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和学生交流的反思(精选11篇)
1.小学和学生交流的反思 篇一
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和习惯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空洞地讲在课堂中提高学生思维有效性,对我们一般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作用不大。我们可以从思维的本质和形式把思维进行细化研究,这有助于把提高思维有效性研究深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指导意义。
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高段(四五六)小学生年龄特征思考,反思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非常必要。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逻辑而严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与不严密是很正常的,这时需要某种方式来提高逻辑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反思”是必然的选择。小学高段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不过他的反思能力是长久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天成”,不但弱而且未形成习惯,因此有必要在数学课堂进行专题培养,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我们提出培养小学生(高段)数学反思能力和习惯的课堂教学研究。
反思概念: 【哲学释义】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
【释义】反省,思考。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过去,是为了以后。
【示例】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日常用法】现在的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比如考试后,老师叫学生写的“反思”,大体意为对自己的考试所作出的评价以及对以后学习方法的修改。字数可以不多,但是要深刻。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或反省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
本文关于反思的概念:
本文所讲的“反思”意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具体解释为学生对已学知识和学习过程的思考,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确与错误,做出自我评价,寻找自己优点产生和
1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发扬和修正自己行为的方法,并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提出调整策略,“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
一、小学生反思的一般过程
只有清楚小学生反思的一般过程,才能形成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和习惯的路径和方法。“反思过往之事”,显然小学生反思的对象是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曾经的学习过程,所以反思的第一步是“回顾”——回顾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曾经的学习过程,能完整地回顾,或者对核心部分的完整回顾,这是有效反思的前提。
在回顾的前提下,第二步应该是“发现”——发现优点与不足、正确与错误,其中以发现错误与不足为主要,这是有效反思的基础。
第三步就是“质疑”——探究发生错误和存在问题(不足)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反思才会有效,“质疑”是有效反思的核心。
第四步是“调整”——对自己已经发生的错误和不足进行纠错和修正,通过弥补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曾经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这是反思的目标之一。
最后是“启示”——对“反思”的反思,“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通过反思提出对未来学习的调整策略,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反思的核心目标。
二、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一般路径
培养高段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可以在任何数学课堂上实施,可以在一般课堂也可以在高段《自主学习导航》运用中实施。培养路径依据反思的一般过程形成。
(一)一般课堂上培养反思能力实施路径
一般课堂适当的培养反思能力的时机在问题探究结束之时(某个教学环节后)和课堂小结阶段。其路径见下图:
三、小学生反思形式
1.课堂反思: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使他们对同一教学活动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学生常以自己的经验背景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所以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由静听到主动探究,听中有思,思中有悟,促使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2.讨论反思:在集体讨论中反思,“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构建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的理解和思想,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讨论反思一般是“听别人的想自己的”,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别人的比自己的”,意指猜想、思考他人的错误、长处来感悟自己的长处、错误,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反思形式。讨论反思其意义在通过集体讨论,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3.解题反思: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善于把学生推到问题面前,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反思解题过程,优化解题方法,推广解题结论,拓宽解题视野,在反思中提高。解题后经常引导学生思考: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吗?,解此题的关键在哪?还有其他解法吗?能否变式出题?能否把当前问题推广?学生正是在这种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加强了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完善知识的认知结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4.纠错反思: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受阻及出错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所犯错误,来促进对问题的理解,把纠错过程变成获取新知的过程。一般,教师不宜将错因直接讲出来,而是把错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反思解题思路和思维过程,寻找思维障碍,发现错误根源,然后质疑、提问,在这样的动态纠错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强化,学生认知结构得以重组,在激活思维的情况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反思能力与反思习惯的辩证关系
没有一定的反思能力无法形成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习惯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小学生伴随着反思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反思习惯逐步形成,随着反思习惯的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得到提升。但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不断反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引导和强化,需要培养孩子的毅力。反之,一种良好的反思习惯,促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反思实践和体验,在更多的反思实践体验中反思能力得到更多的提高。所以反思能力与反思习惯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和习惯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2.小学和学生交流的反思 篇二
一、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学会反思
每个学生总是会把自己的一些见解、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 并且通过这些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的知识。先前的见解、经验其实就是学生反思的起点, 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就是学生学习的契机。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 抓住学习的契机, 才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反思, 使学生学会反思。因此, 在学习新知识前, 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已有旧知、搜索存储的经验, 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内容、类似情境、类似方法, 从而借助迁移展开对新知的学习。
如教学《梯形面积》时, 我让学生先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展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全部过程, 让学生清晰地再现探究的过程。其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归纳总结出推导这两个公式的共同特点是运用拼凑、剪拼等方法把要学习的新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找到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自己设想并动手操作, 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或者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分别计算出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再合并求出梯形的面积。甚至有的学生会通过从梯形的中位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小梯形, 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就是这样不断的反思的过程中, 不仅回顾了旧知, 更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内在联系, 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巧妙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学会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 我不仅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还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创设起疑情境, 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创设起疑的情境就是要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 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从而产生内驱力, 激活思维。促使学生自觉地去探索问题、解答疑难, 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如教学应用题:有一条公路长800米, 要在公路的两旁种树 (公路的两端都要种树) , 要求每间隔16米种一棵树, 请你算一算, 需要准备多少棵树?很多同学很快地解答出来:800÷16×2=100 (棵) 。我要求学生说理, 学生们充满自信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针对这种情况, 我要求学生再次审题, 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并示意学生画图帮助, 学生通过再审题、画图、讨论后, 终于发现了此题隐藏的另一个问题:当公路两旁都种上一棵树时, 需要准备的树就是102棵。这时, 我引导学生反思:“你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才能克服?”有的同学回答:“我审题不清、不够全面, 今后要认真地审题。”有的同学说:“我知道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更简单、形象。”……学生身边真实的情景, 看似非常简单却暗藏“杀机”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尝到了一丝苦涩, 正是在这种教师创造的“逆境”中, 推动了学生反思的动力, 获得了正确的解题策略, 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三、在辨析错误的过程中学会反思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 只满足于结论, 而对于过程缺乏深入的思考, 往往只是一知半解, 对于所学的知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或者是审题时、解决问题时粗心大意, 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师不能回避, 更不能武断制止, 而要把它当成一种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自我调整、自我解决。因此, 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 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 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 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 自觉地检验结果,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反思能力、解决能力。
3.小学体育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学;反思;建议
做好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随着体育新课程的推进,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已经大有改进,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广大体育工作者深思,本人反思自己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简要总结了部分自己的经验,与众多同行交流学习,望携手致力于小学体育教学,共同进步。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1.体育课不受重视,体育老师备课不充分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体育是一门游戏课,所以他们普遍很喜欢这门课。但是大多数时候,校方、体育老师们和小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小学体育的真正意义。所以对小学体育教学没有足够重视。很多时候,体育老师们弱化了自己的教学作用和价值,上课之前没有认真研究体育课的教学标准,导致许多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不明确,老师上课漫无目的,完全是让学生自由活动,大家爱玩什么就玩什么,整个体育课上,老师没有存在感,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价值和作用,更没有把体育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显而易见,如果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只有放任学生自己散漫的玩耍,肯定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体育课也是需要备课的。没有足够精心准备的体育课,学生学得煎熬,教师教得也很煎熬,导致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存在許多困惑,通过整体的了解与分析,我对备课工作的疏忽进行了反思,希望能引起众多小学体育从教者的共鸣。
2.体育教学内容不合理,教法简单粗暴
体育新课标比较开放,没有规定限制过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给了体育老师充分的选择空间,这样其实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就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体育教育者会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这样对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肯定有很深远的积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许多本来就不够重视的学校和老师就会更加散漫,常见的体育课流程变成了首先上课集合,让体育委员带着大家慢跑几圈,然后再集合散开三分钟的热身活动,接着就自由活动,体育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再集合,甚至最后这个环节也没有。这些体育教学仅仅浮于表面,难免会有些不足。可想而知,这样的体育课有何意义?完全谈不上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老师没有存在的意义,学生根本不能准确地把握体育课的要点,无法在体育课上得到应有的素质收获,只是白白浪费时间,渐渐地把体育课变得为了上课而上课,学生也会对体育产生抵触情绪。
3.课后的时间没有被开发利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始于体育课的上课铃声,止于体育课的下课铃声。往往一声“解散”,整个体育课堂就结束了。其实是大家的思想过于根深蒂固了,或许从来没有人这样认为:体育课也是可以布置课后作业的,体育课后的时间也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加以开发利用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建议
1.体育课前充分准备
许多体育老师认为,备课这些字眼在体育课中是不存在的,其实不然,体育课是一门深刻的课程,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体育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体育活动,还可以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等人格品质。所以体育课不仅需要备课,还需要认真投入,精心备课。体育备课可以通过研究各类体育教学资料,根据自己的上课经验、认真写教案、多参考其他的上课视频等与体育课或体育训练有关教学资源来充分准备。
2.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体育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再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学法,充分利用体育器材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备课的时候,尤其是备学生的时候发现学生希望学习打篮球的技巧和方法,就可以在教学中选择篮球教学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老师先讲解和演示篮球的活动技巧和方法,再运用练习法让学生自己练习,还可以分组以竞争的形式展开友谊赛,在实践中提高篮球活动的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符合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又能丰富课堂内容。
3.开发利用体育课后时间
其实,体育课也是可以布置课后任务的,通过课后任务,让学生利用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体育学习,他们会更期待下次的体育课,老师也能轻松地和学生一起进入体育学习中。
总而言之,要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扎实基础,深入分析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抓住课前、课上和课后的时间,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乔莉莉.谈小学体育的队列队形教学[J].好家长,2015(29).
[2]吴玉钗,付体帅.有趣的队列队形[J].新课程,2015(10).
4.小学和学生交流的反思 篇四
一、课程目标的认识与单元教学目标的构建。
我认为小学体育教学是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特性的前提下,为挖掘和发展学生某一能力,而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化、知识化、游戏化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学习单元和评价单位。强调以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为载体,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健美操、游戏》教学单元;又如我们以即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组合构建的主题《建设美好家园》教学单元;以服务于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构建的主题《争当环保小卫士》教学单元等。
二、设计单元教学内容,确立重点、难点。
首先,我们在开发单元课时目标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例如,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5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穿越树林(绕过障碍物)——第2课次:踏石过河(跨越障碍物)——第3课次:滚过草地(滚过障碍物)——第4课次:穿过山洞(钻过障碍物)——第5课次:森林擂台(滚跨绕钻组合障碍跑)。其次,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确保三维目标在每个主题教学单元中全面实施。例如,我们把“障碍跑”单元的第1课次主目标确立为“运动参与”,第2课次为“运动技能”依次类推……,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运动参与、体验、感知。再者,就是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把握正确与否,也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例如,我们在学情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为:
(1)知道简单的“钻、跨、绕、滚”等动作术语,明白安全运动的重要性,乐于按游戏的规则进行比赛。
(2)能做出钻、跨、绕、滚等的简单障碍跑动作,发展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增强过障碍的基本活动能力。
(3)在活动中敢于自我表现,具有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及勇敢顽强,相互协作的精神。基于此,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能掌握钻、跳、绕、爬等过障碍物的基本方法,在快速奔跑中灵敏、安全地通过障碍物,并能保持身体的平衡。
三、合理搭配副项内容,弥补主教材的不足。
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到单元的学习内容的搭配能够针对教学目标,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把那些对学生身心发展作用不大,学生不喜欢的项目排除在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安排一个项目,我们确定某个运动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称为主教材);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还要选择适合的动作或身体练习作为主教材的补充(称为副项)。无论主教材还是副项都要处理好身体发展内容的搭配,从而弥补主教材的不足。例如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做到健身、文化、育人等教育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地关注学习内容;从而贯穿整个教学甚至整个知识段的学习,为学习内容“抛砖引玉”。
四、设计新颖有趣的准备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因为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的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从而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就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在设计、选择时我们要注意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要具有小学特点,要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才能感到新颖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与体育课的特点所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有合理的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都必须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都伴随着相应的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及取得什么样的练习效果,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练习方法,二是练习中的运动负荷。而丢掉运动负荷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没有运动负荷,就不会有锻炼和训练的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健康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体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锻炼学生身体、才能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满足学生运动欲望的需要。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爆发力练习、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
六、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讨与实践,我体会到:体育教学设计不能违背科学规律,既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规律,又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和动作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不能只为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学生浓厚的兴趣或其他的目的而违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勇于探索教学的新途径,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运动负荷,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体现“汗、会、乐”三维健康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周雁林,张保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J]科技传播,.
(2)赵华丽。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问题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
(3)张细谦。论小学体育课的设计策略[c]东莞塘厦,2009.
5.小学作文教学实践探索和反思 篇五
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笔者对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现状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目的都应该是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共振;要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写作难度,并正确地批改作文,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激发学习动机,扫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
作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表情达意。这就需要付出一定创造性的劳动。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有学出门道,感到作文困难自然是难免的。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从一定程度上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他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是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绞尽脑汁,敷衍应付,视作文为苦差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与协奏。我们要有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使学生的写作动机萌生迸发,写作欲望燃烧起来。如有一次习作课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在作文之前,我问同学们:“在你的`家里,谁的话最多?”一个嘴快的学生立即回答:“我妈妈话最多。”“你妈妈的话多到什么样子?”“我妈妈一天到晚嘴不歇,不叫我摸热水瓶了,天冷了多穿衣服了,少吃零食呀……多得很!”其他同学也有同感。我接着说:“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妈妈的话最多呢?因为妈妈对家里的事知道得最多,她觉得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本分的事情,她都要管。如果我们对家里的事、学校的事、社会上的事能像妈妈那么关心,你们也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话,你们总觉得没话可写,是真的没话写吗?”学生陷入了沉思。“今天我们要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知道该怎么写了吗?”学生都跃跃欲试。学生有的写奶奶,有的写妈妈,有的写老师……有个学生写道:“我妈妈早上起得最早。起床后快速地刷牙洗脸,便一头扎进厨房,给我和爸爸准备早饭。妈妈特别麻利。十几分钟后,香喷喷的煎难蛋和小米粥就做好了。在饭桌上,妈妈还边吃边嘱咐我,过马路要小心,上课要专心听讲……妈妈真辛苦,我一定要孝顺妈妈。”这次作文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写作素材也比较少。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少年儿童喜爱的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展诸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和仿写。我认为,只有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不仅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还引导学生把所听、所见、所想、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整理使用。
根据现在的学生接触外界实际生活比较少的现实,我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开展“帮妈妈买一次东西”的活动。其中一个主题是“帮妈妈买一次青菜”,要求是向妈妈要一元钱,独自上市场买菜,看谁买的菜又多又新鲜,再把这件事写下来。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辨别能力,还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如我班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刘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向妈妈要一元钱去买菜。放学了,我拿着钱来到了菜市场。市场上的菜可多了,有茄子、芹菜、黄瓜、辣椒、小白菜,等等。看得我眼花瞭乱,都不知道买什么了。对了,妈妈不是说多吃青菜对身体有好处吗?就买青菜。我走到了一位和善的老爷爷跟前问:“老爷爷,小白菜多少钱一斤?”“五角。”老爷爷回答。“我买二斤”。老爷爷很麻利地给我称好了菜。我提着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原来买菜还有那么多的乐趣,今后我要多帮妈妈几次。
像这样,我配合作文教学组织开展了不少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他们写起作文来自然感到得心应手多了。
三、开设说话课以说促写,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看到,有些学生虽然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作文时却无计可施、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的锻炼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整理思路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为此,我们每周开设一节说话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表达、续编改编故事、讲述复述故事等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外,还让学生讲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上听来、看来的大事趣事和身边的好人好事,有时结合作文教学进行复述或续编课文。学生说过后,我鼓励他们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以降低写作的难度。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开设说话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课,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有一次说话课内容是看图讲故事:书上给出了四幅插图,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弄清图意,每幅图先用简短的话概括图意,其次再让学生把这几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图画,确定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人物都有谁,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充实之后,我再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一遍,由于做好了铺垫,学生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有个同学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明明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一只大老鼠从他身边飞快地跑了过去,钻进了一个洞里,把明明吓了一大跳。他想:可恶的大老鼠,我一定要把你捉住。于是他就在家里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段管子,他计上心来,拿着管子把它放进了洞口,自己高兴地坐在管子上专等老鼠上钩,谁知老鼠“噌”的一下从管子里钻了出来,逃走了,明明傻眼了。由于有说话课做先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完善作文评改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文后,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每次习作讲评课,我都会开展优秀习作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同学们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另外,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看到学生的作文内容简单、语句不通顺或有抄袭嫌疑,只是简单地在作文本上随意写一个“阅”字。这样做不但抺杀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还增添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感,并导致学生不明就里,不知道自己作文优点多少、问题何在,今后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们要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批改作文时,我的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当看到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我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可以写“如果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抄仿很多的作文,我除了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写上勉励的话: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迹过于明显,经过努力,你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如我班一位同学在一次作文中写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姑娘变胖了。”我在这句话下面画了波浪线,在旁边批了个大大的“好”字,并且点了个长长的叹号。没想到举手之劳,却使孩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从那以后,他更喜欢作文了。
6.小学和学生交流的反思 篇六
《读数与写数》这节课,内容比较多,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引导学生画计数器,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用2捆(即2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画好的计数器上画珠表示24,边画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画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画4颗珠。教师再摆出42根“簦猛姆椒ㄍ瓿梢陨瞎蹋醚员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学”字。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课堂上通过个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换位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在例5的教学中,通过开展整十数写法的练习,学生明确了,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并且在读、写、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在例6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一个一个拨到10,再十个十个的拨到100,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读数写数》已经讲完了,我感觉挺满意的。用心上好一节课学生不但受益,自己也是快乐的。无论从教学的设计,还是从学生的认识状况来看自我感觉比较成功。在整节课中,要求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条理清楚地回答,对有错误的学生面对面给予指出及时更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掌握的也非常好。但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能更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增加一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鼓励和表扬一些学生,学生学习情绪一定会高涨。
7.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篇七
一、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 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 不论是难以理解的还是熟练掌握的定义、概念、公理和定理, 学生都能够对其产生一个符合常识的解释.因此, 数学课堂上, 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 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时, 要引导学生回望探究学习过程.归纳知识规律、总结学习方法.在一节数学教学活动结束之前, 还要引导学生回望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进行小结, 这就是老师们近年来常用的方式:“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提出来?”“这节课你满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对自己所学知识、能力、学习兴趣、内心感受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二、比较学习策略,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学习策略的多样性.由于学生个体素质的不同, 学习策略有优有劣.我们在充分肯定多种学习策略的合理性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学习策略进行比较, 学习借鉴、掌握运用别人先进的学习策略, 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例如:在认识了面积单位后, 要求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下面的图形, 看看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见九义教材第七册九十五页 (1) )
学生汇报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1.覆盖法.用学具盒中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去摆满整个图形.看一看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 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2.度量法.先量出一排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 再看有几排, 一共可摆多少个小正方形, 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3.数格子法:学具盒中有一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透明胶纸, 上面被分成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子, 学生把这个透明胶纸放在图形上, 数出格子数, 就能很快地确定图形的面积.
在肯定了这些方法正确性之后, 引导学生思考这三种学习方法中, 哪一种最简便?请你们运用这种方法很快地量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见九义教材第七册95页第2题.)
学生比较反思之后, 很多同学选用了第三种方法, 他们认为第三种方法最简便.
三、通过反思学习成效, 学会自我调控
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检测有当堂检测、单元检测等内容, 有试卷、实践操作、学习报告等多种形式.检测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更重要的是通过检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发挥检测评价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上的帮助和改进功能.
我把每天的数学独立作业当成当堂检测.一个旧作业本用完后, 总是引导学生统计获得各种等级的次数, 把我每一次有多种解法和主动做了选作题的同学记上“☆”, 还要求学生数一数你一共得了多少个“☆”.就这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平时的学习状况进行小结.
单元检测后, 首先教师在全班进行质量分析, 包括总体概况、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及改进措施.之后不仅要求学生订正试卷, 另外还要求学生在试卷上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反思并写下来. (1) 你在哪些方面进步了? (2) 问题在哪些方面? (3) 原因是什么? (4) 今后的打算.家长看到试卷后, 不能只签姓名, 要签意见. (1) 你孩子的成绩, 你满意吗? (2) 他的问题在哪里? (3) 你对你的孩子有什么建议? (4) 你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要求?有一位孩子在检测试卷上是这样写的:谢谢老师, 这两次我的检测成绩有很大的进步, 但我还是有粗心大意的毛病, 今后我要更细心些, 做完后, 一定要认真检查.
这样, 通过反思教学成效, 使检测评价成为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手段之一.
四、建立个人成长袋, 培养自我评估能力
个人成长袋的建立, 可以保留学生成长的足迹,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习的信心, 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增强自我评估能力.
这一学期, 我尝试在数学学科建立个人成长袋.号召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 贴上标签, 写上学校、班级、姓名, 然后由自己保存.引导学生首先在里面放每个单元的检测试卷, 已做了统计的课堂作业, 收集的数学小资料、制作的数学小报、课堂上最佳的解题方法……另外, 还要放上一本材料纸, 选用一张材料纸写上目录, 其余留作当天记录最佳解题策略、最有意义的活动、最精彩的发言、总结等.期末总结, 我都是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本学期你在哪些方面有了进步, 你学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分内容?你还想学习哪些有关内容?下学期, 有什么新的打算?同时, 我还要求学生评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你喜欢上数学课吗?写出你的理由.”
当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把她的想法做成一个精美的微型挂历, 并用粉红色丝带扎起来送给我时, 那份激动与惊喜, 至今想起来, 还仿佛发生在昨天, 这是一个小女孩用心绘制的送给老师的最好的礼物——我喜欢上您的数学课, 数学课上我们听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很有趣.这一份反思, 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8.小学和学生交流的反思 篇八
关键词:教学个性 奇思妙解 简洁美 学习诀窍 核心和动力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反思了。事实上,对每一例题的教学反思都是一个知识系统总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汲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拟就以下三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对例题如何讲解进行反思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选取更好的事例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所以我们可结合学生实际适当改变例题,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理为趣,增强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合力;我们要让学生感悟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有些问题适宜变讲授为分层由学生去自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探索的素材,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目标。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边长为6;求周长[1]。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是4,周长是14,求底边长(考察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巩固前两题的基础上,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在分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明确题中的3只能做底边)。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引导思索,归纳方法,探究一般规律)。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为14。请先写出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与前面各题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通性。 二、从例题本身的知识魅力进行反思 一个人要做好某项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是他所热爱的、情不自禁地要去从事的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中小学教学实践也表明,当一位学生对某门学科入了门,他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坚强的毅力来学习这门学科。 在例题教学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法时,能够扣动学生的心弦,学生会在感受数学简洁美中享受到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发明数学的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看如下例子: 据说,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是丢番图最得意的一个学生,他很小的时候就跟随丢番图学习数学。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有四个数,把其中每3个相加,其和分别为22、24、27、20,这四个数各是多少?[2]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复杂性。帕普斯请教丢番图有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丢番图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法,他不是分别设四个未知数,而是设四个数之和为x,那么四个数就分别为x-22、x-24、x-27和x-20,于是有方程x=(x-22)+(x-24)+(x-27)+(x-20)。解之得x=31,从而得到四个数分别为9、7、4、11。对老师漂亮的解法帕普斯非常佩服,从而坚定了毕生研究数学的意愿,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通过著名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应用题时始终要坚持一题多解,从中找到最简便的解法,很多学生对应用题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有了自己的见解,一次又一次的漂亮解法令人感到欣慰。 再看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道趣味数学:“一个六位数,六个数字都不相同,最左边一位数字是1,表示为1abcde(其中a、b、c、d、e分别表示各数位上的数字),将它乘以3后变为一个新六位数为abcde1,求原来这个六位数。”[3] 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以往的经验,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下列推理的方法: 1abcde 解法一:由式子×3出发 abcde1 探索发现:由于3只有乘7才能得到个位为1的数,故先断定e=7;把式子中的两个e都换为7后,可进而断定d=5;按乘法竖式运算规律,从左到右类推,依次可得c=8,b=2,a=4。故所求的六位数为142857。 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走进数学世界》里面已经对类似的数字游戏有过接触。 下面不妨让学生探索用刚学过的“方程”的知识来解决。学生可能束手无策:“好多未知数怎样解?”这时可引导学生用整体思想来思考,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解法二:设这个六位数的后五位数为x,则这个六位数为100000+x。 根据题意,得: 3(100000+x)=10x+1 解得:x=42857 于是这个六位数为:100000+42857=142857 至此,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这时教师再继续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那么学生将会有极大的探索兴致。我们可以经常通过一些生动内容的学习,体现数学是美的,数学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奏出感人的乐章。像上面两例都堪称体现了数学最为典范的简洁美,使每一个学习者无不为之打动,激励着每个学习者为之奋斗,创造一个又一个惊奇! 三、对学生的易错题进行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又可能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有些问题,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讲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过后学生要犯的错误却照犯,我们不得不反思。 实践表明,对于错题,让学生自己反思,建立错题记录,进行错因分析,及时认真地重新做每一个错题,在作业本上做一遍,再在改错本上做一遍,对错题再制定一个复习计划,这样做比教师直接订正错题效果要好得多,值得推广。 一位优秀的学生对错题记录有如下感慨: “对于学习中的错误,我有一个心得,决不能一错再错!我把错题记录下来后,会非常认真地对待,是错题记录让我找到了学习诀窍。如果只是把错题在试卷上标注,复习时翻看试卷,这种方法看上去省时间,但我觉得拿着一大沓试卷翻看错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复习很容易走过场,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把犯过的错误写在一个本子上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一方面容易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另一方面复习起来更加方便。看到错题记录本上的错题,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曾经所出现的问题,于是翻开课本里相应的内容,这样边记边看效果会更加显著。 每次考试前,我都要把错题本认真看一遍,把错误再扫视一遍,那些错误都被我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以最佳状态做好了防范。这样才保证了我次次测试的成绩名列前矛。”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就指出:“反思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是教师和学生学习活动中值得共同重视的重要过程。 参考文献 [1]朱成杰 著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专业教材.《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文匪出版社,2001.1。 [2]苏玉堂 著《创新能力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程培训教材,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5. 时间过的太快了,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体育教学有4年了,我觉得教学真的不简单,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和一些经验,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 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 郭斌熙 摘要: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是习作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做到既能保持学生的写话兴趣,又能让学生自信地表达,规范地表达,是值得每一个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系统地设计写话教学,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实施过程,有利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写话教学的实践研究,科学扎实地推进写话教学。写话教学应该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儿童写话的源头是从小学一年级上期后半段的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句通顺的话、写一句通顺的话开始的,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就应该进行科学有效地训练。当孩子能仿写一句通顺的话以后,接下来训练选词造句的能力,然后进入看图写话的指导和训练。为了既保持孩子的兴趣,又适当地增加难度,可以创造性地变看图写话为贴图写话和画图写话,从单幅图写话到多幅图写话,从看图写话到写简单的日记。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还有学生的带动作用。为了做到从课外阅读到写话的有效迁移,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摘录笔记,先由老师指导学生课堂完成,掌握方法,再作为周末和假期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设立奖励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自信地表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老师组织编辑在班级网上发布的写话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动员孩子和家长下载阅读,这对学生的写话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针对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进行深入地反思,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写话教学 系统设计 实践 反思 写话是小学低段学生开始尝试的书面表达,是小学习作的启蒙。小学生写话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成一段通顺的话。小学生的写话是在教学情境下进行初步的、简单的表达活动,是一种基础性的写的练习,旨在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基本的文字表 达和交流能力,并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别,有的学者和教师认为低段孩子写话只是尝试一下,重在培养兴趣,至于方法策略就不必在意了;而另一些专家和老师则认为小学低段写话教学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后面中段习作教学的成败,应该交给科学的方法。作为一名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比较倾向后一种观点。我认为应该把写话教学放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体系中来看,并且进行系统地设计。如果把整个小学习作教学比喻成一曲美妙的乐章的话,那写话教学就是一段把学生逐渐引入乐章的前奏。我发现无论是课程改革以前还是以后,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重视和研究力度还不够。虽然在教学杂志和网上可以零星的看到一些讨论写话教学的文章,但是没有比较系统地提出完整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写话教学策略。比起习作教学和作文教学研究,写话教学研究显得非常的薄弱。要知道小学生如果连一句话以及一段话都写不好的话,怎么写得好一篇文章呢?任凭多么科学实用的习作教学理论和策略也无法妙手回春,还得从起步开始学习走路,势必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目标设定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可以看出,新课标的表述更简洁了,但不等于简单了。要让学生保持对写话的兴趣,规范地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多少能运用积累的词语,正确使用几个常用的标点,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做大量的创造性的工作。我认为首先应该对写话教学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设计,然后有条不紊地分步实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写话教学体系。我认为写话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由浅入深、兴趣引路、循序渐进;写话教学的过程是从写好一句话到看图写话再到写简单的日记;写话教学可以采取的策略有仿写句子、选词造句、看图写话、贴图写话、画图写话、摘录笔记和编辑写话集等。下面我将把这些要素整合起来分四大部分加以阐述。 一、写好一句话 如果说习作教学的源头在写话,那么写话教学的源头又在哪里呢?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如果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梳理,不难发现写话的起步是从一 年级上期的后半段“写好一句话”开始的。“写好一句话”看似简单,但对于稚嫩的小学一年级孩子来说,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从开始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一句通顺的话,到模仿写出一句通顺的话,再到选一个词语自己写一句通顺的话,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样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符合皮亚杰关于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1岁的孩子处于认知发展的思维阶段,此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够从具体的经验或从具体事物所获得的印象作合乎逻辑的思考。而小学一年级孩子正是处于这一阶段的起点,或者说正在由前一阶段——思维准备阶段向这一阶段过渡。他们语言模仿能力较强,语言思维正在快速发展。他们在幼儿时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口头语言,也通过听爸爸妈妈读故事接触到一些简单的书面语,但是还未能训练规范的书面语的表达。老师带领他们开始书面语的表达,就是从仿照句子说一说、仿照句子写一写起步的。 (一)仿写句子 任何技艺都始于模仿。茅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孩子学习写话可以从仿写句子开始。教材的编写者特别注意了这一点,所以在低段语文教科书的很多“语文天地”里都设计了仿写课文中句子的练习。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就设计有“照样子说一说”,例句:“我家住在大海边。”下面两句填空:“我家住在()。()住在()。”在一年级的“语文天地”中设计了很多这样的“照样子说一说”,这种仿说训练可以看做是为后面的仿写句子训练做铺垫的。到了二年级上册,就开始设计正式的仿写句子练习了,如第11单元“语文天地”中“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再写下来”,例句:“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下面的句子填空:“有时候(),有时候()。”接下来的“语文天地”中就陆续设计了很多不同句式的仿写了,如仿写疑问句:“(),请你告诉我,()?”仿写感叹句:“()多么()!()多么()!”仿写比喻句:“()像()。”仿写转折句:“虽然(),但()。” 这样的仿写训练按照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贯穿于一二年级教科书的“语文天地”中,自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体系。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编排的训练点进行有效的仿写句子训练,在每次的训练中还可以自己适当添加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在实践中我发现看起来简单的题目,有些孩子 在写的时候就是要出错,有的是没有真正弄懂例句的意思,还有的是想把句子写生动而天马行空地想象,结果弄巧成拙,反而不恰当。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避免一开始就出现差距。 (二)选词造句 如果说仿写句子是“依葫芦画瓢”的话,那么选词造句就是“闭门造车”了。教科书上也设计的有选词造句的练习,但是数量偏少。我们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大胆地补充,比如学完一课后让孩子们在生词中选择自己认为简单的一个或两个词语造句,写在写话本上,也可以由老师指定两个重要的课堂上理解了的词语造句。由于课堂上很多时候有用词语说话的训练,课后选词造句的难度就被大大地降低了。大多数孩子能自己造出一个完整甚至生动的句子,少数孩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可以让优秀的孩子帮助批改,也可以老师单独面批。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也要作认真的指导,如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好和感叹号。让他们都能具备一定的造句能力,为以后的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看图写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写话的初始阶段,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尤为重要。图画是儿童最早接触、最喜欢的学习内容。它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媒介,是书面语言表达的前身。图画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利用图画引导低年级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理解画意,进行写话训练,能够打好学生的习作基础。 (一)单幅图写话 一开始指导孩子看图写话要从单幅图开始。指导他们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首先能看出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动笔把第一句完整的话也是能概括画面主要内容的话写下来,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比如:早晨,小白兔在屋前做早操。接着指导学生结合画面其它内容,发挥合理的想象,把人物做的事情分布写具体。比如前面的例子中,小白兔先做了什么动作,脸上的表情,它做得怎么样,接着又做了什么动作,心里会怎么想呢,最后做完后它的感受会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想象,再按顺序把自己想象的写下来,这样就会接着写出四五句话来,紧扣了画面内容又有合理想象的一段看图写话就完成了。在平常的训练中 我发现学生最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第一句话写不完整,只写出谁在干什么,漏掉时间和地点(图画中看不出来的不作要求),二是后面想象得不合理,离画面内容很远。老师在指导时要特别强调。 (二)多幅图写话 单幅图会写了之后指导多幅图的写话就容易得多了。多幅图像连环画一样由几幅图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它的关键点就是在写好每幅图的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连接关系,需要有一些过渡性的语言。在训练中又不能给学生讲过渡句的知识,只能教会他们先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词语如接着、然后、最后等,或者凭着语感写出一些过渡性的句子,使得写话内容前后连贯。 (三)贴图写话和画图写话 为了避免形式的单一造成学生失去写话的兴趣,可以创造性地变换一些形式,如贴图写话和画图写话。所谓贴图写话,就是让学生自己从书报杂志中剪下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图画,贴在写话本上方,然后在下面写一段话或者说根据图画内容编一个小故事。这样,学生的兴趣会被又一次点燃,写出的故事生动有趣。画图写话的自主性就更强了,而且还锻炼了孩子们画图的本领。让他们把平时学校搞的活动画下来,在下面写一段话,比如运动会、参观动物园、六一游园活动等就是很好的素材。这样做虽然耗时要长一些,但是孩子们的兴趣更浓,而且贴近生活,写出的内容有真情实感。可以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指导他们画画,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再指导他们写话,这样既分解了难度,又做到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殊途同归,何乐而不为呢? (四)注意图画素材的选择 看图写话训练在对图画素材的选择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所选图画的画面要简明,要清晰,这样学生才能看懂画面的意思。如果选择的图画内容不明了,学生看起来就会很伤脑筋。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的看图写话,画面上画着一个人站立在屋子里手里拿着东西在干活,而这个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一眼看不出来,手中拿的东西好像是画笔又好像是锅铲,人物前面好像是画板又好像是灶台。像这样连老师都看不懂的图画要学生怎么写出画面的内容。因此有的学生写的是一个姐姐在家里画画,有的学生写的是一个哥哥在厨房里炒菜,还有的学生写的是一位阿姨在修理桌子……可谓是千奇百怪。这样的看图写话由于图画的不明了而 失去了看图写话的意义,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三、别具匠心的摘录笔记——《采蜜园》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尽人皆知,我们都知道课外阅读有助于孩子们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而摘录笔记是连接阅读和习作的重要纽带。有人说钱钟书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很“神”。其实读书无神话,钱钟书的神话是由读书勤做笔记练出来的,他的笔记数量惊人,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打字稿几千页,全部外文笔记三万四千多页,日札二十三册,二千多页。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笔记是钱钟书攀上学术高峰的重要阶梯。钱钟书先生尚且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做笔记就更为必要了,要从小学低段就开始培养做摘录笔记的良好习惯。有人会认为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做摘录笔记早了一点,其实不然,现在的孩子课外阅读量比较大,但就是笔头写字的功夫较弱,早一点起步可以一举多得。为了促使孩子自觉课外阅读,读有所得,我们年级组设计了伴随孩子阅读的摘录笔记,给它取了一个生动的名字,叫做《采蜜园》。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在美丽的书香花园里采得甜甜的知识花蜜。 翻开《采蜜园》,每一页的右上角都有一只可爱的蜜蜂振翅欲飞,准备去“采蜜”了。第一排是日期和文章题目,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如实填写哪天读了什么书或哪一篇文章。下面是用方框设计成一个大大的“花园”,周围长满了小草,上面两排是八朵小花,要求孩子在花朵中分别抄写八个词语,这些词语是从自己阅读的文章中摘录的好词。花朵下面是两根横线,要求孩子从文章中摘录一个好句子抄上去。下面有一个方框和两根横线,方框里选一个词语(这个词语是从上面选的好词中再选的),用这个词语在横线上写一个句子。再下面又有两根横线,要求在上面写出自己读书的感想。 摘录分为平时摘录和假期摘录。在平时的摘录中,老师要先拿出一节课专门作指导。选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可以从学生手头都有的语文书或《同步拓展阅读》中选取。先让学生自己认真读一遍文章,再独立试着勾画八个好词、一个佳句,接着全班交流。这时会出现选词不一样的情况,对于选的是好词的学生老师要表扬他们,对于选的不算好词的学生老师可以请其他学生说明理由,但是老师最后一定要小结,交给学生选择好词的大体标准,就是这个词语表达了生动的画面或者有趣的动作或者能够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这样的词语就算一个好词。还 要强调尽量选择以前没有见过的新鲜的好词。这样一来,学生头脑里就有了一个选择好词的大体标准,知道怎样去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好词了,就不会出现把一些常见的名词和动词选上去的情况了。选择佳句的指导步骤和选择好词大同小异,只是老师要强调那些描写了生动画面或有趣情节的句子可以算作佳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比喻、拟人和排比等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接下来是选词造句,前面已经说过了就不再赘述了。只是写感想要注意让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否则就会出现乱写或写假话、空话、套话的情况。有了扎实的课堂指导训练,学生就能基本掌握摘录的方法。我们一般是每周末布置一篇摘录,要求读课外优秀的童话书(小学低段一般要求读童话)。假期摘录是放在寒假和暑假进行的,寒假布置8篇,暑假布置10篇,在家长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老师开学时收起来检查打出等级,把优秀的摘录笔记贴在教室墙壁上展览。孩子们相互参观欣赏,取长补短,看着自己的摘录笔记被同学欣赏和夸赞,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四、自成一格的网上写话集——《阳光娃娃写话集》 小小年纪的孩子们能发表自己的习作吗?能把这些习作编辑成册相互阅读吗?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我通过一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管建刚老师在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这样说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是‘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最核心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学生定然不会感到作文难。”于是有了他和学生们共同所创造的《班级作文周报》并想了很多的配套措施,自成体系,影响广泛。我想小学低段的孩子刚刚开始提笔写作,或许还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但是他们就像一只稚嫩的小鸟正在试着张开双翅,渴望飞到迷人的天空。他们渴望自己的那一两段粗浅的文字能够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别人的欣赏和表扬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耀,比吃了蜜糖还甜。让这些刚开始接触写作的孩子们有兴趣、有信心,是我们做语文老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于是我想到了编辑一本写话集,利用网上的平台,既节约资源,又快速便捷。二年级上期我开始动手做出了尝试,没想到效果比我预想的还好。以下是我的实践过程和反思: (一)提前动员,激发写作欲望 有了目标便有了动力,就像一位运动员一样,知道了自己的终点目标就会竭 尽全力地朝着目标跑下去。从二年级上期开始,除了课堂练习的写话以外,我们每周布置一篇写话或日记,孩子们在家里完成。开学第一次写话前我就在班上告诉孩子们,我们要编辑我们自己的习作集,把每个孩子写得好的写话编辑在一起,让我们班所有的同学、家长都能看到。话音刚落,孩子们顿时兴奋不已,乐开了花,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写的那一段或两段短短的文字能进入写话集,让同学和家长读一读,自己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作者了,怎么会不兴奋呢?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要求,我说要想自己的写话编进写话集,被同学和家长认可,就得每一次写话都认真写,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写得平平淡淡,要力求写得生动具体,让同学和家长都为你竖起大拇指。这时我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扑闪的大眼睛,专注的神态,似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已经升腾起写作的欲望。 (二)每月一集,一个都不能少 第一学月结束了,孩子们每周写一篇话加起来已经有四篇了。我让他们和家长一起在这四篇写话中选取一篇自己最满意的打在电脑上,然后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里。一般利用周末的时间,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了任务。有的孩子自己能打字,只是让家长帮助发邮件;有的孩子请家长帮助打字再发送。很多家长也很有责任心,发之前还不忘帮助孩子修改一下。我把发来的写话统一编辑在一篇文档中,加上作文格子,按照作文誊写的正确格式编排,如题目居中,题目下面靠右是小作者的姓名,每段开头空两格,字体用楷体四号。我在前面一页插入动漫风格的阳光娃娃的图片,用艺术字插入题目——“阳光娃娃写话集”,因为我们学校秉承的是阳光教育的理念,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都是阳光娃娃,这样,一册精美的写话集就编辑完成了。我再对照班级名册检查有没有被漏掉的孩子,如果发现还有未发给我的,我会电话通知家长及时补来,让全班每一个孩子都发一篇写话,一个都不能少。 (三)网上共享,孩子家长热情高 我把编辑好的写话集再检查校正一遍,看有没有错字、病句和出错的标点,发现了马上修改过来。全部校正完以后,“出版”前的工作就算做完了,我把这篇长达三十几页的完整的文档上传到我们班级QQ群的“群共享”里面,永久有效,供全班的孩子和家长来下载,然后互相欣赏。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每次我刚传上去就有人开始下载了,一两天下来下载量就达到五十多人次了,一星期过后 甚至达到六十多人次,远远超过了我们班41人的数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家长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和支持,正如有的家长和我单独交流时所说,他们希望和孩子一起阅读更多的其他同学的写话,既可以知道自己孩子在班上所处的水平,有一个良性的竞争,又可以借此机会认真地学习班里其他同学的写话,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的孩子上学时主动地告诉我他昨天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又读了哪个同学的写话,爸爸还让他把有些精彩的段落多读几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孩子们好像已经形成了惯例,知道每月末都会如期“出版”属于我们自己的《阳光娃娃写话集》了,他们每次写话都特别认真,尽自己的全力把它写好,不想自己“发表”在集子里的文章丢了自己的颜面。到现在二年级结束时,我们已经如期出版了八集了,这是我们全班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项班级成果。 (四)编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编辑写话集的实践过程中我也有两点重要的反思:一是虽然要求孩子们把写话写好一点,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但是有些孩子好胜心切,让家长帮自己做大量的修改润色,这实际上成了家长的写话了而不能代表孩子自己的真实水平了。孩子平时的写话很不错,但是考试的时候表现得较弱。出现了这种情况,老师要正确引导孩子,说明白我们要的是孩子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真实水平,哪怕质量差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实,不要从小学会了作假而失去了诚信。也要告诫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写作但不能代劳,要以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叙述为主,不能越俎代庖,以满足自己的某种奇怪的虚荣心。二是有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状态,开始两次心血来潮、热情高涨,写话、交稿、下载的动作都很快,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种热情就下降了,动作也变慢了,甚至写话的质量也大打折扣不如以前了。通过跟踪反馈,有些孩子老实地承认了后面几次写话集家长帮助下载了,可是只读了一两篇就从来没有读,可见他们的热情和兴趣在慢慢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在班上和群里积极鼓动孩子和家长外,还在班上开展了读同学的写话比赛,看谁读得多、读得好就给他发奖票。这些做法虽说有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没有完全改变现状,我想在以后的实践中还要想更多的办法让孩子和家长的热情能够持续地保持。一切从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从班级孩子的学情出发,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和自信为前提,从模仿写好一句话开始,到看图写话,再到写简单的日记,这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独具匠心摘录笔记——《采蜜园》,给了孩子一条由课外阅读到写话迁移的纽带。精心编辑的写话集《阳光娃娃写话集》,给这些天真的小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作品”的平台,也是相互学习和提高的平台。一路走来,作为一名指导者和见证者,我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和写话水平的提高感到由衷的欣慰。让孩子们用写话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让他们快乐、健康、自信地表达,才会让他们在“灵动”的写话中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想象心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让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精彩的童言,展现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留下一段最美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版。 2.李小融编著《教育心理学新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关键词 探究式;引导;创设情境;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69-01 物理学家劳厄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的时候所生剩下来的东西。“剩下来的东西”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应该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揭示科学的本质。而探究性学习旨在以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本,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多年的实践,人们已不再质疑探究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开发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而是产生了初中化学课程中推行探究性学习可行吗?探究时间不够怎么办?化学知识学习受影响怎么办?如何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探究课题?学生不具备探究能力怎么办?到实际考试中不会做题怎么办?等等的问题,从而固守以往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试验摸索,设计了一些探究活动,收获和感受颇多。 1 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尝试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属于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储备有限,化学思维能力还没形成,但经过多年的生活、学习,他们头脑中已具有值得课堂教学中挖掘、利用的知识。在讲初中开篇内容《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成分的五分之一”时,改变以往教授方式: 教师(以下简称师):比赛看谁用胶头滴管汲取的水多 (两位学生比赛,胜利方讲解水能“自动”进入滴管的原理) 师:能不能利用可燃物燃烧耗氧这一事实,来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五分之一? (学生踊跃思考) 学生(以下简称生):用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气体量减少,气体压强随之减小,用水占据空间来证明。 师:蜡烛燃烧生成气态物质二氧化碳 (学生通过理论论证,认为达不到试验的目的) 生:能否给我们提供一种燃烧后不变成气态物质的物质。 师:红磷与氧气反应原理 生:(分组讨论,叙述实验设计、现象、解释原理) 师:(点评学生的叙述) 师:如果实验室恰好没有红磷,只有蜡烛又该如何改进实验? 生:想办法把二氧化碳抽调 师:有一种化学药品—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生:那就将实验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 师:在家中又如何完成此实验? 生:家里也有能吸收二氧化碳的东西吗?... 以上节课的片段,在我最初提出探究问题后,一直按着学生要求提供他们所需的知识,辅助他们完成探究任务,教师所承担的角色主要是学生的助手、“知识库”、探究过程的引领者,教学过程完全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学知识,按着自身认知能力进行。 2 给学生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教师应尽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同时,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反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明确,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值得赞扬;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3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教学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应做到:给学生操作时间;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发问时间;给学生批判时间。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完成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试验后,我特意给学生提供了氯化钠溶液,学生好奇地将三种溶液两两混合,发现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后,产生与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相同的现象,很是纳闷,我就从反应的微观角度帮学生分析反应的实质,继而引导学生总结出Cl-的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非常兴奋,积极试验,不仅体会到探究的意义和乐趣,同时经历了学习后的胜利和愉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4 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中的固有规律,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学生是化学教学认知的主体,引导探究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活动,而不是包办代替,一讲到底。 化学知识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总结远比老师直接灌输要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理解,且可以提升學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急切地想知道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我改变以往直接将编写的“盐类化合物溶解性口诀”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去记忆,而是以诱导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概括、总结、归纳。授课时,我首先告诉学生,我发现钠盐都可溶,继而发问:你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找出了盐溶解性中有规律的东西,师生共同概括出“盐溶解性口诀”。此外,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等知识点的形成,都可以用概括、总结、归纳、类比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到。 5 指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化学的思维能力 在多年探究式教学的探索感到:化学学科中有许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的可探究的因素;但探究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起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层次分明。其次还要创设的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产生一定的激发条件,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即“愤悱状态”,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作用和态度,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信息提供者、探究成果的分享者,而辅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当然探究活动的形式、内容应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拘泥于新授课内容,拘泥于实验,还可以将习题在创设情境的前提下,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等等。 通过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为引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同时引导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动机等)的影响紧密联系起来。这正是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4. 【小学和学生交流的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07-20 桌子和凳子的对话小学生童话作文09-19 小学生日记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问题06-30 浅谈小学生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10-08 小学生辅教师工作反思08-20 小学生大课间活动之课后反思08-05 小学生读后感和作文07-29 小学生谚语和歇后语08-229.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和感想 篇九
10.小学和学生交流的反思 篇十
11.小学和学生交流的反思 篇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