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精选10篇)
1.美是什么 篇一
美是什么的作文
美,是什么?是轻柔月光?是冰洁梅花?是鸟语花香、这些都是小美,大美就在身边,只是你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得眼睛,如果你有,那么你将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那天,我正在看《开学第一课》,只见撒贝宁、王小丫、欧阳夏丹微笑着走上讲台。将近两个小时的节目,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汽车驾驶员——吴斌。一座城为他送别,一座城为他哭泣、一天,他像平常一样,开着客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突然,一块汽车残片,无情的穿过前挡风玻璃,重重砸中吴斌腹部,我本以为汽车会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吴斌被砸后,竟然在第一时间握紧方向盘,掌握方向,靠边停车,开启双闪警示灯,提醒乘客拨打110和120,不要随意走动。当时,车上乘客无一人受伤,他在最不正常的情况下,完成最正常的举动。吴斌,永不被遗忘!雷锋的笔记里曾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是一寸阳光,将会泼洒光辉;如果我是一滴水,将会滋润一方田;如果我是一盏灯,将会照亮一片黑暗;如果我只是一颗小小螺丝钉,那么我将会坚守自己的岗位我突然想起,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小妹妹;捡起香蕉皮扔到垃圾桶里的小弟弟;帮小妹妹拿下树上羽毛球的`大姐姐和给不认识路的旅客指路的好心人想起刘丹奶奶的一句话:三锅沸腾的水中,胡萝卜失去自我,茶叶变香茶。
我们要做茶叶,不要做胡萝卜作为一个小学生,我该创造美、制造美,让美充满世界!美,无处不在!
2.美是什么为主题议论文作文 篇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祖国之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悄悄入睡时,辛勤的园丁却在微弱的灯光下为祖国之花修枝剪叶。老师是一只春蚕,不停地“吐丝”,直到生命之花凋谢那一刻也不肯停止。老师是一支蜡烛,宁可牺牲自己也得照亮别人。我由衷的感叹:“老师真美”
何老师是一只“凌寒独自开”的雪梅,傲然挺立于枯萎的枝头。无论风雪再大,再猛。也不向“残暴”的风雪低下骄傲的头颅,宁可被抓住,被控制,被粉碎,被摧毁,也不向风雪屈服认罪,但只要一有同学不懂,她便抛开一切,耐心地讲解。还有她那三寸不烂之舌,恐怕连巧舌如簧的诸葛亮都要礼让三分!因此,许多心有不满的同学都不敢与她正面交锋!
钟老师犹如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在光芒中自由绽放!她用耐心来一点一点“哺乳”学生;用善良来鼓励失落困苦的人;用宽容来温暖人心;用爱来感化她人;用······
还有,她那生动有趣的课堂引人入胜。将死气沉沉的教室“啪”地一下立即活跃起来,让同学们尽情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放下一切不愉快,全身心的投入进课堂。让同学们潜藏在身体里的笑声释放的淋漓尽致!
还有谁美?清洁工美。他们是多么渺小,却多么高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那毫不起眼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从不用自己的劳动索取回报。他们头顶酷暑却坚守岗位,他们似从不怕热烈的阳光、臭气熏天的垃圾,豆子大的汗珠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凛冽的寒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他们却用冻得发抖的双手捡拾着大街上被风雨摧残的树叶,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身是勤劳的,心是善良的 !
3.美是一个秘密 篇三
前年,我在德国的山上住了一个月,住在一座旧宫殿,四周环绕草地,山下是斯图加特的城区。星期天,德国小孩在草坪上玩,摸爬滚打,比中国小孩野多了。日暮时分,孩子们散去,剩下一个男孩伫望天际。金红的晚霞在树梢上方迸射光芒,霞光仿佛会把黑黝黝的树梢点燃,云彩像绵羊在落日脚下匍匐成排,这一切把这个德意志男孩看呆了。他扭着自己的手指,久久凝望。我知道,吸引孩子的并非晚霞,而是自然界的秘密。为什么金红?为什么奔涌?这是秘密。这个秘密比人脸的秘密更宏大、更壮丽。
美之小者,比如花,也有秘密。假如人瞩目于花,会惊叹。花瓣有的三片、有的五片,而花蕊可谓奇妙至极。花里分明藏着材料学、结构学,当然主要是生命科学的秘密。
所有的美里都藏着秘密。露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何时凝成?蜜蜂飞得何以精巧,它用怎样的飞行路线向同伴传达信息?我并不想寻找科学的解答,这些答案早就写在《十万个为什么》上面,虽然这本书有些解释比较牵强。我想说的仅仅是:人追寻美,多数情况是追寻一个秘密。秘密最终都没有答案,美还在那里,并没泄密。美成了一种秘密,才是高级的美。有意味,不可说,是这种秘密的特征。
落日、云彩、昆虫和露珠,只是孩子眼中的秘密。这些好奇者不知道,更大的秘密在未来等候他们,在青春期。青春期最大的秘密,是男孩眼中的女孩,女孩眼中的男孩,蜜蜂花蕊之类完全不值得一顾。男孩的美是秘密,女孩的美是秘密,更大的秘密不是男孩与女孩,而是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爱情。男女之赴汤蹈火、之山盟海誓、之不近人情近爱情,都是烧的,被爱情的秘密之火。
4.论美是道德的象征) 篇四
人们对世界有三种审美态度,一是认知态度,是科学性的;一是实用态度,即道德性的;另外一种则是审美态度,超功利性的。我们又把这三者称为真善美,前两者体现的是功利役人,后者则是自由的、心灵的。两千多年来,中外众多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纷纷对美和道德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为道德而文艺”和“为文艺而道德”两说成为永远不可调和的冲突。
关于美与道德的关系,在中国,从周秦一直到现代西方文艺思想的输入,美一直都被认为是道德的附庸。不是看重美本身,而是看重它的效用。在西方各国,关于美与道德的说法更是闹得剧烈。柏拉图认为诗和其他艺术的影响是不道德的,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则表达了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诗有诗的真理,不承认艺术应含有道德的教训。而唯心派美学则认为美与道德实用无关,过激者甚至认为人生和整个宇宙都要用艺术的观点去看待。康德则认为,美是道德的象征,美是道德的符号化、虚拟化、幻象化。在文学作品中让艺术形象自己说话,人物性格突显文艺与道德的关系,社会形态中的人,体现出道德化的人性,而美就是对这种道德化人性的象征化表达。即审美就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又分为内形式和外形式。内形式在于作者塑造出完满的艺术形象,将作者的情感与意象完美结合,即对内在精神情感的影响,外形式是一种符号化的形式,体现出美的道德作用,强调其功用性。虽然“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论断没有完全将内容与形式割裂,但由于背上了先验理性的沉重包袱,对于内容与形式的解说,其思想只停留在嵌合程度,没能达到两者统一的层次。
美是道德的象征,并没有完全地否定美的内容方面作用,只是与此同时强调了其道德作用。就美感经验本身来说,我们赞成没有目的性的欣赏,否认美感与道德有关,而一个人一生不能仅凭直觉或美感经验进行艺术创造,艺术的作品的产生、美的形成往往要有多年经验学问做基础,道德观点又是这诸多复杂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与道德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文艺与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性的关系,艺术创造中,作者拿道德做工具,即道德目的,读者欣赏过一件艺术作品后受到一定的熏陶,即是道德影响,凡第一流的作品大半都没有道德目的而产生道德影响。所以,美的创造不一定要以道德教化为目的,真正的美,在于无功利性目的而无形中产生了道德教化的影响。道德的大义在于脱离小我,作者要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创造,达到道德上的善,便能产生道德的影响。也就是说,道德无形地于美中。
5.美是主观感受(小编推荐) 篇五
谢谢主席,各位晚上好!很荣幸能和对方辩友来探讨美。我们知道,美是人们对事物的感受,这种感受让人身心愉悦并感到满足。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美需要一种客观的物质基础。但是,客观存在的是事物本身,而不是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本身并不具备任何属性,只有融入了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才会出现美。正如一朵玫瑰,因为有人的称赞,才有了所谓的迷人与美妙。因此,是人的主观感受赋予了客观事物美的意义,美是通过人这一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我方的观点是---美是主观感受。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古希腊神话中几位经典美女的比拼,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维纳斯与统管一切女神的赫拉,让金苹果难以抉择,最终也无法定出谁最美丽。请问,在人与人之间看待事物的方式与角度不同,所谓的美也无法量化的情况下,我们又怎敢谈美是客观的事物。而人们对美的认识的不同,不恰恰说明了美是主观感受吗?
其次,我们知道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例如以胖为美的唐代和以瘦为美的现代,怕是杨贵妃穿越到现代,也抵抗不了审美观的巨大颠覆,要去健身馆减减肥,睡前也不敢吃东西了吧。很明显,美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那些曾经的美好,或许就在时光里渐渐褪色,失去了那让人惊叹的光彩。最后一点,希望对方辩友不要忽视心灵的美丽。呵呵,请不要误会我方的意思,心灵美是客观存在的吗?显然不是,但我们经常说谁心灵美,谁很善良,那这种美只有根据人们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才出现的。而我们的解读,又赋予了心灵美更丰富的含义,这不也恰恰说明了美是主观感受。因此我方观点很明确,美是主观感受,是不可以被所谓的客观存在的条件所束缚的,我们发现美,我们感受美,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美好值得我们欣赏与赞美。美绝不会是客观存在的,这就仿佛是上帝给了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心去感受美丽。攻辩小结:
6.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 篇六
纲
一、思想是语言美的灵魂
四、情感美是语言美的内涵
五、知识美是语言美的源泉
六、艺术美是语言美的魅力
七、结语 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
摘要:
语言美是内在品格的自然流露,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道德、人格、情感、知识、审美心理等,总要借助语言外形表现出来,同样,一个人的语言也表现其内心活动的内容。语言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语言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
语言美 心灵美 道德修养 文化修养 精神文明建设
“言为心声”,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诚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10]意思是说,有了真情实意,才会有美的语言;有了智慧的心灵,语言才优雅动听。
心灵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这种内心世界的美,当然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否则,它就无法表现出来,就不可能被人们所感知。一个人的心灵总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并且在表达对事物的感受、认识和自己的观点、主张的同时,他的思想、情操、胸怀、良知、道德也随之表现出来。一个思想狭隘、心灵庸俗的人,绝不可能说出优美的、令人赞赏的言词。行为高尚是伟大的思想的自然结果,高雅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豁达、志气远大的人。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的一篇作文《青年对选择职业的考虑》中说:“人类本性是这样确定的,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做到自身的完善。”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段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侯,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3]马克思、奥斯特洛夫斯基都有美的心灵,都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感人至深。
一、思想是语言美的灵魂
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思想水平和思想观
点。要提高表达能力,首要的不是磨利嘴皮,而是要磨砺思想,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语言是一个人的良好修养和素质的充分体现。没有爱憎分明的立场,哪有义正严辞;没有临危不惧的胆略,哪有侃侃而谈。
目下;看得远,笼天地于眼前。”[6]有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才会有非凡的真知灼见,出言陈词才会掷地有声。
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同机会主义如蒲鲁东、巴枯宁的斗争中,利用各种讲坛,给予机会主义者们以有力的抨击,显示了革命真理无坚不摧的力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艰苦斗争中,以“昆仑”为描写对象的光辉诗篇,展开了奇思妙想,以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发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呼喊:“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这两句以气吞山河的前无古人的想象,要“倚天抽 宝剑”,把昆仑山裁为三截。”将这“裁为三截”的昆仑山,“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7]慷慨无私地分别馈赠给世界各国人民,以达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目的,这该是怎样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
德美是语言美的核心
公认的待人处事的准则和信条。比如:爱国主义、先人后己、正直诚实、勤劳勇敢、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因篇幅所限,现只就爱国主义来谈。所谓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青年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门回归开启话题,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心,呼唤台湾早日回归。其中,演讲者讲述了台湾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涂必昌老人和台独分子作斗争的事例。一些台独分子在涂必昌老人面前挑拔说:“你爱大陆,可是大陆爱你吗?你的父亲当年不是被共产党判处了死刑吗?这可是不共戴天的仇啊。有仇不报非君子也!”涂老先生听后,拍案而起,斩钉截铁地反驳说:“何谓君子?是君子就应该分清什么是国事,什么是家事。我父亲的死,这是我家庭的不幸!你们要搞台独,使祖国的山河破裂,你们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不可饶恕!我以为君子应该 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任何情况下,国事都要大于家事!”对此,演讲者作了如下议论:“朋友们,这是多么深明大义,又是多么正气凛然!这是炎黄子孙发自肺腑的呼喊,这是中华儿女要求统一的呼声!是的,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的艰难困苦,一切的矛盾纠纷,一切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个人恩怨,都会在这一神圣的理念中得到完全的化解。这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50年来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8]涂先生反对分裂的道德是美的,因而语言是动人 的。
石
价值和品格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格不是超历史的、超现实的抽象,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社会特质。
实践,来自伟大的思想和先进文化的陶冶。有美玉的情操,才有光辉的人格。周恩来的恢宏大度,来自对人民的伟大情怀;彭德怀的威武勇毅,来自铁肩担道义的壮志;方志敏的乐观旷达来自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石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文天祥宁死不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而不食美国救济粮„„他们的浩然正气,铮铮铁骨构成了他们人格的崇高、壮美。
当他当了俘虏之后,别人问他:“还想不想蜀?”他回答说:“此间 5 乐,不思蜀。”这种荣辱不分的人,人格卑微低下,还谈得上什么语言美?
大的语言来自伟大的人格,人格美是语言美的基石。
1945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杜勒斯,在会议之初出于外交礼仪,与周恩来握手后,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出一块手巾擦了擦,然后收了起来。周恩来不动声色地拿出一块手帕,仔细擦手后朝手边的垃圾箱一丢。顿时使人瞠目结舌。众记者立即报道了中国总理的精神道德、礼仪风度上都高出杜勒斯一筹的消息。杜勒斯在丢脸之后,更加阴险地利用各国代表团宴会之机,秘密布置在餐桌上摆上有希特勒纳粹党标志的巨型蛋糕,企图使周恩来吃不好,不吃又有失礼节,从而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谁知周恩来一步入宴会的大厅,立即识破了这一阴谋,他先向赴宴的友好代表团团长一一颔首致意之后,突然伸出右手高举餐刀,一面用左手招呼大家:“朋友们,让我们再一次联合起来,把它消灭掉吧!”[4]铮亮的餐刀几下子就把纳粹党标志划得四分五裂,扬扬得意的杜勒斯一下子变得沮丧起来。过后,连他也不得不承认周恩来是他见到的最厉害的政治家之一。杜勒斯阴险奸诈,狭隘愚蠢;周恩来光明磊落,豁达机智,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帝国主义者的恶意挑衅,周恩来没有拔剑而起,也没有怒形于色,而是处变不惊,在谈笑之间,顿挫敌人的狂妄气焰。
四、情感美是语言美的内涵
言出于思,情动于心。没有正确而深刻的思想,就不可能阐发令人折服的宏论;没有真挚而炽热的感情,就不可能打动听众的心。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只有情才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憾力,掀起“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感情高潮。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最后一次的讲演》之所以成为“狮子吼”,成为千古名篇,至今仍感人至深,就是因为演讲中的正义、激昂和悲愤之情像一团火,点燃了听众的情感,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情能动人,但未必能折服人。要想真正使人信服,接受你的观点和主张,就必须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只有情理结合,情理交融,说服才有力量。例如,作家谌容有一次应邀到美国的一所大学演讲,她刚登上讲台就有人提出了一个难堪的问题:“听说你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你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 谌容顺水推舟地回答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谌容由近及远,以小喻大,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与共产党的关系。融情入理,情真意切,言近旨远,令人信服。
五、知识美是语言美的源泉
口才表达所运用的丰富知识,不仅为对方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信息,而且知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美感,是一种智慧的美。广博的知识会使你的讲说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听者如沐朝阳,如坐春风。起话来就能目光四射,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宏论滔滔,振聋发聩。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也无力。”缺乏知识储备,孤陋寡闻,会使你语言表达成为无本之木,以至文思枯竭,捉襟见肘,期期艾艾,不知所云。
言语行为是否文明,根本上是言语道德修养问题,没有一定 的文化修养,就很难做到言谈文雅,更不可能妙语惊人。
鲁迅曾经论“他妈的”为中国的“国骂”。乡下人说话,语汇贫乏,词不达意,“妈的”这个词儿,往往一词多用,“有时骂人,有时佩服,有时赞叹,因为他说不出别样的话来”。如果我们中有人说话也变成这么一套:“这妈的天气真是,妈的,妈的再这样,什么都是妈的了。”[9]岂不令人咋舌!
有丰富的知识,才有口若悬河的根底。有之于内,发之于外,内养外发,势所必然。狮城论辩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试想,你对中国传统文明的东西一无所知,又怎能同人家争论“人性本恶”的论题。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有人统计,他阅读、手书、引用过的诗词多达1662首。正因为如此,他写文章才能博大精深,闳中肆外;他做演讲,才能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成为雄视一代的语言巨匠。
六、艺术美是语言美的魅力
我们说,语言美首先是由内容美、思想美决定的,但这并非轻视语言的形式美、艺术美,否定语用技巧。孔子早就强调演讲要有文采,说话要讲求技巧。他说“情欲信,辞欲巧”,这样才能说服打动对方。毛泽东说,缺少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鲁迅说:“单是题材好,是没用的,还是要技术。”[2]老舍先生说过:“近几年来,我们有些不大重视文学语言的偏向,力求思想正确,而默认语言可以差不多就行。这不大妥当。高深的思想与精辟的语言应当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没有高度的语用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1]
在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周恩来的为人处事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在人际交往中,他讲究刚柔相济,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风云中,他纵横驰骋,游刃有余,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外交语言艺术,更是令人折服。
例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的宴会上致辞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民间的来往中断了20年。”这一句非常高妙的委婉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如果直接挑明原因,会刺激对方,以“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来说,对方可以意会,其他人根据两国关系的背景,也不难知道“这原因”指的是什么。周总理以委婉的措辞,达到了曲径通幽的目的,赢得了对方的好感和赞誉。
又如,邓小平于1979年1月应美国总统卡特邀请正式访问美国,在卡特欢迎邓小平一行的国宴上,邓小平说:“我们来到美国的时候,正好是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作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欢庆的节日。此时此地,我们同在座的美国朋友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中美关系史上新的时代开始了。”[5]邓小平巧妙地把30年来中国国 家领导人和第一次以建交国家领导身份正式访美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联系起来,利用这个时间上的特殊条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开创中美友好的新时代的美好愿望。
邓小平这次访美,获得重大外交成功,这与他惊人的语言艺术魅力是分不开的。
七、结语
语言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活美的重要方面。语言美不美,是一个国家人民精神素质高低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社会精神面貌文野的标志之一。可以说,语言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提倡语言美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情操,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语言美是青年成长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参考文献:
1、老舍,戏剧语言[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4
2、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朱祖延,汉语成语辞海[M],武汉出版社,1992
4、李勇,人格心理[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
5、徐丹晖,语言艺术探讨[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6、康家珑,语言的艺术[M],北京海潮出版 社,2003
7、林冠夫、朱迪卓,毛泽东诗词鉴赏[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
8、廖正、张一莉,语言表达艺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9、钱理群,鲁迅杂文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7.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一辩稿 篇七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以及在场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
梵高的画从一文不值到价值连城,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们猜了几个世纪,我们眼中的美可能是朝阳初生的耀眼,也可能是落日余晖的殷红,从古至今,每个人对于美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说,美是一种情感的想象活动引起的精神愉悦。当然,我们也不反对对方辩友即将会告诉我们的美的产生都需要一种客观的物质基础,但是这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到底美不美,却是我们用心感觉出来的,因此,换一种说法,我们也认为美一种是客观存在的物品在人的意识中带有愉悦性的形式。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一、从美的特性来看。美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功利性。美的形象性是指美的事物总是以其生动的感性形象为主体感官所感知的特性。美的事物,都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展示其美的风采,但是若是离开主观感受的感知,美又将无所依傍。形象性继续向深层拓展,就是感染性,美的事物让人产生美的感受,也就是感染性的体现,同样的一幅油画,可能有的人觉得美,有的人就觉得不美,因此同一件事物的感染性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就有了不同的效果。有人认为一个事物美,这个事物也就具有了功利性,或者说其具有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样的物品也可能因为不同人的不同主观感受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与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一件艺术品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买,有人认为不值得。
二、从感受美的主体来看。只有有思想、有意识的生命才能感受到美;一个事物需要人的认可才能称为美。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一个事物,只要视力相同的人来看,对于事物的感受都应该是相同的,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人们往往对相同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与感受,是因为每个人的感觉和意识不同。为什么人们更热衷于交流他们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又为什么人们对于一些问题很难达到共同的默契。正是因为人对其倾注了个人情感与想象,再加上每个人不尽相同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从而构成了这个斑斓的美的世界。
8.美是什么 篇八
正当是清晨,那淡淡的薄雾笼罩着大地,有着清新的泥土味和花香。没有太多的张扬,没有太多的浮华,却那么沁人心脾——只因为这清晨美得和谐!
车辆在轻纱般的薄雾里穿行,一路颠簸着,朝着久别的老家的方向开。这可爱的雾弥漫在空气中,挡在车前,围着车身,追着车跑,挂在树梢上,藏在草丛里。我伸出手去抓它,它却吸溜一下,灵活地一扭就窜逃了。过了大约几分钟就要上高速了,路边的牌子上还能依稀的看到上面的字。不一会儿,车子也加快了速度,雾也越来越浓。好似拉了几层纱幕,娇羞得怕让人看到他的面孔。它轻飘飘的,细腻腻的轻拂着水、木、草、屋、人,浮来浮去似仙境,似迷宫,让人沉醉在里,被白雾包裹着,畅快淋漓的享受一次“雾气浴”。
轻轻地,我闭上眼,脑海里浮现着雾,它的身上没有一朵花,一道纹,也没有一丝芬芳,却像慈母一样温柔,如仙子一般美丽,吸引着我去欣赏它。我走了过去,不经意间,雾徐徐升起,我也仿佛飘了起来,不见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却听得到雾的深处传来的种种声音,让人尽情地遐想。我又伸出手去摸它,它却飞了起来,飞到我的脸上,沾到我的.头发上,飘到了我的身上,我感觉到了它,它飞进了我的心房,牵动着我的心。我不禁在雾境飘渺中翩翩起舞,觉得自己竟身轻腿捷,像个“云中仙子”。
惬意地,我睁开眼,车已下了高速,雾渐渐散去了,轻沙般的晨雾在流动,在减退,过了一会儿,我再也找不到它的身影了。晨光熹微时跳跃的它竟是如此的美,朦胧的让人心疼,柔软的让人心碎,然而,稍纵即逝。车辆又驶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茶田,荡漾着层层叠叠的深绿,绿茶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绵长田埂,好似纤纤如缕的琴弦,一排排稻田围档精巧而又别致,一直朝前方延伸,装饰着绿树掩映下,白墙黑瓦的农舍。乡野不再浑然一体,竟成了一幅色彩明丽,层次分明的图画。莫非这是晨雾洗过的清新的世界?
9.美是什么 篇九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就是说,人身上有物质性、动物性,古有自然力量的一面,但人身上还有精神性,社会性因素,故人还有思维力量、意志力量、情感力量的一面。人不仅能从社会角度去感受世界,还能创造世界,美化世界,因此,人的本质力量是一种自由创造的力量。所谓对象化,就是说人不是像动物一样只是消极地适应世界,而是能按照客观和自身目的能动的创造世界,吧自己的聪明才智等本质力量灌注到对象中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
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是在人与现实所发生的审美中形成的,在这里,首先涉及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必须具有欣赏和创造美的本质力量。其次,作为客体的对象要具有审美的属性。再次,主客体之间要发生相互转化和对象化的关系。因此,我们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指人按照没得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吧对象塑造成美的形象。
在悲剧人物的苦难和死亡之中,蕴寓着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正是它使悲剧具有了美学价值。单纯、孤立的个人的不幸和灾祸没有悲剧美的意义。美学史上有的人之所以认为欣赏悲剧是不近人情的事,主要原因是他们只看到悲剧人物的磨难飞痛苦以至死亡,而没有看到在人物的苦难中所包含的社会内容及其意义的缘故。只有把悲剧人物的不幸和一定社会联系起来,他的毁灭才超出个人的性质,带着巨大的社会意义。悲剧冲突是社会冲突,是相对弱小的新生力量与强大反动势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悲剧则是这种冲突及其必然结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像《窦娥冤》就深刻反映了元朝封建社会的官府昏愦腐败、草菅人命,流氓无赖横行无忌、欺压良民的黑暗现实,?《祝福》则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势力和迷信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残酷迫害。
10.论美是道德的象征 篇十
论美是道德的象征
“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体现了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理想,人类通过审美由自然走向自由.它也是贯穿<判断力批判>的.一条内线.本文试图在论述美与自然的基础上,从美的鉴赏与美的形态两方面揭示美与道德的关系,并联系实例与图型剖析象征的内涵.
作 者:王泽庆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39 刊 名:巢湖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OHU COLLEGE 年,卷(期): 5(6) 分类号:B82-054.9 关键词:美 自然 自由: 道德 象征【美是什么】推荐阅读:
百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10-11
宽容是什么什么排比句10-16
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吃什么?06-08
用什么就像什么造句07-16
为什么的英文是什么11-06
幸福是什么讲的是什么07-04
什么就像什么造句的句子08-25
高考作文:什么在变 什么没变11-15
立冬北方有什么习俗 北方立冬吃什么10-11
教师节送老师什么花代表什么寓意10-03