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选20篇)
1.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一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步骤/方法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8.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2.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二
一、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
1. 培养学生“看”的习惯。
“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能以教师细致、耐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应尽量少讲或不讲。会看,首先要肯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和观察机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想看”。观察的对象、目标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看”的欲望和兴趣。观察应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到“教师只给出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最后到“学生自己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如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时,我在课前准备了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纸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了“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应用教材中的一些现成材料外,还可以搜集一些能引起学生观察兴趣的观察材料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并体会学习“大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在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利用教材提供的现成材料,而是收集了我国几个人口比较多的城市人口拥挤的有关情景资料给学生观看,同时配以解说,并出示当地的人口数量,学生看到这些资料时,都“哇”起来。再看到表示这些城市人口数的是一大串数字时,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大数”,并激起了认识“大数”的愿望和兴趣。
2. 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认真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良好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怎样才能“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课要边听边想边记忆,并能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能从中听出“问题”。为了加强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做:教师口述题目,让学生复述;教师口述题目,让学生直接说出或写出答案,如口算教学就可以多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师口述题目,让学生说出或写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如应用题的教学就可以常采用这种方式。这样做,可以训练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记忆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并口述题目,其他同学听后完成。
3. 培养学生“想”的习惯。
“想”即思考,“想”是大脑活动,是学生“听”、“看”感官活动后的进一步思维活动。学生要“会想”,首先要“肯想”,即我们平时说的肯动脑。学习活动中如果没有“想”,那么“听”、“看”活动就得不到升华,便没有了实际意义。课堂上要想让学生肯动脑想问题,首先要启发,其次还要“促”。教师的教学要有吸引力,能抓住学生的心,“问题”要有思考价值且难易适中。要“促”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人人都要思考,即使不能完全解答,也要能复述问题,谈谈想法,让教师知道学生想到哪儿?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明白即使没有结果甚至是错误的“想”也是一种“想”。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必要时要给予提示。提问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可能不会正确解答的学生,这样既可以了解后进生的思考情况,又能起到鼓励后进的作用,还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和提高。提问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合理评价,对敢于发言的学生无论答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敢于、乐于、勤于“想"问题。
4. 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听”、“看”、“想”,最终都要通过“说”来展示和突破。“说”是“听”、“看”、“想”的结果,“听”、“看”、“想”是“说”的前提,课堂教学最终必须落到“说"这一点上。学生是否“会说”,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课堂教学要抓住“说”这一环节,要让学生“会说”,必须先要“会听”、“会看”、“会想”,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想”、“说”、“做”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少说多导”。如在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我给学生准备了3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并组织学生小组探讨用什么方法比较最合理,学生小组探究出几种不同方法,这时我并没有直接作出评价,而是将不同的方法同时展示出来,让各小组自己阐述他们的方法,并进行比较,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会学生思考,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学习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明确思考的目标。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在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并认识了数级的基础上,我直接出示了几组“大数”要求学生读,接着又出示了几个不同数位上分别有0的数要求学生读,很多学生被难住了。于是,我及时提出问题:“想自己解决困难吗?还是要老师告诉你们呢?我相信你们自己能行的,试一试吧!”不服输的学生们当然积极地响应,最终自己找到了答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做必要的知识铺垫、提示,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不能提出问题后马上就提问。否则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可能导致回答不出,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考以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还要引导学生对思考的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
三、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
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语文学习才需要阅读,数学学习就是计算,不需要阅读。这种理解当然是错误的,数学课本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材料,如果学生连数学课本都没有认真看过,怎么可能学好数学知识。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把数学阅读作为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去认真做。数学阅读可以分为课前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前阅读也就是课前预习,学生要养成在课前预习的习惯,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能看懂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习惯。我每天都将预习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并专门设有小组长负责检查;课内阅读即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除了认真听讲,还要联系课本材料,对知识做系统的总结归纳,课本中一些结论性的总结、公式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后及时勾划;课后阅读即课后复习,课堂学习毕竟是有限的,知识的掌握也不一定牢固,因此课后的复习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一些重要的结论、公式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四、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三
【关键词】良好习惯;家庭教育环境;优化;孩子成长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贯穿于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其身心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前儿童良好习惯的形成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必须着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以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成就完美人生。
1优化家庭教育的环境
1.1家长要走出教育误区,自觉接受新观念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庭教育,早在战国时期,“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良好家庭教育的生动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教育欲望的日趋强烈,却使一部分家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这些误区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期望值太高,给儿童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不少家长期望孩子能早日考入名牌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有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一些家长更是将孩子读研、读博、出国深造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学业压力和精神负担。第二,家庭溺爱严重。计划生育政策使不少独生子女得到了父辈乃至祖辈的百般宠爱与无微不至的呵护,他们在家庭生活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过早地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意志力较为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经受不住困难、挫折和考验。第三,“攀比风”严重。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会拿其他孩子作比较,诚然,科学、适当、理性的比较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斗志,使之清醒地意识到彼此的差距,但家长长期盲目的攀比,反而会使孩子自信心消退、自卑情绪萌生,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第四,对孩子的定位过早。一部分家长在孩子经历几次考试失败后,就当面直言:“学习这么差,将来难以有出息,随便你吧。”孩子正处在心智发育时期,往往特别在意家长对自己的看法,若家长过早预言孩子不会成大器,则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助长自暴自弃的情绪。
面对这些家庭环境的误区,家长要自觉更新家庭环境的观念,规范家庭教育行为,精确捕捉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如今,社会对青年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的趋势,孩子的良好习惯、思想品德和人格比智力发展显得更为关键,社会所需的是有文化、有觉悟、有技能的劳动者。因此,家长要彻底更新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中着力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健全的心理素养,彻底走出教育误区,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1.2尊重孩子,使孩子充满自信心
众所周知,自尊心健全的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多欣赏、鼓励孩子,少批评、嘲讽孩子。特别是当孩子表现出色时,家长要给予肯定;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也要收敛暴力说教,心平气和地教会他们正确的做法。其次,不少孩子都对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慌或焦虑,认为事情比较复杂,难以做成,此时,家长就要教育孩子:“我以前也碰到过这类事,没什么困难的,相信自己,大胆去做。”家长以善良、鼓励的口吻安慰孩子,就会充分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帮助孩子迎刃而上,既能尊重孩子的劳动,又能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1.3构建双向互动的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与行为习惯。幼儿阶段是孩子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养成好习惯十分容易,但要改掉坏习惯则难上加难。为此,家长要充分意识到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在家庭环境中要营造好习惯教育氛围,采用与孩子同步互动的新型教育方法,使孩子以养成好习惯为荣。家长可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与孩子一道做游戏,助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当孩子玩“摆积木”的游戏时,家长可适时参与进来,与孩子共同建造“城堡”,并不时给予孩子指导。游戏结束后,正当孩子想丢到一旁去别处玩耍时,家长一边整理积木玩具一边叫住孩子:“老师讲过,玩完玩具要干什么呢?”孩子有些害羞地说:“摆放整齐、放回原处”,于是家长就给孩子自行收拾玩具的机会,并提醒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孩子连连点头表示认可。不难发现,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玩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克服了玩具不收拾、乱堆乱放的坏习惯,使其养成了自己的物品不用时随手摆放整齐的好习惯。
2掌握科学的习惯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2.1注重言传身教
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家庭环境中,家长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求孩子做好的事情,自己要率先做到。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颇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要时刻注重言传身教,发挥自己的榜样塑造和示范功能。例如,在带领孩子乘坐城市公交车时,家长遇到老、弱、病、残、孕乘客时要首先让座;在道路上步行要走斑马线时,自觉遵守交规;在与孩子逛公园时,教育孩子吃过的食品包装袋要找到垃圾桶丢入其中,切不可随意乱丢。这些日常点滴小事看似普通,但却能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发挥关键作用。家长带头做到了,孩子势必会成功模仿;家长做得规范,孩子们学得也带劲。
2.2家长与孩子平等相待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家长与孩子要始终保持平等、友善的朋友关系,将孩子视为与自己有同等尊严的人。例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切忌一味批评嘲讽,而要与孩子展开平等对话,和蔼可亲地询问孩子哪里掌握得不好,哪些知识点存在疑问,善于倾听孩子的疑惑与苦衷,并鼓励孩子说:“没事,这次考不好,及时加油,下次一定行”。这样一来,孩子很快就从失败的阴霾中走出来,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以求今后取得进步。可见,家长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尊重、表扬、鼓励和宽容,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使自己的学习大有长进。
2.3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大方交往
一些幼儿天生腼腆,见到陌生人就害羞得躲开,这就需要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出去玩耍,去人员密集的公园、游乐场、动物园等场所游玩,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主动与长辈们礼貌问好。所见所闻多了,孩子们才能见多识广,不怯场,说话表达有自信,逐步消除含羞心理,进而与他人大方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习惯。
3结束语
鉴于家庭教育环境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家长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摆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习惯教育方法,从而为促进孩子茁壮成长、帮助孩子早日成才做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建英.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浅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13(10):53-55.
[2]谷进.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J].家教世界,2015,8(24):63-64.
4.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四
习惯的作用是巨大而又顽强的,其一旦形成,没有十倍百倍的毅力和努力,是很难加以改变的。正如俗话所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习惯对于每一个人,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长期受环境影响,潜移默化所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父母们应该意识到一点,不能忽视从小对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具体做来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是保证人体健康成长,避免或减少疾病的需要;其次也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形象反映,
备考资料
对孩子而言,这时起床、睡觉,餐不挑食、食不过量,早晚刷牙、饭前洗手、用品有序、指甲勤剪,以及坐则端、立则正,不随地吐痰等,都是应当从小学会的。
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有赖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并且这种教育开始得越早,越易于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好模仿是幼儿行为的特点,模仿是幼儿养成习惯的先导。所以,家教中,父母应更多的注重用自己的“身教”去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凡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应首先做到,为孩子的行为规范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孩子直接模仿的基础上,父母再加以必要的的语言引导,及时表扬孩子好的行为,批评不好的行为,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行为导向,诱使孩子向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人们对知识的准确掌握,而且有利于人们将刻板的知识灵活运用。毫无疑问,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有赖于父母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教育和培养,父母若缺乏耐心,孩子就遇事急躁;父母若粗枝大叶,急于求成,孩子就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5.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五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演讲稿
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这里!也非常地感谢各位家长及各位小朋友对我们东方金子塔儿童潜能培训学校莒县分校的支持。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学校的全体教师,对在座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一个话题: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提到学习习惯,各位家长都不陌生,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粗心,回家不做作业。这一些实际上就是学习习惯,一个人形成习惯的最佳时期是3岁半到13周岁,因为这个年龄是人体各方面增长发育的最快时期,而这一时期是脑重量和脑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如果一个孩子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的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之间又发展30,在8~17随之间再发展20,这就是说一个人在4岁前就已发展成熟智力水平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有30%在4~8岁完成,另外20%在8~17岁之间完成。)那么怎样抓住这段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的习惯培训促进大脑智力水平的.发展?将是最关键的。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作为家长的我们很多的都会这样去和孩子说:“你上可要好好听课”,也许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孩子注意力会相对集中,记住,只是相对,毕竟孩子就是孩子,他不知道学习是干什么?玩将会慢慢的代替他的学习动力,说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说多了,孩子就会当成耳边风,就会嫌父母烦,慢慢的你所说的话他很少有听的,让他做作业,他不听,即使再做,也不是心甘情愿!等到那时候就晚了,分析这一些的原因所在――――注意力不集中,而我们做父母的再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掌握好方法,所导致的。那为什么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别人的孩子很好呢?那这就要从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原因来分析了?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注意力不集中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6.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六
家长朋友您好,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所以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在这里给您几点建议:
1、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
2、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定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
3、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学生字写得不成样子,让人觉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在小学刚学写字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从握笔到书写都不正确,还养成了胡乱涂抹的坏习惯,想改也难改了。
4、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
5、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6、家长也要经常适时夸奖孩子来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7.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篇七
一、转变观念, 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 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其实不然, 如果没有端正锻炼态度, 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 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因此, 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 不仅会影响到锻炼效果, 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 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 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 以及体育爱好者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 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 此外,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 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 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只有经过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 制定严密的、科学的目标, 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
3.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应与端正态度, 激发兴趣相结合, 锻炼态度端正, 参与锻炼兴趣浓, 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1. 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 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 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
2. 促进学生形成自律性。
学生是锻炼的主体, 体育教师不但在课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 而且要帮助学生制定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 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 踏踏实实, 从点滴做起。不断提高学生积极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 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8.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八
关键词:学习;习惯;良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85-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这一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就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儿子三岁大时,他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他到幼儿园,他就开始闹,无论你怎样哄他他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他带到幼儿园,他就立即转怒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内外并肩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做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9.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九
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厥山小学
郭芳芳
学习习惯直接决定着学习的成效,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家里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率先做到,帮助孩子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
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家长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并随时提醒他:“握笔的姿势对吗”“头摆正了吗”“身体坐直了吗”“眼和练习本的距离够一尺了吗”刚开始练习写字时,不要让孩子每次写很多字,也不要求快,应强调正确,让孩子沉住气,静下心来写,宁可写得慢些、少些,一定要写好。
第二、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孩子上学以后,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儿。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让孩子不看电视、不吃东西、不玩耍、不拖拉,做到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在行动上约束他,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让孩子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第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及时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我们要指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几点起床,几点做作业,几点看电视,几点睡觉,一定要有规律,并且一定要安排出孩子预习和复习的时间。每天学习新课前,先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不明白的地方上课要重点听;学了新课后,也要及时地进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理解。一个单元学完之后,可以教孩子系统地进行复习,使知识系统化,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凡是读书多的孩子,视野必然开阔,精神必然充实,志向必然高远,追求必然执著。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家长要经常陪孩子到书店挑选并购买图书;抽时间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共同交流读书心得,同作读书笔记;并且督促自己的孩子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读书看报时间;自己也要经常性地读书,作好表率。做父母的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10.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篇十
勇于发言,关键在一个“勇”字。要培养孩子的大胆与自信。同样的活动,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能力有差那么多吗?答案肯定是不会,那为什么活动中总是那么几个孩子会举手呢?有些孩子不发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他们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怕讲错;是一种习惯,习惯不举手不回答;会紧张,话在口中,不知怎样表达;几次没被请到,就索性不举了。首先我们要做到肯定是鼓励,鼓励那些孩子举手发言,对进步的孩子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感受到举手发言被表扬的喜悦。细心观察,给予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无论错对,都要肯定他举手发言是很棒的。对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还进行个别交流,并同时和其家长交流。
(二)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及正确的书写坐姿。
在幼儿园,一般没有写汉字的要求,但是,到了大班,幼儿处于书写的最佳时期,幼儿就应该开始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和数字、拼音字母了。我们不要求孩子写多少字,但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家常喜欢玩电脑、看电视,画画或者书写数字的时候眼睛离作业本特别的近,家长为此也十分的担忧。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并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孩子们渐渐的养成了书写要坐端正,有一尺的距离,习惯比较好。一拳,胸离桌子一拳。一尺,眼离书本一尺。一寸,手离笔尖一寸。所以我们希望家长能与老师一起配合,当孩子在家书写数字或者是画画的时候,家长要在旁边细心的观察和提醒,教育孩子书写或画画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注意力的培养也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下面谈谈在家庭中有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1.有规律的生活。
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节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的时间都应该安排得较为固定。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
2.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每次不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成人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不做孩子的干扰源等等。
3.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电子游戏。
如果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和学习,尤其是对电视和电子游戏上瘾的孩子,即使家长强迫孩子读书学习,也是“身在书本心在电视”。所以,要限制孩子对电视和电子游戏的使用时间,平时尽量让孩子多看书、多接触大自然。
4.多关爱孩子,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
11.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一
那么怎样使学生们爱上这门神奇的学科呢?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和“快乐地学习”。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两个字,如果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对于他们就会失去吸引力。正如:“牛顿正因为对树上掉下的苹果产生了兴趣,所以才会发现了万有引力”。由此看来“兴趣”对于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认识的倾向。如果一位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惊奇感,充满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会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对它产生迷恋,在学习中他会产生满足感,那么书就成为了他的良师益友。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的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老师,我们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成为他们的朋友,对待学生既要爱护备至,又要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是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会使教育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天赋秉性,然后,再加以引导。那么学生就会在乐于学习的基础上,也更加的尊重和爱戴自己的老师。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
创新思维,即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人的智力是由: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五个方面构成的。而思维力是人所有能力构成的核心。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适应和利用儿童的这种心里特点。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从心理学科研究和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才能产生创新的灵感,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所以,教师只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可以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让他们自主的研究,主动思考,教师只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个体的经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藏能力,并加以关爱和保护。其中包括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鼓励学生质疑,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常常创新的开始。而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奠定基础。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使教育水到渠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适度的、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12.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十二
一、 创造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
环境影响人的品行。由于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感染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而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因此,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加明显。孩子长期生活在何种家庭环境, 就会养成与之相适应的品行。例如,家长做事邋遢,孩子就会丢三落四;家长礼貌待人,孩子就会彬彬有礼;家长习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看电视时也会躺在沙发上;家长喜欢读书看报、钻研业务,孩子也会养成喜欢阅读、爱学习的好习惯;家长作息有规律,孩子就会早睡早起;家长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人和善, 孩子也会表现出善良的行为。
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教身教相统一。所谓言教,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 由父母向他们口头教导做人的道理, 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所谓身教,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在行为举止上起榜样作用。二者中身教更为重要,而且,言行必须一致。因为“言教”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 见效快;“身教”无目的、无计划,是在无声中进行, 经过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 见效虽慢, 但影响却深刻、全面而长远,最忌家长“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作风。孩子一旦发现家长言行不一, 教育效果将互相抵消, 甚而产生更严重的负面效果。
二、 教育引导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期望,但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恨铁不成钢, 操之过急,指望孩子一夜之间脱胎换骨,养成好的习惯。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会失去耐心, 谩骂甚至不惜采取武力解决问题。岂不知良好的习惯并非一蹴而就, 需要长时间的多次反复才能逐渐形成, 从不良习惯变成好习惯更需要双方都有耐心。因此,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面对孩子 的不良习 惯要冷静 处理,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耐心指导的方法,一步一步引 导孩子养 成良好的 习惯。
三、尊重孩子,既要做孩子的家长,又要做孩子的朋友
现实生活中, 很多父母往往以家长的面孔出现在孩子面前,认为家长的尊严不可侵犯, 对孩子呼来唤去,颐指气使,即使自己不对也拒不认错,造成孩子逆反。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就要既做家长,又与孩子做朋友。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以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晓之以理,使孩子清楚错在哪里,明白怎样去做。实际上,当孩子看到家长态度诚恳, 尊重自己人格的时候, 就会认真听取家长的教诲,消除逆反心理,真心反思,自觉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及时诚恳地对孩子的良好言行表示赞赏
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承认和接受,孩子也不例外。你不必担心孩子得到你的称赞后因此骄傲自满,相反地,接纳和称赞会使人努力向上。在称赞和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比那些在冷漠和指责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有自信心,更有责任感,心理更健康。称赞和鼓励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是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善意地批评,不要吹毛求疵;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翻老本,算总账,要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使孩子心服口服。
五、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往往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甚至溺爱孩子,从而造成孩子遇事过分依赖父母、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父母与孩子在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时,要掌握孩子的心理脉搏, 分析孩子的现状、心理及性格特点,多一些鼓励, 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教会他们遇事要有主见,掌握正确的处世方法, 不要过分依靠父母。
六、走出家庭,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教育不可能包罗万象,家庭教育也并非十全十美。社会是一个大课堂, 因此要让孩子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如,笔者孩子的爷爷家在农村, 笔者就从小带他经常回老家,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只要是对孩子具有教育意义、启发作用的, 就会对他讲。让他看到农民的艰辛,了解父母上学时奋斗的历程, 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
大家晚上好!(停顿,我说错了吗?)
大家听到这个称呼感到疑惑吧?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慢慢长大的,慢慢地变为哥、姐,变为家长的,家长也是一个家庭的领导。在单位里身边的同事或你本人也陆续当上了领导,现在没当上领导的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当上领导,自己的生活角色和属性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变化着,所以呢我这个称呼在座诸位的都能接受。
非常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参加这次会议。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
此时此刻,我坐在这里,既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准家长,相信我们对于孩子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
经常能看到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而苦恼,也为不知如何去配合老师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而大伤脑筋。今天呢,我就针对这个问题(PPT),把搜集整理的一些资料,以及我个人的看法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一、习惯决定命运
我先两则故事说起吧。
(例子1)有一根小小的柱子,上面只有一截细细的链子,可是这细细的铁链居然能拴得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却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小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不再挣扎了,直到长成了大象。这时的它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它放弃了挣扎。为什么?因为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换课件页)
(例子2)40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这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的宇航员,可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能获得如此殊荣?原来,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成全了他。当时一共有20多名宇航员被初步确定人选,这20个候选人可以说个个都很优秀,实力不相上下,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可就在演习之前,主设计师发现,在他们之中,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是脱了鞋进入机舱的,他有这么良好的习惯,怕的是弄脏机舱。主设计师付出心血和汗水的飞船有人那么倍加爱护,你想想他当时是该多么感动啊,于是,他当即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试飞。加加林也因为一个小小的习惯成就了自己。(换课件页)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有很多很多,不过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习惯决定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终生在研究习惯教育,她认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样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一个勤奋惯了的学生,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自觉学习,如果外人强迫他停止学习,去打游戏机,他会觉得不习惯,甚至厌烦别人的打扰,拒绝去打游戏机。
一个懒惰惯了的学生,别人不说,他总是懒得动,家长、老师逼得没办法了,才学一点;但如果家长老师不说,外力一停,立即又不动了。
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什么?(暂停一会儿)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见到人有困难不帮便难受。
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不为什么,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拖惯了,懒惯了,干扰惯了,不干扰难受。
所有的这一切再次证明了,习惯的好坏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良好的习惯并非是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
二、什么是学习习惯?
在谈及学习习惯培养之前,我想应该首先让我们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比如:有一对夫妻带着自己的孩子,在一个特殊的晚上,去亲属家做客。晚餐后,大家都聚在客厅里,看着电视,吃着水果,嗑着瓜子,聊着天,非常的舒心,毕竟亲人们难得一聚。可是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有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这个孩子就独自到另一个屋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这是什么?这就是良好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在小学阶段,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多少知识,成绩有多好,这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则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换课件页)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一生甚至是整个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
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
如果说学校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主导方面的话,那么家庭教育环境则是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方面。(换课件页)
可是有很多的家长可能认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所以学习习惯就应当靠学校、靠老师去培养,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大。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科学的。
应该说,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确很重要,但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小学生的心理依赖、行为方式的定型等方面来说,家庭和家长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的。因此,我们家长一定要重视起孩子在家里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换课件页)
三、当前现象掠影
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深入到班级听课,看到了一些学生们现在有许多不好的现象,部分老师和家长也反映,现在的孩子们不好的习惯太多了。那都有哪些现象呢?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一)当前部分孩子在课上和课外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就不每条展开谈)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着课,溜着号。写作业时边写边玩;
2、上课不会听课,讨厌学习;
3、写作业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经常容易写错别字,或者算错步骤和结果;
4、家长多次催促,孩子照旧拖拉、磨蹭;
5、孩子被动学习,积极性差;
6、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更愿意玩儿;
7、孩子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
8、孩子不完成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的作业),而且读写困难,家长缺乏关注;
9、孩子不喜欢读正规的课外书,不喜欢钻研;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4.该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四
【摘 要】:小学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意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有些人有很高的学习效率和很强的学习能力,而有些人却相反。其实他们之间也不是智力上有差距,而是学习习惯好坏有区别,所以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得从小培养。本文阐述了一些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 学习习惯 培养 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小学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所谓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本人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在教学方面,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要?首先要读书背书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另外,学生的课前准备也很关键,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举手发言,与同桌共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做作业时定让学生养成细心,检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从儿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慢慢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应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
二、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多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四、教师在行动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我在平时板书时也特别注意这一点。从小开始,渐渐地,一步一步加以引导。
五、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作业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总之,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他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他的债务。而小学阶段优势各种学习习惯形成的黄金期,让我们抓住这个黄金期,培养每个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一辈子都用不完他的利息。
绮结河小学
15.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五
一、认真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 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二要审运算顺序, 明确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 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 , 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等方法使运算简便, 然后才去动手解题。
二、多动手实践的习惯。数学运算是学习必不可少的, 只有平时做好训练养成计算准确、正确率高的好习惯才能有效杜绝思路清晰、方法正确而又出现计算错误的概率。每次测试过后, 要让学生统计哪些是粗心出现的错误, 从而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书写工整, 格式规范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 字迹端正、不潦草, 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很多学生不注重练字, 经常书写潦草, 导致自己看错, 从而导致计算出错。
四、看清题目的习惯。学生在计算中由于看题目过快, 有时会把数看错, 如 (-4) 3看成 (-4) 2, 有时会把符号看错,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看清楚题目中数的习惯, 速度不要过快, 要整体记忆, 不要看一位写一位, 从而减少误看而带来的计算错误。
五、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法则的习惯。对于跟计算有关的概念、法则, 要熟练掌握。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 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得不扎实、不完整, 就常会导致计算错误。如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而学生往往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或分子是多项式的去分母后没加括号, 如解方程时, 去分母得3x-9x-2=12,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x=4, 系数化为1得, 而正确的解法是:去分母得3x- (9x-2) =12, 去括号得3x-9x+2=12,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x=10, 系数化为1得
六、培养学生认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验算的方法有很多, 因题而异。一般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可以用直接法和简便法计算;对于解方程或方程组, 可以把得到的解代入方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在平时的计算教学过程中多渗透检查和验算的思想, 让学生从中体会认真检查和验算带来的成就感,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养成主动检查、积极验算的习惯。
16.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六
关键词 教学;良好;习惯;培养
一、良好预习的习惯
教会学生预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看重点,也就是平常说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一般书中的例题就是这节课的重点,练习题就是围绕例题展开的。预习中就要详看例题的分析过程,思考例题的解题方法。在预习中,要动动笔,哪些问题看不懂,哪些有点懂,哪些完全懂了,自己学会圈圈点点做些标记。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二、认真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以便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二是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三是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要把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子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三、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组织学生合作分小棒,先把9根小棒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再把10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操作后让学生分析思考,比较两次分的结果并用语言叙述出来,接着要求用算式把分得的结果写出来:9÷3=3 10÷3=3剩1。教师再揭示余数的概念,指导正确的横式、竖式书写,这样每一步操作都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正确交流的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二是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和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是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是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五、课后巩固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更加系统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还能有效的防止遗忘,同时也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深度。作业是对本堂课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能帮助学生和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和超前学习,多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等。
17.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七
二年级(1)班 胡英
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有关孩子学习习惯的问题。
一、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学习习惯有好与不好之分: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会妨碍学习的效果。据报载,李嘉诚先生就是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每天早上,他总要阅读专人替他整理的、从世界数百种报刊上摘录下来的重要信息材料。这种天天早读的习惯使他对世界商情了如指掌,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决策正确,成为香港的首富。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鲁迅、华罗庚、高尔基等中外名人,也都是由于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所建树、闻名于世。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使一个人自学自励、自动有为。
下面我介绍一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供家长们参考。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 1.主动学习的习惯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3.各学科全面均衡发展的习惯 4.预习的习惯
5.认真听课、专心致志地学习的习惯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8.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9.课后复习的习惯 10.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1.阶段复习的习惯
12.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13.一心向学的习,陨 14.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15.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16.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她)的最好创举,并使他(她)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使孩子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益不可低估 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 2.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精神、意志、毅力的集巾体现
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未来形成自身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前提 总之,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孩子自然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身受益。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多一份自信,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生命里就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的家长,要努力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目前班上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习态度懒散
2.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3.写作业不专心
四、注重方法,不断提升教子水平
(一)父母的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些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方法不当。我们的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
1.平时关心、检查孩子的功课 2.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3.要求孩子养成说到做到的习惯 4.指导孩子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5.抓好孩子的学习态度与作风 6.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7.检测孩子的学习能力
察看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运算的能力,作业是否格式正确,写字是否又好又快,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又如何等。
(二)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坏的学习习惯时,要讲究以下教育方法:
1.要坚决 2.要坚持 3.要坚定 4.要强硬
教育是一种艺术,最高明的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不露教育痕迹的。
我们应经常用一些小“计谋”来对付孩子。我收集了两个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
【案例1】孩子刚读一年级时,每天老师都会留点家庭作业。作业虽然不多,但儿子因为没有养成做作业的习惯,总是拖拖拉拉半天做不完,10分钟的作业儿子可以边玩边写磨蹭一个小时。催促一下写一点,不催促就又玩别的东西去了。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每次接儿子一回家,我就对儿子说:
“儿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我就带你到下面去玩。”
“儿子,快点,今天晚上带你到桥头公园去滑冰。”
“儿子,赶快写完作业,今晚上爸爸陪你看一部好碟,叫《白色星球》,非常好看。”
“儿子,快写作业,爸爸今晚上陪你下棋。”„„
儿子一听,高兴地不得了,赶快认真写作业,我也兑现我的诺言,儿子一写完作业,我就带孩子玩。就这样,通过这个办法,一次、二次、三次„„他快速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行为得到不断地重复,最终形成了快速高效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儿子就这样被我用一个“小计谋”给“暗算”了。
【案例2】 有一段时间,儿子睡觉越睡越晚。有时到了晚上10点都不肯睡觉,早上又起不来。我就对儿子说:“儿子,你不是想打羽毛球吗?说实话,下午我实在抽不出时间陪你打球,你要真想打球,早上我可以陪你打球。”
儿子听说老爸终于肯陪他打球了,非常高兴。晚上早早地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我高喊:“儿子,起床喽,打球去喽”。儿子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高高兴兴跟我打球去了。就这样,打了一段时间的球,儿子晚上晚睡晚起的坏习惯就没有了。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利用孩子内心的渴望来完成我的教育任务,而不是威胁和强制。
有一句话说得好:“行为乃发自我们的基本欲望。”“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他人,就是提出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这是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卡内基的话。
每个人之所以会产生行动的动力是由这个人的内心需求决定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父母的可以经常跟孩子动动“心眼儿”。实际上“动心眼儿”就是在讲究策略。如果方法得当,是很有效的。
以培养孩子看书为例,就要充分利用环境的力量。
一是:经常带孩子逛书店,每个双休日都陪孩子到书店坐坐,那里有很多看书的孩子,书店也专门安排了坐位给孩子们看书,所以那里很容易形成一个看书的“气”场。
二是,在家里每天晚上全家定制一个全家看书的时间。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制定一个时间然后全家人都安安静静在坐在书桌上看15-20分钟书。所以孩子很容易静下来。
就这样天天坚持,孩子会慢慢养成看书的习惯。
五、培养孩子习惯要注意的八个原则。
1、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要注意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孩子的榜样,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强,看到好的举动,无形中就会模仿,反之也一样,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正面的形象。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对于外界是全方位吸收的,看到什么学什么,听到什么,学什么。
2、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举个例:孩子第一次写作业拿笔的位置不对,父母没有看到,那么下一次孩子又会是那样拿笔,父母又没有看到,等到父母发觉,这种拿笔的姿势已经重复了几次了,要矫正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孩子开始不习惯了。再比如:孩子第一次在写作业时,低着有着,哈着腰,父母如果注意了,马上纠正。那么下次孩子就会知道这样不对,多重复几次正确的写字姿势,很容易就改过来了。
所以会教孩子的父母,特别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并随时纠正,以免养成不好的习惯!
3、培养习惯过程中不要有例外。一是时间上不要有例外,二是空间上也不要有例外。这其实是培养孩子习惯过程中一个“立”的过程,就是要保持养成习惯的连续性。尽量做到天天坚持,中间尽量不要断开。比如:你想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习惯,那就要做到让孩子每天都看一会儿,这样久而久之,这个孩子看书的习惯就出来了。但是有些父母不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忙起来了,就不让孩子看了,明天带孩子出去玩了,又不看了,或者过两天又有个什么事,又没让孩子看,所以这个习惯就很难养成。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养成一个新习惯的过程中,要做到“连续”两字。
还有一种“连”,也要注意。那就是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教育要统一,要做到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这样一个好习惯就更容易养成。
比如:培养一个孩子不要乱丢垃圾,老师强调学生不能乱丢垃圾,学生在学校做得很好,不乱丢。但是一出校门回到家里,父母不强调,有的父母甚至自己在街上乱丢,孩子看到了,既然父母能丢,路上的人都能丢,那我也丢吧。学校在给孩子“建立”这个习惯,但是家庭和社会却在教孩子“破坏”这个习惯。最后相互抵消,孩子的好习惯还是没有建立起来。
4、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在儿童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一个误区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执行,这样做就很可怕,孩子始终处于被动中,处于父母的高压下,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有的父母就采用这种“逼”的方式,“压”的方式,每天逼孩子弹琴多长时间,逼孩子每天看书多长时间,逼孩子每天必须要完成什么什么任务„„一直约束着孩子,始终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孩子就特别被动。到了中学,孩子到学校住校了,父母没有条件管理孩子了,孩子自己也没学会管理自己,自己没有学会约束自己,结果就开始下滑。
5、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习惯的必要步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紧一阵、松一阵的或者虎头蛇尾。
6、要给以孩子积极的鼓励。孩子在养成习惯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常会出现反复,这里面有多方面原因,有时是因为受环境的诱惑,内心的好孩子暂时输给了坏孩子,有时是因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够。不管什么原因,家长还是要学会看到孩子的正面,从多角度看孩子,因为只要是孩子就有一颗向上的心,内心都是要求进步的。我们要多看孩子正面,多鼓励孩子,始终相信孩子会往好的方面发展的。因为进步是在曲折中进行的。
7、要学会控制时空。孩子始终是孩子,在培养习惯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自然界的普遍原则——最小阻力原则。家长们想一想,就会发现:为什么好习惯不易养成,而坏习惯很容易养成?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努力和自我克制的。而坏习惯则无须任何努力即可染上。外界的诱惑时时在引诱着孩子心中的坏孩子,孩子心中的好孩子必须靠意志去抗争,才能取得胜利。所以做为家长在空间上,要善于把孩子放在一个没有诱惑源的空间里,使孩子处于能够把握自己的环境中,什么歌厅、舞厅、游戏厅、台球室这些地方尽量少去,这些地方,孩子一旦进去,便很容易失去自控,不由自主地放弃好习惯。
在家里,孩子在写作业时,家长就少打点麻将,少看电视,尽量不影响孩子。大人在那边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嘻嘻哈哈的,却要求孩子静下心来学习,这是很不公平的。孩子在写作业,你也可以在旁边看看你的书,给孩子一个榜样,给孩子一份力量,这样孩子自然就心静了。
8、培养习惯要少说教,多训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没有说出来的习惯,只有练出来的习惯。比如:有些家长教孩子尊敬长辈,然后对着孩子说一大通道理,应该应该怎么样。这样没什么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训练孩子尊敬长辈。比如:父母下班回家,让孩子帮父母拿一双鞋过来给父母换上,再让孩子给父母倒一杯水。或者妈妈在厨房做菜,让孩子帮着妈妈择菜。
18.怎样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篇十八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这样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的有多么的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免得任何杂音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
2、做好学习的充分准备。
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首先,复习是为了防止遗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其次,通过复习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通过系统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指导孩子复习,就要把握住这三个方面,引导孩于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3、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孩子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就得让孩子广泛阅读课外书了。孩子不读科普读物、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各种书籍,不读各种儿童读物和报刊,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孩子除了教科书什么书也没读过,那么他的学习会越来越槽,最后变成个落后生。
19.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九
一、老师要用普通话教学
老师用方言教学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偏远山区, 就连一些大城市也会有这种现象, 因为有一些老教师是不会说普通话的, 他们始终坚持用方言教学, 就算学生听不懂也没办法, 只能是学生来适应老师, 不能是老师来适应学生。但其实, 老师还是应该坚持用普通话来教学, 就算说的不太好也没关系, 但一定要坚持使用普通话来教学。
中国的民族多、人数多, 所以它语言是非常庞杂的, 普通话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 只有掌握了普通话, 我们才能正常的和别人进行交流。普通话是每个人都需要学的, 对普通话的学习要从小抓起, 小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坚持使用普通话, 让学生可以更多的接触普通话,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运用普通话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 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为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如果老师坚持用普通话教学, 长此以往, 学生也会养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习惯。虽然方言也有方言的优势, 方言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但是语文中很多优美的文章、深情的段落用方言是阐释不出来的, 只有用普通话才能感悟到语文的魅力。老师一定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坚持使用普通话, 让学生感受到普通话的美, 为学生营造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 使学生可以对课文有更深的感触, 引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说普通话
老师要在自己坚持说普通话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开口说普通话。我看过很多学生, 在上初中后, 完全不会说普通话, 就没有办法和其他同学交流, 变得非常孤僻和自卑, 了解之下发现, 他们是在小乡镇上的小学, 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用方言交流的, 当到市里上初中的时候, 他们由于从小就很少接触普通话, 就不会说普通话, 没有办法和其他同学交往。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一定要从小就开始。老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学生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会羞于开口, 老师这时候要多鼓励学生开口, 多表扬学生, 让他们有大声说普通话的自信。老师要平等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 尽量关注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参与到课堂中, 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普通话, 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来锻炼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比如有一个语文老师在教李白的诗的时候, 这位老师念了很多人人对李白的评价, 然后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说说自己心中的李白是什么样子的, 并且要说明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时候就有很多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对学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让学生养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
我看到很多家长, 在孩子从出生开始, 就跟孩子说普通话, 等到孩子开口说话的时候, 还是在给孩子说普通话, 让孩子从小学习说普通话,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 让孩子从小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样看来, 学生们从小学开始接受普通话教学已经算是很迟了。只在课堂上接受普通话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 学习普通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我们不停地听、不停的说, 老师们要坚持在课下也和同学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帮助学生规范普通话, 老师也要提倡同学之间、和家长之间都尽量用普通话来交谈, 把普通话尽可能多的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让普通话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让学生在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基础上, 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在给学生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让我十分无语的错误, 比如说, 有的同学在文章中写“前半儿”、“后半儿”, 这个学生其实是想说“上午”、“下午”, 但是他不知道书面语怎么说, 只会方言, 很多学生都犯了这种错误, 我突然意识到学生的书面表达太差其实和我平常没有强调普通话有关, 虽然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使用普通话, 但是和同学们课下交流的时候还是经常说方言, 在发现学生的这些问题后, 我就坚持跟同学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也监督学生之间用普通话交往。后来, 我带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都有所提高, 作文中的方言也很少出现了。
结束语:普通话和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老师在平常的教课过程中就要坚持使用普通话, 多引导学生开口说普通话, 在生活中也以说普通话为主, 帮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20.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篇二十
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习惯有三个特性:一是后天性,不受先天遗传影响,完全是在后天环境中锻炼而成的;二是稳固性,习惯一旦形成,较难改变,即使刻意掩盖,慢慢也会暴露出来;三是自动性,一旦养成习惯,不需要专门思考和强制努力,在一定条件下会自动出现。结合语文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说理教育。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教师对学生提出一种行为习惯的要求时,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比如,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较多,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教师应适当加以引导,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2.榜样教育。模仿是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广泛的,小学生模仿性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还可以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3.仪式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会的事物出现在眼前时,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让每个学生都记忆深刻,教师应适当点拨引导。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应充分重视。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人的行为习惯是一种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学生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常规的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抓住学生心理的变化规律和年龄、性别特征等,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践和探索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知行合一形成意志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行合一的结果,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不一致的现象,在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这必然会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应经常开展集体活动,如讲名人故事等,并在班级表扬那些言行一致的学生,让学生找到身边的榜样。教师还应经常在班级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度,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常规要求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
3.教师应以身作则,使学生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给学生当好示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的典范。
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
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学生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有一部分学生会马上向老师请教,这时我们不要马上为其讲解,而应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会使其领悟到教师的关怀、尊重、理解和希望,从此悄悄改正自己的错误。
2.培養学生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写作业时,学生必需要有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书写整洁规范,图画符合要求,审题认真全面,阅读耐心仔细,并自觉养成检查的习惯。
3.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学会积极与人相处,提高适应能力,并提供机会消除部分学生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教师要做好家长联系工作,让学生在校内外都有人督促,自然而然地在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儿童期是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抓起,坚持不懈,他们才能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代家庭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荐阅读:
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07-01
家庭习惯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09-13
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07-21
让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不良家庭因素06-14
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 学习建议11-29
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11-13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习能力10-28
孩子的家庭教育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