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道法第5课练习题

2024-07-19

八下道法第5课练习题(精选5篇)

1.八下道法第5课练习题 篇一

7.2 自由平等的追求 教案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与第一框内容相衔接依旧是讲述自由与平等的内容。本框主要涵盖的内容有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学会依法行使权力,树立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培养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前面的学习之后,了解到自由与平等的含义,但是对于究竟该如何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并不清楚。本节课主要探讨如何实现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权利”的依法正确行使的角度进行立意和阐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的意识。【课程标准】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为“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和“权利与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为“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以及“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案例,知道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

2、通过案例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一律平等,理解反对特权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反对特权、践行平等。

3、通过学习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要求,懂得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树立平等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难点:理解特权的含义及表现。【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 6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由与平等,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驶的各项权利。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过渡: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和平等,但是我们应该怎样从行动上去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由与平等的追求!

任务

一、探究学生田某不服管教及言论自由不可违法案例,知道珍视自由的具体做法,懂得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探究活动一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 “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田某对自由的认识是错误的。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只有在法制体制下人民才能够充分享有自由;而法律是自由的体现。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人们做任何事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1、珍视自由要珍惜权利

自由和法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所以我们要做到珍视自由,就必须珍惜宪

/ 6

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同时,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过渡:除了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外,我们还应该怎样珍视自由呢? 探究活动二

观看视频:言论自由不可违法。

思考:你如何评论小狐狸的做法?如果你是受害者,面对此事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小狐狸的行为是滥用言论自由,属于违法行为。受害者可以与造谣者协商解决,或者可以到法院进行诉讼。

2、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小结:公民如何珍视自由?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为您的权利; ②依法行使权利。

过渡:珍视自由要求我们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为您的权利,要依法行使权利。那践行平等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来寻找答案。任务

二、分析特权车被罚案例,列举就业歧视的事例,知道践行平等的具体要求,理解反对特权的意义,树立平等意识。探究活动三

观看视频:法律面前没有特权 一律平等。思考:本案例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

参考答案:本案例告诉我们践行平等,应该反对特权,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3、践行平等反对特权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使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等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

(1)特权的含义及表现

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的大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

/ 6

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然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2)如何反对特权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知识拓展:认识身边的特权现象:

①福利享受型代表:公款吃喝、旅游,奢华接待,超标办公室、超标车,额外福利……

②破坏规则型代表:交规无奈特权车。③抢占资源型代表:特权房、特权医疗。④安全堡垒型代表:某些特供食品基地。

⑤思想意识型代表:我是××、我爸是××。吉林一环保局长:“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方大国夫妇:“如果没有我们,你连饭都没得吃。”

⑥大树乘凉型代表:跋扈官二代、领导亲属吃空饷、子女凭领导特权就业经商等。探究活动四

图一 招聘限重点院校毕业 图二 招聘限制身高

图三 招聘限制性别

/ 6

结合图片,与同学交流生活中存在的就业歧视的事例。

提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户籍歧视、学历歧视、残疾歧视、乙肝歧视、相貌歧视、属相歧视、酒量歧视等等常见诸报端。

参考答案:湖南某地的招聘公务员就要求女性的胸部要对称,身高必须达到1.6米。

4、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益

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5、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1)生活中不平等现象及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小结:如何践行平等? ①反对特权;

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拓展空间

设计一期以践行平等为主题的板报。

①搜集整理有关践行平等的案例和漫画,鼓励原创。②全班同学共同筛选典型案例及漫画作品。

③以案例和漫画为素材,结合教材,设计并完成板报。【板书设计】

/ 6

/ 6

2.八下道法第5课练习题 篇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

1、注音(4分)

霎时()分歧()酷冬()熬过()....

2、理解句子含义(4)

①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解释词语(2分)

4、选词填空(3分)

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长着)。②我的母亲又(熬过 度过)了一个严冬。③母亲(摸摸 抚摸)孙儿的小脑瓜。

5、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4)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6、散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的描写。找出来,看看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

7、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然后用同样的词语再造一个句子,这个词语的意思要与试题提供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

例句: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造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造句:

②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造句:

语言表达

霎时 酷冬

8、依照句子“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一句话,要写出“一家人”的一个分歧点或矛盾产生的焦点所在。(4)

9、仿写句子(4)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散步》选段,完成下面问题。(12分)

(一)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0、从文中找出描写“小路有意思”的语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5分)

11、母亲先要走大路,后来又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说的话及她摸摸孙儿的小脑瓜的动作表明了什么?(5分)

1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简要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5分)

(二)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 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要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小路走去。

13、交代记叙时间的段在()(5分)

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

14、第③段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5分)

A.行动描写

B.细节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15、下面是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的理解,错误的是()(5分)A.在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B.儿子还小,看父亲是“高大”的。

C.因为“我”身体强壮,身材高大,如实反映了“我”的体质、体形。D.“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16、对“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5分)A.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

B.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我”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

C.对祖孙的分歧,处理好了,全家就高兴;处理不好,大家就别扭,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D.母亲老了,听“我”的;妻子在外边,总是听“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我的”。

17、下面两句话,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5分)我说:“走大路。”(母亲)变了注意:“还是走小路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活中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举一个例子谈谈。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心锁 梁青岭

某一个星期日,儿 子与同学去玩,我一个人来到儿子的房间,发现他的书桌上很乱,就走过去想整理一下。此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就打开他的抽屉,发现了一个蓝色的日记本。

儿子的日记本第一页上写道:“自打我上初中以后,我的心里十分空虚与孤独,父母除了关心我在学校的表现外,就是把我关在屋里学习。每天当我伏在桌前,永不停地写那永 远做不完的该死的作业时,我特别的痛苦,我多么想能有时间到外面去打打篮球,去轻松的活动一下啊……”

读完儿子的日记,我内心感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我原以为自己的心灵与他贴得很近,可万万没有料到他并没有把父母当作朋友。

傍晚,儿子回到家里,又关上房门独处,用晚餐的时候,他突然问我,“爸,你俩谁动我的东西了?”我假装糊涂地说:“没有啊。”见我的态度如此坚定,他什么也没说,就满脸不悦地走开了。过了两天以后,乘着儿子不在家,我又偷偷溜进他的房间,企图从日记里洞察他内心的秘密,令我惊讶的是,抽屉上不知何时安了一把锁。顿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 个低级错误。

晚上,儿子回到家后,我鼓足勇气对他说:“儿子爸爸犯了一个错误,你能原谅我吗?”儿子沉思片刻说:“不就是偷看日记的事嘛,我不想再谈这件事。”“如果你原谅爸爸,就请你打开锁,别把家长当贼似的。”儿子气呼呼地对我说:“这是钥匙,交给你,这回你满意了吧?”

若干天以后,当我无意中再一次来到儿子的房间时,一心想走进儿子内心世界的我,又鬼使神差般地欲看他的日记,我惊讶地发现,儿子的抽屉虽然没有上锁,可那日记本不知何时已无影无踪了。有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老爸,你是不是特失落?”“这话怎讲?”“因为我把日记扔了,并发誓,永远不再写日记了。”

我惊愕地醒悟到:儿子心里有一把锁。

19、“读完儿子的日记,我内心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这是为什么?(5分)

20、文章中“心锁”具有怎样的含义?(5分)

21、“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其中“一个低级错误”指什么?(5分)

22、第六自然段中“儿子,爸爸犯了一个错误,你能原谅我吗?”爸爸是否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对,真诚的求得儿子的谅解?(5分)

23、你是怎样看待父母私拆你们的信件或私看你们的日记的?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10分)

22、《散步》

1、【解析】利用工具书。【答案】shà qí kù áo

2、【解析】结合课文,抓住“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去理解。

【答案】①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②“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3、【解析】利用工具书。【答案】一会儿,形容时间很短。极冷的冬天。酷,极。

4、【解析】熟悉课文,就能选出。【答案】铺着 熬过 摸摸

5、【解析】结合语境理解。

【答案】形象的写出了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大。“早已习惯”:说明母亲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已经比较长。“还习惯”:说明儿子因为年龄小,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主见,往往照父亲的意见办事。

6、【解析】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结合课文主题回答。

【答案】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7、【解析】结合语境理解例句加点词语意思,所造句子加点词语意思要和例句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答案】我采集了一个蝴蝶作标本。你应该负责任

8、【解析】突出矛盾产生的焦点。【答案】略

9、【解析】是比喻句【答案】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遭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10、【解析】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回答。

【答案】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渲染气氛。言之有理即可。

11、【解析】扣住“摸摸”这个叠词作用回答。

【答案】表明母亲固然听从儿子,但在特定情景下,更爱孙子。相互体谅,生活和睦

12、【解析】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出表达作者的心理或感情。

【答案】11“慢慢地”言其速度慢,“稳稳地”脚步沉重而有分寸,“很仔细”走路很留神,体现了我和妻对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使命

13、【解析】抓住时间的词语“阳光下”。【答案】.D

14、【解析】采取排除方法。【答案】 D

15、【解析】根据语境理解。【答案】C

16、【解析】采取排除方法。【答案】B

17、【解析】围绕主题答。【答案】.尊老爱幼

18、【解析】结合实际谈谈【答案】略

19、【解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

【答案】我原以为自己的心灵与他贴得很近,可万万没有料到他并没有把父母当作自己 的朋友。20、【解析】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找出本体即可。【答案】儿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21、【解析】读课文作答。【答案】原以为第二次偷看犹如第一次那样非常容易得手。

22、【解析】扣住“再一次来到儿子的房间” “鬼使神差般地欲看”两句回答。【答案】 爸爸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也没有真诚的求得儿子的谅解,爸爸所求得的谅解,只是要求儿子把锁打开,为他下一次偷看儿子的日记提供方便,因为爸爸“一心想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

3.人教版八下一、二课练习 篇三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在我国,公民就是人民。()

2.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3.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5.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保障才能充分实现,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C.法律保障 D.社会保障

6.在我国,人一出生便享有公民权,享有人身权和人格尊严,享有受抚育、受监护的权利,享有继承的权利。到了入学年龄,享有接受义务教育权。到了成年,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劳动权。达到法定年龄就有了结婚的自由。到了老年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此外,还有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我国公民的广泛权利伴随人的一生。这说明()

A.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B.公民权利的真实性C.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D.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7.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有超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

A.真实性 B.平等性 C.广泛性 D.一致性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段话表明()

A.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真实性 B.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C.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平等性 D.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9.午休时间,小琪还在教室大声朗读英语。同学多次提醒,她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小琪的观点是()

A.错误的,因为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

B.错误的,因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合一性

C.正确的,因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法律的保护

D.正确的,因为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具有平等性和真实性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10.言论自由就是说话畅所欲言,不受任何限制。

11.国庆期间,公民上街游行欢庆节日可以不受限制。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2.2003年我国发生的“非典”瘟疫极具传染性,而且危害很大。为了抗击抗击“非典”,控制“非典”疫情蔓延,疫区地方政府采取了强制隔离等措施。有极少数公民不予配合,认为这“干涉了人身自由”,是“侵犯人权”。

根据材料回答:你理解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权利?

13. 材料一: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为保护人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材料二:到2008年6月底,中国已先后加入了23个国际人权公约和议定书。1997年中国政府签署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3年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交了履行这个公约的首份履约报告。

材料三: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编制了新一届五年立法规划,审议通过了企业国有资产法、食品安全法、防震减灾法(修订)、消防法(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保险法(修订)、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刑法修正案

(七)、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等9件法律,还审议了社会保险法、国家赔偿法、侵权责任法、邮政法(修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统计法(修订)等6部法律草案。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国家是怎样保障公民权利的?

(2)法律和公民权利是什么关系?

第一单元第二课练习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公民的一部分权利可以放弃,一部分义务也可以放弃。()

2.未成年人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但不必履行法律义务。()

3.履行法律义务就是履行道德义务,履行道德义务也是履行法律义务。()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找出来,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4.“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表明()

A.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B.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合一的C.公民权利与义务是对应的 D.公民要合法行使权利

5.“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谚语主要说明()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④要采取合法形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社会上有些人“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这种认识()

A.看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B.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C.充分行使了公民权利 D.认真履行了法定义务

7.下列各项属于公民应履行的法定义务的有()

①遵守公共秩序②尊重社会公德③爱护公共财产④积极见义勇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三)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8.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只应享受权利,不应履行义务。

9.履行义务就是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10.白芳礼,一位年逾九旬的平凡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老人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1)白芳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美德?

(2)白芳礼积极履行了公民的哪一类义务?

(3)白芳礼老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但也有人认为他这么做“不值得”,对此,你如何认识?

(五)为我们加油

11.车尔尼雪夫斯基说:“道德义务、责任不是什么外部强加给人的东西,而是一种要这样行动而不要那样行动的内在需要。”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许多多助人为乐的人、见义勇为的人、诚实守信的人、敬业奉献的人、孝老爱亲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是忠实履行道德义务的楷模,他们更是影响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肃然起敬。

(1)这些道德模范对我们的社会发展、进步有何意义?

(2)作为中学生,你将如何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第一课练习答案

[10参考答案]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

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11]

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公民举行庆祝活动,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但是,必须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使用游行的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而不得随意上街游行。否则,不仅会破坏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违法行使权利的人还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参考答案12]

公民权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受限制。个人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法律就要对其进行强制限制。

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受限制。权利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依法正确行使、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是尊重、不侵害他人的权利。也就是说,公民个人权利的行使是有限度的,是有边界的。如果公民个人权利在行使过程中威胁、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法律就要对其进行限制。因此,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规定的权利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否则,会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所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参考答案13]

(1)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来保障公民的权利。

(2)法律是保障权利的法宝,是维权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

第二课练习答案

[8参考答案]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该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认为不应履行义务的观点是错误的。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包括人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它们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既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求公民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9参考答案]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同时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才是忠实履行了法定义务。

[10参考答案]

(1)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2)道德义务。

4.八下道法第5课练习题 篇四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第8~11*题.【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和思考,使学生更加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重点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课件展示)1.填一填.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2.想一想,做一做.(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多少倍?

(2)围巾的价钱是帽子的5倍,围巾多少钱?

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一第8题.(1)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小丽和爸爸的年龄.从图中可以知道要求爸爸今年多少岁,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求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想一想,去年爸爸多少岁?小丽呢?怎样解答?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3)指名反馈,集体订正.2.练习十一第9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如果黄珠子数量不变,是指黄珠子一直是8颗,不增加也不减少.要使红珠子数量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红珠子应该有多少颗?红珠子现在有54颗,要增加几颗还是减少几颗呢?

(2)如果红珠子数量不变,是指红珠子一直是54颗,要使红珠子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黄珠子应该是几颗?你是怎么想的?现在的黄珠子是6颗,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几颗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画一画,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方法.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3)小组代表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师做出评价,并进行归纳.3.练习十一第10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边讲解,边画图表示(用○代替一个细菌): 每过1分钟,就由原来的1个变成2个,那么再过1分钟,这2个变成了多少个?再过1分钟,仍然是1个变成2个,那现在变成了多少个呢?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小组代表汇报方法和结果,师进行评定.4.练习十一第11*题.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并提问:

(1)小熊有5个玉米,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熊妈妈的个数是小熊的2倍,现在小熊有几个玉米?(8个)

(2)现在熊妈妈的玉米个数是哪个数的2倍?(8的2倍)(16个)(3)求熊妈妈抱了多少个玉米是指熊妈妈原来的玉米个数,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才是现在这么多的玉米,那熊妈妈原来抱的玉米到底是多少个呢?

(引导学生说出16+3=19(个))

小组合作,逐步讨论该怎样解答,然后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八下第11课民族团结学案 篇五

第11课民族团结 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及国家实行的意义。

2.分析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二、自主学习(15分钟)

★要求: 1.通读课文,勾划、记忆“自学教材”问题,将疑难问题标出待组内解决;

2.2分钟组内解决“自学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并纠正; 3.请你将“质疑问难”中仍未解决的疑惑写在横线上。(一)自学教材 10分钟

1.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在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对少数民族要实行什么政策?现在全国建立了哪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建立又有什么意义呢?

4.中央提出实施什么战略后,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

(二)自我检测 2分钟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大杂居、小聚居

B.小杂居、大聚居 C.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 D.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

2.山东援藏好干部的杰出代表是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孔繁森 3.据右面的材料判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三)我的疑惑 1分钟

二、合作探究(15分钟)

★要求: 1.个人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学案上;2.小组内讨论,达成统一观点;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研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年3月开始的西藏民主改革,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农奴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这是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材料二 在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材料三 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科目:历史 年级:八 学案设计:宋金花 审批: 周建学 时间: 4.9 编号:14 西宁、贵阳被列为内陆开放城市。

材料四 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1)你能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党和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2)你能用事实证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吗?(列举两例即可)

(3)你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三、当堂训练(13分钟)

★要求:1.总结方法和技巧;注意时间,提高效率。

2.书写和题目得分计入小组量化。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①促进民族团结 ②缩小东西差距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3.1994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48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 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5.巩固课本知识。

四、自我反思(2分钟)

通过本课学习:

上一篇:道路交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下一篇:血液科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