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科素养(共14篇)
1.小学英语学科素养 篇一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潍坊实验中学英语组 訾庆刚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学德育大纲》中也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新课改精神编写的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英语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
1.“外语是一种工具”,掌握工具的主要途径是练,因此,学习外语是一个练功夫的过程。英语语言知识和规则是必须学的,但是只有在足够的操练中,才能领会所学的知识和规则。
2.“语言,首先是有声的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说是读写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早起朗读的习惯。出声并大声地朗读,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听英语广播和英文歌曲的习惯。随时用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如:坚持写英语日记、用英语与朋友交谈等。
3.重视语音训练,把学好语音看作学好英语的基础。语音训练不仅是入门阶段的重点,而且要求贯彻始终。语音语法基础不太扎实的注意查漏补缺。4.认为句型练习提供典型句子结构,是进行基本语法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语法教学是以句法为主,或者说以基本的句型结构为主,词法结合句法学习。各课的语法句型是核心,体现各课的语法重点。5.主张精讲多练,反对注入式。语法教学采取句型练习和语法知识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知识以专题的形式总结复习,温故而知新,对高中只是养成专题总结的习惯。
6.提倡尽量使用外语,适当利用母语。尽可能用外语进行教学,使学生的思维与外语联系起来。但是,排斥母语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对英语的思维习惯有差距,不可一刀切。
7.鼓励使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利用课本中插图、挂图、幻灯片等视听教具,并创造外语环境,使外语的文字形象同这些形象所代表的语义和概念直接联系,不必采取翻译的办法。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阅读任务。积极阅读的习惯。内容可以是教材、中学生英语周报、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英语简易读物、新概念英语等,同时作好读书笔记。
3.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新的语言知识点,那是对学生另一种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查出在学习中遇到的新单词的意思;自己先找出不懂的新的语言知识点,然后我让学生用这些新词造句。根据情况,可以口头训练,也可以做笔头训练。当然,学生查出新词的意思,找出不懂的句子后,不是说老师就马上去讲解,而是要学生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再读,然后学生再不懂的话,老师就有必要讲解。然后就这些句子复述课文某一句子或某一段落。这种方法是给予学生必须需要的帮助。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还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小学英语学科素养 篇二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综合素养
在小学阶段, 学生相对比较活泼, 并且都有很强的好奇心, 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需要一定的环境进行培养, 因此, 教师要能够将小学英语和其他学科不断的进行整合, 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避免负面的情绪来否定和抑制学生的思维, 要不断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 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渗透科学的启蒙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 一般都会贯彻“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一个教学理念,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并通过小组讨论、比赛以及表演等多种形式来渗透科学的启蒙教育。例如在教授到水果名称:apple, pear, orange, banana等单词的时候, 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 如组织学生“Touch and guess”, 让学生把自己的眼睛遮住, 之后让学生亲身的品尝这种水果的味道, 这样通过学生不同的感官体验, 随之让学生猜出是哪一种水果。通过这样的方式, 充分的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 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英语课的教学质量。
要想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必须不断的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及探究的精神, 而小组合作就能很有效的帮助学生做到沟通合作, 让学生有大幅度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制定先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 之后每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轮流当组长,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例如, 在教授牛津英语小学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时, 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然后设置一个题目:What animal friends do you have?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 之后让每个小组选出组长, 并进行该问题的回答, 在此过程中, 小组成员之间积极的相互配合, 很好的回答了教师设置的这个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增强自然环境教育,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在每一个科目中渗透对于自然环境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3月12日植树节的时候, 学生都会去种树种花, 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契机, 给学生介绍相关植物的名称, 如:“seeds (种子) , seeding (幼苗) , plant (植物) , flower (花) , fruit (果实) ”等词, 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 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之下写好对于植物成长的观察日记。这样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掌握就有了一定的进步, 当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变得更上一层楼。
此外, 在教授牛津英语小学英语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 7Chinese festivals之后, 教师可以将英语中的12个月的英语表达都教授给学生, 并且布置一个课后作业给学生, 让学生以Spring is in March, April and May. In spring, it’s warm. We see… in spring. We … in spring. 这样的形式写一段话, 并能够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对于自然中相关节日的引入, 让学生更加灵活的运用小学英语的语言。通过注入此类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独特的魅力, 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兴趣来进行小学英语语言的学习。
三、引入艺术教育, 增强学生交际能力
教育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整体。课堂教学会通过一定艺术性是教学手段进行展开。所以教师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艺术教育引入其中, 进而不断的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学习英语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作为背景的。例如, 当教师讲述相关动物的名词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玩具进行展示, 给学生设定一个主题:the toys, 让学生运用各种各样英语的句式来描述自己喜欢的玩具, 运用一些“funny, happy, clever, lovely, angry, brave, sleepy”等形容词, 将这些玩具赋予一定的生命力。
再如, 在教授牛津英语小学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在课堂上对这些小动物介绍之后, 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这些小动物进行一些简笔画的绘制, 让这些小动物能够更好的被学生记住。总之, 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 都是想让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从而让艺术教育渗透到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来, 以便进一步增强小学英语的交际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小学英语的教学, 英语教学要能够抓住以学生为主体的主线,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对学生予以引导,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提升小学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能够更好应对英语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本文通过渗透科学的启蒙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自然环境教育,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入艺术教育, 增强学生交际能力等三个方面, 很好的阐述了小学英语与学科的整合,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为之后英语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丹, 熊艳艳.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小学英语课堂——一堂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启示[J].英语教师, 2013, 09:2-7.
[2]李小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 2014, 06:91.
3.提升英语学科素养促进阅读教学 篇三
在阅读教学上,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一直在尝试增加课外阅读量。我校2001年初建校时,根据学生对统一教材的使用感觉吃不饱的情况,及时添加了牛津英语教材,真正通过这个教材的使用增加了学生的词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随着教材的改革,牛津英语也满足不了我们的词汇量的需求,又及时引进了企鹅英语简易读物,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使这本读物从初一到高三的版本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对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事实上,这近十年的英语阅读教学最好的补充不得不提到21世纪报的运用,这个报刊阅读教材的使用,更使我校学生无论在中考的考场上还是在大型的比赛,诸如奥林匹克英语竞赛和各项枫叶杯演讲上都占绝对优势,这一切的实践和实现既归功于我们与时俱进的团队教育教学理念,又归功于我们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
在此愿意与大家分享对课程标准的点滴做法。
1.词汇量的积累成为学生猜词能力提高的关键。如初一的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准备词汇积累本,课本必须掌握的词汇当然是登记在册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每堂课会增加若干与本课本话题有关的,且是常见的词汇让学生记录和记忆。第二天检测到位,不宜多,但是日积月累也是达到了量的积累,这就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做了铺垫。对于教科书词汇的处理还尝試在每个模块作业的布置上,让学生将词汇的整合尝试编进一个小写作中,因为我们倡导,听说读写是不分家的,尝试在学中用、用中学,通过阅读促进写作也是我们应试的最高境界。另外,学生在词汇量上有很大的优势,这更得益于从建校初期就开展的每学期初的英语词汇量考级制度,既检测了假期作业,又真正养成了学英语的习惯。
2.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特别得益于21世纪报的使用,因为它与时俱进,它的版面设计特别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第一版初一时的军训文章,初二时的学农活动的描绘,初三时的体育加试训练文章让学生感觉如临其中,词汇信手拈来,都无需做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还有各种节日的传统文化介绍,使学生发展了语言技能,又获得了文化体验,真正汲取了文化精华,报纸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其中的设题难易适中,如引导学生猜测生词,学会找出所猜词的依据,激发了学生深度阅读的意识,这一环节的加入促进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报纸上青少年喜欢的偶像成长的介绍既满足了好奇心,体验了语言使用,又很好地实现了语言学习的内化提升,进而达到迁移,为表层的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创新做了铺垫。
3.阅读教学中学校还尝试“超市”引领,也就是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都有“小灶”阅读,从而提升他们的优势感,成为其他同学的一面旗帜,有目标追求和超越。
曾经的2005届一个学生能达到“十一”放假回来报纸的8版文章,同学点哪篇他背哪篇。这个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主动学习、积极调试和自我提升。也就是已经具备了英语学科素养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这样的学生每班都有7~8人左右,这7~8人又是小组合作的核心人物,榜样引领,同伴互助是我校一大特色,不仅是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也如此。
4.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初三学生能够通读文章之后,尝试着发现高频词来找到思维含量很深的设题答案,猜词过程能够找到关键依据,这是在检验我们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能力,如何引领学生挖掘文章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也就是在检验我们是否注意了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一点,我们还走在路上,理论上的认知开启了新学期的课题!
其实,阅读教学只是冰山一角,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让知识变成学生的素养,需要教师从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为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仔细体会王蔷教授的理念: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努力实践这一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在主题意义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促进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与同行们一起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即努力从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为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4.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计划 篇四
现代教育的形式,对我们教师自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现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不断发展自己”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非常重要,特为自己定以下素养提升计划:
首先认真学习政治法律。政治道德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做基础。因此,我要高标准、严要求。此外,我觉得还应该认真学习各项法规,用法来保护孩子的各项权利掌握各项规程、纲要,及时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和需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其次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和学科教育两个方面的专家。既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又要有学术的前沿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教师应把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积累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运用性,以及语文学科“语言交际”的学科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进度的实施。
二、教师个人业务工作计划
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与每位教师团结一心,体现教师师德,互帮互助。深化课改,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生活化、情境话”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解决教改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三、学习进修方面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每学期至少学习两本教育理论专著,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积极参加举办的各种讲座,定期进行相互交流研讨。认真贯彻落实听课评课制。珍惜每次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制度,并写出感想及反思。
5.小学英语学科素养 篇五
武汉市鲁巷中学 戴焱
摘要:语篇教学是连接人们心灵与文本、生活之间的一道桥梁。本文通过语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通过语篇教学,促成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语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3月,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修订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构成,包含四个素养要素,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应以语言能力为基础,以文化品格为价值取向,挖掘语言内涵,获取信息,比较异同,提升思维品质,从而使学生通过分析、批判和创新,汲取文化精华,凸显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使英语学科从学科知识文本的课程转向学科育人为本的课程。
而我们的教学囿于传统教学的束缚,存在着不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问题。我们的教学内容仍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线,知识碎片化,没有语篇意识,缺乏语境、忽略主题和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学习为主,注重知识点的记忆,缺乏在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教学方式碎片化、表层化,缺乏价值观的引导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语篇教学的关系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则认为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认知的与非认知的两个方面。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和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也提出,“英语学科教学应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则认为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认知的与非认知的两个方面。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和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语篇是表达意义的一个单位,是有语境和逻辑的。语篇的教学是我们语言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语言输入的来源。我们的教育教学其实是以语篇为载体,学生通过语篇的学习,输入语言。在语言的输入的同时,我们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炼、思维,这一系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语篇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们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学习语篇素材中的学科知识,汲取其精华,构建或完善新的知识体系,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发展其核心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语篇教学策略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为了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运用以下一些策略。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激活已有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语篇一定要有语境,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
例如,在《Go for it!》九下 Unit 5的阅读部分“Beauty in Common Things”的教学中,首先呈现课文的插图,提出问题:“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photo and title? What might the text talk about? Do you often see these traditional art pieces in daily life? What is your favorite? What are they made of? ”将图片中的孔明灯、剪纸福和陶娃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巧妙地将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联接,既让学生在整体的情境中学到了语言知识,又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思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已有认知,发现与文本的知识的信息差。通过语言铺垫和情景创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把握文本的篇章结构和逻辑主线,设计活动,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因此它又叫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个方面。教师要根据文本篇章结构和逻辑主线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思维导图等中介工具帮助学生在提取信息、概括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明白文本的意义和逻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Go for it!》八上 Unit 8的阅读部分“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获取、梳理、概括和整合信息,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在导入阶段,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anksgiving?”并提供Bubble Map 型的思维导图(图一),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对圣诞节这一主题的已有知识;阅读后,提问“How do people in the USA cook a turkey?”并提供Flow Map型思维导图(图二),帮助学生理清火鸡制作的顺序;在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时,可以运用Bridge Map 型思维导图(图三),引导学生将感恩节与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相比较,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似的感恩元素,从而学会感恩。
(图一)
(图二)
(图三)
(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文本的内涵与意义,塑造健全的品格。每一篇文本所蕴含的核心精神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表层结构主线挖掘深层结构的暗线,并因此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分析论证、推理判断、预测想象的思维活动体会文本的内涵价值与意义,从而塑造健全的品格。
例如,在《Go for it!》九下 Unit7的阅读部分3a“Mom knows best”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表层线索,即孩子各个年龄阶段的行为语言之后,分析语篇中母亲在作者各个年龄阶段的关爱言行,领会语篇塑造的人物形象,真正体会到诗歌的内涵,学会感恩母亲。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问题,对事情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利用他们好奇心,能不断地质疑,思想开放、灵活;能合理、公正地作出评估,审慎地作出判断,乐于重新思考,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能有条理地处理复杂问题,用心寻找相关信息,合理选择评价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寻求学科和探究环境所允许的精确结果。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能够比较全面地思考问题或看待某件事情,对自己的判断或结论能够提供充足的理由。在语篇教学中设计活动,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全面分析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Go for it!》九下 Unit7的阅读部分2b“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的教学中设计活动“Hot Seat”: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choose one as “Liu Yun” to sit on the hot seat and the other students ask questions.并要求学生“Make comments about Liu Yun’s decision with evidence found from the text.”从而让他们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兴趣特长、家长的考虑和生活现实,得出自己的结论。
(五)通过合作学习促进认知,关注知情融合以情促学。
合作学生关注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也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知情融合即认知和情感的融合。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培养全面发展的祖国未来,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效率为应对全球化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龚亚夫.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J].外国语,2014(11)[2]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6.小学英语学科素养 篇六
文本解读试题
老师们,请结合所提供的本学科教材文本,解答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定与重难点分析。(本题有2小题,共20分)
1.根据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请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评价)。(10分)
2.请写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说明理由。(10分)
二、教学策略选择。(本题有2小题,任选一题作答,共15分)
1.教学方法选取(15分)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拟选用哪些教学方法(两种以上)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阐述依据。
2.学生学法指导(15分)
为落实本节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倡导运用哪些学习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15分)
这节课你准备选用哪些教学资源,并简述依据。
四、教学片断设计。(30分)
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落实与教学难点的突破,请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五、设计理念与文本解读。(20分)
7.小学英语学科素养 篇七
台湾学者罗清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词汇,意味着教师为了表现出更高的专业水准而自主选择进行各项学习活动的历程,是一个教学效果得到改进、学习效能得到提高、专业成长得到促进的过程。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很强,作为骨干教师,需要对学科核心素养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作为培训者,则需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创新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
一、对学科核心素养与骨干教师培训关系的认识
(一)学科核心素养与骨干教师培训的关系
200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意味着“新”学科应运而生。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其它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小学阶段围绕意识形态问题展开教学的特殊课程,需要通过思想教育方式实现对人的教育。因此,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不仅具有自身的学科素养,还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为综合性课程,更为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课程的综合特征决定了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形态广度决定着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课程的价值引领决定了教师要具有敏捷的思维,教师的教学应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课程的生活视角决定了教师需要具有敏锐的社会眼光,教师对于社会的洞察力决定着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制约骨干教师发展的因素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师培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师培训中,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特别是针对骨干教师这个群体。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看,这个阶段的教师往往在教学方面容易遇到“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骨干教师对学科内涵认识不足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起步较晚,研究不够深入,再加上品生、品社都属于综合课程,导致教师对学科的认识不足,自身专业知识等方面欠缺,特别是一些骨干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不足,影响并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 骨干教师的教学理念认识滞后
许多骨干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方式传统化,二是教学思维程式化。究其根源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问题,无法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使教学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教学显然距离学科核心素养差之千里。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创新
基于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骨干教师现状的分析,我们调整了骨干教师培训的思路,试图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
1.基于学科知识的开放式培训
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离不开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知识涵盖面广,对于教师把握学科知识的要求也更高。基于学科知识的开放式培训,可以解决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比如,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如孔子、司马迁等),又有对历史事物的认识(如青铜器、瓷器等)。这些内容的教学难度比较大,很容易上成“历史课”。然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历史内容教学,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而在于通过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等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熏陶学生,以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品德与社会教育更加厚重和饱满。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做到透过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看到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才算是真正领悟到学科的本质,而这个过程是需要丰富的知识积淀作为支撑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培训模式,让教师们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请博物馆的专业人员针对教材涉及的历史文化内容进行介绍与说明,让教师们与专业人员进行互动,解开教学中的疑惑。
一位教师在参观首都博物馆后写下了这样的反思: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博物馆之旅让我非常震撼,我亲眼目睹了古代瓷器的精美,亲耳听到了背后一段段传奇的故事。反思自己的课堂,之所以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自身缺乏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缺乏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再次走进课堂时,我不再满足于欣赏图片的表象认识,也不再满足于学生网上搜集素材的罗列,而是更加关注瓷器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对青花釉里红天球瓶这件国宝,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描述:“1300度的火苗是惨白色的,这惨白色的火苗肉眼不经保护地看上半分钟就会流泪不止。可是,工人们需要长时间盯着,因为温度低了,釉里红就是黑色的;温度高了,釉里红就烧飞了……”听了我的讲述,学生们争着发言。一个学生说道:“这瓶子是我们祖先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以往需要教师反复讲解,甚至最终要替学生说出来的内容,现在成为学生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这是最令我感到欣慰和成功的地方。博物馆之旅让我的课堂发生了改变。
这样的培训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的兴趣,教师们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感受到通过培训获取的学科知识对教学产生的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位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写下的这句话代表了众多参训教师的心声:回归本真,追根溯源才是发展之道。
2.基于思维发展的参与式培训
骨干教师培训需要让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专业素质结构,实现自我专业价值的提升。积极而有效的培训,其特征是以教师的参与为主,真正做到激活教师的思维。
鉴于学科的特殊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更需要辩证、多元、创新的思维品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落实也必须以此为基础。培训过程中,我们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科问题,引导教师深入探讨。培训组织者和教师们一样,平等地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会对自己过去的经验重新进行评价,整合自己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从他人身上获得启示和灵感,在交流中生成新的认知和体验。
比如,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需要具有辩证思维,即教师需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待教育问题。不管教师是否有意,辩证思维客观地存在于课程与教学中,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中。以辩证思维为指导实施课堂教学,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可以让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为了提升教师的这种思维能力,我们在培训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最近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生造字,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我们把教师分成两组展开辩论,辩论到最后,教师们发现,双方其实谁也说服不了谁,而这件事情本身并不一定非要争出个对错。汉字的发展和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网络生造字虽然褒贬不一,但汉字正是经历了优胜劣汰的过程,才得以保留并发展至今。
通过这样的参与式互动,我们发现,教师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纠结于事件本身,而是转向寻找事件背后隐含的哲学思想,或者说教师们学会了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当教师们具备了这种思维方式,就不再会为学生们提出的“小区内到底该不该养狗”“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上网”等问题而纠结。这也正是我们所寻求的学科核心素养之所在。
3.基于专业素养的专题式培训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学科本质决定了教师需要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这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德育课程走向学科本质的必由之路,是德育课程的特色发展之道,更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突显学科核心素养,我们针对骨干教师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培训,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把握,进行了深入阐述。这样的专题特色培训提升了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对于骨干教师认识学科本质起到了引领作用。
8.小学英语学科素养 篇八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思路研究
一、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由于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将学习母语的思维习惯应用到英语的学习上。而学习不同的语言需要不同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必要的引导,时时掌握学生基本的英语思维。只有在学生熟练运用英语思维进行英语学习后,学习英语的难度才会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会更加感兴趣。
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兴趣等,尽量通过课程的安排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要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心态进行必要的了解,要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态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在学生心态摆正的情况下,教师将更容易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不能立即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慢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思维,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正确答案。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提示,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答案。
二、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師对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这样的步骤进行英语教学。由于英语对我国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而学生们对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了解不多,特别是人文方面的了解极少。这会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然后学生会采取死记硬背这种最笨拙的方式进行英语的学习,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最好是以英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为主要学习对象。
在学生对外国文化了解有一定基础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答案的优缺点并对学生回答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不断给予学生帮助。因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很少,所以有赖于教师的长期引导。在学生的空闲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安排与英语相关的竞赛,竞赛以与英语相关的知识为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利用情感素材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师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感情素材的合理利用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速度加快。这是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而人的情感可以为人们完成一些事情提供动力。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情感素材可以是与英语相关的历史真实事件,也可以是虚构的童话。但凡能使学生情感发生变化的素材,都能成为教师利用的对象。在使用情感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针对相关情感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检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让学生观看《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经典英文电影来提升自己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因为这些电影中涉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人文特点,还有真挚的爱情和家人间的亲情。既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离不弃,又描绘了背叛与被背叛。由于电影中的人对话时的速度较快,学生很难跟上节奏,所以教师应该找到有英文字幕的电影版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研究人物的对话、表情、个性等。在电影结束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电影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不断的观影和点评中得到提升。
四、为学生创造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交流的机会
对于英语的学习而言,其可以通过不断用英语交流来实现英语水平的提升。而我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汉语影响较大,所以常出现中国式英语,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不利。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多为学生创造与外国友人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与外国人的交流学到英语本土知识,丰富语法和词汇量。具体可以通过邀请外国友人到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充分感受外国友人使用英语的方式方法。也可以通过交换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外国友人,且交换生或多或少对中文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在与其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更轻松,表达错误的时候还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跟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没有教师的束缚对英语的学习而言更为有利。而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速度将会明显加快,对教师的英语教学而言极为有利。
五、结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习英语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与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息息相关,还与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有很大联系。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以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珕.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 山西教育(教学),2015,07:58-59.
9.小学英语学科素养 篇九
小学语文(三、四年级)
应考教师须
1.本卷共三大题,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学科、准考证号。
3.答题要做到书写端正,字迹清楚,行款整齐,卷面整洁。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知:总分
阅读下面的课文,然后完成题目:
1.认真阅读与课文《燕子专列》有关的单元说明、泡泡语、会读会写的生字、练习等辅助材料,谈谈上述辅助材料对课文解读有何帮助?(12分)
(1)【单元说明】: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阅读这组课文,让我们看看人们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请你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
分析:(2分)
有助于了解编者单元编排的意图。
(2)【泡泡语】:“能够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针对“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分析:(2分)
提示文本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文本重点、难点的理解。
(3)【会认会写的生字】:
会认的生字:欧、洲、瑞、启、殊、骤、跋、涉、濒、覆、厢
会写的生字:欧、洲、瑞、士、舒、启、殊、骤、涉、濒、疲、政、踏、救、载 分析:(2分)
这是教材提供的会认会写的生字,具体到课时、学生的实际,还需精选。
(4)【练习】:
(1)这个故事很感人,我一定要读出感情来。
(2)我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3)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
分析:(6分)
这是精读课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往往提示学习的方式方法、内容的重点难点。不同的练习有不同的侧重点。如练习1根据课文的特点,提出了学习本文的主要方法和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练习2关注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也提示了学习方法和内容;练习3同样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 把握人物特点,用读说写结合的方式。
2.分析课文标题“燕子专列”的特点?(8分)可分析题目的特点和作用。
3.请你分析课文开头与结尾各有什么特点?(10分)可从课文的构思、或课文的结构、或学生的学习运用等方面分析。
文章开头特点:
文章结尾特点:
4.请你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等方面对课文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文本解读的其他方法分析课文。(30分)
(1)从教师角度分析;(5分)
(2)有清晰的思路、有重点难点特点的分析;(20分)
(3)表述准确、书写规范;(5分)
5.请你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以三年级下册学生的学习角度,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30分)
(1)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5分)
(2)列出适合学生学习内容的要点,有简要理由;(20分)
(3)表述准确、书写规范;(5分)
6.请你根据内容解读和学情分析,预设本课文的课时学习目标(一课时)。(10分)
(1)一课时教学目标,写明第几课时,共几课时;(2分)
(2)目标具体、准确;(6分)
(3)目标表述规范。(2分)
2012年温州学科素养小学语文卷及参考答案(部分题目有出入)
《黄山奇石》文本解读
1.认真阅读与课文《黄山奇石》有关的单元说明、泡泡语、会读会写的生字、练习等辅助材料,谈谈上述辅助材料对课文解读有何帮助?(12分)(1)【单元说明】: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分析:看到这段单元说明,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进行编排。所选内容为《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其中《识字1》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秋天的图画》勾画出了一幅秋天山野的美丽图画,道出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黄山奇石》描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些奇石因其外形而得名,而且一块奇石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植物妈妈有办法》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孩子们在领略植物王国的奇事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古诗两首》选取的是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是两手描写深秋时节美景的古诗。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会认会写的生字】:会认的生字:区、尤、其、仙、盘、峰、胳、膊、巨、当、脖、著、形、状会写的生字:尤、其、区、巨、它、安、块、站分析:这是教材提供的会认会写的生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重点生字进行教学,不必面面俱到。难读:“胳膊”的“膊”读轻声;峰、当、形、状为后鼻音,提醒学生要读准。难写:“区—巨、它—安”字形相近。在指导写字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区、巨”的笔顺。提醒学生“尤”和“龙”的区别。难懂:尤其、奇形怪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3)【练习】:读读背背: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想想说说: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养子,再挑一块说一说。分析:课后练习是精读课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往往提示学习的方式方法、内容的重点难点,不同的练习有不同的侧重点。如“读读背背”根据课文的特点,提出了学习本文的主要方法和要求:朗读并背诵。“想想说说”关注了文本的表达和拓展,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关注课后练习,把它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4)【泡泡语】:黄山石真奇特,咱们去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分析:泡泡语往往提示学习的方法或者文本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比如本课的泡泡语“黄山石真奇特,咱们去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可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给黄山奇石起名字,把黄山奇石介绍给更多的人,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插图】:本文插图很多,对文本解读有何帮助?分析:低段的学生在理解事物时多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课文的插图就是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最好的载体。《黄山奇石》种的三幅插图分别描绘的是“仙桃石”“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文字描写配上图画,可说是图文并茂,为理解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幅插图,再朗读相应的三段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增强感性认识。
2.分析课文标题“黄山奇石”的特点? 分析:这篇课文主要就是围绕着“奇”
展开的,并按“点明黄山奇石有趣——介绍奇石——引发想象”这一线索安排材料。而课题《黄山奇石》就点明了本文主要的表达内容,指出了是哪里的石头,是怎样的石头。而一个“奇”字也吸引了读者,“奇石”到底是怎样的石头呢?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阅读期待,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3.请你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等方面对课文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文本解读的其他方法分析课文。(30分)分析:《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的一篇看图学文,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课文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其他几块简写。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其构段方式有所不同,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本文图文并茂,文章抓住一个“奇”字,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原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令人无限神往,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学习过程中,识字、写字是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则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4.请你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以二年级上册学生的学习角度,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并简要说明理由。分析:本文在介绍奇石的描写上语言生动形象,读来妙趣横生,可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积累并运用。在介绍奇石的过程中,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这种写法在我们小学阶段是很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但是何谓“总分”,何谓“点面”,在二年级的学生脑中恐怕还没有形成概念,在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感知渗透,并试着让学生运用表达。二年级的学生,进入三年级后作文表达也将从段落转为篇章,所以在写作方法的学习上很是重要。课文结尾简单描述了“天狗望月”等奇石,并指出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岩石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留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想象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
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的样子,动笔画一画;还可以结合学生找到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根据奇石的样子起名字,培养想象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智力因素。
5.本篇章课标中基础知识生成训练有哪些?感悟理解有哪些?1.基础知识生成训练(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挑一块说一说。2.感悟理解(1)看图读文。通过教师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2)表演读,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或者是背诵,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
6.请你根据内容解读和学情分析,预设本课文的课时学习目标(一课时)。分析:本文教学分两课时进行,下面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
“区”“尤”等14个生字,读准“胳膊”“形状”等字音,理解“尤其”“陡峭”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比较流利地读好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通过学文、看图,初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美。
4、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考核样卷
(小学语文 课文解读)
说明:
1.本卷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一律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3.书写端正、清晰;
4.本卷满分100分。
阅读下面的课文,然后完成题目:
【课文】教材内附
【题目1】(40分)
正确深入解读课文,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也是因为即使必须修炼的内功。请从教师的角度解读这篇课文。
提示:可从文体、题目、内容、结构、语言、情感、形象等方面解读;可从作者为什么写、写了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等方面解读;可从编者为什么选编、对学生的写作有何帮助的角度分析;可从课文的特点、亮点、重点、难点等方面分析。
避免概念化、表面地分析。
【题目2】(40分)
请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你设定的学生年级与学生学习程度,考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应该学些什么?并什么理由。
【题目3】(20分)
10.小学英语学科素养 篇十
综合素养力培训心得
通过今天上午的学习培训,我深深体会到传统的教肓观念和教肓方法与现代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矛盾对立,已成为教肓发展的阻力。教师学习,提高教肓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肓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肓的过程。教师在教与学之间循环发展。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已,以求教好每一个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地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肓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我要以此为目标,不断的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11.小学英语学科素养 篇十一
我认为学科带头人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丰厚的教育经验与专业基础
1.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成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我们首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位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教学方式的革新
教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完成的双边互动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跟在时代的前列,现在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为主,追求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3.敏锐的洞察力
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所以,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
4.热爱每位学生面向合体
好的教师要有一颗责任心,以身示范做学生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化学生,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
二、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
“学科带头人”是数学工作中的“排头兵”,是引领教师发展的榜样,所以我认为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
1.对自己学科的业务知识要熟记于心
这点我认为从教育教学方面来说要有深度挖掘教材的能力,能够灵活地驾驭自己的课堂,把握住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对课堂教学过程把握有度,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在一节课中,真正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只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乐于学习,这样的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真谛。
3.注重对学法的指导
好的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结果,一是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知道结果;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有学习的能力,这样才是教育的目的,所以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总之,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会在教育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三山寄宿
制学校)
12.小学英语学科素养 篇十二
一、情感熏陶不泛化
情感是一种生理现象, 巴甫洛夫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认为, 情感是人脑皮质下居于中心地位的中枢受到刺激, 而产生的复杂无条件反射, 并由此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情感体现在具有理智的人身上, 是一种心理活动。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产生清楚的具象性知觉及表象, 并从理性高度认识、揭示这些事情的本质, 由此产生和发展情感, 这就是情感教育。由此可见,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源于知觉和表象, 是阅读主体与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 是主体对文本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追求真实的交流和深刻的体悟是情感教育的核心。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味”, 在品味中获得情感熏陶。“品味”就是要品尝出文章蕴涵着耐人咀嚼, 令人神往的那种悠悠不尽的意味, 那么, 要品出文章的哪些味呢?
哲味。哲味指蕴含着哲理的艺术意味。所谓哲理, 就是揭示宇宙奥秘、阐明人生真义的根本道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的哲味是丰富多样的, 有的用鲜明的图景展现出生活种种悲欢离合, 有的用真挚的情感去鞭挞丑恶, 讴歌美好, 通过教学让学生品出这种味, 可以吸纳文章的哲性睿智, 从而形成生命的理性力度, 构筑精神支柱,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情味。情味指融和着浓郁情感的艺术意味。如:天伦叙乐的亲情;同声相应的友情;挥毫泼墨的笔情;依恋弥漫着土地芬芳的村庄, 怀念青藤遮盖着井水的乡情……学生从文章中品出这种种情味, 可以内化成为自己的灵与肉, 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丰富人性内涵, 提升人格品位。
智味。智味指交织着智慧的艺术意味。这种智味足以使学生们心灵开窍, 变的聪慧机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智味是层出不穷的, 如阅读中波诡云谲、曲尽其妙的神智;习作中思如泉涌、笔底生花的才智……所有这些智味, 让学生在品味的过程中接受到充满智慧的艺术意味的滋养, 逐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锤炼好语文内功。
韵味。韵味指文章所描述的高山流水隐含着的那种蕴藉含蓄、纯浓深厚的艺术意味。文章的这种艺术意味姿态万千, 令人悠然神会而余味无穷, 要让学生们滋长出一双灵动的慧眼, 去认识现实生活的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各种韵味。
上述的四种“味”是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四个兴奋点, 也是进行“人文素养培育”的支撑点。学生觉得语文课有“味”, 整个神经细胞就活跃起来, 就可以充分释放心灵能量去进行心灵感悟。
二、思维方式不趋同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 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 语文学科人文素养的培养比数学学科数理能力的培养更基础, 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 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在语文教学中, 思维方式发散进行, 不趋同,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整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强调思维的多元化。在教学中,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尊重学生的发现
发现是人类的天性, 发现中常常包含着创造, 包含着个人的独特思考, 包含着对外部世界的审美认定。这种发现常常体现着机智和憧憬, 体现着他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学生的发现, 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
2. 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每一时刻都需积极把握的, 它包括多方面:阅读课中, 尊重学生的选择, 可选择多种方法品悟, 以获得自己的人文感受;习作课中, 尊重学生的选择, 可选择写诗、写小论文、写童话故事……学生的选择无处不在, 教师的尊重也无时不在。
3. 尊重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个性是很丰富的, 人性化的教学对学生个性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在驾驭教学的节奏和氛围中, 密切关注学生随时迸发出的个体性思维火花, 注意观察学生带有个性色彩的接受、传递、巩固、创造等思维性行为, 从而迅速作出判断, 加以充分肯定, 使学生的个性永葆鲜明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使“人文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三、价值判断不失控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知识文化传承的系统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 读者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 而且是信息价值的判断者。
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接受程度反映了他的阅读素养, 对文本思想内容、主人公行为等的价值认定, 反映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他是认同还是排斥, 是同情还是怜悯, 等等, 都能窥见孩子的品质。因此, 在教学中, 价值判断不能失控, 否则, 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一篇课文的掌握与否、一篇习作的优秀与否、一次语文实践的成功与否, 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品性的净化、世界观的铸造……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建构主义指出, 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解读者对文本信息的接受程度反映出阅读者的能力水平, 也反映出对文本思想内容的价值认定和人文评价。在教学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 做到“四个有”:
1. 有依托。
人文素养的培育是贯穿在认知教学中以体验感悟为主要活动的教学环节中, 它必须以文本为依托, 在阅读体悟中完成, 做到认知与情意统一。
2. 有尺度。
文本的人文意义的认定是多元的, 但也是有度的, 应当从文本实际出发, 结合生活实际, 实事求是地做出判断,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获取感受。
3. 有基础。
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是学科内的教育, 必须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绝不能削弱基础教学, 杜绝从“架空分析”走向“架空理解。
4. 有主导。
教师是人文素养培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 最主要的是主导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与学生的关系, 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摒弃单向地灌输和既定目标的诱导, 注重生成, 才能有效实施“人文素养”的培育。
四、教学形式不僵化
教学形式要变化, 可通过对时空的最大拓展来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时空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 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 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集, 第532页) 学生只有在健康、和谐的心理氛围中, 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人文素养才得以提升。
1. 善待学生的兴趣———兴趣催化型
无兴趣不成创造, 不善待兴趣更不成教育。鼓励、开掘、尊重、培养兴趣, 不是要学生一定成为语文方面的专家、名流, 而是提高素质、陶冶心灵。幽默风趣的相声、洒脱飘逸的演讲、稚气未泯的新作、滑稽大方的笑话等等都是引发兴趣的源泉, 无一不是拓展心理时空, 培养“人文素养”的窗口。
2. 学生敢于尝试———尝试体验型
尝试是最好的导师, 没有尝试就没有真知, 没有尝试就是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语文尝试是语文教育的精髓所在, 不重视语文尝试的教育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表现。语文“人文素养”培育, 学生尝试可分为社会尝试:社会尝试是指在实地进行真实的尝试, 如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的问题、辩论会、主题演讲等。模拟社会尝试是指教师创设情境, 让学生进入设置的情境, 入情入理地尝试, 如朗读课文、演课本剧等。
3. 让学生感受快乐———快乐激活型
学习需要刻苦, 但更是一种快乐, 是刻苦酿成的快乐。不断地快乐地学习是人的本质的展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做生活的有心人, 真切感受“天下之物, 莫不有理”、“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4. 让学生品尝开放———开放动态型
要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讲得越深越透, 学生受到的限制越严重, 我们应该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品感受, 在某种情况下, 我们不妨言有不尽、引而不发。正如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的空间, 教师只须用真诚的人文情怀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 用平等的心做他们真诚的朋友。
语文课堂中人文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实施、持续作用的过程, 让我们在教学中做到:情感熏陶不泛化, 教学形式不僵化, 思维方式不趋同, 价值判断不失控, 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个性优化, 激情唤发, 人文素养得到真正提升。
13.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篇十三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2.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逻辑关系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以“核心素养”来统领。
3.物理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
内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描述:
①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并且能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②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
内涵:“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 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 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描述:
①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②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③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科学探究
内涵:“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重新概括)“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描述:
①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②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③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④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4)科学态度与责任
内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描述:
14.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篇十四
用“学习任务群”引导教学方式变革
青岛三中 语文组 2018 02 14
近30年来,信息社会发展迅猛,激发了整个世界教育改革的热潮,而重视母语教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关注的话题。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发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力度较大,并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把语文核心素养凝练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还有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提出了通过“学习任务群”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
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等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
它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除着力培养语言运用基础能力外,还充分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新手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
高中时期是学生从生理到心理的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召唤下,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使得学生在学语习文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文知识,涵育语文情感。有鉴于此,我们青岛三中语文教研组努力创设有长度、有宽度、有高度、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一 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延伸语文核心素养的长度
一本语文书的长度有限,但是一本语文书中包蕴着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的风雅颂到现代的经典小说,漫漫的文学长河中闪映无数的明星;一节语文课的长度有限,但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延长时间,我们提出并坚持使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通过精准教学来延长课堂的长度,高中三年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希望能通过学习任务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学会终身学习,让语文核心素养的的学习没有长度的限制。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长达81段10000多字,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只读懂课文就要好几课时,隋有瑜老师在讲授这篇自读课文时,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合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合理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能够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语文的学习活动,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真正地把课堂让给学生,切实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读书、思考、发问、探究、合作、表达中,找寻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最终只用了45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内容梳理到人物形象鉴赏到体味文本主旨到探究时代社会意义的四大板块的内容学习。较好地体现了少教多学,精准教学的落实。
45分钟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利用主阵地打好攻坚战,落实语文学习的同时将这场战役向前后两端延伸,晨读的时候我们和学生一起诵读美文,晚自习和学生一起临帖描红或是点评时政,周末和学生一起重温经典„„我们尽可能不给学生增添额外的负担,不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落实语文学习,感受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的独特魅力。
二习得语文知识,拓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宽度
一间教室的宽度有限,但是教材选择的宽度无限,从上古到现当代,从诗歌到戏剧,从文学到史学甚至美学和哲学,一本语文书兼容并蓄。生活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3年内知识总量翻一番的残酷现实,我们又该如何取舍?
有研究者指出: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可见,知识是形成素养的必要条件。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是离不开语文知识的传授的,所以,在教学时,要善于取舍,精准发力,遴选那些少而精当的、富有生长力的种子知识来让学生学习、积累,因为这样的知识才最具力量,也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生成核心素养。
比如,我们在学习《项链》的时候,我们不仅让学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虚荣势利,我们会探究丢项链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丢项链对马蒂尔德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学生们在深入探究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认识到了看似偶然中其实有着深刻的必然性,而看似十年的艰辛要远比奢靡虚幻的生活更成为生命的财富。
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内容、目标等。学习任务群特别提出“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据此,我们在高一学段展开了阅读整本《世说新语》的活动。积累文言字词,撰写阅读感悟并在全班范围内讨论交流。互联网环境下,阅读容易走向实用主义甚至功利主义,浅尝辄止、断章取义地截取片段信息。我们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世说新语》,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读懂文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全面归纳论点、辨析是非真伪。
第三 砥砺语文学习能力,垫起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
一名教师的学识高度是有限的,但是不能用老师的高度去限制学生,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砥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三个教研组充分利用各种语文学习资源,关注和利用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语言现象,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我们除组织常规的课前演讲比赛、课内辩论外 突出的语文实践还包括办好语文学科活动周。在三个年级的通力协作下,我们成功的进行了汉字软硬笔书写大赛,国学达人挑战赛。走近名家名作手抄报大赛和“皂荚树,三中情”主题征文比赛。
诵读,就要有诵读的高度,我们和学生一起欣赏“朗读者”,表演就要有表演的高度,我们一起欣赏话剧甚至歌剧,比如我们高一语文组在教授《鸿门宴》时,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课下排练课本剧,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懈地训练,我们的学生考入最好的播音主持院校,书写,就要有书写的高度,虽然孩子们的书写还很稚嫩,但是明天中国美院里就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写作就要有写作的高度,我们不遗余力的鼓励孩子写作,有的老师不仅牺牲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的辅导学生修改作文,甚至拿出自己并未丰厚的薪水资助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语文报杯作文竞赛中我校高三学生荣获两个全国三等奖和若干省一二等奖,高三获奖证书最近就会到达学校,学生并由此可以获得全国三十多所211、985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就在这个寒假,我们还组织了高一高二的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比赛,并力争佳绩。
第四 涵育语文情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温度 《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所以,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首先要致力于培育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用炽热情感来提升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温度。
让我们和杜甫一样抱有“会当凌绝顶”的积极进取之情,和屈原一样“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林则徐一样“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贞爱国之情!
教师的一颗红心应该能点燃无数学生的求知之心,更能照亮学生的茫茫前路!教育的情怀是最有温度的情怀,是一颗心和一颗心的激烈碰撞。语文核心素养的温度就要像喷发的火山汹涌激荡
需要强调的是,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打造学习任务群不是另起炉灶,不是全盘否定过去,更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继承和发扬,让语文教学能够精准发力,使语文教学回归到学生的主体上来,回归到学习的本质上来,回归到语文的本体上来。
汉语是最富意味的语言,每篇课文都是一个动人的经历,都是一部生命的礼赞,让我们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乘着“学习任务群”的巨轮,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为青岛三中的辉煌砥砺前行!
【小学英语学科素养】推荐阅读: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06-18
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11-18
小学英语教学核心素养06-12
小学英语学科开展英语竞赛活动08-04
小学英语学科节方案09-30
小学英语学科培训方案11-07
浅谈小学英语学科备课12-19
小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07-16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跨学科设计摘要06-25
英语人文素养的培养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