室副主任陈建科老师的宣讲会,对“唯有精英方能化梦想为现实”,“站在百年交大的肩膀上成就商业领袖的梦想”,这两句话语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学生代表的宝贵
经验和感悟,让我感觉梦想更加实际可行了。
准备面试
经过比较和研究,特别是宣讲会上招生政策和学生的经验分享,让我感觉考交大MBA是正确的选择,而且对于我这样具有十多年工作经验并已走上管理岗位的人来说,不用特别担心笔试成绩,因为只要能获得国家线预录取资格,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与家里人商量后,大家都一致认可我的决定,并从生活中给我空出大量时间来准备迎考,我非常感谢家人的付出和支持。
第一步,了解自己。
1、在准备的书面材料中,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MBA,哪怕用完整的3天时
间来认真思考也不为过,因为这不光是为了获得面试老师的认可,也是对自己将来5年,10年的发展规划,也不枉费交大对你的培养,必须要做成双赢的长期项目。听听宣讲会
同学的经历也能给自己带来启发。
2、其次是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总结。比如有实际的丰富的管理经验、良好的外语水平、名
校毕业、良好的学习能力、一些学校和社会认可的证书。对管理工作中对成功和失败经
验的思考和整理。特别是教训,把前因、后果、以及自己如何采取措施去避免同样的事
情发生。压力测试不是必然的,如果你读MBA的优势和动机清晰,压力面试对老师来说就可有可无了。因此,面试前的准备是重中之重,第一和第二两点是自己可以近期努力
提高的。
3、其他材料
其他比较重要的就是领导的推荐信和工资收入证明。推荐信尽可能找本单位有地位的领
导和自己的直属领导,我非常感谢我的领导对我读MBA动机的全力支持,更增加我努
力的动力。工资收入证明最好的是税单,我起初给的是单位人事的敲章证明,但老师还
是有一点怀疑,好在我同时准备了税单递交上去,立刻获得了信任。
4、面试
面试是否要报面试班,这个看自己的情况,如果自己认为背景有竞争力,可以不报,若不自信,可以报个班,多少还是有帮助的。在个人面试之后,要尽快找到与自己同小组的同学,互相认识名字和职业背景,这样有助于小组讨论中,互相互补。我面试的小组有财务的,后勤的,销售的,创业的等,背景非常丰富,在小组讨论时各人都发挥了自己的职业特长,配合特别默契。面试后大家还成为了经常往来的好朋友。在漫长的一个星期等待后,在系统里面查到自己成功获得C线,高兴得与家人拥抱,我的成功和家人的信任、支持是分不开的。
准备联考笔试
对于联考的准备,主要还是信念,坚持和策略。
1.相信自己的选择
从提交材料的时刻起,就应当相信自己的比较和选择,不要再三心二意看其他学校的情况了,这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个时候需要专注和自信。
2.坚持,继续坚持
面试成绩出来,开始准备联考,对于我远离学校10多年的考生来说,在3个月的时间准备联考还是很紧张的。为了高效复习,我报名参加了复习班,开通网上课程,制定好学习计划,每天坚持至少2个小时复习。复习的科目也是有重点的。英语日常在用,因此还是比较自信,没花太多时间,数学和逻辑是自己的弱项,平时上课和练习在这2课上花的时间较多。复习过程中出现过几次无心复习的心情,这时候,我翻看了交大考生系统内各位学哥学姐的备考历程,大家也都是克服了自己的种种困难,最后收获了成功,无数的事迹鼓舞着我继续埋头复习。复习班的4次模拟考最好都参加,这有助于你知道最真实的成绩和弱项。我保证了每次考试都比前一次高,最终联考考出了最好成绩。
3.政治考试
自己学校出题的政治考试虽说是通过性考试,但也不能功亏一篑。我还是认真买了各种政治时事和考试书籍,还有18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这次交大的政治考试比往年难的多,各种题型都有,需要自己思想上充分准备。有人很可惜,因此而挂科而再等一年的,越到最后越要小心了。
写在最后
7.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七
一、MBA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 MBA教育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和了解, MBA教育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但是MBA教育管理体制还留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 还不能很好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1. MBA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 而作为“专业学位”的MBA教育则以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但是, 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 且这种教育思想仍然影响着MBA教育, 使得部分培养院校在培养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 使MBA教育成为另一个“管理学”研究生教育。
2. MBA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目前, 国内MBA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与普通管理类硕士生的课程差别不大, 整个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部分, 加上最后的毕业论文, 不同院校课程设置的差异主要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与选择方面[1]。多数课程重在管理知识传授与理论讲解, 对管理应用能力的指导较为欠缺, 且课程内容单一, 没有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学员的专业特长、行业分布的特点进行细分。
3. MBA教学形式与专业教材单一。
MBA现行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 MBA学员学习积极性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水平。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对管理实践中的一些“典型”现象分析不够深入, 学员的创新热情得不到激发。专业教材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现阶段很多MBA院校使用的教材往往与“学术型”研究生使用教材相同, 缺乏实战的案例研究和开放式的思维引导, 这就使得授课形式很难有较大的突破。
4. MBA专任师资缺乏。
MBA并不缺乏具有高职称、高学术能力的教师, 但缺乏的是具有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并能够适应MBA教学方式的教师。现阶段担任高校MBA教学的教师往往都具有高级职称, 在学校甚至研究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由于其缺乏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 学术理论往往无法联系实际并解决具体问题, 且大多不是MBA专任教师, 教学方式无法适应MBA互动式的案例教学, 过多的科研和教学压力也很难使他们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案例研究。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MBA教育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与MBA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高素质、复合型的MBA人才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同时, 区域经济发展也对MBA教育产生了新的需求和影响。
1. MBA培养的多元化。
MBA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其自身的发展也必须体现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2]。在市场竞争激烈、区域经济发展日趋完善的大环境下, MBA教育未来的发展必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结合学校自身的所处区域、专业特长、学科背景等开展特色化教育, 注重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使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使MBA教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 MBA案例的本土化。
案例教学是MBA教学中最大的特色, 但在实际教学中, 大多采用沿袭已久的经典案例, 不能反映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的真实情况。未来的案例教育的发展将会紧密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 充分选取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及发展阶段的企业, 采用能够真实反映国内企业成败特色, 特别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案例, 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经济的现实状况, 更好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MBA师资的专业化。
MBA教育水平的提升归根结底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2]。随着MBA教育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MBA教育的要求也不断增长, 现阶段的教师队伍将不能适应MBA教育的发展和需求。未来的发展亟需一大批具有较强的专业学术能力, 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 特别是了解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特点企业发展的特点, 能适应MBA的案例式教学, 与学员实现良好的互动, 并致力于教学研究的专任教师。
4. MBA教学的多样化。
MBA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职业教育, 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商业案例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使其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以综合的案例分析取代传统的毕业设计,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MBA项目的产业化。
MBA项目不仅仅是一项研究生教育, 更是一个社会服务和资源互助的平台, 凭借着MBA强大的师资队伍, 广阔的校友资源, 大量的案例资料和数据, 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营销策划、资源整合等全方位的服务。未来MBA项目将向着产业化发展, 集教育、研究、服务于一体,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三、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MBA教育改革和创新举措
MBA教育已经进去市场竞争, 实现中国MBA教育价值的回归必定是大势所趋[3], 因此必须基于区域经济特色进行MBA教育改革和创新举措。
1. 把握市场需求, 结合区域经济创新培养模式。
MBA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 因此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特色, 考虑哪里应用、如何应用, 根据需求进行改革。如北京、上海等处于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跨国企业、大型企业众多, MBA教育必须注重国际化, 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活跃, MBA教育必须了解和掌握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规律, 注重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培养, 特别是自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西部内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MBA教育要和当地企业类型、文化发展相适应。总之, MBA人才培养要适应区域经济, 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服务。
2. 完善课程设置, 依托高校办学优势形成特色。
MBA院校在课程设置中除必要的主干课程之外,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各高校的办学特色, 增设大量的选修课程, 结合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上市、财务、合同与知识产权等问题开设专题课程, 进行系统的讲解与研究, 开办高层次的讲座论坛, 以满足不同层次MBA学员的需求。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可以依托其强大的教学科研能力, 为学员提供更多更广的课程, 并积极开展国际化教学与联合人才培养;地方院校及财经类、理工类院校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高校办学特色, 为金融、电力、旅游等行业与领域的企业进行系统性的人才培养。
3. 丰富教学形式, 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增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也不仅仅停留在PPT、视频等基本形式, 要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 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丰富教学内容。如证券投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要充分利用仿真软件, 进行实际操作, 实现课堂中教与学的良好互动。课堂教学之外, 还可以通过引入案例研讨、企业挂职、校际间交流学习、头脑风暴等教学形式, 丰富考试模式, 改革毕业论文等形式实现教学的多样化, 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积累大量的本土化案例资源。
4. 加强教师培训, 打造属于MBA教学和研究的专任师资。
提高MBA教师的教学能力, 必须高度重视增加教师的培训。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和研究, 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 更要促使教师去企业担任实际管理职务。要选派本校教师到进行研修学习, 邀请外校教师进行授课, 建立全国范围内优质MBA师资的人才库,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 各高校在人事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建立和完善MBA教师的考核管理制度, 对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MBA专任教师在政策、待遇方面有所倾斜, 逐步组建MBA的专任教师队伍。
5. 整合办学资源, 促进MBA项目的产业化发展。
引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对MBA项目进行企业化管理。紧密依托MBA项目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校友资源和高校资源, 集教育、研究、服务于一体,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MBA教育培养大量企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依托MBA教师的专业和学术能力, 帮助政府进行咨询决策,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教师和学员在咨询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本土化案例, 进而促进MBA教学和研究的发展。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 中国将形成一大批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经济形态, 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将是摆在我们MBA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 中国的MBA教育才刚刚起步, 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它不仅需要培养经济发展的创新者, 其自身也必须成为经济发展的创新者。
摘要:如何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基于区域经济特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将是今后MBA教育的研究重点。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MBA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对MBA教育产生的影响,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 提出了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MBA教育改革和创新举措。
关键词:MBA教育,区域经济,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俞明南, 刘俊美, 董大海.MBA课程体系调整与管理思维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5, (2) 32-36.
[2]岳庆峰, 郑永彪.对中国MBA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 2007, (1) .86-87.
8.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八
[关键词]MBA教育;STP营销战略
一、STP营销战略与高校MBA招生的内在关联
STP营销战略即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这里S指Segmenting market,即市场细分;T指Targeting market,即选择目标市场;P为Positioning,亦即定位。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STP营销战略是当代战略营销的核心。
伴随国内各项相关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与突破。1991年,MBA教育走进中国,打破原有的高等教育模式。MBA在中国发展的这23年里,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快速发展到急剧下降再到稳定增长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残酷,那么一所高校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呢?对此,引入STP理论可以把高校的MBA教育资源以及考生放到一个独特的环境去考虑,把高校MBA提供的教育服务与学习资源看作是消费市场中的产品,把商学院看作是消费市场的主体,生源可以看成为购买者,高校在MBA教育中运用的各种宣传手段就是销售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虽然是事业单位,而且是特殊的事业单位,但是在营销战略中它作为营销的主体之一和企业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都是为了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同时,在招生过程中需要对生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定位,并且结合自身的办学情况进行一定的宣传与合理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高等院校应把STP营销战略有效的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市场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合理定位,才能打开我国高校MBA教育全新的格局。
二、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简介
贵州财经大学MBA项目2007年5月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并于当年开展招生教育。现设有在职人员MBA项目和全日制MBA项目。
MBA项目依托学校雄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师资力量,学校实行MBA双导师指导制,即校内导师和外企业家共同指导MBA学生学习与毕业论文,有效提升MBA学员的理论和实战能力。MBA项目各门课程广泛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等互动教学方式。定期开设“管理前沿”和“企业家报告”等形式多样的论坛和报告会。中心建有多功能教育、U型教室、小型案例讨论室、计算机实验室、资料室和MBA专用网站,目前具备了贵州省最优良的的MBA教学条件。
MBA中心依托學校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经济管理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一定数量优秀的MBA学员到国外进行短期的学习与交流。此外学校还与省内外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MBA实践基地或短期实习工作站。
具体办学特色:
1、针对培养方案进行MBA导师的遴选。采用双导师制度,聘请省内外著名经济学者、教授以及知名企业的优秀高层管理人员作为校外导师。结合贵州经济发展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辅导。
2、学校投资数百万新建了MBA学员专用教室、案例讨论室和机房,成为贵州高校中MBA教育硬件设施最先进的学校。
3、专门针对学员的工作背景设立了各类主体明确、专业性较强的经济论坛。以期学员在读书期间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案例与自身工作经历相结合。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流的国内知名学者资源,从而保证了学科的前沿性,师资的先进性和知识的科学性。
4、贵州财经大学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的唯一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还拥有1个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是贵州省内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五力模型分析
1、现有的竞争对手:目前云贵地区除贵州财经大学外有六所大学拥有MBA培养资格,分别是贵州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09),云南民族大学(10)。此外西南地区一些知名高校在MBA教育领域也有所涉猎,如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等。
2、社会需求:对MBA的社会认知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从不理解,不接受,到对考MBA的狂热,然后慢慢冷淡下来。直到前几年开始,大众对MBA教育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然而,对MBA的第一印象还是很难改变。因为在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的MBA教育的历史很短,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公众对MBA教育价值的前期印象,直接导致了对考MBA的需求的连年下降。
3、替代品威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申请其他专业硕士学位的资格。这一现象对于MBA教育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4、新进入者:从2009年起,云南有两所大学获得MBA教育的资格,分别是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随着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未来国家将授予更多新大学开展MBA教育,这将使我国MBA教育竞争更加激烈。
5、买方议价能力:现在报考贵州财经大学MBA的考生有较高的讨价还价的能力。第一个原因是可供选择的大学越来越多;第二是有更多的可选择的专业;第三是随着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和期望收入越来越少,这些考生对MBA的学费越来越敏感,需求弹性变大。
因此,目前MBA教育市场是一个战场。而对于贵州财经大学MBA来说,面对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要想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教育舞台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市场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合理定位才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四、贵州财经大学STP营销战略制定
1、市场细分
依据产品供应链管理理论,贵州财经大学这一非营利组织可以设定为一个简单模型。在这个简单的模型里,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贵州财经大学这个中心来运行的。贵州财经大学就是一个公司(加工厂),它接受、采购各方面的原料(学生),然后进行深加工(教育培养),将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毕业生),提供给各个用人单位(顾客),并且不定期地获取毕业生接收单位的意见反馈。在对宏观环境(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在教学特色上的自身以及竞争对手优劣势(比如教师素质,硬件设施等等)进行分析以后,就需要对贵州财经大学MBA报考者进行市场细分。细分标准可以基于报考者所在行业,如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能源工业,制药工业,商贸业,餐饮服务业。也可以基于地区来细分,如本省和其他省份;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城市、小型和中型城市等等。还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管理水平,如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中低层管理者。同时基于经济的发展程度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也是可以的。细分也可根据年龄来进行,如30岁以下,30和40之间,40到50之间等等。在市场细分中,我们还应该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类似的大学和非相似的大学。尽可能地细分目标市场但也要避免在同一细分市场上的过度细分。
nlc202309051823
2、目标市场的选择
在确定目标市场前,高校首先要明确MBA招生目标。不同层次的高校其目标市场是不同的,211/985院校和一般院校的目标市场是有差别的,两者的目标市场几乎不会有所重叠。其次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高校就需要结合自身优劣势来选择特定的消费者群体。营销虽然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但任何企业的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消费需求,一个高校也不例外。因此在对MBA教育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高校需要先合理评估自身提供服务的功能,在衡量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细分目标市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针对贵州财经大学,可以使用SWOT分析来找出学校的优劣势和机遇挑战。
优势(Strengths)。专业优势:贵州财经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经济管理类院校具有丰厚的经济管理类教学资源,除了拥有财务、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优势特色专业方向外,还实行双导师指导的MBA教育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劣势(Weakness)。生源劣势:贵州财经大学是贵州省属大学,生源质量难以与川大,西财等院校匹敌;地理劣势:地处中国西南贵州,远离商业发达地区。规模劣势: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规模小,难以推动整个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发展。
机会(Opportunities)。成长机会:贵州财经大学目前处于成长阶段,从原来的贵州财经学院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以后,声誉和生源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威胁(Threats)。周边高校的威胁:贵州财经大学周边有不少竞争力较强的高校,比如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等,这些高校对贵州财经大学的MBA招生具有很大的威胁。
在进行了SWOT分析之后,贵州财经大学目前可以选择西南地区希望就读财经类大学,对学历水平有一定要求但要求又不是很高的这类群体作为目标市场。因此在制定MBA招生宣传时就可以针对这一部分人群有的放矢地制定营销策略。
3、定位
进行定位时,首先要先对本校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对手的优势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找出自身区别于其他高校的优势,要使自己的“产品”占据一个明确的、与众不同的和有吸引力的地位,树立一定的“产品”形象和学校形象。比如,贵州财经大学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的唯一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基地,正努力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一流的商学院。这就是贵州财经大学的一个定位。此外,贵州财经大学还要分析与自身实力相当、市场占有率相近的高校競争者的招生战略,及时制定竞争策略。
五、总结
当前,贵州财经大学还没有把招生宣传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现今一些高校已经把这当成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专门成立了校长直接领导下的与招生就业处平行的科室。贵州财经大学当务之急是引入STP理念,做出准确的自我定位,以此来指导贵州财经大学长期发展并为贵州财经大学的发展提供动力,最终树立起贵州财经大学优质办学的声誉和形象。
参考文献
[1]科特勒P.营销管理[M].陈乃新,译.人民出版社,1990:55
[2]赵迎红,徐飞,徐宏毅,聂规划.STP营销战略在高校招生宣传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苏冰钿.高校招生营销战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
9.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九
上海财经大学MBA2014年预面试自述短文
2013-05-06请介绍一下您的公司业务及目前您所在的职位与职责,并请简明回顾您对公司或战略方面所做出过的最大成绩与贡献。您对公司的决策制定产生过何种影响?(300-600字)您是如何定义领导力这一概念的?请举例阐述您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伟大领导者以及原因。(300-600字)请阐述您在职业生涯中在如下方面所做出的贡献(300-600字):a.项目管理及领导力 b.国际竞争力c.人力资源管理 d.财务及预算您在MBA学习结束之后的5年与10年是如何规划的?请阐述一下您的职业发展目标。(250-400字)5 请谈谈您生命中做遭遇过的困境与失败。您是如何面对它们的?以及从中学习到了哪些经验?(300-600字)
10.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十
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昨天公布,与稍早复旦公布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交大的多数专业单科复试分数线和总分也有所下降。
其中,由于今年MBA联考有考题出错,教育部宣布该部分作废,今年的MBA录取工作备受关注。记者从交大MBA办公室获悉,为了让更多的考生有机会参加面试,面试范围将从过去的1:1.5扩大至1:2,以此筛选出工作背景较好、考试分数较低的考生,加大MBA复试淘汰比例。与此同时,今年也将争取更多的录取名额。记者刘昕璐
“考试门”致分数线降30分
MBA复试分数线A线:笔试总分≥185分,英语≥65分;B线:笔试总分≥165分,英语≥60分;C线:笔试总分≥155分,英语≥55分。
据了解,由于今年考题比往年稍难,按照正常的比对,今年分数线应该比去年略低,但出现了考题出错30分剔除的因素,往年的分数线失去了参考意义。由于在之前公布的MBA联考成绩已经将作废考题的`数学题30分剔除,因此,一些自划线院校已经公布的MBA分数线都比往年降低30分。
首次取消综合能力分数线
按照惯例,MBA录取分数线都会设置总分、综合能力和英语三条线,但今年交大首次取消了综合能力分数线。交大方面表示,将在面试中加大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据称,联考成绩达到A线的考生可直接进入复试;联考成绩达到B线且报考全日制MBA(国际班或CLFM班)的考生,经上海交通大学MBA复试资格评定小组审查,可直接进入复试;联考成绩达到B线且报考在职MBA的考生,经上海交通大学MBA复试资格评定小组考查并批准,择优取得复试资格(提前面试中已获B线资格的考生优先获得复试资格);提前面试中已获C线资格的考生,联考成绩达到C线且政治考试合格后拟被录取。
争取加大MBA录取名额
就今年交大MBA分数线取消“综合能力”这条线,交大MBA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回应说,不设综合能力最低分数线,主要还是因为在今年MBA全国联考中,综合能力中的30分数学题作废,为了将影响降至最低,索性取消了这条线。“但学校将会在面试中适当加大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力度。”
为了让更多的考生有机会参加面试,面试范围从过去的1:1.5扩大至1:2左右,以此筛选出工作背景较好、考试分数较低的考生,加大MBA复试淘汰比例。
与此同时,今年也将争取更多的录取名额。除去已被提前面试预录取的108人,今年参加面试的人数将达到600人。而综合今年的形势,最终招生人数也可能较计划招生再增20-30人。
【链接】
法学学科分数线下降30分
记者在交通大学相关网站看到,今年该校多数专业的考研复试分数线较去年有所下降。其中,哲学、经济学、法学分别较去年的分数线下降了10分、25分和30分,管理学也有25分的下降。不过在众多学科中,历史学、药学的分数线反而比去年有所上升。
各门类中,公共学科政治的分数线与去年持平,仍为55分;外语也较去年普遍降了5分,最低的仅有50分就达标了。即便是要求较高的交大医学院公共管理学科的英语分数线也为54分,比去年降了6分之多。不过大多考生认为,今年大家普遍反映英语卷偏难,因此对降分并不意外。
11.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十一
关键词:MBA;教育质量;体系
自从哈佛商学院于1908年推出了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以后,世界各国便陆续效仿推出这种培养项目。MBA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它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为工商企业界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一流经理人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企业急剧增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在这种背景下,1991年MBA教育被引进中国,首批九所高校试办MBA教育,到现在我国MBA教育经历25年的发展,累计招生40余万,授予学位20余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改革开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同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我国MBA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1)MBA教育定位问题
MBA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能力方面的学习与训练,基本是一种职业教育。事实上,除此以外,仍然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通过这种教育,要使学生能够有更加宽广的国际观、全球观,学到当前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从更高一个层面说,我们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理想道德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使学生的格局跳脱狭隘的纯粹的物质利益的追求,具有更加宽广的大视野。另外,办学目的的定位还要考虑到学校本身的特色。鲜明的特色既是成功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必要条件,又是突出本校与别校的差异从而开拓市场的关键。
(2)选拔机制问题
在国外,MBA教育是一个成熟的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其应用性和实战性。面试是选拔MAB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MBA面试过程来发现真正那些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人。在国内,面试分值在总成绩中比例不大,虽然有学校通过提前面试或设置A、B线等方式加大面试比重,但对于多数院校,联考成绩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3)师资队伍问题
与其他类型专业学位教育相比,MBA教学更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注重有效的教学组织和实践引导。这就要求从事MBA教学的教师的基本条件和素质要高于从事传统研究生教学的师资水平。目前,按照教指委要求,各培养院校符合条件的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参差不齐,这些教师“学院派”居多,理论功底雄厚,但缺少对企业微观层次的掌握,实践经验缺乏,由这样的师资很难担起MBA教学工作的重任。
(4)培养模式问题
当前,国内MBA培养模式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模式基本相同,其教学方式仍然沿用普通硕士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课程体系存在“大而统”的现象,课堂教学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过于学术化,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学案例照搬国外多,缺少原创性的本土化的案例。这导致MBA学员眼高手低、会说不会做,理论分析与实践相脱离。
我国具有MBA招生资质的院校已经达到237家(共十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是MBA教育的市场机遇,如何抢抓机遇,更新观念,重构模式,以新的面貌参与竞争,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是MBA办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国内MBA教育的现状,各培养院校应重新调整办学定位,从师资建设,教学资源整合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提高MBA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独具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体系,以促进我国MBA教育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以准确的定位为引领
要把MBA教育办好,首先就应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各培养院校应依托自身的优势领域、优势学科,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或行业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立足实际。坚持特色,准确制定差异化的办学定位,才能立信于市场。
(2)以优选的生源为前提
各培养院校应根据对MBA生源质量的要求,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优秀企业家,设计出既能考察考生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反映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面试办法,适当加大面试在录取成绩中的比重,调整招生门槛,向工作经历和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考生倾斜。根据生师比,适度控制招生规模。
(3)以精选的师资为保障
构建了多元、动态的“双师双能”师资选拔机制。由校内外知名学者与企业高管共同组建高水平、梯队式专业课程团队,建立常规化与动态化考核的调整策略;同时依托学校师资交流学习平台,建立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长效激励机制。鼓励任课教师积极投身实践、参与企业研究和咨询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以科学的模式为依托
课程架构方面体现时代最新发展的要求,凸显先进性、系统性和前沿性,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打造以战略思维和管理思辨为引导,理论夯实为基础,实践能力提升为主线,校企联合共创课堂的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在未来成长中的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
教学手段方面推动“互联网+教学”改革,培育慕课、微课、移动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工余时间,逐步达到“集中授课、分散吸收,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的目的。
案例教学方面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自编案例来完善案例库建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形式方面将课堂讲授、案例研讨、现场调研企业考察、实战模拟、角色扮演、专题研讨、移动课堂等灵活多样的实践项目有机结合,以真实的企业问题和实践场景检验学生课堂所学,力求知行合一。
论文创作方面强调MBA学员要在导师指导下把学科方向前沿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既解决了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冲突,保证了学习时间和论文质量,也提高了论文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在管理上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节点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审核标准与保障机制。
(5)以优质的服务为特色
各培养院校应将学员的职业生涯设计与整个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机融合,在充分了解学员工作背景、未来求职意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友网络,帮助学员整合和拓展社会各方资源;举行职业规划研讨会以及职业规划培训,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发展指导和帮助。
(6)以畅通的反馈为路径
建立由“学院内部自评—专业督导评估—学生意见反馈—用人单位回访”构成的内外双重监督的多渠道反馈机制,以保证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12.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十二
一、沃顿商学院MBA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一) 沃顿商学院的MBA人才培养理念
沃顿商学院创立于1881年, 主要面向各类工商企业、公共和私人机构, 培养从事管理、经营、服务等工作的“通才”, 培养基础广泛、扎实且专业精强的工商企业高层次管理、决策人才。沃顿商学院明确提出了“学得越多、做得越多、成就越高”的办学理念, 以培养适应全球商业环境最有效的管理者。[1]沃顿商学院提出, 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第一, 通才的眼界, 能全面考虑一个组织的问题, 并在较大范围内了解组织状况;第二, 分析和综合能力, 能把含糊的和没有条理的信息条理化, 得出对问题的准确解释, 形成创造性的选择, 并恰当地完成;第三, 技术与专业技能, 包括各种商业手段和职能方面的能力;第四, 商业道德, 作业一个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尽职精神和伦理观;第五, 专业成熟, 能成功地与同事或竞争对手交往, 能在各种竞争条件下出色完成任务。[2]沃顿商学院这种明确的“培养领导者”的目标定位与我国财经类教育模糊的培养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沃顿商学院MBA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培养的学生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竞争中能够拥有严密的、善于分析的思维能力, 掌握解决应对当前和未来最棘手的商业问题的方法, 学会运用数据和有效推理判断的方法。沃顿商学院MBA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个人的优势为基础, 通过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学习, 实现学生自身的最高目标。[3]培养目标影响人才培养的规格, 决定了课程设置的性质与内容, 也反映了课程设置的宗旨。
沃顿商学院MBA人才培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自身目标的实现创设最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为其个人目标的实现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会让学生接触到与其规划接近的最佳的职业资源、实习机会, 并配备顾问教师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给予全程指导。[4]沃顿商学院提供了广泛的课程体系, 并给予学生自主设置课程计划的自由, 沃顿灵活的课程结构允许学生按照自身职业道路目标进行基本原理的学习, 使学生获取改变世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5]
沃顿商学院的教师遵循为学生服务的原则, 课程设置突出学生在学校、学习及自身目标实现中的中心地位。沃顿商学院从学生被录取的暑假开始就为学生提供帮助, 并且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帮助他们选择课程。在沃顿商学院学习的学生, 遇到任何学习、职业规划或者目标实现的困难可随时向教授、导师以及校友寻求帮助。沃顿商学院课程的设置不仅覆盖最前沿的专业知识, 而且帮助学生获取将创意付诸实施的知识技能。学生将会学习分析周围环境的方法, 团队工作的技巧, 应对问题时创新的、有效的解决办法, 筹划实施策略的有效途径。这些都为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且习得对他们今后职业生涯有用的商业知识。
教授深入本科、研究生课堂教学, 并对本科生学业中出现的困惑进行亲自指导。沃顿商学院拥有的250多位教授都是他们所在领域的领跑者, 他们深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 为学生带来最为前沿的学术讲解。在沃顿, 所有本科生的课程都由教授讲授, 学生们可以直接领略教授的专业知识和学术风采。[6]沃顿商学院恪守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承诺, 沃顿为所有学士学位毕业生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和最大限度的商业教育资源共享。这些资源包括在线研讨会、MBA课程、教育管理的职业培训、特别定制的共同教育、教职人员的讲演、学术出版物和大量的网络交流。[7]
(二) 沃顿商学院MBA课程设置
沃顿商学院MBA课程体系庞大, 包括一定数量的预备课程、19门核心课程、18门主修课程以及200多门选修课程 (表1-1) 。[8]这些课程的科类分布比例是: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占44%;工程、数学、科学占26%;经济占25%;其他占5%。四大模块式的课程分布为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和渐进式的掌握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平台, 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和接受多元化交叉学科知识提供了灵活机制。不仅如此, 沃顿商学院利用宾夕法尼亚大学整合传统学科知识这一特色学科优势, 大量开设跨学院跨学科的交叉课程, 为学生选修课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美国一流大学的“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程”“本科生科研”“顶峰课程”等“四大类”特殊课程计划从宏观上保证学生本科四年能力发展的循序渐进。[9]与我国高等财经类教育老式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纵向结构和专业局限的横向结构形成鲜明比较。
预备课程向学生提供沟通技巧、语言课程以及MBA入门的材料或者案例, 让学生根据个人学习经历和知识积累以讲演的形式进行交流。预备课程的开设不会深入涉及核心专业课程知识, 只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预备课程开始于正式课程体系开设前的三周, 让学生讲演个人学术心得或经历, 最大程度地表现出其学术价值, 为学生共享同学间的经验提供了一个平台。[11]预备课程还开设了财务会计、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财务分析的回顾和导论等MBA入门工具性课程, 这些课程为打造宽口径、厚基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沃顿商学院MBA集中的、多元化的核心课程所关注的是领导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企业原理的获取。核心课程的开设为学生在任何一个职业领域获取成功提供了必要的管理技能。[12]通过预备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广泛的综合管理基础知识,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为他们选择一到两门专业领域科目进行深入拓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一年的集中核心基础课使学生能够掌握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获取成功的广泛管理技巧, 第二年大范围的专业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钻研一门专业知识或者拓宽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
沃顿商学院的选修课给予了学生自由扩展学科领域的机会。学生可以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11所世界顶级学院将近200个课程中进行选择, 这种打破学院和学科限制的选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的需要, 为学生提供继续钻研一个领域或者拓宽专业视野的融通的学科平台。例如,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社会政策和实践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都提供可以与MBA教育融合的课程, 还增设一些兴趣课如:生物工程、知识产权、非营利管理和公共管理等课程。[13]
阶梯式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体现沃顿商学院MBA英才培养目标;集中的核心和专业课程充分彰显专业特色;多元广泛的选修课程促进知识融通和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一流商学院要有一流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重在科学广泛精深的课程设置。沃顿明确提出了“学得越多、做得越多、成就越高”的办学理念, 以培养适应全球商业环境最有效的管理者。即使在MBA研究生教育阶段, 课程设置都兼顾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 课程设置要打破狭隘的学科壁垒、院系壁垒, 促进知识整合、学科融通、文化交流, 为学生全面自由发展提供基础和平台;财经管理教育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课程设置体现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 沃顿商学院的突出特点是以集体协作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从全球角度进行的整体化教学, 注重“团队”与“协作”, 教学重点在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注重沟通。在教学过程中, 沃顿的教师会把实时的知识带到课堂上分享给学生, 注重知识的及时更新。此外, 沃顿商学院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倾力打造核心团队, 鼓励合作, 并且允许教师参加商业活动。与其他的商学院相比, 沃顿商学院为MBA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学术领域和跨学科课程, 沃顿商学院多元广泛的课程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兴趣提供保证。
沃顿商学院在MBA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紧密贯彻着以学生个人的优势为基础, 以更深层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途径, 实现学生自身的最高目标的教育理念。沃顿商学院重视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由宽阔的发展空间, 这对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高等财经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 具有鲜明的职业实用化特征, 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王冠, 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加速了财经类专业的职业化和实用化, 这对传统学术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巨大挑战。财经类教育的主体学科 (经济学和管理学) 直接服务于财政、金融、税务、保险、会计、统计、工商、企业运营与信息管理等事关国家经济与民生的行业和领域。财经类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等财经教育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而且与政府经济主管部门、金融和工商企业联系紧密, 学科专业性和行业特色突出, 应用性和实践性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等财经类教育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高等财经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强。财经专业是国际范型的学科, 经济学理论、金融学、国际贸易等是高度西方化的、国际化的专业学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等财经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国家化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以及对学生培养知识的国际化。在外语语言课程作为国际化课程打底课程的基础上, 开设国家金融、国际贸易、外国文化等课程, 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国际化的倾向, 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接受多元的国际化课程, 培养国际化财经类人才。此外, 留学生、交换生、国际学术会议等交流与合作也体现出财经类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数学、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在高等财经类教育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沃顿商学院MBA学生在进入核心课程前要接受数学测试, 而在预备课程开始前通过自己评测数学不合格的学生, 学校将会在课程开始时把数学注册为其选修课的其中一门。对于之前从未接受过本科水平的微积分和统计学课程的学生, 由于这两门是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 学校会推荐他们在入学前选择一门进行学习。除此之外, 沃顿商学院还要求MBA的学生学习1~2门经济学领域的课程, 以加深和拓展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我国财经类教育中, 统计与财政学、金融学, 数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复合交叉型课程也越来越多, 数理统计在财经类课程设置中融合也越来越紧密。
高等财经类学科交叉融通发展趋势加强。沃顿商学院MBA的人才培养更注重综合知识的学习, 在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中使学科的交叉融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知识的需要促进了财经类专业内部的学科融合以及与外部学科如数学、经济、统计、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发展。财经类学科内部与外部的融通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高等财经类学科形成更规范的研究范式, 高等财经类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更多样化、复合化、国际化。
三、我国财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沃顿商学院以学生自身的优势为基础, 通过学校多元化、广泛的课程设置为途径, 为促进学生更高目标的实现提供平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这一教育理念恰好是我国高等财经类教育在迎合社会经法发展过程中所欠缺的指导思想。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 高校过于重视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特色专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唯独对学校核心任务的核心主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财经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 缺乏对学生基础的不同、个性发展的差异的关注, 缺少“关注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的培养理念,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调整, 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培养特色彰显不够。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不仅划分层次和科类, 每一层次的人才又分为不同类型, 每一科类的人才也分为不同的专业。当前高等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根据财经类专业发展的特色和内涵来把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成财经类专业具体的、特色化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 难以反映财经类专业的价值取向, 难以融入到现实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激烈, 教育国际化日益加快, 人才市场化日趋明显的今天, 高等财经类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也要跟上各方面发展的步伐, 引领财经类专业教学及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是培养模式单一, 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对象不相匹配。单一培养模式下覆盖的是统一的培养方案、大班教学、统一课程体系和统一课程设置。目前, 存在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突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培养方案的设定并没有根据专业特点、学生个体差异、实际需要进行对应制定。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财经类教育中, 对在校生统一采取一种培养模式,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身上潜在的特长没有得到重视和特殊培养。财经类院校由于其复杂而特殊的学科背景, 大班教学和统一的培养方案很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停留于课堂和书本, 没有进一步探索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趋同化, 很难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三是课程结构不合理, 课堂规模过大, 学生课程自主选择权不足。课程结构仍旧停留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老模式, 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没有主动权。“三层”的课程结构模式贯穿于学生整个在校期间, 这些必修课限制了学生的课程、上课时间、上课方式。这种课程结构下存在的少量选修课程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课程需求。而且现存选修课的设置只是一种满足学生学分需要的形式表现, 并非为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提课程选择的平台。这种老式的课程结构很容易养成学生重技能轻基础知识, 重专业知识轻理论知识的局面, 这种课程结构同时体现出重专业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分流培养的倾向。大规模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关注到每一名学生, 教学开放性不足, 教学管理过于集中导致学生个性得不到自由发展。
四是财经教育过于专业本位、应用性和职业化导致学生片面发展。高等财经类教育由于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专业本位, 强调行业特色, 忽视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自由发展的课程需要和培养模式。沃顿商学院MBA人才培养阶梯式的课程设置和广泛多元化的学科融通以及选修课程, 成功打破了人才培养专业本位的限制, 拓宽了人才培养的知识领域, 为培养多元化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基础与沟通平台。我国高等财经类院校大多内部学院分割, 专业设置过细, 院系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学科间难以打破壁垒限制, 学生培养过于独立与分化。这些就导致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广泛的知识面而在工作中发展后劲不足。
四、创新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 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 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质量发展也成为高等财经教育发展的共识。借鉴沃顿商学院MBA人才培养经验, 我国高等财经类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树立“关注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凸显其专业特色、学科优势, 一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以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创新拔尖型人才。
首先, 人才培养要树立“关注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确立以生为本的高等财经教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专业为本, 以教师为本, 忽视学生的发展甚至牺牲学生的利益。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 制定高等财经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财经专业学科领域下的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在新型的培养目标中, 凸显学生特色发展的重要性,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发展的自由学科环境和课程平台。培养的人才中既要有基础知识扎实、研究与创新能力强的可以从事专业研究和教学的后备人才, 也要有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强、社会沟通交往能力强、善于把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中的社会精英。学校、教师、学校各管理机构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 真正转变到以生为本, 凸显学生的主体的教育,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高等财经类教育。
其次, “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 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差生、中才、英才都是关注和特别培养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和特点, 建立“精英培养班”“拔尖人才培养特区”“本硕博连读制度”“复合型人才实验班”“创业实验班”“双语实验班”“联合培养留学生班”等。分类培养关注不同个体, 对不同类型和基础的学生予以不同培养方案、差异化培养机制以及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同时, 缩小专业课课堂规模, 大规模实行小班授课, 推广教学助理制和本科导师制, 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 这是提高教育质量, 实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前提。在第一阶段的通识课程和第二阶段财经类大学科平台课程结束后, 参照学生高考入学成绩和前两个阶段课程考核结果及学生平时变现, 选拔本硕博连读班的学生人选。本硕连读班和硕博连读班同时采取严格的淘汰机制。硕博连读班学生进行分离重点培养, 要配备资深教授和骨干教师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科学研究引导, 培育出高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全面提升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同的实验班采用不同的课程考察方式, 融合社会调查报告、论文写作、试卷考察等多种考核方式。
再次, “关注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在财经类专业的学科背景下, 加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 通识的“识”, 不只是知识的“识”, 而更指识科学、识社会、识文化、识人类, [14]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 多种培养方式并存。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个性课程班”为基础结构, 实现前期的通识教育, 中期的财经类大学科融合平台课程, 后期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发展 (表4-1) 。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学科壁垒、贯彻人类学问与知识的共同基础, 并展示民族文化精神对一个民族的学问创新能力。学科平台课程是以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专业交叉融合的大财经类课程模块, 同时注重数理基础课程的设置, 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学生奠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注重理论思维和方法训练。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根据前两个阶段的知识的综合学习以及学科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 步入到自己所在专业科类的课程学习阶段。个性课程班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以及兴趣差异所选择班别, 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专业基础课阶段学生课程选择性较小的不足。
13.上海中心大厦超高绿色建筑 篇十三
上海中心从建设规划初期一开始追求的就不是高度, 就不想只是简单地复制一座更高的高楼, 而是将它当作一个体量巨大的综合体, 按照一个微型生态智慧城市的标准建设的。在这个社区里面有4个核心的内容:垂直社区、绿色社区、文化社区和智慧社区。
1 土地资源的再利用
绿色建筑强调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在土地资源的再利用方面, 上海中心大厦本身占有的土地是已经被开发过的, 在3万m2的土地上面建造57万m2的大楼, 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非常高。另外, 运营后, 里面将有21万m2的办公区, 有很多业务上的沟通和往来直接在楼里面就可以完成, 相对减少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2 水资源的利用
上海中心大厦有屋顶和地表的雨水收集系统, 中水利用率达到了25%, 主要用于大厦内的场地和绿化的浇灌、卫生间的冲洗以及楼内地坪的清洗。另外, 通过上海中心大厦的实践应用, 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的相关规范。
3 非传统能源的利用
上海是多风的一个城市, 上海中心大厦的楼层又比较高, 因此采用了风力发电, 可解决一部分照明用电问题。另外上海中心大厦还采用了冷热电三联供, 也就是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带动燃气发电设备运行, 产生的电力供应用户的电力需求, 系统发电后排出的余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向用户供热、供冷。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 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另外, 还可以提供并网电力作能源互补, 整个系统的经济收益及效率均相应增加。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在这里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的管理办法, 合同能源管理 (简称EMC) 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这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 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采用这样一种合作模式, 前期设备都由供应商来投资, 减少了这部分的设备成本。
此外, 上海中心大厦还采用了地源热泵, 就是利用地下的恒温, 冬天通过水环循使水的温度上升, 夏天通过水环循使水的温度降低, 来实现节能的目标。
4 能源能耗的控制
上海中心大厦内安装智能照明系统, 充分利用自然光, 保持室内光照强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早上9点以前, 照明系统处于休眠状态。工作时间, 根据室内人数多少, 自动调节亮度, 如果阳光强烈, 窗帘会根据阳光的强度和角度, 自动拉开、合上。晚上下班后, 照明系统会自动关闭。此外, 空调系统也会根据楼内办公人员的多少, 自动调节温度。据测算, 这套智能系统每年为大厦节省的电力, 相当于减少了4000 t煤, 1万t二氧化碳的排放。
5 BIM技术应用
上海中心应用BIM新技术在国际和国内都是比较领先的。BIM技术实际上就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简称, 是21世纪在工程建设领域兴起的一个信息技术手段, 在设计、建造、运维全生命周期引发的革命性变化, 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建筑工程这个行业所接受。
上海中心在应用BIM中心的过程中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就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运用这样的技术, 不仅仅应用于设计、施工, 还把它应用于材料采购、工程量、工作量的计算以及施工方案的研究, 一直到整个大楼投入运营以后, 还将把BIM技术应用于整个大楼的物业管理。运用BIM技术可打破设计、建造、施工和运营之间的传统隔阂, 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在项目策划阶段, 从BIM项目管理和BIM技术应用两个方面我们着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比如在项目管理上, 建立了一整套BIM工作流程、BIM技术标准以及BIM的制度和相关规范, 并通过在正式的招投标合同内增加BIM技术要求环节, 确保该系统贯彻于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在技术应用方面, 制订了BIM技术框架, 在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阶段, 应用不同的软件技术手段达到项目的不同要求, 并要求应用系统管理平台, 实现各部门数据的同步性。
BIM技术通过3D可视化界面可模拟建造的全过程, 将问题解决在实际建造之前, 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给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是绿色环保节能的新技术。比如上海中心外幕墙一共有2万多块玻璃, 每层141块, 重量达600~800 kg, 由于运用了BIM技术, 板块之间的误差都控制在2 mm, 现场安装的工人只有16~18人, 平均3.5 d安装一层, 2万多块玻璃在现场直接安装, 没有任何裁切, 大大减少了材料的浪费。BIM技术的运用大大减少了人工和材料, 对于施工的精准和质量都有极大提升, 材料损耗从原先3%降低到万分之一。另外, 运用了BIM系统管理, 甚至可对地下每一根桩基都设立有独立档案。谁钻的孔, 谁检测, 谁监理, 什么材料制成, 有照片和文字。这样, 一旦出现问题, 可以很快清楚责任, 有效地实现了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6 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绿色建筑对建筑材料要求很高, 为了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的建筑材料尽可能就近取材, 70%以上均是采用本地建材, 即, 按标准距施工现场500 km以内,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 尽量使用可再生利用、可降解的建筑材料, 使用和利用各种废弃物的建筑材料,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在废弃物的再利用上达到了70%~80%。
7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除对室内通风换气、空调通风系统设计、排风等有要求外, 在提高室内环境质量方面, 主要通过一套感应设备自动检测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后, 系统会自动向室内推送新风, 以保证室内空气中一定的含氧量, 改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 我们加强了对空调低频噪声的控制。目前人们大都关注空调的高频噪声, 其实低频噪声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 在招标的时候, 我们就要求供应商提供样机经过相关的测试。通过这些措施使上海中心大楼内的整个室内环境质量达到了非常高的标准。
目前, 上海中心大厦已同时获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和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LEED金级预认证, 这是国内超高层首获双认证的摩天大楼。
14.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十四
关键词:项目教学 MBA 实践教学
MBA作为我国首个专业学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培养现代化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平台,对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MBA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当前MBA教育也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MBA的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背离等现实问题。因此,如何突出办学特色,切实提升MBA教育水平,构建马凯同志在“中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的“贴近实际 改革创新”的MBA人才培养制度就成为新时期环境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 当前MBA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贴近企业实践,是提高MBA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MBA教育应注重理论教学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目前在MBA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都存在着不足,甚至在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践教学的本质。
1.案例教学法。国内MBA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模式就是采用“讲授+哈佛式案例讨论”,即在MBA授课教师的引导下,以MBA学生为主体,运用所学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站在决策者的立场提出解决方案。其实质是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授引导为辅,结合案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管理情景,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2]。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在国内MBA教育实践中却面临着以下问题:①参与主体的倒置。在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常常演变成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中国式案例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目前的MBA学生呈现“低龄”、“低职”化趋势,还习惯于本科阶段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加之缺少足够的工作经验,面对案例教学时缺乏参与讨论的意识和主动性,导致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时形成不了良性的互动,丧失了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②高水平的教学案例不足。目前国内使用的很多案例均来自国外,本土化案例较少,尤其是反映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高水平教学案例;③案例教学力度不够。哈佛商学院形成了规模化的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其MBA在两年的学习中需要解决500多个有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案例,而国内的很多MBA学生都是利用周末时间学习,达到这样的案例学习力度存在困难,导致最终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多是离散的,缺乏系统性;④高水平师资缺乏。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熟悉MBA教学特点与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总体依然非常缺乏,使得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也避免不了照本宣科的局面,很难在管理智慧和艺术上实现升华,让MBA在短时间内消化抽象的管理理论。
2.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创造特定的模拟环境使MBA学生置身与这一环境中,扮演其中某一角色,从事与该角色相符的活动,并和环境中的其他人或事产生互动,在体验中完成由理论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在MBA教育中常见的模拟教学法如沙盘模拟、计算机竞争模拟、粘土模拟等,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竞争性。但模拟教学法的虚拟性会使得MBA的参与带有“游戏”的性质,并不能真正的投入所扮演的角色,行为及决策的制定有时显得过于草率。其次,模拟教学法只能是对现实的模拟,而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突发状况和各种资源的约束无法真正得到体现,也降低了MBA处置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紧迫性
管理学科是致用之学,MBA学的是经营之道。许多企业花高薪聘请MBA甚至不惜承担高昂的MBA学费将员工送到高校中培训,结果却发现很多MBA难以胜任其岗位工作,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对MBA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国内MBA培养模式产生质疑。因此在为企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使MBA将所学的理论和思想落地生根并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管理措施,帮助企业增效降耗,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是当前我国MBA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项目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最高级形式,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借助实际的项目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者完成任务[3]。
三、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本文以G公司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本校探索及实施过程。
项目背景。笔者所在高校受G公司委托,共为其培养了100余名MBA。实施项目教学法旨在依托这100余名MBA学员,利用其所学MBA的知识,在MBA教师和G公司企业导师的联合指导下开展项目,切实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了提高项目教学法的可操作性,按照MBA学生所在部门及岗位,将其划分为行政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若干小组。下面以《数据模型与决策》课程为例具体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准备。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代表性案例,使MBA了解课程在经济管理领域的运用及基本思想体系,掌握经济管理中最常见的运用数据模型与分析解决问题的决策方法。
项目选择。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选择是关键。本文中MBA学生可以依托自身所在企业,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使所选项目紧密结合课程的理论知识。如行政管理组从日常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选择《优化卷筒筒径与配柜方案标准化》这一项目。
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点。①合理的人员构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人员构成中,除了MBA教师外,因依照项目涉及的关联部门,还要包括企业导师(一般为企业中高层)、关联部门的员工,如本项目中就包括了经营处、生管处、加工处、成品处等多个部门的MBA参与;②资料收集。收集相关数据与资料。如利用抽样统计收集一定时期内卷筒实际筒径和线长分布等;③问题分析。根据前期的资料收集确定问题所在,如找出平均筒径与标准筒径间的差距,配柜非标准化造成的集装箱空间浪费等,进而确定改善目标;④改善措施。在教师指导下,以测量数据为基础,构建数学模型,运用相关软件得出优化方案,并可结合企业导师的意见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项目落实和成果的可转化性。
nlc202309020104
成果展示。在项目实施的中期和完成阶段,可以通过答辩、研讨会等形式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和研究,如项目实施能为企业带来的财务效益和非财务效益等,增加MBA的成就感。
项目评价。评价、总结是MBA项目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项目结束后,由项目小组负责人介绍项目成果,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解决方案等,然后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完成互评,最后,由MBA教师和企业导师对MBA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项目的成果对企业现有问题的解决效果进行总体评价,真正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回归理论的统一。
四、本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优势及局限性分析
本文中运用的项目教学法,完全立足与企业管理实践,依托为企业所培养的MBA为主体展开,与传统的项目教学法相比,其具备了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1.克服“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中的不足,避免了多数MBA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旁观者心态。参与的主体均来自其所在的企业,依据企业经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利用所学MBA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真正实现管理知识向成果转化,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的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增加了效益,对于MBA高校而言是其教育成果和价值的体现。
2.满足了MBA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从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来说,针对其部门或所在岗位遇到的问题,运用所学理论展开研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边学边做,以干促学,在知识与实践的互动中产生学习的收获感;从实施结果来说,项目的成果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提升,体现了自身的效用和价值,获得了职业的成就感,也赢得了企业的认可和尊重。
3.不受教学成本和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传统的项目教学法,往往需要学生进入企业实地调研,不可避免的要增加教育成本,且在项目的实施期间,当涉及企业的敏感资料,或者需要跨部门协作时,往往受到阻碍,导致项目无法开展。而依托本企业及其受训MBA进行则完全避免了上述问题。
当然,本文所阐述的项目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非企业员工如何更好的参与项目教学法,并保证教学效果;参与人数多少也会影响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此外,优秀的MBA师资是项目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当前我国MBA教育普遍缺乏高水平的MBA教师。
参考文献:
[1]马凯.贴近实际 改革创新 构建中国特色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制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1-5.
[2]李彦敏.基于管理者胜任力的MBA教育理念及创新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12,(6):58-61.
[3]陈文昌.谈项目教学法在MBA教育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2,(10):118-119.
15.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 篇十五
1月8日晚 行业导航论坛之金融危机下行业百态之政府在MBA教育中心阶梯教室举办。本次活动由MBA联合会学术实践部主办,MBA教育中心臧伟、法硕胡川两位同学,分别从经济危机下城市危机管理和农村流转地制度两个涉及国计民生的微观角度,为大家生动展现了政府在这场危机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
1月17日下午 2009年MBA校友常务会在MBA教育中心会议室召开。MBA教育中心主任兼MBA校友理事会理事长王瑞华老师、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兼副理事长宋巧老师、副理事长孔伟明老师、郭晓焜老师,MBA校友会会长张志伟、各年级副会长,07、08级MBA联合会学生代表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孔伟明老师主持。会议讨论了MBA校友会章程和MBA校友常务会推选办法,大家各抒己见,提出来很多中肯、建设性的修改建议。会议同意张志伟辞去MBA校友会会长、推举卢吉海为新任MBA校友会会长。
1月 MBA教育中心2支参赛队伍从全国86个参赛院校的944支队伍脱颖而出,获得了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决赛二等奖;MBA教育中心荣获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银奖和新秀奖。比赛成绩创造了自我校参加GMC企业挑战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3月6日-7日 2008级春季班MBA新生入学导向拓展培训活动举行。本次活动包括开学典礼、培养方案介绍、班主任见面会、拓展培训等环节,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使MBA新同学较快的融入了MBA学习生活。
3月14日 中央财经大学首期MBA“学长助推成才计划”结对仪式在校图配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校党委副书记侯慧君、学生处处长朱凌云、MBA教育中心主任王瑞华以及相关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出席了结对仪式,同时参加仪式的还有报名参与首期“学长助推成才计划”的70余名MBA学生和结对成功的200余名2006级本科生,结对仪式由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宋巧老师主持。仪式上,侯副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对活动提出了希望,并为结对成功的25个小组的学长代表颁发“助推卡”。结对仪式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4月1日 MBA教育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王瑞华为MBA师生党员30余人做了主题为“科学发展观与MBA教育项目发展”的专题报告,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深 刻内涵以及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原则,重点讲述了和分析了如何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和MBA教育项目发展相结合。此次专题报告会,为MBA师生党员提供了一个边学习、边总结良好契机,也为MBA师生党员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4月21日 明辩目标,科学发展——08级MBA党支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小组讨论之三在主教学楼214教室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7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另外,经党支部讨论通过,第一次吸纳18名入党积极份子列席参加会议,党支部书记郑刚主持会议。
4月22日 7名MBA校友应邀参加我校创业教育基地举办的座谈会。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创业教育基地与MBA校友会尤其是具有创业经历校友之间的联系,丰富学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为我校创业先锋班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座谈会由我校创业教育基地副主任、商学院副院长葛建新副教授主持,MBA校友会会长卢吉海以及具有创业经历的校友和在校生参加了座谈会。
4月24日 MBA师生一行四十余人前往位于北京顺义区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和北京知名房地产企业金隅集团进行了参观考察。此次活动是MBA直属党支部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中财MBA企业百家行”活动的一次具体实践。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思想上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礼,爱国热情持续高涨;而企业参观考察密切了中财与企业界之间的联系,推广了MBA品牌和形象,为进一步与企业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平台。
5月18日-19日 在我校MBA教育中心孔伟明老师带领下,MBA联合会一行8人应邀参加了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本届论坛上,中财MBA师生代表与演讲嘉宾积极互动、与来自国内外的MBA师生代表热情交流,分享MBA学习和实践的经验,展现了中财MBA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严谨学风,收获了海内外MBA学子的深厚友谊。
5月21日 MBA教育中心与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共建文明示范街启动仪式举行。出席这次启动仪式的领导有MBA教育中心主任王瑞华、副主任宋巧、MBA教育中心直属党支部副书记王志红、孔伟明、郭晓焜老师,以及北下关街道办事处主任林德江同志、副主任郑秀山同志。王瑞华主任做了讲话。
6月14日 第四届中央财经大学——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第四届中央财经大学——哈佛《商业评论》案例大赛吸引了来自近20个院系、由本科、普研和MBA组成的48支队伍报名参加,经过对参赛队伍提交的案例分析材料综合评议,选拔出24支队伍参加了5月27日举行的初赛;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9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了决赛环节。经过激烈的比赛,倚天队以267.8分的超高分数一举夺取了本次大赛的团队冠军,海与岩队紧追其后获得团队亚军殊荣,团队季军桂冠被来自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的普研队伍CAFD Dreaming摘取。
6月26日 我校MBA李俊妮、韩非、部小峰三名同学获得2009中国MBA新锐100人物奖,其中李俊妮同学获得“中国MBA敬业新锐”奖。该奖项评选由团中央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全国青年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中心作为指导单位,中国MBAhome网主办,至今已举办过五届,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MBA奖项之一。
7月1日 “中央财经大学2009届MBA毕业庆典”在北京金辉国际商务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胡树祥、副校长李俊生、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部主任赵丽芬出席了庆典。出席本次庆典的还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相关院系负责人、MBA任课教师和导师代表以及MBA教育中心全体老师。2009届MBA毕业生、MBA校友代表、在校MBA学生代表等共27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经济日报、新浪网、中国MBA网等1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了本次大会。胡树祥书记和李俊生副校长做了致辞。毕业庆典仪式上对MBA优秀毕业生、MBA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进行了表彰。
7月13日 “MBA@中财”电子期刊第二期发布,该电子杂志由MBA教育中心学生工作部牵头主办、MBA联合会协办,每半年推出一期。
8月15日 MBA教育中心学生工作部老师与09级10名即将入学新生进行了座谈,就大家关心的新生入学系列问题详细的进行了解答,并鼓励到场的同学团结一致,做好表率,为建设积极向上的09级新生团队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9月7-13日 MBA教育中心为2009级新生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入学导向教育系列活。为使200名2009级MBA新生迅速融入学校学习生活,MBA教育中心特为他们安排了入学导向教育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开学典礼、MBA师生见面会、MBA新生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与学习专题报告、MBA职业通道设计报告、新生素 3 质拓展训练等7个项目的活动。本次入学教育导向系列教育活动得到了校领导、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MBA教育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下,在2008级老生的倾情协助与2009级MBA新同学积极参与下,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顺利圆满结束。
9月22日 我校与北京银行共建MBA实习基地暨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在图书馆配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胡树祥、校长王广谦、副校长李俊生、史建平出席了共建实习基地与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北京银行出席仪式的嘉宾有董事长闫冰竹、行长严晓燕等。仪式由李俊生副校长主持。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仪式上,胡树祥书记和闫冰竹董事长分别致辞,王广谦校长和闫冰竹董事长共同为MBA实习基地揭牌,王广谦校长为闫冰竹董事长、严晓燕行长颁发中央财经大学MBA客座教授聘书,严晓燕行长、我校MBA教育中心王瑞华主任共同签署共建MBA实习基地的协议。仪式结束后,在史建平副校长的主持下,北京银行严晓燕行长为在场300余名同学做了主题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之路》的报告。
9月28日 MBA教育项目举办5周年庆典活动之“首届MBA新老生辩论表演赛”成功举办。正反双方围绕着中财MBA教育走专业化道路还是全面化道路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通过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中财MBA学子们的才华和朝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MBA教育项目举办5周年和学校建校60周年献礼。
10月14日 MBA教育项目举办5周年庆典活动之“企业家社会责任”主题讲座圆满落幕。中心的孔伟明老师、郭晓焜老师出席了讲座,来自管理咨询界的涂文开同学、来自会计师界的张丽琴同学、来自渣打银行的刘延涛同学、来自中国建设银行的闫巍同学、纪鑫同学、郝思韡同学、来自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的臧伟同学、我校在读博士白坤同学,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实际工作情况,从多个角度阐释了社会责任,并为在场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10月17日 庆祝我校建校60周年、MBA教育项目举办5周年联谊酒会在金辉国际商务酒店隆重举行。MBA教育中心主任王瑞华、MBA任课教师代表、MBA教育中心全体老师出席了酒会;历届MBA校友代表、MBA在校学生代表等共300余人参加了联谊酒会。在酒会正式开始以前,王瑞华主任作了致辞。随着王瑞华主任将香槟酒缓缓倒入香槟塔,联谊酒会正式拉开了序幕。酒会现场气氛热烈,MBA师生畅谈昨日的汗水和辉煌,期待着美好的明日;学长学姐传授着职业成长 的成功经历和经营管理的精髓,学弟学妹汲取着现代管理知识和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萨克斯、小提琴演奏,弦乐四重奏和花式调酒表演等精彩节目更是令酒会增色不少。为庆祝学校建校60周年、MBA教育项目举办5周年而专门定制的生日蛋糕的出场,将整个联谊酒会推向高潮。联谊酒会期间,在MBA校友会第一届会长张志伟的倡议下,与会MBA老师、MBA校友和MBA在校生向MBA校友专项基金进行了积极踊跃捐赠,捐赠现场收到了数额可观的捐款。
11月18日 中央财经大学第六届MBA联合会换届选举大会成功举办。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宋巧老师,学生工作部孔伟明老师、郭晓焜老师,第四届联合会主席刘明哲,第五届联合会主席团成员以及在校的各班级同学共160余人出席了会议,整个教室座无虚席。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宋巧老师代表中心做了致辞。换届选举大会采取候选人竞选演讲、自由答辩,代表们无记名投票的形式进行。15名候选人按抽签顺序进行了精彩的竞选演讲,他们分别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竞选初衷做了介绍,并对当选后的未来工作做了设想。竞选答辩环节,许多同学的问题深刻而且独到,候选人的回答也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发挥非常出色,赢得了同学们的一阵阵掌声。最后,应玮、金凤、王宇、范彬、乔伟丽、杨楠顺利当选为新一届联合会主席团成员。
11月8日 第三届中国MBA领袖年会在北京艺海商务酒店宴会厅隆重举行,我校MBA校友、证券日报要闻中心主编张志伟先生喜获第三届中国MBA领袖年会“十大管理精英奖”。
11月30日下午 中央财经大学第六届MBA联合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MBA教育中心会议室召开,王瑞华主任、宋巧副主任、孔伟明老师、郭晓焜老师,以及第六届MBA联合会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第六届MBA联合会主席应玮主持。会议气氛诚恳、融洽、热烈,通过深入交流,大家期望通过共同努力,各部门精诚合作,尽己所能,将联合会的工作落实到实处,为各届MBA同学和校友更好的服务,不断提高中财MBA的品牌知名度与竞争力。
12月10日 MBA行业导航论坛第37期成功举办。本期演讲嘉宾是来自于具有多年银行从业经验的同学,报告的主题是孙海波《银行业漫谈,我的银行从职经历》、刘飞《银行业电子化对人才的需求》。截至本期行业导航论坛结束,2009 5 MBA行业导航论坛共开展10余次,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行业知识和职业发展经验,提高了同学们的职业发展视野。
【上海交大mba教育中心】推荐阅读:
上海交大封面模板11-30
上海交大物理考研真题06-15
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培养方案07-20
武汉大学MBA(上海班)提前面试06-21
上海教育版11-09
上海中心质量管理10-07
上海继续教育学院11-08
北交大论文示范06-18
交大实战营销课程10-06
上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