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美术教学

2024-08-19

谈幼儿美术教学(10篇)

1.谈幼儿美术教学 篇一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

摘 要 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好奇,这就为向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美术具有丰富多姿的色彩、形状、结构和材料,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

关键词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意义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标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根据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把幼儿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同时还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汇通,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都不能比拟的,所以可以说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而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幼儿美术教育?实质上,幼儿美术教育应与成人的专业美术教育相区别。具体说,幼儿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

(一)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

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他们对美术感 性地把握世界,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如;我们可以通过认识颜色的活动,让幼儿在认识颜色,感知颜色的过程中,去感受美,感受生活,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情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二)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幼儿时期是充满幻想的时期,好奇和幻想是幼儿的思维特征,也是幼儿思维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在月亮上荡秋千;不同国家的孩子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我们经常还可以看到既可笑又可爱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这些都是幼儿从自身经验出发,经过大胆想象而创造出来的。在成人看来似乎很荒诞,可对于幼儿来说,正是奥妙所在,每个幼儿都有这种美术创作的潜能。所以,要指导幼儿学习美术,就要去发掘这种审美的奥妙。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鼓励和指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艺术表象,并通过大胆想象艺术地表现自己的体验。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遇到幼儿天马行空的作品,作为幼儿教师,对待这种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幼儿,首先应该对其作品给予肯定,然后对孩子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技术上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创造,因为只有创造才能激发幼儿的潜能。我们的核心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而不是培养大师级的复印机。我们不能过分地要求幼儿画得有多么的像,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幼儿的想法,然后去挖掘他们的的创造潜能。

(三)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充分操作的机会。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并且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部分。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是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美术学习的经验,即美术形式、美术内容及其运用的总和。教师在选择美术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发展,又考虑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及效果。在美术教育中,很多活动都是离不开操作的,如大班的美术活动《美丽的昆虫》,活动目标是:

1、学习制作滚动玩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审美能力。

2、尝试把生活中的东西变成有趣的玩具,体验滚动玩具的乐趣。活动的开始部分我们要求幼儿通过观察有趣的材料来激发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是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求幼儿观看、观察教师的做法,并在操作中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并理解。然后幼儿再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来制作会滚动的昆虫,操作时要求幼儿回忆刚才的操作过程,并能加入自己创作成分,要求做出的昆虫新颖,有趣,能够灵活地滚动。这就需要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地思考了。在最后一个活动环节中,请幼儿展示作品,作用是让幼儿在玩耍中欣赏作品并开拓眼界,并在操作中介绍作品,锻炼幼儿表述的能力。从这个活动中,让幼儿知道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和双手,去观察、发现、创造出更美的东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美术教育活动脱离儿童生活实际

其一,美术教育观念脱离儿童生活。强调以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过分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追求美术教学的学科化、专业化、系统化,使儿童在本应感到愉快的活动中体会不到成 功感和成就感,从而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和不良的美术活动效果。我们要认清的是,我们不是要把幼儿培养成美术的天才、绘画的精英。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只是一种情感教育,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幼儿的感受,而我们要求幼儿所学习的美术技能是要反映这种感受的技能,不能丢失了感受而注重作品本身,那样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仅仅是一张画而已。因此,我们要否定过分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更应该侧重于幼儿的感受和体会,而这种感受和体会更多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人们都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即使是幼儿也不例外。

其二,美术教学活动内容脱离儿童生活。过去的一些美术教学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画一些陌生的、枯燥的、无味的造型,甚至提供一些现成的模子,如简笔画,不允许儿童有个人自由发挥的权利。儿童的学习活动处于服从和被动接受的地位,严重压抑和挫伤了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带领幼儿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而不是成天埋头对着枯燥的符号临摹。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美,我们的身边的美。

其三,美术教学活动方法脱离儿童生活。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方法多以讲授和演示为主,教师只满足于用传、帮、带的注入式方法给儿童提供现成的绘画方法、步骤,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手把手地教会学生一种技能。儿童作品千篇一律,扼杀了儿童个性和独创性的发挥。教师不去关心儿童美术活动的要求,脱离了儿童生活,脱离儿童实际发展水平进行基础教学,不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剥夺了儿童感受丰富多彩的美术生活活动的权利。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对儿童画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不是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因为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美的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创造美。

(二)美术活动中根深蒂固的模仿操作教学。

回首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再对照幼儿绘画的发展进程,人们惊奇地发现两者的发展顺序恰好相反:美术史的发展变迁是写实——象征——抽象;而幼儿绘画发展进程则是抽象——象征——写实。幼儿美术发展过程遵循着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回望以前几十年的幼儿美术教育,不能不承认,我们是沿着反幼儿绘画发展规律之道而行的。从孩子一入园就把孩子们置入“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这种模范样式如同如来佛的手掌,孩子们无论如何也跳不出去。把幼儿美术定位于写实模仿是遵循艺术史的起步程序,针对幼儿美术的发展特点而言却是“倒行逆施”。经年累积,这种幼儿模仿操作教学一直根深蒂固,错误地引导着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不能轻易地把它连根拔起。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美术教学也是如此,我们一线的幼儿教师,就应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去打破这种存在着弊端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习的主人,大胆地想象和创造。在辅导幼儿画画时,我们要遵循幼儿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引领。此外,我们可以尝试多种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如在美术活动中加入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环节,让孩子轻松自主地学习。

(三)美术活动中艺术体验的缺失。

随着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总体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但这不等于说它已经达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境界。纵观当前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实践,有诸多背离艺术教育规律的现象,而艺术体验的缺失就是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体验主要是指人们通过亲身实践来了解事物,并在亲历的过程中伴随发生某种情感反应。但“体验”一词在艺术活动中的内涵,又有其特殊之处。艺术体验是人们亲历艺术 实践所获得的一种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深层次的内心感受。但是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很多背离艺术教育规律的做法:限制幼儿的艺术创造性;在活动中,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参与;没有利用真实事物来加强幼儿对事物的造型与色彩的感受,也没有利用幼儿对真实事物的美好回忆,更没有向幼儿展示相关题材的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这样就使幼儿失去了得到某种启发、调动艺术创造欲望的机会。这些所透视的是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中艺术体验的普遍缺失。

三、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标。

幼儿园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美术教育目标为根本依据,才能使幼儿园美术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应该以新纲要为依据,把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思想彻底转变过来。贯穿在《纲要》中的幼儿教育改革精神,贯彻在艺术领域中的改革思想就是要把“被颠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把被曲解的幼儿艺术教育纠正过来,让它遵循幼儿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我国大地上开出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艺术教育之花。幼儿园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纲要》中艺术教育目标的精神,结合本园、本班的实际,将目标细化、具体化。

(一)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

这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美术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像、思维等方面更进一步的要求。美术教 育的目标关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并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

爱美是童真,当孩子第一次握笔在纸上涂画出最简单的符号,那就是孩子主动地对周围世界的最原始的反映。这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地给予保护和鼓励。虽然这种保护与鼓励决非注定每个孩子今后都能在美术方面有所作为。但是在我们周围,确有许多孩子,对绘画活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兴趣,这是由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决非一件坏事。所以,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去评判、理解孩子的画,不能随意地扼杀了孩子许多好作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说,发现孩子的绘画天赋,并进行及时的鼓励、关怀和保护,是进行儿童绘画教育的前提。

(二)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

这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象、思维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高度全面审视美术教学的目标,并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如:在一次“化妆舞会”的活动中,我用情境导入说:“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有特色。”话一说完,幼儿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想做面具,来表演我最喜欢的奥特曼。”有的说:“我想用报纸做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样的游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了,对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三)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达到表现自我、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这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要使幼儿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从大教育的高度去看待美术教学对幼儿发展的作用,还应从系统的角 度,客观分析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的总体构成。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与美术游戏、命题活动与意愿活动、美术教学活动与幼儿园教育整个系统、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评价与幼儿发展、生活经验积累与美术活动开展等等关系进行全面思考。

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根据。

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包括任职、情感以及知识和技能水平,不然美术教学内容最终将无法通过幼儿内化促进自身发展。

首先,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尊重幼儿内书发展规律、幼儿美术心理特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表现形式、认识特点都不大相同。

其次,幼儿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必须根据幼儿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阿恩海姆认为“幼儿所画就是他们所见、所想的”,也就是说,幼儿表现的就是他们以往所经历过的,有深刻内心体验的事物。事实上,直接感受过的教学内容才较容易被幼儿同化到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当中。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其所知的表现,所知越多,理解越深刻,进行美术活动的素材就越丰富,动力也就越足。否则,会影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活动的质量。

最后,幼儿园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切忌主观,应随时随地关注幼儿的活动,提供有利于幼儿探究的活动机会,从他们的发现和疑问中确定美术表现的内容。在对幼儿进行引导前,教师必须有自己的计划,确定相应的策略。为幼儿创造宽松的创作、提问、讨论的机会,教师认真了解幼儿的表现意图与可能发生的表现困难,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地帮助。

五、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教学的兴趣性原则是指为了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到饶有趣味,带着喜好的情绪积极热心地参加。教学要注意引起幼儿浓 厚的学习兴趣,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幼儿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幼儿参加美术活动往往受兴趣的支配。美术教学的效果就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发展水平,针对其特点去组织教学。如,对刚入园的幼儿,不要急于要求他们画什么,而往往需要先带领幼儿参观中、大班的美术活动,看看教师是怎样画的,让他们熟悉工具材料等等,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到好奇和发生兴趣,而后才能转入美术教学的具体过程。

(二)直观性原则。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要使幼儿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形成鲜明的表象的基础上,再进行绘制活动。如,指导幼儿学画水墨画“金鱼”时,应先知道幼儿观察鱼缸里游动的金鱼,通过直接的感知而形成对金鱼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不同姿态特征的认识。实践证明:感知教材的方式越多,幼儿对教材掌握得也就越好。总之,幼儿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就是要求美术活动能使幼儿在充分而直接地感知、观察物象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形象,并使幼儿积极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得到练习和巩固。

(三)系统性原则。教学的系统性原则,指的是在本学科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的连贯性,与其他学科教材内容纵横联系的逻辑性,幼儿认识客观事物,掌握知识技能的顺序性。幼儿园美术教学应该贯彻系统化的原则。系统化的内容有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系统化的内容遵循的是幼儿的心理结构而不是美术的学科结构。它不同于美术学科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而是指美术教学内容在帮助幼儿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时应该是有序的、连续的、层层推进的,同时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另外,系统化的原则也指美术教学要与相关领域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新《纲要》中整合观的要求。总之,幼儿美术教学的系统性原则,要求美术教学活动要在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向他们逐步提出新要求,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审美性原则。是根据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提出的重要原则。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美术的专门人才,而是培养体、智、德、美全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人。因此,幼儿的美术教育、教学都应该坚持贯彻审美性原则。贯彻、运用这一原则,要求教师选择的教材内容要符合美育的要求,教学时应该随时注意以美的形象拨动幼儿的心弦,从而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五)发展性原则。教学的发展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中,更加有效地使幼儿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教师提供与他们年龄和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刺激,使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

(六)灵活性原则。教学的灵活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教育诸因素的种种差异,教师施教时要灵活而富有创造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遇到复杂多变的情况,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尽可能的了解得深入些,实际些,是美术教学更有的放矢,对每次教学活动,尽量要多种设想、多种方法去因材施教,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幼儿。

总之,幼儿园美术教学应建立在对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标、根据及其原则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更好的经验,创造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发挥美术教学的多种教育功能在幼儿完满型人格形成中的积极作用,使幼儿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改革与研究·新时代出版社·2003(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

《幼儿美术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谈幼儿美术教学 篇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众多音乐教育手段中, 钢琴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其中幼儿学琴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学钢琴不仅可以开发大脑, 提高人的智力, 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培养意志, 增强自信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 很多孩子在经历了初级阶段学习的热情之后, 都要经历一段徘徊期, 有的甚至会半途而废。那么如何让幼儿抱有一种积极向上, 热爱音乐的态度去学习呢?

一、教学方法激发学琴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钢琴教学有着特有的规律, 由于幼儿年龄、智力、生理的特殊性, 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幼儿钢琴教学, 教师必须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多样的形式以及简单的辞藻来为孩子讲述科学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弹奏方法;在教学中, 要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甚至一些游戏途径, 更好的引发幼儿的学琴兴趣。

心理学中提到, “动机是驱使和引导人进行有目的的活动的内部动因。”“动机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 人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在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其中好奇、探索和操弄动机是指个体对新奇事物注意、探索和操弄等行为的内在动力。”[1]想让孩子更好的学琴, 就必须激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多为幼儿学生范奏, 另外孩子可以多听一些钢琴曲, 这样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转化为学琴的内在动力, 无形的增加孩子学琴的兴趣。另外钢琴教师平时应多鼓励学生, 即心理学中讲到的激励原则。“激励就是激发动机。激励过程就是诱因向动机转化的过程。就外部因素而言, 具有竞争性的环境, 来自他人的赞赏或批评都会起到激励作用;在学习过程中, 与同学进行适当的竞争是相互激励的效途径。”[1]所以教师平时可以多组织孩子们互相观摩学习, 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这也能转化成练琴的兴趣。

二、教材的选用

在教材的选用上, 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 有针对性的选用。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而学前低龄幼儿则只以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 钢琴教师在为幼儿学生选用教材时, 必须要注意其趣味性、形象性和科学性。

由汤普森所编的《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作为启蒙教材在我国广泛使用。这本书能迎合广大师生的口味, 从它的外表设计看可爱活泼, 识谱方法很好, 从中央C出发, 高低音谱表同时学习, 这样学生容易掌握。另外, 大部分乐曲旋律熟悉优美, 还精选了大量的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世界名曲的改编曲以及许多美国民歌, 为教材增添了情趣。另外还有专门手指练习的《哈农指法练习》, 巴托克的《小宇宙》、拜厄的《钢琴基础教程》等都是很好的钢琴启蒙教材。中国的钢琴启蒙教材也有很多。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李斐兰、董刚锐编著的《幼儿钢琴教程》, 这是我国第一部百分之百中国人自主编写、百分之百以中国音乐为素材的钢琴启蒙教材, 这部教材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特征, 在它所附带的“音乐入门辅助图示”和“教具”的帮助下, 孩子们都可以在轻松愉快, 生动有趣的音乐环境中学会弹钢琴。另外这本教材采取了以中央C入门的方式, 从3指学重量落下, 逐步扩大到其余各个手指, 突破了以往此类教材的音域局限, 是一本使幼儿兴趣浓厚、具有本民族音乐语言特点的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新教材。另外像周广仁、李其芳编著的《钢琴初级教材》, 应诗真编著的《中国儿童钢琴教程》等都是很好的幼儿钢琴启蒙教材, 在运用方面教师可根据书籍的特点, 搭配使用, 使幼儿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习钢琴的现实问题

幼儿学生学琴, 是一个漫长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要注重循序渐进, 切莫急于求成。在教学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技术训练各个环节的要求练习, 这样积之既久, 水到渠成, 为日后的学习也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钢琴考级在我国风靡盛行已二十余年了, 这一活动的开展, 为学琴的孩子与家长提供了一种交流的可能性, 使家长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学琴进程与水平, 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和表演欲望, 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现在社会上很大一部分琴童和家长本着这样一条学琴原则:学琴为考级, 考级为拿证。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 必然会在日常学习中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忽视基本功的训练, 殊不知, 这已违背了钢琴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地掌握原则。同时也给琴童带来了非正常的、超负荷的身心压力, 从而造成琴童逐渐“厌学”。家长和老师应当正确利用考级引导孩子, 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中, 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钢琴, 培养一种自由的, 坦然的心理状态。

四、家长协助教师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

幼儿学琴兴趣培养的过程中, 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家长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幼儿学琴的进程。古今中外一些音乐世家具有一定得“世袭性”, 与其说与遗传素质有关, 不如说是音乐环境的影响, 例如巴赫及巴赫家族的音乐成就, 说明了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音乐神童莫扎特、音乐大师贝多芬都在三四岁就学习钢琴, 他们的成功, 都说明了环境因素对个人艺术成长的重要性。因此,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别的小朋友家听听别人演奏, 尽可能多让孩子听一些钢琴曲, 多带孩子听一听钢琴音乐会, 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琴环境, 这样都有助于提高孩子学琴的兴趣, 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良好的练琴习惯是学琴的关键

练琴是学琴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练琴过程中, 家长起到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辅导孩子练琴呢?

首先, 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练琴时间。由于孩子年龄小, 自控能力差, 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 每位家长应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大约能精力充沛的练习多长时间琴, 在确定最佳练琴时间之后, 要尽可能的把每天的练琴时间固定下来, 这样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第二, 家长要注意辅导时的态度, 家长应经常鼓励孩子。一旦发现有进步就应该表扬, 即使没有完全达标, 也应该多鼓励孩子, 使孩子能够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第三, 家长要注意辅导的方法要正确。家长在陪孩子听课过程中, 多注意老师的要求, 练琴时应该帮助孩子组织、安排好练习的步骤, 内容, 并多在孩子耳边强调老师上课时的重点, 正确的引导孩子。第四, 要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年龄小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多加帮助及辅导, 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大, 家长可以逐步减少辅导的次数及时间, 让孩子养成独立动脑子练琴的好习惯。

兴趣是幼儿学习钢琴的原动力。在幼儿钢琴的教学中, 要把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兴趣放在第一位, 并顺应这一基础加以引导教育, 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2]刘金铭《心理学》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9年140—146页

[3]吴晓娜, 王健.《钢琴音乐教程》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4]童道锦孙明珠《钢琴艺术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5]刘庆刚.《钢琴的演奏与教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成长 篇三

幼儿时期是人类大脑成长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时期,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成长。而美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本文从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作用以及策略三方面来探讨幼儿美术教育与幼儿成长。

一、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的过程,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相结合的活动,对幼儿能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美术部分的阐述:“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1.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独立完整的人作为根本目的,它重视发展幼儿的感性认识,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联系。没有美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术教育在开发潜能、培育智能,发展创造力及形成和谐的个性方面,有着不可估计的价值。

2.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认为,儿童绘画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双手、脑及身体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还要耐心、恒心,以及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而这一切正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进行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智力。

3.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通过美术教育挖掘幼儿的创造力,使每个幼儿能画、会画、想画、创造地画,这对培养高素质儿童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这种创造能力,就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未来和人类美好明天的创造者。

4.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幼儿创作的基础,他们在活动中所能表现的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感受。孩子们作画,通常都是经过观察以后才进行的,要让孩子们学着在观察的基础上去画画。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而从小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就犹如给予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走进知识的宝库,这种能力是极其宝贵的,对幼儿的终身学习会有很大的益处。

5.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但它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无从谈起。每一幅幼儿的绘画作品,都又其想象的成分,对于还未涉足社会的幼儿来说,一切都来自于想象。洪红说:“没有比绘画更能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梦想的彼岸。”绘画能够更自由、更直接地表达出孩子用语言不能表达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感情。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新组织、加工、重建生活中所见的形象,异想天开,变化无穷。

6.幼儿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操作能力的发展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操作性强的环境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

7.幼儿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儿童良好个性

如今的美术教育已不是过去的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幼儿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方式发挥其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有意识地诱导、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8.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其他作用

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交往与合作的能力,通过集体作画让幼儿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另外,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绘画的训练和学习,可以有序地培养孩子的耐心、自我控制的约束能力,调动多种因素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让幼儿学会爱父母、爱别人,不仅仅以自己为中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品德。

三、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1.创造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儿童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走出教室,多看、多听,积累生活感受,提高观察能力。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培养儿童的学习主动性。

3.用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进行欣赏活动,并让幼儿用绘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引导并评价幼儿的美术创造活动,在孩子中间多比较,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大胆表述,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5.把多媒体技术引进美术活动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

6.对儿童的作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美术活动中要强调个性表现,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并给于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四、总结

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提高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作为成人,应创造机会让孩子进行这样的美术活动,先通过观察,然后让孩子在想象的海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艳秋.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所起的作用研究[J]美育,2007(07),第118-122页.

[2]孙丽华.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J],新发现(教学交流),2008(3),第77页.

[3]夏素梅.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学前教育),2008(1)第44页.

[4]胡青华.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青海教育(健与美),2007(12),第43页.

4.谈幼儿歌唱教学手段 篇四

刘 妙

摘 要: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最通俗、最普及、最易为幼儿理解和喜爱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它是幼儿表达内在情感的好工具。在唱歌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来激活幼儿的情感,那么幼儿就会很快地投入到音乐中,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歌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画面也会展现的淋漓尽致。关键词:幼儿

歌唱

教学

手法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每到歌唱活动时,有的孩子会手舞足蹈边唱边舞,而有的幼儿孩子表现就有些被动,这就要需要我们老师来加以引导。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幼儿是“演员们”的身上,于是造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那么在现代教育气息的引导下怎么使幼儿的歌唱水平有所提高呢?因此本人通过对幼儿歌唱教育的学习和幼儿园实习所积累的经验,总结以下几点教学手段:

一、歌曲内容的选择

歌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学生运用最多的一种音乐形式 ,也是最具有教育意义 ,能够进入学生心灵、陶冶情操、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能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因此 ,选好歌曲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歌曲的选择坚持思想性与审美性统一的原则。音乐教学是以音乐为依托的教学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音乐内容的选择。其教育作用一旦发生效应 ,便具有根深蒂固的功效。要使学生从小就在心灵萌发美好的种子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小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选好歌曲很重要兴趣也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

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举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优美的......其实,还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让幼儿唱,为什么不行?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在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的一出现,他们往往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问题。如: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宜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二、教学氛围的创设

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并充分利用教具、音响等辅助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教材的内容、情感。

例如小班欣赏《小人书不要哭》时,我事先自制了一本破小人书,封面上有一张会变的脸,当它被撕破时是哭的样子,当它被粘补好后就变成了开心的笑脸。在欣赏中,我先让幼儿倾听哭的录音,并用神秘的语气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哭呢?”再出示哭的小人书,“哦,原来是小人书在哭。”幼儿的注意力立刻就集中到小人书上来。接着再提问:“小人书为什么那么伤心呢?”让幼儿带着问题来欣赏歌曲,逐步把情感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当听到小人书笑时,将教具小人书变成笑脸。幼儿面对这样一本会哭会笑的小人书来欣赏歌曲,能更生动、具体地体验小人书的情绪,更好地领悟教材的教育意义。

在使用教具过程中,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中大班幼儿不同于小班幼儿,对直观教具不一定感兴趣,我就利用录音带创设与教材相关的音响效果。如中班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就让幼儿听火车鸣笛和开动起来的声音,唤起幼儿对火车的丰富想象;大班幼儿学习舞蹈《过新年》时,就让幼儿听到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录音,引导幼儿感受过新年的热闹气氛,使幼儿在聆听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幼儿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歌曲的感情和意境是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的,恰当地根据歌曲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可以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可以让幼儿的思维与形象得到统一,并从中感悟体验到歌词的真谛;同时这种和谐的情景氛围还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景中感知,景中生情。在活动中,老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同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例歌曲《熊与石头人》,这是一首游戏情节性很高的歌曲。歌曲中声音的突然变换,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听到大熊走来的音乐就会很夸张地做起了大熊笨重的动作。对孩子们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本能肢体评议加以赞赏与鼓励,在老师的夸奖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太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也专注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唱到比较难掌握的地方,我加上语言节拍唱,如:的节奏形式就可以加以游戏化,用今天星期一的评议节拍形式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在说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这种节奏。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让孩子自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地面,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老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导入的聆听诱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园音乐教育任务的完成都必须有赖于儿童敏锐的听觉能力,幼儿唱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在幼儿聆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于是,我将幼儿导入音乐之中,采用了聆听的方法。小班孩子们刚进园时,我经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稳定幼儿的情绪。如:当幼儿听到欢快、跳跃的歌曲“郊游”,“办家家”情绪表现得非常热烈,有的幼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听到比较低沉,缓慢的音乐后会想到狮子、老虎等凶恶的动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熟悉了环境,认识了同伴,喜欢上了老师。

当孩子们在听音乐方面表现出初步感受时,我便教幼儿学唱歌,歌曲中有歌

词更能帮助幼儿步入奇妙的音乐世界。“国旗红红的哩”、“在农场里”这两首歌曲,对幼儿来说虽然用点熟悉,但是唱起来却跑调,我在唱出了歌曲的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使幼儿对唱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指出他们的跑调,这些都为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形象的语言诱导

说话要有趣味,才能吸引孩子,音乐教育的方法也必然被孩子所接受。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每句话、每个情节、每个表情都化为一幅栩栩如生、充满童趣的画面,将歌曲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小朋友们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一下子就进入了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中。在激发幼儿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对诱发和深入幼儿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教师可以用一幅画、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作为引线,将幼儿引入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例如:教幼儿唱歌时,首先教会他们正确地唱歌姿势:身体坐自然,眼睛平视,两手下垂,放在腿上。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持久性,时间坐久了说会摇头、搁腿、随便乱动。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那么这些毛病就会慢慢形成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就通过评议来引导幼儿。如:“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了,谁坐得正,背后说会有一只他喜欢的小动物;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脸上笑嘻嘻地,比小花还美丽;培培小朋友背后一只大白鹅,因为他坐的很直....?我话还没说完,孩子们一个个坐的端端正正。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充满情趣的设问、拟人化的方法都可以激起幼儿的童趣。

五、自然声音的诱导

从本质上来讲,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唱歌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幼儿的活动来看,只有真正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全方位地感知活动客体,才能发挥教育客体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音乐教育活动是以音乐符号操作系统为主的活动,也是多种符号系统参与的活动。因此,在幼儿唱歌活动中,除了音乐及唱歌的经验以外,还可以利用其它各种活动领域的经验。例如,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画面、动作、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理解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等等,突出活动的重点,解决活动的难点,以便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幼儿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因此教会幼儿用轻声唱法,不大声喊叫是十分重要的。英国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著作中强调:“一

般儿童在他们末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然而孩子们尚小,光靠讲解听不懂,我就自己示范唱,一遍一遍清唱,唱得嗓子也沙哑了。每节音乐课的我都会以游戏的形式练声“小鸡怎样叫”?叽叽,小狗怎样叫?汪汪.....第一教时我弹琴,第二教时等孩子们学会了用嘴呼吸才要求他们跟琴声唱。还在唱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不要大声唱,边听小朋友声音是否跟自己一样,边唱边听声音。这样,幼儿的歌声说会清晰、自然。如:歌曲“表情歌”,幼儿唱时,运用了我教育方法,通过自然的声音流露出他们平时各种情绪时的神态及心情。有的歌曲是抒情的,要求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而有的歌曲是活泼的,唱时往往强调欢快、跳跃。即使在一首歌中,也可能同时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性质要求。

六、结语

在改革幼儿园唱歌教学中,我始终从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入手,将音乐活动与其它活动融为一体,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音色,获得音乐知识,激发审美情趣。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幼儿时期是音乐成才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不失时机的、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通过在唱歌中让幼儿玩歌词、玩旋律、玩节奏的方式,孩子们会唱歌了,爱唱歌了,创造力也同步发展了,他们正创造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音乐奇迹!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教育文献[M].陈鹤琴 [2]艺术教育学[M].魏传义 [3]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M].斯宾塞

5.谈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五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123―01

创意美术教育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逐步形成个性化发展。因此,开展创意美术教育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创意美术教育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创意美术的内涵

创意美术是相对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而言的,创意美术的特点就在于其“创意”性的体现,主要教学思维的创意性突破传统既定的教学模式,在关注幼儿专业美术机能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审美能力。也就是说,所谓的幼儿园的创意美术就是这样的一项美术教学活动:以幼儿的技能发展和个性发挥为核心,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以课程的主体为线索的通过结合多元化的美术表现方式,促使幼儿进行创造性美术设计的活动,它同时注重对于幼儿情感的陶冶和自我探索能力的提升。可以看出,创意美术活动反对对幼儿机械性地灌输美术技能,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与创意美术的宗旨相违背,“创意”的重点在于在幼儿现有的技能基础上为幼儿创意性的发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充分鼓励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师正确合理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各种美术材料和新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并且在这个新的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及美的情感方面的真实体验。

二、如何开展创意美术教育

1.转换思想,更新理念。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满足不同差异幼儿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幼儿积极动手,鼓励引导他们拥有独立的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同时教师可有计划地教导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为幼儿更好的自由表达而插上飞行的翅膀。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丰富幼儿经验,扩大幼儿知识面。可利用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扩展幼儿视野;在美术活动引导中鼓励幼儿尽情插上想象的翅膀来飞翔,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2.学玩结合,激发兴趣。孩子天性爱玩,常常提出“玩”,时时念着“玩”。从幼儿兴趣入手,把玩的要素渗透到学习中,更能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画“人物动态画”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是先忙于让孩子去画,而是先让孩子们先玩,如组织孩子参与游戏、大型玩具等活动,在孩子玩的同时要求他们认真观察,记住主要特征,并帮助孩子们分析“人”在做不同运动时,身体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孩子们在对比观察中逐渐掌握了做不同运动时人物的动态。游戏后,再组织幼儿绘画,此时孩子们就会把观察到的人物动态画下来。由于观察的角度,内容不同,孩子们作品表现的方式也不同,绘画结束后,你就会发现,孩子们的画,人物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虽然有的孩子画得不形象,但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受观察表现已获得非常宝贵的经验,对丰富幼儿的想象力非常有帮助。

3.主题情景结合,启发拓展想象。主题与情景结合,是根据一定的主题内容进行想象而完成的情景绘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笔者在美术特色活动中,会通过交流探讨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启发构思。如,在《猫和老鼠》的创作中,分析了猫和老鼠的基本图形结构后,展开主题式讨论,幼儿们各抒己见,效果非常不错。

6.浅谈幼儿的儿歌教学 篇六

高国练

儿歌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它是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的一种类别。它以其短小精悍、内容生动、琅琅上口、易记易诵而深得人们的喜爱。田间地头、树下乘凉、安睡之前„„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会听到悦耳动听的歌谣:“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喜爱的精神食粮。学龄前儿童想象和思维十分活跃,对儿歌也最感兴趣。儿歌可以帮他们认识客观事物,回答他们的问题,表达他们的想象和思考......他们不仅传唱儿歌,在娱乐游戏时也互相编唱儿歌。唱诵儿歌已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教育活动。

一、儿歌的特点及其意义。

儿歌的主要特点是语言浅显、形象具体可感、音韵自然和谐、富于动作性。

1、儿歌的语言十分浅显,通俗易懂。如《起床》:清早起,笑嘻嘻,宝宝自己来穿衣。鞋带衣扣我会系,整整齐齐真神气。教师不用过多地讲解,很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2、儿歌作品的语言特别强调形象性,着力于对人和事物的具体描绘,突出它的形态感、色彩感和动作感。所描绘的人、物,使幼儿念起来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大西瓜》:大西瓜,圆溜溜,红瓤黑子在里头;水又多,味又,夏天吃它凉悠悠。

3、儿歌与歌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歌唱的儿歌就成了儿童歌曲;好的儿童歌曲也常常是在好的儿歌基础上谱曲而成的。儿歌中特有的悦耳和谐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能使幼儿产生愉悦感。有些儿歌在内容上没有多大意义,但其和谐的韵律、铿铿的音响都从听觉上给幼儿以愉悦。因而儿歌的语言不仅要求浅显、口语化,而且须有严格的韵律、明朗的节奏,常形成有规律的反复。如《小兔乖乖》:小兔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

4、幼儿期的儿童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但大多数幼儿还是保留了直觉行动性思维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儿歌动作性的要求。在儿歌作品中,富于动感的语言能有效地唤起幼儿的注意,增强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如:在模仿小白兔的动作进行接力跳游戏时,可一边游戏一边唱儿歌: 小白兔,跳跳跳,两膝夹个小沙包。跳到草地吃青草,吃饱肚子往家跳。看谁最先跳回家,大家夸他“妙妙妙”。在游戏教学中通过通俗易懂的儿歌,使活动中的学生寓情于境,产生乐教乐学的气氛。

二、如何进行儿歌教学。

1、在贯彻“常规”时,我常常借助于儿歌这一深受幼儿喜爱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当我看到班上有的小朋友偏食挑食时,就教他们儿歌《不挑食》:小圆桌,圆又圆,饭和菜,摆上面;小朋友们不挑食,什么东西都要吃。当我看到班上有的小朋友不能主动洗手时,就教他们儿歌《大苹果》:我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在这琅琅上口的儿歌中,孩子们分清了好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为了引起幼儿兴趣和探索欲望,我以儿歌来吸引孩子。在幼儿园课程当中,计算课不象语言故事那样引人入胜,也不象歌曲、游戏那样令人兴趣浓厚,简单的图片、抽象的数字、干巴巴的试题,幼儿的积极性实在是高,这时儿歌又派上了用场。如让幼儿复习数的加减运算时,我用幼儿最喜欢的小动物编了许多计算儿歌,如: 6只小鸟天上飞,4只树上歇一歇。请你列式算一算,多少小鸟还在飞? 10只蝌蚪乐悠悠,去找妈妈游啊游。4只找到好妈妈,几只蝌蚪在发愁?在学习相邻数的时候,我还采用了问答式儿歌。如:小朋友我问你,3的朋友是几和几?这类问答式儿歌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此外,还可以延伸连续问答,直至问不出答不出才终止。它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便于幼儿自编自答。

3、教学时为了突破难点,可以儿歌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当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幼儿不易理解、难于记忆的内容,教过几遍后再提问,仍有部分幼儿答不上来。鉴于此,我尝试将一些比较难记忆的内容编成易记易诵的儿歌,效果很好。如:在上绘画课《各种各样的花》时,我先让孩子边观察边说说这些花的形状像什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编出了儿歌:牵牛花,像喇叭;白菜花,十字叉;豌豆花,像蝴蝶;桃花就像五角星。在儿歌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各种花的形状,再绘画出来就不成问题了。

4、在活动中贯穿儿歌教学。如:在学习《吹泡泡》时,我带幼儿走出教室和小朋友一起玩吹泡泡游戏,一边组织幼儿吹泡泡,一边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数一数,多不多?用泡泡照照脸看见什么?风一吹,泡泡都怎么样了?在幼儿愉快的活动中,让幼儿边玩边感受边理解,将感性知识与儿歌融为一体,使幼儿很快地学会了儿歌:“吹泡泡,吹泡泡,泡泡映着脸儿笑。一二三四五六七,五彩泡泡满天飘”。

总之,在工作中我发现,儿歌已成为我的小助手,我的好帮手。以儿歌为切入点开展教育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善悟“儿歌”,善授“儿歌”,善编“儿歌”。让儿歌涉足于更广阔的天地,发挥出它的无限潜力!

(1)学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下雨了——哗哗哗;打雷了——轰隆隆;刮风了——呼呼呼;小河流水哗啦啦;

汽车响——嘀嘀嘀;飞机飞——嗡嗡嗡;宝宝笑——哈哈哈;拍拍手——叭叭叭。(2)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宝宝不在留一个。

(3)做早操

早上空气真叫好,我们都来做早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4)小松鼠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找不着,找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谁来有数去,一二三四五。(5)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6)小青蛙

小青蛙,呱呱呱,水里游,岸上爬,吃害虫,保庄稼,人人都要保护它。(7)花儿好看我不摘 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人人都说我真乖(8)新四季歌

春天春天是温暖的 夏天夏天是炎热的 秋天秋天刮大风呀 冬天冬天是寒冷的(9)碰一碰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鼻子碰鼻子!

(10)汉堡包

圆圆的,圆圆的,是汉堡,吃汉堡。“暗”(谐音);尖尖的,尖尖的,是薯条,炸薯条,炸炸炸。一杯一杯是可乐,喝可乐,咕噜咕噜咕噜。欢迎来到麦当劳。

(11)大头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12)《小猪睡觉》

小猪吃的饱饱,闭上眼睛睡觉,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

三字儿歌

01、起床歌

小宝宝,起得早,睁开眼,眯眯笑,咿呀呀,学说话,伸伸手,要人抱。02、穿衣歌

03、小汽车

04、光脚丫

05、拍拍手

06、扔皮球

07、学画画

08、大鞋子

09、搭积木

10、上楼梯

11、洗澡歌

12、讲故事

13、小星星

7.谈幼儿园情境教学 篇七

一、幼儿的心理特点, 要求情境教学

儿童三至六岁是心理发展阶段的幼儿期或者是学前期, 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教育必须适应其心理发展的特点, 提供不同年龄特征儿童的学习需求。

在注意方面, 是无意注意占优势, 注意不稳定, 不持久, 很容易分散。但是, 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 形式新颖、色彩艳丽的对象, 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可见, 兴趣对于唤起注意的作用。

在感知方面, 依然是缺乏对于事物的观察兴趣和耐心。然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能够调动观察的兴趣, 引起有意注意, 达到感知的目的。

在记忆方面, 是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 对于一些有兴趣的事情和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能够记住。原因是形象材料生动具体, 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和他们好奇的心理参加识记, 提高了识记效果。

在思维方面, 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的形式并且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所以, 必须为幼儿思维的发展创设具体的、直观的环境, 加快过渡, 提高思维的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五条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 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落实指导纲要, 就要充分注意幼儿学习的认知特点, 要使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必须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引起他们充分的有意注意, 调动他们感知的兴趣, 强化记忆, 促进思维的过渡。信息技术工具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 使幼儿教育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让他们愉快的学习, 健康的成长。

二、幼儿教材特点, 要求情境教学

目前, 吉林省一般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大都使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教师用书。教材的编写充分落实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以便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提高教育效益”。“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活动中, 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幼儿园工作规程 (试行) 》第二十条规定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注重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 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等精神。全方位地更新观念, 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数学、艺术六个方面构建了教育内容, 设计了活动方式。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教师用书。我们仅以《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中班, 上册中的语言部分为例分析教材与情境教学的关系。“飞机飞下来了”是其中的一次活动设计。活动目标要求“按照图片编构合理的故事情节”。那么, 在活动中, 教师必须为儿童提供具有故事情节的音像资源, 然后引导儿童按照顺序观察音像资源, 编成他们的故事。又如“会动的房子”活动目标要求“观察画面, 初步感知人物的动作和背景的变化, 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观察人物表情, 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这个活动设计要求教师提供房子的图片, 引导儿童观察, 而且房子必须是会动的房子, 只有制作课件才能解决问题。语言部分设计了31个活动内容, 其中, 21个活动内容必须应用音像资源, 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才能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 参与学习活动, 达到活动目标的要求。

三、幼儿园情境教学的策略

儿童认知特点不适合采用口头说教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输, 必须提供适合他们认知特点的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 潜移默化地进行综合教育, 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1. 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真实环境, 普及健康知识

幼儿园健康教育总目标要求: (1) 身体健康, 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 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 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动作协调、灵活。从总目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 目标要求与儿童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可以为他们提供形象直观的日常健康行为、健康的饮食行为、身体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学习材料。使他们在音像资料的欣赏中获得知识。例如:《洁白的牙齿》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是播放《洁白的牙齿》故事课件。让儿童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了解不刷牙的坏处, 了解虫牙就是龋齿, 知道每天刷牙的重要性;二是播放正确刷牙方法的示范片, 引导学生观察,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养成习惯。

2. 利用信息技术, 提供交流条件, 培育语言能力

语言是认识世界并且与人交流的工具, 幼儿启蒙的语言教育十分重要, 幼儿语言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一种与人交流的工具, 学习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思想、信息和情感, 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十分具体并且具有故事情节的音像资料能够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并且提高他们应用语言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教师用书》语言部分教学配套资源表中要求应用录音磁带, 听故事。如果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语言的学习活动, 就应当考虑配有音像资料, 这样才能声情并茂, 达到预期效果。研究表明:活动的物体更能够引起儿童视觉的注意。例如:《三颗星星》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故事。通过活动使儿童既能获得交通规则的知识又能够得到语言的训练。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儿童的心理特点, 设计制作动画片, 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故事的情节并且有顺序地应用语言进行叙述, 达到培育语言能力的目的。

3. 利用信息技术, 营造真实情境, 促进社会认知

幼儿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即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对幼儿的个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性格。建立是非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能力而且对于其他领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但是, 一些涉及情感、行为领域的教育内容仅仅依靠语言的表述是难以获得教育的效果的, 所以, 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 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 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内容, 规范行为, 促进健康发展。

4. 利用信息技术, 提供直观材料, 渗透科学知识

幼儿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 总要弄明白“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幼儿园的科学教育领域要给幼儿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提供充分的直观材料让他们尽情体验、学习科学带来的愉悦, 从而获得好奇心的满足。幼儿是通过看、听、闻、触、尝等学习方法的综合, 获得有关的知识信息,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所以, 我们必须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发挥音像资料的作用, 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 渗透科学知识的内容, 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到科学知识。例如:《各种各样的汽车》一课的教学, 我们不能带领他们在街道旁看汽车, 幼儿园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汽车模型。可以制作课件, 可以应用录像展示各种各样的汽车, 让他们去欣赏, 去描述。既认识了社会, 又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5. 利用信息技术, 营造数学氛围, 培育数学意识

数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幼儿数学教育主要的方法是操作法、游戏法、演示讲解法、观察比较法。其中, 演示讲解法是演示与讲解的结合。要通过信息技术媒体的应用演示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观察比较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感知物体的数、量、型和对于两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 也应当应用信息技术媒体提供直观的物体供他们观察、比较。特别是在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中尤为重要。例如:《正方形与长方形》、《找图型》、《会变的正方形》等。

6. 利用信息技术, 搭建艺术平台, 诱发艺术潜能

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提出: (1) 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实践目标提供极好的条件。一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媒体提供、表现优美的环境、提供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使他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就在身边。培育审美意识, 培养审美能力。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艺术平台, 把他们在艺术活动中的表演录制下来, 再播放给他们看, 可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 幼儿认知特点、教材编排特点需要我们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教师用书.

8.浅谈幼儿舞蹈教学 篇八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 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幼儿处于低年龄阶段,骨骼、肌肉非常嫩,可塑性非常强,从幼儿时期训练舞蹈,可以增长幼儿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及生理机能发展。还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凹胸、驼背、端肩等不良形态;有的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等。这些问题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

(二) 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舞蹈训练大部分都是双手协调活动促使左右大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发展。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会提高模仿能力,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舞蹈这项特殊的锻炼方式,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通过舞蹈的具体形式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从新生第一天走进舞蹈室时,就要让幼儿知道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宫殿。要在形体美上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能力,如芭蕾手位的延伸就是一种美,这就要求幼儿带有一种希望的追求的情感在做,感觉自己的眼前多么宽阔,就像包容了整个宇宙。耳朵里听着动人的音乐,这多么富有诗意!这不就是以美带情、以情带舞吗?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意识素质,使幼儿自身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从而愉快地进行训练和舞蹈。例如《可爱的小骏马》等舞蹈可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熏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让孩子从中感知美、表现美。

(四) 有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发展和情感表达

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夕一朝可以形成的,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使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舞蹈的本领,在玩乐中,享受舞蹈的美感,并用舞蹈美化自己的童年生活。从而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不断完善自己人格的建构,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幼儿舞蹈创编

(一)题材的选取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地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启发、开导,从孩子们所想和所做中取材。例如:动画片《奇思妙想喜羊羊》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节目,“喜羊羊”的形象、动作人人爱模仿,歌曲几乎人人会唱,我由此编排的让幼儿表演的《羊羊一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音乐的选取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例如我在编排庆祝《六·一儿童节》舞蹈时选了歌曲《欢乐的草原》,这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感很强的蒙古民族歌曲。开始我担心孩子们理解不了,但前播放几遍后,孩子们便自己拉开架势都成了“小骑手”。

(三)动作的创编

幼儿舞蹈的动作应从幼儿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出发,不应过于繁琐,过于复杂,应适合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并且将幼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其丰富的舞蹈艺术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舞蹈《剪羊毛》模仿牧民叔叔、阿姨们到了春天剪羊毛的一些动作。在表演时一部分幼儿带着小羊的头饰扮演小羊,一部分幼儿扮演牧民叔叔阿姨们来剪羊毛。

9.浅谈幼儿语言教学方法 篇九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发展同时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找到适合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就学习语言课浅谈一下我用的一些小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学校里边有松树、杨树、柳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让幼儿随便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能说出松树叶扎人,杨树叶柳树叶不扎人。还能说出柳树叶是长长的,杨树叶像心形。还能表达出柳树叶和松树叶都是长长的。柳树叶宽,松树叶窄,窄的课节,孩子们能想到这些,这是幼儿语言的提升,同时也是思维的提升,幼儿在愉快的观察中,能够更好的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乐于说,这样就会在自然的状态下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比如,观察完树,随后孩子们会发现校园里还有各种品种的花,在幼儿表达正浓时用幼儿最容易听懂的语言讲解花的颜色和形状,我们可以纠正他们说不标准的音。例如“紫”、“层”等。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一定要给幼儿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能够随时随地的和幼儿进行交流,使幼儿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中心。

新山小学

10.浅谈幼儿拉丁舞教学 篇十

拉丁舞的特点是随意,休闲,放松,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它是拉美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艺术表演形式,具有激情、浪漫而又富有活力、火热的特点,深受拉美人民的喜爱。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拉丁舞对于孩子身体成长有很大帮助,根据专家对拉丁舞训练对身体形态的影响的研究和分析,在同等身体条件下,经过一年拉丁舞系统训练的孩子其身高、上肢、下肢的增长值明显高于按自然增长的对照组。学习之后不仅可以避免和纠正孩子弯腰驼背及抓耳挠腮、咬指甲等一些不良习惯,培养孩子的协调和平衡能力,促进孩子对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能使孩子的精神面貌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大方,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因此在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接触拉丁舞。

当前的幼儿拉丁舞虽然开展的热闹非凡,但在它繁荣的背后,同样也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目前的幼儿拉丁舞教学,沿袭了传统书本教育的模式,以教师的视角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儿童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舞蹈老师一般只要求孩子跟着自己练,跟着自己跳就可以了,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把动作从头到尾记住,记不住的话就反复地演练。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许多孩子临上台时,就知道自己该站哪儿,该跳什么动作,至于这个舞蹈是跳什么的,说明什么的,这些根本性的因素他们却是模模糊糊或干脆就不知道。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时候是舞蹈发展的重要启蒙时期,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对具体事物、形象的事物较感兴趣,抽象概括、随意的思维只是开始。模仿能力强,并且善于表现,情绪波动大,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缺乏自信心,耐心,恒心。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么他们只是“为了跳舞而跳舞”。这种非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际上严重限制了幼儿艺术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处于长智力、开视野阶段的儿童们错失了接受“真正艺术启蒙”的最佳时期。拉丁舞教师必须明白,现在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拉丁舞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虽然幼儿拉丁舞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普及性的教育,但没有个性的艺术、没有想象力的艺术都是死亡的艺术。正如著名的作家林语堂说的,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如果说,我们的早期舞蹈教育始终沿袭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的话,那么我们教出的孩子将来只能是一根木头。所以作为拉丁舞老师来说,有必要尽自己的全力为改变这样的现状而努力。

幼儿拉丁舞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的关键.在传统的儿童舞蹈教学中,孩子是安静被动的接受者,学习舞蹈对他们来说,只是意味着记忆和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掌握整个过程。而现代的教学则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舞蹈的引导者,让跳舞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大脑、大胆想象,主动地去接近和认识将要表现的事物,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并由此产生对舞蹈表现事物的“兴趣”.当教师培养了孩子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后,教师便要开始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够在上课的过程中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传统的儿童观将儿童看成一个简单的受体,只能接受而不能加工,其实这是错误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加工厂”,他们在接受到信息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他们对问题有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孩子充分的发挥空间。例如,我在给孩子们编排迎奥运的集体拉丁舞时,首先让小朋友欣赏了有关于幼儿拉丁舞的一些表演视频,我发现当他们认真地看着视频的同时,身体也在跟随着视频里面小朋友的动作一起舞动.并且对视频里面的动作进行了“夸张”和“修饰”,让我也从中获得了很多灵感。幼儿的创新思维不容忽视,往往很多时候他们会给教师带去惊喜。因此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每个教师应该重视的.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幼儿拉丁舞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破坏画面的美感。而对于幼儿来说我们更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作为老师来说应该在他们的动作,造型,队形和性别男女配对等方面进行训练。不能恪守以往的学生在教室排排站的形式跟着老师学习舞蹈动作。现在的教师应该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思维,首先为孩子指导策略,有时旁敲侧击,有时材料支持,有时个别指导。

让孩子在学跳拉丁舞时三三两两的配合,自由组合队形,互相发挥想象力设计造型和简单的动作,然后在慢慢的训练中使他们从两三个人的合作增加到十几个人甚至更多。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幼儿会简单的掌握合作的技巧,会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合作习惯和环境,由此他们开始分配任务商量合作的任务,形成一个合作的共同体。久而久之,幼儿之间合作会更加的默契,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依赖,进而使集体智慧在幼儿的拉丁舞学习中碰撞出火花,进一步诱发幼儿的舞蹈灵感。

上一篇:汛期检查报告下一篇:读《笨狼旅行记》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