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的现代诗

2024-06-24

赞美老师的现代诗(精选10篇)

1.赞美老师的现代诗 篇一

笔者认为,学习诗歌应从语言入手,而教学现代诗,更要有现代诗的语言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

懂得理解现代诗诗歌语言,需要读者将公众语言观转变为诗歌语言观,具有诗歌话语结构的意识。公众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具有词典意义。但由于诗歌语言是一种创新,则不能完全按大家都懂的词典意义来理解它。有了这个意识,就能自觉地联想、想象、领悟、品味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或暗示的意蕴。如笔者的诗句:“上帝的乳汁/从天而降/给我一个生长的方向”、“母亲/一部民间歌谣总集/沿着故乡的音阶/拾级而上”、“民歌体的身段拂花弄影/从男人的胡茬走进走出/放牧山风和羊群”、“云梯耸起我们的高度/月亮摄下我们站成的风景”、“我们相看泪眼/洒下几滴雁声”,等等,若只按公众语言及其词典意义便难以理解。

懂得现代诗语言是一种非常规语言或反常规语言,用常规的语法和语义是难于解释它的。其中朦胧诗、先锋诗、探索诗等,经常打破常规的语法要求,令人觉得这些词语不搭配,或者矛盾而不合常理,词语跟平时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而显得陌生。如:“鞭炮震动你长满青苔的耳朵”,若用常理去解释,就会理解为“耳朵里长青苔”这种谁也没有看见过的情况了。这就要求老师指导学生不拘于常规语法和常规语义去理解诗歌语言。

认识到一首诗的语言,并不全是反常规的诗歌语言(诗语),而是常规语言(常语)占多数,非常规的诗歌语言占少数,常语和诗语是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如:“心中渴见一个人/口上却说不要相见/只把相思化作笔底波澜/浪击远方的堤岸”。这一节诗中第三句诗的“相思”二字以上为常语,以下为诗语。常语多是叙述语言,是为诗语作铺垫的。常语是诗的枝干,诗语是花。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一首诗中的常语和诗语各是什么,并提取诗语加以联想、想象、玩味,结合常语挖掘内涵,想象其意境,从而让学生充分捕捉和理解诗意,并感受诗的美感。

要懂得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不能按常规表述或描写中的语言结构去理解。如:“有根却没有茎/有茎却没有叶/有叶却没有花/这是一种特殊植物/它的名字叫游子”(云鹤《海外游子》),诗人把海外游子比作水中无依无靠和很不健全的可怜之植物,或者有根无茎,或者有茎没叶,或者有叶没花。这种语言结构只有作为诗,才可能存在和被人接受,否则就是荒唐的。

要懂得诗人不是用一般书面的语言来与读者对话及交流感情,而是通过诗语(艺术语言)来与读者对话和交流感情的。诗语是诗人在诗中设计的一座桥,这桥越别致越好,且不是很直的,而是适应于诗人和读者在桥上看风景和谈情话,使读者流连忘返,桥缥缈隐蔽,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且又能够走通而非断桥。教学时要让学生到这桥上看一看“风景”,理解其中景与情的联系,领悟它的情趣、理趣、意趣、诗趣。

要懂得诗语与日常用语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即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表达说话人的意思就算完满了,而诗语除此之外,还具有形象感与鲜明感或诗感。诗人把普通用语重新加以组合,使语言具有立体感,加深读者的印象。一般地,诗人要达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如“家具惊醒/影子逃散/散成骇人的鬼魅”,使“害怕”化成了形象,有了立体与动态的感觉。又如写离开故乡十年,母亲的思念,一声咳嗽,“摇落那一滴在眼眶/挂了十年的/倔强的眼泪”。眼泪挂十年,是动态的描写,说明母亲没有一天不思念儿子,但从客观生活现象上看这是荒谬的,不可能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一首诗中用了哪些普通用语,又是怎样把普通用语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的,它有怎样的立体感,并充分想象它的立体感,从而在自己心中产生诗感,享受诗美,受到诗美的熏陶。

懂得有诗感的才是诗,教学时一定要抓有诗感的句子来理解。朦胧诗、先锋诗如此,生活流诗也如此。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世世代代/太阳好像是平原上的庄稼人种的”,结尾一句属于诗感语言,能引起读者对庄稼人的各种联想,或表示同情,或希望他们改变这种境况,这些是诗感语言所包含的意思。而用日常用语写诗的“生活流”诗人(如教材所涉及的诗人韩东),他们的语言是很普通很自然的,也可称之为白描的语言,他们以描绘人的感情为主,《山民》即如此。

要能把握现代诗语言精练、形象、意义丰富、时空跨度大等特点。精练:现代诗包括整个现代诗歌,作者在定稿时一般尽量删去多余的字和句,少用形容词,少用排比句。在诗歌教学中要向学生点明诗的精练特征;形象:形象的语言是立体的,抽象的语言是平面的。如把“五月里我们要拿起锄头下地了”改为:“喧闹的五月/锄头开始敲打土地”,其中“敲打土地”就比“下地了”更具形象性,因读者由“敲打”可联想到一个人举锄又落下的情景及敲和打的声音。在教学中要多进行诸如此类的用词用句分析,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欣赏诗歌语言;意义丰富:指语言不流于表层,不干瘪,而富有思想的内涵。如“墓碑和纪念碑/有时共同着一块石头”,教学时要对这类语言进行深层的多角度的挖掘,不必流于字面分析;时空跨度大:现代诗的句与句之间,常出现极大的断裂和跨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断裂空白处加以补充,对跨度加以想象,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

2.现代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篇二

【误区一】“读诗如读文”

《走,我们去植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一首意境优美的现代诗,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美美地读读这首诗。

师:这首诗写得真美,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这首诗是号召我们去植树,哪些词语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生: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

生:欢声笑语。

师:让我们读出欢快的语气。(生读)

(评析:从以上教学片段不难看出,这位教师是重视朗读的,但她将现代诗教学与一般课文教学等同起来了,完全没有顾及现代诗凝练而又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指导学生朗读时忽略了诗歌的特点,这就是教学中常见的“读诗如读文”误区。)

【对策】要走出误区,我们还得从区别现代诗与一般课文开始,可引导学生读出诗句的停顿和节奏,逐步学习表达诗歌的节奏美及自己内心的情感。

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

迈开轻快的脚步,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观察一下,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后一段是分行写,一句一行)那读法还和刚才一样吗?你觉得该怎样读,请你读给大家听!能说说为什么吗?(让学生充分发挥,引导读出换行的停顿)

再出示:迎着和煦的春风,

迈开/轻快的脚步,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师:注意了诗句换行的停顿还不够,诗歌的朗读最讲究技巧了,老师这里画出了两处停顿,你觉得该怎么读出来呢?……其实每个人还应该有自己的想法,那接下来的段落该怎么读呢?请根据刚才的方法自己去试试,马上我们来交流。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既感知了现代诗行文的特点,又尝试揣摩了诗歌的语言美,可谓真读诗。

【误区二】“重分析,轻赏析”

要讲清这个误区,首先得讲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融主客观于一体,营造一种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美,现代诗也一样。如《走,我们去植树》第二自然段,意境就十分优美。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教学这一段的。

出示:荒滩,沟渠,

山坡,公路……

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

伴随金色童年的

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师: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师:红领巾指的是谁?(生答)

师:对,是少先队员。这种方法叫指代。(板书:指代)

师: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谁来说一说?

(评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能抓住重点,看似无可厚非,但如果仔细推敲一下诗歌的特点再来思考教学的过程,你就会感觉到这样的分析性讲解,哪还有一丝意境的优美?简直与诗歌教学的氛围格格不入,这就是“重分析”带来的后果。)

【对策】 诗歌教学的侧重点在“赏”,要教出诗歌的画面、诗歌的情感(即意境),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感受和思考,体会诸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艺术境界。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教师是怎么教的,领略一下赏析带来的好处。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一小节,说说通过读你看到了什么。

生:(读后)我看到了荒滩、沟渠、山坡、公路。

师:就这么点?注意读读标点。

生:还有好多好多地方,因为这儿用的是省略号。

生:我还看到了红领巾。

师:啊?

生:这儿的红领巾是指少先队员,因为少先队员都挂着红领巾。

师:说得真好,红领巾就是少先队员。到处都是红领巾在飘扬,真美啊!少先队员在这里干什么呢?谁读出来了?

生:(思考)……植树。

师:很好,那“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仅仅是说同学们在植树吗?你仿佛还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漫山遍野都是小树在成长。

生:阳光下,少先队员在小树边玩耍。

生:少先队员和小树一起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

师:多美啊,作者饱含深情的笔墨就是在赞美这些画卷,谁来读出这些感受?

【误区三】“传授知识重于情感体验”

在教学现代诗《长城和运河》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长城东起哪,西到哪。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再请同学们找一找运河北起哪,南到哪。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看,这就是长城和运河的样子。课文中还运用了两个比喻句,谁把它们找出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你看,长城和运河多么雄伟!它们有多长呢?(师出示长度资料)要知道,这些伟大的工程都是老百姓一块砖一块砖地垒,一筐土一筐土地挑才修筑成功的。

生:(吃惊状)啊……

(评析:知识的传授确实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这节课教师把课堂当作传授长城和运河知识的主阵地了。尽管学生学到了许多,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诗歌的特性从何体现?恐怕学生失去更多的是对诗歌的正确理解和学习诗歌的兴趣。)

【对策】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特点决定了现代诗的教学也需要激情,也需要陶醉,不能过于理性化。享受美、愉悦要成为学习诗歌的重要目的。教师要紧紧抓住诗歌的情感设计教学,把情感体验提到课堂教学应有的高度。以下是另一位教师的教学。

师:在祖国的蓝天上,我们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是什么呢?请大家画下来读一读。

师:黑板上有两个圈,一个是山海关,一个是嘉峪关,你能把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吗?(生画)

师:你为什么画得弯弯曲曲呢?

生:因为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生:因为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上。

师:是啊,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绵延几千里,让我们看一看穿行在大地上的长城。(出示系列图,加上优美的伴奏乐)

师:欣赏了如此壮观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生:我想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

生:我想到了我们的祖先在崇山峻岭中修筑长城是多么辛劳。

……

师:说得真好!正像同学们所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全世界人民都想着能爬一爬中国的长城,见证一下奇迹。(出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生:对祖先的敬佩。

生:骄傲。

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一小节读好。

3.赞美老师诗三 篇三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是谁——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是谁——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您辛苦了,老师!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老 师 老师——您如春天中的细雨,滋润着花儿,灌溉着大地,而我们再着吮吸着细雨茁长成长。老师——您如秋天里的一丝风,吹黄了大地,唤金了稻谷,而我们得到了丰收的硕果。

老师——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为我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

老师——再我迷蒙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

老师——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老师——是您给了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

★★赞美老师诗四:★★

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老师的节日,今天又来到。

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老师对我们的抚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师,您好!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教师是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

老师给了我们理想的阳光和智慧的阳光。老师引导我们走上洒满阳光的人生之路。老师期望我们成为新世纪的太阳。老师的话儿像春雨滋润我的心。老师用知识的雨露浇灌我们成长。

温柔的春雨,就是老师对我们的抚爱。老师的言传身教,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老师甘当绿叶,把我们当红花托起。老师是一片绿叶,乐于默默奉献。绿叶的绿色象征着老师青春常在。

当我们像鲜花盛开时,永远忘不了绿叶的恩情。老师像大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默默地为社会造福。

老师是大树,为世界带来一片春色。

老师播撒希望的种子,把我们培育成一片树林。小树长成栋梁材,不忘园丁培育恩。

是啊,老师的热情像太阳,老师的教诲像春雨,老师的风格像绿叶,老师的事业像大树,我们的老师就是好.★★赞美老师诗五:★★ 你献上一朵花,我献上一朵花,让我们编织个大花环,献给亲爱的老师妈妈。是您给了种子,太阳般的温暖; 是您用汗水,把幼苗浇灌。

您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闪烁着迷人的光华; 你的歌声像春天的小溪,把欢乐带给了大家。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记住你的情;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记住您的话。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记住您的爱;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是您的一朵花。

★★赞美老师诗六:★★ 九月,如期而至。世界因此灿烂。

我们歌唱九月,因为这是您永恒的节日。我们牢记九月,因为这是我们真诚的表白。九月,是只情满四溢的杯子,我们用双手高高地举起 一片真诚的祝福声中,请您干杯。

九月的乐章已经奏响,请接受我们九月的献礼吧,所有拼搏在教育战线的老师们。

★★赞美老师诗九:★★你是蜡烛,闪耀微弱的烛光;你是园丁,流下辛勤的汗珠滴滴闪亮;啊!老师--

你把我培养成人,让我为祖国发光;啊!老师--

你教会我怎样做人,我的血液里有你的心血在流淌!师,辛苦了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是您!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是谁--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是谁--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您辛苦了,老师!

★★赞美老师诗十:★★ 是谁--

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

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

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您辛苦了!老师!

4.赞美秋天的诗歌现代诗 篇四

秋天的歌 作者:青城明姿

从池塘里掬一捧清凉

从果园里捎一股醇香

秋来了,唱着一支金色的歌

来到城里,来到村庄

没有春风杨柳的得意

没有落红飘零的忧伤

没有如火骄阳的狂热

没有寒霜飞雪的冰凉

你唱远行的艰难和苦涩

但并没有失望和悲伤

你唱秋收的喜悦和满足

但并没有自负和狂妄

啊,面对遍地黄花

满园桂香,秋风啊

我想和你一起唱

秋天的梦 作者:转移因子

我思考着

秋为何在收获丰硕的同时

轻叹离树的叶不该有的失落

不想猜测

秋欠缺风的又是什么

雨夹着淡淡的烦忧随时而下

凄鸣在晚秋夜的寒蝉

还许与泛白的孤灯能为伴

如打点滴的雾露

不,应该是淅沥的雨

不,不是,是离人泪

霓虹闪烁

那道貌岸然只是肃穆的伪装

夜夜笙箫时事唯变

心伤心痛情何以堪

我企望莫失

秋天的梦在你我的心里

依然那么美

那么圆

收藏秋天 作者:梦海晴空

1、

落叶纷飞了思念,指尖在黄昏弹奏“秋日私语”。

离别是秋天的外衣,单薄得令人心碎。

握紧转身前的那一抹温柔,放在生命里剪裁。

走在收获的秋日,拾取片片记忆,挂在枯萎的枝头。

视线所及,无处不绿,绿中映黄,每张笑脸都笑得金灿灿。

谁的脸,牵动着千丝万绿缕的神经,在清冷的夜里泛白?

飞舞的黄叶,漫天铺来,犹如你的笑声。

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动听,时而刺耳。

解开纠缠的怨及恨,化成飘渺的尘埃。

2、

一些手语,只想演示给你听,就像所有秘密,

只想与一人共享。锋利的疼,刀刀刻在心上,烙进梦中。

占有,似乎成为最奢侈的情怀。

秋天在狗尾草上啜泣,为何风儿来得这么迟?

火热,酷晒,难道还要继续横行霸道?

凉爽的回忆,被阳光隔离在遥远的窗台。

蒲公英不再随风流浪,迟到的风已经顾不上美丽的花。

从来没有一个秋天,像今年这般炽热,就像从来没有过的爱,

相见宛如昨日,分别却已经是万年,山重水复,再也不回来。

3、

心事在红艳艳的木棉树下歌唱,哀叹短暂的相逢。

美丽的眼波盛满悬空的思念,只要轻轻一碰,

它就会在孤单的深夜破碎,跌落成秋天里无助的叶脉。

此时,不说秋天的伤感,不写伤感的秋天。

金色的阳光似乎收藏秋天,收藏我们动人的相约。

从一片蔚蓝出发,追随那一抹黑白相间的风采。

退一步,海也阔天也空。进一步,梦也香情也浓。

空洞的目光被你的深情救起,恢复昔日光彩。

轻轻走进你的日记,在火热的秋天里收藏爱。

秋天随想 作者:飘逸情轩

如果我是一片残叶

我会思念

深爱的枝条

直到苍老

或甚至腐烂

如果我是一片白云

我会思念

蔚蓝的天空

直至魂飞云灭

但我内心

仍有回忆

在充满希望的春天

在充实劳碌的夏天

在喜庆丰收的秋天

在白雪皑皑的冬天

这种感觉

无法用语言描述

如捧一碗澄清的雨露

如夜空一弯削瘦的弯月

只有它

才懂得灵魂存在

在迷茫的深夜

我在沉思

但我愿意

指引一盏明灯给你

照向远方

秋天的声音 作者:相拥取暖

凝望秋天

摘一片

北京香山的

红枫

别在

秋意渐浓的

胸襟

绽放

一朵

没有花香的

感觉

谛听

夏日

生机盎然的

余温

传递

着一个季节的

智慧

关于

你的

毋须诠释

落英纷纷

重新

抒写大地的

个性与风格

于是

试着起草

怡然自得的

诗句

那是

和着秋天的

声音

走进秋天 作者:悠悠对小河

我行走在秋天的原野上

农民老大爷黝黑的脸

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红彤彤的高粱穗

黄灿灿的玉米棒

稻谷满园香啊

同伴们

快过来看呀

田地里

那劳动的姑娘小伙子

汗流浃背飞舞的场面

还幸福的放声歌唱哩

此时

我多想呀

拿出纸张

用七彩笔

写下这五彩斑斓的诗章

农民们的欢笑啊

才是这个世界上面

最温暖的景象

这个秋天

我走进了希望里

秋天来了 作者:寒烟淡淡

秋天来了

风推着金黄

一路念念叨叨

惹恼的`金黄猛然低头

扑进长满双茧的老手

枝头的叶耐不住寂寞

含着湿润的雨露相互送吻

一片一片。片片传递

红,绯红,占领上空

试与晚霞分红妆

南飞的雁阵

用一双双翅膀掀开微凉的水面

一尾鱼摔起一声响

古胴色的皱褶若涟漪荡漾

余晖下,摇曳多姿的芦苇

把一首渔晚曲送出了门

秋天的梦 作者:欣颂歌

秋天的梦是深沉的

叶落黄土是深沉的

金黄稻儿是深沉的

西天霞紫也是深沉的

独卧西窗是深沉的

清幽河水是深沉的

寒风残月是深沉的

路上街灯也是深沉的

荒原咆哮是深沉的

大海波澜是深沉的

雷雨电闪是深沉的

孤独寂寞也是深沉的

小孩欢闹是深沉的

春风啼歌是深沉的

姑娘嬉笑是深沉的

5.现代禅诗初探 篇五

20年代初期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在思想上更接近禅宗。在他的《我和诗》一文里, 他介绍了自己与哲学和诗歌结缘的经过, 其中说道, “秋天我转学进了上海同济, 同房间里有一位朋友, 很信佛, 常常盘坐在床上朗诵《华严经》。音调高朗清远有出世之概, 我很感动。我欢喜躺在床上瞑目静听他歌唱的词句, 《华严经》词句的优美, 引起我读它的兴趣。而那庄严伟大的佛理境界投合我心里潜在的哲学的冥想。我对哲学的研究是从这里开始的。”宗先生的这段经历对《流云》小诗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创作《流云》时, 先生在“静寂中感觉到窗外横躺着的大城在喘息, 在一种停匀的节奏中喘息……在绝对的静寂里获得自然人生最亲密的接触”。“一时间, /觉得我的微躯, /是一颗小星, /莹然万星里, /随着星流。//一会儿, /又觉得我的心, /是一张明镜, /宇宙的万里, /在里面灿着。”这首《夜》写仰望星空的微妙心理变化, 并赋予这一变化以灿烂的诗意的表现, 引起人们对于人在宇宙中地位的悠长的哲学思索。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仰望星空而终于悟道, 西方的哲人也有静夜独处对空沉思的习惯。杰出的诗人和哲人往往集于一身, 因为他不仅有丰富的人类共同情感, 也有深刻的对于宇宙人生的独特思考。

徐志摩、林徽因都曾留学西方, 但他们自幼受过传统思想的熏染, 其诗同样也有含蓄的“禅寂”意境。梁启超在著名的《佛教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阐述过佛教对现代中国复兴的重大作用, 所论或有夸大之词, 但由此可见他对佛学的重视。而徐是梁颇为欣赏的得意学生, 林徽因又是梁才貌双全的儿媳。泰戈尔诗作多充满了“爱”和神性之美, 也有释迦的献身精神。他的《飞鸟集》、《园丁集》都有泛宇宙之爱的灵光闪烁。我们知道艺术创作中灵感的倏忽即逝和佛教禅宗的“顿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林和徐两个年轻人在梁启超和泰戈尔两个东方智者的影响下, 也有一些表现“灵之颤抖”的诗歌, 如徐志摩有一首《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当他听到天宁寺的礼忏之声时, 他感动于那种人间没有的境界, 犹如听到“初夏的第一声鹧鸪”、又犹如“热带空气里听一个骆驼的铃声, 轻灵的, 在远处响着, 近了, 近了, 又远了”他赞道, “这鼓一声, 钟一声, 磬一声, 木鱼一声, 佛号一声——乐音在大殿里, 迂缓的, 漫长的回荡着, 无数冲突的波流谐和了, 无数相反的色彩净化了, 无数现世的高低消灭了——”。他把这声音称为一种“大和谐”, 是“大圆觉底里流出的欢喜”。这是直接写对于寺院梵呗忏诵之音的主观感受的, 表达了诗人在这宇宙庄严谐和之声中心灵的颤动。

林徽因的诗歌更多一些女性的细腻体验, “夜、灯、星空、光、影、花、梦”等成为其诗歌中经常涉及到的物象, 表现“禅寂”的诗作就多一些, 如《昼梦》“昼梦/垂着纱, /无从追踪的情绪/开了花;/四下里香深, 低覆着禅寂, /间或游丝似的摇移, /倏忽一重影;/悲哀或不悲哀/全是无名, /一闪娉婷。”还有《冥思》、《空想》、《静坐》《记忆》、《山中一个夏夜》等都是作者在寂静中获得的细微感受, 如果没有灵敏的感悟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很难表达得如此形象。另外, 《莲灯》和《题剔空菩提叶》是直接采用佛教常用物象入诗的, 而《中夜钟声》则采用优美的形式突出了钟声的悠长和回音:“钟声/敛住又敲散/一街的荒凉/听——/那圆的一颗颗声响/直沉下时间/静寂的/咽喉。”林是建筑家, 在考查中国的古代建筑时, 直接接触了众多的古刹佛像, 面对庄严凝重的大殿佛像, 她每每肃然起敬, 心生玄思。

废名是新诗人中独特的一个, 他偏爱佛理, 自己也打坐参禅, 往往有妙悟。所以他的诗最难懂, 是典型的“现代禅诗”。他的诗作不多, 但类似禅宗公案般耐读。比较好懂的是他的《街头》:“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驶过, /乃有邮筒寂寞。/邮筒PO/乃记不起汽车的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人类寂寞。”这首诗突出表现了现代人在都市的寂寞情绪。古人也有寂寞, 却是“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式的。当“汽车”和“邮筒”出现在古皇城北京街头时, 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可现代人的寂寞不再是那种相思不得相见的无奈和凄美, 而是一种茫然无着的焦虑和机器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无所适从的困惑。废名抓住了街头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事物, 在看似漠不相关的一组事物组合的街景中传达了人类共同的现代感受。但这种感受是他以局外人身份“静观”的结果。他的人生宇宙观和审美观不同于同代人, 而是更多得益于东方古老哲学与禅宗及美学的睿智与敏慧。他的《星》、《十二月十九夜》、《妆台》、《花盆》、《灯》、《画》等诗也有深刻的佛理禅趣。

卞之琳的许多短诗如《断章》、《雨同我》、《寂寞》、《圆宝盒》等都以智慧之美取胜。《投》是《雕虫纪历》中的一首。从写小孩子投石头玩, 想到“说不定有人, /小孩儿, 曾把你/ (也不爱也不憎) /好玩的捡起, /象一块小石头, /向尘世一投。”这首诗以“小孩子”为诗人的观照对象, 表达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层思考。这两“投”, 小孩子都在其中, 只是在前一投里, 他是投石人, 而在后一投里, 他是被投掷者。投石头时的他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但这个“由自己做主”必须在生命产生之后。在没有生命时, 无所谓做主和不做主。人都属于“不由自主”的, 既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 又不能决定投生到怎样的环境。而当人有了思想开始厌倦生命时, 生命的存在已然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生命的偶然性总让我们无可奈何, 所以诗人用“随地”“好玩”来修饰那不同的“一投”。

其他如吴奔星、赵萝蕤、何其芳、李白凤也多化古诗意境入新诗, 以“静默”的观照来统摄诗歌的灵魂, 因此具有了无言的禅寂。

综观这一时期的现代禅诗, 其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刚刚突破旧体, 音韵上比较和谐, 内容多反映个人对于社会人生宇宙的关注。带有比较浓厚的古典诗风。诗人“静观”的创作心理类同禅宗的“观心”, 故其诗歌氛围多寂静悠远, 因柔和有余而呈现出玲珑之美。

摘要:新诗和传统诗歌有截然不同的体式, 但并不意味着新诗与传统诗歌完全背道而行, 例如传统诗歌里的禅道精神从新诗初创就时时隐含在诗歌文本中。本文仅就其中的部分诗篇进行例证, 以抛砖引玉, 引起更多关于新诗和传统诗歌关系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

[2].周良沛选编.《徐志摩、林徽因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

6.赞美老师的现代诗 篇六

让这里成为神性的地方,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

一块翡翠上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璀璨

流溢出,母亲的慈祥

而原始森林在返古

一团团祥云会座下来

与林中的鸟儿嬉戏,引逗着

一盏天池梦

这东方的生态城

每时每刻,都在卸下

一大朵一大朵的祥瑞和幸福

还有搓洗灵魂的传说,还有

穿透魂魄的水和空气,还有那只

翩飞着庄周梦中的蝴蝶

这里生活着温暖的翠色

还有,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起的手臂

我们叫它原生态,能治疗

尘世间的张皇失措

并阻止你衰老

7.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探析 篇七

一、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指导学生把握现代诗的基础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时间还不长,整个语文知识的储备非常的薄弱,因此在接触现代诗歌时,学生很可能对诗歌概念完全没有一点感觉,即使教师能够向学生讲授诗歌的严谨定义, 学生也无法体会到诗歌之美。因此在小学现代诗歌先期的教学中, 教师要以朗读、背诵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长时间对诗歌的接触来意会诗歌的美妙之处,进而为学生学习诗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的编排往往按照难度递增的形式来逐步加深学生学习的程度,因此,在现代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选取几首难度低但又比较经典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例如《做一片美的叶子》《老师,您好!》等等都是难度不大但却意义深远的现代诗歌,教师借助这些诗歌让学生朗读背诵,进而使得学生意会诗歌的具体美感,帮助学生打好诗歌学习的良好基础。

二、佳作跟读,提高学生诗歌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形式往往可以让学生熟悉诗歌的朗读节奏,对学生诗歌学习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其强大的实用性,因此很多配套的教学资源都纷纷进入市场, 在现代诗的配套资源中,配乐朗读就是一种帮助学生提高诗歌情感表达能力的工具。这种资源的配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跟读的形式, 也强化了范读的效果,因此相比传统的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来说,如果让学生能够根据配乐诗朗诵进行诗歌朗诵的锻炼,其学习的效果将会更加突出。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例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等现代诗歌往往以其情感的饱满而著称,其激昂的语气激发读者的爱国之心。教师可以在现代诗教学的课堂上,通过配乐朗诵多次播放的形式,让学生聆听、默念跟读、有声跟读,进而发展到直接配乐朗诵,使得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直接学会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从而提高其对于诗歌学习的层次。

三、模仿写作,让学生体味现代诗创作的感觉

苏教版教材中配备的诗歌往往其格式规范明朗、内容通俗易懂, 学生对于诗歌的把握难度并不会太高。因此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整首诗歌讲解完成后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形式,自选主题来进行诗歌的模仿写作,以这种方式锻炼学生对于诗歌体裁、形式的把握,进而让学生体味以诗歌表达情感的过程,提高整个诗歌学习的深度。

虽然,整个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并没有配备相关的现代诗歌练习题,但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体会现代诗歌创作的情景,了解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在文学方面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借助苏教版教材中各个学习单元主题的设定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诗歌模仿写作的内容。例如,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以励志为主题,教师可以顺应单元学习的主题来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励志的故事,并以现代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多次的诗歌模仿锻炼, 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诗歌的体裁脉络,并能够具备利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整个现代诗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显著的强化。

四、通过诗歌比赛,强化诗歌教学课程的效果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一章节都为学生设定了写作的课程以及口语交际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置时按照教材的编排,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次活动锻炼的机会。而现代诗歌学习的效果同样需要实际锻炼来巩固,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一次学生写作或者是口语交际的活动课程来为学生提供诗歌交流的机会,并让学生之间自主地选出佳作进行赏析学习。

诗歌比赛就是小学诗歌写作锻炼的一种良好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章节后习作课的安排,组织学生对现代诗歌进行创作并进行班级间的交流比赛。在诗歌的实际创作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积累并尝试心得写作,同时教师之间要协调好相关的教学时间,使得诗歌比赛能够充分地开展起来。 整个诗歌比赛可以采用现代诗歌写作比赛、学生阅读评比、获奖学生诗歌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在诗歌的交流过程中,学习到他人对诗歌学习的独到体味之处,并在互相的竞争中获得自身的提高。通过这种实战演练的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地巩固学生诗歌学习的效果, 同时也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材的活动课安排得充实、有意义。

8.赞美老师的现代诗歌 篇八

赞美老师的作文之《老师的眼睛》

老师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

我们是一颗颗星星,

在老师的微笑里,

闪烁闪烁。

老师的眼睛,像一望无际的海洋。

我们是一条条小鱼,

在老师的怀抱里,

快乐的游来游去。

老师的眼睛,像蓝色的天空。

我们是一朵一朵白云。

在她的`注视下,

自由的飘来飘去,

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

能照亮我们的心灵。

2.

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您辛苦了,

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

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

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

是您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

不要轻易说放弃.

从此我们的生命中,

随时充满了欢喜.

少了许多烦恼,

增添了一份坚毅.

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

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

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滋润着祖国的桃李.

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

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

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

您是辛勤的园丁,

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

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

友爱,健美,求实,进取!

3.

老师像园丁,桃李满天下;

老师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

老师像蜜蜂,勤劳又勇敢;

老师像妈妈,美丽而善良;

老师像一本书,交给我们很多知识。

祝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4.

终于还是要说再见了,在这个苍茫的夏天。

天很高,很蓝,栀子花的香气在风中飘散。

我们在黄昏的小路上最后一次的相携走过,

听到斜阳里有人在唱着我们曾经唱过的歌。

我们相视而笑。

这样的歌声让我们想起了那不再回来的从前,

想起了从前的日子里,

曾经看到的无数次别离。

我们也曾经在那些别离之外唱歌,

但今天轮到了我们。

我们在夏天的风里握别,说一声珍重,再见。

为了这次道别,我们用了整个的青春做为铺垫。

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

这一生将再也不会有如此豪华而隆重的道别,

但泪水还是从我们的心底奔涌而出,

就象那些逝去了就再也不肯回来的年轻岁月。

你对我说,不要再流泪了,

过去的一切我们将永不忘怀,我们相信这世上还有永远。

但是为什么呢,抬起头的时候,我看见你的眼里也有泪光。

那就让我们痛痛快快的哭一次吧。

在这个夏天的风中,握着你的手,

让我们再想起在一起走过的日子,

想起那些不再回来的梦想,

让所有的一切在心中再一次的走过。

这可能是我们年轻岁月中最后的,

也是最温柔的夏天。

在这个夏天之后我们还将面对很多个四季,

很多次别离。

但不能再有这样的夏天了,不会再有这样的道别。

我们会把这个夏天一次次的想起,

想起所有的欢笑和眼泪,想起所有的清醒和沉醉,

也想起所有的友谊与爱情。

多年以后,我们会在某个相似的夏夜,

翻开那本泛了黄的纪念册。

所有的字迹都将模糊,

只有那朵被我们夹进本子的栀子花,

9.赞美老师的现代诗 篇九

一、不准添字漏字型, 叹想象空间的缺失

办公室里, 老师一边改作业, 一边侧耳倾听着:

“在昨天和今天之间架起金桥, 在……”学生紧靠着办公桌, 小心翼翼地背诵着, 一个字一个字, 毫无节奏感与美感。

“停!到底是‘昨天与今天’还是‘昨天和今天’?”老师停下手里的作业, 一本正经地提醒学生。

“嗯……哦, 是昨天与今天……”学生思索片刻, 战战兢兢地更正道。

老师脸上浮现出轻松的笑容, 意味深长地对着学生说:“那继续往下背, 注意不要添字漏字呀!”

这样不准添字漏字逼读型的现象实在太普遍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平时背诵课文不得添字漏字, 否则, 试卷上横线分值都扣光。所以, 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不失分, 真是煞费苦心!但是, 现代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实施美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阅读的材料——诗, 是美的载体。诗有排列形式上的美, 音韵节奏的美, 创设意境的美, 想象独特的美, 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现代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和稚拙美。《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现代诗教学中, 让儿童通过诵读诗歌, 展开想象, 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能感受到语言的优美。”案例中学生为了不让自己出一个字的差错, 拼命回忆脑海里的诗文原样, 挤牙膏似的凑读诗歌, 何谈感受诗歌的美丽?何谈在诗歌的空间里驰骋自由的想象?

如果能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孩子整体把握诗歌情感的同时体会诗歌字词运用的妙处效果该多好!如《老师, 您好》中“浸透”和“蕴含”两个词语的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先试着把这两个词语交换位置, 把诗句写成“蕴含着教师的心血”、“浸透着教师的辛劳”, 引导学生体会“心血”和“浸透”在形象上都与液体有关, 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离不开老师的教育, 因此这两个词搭配在一起更合适;而看到每一项创造发明, 人们往往只想到是创造发明者本人的劳动, 而忽视了其中也有老师的辛劳, 因此这句中用“蕴含”更合适。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背诵时这样关键的词语就不会出现词语颠倒的现象。

二、囫囵吞枣记录型, 叹美妙诵读的遗失

一日走进四年级侄女的书房, 看到她书桌上的语文书, 信手打开看看, 被课本里密密麻麻的字吓了一跳:这孩子上课实在太认真了!课题《老师, 您好》旁边详细地写着:“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老师上课的知识点全都完整地记录在课文旁边, 语言和参考书一样精准到位。看到我惊讶的表情, 侄女就开始自顾自地介绍起来:“我们班每个同学的语文课本都是这样, 语文课上老师要求我们必须把诗歌的含义、关键词语的意思记录下来, 为了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复习方便。”我蓦然一惊, 这样只求记录不求理解的灌输式的学习诗歌, 怎么能让孩子去发现诗歌的独特魅力呢?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 也是一种审美教育, 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不仅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增益,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全有导引作用。经历诗教的孩子, 慢慢地将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一份创造美的热情。

教师在执教时, 可以采用诵读的办法, 现代诗教学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诵读。教学时, 首先应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 把一首诗读“顺溜”了, 诗的大意也理解个八九不离十。老师应帮助学生继续诵读, 在诵读中要学生领会诗的内容、体验诗的情感、想象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路、品味诗的特色、归纳诗的风格。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 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 必须达到这种境界, 才能终生受用不尽。”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方式反复地诵读这些诗句, 朗读过程中, 要逐渐提高要求, 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声响, 使语言更富有活力, 使诗句的生命力跳跃起来。在大量反复地朗读中, 学生便会渐渐地惊异于文字的奇妙组合, 领略数千年简练汉字的意韵, 感悟诗句所积淀的文化底蕴, 从而提高诗词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教者情感替代型, 叹个性感悟的丧失

一位老师执教《老师, 您好》时, 在理解“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时, 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师: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 感受一下她的意思。

生自由读。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一脸茫然。

师:“甘露”就是教师的心血, 现在带着这个意思再读读, 体会句子的含义。

学生自由读。

师:我们现在来举行一场朗读比赛, 看谁用自己的朗读把对句子的理解表现出来。

学生单独读, 男女生分别读, 小组读。

师总结:是呀, 老师的事业就是这样的美好, 难怪作者看到鲜花幸福地开放时, 会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 您好!大家一起来祝愿我们的老师。

齐读最后两句。

现代诗无论是描述的内容还是抒发的感情都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每首诗都创设一个意境, 孩子们读诗的同时, 也就是在领略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产生不同的感受。老师应该在朗读中带领学生欣赏这些风景, 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甘露”对于“新苗”的重要作用, 想象新苗在甘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样子, 进而想象学生在教师辛勤、和蔼的教育下快乐成长, 在感情朗读和想象迁移中, 学生对的“甘露”一词有了真切的理解。

10.赞美老师的现代诗 篇十

然而,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对现代诗歌却没有足够重视, 甚至还将其摆在了几乎被遗忘的地位。教学中存在着考什么教什么的急功近利的现象:中考中, 课外语段的阅读几乎不考现代诗歌, 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能省则省, 学生也避而远之;考场作文体裁不限, 但往往诗歌除外, 致使平时的写作训练也不会涉及诗歌, 体裁歧视给诗歌带来了不幸。此外, 教师对诗歌又往往缺少独到的见解, 存在着排斥心理, 进行诗歌教学时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 采取轻描淡写的教学态度。其实, 回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哪个孩子不是在甜蜜的儿歌声中入睡?哪个孩子不是在动听的儿歌声中快乐地嬉戏?童年岁月, 几乎每个人都与诗亲近过;长大后, 反而与诗的距离越来越远。正因如此, 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呼唤诗性的回归。

一、立足课本, 亲近诗歌, 激发学生读诗爱诗的欲望

在语文教学这一片美丽的天地中, 诗歌是一处最明媚的风景, 它能让学生得到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熏陶。诗歌教学中, 我们应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寻找有创意的方法进行尝试。笔者认为, 诗歌教学最基础的环节, 首先是吟咏。要让学生自己去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体味音乐美, 还要通过轻重音和语气、语调的变化等体会作者的情感。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要反复地读,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如出自己之口, 如出自己之心。”在反复的朗读中, 学生就能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吟咏之后, 教师再根据词语所蕴涵的意象, 营造出氛围, 就能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例如, 学生们进入初中后, 第一课就会接触到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 全诗的意象是“山”和“海”, 诗人借助它们表达了一种信念, 一个哲理。山, 一个实际生活的境界, 是重重困难的象征体, 是要挣脱和超越的对象;海, 一个理想性的世界, 是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山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诗人把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全诗旨在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 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 理想境界终将实现。这里的山既可指一座山, 也可指无数座山。由此, 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 诗意在跌宕中推进, 情感也在跌宕中波澜起伏,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捕捉到了意象, 学生们自然就能领悟到作者想要描绘的艺术境界。这首诗对刚刚迈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 无疑能给他们巨大的精神鼓舞, 从中也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其次, 诗歌教学还应回归其最本真的阅读, 那就是体悟。“诗道贵在悟”,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自己放进诗歌中, 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去品味语言, 感受诗美, 挖掘诗歌的思想情感内涵。“诗缘情”,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 作者的感情体现在诗歌里, 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例如,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诗歌篇目。那“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的依恋, 在互通音讯中获得了母亲的安慰;那“窄窄的船票”承载了对爱人的相思, 在往来中填补了感情的缺口;那一抔黄土, 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 那浅浅的海峡, 阻碍了无尽的乡思。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和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的配合使用, 看似轻描淡写, 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物象上, 却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方位词“这头”、“那头”、“外头”、“里头”又显示了空间的隔离, 字字关情, 声声入韵。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采用民谣的形式, 表达思归的情怀。诗歌前三小节基本写实, 最后一句豁然开朗, 乡愁最终成了一湾浅浅的海峡。这一道人造的鸿沟, 锁住了台湾回归祖国的脚步, 却锁不住海外游子怀恋母亲的心, 也是这一句, 使该诗有了以往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学生阅读完诗歌后, 这种望而不能归的乡愁就会深深打动他们, 使他们能进入余光中的世界里, 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可见, 在教学中用好课本中的诗歌篇目, 带领学生感受诗歌意境, 体悟诗情, 再配以动情的朗读, 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诗人心灵, 爱上诗歌, 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学习诗歌的欲望。

二、课外拓展, 丰富积累, 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力

为进一步调动起学生阅读现当代诗歌的兴趣, 在教材之外, 教师可进行一些必要地补充。例如, 上完余光中《乡愁诗两首》后, 可进行相关的拓展, 让学生读读席慕容的《乡愁》, 舒兰的《乡色酒》, 还有台湾现代诗人李广田、纪弦、非马等人的乡愁诗, 进一步感受当代人的民族情思。接触到“朦胧诗人”舒婷、江河的诗后, 延伸至“朦胧诗派”的另两位代表诗人:顾城、北岛的诗。读了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 可引导学生读些同时代诗人海子、西川等“新生代”诗人的诗。另外, 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多引用诗句, 学生就会觉得神奇而心生羡慕, 就会去模仿, 在作文里、说话中也会引用诗句, 以增加文采, 使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 到了这样的境界, 学生自然会爱上诗歌。笔者也曾经尝试过在课前五分钟, 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喜欢的现当代诗歌, 赏析名句及其中的哲理。这样的教学, 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激发, 汪国真、卞之琳、舒婷、戴望舒、冰心、席慕容等诗人及他们的作品也因此成了学生们的最爱, 一些有名的诗句他们已是耳熟能详。像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在相互交流中, 学生们不但拓展了诗歌视野, 而且一段时间以后, 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力也逐渐增强了, 写作中, 语言也逐渐靓丽起来, 往往能写出一些人生的感悟和深沉的思考来, 这些均来自诗歌。此外, 我们还可通过歌词来学习诗歌。歌词与诗歌二者同宗同源, 所表达的都是作者对这个世界情的感动、理的感悟、美的感受。有人说, 歌词是能唱的诗, 它凭借音乐的翅膀, 能获得更广泛的流传。当今学生喜欢周杰伦的歌, 一方面是因为其动听的旋律, 另一方面也是词作者方文山的功劳, 他以“作诗”的方式写歌词, 采用中国诗歌的传统手法, 用意象形成意境, 间接抒情, 那极具诗歌张力的歌词, 特别能吸引人。如“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歌词中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缅怀之情, 所流露出的淡淡忧伤和惆怅的曲调, 让懵懂岁月里的学生感同身受。通过欣赏歌词, 学生们感受到了现代诗歌的魅力, 从而增强了对诗歌的感受力。

三、朗诵诗歌, 自创诗歌, 营造诗意的空间

笔者认为, 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是诗歌的朗诵。换上服装, 自设情境, 通过配乐的形式, 让音乐和朗读有机结合, 在音乐声中, 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在诗的氛围里。配乐朗诵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变化, 学生徜徉在优美的文字中, 体会语言的魅力, 更容易进入精彩绝伦的诗歌世界里, 从而体会到诗歌所创造的情境, 激发出对诗歌的兴趣。除了朗诵,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学写诗歌。创作诗歌看似高深, 但我们不妨从仿句做起。如初一时让学生读冰心的《繁星》:“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这句诗, 以花喻人, 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不平凡的道理, 启人深思。以此让学生仿写, 他们都能发挥想象, 积极地应对, 写出像“井底的蛙, 当你自我欢唱时, 视野便窄了”;“笼中的鸟, 当你安于供养时, 自由便没了”;“空中的鸟, 当你翱翔蓝天时, 宇宙就大了”等等令人刮目的诗句。诗歌创作鼓励着学生把思想变成文字, 哪怕是再稚嫩再笨拙的文字, 也是学生倾注心血的创造, 坚持下去, 学生就会对写诗产生浓厚的兴趣。记得上届的校文艺会演, 我校有学生自创了一首《似水年华》, 以饱满的情感抒发了初三学子临毕业之际对母校的眷恋、感恩之情。全诗如下:

我踩着高高的音阶

听那脚步叮咚直响

有一条长长的路

一直延伸到梦乡

我说

桃源, 你是怀抱我的新的家园

流逝的日子里

载满了匆匆

我的手在虚空中

划下一道淡痕

撩开的是愈渐清晰的梦

三年的岁月, 走走停停

灿烂的笑靥, 遥相呼应

凝在眸子里的时光

筑起共同努力的城墙

我想

尽管离别的日子, 就在前方

朝夕相处的老师们

我们也知晓你们的心愿、你们的渴望

即使徘徊在怅惘的边缘

我们也能看到希望的光亮

那是你们温暖真切的笑容

告诉我

你们一直都在身旁

我们知道

苍鹰只属于蓝天的广袤

牧马只属于草原的辽阔

所以

我们一定会努力

因为前方的路还很远很长

因为身后还有许许多多殷切的目光

听啊

万千灯火下

娓娓奏出的新时代乐章

看吧

我们要用青春的热情

点燃希望的光芒

这首诗因自创而大受欢迎, 也激发了全校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透过稚嫩的文字,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丰富而柔软的内心, 他们正在为未来播种。这不正是语文教学的责任所在吗?其实, 只要营造出勇于写诗、乐于写诗的氛围, 尽情歌颂自然, 歌颂青春, 歌颂真善美, 抒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学习中的喜怒哀乐, 展现生活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憧憬, 就能真正给学生一个诗意的空间。何况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敏感多思, 与诗歌天然亲近的诗性年华, 校园又是诗歌的天然牧场, 校园生活的诗意与纯净, 也给青春的心灵涂上了天然的诗意的色彩, 因此, 我们要让诗歌护卫学生的精神空间, 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歌中飞翔。

优秀的诗歌作品, 是珍藏在知识殿堂里的瑰宝。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读诗可培养人的诗性, 读诗可提升一个民族的想象力, 诗可以增加心灵永恒的丰富性, 诗的语言艺术是最纯正的。“一个远离诗歌的民族, 算不上是文明的民族, 诗性的衰颓实际上是人性的萎缩。”诗歌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诗人, 但它能把美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田, 使思考更具哲思, 使语言更具灵性, 使生命变得更丰厚、更充实。同时, 诗性盎然, 诗情涌动, 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 使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使语文这门学科散发出更迷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A].朱光潜全集 (第三卷) [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2] (英) 弗朗西斯.培根著, 高健译.培根论说文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9.

上一篇:菜园子作文500字下一篇:享受这份安宁,习惯这份孤独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