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精选8篇)
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 篇一
【高考A计划】2014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第15课时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
数学案 新人教A版
一.课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二.教学目标:1.掌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能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解题.
三.教学重点:运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解题.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同底的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互为反函数;
(二)主要方法:
1.解决与对数函数有关的问题,要特别重视定义域;
2.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决定于底数大于1还是小于1,要注意对底数的讨论;
3.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常用方法有:①以0和1为桥梁;②利用函数的单调性;③作差.
(三)例题分析:
b,logba,logab从小到大依次为 a
xyz(2)若235,且x,y,z都是正数,则2x,3y,5z从小到大依次为;
xx(3)设x0,且ab1(a0,b0),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A)ba1(B)ab1(C)1ba(D)1ab
bb2解:(1)由aba1得a,故logblogba1logab. aa
lgtlgtlgtxyz(2)令235t,则t1,x,y,z,lg2lg3lg5
2lgt3lgtlgt(lg9lg8)0,∴2x3y;∴2x3ylg2lg3lg2lg3
同理可得:2x5z0,∴2x5z,∴3y2x5z.(3)取x1,知选(B).
x2x(a1),例2.已知函数f(x)ax1
求证:(1)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2)方程f(x)0没有负数根.
证明:(1)设1x1x2,x2x2x则f(x1)f(x2)a11 ax22
x11x21
x2x223(x1x2),ax1ax21ax1ax2x11x21(x11)(x21)
∵1x1x2,∴x110,x210,x1x20,3(x1x2)∴0;(x11)(x21)例1.(1)若aba1,则logb2
xxxx∵1x1x2,且a1,∴a1a2,∴a1a20,∴f(x1)f(x2)0,即f(x1)f(x2),∴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2)假设x0是方程f(x)0的负数根,且x01,则a0
即ax0xx020,x012x03(x01)31,① x01x01x01
当1x00时,0x011,∴3,∴12,而由a1知ax01,x01x01
∴①式不成立;
当x01时,x010,∴330,∴11,而ax00,x01x01
∴①式不成立.
综上所述,方程f(x)0没有负数根.
例3.已知函数f(x)loga(ax1)(a0且a1).(《高考A计划》考点15,例4). 求证:(1)函数f(x)的图象在y轴的一侧;
(2)函数f(x)图象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都大于0.
证明:(1)由a10得:a1,∴当a1时,x0,即函数f(x)的定义域为(0,),此时函数f(x)的图象在y轴的右侧; 当0a1时,x0,即函数f(x)的定义域为(,0),此时函数f(x)的图象在y轴的左侧. ∴函数f(x)的图象在y轴的一侧;
(2)设A(x1,y1)、B(x2,y2)是函数f(x)图象上任意两点,且x1x2,xx
ax11y1y2x1x2则直线AB的斜率k,y1y2loga(a1)loga(a1)logax,a21x1x2
当a1时,由(1)知0x1x2,∴1a1a2,∴0a11a21,xxxx
ax111,∴y1y20,又x1x20,∴k0; ∴0x2a1
xxxx当0a1时,由(1)知x1x20,∴a1a21,∴a11a210,ax111,∴y1y20,又x1x20,∴k0. ∴xa21
∴函数f(x)图象上任意两点连线的斜率都大于0.
(四)巩固练习:
x,|若1.已知函数f(x)|lg1ab1,则f(a)、f(b)、f(c)从小到大依次为 c
1(注:f()f(c))f(b)f(a)f(c);c
x2.若a为方程2x0的解,b为不等式log2x1的解,c为方程log1xx的解,则a、b、c从小到大依次为acb;
3.若函数f(x)2
|x1|m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0m1. 2
五.课后作业:《高考A计划》考点15,智能训练3,5,7,10,12,15.3
2.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 篇二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 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课堂, 而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课, 遇到困难时, 并没有机会向教师求教, 因而此时可能会失去兴趣, 从而课堂听课效果不好。因此, 在课堂上变教师讲课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提问是上好一轮复习课的关键所在。然而每节复习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既要复习基础知识, 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者似乎很难兼顾。因此, 我们在上每节复习课前, 师生双方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应布置好课前预习任务, 一般以试卷检测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在课前教师批改完毕并能发现其中的知识的欠缺及方法不当等问题。这样在课上, 教师讲解就会具有针对性, 就能利用较少的时间把学生知识和方法的问题都一并解决, 课上大部分的时间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比如学生在做课上练习遇到困难时, 我们可采用“题眼突破”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大多数题目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些点被称为“题眼”。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而只要在题眼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 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能力在要害处增长。
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情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 在数学的学习当中没有兴趣可言, 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 兴趣会日渐减少。在上复习课时, 由于基础知识多, 解题的量也很大, 我们就更要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和魅力, 这样才能使他们变苦役为享受, 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
一道好的数学题, 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当困惑被喜悦取代之后, 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的能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 激发热情。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容易下手的题目出发, 由浅入深, 狠抓基础, 注意能力。从知识的掌握来说, 必须从基本的知识练起。如果操之过急, 一开始便做大题难题, 势必造成一些学生的畏惧和厌学心理。因此, 训练应夯实基础, 多做中小型的基础题, 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扎扎实实地搞好量的积累, 为质的飞跃铺平道路。实际上高考题中也常常出现由基础题组合而成的试题。为此, 我们可以在训练中小基础题的基础上把几个相关的基础题进行合理组合。对这些基础题学生比较熟悉, 在此基础上答较难一些的大题自然比较顺手, 进而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在练习方面, 要注重练习形式多样化。除作业练习和课堂问题之外, 教师还应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题思路。在专题训练或平时训练中, 把一些重点专题归类任务分配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这种做法, 既能完成繁杂的专题复习任务, 又能节省时间, 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每日除此之外, 教师应每天给学生布置一道较好的题, 由学生轮流抄于黑板上, 以训练学生答题思路。第二天答案上墙, 根据反馈情况进行适当点评。这些题多由教师精心选出, 覆盖教材重点, 质量较高, 自然受学生欢迎。
三、重视复习课的内容和方法
在一轮复习中要坚持以课本为主, 在对一些观点上, 工具性知识集中提前复习的基础上, 顺次复习、重在基础, 查漏补缺。但复习中如果完全照搬课本选题, 则势必导致部分学生兴趣不大, 感到厌烦。对此, 教师应采取翻新习题的方法, 积极进行改题练习, 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翻新方式上采取将课本题目改变:改变结论, 增加设问、引申推广、多题组合等方式。这样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能复习充要条件的实质。复习完课本后, 要对学生进行以课本例题或习题改编题的综合训练卷的测试, 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进行习题翻新。教师要再次熟悉教材, 钻研教材, 进而驾御教材, 把握复习方向。教师把教材的重点内容, 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延伸和变形, 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又可提高复习效率。重视复习内容的针对性, 突出抓重点、难点, 把有联系、易混淆的知识放在一起复习, 把需要重点掌握、难以理解或外延较多的内容单独列出来, 进行专题复习。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知识缺陷、疑惑, 精心组织、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复习课在比较中理清脉络,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且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能做到一课一得, 提高复习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复习方法的实效性。复习方法的实效性, 就是先要做到因课而异, 讲授式、练习式、讨论式各得其所, 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 而且多给学生创设讨论操作、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教学是高考数学成绩的生命线, 就如同建造一座高楼大厦前所打的地基。地基是否坚固, 这将是大厦能否经得住考验的重要因素。因些, 复习课应彻底转变观念, 变教为导, 变学为思, 循循善诱, 科学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智慧, 这样才能为高考备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高考无论怎么考, 依据“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 试题都是从课本上直接或间接来的, 所以第一轮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复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轮复习时, 总是指导学生一遍遍地全面复习, 势必会降低复习的效率。所以我们更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 改变课堂原有的教学方式, 变教为导,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 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提高复习效率。最后, 复习课的内容要精选, 重在基础, 查漏补缺。
关键词: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要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与学.
[2]数学教学.
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 篇三
Math
进入高三后,高考的脚步离同学们越来越近,压力自然越来越大.此时,很多同学会发现一轮复习的学习状态和新授课的学习状态有明显不同,如何科学地分配备科学习时间,每个学科的突破口在哪里……一时间所有问题都摆在面前,让人感到无所适从,焦虑感油然而生.但是,不良情绪对同学们准备高考而言,有害无益.如何才能把情绪调整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呢?最佳方法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一轮复习计划.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对后续的学习时间、复习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做到心里有数,有的放矢,这样自然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制订一轮复习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内容为主,习题为辅
很多同学在进入一轮复习后把大量精力花在解决各类复习资料的习题上,这是一个误区,因为任何一套习题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和数学方法,仪靠做题,是无法找出学习中的所有漏洞的.正确的复习方法是“三个一”原则:
(1)课本看一遍,很多同学认为课本内容“简单”,所以课本往往被大家忽略.事实上,课本与复习资料最大的区别在于课本的“系统性”,课本尽可能地讲述了矢¨识的来龙去脉,同时上面的定理定义给出了最“官方”的说法,课本上的例题解答更经过了反复锤炼,严谨简洁,是最好的解答范例.当你对一个命题感到似是而非时,最终都要回归课本给出答案.
(2)笔记看一遍.笔记是从老师的角度对课本内容的一个诠释和补充,对知识来源、知识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更透彻的分析.
(3)曾经做错或思路含糊不清的题目重新思考一遍.从曾经做错或思路含糊不清的题目中能看出你当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哪些,所学知识的薄弱环节在哪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是否有待提高等等。
“三个一”原则能让同学们在一轮复习中既有效率又能最大限度地查漏补缺,当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安排一些练习,通过做题训练答题的节奏,可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复习的效果.
反思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面对浩如烟海的备类复习资料,要想真正取其精华,就要在反思上多下工夫.反思大致分三个方面:其一,当完成一个题目后,要留出三到五秒的时间回忆该题的整体思路是什么,你是如何对题目条件和结论进行关联的,在头脑中对题目的解答过程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其二,对于一些经典题目,要反思能否对题目条件换个认识角度,找出其他与结论关联的方式(即“一题多解”),借此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发散;其三,一个章节的题目完成后,一定要留出时间提炼出整套试题着重关注了哪些知识点,主要运用了何种数学方法,通过分析和总结,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持续进行反思训练,是逃离题海、提高效率的最佳方式.
安排时间分析往年真题
全国各地区的高考试题每年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即无论是试题难度、考查的重难点,还是题目的设置方式,都会保持对以往试题的继承.通过分析前三年的考题,可以在心里做到对当年的试题有一定的预期,提前把握答题的节奏,这样在复习时也会更有针对性。
训练表达的规范性
规范简洁的表达不仪能让阅卷老师更容易明白自己的答题思路,也能让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更加清晰,减少出错的可能.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题目的思路,还要关注别人的,从中有所借鉴.事实上,每个题目都没有固定的表述方式或最好的表述方式,只要得出的每个结论和前面的条件之间都有定理定义作保障,表达就是严谨的.在练习初期,只要刻意去关注每个步骤是否严谨,随着时间的推移,严谨的表达就会成为你的习惯.
笔者现对各章节内容进行简单梳理,给出各部分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以及必须会做的题目,为同学们制订一轮复习计划提供参考.
函数
必会知识
1.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如等。
2.能够利用配方法、导数法、反函数等方法求基本初等函数的值域.
3.明确函数奇偶性的含义,能够判断所给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4.会画出五种幂函数的图象,掌握五种幂函数各自的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
5.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明确两者直接的关联与区别,熟记两类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6.给出一个简单的函数,能够判断该函数的图象,或通过画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7.理解函数零点的含义,懂得判断所给函数有几个零点.
必做例题
例1(2015北京卷)如图1-1,函数f(x)的图象为折线ACB,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解析】由图知,设g(x)=,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f(x),g(x)的图象(如图1-2),令,解得x=l,故不等式的解集为{x|-l 必学策略 函数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是打开高考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作为面对高考的考生,同学们要掌握哪些策略呢?①在求值域时,常用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单调性法、导数法等,但无论用哪种方法一定要优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②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函数存在奇偶性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二是可以利用定义法和图象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三是能够利用“奇同偶异”研究函数的单调性.⑧在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大小时,往往借助函数的单调性,有时也引入0,1作为中间变量进行过渡,④在判断零点时有“三宝”,一是解方程,二是用定理,三是图象法,其中图象法可以转化为单个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或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如果能系统地构建这些知识,做到对症下药,那么你就成功实现了从学生到考生的蜕变。 导数 必会知识 1.能够求出函数在某点处切线的斜率以及切线的方程. 2.能求简单复合函数,注意合理地拆分复合函数,以免漏求. 3.会利用f’(x)在某区间上的正负判断函数的增减性. 4.能够利用导数的方法求解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 5.会利用导数法求一个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6.会求定积分的值,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去边图形的面积. 必做例题 例2(2015新课标卷I)已知函数 (I)当a为何值时,x轴为曲线y=f(x)的切线; (Ⅱ)用min{m,n}表示m,n中的最小值,设函数h(x)=min{f(x),g(x)}(x>0),讨论h(x)零点的个数 【解析】(I)设曲线y-f(x)与x轴相切于点则 即 因此,当时,x轴为曲线y=f(x)的切线 必学策略 有关导数几何意义的问题可能会与解析几何知识交汇,注意“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两直线垂直,斜率相乘等于-1”;在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优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再利用f’(x)>O或f’(x)<0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若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则令f’(x)≥0或f’(x)≤0,再利用分离参数法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对于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注意将其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行求解.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彤 必会知识 1.能够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 2.合理使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 3.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4.理解y=Asin(ωx+ψ)的实际意义,借助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半角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6.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必做例题 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作为面对高考的考生,同学们在研习高考题的同时,还要掌握此类问题必要的解题策略:(1)边角混合的问题,应当适度转化,全部化为边或全部化为角;(2)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与余弦定理混合出现时,有时需要合理配凑,得到完全平方的关系;(3)处理实际的问题应当选择合适的三角形,将边角关系放在三角形中进行求解. 数列 必会知识 1.给出数列的递推公式,能够求解数列中的某一项;对于一些有规律的递推公式,能够合理使用进而转化求得通项公式. 2.会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会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4.能够分析所给数列的结构,进而选择合理的方法实现数列求和. 必做例题 必学策略 数列求和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问题,作为即将走上考场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列求和有哪些方法吗?数列求和问题一般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不能转化的再根据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解.一般常见的求和方法有:(1)公式法(直接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分组求和;(3)错位相减法;(4)裂项相消法。 圆锥曲线 必会知识 1.会求椭圆的方程,会求椭圆的基本性质如离心率、长轴、短轴等. 2.会求双曲线的方程,会求双曲线的基本性质如离心率、渐近线等. 3.会求抛物线的方程,能够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距离的最值. 4.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能解决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问题.要注意三种圆锥曲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的异同;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弦长、定点、定值、范围等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必做例题 例6(2015湖北卷)一种作图工具如图2-1所示,O是滑槽AB的中点,短杆ON可绕0转动,长杆MN通过N处铰链与ON连接,MN上的栓子D可沿滑槽AB滑动,日.DN=ON=1,MN=3,当栓子D在滑槽AB内作往复运动时,带动N绕0转动一周(D不动时,N也不动),M处的笔尖画出的曲线记为C.以O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2-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I)求曲线C的方程; (Ⅱ)设动直线l与两定直线分别交于P,Q两点.若直线I总与曲线C有日只有一个公共点,试探究:△OPQ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该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必学策略 在设椭圆的方程前一定要做到先定型,再定量,注意记忆公式计算离心率;在设双曲线的方程前一定要做到先定型,再定量,注意记忆公式计算离心率;此外要会利用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直接求双曲线的离心率;注意合理利用定义转化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其到准线的距离;处理直线过定点的问题时,将要证明过定点的直线方程表示为某参数的直线系方程的形式,再由直线系方程求出定点;处理定值问题时,将要求解的定值表示为某参数的函数关系,再化简得到定值.此外,解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可以先研究一下特殊情况,找出定点或定值,再视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同时,要学会巧妙利用特殊值解决有关定值、定点问题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如将过焦点的弦特殊化,变成垂直于对称轴的弦来研究等.求最值或范围的常见解法:(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可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最值,在求最值的过程中,注意使用求函数最值常用的代数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导数法、单调性法等;(3)不等式法:通过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等求最值. 立体几何 必会知识 1.能够记住球、棱柱、棱锥、台体、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够利用平行或垂直的判定定理判断空间线面的平行、垂直关系. 3.对于所给三视图,能够通过想象还原出一个空间几何体. 4.会求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5.能用向量方法解决三种空间角的计算问题, 必做例题 例7(2015四川卷)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的示意图如图3-1所示,在正方体中,设BC的中点为M,GH的中点为N. (I)请将字母F,G,H标记在正方体相应的顶点处(不需说明理由): (Ⅱ)证明:直线MN∥平面BDH: (Ⅲ)求二面角A-EG-M的余弦值. 概率与统计 必会知识 1.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能够判断具体使用三种抽样方法中的哪一种. 2.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要记住频率分布直方图和茎叶图. 3.给出一组相关数据,会求回归直线的方程. 4.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记忆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运用树形图、列举法以及排列组合原理求解. 7.记忆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注意长度模型与角度模型的区别. 8.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9.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x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必做例题 例8(2015新课标卷Ⅱ)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A、B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 A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76 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 B地区: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82 93 48 65 81 74 56 54 76 65 79 (I)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如图4-1),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 (2)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 记事件C:“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B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求C的概率。 【解析】(I)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如图4-2: 通过茎叶图可以看出.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高于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 (2)记CA1表示事件“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满意或非常满意”;CA2表示事件“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非常满意”;CB1表示事件“B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CB2表示事件“B地区用户的满意 必学策略 ②目光短浅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________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令人无奈。 ③在________的各种“门”事件中,网络不仅再难为匿名网友“保密”,相反,个人隐私通过网络外泄的几率正在增加。 A.廉正 进而 层出不穷 B.廉政 进而 数见不鲜 C.廉政 因而 层出不穷 D.廉正 因而 数见不鲜 解析: 廉政,使政治廉洁;廉正,廉洁正直。结合语境此处应当用形容词,当选“廉正”。因而,表示结果;进而,表示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前面有“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后面接的是“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应选“进而”。层出不穷,连续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语境中强调的是出现次数多,而不是看见,应选“层出不穷”。 答案: A 2.(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________而成的节日。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________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图景。 ②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________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________,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各有千秋,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融合关于 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B.融合 对于 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C.融汇 对于 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D.融汇 关于 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解析: 融合: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融汇:融合汇集。蓬勃向上:繁荣旺盛。朝气蓬勃:多形容人。关于:突出相关性。对于:强调针对性。旷日持久:指耗费时日,拖延得太久。经年累月:指经历很长的时间。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南辕北辙:指行动与目的相反。 答案: A 3.(2014·黄冈9月质检)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桂花雨还在下。人生匆匆,能赶上这场淅淅沥沥的桂花雨,真是一大福分。此刻,桂花雨淋湿了我的全身,也________了我的心灵。从今往后,在我的心里,总会下着这场潇潇桂花雨,总立着这座芬芳的山,总住着一位________的花神。 ②“冰桶挑战”越来越热闹,参与者不乏知名人士。________有一些人看到了娱乐、作秀和营销的机会,让慈善义举变成娱乐狂欢,一些网络媒体也在________,纷纷玩“标题党”拼“底线”,恶趣横生。 A.洗濯 神采奕奕 因而 兴风作浪 B.洗礼 风姿绰约 因而 推波助澜 C.洗礼 神采奕奕 然而 兴风作浪 D.洗濯 风姿绰约 然而 推波助澜 解析: 洗濯:洗涤,除去。洗礼:洗净过去的罪恶,比喻经受重大锻炼和考验。“洗濯”是动词,“洗礼”是名词。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风姿绰约”侧重于姿态,“神采奕奕”侧重于精神。然而:表转折关系。因而:表因果关系。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使扩大影响。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 答案: D 4.(2014·孝感第一次统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从总体上看,职务犯罪的发案率还不高,还有相当数量的违法违纪分子仍________于腐败的冰山之下。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贪官之所以落马,并非有关部门________,发现了他们犯罪的蛛丝马迹;而是缘于一些突发事件和偶然因素。类似小偷偷出大贪官的新闻,________常用来说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恰恰证明了腐败罪行败露的偶然性。当腐败利益与败露的危险性比率失衡时,一些官员难免会把“东窗事发”视作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一样,产生侥幸心理。试想一下,如果腐败分子十之七八身败名裂、舍官丢命,还会有人敢于________吗? A.隐匿 明辨是非 诚然 跃跃欲试 B.潜藏 明察秋毫 固然 铤而走险 C.躲藏 见微知著 虽然 蠢蠢欲动 D.隐蔽 以小见大 俨然 以身试法 解析: “潜藏”指隐于水下,不露于表面,符合“冰山之下”的语境。“躲藏”指把身体隐蔽起来,不让人看见。“隐匿”指隐瞒或躲起来。“隐蔽”指借旁的事物来遮掩,通常用于陆地上。“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与句中语境相符合。“明辨是非”指分清楚是和非、正确与错误。“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以小见大”意为从小的可以看到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固然”作为连词既可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也可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与句中语境相符合。“虽然”作为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用在句中也合适。“诚然”既可以作副词表“实在”之意,也可作连词表“固然”之意,用在句中也合适。“俨然”常用于形容庄严、齐整或很像,与句中语境不相符。“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以身试法”指明知法律的规定而还要去做触犯法律的事,这两个词语都与句中语境相符合。“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答案: B 5.(2014·夷陵中学5月模拟)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下,读者的阅读________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转变,急匆匆的节奏,平民化的社会,急需的不是精神的________和接受,而是放松和表达。这可以用美国二十世纪文学作为代表来看,________迷惘的一代,还是垮掉的一代,留给我们的精品实在是太少了,我们能够记住他们________的口号,细看他们的作品却仍显得单薄。 A.期待 净化 无论是 振聋发聩 B.期望 美化 即使是 振振有词 C.需求 绿化 尽管是 振奋人心 D.兴趣 强化 不管是 震耳欲聋 解析: 根据第三个空,只有“无论是”和“不管是”能和后面的关联词“还是”相呼应,因此可排除B、C两项。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振奋人心:使人们振作奋发。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因此选A。 答案: A 6.(2014·襄阳五中等三校5月联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它变大了的叶儿向阳台外边________着,亮闪闪的叶片洋溢着乡下孩子般的天真和淳朴。俯身________,我既疼爱,又怜悯,却不能用语言提醒:在拥拥趸趸的室外,你是否能识得世间的风光与灾祸? ②“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________;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________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 A.伸展 端详 付之东流 哪怕 B.舒展 端详 荡然无存 哪怕 C.舒展 端量 化为乌有 即使 D.伸展 端量 荡然无存 或者 解析: “舒展”意为“伸展张开”,强调不卷缩,不皱;“伸展”强调向一定方向延长或扩展。“端详”意为“仔细地看”,侧重看清,知道每一个细节;“端量”含有打量之意。“荡然无存”是指原来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付之东流”强调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化为乌有”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答案: B 7.(2014·襄阳5月适应性考试)选出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改善,玉器收藏的________越来越盛,人们不仅喜欢佩戴、把玩玉器,还把收藏玉器作为一项投资。一些玉器商人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仿制古玉器,________玉器收藏爱好者,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________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________的局面。 A.风俗 蒙骗 进而 鱼龙混杂 B.风俗 诱骗 进而 鱼目混珠 C.风气 蒙骗 因而 鱼目混珠 D.风气 诱骗 因而 鱼龙混杂 解析: 风俗: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气:指风尚习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蒙骗: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欺骗。诱骗:诱惑欺骗。因而:表示因果关系。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答案: C 8.(2014·湖北百校10月联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寂静的春天》是蕾切尔·卡森满怀________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说,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习,而且一生都不会被________。 ②庭院花香袭人,仿若仙境。石桌旁边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戴一副老花镜,________地躺在摇椅上看《中庸》。见我们进来,他微笑着起身,动作________。 A.悲哀 摧毁 泰然自若 轻盈 B.悲悯 摧残 泰然自若 轻捷 C.悲哀 摧残 气定神闲 轻盈 D.悲悯 摧毁 气定神闲 轻捷 解析: 悲哀:伤心。悲悯:哀怜,怜悯。根据后面一句话的内容可知,蕾切尔·卡森对这个世界既感到悲伤,更充满怜悯,故选填“悲悯”更恰当。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害。摧毁:用强大的力量破坏。句中有“一生”这一状语,选填“摧毁”更符合情理。气定神闲:心气平静,神情悠闲。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句子侧重表现老者看书时悠然的情态,故选用“气定神闲”恰当。轻捷:轻松敏捷。轻盈:多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也形容声音、节奏轻松。考虑对象是男性老者,故选用“轻捷”更恰当。 答案: D 9.(2014·华师一附中上学期期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假如生命是草,也决不因此自卑!要像其他同类那样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________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________地将根须钻进石缝,________生命的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________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A.一抹 锲而不舍 汲取 当然 B.一片 坚忍不拔 吸取 当然 C.一抹 坚忍不拔 吸取 固然 D.一片 锲而不舍 汲取 固然 解析: “一抹”作“绿色”的量词更生动。“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锲而不舍”更符合语境。“汲取”“吸取”是同义词,区别在于风格与适用场合上,“汲取”较文雅庄重,“吸取”较通俗,前者往往与抽象事物搭配,后者既可用于抽象事物,又可用于具体事物。“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 答案: A 10.(2014·黄冈中学上学期期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今年的全国新能源推广会上,专家们指出,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有效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据说,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这一角色就是以我们黄冈地区的王近山将军为________创作而成的。 ③一个人要想很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是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如果他完全脱离社会,不但不能取得成功,________会走向失败。 A.遏制 原型 反而 B.遏止 原型 而且 C.遏止 原形 而且 D.遏制 原形 反而 解析: “遏制”的“制”是指控制住,而“遏止”的“止”强调使停止,治理环境恶化是个逐步的过程,不能“遏止”,只能“遏制”。“原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而且”表递进关系,“反而”表示与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 答案: A 11.(2014·湖南邵阳隆回二中11月月考)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引发一片________之声。他的代表作品《绿化树》《灵与肉》等主要反映了“右派生活”,作者从人性和人情入手,写出了当时人物精神世界的荒凉与饥渴。 ②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此次高考改革影响深远,最终要砍掉升学的“独木桥”,建立多渠道升学和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________学习立交桥。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有人对此________,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例出现。 ④2014年全国楼市继续降温,房价“跌跌不休”。据统计,95%以上的城市都出现了环比下跌。各地救市政策难以快速发挥效应,楼市在短期内恐怕难以________。 A.吊唁 终生 不以为然 东山再起 B.吊唁 终身 不以为意 重振雄风 C.哀悼 终身 不以为意 重振雄风 D.哀悼 终生 不以为然 东山再起 解析: 哀悼:悲痛地悼念(死者)。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这里重点表达悲伤与怀念,用“哀悼”。终生: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跟事业无关或关系不大,如“终生吃素”。终身:指具有某种身份后直至去世的一生,多跟事业有关,常与“教育、学习、发展”有关。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此处应用“不以为意”。东山再起:指人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重振雄风:强调重新恢复往日的风范、气势和状况。此处意在希望房价止跌上扬,用“重振雄风”。 答案: C 12.(2014·江苏沭阳修远中学第一次阶段测试)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________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________。只是改变了不该改变的东西,这才________。 A.不禁 改变 匪夷所思 B.难免 变迁 难以想象 C.不禁 变迁 不可思议 D.难免 改变 难以琢磨 解析: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难免:不容易避免。根据语境,第一个空用“难免”太生硬,应用“不禁”。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第二空承后只能选“改变”。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难以琢磨:很难思考清楚。“难以琢磨”与语境稍有不合,此处应选“匪夷所思”。 答案: A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许多科学技术如集成电路,正是在登月行动的刺激下,获得快速发展,并最终走向成熟,________在商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②正是由于水源的________,人类才开始考虑如何来使相对________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③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每位市民的参与,我们希望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发展我市的文化创意产业。________,让我们共同迎接我市的艺术春天吧! A.继而 短缺 稀缺 众人拾柴火焰高 B.继而 稀缺 短缺 独木不成林 C.既而 短缺 稀缺 众人拾柴火焰高 D.既而 稀缺 短缺 独木不成林 解析: 既而: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 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句中强调“发展”“成熟”在先,“应用”在后,故应用“继而”。短缺:缺乏;不足。稀缺:稀少,短缺。第一空只有用“短缺”才能与“相对”“最大限度地”照应;对“水资源”而言,当用“稀缺”表明它的现有状况。众人拾柴火焰高:指众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独木不成林:本义指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一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句中强调“每位”“各界一起”“我们共同”,“众人拾柴火焰高”更合适。 答案: A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当现代人为了一睹这些远古的尊容而纷至沓来的时候,面对着神像一般的群雕,________我们喜欢喧闹,也一时被它们不受影响的静默渲染得无语。寂静中,仿佛传来了俑阵中洪亮的呐喊。循着呐喊的声音,我们首先捕捉到的是它们一致向前的目光。渐渐地,也看清了那些刚毅的脸。相视而立,我们________的目光和它们沉静的神情相遇时,究竟是我们在________它们,还是它们在________着我们? A.虽然 躁动 注视 审视 B.即使 浮躁 瞻仰 检阅 C.尽管 浮动 仰视 检查 D.只是 跳动 关注 审阅 解析: “虽然”“尽管”“只是”均表转折,多用在转折复句的前面的分句中,为后面的分句提供语境上的对立面;“即使”用在让步假设的复句中,是对不变结果的假设。浮躁:轻浮急躁。躁动:因急躁而活动。浮动:①漂浮移动;流动。②上下变动;不固定。③动荡;不稳定。跳动:一起一伏地动。“浮动”“跳动”均不能形容目光。注视:注意地看。瞻仰:恭敬地看。仰视:抬起头向上看。关注:关心重视。审视:仔细看。检阅: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审阅:审查阅读。 答案: B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②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________,人民苦不堪言。③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________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________打动。 A.熏陶 青云直上 为 而 B.熏染 青云直上 为 而 C.熏陶 扶摇直上 为 所 D.熏染 扶摇直上 为 所 解析: 本题考查意义相近的词语。“熏染”与“熏陶”,都可以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但“熏染”所产生的影响多指坏的,是个贬义词,而“熏陶”所产生的影响是好的,是个褒义词。句子中很显然应该用褒义词“熏陶”。“青云直上”,指人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该句中主语为“物价”,价值上升,用“扶摇直上”。“为„„而”,表顺承关系,“为„„所”表被动关系。该句中全体职工都被罗阳的精神打动,句中呈现的是被动关系,因而用“为„„所”。 A组 专项基础达标 1.2016年五一劳动节期间,重庆多地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对市民免费开放,让观众感受艺术与美的熏陶。政府这样做是因为()①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D [材料中没有体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且①表述不科学,忽略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不选;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有利于人们利用博物馆和美术馆这个物质载体更好地接受艺术与美的熏陶,②正确;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错误;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有利于人们在博物馆、美术馆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里接受文化的影响,④正确。] 2.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总会记得要保持一段距离;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②英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截然相反 ③英国人与阿拉伯人难以交流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B [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这说明了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④正确;保持距离和自主靠近等又体现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①正确。②中“截然相反”、③中“难以交流”表述错误,故排除。] 3.(2017·绵阳质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书香的民族。但据调查统计,我国成年人年平均读书为4.4本,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倡导全民阅读被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之所以强调全民阅读是因为()①文化可以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D [政府强调全民阅读,就是看到优秀的文化能够影响人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故②④正确;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故排除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排除③。] 4.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伦理。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这是因为()①家风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家风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③家风总是以优良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载体 ④家风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A.②③ C.③④ B.①④ D.②④ D [家风作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故①错误;并非所有的家风都是优良的,故③错误;家风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体现出其持久性影响,家风影响价值观、态度等体现其对实践行为等的影响,故②④正确。] 5.2016年劳动节前后,我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先进人物的评选活动,宣扬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使道德可以相互感染、相互支撑、相互温暖、相互传递,并通过报纸、网络、手机和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投票评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①文化是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报纸和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④ D [通过先进人物的评选活动让道德相互感染、传递等,这是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②④正确。①③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指向,故排除。] 6.(2017·开封模拟)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A [首先,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题干中的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其次,①④诗句都体现文化对人产生的长久的影响,故符合题意;②③中诗句都没有体现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7.(2017·肇庆三模)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开播以来,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2016年2月1日,在冠军决赛当晚收视率位居全国第一。该节目在央视热播的同时,在互联网上也掀起了成语狂欢。关于成语,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表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C [成语属于文学艺术,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故①③符合题意。②夸大了成语的作用,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表明()①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 ③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④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A [文化对不同人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故③错误;只有正确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故④错误;①②正确分析了优秀文化在增强的人精神力量方面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9.(2017·衡水联考)“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志气永不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是上世纪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不仅歌词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学、哲学等人文知识,而且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这反映了()①文化对人们有塑造作用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精神力量就是一种物质力量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A [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有着本质的区别,故③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故④错误;电影插曲催人奋进和让人精神倍增,体现出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对人具有塑造功能,故①②正确。] 10.曾国藩说过:“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其中“读书则口不浊”说明()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D [“读书则口不浊”大意是说:多读圣贤之书,言行举止有礼有仪,说话条理清晰礼貌,自然就不会有污言秽语,即体现文化对人的发展、认识、思维等的影响,故②④正确。①不符合事实,排除;材料未体现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容,故排除③。] B组 专项能力提升 11.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定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认识和行为 ④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力量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C [微笑可以促进人类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①正确;传递友善等体现出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③正确;②与题意无关,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 量。] 12.(2017·厦门质检)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摈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C [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完美的人,故②错误;不是所有的流行文化都是优秀的,也就不一定能激励人们战胜困难,故④错误;题干中动漫剧让青少年努力奋斗,体现优秀文化在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精神力量上的积极作用,故①③正确。] 13.(2017·武汉调研)某中学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为该校“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某班主题班会拟一个主题。 [解析] 第(1)问,一是注意知识范围,即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问题;二是全面梳理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以此调动相关内容组织答案,如校园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对人影响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人生的塑造作用等。第(2)问,一是明确班会主题指向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而不是其他;二是语言可贴近校园生活与学生实际。 [答案](1)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各种校园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文化氛围。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各种文化活动将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系列文化活动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答案示例:自省、自律——从我做起;自省修身,以德律己;加强自律,追求高尚 道德情操。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简述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 [解析] 一是注意知识范围,文化作用需要从精神实质、影响社会、影响个人等方面分析问题;二是仔细梳理材料信息,以此调动知识来组织答案。 A组 基础达标 1.“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某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的热播,又掀起了一场传统诗词文化的饕餮盛宴。之所以要弘扬古典诗词,是因为古典诗词()A.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 D.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C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错误;传统建筑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故B项不正确;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所以D项错误;我们之所以要弘扬古典诗词是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我们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所以C项正确。] 2.(2017·南京期末)“秋分一过,中秋即至,这是绵延千年的约定,也是一年一度的邀请。中秋,一个团圆的象征,一个心灵的港湾,一种文化的纽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 ④传统习俗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D [“中秋即至,这是绵延千年的约定”,绵延正是体现着传统习俗的延续性,即稳定性,故④正确;“中秋,一个团圆的象征,一个心灵的港湾”说明中秋节寄托着人们的深深的情感,是文化的纽带,故③正确;①②观点都偏离题意,排除。] 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C [记载文化发展轨迹的是文字,而不是传统习俗,①排除;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应辩证地看待,笼统地说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错误的,③排除;②④是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答案C正确。] 4.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节日”。蛇年春节,在众多中国人坚守“吃团圆饭”“贴春联”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在路上过年”(旅游)“微信拜年”。这表明()1 ①春节在变动中走出传统 ②春节承载着传统与现实的对接 ③春节文化在“扬弃”中继承和发展 ④春节文化之魂发生着深刻改变 A.①③ C.①② B.②③ D.③④ B [蛇年春节,中国人把“吃团圆饭”“贴春联”等传统与“在路上过年”(旅游)“微信拜年”等现实相对接,表明在“扬弃”中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春节文化,②③符合题意。众多中国人坚守“吃团圆饭”“贴春联”等说明春节并没有走出传统,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之魂并没有发生改变,①④说法错误,排除。] 5.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八卷二十篇,是中华的“家训之祖”,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在《颜氏家训》的影响下,下起士庶,上至宰相,乃至帝王之家,多有自订的家训。梳理历史上的这些家训,可以()A.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伟大复兴 B.保证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C.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养分 D.使我们具备识别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C [材料中历史上的家训当中有很多优秀的成分,我们要加以吸收、挖掘,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养分,C正确;A、B、D夸大了这些家训的作用,错误。] 6.国务院关于《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中,提议将教师节由每年的9月10日改为9月28日(即孔子诞辰日)。专家认为,将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继承与发展角度看,对待中华传统文化()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③要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④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A.①② C.①④ B.②④ D.①③ D [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说法正确;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人们又享用着文化,感受文化的影响,③说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④说法错误。] 7.歌曲《卷珠帘》中的“千家文,都泛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与词境,实现了古典和流行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D [歌曲《卷珠帘》中运用了大量典故与词境,实现了古典和流行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D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B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C是不科学的,排除。] 8.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话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A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强调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④错误,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9.(2017·南京模拟)在苏州举行的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有一个亮点:一块完整的LED屏幕围绕比赛桌,屏幕上的信息有赞助商广告、有苏州古典园林风光和现代地标风貌,把参赛者和观众引向苏州文化之旅。这告诉我们()A.文化传播能够推动科技发展 B.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体育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基础 D.科技手段有效促进经济与文化交融 D [材料强调科技发展推动文化发展,A与题意不符;屏幕上的信息把参赛者和观众引向苏州文化之旅,体现科技手段有效促进经济与文化交融,D符合题意;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B错误;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而非体育,C错误。] 10.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①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B [作答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慕课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教育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错误,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重要途径。] B组 能力提升 11.(2017·长沙质检)2015年后半年,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受到众多观众的热捧,其精良细腻的制作,鲜活明亮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平冤昭雪、匡扶正义的主旋律故事赢得众口称赞。《琅琊榜》以独特的水墨素描之法、力图展现磅礴大气而又不失诗意的精美画面,剧中的景致、服饰、礼仪,皆成为流动和行走在电视屏幕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尽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这表明()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融合需要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③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④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俱进、丰富内涵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①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融合,故排除②;根据网络小说改编指向与时俱进,尽现传统文化指向继承,故③④正确。] 12.(2017·南昌模拟)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 ③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D [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不是途径;③说法错误,只有我国的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①④说法正确。]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节期间,外出旅游人数增多,微信红包拜年越来越盛行;清明期间,更多人不再回乡添土烧纸,网上祭奠越来越多„„。对此,不少人由此感叹“节味儿淡了”。有人担忧,照此下去,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传统习俗将会消逝。 其实大可不必忧之。文化本质上拥有让人处变不惊的力量,不仅让我们依恋传统,也鼓 励人们接受新的可能。就像春节、中秋团聚,返回家乡固然是极好的方式,但有些特殊工种春节离不开岗位,错峰返乡也依然情意浓浓。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也可把父母接进城,既能全家团聚,又能让父母感受一下“城里的月光”。选择在第三地旅游过年,一起看看世界,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天伦之乐?时代环境变了,文化形态也会相应改变。过去代表“节味儿”的某些形式,或许将离我们远去,但只要心在一起,就能找到新的“节味儿”取而代之,而不会留下情感或文化空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必担忧“节味儿淡了”的理由。[解析] 一是注意解答方向,即论证不必担忧的文化方面的理由;二是注意材料信息,根据信息指向去调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三是注意“节味儿”的特定指向,即传统文化角度。 [答案]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过节方式的变化不会对节日氛围产生较大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过节方式的变化并没有冲淡人们对过节的热情;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过节方式的变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文化创新的表现,节味包含其中。 14.(2017·济南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2月,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的演讲中总结了她成功的经验,下面是节选的片段。 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我被指令负责并组建“523”项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调阅大量民间方药,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后的《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为尽快上临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解析] 一是明确知识范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需要从文化继承、文化交流、文化创新等角度分析问题;二是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文化发展措施;三是结合材料信息来调动知识、组织答案,如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立足实践进行创新、学习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等。[答案] ①对传统中医药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古为今用。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应深入挖掘,取其精华。②立足实践,为传统中医药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在实践基础上,使用现代科技,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作用。③把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在深深植根于中医药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一、近三年来高考试题凸显的一些特点 1. 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 重视观点、材料、角度的创设与运用; 试题的选材主要有文字与表格材料、地图、图片等形式, 考查考生准确再认, 再现历史基本知识, 以及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9年22题, 从直观考查风俗习惯的变化到深层次的经济基础的变革, 不同观点的立意方向。 2. 突击抽查边角知识, 教材中标识的章节、用楷体字排版的内容、教材中的图表注释、平时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 以各种材料为载体的试题不断增加, 形式更加多样化, 阅读信息不断扩大。如2009江苏历史第5题。 3. 文明史观整合试题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文明史范式成为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范式之一。 淡化古代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 跨知识渗透、跨区域链接, 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4. 隐性介入热点问题, 引导关注社会生活。 如:商业城市发展、儒学与民族精神, 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城市群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等。 二、复习策略 1. 明确高考能力要求, 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历史高考能力要求共4大项12条, 在平常复习时, 应把高考的能力要求和各个考点作为巩固基础知识, 提高应试能力的指针, 落实到复习的各个环节。 高考一方面考查一些原生态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考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即衍生态知识的能力, 没有可供迁移运用的原生态知识, 衍生态知识也就不存在了。原生态知识复习的依据就是课标和考纲, 应注意将课标和考纲要求的陈述式变成一个个设问式, 利用教材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整合取舍, 形成主干知识体系。有的学生初中通史知识掌握有欠缺, 不能满足高中阶段学习专题历史的要求, 建议按照课标、考纲要求对初中历史课本的相关通史内容和阶段特征进行补充学习, 把初中史的知识体系和高中专题的知识体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知识整体, 随时注意用目录学习法梳理知识, 保证每天拿出一段时间复习, 这样定有大的飞跃。 2.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日益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已成为高考的主要方面, 在明确高考能力要求的基础上。 (1) 参考近几年各地高考题, 建立典题本,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很多学生手头资料不少, 大多数情况下做过也就过去了, 缺少精心的参悟, 尚未达到“格物致知”的要求, 而高考命题对于考查哪些知识点、体现什么意图都有一个通盘的考虑, 且科学性较高。因此, 要对近几年高考题有认真地思考, 把答案写出来, 然后对照高考答案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理解题目意图的能力和综合处理材料、史论结合的能力;建立一个记录好题和错题的典型题目本, 把日常练习中的好题错题及时搜集整理, 把典型题目本充实起来并经常参悟。 (2) 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重视打破思维定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克服思维角度的单一性、片面性, 坚决避免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地利用课本原话答题;要能够真正理解命题人的命题立意, 再结合设问和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在充分审明设问的前提下作答就不会偏离命题立意这个中心;要学会从材料组合中、从题干语中、从设问中把握命题立意;要抓住问题中的核心词、关键词、条件限制词、分值来确定回答内容的主次、多少, 寻找答题途径。 (3) 提高理论认识能力。重视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要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 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4) 加强行文答案规范性的训练。在形式上要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段落化”指所需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 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各类序号分隔, 使要点突出, 一目了然;“整洁化”指卷面美观, 整齐洁净。内容要面全、点齐、话简。“面全”指所回答问题角度齐全, 碰到隐含角度时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散思维来确定;“点齐”指所回答问题的要点齐全, 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 可比预测的要点多出1到2个要点, 以免失分;“话简”指回答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 避免文学化语言。 3. 加强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训练, 提高材料解析题的答题能力。 (1) 准确审题。主要审:时间、人物、空间、事件、关键词、答题方式等。 (2) 紧扣题意:“问什么”———时间、关键词。如原因、背景、过程、影响等;“怎么问”———答题方式, 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等。 关键词:地理;一轮复习;高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87-1 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就是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巩固性整理和升华性提炼精髓的高级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消化、整合学科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水平。本学期我校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学实施“五二一一式”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一、课堂5分钟,让学生活起来 这一活动,不仅能了解学生对于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能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为本节课的有效教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检查学生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形式可以多样,如采用默写、黑板板演、作图、提问或者自己编制的练习等。 二、课堂20分钟,让学生学起来 这一环节是一堂课的主体,复习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完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注重学习思路与方法,这也是高三复习课的基本任务。 (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在进行高考一轮复习时,由于时间紧、课时少、任务重,不少教师匆匆讲完课程内容,草草结束复习,早早进入训练,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出现知识体系不清楚,知识点混淆,因此在复习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梳理不同单元不同章节相关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地理分布等,指导学生了解知识的组成要素,探究其相互关系,并通过绘制图表,绘出结构式、关系式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在构建知识网络时,特别注意的是,重视概念原理规律的复习。首先要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研究概念的适用范围,最后联系实际,利用概念作出判断推理。比如“气旋”概念,首先分析它的本质属性:是在等压线闭合的低气压区,由水平方向空气旋转运动,垂直方向空气上升运动形成的立体空气漩涡,在闭合等压线形成的低气压区才会形成气旋。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分析,要注重使用范围,形成原因以及原理的多角度应用等方面。如:“世界洋流的分布”,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然后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反气旋型的,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气旋型的。只有这样还不行,还要注意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环流,这样既掌握了一般规律,又能理解个别区域的差异,进而分析洋流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规律,而且可以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前勾后连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在完成所有知识梳理工作后,可以通过提出相关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联想,从而达到完善知识网络的目的。如复习完“地球的运动”这部分时,提出“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在夏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而昼长却比南方长?”学生想到了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高度角及其纬度变化、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辐射与纬度的关系,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及差别等等。 总之,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导引者,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思维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遇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指导。 三、课堂10分钟,让学生动起来 构建完知识网络,掌握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要求学生仔细读图看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学习地理最重要最有力的工具,在建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读地图的习惯,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地理区位都落实到地图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学会读图、看图、画图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如复习完“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容,可以联想到“大气环流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及“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等,把有关知识落实到图上。这样图文结合,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了复习效率,形成以图释文,以图析题的能力。 四、课堂10分钟,让学生练起来 从地理教学实际看,学生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各种练习实现的。如何安排学生高质量地完成练习,应该是每个高三地理教师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一环节中当堂的练习题或检测题,本人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以典型题和图为突破口,举一反三,把握解题思路;(2)突出题目的典型性,突出重点;(3)突出题目的针对性,针对高考考点;(4)注重题目的热点、焦点问题;(5)不出机械记忆、低水平重复性的题目,不出偏题、难题、怪题。最后通过练的过程,对当堂知识,当堂检测,当堂掌握,师生共同查缺补漏,提高课堂效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推荐阅读: 广东高考数学一轮复习07-29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09-23 怎样安排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计划09-06 2015届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精品试题 理(含2014模拟试题)09-06 高考数学一轮备考计划08-24 高考数学复习指导10-05 高考数学总复习不等式10-25 2019高考一轮复习语文08-15 古代诗歌高考一轮复习10-274.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 篇四
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 篇五
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 篇六
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 篇七
8.提高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效率 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