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英语试卷

2024-09-26

五年级下册英语试卷(共15篇)

1.五年级下册英语试卷 篇一

五年级下册期英语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

听力部分(20分)总分

104分

时间:75分钟

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词组,读两遍。(20分)()1.A.card

B.catch

C.cartoon()2.A.let

B.lesson C.listen()3.A.wash

B.watch C.which()4.A.butterfly B.dragonfly C.firefly()5.A.white

B.write

C.bright()6.A.6:15

B.7:15

C.6:45()7.A.toothache B.backache C.headache()8.A.walk carefully

B.sit quietly

C.sing loudly()9.A.carry big things B.glow at night

C.dance in the flowers()10.A.touch your knees B.lift up your right leg.C.put your feet together

笔试部分(84分)

一、选出画线部分读音不同的单词。(10分)()1.A often B.those C.over D.photo()2.A have B.cake C.name D.table()3.A computer B.usually C.puppet D.student()4.A please B.breakfast C.sweater D.bread()5.A scarf B.quarter C.party D.bar

二、写出下列词组的英语或汉语。(20分)1.在.....周围 ______

2.住在中国__________ 3.学习与思考 __ ____ 4.谈论 ____ 5.忙碌的一天 ______ 6.read ______ 7.太棒了 _________

8.talk about _______ 9.put on a play _________ 10.speak loudly ___

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前的括号内。(20分)()1.we are ___________to read stories A.go B.going C.takes()2.what are we going ___________today.A.to do B.to doing C.to()3.let me ___________ you how to make a kite.A.how B.show to C.show()4.look _________ my beautiful kite.A.in B.on C.at()5.dong dong _______ going to eat a cake.A.is B.am C.are()6.don’t draw ______ the wall.A.in B.on C.at()7.when’s your birthday ?, it’ s ______ the fifth of March A.in B.and C.on()8.I can play ___________ football.My sister can play ___________ violin.A.the;the B.the;/ C./;the()9.David goes to school ___________ Monday ___________ Friday by bus.A.on;and B.from;to C.for;to()10.My brother ___________ books now.A.reads B.reading C.is reading

四、从Ⅱ栏中找出能回答Ⅰ栏中问题的选项,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10分)AI

B()1.Do you often draws pictures?

D.Yes l do()2.What is she doing there? A.She is singing.()3.What day is it today?

B.I’ve got a bad cough.()4.What’s the matter?

C.It’s Saturday.()5.What does Nancy usually do on Sundays? E.Sorry, wrong number.五、根据中文完成句子,每空一词。(8分)

1.Helen放学后通常做什么?她通常做家庭作业。

What _ ___ Helen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She usually does ___ __ homework.2.星期三上午我们上什么课?我们上英语和计算机课程。

What __ __ do we have __ _Wednesday morning ? We have and Computer Studies.3.你母亲有一些爱好吗?是的,她有。她喜欢洗衣服。

__ __ your mother have any __ __? Yes, she _ ___.4.用你的右手触摸你的左脚。

________ your right hand _______ your left foot.六、单词翻译(16分)

故事

上演

学习

给......看

()

()

()

()在这里

三月

八月

十二月

()

()

()

()母亲节

在那里

邮局

宾馆()

()

()

()第一

第五

第八

昨天()

()

()

()

2.五年级下册英语试卷 篇二

一、学生独立思考

古语曰:“有思则明, 明则通, 通能应变。”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深深体会到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可是, 很多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很强的依赖性, 要么人云亦云, 照搬他人的答案, 要么等着老师讲。结果, 好的更好, 差的更差, 差距越来越大。因此, 我每节试卷讲评课都会先给学生留出5分钟的时间, 让他们独立思考试卷中多数学生存在错误的题目 (根据答题卡的读卡分析, 选择错误人数达一半和一半以上的题目) 。这样, 有的放矢, “逼”学生主动释疑,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也使得小组讨论交流开展得如火如荼。

二、小组讨论交流

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分组原则 (通常2人或4人一组, 学生上英语课前都按照要求就座, 省去上课时临时调动的麻烦) , 以试卷中的共性问题为主线, 以师生、生生互动为基本动力,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我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自由、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中, 他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虚心听取同伴的看法。他们或互相提醒, 或互相纠错, 或互相肯定, 或一起总结, 或求助于老师, 他们神采飞扬, 情绪高昂, 他们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 从而有了乐于思考的积极性和动力。

这样, 小组讨论一方面有利于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来解决一些难题, 发展学生交流、表达和思辨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发展合作精神。

此外, 由学生讨论探究答案自然得出, 所谓真理越辩越明, 印象越辩越深, 下次碰到同类型的题目, 就会被他们轻松击破。

三、全班共享成果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教师要将表现的机会给学生, 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 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 还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我在试卷讲评课上鼓励学生自己站起来讲解题目, 做小老师。但高中生处于一个敏感的阶段, 秉着“低调做人”的原则, 生怕别人说他好表现、爱出风头。因此, 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极大的耐心才能促使他们自己主动站起来讲。一开始, 我采用点名的方法, 但我有意点在小组讨论中我留意到的已将题目弄懂的中等生和后进生, 他们回答完后, 我向他们投去肯定的目光, 并大加赞赏, 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刚才不敢站起来的学生“眼红”, 让他们的心里有点痒,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可以的。采用点名的方法两三次后, 再鼓励学生自己站起来讲, 否则, 点名次数多了, 学生又会“麻木”了, 不屑一顾了。开始, 胆大的学生主动站起来讲, 慢慢过渡到大多数的学生自愿站起来讲。对于那些没有一点自信的学生, 我课后与他交流, 鼓励他们、肯定他们, 表达老师对他的期待。就这样, 学生们都动起来了, 他们会主动地讲解老师布置的讨论题目, 教学进度快了, 上课大家都乐了。如果他们讲对了, 我一定表扬。如果讲错了, 务必淡化他的错误, 鼓励其他学生更正、补充。在没有负担的环境下, 有谁不愿意成为同学心中的偶像, 有谁不愿意成为老师的宠儿?

四、老师点拨拓展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 一种经验的发生必伴以与它一道出现的经验, 或与它相似的或与它相反的经验而发生。在学生讲解完每道题后, 教师应充当导演, 充当教练, 用精练的语言给学生指点迷津。教师应注重“授人以渔”, 对试题题型、知识点分布、解题思路和技巧进行归纳小结, 从中获得规律性,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 透过具体问题拓展外延把考点变化、扩展、深化、增加难度, 引导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使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 碰到下面这道题目:

It was not until the entrance exams were in sight that____that I had so many books to cover and so many exercises to finish.

A.I realized B.did I realize

C.had I realized D.I had realized

教师就应该重组出这样的题目, 帮助学生真正弄清not until的强调句型和not until倒装句型, 培养学生审题和应变的能力。

Not until the entrance exams were in sight____I had so many books to cover and so many exercises to finish.

题目是死的, 又是可变的, 教师讲评时若能适当地对原题进行加一点、减一点或换一点的处理, 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 在讲解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语篇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在做完形填空时, 应指导学生首先要抓住首句, 通读全文, 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作选择时要有从上下文寻找线索的意识, 同时要兼顾语义、语法。

五、师生共同反思

最后, 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这份试卷中错误的原因, 是知识漏洞还是解题方法不当, 是审题不当, 还是答题粗心, 还是因紧张导致临场发挥失误。有区别地加以指导, 引导学生反思、调整、内化自己的学习策略, 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记忆知识点,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的好习惯, 以及良好的应试心理。教师切不可因答卷中的失误而埋怨、指责、讽刺、挖苦或嘲笑学生, 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一次考试, 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绩, 还能检测出教师教学的得失。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上的闪光点和不足,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率,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试卷讲评课的课堂要活起来, 源头要有活水, 学生新鲜的思维就是那活跃课堂的关键。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让学生讨论交流, 活跃自己的思维, 让他们先讲题, 真正当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 在自己的反思中, 学劲十足, 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南京大学出版社.

[2]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综合试卷 篇三

300 + 400 =32 =880-800 =

50 =30 + 90 =70 =

80 + 50 =620 - 20 =50 + 500 =

1000- 700 = 41 = 30 =

40 =5 + 38 = 150-90 =

140 -70 = 82-4 =24 =

二、用竖式计算

48 =69 =57 =

35 + 254 = 636-276 = 387 + 378 =

503-196 =297 + 66 + 343 =

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8 + 297 =414-87 =

四、填空

1.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 ),如果在个位上再拨上 1 粒珠,这时的数是( )。

2.四百零八写作( ),六百六十写作( )。

3.○○○○○○

△△△△△△△△△△△△

△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

4.在○ 里填上“>”“<”或“=”。

10 个一百○一千760○706

20 毫米○1 分米

5.给三角尺上的直角标上记号。

三角尺上的另两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

(2)右边线段的长是35()。

(3)小玲的身高是138()。

7.先把下面的数按不同要求分类,再把表格填写完整。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后面的□里画“√”

1.(1)416 + 388 的和大约是几百?

700 □ 800 □900 □

(2)592-209 的差大约是几百?

400 □300 □200 □

2.小军从家去学校往西北方向走,他从学校回家往什么方向走?

东北 □东南 □ 西南 □

3.从自己家到学校,小红走的路比小芳多得多,比小英多一些。谁家离学校最近?

小红家 □小芳家 □ 小英家 □

六、解决实际问题

1.每支8元,50 元最多能买几支这样的钢笔?还剩多少元?

2.四个小朋友拍皮球,小明说:“我拍了36下。”小军说:“我比小芳多拍2下。”小芳说:“我拍了9下。”小丽说:“我拍的下数是小芳的2倍。”

(1)小军拍了多少下?

(2)小丽拍了多少下?

(3)小明拍的下数是小芳的几倍?

4.五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 篇四

一、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词组,读两遍。(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 I catch insects at the weekends.

2. Listen! The girls are singing.

3. I often wash clothes in the evening.

4. There’s a dragonfly on the wall.

5. The man in white is Tom’s father.

6. It’s a quarter past six.

7. Jim has got a headache.

8. Please sit quietly and listen to me.

9. Fireflies can glow at night.

10. Stand in a line. And put your feet together.

二、根据你所听到的问句,选出正确答句,读两遍。(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 Are you ready for class?

2. May I speak to Tom?

3. What time is it?

4.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5. How do your parents spend their weekends?

三、听录音,完成短文,读三遍。(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We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m from China. He’s from Japan.

2、How does Yang Ling spend her weekends? She often watches cartoons.

3、It is Monday. The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weekends.

4、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please.

5.五年级下册英语试卷 篇五

一、选出划线部分读音与众不同的一项。

()1.A.house

B.brown

C.tomorrow

D.cloud()2.A.coins

B.boy

C.dog

D.oyster()3.A.store

B.close

C.door

D.morning()4.A.here

B.pear

C.bear

D.wear()5.A.book

B.foot

C.good

D.food

二、选出下列每组单词中不同类的一项。

()1.A.today

B.Monday

C.Sunday

D.Tuesday()2.A.hurry

B.k B.now

C.rain

D.about()3.A.museum

B.dinosaur

C.park

D.supermarket()4.A.always

B.never

C.meat

D.sometimes()5.A.rainy

B.windy

C.every

D.cloudy

三、选择。

()1.There are _____ days in a week.A.f ive

B.seven

C.two

D.six()2.We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_____ Friday.A.at

B.f or

C.to

D.with()3.---What doer Mike do on Sunday?---He often _____ to the park.A.go

B.going C.goes D.gose()4.It’s time _____ visit uncle Booky.A.to B.for C.of D.with()5.Let’s _____ him some questions.A.ask

B.to ask C.asking D.asks()6.---_____we play football?---That’s a good idea.A.What B.Shall C.Let’s D.Are()7.---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morrow?

---It’s going to be_____.A.rain B.rains

C.rainy D.to rain()8.---What are you going to do?---_____.A.At ten o’clock

B.We are going to

C.I’m doing my homework

D.We are going to vixit Jack()9.Hurry up.Don’t _____ late.A.be

B.to be

C.is

D.for()10.Ken can’t swim.He _____ goes to the swimming pool.A.often

B.never

C.always D.doesn’t

四、英汉互译。

1.吃午饭_____________

6.go to be_____________ 2.在夜间_____________

7.on Wednesday_____________ 3.踢足球_____________

8.turn left_____________ 4.步行_____________

9.ride the horse_____________ 5.天气预报_____________

10.at ten fifteen_____________

五、对话配对,找出与问句相搭配的答语。

()1.When does Mike have dinner?()2.What do they do at four?()3.What day is it today?

A.Yes, there is.B.At twelve o’clock.C.They go to the zoo.D.Yes.You can go to the park.E.It’s Wednesday.()4.Is there a zoo near here?()5.Can we play on Sunday?

六、连词成句。

1.is

time

what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o

visit It’s

my uncle ti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e

late

again do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ime

what

do

you

English

class

hav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sis

It’s

o’cloc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理解,判断正(T)误(F).Look at my album.This is Lily, my friend.She lives in New Zealand(新西兰).It’s next to Australia(澳大利亚).She is a nice girl.S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and drawing pictures.She wants to be an artist(艺术家).S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She has a brother.His name is Jack.He is only five years old.He likes riding his small bike and playing with

his toy cars.Her father is a player.Her mother is a teacher.They both go to work by car.They are very happy.()1.Lily lives in New Zealand.()2.Lily doesn’t like play football.()3.Jack wants to be an artist.()4.Her father is a player.()5.Her parents go to work by bus.八、习作: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做什么事请用be going to 句式写5句话。

6.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篇六

黄茜梅

在本次期末检测中,五年级有539人,参考人539人,总分为50453分,平均成绩为93.6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97.4%。

一、试卷分析及考试完成度分析: 试卷题型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分为“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应用”、“习作”四大部分。题目整体分布基本合理,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在考查“双基”的保底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能以课标的教学目标为准则,以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范围,做到“三重”:(1)重基础,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重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3)重创新,即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完成情况分析:

学生的掌握情况可分为三个层次,掌握较好的是“语言积累”部分和课本知识的传统题,即看拼音写词语、补充词语、;其次是改写句子和综合性学习,此类题型少数几个学生得分率较低;三是一些分析运用能力题,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作文”题。

二、题型具体分析:

“基础知识积累”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牢固,基础也比较扎实,基本上能达到教材的要求。这说明抓牢基础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语言的基本积累,夯实生字词,切实完成教材的要求,按教材要求真正完成“识字写字”、“背诵课文”、“读读背背”,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阅读与应用”部分:完成效果尚可,少数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这说明注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本卷在这一部分中突出了对词句段理解能力的测试,从词、句、段、篇四个方面的不同角度检测了学生的小学语文基本功。

第一、从词的理解上看,难度不大,大多数都能写出“宁静”“叮嘱”的近义词。

第二、从句的理解上看,本卷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句子的积累运用,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还算比较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要求学生能口头,而且必须书面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这项训练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除了这一点,我们还应注重选择一些常见句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从段篇的理解上看,本卷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分课内和课外两部分)。对于短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尚可,有小部分学生对短文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精髓。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则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注意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还应注重全体,特别是对中差生的训练。但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扩大阅读量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所以我们平时应该非常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习作表达”部分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围绕作文题目不拘形式地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并写出真实的感受。语句基本通顺,内容具体,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比较有限,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不多。所以经过分析,我觉得应该这样做:

第一:作文教学应加强与课堂、生活的联系。平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学生的生活画面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衔接,以此来激发学生感悟生活与人生。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第二、处理好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训练。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训练,两者该如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不过,我查到了几点关于作文教学的经验,相信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与思考:

1、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的生活经历或由教师创设情境);

2、积累(包括文字积累和视力积累);

3、小练笔(读写结合;制定作文训练的序列,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7.五年级下册英语试卷 篇七

秦汉时期, 形成了一整套驿 (yì) 传制度。特别是汉代, 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 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 注明时间, 以明确责任。

隋唐时期, 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 向四方辐射, 直达边境地区, 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 鼎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 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两 万多人 , 其中驿兵17000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并三种, 各驿站设有驿舍, 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 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 再快要日行300里, 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 逆水行船时, 河行40里, 江行50里, 其他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 中写道:“一驿过一驿, 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 幕及陇山头。”在这里, 他把驿骑比作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 两地相隔三千里, 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 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 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 经达到很 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 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 在道上奔驰时, 白天鸣铃, 夜间举火, 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 数铺换人, 风雨无阻, 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 线强迫召回临安, 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 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另外, 还有比较常用的就是飞鸽传书! 打仗时, 军队用狼烟来告诉友军敌人进攻的消息!

8.五年级下册英语试卷 篇八

b€"Do gu€#7 ji€"? f€"Vn g€"V bo h€? xi€?

( ) ( ) ( ) ( )

ji€鄌 ji€#9 m€鄌 xi€醤 zh€鄋g zh€鄋g

花( ) ( )菜 草 ( ) ( )弃 蚊( ) ( )单

二、请你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3分)

混沌(h€鷑 h€鵱 ) 莲花落(lu€? l€鄌) 聪颖(y€#5n y€#5ng)

洗(澡 操) 莫(名 明)其妙 (幸 辛)亏

三、按要求答题。 (12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括号里。(3分)

激动 感动 沟通 连接 反映 反应

王明听了李老师的话深受( )。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 )了人们的心灵,而且( )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根据要求写词语。(5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2分)

缕缕( )香 平( )无奇 高深( )测 豁然开(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①写作文时,我想用 、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②“今天晚会来的都是娱乐圈的大腕!”这句中“ ”是新词。我还知道的新词有: 、 、 。

3.连线。(4分)

问候语 “真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道歉语 “您辛苦了!”

慰问语 “张华最近忙吧!请转达我对他的问候!”

告别语 “希望不久的将来还能在这里欢迎您!”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里干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2分)

2.我们的日子清苦。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用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2分)

3.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照样子续写一个句子。(4分)

花开了,就像花睡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说话似的。

,就像 。 ,就像 。

五、拓展积累。(4分)

小时候,你一定也学过不少童谣、谜语,回忆一下,并把它们写下来。

童谣:

谜语: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君子不失色于人, 。

礼到人心暖, 。

2.《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我”回忆了 、 、 等童年在园中玩耍的情境,表达了作者 之情。

3.“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句中第一个“长”的意思是 ,第二个“长”的意思是 。

4.《谈礼貌》一文在开头引用古训之后,通过 、 、 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七、阅读感悟。(23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细心回答问题。(9分)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爸爸的叮嘱”指的是 。 (2分)

2.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文中的“我”所看到的这一幕。(1分)

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3分)

4.“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3分)

(二)认真阅读短文,轻松回答问题。(14分)

春天的心

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舒展着身姿,一面怒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下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面前,便使劲儿地唤着花朵,有的还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花苞似的期待,我怎能不答应呢?我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一个女孩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就和另外几个孩子(激烈 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脚跳呢?

⑥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走路(竟然 果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⑧那一刻,看着那些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都有一颗春天的心,就像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1分)

恍然大悟:

2.用横线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2分)

3.第⑤段中说“一个女孩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请想一想,女孩会说些什么,并将其写下来。(3分)

4.短文第⑦段中“我恍然大悟”,这里的“我”明白了,刚才那些孩子并起脚跳着跑,是为了 。(2分)

5.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3分)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谈谈你的见解。(3分)

八、习作。(30分)

9.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篇九

gōu lè huò huàn dào zéi jì diàn xiāo yān

( ) ( ) ( ) ( ) ( )

è hào shēn yín wǔ rǔ fáng ài xuàn rǎn

( ) ( ) ( ) ( ) ( )

二、下列成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4分 )

A、杯水车薪 不翼而飞 美仑美奂 始料不及

B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翻来覆去 默不做声

C 完好无损 了如指掌 安居乐业 若无其事

D势不可当 雪中送炭 迫不急待 赴汤蹈火

三、判断对错(4分)

A、《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 )

B、《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

C、信封的左上方写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 )

D、:“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多用来称赞尊师得道的精神。( )

四、根据情境,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小红为爸爸送行,列车已开动了,小红突然想起一件事,急忙追上去,边跑边喊道:

A、爸爸,你到武汉后抽空去书店给我买一套新版的《哈利波特》。

B、爸爸,给我买一套《哈利波特》,要新版的。

C、爸爸,最近武汉的书店开始卖新版的《哈利波特》,给我买一套。

D、爸爸,给我买一套语文老师最近推荐的新版的《哈利波特》。

五、句子万花筒。(8分)

1、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改为夸张句)

2、您为我付出了这样的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你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犹如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这个句子把我比作一只

( ),我会写这样的句子:

4、“秋天,枫叶拍红了手掌。”这句话把( )当人来写,它会( )。从这个句子里我知道秋天枫叶的颜色是( ),形状像( )。

六、积累与运用(8分)

1.诗中有古代儿童有趣的童年生活,古诗《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最能体现此情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3、地满红花红满天,( )。(回文联)

4、写一条垃圾箱的提示语。

七、口语交际(5分) 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就有果皮箱。这时你是怎样劝说他的,请把话写下来:

八、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10分)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 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写出“面不改色”“安居乐业”在文中的意思。(2分)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2分)

3、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2)

4、经过晏子的反驳,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2分)

5、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2分)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爱,有时是一种错误》

(1)这样开始新的一天,已经六年了,只是今天,略有不同。

(2)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忽地有了一片晃眼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细嫩的花瓣,在秋天里微微地颤动,草地一下子灿烂起来。

(3)父亲催促我快些,我也只好收回眼神。奔向学校。

(4)一天很快地在挂念里过去了,再见到它们时,太阳已在遥远的地方等待落下,而那些花儿,褪尽了初绽的青涩,在夕阳里灼灼地期盼着。高大的棕榈投下灰暗的影子,而花儿们却如同太阳一般抵抗黑暗,在影子里依旧晃眼。

(5)父亲笑着问我:“喜欢么?太阳花很漂亮呢!”

(6)太阳花?怪不得让人那样喜欢,多可爱啊。

(7)很快的,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我细心地浇水,呵护,太阳花在满怀的期待里成长。

(8)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转眼临近期末考,以学习为主的我并没有发现遗忘了什么。

(9)终于考完了,我扔下书包,亲近久违的蓝天,阔别的草地,可心里总有块地方空着,似乎是我忘记了什么。

(10)我开始清理房间,准备度一个快乐的寒假,拉开窗帘的那一刹那,我像是忽然清醒起来,窗台上本该有一片彩霞,我的太阳花!可是,一切都不一样了,枯黄的枝条在花盆里盘旋,有的已经伸出盆外,唯一的一个花蕾垂着凋零的脑袋,显然是不会不再开放了。

⑾依旧是秋天,依旧是夕阳西下,那给我灿烂的太阳花,今日却分外凄凉。它安静地伏在窗台上,定格在枯萎的瞬间,世界从此与它不再相关。我有了很深重的负罪感,是因为我的爱,它才来到我家,而又是因为我的疏忽,它才过早地走了。这一切,都是我犯下的错误,不可挽回了。轻轻地把太阳花埋在地里,我走了。身后是去年同它一起开放的同伴,今天它们的绚丽,对我来讲,似乎是批判,我的爱,错了。

⑿转身的瞬间,我想起好多过去的事,好些东西都像太阳花一样可惜,我爱它们,便固执地将它们放进自己的空间,可到了最后,我总是不能很好地继续爱下去,以至于对我来说触手难及,而别人也无法得到。

⒀其实很多时候,爱,是一种错误。

1.文章多处描写了太阳花,分别是草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太阳花;我照料下窗台上茂盛的太阳花;我疏忽后窗台上___________________的太阳花,前后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主题。(3分)

2.解释第(4)段加点词“灼灼”在文中的意思。(2分)

灼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7)段画线句写得有情趣,请你展开想象再续写一个拟人句,要求与前面的句子保持连贯,情味和谐。(2分)

很快的,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___________________ 。

4.将第(7)段“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改为“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每天每夜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好不好?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0)段画线句是个病句,请修改后将改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唯一的一个花蕾垂着凋零的脑袋,显然是不会不再开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⑾段“我”反省说:“我的爱,错了。”用自己的话概括,“我”错在哪里?文章最后又说“其实很多时候,爱,是一种错误”,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30分)题目: ______________真好

10.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篇十

一、读拼音,写词语。

gēyáo

fàngsì

càilán

shēnyín

xiōngtáng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收敛(niǎnliǎn)

筹集(cóuchóu)

两鬓斑白(bānbāng)

高颧骨(quánguàn)

一声不吭(kēngkàng)

三、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⑴“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望”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向远处看;②探望;③盼望,希望;④名望。在“喜出望外”一词中应取第种解释。

⑵“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爽”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明亮,清亮;②率直,痛快;③舒服,畅快。在“爽快”一词中应取第种解释。

四、判断感叹号的作用,将其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表示赞叹;②表示祈求;③表示惊奇;④表示希望和命令。

⑴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呀!

⑵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⑶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⑷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按要求写句子。

⑴小丽把红红的苹果吃了。(改为“被”字句)

⑵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改为拟人句)

答案

⑶瑞恩坚定地说:“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⑷妈妈是个好老师。妈妈是个好母亲。(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⑴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答案

⑵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答案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中的“再见了,亲人”是向说的,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的.。

⑵《梦想的力量》一文中提到的“”基金会正式成立于年3月。

⑶“她来祭奠两个人。”这句话选自课文。“她”是指,“两个人”是指。“两个人”表现了他们的精神。

11.五年级下册英语试卷 篇十一

一、关注数学知识生活化

命题设计放眼生活,使学生面对考试题目时感到亲切,兴趣盎然。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数学学习成为生活信息交流的平台,现实而富有生气。

二、体现人文关怀

新理念下的试卷需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考试氛围,让学生感受关爱,减少心理压力。在卷首、卷尾增加寄语,使之能够快乐地参加考试。改换标题形式,令学生耳目一新,同时缓解了学生考试的紧张情绪,解除了对考试的厌恶和恐惧心理。

三、彰显个性发展

命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激活灵感、张扬个性的平台,使他们都能在自已的能力范围内探索问题,并使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注:毕业年级所用教材为五年制人教版数学教科书)

2004年五年级毕业数学测试卷

在小学毕业之际,你愿意将数学学科的收获,展示给大家吗?请你仔细看,动脑想,认真算,祝你圆满成功!

一、请你认真读题,再填空

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约

1295330 000人,读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亿人。

2.150分=( )时( )分;

4吨30千克=( )千克

3.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3,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度和()度。

4.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

5.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 )比例。

6.6÷15=12/()=2∶( )=( )%。

7.30分解质因数:30=( )。

8. 在3.14、π、3.4、3.14这几个数,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9. 甲和乙的比是7∶9,乙是36,甲是( )。

10. 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号。

3/4×5/6 ○3/48/9○8/9÷3/4

4/9×3/4○4/9÷ 4/3

二、你的判断能力如何,请判断下列题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1.今年一共有365天。( )

2.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是1∶101。( )

3.如果山羊只数比绵羊多2/5,那么绵羊只数就比山羊只数少2/5。( )

4.学校栽花,栽了102株,活了102株,成活率是102%。()

5.一件工程,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2∶3( )

三、你能正确选择吗?请把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个、十、百、千、万……都是()。

A.数字 B.计数单位 C.数位

2.下面各组数,一定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A.质数与合数B.奇数与偶数

C.质数与质数D.偶数与偶数

3.有一个长方形木框,若两手捏牢长方形对角,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

A.变大了B.变小了C.没有变

4.某校五年级有甲、乙两个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班总分是5184分,乙班总分是5284分。两个班成绩相比,()。

A.甲班成绩好 B.乙班成绩好

C.无法确定哪个班成绩好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那么这幅图上的1厘米就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A. 3 B. 30C. 300D. 3000

6.有甲、乙、丙三种餐巾纸,甲种纸1元钱4包,乙种纸2元钱5包,丙种纸3元钱8包,()纸的价钱最贵。

A.甲种 B.乙种 C.丙种D.无法确定

7.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可以做多少套?列式:50÷2.2=22.7(套)根据实际情况要保留整数,你认为答案应取()最合适。

A .22套B. 23套C.无法确定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6/7÷3= 1/3+0.5= 1.25×8= 0.5-1/2=

3/4÷0.75=1/3-1/8=5/8÷2/3=

800÷1000=70÷0.1= ()×4=1

2.脱式计算(1、2题要简算)。

(1)907×99+907 (2)9/7-5/6-1/6

(3)解方程:1-3/4x=3/5

(4)1110÷[156×(3/7-3/8)]

(5)解比例:4/9∶1/6= x∶15

(6)9/14÷(5/6-3/4)×7/24

3.文字题。

13.5加上4.5的1/3,所得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五、操作题

先测出所需数据( 取整厘米数)标在图上,并计算体积。

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下图是一种机器零件的侧面( 如图阴影部分),请求出它的面积。( 单位:cm)

2.每支圆珠笔1.20元,每支铅笔0.45元。圆珠笔和铅笔各买10支,要花多少元?

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行驶了160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共行驶6小时就可以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计算:1.用算术法,2.用比例法)

4.手机“五·一”劳动节大酬宾,A商场康佳C869牌手机原价2990元,现价1990元。现在价格比原来降低了百分之几。(保留百分号前一位小数)

5.下面是某地2002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的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2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降水量(毫米)

(1)根据折线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某地2002年上半年平均每月降水量是()毫米。

12.五年级下册英语试卷 篇十二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13.五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竞赛试卷 篇十三

班级:姓名:分数:

1、口算12.5×80=14.8÷0.1=

7.2+4.8=

6.67-0.3=92÷100=1.5×1000=3.02×5=3.35×200=7.8+0.01=0.54÷0.6=0.75÷0.25=2.4×99=1.9×101=32×25=833=0.62=X·2X =X + 2 X=

613164611377551323248499111159 +81719139 =8+8=24-24=

1213-313=132 +0.3=0.8-5 =717510+6 +310 =7.5-7-0.125=12122、约分51615642436

***、分数、小数互化

335=0.5=4=0.375=14.05=150

=12.75=0.06=

×9.9+8 =7103106 17417

37+4

= 3

-0.25= 78 -38 +38= 13

2560 1

14.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精选 篇十四

()()()()

zhēnzhuóshényùnbiāncèmínɡfùqíshí

()()()()

二、词语乐园。11分

1、先组词,后选词填空。3分

精:

(1)肖欢的竞选演讲非常的(),赢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2)妈妈在医院经过医生的()治疗,于昨天康复出院了。

(3)教师节前夕,王老师收到许多同学送给她的()的礼物。

2、按要求写成语。6分

(1)绘声绘色

(2)娓娓动听

(3)来自寓言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种好事难道我们不应该去做?(改成陈述句)

2、我躺在海面上,细浪在我耳边回响着。(改成拟人句)

3、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和嘹亮的歌去秋游。

(2)李玟学习非常勤奋,被光荣地评为“十佳学习标兵”的称号。

4、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用带点的词造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________________了几下,背上立刻________________,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_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

2、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_________,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点上眼睛的龙___________。游客们____________,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____________。

3、幸福,不在于,而在于。,艺多不压身。

五、关注生活,活用语文。8分

1、暑假中,黎明小学的同学为远在青藏的孩子送去衣服、文具、书籍……虽然这些东西都不是新的、贵的,却是青海的孩子最需要的。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

2、读说明书,回答问题。

盐酸哌仑西平片

[适应症]本品为选择性抗胆碱药,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酸对胃肠壁病灶的刺激,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亦可用于应激性溃疡。

[剂量]口服一次50mg(2粒),一日2次,或遵医嘱,饭前半小时服用,4~6周为一疗程。

[注意]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贮藏]密封遮光、干燥处保存。

〈1〉、哪些疾病可服用“盐酸哌仑西平片”?

〈2〉、这药怎么服用?

〈3〉、吃剩的药能否放在阳台上?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4分

父亲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洞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心阅读,一起来体会题目“父亲”所包含的意思。

(1)“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用“——”画出父亲有意隐瞒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用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说?(2分)

3、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40分)

15.五年级下册英语试卷 篇十五

一、认识1 L与1 mL

1.认识1 L, 感受1 L的实际意义

(1) 让学生描述1 L水有多少。

(2) 教师出示两个盛满500 mL清水的量筒, 并把两个量筒的水都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 L水, 并描述1 L水有多少。

生1:我看过一大瓶雪碧标注的是1.25 L, 与1L差不多, 比1 L多一点。

生2:1个量筒的水与我爸爸喝的一瓶啤酒差不多, 1 L大约有两瓶啤酒那么多。

生3:1 L的水刚好倒满1 dm3大的盒子里, 说明1 L=1 dm3。

2.认识1 mL, 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1) 在第三个500 mL量筒中出示1 mL蓝色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说出感受。

生1: (很吃惊的样子) 这里面有水吗?我怎么看不到?

生2:比起刚才的1 L水太少了, 基本上看不出有水。

(2) 用针筒抽出1 mL蓝水, 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 并说出感受。

(3) 学生操作:一学生用针筒从一次性杯中抽出1 mL的水, 并把1 mL的水放在手心, 放入1 cm3正方体小塑料盒中, 并说出感受与想法。

生1:1 mL的水在手心中只有一点点, 与我们的手指头差不多。

生2:1 mL的水刚好能放入1 cm3的小方盒中, 说明1 mL=1 cm3。

3.展示1 mL到1 L的变化过程

(1) 指导学生用1 mL的针筒抽出10个1 mL的水, 注射到杯中, 仔细观察, 再说说感受。

(2) 把10个学生抽出的10mL水都倒入一次性透明杯中,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杯中的100 mL水有多少?

(3) 再指导学生把盛有100 mL的10杯水一起倒入1 dm3 透明正方体塑料盒中, 说说感受。

4.反思与分析

(1) 在单位认识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通过把两个量筒中1 L的水倒入1 dm3透明塑料盒, 建立1 L的表象, 学生初步感受1 L的多少。再在大量筒中出示1 mL的蓝水, 通过1 L与1 mL的比较, 使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1 mL的表象, 感受1 L比1 mL多得多, 1 mL只有一点点而已。这样既强化1 L的表象, 又初步建立1 mL的表象。然后, 学生通过针筒抽出1 mL的水, 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1 mL的量有多少。最后通过多次抽射1 mL水、把1mL水放入手掌等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感受1 mL的实际意义。

(2) 在单位沟通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 很多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用旧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 L的多少后, 把1 L的水倒入1 dm3的正方体透明塑料盒中, 沟通1 L与1 dm3的联系;同样把1 mL的水注射到1 cm3的小方格中, 沟通1 mL与1 cm3的联系。把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的单位体积1 dm3与1 cm3的知识, 迁移到单位容积1 L与1 mL中, 帮助学生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3) 在变化过程中, 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在学生认识1 L与1 mL后, 又用针筒抽出10 mL, 倒出100 mL和1 L水, 并说说生活中的表象物体, 如1 mL大约是一个手指头大小, 10 mL是一瓶双黄连的容量, 100 mL约是半杯一次性杯子的水, 1 L大约两瓶啤酒……学生在单位容积的演绎变化过程中,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 真切地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二、倒一倒, 喝一喝

1.倒水活动, 量化1 L与1 mL

(1) 指导学生先倒1 mL水, 再用针筒抽一抽, 来验证1 mL, 并说说操作过程。

生1:我刚才倒了些水, 结果用针筒验证了一下, 少了点, 于是又倒了几滴, 现在刚好是1mL水。

生2:我刚才也倒了些, 也用针筒验证, 结果相反, 多了点, 我把多的又倒回去了, 现在也是1mL水。

生3:我小心翼翼地倒, 结果与1 mL差不多……

(2) 指导学生倒10 mL, 并用针筒验证。

(3) 指导学生倒满100 mL, 并用量筒验证。

(4) 指导4人学生小组在一空一满两个大水缸中互相倒一倒1 L的水。

2.喝水活动, 体验1 L与1 mL

(1) 引导学生喝杯中1 mL矿泉水, 并谈谈感受。

生1:只能喝一点点, 喝的水与一个小手指差不多。

生2:喝的时候不能大口喝, 只能用舌尖碰几下而已。

生3:喝1 mL的水就是喝1 cm3的水……

(2) 引导学生喝杯中10 mL矿泉水, 再谈谈感受。

(3) 引导学生喝杯中100 mL矿泉水, 也谈谈感受。

(4) 引导学生设想喝1 L矿泉水的感受。

生1:那太多了, 我喝不完。

生2:喝一杯两杯水还好, 要喝1 L水, 也就是5杯水, 有点多。

生3:喝完1 L水可能肚子胀得难受……

3.反思与分析

(1) 通过倒水活动, 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显然, 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就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在教学中, 通过倒一倒的活动, 学生按“1 mL, 10 mL, 100 mL, 1 L”的要求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倒水。先猜测应多少水, 并用针筒或量筒进行验证;再根据验证的结果不断调整水的多少;最后观察单位容积量的多少……在调整的过程中纠正学生原有的不确切的认知原型, 在观察中建立1 mL, 10 mL, 100 mL, 1000 mL (1 L) 的表象, 体验单位容积量, 深化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喝水活动, 深化对1 L与1 mL实际意义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感知过程中, 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可以提高感知效果, 既有助于感知的全面与精确, 也有助于知觉印象的保持, 从而促进思维与记忆。

能在数学课上喝水是令学生开心的事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喝水, 从喝1 mL, 10 mL, 100 mL, 甚至试想喝完1 L水。在喝水的过程中, 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 认识到喝1 mL的水只是舌尖碰几下而已;喝10 mL的水刚好是一口水, 像是喝双黄连一样;喝100 mL的水需要喝好几大口;一次喝200 mL的一杯水刚好能解渴;而一次性喝完1 L的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利用眼、口、手、舌、胃等多种感官,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真正理解1 mL与1 L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在教学中,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情绪饱满; 教师演示时机恰当, 学生操作到位, 感悟深刻, 回答精彩。这样的教学实践得益于整堂课的设计立足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量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需求, 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8) :85.

[2]徐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0 (10) :21.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 2007 (4) :41-44.

[4]陈承伟, 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 2007 (4) :30.

[5]陈永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9 (5) :30.

[6]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4) :74-75.

[7]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 2008 (8) :66.

[8]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11) :41-42.

[9]劳合成.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 2008 (6) :35.

上一篇:关于故宫的作文600下一篇:肿瘤专科护士临床实习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