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的基本训练精

2024-09-20

合唱的基本训练精(共10篇)

1.合唱的基本训练精 篇一

关键词: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咬字,共鸣,平衡

合唱,是一种集体活动,是借着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它在进行过程中,要求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在统一要求下,共同合作齐心努力来完成一个合唱作品,完成塑造艺术形象。

合唱的标准是:齐、准、合,其中的“齐”一主要体现在发声、节奏、语言三个方面,合唱的具体训练本着“齐”的标准一定要突出基本要素。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

歌唱的姿势是歌唱的基础,良好的歌唱姿势是调整身体准备歌唱的第一步,较好的姿态不但使你肺活量最大化,而且也可以消除紧张。它直接影响了歌唱时呼吸的通畅、发声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音响,每个人的音色音量腔体(头腔、口腔、胸腔)各不相同,要想产生理想的合唱音响,首先要求所有合唱成员在发声时的一切有关器官具备统一的动态和统一的协调活动,为了达到统一的活动动态,必须要求每一个成员在发声时都具有统一的正确的姿势。产生协调的效果没有好的姿势是达不到训练目的,对歌唱训练乐器的要求有一下几点:脑袋空、喉咙满、肩膀宽、腹部紧等有了这几个状态就形成了良好的姿势。只有当姿势合理而正确地统一时,才有可能产生统一的发声动态。如合唱队在练习跳音“yu”时,要求气息的位置支撑点,保持说“yu”的口型以及头腔、口腔、胸腔三腔的协调等做到合理统一,才能发出统一有弹性的声音。

二、呼吸训练

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是呼吸,也是正确歌唱的根本,如果想得到优美的音质、纯净的音准、宽广的音域和清晰的吐字咬字,必须先从呼吸着手。吸气,扩展你的腰部。呼气,保持腹部任性。呼吸的训练可以单独训练,首先练习快吸快呼。让学生站立两脚分开与胯部同宽双手扶腰,通过腰围扩大和放松下腹肌肉。用鼻子和嘴吸入空气,练习“si”的发声练习,要求快吸快呼,裤腰一圈气息的呼吸、小腹的弹跳,像咳嗽时一样自如。其次是慢吸慢呼,按上述要求做长音练习。练习时尽可能身体打开,不要塌泄。歌唱者最有效的呼吸是胸腹式呼吸,吸气时将肋式呼吸与下腹肌肉放松相结合。在腹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做完全呼吸.在呼气时可以减少喉部和颈部的紧张度,喉部就能正常发挥作用而不被其周边的肌肉所干扰。合唱中的呼吸和音乐分句要结合好,换气处理要按作品和合指挥的要求统一固定,有的是全体,有的是部分及声部的换气。另外一种合唱艺术的特殊呼吸法循环呼吸又称轮换呼吸.合唱队员在演唱长音时轮流吸气,这样扩大了合唱对的演唱表现力。呼吸的统一是合唱的基础,只有呼吸统一了起声才会统一,只有良好的呼吸才能产生美好的歌声。

三、发声练习

“起声”就是发声的开始,这是一个重要的动作。发声练习一般分为硬起和软起。发声的一刹那叫做起声,在歌唱中起声分为硬起[亦称“激起”]软起(亦称“舒起”)两种。合唱训练中应该以硬起声为基础,做硬起训练前必须明确四个条件:a气息支持好,b声带闭合好,c共鸣腔打开,d将意识中的音高、音量及韵母都准备好,然后以腹部敏捷地向内弹压,用恰当的气流去震动声带而发出乐音。所有培养合唱对正确的硬起声至关重要,“激起”时的声带是非常紧迫靠拢的。练习时要求发好基音,基音要求纯净清晰、圆润而富有弹性。基音要求有真声的震动感觉,又有假声的高位置。可以用哼鸣来进行练习,练习哼鸣时切记声音不要“穿鼻而过”,口内好像含着一个小兵乓球似的感觉,保持口腔的空间,这样就不会产生“挤”与“压”的现象。“激起”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巩固,合唱发声训练中的起声是以“激起”为主。

关于“软起”的练习,软起的基础仍然是激起,在保持激起的气息状态下发音,而发音后让声音徐缓而出,犹如流水般流畅自如,练习时不要有任何的强弱变化。舒起时的声带并不靠的太紧,因而部分气息漏掉,声音质暗而沙。如《花非花》就是一首很好的软起声练习曲。

四、吐字与咬字练习

歌唱艺术是语言的美化与夸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歌唱就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体。我们必须对语言结构以及歌唱发音的关系做一剖析。这就是合唱中的吐字与咬字的关系所在。合唱中吐字咬字是否统一,直接影响到声部的音色是否均匀协调,关键就是声母韵母的应用是否统一。

吐字是指韵母(主要是母音)的发音状态与支持特点,咬字则是声母(主要是指子音)中的喉、舌、牙、齿、唇不同的起声部位。声母(字头)准而紧,韵母(字腹)长而润,收声(字尾)齐而轻。合唱要求是统一的群体感,由于吐字咬字的部位不统一而造成声部的音色不统一,音色线条不连贯、不流畅。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现象,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横字竖咬,在合唱中我们要求唱i母音时要保持e母音的感觉。竖字前咬,竖字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开口音,虽然歌唱时声道通畅,舌位低,但是音色容易发暗而缺少明亮度,所以应要去合唱队员将这些字往前送。歌唱语言问题是一个最为复杂的问题,需要长期的实践与不断地探索方能逐步完善。

五、哼鸣练习

用“m”来做哼鸣练习,哼鸣的好处在于能准确建立混合共鸣的感觉。在合唱中哼鸣,即是造成合唱色彩变化手段,同时也是重要的技术手段。“m”是练习共鸣最后的声母。因为哼“m”时舌的位置很平,开始练习时音量不宜过强,舌面放平,舌尖抵住下齿龈,齿微开,唇轻合拢而放松。练习时唇、鼻、脸和颊都会有嗡嗡的感觉。嗡嗡的感觉产生时,哼鸣提高对共鸣的自我认识。共鸣腔和音色使你的声音更加明亮,也更有穿透力。当“m”哼的很理想时,就应着手练习开口音。由哼唱转为开口唱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因为一开口容易失去鼻腔和头腔的共鸣,开口的过程应非常谨慎地进行,开始练习时可以用“m”带“a”以形成半哼半唱的状态。当这种状态稍巩固后,在逐渐把口张开一些。另外,合唱的共鸣建立在和声基础上,和声的共鸣建立在音准上,用耳朵听着唱对音准有直接的作用,音准直接影响旋律是否动听?和声色彩是否明显有效?所以有耳朵听着唱是合唱不同于独唱的一项技巧,在训练时,从个人到声部,从语言到音色的统一,都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习,力求准确。同时也是合唱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六、合唱音响的平衡

音响平衡是音响层次的基础,而对音响平衡关系的处理,又以色彩与力度以及多声部的形式为依据。合唱作品中,人声配器上的关系与合唱训练中的音响平衡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处理整体音响的平衡时,要着重解决音乐织体各要素之间的音量分配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声部及格织体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多声部音乐中横向和纵向的交叉关系。从复杂的织体结构中理出一个头绪,了解多声部在此织体中承担的任务,扮演的角色,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如《葫芦笙吹响了》这是首四声部的合唱曲,在声部的处理上就要根据多声部在此织体中承担的任务,高声部唱两小节(噜噜噜噜)后接低声部唱(噜噜噜),在此织体中低声部是高声部的回音,我们在处理时低声部的音量、力度都要比高声部轻、柔。了解这些,对各声部提出不同的要求,达到各声部音量均衡,整体音色和谐的目的。

(二)掌握各声部在不同音区时音响幅度的差异及伸缩度。多声部合唱作品中,多声部总是分别承担着主旋律声部辅旋律声部和声性声部节奏伴唱声部基础音声部等不同任务,我们应当根据声部承担任务的性质,在音量大小音色明暗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正确处理合唱中和弦的关系。在合唱中谐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部分的谐和,即旋律音程中音与音之间横的音高关系,这是声部构成的谐和,另一个是总的谐和,即和弦中各声部之间纵的音高关系,这样构成合唱总体和谐。

(四)正确处理和弦音响平衡与力度关系。合唱的音响平衡问题,涉及到音色融和母音的变化和声结构及排列方法或复调织体的渗入等诸多方面,所以音响平衡也是需要“综合治理”的。

总之,合唱的训练内容很多,关键是要根据具体的合唱团,具体曲目的特点及具体的任务,要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效果的训练。使合唱的声音强而不炸、弱而不虚、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有起伏有层次,有丰富表现力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合唱指挥基本功训练·预示篇 篇二

(一)预备拍(即起拍、预示拍)

这是指挥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技术。而目前指挥中预备拍技术不到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预备拍包括即将演绎作品的速度、力度和情绪三个要素,预备拍还需预示吸气的方法与要求。

1)对预备拍的三个要素要交替变化着练习:

速度——较快、力度——较弱、情绪——活泼;

速度——较快、力度——较强、情绪——矫健;

速度——慢、力度——弱、情绪——沉思;

速度——慢、力度——强、情绪——愤怒。

三个要素的变化,要求预备拍的动作也要变化。上面第一种,预备的速度要快,动作要小,手腕灵活而轻盈、富有弹性,预示着音乐虽弱但情绪是活泼的;第二种,预备的速度要快,动作要加上小臂的力量,自然弹起的动作要适当控制,预示音乐是强而矫健的;第三种,预备的速度要慢,以小臂带动手腕,线条柔和,预示弱而沉思;第四种预备的速度也要慢,以大臂带动小臂,手腕保持平稳、线条硬直,预示强而愤怒。以上要点需要反复练习,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要强就快,要弱就慢,不能准确预示情绪。

2)结束时的预备拍。预备拍并非只在音乐起始时使用,结束时,收拍也要预示,同时也具备以上三个要素。实际上,在作品演绎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拍都是下一拍的预示。也就是说,指挥要在音乐流动的过程中,运用动作的预示,引领合唱队速度、强弱的变化、织体的交代、和声的推动、情感的表达、高潮的形成,使乐思连绵不断,直至满足。这是更为重要更难掌握的基本功,需要刻苦、耐心地练习,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在音乐流动时做好各种预示,前提是:①熟练掌握预备拍;②对作品能全面把握、完整理解;③要随着知识与生活积累的丰富,修养的提高,逐步达到运用自如。

3)渐慢、渐快与渐弱、渐强,都是在音乐流动过程中进行的。现图示如下:

(图一)Allegretto |=108 rit.…Andante .=72

………………—8拍 |……………

虚线前,是已进入的速度小快板 .=108,经过8拍的渐慢,变成点线后的行板 .=72。渐慢的8拍,每一拍都是后一拍的预示,每一次预示都要慢一点,8拍后,自然变成新的速度。渐快则反之。这里的三要素,没有力度变化,只有速度变化。情绪则根据不同作品,随着速度变化自然推进。

(图二)fdim8拍 p

………|-----|…………

虚线前,力度是f,经过8拍的渐弱,变成点线后的P,渐弱的8拍,每一拍都是后一拍的预示,每一次预示都要弱一点。8拍后,自然变成弱,渐弱时,每一拍手的运动线条越来越短,图示的空间部位逐渐向下移。若是由弱渐强,每一拍手的运动线条越来越长,图示的空间部位逐渐向上移。要注意的是,手的运动线条由短变长或由长变短,速度不能变,情绪则根据不同作品,随着渐弱或渐强而逐步变化。渐慢、渐快、渐弱、渐强,既是技术性的练习,更需对不同风格、气质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这种变化中的音乐内涵。

4)三拍子3/8、6/8、9/8、12/8等的预备拍。《黄昏》、《歌声在水面上飘扬》、《村民合唱》、《缆车》、《春来临》、《蓝色多瑙河》等作品,都属于三拍打一拍(包括3/4拍子打一拍),应该注意到,三拍子的预备拍与二拍子的预备拍在预示上是有区别的。用同一个速度来练习二拍子与三拍子,即.=.. 。二拍子的预备拍中只有一拍,手从点上直接弹起;三拍子的预备中有三拍,手从点上弹起后,要用小臂乃至大臂控制,线条成弧形。在《蓝色的多瑙河》中,预备拍有三种。

第一种:(A调)

在完整小节第一拍起句,预备拍提前一小节,上面练习中已讲述;第二种:

在第二拍起句,预备拍在第一拍起。手要准确地在第一拍上轻点一下,弹起时要控制,不能完全自然弹起,否则就与二拍子没区别,速度会变快;

第三种:

在第三拍起句,预备拍也在第一拍起。手在第一拍轻点时并不明显,也没有明显弹起,而是用腕和小臂将手带入第二拍并同时提起,预示第三拍起句。呼吸的预示:第二种,在第一拍明确轻点并快速吸气;第三种,在第一拍用腕与小臂提起,但有两拍的时间,所以吸气稍从容。上面的第三种,也涵盖了第二种。“白云”的“白”和“像”〖LM〗是第三种,“面纱”的“面”和男声的“像面”的“像”是第二种。要区别这两种预备拍,是需要严格练习的。

3.浅谈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 篇三

一、音乐素质

作为一个合唱指挥, 其个人必须具备很强的音乐技巧。除了必须有很强的识谱能力, 还要掌握一定的演唱方法和具备一定的声音概念。声音变化千差万别, 歌唱方法也有多种多样, 要掌握这些技巧和概念, 懂得如何利用这些基本歌唱技巧以引导合唱者是一项基本技能。合唱时, 指挥要控制全局的声音, 演唱者的唱法, 发音, 吐字等技巧, 对于指挥来说, 要了然于胸, 对这些发声和演唱规律要熟识, 以方便的把握每一位演唱者的演唱, 领导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效能。除此之外, 合唱中的指挥还要懂乐器, 熟悉每一种乐器的特点与演凑技巧, 并要知道每种乐器适合于哪一种情形下的表达哪一种感情, 有些乐器适合奔放热烈的氛围, 有些乐器适用于表达哀婉悲伤的曲调, 有些乐器可以给人舒缓清新的感觉, 指挥者不仅要会识谱等基本技巧, 还要随时聆听乐器所凑音乐的变化, 并把这些信息捕捉下来再传递给歌唱者和听众。因此, 懂乐器是一个合格指挥必备的技艺。

二、对音乐作品的认知

在一场合唱开始排练之前, 合唱指挥必须先要做一项课前作业, 那就是熟悉所要排练的演越作品。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要熟悉作品, 分析作品, 进而吸收消化作品, 甚至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合唱指挥在拿到一个音乐作品之后, 首先要着手搜索有关作品的相关资料, 包括创作者的名字, 创作时间和背景, 创作的目的和意图, 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懂了, 才能在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 才能更有更好的引导和指挥歌唱者。当然,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部音乐作品由于它的虚实结合和意象的变化, 每一个合唱指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一个好的合唱指挥能够分辨出这个作品的优劣, 能够看出这个作品的结构域起伏, 能够分离出这个作品的思想诉求。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 如何在更深层次上去分析作品, 值得每一位合唱指挥去学习和研究, 只有不断总结和实践, 指挥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才能在实际指挥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才能充分表达和传播创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才能使整个合唱更加富有感染力, 达到最佳表演效果。

三、凸现美感

在合唱时, 指挥的激情指挥与歌唱者的优美声音体现了一种美感。指挥要体现美感不仅仅是会简单的打拍子, 还要把它当作一种艺术, 这就要求指挥的动作要体现美学的特征, 要有协调性、连贯性和优美性。要体现美感, 指挥的动作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更要求指挥在气质上要有一种自然的流露, 这就要求合唱指挥要从全局出发, 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并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意识中, 仿佛自己就是创作者或是把自己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 音乐的灵魂与自己的思想不管在内在还是外在都达到了统一, 再加上指挥动作的协调优美、美观大方, 思想感情自然得到释放, 指挥在自己陶醉在音乐之中时也把所要表达的内涵下意识的传递给歌唱者和听众, 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相反, 有些拙劣的指挥只注重形式上的美感, 动作夸张而做作, 显得就毫无内涵和美感。究其原因, 他们并没有真正分析和理解作品, 或者停留在很肤浅的水平上, 没有真正了解作者的思想, 只是一味di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只会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四、领导能力与人格魅力

指挥, 顾名思义, 就是要领导和组织整个合唱队伍, 并在合唱指挥的带领下发挥出团队的最大效能, 使演出达到完美的效果。合唱不是一个人的事, 它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为团队灵魂人物的指挥要负起这个责无旁贷的责任。作为领导者, 指挥要有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 要熟悉每一个成员的特点和声音。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在在指挥时扬长避短, 做到游刃有余。

人格魅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尤为重要, 人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 这句话套用到合唱指挥身上也同样合适。有的人内敛, 有的人张扬;有的人沉稳, 有的人豪迈。作为一名合唱指挥, 要把音乐作品中强烈的思想内涵传授给听众, 要让音乐更有表现力和张力, 这都需要指挥通过自己性格的释放来表达和传递。当然人格魅力并不是刻意而为的, 它是自然地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 只会需要有强大的内心世界, 表现为意志品质、道德境界、文化水平, 思想态度等。一旦指挥具备了强大的人格魅力, 他在指挥时就会更有感染力, 让更多的人得到共鸣。

五、结语

总之, 成为一名好指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指挥具备必需的音乐修养和基本素质, 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磨砺自己, 逐渐成长。指挥只有具备了这些, 合唱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摘要: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音乐表现形式, 其核心在于合唱指挥, 优秀的合唱指挥者能够激发歌唱者的灵魂、情感、激情等, 以自我对作品的认知程度、内涵、音乐美感等都在合唱队员的身上体现出来, 是作曲家、作词家与歌唱者、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 有着桥梁的嫁接作用。而这一切想要有效的实现, 需要合唱指挥有着较高的音乐修养, 合唱指挥技能等, 才能确保合唱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合唱指挥作为合唱队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 是音乐艺术的阐释者和表演者。合唱指挥是由动作完成的, 这不单单只是手的动作, 还需要指挥者的表情、身体轻微的动作等, 以无声开揭示音乐的魅力, 传递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提高合唱艺术价值。

关键词:合唱指挥,基本技能,音乐

参考文献

[1]孟超美.大学生合唱与指挥艺术修养[M].天律: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苗向阳.合唱与指挥[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3]马革顺.合唱指挥文集[C].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陈祖恩.合唱与指挥[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0.

4.大班合唱训练的体会 篇四

关键词:童声合唱 大班幼儿 合唱曲目 多声部演唱 科学发声

合唱是一种声乐演唱形式,它把音乐、诗歌、演唱融合在一起。童声合唱则是针对幼儿进行的合唱训练,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幼儿进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同时,它对培养幼儿合作、协调的集体主义观念及群体意识、注意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教育力量。因此,在幼儿园进行合唱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开展大班合唱的实践经验,使笔者对幼儿合唱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合唱曲目。曲目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幼儿对合唱的热爱程度,关系到幼儿的精神成长与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优美的音乐更能激起幼儿的学习欲望,激起幻想、激发热情。因此,在选择曲目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有利于促进幼儿演唱水平的提高。

笔者根据参加合唱队幼儿年龄特征,选择了两首简短易懂、曲调上口的歌曲,《童心是小鸟》和《欢乐的歌声飞满园》。《童心是小鸟》的艺术形象鲜明,具有感染力,四三拍的旋律很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与歌词内容的强烈共鸣;《欢乐的歌声飞满园》则是我院的院歌,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使幼儿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激发内心的情感,体验幼儿园的愉快生活。

其次,教师应尝试运用多声部演唱的训练方式。过去在幼儿的歌曲教学中,演唱方法比较单一,多以齐唱、领唱为主。在这次合唱练习中,笔者综合采用了齐唱、接唱、对唱、轮唱、衬词伴唱、双声部等多种形式,达到了非常好的合唱效果。

在学习合唱歌曲前,笔者并没有急于让幼儿学习演唱的歌曲,而是先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用朗诵歌词的方法,带动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在轮唱训练中,我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首先用幼儿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进行轮唱训练,让幼儿以说唱的形式,反复念歌词,逐渐掌握歌曲节奏,再将轮唱的节奏带到训练中。等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之后,再进行歌曲轮唱。将同样的方法运用到教唱新歌《童心是小鸟》时,笔者发现,幼儿不仅认为学新歌不是件困难事,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新的挑战、新的尝试。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双声部演唱歌曲对于中大班幼儿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尝试用和声的感染力,使歌曲更具深度、厚度和穿透力。如在教唱《欢乐的歌声飞满园》时,笔者将旋律分解成两声部的练声小组合,事先固定好一个声部,逐渐掌握不受其他干扰。另外,也可经常用录音机把幼儿的歌声录下来,用“活”的教学,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再次,在合唱中要以游戏或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在合唱训练前,笔者发现许多幼儿只会在歌唱中喊叫,不会在演唱中呼吸,而呼吸是发声与歌唱的动力。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歌唱”,幼儿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歌唱时常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因此,在歌唱之前,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胸腹式联合呼吸的状态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呼吸状态,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这种发声训练就是气声结合的方法,这种合唱发声训练所产生的力量能使声音稳定、灵活、具有弹性。另外要注意的是,做呼吸练习时,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以免把歌唱的呼吸动作练僵,出现憋气的现象。教师可运用形象的比喻,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练习呼吸。如利用打哈欠、叹气、闻花香等呼吸时的状态,体会深呼气。如仿佛看见一只漂亮的蝴蝶落在那里,想捉住它,就屏住呼吸轻轻地、慢慢地伸手去捉,这种感觉就是保持气息;用像吹蜡烛的感觉练习快吸快呼,用吹气球的感觉练习快吸慢呼;用火车的“咔嚓”音将气息像蚕吐丝一样,长而均匀地吐出,练习慢吸慢呼。这些有兴趣、有步骤、有规律的方法都可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接受,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幼儿合唱对于教师来说,还是一种新的尝试,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在探索中,教师可借鉴国外一些优秀的合唱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效。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欣赏美、表现美并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钟维国.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5.浅谈合唱的基础训练 篇五

关键词:合唱 发声练习 学生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25-01

合唱是多声部的高层次艺术,学生既要有良好的听觉和音准、节奏概念,又要具备良好的协调合作能力。要使学生具有以上两种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合唱基础训练。文中从音准练习、节奏练习、发声练习三个方面来谈合唱的基础训练。

1 音准训练

(1)单音训练。首先要从听准、唱准大小调音阶开始。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有它的特性:如有的音带有稳定性,有的音不够稳定,有的音倾向于高,有的音倾向于低。用符号来表示。

大调音阶do→re↑mi↑fa↓sol ↑la↑si↑do→小调音阶la→si↑do↓re↑mi↑ fa↓sol↑la→

练唱时要掌握音的特性,按照箭头所指的倾向来唱,同时还可用手势提示。经过训练,学生就会唱准确。

(2)音程训练。先练唱五度之内的音程,然后再练六到八度的各音程。练唱时,注意音的倾向性。如:纯音程:1—4,3—7等,后面一个音都要唱平稳。大音程都要唱得向上升的感觉,如:1—2,1—3等。相反,小音程3—5,3—4等,后面的一个音都带有向下降的感觉。练唱时,也可以用手势提示。练习音程时也可以用听音、模唱的方法。如:在琴上依次弹奏两个音,让学生用“啊”模唱出来。也可以用音程模进的方法练习。如:从三度音程练习模进:1 3│24│35│…1—‖。对于音域较宽的音程可用“搭桥”的办法来训练。如五度音程1(3)5│15│2(4)6│26│…。然后把“桥”撤掉,直接唱。

(3)和弦训练。和弦练习也能用上述的方法进行。如:当老师依次弹出三个音时,让学生分成三个组依次用“啊”唱出音高,然后再同时弹,让学生感受三个音合在一起的效果。这样不仅增强各声部学生的听觉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2 节奏方面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节奏是唱好歌曲的重要因素。节奏训练分为四个步骤:

划拍、念节奏练习。出示一条节奏,首先划拍子,然后再一边划拍子,一边念节奏。

2/4× ××▏ × ×▏ × ××▏ ×——‖

划拍╲╱╲╱╲╱╲╱╲╱╲╱╲╱╲╱

口念 哒 哒 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

(2)划拍、念节奏、拍节奏结合练习。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直接加上击节奏(击拍)这一项。左手划拍,右手击节奏,口念节奏,加上用双手击拍。

(3)单独击拍练习。有了前两步的“搭桥”练习后,第三步可直接单独击拍练习。

(4)听辩节奏练习。教师弹一条节奏,让学生默写出来。开始练习时,可以先弹两小节简单的节奏,让学生练,然后随着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小节数和难度。

3 声音训练

“統一行动,整齐划一”是合唱最本质的要求。“统一性”即要求歌唱时的每一个词、每一个音节、起声、呼吸都应该整齐划一,要做到姿势、气息统一。在训练时,分三步来达到声音表现上的“统一”。首先是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姿势是获取优美歌声的前提,无论坐、立,身体都应挺直自然,双肩放松,保持积极而兴奋的歌唱状态。第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让学生在唱歌前正确地练习气息,引导学生体会“闻花香式”吸气,如用爬到山顶或跑完长跑时的感觉去体会吸气及位置,要深、自然、有抬肩,并且注意呼气时均匀连贯。可用打“嘟噜”这一练习,培养学生呼气的均匀连贯性。最后是发声练习。在发声练习中,切忌“大声歌唱”,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女生唱到d2就唱不上去了,男生唱到e2会出现喊着唱的现象。这样容易损坏嗓子,也是音色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训练时,首先用“哼鸣”练习,及“弱声”练习来寻找高位置的方法来歌唱。

(1)“哼鸣”的练习。要求学生上下牙不咬紧,双唇放松,舌根自然平放,口腔像含半口水一样,哼鸣时唇部、鼻腔有轻微的振动感,声音像是从眉心发出似的,在练习时气息做到“匀、慢、稳”。哼鸣的好处是能准确建立混合共鸣及头腔共鸣的感觉。保证声音具有高位置,气和声结合比例准确、平衡。如:当一个声部演唱时,其它声部跟着自己声部旋律用母音“a”进行哼唱,如此轮流,当对自己声部的旋律音准有信心时,再放出声。

(2)以弱声来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哼鸣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各母音,声音轻柔、连贯、圆润、流畅,呼吸深沉,让学生体会头声和韵母转换咬字时的统一。还可以用“轻声”朗诵歌词的方法或者用“说悄悄话”的方法来帮学生找到歌唱的高位置。

平稳连贯的训练:

2╱4 1 3 5 3▏ 1 3 5 3▏ 1 ——‖

咪 妈 咪

用哼鸣的感觉唱“咪”,用“咪”带“妈”,“咪妈咪”要一口气完成,声音位置要高,两母音位置要一致,使声音集中、明亮。

弹跳有力的训练:

3╱4 3 2 1▏ ▏3 2 1‖

咪 咪 咪 妈 妈 妈

音要唱短促,有弹性,音色明亮,结实。练习时,感觉到腹部和两肋在微微跳动,就好象我们发出哈哈笑声时的感觉,并且唱出的跳音是通畅舒适的。

自然与放松练习:

2╱4 1 2 3 4▏5 4 3 2▏ 1 ——‖

啊 哟 啊 哟 啊

张嘴用哼鸣带“啊”,唱母音“啊哟”动作不能过大。

唱好合唱还包括咬字、吐字及如何正确表达歌曲内容和思想感情方面的训练。我只是针对合唱训练中的三个基本训练,没有好的基础,是唱不好歌曲的,更不会有好的合唱团。

参考文献

6.谈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篇六

一、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色

l.运用“轻声”唱法,克服“嘘声”轻声唱、弱声唱是高位训练的方法之一。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或力度。轻声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而绝不是消极的“漏气”声音。轻声与大声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发现,当儿童独自边走边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自然、轻松、愉悦的。如果将这种声音用力度记号表明的话,应是p或mp。因此,轻声唱的训练应在p与mp这个范围内为宜。而“虚声”产生的原因很明显,由于教师要求学生不许大声喊唱,那么学生就由过分用嗓变成不敢用嗓,音色也由太亮变成太暗,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这种现象尤其女生最为突出。平时使用小声唱,长期就会使嗓子失去光泽。

这两种方法的焦点是,教师必须弄清楚具有头声唱法的“轻声”唱法是在气息的支持下打开喉头的歌唱,而“虚声”是喉头上挤、漏气的歌唱,因为它没有打开,没有呼吸。针对以上的问题我采用的是开口大声朗读法:首先让学生把口腔打开找打哈欠的感觉;然后用a母音和He进行发声训练,让学生把声音放出来;最后再找一首歌词让学生大声并有感情地朗读,而且告诉学生朗读时要使用充分的气息和兴奋的状态。

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学生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所以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气僵、喉紧的弊病,教师一定要避免这种胸部呼吸的方法。所以,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可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合适的发声训练

1.在训练合唱队队员气息的时候,可采用“闻花式”和“平躺式”这两种呼吸法。“闻花式呼吸法”就是慢吸慢呼,呼吸时把心情放轻松,仿佛鼻前有朵美丽芳香的鲜花,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一口气,吸到横隔膜的地方,然后保持住,坚持一会儿用“嘶”音,再慢慢地呼出去。这样容易让学生找到兴奋状态,而且气息吸的比较深、比较充足,有利于学生在歌唱时摆脱对嗓子的依赖。而“平躺式呼吸法”就是平躺于一个平面,深吸一口气使腹部像吹气球一样扩张,扩张到最大状态保持住,坚持一会儿再慢慢地呼出去。

2.发声训练。

在哼唱此曲时,要尽量打开鼻翼,有哭泣的感觉,用中等音量均匀地唱出,声音连贯流畅,切忌声音不通畅。

练习此曲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叹下去,声音不要出现多大的波动,要注意气息的平稳,往高声区上行是不要抬下巴,做到轻松自如。

演唱时要利用腹肌连续、有弹性的收缩,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腔,但是要防止腹肌僵硬。跳音是在开口音上演唱,要注意下巴不要僵硬,舌根也不要用力。声音要求轻巧、圆润、丰满而有弹性。

3.体能训练的方法有:游泳、长跑、仰卧起坐。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能,潜入水里时又能训练憋气。长跑是有氧运动,可要求学生每天早晚找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慢跑几圈。小学生做仰卧起坐,一分钟一般要求30~40个,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能锻炼腹部肌肉、加强横隔膜的力量。

三 、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让学生保持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

1. 教师要对学生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使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并在教师那里找到温暖和鼓舞。

7.关于中学童声合唱训练的实践研究 篇七

一、合唱团员的选择——搞好合唱的前提

在合唱团成立以前,我就把合唱的理念融进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建立了学生的档案资料:如哪些学生音准节奏好,音域有多宽,适合唱哪个声部等。这为我们快捷准确地挑选合唱队员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我从音准、节奏、音域、音色等方面去选择团员的。现在挑选团员有一个误区:喜欢把声音好的全放在高声部,较弱的放其他声部,其实这不利于声部的和谐、统一。“高声部应选本身嗓音较高的,宁可少一点,但唱得不费劲。”也有些学生虽然也能唱高音,但她的低音区也饱满结实,这种情况可能放在低音区更好,因为这种低音音色更难找。

二、合唱团的训练——搞好合唱的核心

(一)音准的训练

关于合唱音准的训练,针对学生音准很差的状况,我首先把视唱练耳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每次合唱排练,我都会把音阶、音程、和弦、旋律作为重要的内容来训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甚至不让学生唱歌,重点只抓视唱练耳。几个月后,团员们音准好了很多:绝大部分学生可听准单音、音程;大多数同学可听准大小三和弦;部分同学能听准七和弦。耳朵灵了,再唱歌就容易多了。如我在排练舒曼的《茨岗》时,第一次视唱歌谱,绝大部分团员就已能唱准多声部了。

在实践中还要注意,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有很多:速度、力度、音区、和声、调式调性、呼吸、声音位置、咬字吐字等。如:气息支持不够音易偏高、声音靠后、声音位置不高、音喉开得大音易偏低。作为指挥还要了解音律和音准的关系,如纯律和十二平均律等。

(二)科学的发声

在中学合唱特别是童声合唱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让孩子们感受到排练的趣味性、直观性,发挥其主体能动性。

1.把理性的知识直观化

为了使学生获得美好圆润的声音,我们首先强调学生要有中声区良好的混合共鸣,我引导学生边发声双手边上下拉动,让学生感觉到声音覆盖了自己的上下各腔体。唱高声区时,在中声区的基础上逐步上提软口盖,同时让学生边唱边把手放到额头位置,随着音区变高再慢慢提上头顶,形成声音的高位置;唱低声区时也要求用唱高声区时的感觉,否则容易造成下压喉咙和舌根僵硬的毛病。学生的声音逐渐变得圆润结实,并有良好的共鸣和头声位置。

2.把理性的知识感性化。即用感觉来引导声音:如用狗喘气体会腰部横膈膜的力量;用笑、哭、猫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及面部共鸣器官打开。气息要深——让学生想象是大树扎根在地下;声音位置要高——让学生想象声音正穿过头顶、冲破屋顶传到山顶,用声音寻找观众。急吸气是受惊吓的感觉,慢吸气是闻花香的感觉……

(三)声音的概念

1.内容上,用马革顺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合唱的声音应服从作品的内容,不同的作品应用不同的声音。”选择用亮的、厚的、爵士的或者古典歌剧的声音音色,这要看作品的内容。合唱没有最好的声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语言特点,声音也会有不同的风格,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以前声音追求强壮,现在声音变化多样。

2.发声方法上,“老师不要过多给学生示范,学生的模仿极强,教师的示范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很可能会将自己的演唱习惯或成人的音色影响到孩子,教师应多从音乐上引导。”

我经常会放一些风格各异的国内外童声合唱光碟(国内的如杨鸿年老师的合唱团)给学生反复听、看。让学生明确童声合唱追求怎样的声音,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我们需要的。通过不断地听、看和科学的训练,我团的歌声逐渐从自然的声音发展到训练的声音一追求的声音一扩展的声音。除了让学生建立好的声音概念,在练声时,我会配合作品让学生用多种声音来练声:如唱同一条练声曲会用靠前的、靠后的、自然的(如很多现代的或民族的作品需要自然声)声音,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应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共鸣。

(四)歌曲的选择

我们广大中学的合唱团应该说基本上是业余的,但不少队选曲时却选专业团体的,如有的中学队唱《祖国颂》、《大漠之夜》,音太高、唱不上去就喊,完全失去了音乐;有的团男生差,却选择了男生任务重的曲目;还有的音准不过关,却选无伴奏合唱曲。选曲难度大小必须量体裁衣,否则弄巧成拙。

选曲曲目的搭配上,一般来说,最好有对比:一首快,一首慢;二首抒情,一首跳跃;一首古典,一首浪漫;一首中国,一首外国。因此可立体的展现出团队的水平。

从合唱曲的风格上看,有古典的、现代的、民谣的、流行的、爵士的、摇滚的、宗教的、黑人灵歌的等,选哪种曲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指挥的专业水准来定。

三、合唱指挥的修养——搞好合唱的关键

指挥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理论知识;二是队伍的训练;三是专业技能。一首作品真正考验水平的是:有多深的音乐修养就有多深的艺术成就。指挥要在技术层次上提高、突破,但有很多问题的存在,核心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指挥要深入到文化领域去思考作品演唱的要求和标准,作为指挥,每一次排练都要精心备课,并且永远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深造,不断地更新合唱观念。

8.浅谈小学合唱教学的训练 篇八

【关键词】合唱;声音;训练

合唱不仅是一门群体艺术,还是一门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它以“注重情感陶冶,追求音色美好”为首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合唱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心的目的。当然,只有合唱声部清晰、均衡,声音和谐,才能表现歌曲的意境。那么,如何搞好合唱教学呢?通过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童声合唱的训练。

一、声音训练是合唱教学的基本条件

每个未经过声音训练的学生都习惯用大白嗓子的歌唱状态,而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大家歌唱音色相对统一,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声音训练,将不同的个性音质融入发声状态相对统一的合唱之中,彻底改变学生喊唱的不良歌唱习惯。要改变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必须每节音乐课都进行相应的声音训练。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低段学生从轻声开始训练

英国儿童音乐教育家哈蒂指出:“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儿童去体会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同时还能保护儿童的嗓音,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唱效果。如果过早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发声训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2.课堂练声训练要讲实效

科学练声不能走过场,要扎扎实实落实到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用和更换训练曲目,同时还要选用适当的歌曲为练声教学环节,没有追求练声的实效,等于白练。

二、合唱教学要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我们音乐教材是从三、四年级开始出现合唱歌曲,学生由于缺少和声观念和和声技能的训练,突然进行合唱歌曲的学习,虽然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声部演唱,但在声部合唱时难以做到声部的稳定和谐和。所以我们合唱教学要降低难度,由简入深。

1.让和声训练走进音乐课堂

每一节音乐课都要进行适当的和声训练,先由一个简单的和弦音开始训练,再逐级进行乐句训练,最后进行合唱歌曲训练。合唱的协调由音量、音色、音准三种因素结合而成,因此我们还要加强听音练耳的音准训练,培养学生的内在感觉能力,逐步形成合唱的氛围,才能有效提高合唱的艺术水平。

2.和声训练要讲究趣味性

每节音乐课都进行规范的和声训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性的状态,如果和声训练采用一定的趣味性教学,而且和声训练与歌曲合唱乐句训练相结合,和声训练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当然和声训练可以与练声训练融为一体。采取这种措施既能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又能加强学生的和声观念,为合唱歌曲的学习奠定基础。当学生有兴趣参与合唱时,合唱的艺术魅力就会促进学生学习合唱的欲望。

三、合唱教学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合唱也是如此。我们合唱教学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合唱学习的积极性。

(1)在合唱歌曲教学时,可以老师演唱一个声部,钢琴伴奏一个声部;还可以用钢琴为歌曲进行和声伴奏,老师随时帮学生稳定声部。

(2)在合唱歌曲教学时,老师可以挑选音乐感较强的学生或者个别乐器(竖笛、口风琴等)作为各声部的核心力量,加强声部与声部之间的稳定性和谐和性。

(3)在合唱歌曲教学时,学生的声部分配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互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高低声部的技能训练。课堂合唱教学不是合唱比赛,我们不是单一追求最佳艺术效果,而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

四、把“我的声音”融入到“我们的声音”

1.“我们的声音”是一个规范的整体。

合唱的最起码要求是统一目标的合作,通过合唱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范,也就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下合作。就每一个作品来讲,第一步的要求是准确读谱读词。读谱时要严格注意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附点、切分音、三连音等等,要注意的是乐句和呼吸的关系。合唱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呼吸的技巧,在读谱时一定要作好呼吸记号。

2.“我们的声音”就是“我的声音”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合唱要能满足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自豪感,要让他们懂得,“我”是合唱队中的一个成员,正是因为有了“我的声音”,才有了“我们的声音”。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懂得,“我”在合唱中担任了什么任务,获得了多少快乐,让每个学生从集体的成功中获得个人的喜悦,从而有效地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总之,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探索,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完美、更和谐的合唱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合唱教学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合作精神,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浅析中小学童声合唱训练[N].甘肃教育, 2006-7(2)

9.提高童声合唱整体素质的训练对策 篇九

一、音色的统一

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常常会发现合唱队员在发声方法上相差太远,声音位置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靠前、有的靠后,口形有的太横、有的太“咧”。团队的协同、个人音色的退让度、声部间音色的差异,还有的孩子盲目模仿成人的歌唱,追求声音不自然的波动或抖动等,这些问题都会使合唱队的音色难以和谐统一。为了能达到音色的和谐统一,训练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建立统一的、正确的歌唱状态。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良好的歌唱状态,然后通过教师示范,要求学生在吸气的同时,打开横隔膜、放松喉头、放松下巴、打开上口盖,并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歌唱。如果合唱队有了这种统一的正确的歌唱状态,那么训练时就会省力,快速得多。

(2) 必须要求合唱队在发声方法上一致。如:在唱高音时,与高音区接近时应唱轻声,以轻带假,这样就会使其声音趋同,达到统一,且有穿透力;在唱弱音时,要求孩子们用轻声弱声演唱,做到“弱”而不“虚”;在唱低声时,注意“低”而不“压”。当然,在唱高音或强音时,要避免“挤”和“炸”的声音。

(3)用元音的发声练习训练音色的统一。指挥们一致认同,一个合唱队刚开始训练时,应当通过练声曲和有针对性的曲目练习来统一音色。如:“u”能使声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位置升高。由于口形收拢成圆形,能改变叫喊紧压的习惯。“yu”能使气息下沉而把声音位置提高到头部的后上方,并能促使喉部放松。“he”音色较亮,声音集中,并使口形稍张开,成圆状,达到放松运气的要求。但要注意防止漏气。“la”声音明亮,口形张开,声音集中,达到升高位置自然放松的发声效果。统一音色的过程也是寻找团队自身音色特点的过程。目前合唱发展的一个趋势是:音色变化是工具,工具多了驾驭起作品来就会得心应手,变化多端,才能多风格地演绎作品。总之,没有不好的音色,只有不好的运用。

二、音量的均衡

童声合唱的音量均衡是对声部间的音量关系而言,即声部间音量大小适当及布局合理。达到音量均衡,要做好各声部在音量上的细致布局。这一点在训练音量均衡方面最为重要。

例如:三部合唱就有多种音量的均衡:第一种,三个声部用大致相等的音量唱。第二种,高声部稍强,其他声部稍弱。第三种,中声部稍强,其他声部稍弱。第四种,低声部稍强,其他声部稍弱。上述第二、三、四种都是根据作品艺术表现的需要进行人为的音量均衡处理。还有,当歌声需要清晰、亲切、流畅时要求主旋律声部的音量突出些,而其他作为烘托或背景的声部则要求相对地减轻音量,达到音量上的均衡、歌声的和谐。

声部均衡的正确观念,应当追求“塔式结构”,具体来说就是低声部相对响些,高声部音强依次相对递减,最高声部力度较弱。这源于人耳对高低音的反应不是平均分配的,人耳对高音的听辨能力较强,大脑对音高较高的声响反应波动较大。因此,为了最终在听觉层面出现均衡的音响,声部间的音强比例应当追求“塔式结构”。

合唱的均衡(即音量的安排)通常安排在作品要求强弱显著的地方,作者一般都用f、p、<、> 等力度记号标明。但不少更为细致的地方的力度变化布局,还有待指挥在艺术的具体实践中更进一步地加以丰富和补充。指挥觉察力度记号在作品中要像看山水画一样记住它的层次,有几个高峰、最高峰在哪里、次高峰有几个、多数力度应当哪一个力度层面上演唱,等等。指挥还要充分了解合唱团的特点,知道合唱团在不同音高上力度最轻能多轻,最响能多响,再结合谱面信息确定不同乐句的力度层次,最终达到音量上的均衡。

三、音准的和谐

合唱音准的和谐是针对集体音响在音高关系上能否准确、和谐而言。有的合唱队员由于在演出时心情激动容易把音唱得偏高一点,这就破坏了音准的和谐。良好的音准是使合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之一。要想做到各声部间的音准和谐,首先要坚持培养合唱队员听辨和弦的能力。如全音、半音的音程听辨与音程区别。再如和弦的听辨,以大调为例:大三和弦:Ⅰ级主和弦、Ⅳ级下属和弦;Ⅴ级属和弦等。以上的听辨练习,需要孩子们了解全音、半音、和弦等一些基本乐理知识,并紧密地与“听”“唱”实践结合才会进行得更有效。在合唱训练中,采用轻唱,学生之间的干扰很小,一方面能消除合唱所带来的声带疲惫感,又能使各歌唱器官自然放松,找到正确的发声感觉,也能随时协调好在不同音区上,音量不易均衡之缺点。另外,也可使合唱队员音准进一步和谐。

四、情感的表达

情感的表达就是根据歌曲内容,对歌曲进行雄壮的、优美抒情的、活泼跳跃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有的合唱队拿到合唱曲后只唱出了准确的旋律,而没经过精细的情感艺术处理,这就等于生吞的食物一样没消化吸收,缺少了艺术感染力,成为“一二一”式呆板的踏步型。情感的表达与速度、语言、力度等方面有直接联系。在情感的艺术处理方面,要求学生多听、多想,从而总结出一般经验。如反映儿童生活,趣味性较强的歌曲一般速度是较快的,要求唱出来的声音有弹性、跳跃,这就要处理成用跳音的唱法;一般比较抒情的、冗长的歌曲,我们唱时要根据速度标记或加上自身的感受来作变化,不论是哪一类情感的歌曲,都要求学生清晰而准确地朗读歌词,从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样能给学生合唱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

教师在技能传授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传道”的功能,应该把德育融入授业解惑中。童声合唱可以培养学生谦逊忍让、甘心奉献的精神,也可以使人感受到团队成员间相互支持、相互传递、形成协力之后的强大,甚至可以体会到差异化的和谐共存。提高童声合唱的整体素质,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科学地训练每个学生的发声方法,听辨和弦,掌握固定的音高,以达到整体提高之目的。

10.中小学学生合唱的训练方法 篇十

关键词:合唱 训练 方法

合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合唱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对合唱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参与的热情,认真领悟歌曲的内涵,注意各声部的协调,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笔者经常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专业合唱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使学生在优美和谐的天籁之音中受到感染,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合唱作品,与其他同学一起欣赏、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合唱团和合唱作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合唱的探究欲。当然,合唱是集体的声乐艺术,必须经过科学训练,才能达到声音的统一、平衡与和谐。那么,如何进行合唱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合唱的训练方法。

一、歌唱姿势与呼吸的训练

1.姿势训练

在合唱教学中,歌唱姿势非常重要,它能影响歌唱时呼吸是否顺畅、发声位置是否正确。歌唱姿势主要分为站姿和坐姿,站立发声时,学生的头部必须摆正,双眼平视前方,身体自然直立,挺胸,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或轻松地放在背后,支撑点落在前脚掌上,两脚可以轮换支撑重心,以避免疲劳;坐着发声时,上身姿势与站立时相同,始终保持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演唱者只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并保持富有活力的歌唱状态。

2.呼吸训练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句话说出了呼吸训练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状态、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决定着合唱的艺术效果。

在进行训练前,教师首先要求合唱队员保持自然的呼吸状态,双手叉腰,做自然的吸气、吐气,调节好状态。

歌唱呼吸训练的主要方法有:①缓吸——缓呼。把吸气想象成闻花香,呼气想象成轻轻地吹蒲公英;②缓吸——急呼。把吸气想象成闻花香,呼气想象成吹蜡烛;③急吸——缓呼。把吸气想象成吓一跳的感觉,呼气想象成轻轻地吹蒲公英;④急吸——急呼。想象成夏天小狗喘气的呼吸方式。

二、发声训练

好的歌声源于正确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是唱好合唱的必要前提。在合唱队中,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发声训练,所以在歌唱时经常发“白声”,即声音不能集中,音质浮散。这种声音不润泽、不优美,多半是由于发声位置不对,所以在进行声音训练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头腔共鸣。主要方法有:①头声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找找打哈欠、吓一跳、吃一惊的感觉,然后发U的长音练习;②哼鸣练习。教师必须集中注意力,帮助学生找到声音的高位置,细心聆听学生发出的声音。正确的声音是通过鼻腔往头腔走,产生高位置的头腔共鸣,而不是停留在鼻腔,更不能把鼻音当做高位置的声音;③声音听辨练习。教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声音,让学生听辨,帮助学生找到统一的高位置音色。

三、音准和节奏训练

合唱是集体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

1.音准训练

童声合唱的音准训练应由浅入深地进行,步骤为音阶——音程——旋律,在唱准音高的同时再加入划拍子和识谱练习。如在和声练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唱准本声部的同时,还要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又如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中,教师可以先将二声部分开练习,作为单声部试唱,并要求学生划拍练习。熟练之后,先由教师担任第二声部,学生担任第一声部进行合作。然后,再由教师带领第二声部的学生轻声哼唱,当学生掌握了这一基本技巧后,再让学生合作演唱二声部。

2.节奏训练

在学唱歌曲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有特点的节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如让学生模仿钟表的声响“嘀嗒、嘀嗒”,就是×× ××|的节奏型;让学生模仿“哒哒哒哒”的机枪声,就是×××× ××××|的节奏型等。这些形象化的节奏训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枯燥、单调的音乐节奏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四、合唱的艺术处理

一首好的合唱作品除了本身所蕴含的感情之外,还必须加入演唱者对它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作品的体会不深,所以在学习合唱歌曲之前,教师应先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在情感。如在分声部视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确定歌曲的整体情绪,如抒情、雄伟、活泼等;又如在处理歌曲的强弱快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发言,并标注好表情记号,培养学生的艺术处理能力,最后通过教师的身体语言和指挥手势,用童声合唱的形式生动、准确地表达合唱作品的情感。

在合唱时,每个声部都应该默契配合,在歌唱状态、音准、节拍、情感上力求一致,使声音和谐动听,达到最好的合唱效果。

合唱是一门严谨的艺术,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成败取决于合唱队员的良好素质、和谐的声音、高度配合的意识以及集体的凝聚力。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它是保证合唱质量的前提。前面的路还很长,笔者将在这条艺术之路上不断地学习、探索和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上一篇:我在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习感言下一篇: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初试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