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精选13篇)
1.202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篇一
高考二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要做好高考二轮复习,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高考二轮复习方法:
一、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并强化记忆,重在举一反三。
首先,在二轮复习中,考生应把复习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对基本规律的准确应用上,注意融会贯通。概念的复习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述的表层上,而应深入发掘内涵和外延,同时要强化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概念与规律之间的区分和组合。对复习内容要分解、取舍适度。
同时,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注意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并强化记忆,注意培养自己综合灵活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活化基础,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文综和理综复习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注意专题复习系统化、规律化和综合化,做到“零碎知识”系统化。
二、加强针对性训练,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效率。
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加强限时定量的针对性训练以及文综和理综的综合训练,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做针对性训练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同时注意审题能力 、语言表述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把握时间能力等训练。
三、注重联系实际,关注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试题一般都联系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考生平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学过的知识与新的事实结合起来,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养成良好习惯,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首先,平时应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有意纠正自己不良审题、解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无谓的丢分。同时做完每套试题之后,要总结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切忌钻研难题好高骛远,高考试题中,容易题是得分之本,难题是锦上添花。
其次,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专业学科术语答题。很多考生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也许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所以平时做题一定要落实在试卷上,不能只看,答题时表达要准确规范,要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目前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对书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最后,注意对理科实验的复习,不能只关注实验题目的练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使用,回顾做过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整好心态,考试发挥好。
临近高考,同学们的心理压力会有所增加,这个时候,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学生和家长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要善待自己,也要善待他人。在最后的复习备考和考试阶段,一定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
二轮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很多同学总会下意识地将测验或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的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一系列问题挂起钩来,一旦成绩有所起伏,便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许多心理压力。其实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会有多大的提高与下降,一次两次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什么,要对自己有信心,应学会调整心态。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目前考试情况不理想,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也是好事,正好借此机会将问题解决了,问题总是越解决越少。如果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上,切切实实地做好各项复习迎考工作,离高考的最终成功也就一步步更近了。
六、一定要与老师的复习进度同步,切忌单打独斗。
高三复习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二轮复习质量的高低,所以每个同学都应该保证上课时的精神饱满,跟着老师的复习计划同步进行。一定要根据《考试说明》和《试题分析》来梳理知识,确保没有知识盲点。一定要与老师的复习进度保持同步。老师的教学计划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大多数同学的情况制定的,一般讲都是非常科学的。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紧张有序的、认认真真的过好每一天,完成好高考二轮复习的任务。
七、保持优势学科,加强薄弱学科和学科薄弱环节的学习。
如果说一轮复习是全面撒网,那么二轮复习就应该重点捕鱼。二轮复习阶段要在保持整体水平和优势学科的情况下,加强针对性练习,找到薄弱环节,加强薄弱学科或学科中薄弱环节的学习,避免盲目复习,争取大幅度提高高考总分。
2.202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篇二
一、讲评课急需改变的现状
(一) 将讲评视为核对答案 , 在课堂上走形式地核对答案甚至将答案用投影仪一投了事; 把试题从头至尾讲一遍, “满堂灌”式机械重复答题过程, 不分轻重主次。
(二) 专注于知识点的讲解 , 缺乏思维过程 , 忽视阅读审题、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 只注重分析失误原因 , 忽视情感交流 。
加上述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试卷讲评效果。那么, 如何上一堂高质量的讲评课呢? 笔者认为, 要上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 应该按以下步骤实施。
二、高效讲评课模式的构建步骤
(一 ) 课 前准备
1.试卷分析。
认真阅卷和改卷, 对试题的知识点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判断试题的难易度;分析试题的命题思路、考查角度和意图及答题思路和技巧。
2.答 题情况分析 。
对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分析; 逐项分析答题的错误及原因, 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正确的和错误的解题思路, 了解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弱点。
3.学生自主纠错分析 。
可以分发错误统计表, 要求学生自我分析, 着重分析其错误原因和性质:知识性方面的错误;判断理解方面的错误;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记忆方面的错误, 等等。
老师对统计表归纳分析, 确定讲评课的重点。对症下药对于错误比例低的题目, 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纠错。
这样既可以把老师从繁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 赢得时间集中精力分析错误, 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 课堂 实 施
1.小 组讨论质疑 。
自主纠错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 让每位学生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摆出来请其他做对该题目的学生予以分析讲解。教师巡回辅导, 参与讨论, 分析答疑, 归类总结。
2.收集共性错题案例 。
小组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组织小组长做好记录, 然后让组长分别提出来, 寻求别的小组帮助, 这主要是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以供其他同学借鉴。收集共性问题, 为集中讲解做好准备。
3.教 师精讲点拨 。
(1) 重情感 , 带着阳光心态走进课堂。
讲评课堂上的气氛和课堂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学习竞争和高考面临的压力, 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较脆弱, 学生的好胜和虚荣心理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试卷讲评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 将表扬和激励贯穿于整个讲评过程。
讲评时, 要善于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捕捉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给予学生肯定的目光和激励的语言, 优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厉, 后进生要肯定他们的进步,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拼搏向上的激情。严拒“借题发挥”, 训斥、责怪和挖苦。既要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 更要一同面对挫折和失败, 耐心、客观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 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 学会正确地自我肯定和否定,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2) 重讲评解题思路 , 注重发散和变化。
讲评课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讲评时要启发学生分析命题思路是什么, 说出本题考查什么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时有哪些注意点;如何答题, 解题的突破口在哪, 什么是最佳解题途径;干扰因素是什么;为何出错。教师还应做到变换条件, 多角度设问,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而且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3) 狠抓典型试题 , 联系课本和热点 , 归纳巩固。
讲评时, 教师要选择与本单元或本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 引申出相关的时事热知识, 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这样教师讲评的不仅是题目本身, 而且该题所涉及的一系列内容, 可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形成深刻的理解, 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组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4) 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讲解的最终目的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把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试题讲评的全过程。例如, 在材料题的讲评中, 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讲评中, 从正确的解题思路入手, 引导学生掌握最佳方法去领悟和运用。比如, 教师在讲评单项选择题时, 首先启发学生总结出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①理解题意, 明确考点;②弄清材料主题和上下文的关系;③找准关键词, 明确信息提示, 对比分析, 去伪存真。
4.样 卷展评 , 学生反思 。
精讲点拨后,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分别展示有代表性的优秀试卷和问题试卷, 然后组织学生对照两份试卷, 总结出优秀试卷的可取之处, 问题试卷的问题所在。并与自己的试卷进行对比, 进一步查找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简要在试卷上面写出反思。
5.矫 正训练 。
在教师课堂点拨之后, 要准备部分矫正练习题目, 让学生将反思所获取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运用于解题实践, 巩固矫正教学的效果。矫正训练可以当堂或课后进行,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 教师都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定, 保证训练质量。
(三 ) 课后反 思
教师分析试卷时, 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弱点,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之外, 还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反思, 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进教学, 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02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篇三
一、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对学生复习效果的调查,以及对学生考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
一轮复习的诗歌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对单调枯燥,往往只是根据题型讲解答题思路,让学生牢记知识点和答题术语并大量做题,导致学生对诗歌复习产生厌烦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诗歌应有的激情。
(二)不少同学缺乏静心品读诗歌的耐心
学生看到诗歌后往往粗读两遍就直接做题,缺少精心品读理解的过程,导致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诗歌内容。如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一模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
避地寒食 韩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注]当年:壮年。息机:息灭机心。
第1题为“诗中作者言愁,有哪些具体缘由?”本题是典型的内容考察题,难度较低,认真品读诗歌不难得出答案“恰逢寒食,淹留异地,知己稀少,时局艰危,孤身一人”。但遗憾的是,不少同学没有注意到“时危”一句,在阅读时只是迅速地在每一联中划出关键词“淹留”、“寒食”、“孤馆”、“知己少”,自认为“回答已经很完整了”,其实细心品读的同学是不会遗漏“时危”一词的。
(三)无法深入体会和全面把握作者的情感,或理解有所偏差,或理解不全面
如《避地寒食》的第3题为“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答案为“—方面感慨为功名所累,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壮年就息灭机心的不甘。”本题3分,全市均分只有0.67分,可见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解读存在很大问题。不少同学反映不懂“争敢”之意,造成理解上的困扰,还有同学没注意到注释中的“当年”之意,由此看来,对情感心理把握的不到位还应归因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到位,与前一个问题属同一根源。
(四)教学过程中对某些鉴赏术语未能准确辨析
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混淆一些鉴赏术语,如白描与细描、反衬与对比、反衬与烘托、比喻与象征等等。如《避地寒食》的第2题为“请简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正确答案为“借景抒情,表达孤馆独坐之愁。上联以浓春盛景反衬,下联以斜日空园之景烘托。”很多同学只能笼统答出借景抒情,不能再细致地分辨反衬与烘托两种手法的不同,导致得分不高。
(五)审题能力欠缺,导致答题思路有误
不少同学缺乏认真审题的能力,在大量的题目训练中并未能真正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规范和答题思路,所以即使读懂了诗歌内容,也自认为答对了题目,但最终仍得分不理想。如2016届苏北四市高三一模中的诗歌鉴赏题:
蝶恋花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其中第3题为“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乍看此题,是梳理诗歌脉络,仔细审题,可以发现此题考察的是诗歌表现情感的方法,即“本诗从头到尾是如何表现愁情的”。如果学生调动诗歌几种抒情方式的知识储备,不难写出此题答案“首先借和暖春景反衬浓愁,接着通过几个生活细节多方面刻画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最后以‘独抱浓愁直抒愁情”。但事实上,学生回答此题时错误百出,或缺乏条理性,或缺少言简意赅的鉴赏术语,如有同学如此回答:本首词先通过景物写愁,再通过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写愁。通过该回答可以看出学生读懂了诗歌,但回答不够细致和规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孤立存在的还是有共同的根源?如何在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中克服这些问题,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或许我们应该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自身特点和高三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入手来探索。
二、二复习轮需要什么
诗歌是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文学体式,既富有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又具有意象丰富形象可感的图画美,更有或含蓄缠绵或炽热强烈的情感美,可以说,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这种高贵的文学样式要求我们即使在高三复习教学中也应摒弃应考模式下的被动与机械,还诗歌以本来的面目,从诗歌自身特点出发来理解和鉴赏诗歌,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那么,二轮复习需要什么?下面从三个角度谈谈笔者的反思。
(一)保持诗歌鉴赏复习的热情
应考模式消磨掉了学生对诗歌应有的热情和兴趣。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保持对诗歌的热情甚至激情。而学生的热情往往来自感官的刺激,所以针对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应该通过诵读、聆听、想象、描述等方式,调动多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深入感受诗歌的情景美。
(二)进入钻研状态,进行总结提升
高三毕竟是特殊的学段,如果高一高二学段重点在于理解感受,那么高三的重点在于鉴赏评价,而鉴赏评价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钻研能力。也就是说,要努力让学生沉浸其中,既能享受诗歌带来的各种美的体验,又能对诗歌的内容及表达进入钻研状态,从而到达总结提升阶段。
(三)我要学什么,我还要学什么
高三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中强烈的功利性和针对性。大部分学生很清楚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弱项,尤其在诗歌复习中,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牢固,哪些题型还不太会解答,哪种类型的诗歌对自己来说是鉴赏难点等,学生比老师要了解得更清楚。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决定学习内容,让他们清楚“我要学什么,我还要学什么”。
三、二轮复习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鉴于一轮教学的实践和反思,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师生共同探索出以下几种复习策略。
(一)通过联想和想象对诗歌进行散文化扩写,再现诗歌的画面美和情感美
由于其语言的凝练性,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往往需要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补充,才能深入理解和体会。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用优美细腻的语言再现诗歌的画面美和情感美,也正符合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学习理念。实践证明,尽管会有误读的情况,尽管文笔很稚嫩,但学生很喜欢这种扩写古诗词的学习方式。
如《蝶恋花·离情》(2016苏北四市一模),有同学如此扩写:
“丝丝暖雨,习习清风,送走了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如妩媚的眼,梅花怒放了,如嫣红的腮,春天啊,她悄悄地来了,我却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亲爱的人儿不在身边,我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忍不住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香粉,打湿了花钿。在美丽的春光里,我也试着穿上那金丝缝成的夹衫,但为何我还是毫无兴致?唉,我整日斜靠在枕头上,无情无绪,把你送我的凤钗都压坏了。罢了,罢了,还是去梦里寻你吧,可是啊,浓浓的愁思让我彻夜难眠,索性起身,在深夜里呵,一边拨弄着灯花,一边心里想着你。”
再如《春怨》(2016扬州市一模),原诗如下: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其中两位学生如此扩写:
1.纱窗外渐落的夕阳将天色晕染成黄昏,我独自一人在这富丽堂皇的深宫中感受着黄昏带来的幽伤,满面泪痕却无人知晓。寂寞空旷的庭院里,只有一棵开满繁花的梨树,一阵晚风吹来,雪白的梨花随风飘零,却总飞不出那深锁的宫门,最终眼看片片梨花萎落满地。
2.撩起纱窗,夕阳西下,渐近黄昏。屋里见不到别人,揽镜自照,只看见自己的泪水默默流下的痕迹。一人孤身寂寞怅恨难解,来到空荡荡的庭院,却倍增自己的伤怀。春天终究还是要离我而去了,片片凋零的梨花把我的愁绪铺满了一地。
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改写时有自我代入感,能设身处地感受主人公的情感,把诗歌中的视觉、听觉、心里感觉等多感官因素贯通。多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下的扩写过程渗透了想象、认识、评价和感悟,与泛泛读几遍再做题相比,增加的不仅是对诗歌深入的理解,更是对诗歌的文化知觉。
(二)利用好诗词鉴赏辞典,了解鉴赏思路,积累鉴赏术语,尝试写鉴赏文字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词典》和《宋词鉴赏辞典》融文学赏析读物和工具书于一体,其赏析文字清晰明了,繁简适中。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每人必备这两部辞典,每天利用早读或晚读时间仔细阅读一两篇鉴赏文字。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了解了诗歌鉴赏的一般思路,积累了一定的鉴赏术语,然后再尝试针对一首陌生的诗歌写简短的鉴赏性文字,不求文采斐然细致深入,只求对诗歌的内容和手法有基本客观的理解。
下面是学生在做《春怨》(2016扬州市一模)时随堂写的两段鉴赏文字:
1.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夕阳西下,女主人公空对着无人的金屋与满地的梨花默默流泪的场景,语言与意境凄美,形象地体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幽怨。全诗由主人公在纱窗看黄昏日落起笔,夕阳西下之景渲染了压抑的氛围,奠定了全诗幽怨的感情基调。第二句由描写屋内景象承接,了无生气,引人落泪。第三句又转至庭院,运用拟人手法,说庭院寂寞,实际是写自己寂寞。第四句对院中梨花进行细节描写,由景物开篇,最后又由景物描写结尾,与题中的“春”与“怨”二字都十分贴合。
2.本诗是一首宫怨诗。通过景物、人物的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幽怨的女子形象。首句环境描写,渲染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第二句用典,借用金屋藏娇的典故,点出女主人公的身份,暗示其长门深锁的结局。末两句写暮春时节院中梨花遍地的情景,暗示女主人公年华将去,独锁深宫,抒情婉转,情韵兼美。第二句中主人公因孤独而垂泪,亦无人看到,与末句中的暮春落花、首句中的黄昏,层层晕染,情深意远。
再如2016年扬州一模卷的诗词鉴赏。原词为:
苏武令 李纲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下面是学生随堂完成的鉴赏文字:
上片由景开篇,勾勒出一幅边塞荒寒凄冷的画面,给全词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接着叙事,二帝被俘,杳无音信,表达作者对君主和国家的担忧。接着通过虚写,回忆以前自己在朝堂前任职宰相,慷慨激昂,踌躇满志,然而如今却没能实现抱负,今昔对比,将心中的失落愁闷表现出来。下片用典,方叔召虎平定叛乱拯救百姓,而如今却没有人相信我的能力和我的一片丹心。表现此人想报效国家平定战乱的丹心和无人理解支持的痛苦。最后,通过想象虚写,希望自己拥兵十万,来横扫敌军,收复失地,迎回二帝,表现作者壮志报国的决心。
与扩写诗歌相比,写鉴赏性文字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需要运用相关术语,精心组织语言,从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对诗歌从全体到局部进行客观理性全面地分析。
(三)学生自设考题,互考互评
在做了大量考题,掌握基本的题目类型后,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出题,互考互评。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也颇受学生欢迎,而且比较有效。在出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会认真思考出题的角度、答案的设置、评分的标准,这其实是一种高难度的鉴赏训练。如2016常州一模卷《春怨》,学生出题及回答如下:
1.本诗中的主人公有哪些怨?答:独居的孤独寂寞之怨;哀怨春日将近,惜春之怨;年华逝去的愁怨;心上人迟迟不来的思念之怨。
2.首句有何作用?答:交代时间和环境特点,渲染暗淡的氛围,烘托阴郁愁怨的心境。
3.本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答:孤独寂寞、哀怨惆怅的深宫女子形象。
4.题为“春怨”,但诗句中并未见“怨”,诗歌是如何表达“怨”的?答: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渲染主人公的怨情;通过人物的神态心理直接表现其怨情。
再如扬州卷《苏武令》,学生出题如下:
1.简要分析下片的表达特色。答:用典,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想象,虚实对比,用自己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情形反衬现实中遭受排挤、报国无门的愤懑和无奈。
2.词中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答:对国君的思念和担忧;报国无门的愤懑;遭到排挤、无人理解的痛苦抑郁;希望被重用、能杀敌报国的渴望与决心。
学生经过扩写、鉴赏和出题三步骤之后,对于试卷上《春怨》和《苏武令》原题的解答,也就水到渠成,正答率较高了。
(四)梳理知识清单,通过写质疑条解决疑难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中,很多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都已经讲解过,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为了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要求学生梳理自己的知识清单,并写质疑条,即哪些知识我掌握了,哪些知识还很陌生或掌握得不熟。如有同学的质疑条上写“什么是白描手法”、“烘托与衬托的区别是什么”、“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有何联系”、“对比和反衬有何不同”、“炼字题如何解答”等等。同时老师也会写一些质疑条,全班通过交换质疑条,查找相关资料,师生之间互相解答,共同提高。通过几次质疑条的大收集,学生自己确实解决了诗歌鉴赏中的不少疑难问题。
(五)开设诗歌讲坛,学生自选课题,进行备课授课
为了打破高三单调的复习课模式,我们请学生走上讲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类型或熟知的题目类型进行讲解授课。这种讲坛区别于高一高二的介绍式演讲,开讲的同学会在课前先自己认真备课,再和老师共同研究确定讲义,然后进行班级授课。上课过程中力求生动互动,力求有方法有总结,力求使同学们真正获益。已经开讲的有如下课题:“那些年被贬谪的诗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怀古咏史诗”、“登高诗”、“边塞诗的特点”、“诗歌中景与情的几种关系”、“炼字题的解答”、“诗歌鉴赏最常考的表现手法”等等。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深入钻研并透彻掌握。
4.2014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古诗文和文学作品阅读,全面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2014年3月上旬——2014年5月中旬四、一轮复习学情分析
学情总结:
1、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底子较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学生的错点比较分散,且每个学生的错点也不集中,特别是文理语文单科优生较少,语文薄弱的较多。
2、学生的自学能力偏弱,依靠老师较多,现代文阅读普遍得分较低,通过考试分析,发现主要表现是:(1)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不强;(2)审题不清,题意理解能力较差;(3)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4)概括表达能力不行。因而,二轮复习的重点便是现代文阅读。
3、学生古诗文的基础较为薄弱,知识迁移整合能力不强,知识点漏洞较多,文言翻译、读懂诗歌、规范表述是二轮复习的重点。
4、作文方面,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在结构和语言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导致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不强,观点阐述往往缺乏深度和高度,因此,二轮复习,审题立意仍是重点,并要同步强化语段的思辨与表达训练。
五、备课备考
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1、备课组从收集资料、命题、研讨到主要发言人等各项工作要详细分工,通力合作。备课组务必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二轮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交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抓好知识检测,又抓好数据分析。备考中认真把好复习资料的辨别、筛选关,在复习资料的编写上,力求精炼、典型,能够举一反三。
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通过专题突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正确处理一轮与二轮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限时训练、综合训练四者有机结合穿插进行。巩固基础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是基本形式,限时训练、综合训练是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强化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整合,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1、强化研究,明确方向。
高度重视考试信息,做到“四研究、四明确”:
一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的命题范围,要抓住“纲”,仔细分析考点、试卷结构、分值等的变化,细心揣摩一些措辞的变化,做到“纲举”“ 目明”,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抢得先机;
二要研究高考题型的发展变化,明确新题型的发展趋势;
三要研究高考试题与学科能力的关系,明确高考题的能力测试要求;
四是研究学生实际能力,明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测试能力的差距。平时的测试不一定非要按高考试卷规定的形式,要注意弱项与强项的关系。语言表述是弱项,平时试卷上要有体现,同时要处理好新题与旧题的关系,处理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可迁移与不可迁移知识的关系。
2、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低下。针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我们把备考的重点首先定位在“狠抓双基不放松”的原则上。过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关,抓好基本能力的培养关。
3、重点突出,形成特色。
坚决贯彻执行“三三四”,提高课堂效益。“三三”是抓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抓规律,优化思维品质;抓重点,讲求训练效率。培养学生的三种习惯,即小组讨论的习惯、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的习惯、善于归纳总结正确表述的习惯。“四”是抓好指导课、讲评课、训练课和写作课四种课型。
指导课。要求老师做明白人,上明白课。每个考点都要讲清考点的定位、考查的方式、解决的方法、注意的问题等。把握三点,即注意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重要环节。
训练课。关键是把好选题关,练习和试卷要有很强的诊断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解决好四个难点:一是年年考,但得分率始终不高的题目;二是文言文阅读,特别是文言翻译;三是现代文阅读;四是考点变化的内容。
讲评课。讲评是二轮复习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前的集体研究和会诊又是确保讲评质量和整体优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每次讲评要研究会诊到位,要做到没有研究会诊不开讲。评讲要做到针对性,精讲典例,并作适度延伸,力求能举一反三;克服就题论题,不发散,不拓展,不补救的现象。
写作课。作文训练分三线进行,即以文体为线,以题型为线,以能力为线。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4、抓好落实,争取突破。
(1)集体研究名副其实。(2)计划要细(月计划周详案),尽量争取时间;提高周复习详案的含金量上下功夫,要突出呈现周详案的复习内容,做到分工合理、目标明确、时间具体、重点突出、序列分明。(3)坚持阅读。高考不止,阅读不止。(4)不放松作文训练,加强审题指导。(5)重视个别辅导。(6)处理好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7)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规范练习,精心作答,认真检查的习惯。(8)明确要求,精做训练,形成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把“会做”、“做透”作为二轮复习的原则,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六、实施措施
实施原则:要有综合,要做套题;要抓重点,提高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要针对难点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扩大得分点。
查漏补缺,强化提高,培养考试能力
1、要在平日的练习或模拟测试中及时发现知识、能力点上的弱点和缺失,并把它作为复习和训练的重点加以突破。
2、本轮复习以做适量练习为重点,在练习中复习第一轮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练习分两种,一是围绕《考试说明》作些专题练习,二是综合模拟题。
3、本轮复习要注意锻炼应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和解题的时效性,以便能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4、对文理科优生每次综合测试后的答卷进行专题会诊,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注重策略,多种方式,训练答题能力
1、限时25分钟完成小题专项巩固。
2、多方搜集资料整合成二轮复习学案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3、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
4、每周一套“综合模拟题”,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答题能力,二是查缺补漏。
5、利用课下作业,完成以下内容:准确熟练默写、熟悉知识系统。
文殊高中高三语文组
5.202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篇五
目前,高三语文复习正进入“文学类作品阅读”环节,大约在4月中旬可以结束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对各个专题的各个考点作详细的阐析及各种题型训练,在4月中旬至5月底的第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们将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做重点突破。具体安排如下:
4月15日—21日(一周):前4道选择题(语基)及默写训练。教师尽量少讲,重点解析“语病”。学生以识记为主,继续丰富并牢记“识记笔记”。周末补课:作文指导——如何安排文章结尾
阶段负责人:许旭东肖文国
4月22日—5月5日(两周):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师作知识梳理(2课时),其余时间由学生复习教材及考纲要求的识记部分。
周末补课:作文指导——关于分论点设定、如何论证说理(5月11日)。阶段负责人:王小卫刘婕
5月13日—19日(一周):诗歌复习。教师重点讲解审题技巧、规范答题(2课时)。其余时间由学生识记考纲要求的识记部分。
周末补课:审题训练(以精选精讲为原则)。
阶段负责人:范若镜李大愚
5月20日—26日(一周):文学类作品阅读。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作审题、规范答题指导。
周末补课:学生识记作文素材及经典范文。
阶段负责人:刘婕肖翔
5月27日—31日(5天):新闻短评、文学经典阅读复习。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指对新闻短评的写作结构、文学经典阅读题的审题指导。
阶段负责人:姚兰梅陈宇慧
6月1日—5日:学生查漏补缺,自主安排。
6.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建议 篇六
理清考试内容
首先要把2006年的高考试题认真做一遍,对其中规律性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整个试卷的结构要了然于胸。高考语文含五大块内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在第一学期全面复习的前提下,按照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要做好思路整理,建立高考的整体框架,认真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内容包括有语音认读、汉字识记、词语选用(近义词、关联词)、成语或熟语运用、病句辨析、语句衔接几个主要知识点。下面逐一提出复习步骤及策略。
1.语音认读、汉字识记两题要注意训练的数量,只要量的积累到位,解决此问题不难。
2.词语选用(近义词、关联词)题就需要一些答题技巧(语境的提示作用,辨析语素以及词语的语义轻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搭配)。
3.成语一般来说更依赖学生自身平时的积累,但不要学生背成语的意思,而是在运用中明确它的用法,当然,大量做题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4.病句一项,要熟记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每年高考都不会超出这六种类型。如果不能记熟的话,可以采用背诵例句的方式。
5.语句衔接一项,在注意保持话题一致,层次清楚,句序合理,音节和谐,语气协调的同时,也要注意所涉及材料的语体特点(描写性语段、记序性语段、说明性语段、议论性语段),依据语段的特点来答题。总之,要继续积累,重在落实。
二、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大都是人物传记,有人物,有情节,也会有议论,这种趋势在今年的高考中不会变,同学们应多注意。文言文的复习首先要做好课本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固定格式包括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的一些归纳梳理。重点掌握一些在传纪文章中使用频率高的文言实词。做好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整理工作。要以近两年的高考题为本,除了弄懂词义、会翻译句子外,还要能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需要把握文章脉络。此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做题,培养语感,总结其规律。
三、诗歌鉴赏 理解古典诗歌的特点
首先把握古代诗歌的特点,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隐含意义多,想象空间大。和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出现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现象,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诗歌尚简,主语变换是诗歌的特点之一,主语变换不作交代,会凭意会,不知此,便会误读。例如2004年浙江高考卷“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主语变化,表达的意思就有不同。此外古诗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这些现象常常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例如有些古诗意在言外,诗人常常不直说自己的想法,而是用委婉曲折的话,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文字背后。这就要求我们要设法读出其言外之意,听出其弦外之音。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谴责歌女,其实是把批判矛头直指国难当头还在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另外运用象征手法,通过言物而及人、及情。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就是此类的代表,这就要求我们独处其隐含意义。还有就是时空跳跃,在诗歌创作中也是常用的。如杜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一句,不理解时空跳跃的特点,就不能深切理解诗句所表现的控诉力量。也有些诗歌打乱语序,因为追求平仄和谐。鉴赏时必须理解语言顺序。如苏轼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就属此例。
明确考试大纲要求
要明确考纲要求,2005年高考对诗歌考查的目的是“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高考也从这些角度设题。如考查诗歌的内容、技巧、炼字、情与景的关系等。
建立框架,按步答题
明确考试说明中考查的要求,拿到一首诗应按一下几步完成鉴赏:读、辨、析、答。
读什么:题目、作者、题材、体裁和注释
1、题目:交代写作时间、背景、地点、缘由、情感等,是解题的关键。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标题往往能揭示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提示诗歌的类别。
2、作者:作者的经历、艺术创作特点常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
3、题材: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诗、奢侈享乐;或表达对官场的厌恶;或反映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或陈述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或抒写寄情山水的闲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流露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分类复习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4、体裁:主要包括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诗,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都属于古体诗的范围,近体诗则是南北朝以后出现、唐代成熟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包括律诗和绝句。诗歌从字数上又分为七言、五言、四言、六言、杂言。特别要注意的是唐代以后诗歌也有模仿乐府的拟乐府,一般把它归为古体诗。词主要是宋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曲主要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曲。
5、注释:考题的注释会交代人物,时代,解释典故,从而暗示文章的主旨、表达的情感。
评价古诗词要读懂作品。一定要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来理解诗歌。我们必须学会透过语言、形象去揭示作品的内容以及作者所持的观点态度。
辨什么:辨别意象、诗眼、基调、风格流派
1、意象: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数不胜数,学生要熟悉常见意象的一般象征意义,如折柳代表离别,落花伤春、望月怀远、秋风萧瑟、松柏延年、归雁思乡、梅兰竹菊喻君子……这些内容要注意在平时积累。
2、诗眼:全诗的主旨所在,如杜甫的《江村》一诗中,一个“幽”就领起了全诗。
3、基调:即诗人在作品中借助意象表达的喜、怒、哀、乐感情。对此把握不准会影响对全诗的主旨的理解。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景象壮阔,但全诗表达的是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情,其基调是悲凉的此联恰为以乐景衬哀情。
4、风格流派:诗歌风格是指诗人作品中呈现的艺术特点,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辛”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杜牧的俊爽等。不同风格的诗人在创造中选取的意象不同,写作的内容也不同。
析什么:主要指分析技巧。如抒情方式、修辞方式、写作手法。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就是直接抒发了参军杀敌报国的愿望。间接抒情则包括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寓情于事等。写景、抒情诗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表现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诗、田园诗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所以首先要能够区别诗中的写景和抒情,在古典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比较复杂,而诗人处理情景关系是创造意境的关键。2005年高考全国卷中考到此知识点。
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情随景生(触景生情):2002年高考《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诗人由外界景物触发浓浓的思乡之情。
移情入境:《春望》《蜀相》中诗人带着强烈的主管感情接触外界的物镜,将自己的感情融注其中,借对景物的描写抒发出来。
物我融情:《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景有请,人亦有情。山水草木也有性格、感情,情景交融。
④以景衬情:《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以乐景衬哀情或反之。
⑤寓情于景:《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通篇写景,望断碧山,目送归帆,行人已去,长江自流,景物可画,离情难谴。通篇写景,情寓于景中。
2、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互文、用典。诗文中运用修辞方法,大体和现代汉语中修辞的作用一样。要在辨析方法的同时落实修辞的表达作用的把握。例如比喻使想象更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是为了强调表达的情感(廉颇老矣,尚能饭够)。夸张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为楼高百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写作手法:诗歌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简单说来有:渲染(《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从正面描写刘兰芝的沉着、美丽、冷静)、烘托(《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表现音乐的艺术魅力)、对比(《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虚实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就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动静结合(“吵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托物言志(《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象征(《咏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藕秋风”)、以小见大(《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答什么:整理好答题思路。
首先逐字逐句读透文本,搜寻意象,再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句,最后依据题目要求从手法、作用、主旨、情感的角度来组织语言答题。
四、现代文阅读 社科文或科技文阅读
要想做好现代文阅读题,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词类文章的特点。词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专业性极强,学生在这类文章面前有些望而却步,担心没有“背景知识”,看不懂。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词类文章主要是考查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基于此,我们必须清除心理障碍。相信凭借选文提供的信息完全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说,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借助阅读技巧,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那么,怎样阅读文章呢?多读必不可少,在学生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注重归纳题目设置迷惑点的方式,二者缺一不可。设置迷惑点的方式,主要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的有意混淆,偶然、必然的有意混淆,已然、未然的有意混淆,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因果颠倒,误划类别,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指代不明等。阅读答题应该是三个步骤:
理解文章内容是阅读社科文的关键。第一步,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信息进行一对一的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文学作品阅读
1、把握文体特点,抓住主要矛盾
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文章描写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情节或主要场景和画面等就是我们要把握的主要矛盾:围绕主要矛盾的其他人、事、物或细节。都应该附属于主要矛盾,二者是主从关系,凡是好的文章,无不讲究巧妙的主从关系,围绕主要矛盾的其他人、事、物或细节,或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情节或主要场景和画面作铺垫,或为之作烘托,或与之形成鲜明的艺术对比。其次散文抒情一般都是委婉含蓄的,这就促使作家在创作时运用呼应与衔接的艺术手法。呼应就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前有原因,后有结果。凡是优秀的文章,一定是有思路可循的,我们要重视这种艺术组合技巧的运用。在阅读活动中,对这种组合技巧的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两种具体方法入手:首先是内容上的前后照应。也就是文章前面提到的人、事、景、物,后面就有交代;而文章后面出现的人、事、景、物,有前面的具体依据。再有散文还具有卒章显志的艺术特点(高考常会选取这一类的作品)文章结尾要点题,点题不是主旨在结尾处的重复,而是采取多种方式,或推演、或深化、或升华,总之,是把主旨显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2、答题思路:第一步揣摩题干,有备而读。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第一步是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读文本,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步品读题目,文章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中的精华。它最先告诉人们作品内容是什么,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揭露什么。第三步浏览首句,略知梗概。一般散文,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主要意思。首句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整合首句,能使阅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第四步通读全文,圈点勾画。抓住一些标志语,准确圈定答题区域,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第五步是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还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惟其如此,散文阅读才能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五、语言表达(主观题)
高考“语言表达”主要从四个方面检测: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运用修辞。这里重点谈一下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问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扩展语句
准确理解语句、语段的含义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基础。准确理解包括把握语句、语段的全部意思,能准确提炼出语句、语段的全部要点,并能分清这些要点的主次。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的试题都用主观题形式测试。扩展语段的题目关键在把握好所给词语或语句表达的情景,扩展时,要设定合理的情境。首先要做到合理,然后再追求语言的表现力。
2、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的题目关键在准确概括出所给语段的全部要点,并能分清这些要点的主次。考查的要点比较全面,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注意所给语段的文体特点,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来进行概括。例如不同类型的语段概括的要求就不同。
例如:压缩成新闻标题:什么人+什么事
压缩成一句话新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
概括新闻要点,就要把主要内容表现出来(或概括主要事件)。
概括信息:所有的以往出现的事物和知道的情况都不要,提取刚刚出现的,或者即将出现的。
概括主要内容:按照层次抓住要点,概括意思。
平时在这些方面要加强训练。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的限制),组织出的答案一定要语句通顺。
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复习,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用内容的积累。要在平时多读一些精炼优美的小诗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考试时准备好语言材料。(例如冰心的《春水》《繁星》席慕蓉、汪国真的小诗)。
六、作文的训练
这里重点谈谈议论文的写作。
作文的训练要对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集中突破,不怕只写一种文体,只要能把这种文体打磨的非常成熟,虽然对自己是千篇一律,但是在高考那么多的考生中,学生日常形成的风格就是唯一,就是独特的。写议论文主要解决的是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地问题,学生的作文要把思路练好是首要目标,之后再提出语言上的要求。其次要力争多积累。积累的功夫要下在平时。积累要立足教材。粗略估计一下,初、高中12册书,有大量基本篇目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过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一般地说,这些课文应比中学生在课外泛读的材料更有益于作文。另外,也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例如2006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就是很好的写作材料。
综上所述,在一模考试之前的复习中,除了大量练习之外,更要注意方法的积累,力争在复习过程中提高效率。
7.浅议高三英语二轮复习攻略 篇七
一、以词汇为突破口, 培养词汇活用能力
众所周知, 学好英语要先过词汇关。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及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单句理解还是语篇理解, 如果词汇量少, 势必影响阅读速度、语篇理解和判断准确等。因此, 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单词仍是复习的重中之重。但是怎样才能花较少时间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呢?我从语法、习语、辨析和拼写等四方面将语音、词汇、语法和拼写融为一体, 为学生总结和编写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词汇学习。这些句子具有很好的语境, 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往往通过做一个词汇练习题, 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扩展、比较, 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进而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不仅保证了让学生吃得好, 也保证了让学生吃得精。
二、侧重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旨在进一步巩固语法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分为语法专项训练和读写专项训练。也可根据题型进行各类题型的专项训练如短文改错、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单选、完形填空等。
像词法知识也是这样, 从名词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各种词类的基本用法要给学生总结归纳。尤其重点强调动词的各种情况以及对比汉语中的不同部分。当然要想让学生不但掌握而且能熟练运用各种语法知识, 还需要进行专项练习。我会在总结归纳了各项语法知识的用法后更注重配套练习。以十年高考题为主, 总结同学们容易做错的题、易混的用法, 重点分析和强调, 力争做到讲过就学会, 做过就得分。掌握为原则, 得分为关键, 切实使同学们牢固掌握、熟练运用。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近年来, 高考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要求高, 难度大。所以抓好阅读理解的专项训练对学生取得高考的胜利尤为关键和重要。所以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我是常抓不懈、贯穿始终。选取不同题材如说明文、各种应用文、记叙文等。挑选不同内容的文章尤其要选好一些科普文章, 因为科普文章是每年高考中必然会有的, 让同学们练习。同时指导学生各种阅读方法如浏览、粗读、细读、跳读查找细节等。帮助学生分析阅读题目分浅答题、深答题。学生一定要根据整篇文章的精神、作者的意图加以理解和判断, 不能只看到某一段就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于作者头上。
8.202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目录式教学法;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提升能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8–0031–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上课听得懂,但遇到习题则不知从何下手或看似简单的题目却一做即错。这是许多高三师生在一模、二模考试后经常遇到的困惑和不解。为什么在如此充分的复习后还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在教学中改进提高?这是笔者多年任教高三一直重点关注并思考研究的问题。通过学生问卷发现,大多数学生知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但让学生独立从试题信息提取所需知识,并对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推演和相似、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迁移、应用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困难,问题根源突出表现在知识的“储存、提取、迁移和应用”等四个主要环节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的问题,是学生在高考前二轮复习中成绩提升的关键所在。知识的存储是第一环节,如何使知识梳理有序、分类存储、规律记忆,从而便于快速取用,客观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充分理解、合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归类、自我存储、自我管理,就如同一位图书管理员一样,要构建知识目录,使知识“目录化、结构化、有序化”。为此,笔者采用“目录式”教学法进行单元知识的二轮复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架构知识目录,厘清重点知识目录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相关的应用性问题进行检测来考察知识目录的提取、迁移、转化与应用情况,不断检验、完善、发展目录,达到“纲、目、点”结合,最终起到巩固双基、提升能力的目的。
2 目录式教学法介绍
目录式教学法是应用于高三化学二轮单元性复习中的一种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从学生活动的角度看,它一般包括“学生小组活动(分析单元核心知识与关键概念、合理构建概念与知识的根目录、完善对应子目录、分析理解同级目录间的关系等)、互动交流完善(小组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评价与修改完善等)、实践与应用(针对核心知识与关键概念的理解、应用、纠错精编精选习题,创新知识考查形式进行针对性训练与练习)和总结归纳”四个主要步骤进行。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目录式教学法主要有“建构目录、完善目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应用训练和问题反馈”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的具体关系与教学基本流程如图1。
目录式教学法是在以学生自主分析学科单元知识重点、难点基础上,主动建构学科单元知识根目录体系,不断生长、丰富并完善知识子目录内涵,教师辅以应用性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师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自我整理、自行分析判断、确定知识间的联系与概念关系(上位、下位、并列),并不断自我优化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增强学生对学科本质和知识内涵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概念的内涵、外延等的准确理解与高效应用。
3 目录式教学的实施
3.1 学生建构单元知识目录
目录式教学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就是第一步,即学生在整体理解单元知识的前提下,独立分析单元知识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寻找单元主干知识,建立单元知识的根目录。这也是目录式教学法改变教师复习课堂中一讲到底“灌输式”教学的第一步。刚开始,学生长期习惯复习课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目录显得十分不适应。此时教师应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引领”方式推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分析,构建学生理解基础上的知识目录结构,做到“想透、构建、巩固、取用”的有机衔接。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单元的二轮复习中,本环节教师给学生布置两个任务。任务一:本单元中教材讲了哪些知识?请列出本单元中你理解的主干知识。任务二:分析所列知识间的联系,哪些是最上位的知识?把它们作为单元知识的根目录。一开始,多位学生竟然首先想到的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平衡常数,令笔者大吃一惊。这正反映出学生对单元知识整体性理解与把握的缺失。通过与学生访谈后发现,学生记忆的知识是点状的、散乱的、无序的,教师讲得多的他们记住了,往往知识越细小、越具体,他们记忆越深刻。大多数学生并不关注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此,教师在开始一周内主要精力花在单元知识关系的分析与根目录构建的指导上。教师首先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学习后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本单元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快慢问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化学平衡)的理论。因此,不难得到这两大问题必然是根目录,是最上位的知识。同时,理论要与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学习以后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不难发现,工业生产问题也应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为同位的关系。随后,本单元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根目录结构。
随后,教师进一步追问,根目录知识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联系?从知识属性看,前两者为化学反应理论(速率理论与平衡理论),分属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研究范畴,后者是理论的实践与应用;从学习目的看,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的学习主要为指导工业生产服务的,工业应用是落脚点,也是今后考查的重点;从两条理论的关系看,化学动力学关注的是化学反应的快慢、应用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而化学热力学是应用热力学三大定律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化学平衡关注反应的限度,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速率快慢不代表反应限度大小,理论上反应限度大的反应速率可能很慢(如常温常压下的合成氨反应);同时,只有反应方向可行且具有一定反应限度的反应,研究提高反应速率的条件和措施才有意义;因此生产中两者均要关注,如有冲突时,要寻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如合成氨反应中温度条件的选择)。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宏观思维、联系观点和辩证方法的结合。随后,学生分别就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影响因素等)和化学平衡知识(概念、特征、影响因素、移动、平衡常数)及工业生产(合成氨工业、工业制硫酸)进行分析研究,逐级建立子目录,如图3所示。
通过这样的一个单元知识目录的构建训练,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知识梳理和应用之中,初步学会了二轮复习中构建知识目录,形成知识目标体系框架,激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归纳、内化与实践应用能力。通过不断拷问知识结构、内涵与外延的方法和程序,促进学生学会宏观视角、发散思维、分层分析的思维方法;学会“由主入干、由干到支”的递进式深化,在目录构建中思考、在思维中统整、在统整中研究、在研究中理解,从而更加清晰、准确掌握理论与知识的本质,最后再由知识目录回馈宏观应用。
3.2 师生共同修改完善目录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对知识目录进行修改完善,每位学生都会感到有所收获。通过目录构建过程中的思维与讨论,那些原先对知识目录结构不太清晰的学生感觉收获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基础较好的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和认识进一步深化,应用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生最终在小组讨论合作和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形成了如下的单元知识目录结构,如图4所示。
3.3 找出目录中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3.4 重点知识的应用性训练
单元知识目录构建完成后,教学中需要针对重点知识目录进行应用性训练,教师以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运用知识目录帮助学生提取、迁移、应用,达到检验、反馈和完善知识目录,不断提升能力的目的。如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中,教学中选择了下面两个典型例题:
3.5 问题反馈
目录式教学最后的一个环节是问题反馈环节,教学实践中也是师生共同反思的环节。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如,学生通过应用性训练发现,关于反应速率的计算往往需要利用到物质间的速率关系,如例2的第③问。因此,学生在“反应速率”这一子目录下增加“速率关系”这一非常重要的二级子目录,并简要注明“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同时,学生总体感觉在判断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定”这一特征时经常出现困难。此时,教师设计了相关的变式训练,在变化中总结寻找不变之规律。
学生通过三次变式练习,分析在不同反应、不同条件下气体质量、物质的量、容器体积等的“变与不变”,在感悟中理解“前变后不变”才是化学平衡状态中“定”的特征,进而从本质上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与规律。
4结语
就高三学生而言,学生在经过短暂的几个月的学习之后,高中化学的学科体系和知识框架初步建立,这为目录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知识保障(前提);从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出发,学生基于知识理解基础上的迁移、转化和应用等的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处在一个“内化提升”的关节点上,学生要求“能力提升”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为目录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时机保障(内需);在经过高三一轮复习后,就化学知识本身而言,知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大大进行了拓展、丰富,内容繁多,客观上必须要求建立高效的知识目录结构,这为目录式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内容与案例保障(外需)。多年的实践证明,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实施目录式教学对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强化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效率均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9.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篇九
这部分着重考查高三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高三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文章读不懂,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对于答题技巧的储备也太少。
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总结每类题型的技巧。
在阅读练习中,高三生应该训练以下技巧:
1、通读全文时,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2、做题时,一般有一半的题型,只涉及到局部段落。这类型的题,首先要找到与题目相关的段落,然后精读这些段落,尽可能多的利用文段中总结概括性的句子作为答案。
3、只要涉及到问答题,高三生一定要分点答题。没有哪个阅卷老师会喜欢一坨文字的。
4、涉及到对全文考察的这类题,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体本身的一些特色,例如小说的背景、情感、叙事方式,都是考察点。
二、语言表达题
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对付这类题,莫过于多练。无论是扩展还是压缩语段,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及对照答案进行总结,要提高真的很快。
三、作文
10.202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篇十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鞭笞(chī)
蜷曲(juán)
作揖(jì)
锱铢(zhīzhū)
B.干瘪(biǎn)
夤缘(yǎn)
酾酒(shī)
颓圮(pǐ)
C.晦朔(shuò)
扃牖(jiōng yǒu)
长篙(gāo)
百舸争流(gě)
D.媵嫱(yìngqiáng)
对峙(chì)
譬如(bì)
罗绮(yǐ)1答案:C(A 蜷曲quán 作揖 yī 锱铢必较 zīzhū;B干瘪 biě 夤缘 yín D 对峙zhì 譬如pì 罗绮 qǐ)、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险衅(xìn)笑靥(yè)
挣揣(chuài)
B.日笃(dǔ)
谂(niǎn)知
洗(xiǎn)马
C.修葺(qì)
阙(quē)如
拔擢(zhuó)
D.社稷(jì)
玉醅(pēi)
闵(mǐn)凶
答案:B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叨(tāo)天
璀璨(cuǐ càn)
作揖(jí)
席不暇暖(xiǎ)
B.干瘪(biě)
踱(duó)步
寰宇(huán)
罹(lí)难 C.颤(chàn)动
夤缘(yǎn)
敷衍(yǎn)
回溯(sù)D.混淆(xiāo)
攻讦(jié)
雾霭(ái)
一沓(tá)3.B{A作揖(yī),席不暇暖(xiá);C夤缘(yín),D淆xiáo 一沓dá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字音正确的一组是()
A.裸(luó)露
翱(áo)翔
菽(shū)粟
濡(rú)养
B.混淆(xiāo)
攻讦(jié)
雾霭(ái)
祈祷(dǎo)
C.回溯(sù)
粗糙(cāo)
包扎(zhā)
寰(huán)宇
D.摔碎(sùi)
琴弦(xián)
罹(lí)难
一沓(dá)
4、D(A裸luǒ;B淆xiáo,霭ǎi;C扎zā)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字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渣滓(zhā zǐ)
惶惶(huáng)
宝藏(zàng)
B.叨(tāo)天
夤(yìn)缘
孜孜(zī)不倦
C.淫佚(yì)
蹶(jué)倒
真谛(dì)
D.狙(jū)击
恍(huáng)然大悟
拘泥(nì)
5、A C(B夤yín; D恍huǎng)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中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逡巡(qūn xún)
沙砾(lì)
干瘪(biē)
B.横(héng)行
呜咽(yè)
贝壳(ké)
C.筹备(choú)
尘嚣(xiāo)
恬(tián)静 D.呓(yì)语
懵(měng)懂
丑陋(loù)
6、A(瘪biě)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是()
A、卑鄙
裨益
沁人心脾
纵横捭阖 B、殊勋
茱萸
静女其姝
锱铢必较 C、骸骨
核对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 D、蹊跷
侥幸
不屈不挠
骁勇善战
7、A、C、D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管弦
舷梯
娴静
涎皮赖脸 B.铁骑
荆棘
嫉妒
济济一堂 C.呕哑
怄气
呕吐
藕断丝连 D.平仄
咋舌
憎恨
锃光瓦亮 答案:A 解析:A.全读为 xián;B.依次读为jì jí jí jǐ; C.依次读为ǒu òu ǒu ǒu ;D.依次读为zè zé zēnɡ zènɡ。
9、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绊脚石∕湖畔
砧板∕粘贴
舷梯∕琴弦
殉难∕徇私舞弊 B.蓓蕾∕悖谬
舟楫∕编辑
剽悍∕缥缈
躯壳∕金蝉脱壳 C.庠序∕翱翔
溃败∕馈赠
瞋视∕嗔怪
巷道∕万人空巷 D.莅临∕砾石
畸形∕罗绮
剥削∕瘦削
薄弱∕日薄西山 答案:B C hàng∕xiàng;D项lì,jī∕qǐ,xuē,bó。10.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绮梦幻想
椅子
倚靠
旖旎
B.居心叵测
倨傲
盘踞
锯齿 C.鞠躬尽瘁
荟萃
淬火
仓猝
D.脸颊红润
夹袄
长铗豆荚 10答案:D A.“绮”读“qǐ”,其他的都读“yǐ”;B.“居”读“jū”,其他的都读“jù”;C.“猝”读“cù”,其他的都读“cuì”;D.都读“jiá”。有些字容易受形似字影响而读错,要注意其不相同的部分,音义结合,加以区别。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说服(shuì)
稂莠(láng)
装模作样(mú)
弄巧成拙
(zhuō)B.脖颈
(gěng)
铜臭(chòu)
力能扛鼎(gāng)
拾级而上(shè)C.褊狭(biǎn)
掂量(liáng)
呼天抢地(qiāng)
疾风劲草(jìng)D.绯闻
(fěi)
供职(gòng)
强词夺理(qiǎng)
不着边际(zhuó)答案.C(A说服 shuō,B铜臭xiù,D绯fēi)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拙劣(zhuō)
穴位(xué)
安步当车(dànɡ)
荫庇子孙(yìn)B.摇曳(yè)
标识(zhì)
命运多舛(chuǎn)
繁文缛节(rù)C.风靡(mí)
铜臭(chòu)
引吭高歌(hánɡ)
怙恶不悛(hù)D.重创(chuānɡ)
作坊(zuō)
鲜为人知(xiǎn)
咄咄逼人(duō)答案.C(风靡mǐ, 铜臭xiù)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ì)
裨将(pí)
颤巍巍(chàn)
为虎作伥(chāng)
B.龟裂(jūn)
札记(zhá)
绕圈子(rào)
悄无声息(qiāo)
C.谂知(rěn)
请帖(tiě)
翘尾巴(qiào)
咬文嚼字(jiáo)
D.青冢(zhǒng)赝品(yàn)
卡脖子(qiǎ)
装模作样(mó)答案.A(B悄qiǎoC谂shěn,D.模mú)14.下列各组词语 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jiàn)
包扎(zā)
折价(zhé)
煊赫一时(xuān)B.绯闻(fēi)
删削(xiāo)
祛(qū)斑
好高骛远(wù)C.下载(zǎi)
喟然(kuì)
訾詈(zǐ)
敷衍塞责(sè)D.恪守(kè)
慰藉(jiè)
潦倒(liáo)
繁文缛节(rǔ)答案 A(B削:xuē C.载(zài)
D. 缛rù)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发酵(jiào)
档期(dànɡ)
单枪匹马(pí)
妄自菲薄(fěi)B.胡诌(zhō u)
角色(jiǎo)
犯而不校(jiào)
严惩不贷(chénɡ)C.干坼(chè)
谥号(shì)
刚愎自用(bì)
热泪盈眶(kuànɡ)D.晕船(yùn)
闷热(mēn)
爱憎分明(zēnɡ)
解甲归田(xiè)答案.C(A.单枪匹马pǐ;B.角色jué;D.解甲归田jiě)16.下列词语中,每对同形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送给/家给户足
行款/行若无事
贝壳/金蝉脱壳 B.落款/落落大方
伺候/窥伺时机
哥俩/玩弄伎俩 C.纰缪/未雨绸缪
和谐/和衷共济
露怯/崭露头角
D.浩瀚/皓月当空
饶恕/骁勇善战
不啻/瓜熟蒂落
答案.A(A.gěi/jǐ
háng/ xíng
ké/qiào
B.luò
cì/ sì
liǎ/ liǎng
C.miù/ móu
hé
lòu / lù
D.hào ráo /xiāo
chì/ dì)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摭(zh í)拾 哄(hōng)笑
擎(qín)天柱
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包扎(zhā)
夹(jiā)克衫
言之凿凿(záo)C.孱(càn)弱
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
铩(shā)羽而归 D. 吟哦(é)
皲(jūn)裂
胳(gā)肢窝
蜚(fēi)声中外 答案:D解析:A项,“擎”应读“qíng”;B项,“扎”应读“zā”;C项,“孱”应读“chán” 18.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稔(rěn)冬祥
意蕴
B.楹(yíng)联
齿颊留香 C.言简意赅(gāi)
撰写
D.镌(jùn)刻
锒锒上口 答案:D 解析:镌(juān)刻;锒锒(琅琅)上口 1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答案】C A项bàng/páng、dí、lěi/lèi; B项xiá、è/yè、fǒu/pǐ;
C项chěng/pìn、shù/sù、sài/sè; D项shèn/chān、fǔ、xiǎn.20.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 的一组是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深()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A.萃
孚fóu 佳
恪gé
B.粹
负fú
佳
恪kè C.粹
负fù
嘉
恪gé
D.萃
孚fú
嘉
恪kè 【答案】 D
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翌(yì)日贲(bēn)张
黑魆(yuè)魆
沆瀣(xiè)一气 B、倜(tì)傥 和(huó)面
角(jiǎo)斗士
莞(wǎn)尔一笑 C、魑(chī)魅
伛偻(lǚ)
入场券(quàn)
心广体胖(pàng)D、笑靥(yè)
圭臬(jiǎo)打擂(lèi)台
绿(lù)林好汉 【答案】D 【解析】A(黑魆魆hēi xū xū形容黑乎乎的。C、心广体胖 pán D、角斗 jué dòu 2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笑靥(yè)
盥(guán)洗
粗犷(guǎng)
暮(mǜ)然回首
B.书箧(qiè)
装帧(zhēn)
碑帖(tiè)
博闻强识(zhì)
C.敷(fú)粉
脂(zhi)肪
烙(lào)印
刀耕火种(zhòng)
D.采撷(jié)
竹笋(sǔn)
咋(zé)舌
拈(niān)轻怕重
B【解题思路】错误选项中正确的读音分别为:A项中蓦mò然回首,注意不要受形近字读音的影响。C脂zhī肪,注意与方言的区别 D采撷xié,注意生僻字的读音的积累。2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 C.毛坯/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
【试题答案】 A,zhàn/zhēn;jué/ juè;dī/tī。B项,jī;gōng/hóng;hè/huò。C项,pī/pēi;tái;zhuō/duō。D项,jìng/jìn;xiào/jiào; zhu ó。
2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睑(jiǎn)
哺育(bǔ)
扎辫子(zā)
亘古未有(ɡèn)B.嫩绿(nèn)
铲除(chǎn)
紧箍咒(kū)
一蹴而就(cù)C.抽噎(yē)
迸裂(bènɡ)
户口簿(bù)
不屈不挠(láo)D.愤懑(mèn)
要挟(xiá)
绊脚石(bàn)
恃才傲物(shì)【解析】正确答案为A选项。
A选项中,容易读错的音为“哺育”,“扎辫子”的“扎”有三个音,做动词“刺、驻扎、钻”等意思时,读成“zhā”;“挣扎”时读成“zhá”;只有在用成动词“捆,缠束”的意思时,如“~辫子”和当成量词“把儿,捆儿”,如“一~线”读“zā”。如B选项,错误的读音是“紧箍咒”的“箍”字,其实该字很常见,如《西游记》和应该读作“ɡū”音,但四川方言常读错。而“蹴”字,容易读错成“jiù”,这次没有错。C选项中,错误的字音是“不屈不挠”的“挠”,声母应为鼻音“n”,读成“náo”。D选项中的愤懑不太常见,有考生可能易错。该选项中错误的是“要挟”一词,应读成“xié”,《三国演义》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也。
2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缜(zhěn)密 商榷(què)和(huò)稀泥 揆情度(duó)理 B.取缔(tì)木讷(nè)档(dàng)案袋 疾风劲(jìn)草 C.栖(qī)息
挟(xiá)持白炽(chì)灯
戎马倥偬(zǒng)D.葳蕤(ruí)豢(huàn)养 软着(zhuó)陆 扣人心弦(xuán)【答案】A【解析】B.取缔dì,疾风劲jìng草;C.挟xié持;D.扣人心弦xián
2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辍笔
谈笑风生
间(jiàn)或
李代桃僵(jiáng)B.针灸
仗义执言
蹙(chù)额
毛骨悚(sòng)然 C.蹂躏
再接再励
檄(xí)文
百舸(gě)争流 D.垫付
绿草如茵
游说(shuǐ)
乳臭(chòu)未干 【答案】
A【解析】B仗义执言,蹙(cù)额,C再接再厉,百舸(ɡě)争流,D绿草如茵,乳臭(xiù)未干。
2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
A.谥(shì)号
提(dī)防
花蕊(ruǐ)
歃(chā)血为盟
B.熟稔(rěn)
青荇(xìng)
中(zhōng)肯
锱(zī)铢必较
C.整饬(chì)
优渥(wò)
尺牍(dú)
无色无臭(xiù)
D.监(jiān)生
执拗(niù)
觊(jì)觎
孑(jié)然一身
【答案】
C(A、歃shà考查形近字的读音,比较容易排除;B、中肯zhòng考查多音字;D、监生jiàn,也是多音字的考查;字音基本来源于教材中的注解。2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A.颀长(qí)
悚然(sù)
彰善瘅恶(dàn)
韬光养晦(huì)
b.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
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ǔ)
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
骨骼(gé)
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解析】
A项“悚”读作sǒng;C项“牾”读作wǔ;D项“辗”读作zhǎn 3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星宿/乳臭
搭讪/赡养费
粗犷/旷日持久 B、着实/斟酌
砾石/沥青路
鞭挞/纷至沓来 C、呜咽/奖掖
嗔目/撑门面
诘难/殚精竭虑 D、畜养/体恤
锁钥/管弦乐
迸发/屏气凝神 答案:
B 解析:A、xiù;shàn;guǎng/kuàng;B、zhuá;li;tà;C、yè;chēn/chēng;jié;D、xù;yuè;bèng/bǐng
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A.折zhé耗
绰chuò约
水泵bèng
流水淙cóng淙 B.募mù集
缜zhěn密
慰藉jiè
风驰电掣chè C.露lòu面
纤xiān细
抚恤xù
弦xuán外之音 D.栅zhà栏
蜷juǎn缩
款识zhì
敷衍塞sè责 解析:
A折shé耗C弦xián外之音蜷quǎn缩
3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
磷光
玲珑剔透
聆听教诲 B.诞生
旦角
淡泊明志
担当重任 C.宿营
诉说
夙兴夜寐
素昧平生 D.咨询
滋生
芝兰之室
孜孜不倦 解析:
A。磷光读lín,其他读 líng;B。担当重任读dān,其他读dàn;C。都读Sù;D。芝兰之室读zhī,其他读zī。
3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杆/宫闱
聒噪/恬静
模具/模范 B.清雅/菁华
旖旎/绮丽
处所/惩处 C.歧视/跻身
橄榄/鸟瞰
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
殉情/徇私
参谋/参差 解析:
A.wéi,guō;tiánmú;mó
.B.qīng;jīngyǐ;qǐchù;chǔ.C.qí;jīgǎn;hànjué.D.yàn;yīngxùncān;cēn.3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顺遂suì
吉兆zhào
歆慕xīn
琼楼玉宇qióng
B.捕获 pǔ
萌动 méng
清纯 chún
震古烁今 shuò
C.菜畦 qí
炫目 xuán
扶掖 yè
耳濡目染 rú
D.宫阙 què
散漫 sǎn
积淀 dìng
宠辱不惊 chǒng
【答案】
A【解析】 B项“捕”应读bǔ,C项“炫”应读xuàn,D项“淀”应读diàn。
”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
3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歆xīn羡
懵měng懂
浸qīn润
含英咀jǔ华 B.绮qǐ丽
着zháo装
崔嵬wéi
敷衍塞sè责 C.岑cén寂
手帕pà
飙biāo升
越俎代庖bāo D.杜撰zhuàn
骸hái骨
耸sǒng立
光阴荏苒rǎn 解析:
A。浸jìn润;B。着zhuó装;C。越俎代庖páo 3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执拗 niù
祛qū暑
阿ē其所好
吆五喝hē六
B.汤匙chí
巷xiàng战
久假jiǎ不归
不揣chuǎi冒昧 C.鬓bìn角
蛇蝎 jié
稗bài官野史
成绩斐fěi然 D.舷xuán窗
炽chì热
浑浑hún噩噩
咄咄duō逼人 答案B解析: A.吆五喝六hè;C.蛇蝎xiē;D.舷窗xián 3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昵nì称
质zhǐ量
衣钵bō
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
熟稔rěn
露lù脸
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
笑靥yǎn
当dàng真
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
木讷nè
顷qǐng刻
入不敷fù出 解析:
A质zhì量;B露lòu脸;C笑靥yè.3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 A.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 B.蹒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衣钵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
昭示软着地
荒诞肆无忌惮 D.忏悔阡陌
储蓄处方药
复辟刚愎自用 解析:A.jíguànbīn;B.shān;jià;bōbèi;C.shè;zhāozhuó;dàn;D.chànqiān;chǔ;bì
3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恫吓/吓唬
负荷/荷枪实弹
伺候/伺机而动
干劲/劲旅强敌 B.停泊/湖泊
机杼/毁家纾难
悖谬/未雨绸缪
朔风/探本溯源 C.纰漏/蚍蜉
露骨/出头露面
对峙/恃才傲物
蜿蜒/剜肉补疮 D.积淀/靛蓝
掣肘/擘肌分理
行头/行家里手
箴言/三缄其口 答案B(A.荷hè
C.蜿/剜 wān D.淀/靛 diàn)
4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汛期
温驯
徇情
出言不逊
以身殉职
B.角斗
绝招
咀嚼
一觉醒来
倔头倔脑
C.帆船
藩篱
梵文
人仰马翻
繁衍生息
D.俯瞰
抚育
胸脯
釜底抽薪
相辅相成
答案.A(A全都读xùn,B分别读jué jué jué jiào juè,C分别读fān fān fàn fān fán,D分别读fǔ fǔ pú fǔ fǔ)4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说服(shuì)
稂莠(láng)
装模作样(mú)
弄巧成拙
(zhuō)B.脖颈
(gěng)
铜臭(chòu)
力能扛鼎(gāng)
拾级而上(shè)C.褊狭(biǎn)
掂量(liáng)
呼天抢地(qiāng)
疾风劲草(jìng)D.绯闻
(fěi)
供职(gòng)
强词夺理(qiǎng)
不着边际(zhuó)答案.C(A说服 shuō,B铜臭xiù,D绯fēi)4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拙劣(zhuō)
穴位(xué)
安步当车(dànɡ)
荫庇子孙(yìn)B.摇曳(yè)
标识(zhì)
命运多舛(chuǎn)
繁文缛节(rù)C.风靡(mí)
铜臭(chòu)
引吭高歌(hánɡ)
怙恶不悛(hù)D.重创(chuānɡ)
作坊(zuō)
鲜为人知(xiǎn)
咄咄逼人(duō)答案.C(风靡mǐ, 铜臭xiù)
4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ì)
裨将(pí)
颤巍巍(chàn)
为虎作伥(chāng)
B.龟裂(jūn)
札记(zhá)
绕圈子(rào)
悄无声息(qiāo)
C.谂知(rěn)
请帖(tiě)
翘尾巴(qiào)
咬文嚼字(jiáo)
D.青冢(zhǒng)赝品(yàn)
卡脖子(qiǎ)
装模作样(mó)答案.A(B悄qiǎoC谂shěn,D.模mú)44.下列各组词语 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jiàn)
包扎(zā)
折价(zhé)
煊赫一时(xuān)
B.绯闻(fēi)
删削(xiāo)
祛(qū)斑
好高骛远(wù)
C.下载(zǎi)
喟然(kuì)
訾詈(zǐ)
敷衍塞责(sè)
D.恪守(kè)
慰藉(jiè)
潦倒(liáo)
繁文缛节(rǔ)答案 A(B削:xuē C.载(zài)
D. 缛rù)
4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发酵(jiào)
档期(dànɡ)
单枪匹马(pí)
妄自菲薄(fěi)B.胡诌(zhō u)
角色(jiǎo)
犯而不校(jiào)
严惩不贷(chénɡ)C.干坼(chè)
谥号(shì)
刚愎自用(bì)
热泪盈眶(kuànɡ)D.晕船(yùn)
闷热(mēn)
爱憎分明(zēnɡ)
解甲归田(xiè)答案.C(A.单枪匹马pǐ;B.角色jué;D.解甲归田jiě)
4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送给/家给户足
行款/行若无事
贝壳/金蝉脱壳 B.落款/落落大方
伺候/窥伺时机
哥俩/玩弄伎俩 C.纰缪/未雨绸缪
和谐/和衷共济
露怯/崭露头角
D.浩瀚/皓月当空
饶恕/骁勇善战
不啻/瓜熟蒂落
答案.A(A.gěi/jǐ C.miù/ móu
hé háng/ xíng
ké/qiào
B.luò
cì/ sì lòu / lù
D.hào ráo /xiāo
11.对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的思考 篇十一
理解把握了2010年《考试说明》命题的指导思想也就把握了二轮复习的方向.我们的复习思路就是源于2010年《考试说明》.在《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中可以看到, 命题以课本为依托, 在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考查、强调能力立意, 重视对数学能力考查的同时, 注重创新, 加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需要做到:第一, 更新观念, 更新教法, 尽可能把自己领会到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要求, 典型例习题, 融入复习中去, 即融入新教材思想.第二, 加强对课本中无形的东西的挖掘.第三, 对重要的思想方法形成给予关注.
研究《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与要求, 旨在把握二轮复习的主干内容, 结合一轮复习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各个击破.
(1) 函数与不等式:代数以函数为主干, 不等式与函数的结合是“热点”.
(2) 数列:以等差、等比两种基本数列为载体, 考查数列的通项、求和等为重点.关于用递推关系给出的抽象数列, 意在转化构造新的基本数列为重点, 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与类比”能力.掌握特殊化与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注意用函数的观念方法处理数列问题.
(3) 三角与向量:训练中要抓三角基本公式正向、逆向和变式的熟练运用, 突出三角与代数、几何、向量的综合联系, 以及三角知识的应用意识;向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及其几何意义;②向量在三角、解析几何等知识中的工具性应用.
(4) 立体几何:突出“空间”、“立体”.即把线段、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置于某几何体的情景中.几何体以棱柱、棱锥为重点.棱柱中又以三棱柱、正方体为重点;棱锥以一条侧棱或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为重点, 棱柱和棱锥的结合体也要重视.位置关系以判断或证明垂直为重点, 突出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灵活运用.
(5) 解析几何: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客观题照顾面, 解答题应综合, 突出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 体现在能力考查的解析几何与向量、函数、导数、数列、不等式的联系问题以基本思想与方法为主.
(6)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以把握基本的方法与分析方法为主, 概率在掌握随机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等有关概念和公式基础上注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在典型题示例中把握命题的方向, 寻找构建命题的形式, 把脉训练题的难易度, 从示例中掌握选题的标准, 使第二轮精选题到位与高效, 同时使学生认识答题的规范性和得分点的采撷.
高考命题会借鉴其他省市自主命题的成功经验, 会关注各地高考中出现的新颖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有必要加强对近两年来各地高考题的研究, 尤其要研究全国、上海及北京的数学试题.
二、在专题复习中, 继续做好知识结构的调整, 同时做好“五个转化”, 即从单一到综合、从分割到整体、从记忆到应用、从慢速模仿到灵活运用、从纵向知识到横向方法
复习过程, 将遵循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 内容的选取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要密切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 复习过程中的过分拔高, 将会加重学生负担, 致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关于模拟训练, 可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选用资料, 结合学生的实际, 参考近年的高考试题及外地资料, 选取难度适中, 兼有一定的综合性的模拟题进行训练, 重点应放在数学观点的提炼和心理素质的调整上.为此, 要充分发挥“剪刀加糨糊”的作用.综合练习后, 学生应进行一次反思, 教师要进行一次讲评,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有重点、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复习.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关注知识交叉点的训练.知识的交叉点, 即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机联系, 既体现了数学高考的能力立意, 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而这恰恰是学生平时学习的“弱点”.
第二, 关注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过程表现形式, 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 又是师生共同交流的纽带.在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讨论, 并相互进行交流, 得以共同提高.
第三, 强化数学语言的互译.一旦试题叙述较长, 或数学符号过多或题式新颖, 部分学生就摸不着头脑, 抓不住关键, 从而束手无策, 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问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设图, 通过学生对问题认识、数学语言互译的交流, 与教师对学生认识的分析引导, 达到对问题分析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提高.
第四, 注意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还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从而也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12.202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篇十二
古 典 诗 歌 鉴 赏
授课 叶其全
教学目标 1、培养初步鉴赏古典诗歌能力;
2、提高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
教学难点 对诗歌背景及其所用典实的了解。
教学方法与思路 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归纳所要复习的重点;
2、掌握具体方法;
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引言导入 ,板书课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诗的王国,优秀的诗人像群星灿烂,优美的诗篇流传久远。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年代相去甚远,许多同学对古典诗歌的理解总是有一定的难度,有时似懂非懂,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考试中失分较多。这说明我们有必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提高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解答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古典诗歌鉴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板书课题:古典诗歌鉴赏)
二、从高考题归纳古典诗歌鉴赏的要点
1、投影显示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习题1)。
引导学生思考:鉴赏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第一题是元曲句子的鉴赏,第二题涉及结构、内容、主旨、风格。
2、投影显示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习题2)。
引导学生思考:鉴赏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
3、归纳古典诗歌鉴赏题的鉴赏要点:
(1)字词
古代诗人在用词方面可谓孜孜以求。苦吟派的卢延江曾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推敲”的诗坛趣话更是流传千古。
提问:你还能举出表现古人讲究炼字的例子吗?
明确: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
(2)诗句
诗句的理解往往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因此,对诗句的考查也是重点之一。它的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修辞技巧,表现手法,有时还考查诗句所涉及的典故等。
(3)意境
诗歌的.主题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境界,因此,鉴赏古典诗歌,必须体味意境。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4)评价
包括作者评价、内容评价、思想评价、艺术评价等,往往是总体评价。
三、借鉴题例,把握鉴赏三个环节
1、显示题例:习题1、习题2
2、思考与练习
3、把握鉴赏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
板书设计 :
词语把握
语言 选词炼字
句义把握
1、了解 名物
典实
背景
2、感悟
3、联想
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1、出示材料甲,训练对词语的把握能力。
材料甲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3.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篇十三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大都掌握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所以制订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如下。
根据本学期的复习任务,将本学期的备考工作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题复习):从2018年2月22日~2018年4月30日完成以主干知识为主的专题复习
第二阶段(选择填空演练):从2018年3月1日~2018年5月20日完成以选择填空为主的专项训练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从2018年5月~2018年5月26完成以训练能力为主的综合训练
第四阶段(自由复习和强化训练):从2018年5月27日~2018年6月6日。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专题复习(一)目标与任务:
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强化考点,突出重点,归纳题型,培养能力。
根据高考试卷中解答题的设置规律,本阶段的复习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知识专题:
专题一:集合、函数、导数与不等式。此专题函数和导数以及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每年高考中导数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一般情况是在客观题中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计算,属于容易题;二是在解答题中进行综合考查,主要考查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等,此题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并且与思想方法紧密结合。
专题二:数列、推理与证明。数列由旧高考中的压轴题变成了新高考中的中档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与不等式的简单综合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问题。
专题三: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近几年高考中三角函数内容的难度和比重有所降低,但仍保留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的题量,难度都不大,但是解三角形的内容应用性较强,将解三角形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命题的一个热点。平面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形式的双重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交汇点,它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都可以整合。
专题四:立体几何。注重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点线面的关系及空间角的计算,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专题五:解析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的探求以及最值范围、定点定值、对称问题是命题的主旋律。近几年高考中圆锥曲线问题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融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为一体;二是向量关系的引入、三角变换的渗透和导数工具的使用。我们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要兼顾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强化训练,尤其是推理、运算变形能力的训练。专题六:概率与统计、算法与复数。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对算法的考查集中在程序框图,主要通过数列求和、求积设计问题。
专题七:系列选讲。包括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二)方法与措施:
1、任务完成要求
把专题内容包含的考点或题型划分为若干课时,本专题内容的考情简析,专题知识要点融合,近五年真题回放,选题要以常规题型为主,注重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严格控制解答题难度,中低档题的比例应占到80%左右,要有利于中等学生水平的提升;所选参考书上的例题及作业题要有详解答案。
2.强化集体学习。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研究学习2017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认真研究各地模拟卷,准确掌握各章内容的高考要求,以便在学习中把握方向;每位高三考生要把近3年的新课程高考试卷重做一遍,仔细剖析每类题的题型特点,考查重点、考查方向、命题规律,弄清试题的变化分布规律,分析总结出共同的特征,收集整理出有用的高考信息,提高自身解题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案
3.抓好两课(即复习课、习题讲评课)(1)听复习课力求做到:①系统性: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②综合性:将各间章节,和题型纵横联系,知识交叉,多角度、多层次;③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④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把重点知识有详有略进行巩固与总结,以便复习之用。
(2)听习题评讲课应该做到:①针对性:抓住各种题型的方法,消除疑问,解其多难;②诊断性:找出失分原因,找出正确思路,总结方法,以防重犯;③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④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4.落实好常规学习,抓好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课堂中,能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把握好每一次自习课,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认真对待每一科,每一次的作业,在答题时做到表述规范及计算准确。
5.切实抓好强化训练,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滚动
每章一次综合测试、每一次月考、对每次训练要做到及时总结,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及时反馈。并同时要反思错解原因,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争做到练有所得,听有所获。
做练习量要求限时完成,认真作答。一是强化学科能力训练,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二是培养规范、完整、准确地答题习惯。
6.处理好模拟考试和专题复习的关系 除了正常的考后试卷分析,我们对每次考试、练习都要分析自己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分析各次考试自己的得分点是否有变化、有提高,并采取相应措施。把能够得分的题型通过考后练习、讲评后一一突破。要有目的解决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7.注重心理训练。学习实力与心理状态是高考成功的两大基本要素,良好的心态是高考制胜的法宝。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心理素质,增强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应试技巧。此阶段的学习要特别注意研究各地的模拟试题,细心揣摩,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内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研究,密切关注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关注新课程的新重点,牢牢把握好复习的方向;此阶段还要解决好热点问题-开放型问题、探索性问题、存在性问题等。
第二阶段:选择填空专项训练 针对我学学生特殊情况,选择填空专项训练不设定时间界限。每周一次选择填空训练,做到涵盖所有考点,限时完成,强调常考题型做法和特殊情况处理,逐步提高学生的正答率。必要时懂得取舍,节约时间。
第三阶段:综合演练
(一)目标与任务:模拟训练,强调规范,查找问题,完善提高
(二)方法与措施:根据各地的高考拟模拟试卷,通过规范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心理,发现平时复习的薄弱点和思维的易错点,提高实战能力,走近高考。
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通过应试技能的训练,在考试中要求学生注意如下几点: 1.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述少跳步 2.中等题争取少丢分得分点处写清楚 3.较难题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 4.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第四阶段:自由复习
(一)目标与任务:自由复习,自主整理,要求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收拢、巩固已有知识,同时进行适度训练做好心理的调试,逐步达到最佳状态。
(二)方法与措施:制定出自由复习和考前计划。参考教师建议,自主复习,主动做到:
1.检索自己的知识系统,紧抓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做专门的训练。2.抓思维易错点,注重典型题型及解题方法。3.浏览自己以前做过的习题、试卷、改错本,回忆自己学习相关知识的历程,做好再纠错工作。
【202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工作计划12-14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建议12-30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11-16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学计划08-01
高三历史组二轮复习计划07-17
2024高三语文教学总结10-12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资料06-23
2023-2024高三语文科任计划下03-10
关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师工作计划08-20
2024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